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與教學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與教學應用"

Copied!
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 與 教學應用 A Study on Europeanized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CSL.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鄧守信博士 研 究 生:范美媛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一年八月.

(2)

(3) 謝辭 由衷感謝鄧守信教授, 由衷感謝鄧守信教授,永遠像一座浩瀚的知識汪洋 永遠像一座浩瀚的知識汪洋中 浩瀚的知識汪洋中的燈塔 的燈塔引領我。 引領我。衷心地 感謝華研所的師長們 的師長們, 葉德明教授、 鄭錦泉教授、 曾金金教授、 信世昌教授、 感謝華研所 的師長們 ,葉德明教授 、鄭錦泉教授 、曾金金教授 、信世昌教授 、陳 俊光教授、 俊光教授、徐東伯教授、 徐東伯教授、蕭惠貞教授、 教授、楊聰榮教授對我的教導 楊聰榮教授對我的教導。 教導。感謝口試委員陳 俊光教授和蔡美智 蔡美智教授 教授耐心 耐心地指出論文中的 地指出論文中的不足 不足。 感謝國際華語研習所梁欣榮 國際華語研習所梁欣榮教 俊光教授和 蔡美智 教授 耐心 地指出論文中的 不足 。感謝 國際華語研習所梁欣榮 教 授和陳立元老師 陳立元老師、 周長楨老師給我的諸多照顧與容忍。 授和 陳立元老師 、周長楨老師給我的諸多照顧與容忍 。感謝所辦公室的雪妮助 淑凌助教、 瓊琳助教給予的協助 給予的協助與幫助 與幫助, 還要感謝許多前後期的學長姊、 教、淑凌助教 、瓊琳助教 給予的協助 與幫助 ,還要感謝許多前後期的學長姊 、學 弟妹跟同學們, 弟妹跟同學們,與你們一同學習、 與你們一同學習、相處的日子, 相處的日子,我永生難忘 我永生難忘。 生難忘。 成日在研究、 成日在研究、工作中轉戰, 工作中轉戰,生活雖忙碌, 生活雖忙碌,但這條路仍舊顯得特別漫長。 但這條路仍舊顯得特別漫長。要感 謝父母、 家人, 感謝明懿、 禎禕, 還有國際華研所所有並肩作戰的夥伴們、 謝父母 、家人 ,感謝明懿 、禎禕 ,還有國際華研所所有並肩作戰的夥伴們 、海內 外許許多多的好友。 外許許多多的好友。感謝你們的陪伴 感謝你們的陪伴與 陪伴與鼓勵, 鼓勵,沒有你們, 沒有你們,我想我一個人是很難撐 到今天的。 到今天的 。 這本匆 這本匆匆寫就的論文 匆寫就的論文, 的論文,讓我了解自己可能才抵達學術研究的殿堂, 讓我了解自己可能才抵達學術研究的殿堂,但卻連門 也還沒跨進去, 往後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也還沒跨進去 ,往後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

(4)

(5)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與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與 教學應用 中文摘要 關鍵字: 關鍵字:歐化、語言接觸、本土化、正遷移、零教學 過去一百多年來,現代漢語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正值中西文化交會之 際,因而與許多語言系統發生接觸,並從而受到影響。這些影響又以大量 的原文作品譯介而產生間接語言接觸的結果為主。不可諱言,現代漢語在 語音、詞彙、詞法跟句法方面已經因語言接觸產生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其 中又以來自英語的影響為最大。本文討論的歐化現象主要指漢語直接或間 接受英語影響而產生的改變。 有的歐化漢語已經成熟地融入現代漢語,連以漢語為母語者也習而不 察,但有的改變則還不為整個漢語社群完全接受。王力(1943, 1980, 1990)、 Kubler(1985)、賀陽(2008)跟馬春華(2010)等人研究的結論,都認為漢語歐化 的現象源於翻譯造成間接語言接觸的結果,僅止於書面語;蔡美智(2010) 觀察的是最近六十年來臺灣地區的新興漢語歐化現象;胡雲惠(2011)則透過 迪士尼動畫電影配音翻譯來研究漢語歐化的現象。本文將在前人的研究基 礎上,進一步考察現代漢語在書面語、英語影視旁白翻譯,以及網路上一 些特定社群聊天室的語言歐化的現象,是否已經不限於書面語。此外,我 們也要從連續面(Rickford, 1993)的角度,探討漢語歐化的現象裡有哪些已經 本土化,而又有哪些屬明顯的歐化語言。 最後,我們也要關注在對外漢語教學上,漢語中、高級程度的學習者 在使用會話形式以外的教材時,這些教材的篇章內容是否也包含歐化的語 言形式?我們要討論這樣的歐化現象以及這樣的教材對漢語學習者有什麼 利與弊,並且在對外漢語教學上產生什麼樣的衝擊。是否能以零教學方式 處理,亦即藉助學習者本身的語言正遷移作用,學習者就能容易地掌握; i.

(6) 反過來說,許多歐化詞法、語法可能反而造成外籍生學習上的干擾,而對 於這樣的干擾,是否能藉助難易等級的排序在教材、教法上提出適切的因 應之道。. ii.

(7) A Study on Europeanized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CSL Abstract Keywords: : Europeanized, Language Contact, Localization, Positive Transfer,. Zero I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darin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has at times been intertwined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resulting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teracting with many European languages. These interactions have in turn exerted influence over the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largely in a secondary fashion by way of European texts being translated en masse into Mandarin. The fact that the pronunciation, lexicon, morphology and grammar of Modern Mandarin have been affected by such language contact is undeniable. Among these linguistic changes, the largest influence has come from English. The Europeanization of Mandarin discussed in this thesis centers around changes wrought by direct and indirect contact with English. Some Europeanized forms of Chinese have already fully merged into modern Mandarin to the point that even native speakers are unaware of their foreign origins, but others have yet to be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y as a whole. Researchers such as Wang Li (1943, 1980, 1990), Kubler (1985), He Yang (2008) and Ma Chunhua (2010)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s of this Europeanization phenomena is a product of indirect contact via translation and is chiefly limited to written language. Tsai Mei-chih (2010), has observed a new wave of Europeanization that has been occurring in Taiwan over the last 60 years. Hu Yunhui's (2011) study on Europeanization examines iii.

(8) the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for animated Disney films. With previous research as its basis,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Europeanization of Mandarin by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as well as linguistic trends within certain online chat rooms in order to find out if this phenomenon is limited to formal written language. Rickford's continuum theory (1993) is adopted here to determine whether a given form is already become fully accepted by the full range of native Mandarin speakers or if it is still an obvious manifestation of Europeanization. Lastly,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Mandarin textbooks for CSL learners, specifically as to whether learning materials aimed at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arners contain Europeanized Mandarin. The discussion present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se textbooks as they pertain to learners of Chinese and to their impact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s a whole. Whether the zero instruction method (i.e., positive transfer) can be applied to CSL learners in order to help them learn Europeanized forms more easily is also addressed. Conversely, if it is the case that Europeanized lexical and syntactical forms actually create interference for Western learners of Chinese, the question is: can the problem be dealt with by us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which are arranged by level of difficulty?. iv.

(9) 目錄 目錄 表目錄. ……………………………………………………………………………v …………………………………………………………………………..vii. 圖目錄 第一章 1.1. 1.2.. …………………………………………………………………………viii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名詞定義..................................................................................................... 2. 1.3. 第二章 2.1.. 研究範圍與架構 2 研究範圍與架構......................................................................................... 架構 文獻探討..................................................................................................... 3 漢語歐化構詞與外來詞相關研究............................................................. 5 漢語歐化構詞與外來詞相關研究. 2.1.1. 漢語歐化構詞......................................................................................... 漢語歐化構詞 5 2.1.2. 漢語詞類歐化用法 ................................................................................ 9 2.2. 漢語歐化結構相關研究........................................................................... 漢語歐化結構相關研究 14 2.2.1. 2.2.2.. 漢語句子成分歐化用法 漢語句子成分歐化用法 ...................................................................... 14 漢語歐化句式....................................................................................... 漢語歐化句式 16. 2.2.3. 前人歐化語法項目研究比較 .............................................................. 18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歐化漢語的界定 21 3.1. 語言接觸................................................................................................... 21 3.1.1. 連續面 (Continuum)) .......................................................................... 22 3.2. 歐化的定義 24 歐化的定義............................................................................................... 的定義 3.3. 歐化漢語與外來詞的比較....................................................................... 歐化漢語與外來詞的比較 25 3.4. 歐化漢語與漢語本土化( 歐化漢語與漢語本土化(台灣化) 台灣化)的比較 .......................................... 25 第四章 歐化漢語的分析 歐化漢語的分析........................................................................................... 27 分析 4.1. 歐化漢語的語音變異............................................................................... 28 歐化漢語的語音變異 4.2. 歐化漢語詞彙分析................................................................................... 歐化漢語詞彙分析 30 4.3. 歐化漢語詞法分析................................................................................... 30 歐化漢語詞法分析 4.3.1. 外來詞...................................................................................................... 30 4.3.1.1. 英語借詞 (English loan word) ............................................................. 31 4.3.1.2. 音譯詞與意譯詞的消長 音譯詞與意譯詞的消長......................................................................... 34 與意譯詞的消長 4.3.2. 4.3.3.. 外來詞綴 34 外來詞綴.................................................................................................. 詞綴 歐化詞類 歐化詞類.................................................................................................. 35 詞類. 4.4. 歐化漢語詞法分析................................................................................... 35 歐化漢語詞法分析 4.5. 小結........................................................................................................... 35 第五章 教學應用………………………………………………………………….. 37 教學應用 5.1. 零教學....................................................................................................... 37 5.2. 歐化漢語詞彙教學................................................................................... 37 歐化漢語詞彙教學 5.2.1. 外來詞語音教學...................................................................................... 外來詞語音教學 38 v.

(10) 5.3. 歐化漢語句法教學................................................................................... 39 歐化漢語句法教學 5.4. 小結........................................................................................................... 39 第六章 結論……………………………………………………………………….. .41 結論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41 6.2. 研究限制與建議發展............................................................................... 41 研究限制與建議發展 參考文獻 ……………………………………………………………………………43 6.1.. vi.

(11) 表目錄 【表 三-1】第一類:語言保持……………………………………………….. 23 【表 三-2】第三類:本土化………………………………………………….. 25 【表 四-1】漢語類詞綴「-性」 「-化」 「-度」及其英語對譯詞的詞根類 別……………………………………………………………… 35. vii.

(12) 圖目錄 【圖 3.1】DeCamp 的連續面 …………………………………………………….22 【圖 3.2】Teng 的連續面……………………………………………………….23 【圖 4.1】詞類歐化用法項目…………………………...……………………..27 【圖 4.2】語法歐化用法項目………………………...………………………. 27. viii.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王力於 1943 年發表〈漢語歐化的語法〉(1985: 460)以降,學界關注 漢語歐化的現象迄今已將近 70 年。在後人接續研究裡,不論是從翻譯角 度、從語言接觸角度或是結合大量語料進行定性描述的本體研究,都有為 數可觀的成果1。至於外來詞的研究著作成果,也可以等量齊觀與前述領域 相比擬2。各家的研究都支持漢語歐化歸因於間接語言接觸,以及歐化現象 仍存在書面形式的理論。由於歐化研究成果幾乎都集中在句法、詞彙兩大 範疇,筆者想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從歷時的角度檢視哪些歐化現象已經 消失,哪些還在不斷發展分化,哪些已經成熟地植入現代漢語,連以漢語 為母語者也習而不察,而又有哪些歐化現象還不為整個漢語社群完全接 受。本文也要以從網路虛擬世界中一些具有聊天室功能的社群網站所蒐集 較為接近現實世界的口語語料,以及名人演講的錄音逐字稿和整理稿為研 究對象,進一步考察現代漢語在口語方面受到歐化影響的現象,並且想研 究漢語在語音方面是否也有歐化的情形。 在對外漢語教學上,歐化漢語對學習者的影響較少受到關注(蔣協 眾,2009) 。我們也注意到對外漢語教材教授的內容,也有許多歐化的語 言形式,如下面的句子: (1) 你為什麼要搬家?你現在住的地方不好嗎?. 《遠東生活華語一》. (2) 新病毒是很難發現的,最近有一個賣軟體的公司甚至於不知道自己賣出 去的光碟裡面有病毒。. 《遠東生活華語三》. (3) 用一次性的產品其實是一種浪費。. 《事事關心》. (4) 肯德基承認是中國人的胃幫了它的忙。. 《成功之道》. 1. Kubler,1985、胥嘉陵,1994、謝耀基,2001、郭鴻杰,2005、賀陽,2008、李穎玉, 2010、馬春華,2010、朱一凡,2011。 2 史有為,1991、Masini,1997、胡兆雲,2001、湯志祥,2001、吳東英,2001、苗幽 燕,2001、李知沅,2004、Miao, 2005、楊錫彭,2007。 1.

(14)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因此我們扼要整理了幾本有代表性的對外漢語教材,將教材裡出現的 歐化漢語結構與前人的研究進行對比,對照學生中介語語料,分析學生在 掌握漢語歐化語法及外來詞可能遭遇的困難。最後,希望藉助對比分析及 教學語法的觀點,回答有關歐化的語言形式及外來詞彙該不該教?如果應 該教,什麼時候教?該怎麼教?諸如此類的問題。. 1.2. 名詞定義 1.2.1 歐化 王力先生有關歐化的定義是指 1918 年至 1948 年間,漢語受西洋語言 影響而發生的變化。由於近代中國人懂英語的比歐洲其他語言的人多得 多,所以所謂歐化,大致就是英化。歐化多表現在書面語中,主要包括詞 彙的歐化和語法的歐化。(1985: 460-461)。維基百科給歐化中文所下的定 義,則是指語法、文筆、風格或用詞受歐洲語文過分影響的中文,一般帶 貶義,且影響中又以英語所造成的為最深。雖然學界後來有人不同意王力 的看法(Li, 1956),本文所指漢語的「歐化」現象基本上也是以王力先生及 其以降的主流研究觀點(賀陽,2008)為出發點的。. 1.3. 研究範圍與架構 本文探討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句法歐化的現象,除了引用前人著 作的句子以外,使用的例子和語料來源包括:對外漢語教材、當代名人演 講錄音稿、電視節目、網路論壇及媒體網站等。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主要研究 範圍與全文的研究架構。第二章文獻回顧主要檢視前人在漢語歐化現象及 外來詞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從語言接觸理論界定歐化漢語,並且進一步比 較歐化漢語和漢語的外來詞語,以及討論漢語在臺灣歐化與本土化的差 異。第四章將結合新的書面語料與口語語料,分別從語音、詞彙、句法的 角度分析漢語歐化的情形。第五章以對比分析及教學語法為理論基礎,建 立歐化漢語在句法和詞法的難易等級、教學排序,作為在對外漢語教學上 的應用。第六章總結研究成果,說明本研究的限制、未竟之處以及進一步 研究的展望。. 2.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王力(1943)首先從語言學角度描述及討論漢語在詞彙、 詞法及語法上 歐化的情形,後來並持續注意漢語受歐化影響在語 法 及 詞 彙 後 綴 的 發 展 (王力:1944/1985/1989);趙元任(1968)提出漢語詞綴中受歐化影響的 前綴現象,接著也觀察一些詞彙、語法歐化的例子(1976);外國學者 Kubler (1985)和 Peyraube(2001)分別提出了現代漢語書面語歐化的研究;此外,也 有學者探討英文對香港中文句法的影響(謝耀基,1990/2001;何自然、吳 東英,1999;石定栩,1999/2003);陳平(1999)、賀陽(2004/2006/2008) 也提出專文綜述漢語歐化現象;此外,郭鴻杰(2005)利用語言認知法研究 英語對漢語的影響;最後,蘭雪燕(2004)、魏紅華(2005)、鄭亮(2005)、王 偉(2008)等人的博碩士論文也從翻譯和書面語的角度全面整理,論述漢語 歐化的情形。在台灣,曹逢甫(1978)、胥嘉陵(1994)也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 漢語歐化的情形,而余光中(2002) 則從翻譯的角度提出漢語歐化的不良現 象;上述的研究多半指出漢語歐化的方向主要在書面語,口語和語音方面 的研究成果則相對少得多。 本章除了綜述前人在漢語歐化句法及外來詞的研究成果之外,也要釐 出已普遍為國人所接受的歐化漢語部分有哪些,以及不全然為學界接受, 但其語料數量也足以顯示實已為母語者接受的歐化現象。 學界研究一般支持下面的觀點:影響現代漢語發展的三大語言為英 語、日語、俄語,而五四運動為現代漢語蓬勃發展的分界點。本文討論漢 語的歐化,可惜筆者的俄語知識幾乎為零,所以無法在漢俄對比上著墨, 日語雖不屬印歐語系,但日語中有不少詞彙與漢語現代化的過程有難以切 割的關係,我們仍打算在外來詞部分稍加討論、釐清漢語中的日語借詞。 此外,漢語與印歐語言的接觸實際上由來已久,近來有較多學者關切五四 以前漢語歐化的相關研究,在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譯介西方自然學科、鴉 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翻譯聖經等傳教活動,以及清末民初的大規模翻譯西 方文學作品三個階段,都有不少研究成果(馬祖毅,1980、袁進,2007、 謝天振,2009)。 在正式回顧前人研究之前,我們也想提出,如果白話漢語就是現代漢 語,還是得交代其發展經歷過的階段。其一,明清古典白話文小說文本固 3.

(16)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然與現代漢語有些距離,且羅貫中和施耐庵不是北京人,但確是五四以後 出現的白話文的前身,裡面的說法有些讀來令人感到熟悉: (1) 害民賊!認得我麼?(《三國演義》 〈第二回〉) (2) 你是甚麼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水滸傳》 〈第二回〉). 至於北京人出身的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有很多說法其實跟現代漢語 口語卻是完全一樣: (3) 只可惜他家幾個姊妹都是少有的。( 《紅樓夢》〈第二回〉 ). 其二,按照擷取自上述白話名著的句子形式來看,漢語的白話發展時 期其實還可以再往前推。撇開元曲、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作品形式不談, 元末明初時期曾經出過兩套針對當時來華的朝鮮商人,以當時北京話為標 準音所編寫的「對外漢語學習教材」:《老乞大》和《朴通事》(李泰洙, 2003、張德鑫,2005) 。這兩套書不但是朝鮮李朝(西元 1392-1910 年)時 期流行的漢語教科書,也是朝鮮商人在中國北方社會旅遊、經商的指南。 而且成書以後,在明、清時期又以當時的北京官話重新修訂、改版過幾次。 下面是《老乞大》四個版本的漢語對話第一、二個話輪原文彼此的差 異: (4) 伴當恁從那裡來 如今那裡去 (5) 大哥你從那裡來 如今那裡去 (6) 阿哥你打那裡來 如今那裡去 (7) 大哥你從那裡來 如今那裡去. 俺從高麗王京來 俺往大都去. 《原. 本》. 我從高麗王京來 我往北京去. 《刪改本》. 我從朝鮮王京來 我往北京去. 《新釋本》. 我從朝鮮王京來 我往北京去. 4. 《重刊本》.

(17)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朴通事》的對話範例則如下: (8) 好院判哥,到那裡? 小人到禮部裡。 有甚麽勾當? 我有個差使,堂上裡去裡。 甚麽差使? 開詔去。 開甚麽詔? 都堂總兵官的詔書。 往那個地面裏去? 往永平、大寧、遼陽、開元、瀋陽等處開去。 (丁邦新,1978). (4)~(8)的對話包括今日初級教材還繼續教授的疑問詞、 「從……來, 到/往……去」等句型,令人不得不承認其與古典白話甚至今日白話之間 幾乎沒什麼距離,而且讀來也令人感到相當親切。從今日對外漢語教材角 度視之,《老乞大》可算得上是初級華語口語教材,而《朴通事》則是高 級會話教材(張德鑫,2005)。. 2.1. 漢語歐化構詞與 漢語歐化構詞與外來詞 構詞與外來詞相關研究 外來詞相關研究 由於漢語歐化現象的本體研究幾乎都是以王力的研究為基礎,本章節 所討論的前人研究成果,仍以王力《中國現代語法》及其後來的學者研究 為主。. 2.1.1. 漢語歐化構詞 王力認為漢語受歐化影響而產生的構詞現象有二:1. 出現大批反映西 洋新事物、新概念的複音詞;2. 許多類似西方詞彙後綴的詞尾附加用法迅 速發展發展。將在下面分別討論。. 2.1.1.1. 複音詞的創造 5.

(18)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漢語出現雙音節詞語可以上溯至先秦,到了中古、近代時期雙音節詞 彙數量都一直在持續增加,從《盛明雜劇》 、 《萬曆野獲編》這兩部重要的 明朝作品可以看出,截至明代結束,複音詞仍呈現數量高度成長,但語義 覆蓋率及使用頻率仍遠低於單音節詞(劉瓊,2011、馮海瑛,2010) 。到了 二十世紀初,這個情況卻已有顯著的改變。為了表示西文,尤其是英文的 新事物與新概念,大量譯介西方著作啟動現代漢語的造詞機制。王力認為 複音詞的詞義比單音詞更明顯,也使語言節奏更和諧,廣受譯者喜愛(王 力,1985: 465)。複音詞的創造包括: 一、利用兩個原來意思差不多的單音節詞並列或聯合,結合後 1) 有 的意思還是與原來的差不多,並列名詞如「道德」 、 「家庭」 、 「機會」1,狀 態動詞如「深刻」、「勇敢」、「高尚」,聯合動詞如「維持」、「觀察」、「著 作」 ;2) 有的單音節詞結合後改變原來的詞性,如並列複合的「影響」 、 「犧 牲」本來都是名詞,增加了動詞的用法,而「矛」與「盾」本來也是兩個 名詞,結合以後多用為狀態動詞;3) 有的單音節詞聯合複合以後,少了部 分意思或用法,如「懷疑」本來是謂語形式,現在的用法只保留「疑」意, 「懷」的意思已經消失;4) 兩個單音節詞複合成述賓新詞如「衛生」 、 「革 命」 ,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二、完全新創的複音詞,這類詞占當時複音詞七八成,又可分為同義 複音詞、複合詞、音譯詞三大類。茲分述如下:1) 同義複音詞又可分為(i) 漢語原無西文某種意思而新造的詞,如並列名詞有「條件」 、 「意識」 、 「靈 魂」 ,狀態動詞有: 「原始」 、「甜蜜」 、 「基本」 ,聯合動詞像: 「崇拜」 、 「開 始」 、 「活動」2;(ii) 由兩個單音詞複音化後變成雙音節者,與其原來在古 代漢語裡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同義複合名詞如: 「狀→狀態」 、 「法→方法」 、 「業→職業」,狀態動詞有:「重→重要、完→完善」、「豐→豐富」,及動 詞的: 「慶→慶祝」 、 「離→脫離」 、 「需→需要」 。2) 用來翻譯在西文裡原為 單詞,但在中文為偏正複合者,名詞有:「工具」 、 「彈性」 、 「本能」 ,狀態 動詞如「相對」以及非謂狀態動詞「整個」 ,述補結構動詞如「改善」 、 「實 1. 王力將一些相當重要,其實是來自日文借詞誤以為也是歐化的新詞語,如「精神」 、 「生 產」、「文學」、 「機械」 、 「勞動(働) 」(劉正埮、高明凱,1984) 2 這類詞中,王力又將一些來自日語的借詞: 「社會」、 「資本」 、「象徵」 、「想像」 (劉正 埮、高明凱,1984) ,誤以為也是歐化的新詞語。 6.

(19)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現」1。3) 音譯詞部分又可分為(i)直接音譯詞如: 「模特兒」 、 「可可」 、 「咖 哩」 ,(ii) 音譯加有意義漢字如: 「卡車」 、「冰淇淋」2,(iii) 音義兼顧如: 「幽默」、「邏輯」。 大量的複音詞使人們表達意思比以往更明確,但也可能產生濫用的缺 點,比較簡單的表達形式如「進 進大學的目的是想念哲學 念哲學」 進入大 念哲學 ,說成「進入 進入 學的目的是學習哲學 學習哲學」是否有必要,恐怕見仁見智。漢語詞彙由單音變成 學習哲學 複音以後,對於句法也有影響。比如歐化後的雙音動詞幾乎都可以成為主 語,這就開啟了動詞可轉用為名詞的大門,也就是後來「N 的 V」歐化結 構的開端。如: (1) 但河上的風流還不只兩岸的秀麗。(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 (2) 他不希望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 此外,有西文背景的複音詞在句中看起來不通,但人們後來就慢慢接 受了。例: (3) 中國動員了幾百萬軍隊。 (4) 他本能地伸了一伸腰。. (3)的「動員」字面上為述賓結構的謂語形式,後面不應該再接賓語, 但這樣的用法在新聞標題裡經常看得到。(4) 的「本能」是名詞,漢語一 般不太接受名詞後加副詞「地」標記的用法,但在這裡本能地相當於英文 的 instinctively,而這樣的用法又以「……的責任歷史地落到我們的肩上」 最為著名,不僅如此,林彪在《毛主席語錄》 〈再版前言〉(1966: 1)中寫了: (5) 毛澤東同志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 主義……. 而且迄今還可在網路上搜尋得到類似的套語,如: (6) ……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責任,也歷史地落到工人階級的 1. 這個部分也包括好幾個日源借詞:哲學、銀行、環境、絕對、國際、肯定、否定、保 險(劉正埮、高明凱,1984)。 2 其他尚有「維他命」、 「艾滋病」 、 「迷你裙」等,陸丙甫、王會(2006)建議把這一類的 音譯法稱為「增意音譯法」。 7.

(20)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身上1。 (包信寶,2000) (7) 完成雙重建設任務的重擔,歷史地落到我們這一代軍人肩上。2 (8) 我們當任者不能坐失良機,要把歷史地落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挑起來3。 (9) 把各項工作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地落到實處4。. 2.1.1.2. 記號的歐化 王力將漢語詞彙多了許多類似西方詞彙後綴的詞尾用法發展放在〈記 號的歐化〉(1985: 488)這一節討論。由於漢語是孤立語,即便受到印歐曲 折語的影響,在歐化新詞語大量湧現時,構詞是否也有加綴法,亦即漢語 究竟有沒有詞綴,學界其實還沒有定論(湯廷池,2000、潘文國等,2004) 。 本文尊重有關「詞綴」定義爭論懸而未決的事實,但為了討論方便,仍將 這一批已擴大了原來用法,產生新的附加用法的特定詞素以「詞綴」稱之。 一、表複數的詞尾「們」,原來只用於人稱代詞或表人倫或人際關係 的稱呼,如「你們」 、 「姐妹們」 ,開始擴大到行業或用於屬人名詞,如「詩 人們」、 「工人們」、 「少年們」5。 二、其他發展成附加成分的詞綴 1) 動詞「化」的附加作用相當於英文裡由名詞或形容詞變成的動詞, 詞尾為-ier 者,譯成漢語時,詞尾加「化」字,如: 「大眾化」 、 「普通化」; 2) 名詞「性」與「度」的附加功能則是英語中由形容詞變為名詞,詞尾為 -ty, -ce, -ness 者,譯成漢語時,加「性」字,如「重要性」 、 「或然性」 ;而 表高大程度類,詞尾多為-th 者,譯成漢語時,詞尾加「度」 ,如: 「寬度」、 「深度」 ;3) 「家」字的附加功用是將用來翻譯表專門研究一種學問的人,. 1. http://www.shzgh.org/renda/node5902/node5911/node6582/userobject1ai1165427.html http://www.qzxsms.com/news_1164.html 3 http://zcc.uibe.edu.cn/chanygfh/jing_yjs1.html 4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104239732/1.html 5 非屬人名詞+「們」的用法現今越來越普遍,但這不是最近的潮流,《老乞大諺解》 、 《朴通事諺解》裡早就出現過非漢語習慣的表複數後綴用法,如動物名詞+「們」、處 所名詞+「們」 、數詞+「們」 、指示代詞+「們」等,如「馬們」 、 「驢騾們」 、 「角頭(角 落)們」 、 「我一們」 、「這們」、 「那們」(楊憶慈,2012)。 2. 8.

(21)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英文詞尾經常是-ist, -ian 者,即能將事物名詞轉為屬人名詞(蔡美智, 2010) ,如「化學家」 、 「語言學家」 ;4) 本為代詞的「者」 ,常與「人、員」 同作為結合動詞,翻譯英文詞尾為-er 或 or 者成名詞,如「讀者」 、 「發言 人」 、 「演員」 ;5) 科學上的名詞後附號,還有「質」 (如「蛋白質」 ) 、 「素」 (如「元素」 )、「子」(如「因子」 、 「原子」 )等。. 2.1.2. 漢語詞類 漢語詞類歐化 詞類歐化用法 歐化用法 王力(1985: 486)提出的詞類歐化用法包括:能願動詞「可以」用法的 歐化、代詞「性別」分化、量詞新增、介詞「在」、助詞「的」、「著」功 能擴大,連詞使用範圍擴大等。下面一一加以說明。 一、能願動詞「 能願動詞「可以」 可以」用法的歐化 「可」 、 「可以」在漢語的原意只是表情況所允許,用在敘述句,而不 適用於描寫句和判斷句,但歐化的「可」也表示「或者如此」或「未必不 如此」,這種意思是「可」字本來沒有的。 (1) 一個社會如有新性,其有新性可以不合乎其舊懵。 (馮友蘭《新事論》頁 156). 此外,「可能、必要」也新增名詞用法,與動詞「有」搭配使用,否定式 變成「沒有……的可能」 、 「沒有……的必要」 ,王力稱之為可能式的變相: (2) 中國沒有亡國的可能(等於說「中國不會亡國」) (3) 他沒有回家的必要(等於說「他不必回家」或「他不用回家」或「他用 不著回家」)。. 二、第三人稱代詞分性別 王力(1985: 505)認為漢語代詞隨著人稱、單複數、遠近而變化,第一 人稱複數原來細分兩種,一是包含對話人的「咱們、喒們」,一是排除對 話人的「我們」,如例(2a)中的「偺們」指說話和聽話雙方,「我們」則指 說話單方;而受了西方語言影響之後,不再有區隔,一律稱「我們」,而 且也能用來泛指一般人(2b),或是作者用來自稱(2c): (2) a. (晴雯)勉強(對襲人)笑道:「你還說呢!那會子喒們那麼好, 9.

(22)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後來我們太太沒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麼就把你配給了他…」 (《紅樓夢》32 回) b. 我們處世事有兩種態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時候,我們要竭力征服現 實。人力莫可如何的時候,我們就要暫時超脫現實。 (朱光潛《無言之美》) c. 照我們的看法,不但所謂民族性是習不是性… (馮友蘭《新事論》 ). 新替代法突顯了人稱代詞的區別,第三人稱代詞除了進一步區分陰、 陽、中性,如(3)的「他、她、它」,用法上也能領先先行詞出現、前接修 飾語,甚至濫用。如(3a)句中「他」位於指稱對象「史可法」之前,(3b) 句中「她」接受短語「素來多病」修飾,而(3c)、(3d)兩句中「它」和「他 們」原可省略。 (3) a. 為了他的名譽,史可法犧牲了他的生命。 b. 素來多病的她,怎麼經得起這番辛苦呢? c.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現在教國文,應該採用它。 (葉紹軍、朱自清《精讀指導舉隅》) d. 中國人的毛病就是他們太聰明了。《西瀅閒話》. 至於無定代詞「人」指稱對象原來單複數不分,如(4a)中打發來叫的 人應該只有一個,而(4b)中持相關說法的應該很多,一概用「人」 ;歐化用 法則新增複數形式「人們」 ,指稱對象如(4c)所示,不包括說話人自己,功 能不同於「我們、咱們」 ,也不同於「大家」統稱一般人。 (4) a. 那邊大太太又打發人來叫。( 《紅樓夢》45 回) b. 怪道人說熱身子不可被風吹。( 《紅樓夢》51 回) c. 人們看見他這樣,都覺得很奇怪。. 三、新增計量詞和不定冠詞. 10.

(23)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計量方面,王力歸納初當時漢語量詞加入不少新度量衡,如長度單位 「公尺、碼、哩」,重量單位「公斤、磅、噸」,容量單位「公升」,及以 十二為整數的數量單位「打」(1985: 513)。此外,名詞前後也出現前所未 見的計量成分。一是名詞前接數詞「一」和廣義量詞「個、種」,功能跟 計量無關,類似印歐語的不定冠詞(1985: 514),如下列(a)句中的具體事物 「大好人」前加「一個」,(b)句中的抽象事物「精神上的飢渴」前加「一 種」 ;再則是名詞後出現「之一」 ,表示該名詞為群體中的一員,如(c)句中 的「不能脫去我們自己」是許多「我們最大不幸」當中的一項(1985: 516)。 (5) a. 一個人如果要真是一個大好人,必須能深刻地廣闊地想像。 (朱光潛《文藝與道德》 ) b. 嗜美是一種精神上的飢渴。 (朱光潛《文藝與道德》) c. 事實是:我們決不能脫去我們自己,這是我們最大不幸之一。 (周作人《文藝批評雜話》). 「一個、一種」這種不表數量的用法,王力(1985: 514)視為漢語語法 的重要發展,有助於釐清句中成分的語法功能,如例(6)中「一個、一種」 分別標示後方動詞「後悔」和形容詞「疲乏」在句中扮演名詞性功能。尤 其是遇到像例(7)這種句子,修飾語較長,由並列形容詞或並列短語組成, 相關用法能提示後方帶有中心名詞,使語言表達更為明確。 (6) a. 然而正當這時候,一個後悔又兜頭撲上她的全心靈。 (茅盾《子夜》 ) b. 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一種疲乏。 (老舍《駱駝祥子》) (魯迅《傷逝》) (7) a. 給我一個難堪的惡毒的冷嘲。 b. 一種明知不妥,而很願試試的大膽和迷思緊緊的捉住了他的心思。 (老舍《駱駝祥子》). 四、介詞新增 漢語中「在」原來只是個表存在動詞,因為對譯英語介詞 in、on 的緣 故,也用來引介事物,如例(9)所示,但其實都可以不用。 11.

(24)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9) a. 在從前主義派別支配文藝界的時代,這樣的事確是有過。 (周作人《文藝批評雜話》) b. 在文學作品中,語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緒意旨所附著的語言,都要盡 美盡善,纔能引起美感。 (朱光潛《無言之美》) c. 誰不想住在極樂圈。(林徽因《窗子以外》 ). 另外,歐化詞類用法中也出現由動詞結合介詞「於」所構成的新介詞, 如下列例句所示的「對於、關於、就…說」等,表範圍。 (10) a. 這一筆款子的數目,對於我是太大了。 b.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留待以後再討論。 (林徽音《窗子以外》) c. 就實際生活方面說,世間最深切的莫如男女愛情。 (朱光潛《無言之美》). 五、助詞功能擴大 「的」字原來附加在名、代、動各類單詞或詞組後方,標示狀態動詞 性的修飾功能,在翻譯英文時的用途分化為三種,除了連接兩個名詞,表 領屬關係的用法外,另分別用來區別狀態動詞與副詞,如(11)~(13)。 (11) 我的朋友的兒子。 (12) 一個美麗的少女。 (13) 他很留心的工作。. 王力認為(13)類的用法歐化程度最深,是漢語本來少見,但可能受哲學家 喜愛,有時也以「底」字取代,可以清楚表示 reasonable activity 和 activity of reason 的不同: (14) 人見天陰而出門帶傘是理智底活動,算算學題是理智的活動。 (馮友蘭《新世訓》頁 23). 至於使用範圍方面,一般單詞或詞組可以直接修飾動作,如「高飛、 拿筆寫字、閉著眼睛養神」,疊詞、狀聲詞或固定短語才需要加「的」修 12.

(25)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飾,如(15)中的「細細的、咕嚕咕嚕的、三番兩次的」 ;王力注意到現代歐 化文章句子用法則如(16)所示,特別喜歡在動詞組後加「的」 ,表達主要動 詞的進行方式,這是過往很罕見的用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的」不再 可有可無(蔡美智,2010) 。 (15) a. 細細(的+Ø)檢查 b. 咕嚕咕嚕(的+Ø)叫 c. 三番兩次(的+Ø)提醒 (16) a. 有一個白鬍子的船家往往帶譏諷(的+*Ø)對我說。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b. 他不是苟延殘喘(的+*Ø)活命。 (周作人《新希臘與中國》 ). 表進行貌的「著」字在歐化文章裡的有濫用的情況,已經和原來用法 不同,許多非進行貌的動詞後面也加上「著」 。另外,命令句中常出現「聽 著」(18a), 而加上「著」的動詞也能充當修飾語,如(18b)中的「抿著嘴 兒」描寫動詞「笑」的進行方式。 (17) a. 他用著山西口音告訴你。(林徽因《窗子以外》 ) b. 同時希望著別人能有新款的意見發表。(林徽因《窗子以外》 ) (18) a. 你如今也隨聽著,只要模樣兒記得上,就來告訴我。 ( 《紅樓夢》29 回) b. 賈蘭也不言語,只管抿著嘴兒笑。( 《紅樓夢》88 回). 「著」字似乎成了一般動詞後的附體。尤其如「這句話是有著很深的 意義的」,王力認為這樣的用法連在英語裡也是沒有根據的,而將之稱為 變質的歐化(1985: 491)。 六、連詞的使用量增加 漢語分句間的邏輯語意一般靠上下文推斷,不用標連詞。如(19a)名詞 「菱角、雞頭、葦葉、蘆根」並列,不必使用表聯合關係連詞「和、而且」; 《紅樓夢》裡的連詞「和」的連接法,比如有A、B、C等三個以上的並列項 13.

(26)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目的時候,本來的形式是如(19b),但是歐化的漢語變成了跟英語「A、B和. C」等一樣,更有甚者,本來歐化後連詞用法的「和」前面不必加逗號, 但現在與英文一樣在「和」的前面加逗號的用法處處可見;(19c)前句「你 見我疼你姐姐」是「你傷心」的原因,也不用表原因連詞「因、因為」 ;(19d) 前後構成讓步關係,不必用表讓步連詞「雖然、縱然」,而(19e)前句表條 件,同樣也不用表條件連詞「如、如果」。然而,相關成分在歐化用法中 一律顯現,致使連詞用量增加。 (19) a. 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 神爽快的。(《紅樓夢》80 回) b. 鳳姐和李嬸娘、平兒又吃了兩杯酒。( 《紅樓夢》50 回) c. 你見我疼你姐姐你傷心,不知我更疼你呢!( 《紅樓夢》57 回) d. 玫瑰花兒可愛,刺多扎手。( 《紅樓夢》65 回) e. 姨媽不打他,我不依。 (《紅樓夢》57 回). 此外,漢語中也出現新的關聯詞語,如下列例句(20)所示,表面對的動 詞「當」功能擴大,用來帶出時間分句。 (20) 而且自白我們只是說著自己,每當我們不能再守沈默的時候。 (周作人《文藝批評雜話》 ). 2.2. 漢語歐化結構 漢語歐化結構相關研究 歐化結構相關研究 2.2.1. 漢語句子成分歐化用法 漢語句子成分歐化用法 王力(1985)提出了兩項句子成分歐化用法:一是主語使用情形明顯增 加,另外一個則是修飾語變得很長。 一、主語的增加 漢語是主題明顯的語言,只要清楚說的是誰或是說什麼,承說習慣上 通常可省句子主語,如(21);而有時可以不用主語卻希望有主語,如例(22) 表面上是黛玉教香菱做詩說的話,卻是為一般人說的;歐化的用法則是可 省而不省,造成每句必有主語,因而增加主語使用,如(23)跟(24)。. 14.

(27)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21) a. ……咳嗽才好了些,又不吃藥了……(《紅樓夢》35 回) b.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紅樓夢》48 回) c. 小孩子做事,完全由於他的興趣。他可以寫字,但他並非欲成一 書家。他可以畫畫,但他並非欲成一畫家。 (馮友蘭《新世訓》頁 63) d. 你要發現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與他單獨的機會。你要發現 你自己的真,你得給自己一個單獨的機會。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 (21c)一連使用了好幾個「他」 ,同樣都指稱首句主語「小孩子」 ,第二個和 第四個一般可以承前省略;而(21d)則是一連出現了好幾個「你」 ,主語「你」 泛指一般人,也是可以省的。 二、句子的延長 雖然《紅樓夢》裡也不是沒有長句,但一般漢語中修飾名詞的成分如 果比較長,就不放在名詞前的定語位置,而是放到後面作謂語。另外,漢 語狀態動詞一般只接程度副詞「很、太、十分、非常」修飾。受西方語言 影響之後,修飾語也開始變長,如(26)。歐化以後,漢語長句子增多,卻 又沒有關係代詞,把修飾語加在名詞前,又沒有辦法用逗點斷開,因此句 子變得很長。 (25) 它那脫盡塵埃氣的一種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說是超出了圖畫而化生了音 樂的神味。.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26) 我信生活決不是我們大多數人僅僅從自身經驗推得的那樣暗慘。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如果是非歐化的寫法,(25)句則可以寫成「它那一種清澈秀逸的意境脫盡 了塵埃,那種神味可說是超出了圖畫,化生了音樂。」 此外,漢語以前就有利用進行貌修飾謂語的寫法,但一般句子裡只會 有一個如(27),而歐化漢語的句子不但大量使用,且這樣的謂語形式也變 長了,如(28): 15.

(28)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27) 我少不得忍著痛下去取。 (《紅樓夢》35 回) (28) 夜裡她曳著白衣裳,頭上插著新月的梳子,胸前掛著明星的瓔珞,翩 翩地飛行於海波之上。(謝冰心《往事》). 其他延長句子的方式還有:處所介詞「在」的歐化用法與以前的不同, 以前「在」字往往是一種實物,但(29)的「視覺」不是實物、(30)的「限制」 是抽象名詞,用法都不是原來漢語的,屬於延長句子的歐化手段: (29) 霎那間在我迷眩了的視覺中,這草田……(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30) 他們都是急急忙忙的,在時間金錢的限制下採辦他們生活所必需的。 (林徽因《窗子以外》 ). 此外,王力認為西方人的文章比中國人的謹嚴些,所以習慣用長的插 入語、修飾語等表達手段,是西文的特色,如下面兩個例子: (31) 就社會說,藝術的功用,像托爾斯泰所說的,在傳染感情,打破人與 人的界限。. (朱光潛《文藝與道德》). (32) 這話表面看去,不通已極。 (朱光潛《文藝與道德》). (31)裡的「就社會說」指定立論的範圍,而「像托爾斯泰說的」這個短語 說明理論的由來,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漢語本來沒有的;而(32) 主要部分是 「這話不通已極」,但說話人並非「本能地」以為話不通,所以補上「表 面看去」這個修飾語。. 2.2.2. 漢語歐化句式 漢語歐化句式 王力(1985)提出的歐化句式有三項:狀態及物動詞「是」使用範圍的 擴大、願動詞並列,以及「被」動句使用範圍擴大。 一、描寫句使用狀態及物動詞1(繫詞) 繫詞)「是 「是 」 有漢語狀態動詞的句子,不再需要狀態及物動詞「是」居中連結;而 歐化用法則搭配繫詞出現,不再獨立使用。當時有人傾向於把判斷句去替 1. 這裡採用的是鄧守信的詞類系統中動詞分類(鄧守信,2009: 183) , 「是」屬狀態及物 動詞,標記為 Vst; 「繫詞」則是王力等當時的語法學家的分類說法,此說法迄今仍有人 沿用。 16.

(29)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代一切描寫句:他的妻子很好→他的妻子是很好的。但王力認為有些描寫 句不能替代判斷句,如:「妻賢夫禍少,表壯不如裡壯」、「賈母因見月至 天中,比先越發精彩可愛」 。他也承認(33)歐化描寫句中有歐化修飾語「太 匆忙、很沈重」 ,不用「是」反而覺得不順。然而(34)他還是認為不合語法。 (33) 我們都是太匆忙,太沒有單獨的機會。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34) 轟炸機頭上有兩三個發動機,發出來的聲音是很沈重。 (《朝報副刊》1941. 7. 1). 我們將(33)句從徐志摩原著中找出上下文,寫的是「……我們這一輩 子,認真說,能認識幾個人?能認識幾個地方?我們都是太匆忙,太沒有 單獨的機會。說實話,我連我的本鄉都沒有什麼瞭解。……」 ,可以看出, 王力認為的「是」的歐化用法,如果從篇章的角度來理解,是可以成立的, 而不一定是歐化的結果。王力也舉出下面兩個例子: (35) a. 「這等事問他做什麼?你真會……說笑話。……今天天氣很好。」 「對麼?」 天氣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問你, (魯迅《狂人日記》 ) b. 英國的天時與氣候是走極端的。冬天是荒謬的壞,逢著連綿的霧盲 天你一定不遲疑的甘願進地獄本身去試試;春天(英國是幾乎沒有 夏天的)是更荒謬的可愛,. 他認為(35a)跟(35b)的「是」並不是真正的狀態及物動詞,而是用來加 重承認的語氣(1985: 475),可見王力當然也區分「是」有狀態及物動詞與 非狀態及物動詞的用法的,只是我們不知他為何認為(33)例的「是」不是 非狀態及物動詞的用法。至於類似(34)例中「是」的歐化用法,我們在網 路上搜尋,並沒有找到更多的例子,可見一般人尚不能接受1。 二、能願動詞並列 另一個歐化句式為能願動詞並列使用,或稱可能式的排偶,如(36a)中 1. 王力在書中舉了兩個例子,來源都一樣,只是日期差一天(1985: 476),可見只是少數 特例。 17.

(30)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接連出現兩個否定形式「不能,也不該」。此外,並列對象不限於能願動 詞,如(36b)中「不必」搭配時間副詞「不曾」。這種數個能願動詞同帶一 個動詞賓語的情形王力(1989)改稱新興平行式,這種歐化句式允許幾個能 願動詞聯合「不能,不肯,也不願」(37a),或是同一個能願動詞由不同副 詞修飾「也不能,絕不能」(37b)。 (36) a. 我不能,也不該離開他。 b. 你仍然像在特別包廂看戲一樣,本身不曾,也不必參加那齣戲。 (林徽因《窗子以外》) (37) a. 她是來享受,她不能,不肯,也不願,看別人的苦處。 (老舍《駱駝祥子》) b. 就單說三條大活駱駝,也不能,絕不能只值三十五塊大洋。 (老舍《駱駝祥子》). 三、被動句擴大使用 漢語原來被動式敘述的是不如意或不希望發生的事,但因大量翻譯西 文結果,跟著使用,擴大了被動句的使用範圍,且大量用於敘述高興或期 望的正面事件。如例(38)兩句談及當選會長和無罪釋放,都是正面結果, 一般以(38a)句中的主動形式,或(38b)句中的語義被動形式表達;而歐化用 法則如例(39)所示,使用被字句。 (38) a. 大家選他做會長。 b. 昨天捉著的嫌疑犯,經警察局證明無罪,已經釋放了。 (39) a. 他被選為會長。 b. 昨天捉著的嫌疑犯,經警察局證明無罪,已被釋放了。. 英語的被動句作用相當於漢語的話題句,許多是用作對比焦點,而有 其篇章語用功能(Halliday, 1994 )。這種用法一開始是出現在新聞標題,隨 著時代的改變,大部分的人也都能接受不表負面結果的被動句用法。. 2.2.3. 前人歐化語法項目 前人歐化語法項目研究 歐化語法項目研究比較 研究比較 18.

(31)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雖然王力研究歐化漢語所對照的樣本僅限於《兒女英雄傳》與《紅樓 夢》,取材有限,但他對五四後的白話與五四前的舊白話的研究,所提出 漢語歐化的結論,自他以後,許多學者找更多的語料加以對比研究,但所 得到的結果,除了偶然發現新興歐化結構,基本上還是不出王力的論證範 圍。 Kubler (1985)以《兒女英雄傳》為基礎,比較巴金《家》修改前後的 二個版本,歸納出的漢語歐化特徵,在詞法方面討論詞綴與助詞,其中 「們」、 「著」也是他注重的。後綴他則討論了「者」 、 「品」 、 「性」 、 「化」 等;句法方面,Kubler 提出觀察到的歐化現象有 11 個:代詞「性別分化」、 主語增加、被動式增加、「在」成表動作進行的助詞、動前「在」後置情 形增加、說話者在直述句的位置愈趨有彈性、「雖然」、「如果」、「既然」 等讓步子句經常放在主句後、「當」與「…的時候」結合、代名詞前添加 修飾語、長句增加,最後一項,其他歐化包括:1) 長而複雜的引介用形容 詞子句;2) 書面雨中使用括號插入句;3)「是」用於狀態動詞,可是不是 為強調,而純粹只是模仿英文形式。 龍果夫(1952)提出的歐化現象為「那個」、「這個」在句中的位置的改 變,原來如例(40)跟(41): (40) 一念便想到由國子監祭酒新放鳥里雅蘇台參贊大臣的這個安驥上。 (《兒女英雄傳》) (41) 昨天來的那個人。. 但後來多將指示代詞移到句首,如(42): (42) 那個常常穿禮服戴高帽在大戲院的包廂裏或高等俱樂部中出現的法 官。(巴金). 胡雲惠(2010) 研究迪士尼動畫電影配音翻譯的歐化現象,雖不算是真 正的直接接觸,但卻是迄今看到與傳統檢視書面語料歐化做法比較不同 的。她研究的對象是三部電影翻譯及電影旁白的歐化現象。也可以分長詞 彙、句法來分述。至於詞彙語義方面,多為個別適切翻譯需要,本節將略 去不予討論。 19.

(32)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詞法在詞尾方面,有適合作為人稱代詞的「者」 、狀態動詞後接「的」、 副詞詞尾「地」 、名詞大量使用,卻將動詞弱化,成「V 了一個 O」結構, 如「作了一次私下訪談。」;「萬能」動詞(如進行……,展開……)、增 加數量詞、代名詞(人稱代詞、「它」、所有格代詞)、介詞(當…時候、 在…裡/前、為了、關於) 、連詞(不須翻譯的 because, or, and, if 用法) 、 複數詞尾「們」。 句法方面有:不必要或不是非翻不可的的主語、賓語, 「…之一」 、多 加只表英文時態,但實際上為多餘的「將」1、狀態及物動詞「是」、不是 負面事件的被字句等等。 朱一凡研究 1905-1936 翻譯作品,注意到漢語歐化對文意清晰表現有 好的影響:有代詞「性別化」 、插入語、副詞詞尾「地」 、說明範圍的修飾 語(對於、關於、至於、通過、依照) 、代詞「前者」與「後者」 、限定語、 複雜的包孕結構、完整的句子主語、使語句關係界定更明確的關係連接詞 (而且、因為、如果、雖然)與介詞「在」使用益加明顯,使語篇句間連 接關係豐富的聯結詞(反過來說、換言之、首先、其次、進一步說、這樣 看來等)。. 1. 我們認為能願動詞「會」 、 「能」 、 「要」等都是單音節詞,加上「將」則可形成「暫時性」的雙 音組合,與前面王力主張雙音節詞使句子韻律節奏更美,因而複音詞大量湧現的說法不謀而合。 而如果「將」與單音節能願動詞暫時組合的用法大量出現時,「將」與其他不是單音節的能願動 詞如「可以」的臨時結合聽起來也不那麼突兀,進而確立能願動詞可全面與「將」同現的態勢。 20.

(33)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3.1. 語言接觸 語言學界長期以來即研究語言接觸如何引發語言演變以及引發什麼 樣的演變,而這方面的研究又以已故美籍波蘭裔語言學家 Uriel Weinreich (1926~1967)對依地語(Yiddish)研究的成果: 《接觸中的語言》 (Language in Contact:Findings and Problems)最為經典。他的導師 Martinet 在為他這 本書寫序時也提到語言的變化無時無處不在,每個說話的個體就是一個語 言發生變異的「戰場」 ,各種語言類型和言語習慣以及語言間的接觸和衝 突(linguistic interference)都在隨時發生。 Weinreich 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最重要的觀點就是「衝突」 (interference) 。「衝突」是指同時存在於雙語者腦中的兩套語言系統彼此 間的狀態。在這之前,如果一個人使用了幾種語言,這種語言彼此就發生 「接觸」,因而語言使用者本身就是接觸的核心。從更嚴格的角度來看, Weinreich 認為其實這種接觸的現象是一種「衝突」,因為說話者本身擁有 的幾個語言系統彼此間會對對方施加某種作用。直言之,「衝突」這個詞 表明的是,由於外來因素的引入而使得原本高度系統化的語言結構,無論 是語義系統,還是詞彙系統、語法系統,乃至一些詞彙集合(例如親屬詞、 關係詞、顏色詞、天氣詞等),都面臨重組的挑戰。 因此,Weinreich 認為只說是「借用」 (borrowing)或者為某個條目增 加義項,其實是把現象看得過於單純化。他認為無論兩種語言間的差異是 大是小,例如漢語和法語,或者英語的兩種變體(subvarieties of English), 等等,只要接觸,不論是直接接觸還是間接接觸,都會有「衝突」 ,且無 論「衝突」的範圍大小如何,「衝突」的機制應該是有共性的。Weinreich 指出語言接觸後產生的結果往往是語言之外的要素,因為很多時候一個借 用或衝突的出現、擴散、持續或者消失,往往不是詞彙缺位或句法相異所 能解釋清楚,而是心理層面或者社會層面的因素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在討 論借詞時,Weinreich 指出,借詞的出現主要是一個語言所依附的文化氛圍 中存在缺位,而與之發生接觸的文化中存在這個因素,於是前一種語言就 21.

(34)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借用了所接觸到的語言中的表達,來填補自己文化中缺少對應語言詞彙要 素的部分1。 事實上,由於語言接觸的結果能促使語言發生變化,包括產生新詞語 和句法的借用(borrowing)、語碼混用(code-mixing)、雙語(bilingual)現象等, 甚至可能導致語言的同化和死亡(Poplack, 1993) 。眾所周知,英漢語言接 觸中的相互影響,其實是越來越不對稱,而且我們也認識到英語對漢語的 影響遠強於反向作用的事實。漢語歐化既是接受英語等西方世界新事物的 語言表達,以填補漢語在當時世界科學知識、新思潮缺位的運動。歐化漢 語自然是受英語等印歐語言的影響而產生,自是「語言接觸的產物」 。雖 然有些歐化現象已經進入口語(游汝杰、鄒嘉彥,2004),但主要仍是表 現在書面語方面,走的是「間接語言接觸」途徑。. 3.1.1. 連續面 (Continuum)) DeCamp 研究牙買加混合語,已經採用連續面來描述,但他認為語言變 異的兩個極端,最左邊的是混合語(creol),而最右邊是標準英語,兩者之間還有 其他不同程度的英語,且混合語使用者有動機和機會逐漸把自己的語言修正到最 接近標準語的地步。DeCamp 的連續面可以表示如下:. 【圖 3.1】DeCamp 的連續面 ------>------>------>------>------>------>------>------>------>------>------> creole a continuum of intermediate varieties standard. 但有學者(Bickerton, 1975: 16-17)認為 DeCamp 的連續面的語言特點是朝 著標準語單向前進的改變,這樣的看法無異暗示對混合語抱持「不標準」的貶抑 態度。稍後 John Rickford (1987) 討論語言接觸後產生的語言變異(language. change)現象而提出的 「連續面模式(continuum model) 」,其所得出的結 論與 DeCamp 不同。他也認為變異的過程是一個連續面,但他主張連續面 只是描述、分析語言的工具,並不需要處理、也不需要刻意忽略社會因素, 換言之,考慮社會因素與否對於連續面沒有影響。在一個群體裡,人人若 都能說出「語種變體(variety) 」,那麼連續面不能代表個人語言改變的階. 1. 方欣欣(2004) 。語言接觸與雙語研究的經典著作。國外漢語教學動態 國外漢語教學動態。第三期。 國外漢語教學動態 22.

(35)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段或過程,且改變也不一定朝著標準的那端單向改變,因為使用混合語可 能象徵著群體認同、反映個人偏愛的價值觀或帶出一種非正式的感覺,所 以有人朝標準語方向改變,但也有人向著混合語走 (Rickford , 1987: 36)。 鄧守信(Teng, 2002)認為 Rickford 的連續面模式很適合用來討論臺灣國 語的句法結構,他認為臺灣國語是受到方言影響而逐漸發生變化的國語, 且變化還持續進行當中,但是連續面不代表國語演變成臺灣國語的先後順 序。鄧守信的連續面的示意圖如下: 【圖 3.2】Teng 的連續面 ------>------>------>------>------>------>------>------>------>------>------> Taiwanese Mandarin Beijing Putonghua. 在連續面靠近北京普通話(即本文所謂的國語或北京國語)的一端, 是和北京普通話不同但穩定的、系統完整的臺灣國語,是臺灣人說話時受 了臺灣話影響而自由翻譯出的句子,也是部分臺灣人的母語,其結構與另 一端的臺灣國語雖然一樣受到臺灣話影響,但卻是逐字翻譯、隨興產生 的,不是任何人的母語。且與 Rickford 的看法有一點不同,鄧守信認為臺 灣國語的連續面不能代表社會階層的改變,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語言不太容 易因社會地位提高而突然從連續面的一端移向另一端,以李登輝、許水 德、陳水扁等幾位臺灣政界名人為例,他們的語言在從政前後都沒什麼改 變1。 那麼,這個連續面理論是否也可以用來說明現代華人社會漢語歐化的 改變過程?我們將在後面探討。 繼 Weinreich 之後,Winford(2003)、Thomason & Kaufman(1988)三位 學者也是在語言接觸研究領域相當重要的大家。下面是根據他們對語言接 觸的結果列出,與語言保持情況有關的第一類表: 【表 三-1】第一類:語言保持. 1. 筆者找到一個例外,曾擔任過中華民國第 17、21 任(2000, 2007)行政院院長的張俊 雄曾經接受正音訓練,他的口音在擔任兩屆行政院長前後有明顯差異,可惜筆者不太清 楚其正音的動機。 23.

(36)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借用的情況 接觸程度. 語言結果. 例子. 偶然的接觸 只發生詞彙借用. 現代英語從法語借詞. 中度的接觸 詞彙和輕微的結構借用. 拉丁語對早期現代英語的影響. 強烈的接觸 適度的結構借用. 德語對羅曼西語的影響. ( 《語言變異與文化》,2006: 252) Winford 等人的理論是假如接觸中的講話人的語言彼此威信地位相 似,那麼會形成第一類的接觸情況。雖然根據前面討論的漢語歐化情況, 我們可以說漢語和英語似乎在介於偶然和中度的接觸之間。事實上,我們 以為假如社會就是一個金字塔的話,最底層的華語群眾可能只跟英語發生 偶然的接觸,說得出「麥當勞」 、 「迪士尼」等音譯詞,而中間階層以上的 人都習慣與人初次見面時所說的「很高興認識你」這樣的問候語,或是在 電子郵件開頭寫上「尊敬的……」 ,而結尾寫的是「敬禮」 (Salute) ,可能 達到中度的接觸,金字塔越頂端的階層能達到強烈的接觸,且可能是直接 接觸。可以確信的是,由於漢語的說話人與英語的說話人並不是長期共處 在一個社區,所以目前不會出現語言融合的情形。. 3.2. 歐化的定義 中國近代史上,曾掀起一股留學日本的熱潮,這些留日學者將日語中 介紹西方文化時用漢字翻譯的雙音節詞直接吸收過來,成為漢語詞彙體系 的一部分,我們現在幾乎感覺不到它們來自日語。王力(2004: 601)指出: 「現代漢語中的意譯的詞語,大多數不是漢人自己創譯的,而是採用日本 人的原譯。然而,追根溯源,換句話說,現代漢語吸收西洋詞語是通過日 本語來吸收的。」 可見日語對現代漢語產生了重大影響。 俄語對漢語的影響也不容忽視。20 世紀 50 年代,漢俄兩個國家發展 關係親如革命夥伴,在中國學俄語的風潮相當於今日我們學英文一樣盛 行。王力(2004: 541 ) 指出: 「解放以後,俄語對漢語的影響逐漸占了優勢。」 24.

(37)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 俄語對漢語的影響不僅表現在詞彙層面, 而且還對漢語句法產生了重要影 響。然而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並不如想像中多,徐來娣(2007: 120)認為漢語 受到俄語影響而產生的句式有: 對比關係句式「如果……那麼……」 、程度 結果關係句式「如此……以至……」等。由於這兩個句式在英語裡也找得 到,我們對這個結論持保留的態度。 我們的研究只限於以英語為代表的印歐語言對漢語的影響。王力 ( 1985 : 334)說過: 「所謂歐化,大致就是英化,因為中國人懂英語的比懂 法德意西等語的人多得多。」因此,我們採用王力的說法,本研究所探討 的歐化,其實就是指英化。. 3.3. 歐化漢語 歐化漢語與外來 漢語與外來詞 與外來詞的比較 承前,英漢間接語言接觸的結果,使我們的社會產生許多英語借詞 (loan word),而有的從英語借詞來的漢語新詞語受到來源語形態屈折的影 響,使漢語詞彙發生轉類使用的情況,從而使詞類的界限沒有從前那麼清 楚,詞法也受到影響,甚而可能改變句法。這就是漢語歐化的來源及過程。. 3.4. 歐化漢語 歐化漢語與 漢語與漢語本土化 漢語本土化( 本土化(台灣化) 台灣化)的比較 目前漢語歐化的發展都為達到下表的程度。至少,廣大的華人社會人 人能說上幾句寒暄用的英語,但通常只有幾句,接下來就是每句話可能夾 雜一、二個意思極為簡單的英語詞彙,但全句幾乎全是還是漢語的詞彙、 語序。固然中國歷史上出現過洋涇濱,然而今日漢語歐化的情況並不符合 根據 Winford(2003)、Thomason & Kaufman(1988)列出與新接觸變體的創造 有關的語言接觸的第三類討論的本土化,或是兩種語言接觸變體的形成, 卻相當適合討論漢語「台灣化」的情形: 【表 三-2】第三類:本土化 類型 雙語混用. 特徵 和語言保持情況近似,包括把大部分外來詞彙合併到被保 持的語法框架中。. 皮欽語. 高度簡化的通用語,包括互相適應和簡化;使用在一些有 25.

(38)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限領域內,例如貿易領域。 克里奧爾語 和語言保持、語言轉用的情況相似,語法的形成受到不同 程度的上層和底層語言的影響,詞彙大部分來自上層語言。 ( 《語言變異與文化》,2006 : 254). 26.

(39) 第四章. 歐化漢語的分析. 第四章 歐化漢語的分析 歐化漢語的分析 根據前章研究,我們可整理出受到大家關切之漢語歐化現象,再用口 語語料加以檢視,看看歐化現象是否不在僅限於書面語,也進入口語。我 們要分析的語料主要為名人演講錄音稿,以及幾本對外華語文教材,目的 是對照哪些歐化語法已經成為重要學習點,以備下一章應用教學語法排出 難易等級,提出教學建議。漢語歐化情形又可整理成下表。 (一) 詞類歐化用法項目1 【圖 4.1】詞類歐化用法項目 詞法項. 百家. 北大名人. 嚴長壽. 社會大學. 講壇. 演講稿. 演講稿. 演講稿. 代詞分性. ˇ. ˇ. ˇ. 代詞受定. ˇ. ˇ. ˇ. ˇ. 新增介詞. ˇ. ˇ. ˇ. ˇ. 新增助詞. ˇ. ˇ. ˇ. ˇ. 新增連詞. ˇ. ˇ. ˇ. ˇ. 並列連詞. ˇ. ˇ. ˇ. ˇ. 冠詞用法. ˇ. ˇ. ˇ. ˇ. 代詞後指. ˇ. ˇ. 新增量詞. ˇ. ˇ. 能願動詞. ˇ. ˇ. 非謂形容. ˇ. ˇ. 副詞. ˇ. ˇ. ˇ ˇ. ˇ. ˇ. ˇ. (二) 語法歐化用法項目2 【圖 4.2】語法歐化用法項目 語法項. 例 3. N 的 V 結構 NV 結構. 百家. 北大名人. 嚴長壽. 社會大學. 講壇. 演講稿. 演講稿. 演講稿. 父親的教訓. ˇ. ˇ. ˇ. 空氣污染. ˇ. ˇ. ˇ. 1. ˇ. 這裡使用的表格為蔡美智(2010:13)整理的,根據蔡美智整理前人研究發現,漢語 歐化現象在詞類用法項目最多,且各家達成共識的項目也最多,因此採用此表。 2 這裡使用的語法項目是參考沈國威(2011)整理的。 3 《萬國公法》頁 3 已經出現這樣的用法:以免交戰之惡。 27.

(40)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語教學應用. ˇ. ˇ. ˇ. ˇ. 聰明的我. ˇ. ˇ. ˇ. ˇ. 「之一」的用. 籃球是我最. ˇ. ˇ. ˇ. ˇ. 法. 喜愛的運動 ˇ. ˇ. ˇ. ˇ. PP 的 V 結構. 對於電腦的 迷戀. 人稱代詞受定 語修飾. 之一 在 N 的 V(之) 在家長的要 下 指示代詞移到 句首 插入語. 求下 那個剛來找. ˇ. 你的客人 托爾斯泰,這. ˇ. ˇ. ˇ. ˇ. ˇ. ˇ. ˇ. 個著名的俄 國大文豪,曾 經說過…… 並列連詞和選. 香蕉、鳳梨和. 擇連詞的語序. 水果. ˇ. ˇ. 變化 主從複句的語 序變化. 歡迎你來,如 果你有空的 話. 4.1. 歐化漢語的語音變異 歐化漢語對漢語語音系統最主要的影響是出現大量的複音詞,以及專 有名詞的音譯詞增加了句子平均音節數。此外,音譯法一直是漢語外來詞 的重要途徑之一,外來詞產生時,假如借入語系統(漢語)缺少借出語特 定的語音成分,處理方式經常是稍加調整,有時儘可能貼近借出語的音 質,不致與其有太大差異,但有時採用的方式是修正借出語的音質,甚至 引進新的語音或音韻規律,造成一字多音,更何況有時官方公佈的音譯標 準是一種,一般人使用時卻有其主觀的心理因素,發音硬是與部訂標準不 一致。如「味噌」的「噌」在字典上有兩個讀音:cheng1 與 ceng1,但是 幾乎所有的人在日本料理店點的是味 zeng1 湯,筆者從未聽過有人發成教 育部規定的味 ceng1 湯。吳瑾瑋(2006)認為在外來語的解讀調整過程中, 有的直接用借入語自身的音韻成分取代,有時外來詞譯音轉換的過程中, 28.

(41) 第四章. 歐化漢語的分析. 聽覺認知方面的感受具有相當的影響性。她指出如果聽覺認知方面「認知」 借出語音段 A 和借入語中的音段 B 相同,就用音段 B 轉譯;但如果音段 A 不是來自借入語,處理的方式則可能是以相近的音段 C 取代;或者如果聽 覺認知無法接收,便可能直接刪除。如例(1)所列: (1a) coffee 咖啡 (1b) Garfield 加菲(貓). 在(1a)中,為反應舌根音與元音相組,造出咖字。而在(1b)中,同是舌 根音與元音相組,卻依照現代漢語音韻系統中顎化規律修正外來音,變成 舌面音與前元音之組合. ,選用加字。而在(1b)中借出語音節本是舌根. 濁塞音,這濁塞音聲母不是現代漢語的聲母,因此聽覺感知無法接受舌根 塞音帶濁音的特徵,便刪除。在此,筆者想加上: (1c) curry 咖哩. 根據教育部的辭典,(1c) 的「咖」讀音也是 ka1,然而筆者向來只聽 到人想吃 ga1 哩飯,也從來沒聽人說過要吃 ka1 哩飯。可惜筆者所知有限, 倒不知這個「咖哩」的「咖」音定音標準該如何分析得出。 此外,漢語是聲調語言,聲調為辨義的必要成分,依此,吳瑾瑋(2006) 採用優選理論架構,從其建立的現代漢語外來語語料庫中分析現代漢語外 來語中聲調角色的音韻意義。她從語料中看到漢語外來語與來源語的重音 對應時,主要是以高聲調來對應主重音位置,而非主要重音位置則不優先 選擇高聲調對應,原因在於聲調中音高音長直接影響重音聽覺認知的音韻 意義,這是她研究所得的結論。(1a)跟(1b)的咖、加同樣用高平調來對應聽 辨認知主要重音所在位置。稍後吳也研究香港粵語外來語的聲調規律 (2007),也發現粵語借詞的優勢單位連高聲調使其音高較高,音長較長, 而非優勢單位的聲調則弱化,音高略降,音長也變得稍短。這兩個研究結 果使她相信,有關借詞聲調對應借入語時,這樣的制約是存在於普遍語法 的。 最後,對比英漢聲母系統,在聲母部分,漢語的/b/、/d/、/t/的這三個 聲母都是清音,筆者發現有越來越多大學念英語系或外文系,英語發音比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Genre – animal stories but even the stories have animals as main characters the contents are actually realistic..  Curious

To ensure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can have experiences in specific essential contents for learning (such as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The long-term solution may be to have adequate training for local teachers, however, before an adequate number of local teachers are trained it is expedient to recruit large numbers

• We have found a plausible model in AdS/CFT that captures som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quantum hall eect as well as a possible experimental prediction. • Even if this is the

The case where all the ρ s are equal to identity shows that this is not true in general (in this case the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are lines, and we have an infinity of ways

Throug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me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Chinese

•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using pre-trained word embeddings i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deal with out-of- vocabulary (OOV) words, i.e.. words that have not been s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