• 沒有找到結果。

透過Logo環境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與角概念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透過Logo環境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與角概念之研究"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數 學 教 育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吳 德 邦 博 士

透 過 Logo 環 境 探 討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生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與角概念之研究

研 究 生 : 李 奇 荃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五 月

(2)
(3)

摘 要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透 過 實 施「 Logo 程 式 設計輔 助角 概念 學 習課程 」( 以 下 簡 稱 Logo 課程 )後, 對六 年級 學 生角概 念和 幾何 思 考層次 的影 響。 本 研 究 採 等 組 後 測 設 計 之 準 實 驗 研 究 法 , 研 究 對 象 為 彰 化 縣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童 33 人,以 補 救教學 的方 式實 施。在 Logo 課程教 學 之前先 進行 前 測 , 教 學 時 間 為 期 十 週 , 每 週 一 次 , 共 計 十 節 課 , 教 學 完 畢 之 後 進 行 後 測 。 本 研 究 乃 吳 德 邦( 2008、2009)行政 院 國家科 學委 員會 補 助專題 研 究 計 畫 ( 計 畫 名 稱 : 以 van Hiele 理論 為基礎 整合 電腦 Logo 程式 建構 國 小 幾 何 數 位 學 習 工 具 與 環 境 , 計 畫 編 號 : NSC98-2511-S- 142- 004- M。 以 及 計 畫 名 稱 : 透 過 Logo 環境 學習 幾何培 養國 小學 生 高層思 考與 解決 問 題 能 力 - 從 van Hiele 理論 的觀 點,計畫編 號:NSC97-2511-S-142- 006) 之 部 分 研 究 成 果 。 由 資 料 分 析 結 果 , 本 研 究 歸 納 出 以 下 結 論 : 一 、 本 研 究 實 驗 組 前 測 時 van Hiele 幾何思 考層次 一至 層次 三 的通過 率 分 別 為 100%、88%及 21%,後測 時層 次一至 層次 三的 通 過率分 別 為 100%、97%及 27%。學童 在接 受 Logo 課程之 後,達到 van Hiele 的 幾 何 思 考 層 次 二 與 層 次 三 的 人 數 皆 有 提 升 。 二 、 學 童 在 接 受 Logo 課程之 後, 實驗 組 在角概 念測 驗的 成 就表現 顯著 優 於 對 照 組 。 此 外 , 各 層 次 的 學 童 在 教 學 之 後 都 有 顯 著 的 進 步 。 三 、 van Hiele 幾何 測驗 得分與 角概 念測 驗 得分成 顯著 正相 關,顯示 兒童 幾 何 思 考 層 次 的 高 低 對 於 其 角 概 念 的 理 解 具 有 一 定 的 影 響 。 最 後,本 研 究 提 出 一 些 建 議,期 能 提 供 角 概 念 的 教 學 進 一 步 相 關 研 究 的 參 考 。 關 鍵 詞 : 六 年 級 學 生 、 Logo、角概 念 、幾何 思考 層次

(4)

To study the angle concept’s and van Hiele geometric

thinking level for elementary 6

th

-grade children by

Logo environment

Abstract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angle concept and level of geometry thinking influenced by “Logo Program Assisted Course about Angle Concept Learning”.

This study was adopted the equal-sample-post-only design of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33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and the course had been practiced in remedial teaching method. Before practicing the Logo course teaching, the target group had a pre-test. Further, the duration of the teaching was 10 weeks and one times a week. The total was 10 classes.

In this study, De-Bang Wu (2008,2009),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grant research projects (project name: The van Hiele theor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Logo programming constructs, elementary geometry digital learning tools and environment, project number: NSC98-2511-S-142-004-M. And the name of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Logo environmen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learn high-level training geometry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 the view from the van Hiele theory, this project is: NSC97- 2511- S- 142- 006 ) is par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who arrived at geometric thinking level 2 and 3 developed by van Hiele, was increased. Yet,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level 1 was remained.

2. After having the Logo course, pupils ha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angle concept test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Students at all levels also greatly advanced after the teaching.

3. van Hiele geometry test score and corner test score into the concept of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ndicating the level of children's geometric thinking le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for its angle

(5)

has some influence.

I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has brought up som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about polygon concept teaching for further study.

Keywords: sixth-grade students, Logo, angle concept, geometric

(6)

致謝

致謝

致謝

致謝

兩 年 的 研 究 生 涯 終 於 告 一 段 落 , 想 當 初 剛 考 上 碩 士 班 , 是 以 滿 懷 期 待 的 心 情 回 到 闊 別 六 年 的 母 校 繼 續 就 讀 研 究 所 , 但 回 想 起 這 段 研 究 所 求 學 的 日 子 , 連 自 己 都 不 知 道 怎 麼 熬 過 來 的 ! 同 時 兼 顧 家 庭 、 教 書 及 研 究 所 課 業 並 沒 有 想 像 的 輕 鬆 , 期 許 自 己 在 兩 年 畢 業 更 是 辛 苦 , 幸 好 有 妻 子 螢 穗 的 支 持 , 在 一 切 事 情 忙 得 暈 頭 轉 向 的 時 候 , 讓 我 能 無 後 顧 之 憂 的 繼 續 完 成 研 究 。 在 這 兩 年 裡 還 要 感 謝 指 導 教 授 吳 德 邦 博 士 , 對 您 的 感 謝 真 的 很 難 完 全 寫在 這 短 短 的 謝 誌 裡 , 謝 謝 您 在 研 究 、 邏 輯 思 考 及 論 文 撰 寫 上 嚴 謹 且 用心 的 指 導 。 也 感 謝 口 試 時 馬 秀 蘭 教 授 給 我 許 多 寶 貴 的 建 議 , 精 闢 的 見 解 讓 我 受 益 良 多 。 以 及 許 天 維 院 長 在 百 忙 之 中 , 特 地 撥 空 參 與 我 的 口 試 並 給 予 叮 嚀 。 除 了 老 師 的 支 持 與 鼓 勵 , 還 有 研 究 所 班 上 同 學 的 相 互 勉 勵 與 幫 忙 。 另一 方 面 , 也 要 感 謝 我 所 任 職 學 校 的 所 有 同 仁 , 柯 校 長 非 常 鼓 勵 我 去進 修 , 王 主 任 以 及 蔡 組 長 在 課 表 的 安 排 上 也 幫 了 我 不 少 忙 , 還 有 所 有 同 事 給 予 我 研 究 上 的 協 助 及 建 議 以 及 畢 業 班 的 同 學 們 , 大 家 非 常 的 乖 巧 懂 事, 謝 謝 你 們 。 除 了 我 所 任 教 的 學 校 外 , 還 要 感 謝 我 太 太 任 職 學 校 協 助 發 放 問 卷 及 填 寫 問 卷 之 教 師 的 幫 忙 , 因 為 有 你 們 的 協 助 , 我 才 能 順 利 完 成 論 文 。 最 後 再 次 感 謝 支 持 我 的 家 人 , 有 你 們 的 陪 伴 , 還 有 女 兒 的 叮 嚀 — 把 拔 要 認 真 做 作業 喔 , 讓 我 有 動 力 完 成 這 個 學 習 階 段 。 在 此 獻 上 我 最 誠 摯 的 謝 意 , 謝 謝 你 們 。

(7)

目 錄

摘 要 ...I

致 謝 ... IV

目 錄 ... V

圖 目 錄 ...VII

表 目 錄 ... IX

第 一 章

緒 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與 待 答 問題 ... 3

第 三 節

名 詞 釋 義 ... 4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6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 7

第 一 節

van Hiele 幾 何 思 考 層 次 ... 7

第 二 節

新 、 舊 課 程 標 準 的角 概 念 ... 10

第 三 節

有 關 角 的 研 究 ... 14

第 四 節

電 腦 的 教 育 功 能 ... 19

第 五 節

Logo 語 言 與 在 教 育 上 的 應 用 ... 20

第 三 章

研 究 方 法 ... 31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31

第 二 節

研 究 對 象 ... 33

第 三 節

研 究 工 具 ... 34

第 四 節

研 究 步 驟 ... 45

第 四 章

質 性 的 結 果 與 討 論 ... 47

第 一 節

Logo 程 式 設 計 輔 助 角 概 念 學 習 課 程 ... 47

(8)

第 二 節

Logo 程 式 設 計 輔 助 角 概 念 學 習 課 程 實 例 分 析 ... 58

第 五 章

量 的 結 果 與 討 論 ... 69

第 一 節

吳 - 薛 氏 van Hiele 幾 何 測 驗 前 、 後測 分 析 ... 69

第 二 節

角 概 念 測 驗 前 、 後測 分 析 ... 74

第 六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83

第 一 節

結 論 ... 83

第 二 節

建 議 ... 86

第 三 節

未 來 研 究 的 建 議 ... 87

參 考 文 獻 ... 88

中 文 文 獻 ... 88

英 文 文 獻 ... 93

附 錄 ... 97

附 錄 一

角 概 念 測 驗 工 具 ... 98

附 錄 二

Fuys 等 人 (1988) 提 出 針 對 van Hiele 層 次 的 描 述 和 學

生 反 應 的 例 子 ... 105

附 錄 三

專 家 意 見 表 ... 118

附 錄 四

吳 —薛 氏 van Hiele 幾 何 概 念 測 驗 使 用 同 意 書 ... 122

附 錄 五

分 年 細 目 ... 123

附 錄 六

研 究 甘 梯 圖 ... 127

附 錄 七

國 小 學 童 電 腦 程式 Logo 學 習 課 程 ... 128

指 導 教 授 簡 歷 ... 161

作 者 簡 歷 ... 162

(9)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3-1 研 究 架 構 圖 ... 31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 46 圖 4-1 StarLogo 的 視 窗 介 面 ... 48 圖 4-2 創 造 一 隻 圖 龜 畫 面 ... 49 圖 4-3 圖 龜 左 轉 畫 面 ... 49 圖 4-4 圖 龜 轉 角 度 的 練 習 圖 ... 50 圖 4-5 圖 龜 數 字 圖 ... 50 圖 4-6 StarLogo 迷 宮 ... 51 圖 4-7 創 造 新 程 序 圖 ... 52 圖 4-8 圖 龜 畫 正 方 形 ... 53 圖 4-9 圖 龜 利 用 REPEAT 畫 正 方 形 ... 53 圖 4-10 圖 龜 利 用 REPEAT 畫 正 三 角 形 ... 54 圖 4-11 圖 龜 利 用 REPEAT 畫 正 多 邊 形 ... 54 圖 4-12 使 用 變 數 畫 圖 ... 55 圖 4-13 正 360 邊 形 ... 56 圖 4-14 扇 形 ... 56 圖 4-15 圖 畫 創 作 ... 57 圖 4-16 幾 何 圖 形 創 作 ... 57 圖 4-17 單 元 一 學 生 作 品 1 ... 58 圖 4-18 單 元 一 學 生 作 品 2 ... 58

(10)

圖 4-19 單 元 二 學 生 作 品 ... 59 圖 4-20 單 元 三 學 生 作 品 ... 60 圖 4-21 單 元 四 學 生 作 品 1 ... 61 圖 4-22 單 元 四 學 生 作 品 2 ... 61 圖 4-23 單 元 四 學 生 作 品 3 ... 62 圖 4-24 單 元 五 學 生 作 品 1 ... 62 圖 4-25 單 元 五 學 生 作 品 2 ... 63 圖 4-26 單 元 五 學 生 作 品 3 ... 63 圖 4-27 單 元 六 學 生 作 品 1 ... 64 圖 4-28 單 元 六 學 生 作 品 2 ... 64 圖 4-29 單 元 六 學 生 作 品 3 ... 65 圖 4-30 單 元 六 學 生 作 品 4 ... 65 圖 4-31 單 元 七 學 生 作 品 1 ... 66 圖 4-32 單 元 七 學 生 作 品 2 ... 66 圖 4-33 單 元 八 學 生 作 品 ... 67 圖 4-34 單 元 九 學 生 作 品 1 ... 68 圖 4-35 單 元 九 學 生 作 品 2 ... 68

(11)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3-1 實驗 設計 模 式 ... 32 表 3-2 預試 樣本 數 分布情 形統 計表 ... 33 表 3-3 van Hiele 幾 何思考 層次 之角 概 念測驗 雙向 細目 表 ... 38 表 3-4 van Hiele 幾 何思考 層次 之角 概 念測驗 項目 分析 ... 40 表 3-5 Logo 程式 設 計輔助 角概 念學 習 課程大 綱 ... 44 表 5-1 幾何 測驗 前 測得分 獨立 樣本 t 檢定 ... 69 表 5-2 幾何 概念 得 分組內 回歸 係數 同 質性考 驗 ... 69 表 5-3 幾何 概念 得 分單因 子共 變數 分 析檢定 摘要 表 1... 70 表 5-4 幾何 概念 得 分單因 子共 變數 分 析檢定 摘要 表 2... 70 表 5-5 實驗 組在 不 同 van Hiele 層次的 通過人 數及 百分 率 ... 70 表 5-6 不同 van Hiele 層次 分測 驗的 前 後測總 分之 描述 性 統計 ... 71 表 5-7 吳- 薛氏 van Hiele 幾何概 念分 測驗成 對樣 本 t 檢 定 ... 72

表 5-8 van Hiele 層 次及角 概念 間之 Pearson 積差 相關 ... 73

表 5-9 角概 念前 測 得分獨 立樣 本 T 檢 定 ... 74 表 5-10 角概念 測 驗組內 回歸 係數 同 質性考 驗 ... 74 表 5-11 角概念 測驗 得分單 因子 共變 數 分析檢 定摘 要表 1 ... 75 表 5-12 角概念 測 驗得分 單因 子共 變 數分析 檢定 摘要 表 2 ... 75 表 5-13 角概念 前 測之幾 何思 考層 次 獨立樣 本 t 檢定 ... 76 表 5-14 角概念 前 測之幾 何思 考層 次 組內回 歸係 數同 質 性考驗 ... 76 表 5-15 角概念 之 幾何思 考層 次單 因 子共變 數分 析 1 ... 76

(12)

表 5-16 角概念 之 幾何思 考層 次單 因 子共變 數分 析 2 ... 76 表 5-17 角概念 前 三個層 次前 測得 分 獨立樣 本 T 檢定 ... 77 表 5-18 角概念 測 驗前三 個層 次組 內 回歸係 數同 質性 考 驗 ... 78 表 5-19 角概念 前 三個層 次測 驗得 分 單因子 共變 數分 析 1 ... 78 表 5-20 角概念 前 三個層 次測 驗得 分 單因子 共變 數分 析 2 ... 79 表 5-21 實驗組 角 概念前 三個 層次 得 分之成 對樣 本統 計 量 ... 79 表 5-22 實驗組 角 概念前 三個 層次 得 分之成 對樣 本 t 檢 定 ... 80 表 5-23 不同組 別 的學生 在角 概念 前 測各層 次之 卡方 考 驗 ... 80 表 5-24 不同組 別 的學生 在角 概念 後 測各層 次之 卡方 考 驗 ... 81

(13)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 章 共 分 為 五 節 , 第 一 節 為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第 二 節 為 研 究 目 的 , 第三 節 為 研 究 問 題 , 第 四 節 為 名 詞 釋 義 , 第 五 節 為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 是 視 覺 的 動 物 , 為 了 生 存 , 人 類 天 賦 的 「 形 」 和 「 幾 何 」 直 覺 ,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幾 何 是 數 學 教 育 中 的 重 要 議 題 ( 教 育 部 , 2003), 他們 認為 幾 何 圖 形 既 有 趣 又 能 激 發 想 像 力 , 所 以 學 童 的 幾 何 能 力 往 往 超 越 他 們的 數 字 技 能 (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簡稱

NCTM, 1989) 。 幾 何 學 的 重 要 性 是 無 庸 置 疑 的 , Clements 和 Battista ( 1992)指 出: 幾 何提供 了我 們詮 釋 和思考 自然 環境 的 一種方 法, 並且 可以 做 為 學 習 其 他 數 學 和 科 學 主 題 的 工 具 , 更 重 要 的 是 幾 何 中 的 空 間 思 考 有 助 於 高 層 次 數 學 的 創 造 思 考 力 。 幾 何 是 一 門 探 討 空 間 關 係 與 邏 輯 推 理 的 數 學 , 幾 何 概 念 與 表 徵 是 數 學 與 真 實 世 界 溝 通 的 重 要 方 式 之 一 , 且 與 數 學 其 他 領 域 緊 密 聯 結 ( 左 臺 益 、 梁 勇 能 , 2001)。 1968 年 的 數 學 課 程 中,以 數、計 算 與 實 測 為 教 材 之 核 心,視 計 算 為 教 學 的 重 點( 譚 寧 君,1993)。1975 年版課 程標 準開 始 著重「形 」的 教 學 , 所 以 把 教 材 領 域 改 變 成 數 、 量 、 形 三 個 層 面 , 自 此 幾 何 的 教 材 才 被 歸 為 一 類 ( 吳 貞 祥 , 1980)。 而所 謂 的「形 」就 是指 「 圖形」 ,它 是一 種 抽象 的 概 念 , 是 根 據 物 體 的 形 狀 抽 象 化 而 成 , 是 幾 何 學 研 究 的 範 疇 。 1993 年 版 課 程 標 準 將「 圖 形 與 空 間 」分 為 平 面 圖 形 以 及 立 體 圖 形 兩 部 分 ( 教 育 部,1993)。2000 年公布 的九 年一貫 課程 暫行 綱 要中,數學 領域 分 成 五 大 主 題 , 分 別 是 數 與 量 、 圖 形 與 空 間 、 統 計 與 機 率 、 代 數 、 連 結 ( 教 育 部,2000);2003 公布 的正 式 綱要裡 的數 學領 域 維持原 本的 五大 主題 , 只 是 「 圖 形 與 空 間 」 改 為 「 幾 何 」 ( 教 育 部 , 2003)。顯 示國 小 數 學 課 程 的 幾 何 主 題 逐 漸 受 到 重 視 , 它 的 地 位 也 愈 來 愈 重 要 。 雖 然教 育 不 斷 的 改 革 , 不 論 是 課 程 的 精 神 , 甚 至 乎 教 育 的 最 終 目 標 都 做 了 大 幅 度 的 變 更 。 然 而 , 在 數 學 領 域 中 , 「 角 」 的 相 關 概 念 一 直 佔 著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不 僅 在 1993 年版 國 民小學 數學 課程 標 準甚至 九年 一

(14)

貫課 程 數 學 領 域 之 學 習 目 標 皆 提 到 「 角 」 的 相 關 概 念 。

國 內 外 相 關 學 者 如 劉 好 ( 1996)、Ainley 和 Ronnie(1988)、 Mitchelmore( 1998) 、 Clements 和 Battista(1990)、 Wilson 和 Adams ( 1992)、Happs 和 Mansfield(1992)、Krainer(1993)、Wilson(1990) 皆 提 到 角 的 重 要 性 , 並 進 行 「 角 概 念 」 的 相 關 研 究 。 Wilson(1990)進 一 步 提 到 學 童 在 發 展 空 間 觀 念 、 描 述 、 和 分 類 幾 何 圖 形 時 , 都 需 要 瞭 解 角 的 相 關 概 念 。 換 言 之 , 角 的 概 念 對 於 學 習 幾 何 有 著 十 分 重 要 的 影 響 。

NCTM( 2000)強 調 所 謂 的「 科 技 原 則 」( The Technology Principle), 指出 科 技 可 以 增 進 學 生 數 學 的 學 習 , 並 且 也 可 以 幫 助 教 師 做 有 效 的 教 學 ; 電 子 科 技 的 運 用 , 特 別 是 計 算 機 與 電 腦 的 普 及 , 使 它 們 成 為 在 從 事 數 學 的 教 與 學 時 , 必 要 且 不 可 或 缺 的 工 具 。 我 國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也 主 張 各 學 習 領 域 應 使 用 資 訊 科 技 為 輔 助 學 習 的 工 具 , 以 擴 展 各 領 域 之 學 習 , 並 提 升 學 生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教 育 部 , 2003)。 因此 , 如 何 將 資 訊 教 育 與 數 學 教 育 適 當 地 連 結 , 以 符 合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的 精 神 , 便 成 為 一 個 重 要 議 題 。 1960 年 代 , Seymour Papert 根 據 皮 亞 傑 的 兒 童 認 知 發 展 理 論 以 及 建 構 主 義 的 觀 點,發 展 出 一 套 適 合 兒 童 學 習 之 程 式 語 言 —Logo。Logo 語言 的 最 大 特 色 就 是 圖 龜 幾 何 學( turtle geometry),兒童 可 以利用 一些 簡單 的 指 令 , 指 揮 圖 龜 在 電 腦 螢 幕 上 繪 圖 。 根 據 Papert(1980)的看 法, 兒 童 在 Logo 中可以 透過擬 人化 的心 像 (anthropomorphic images),以 圖 龜當 作 學 習 形 式 數 學 的 媒 介,並 從 中 學 習 形 式 幾 何 的 概 念 和 思 考 之 策 略。 劉好 ( 1994)指 出 國小低 年級 學童 大 都屬於 最初 的視 覺 辨別層 次; 中、 高 年 級 的 兒 童 則 已 逐 漸 進 展 到 分 析 描 述 的 層 次 , 這 時 候 的 教 學 可 以 安 排 適當 的 觀 察 及 實 際 驗 證 的 方 法 , 分 析 圖 形 的 構 成 要 素 及 圖 形 的 性 質。Logo 環境可 以 提供這 種幫 助,例 如學童 在畫 各種 圖 形時,就 必須 去 分 析 圖 形 的 構 成 要 素 及 構 成 要 素 間 的 關 係 , 因 此 可 以 引 導 他 們 進 入 描 述 的 層 次。國 內、外 學 者 的 研 究( Clements & Battista, 1989, 1990;Mason, 1989; Van de Walle, 2004; 吳 德 邦 、 蔡 淑 芬 、 馬 秀 蘭 、 吳 順 治 , 2010) 發現 Logo 教學能 幫助提 升 van Hiele 的幾何 思考 層次 。 而兒童 在 Logo 環 境 學 習 角 的 相 關 概 念 , 對 其 幾 何 認 知 能 力 和 思 考 層 次 是 否 有 提 升 , 研

(15)

究 者 認 為 值 得 加 以 探 討 。 因 應 九年 一 貫 課 程 主 張 資 訊 教 育 融 入 數 學 領 域 , 我 國 國 小 數 學 教 育 如何 使 用 Logo 或應用 Logo 環境學 習角的 相關 概念,對學童 角概 念的 認 知 是 否 有 幫 助 ? 應 是 值 得 研 究 的 問 題 。 雖 然國 外 已 有 學 者 利 用 Logo 環境為 基礎探 究學 童角 概 念進步 的情 形,但 這 些 研 究 未 以 van Hiele 幾何思 考層次 做進 一步 的 探究,且 國內 目 前 並 無 以 Logo 環境為基 礎,來 探討 Logo 程式設 計輔 助 角概念 學習 的相 關 研 究 。 因 此 基 於 上 述 理 由 , 研 究 者 以 Logo 環境 為基 礎,來 探討 Logo 程 式 設 計 輔 助 角 概 念 學 習 對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生 角 概 念 及 van Hiele 幾何思 考 層 次 上 的 影 響 。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壹 壹壹 壹 、、、、 研究 目的 依 據上 述 的研 究動 機研究 目的 依 據上 述 的研 究動 機研究 目的 依 據上 述 的研 究動 機 ,研究 目的 依 據上 述 的研 究動 機,, 本 研 究的 目的 如 下,本 研 究的 目的 如 下本 研 究的 目的 如 下本 研 究的 目的 如 下 :::

一 、 在 Logo 環境 中,對 國小六 年級 學生 van Hiele 幾何思 考層 次之影 響。

二 、 探 討 Logo 程式設 計輔助 角概 念學 習 對國小 六年 級學 生 角概念 之影 響 。 貳 貳貳 貳 、、、、 待答 問題待答 問題待答 問題 待答 問題 根 據上 述 的 研 究 目 的 , 本 研 究 探 討 的 問 題 如 下 :

一 、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生 以 Logo 語言學 習的 程 式設計 中,van Hiele 幾何思 考 層 次 表 現 情 況 為 何 ? 包 括 以 下 四 個 項 目 :

( 一 ) 實 施 Logo 教學後 ,實驗 組於 吳- 薛 氏 van Hiele 幾何測 驗總分 是 否 有 顯 著 優 於 對 照 組 ? ( 二 ) 實 驗 組 van Hiele 層次一至 層次 三各 層 次通過 人數 及百 分 率是 否有 所 提 升 ? ( 三 ) 實 驗 組 在 不 同 van Hiele 層次 總分 是否 有顯著 的進 步? ( 四 ) 吳 - 薛 氏 國 小 學 童 van Hiele 幾何 測驗 層次及 角概 念之 間 有無 關 連 性 ?

(16)

二 、 Logo 程式設 計輔 助 角概念 學習 對國 小 六年級 學生 之幾 何 角概念 認 知 影 響 情 況 為 何 ? 包 括 以 下 四 個 項 目 : ( 一 ) 實 施「 Logo 程式 設 計輔助 角概 念學 習 課程」對國 小六 年 級實驗 組 學 生 的 角 概 念 認 知 是 否 有 顯 著 優 於 對 照 組 ? ( 二 ) 實 施 「 Logo 程式 設 計輔助 角概 念學 習 課程」 的國 小六 年 級學 生,實 驗 組 學 生 其 於 角 概 念 認 知 層 次 上 的 表 現 是 否 顯 著 優 於 對 照 組 ? ( 三 ) 實 施 Logo 教學後 角概念 各層 次得 分 上的是 否有 顯著 優 於對照 組 ? ( 四 ) 實 驗 組 角 概 念 各 層 次 在 測 驗 前 後 是 否 有 顯 著 的 進 步 ? ( 五 ) 利 用 卡 方 檢 定 實 驗 組 、 對 照 組 與 層 次 之 間 在 角 概 念 的 關 係 為 何 ? 本 研 究 之 假 設 為 實 施「 Logo 程式 設計 輔助角 概念 學習 課 程」對 國小 六 年 級 學 生 的 幾 何 概 念 及 角 概 念 有 顯 著 影 響 。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針對 本 研 究 相 關 的 名 詞 , 研 究 者 加 以 界 定 說 明 如 下 : 壹 壹壹 壹 、、、、 Logo

是 由 美 國 麻 省 理 工 學 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 稱 MIT) 人 工 智 慧 實 驗 室 , 和 柏 特 公 司 ( Bolt, Beranek & Newman Inc.) 進 行 專 案 研 究 所 發 展 的 電 腦 語 言 。 本 研 究 所 用 的 Logo 程式為 StarLogo, 版本 是 2.2 版。 貳 貳貳 貳 、、、、 Logo 環境環境環境環境 是 指 在 Logo 程式 語言的 套裝 軟體 所 營造的 學習 環境 , 由研究 者自 編 十 個 單 元 的「 Logo 程式設 計輔 助角 概念學 習課 程 」,提供學 童一 些圖 形 或 遊 戲, 要 求 學 童 利 用 已 學 過 的 指 令 來 撰 寫 程 式 以 完 成 任 務 。 藉 由 程 式 設 計 和 繪 圖 的 過 程 , 瞭 解 各 種 角 的 性 質 與 關 係 。

(17)

參 參參 參 、、、、 國小 六年 級 學生國小 六年 級 學生國小 六年 級 學生 國小 六年 級 學生 係 指 2009 年 在 學( 即 2004 年 入 學 )之 彰 化 縣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的 學 生, 其 一 至 六 年 級 是 接 受 2003 年頒 佈之 九 年一貫 正式 綱要 的 數學領 域課 程。 肆 肆肆 肆 、、、、 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 「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 角「「角角 」角」」」 概 念概 念概 念 概 念 九年 一 貫 暫 行 綱 要 數 學 領 域 , 係 根 據 學 生 的 學 習 方 式 與 思 考 型 態 兩 項 特 徵, 將 國 小 至 國 中 九 個 年 級 課 程 區 分 為 四 階 段 。 本 研 究 「 角 」 概 念 相 關 部 份 係 涵 蓋 階 段 一 ( 國 小 1~3 年 級)及 階段 二( 國 小 4~5 年級 ) 中, 有 關 「 數 與 量 」 主 題 中 的 「 量 與 實 測 」 子 題 的 角 度 度 量 概 念 及 「 圖 形與 空 間 」 主 題 的 角 概 念 之 能 力 指 標 為 主 。 根 據上 述 , 茲 將 角 概 念 蓋 分 成 下 列 八 項 : 一 、 角 的 保 留 概 念 。 二 、 圖 形 角 概 念 。 三 、 張 開 角 概 念 。 四、 旋 轉 角 概 念 。 五、 角 的 實 測 概 念 。 六 、 角 的 估 測 概 念 。 七、 角 的 實 作 表 現 。 八、 角 的 迷 思 概 念 。 伍 伍伍 伍 、、、、 van Hiele 幾 何思 考 層次幾 何思 考 層次幾 何思 考 層次 幾 何思 考 層次

本 研 究 所 提 及 的 van Hiele 幾何思 考層 次,係 指 van Hiele(1986) 所 提 出 的 五 個 層 次 (Wu, D. B., & Ma, H. L., 2009; Wu, D. B., Ma, H. L., Chen, G. S., & Chang, H. T., 2009; 吳 德 邦 , 1998、 1999、 2001、 2004; 吳 德 邦 、 沈 紀 伶 、 馬 秀 蘭 、 許 天 維 , 2009;吳 德邦 、李 奇 荃、馬 秀蘭 、 李 懿 芳, 2009;吳 德邦、 林宜 樺、 馬 秀蘭、 許天 維、 吳 順治,2009;吳 德 邦 、 馬 秀 蘭 、 紀 小 玉 、 林 原 宏 、 姚 如 芬 , 2006;吳 德 邦、馬 秀蘭 、陳 姿 良、 許 天 維 , 2010;吳德 邦、 陳姿 良 、馬秀 蘭、 紀小 玉 ,2009;吳 德 邦 、 鄭 如 君 、 馬 秀 蘭 、 許 天 維 , 2009;吳德 邦、 戴秀 雯 、馬秀 蘭、 吳順 治、紀 小 玉,2009),分別 為 層 次 一:視 覺 的( visual)層 次、層 次 二 : 描 述的 ( descriptive)層次 、層 次三 : 理論的 (theoretical)層次 、層 次

(18)

四:形 式 邏 輯 的(formal logic)層次、以及層 次五:邏輯 法則本 質的(the nature of logical laws)層 次。有 關 van Hiele 理 論 的 研 究,許 多 學 者 的 研 究 結 果 認 為 國 小 學 童 只 能 達 到 van Hiele 幾何 思考 層次 的 前三個 層次,後 二 個 層 次 已 超 出 國 小 學 童 的 幾 何 認 知 能 力 , 所 以 本 研 究 僅 針 對 前 三 個 層 次 做 探 究 。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 研 究 採 用 「 準 實 驗 設 計 」, 實 驗 處 理 以 研 究 者 自 行 設 計 的 課 程 從 事教 學 。 在 實 驗 過 程 中 , 由 於 一 些 難 以 控 制 的 客 觀 因 素 的 影 響 , 所 以 產 生 以 下 的 限 制 : 一 、 本 研 究 於 前 、 後 測 皆 使 用 相 同 的 評 量 工 具 , 加 上 會 受 到 個 體 身 心 成 熟 因 素所 影 響 , 以 致 影 響 研 究 結 果 。 二 、 本 研 究 屬 實 驗 教 學 的 研 究 , 結 果 可 能 會 隨 教 學 者 的 特 質 而 有 所 不 同 。 三 、 本 研 究 的 對 象 為 研 究 者 任 職 之 彰 化 縣 某 國 小 六 年 級 其 中 一 個 班 級 的 學 生,研 究 結 果 只 適 用 於 類 似 學 校 背 景 的 學 生,對 研 究 結 果 之 推 論 須 特別 謹 慎 。

(19)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

文獻

文獻

文獻探討

探討

探討

探討

我國 近 二 十 年 來 , 教 育 改 革 一 直 為 社 會 大 眾 之 期 盼 , 因 而 教 育 部 分 別 在 1993 年頒佈「 新」的「 國民 小學 課程標 準 」,又在 2000 年頒 佈「 國 民 中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進 而 在 2003 年頒 佈「國 民中 小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正 式 綱 要 」 。 在 這 一 波 教 育 改 革 中 , 不 論 是 課 程 的 精 神 , 甚 至 於 教 育 的 最 終 目 標 都 做 了 大 幅 度 的 變 更 。 然 而,在 數 學 領 域 中,「 角 」的 相 關 概 念 一 直 占 著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 因此,本 章 第 一 節 先 介 紹 本 研 究 的 理 論 基 礎 — van Hiele 幾何思 考層 次理 論;第 二 節 首 先 透 過 1993 年國 民小 學 數學課 程標 準學 習 目標與 九年 一貫 課 程 數 學 領 域 中 所 陳 述 與 「 角 」 相 關 之 概 念 , 藉 此 強 調 「 角 」 相 關 概 念 之 重 要 性 , 並 據 以 界 定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範 圍 ; 第 三 節 針 對 「 角 」 的 概 念 , 深 入探 討 國 內 外 相 關 之 研 究 及 文 獻 ; 第 四 節 藉 由 電 腦 輔 助 學 習 相 關 的 研 究 , 據 以 瞭 解 電 腦 輔 助 學 習 對 幾 何 概 念 學 習 之 影 響 ; 第 五 節 說 明 本 研 究 的 相 關 研 究 之 特 色 。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

幾何 思考層次

幾何 思考層次

幾何 思考層次

本 研 究 所 提 及 之 van Hiele 幾何思 考層 次,係 指 van Hiele(1986) 所 提 出 的 五 個 層 次 (Wu, D. B., & Ma, H. L., 2009; Wu, D. B., Ma, H. L., Chen, G. S., & Chang, H. T., 2009; 吳 德 邦 , 1998、 1999、 2001、 2004; 吳 德 邦 、 沈 紀 伶 、 馬 秀 蘭 、 許 天 維 , 2009;吳 德邦 、李 奇 荃、馬 秀蘭 、 李 懿 芳, 2009;吳 德邦、 林宜 樺、 馬 秀蘭、 許天 維、 吳 順治,2009;吳 德 邦 、 馬 秀 蘭 、 紀 小 玉 、 林 原 宏 、 姚 如 芬 , 2006;吳 德 邦、馬 秀蘭 、陳 姿 良、 許 天 維 , 2010;吳德 邦、 陳姿 良 、馬秀 蘭、 紀小 玉 ,2009;吳 德 邦 、 鄭 如 君 、 馬 秀 蘭 、 許 天 維 , 2009;吳德 邦、 戴秀 雯 、馬秀 蘭、 吳順 治、紀 小 玉,2009),分別 為 層 次 一:視 覺 的( visual)層 次、層 次 二 : 描 述的 ( descriptive)層次 、層 次三 : 理論的 (theoretical)層次 、層 次 四:形 式 邏 輯 的(formal logic)層次、以及層 次五:邏輯 法則本 質的(the nature of logical laws)層 次。有 關 van Hiele 理 論 之 研 究,許 多 學 者 的 研 究 結 果 認 為 國 小 學 童 只 能 達 到 van Hiele 幾何 思考 層次 的 前三個 層次,後

(20)

二 個 層 次 已 超 出 國 小 學 童 的 幾 何 認 知 能 力 , 所 以 本 研 究 只 針 對 前 三 個 層 次 做 探 究 。

根 據 van Hiele 的 理 論,以 學 生 之 幾 何 思 考 為 例,可 以 分 為 五 個 層 次 (van Hiele, 1986)。本 研 究 中,將 採 用 van Hiele 1986 年 的 用 法 及 其 名 詞 , 分 別 稱 之 為 層 次 一 : 視 覺 的 層 次 、 層 次 二 : 描 述 的 層 次 、 層 次 三 : 理 論 的 層 次、層 次 四:形 式 邏 輯 的 層 次、以 及 層 次 五:邏 輯 法 則 本 質 的 層 次 。 玆 將這 五 個 層 次 分 述 如 下 : 一 、 層 次 一 : 視 覺 的 層 次 屬於 這 個 層 次 之 兒 童 藉 著 視 覺 觀 察 各 種 具 體 事 物 , 從 各 種 實 體 物 的 外 形 輪 廓 來 辨 認 圖 形。如:由 從 前 生 活 經 驗 中 知 道 長 方 形 是 瘦 瘦 長 長 的, 圓 圓的 東 西 是 圓 形 , 像 門 的 形 狀 是 長 方 形 , 像 太 陽 的 形 狀 是 圓 形 , 又 如 ◇ 看起 來 , 不 像 正 方 形 , 兒 童 認 為 這 不 是 正 方 形 , 這 個 層 次 兒 童 的 思 考 推理 , 受 視 覺 外 觀 之 影 響 很 大 。 只 要 圖 形 外 表 特 徵 差 異 稍 大 時 , 就 不 會 將 長方 形 看 成 正 方 形 ; 或 是 將 橢 圓 形 看 成 圓 形 。 此 層 次 的 兒 童 可 透 過 實 體 物 操 作, 例 如 旋 轉 或 移 動 , 就 可 辨 別 圖 形 之 異 同 , 他 們 可 使 用 非 數 學 的 術 語 , 知 道 各 種 圖 形 , 但 卻 無 法 了 解 這 些 圖 形 的 真 實 意 義 。 教 師 應 多 提 供 各 種 機 會 , 讓 兒 童 透 過 實 際 操 作 , 使 其 視 覺 感 官 進 行 圖 形 之 分 類 、 描 繪、 著 色 、 堆 積 、 造 形 等 活 動 , 來 獲 得 幾 何 圖 形 之 正 確 概 念 。 學 生 能 根 據 圖 形的 外 表,來 識 別、操 弄 圖 形( Shape)(如:正 方 形,三 角 形 ), 和 其 它 幾 何 構 形 要 素 ( Configurations)(如 :線 ,角 , 網狀格 子) 。 二 、 層 次 二 : 描 述 的 層 次 這 個 層 次 的 兒 童 已 經 有 辨 別 圖 形 特 徵 的 能 力 , 他 們 能 利 用 視 覺 來 觀 察組 成 圖 形 之 構 成 要 素 ( 頂 點 、 邊 、 角 ) 與 這 些 要 素 之 間 的 關 係 , 分 析 幾 何 概 念 。 因 此 , 能 察 覺 到 圓 形 沒 有 邊 , 正 方 形 有 四 個 邊 , 且 每 邊 都 相 等 ; 三 角 形 有 三 個 邊 , 可 是 無 法 說 明 這 些 圖 形 特 徵 之 間 有 何 關 係 存 在 。 如: 菱 形 、 正 方 形 、 平 行 四 邊 形 、 長 方 形 之 間 有 何 關 係 , 兒 童 不 一 定 能 知 道 正 方 形 與 長 方 形 雖 然 都 有 四 個 邊 , 當 這 兩 個 圖 形 之 邊 長 不 相 等 時 , 面 積 可能 相 等 , 此 層 次 的 兒 童 尚 無 法 經 由 推 理 而 瞭 解 其 道 理 何 在 。 學 生 藉由 組 成 元 素 之 名 稱 , 和 組 成 元 素 之 間 的 關 係 來 分 析 圖 形 。 同 時 , 依 其 經驗 建 立 同 一 類 圖 形 所 具 之 特 性 , 並 運 用 圖 形 之 特 性 來 解 題 。 三 、 層 次 三 : 理 論 的 層 次

(21)

這 個 層 次 之 兒 童 , 不 但 能 了 解 、 掌 握 、 運 用 構 成 圖 形 的 各 種 要 素 , 並 且 能 進 一 步 探 求 各 種 幾 何 圖 形 的 內 在 屬 性 ( 即 構 成 要 素 間 關 係 之 非 形 式 推 理 )以 及 各 圖 形 之 間 的 包 含 關 係。如,平 行 四 邊 形 的 兩 雙 對 邊 相 等 ; 長方 形 是 平 行 四 邊 形 的 一 種 , 當 平 行 四 邊 形 其 中 一 角 為 90°時, 這個 四 邊 形就 是 長 方 形。又 如,任 何 三 角 形 之 外 角,都 等 於 其 相 對 兩 內 角 的 和 , 多 邊 形的 內 角 和 為 180°×(n-2)。這 層次的 兒裡 開始 建 構不同 類型 圖形 之 間 的 關 係 , 如 : 正 方 形 、 菱 形 、 長 方 形 、 平 形 四 邊 形 。 學 生 使 用 公 式 表 示 和 使 用 定 義 , 整 理 先 前 發 現 之 性 質 , 給 一 非 正 式 的 討 論 , 並 跟 著 給 一 演 繹 上 的 討 論 。 四、 層 次 四 : 形 式 邏 輯 的 層 次 這 個 層 次 的 學 生 能 經 由 抽 象 推 理 的 過 程 , 證 明 各 種 幾 何 問 題 , 同 時 能 知 道 證 明 的 方 法 不 只 一 種 。 換 句 話 說 , 兒 童 不 必 靠 記 憶 公 式 來 證 明 幾 何 問 題 。 此 外 , 他 們 能 夠 理 解 幾 何 問 題 之 解 決 , 必 須 具 備 充 分 或 必 要 條 件。 如 : 不 必 透 過 拿 實 體 物 來 操 作 , 就 能 夠 證 明 畢 氏 定 理 。 譬 如 : 這 個 層 次 兒 童 可 以 知 道 菱 形 也 是 長 方 形 , 又 是 正 方 形 。 學 生 能 用 邏 輯 推 理 的 方 法 , 來 證 明 幾 何 之 性 質 。 五、 層 次 五 : 邏 輯 法 則 本 質 的 層 次 這 個 層 次 是 屬 於 最 高 層 次 , 達 到 這 個 層 次 的 學 習 者 能 在 不 同 的 公 設 體 系 中, 建 立 定 理 並 且 分 析 或 比 較 包 括 非 歐 幾 何 ( non-Euclidean Geometry) 或 比 較 不 同 公 設 系 統 ; 同 時 也 能 了 解 抽 象 的 幾 何 概 念 。 在 此 層 次 的 學 生 , 能 學 習 不 同 之 幾 何 公 設 系 統 , 了 解 抽 象 推 理 幾 何 , 並 能 互 相 比 較 不 同 公 設 系 統 。 根 據 van Hiele 之 實 証 研 究 顯 示,人 類 幾 何 概 念 的 發 展,在 上 述 這 五 個層 次 有 其 次 序 性 , 學 習 者 必 須 具 有 前 一 層 次 的 各 項 概 念 與 能 力 , 教 師 才能 夠 進 行 更 高 一 層 次 之 幾 何 教 學 活 動 。 大 體 來 說 , 國 民 小 學 低 年 級 學 生 , 其 幾 何 程 度 大 都 屬 於 視 覺 的 層 次 , 因 此 , 學 生 必 須 透 過 實 體 物 之 操 作, 比 較 拼 湊 或 推 疊 , 在 實 際 經 驗 之 後 , 教 師 才 能 循 序 漸 進 , 教 導 學 生 逐 漸達 到 更 高 之 層 次。van Hiele 之理 論與 Piaget 的認知 發展理 論,實有 不 謀 而 合 的 境 界 。

根 據 van Hiele 之 理 論,幾 何 思 考 的 層 級 是 依 序 漸 次 晉 升,在 升 至 下 一 個 層 次 之 前 , 必 須 對 這 個 層 次 的 技 能 和 策 略 有 充 分 的 了 解 。 而 各 層 次

(22)

與 年 齡 不 一 定 有 相 關 。 大 體 來 說 , 學 前 幼 兒 與 小 學 低 年 級 學 生 屬 於 第 一 層 次 , 不 過 也 有 中 學 生 仍 然 處 於 這 個 層 次 ( Burger and Shaughnessy, 198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新 、

、 舊課程標準的角概念

舊課程標準的角概念

舊課程標準的角概念

舊課程標準的角概念

壹 壹壹 壹 、、、、 82 年 版年 版年 版 「年 版「「 國民 小 學 數學 課程 標 準「國民 小 學 數學 課程 標 準國民 小 學 數學 課程 標 準國民 小 學 數學 課程 標 準 」」」 在 82 年版「 國民 小 學數學 課程 標準 」 之領域 目標 (教 育 部,1993) 中提 及 : 一 、 能 瞭 解 各 種 量 均 可 比 較 、 保 存 、 分 割 、 併 合 等 性 質 、 能 瞭 解 各 種 量 的 普 遍 單 位 的 意 義 , 並 用 以 進 行 實 測 及 估 測 。 二 、 認 識 長 度 、 重 量 、 時 間 、 角 度 等 各 量 的 普 遍 單 位 , 並 以 此 單 位 進 行 實 測 、 估 測 比 較 。 進 一 步 , 在 教 材 綱 要 ( 教 育 部 , 1993)中說 明: 三 、 角 度 的 認 識 、 角 的 張 開 程 度 的 直 接 比 較 、 使 用 以 度 為 刻 度 單 位 之 工 具 、 角 的 張 開 程 度 的 間 接 比 較 。 四、 角 的 旋 轉 程 度 的 直 接 比 較 、 角 的 旋 轉 程 度 之 間 接 比 較 、 認 識 度 的 意 義、 以 度 為 單 位 , 進 行 實 測 及 估 測 之 活 動 。 五、 透 過 摺 紙 製 作 直 角 , 並 在 生 活 情 境 或 圖 形 中 辨 認 直 角 ; 利 用 直 角 , 瞭解 長 方 形 、 正 方 形 、 直 角 三 角 形 之 特 性 ; 角 的 初 步 概 念 。 六 、 使 用 量 角 器 量 角 度 及 畫 角 ; 透 過 直 角 認 識 直 線 的 垂 直 與 平 行 。 而在 實 施 方 法 ( 教 育 部 , 1993)中 強 調:量 與實 測領 域 內容各 單元 的 教 學 , 應 先 進 行 估 測 後 , 加 以 實 測 驗 證 , 所 以 必 須 借 助 角 度 的 實 測 工 具 。 因此,我 們 很 清 楚 看 出「 角 」的 相 關 基 本 概 念 在 82 年 版「國 民小 學 課 程 標 準 」 中 之 重 要 性 : 三 年 級 中 之 角 的 認 識 ( 尤 其 是 直 角 ) 、 張 開 角 的 直 接 比 較 、 張 開 角 的 間 接 比 較 、 使 用 量 角 器 實 測 等 , 到 四 年 級 之 旋 轉 角 之 直 接 比 較 、 旋 轉 角 的 間 接 比 較 、 角 的 估 測 、 利 用 量 角 器 作 實 測 活 動 及 畫 角 等 。 事 實 上 , 「 角 」 之 重 要 性 不 單 在 其 本 身 相 關 之 概 念 , 更 重 要 的 是 其 不 可 或 缺 的 延 伸 至 其 他 數 學 上 的 重 要 幾 何 概 念 , 如 : 三 角 形 、 正 方 形 、 長 方 形 等 平 面 中 之 基 礎 幾 何 圖 形 的 學 習 上 。

(23)

貳 貳貳 貳 、、、、 九年 一貫 課 程之 數 學領 域九年 一貫 課 程之 數 學領 域九年 一貫 課 程之 數 學領 域 九年 一貫 課 程之 數 學領 域 首先 , 在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中 數 學 領 域 第 一 階 段 之 能 力 指 標 提 出 有 關 如 何 進 行 角 之 概 念 活 動 : 一 、 N-1-9 能透 過感 官 活動感 覺一 個量 , 並對兩 個同 類量 做 直接比 較, 進 而 對 一 個 量 作 複 製 活 動 ( 量 : 長 度 、 容 量 、 重 量 、 角 度 、 面 積 、 體 積)。 二 、 N-2-10 能使 用生 活 中常用 之測 量工 具(刻 度尺 的方 式,及不涉 及其 結 構 ), 以 一 階 普 遍 單 位 描 述 一 個 量 ( 量 : 長 度 、 容 量 、 重 量 、 角 度、 面 積 、 體 積 ; 普 遍 單 位 : 米 、 厘 米 、 分 公 升 、 千 克 、 克 、 度 、 平方 厘 米 、 立 方 厘 米 )。 接 著 , 在 其 第 二 階 段 之 能 力 指 標 指 出 有 關 如 何 進 行 角 的 概 念 活 動 : 一 、 N-2-9 能在 保留 概 念形成 後, 進行 兩 個同類 量之 間接 比 較(利 用完 整 複 製 ) 及 個 別 單 位 之 比 較 ( 利 用 等 量 合 成 的 複 製 ) ( 量 : 長 度 、 容 量、 重 量 、 角 度 、 面 積 、 體 積 ) 。 三 、 N-2-10 能認 識各 種 量之普 遍單 位, 應 用在生 活中 的實 測 和估測 活 動, 並 培 養 出 量 感 ( 普 遍 單 位 : 千 米 、 毫 米 、 公 升 、 毫 公 升 、 時 、 分 、 秒 ) 。 四、 N-2-11 能理 解生 活 中,各種 量之 測量 工具上 刻度 間的 結 構,進而 對 以 同 單 位 表 達 的 量 作 形 式 計 算 。 由 以 上 所 寫 的 課 程 綱 要 中 , 根 據 羅 昭 強 ( 2001)的研 究 ,我們 可以 很 清 楚 看出「 角 」在 第 一 階 段 和 第 二 階 段 課 程 之 重 要 性,包 括 第 一 階 段 : 角 之 認 識 、 角 之 直 觀 比 較 、 角 之 直 接 比 較 、 角 之 複 製 、 角 之 測 量 等 , 以 及 第 二 階 段 : 角 之 保 留 概 念 、 角 之 間 接 比 較 、 角 之 實 測 和 估 測 、 角 之 測 量、 繪 製 及 計 算 等 , 而 且 也 是 其 他 主 題 的 基 礎 課 程 , 學 習 角 變 成 為 學 童 學 習 重 要 之 課 程 。 參 參參 參 、、、、 82 年 版國 民小 學 數 學課 程標 準 與九年 版國 民小 學 數 學課 程標 準 與九年 版國 民小 學 數 學課 程標 準 與九 年 一貫 課程 數年 版國 民小 學 數 學課 程標 準 與九年 一貫 課程 數年 一貫 課程 數年 一貫 課程 數 學領 域 比較學領 域 比較學領 域 比較學領 域 比較 根 據 羅昭 強( 2001)的研 究,從 1993 年版國 民小 學數 學 課程標 準的 三 、 四 年 級 學 習 目 標 與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數 學 領 域 第 一 、 二 階 段 ( 一 至 五 年 級 ) 提 到 角 的 學 習 目 標 , 其 說 明 如 下 : 一 、 角 的 認 識 : 含 角 之 構 成 要 素 、 張 開 角 。

(24)

二 、 認 識 直 角 : 角 之 初 步 概 念 , 並 透 過 摺 紙 製 作 直 角 , 在 生 活 情 境 或 圖 形 中 辨 認。 三 、 張 開 角 的 直 接 比 較 : 透 過 疊 合 , 比 較 兩 張 開 角 之 大 小 , 不 涉 及 角 的 單位 。 四、 角 的 間 接 比 較 : 透 過 拓 印 複 製 甲 角 , 再 透 過 保 留 概 念 , 將 複 製 角 和 乙角 作 直 接 比 較,以 比 較 出 甲 角 和 乙 角 的 角 度 大 小;不 涉 及 角 度 單 位 。 五、 旋 轉 角 : 角 旋 轉 之 程 度 的 直 接 和 間 接 比 較 。 六 、 角 的 測 量 : 使 用 度 為 刻 度 的 量 角 器 描 述 圖 形 之 角 的 大 小 ( 直 接 比 對 量角 器 上 的 刻 度 和 圖 形 的 角,以 量 角 器 上 的 刻 度 描 述 被 測 量 角 的 大 小 , 不 涉 及 測 量 單 位 量 的 分 解 與 合 成 ; 測 量 方 式 先 從 刻 度 0 開始 , 再 要求 從 任 意 刻 度 開 始 ) 。 七、 角 的 估 測 : 以 度 為 單 位 , 進 行 估 測 。 八、 角 的 繪 製 : 使 用 度 為 刻 度 之 量 角 器 來 繪 製 角 。 九、 直 角 概 念 延 伸 至 其 他 幾 何 圖 形 : 利 用 直 角 , 瞭 解 相 關 平 面 圖 形 之 特 性。 因此 , 綜 合 以 上 之 說 明 , 「 角 」 的 相 關 概 念 是 國 小 學 童 必 須 學 習 之 概 念 , 而 如 何 讓 學 童 學 好 角 的 概 念 也 是 一 個 重 要 之 議 題 。 故 此 , 針 對 國 小 三 年 級 學 童 而 言 , 本 研 究 對 「 角 」 之 相 關 概 念 界 定 於 : 角 的 辨 識 、 角 的 估 測 、 角 的 實 測 、 及 畫 出 指 定 的 角 等 四 種 能 力 。 肆 肆肆 肆 、、、、 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 「九年 一貫 課 程數 學 領域 中之「 角「「角角 」角」」」 概 念概 念概 念 概 念 九年 一 貫 暫 行 綱 要 數 學 領 域 , 係 根 據 學 生 的 學 習 方 式 與 思 考 型 態 兩 項 特 徵, 將 國 小 至 國 中 九 個 年 級 課 程 區 分 為 四 個 階 段 。 本 研 究 「 角 」 概 念 相 關 部 份 係 涵 蓋 階 段 一( 國 小 1~3 年級 )及 階段 二( 國小 4~5 年 級) 中, 有 關 「 數 與 量 」 主 題 中 之 「 量 與 實 測 」 子 題 的 角 度 度 量 概 念 及 「 圖 形與 空 間 」 主 題 的 角 概 念 之 能 力 指 標 為 主 。 根 據上 述 , 茲 將 角 概 念 蓋 分 成 下 列 八 項 : 一 、 角 的 保 留 概 念:本 研 究 中 的「 角 的 保 留 概 念 」是 指 角 的 大 小 不 因「 方 位 擺 置 的 不 同 」、「 切 割 重 組 」、「 邊 的 長 短 不 同 」等 因 素 而 有 所 改 變。

(25)

二 、 圖 形 角 概 念 : 本 研 究 中 的 「 圖 形 角 概 念 」 是 指 由 共 一 端 點 的 兩 射 線 所 圍 成 平 面 區 域 的 一 部 分 角 形 , 是 一 種 限 制 範 圍 的 角 形 。 三 、 張 開 角 概 念 : 本 研 究 中 的 「 張 開 角 概 念 」 是 指 二 線 段 以 一 共 同 的 固 定 點 ( 共 一 端 點 及 相 同 指 向 ), 兩 邊 同 時 張 開 所 形 成 的 角 , 不 計 較 始 邊與 終 邊 , 只 著 重 角 的 張 開 現 象 與 程 度 , 如 : 紙 扇 的 張 開 現 象 。 四、 旋 轉 角 概 念 : 本 研 究 中 之 「 旋 轉 角 概 念 」 是 指 一 線 段 從 起 點 ( 朝 某 一 方 向 ) 繞 著 一 端 點 旋 轉 到 另 一 位 置 ( 指 向 另 一 方 向 ), 所 形 成 的 角 , 也 就 是 將 角 視 為 旋 轉 , 著 重 角 的 旋 轉 程 度 。 五、 角 的 實 測 概 念 : 本 研 究 中 之 「 角 的 實 測 概 念 」 是 指 學 生 能 使 用 量 角 器 量測 圖 形 角 之 度 數 或 大 小 , 並 以 「 度 」 為 量 測 值 的 單 位 。 六 、 角 的 估 測 概 念 : 本 研 究 中 的 「 角 的 估 測 概 念 」 是 指 學 生 能 對 角 形 的 兩 邊 張 開 程 度 大 小,非 使 用 量 角 器 直 接 測 量,而 以 心 像 或 某 種 方 式 估出 角 兩 邊 張 開 程 度 之 度 數 。 七、 角 的 實 作 表 現 : 本 研 究 中 的 「 角 的 實 作 表 現 」 是 指 實 際 操 作 的 方 式 來 探 究 學 童 角 概 念 理 解 的 情 形 , 包 含 以 下 七 項 :( 一 ) 實 物 形 體 上 角 的 辨 認( 二 )三 角 形 內 角 和 之 操 作 觀 察( 三 )四 邊 形 內 角 和 的 操 作觀 察( 四 )角 大 小 的 直 接 比 較( 五 )角 大 小 之 間 接 比 較( 六 )互 補 角 之 作 圖 ( 七 ) 鈍 角 三 角 形 之 作 圖 。 八、 角 的 迷 思 概 念 : 本 研 究 中 的 「 角 的 迷 思 概 念 」 是 指 學 童 在 認 識 角 的 過 程 中,可 能 自 行 發 展 出 某 些 自 以 為 是、對 事 實 不 當 的 解 釋 或 錯 誤 混 淆之 想 法,但 這 些 是 與 教 科 書 的 教 材 內 容、教 師 教 學 所 傳 達 之 知 識、 學 者 專 家 所 公 認 的 事 實 並 不 相 容 或 不 一 致 的 情 形 。

(26)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有關角的研究

有關角的研究

有關角的研究

有關角的研究

有 關 「 角 」 的 相 關 研 究 , 我 們 細 分 「 角 的 辨 識 」、「 角 的 估 測 」、「 角 的 實 測 」 及 「 畫 出 指 定 的 角 」 等 四 方 面 作 深 入 探 討 。 壹 壹壹 壹 、、、、 角的 辨識角的 辨識角的 辨識 角的 辨識 劉好 ( 1996)在 「 角的課 程設 計理 念 」提到 中年 級之 角 的概念 學習 可分 成 : 一 、 一 般 生 活 中 所 說 的 角 概 念 : 一 般 人 所 認 為 的 角 , 常 常 是 真 正 角 概 念 的 局 部,如:產 生 一 個 尖 尖 的 頂 點、兩 邊 中 夾 著 一 塊 區 域,也 常 以 角 的 頂 點 或 頂 點 的 鄰 近 區 域 來 描 述 角 , 如 : 桌 角 、 三 角 形 的 角 。 二 、 理 想 的 角 概 念 : 簡 單 的 說 , 就 是 自 一 點 朝 兩 個 不 同 方 向 延 伸 出 兩 條 射 線結 構,故 角 的 邊 是 射 線 不 是 線 段。她 又 將 學 童 角 概 念 之 認 知 分 成 : ( 一 ) 圖 形 角 : 學 童 學 習 角 之 開 始 , 最 初 是 透 過 視 覺 觀 察 具 體 物 , 經 由 具 體 物 的 外 觀 來 辨 認 圖 形 。 ( 二 ) 張 開 角 : 從 相 關 實 物 產 生 聯 結 , 如 : 扇 子 的 開 合 現 象 , 進 一 步 引出 張 開 角、角 之 方 向 可 任 意 改 變、邊 為 射 線 一 部 分 可 以 任 意 延 長。 ( 三 ) 旋 轉 角 : 這 種 旋 轉 的 現 象 因 動 作 停 止 而 立 即 消 失 , 通 常 以 箭 頭 表 示 , 記 錄 始 邊 與 終 邊 。 Ainley 和 Ronnie( 1988)談 到 學 童 開 始 學 習 角 之 概 念 , 最 好 的 方 式 就 是 在 生 活 中 經 驗 角 之 旋 轉 及 其 物 理 性 質 , 例 如 : 開 門 、 轉 水 龍 頭 、 使 用剪 刀、 移 動 玩 具 時 鐘 的 指 針 、 或 更 重 要 讓 他 們 感 受 身 體 之 移 動 。 Mitchelmore( 1989)的 研 究 顯 示, 當 學 童 提 到「 角 」時 , 可 能 形 容 成 將 門 開 個 小 小 的 縫、將 門 開 大 一 點,或 者 形 容 成 將 爐 子 的 火 轉 熱 一 點、 將爐子 的 火 轉 更 熱 一 點 , 兩 者 雖 然 所 表 達 之 方 式 不 同 , 其 實 意 義 都 是 一 樣。 由 此 可 知 , 學 童 對 於 角 之 概 念 已 有 充 足 的 生 活 體 驗 , 而 且 可 以 使 用 非數 學 語 言 來 表 達 。 但 是 , 若 要 作 兩 個 旋 轉 角 的 大 小 比 較 、 或 旋 轉 角 的 角 度 測 量 時 , 苦 於 物 體 的 移 動 沒 有 痕 跡 , 因 此 無 法 真 實 的 測 量 , 故 不 可 避 免 地 將 動 態的 角 表 徵 為 靜 態 的 角 , 造 成 學 童 產 生 連 結 上 的 困 難 和 測 量

(27)

答 案之 可 疑 性 。 如 此 一 來 , 就 會 產 生 認 知 上 的 衝 突 和 混 淆 , 故 學 童 要 真 正 瞭 解 角 之 概 念 , 必 須 能 夠 掌 握 角 在 靜 態 、 動 態 情 境 下 的 變 化 , 以 及 旋 轉角 之 動 態 性 質 轉 化 為 紙 上 之 靜 態 性 質 。 Clements 和 Battista(1990)認 為 角 應 包 括 形 狀 、 線 段 、傾 斜 線 、方 向 等 要 素。Wilson 和 Adams(1992)研 究學童 角之 迷思 概 念,如利 用兩支 鉛 筆 呈現 的 角 , 學 童 會 誤 解 角 的 大 小 由 鉛 筆 之 長 度 所 決 定 , 或 者 角 的 一 邊一 定 要 呈 水 平 狀 態。Mitchelmore( 1989)研 究結 果顯 示:雖然 大多 學 童 能 將 鐘 擺 或 時 針 的 轉 動 抽 象 化 而 畫 出 「 角 」 , 然 而 只 有 極 少 數 之 二 年 級 學 童 能 正 確 指 出 「 角 」 的 兩 邊 及 頂 點 與 鐘 擺 或 時 針 的 相 互 對 應 關 係 。 更 甚 者 , 很 多 學 童 不 能 將 「 角 」 之 角 度 大 小 和 鐘 擺 或 時 針 的 轉 動 多 少 作 適當 的 連 結 。 由 此 觀 之 , 學 童 對 角 的 邊 長 、 旋 轉 角 之 認 識 等 皆 有 迷 思 概 念 , 而 對 於 角 的 基 本 認 識 , 仍 存 在 著 盲 點 。 Wilson 和 Adams( 1992)提 及 學 童 對 於 角 的 概 念 之 不 足,可 歸 因 於 課 程 設 計 時 忽 略 角 的 認 識 和 角 的 測 量 的 教 學 主 題 、 或 學 校 給 予 一 般 學 童 學 習 太 抽 象 之 角 概 念 , 導 致 學 童 到 了 中 學 階 段 仍 然 缺 乏 角 概 念 。 因 此 , 他 們建 議 學 校 從 事 角 的 教 學 應 注 意 : 一 、 角 之 觀 念 需 要 長 時 間 培 養 。 三 、 靜 態 角 對 於 較 小 的 學 童 是 有 困 難 。 四、 設 計 一 些 教 學 活 動,幫 助 學 童 探 討 角、角 的 性 質、以 及 角 的 關 係 等 。 進 一 步 , Wilson 和 Adams 提 到教 師應 提供真 實情 境, 幫 助學童 專 注於 旋 轉 角 轉 向 的 四 個 特 徵 : ( 一 ) 轉 向 的 點 ( 角 的 頂 點 ) ; ( 二 ) 角 的 起 始 邊 ; ( 三 ) 轉 的 方 向 ; ( 四 ) 角 的 終 邊 。 然 而, 從 事 教 育 的 我 們 不 但 要 瞭 解 學 童 之 迷 思 概 念 , 而 且 在 教 學 時 也 應 協助 學 童 避 免 迷 思 概 念 的 形 成。正 如 Wilson 和 Adams(1992)所 建 議:教 學 時 可 以 利 用 吸 管 裡 面 放 竹 子,將 角 固 定 而 改 變 竹 子 長 短。另 外 , 相 同 的 角 , 但 開 口 方 向 不 同 , 可 將 其 中 一 個 角 轉 方 向 ; 這 樣 學 童 可 以 知 道 相 同 的 角 , 雖 有 多 種 不 同 面 貌 , 但 表 示 的 意 義 都 是 一 樣 。

(28)

貳 貳貳 貳 、、、、 角的 估測角的 估測角的 估測 角的 估測 在 1993 年版 數學 學 習目標 第四 部分 第 三項教 具的 設備 及 運用中 指 出:「 量 與 實 測 領 域 內 各 單 元 之 教 學,應 先 進 行 估 測 後,加 以 實 測 驗 證。」 即 看出 教 育 專 家 學 者 對 於 估 測 作 了 一 番 重 要 之 註 解 。 同 時 也 表 示 進 行 估 測 活 動 後 , 應 緊 接 著 進 行 實 測 活 動 , 藉 以 幫 助 學 童 提 昇 估 測 之 能 力 。 國 內 外 的 研 究 ( 劉 好 , 1996、Happs 和 Mansfield, 1992)皆指 出學 童 學 習 估 測 是 困 難 的 , 除 非 在 估 測 之 前 有 過 類 似 的 經 驗 , 否 則 會 產 生 毫 無理 由 的 猜 測 、 或 沒 有 用 標 準 單 位 來 進 行 正 確 之 估 測 , 這 樣 子 便 失 去 估 測 活 動 之 意 義 。 Happs 和 Mansfield( 1992) 認 為 一 般 學 童 估 角 會 有 以 下 策 略 : 一 、 以 量 角 器 當 作 基 準 , 如 : 以 10 度角 當 作估測 最小 單位 。 二 、 以 直 角 當 作 基 準 , 如 : 45 度大 約是 直 角的一 半、87 度 與 90 度差 不 多。 三 、 以 180 度當 作基 準 ,如:160 度 接近 180 度, 可以 估測 比 180 度小 一 點 點 。 四、 以 多 邊 形 的 角 度 當 作 基 準,如:以 正 三 角 形 的 內 角 60 度 當 作估測 基 準 。 因此,當 學 童 在 進 行 估 角 活 動 時,能 利 用 自 己 所 熟 悉 的 單 位、方 法 、 和 量 感 等 經 驗 當 作 基 準 , 必 能 提 昇 估 測 能 力 。 因 此 , 劉 好 ( 1996)認為 估測 能 力 是 可 以 培 養 的 , 並 且 藉 此 增 加 學 童 的 判 斷 能 力 。 參 參參 參 、、、、 角的 實測角的 實測角的 實測 角的 實測 1993 年 版 數 學 學 習 目 標 第 四 部 分 第 三 項 教 具 的 設 備 及 運 用:「 量 與 實 測 領 域 內 各 單 元 之 教 學 , 應 先 進 行 估 測 後 , 加 以 實 測 驗 證 , 因 而 必 須 借等 各 種 量 之 實 測 工 具 。 」 對 於 角 之 實 測 工 具 , 毫 無 疑 問 , 指 的 是 量 角 器。Krainer(1993)指 出利 用量 角器 測量角 主要 是在 報 讀量角 器上 被測 量的 角 所 對 應 之 刻 度 。 Wilson 和 Adams( 1992)認 為 學 童 經 驗 動 態 角 後,對 於 差 異 較 大 之 兩 個 角 , 學 童 較 易 指 出 何 者 為 大 角 、 何 者 為 小 角 。 因 此 , 他 們 覺 得 學 童 經驗 動 態 角 將 有 助 於 學 童 使 用 量 角 器 。 如 , 當 學 童 量 30 度的角 時, 因 30 度 和 150 度 互 為 補 角,在 量 角 器 上 同 一 刻 度。若 學 童 對 動 態 角 有 足 夠

(29)

的 經 驗,應 知 道 150 度的角比 30 度 的 角大,而 在報 讀時 不易作 出錯 誤的 判 斷。 Wilson 和 Adams( 1992) 列 出 有 關 角 之 測 量 的 教 學 四 個 階 段 : 一 、 探 討 角 的 概 念 , 學 童 通 常 會 想 可 以 試 著 量 一 射 線 的 長 度 或 兩 射 線 間 之 距 離 , 所 以 要 避 免 這 樣 的 錯 誤 , 應 該 把 角 認 識 清 楚 再 作 測 量 。 二 、 比 較 角 之 大 小,但 不 用 特 定 單 位,當 學 童 瞭 解 如 何 判 斷 角 的 大 小 時, 就 會 刺 激 他 們 學 習 利 用 特 定 單 位 。 三 、 練 習 利 用 特 定 單 位 比 較 , 慢 慢 討 論 , 而 使 用 量 角 器 。 四、 發 現 關 係 、 規 則 , 如 此 可 以 快 速 運 用 角 之 知 識 , 如 : 發 現 三 角 形 三 個 內角 和 180 度或 互補。 Wilson( 1990) 同 時 也 提 到 學 童 在 發 展 空 間 觀 念 、 描 述 、 和 分 類 幾 何 圖 形 時,這 些 的 知 識 都 需 要 瞭 解 角 和 角 之 測 量。學 童 學 習 角 應 該 注 意: 一 、 測 量 角 度 時 應 量 那 裡 ; 五、 不 用 任 何 單 位 來 比 較 角 之 大 小 ; 六 、 發 展 非 標 準 的 單 位 來 做 角 之 比 較 ; 七、 使 用 測 量 的 標 準 單 位 。 在 此 我 們 清 楚 的 看 出 , 角 之 實 測 之 重 要 性 。 它 不 但 可 用 作 驗 證 估 測 值、培 養 學 童 估 算 能 力,同 時 也 是 學 習、發 展 其 他 幾 何 圖 形 的 基 本 能 力 。 肆 肆肆 肆 、、、、 畫出 指定 的 角畫出 指定 的 角畫出 指定 的 角 畫出 指定 的 角 Wilson( 1990) 強 調 角 的 開 口 方 向 之 重 要 性 , 他 建 議 剛 開 始 學 習 角 時,只 給 學 童 起 始 邊 來 建 立 角,並 提 出 角 可 以 被 建 立 在 起 始 邊 的 任 兩 端, 這 樣 學 童 便 可 創 造 出 不 同 的 角 。 同 時 , 教 師 應 讓 學 童 知 道 角 與 終 邊 之 長 度 無關 。 當 學 生 創 造 角 之 後 , 他 建 議 使 用 透 明 片 來 呈 現 出 不 同 的 角 。 劉好 ( 1996)提 出 使量角 器之 方法 : 畫出角 的頂 點和 一 個邊; 用量 角 器 量 出 角 度 , 確 定 另 一 邊 所 落 的 位 置 , 作 上 記 號 ; 把 所 作 記 號 和 頂 點 連 出 另 一 邊 。 她 認 為 畫 角 應 該 建 立 在 學 童 是 否 認 識 角 的 概 念 之 上 。

皮 亞 傑等 ( Piaget & Inhelder, 1967) 曾設計 一個 研究 實 驗:在 小孩 面前 呈 現 一 平 面 幾 何 圖 形 , 然 後 將 該 圖 形 收 藏 起 來 , 並 要 求 小 孩 從 袋 子

(30)

中 用觸 摸的 方 式 來 指 出 該 平 面 幾 何 圖 形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幼 稚 園 之 小 孩 只能 分 辨 出 類 似 但 實 際 不 一 樣 的 物 體 ; 稍 微 大 一 點 的 孩 子 則 能 夠 區 分 出 方 形 和 圓 形 , 卻 不 能 區 分 方 形 和 三 角 形 ; 而 中 年 級 的 學 生 能 夠 憑 觸 摸 之 感 覺來 區 分 長 方 形 和 三 角 形 。 他 們 認 為 小 孩 在 學 習 幾 何 概 念 的 初 始 階 段 時,他 們 之 探 索 能 力 處 於 被 動 期,只 會 對 物 體 作 局 部 而 非 整 體 性 之 探 索; 稍微 大一 點 的 小 孩 就 會 觸 摸 其 他 部 分 , 而 當 他 們 能 掌 控 整 體 性 之 探 索 , 同 時 能 夠 建 立 物 體 間 的 關 係 , 那 麼 他 們 就 能 在 心 中 形 成 更 精 確 之 圖 像 。 因此 , 皮 亞 傑 等 提 出 : 小 孩 學 習 幾 何 概 念 並 不 能 單 靠 被 動 式 的 接 受 幾 何 物 體 而 學 會 , 他 們 必 須 能 夠 協 調 他 們 心 裡 對 該 幾 何 概 體 之 概 念 心 像 , 從 而 產 生 抽 象 化 之 幾 何 概 念 。 所 以 , 如 何 讓 學 童 學 習 幾 何 概 念 時 , 能 夠 協 調 他 們 心 裡 對 該 幾 何 概 體 的 概 念 心 像 便 值 得 我 們 深 入 探 討 。

(31)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電腦的教育功能

電腦的教育功能

電腦的教育功能

電腦的教育功能

由 於 全 球 化 、 資 訊 化 的 趨 勢 再 加 上 網 際 網 路 之 普 及 , 我 國 在 2001 學 年 度 起 正 式 實 施 之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 除 了 七 大 學 習 領 域 外 , 且提 出 了 六 項 重 大 議 題,「 資 訊 教 育 」也 羅 列 其 中。新 公 布 的 2008 年國 民 中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中 , 資 訊 教 育 之 基 本 理 念 也 同 樣 指 出 , 在 資 訊化 的 社 會 中 , 培 養 每 個 國 民 具 備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的 基 本 知 識 與 技 能 , 已 為 世 界 各 國 教 育 發 展 的 共 同 趨 勢 。 傳 統 之 讀 、 寫 、 算 基 本 素 養 已 不 足 以 因 應資 訊 社 會 的 需 求 , 因 此 , 具 備 資 訊 科 技 的 能 力 儼 然 成 為 現 代 國 民 應 具 備 的 第 四 種 基 本 素 養 。 ( 教 育 部 , 2008) 教 育 部 於 1997 年起 推動之「資 訊教 育 基礎建 設計 畫」並 配合擴 大內 需的 政 策 , 已 完 成 提 升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學 設 備 , 使 所 有 國 民 中 小 學 均 有 電 腦 教 室 , 且 電 腦 數 量 可 達 一 人 一 機 , 至 今 亦 持 續 補 助 、 更 新 資 訊 設 備 ; 推 動 臺灣學 術 網( Taiwan Academic Network,簡稱 TANet)到中小 學,使 所 有 學 校 均 可 接 網 際 網 路 ; 辦 理 資 訊 應 用 教 師 之 培 訓 , 使 中 小 學 教 師 均 有 基 本 資 訊 素 養,讓 資 訊 教 育 得 以 在 中 小 學 奠 定 基 礎( 韓 善 民,2000)。 教 育 部 為 推 動 中 小 學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於 2001 年規 劃 出「 中小 學資 訊 教 育 總 藍 圖 」 , 以 確 立 我 國 資 訊 教 育 發 展 之 願 景 。 我國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強 調 將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各 學 習 領 域 中 , 落 實 資 訊 科 技 普及 化 , 藉 著 使 用 電 算 器 及 電 腦 來 學 習 數 學 之 概 念 , 一 方 面 可 以 培 養 國 民 獨 立 思 考 之 能 力 , 另 一 方 面 也 可 以 提 升 國 民 資 訊 素 養 , 以 為 國 民 終 生 學 習 奠 下 基 礎 , 並 能 立 足 於 未 來 的 科 技 時 代 ( 羅 昭 強 , 2001)。 將資 訊科 技 與 數 學 教 育 做 連 結 , 不 但 符 合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落 實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數 學 教 學 之 目 標 , 而 且 可 以 幫 助 學 生 理 解 重 要 的 數 學 概 念 並 能 更 深 入 地 探 究 數 學 的 內 涵 , 並 且 能 從 事 較 高 層 次 的 思 考 和 增 進 解 題 之 能 力 。 近年 來 由 於 電 腦 的 普 及 , 在 教 育 上 的 應 用 逐 漸 增 多 , 目 的 是 希 望 電 腦 能 改 進 傳 統 之 教 材 教 法 , 以 增 進 學 習 效 果 。 Taylor( 1980) 曾 以 三 個 模 式 說 明 電 腦 在 教 育 上 的 運 用 :

一 、 電 腦 是 教 學 者 ( The computer as tutor)

(32)

三 、 電 腦 是 受 教 者 ( The computer as tutee) 當 電 腦 是 教 學 者 時 , 它 擔 任 「 教 師 」 的 角 色 , 當 電 腦 是 工 具 時 , 它 是 「 機 械 」 的 角 色 , 當 電 腦 是 受 教 者 時 , 它 扮 演 「 反 映 思 考 歷 程 」 的 角 色( 王 萬 清 , 1988)。 羅昭 強教 授 認 為 電 腦 之 使 用 , 可 促 使 學 生 建 立 數 學 概 念 的 認 知 發 展 層 次 (Law,1993a),而任 何數 學概 念 都可以 透過 認知 發 展理論 來描 述該 概 念 的 認 知 發 展 層 次 , 並 可 利 用 其 結 果 作 為 幫 助 學 生 學 習 該 概 念 之 途 徑 (Law, 1993b)。 羅 昭 強 教 授 進 一 步 認 為 要 求 學 生 透 過 撰 寫 電 腦 程 式 可 以 幫助 學 生 深 入 瞭 解 數 學 的 內 涵 , 而 達 到 從 較 低 的 認 知 層 次 進 展 到 較 高 之 認知 層 次 (Law,1996)。

美國 數 學 教 師 協 會 (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89),以 下 簡 稱 NCTM,認 為 在 小 學 階 段 中,Logo 環 境 能 提 供 較 具 體 的 方 式 來 呈 現 出 抽 象 之 算 術 運 算 、 程 序 概 念 、 次 程 序 概 念 、 及 變 數 的 概 念 等,甚 至 乎 更 敏 銳 的 後 設 認 知 之 議 題,如 計 畫 的 需 要 等。同 時,NCTM 在 學 校 數 學 課 程 與 評 鑑 中 更 明 確 地 指 出,Logo 可以 協助 學校提 昇數 學教 育之 目 標 。 因 此 , 如 何 將 Logo 環境 應用在 數學 學習 領 域中便 值得 我們 深 入探 討 之 主 題 。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Logo 語言與在教育上的應用

語言與在教育上的應用

語言與在教育上的應用

語言與在教育上的應用

近年 來,我 國 數 學 教 育 專 家 學 者 也 有 相 關 之 研 究,如 羅 昭 強( 2000) 探 討 Logo 電腦輔 助學習 系統 如何 實 質落實 於我 國學 生 數學學 習和 數學 虛 擬教 室 上 , 並 針 對 「 角 概 念 」 之 Logo 電腦 輔助 學習 教 材,設 計學 習 單 ; 羅昭 強( 2001)在國 小 Logo 電腦輔助 學習 之研 究 ,其中 三個 研究 目的 之 一 即 設 計 出 一 套 適 合 我 國 國 小 數 學 的 Logo 電腦 輔助之 學習 教 材,研 發 出 多 款 Logo 電腦 輔助 學習 教 材,研發 的 教 材 可 分 為:三 角 形 、 四 邊 形、平 行 與 垂 直、三 角 形 的 高 等;吳 德 邦( 2001)則使用 van Hiele 五 階段 學 習 模 式 來 開 發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圖 形 與 空 間 教 材 教 法 ; 林 保 平 ( 1996)探 討國 民 小學動 態幾 何教 材 及學習 模式 ,主 要 研究動 態幾 何軟 體的 各 種 特 質 在 教 學 上 可 能 之 應 用 ; 周 武 男 ( 1993)則 對我國 國中 一、 二 年 級 學 生 幾 何 概 念 之 van Hiele 思考 模式作 探究;而郭 汾派(1993)採 用 van Hiele 階 段 理 論 探 討 我 國 國 一 學 生 幾 何 概 念 之 瞭 解 情 形 。

(33)

本 節 首 先 對 Logo 語言的 發展 做簡 介,並 詳述 Logo 語言 的特性;其 次 探 討 Logo 在教 育的應 用與 研究 , 包括 Logo 的教育 功能及 Logo 與數 學 學 習 之 相 關 研 究 。

壹 壹壹

壹 、、、、 Logo 簡介 與其 特 性簡介 與其 特 性簡介 與其 特 性簡介 與其 特 性

在 1960 年代 中期 , 曾在瑞 士的 日內 瓦 和 Piaget 共事 過的 數學家 Seymour Papert 與 Marvin Minsky 在 MIT 創 立 人 工 智 慧 實 驗 室 , 後 來 Papert 和 他 的 同 僚 在 1967 年 開 發 了 Logo 第 一 個 版 本 。 1970 年 代 Logo 開 始在 MIT 和 一些 研究單 位進 行研 究 活動。

Logo 起 源 於 希 臘 字 logos, 其 意 義 是 「 詞 彙 」 或 「 思 想 」 ( word or thought)。 當 初 該 程 式 語 言 之 設 計 者 以 此 命 名 ,具 有 特 殊 的 含 意 ,即 希 望 利 用 它 作為 一 種 思 考 之 對 象,藉 此 來 激 盪 兒 童 的 心 智 發 展,所 以 Logo 也 代表 著 一 種 教 育 哲 學 觀( Clements, 1985;王 振德,1984)。尹 玫 君( 1991) 指出 Logo 是一種 學習的 語言 ,它 是 一種程 式設 計的 語 言,為 了使 一般 人 儘 可 能 很 容 易 的 了 解 電 腦 程 式 設 計 工 作 所 設 計 而 成 的;Logo 也是一 種 「 學 習 如 何 思 考 」 ( learning how to think)的 語言 。

Logo 語 言 具 有 下 列 特 性( 王 振 德,1984;王 萬 清,1988;尹 玫 君 , 1991;林 裕 雲 ,2002;陳 勝 利 ,1989;張 富 強 ,1992;Clements, 1985; Hoyles & Sutherland, 1989) :

一 、 Logo 具有程 序性( procedural),如 Pascal、C 和與其 他高 階的程 式 語 言一 樣 , 以 簡 單 命 令 組 成 程 序 , 再 由 程 序 組 成 更 複 雜 的 程 序 。

二 、 Logo 具有互 動性 ( interactive), 使用 者在輸 入一 個指 令 或已完 成 定 義 的 程 序 後 敘 述 後 可 以 立 刻 執 行,不 需 經 由 編 譯 程 式( compiler) 的 編 譯 , 因 此 可 以 迅 速 且 容 易 的 改 變 程 式 中 之 任 何 錯 誤 。

三 、 Logo 具有完 整的 資 料型態(data type),能 處理 數字、 字串、 字組 及 串 列 ( list),適 合兒童 及大 人學 習 ,是小 型的 人工 智 慧語言 。 四、 Logo 具有擴 充性,可創立 新程 序,並 當作原 始指 令(primitives)一 樣的 使 用 , 增 加 兒 童 自 由 探 索 的 機 會 。 五、 Logo 具有遞 迴性 ( recursion), 可使 複雜的 問題 化成 簡 易的形 式。 在 具 有 程 序 性 的 語 言 中,一 個 程 序 可 以 呼 叫 另 一 個 程 序,當 作 副 程 式 來 完 成 部 分 工 作。所 謂 遞 迴 性 就 是 一 個 程 序 可 以 成 為 本 身 的 一 個

(34)

副程 序 , 也 就 是 一 個 程 序 可 以 呼 叫 本 身 ( call itself),這是 Logo 語 言的 一 大 特 色 。 六 、 Logo 具有趣 味性。Logo 的圖龜 幾何 學 讓兒童 可以 透過 簡 單的指 令, 以 嘗 試 錯 誤、自 我 探 索 的 方 式 來 指 揮 螢 幕 上 的 圖 龜 前 進、後 退、左 轉、 右 轉 , 畫 出 有 趣 又 富 變 化 的 圖 形 。 Logo 絕 不 只 是 一 般 的 程 式 語 言 而 已 , 它 同 時 也 代 表 一 種 教 育 哲 學 觀 。 Logo 的教育 哲 學觀念 係源 於 Piaget 的發展 認識論 和人 工智慧 的理 論,兒 童 主 動 地 與 電 腦 互 動 之 經 驗,將 會 影 響 其 思 考 與 認 知 發 展。Logo 提 供 一 個 良 好 的 學 習 環 境,使 得 兒 童 把 它 當 成 一 種 思 考 之 對 象。Logo 如 BASIC、Pascal、C 語 言 等 是 一 種 程 式 語 言,它 同 時 是 一 種 適 合 兒 童 學 習 的 語 言 , 能 讓 兒 童 去 探 索 問 題 、 在 嘗 試 錯 誤 中 學 習 , 因 此 Logo 是一 種 學 習 思 考 的 語 言 。 貳 貳貳 貳 、、、、 Logo 在教 育的 應 用 與研 究在教 育的 應 用 與研 究在教 育的 應 用 與研 究在教 育的 應 用 與研 究 一 、 Logo 的教育 功能 Logo 在 教 育 上 有 許 多 功 用,它 可 提 供 學 習 者 自 我 建 構 之 學 習 環 境 , 幫助 學 習 者 發 展 思 考 學 習 的 歷 程 、 問 題 解 決 能 力 及 創 造 思 考 能 力 , 除 了 適合 普 通 學 生 學 習 , 也 適 合 特 殊 學 生 之 學 習 。 此 外 , 可 應 用 在 許 多 學 科 的 學 習 環 境 中 。 許 多 學 者 皆 強 調 Logo 在教育 上具 有良 好的功 能, 茲進 一 步 說 明 如 下 : ( 一 ) 尹 玫 君 的 看 法 Logo 是 一 種 專 門 為 兒 童 所 設 計 的 一 種 電 腦 語 言,它 建 立 了 一 個 能 讓 兒 童 主 動 積 極 的 學 習 環 境 , 以 實 際 接 觸 及 嘗 試 錯 誤 的 方 式 學 習 , 獲 得 知 識( 尹 玫 君 , 1991)。在 Logo 的環 境中, 學生 扮演 的 是教學 者, 而電 腦 則 成 為 受 教 者 。 學 生 只 要 瞭 解 一 些 簡 單 之 指 令 , 就 可 以 繪 出 複 雜 、 有 教 育 意 義 的 幾 何 圖 形。Logo 是一種 結 構化、模 組化 之程 式語言,學生 經 由 學 習 活 動 , 可 以 培 養 解 決 問 題 之 能 力 。 ( 二 ) 李 文 政 的 看 法 李 文政 ( 1991)認 為 Logo 是一 種根 據 Piaget 的學 習理 論而發 展出 來 之 電 腦 程 式 語 言 , 其 目 的 在 提 供 學 童 一 種 主 動 學 習 的 環 境 , 使 他 們 能 掌 握 他 們自 己 的 學 習 , 並 協 助 教 師 以 一 種 新 的 方 式 來 觀 察 學 習 過 程 。 Logo 程 式 環 境 發 展 之 基 礎 乃 是 源 自 於 Piaget 建 構 主 義 的 教 育 哲 學,而 且

數據

表 3-4 van Hiele 幾 何思考 層次 之角 概 念測驗 項目 分析  題 號   通 過 率   難 易 度   鑑 別 度   決斷值  相 關 值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  101  0.869  0.912  0.067  0.975  0.108  一  102  0.967  0.939  0.121  2.101*  0.363**  一  103  0.984  0.970  0.061  1.437  0.200*  一  104  0.951  0.909  0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圖 4-1 StarLogo 的 視 窗 介 面
圖 4-8  圖 龜 畫 正 方 形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