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357
全文
(2) 論 文 名 稱 : 國 小 退 休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阻 礙 因 素 研 究 總 頁 數 : 86 頁 院 校 所 組 別 : 國 立 臺 灣 體 育 學 院 體 育 研 究 所 自 然 科 學 組 畢 業 時 間 與 提 要 別 : 九 十 八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提 要 研 究 生 : 朱 昌 平 指 導 教 授 : 謝 振 榮.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國小退休教師從事休閒活動現況、 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的關係,採立意抽樣方式,分層隨機選 取臺中市各公立小學退休教師為調查對象。總計發放問卷之 樣 本 總 人 數 500 位 , 有 效 問 卷 回 收 率 77 個 百 本 分 比 ( 385 份 )。 研 究 工 具 包 括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量 表 。 分 別 以 SPSS 12.0 為 統 計 工 具 進 行 描 述 性 統 計 、 t 考 驗 、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 果 發 現 :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前 三 項 因 素 依 序 為 :「 健 康 適 能 」 最 受 重 視 , 其 次 為 「 紓 解 生 活 壓 力 」 與 「 人 際 能 力 」。 另 外 ,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前三項因素依序分別為:「社會阻礙」為 主,其次是「經驗阻礙」與「個體阻礙」。根據上述發現, 本研究提出數點建議:依據人口變項特性來規劃適合的休閒 運動,加強休閒意識的觀念,增加休閒活動的趣味性,期望 能提升國小退休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的動機並有效降低休閒阻 礙的因素。 關鍵詞:退休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阻礙. I.
(3) Chang, Shih-Hsi (2010). Study on retire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leisur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Unpublished master t h e s i s , N a t i o n a l Ta i w a n C 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tivations and constraints of retire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The research instrument included questionnaire of motivations and that of constraints. Five hundred retired p u b l i c e l e m e n t a r y 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 w e r e d r a w n f r o m Ta i c h u n g City as subjects by means of purposive sampling follow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385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were examined valid. The valid rate was 77%。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comparisons.. The. one-way major. A N O VA a n d findings. of. Scheffe the. posteriori.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top three sequential factors of motivations were health fitness, relief of stress and social a b i l i t y.. In. addition,. the. top. three. sequential. factors. of. c o n s t r a i n t s w e r e t h a t o f s o c i e t y,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The study also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obtained from the findings. First of all, appropriate leisure activities could be. II.
(4) arranged. in. compliance. with. population. variables.. Next,. leisure awarenes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Last, the pleasure o f t h e l e i s u r e a c t i v i t i e s s h o u l d b e a l s o e n h a n c e d . H o p e f u l l y, these suggestions can lower the constraints and boost the subjects’ aspiration to take part in leisure activities. Key words:retired teachers、 leisure activity、 motivation、 constraint. III.
(5) 謝 誌. 今日能夠完成這篇論文,要感謝上天賜給我那麼多我應 該感謝的人。在職期間攻讀碩士學位,承蒙師長、朋友與家 人所給予的支持協助,儘管一路走來跌跌撞撞,辛苦的背後 總會有甘甜的果實出現。個人將本論文呈獻給我的指導教授 謝振榮老師及論文口試委員蔡俊傑老師及洪贊凱老師,若不 是他們的指導幫助,我是不可能完成這份論文。也因為他們 的用心指導,讓我在研究論文的摸索路程裡,找出一條更寬 廣的道路。此外,謝謝曾經指導過我的所有體研所的師長, 以及體研所在職專班的所有同學,尤其是休閒組的同學,給 予我許多的關心與協助。最後,感激家人的陪伴、體諒與鼓 勵,這 些 都 是 我 完 成 研 究 所 學 業 不 可 或 缺 的 力 量。一 路 走 來 , 支持陪伴與指導的力量始終包圍著我,再次由衷感謝各位的 協助,才能讓我得以順利完成此篇的研究成果。. 朱昌平.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IV.
(6)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謝. 誌 ...................................................................... IV. 目. 錄 ......................................................................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 VIII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 究 背 景 ................................................. 1. 第二節. 研 究 目 的 ................................................. 5. 第三節. 研 究 問 題 ................................................. 5. 第四節. 研 究 假 設 ................................................. 6. 第五節. 研 究 範 圍 ................................................. 6. 第六節. 研 究 限 制 ................................................. 7. 第七節. 名 詞 釋 義 ................................................. 7.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 9. 第 一 節 休 閒 活 動 涵 義 與 功 能 ................................... 9 第二節. 休 閒 運 動 涵 義 與 功 能 ................................ 18. 第三節.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 23. 第四節. 休 閒 阻 礙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 28. 第三章. 研 究 方 法 ...................................................... 35.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35 第 二 節 研 究 流 程 .................................................. 35. V.
(7) 第三節. 研 究 對 象 ................................................ 37. 第四節. 研 究 工 具 ................................................ 38. 第五節. 問 卷 信 度 與 效 度 ....................................... 39. 第六節. 資 料 處 理 方 法 .......................................... 47. 第四章. 研 究 結 果 ...................................................... 48. 第 一 節 描 述 性 統 計 ............................................... 48 第二節. 基 本 資 料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差 異 分 析 .... 54. 第 三 節 基 本 資 料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差 異 分 析 ............ 59 第四節. 基 本 資 料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相 關 分 析 .... 64. 第五節. 基 本 資 料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相 關 分 析 .......... 65. 第六節.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相 關 分 析 . 66. 第五章. 討 論 ............................................................. 69. 第六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72. 第一節. 結 論 ....................................................... 72. 第二節. 建 議 ....................................................... 72. 引 用 文 獻 .................................................................. 74 中 文 部 分 ........................................................... 74 英 文 部 份 ........................................................... 79 【 附 錄 一 】 .............................................................. 83. VI.
(8) 表目錄. 表 4-1 性 別 次 數 分 配 表 ............................................... 48 表 4-2 年 齡 次 數 分 配 表 ............................................... 49 表 4-3 教 育 程 度 次 數 分 配 表 ........................................ 49 表 4-4 婚 姻 次 數 分 配 表 ............................................... 49 表 4-5 健 康 情 形 次 數 分 配 表 ........................................ 50 表 4-6 退 休 時 間 次 數 分 配 表 ........................................ 50 表 4-7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構 面 分 析 摘 要 表 n=385 ............ 51 表 4-8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構 面 分 析 摘 要 表 n=385 ................... 53 表 4-9 性 別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分 析 n=385 ................ 55 表 4-10 師 範 體 系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分 析 n=385 ........ 55 表 4-11 年 齡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分 析 n=385 .............. 56 表 4-12 教 育 程 度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分 析 n=385 ........ 57 表 4-13 退 休 時 間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分 析 n=385 ........ 58 表 4-14 性 別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分 析 n=385 .................... 60 表 4-15 師 範 體 系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分 析 n=385 .............. 60 表 4-16 年 齡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分 析 n=385 .................... 61 表 4-17 教 育 程 度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分 析 n=385 .............. 62 表 4-18 退 休 時 間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分 析 n=385 .............. 63 表 4-19 基 本 資 料 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相 關 分 析 n=385 . 64 表 4-20 基 本 資 料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之 相 關 分 析 n=385 ........ 66 表 4-21 參 與 動 機 與 休 閒 阻 礙 之 相 關 分 析 n=385 .............. 67. VII.
(9) 圖目錄. 圖 3-1 本 研 究 架 構 ..................................................... 35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 36.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當前人口結構老化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 的趨勢,台灣地區也面臨高齡化所帶來的衝擊。國小教師近 年來因為教學環境丕變,以及五五優退專案,引發ㄧ波波的 退休潮。為數不少的國小退休教師,成為銀髮族的ㄧ員,對 於退休之後的生活安排,的確是重要的課題。尤其是攸關身 心健康的休閒運動,更是令人關切!究竟退休之後的國小教 師,如何利用閒暇時間從事休閒運動,有哪些誘因鼓勵其參 與,以及參與的過程中是否遭遇一些阻礙,這些都是本研究 極欲了解的課題。.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根 據 行 政 院 經 濟 建 設 委 員 會 民 國 9 7 年 統 計 資 料,目 前 高 齡 人 口 占 總 人 口 比 率 為 10.4%, 民 國 106 年 增 加 為 14.0%, 達 到 聯 合 國 等 國 際 機 構 所 稱 的 高 齡 社 會 ; 又 將 於 民 國 114 年 時 再 增 加 至 20.1%, 邁 入 所 謂 的 超 高 齡 社 會 。 估 計 由 高 齡 化 社 會 轉 變 為 高 齡 社 會 約 需 2 4 年,而 由 高 齡 社 會 轉 變 為 超 高 齡 社會所需時間更縮短為 8 年。從上述資料顯示,臺灣地區人 口 高 齡 化 歷 程 將 愈 來 愈 快 , 於 民 國 145 年 , 高 齡 人 口 占 總 人 口 比 例 將 超 過 三 分 之 一( 約 3 7 . 5 % )( 2 0 0 8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中 華 民 國 台 灣 地 區 9 7 年 至 1 4 5 年 人 口 推 計 )。 當 前 台 灣 人 口 結 構 的快速老化所產生的許多問題,如果未能儘早規劃因應,結 1.
(11) 果將衝擊我國政府財政以及經濟發展。 此 外 , 依 據 內 政 部 民 國 96 年 死 因 統 計 結 果 分 析 : 民 國 9 6 年 國 人 死 亡 人 數 共 1 3 9 , 3 7 6 人 , 較 上 年 上 升 2 . 8 %。 根 據 內 政 部 初 步 估 計 , 民 國 96 年 國 人 零 歲 平 均 餘 命 , 男 性 為 75.1 歲 , 女 性 為 81.9 歲 , 男 性 與 女 性 分 別 較 上 年 增 加 0.3%與 增 加 0 . 6 %。 至 民 國 9 6 年 時 全 民 健 保 已 實 施 1 2 年 , 就 健 保 實 施 前 後 1 2 年 比 較 , 健 保 實 施 後( 民 國 8 4 年 至 民 國 9 6 年 )間 國 人 零 歲 平 均 餘 命 增 3.68 歲 , 即 健 保 實 施 後 , 國 人 平 均 壽 命 增 幅 多 了 1.22 歲 。 其 中 主 要 原 因 是 健 保 實 施 後 12 年 間 死 亡 率 減 少 24.1% , 讓 國 人 平 均 壽 命 更 加 增 長 。 長期以來國人死亡率持續減少與平均壽命也持續增長。 但國人死亡人數與粗死亡率則呈逐年增加,主要與我國人口 結 構 日 趨 老 化 有 關 。 民 國 96 年 我 國 65 歲 以 上 老 年 人 口 占 總 人 口 比 率 已 達 1 0 . 4 %,較 民 國 8 6 年 增 加 7 1 8 , 3 5 6 人 也 就 是 增 加 4 5 . 0 %,導 致 民 國 9 6 年 死 亡 人 數 較 民 國 8 6 年 增 加 近 1 7 %。 此 外 , 民 國 96 年 老 年 人 口 的 十 大 死 亡 原 因 , 惡 性 腫 瘤 、 腦 血 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 慢性肝病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等,都是奪去老年人健康及 性命的主要原因。 由於,科技文明的便利,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優渥舒 適,在 運 動 量 不 足 的 情 況 之 下,使 得 國 人 體 能 狀 況 大 為 降 低 , 造成許多的慢性疾病的產生,同時也耗去整個國家醫療資源 的 龐 大 支 出 (陳 惠 美. 2 0 0 3 )。 根 據 全 民 健 保 局 統 計 , 五 十 歲 以. 上 老 年 人 所 支 付 的 醫 療 費 用 高 達 全 部 健 保 支 出 的 63.87% (全 民健保局. 2008), 佔 去 整 體 國 家 醫 療 資 源 一 半 以 上 。 因 此 ,. 慢性疾病所造成的醫療支出,的確是全民健保局揮之不去的 2.
(12) 沉重負擔。 陳 建 仁 (2000),指 出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的 支 出 費 用 , 只 有 少 部 分是用在預防保健方面,絕大部分的支出,仍然在於龐大的 醫療費用。而此種重醫療輕預防的消極態度和作法,導致各 種慢性疾病的醫療支出逐年增加。為了降低這些疾病所導致 的死亡率,就必須著重在促進健康的措施方面下手,這樣才 能真正達到預防醫學的效果。 張 耀 中 (2000),研 究 中 指 出 , 老 年 人 的 休 閒 大 部 分 偏 向 靜 態的活動,年齡越長的老人,因為受限於體能狀態,所以休 閒活動的參與範圍逐漸縮小。因此,體能狀態除了部分是年 齡所引起的機能退化,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平時缺少適度的運 動 所 造 成 。 黃 坤 得 、 黃 瓊 慧 (2001),的 研 究 中 也 指 出 : 休 閒 性 的運動,可以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無窮豐厚的財富。 林 輝 煌 (2002),的 研 究 中 指 出 ,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提 供 我 們 身 心方面調適,在兼具娛樂效果和促進體適能的強化運動裡, 真正達到滿足人際歸屬感和實現自我的心靈需求,同時也可 以提高生活品質的境界。 因此,退休教師從事休閒運動的好處非常多,透過規律 性的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活動量、延緩身體機能的退化、讓 身 體 減 少 病 痛。這 樣 一 來,年 長 者 可 以 自 裡 日 常 生 活 的 運 作 , 不需要依賴子女的照顧,除了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之外,也 能夠活得更有尊嚴。此外,可藉由休閒運動的同時多結交一 些興趣相仿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對於一成不變的退 休生活,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在身心良好的狀況之下,心 靈又得到一項重要的寄託,退休教師不但可以活到老,而且 可以活得好,真正達到身心靈俱佳的狀態。這種優質的晚年 3.
(13) 生活,不但利己,也可以減少兒孫的負擔,更可以減輕國家 在醫療費用的龐大負擔。 沈 易 利 (1988),認 為 : 二 十 一 世 紀 是 休 閒 運 動 的 時 代 , 更 預期是未來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人們利用閒暇的 時間來從事休閒運動已經漸漸成為時尚的趨勢。從事休閒運 動,可以調劑枯燥煩悶的生活,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放鬆,同 時藉由運動型態的休閒活動,除了兼具娛樂效果,也可以拋 卻煩惱並獲得成就。如此,休閒運動可以強化體魄、維持身 體健康、延緩老化所帶來的疾病以及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的 社交活動。 截 至 9 7 年 1 月 為 止,全 國 有 參 加 退 撫 的 軍 公 教 人 數 多 達 604257 人,其 中 教 職 人 員 共 佔 了 33.27% (軍 公 教 退 撫 基 金 會 2 0 0 8 ), 為 數 眾 多 的 退 休 教 師 , 在 退 休 之 後 的 生 活 安 排 , 尤 其 是在休閒運動方面的現況,可以做為老年人口休閒運動的一 項 重 要 指 標。近 十 年 來 公 務 人 員 退 休 年 齡 已 由 平 均 年 齡 之 63 歲 降 低 到 5 6 歲 , 而 教 職 人 員 退 休 年 齡 平 均 只 為 5 6 歲( 施 曉 光 , 2 0 0 2 )。 若 以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民 國 9 6 年 公 佈 的 國 人 平 均 壽 命 資 料 , 男 性 為 75.1 歲 , 女 性 為 81.9 歲 , 因 此 , 國 小 退 休 教 師 之 平 均 餘 命 尚 有 2 0 年 以 上,如 此 長 的 歲 月 裡 如 何 維 持 身 體健康?這是本研究想要深入探討的動機之ㄧ。 事實上教師退休年齡提早,不僅衝擊教師生涯安排的問 題,也牽動國家整體老年福利體系的規劃。近年來大量的國 小退休教師,使得人口結構更呈現快速老化的現象,如果沒 有完善的老年福利體系,那麼退休教師心理以及生理調適困 難,將無法順利度過生涯的轉換。所以,退休教師的身體健 康狀況,直接牽動整個退休生涯的品質。唯有藉著規律持續 4.
(14) 的休閒運動,才能有積極正面的生活品質以及良好的心理調 適。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能更深入的了解退休教 師在從事休閒運動時,參與的動機究竟為何?此為研究動機 之二。此外,又面臨到哪些限制個體參與的阻礙,並且了解 阻 礙 的 因 子 有 哪 些 ?此 為 本 研 究 的 動 機 之 三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問題背景,本研究以臺中市國小退休教師為研 究對象,採用問卷方式進行量化研究,以了解退休教師退休 後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以及阻礙因素有哪些,便於提供政府相 關單位作為規劃退休教師從事休閒運動政策之參考。 依本研究背景所述,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壹、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小退休教師在休閒運動參 與動機的特徵以及差異情形 貳、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小退休教師在休閒活動阻 礙的特徵以及差異情形 參、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和休閒運動阻礙之間相關的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研究問題如下: 壹、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小退休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動 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貳、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臺 中 市 國 小 退 休 教 師 在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5.
(15) 參、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和休閒運動阻礙之間,是否有相關。.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據背景目的與問題,提出之研究假設如下: H1 、. 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方面. H1-1: 不 同 性 別 在 參 與 動 機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1-2: 不 同 年 齡 在 參 與 動 機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1-3: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在 參 與 動 機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1-4: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在 參 與 動 機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1-5: 不 同 健 康 情 形 在 參 與 動 機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1-6: 不 同 退 休 時 間 在 參 與 動 機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2 、. 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阻礙方面. H2-1: 不 同 性 別 在 運 動 阻 礙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2-2: 不 同 年 齡 在 運 動 阻 礙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2-3: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在 運 動 阻 礙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2-4: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在 運 動 阻 礙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2-5: 不 同 健 康 情 形 在 運 動 阻 礙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2-6: 不 同 退 休 時 間 在 運 動 阻 礙 方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 H3 、 國 小 退 休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和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H3-1: 國 小 退 休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和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有顯著相關。. 第五節 研究範圍 一、 就研究對象而言 6.
(16) 本研究的對象為臺中市公立國小退休教師 二、 就地區而言 本研究的地區,僅侷限於臺中市公立國小 三、 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變項在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運動阻礙.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對象僅限於臺中市公立國小退休教師,因此研究 結果的推論只限於臺中市公立國小退休教師部分,不能類推 到其他母群上。. 第七節 名詞釋義 為了未來後續研究者對本研究使用之操作性名詞,能易 於明嘹,特做以下名詞之敘述與界定。 一、退休教師 本 研 究 所 稱 之 退 休 教 師 , 係 指 符 合 民 國 84年 8月 2日 總 統 令修正公佈之「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所規定:任職滿二十 五年而經核定退休而領有退休俸之退休教師。 二、休閒運動 所謂的休閒運動可以把它定義為:在自由、不被佔據的 時間裡,一個人可以隨其所好,任意的休息、娛樂、遊戲或 從事於其他有益於身心的運動。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一個 人 可 以 相 當 自 由 的 選 擇 他 要 做 的 事( 謝 政 諭 , 1 9 8 9 )。 因 此 , 本研究依據上述之定義以自由時間從事於有益身心的運動, 7.
(17) 所得到的經驗過程,定義退休教師的休閒運動內涵。 三、休閒參與動機 動機指的是人們從事活動的理由. ( C r a n d a l l , 1 9 8 0 )。 這 些. 理由可能受到個人內在需求的驅使,也可能受到外在因素所 影響。雖然這些動機都能引發行為,然其間卻存有自我決定 的差異。 四、 休閒阻礙: 指休閒參與過程中,阻礙帶來的挫折,無法使個體經由 休閒活動中獲得滿意的體驗,且容易因為休閒阻礙的問題, 而 阻 撓 了 活 動 參 與 的 機 會 。 張 少 熙 (1994),認 為 休 閒 阻 礙 是 指 抑制或減少休閒活動參與次數和愉快感的種種因素。楊宏志 (1989),在 休 閒 阻 礙 相 關 研 究 中 , 即 顧 及 到 這 個 層 面 , 其 將 休 閒阻礙區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狹義的休閒阻礙係指人們傾 向 參 與 某 項 休 閒 活 動 , 但 因 一 項( 或 一 項 以 上 )的 阻 礙 影 響 , 而不能進行(或繼續進行)此項活動;而廣義的休閒阻礙係 指介於有無此一休閒知覺,到能或不能參與此一活動之一切 原因,皆可稱為休閒阻礙。.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在探討相關文獻,希望能進一步了解休閒運動參與 動機和休閒阻礙的意義,並且從相關的研究當中,歸納出和 休閒運動參與以及阻礙因子的理論,同時參考各相關文獻研 究之中所發展而出的問卷,以作為本研究的調查問卷。本章 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節休閒活動涵義與功能;第二節休閒 運動的涵義、功能與現況;第三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相關 研究;第四節休閒運動阻礙與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休閒活動涵義與功能 本節共分為三個部份加以闡述說明:首先是休閒的涵義 接著是休閒活動的涵義,最後是休閒的功能。茲分述如下: ㄧ、休閒的涵義 西方哲學家亞理斯多德認為:人只有在休閒的時候才是 最真實的生活著,而睿智者追求善與幸福,其中真正的幸福 是存在於理性的、自主的、閒暇的活動當中。事實上,休閒 的概念涵括層面非常的廣泛,為了便於了解,本研究從許多 的書籍文獻裡,將其分為四個構面,並分述如下: (一 )休 閒 從 時 間 層 面 來 看 研 究 者. 年 代. 主 要 論 點. 張 春 興. 1983. 休 閒 是 在 自 由 時 間 內 , 隨 心 所 欲 去 從 事 為 擺 脫 束 縛 的 活 動 。. 9.
(19) 謝 政 諭. 1989. 休 閒 是 一 種 擺 脫 束 縛 時 間 之 後 , 個 人 所 擁 有 的 一 段 自 由 時 間 。 在 這 時 間 裡 , 可 以 從 事 自 己 所 喜 好 的 各 種 活 動 。. R.Kraus. 1990. 休 閒 是 一 段 沒 有 工 作 義 務 與 職 責 期 間 , 除 了 維 持 生 理 機 能 外 , 個 人 可 以 在 這 段 期 間 裡 , 依 自 己 的 意 願 選 擇 從 事 各 種 活 動 , 藉 此 獲 得 放 鬆 自 我 、 充 滿 愉 悅 及 滿 足 感 。. 陳 定 雄. 1994. 休 閒 是 一 種 自 由 時 間 ; 是 一 種 以 自 我 實 踐 並 成 就 滿 足 為 主 要 目 的 之 活 動 。. 沈 易 利. 1995. 休 閒 具 有 選 擇 的 特 性 , 可 以 依 照 個 人 的 喜 好 來 自 由 支 配 時 間 ; 而 且 休 閒 是 放 鬆 身 心 的 娛 樂 , 是 一 種 動 態 的 身 心 休 養 方 式 。. 黃 立 賢. 1996. 根 據 社 會 學 辭 典 的 解 釋 : 休 閒 活 動 即 是 餘 暇 時 間 所 從 事 的 任 何 活 動 , 個 人 或 是 團 體 的 活 動 不 拘 , 這 種 活 動 是 自 由 且 令 人 愉 快 , 可 促 進 個 人 生 理 、 心 理 的 發 展 , 並 且 啟 發 創 造 能 力 的 活 動 。. 程 紹 同. 1997. 把 休 閒 解 釋 為 扣 除 勞 務 時 間 後 所 剩 下 來 且 可 自 由 支 配 的 閒 暇 時 間 。. 林 東 泰. 2002. 指 出 休 閒 包 含 休 息 和 閒 暇 兩 個 層 面 , 也 就 是 包 含 閒 暇 的 自 由 時 間 , 以 及 令 人 恢 復 精 神 或 體 力 的 時 間 。. 本 研 究 自 行 整 理.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論述,可以知道: 1 . 休 閒 是 維 持 生 理 工 作 之 外,個 人 可 以 自 由 支 配 的 閒 暇 時 間 。 2.在 這 段 時 間 裡 面 , 可 以 從 事 自 己 喜 好 的 活 動 。. 10.
(20) 3.這 項 活 動 可 以 促 進 身 心 的 發 展 , 令 人 恢 復 精 力 的 原 動 力 。 4.活 動 的 目 的 在 於 放 鬆 以 及 自 我 的 愉 悅 。 5.藉 由 活 動 的 過 程 達 到 自 我 成 就 的 滿 足 。 (二 )休 閒 從 活 動 層 面 來 看 研 究 者. 年 代. Dumazdier 1974 高 俊 雄. 1986. 主 要 論 點 休 閒 活 動 重 點 在 於 釋 放、轉 移、休 養 以 及 再 創 造 。 休 閒 的 內 容 涵 蓋 休 閒 活 動 和 休 閒 運 動 , 只 要 是 在 工 作 之 外 閒 暇 時 間 , 自 由 自 在 選 擇 喜 歡 的 活 動 , 來 達 到 身 心 放 鬆 並 享 受 其 中 樂 趣 。. 張 坤 鄉. 1991. 休 閒 就 是 在 空 閒 時 間 所 從 事 的 活 動 , 依 照 個 人 自 願 選 擇 , 可 以 從 中 獲 得 直 接 歡 樂 以 作 為 報 酬 。. Storwski. 1994. 儘 管 休 閒 的 定 義 和 形 態 會 隨 著 文 化 背 景 不 同 而 有 所 差 異,基 本 上,休 閒 是 指 一 種 自 由 態 度 的 感 覺 , 是 ㄧ 個 特 定 片 段 時 間 所 從 事 的 社 會 活 動 。. Russell. 1996. 以 活 動 來 定 義 休 閒 , 包 括 運 動 、 運 動 競 賽 、 社 交 活 動、參 與 藝 術 活 動、技 藝、旅 遊、舞 蹈、戲 劇 。. 呂 建 政. 1997. 休 閒 是 生 存 和 生 活 必 須 完 成 之 外 所 剩 餘 的 時 間 , 在 此 時 間 從 事 喜 好 的 活 動 來 放 鬆 自 己 。. C.K.. 2002. Brightbill. 休 閒 是 自 由 、 不 被 佔 據 的 時 間 個 人 隨 其 所 好 , 任 意 的 休 閒 、 娛 樂 、 遊 戲 或 從 事 有 益 身 心 的 活 動 滿 足 生 存 以 及 維 持 生 活 外,可 自 由 運 用 支 配 的 時 間 。. 本 研 究 自 行 整 理.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論述,可以知道: 1.活 動 的 本 身 在 於 滿 足 個 體 的 需 求 , 並 且 從 中 直 接 獲 取 歡 樂 ,作 為 報 酬 , 而 活 動 的 內 容 涵 蓋 靜 態 以 及 動 態 的 休 閒 活 動 。. 11.
(21) 2.閒 暇 時 間 裡 的 休 閒、娛 樂、遊 戲 或 者 從 事 有 益 身 心 的 活 動 。 3.休 閒 活 動 最 高 層 面 在 於 釋 放 、 轉 移 、 休 養 以 及 再 創 造 。 4.包 括 運 動 、 競 賽 、 社 交 活 動 、 藝 術 、 旅 遊 、 舞 蹈 、 戲 劇 等 。 (三 )休 閒 從 心 理 層 面 來 看 研 究 者. 年 代. 主 要 論 點. 蘇 文 彬. 1996. 休 閒 是 工 作 以 外 的 時 間 , 且 在 自 由 自 在 沒 有 壓 力 的 情 況 下 , 受 個 人 意 志 支 配 決 定 , 它 可 以 不 受 於 場 所 , 是 靜 態 也 可 以 是 動 態 , 目 的 在 於 尋 求 精 神 上 之 滿 足 。. 陳 美 玲. 1997. 休 閒 是 除 了 工 作 、 休 息 和 做 家 事 等 例 行 性 之 外 的 空 閒 時 間 , 由 自 己 和 家 人 、 朋 友 共 同 從 事 自 己 想 要 做 的 並 且 是 令 人 感 到 愉 悅 的 活 動. 韓 惠 華. 1997. 休 閒 是 在 自 由 時 間 內 所 從 事 自 願 性 的 自 由 選 擇 , 能 幫 助 恢 復 精 神 、 紓 解 壓 力 的 活 動 。. 陳 欣 宏. 2004. 人 們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 不 管 是 動 態 或 是 靜 態 , 都 應 有 益 於 自 我 身 心 , 且 符 合 社 會 之 規 範 。. 沈 永 健. 2005. 個 人 於 可 支 配 的 時 間 內 , 可 自 由 選 擇 自 己 喜 歡 的 活 動 , 並 能 獲 得 個 人 內 心 的 愉 快 與 滿 足. 劉 融 融. 2007. 休 閒 是 自 由 自 在 沒 有 被 壓 迫 的 感 覺 , 是 屬 於 個 人 動 機 , 此 種 活 動 具 有 舒 緩 緊 張 與 紓 解 壓 力 的 效 果 。 在 享 受 愉 悅 的 心 理 狀 態 之 下 , 進 而 達 到 社 會 化 目 的 的 方 法 。. 本 研 究 自 行 整 理.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論述,可以知道: 1.在 自 由 覺 知 無 壓 力 的 情 境 下 參 與 , 是 一 種 積 極 的 存 在 。 2 . 可 以 自 由 支 配 選 擇 自 己 喜 愛 的 活 動,尋 求 精 神 上 的 滿 足 感 。 12.
(22) 3.能 幫 助 恢 復 精 神 疲 勞 紓 解 壓 力 。 4.是 令 人 感 到 愉 悅 的 活 動 。 5.最 重 要 的 是 應 該 有 益 於 身 心 發 展 , 且 符 合 社 會 之 規 範 。 (四 )休 閒 從 行 動 體 驗 來 看 研 究 者. 年 代. Dumazdier 1974. 主 要 論 點 休 閒 三 部 曲 : 放 鬆 娛 樂 和 個 人 發 展 。 人 們 為 了 克 服 疲 勞 , 所 以 必 須 放 鬆 ; 娛 樂 是 一 種 方 式 , 讓 我 們 頭 腦 暫 時 拋 卻 自 己 關 注 的 事 ; 個 人 發 展 是 休 閒 的 持 久 成 分 , 讓 個 人 的 生 命 和 視 野 更 寬 廣 有 意 義. 高 俊 雄. 1995. 休 閒 是 經 過 選 擇 是 有 目 的 , 最 後 都 是 在 均 衡 生 活 的 體 驗,健 全 生 活 的 內 涵,以 便 提 升 生 命 的 品 質 。. 凌 德 麟. 1998. 休 閒 是 一 種 狀 態 、 態 度 、 一 種 心 智 的 態 度 且 不 受 時 空 與 活 動 之 影 響 。. 陳 惠 美. 2001. 休 閒 是 一 種 體 驗 , 在 自 由 選 擇 餐 與 活 動 的 同 時 所. 鄭 佳 昆. 產 生 , 包 括 三 個 極 複 雜 的 概 念 : 自 由 、 自 身 滿 足. 沈 立. 以 及 體 驗 。. 吳 承 典. 2003. 休 閒 是 不 受 拘 束 的 活 動 , 目 的 是 擺 脫 工 作 後 , 所 獲 得 的 自 由 時 間 和 活 動. 施 天 保. 2004. 是 個 體 在 自 由 時 間 內 透 過 自 由 的 意 願 , 選 擇 自 己 喜 歡 的 活 動 , 滿 足 自 我 需 求 , 帶 給 個 人 舒 爽 愉 悅 的 感 覺 , 進 而 達 到 高 峰 經 驗 , 實 現 理 想 人 生 的 生 活 歷 程 。. 本 研 究 自 行 整 理.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論述,可以知道: 1.休 閒 是 一 種 自 由 以 及 滿 足 自 身 樂 趣 的 一 種 體 驗 。 2.這 種 體 驗 的 目 的 是 為 了 放 鬆 和 消 除 疲 勞 。 13.
(23) 3 . 回 復 機 制 的 目 的,是 讓 個 人 的 生 命 和 視 野 變 得 更 寬 廣 豐 盛 。 4.愉 悅 滿 足 自 我 的 需 求 , 可 以 提 升 生 活 的 品 質 和 內 涵 , 進 而 ,達 到 高 峰 經 驗 , 實 現 理 想 人 生 的 生 命 歷 程 。 二、休閒活動的涵義 休閒活動是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活動。是一種閑 暇生活中使人感到愉快、輕鬆、滿足的活動。社會學辭典: 當閒暇時不論個人或團體,所做的任何活動,以尋求舒鬆與 愉快,就叫休閒活動。 江 良 規 (1979),個 人 除 工 作 時 間 外 , 所 參 加 的 活 動 , 統 稱 休閒活動。也就是個人志願性的選擇,並從參加活動中來獲 得滿足的經驗。所以,休閒活動必須符合下列幾項的特性: 閒暇時間、有趣的、志願的、建設性的而且是維持生存之外 的活動。 林 清 山 (1984),在 閒 暇 時 間 , 選 擇 自 己 喜 愛 的 活 動 來 主 動 參與不求任何報酬,以發展身心、創造充沛的活力活動本身 就是享受,並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Ellis& Witt(1984),以 休 閒 活 動 的 觀 點 而 言 , 活 動 必 須 是 道德且有益健康或有助於個人身心的改善。而活動的取向, 是 建 立 在 個 人 對 道 德 有 益 健 康 幸 福 的 主 觀 知 覺 。 Kelly(1990) 以個人立場而言,凡經由活動或協會的參與、環境的鑑賞、 提供個人再造之機會者,皆是屬於休閒。 鄧 建 中 (2002),休 閒 活 動 , 是 男 女 老 幼 在 閒 暇 時 所 從 事 的 活動個體藉由有興趣的活動來得到愉悅和滿足。更可從不同 型態的活動裡;累積不同的經驗,使人生更美好。 黃 清 良 (1985),個 人 除 了 工 作 睡 眠 之 外 , 部 份 時 間 則 是 用 於維繫家庭生活和ㄧ般的社交需求。此外,還有部份空閒時 14.
(24) 間,則需要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 楊 煥 烘 (1992),指 出 : 休 閒 活 動 是 依 據 休 閒 的 基 本 涵 義 , 再加以擴充而得,且和人類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的重要活動。 在工作以及空閒時間以外;提供人們更多的選擇和參與,並 且從其中獲得滿足快樂,以調劑生活情感、豐富生活經驗。 更重要的是: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許 義 雄 (1993),自 由 參 與 的 活 動 ; 閒 暇 時 間 的 活 動 ; 滿 足 心裡、生理的活動;可恢復精神與體力的活動;可促進家庭 社 會 合 諧 的 活 動 。 周 佳 慧 (2001),休 閒 活 動 是 指 求 生 以 外 的 時 間,而且是出於自發性的意願,不求任何物質上的報酬。在 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並獲得直接的滿足。這些活動能讓精 神狀態放鬆,並且有益身心 高 俊 雄 、 張 孝 銘 (2001),指 出 個 人 在 義 務 時 間 外 之 自 由 時 間。活動主要是基於一種自由意識;自由選擇;自主決定的 行動。並從行動中去感受到休閒活動的意義與體驗。 張 宮 熊 (2002)休 閒 活 動 是 個 人 或 是 群 體 以 自 願 的 方 式 ; 自由選擇非工作性質的活動,來滿足個體身心的慾望。而休 閒活動的任務,在於養成身心平衡,與人互助合作,得到適 當的娛樂,並獲得身心之健康,進而培養高尚品格,成為健 全的國民為目的。 楊 聖 德 、 陳 鵬 仁 (2004),指 出 休 閒 時 間 所 從 事 和 工 作 空 閒 的活動,是在休閒時間內自由、自主的參與;以追求快樂、 滿 足、愉 悅、驕 傲、健 康 體 適 能,充 滿 創 造 動 力 的 充 實 感 覺 , 而且對社會是有正向、建設性的動靜活動。 沈 永 健 (2005),指 工 作 餘 暇 ; 從 事 自 願 性 、 建 設 性 、 娛 樂 性、且不受控制的活動,這些活動不管是靜態或是動態,只 15.
(25) 要是可解除身心疲勞;恢復體力,能愉悅身心的活動皆是。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的論述:休閒活動是除扣生理需求、 工作、家務等日常必須之事外,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時間; 這段令人期待的時間,可以從事自願性、娛樂性、且不受控 制的活動,來追求快樂、愉悅、驕傲的感受。從休閒活動當 中可以得到歡愉及滿足且有益於身心之調劑,並且可以舒緩 緊張情緒以及紓解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對人類社會而 言,休閒活動是具有正向和建設性的活動。 三、休閒活動的功能 休閒活動的功能是多元而廣泛的,可以促進休閒相關產 業 興 起,以 增 加 經 濟 的 效 益,增 進 社 會 和 諧,維 護 傳 統 文 化 , 創造新的文明,滿足個別的需求,與獲致個別成就的目標。 辛 晚 教 (1990),認 為 正 當 的 休 閒 活 動 有 助 於 身 心 的 發 展,可以重建社會的秩序與倫理,並有益於藝能發展,和有 關 資 源 的 維 護 與 運 用 。 顏 妙 桂 (1983),也 提 出 休 閒 活 動 所 具 有 的功能,可以從個人擴及到整個國家社會。活動的本身可以 滿 足 個 人 的 需 求,增 進 家 庭 和 樂 的 氣 氛,並 能 安 定 社 會 秩 序 , 促進經濟發展,更能強化醫療效果等功能。所以,休閒的功 能,是包羅萬象的,可以因應個體在現代生活中的需求。黃 月 嬋 (1997),指 出 休 閒 活 動 具 有 自 由 、 自 主 、 有 益 身 心 健 康 、 充 滿 樂 趣、且 具 備 使 人 身 心 發 展 均 衡,鬆 弛 神 經,調 劑 生 活 , 促 進 人 際 關 係 協 調,化 解 對 立,提 昇 工 作 效 率 等 功 能。因 此 , 休閒的功能又可以從個人擴及到整個社會。 黃 振 球 (1970),謝 政 諭 (1990),胡 信 吉 (2003),龔 俊 旭 (2005) 劉 融 融 (2007),的 研 究 指 出 , 休 閒 活 動 具 有 多 項 功 能 茲 分 述 如 下: 16.
(26) 一、 對個人的功能: 滿 足 人 類 生 理 和 心 理 的 需 求,促 進 人 格 健 全 發 展 發 揮 個 人 潛 力,並能促進身心健全、肯定自我、情緒宣洩及紓解壓力; 具有增進社交能力、增廣見聞、培養領導、合作、服從、有 助 於 個 人 對 問 題 解 決 的 能 力,這 些 能 力 可 以 充 分 運 用 在 家 庭 學校、社區當中。 此 外,休 閒 活 動 能 舒 展 筋 骨 降 低 疾 病 發 生 機 率,維 持 身 體 均 衡 發 展。經 由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增 廣 見 聞 和 知 識,增 加 個 人 和 社 會 的 互 動 經 驗,擁 有 良 好 的 人 際 社 交 關 係。更 重 要 的 是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使 個 人 的 身 心 狀 態 俱 佳,如 此 可 減 少 就 醫 次 數,自 然可減輕國家醫療的負擔。 二、對家庭的功能: 全 家 人 如 果 共 同 參 與 休 閒 活 動,可 以 以 維 繫 家 庭 氣 氛 合 諧 融 洽;增 進 彼 此 間 的 情 誼,藉 由 參 與 活 動 的 機 會,進 行 溝 通 協 調;同 時 可 以 加 強 家 庭 倫 理 觀 念 的 建 立,減 少 代 溝 的 產 生 及 疏 離 感。此 外,能 夠 促 進 家 庭 成 員 的 互 信 互 諒 互 愛,鞏 固 家 庭婚姻的維繫和親子之間關係。 三、社會方面的功能: 在 閒 暇 時 從 事 正 當 的 休 閒 活 動,可 以 降 低 個 人 因 情 緒 失 調 、 不 安、徬 徨、攻 擊 等 所 導 致 的 犯 罪 事 件。能 有 效 降 低 人 與 人 之 間 摩 擦 的 產 生,對 於 維 護 社 會 善 良 風 氣 有 相 當 的 助 益。另 外,休 閒 活 動 可 以 訓 練 個 體 各 種 符 合 社 會 期 待、價 值 觀 並 灌 輸 互 重 互 利 的 觀 念。對 於 婦 女 或 年 老 退 休 者 藉 由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可 重 新 定 位 自 己 所 扮 演 角 色 並 建 立 起 適 當 的 價 值 觀 。 四、經濟方面的功能: 藉 由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 可 以 消 除 疲 勞 及 倦 怠 感,有 益 於 身 心 發 17.
(27) 展 並 能 提 振 工 作 士 氣 增 加 工 作 效 益。同 時 也 促 使 相 關 產 業 的 興盛帶動消費性產品增加,刺激消費產業的成長。 (五)醫療方面的功能 休 閒 活 動 兼 具 舒 緩 情 緒 障 礙 及 心 理 治 療 的 功 用,在 身 心 健 全 發 展 之 下,自 然 能 減 少 就 醫 機 會 降 低 醫 療 負 擔。此 外,許 多 情 緒 和 感 覺 統 合 治 療 方 面,透 過 音 樂 舞 蹈 遊 戲 和 運 動 式 的 復 健 治 療 等 種 種 方 法,結 合 休 閒 活 動 的 模 式,將 為 國 家 醫 療 體 系省下大筆支出。 綜 合 以 上 所 有 專 家 學 者 之 論 述,本 研 究 認 為 休 閒 活 動 有 下 列 幾項的功能: 1.可 以 預 防 疾 病 , 促 進 身 體 健 康 與 復 健 療 治 之 用 。 2.改 善 家 人 朋 友 同 事 等 人 際 關 係 , 更 能 突 顯 自 我 價 值 存 在 。 3.可 以 養 成 高 尚 情 操 及 道 德 人 性 的 培 養 。 4.減 少 無 聊 、 空 虛 或 是 壓 力 所 衍 生 的 暴 戾 , 有 效 預 防 犯 罪 之 ,發 生 。 5.促 進 地 方 社 會 之 團 結 加 強 人 際 關 係 。 6.促 進 身 心 靈 的 完 美 結 合 , 朝 向 全 人 目 標 邁 進 。 7.增 進 經 濟 發 展 , 刺 激 景 氣 繁 榮 。 8.維 持 社 會 善 良 美 好 之 祥 和 風 氣 , 拉 近 人 與 人 之 間 距 離 。. 第二節 休閒運動涵義與功能 本節主要分為兩個部份:一、論述休閒運動的主要涵義 以及基本的概念;二、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提出的觀點和 論述舉出休閒運動的功能。茲分述如下: 一、休閒運動的涵義 18.
(28) 陳 定 雄 (1994),指 出 : 以 自 然 人 、 社 會 人 、 道 德 人 來 區 分 「 休 閒 」,「 休 閒 活 動 」 及 「 休 閒 運 動 」。 其 主 要 的 論 述 如 下 : 「休閒」著重在時間的分配、活動狀態及個人喜惡等方面, 是 屬 於 自 然 人 的 活 動 。「 休 閒 活 動 」 注 重 的 是 活 動 的 目 的 性 、 功 能 性 以 及 社 會 性 , 是 屬 於 社 會 人 的 活 動 。「 休 閒 運 動 」 則 是 強 調 同 時 可 以 達 到 身 心 健 康、快 樂、提 升 自 我 成 就 感 等 目 的 , 是所謂道德人的活動。眾所週知,休閒涵括休閒活動,而休 閒運動又是休閒活動當中,最能夠達到身心靈具備的活動項 目。因此,利用休閒時間從事運動,可以成就真正全人的目 的。 沈 易 利 (1998),的 研 究 中 指 出 : 在 休 閒 時 間 之 內 , 以 動 態 的身體活動方式,選擇具有健身性、遊戲性、消遣性、創造 性、放 鬆 性、可 以 達 到 身 心 健 康 以 及 紓 解 壓 力 為 目 的 之 運 動 。 所以休閒運動不是單純的打發時間而已,同時兼具多種效 能,讓個體在選擇休閒活動的同時,更具有吸引力。 Mull,Bayless and Ross (1987),定 義 休 閒 運 動 為 : 一 種 出 於自由選擇;且能夠產生心理回饋的運動參與。這種參與是 屬於積極性的動態活動,藉由身體的適能強健,進而回饋到 內心愉悅的產生和心理的滿足。 Caspersen(1985)則 認 為 「 休 閒 運 動 」 與 「 身 體 活 動 」 不 能 畫 上 等 號 。「 身 體 活 動 」 係 指 骨 骼 和 肌 肉 作 用 , 而 使 身 體 移 動以及消耗熱能;運動則是一種有計畫、有組織、且重複的 體能活動,能夠保持體能狀態良好。所以休閒運動還是有別 於一般人對於身體活動的看法。真正的休閒運動,是有計畫 有目的活動,在功能性、實用性方面,皆比身體活動重要且 必須受到重視。 19.
(29) 廖 志 猛 (1994),認 為 休 閒 運 動 泛 指 所 有 非 功 利 、 非 職 業 的 活動。在工作之餘,可支配的時間內去參加的體能運動或活 動。其目的不外乎是獲得樂趣、健康,滿足刺激需求,社交 聯 誼 等。休 閒 運 動 的 參 與 是 自 發 性 的 投 入,在 工 作 閒 暇 之 餘 , 可以尋求心靈寄託與放鬆,並有效獲得壓力的紓解和釋放; 更重要的是經由休閒運動的過程,能夠產生和諧的人際互動 關係。 程 紹 同 (1994)認 為 休 閒 運 動 和 其 他 所 謂 休 閒 活 動 不 同 。 休閒運動顧名思義是運動和休閒結合。從事運動性的休閒, 除了運動本身帶來的娛樂性外,更可放鬆身心,忘卻煩惱, 改變生活型態,進而滿足成就感,增進個體社交功能,甚至 改善健康,是其他休閒活動類型所無法達到的。 總之,休閒運動同時兼具其他各種休閒活動的功用,本 身又擁有其他休閒活動所沒有的功能特性,可以涵養身心靈 平衡,真正達到休閒的目的。 二、休閒運動的功能 本研究整理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休閒運動功能的論述如 下: (一 )國 外 學 者 專 家 的 論 述 : Parker(1971)休 閒 運 動 對 個 人 的 功 能 而 言,包 含 鬆 弛、娛 樂及個人發展;對社會的功能而言,包含社會化、娛樂及整 合。因此,休閒運動的影響層面不是只有個人而已,使得週 遭的團體甚至社會,都受到連帶影響。 Kando(1980)則 認 為 休 閒 運 動 的 功 能, 具 有 身 體 健 康、 促 進發育、調劑身心、提昇工作效率、競技、復建外,尚有活 動 、 心 理 、 學 習 、 社 會 功 能 、 社 會 制 度 治 療 等 功 能 。 Wilson 20.
(30) (1991)指 出 休 閒 運 動 對 個 體 心 理 及 生 理 上 均 有 實 質 的 功 能 , 能,人體的本能專為活動而設計,愈活動其功能愈好,不像 機器因常使用而迅速磨損,且若不從事相當程度的活動,個 人 將 無 法 維 持 良 好 健 康 。 Kraus(1990)指 出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兩 大 功能:有益身心,紓解壓力、提升名望、心情愉快、生活技 能、及休息調養、放鬆心情、恢復體力、再生活力、娛樂消 遣。從上述三位學者的觀點可以知道,休閒運動的實質性是 身心兩方面的均衡發展,由個體的外部互動,提升至內部的 滿足和愉悅,缺一不可。 Iso-Ahola(1980)指 出 人 們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有 六 大 功 能 : 一、經由遊戲與休閒參與可獲得社會化的經驗。二、藉由休 閒所增進的工作技能有助於個人的表現。三、發展與維持人 際行為與社會互動的技巧四、是娛樂與放鬆。五、有助於人 格發展。六、避免懶惰與反社會行為。 Bloland(1987)則 針 對 休 閒 運 動 提 出 六 大 功 能 : 一 、 帶 給 個人快樂,可以無冒險的進行社會實驗與認知。二、增進身 體健康與增加生活的多元性。三、增加個人的自由感、體驗 各種生活的目標。四、發展人際關係建立友誼。五、娛樂放 鬆。六、經由需求而滿足人生。因此,休閒運動的參與,除 了帶給個體快樂,有益身心健康發展以及人格的陶冶之外, 更重要的是透過運動時與同好之間的互動,達到社會化的目 的,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Pafferberg,HydeDow(1990) 提 出 中 老 年 人 參 與 身 體 運 動 所得到的利益有:可以降低安靜時的心跳率、血壓及血中葡 萄糖的濃度,減少肥胖以及糖尿病發生的機會和風險。 (二 )國 內 學 者 專 家 論 述 : 21.
(31) 謝 政 諭 (1989),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三 大 功 能 : 包 括 預 防 、 發 展 及治療等三項功能。在預防方面,可藉由休閒運動使壽命延 長、身心愉快;在發展方面,透過休閒運動尋找樂意從事的 休閒活動;在治療方面,休閒運動所得到精神的支柱,經由 與朋友的互動,可以發現生命的樂趣進而適應社會。 卓 俊 辰 (1990)指 出 運 動 性 休 閒 活 動 具 有 : 彌 補 現 代 人 身 體活動不足的缺失和防止老化的現象,並能提升體適能。此 外,也 可 以 紓 解 心 裡 壓 力 追 求 生 活 內 涵。楊 昆 芳、陳 鎰 明 ( 2 0 0 3 ) 則認為從事休閒運動的好處是紓解現代生活的緊張。吳成典 (2003)更 指 出 運 動 休 閒 的 功 能 有 : 促 進 健 康 、 紓 解 壓 力 、 滿 足高層次心理的需求、提昇工作效能、提高生活品質。陳定 雄 (1990),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五 大 功 能 : 促 進 身 體 健 康 、 調 劑 身 心 提 昇 工 作 效 率、作 為 比 賽 項 目、成 為 謀 生 的 職 業、復 健 工 作 。 因此,休閒運動比起其他的休閒活動,在層次上更勝一籌, 尤其是藉由身體的健康來影響生理的健康,進而擁有更幸福 美滿的人生態度和生活。 蔡 培 村 (1992), 指 出 教 師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下 列 價 值 與 功能:促進身體健康、增長知識見聞、擴展社會參與、增進 家 庭 和 諧 幸 福 、 促 使 自 我 實 現 。 程 紹 同 (1994),指 出 運 動 性 的 休閒活動,不僅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擺脫一成不變的生 活型態,也兼具有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功能、改善健康 等效果,是其他類型休閒活動所無法相抗衡的一種獨特的活 動 內 容。李 明 榮 ( 1 9 9 8 ) ,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下 列 之 積 極 涵 義 : 紓 解 壓 力、有 益 身 心、提 升 名 望、心 情 暢 快、生 活 技 能;休 息 調 養 、 放 鬆 心 情、恢 復 體 力、再 生 活 力、娛 樂 消 遣。所 以 休 閒 運 動 , 是創造再生生命的原動力,創造家庭幸福美滿的泉源, 22.
(32) 維 繫 良 好 人 際 關 係 的 基 礎,更 是 積 極 投 入 社 會 化 參 與 的 指 標。 許 志 賢 (2002)指 出 休 閒 運 動 的 五 項 功 能 : 一 、 對 個 人 生 理 與 心 理 與 功 能 :包 括 促 進 生 長 提 升 體 適 能 減 輕 壓 力 舒 緩 情 緒 提 升 身 心 健 康 。 二 、 促 進 家 庭 合 諧 與 親 子 關 係 :使 家 庭 關 係 更 為 堅 固 與 合 諧 。 三 、 帶 動 良 好 的 人 際 關 係 :透 過 活 動 參 與 改 善人際的疏離,促進社區的人際關係。四、提供教育的環境: 以休閒運動為主題與媒介,結合諸如環保、敬老等活動,達 到教育的效果。五、具有振興經濟的效益。因此,休閒運動 具有提升生產力與團隊向心力的功能,參與其中將提高休閒 周邊產品的消費對於振興經濟有正面的效益。 從上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文獻可以歸納出,休閒運動具 有 舒 展 身 心 消 除 疲 勞 , 而 且 可 以 調 劑 生 活 以 及 再 生 工 作 動 力,甚至是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也能獲得有效的舒緩。所 以,藉由休閒運動,可以讓個體的生命更有活力,更能積極 的面對生活的挑戰。.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本節的論述首先是說明動機的涵義接著闡述休閒動機的 基本概念;再來參考文獻的論述,指出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 究竟有哪些,茲分述如下: ㄧ、動機涵義 Mannell(1999),指 出 動 機 有 四 項 基 本 要 素:喜 好 度、行 為 模式和活動方式、目標滿意度及心靈上的一種感受、回饋。 所 以 , 動 機 指 的 是 人 們 從 事 活 動 的 理 由 (Crandall,1980,)。 這 些理由可能受到個人內在需求的驅使,也可能受到外在因素 23.
(33) 所影響。雖然這些動機都能引發行為,然其間卻存有自我決 定的差異性。 對動機的界說眾說紛紜,主要的論述指出動機是引起個 體活動的一種意念,並且維持這項活動持續進行,並促使該 活動朝向特定目標完成的內在作用。這種內在作用導因於需 求與動機。需求是個體生理上的一種匱乏狀態,如果這種狀 態已達到體內均衡機制必須開始調節的程度時,需求就會存 在。而動機指的是個體因生理上失衡作用而產生需求時,為 了恢復均衡補足需求,所產生的內在促動力量,這股力量可 以 迫 使 個 體 有 所 行 動 。 林 寶 山 (1998),認 為 動 機 可 分 為 兩 方 面 來探討:一、指個人內在的驅力,此種驅力使個體表現各種 活動,這就是所謂內在動機。二、指外在事物具有誘因而使 個體去從事各種活動,即為外在動機。 然而能夠引起個體動機的外在刺激有正誘因,即引起個 體趨近或接受並從其中獲得滿足的刺激;其次是負誘因,也 就是引起個體躲避或逃離,並因避難而感到滿足者。至於內 在的刺激,指的是成就動機,即個人追求成就的內在動力。 換言之就是指個人從事某種工作時,自我投入精益求精,或 是指個人在不順利的情境中衝破障礙、克服困難奮力達成目 標的心理傾向。總而言之,就是指個人追求進步以期望達成 希望目標的內在動力。 對於成就動機高者,因為對成功的希望大於對失敗的恐 懼,所以會選擇比較困難的工作接受挑戰,並希望獲得成功 後的快樂。相對的,如果成就動機低的時候,對失敗的恐懼 大於成功的希望,所以只會選擇輕而易舉的工作,來避免事 後失敗的痛苦。舉凡個體皆具有上述的特性,因為這是人類 24.
(34) 對外在環境和內在心理的一種本能反應。 二、休閒動機概念 Lounsbury & Franz(1990),發 展 出 一 套 測 量 休 閒 動 機 的 工 具 , 分 為 智 力 、 社 交 、 勝 任 -熟 練 、 刺 激 -逃 避 、 興 奮 追 求 、 工作促進等六個休閒動機。 Iso-Ahola(1980),提 出 休 閒 動 機 是 一 種 動 態 的 性 質,具 有 以下三個特徵: 1.休 閒 動 機 由 於 時 間 的 不 同 , 會 隨 著 生 命 週 期 的 改 變 而 有 所 變化,並使得個體對休閒活動具有自主性的選擇。 2.休 閒 動 機 會 因 為 人 與 地 的 差 異 , 並 且 隨 著 個 人 成 長 背 景 與 社會化過程而改變。當所處的休閒環境缺乏休閒設施時, 會以其他的休閒活動來取代,並改變原來的休閒動機。 3.休 閒 動 機 會 依 情 境 的 不 同 而 有 差 異 。 通 常 因 情 境 而 改 變 的 休閒動機可分為隨興式的、未經設計或籌劃的或參與某一 種休閒活動後,對原來的休閒動機有所改變 鄧 景 衡 (1990),指 出 休 閒 動 機 : 一 、 是 解 放 日 常 生 活 的 禁 忌和壓力。二、換個空間找回生命的狂野。三、休閒旅遊能 帶給人們莫名的興奮感與期待。四、發掘人與地之間新的關 係。五、透過空間恢復人的整體感。六、找回休戚與共相互 依存的互助精神。 張 春 興 (1994),針 對 成 就 動 機 指 出 : 休 閒 動 機 可 歸 納 為 一 種成就動機,意即個人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不僅願 意去作,而且力求完美的一種內在心理歷程。而內在動機: 指個體在活動過程中感到滿足,此種滿足轉而形成加強個體 繼續該活動的內在動力。意即內在動機是自發性由內而生的 動力,不靠外在的誘因所激發,同時和個人的滿足與樂趣有 25.
(35) 關。當活動帶給個人成就感的時候,內在動機將獲得強化, 更激勵個體投入活動當中。 因此,休閒動機應該有別於一般人對休閒的粗淺解讀, 認為僅是單純的遊戲或玩樂性質的看法。真正的休閒動機應 當是對個人心靈上有正面的價值與意義,能使人獲得成長、 平靜、流暢、滿足與愉悅、自我實現等心理效益;在生理上 可以獲得體能與技能增進的目的,進而激勵個體內在欲從事 該活動的動機,藉以滿足自我,享受以及完成生命的極致表 現。 三、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文獻探討 戴 遐 齡 (1995),指 出 參 與 動 機 有 : 健 康 與 適 能 、 獲 得 成 就 感、提升社會地位、球場氣氛與服務、休閒娛樂、自我成就 和 便 利 實 惠 等 七 個 因 素。D i s h m a n ( 1 9 9 1 ) 提 出 影 響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因 素 有 : (一 )、 個 人 特 性 : 個 人 過 去 的 運 動 習 慣 、 身體健康狀況、教育程度、運動及健康的重視態度、對運動 的 喜 好 程 度 。 (二 )、 環 境 特 性 : 可 用 時 間 的 多 寡 、 運 動 設 施 之有無、運動場所之便利性、同儕的影響、家人的支持與天 候 狀 況 等 。 (三 )、 運 動 特 性 :運 動 種 類 、 項 目 、 運 動 的 激 烈 程 度、運動後的感覺。所以,參與休閒運動,不單只是個人的 因素而已,許多週遭的人、事、物都有可能影響個體參與的 意願。 林 連 禎 (1990)從 運 動 社 會 科 學 探 討 大 學 休 閒 運 動 的 組 織 功能及學生參與之研究結果中發現: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依 序為:一、知性追求。二、提高生活品質。三、促進健全身 心。四、達成慾望。五、環境影響。所以,休閒運動除本身 積極主動對活動參與之外,若能配合運用有計畫性的休閒教 26.
(36) 育,即 個 人 對 於 有 關 休 閒 運 動 的 知 識、技 能 等 事 項 加 以 整 合 , 並轉化成個人的經驗,相信在知行並進合而為一的結果下, 更能快速達到知性需求的目的。 張 耀 中 (2002)針 對 台 中 市 銀 髮 族 退 休 教 師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之研究結果發現其參與動機是以促進身體健康為最大宗。此 外 , 林 正 常 (2002),認 為 每 一 個 人 最 好 能 擁 有 兩 項 運 動 技 巧 , 一 樣 是 自 己 能 夠 做 的 有 氧 運 動 ( 如 : 慢 跑 、 游 泳 等 ), 另 一 樣 是 能 與 親 朋 好 友 共 同 享 樂 的 無 氧 運 動 ( 如 : 羽 球 、 桌 球 )。 有 氧運動可以增進心肺功能;無氧運動除了能維持肌力、肌耐 力、心肺耐力、協調性、敏捷之外、趣味性更是最大的動機 因素。所以,站在健康與體適能的觀點來看,經由趣味性的 過程,可以引起積極參與的意願;有興趣並持續的休閒運動 ,透過愉快的互動氣氛,休閒運動可以讓人獲得成就感並紓 解壓力,真正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 ,Finkenberg& Moode(1996)研 究 大 學 男 生 對 參 與 運 的 動 機 有 提 到 : 能 夠 增 加 競 爭 力、提 升 社 會 地 位 及 擁 有 高 地 位 的 職 業 生涯機會、同時可以訓練良好的公民德行以及增強個人的自 尊 。 Wa t s o n ( 1 9 9 6 ) , 對 大 學 生 參 與 休 閒 態 度 與 動 機 的 影 響 也 指 出 : 大 學 生 是 否 參 與 身 體 性 休 閒 活 動 和 時 間 關 係 不 大,參 與 者 都 希 望 維 持 與 發 展 身 體 的 體 態 有 關 。 Malate& Leapetswe (2000)研 究 非 洲 波 紥 那 年 輕 人 的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發 現 , 參 與運動是為了增進運動技巧、獲得運動機會、有機會參與高 水準的運動競賽、學習新技術以及贏取競賽的機會。所以, 針對年輕學子的觀點而論,他們重視的是眼前的身體健康和 身材體格的健美,或是為了參與更多的運動機會來提升並彰 顯個人的價值存在,同時也會考量從事休閒運動,有朝一日 27.
(37) 可以成為未來事業的助力。 高 俊 雄 (2004),認 為 休 閒 運 動 不 是 消 極 的 個 人 放 鬆 、 娛 樂 或打發時間,而是積極投入相當的精神與努力,來達成自我 完成、自我實現、並提升自尊的境界。因此,休閒運動的參 與不是隨機或是漫無目的,相反的,是有計畫有目標的積極 投入,最終的目的在於個體自我挑戰的追求以及自我成就的 實現。 林 東 泰 (1992),認 為 人 有 與 他 人 以 及 社 會 互 動 的 需 求 。 參 與休閒運動就是帶動一個人與社會的互動,因而產生被認同 感,進一步能獲得成就的滿足。就社會關係和團體互動的層 面來看,休閒運動積極參與的結果,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 距離,進而強化逐漸疏離的人際關係,建立和諧的社會。 綜合學者之相關文獻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在於獲得 樂趣與愉悅,除了健身打發時間、增廣見聞、修身養性、認 識朋友和增進家庭生活樂趣之外,休閒運動可以滿足喜好冒 險刺激的好奇心。此外,在體能發揮淋漓盡致的追求下,達 成身心平衡和自我表現的發揮,進而融入社會化的目標。. 第四節 休閒阻礙與休閒運動阻礙 休閒阻礙會影響休閒運動參與的意願和行為,因此本節 主要分為三個部份來探討休閒之阻礙。首先探討休閒阻礙的 相關定義,接著探討休閒阻礙的相關因素,最後則探討休閒 阻礙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 休閒阻礙的定義 Jackson(1988)將 休 閒 阻 礙 定 義 為 : 限 制 個 體 參 與 休 閒 活 28.
(38) 動意願的任何事物。簡單來說;凡偏好一項活動,但受到干 擾,以致於無法參與此項活動的任何因素,皆為阻礙。 I s o - A h o l a & We i s s i n g e r ( 1 9 8 7 ; 1 9 9 0 ) , 提 出 以 社 會 學 及 心 理的角度來看,參與休閒的過程中導致個體無法從中獲致滿 足感,而產生挫折感甚至無聊感的因素,皆為休閒阻礙。 陳 藝 文 (2000),定 義 休 閒 阻 礙 為 抑 制 、 或 中 斷 參 與 休 閒 活 動的各種因素,使人們不論有意或無意;中斷參與一項休閒 活動的這些因素,統稱為休閒阻礙。 E l l i s & Wi t t ( 1 9 8 4 ) 認 為 降 低 個 體 休 閒 內 在 動 機 強 度 的 因 素即為休閒阻礙。其中以自由選擇的權利,與可受控制的動 機 和 休 閒 阻 礙 關 係 最 大 。Godbey(1987),則 認 為 個 體 對 休 閒 本 來就各有偏好是因為休閒阻礙的介入而使個體的休閒偏好無 法實現,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休閒阻礙介入,個體就可以繼續 自己的休閒偏好。 張 少 熙 (1994)指 出 休 閒 阻 礙 係 指 抑 制 或 減 少 休 閒 活 動 參 與 次 數 和 愉 快 感 的 種 種 因 素 。 楊 宏 志 (1989),在 休 閒 阻 礙 相 關 研究中,將休閒阻礙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狹義的休閒阻礙 係指個體傾向參與某項休閒活動,但由於某些阻礙影響而無 法進行此項活動;廣義的休閒阻礙係指介於有無此一休閒知 覺,能 或 不 能 參 與 此 一 活 動 的 所 有 原 因,皆 可 稱 為 休 閒 阻 礙 。 ,Iso-Ahola & Mannel(1985)認 為 有 些 人 休 閒 阻 礙 來 自 於 : 缺乏能力或金錢,而有些人則是受到社會角色或規範等因素 而感到阻礙。 綜 上 所 述,所 謂 休 閒 阻 礙,就 是 指 在 休 閒 參 與 過 程 當 中 , 影響個體不喜歡或無法繼續參與某項休閒活動的因素。也就 是說阻礙所帶來的挫折,無法使個體經由休閒活動獲得滿意 29.
(39) 的體驗,而且容易因為休閒阻礙的因素,阻撓了活動參與的 機會和意願。 二、 休閒阻礙的因素 ,Crawford & Godbey(1987)將 休 閒 阻 礙 因 素 分 為 三 大 類 : 個人內在阻礙因素:指個人心理的特質和狀態,例如個性、 興趣。人際間的阻礙:指交往中的關係,例如沒有同伴或同 伴間相處的問題。結構性阻礙:指影響休閒的外在因素,如 設 施 、 費 用 、 場 地 。 並 在 1991 年 根 據 這 個 休 閒 阻 礙 模 式 , 發 展 出 「 休 閒 阻 礙 量 表 」, 根 據 前 述 三 樣 阻 礙 因 素 發 現 , 三 者 之 間是有階層性的關聯,首先要去除第一層個人阻礙因素才能 進入第二層人際間阻礙的關係,最後才考量到結構性阻礙的 影響。 H e n d e r s o n , S t a l n a k e r , & Ta y l o r ( 1 9 8 8 ) 定 義 出 兩 種 休 閒 阻 礙 的 形 式 :第 一 種 是 介 入 阻 礙 : 這 種 阻 礙 會 影 響 到 休 閒 的 參 與。例如場地設備不足或缺少友伴甚至還有時間或經費不足 等的問題,導致無法參與既定的休閒運動而形成阻礙。第二 種是先前阻礙:這些阻礙會影響休閒偏好。例如自身的能力 或知覺無法由特定的休閒運動得到滿足或成就感,當然就不 會喜歡從事此項休閒運動。 B o o t h b y , T u n g a t t , & To w n e s e n d ( 1 9 8 1 ) , 將 休 閒 阻 礙 區 分 為個人的,例如:因人而異的體能或興趣。再來是社會的, 例 如 : 場 所 設 備 , 安 全 設 施 及 交 通 便 利 。 Edington, Compton and Hanson(1980)則 將 之 分 成 八 類 : 態 度 的 阻 礙 、 知 覺 的 阻 礙、訊息的阻礙、消費的阻礙、建築的阻礙、健康的阻礙、 經驗的阻礙、經濟的阻礙。 Jackson(1993)將 十 五 種 阻 礙 因 素 分 為 : 社 會 孤 立 因 素 、 30.
(40) 易達性因素、個人因素、費用因素、時間受制因素、設備因 素 。 此 外 , Dattilo & Murphy(1991)則 歸 納 出 個 人 參 與 休 閒 的 主要因素有:時間、金錢、活動技術、體能、活動接近性、 獲得機會、. 社 會 態 度 。 Ellis & Rademacher(1987),認 為 休 閒. 阻礙是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經常性或持久性休閒活動因素。 沈 志 強 (2002),: 任 何 阻 止 、 限 制 或 中 斷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因 素 。 並 將 這 些 因 素 定 為 「 環 境 與 設 施 因 素 」、「 生 理 因 素 」、 「 工 作 因 素 」、「 心 理 因 素 」。 賴 家 馨 ( 2 0 0 2 ) : 認 為 休 閒 阻 礙 因 素包括八大項目:休閒運動社團設施與環境、休閒運動社團 資訊、個人責任、重要他人影響、社會網路、勝任感、社會 角色、刺激感覺。 張 良 漢 , 許 志 賢 (2002),編 製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量 表 , 研 究 內 容 涵 蓋 :「 機 會 阻 礙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與 機 會 的 關 聯 性 。「 經 驗 阻 礙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與 過 去 經 驗 的 關 連 性 。「 社 會 阻 礙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受 到 社 會 因 素 的 影 響 。「 個 體 阻 礙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與個人本身因素有關。 黃 庭 芳 (2003),以 職 業 婦 女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休 閒 阻 礙 因 素中:安全、時間、家庭責任、距離、為影響婦女參與休閒 活動的四項關鍵。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所述,大致可歸類為個人內在阻礙、 人際間的阻礙以及結構性阻礙,許多研究者仍然以此三項來 分類為居多。 三、休閒運動阻礙文獻探討 (一 )以 一 般 民 眾 為 研 究 對 象 B o o t h b y, T u n g a t t a n d To w n s e n d ( 1 9 8 1 ) 研 究 中 指 出 一 般 的 民眾參與休閒運動阻礙依序為缺乏興趣、缺乏裝備、不適合 31.
(41) 參與、體能不好、沒有時間、缺乏動機、職責考量。 Alexandris and Carroll(1997)針 對 1000 位 希 臘 民 眾 所 做 的調查中發現,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會影響其參與 休閒運動之阻礙。 沈 易 利 (1999),以 台 灣 人 民 為 研 究 對 象 , 指 出 阻 礙 民 眾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障 礙 依 序 為:時 間、場 地、缺 乏 友 伴、費 用 負 擔 、 及交通問題等因素。 林 宗 毅 (1994),發 現 老 人 的 休 閒 阻 礙 為 「 附 近 無 適 合 的 場 地 設 備 」、「 沒 有 適 當 的 同 伴 」、「 年 齡 體 力 無 法 負 荷 」 (二 )以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楊 瑞 蓮 (1976)對 大 專 院 校 學 生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 因 素 的 研究當中指出:功課繁重沒有時間是參與休閒運動最大的阻 礙因素,其次分別為場地設備器材不全、休閒運動花費昂貴 負擔不起、家庭環境影響、離家太遠、家人不諒解、兼職、 異性朋友的影響、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缺乏同伴朋友、社團 紀律太嚴、活動人數太多、不好意思參加等因素。 許 天 路 (1993),以 大 專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阻礙因素依序為:興趣、時間、場地之設備、升學等。 陳 德 海 (1996),以 南 區 專 科 學 校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發 現 : 參 與 休 閒運動最主要的阻礙因素是興趣,其他依序為時間、同伴、 經費、場地器材設備、技巧、體力健健康情形、指導人員、 個性、交通工具、資訊等因素。 許 志 賢 (2001),以 年 輕 運 動 員 為 研 究 對 象 , 將 休 閒 運 動 阻 礙定義為:影響個體在閒暇時間內,無法或不想投入參與休 閒運動。其原因有:時間、金錢、工作壓力、體能、個人能 力、興趣、同伴、家人態度、交通、資訊、指導員、場地設 32.
(42) 施等。 蘇 振 祥 (2001),以 中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學 生 受 休 閒 阻 礙三類型層面的影響依序為:個人性阻礙、結構性阻礙、及 人際性阻礙。 (三 )以 女 性 為 研 究 對 象 陳 麗 華 (1991),以 台 北 市 女 大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實 際 參與和期望參與的阻礙因素為時間、同伴、場地設備、金錢 及指導人員。 李 英 弘 (2001)認 為 女 性 在 三 大 類 休 閒 阻 礙 的 認 同 度 方 面 以 對「 結 構 性 」阻 礙 認 同 度 最 高 , 其 次 是「 人 際 間 」的 阻 礙 , 再來才是「個人內在」阻礙。 王 天 威 (2005)以 台 北 縣 青 少 年 女 性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狀 況 與 阻 礙 因 素 之 研 究 , 在 發 出 930 份 有 效 問 卷 當 中 發 現 , 其 參 與 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依序為:時間不夠、課業繁忙、沒有一 起參加休閒運動的朋友、天候因素影響、休閒工具或器材、 阻礙類型依序為結構阻礙、個人認知阻礙、人際阻礙。 (四 )以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張 坤 鄉 (1991)指 出 : 國 中 教 師 休 閒 阻 礙 的 因 素 , 分 別 為 時 間、環 境、與 場 地 設 施、金 錢、能 力、交 通、及 家 人 問 題 。 李 國 華 (1994)以 台 南 師 範 學 院 暑 期 進 修 之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指 出 教 師 對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最 感 困 擾 的 依 序 是:工 作 、 家 務 太 忙、沒 有 同 伴,缺 乏 指 導、場 地 設 備 不 足、體 力 不 足 。 張 少 熙 (2004),以 台 灣 地 區 中 學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休 閒 運 動阻礙因素依序為:時間、天候、同伴、場地設備、器材裝 備 。 王 註 源 (2005),以 桃 園 國 中 教 師 為 調 查 對 象 , 在 529 份 有 效問卷中發現,桃園縣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的前五項阻礙 33.
(43) 因素依序為工作繁忙、找不到一起參與休閒運動的夥伴、家 人不支持、場地、器材設備。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可以知道休閒阻礙是限制個體參與 某項休閒運動的理由,不同的對象族群有不同的阻礙因素。 但是,歸類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類型還是以個人認知的阻礙、 人際間的阻礙、結構性阻礙為最多。阻礙因素前四項分別是 時間、場地、設備與器材、參與的同伴等問題,這些問題常 是影響選擇從事休閒運動的主因。. 34.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分成六節加以敘述: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 流程;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問卷信度 與效度;第六節資料處理方法,分述如下:. 第一節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之結果,本研究觀念性架構, 如 圖 3-1 所 示 。 休閒運動阻礙 個體阻礙. 基本特性. 社會阻礙. 性別. 經驗阻礙. 年齡 教育程度 婚姻.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健康狀況. 健康適能. 退休時間. 紓解生活壓力 社會需求 人際能力. 圖 3-1 本 研 究 架 構. 35.
(45) 第二節研究流程 本 研 究 流 程 與 步 驟 , 如 圖 3-2 所 示 相關文獻資料蒐集與整理. 確認研究變項. 編擬預試問卷. 預試問卷施測. 量表信效度考驗. 正式問卷施測. 確認研究變項. 結果分析與解釋.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36.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臺中市公立國小退休教師,其中調查 對象不包含學校職員,研究對象分成兩個部分首先為「預試 對 象 」, 其 次 為「 正 式 對 象 」, 再 者 為 研 究 時 間 , 茲 說 明 如 下 : ㄧ、預試對象 本研究以台中市文昌國小、北屯國小、四維國小、文心 國小、松竹國小、等五所公立小學之退休教師為預試對象, 採 立 意 取 樣 法 實 施 預 試 。 共 回 收 問 卷 100 份 , 以 作 為 休 閒 運 動參與動機以及休閒阻礙量表鑑別度之信度與效度考驗。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正式對象以台中市公立國小退休教師為母群體, 採 分 層 隨 機 抽 樣 方 式 施 測 , 總 計 發 出 問 卷 500 份 。 三、研究時間 本 研 究 正 式 問 卷 發 放 時 間 為 2008 年 12 月 至 2009 年 2 月 份,採 郵 寄 發 放 問 卷,共 計 發 放 500 份 正 式 問 卷,回 收 393 份 , 扣 除 無 完 整 填 答 問 卷 8 份 , 有 效 問 卷 為 385 份 , 有 效 問 卷 回 收 率 77%。. 37.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台中市公立小學退休教師在休 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方面的資料,為達到本研究目的 以修訂之「台中市退休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問卷」 做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 本資料;第二部份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第三部分為休 閒運動阻礙量表。茲分述如下: ㄧ、個人基本資料 本研究不同背景變項的選擇是參考相關文獻再依國小退 休 教 師 之 現 況 而 定,包 含 性 別、年 齡、教 育 程 度、婚 姻 狀 況 、 健康狀況、退休後之年數等共六項。 1.性 別 : 分 為 「 男 」 和 「 女 」 兩 組 。 2 . 年 齡 : 分 為 「 4 5 - 5 0 歲 」、「 5 1 - 5 5 歲 」、「 5 6 - 6 0 歲 」、「 6 1 - 6 5 歲 」、「 6 6 - 7 0 歲 」 和 「 7 1 歲 以 上 」 六 類 。 3 . 教 育 程 度 : 分 為 「 師 範 學 校 」、「 師 專 」、「 師 院 」、「 ㄧ 般 大 學」和「研究所」五類。 4 . 婚 姻 狀 況 : 分 為 「 未 婚 」、「 已 婚 」 和 「 離 異 」 三 類 。 5 . 健 康 情 形 : 分 為 「 很 差 」、「 不 好 」、「 尚 可 」 和 「 很 好 」 四 類。 6 . 退 休 時 間 : 分 為 「 0 - 2 年 」、「 2 - 4 年 」、「 4 - 6 年 」、「 6 - 8 年 」、 「 8-10 年 」 和 「 10 年 以 上 」 六 類 。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量表與休閒運動阻礙量表 本 研 究 之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量 援 用 劉 融 融 (2007)改 編 自 陳 文 長 ( 1 9 9 5 a )、 B e a r d & R a g h e d ( 1 9 8 3 )、 張 良 漢 ( 2 0 0 1 ) 所 編 之 38.
數據
相關文件
Most of teachers agree with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99 curriculum on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school, however, they seem to concern inequalities of content between volumes and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A Very good. You are able to apply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endogenetic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ajor landform features along plate boundaries to explain the
Good Data Structure Needs Proper Accessing Algorithms: get, insert. rule of thumb for speed: often-get
Strictly speak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igration concepts and the motivation concepts are indirect relationships; e.g., a deliverable realizes
By seminars and case particip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optimized development and content of elderly leisure activities will be proposed as not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Furthermore, given a set of nets in a bus on routing grids with obstacles, and the length constraints for all the nets in the bus, based on this proposed longest path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