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旅 遊 動 機 和 阻 礙 因 素 對 銀 髮 族 海 外 旅 遊 參 與 意 願 影 響 之 研 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旅 遊 動 機 和 阻 礙 因 素 對 銀 髮 族 海 外 旅 遊 參 與 意 願 影 響 之 研 究 "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南 華 大 學 旅 遊 事 業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S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NANHUA UNIVERSITY

旅 遊 動 機 和 阻 礙 因 素 對 銀 髮 族 海 外 旅 遊 參 與 意 願 影 響 之 研 究

DETERMINATS OF OVERSEAS TRAVEL INTENTION FOR THE SENIORS: TRAVEL MOTIVATIONS

AND LEISURE CONSTRAIN.

指導教授: 陳勁甫 博士 ADVISOR: PH.D. CHEN,CHING-FU 研究生: 吳劍秋

GRADUATE STUDENT: WU,CHINE-CHIU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六 月

(2)
(3)

誌 謝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需感謝指導教授 陳博士勁甫的悉心 指導,在這段就學的過程中,是我學習生涯中最大的收穫。另外感謝 葉老師源鎰及陳老師璋玲於百忙之中,撥冗審閱我的論文並提出寶貴 的意見,使本研究更嚴謹、完善,特置卷首,敬申謝意。

時光飛逝,轉眼兩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將告一段落,回首過去的兩 年裡,是辛苦但心中充滿喜悅。感謝沈所長進成博士及所有教導我的 師長們和正修科大楊教授榮俊,由於你們悉心的教授與鼓勵,著實讓 我成長不少。更謝謝同學正富、英杰、智宏及琮聖等,兩年來不畏風 雨的接送,協助我通勤的不便;也謝謝小兔、玉華、美子姊、琬琪、

小恩、若岑、秀珊、淑慧、仁馨及阿夢等,在課業與生活中的關懷及 協助。此外也要感謝陳師兄明福及吳師姐秀霞幫忙發放問卷,使得本 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最後我要感謝一直在背後鼓勵及支持我的外子,是他不斷的鼓勵 與支持,讓我能展開人生新的旅程,也要謝謝寶貝們,怡良、韋均及 柏志的體貼及乖巧,也謝謝婆婆這段期間幫忙照料家庭及小孩,因為 有你們的支持,才能使我無後顧之憂的完成碩士學位。

僅以本文獻給所有關心我的人。

吳劍秋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

(4)

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論文題目:旅遊動機和阻礙因素對銀髮族海外旅遊參與意願影響之研究 研究生:吳劍秋 指導教授:陳勁甫 博士 論文摘要內容:

台灣地區人口加速老化及休閒意識的提升,使得銀髮族旅遊市場 已成為未來旅遊市場中重要的區塊。本研究透過實證研究,探討並分 析個人屬性、動機及阻礙因素三者對銀髮族參與海外旅遊參與意願的 影響程度。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對銀髮族進行資料蒐集,共得 224 份有效 問卷。應用因素分析分別萃取出:「健康促進」、「學習體驗」、「享樂 炫耀」、「逃避放鬆」及「拓展社交」等五項旅遊動機因素;及「環境 障礙因素」、「支持障礙因素」、「生理障礙因素」等三項阻礙因素。並 進一步探討個人屬性對旅遊動機及旅遊阻礙之差異分析,發現「性 別」、「年齡」、「教育程度」、「經濟主要來源」及「居住狀況」對旅遊 動機因素有顯著差異;「性別」、「年齡」、「就業狀況」、「婚姻狀況」

及「經濟主要來源」對旅遊阻礙因素有顯著差異。再利用皮爾遜積差 相關分析動機因素和阻礙因素間的相關情形,得知旅遊動機因素中除 了「健康促進」與「享樂炫耀」兩動機與旅遊阻礙因素未達顯著水準 外,其他三項動機因素皆與旅遊阻礙因素成正相關。最後利用二元羅

(5)

吉特迴歸分析個人屬性、旅遊動機及旅遊阻礙三者對參與意願之影響 程度,發現「年齡」、「就業狀況」、「經濟主要來源」、「健康促進」動 機、「拓展社交」動機及「生理障礙因素」等六項顯著影響銀髮族海 外旅遊之參與意願,且模式之正確預測力達 81.3%。

關鍵詞:銀髮族、旅遊動機、休閒阻礙、參與意願、二元羅吉特迴歸 分析

(6)

Title of Thesis: Determinants of Overseas Travel Intention for the seniors:

Travel Motivations and Leisure Constraint

Name of student: Wu, Chine-Chiu Advisor: ph.D., Chen, Ching-Fu

Abstract

Due to the fastening ageing trend and greater concerns on leisure life, the senior travel market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segment of tourism market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aims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travel motivation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on the overseas travel intention for the seniors.

The study collected 224 usable samples via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implementing factor analyses, five motivati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and named as ‘health enhancement’, ‘learning &

experiencing’, ‘enjoy & show off’, ‘escape & relax’, and ‘social expanding’; and three leisure constraint factors were delineated and named as ‘environment constraint’, ‘support constraint’, ‘physical constraint’. Also further inquire into personal attribute to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the travel motivation and travel constraint , find "sex", "age",

"level of education", "economic main source" and "live the condition"

having obvious difference to the travel motivation factor; "Sex", "age",

"the employment condition", "marital status" and "economic main source" to travel constraint factor contain obvious difference.

Make use of again the Pearson related analysis motivation factor and the related situation of the constraint factor, know travel motivation factor in addition to two motivation factor of "‘health enhancement’ and ‘enjoy &

show off’ constraint the factor did not attain the obvious level, other three motivation factors all constraint the factor to become with the tour just related. The results from the binary logit regression model found that six variables including ‘age’ , ‘employment condition’, ‘economic main source’, ‘health enhancement motivation’, ‘social expanding motivation’, and ‘ physical constraint’ exist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eniors’

overseas travel intention. In addition,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for the model was 81.3 %.

Keywords: the seniors, travel motivation, leisure constraint, travel

(7)

目錄

誌 謝 ……… Ⅰ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V

目 錄 ……… V

表目錄 ……… X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8)

第一節 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文獻回顧 8

一、銀髮族定義 8

二、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概念 10

三、銀髮族旅遊市場 14

四、銀髮族參與旅遊實證研究 15

第二節 旅遊動機相關文獻回顧 17

一、動機的定義 17

二、旅遊動機理論與種類 19

三、旅遊動機之相關研究 22

四、個人屬性對旅遊動機差異之相關研究 26

第三節 休閒阻礙相關文獻回顧 29

一、休閒阻礙的定義 29

二、影響休閒阻礙的因素 31

三、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33

四、個人屬性對休閒阻礙差異之相關研究 37

(9)

第四節 參與意願的相關研究 42

一、參與意願的意涵 42

二、參與意願相關文獻 42

第五節 參與動機、阻礙與參與意願之相關研究 44

第六節 遊客選擇決策模式及相關文獻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2

第三節 問卷設計及發放 53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57

第四章 實證分析與結果 60

第一節 樣本組成分析 60

第二節 實際參與海外旅遊活動與未來參與意願分析 62

第三節 旅遊動機認知分析 64

(10)

一、旅遊動機同意程度排序 64

二、旅遊動機因素分析 65

三、銀髮族個人屬性對動機因素之差異分析 69

第四節 旅遊阻礙認知分析 71

一、旅遊阻礙同意程度排序 71

二、旅遊阻礙因素分析 72

三、銀髮族個人屬性對阻礙因素之差異分析 75

四、旅遊動機與旅遊阻礙相關性分析 76

第五節 銀髮族海外旅遊之市場區隔 82

第六節 銀髮族海外旅遊參與意願影響因素之分析 88

一、「50-59 歲」銀髮族個人屬性、旅遊動機與旅遊阻礙對

參與意願之影響 89

二、「60 歲以上」銀髮族個人屬性、旅遊動機與旅遊阻礙對

參與意願之影響 92

三、整體銀髮族個人屬性、旅遊動機與旅遊阻礙對參與意願

之影響 95

(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建議 103

一、對旅遊相關產業的建議 103

二、後續研究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6

一、中文部分 106

二、英文部分 111

附錄一 問卷設計 115

(12)

表 目 錄

表 1-1 台閩地區 65 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變遷表--- 1

表 3-1 旅遊動機問項--- 54

表 3-2 旅遊阻礙問項--- 54

表 4-1 銀髮族個人屬性分析表--- 60

表 4-2 實際參與海外旅遊活動情形與參與意願分析表--- 63

表 4-3 旅遊動機同意程度排序--- 65

表 4-4 旅遊動機因素分析表--- 67

表 4-5 銀髮族個人屬性與動機因素之差異分析表--- 70

表 4-6 遊阻礙問項同意程度排序--- 72

表 4-7 旅遊阻礙因素分析表--- 73

表 4-8 個人屬性與阻礙因素之差異分析表--- 77

表 4-9 銀髮族旅遊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分析--- 79

表 4-10 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80

表 4-11 動機與旅遊阻礙之典型相關分析--- 80

表 4-12 各集群樣本分配表--- 82

表 4-13 各集群之旅遊動機因素分數平均數及變異數分析表--- 83

表 4-14 各集群之旅遊動機變數平均數及變異數分析表 --- 84

表 4-15 各集群旅遊動機因素之 Tukey 檢定 --- 84

表 4-16 各集群特性表--- 85

表 4-17 二元羅吉特迴歸分析類別變項分類方法摘要表--- 89

表 4-18 「50-59 歲」銀髮族之樣本結構分析 --- 90

表 4-19 「50-59 歲」各因素對參與意願影響分析表--- 91 表 4-20 「50-59 歲」銀髮族參與意願之正確預測與錯誤預測次數

分配表--- 92

(13)

表 4-21 「60 歲以上」銀髮族之樣本結構分析---92 表 4-22 「60 歲以上」各因素對參與意願影響分析表--- 94 表 4-23 「60 歲以上」銀髮族參與意願之正確預測與錯誤預測次數

分配表--- 94 表 4-24 整體樣本各因素對參與意願影響分析表---97 表 4-25 銀髮族參與意願之正確預測與錯誤預測次數分配表---97

(14)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7

圖 2-1 旅遊動機之分類法--- 22

圖 2-2 休閒阻礙之因素模式--- 32

圖 2-3 休閒阻礙模型--- 33

圖 3-1 研究架構--- 51

圖 4-1 旅遊機與旅遊阻礙之典型相關路徑圖--- 81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口高齡化」是近代先進國家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台 灣地區由於經濟繁榮、醫學進步及社會福利的提升,國民平均壽命延 長,老年人口數日益增加;再加上出生率大幅降低,更加速人口高齡 化之現象。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3)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六十五歲 以上人口百分比於民國八十二年超過7%,已達聯合國高齡化社會之 標準,而民國八十八年時,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百分比是8.44

%,到民國九十二年達到9.24%(如表1-1)。此外,行政院經濟建設 委員會(2002)推估,至民國一百四十年這個比例將達29.8%,從這 數據顯示台灣地區人口老化的速度是相當快的。

表 1-1 台閩地區 65 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變遷表 65 歲以上

年底別

(民國)

總人口

(人) N %

備註 82 年

85 年 86 年 87 年 88 年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20944006 21471448 21683316 21861109 22092387 22216107 22339759 22453080 22604550

1448495 1655586 1715543 1745422 1865472 1921308 1973357 2031300 2087734

7.1 7.70 7.90 8.13 8.44 8.60 8.80 9.00 9.24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年報

近年來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昇,使得大家更重視休閒生活的安 排,銀髮族常用藥物治療、從事規律運動、避免吸煙和喝酒,並常常

(16)

接受環境的刺激及旅行豐富人生經驗。而休閒旅遊活動不僅對銀髮族 有抒解生活壓力、增廣見聞,在創造力及學習等方面的身心成長亦有 助益。Iso-Ahola(1980)在有關銀髮族休閒活動的研究中指出:參 加休閒活動與銀髮族的生活滿意之間有正向關係,休閒可提升銀髮族 的士氣及心靈慰藉,幫助個體釋放能量抒解潛藏的壓力。魏素芬

(1997)研究中指出,參與休閒活動在老年期的生活調適上佔著很大 且正面的功能。可以協助銀髮族提升自我認同感、對日常生活的掌握 感、安全感及獨處能力等。林佳蓉(2001)支持參與休閒活動對老年 期有相當正面的意義,不僅可為銀髮族帶來不同的滿足感,更可以協 助銀髮族安享晚年生活。尚憶薇(2000)研究指出老年人的休閒活動 參與動機可從休閒活動是否舒適、便利、安全、提供社交接觸等四個 方向考量,以提昇老年人休閒活動參與。依我國現況而言,男六十歲、

女五十五歲是退休年齡,根據內政部統計處公佈的九十一年平均壽命 統計資料顯示,男性平均壽命約為七十三歲,女性平均壽命約為七十 九歲,由此得知每位銀髮族在退休後的生活期平均達十三至二十四 年。因此,在這段期間休閒生活的安排對銀髮族來說,更顯得相當重 要。

這種高齡化的社會現象同時也反應在旅遊市場,依據交通部觀光 局(2002)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九十年台灣地區出國人數高達718萬

(17)

人次,其中五十至五十九歲年齡層佔13.8%,六十歲以上年齡層佔 10.7%,在所有出國人數中銀髮族所佔的比例已經接近四分之一。因 此銀髮族休閒旅遊市場已成為未來旅遊市場中重要的區塊,但如果銀 髮族在參與休閒時遭遇各種因素的阻礙,可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挫折 感,除了使銀髮族在休閒活動中無法獲得適當的滿足經驗,更容易因 為某些休閒阻礙的問題而阻饒了他們參與休閒活動的意願與機會。

Fleischer & Pizam(2002)提出影響55歲以上族群是否從事旅遊活動 的因素為收入及健康狀況,同時其影響程度隨年齡而改變,當到達退 休後,經濟因素的影響程度最大。

因此要提升銀髮族參與各類休閒活動意願,除了要瞭解誘發的 誘因外,降低他們參與時的阻礙因素,也是重要的一環。而國內有關 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的研究,主要以參與的動機及種類,較少深入瞭 解影響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的各種阻礙因素及其對參與意願之影響 力。因此本研究以銀髮族從事海外旅遊活動為例,透過實證之研究,

將影響銀髮族海外旅遊參與意願之因素分兩方面探討,一是誘發銀髮 族從事海外旅遊活動之動機因素,二是阻礙他們參與海外旅遊活動之 阻礙因素,並進一步分析銀髮族個人屬性、旅遊動機及旅遊阻礙三者 對參與意願的影響程度,提供相關單位在未來規劃、輔導及推展銀髮 族休閒活動時之參考。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中國人一向以勤儉為美德,認為「勤有功,戲無益」,所以大多 數人都缺乏從事休閒活動的習慣,亦不知如何從事休閒活動。此種現 象以今日的銀髮族最為嚴重,因為退休之後,整個生活頓時空閒許 多,若沒有做適當的安排,則日子將過的索然無味。所以休閒活動對 銀髮族之影響遠超過任何一個年齡層。

隨著人口老化速度加快,銀髮族休閒旅遊市場也逐年擴大,從國 內統計數據及國外研究顯示,銀髮族消費市場潛在規模龐大,是未來 高獲利及高成長力的區隔市場。因此對於銀髮族旅遊市場需求之研究 更具意義,但國內關於旅遊方面所做之相關研究中,特別針對影響銀 髮族海外旅遊參與意願因素作探究的相關文獻屈指可數。因此本研究 目的是想瞭解影響銀髮族參與海外旅遊活動的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 因素,並探討不同的個人屬性與旅遊動機及旅遊阻礙因素間之相關,

以及個人屬性、動機因素、阻礙因素是否會影響其參與意願?期望藉 由本研究結果瞭解銀髮族參與海外旅遊活動之主要動機為何?及參 與活動時可能面臨哪些阻礙?及動機及阻礙二因素與參與意願間的 關係?為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本研究研究目的如下:

(19)

與海外旅遊之意願。

二、瞭解銀髮族參與海外旅遊活動之動機及阻礙因素。

三、瞭解銀髮族參與海外旅遊活動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相關性。

四、瞭解銀髮族的個人屬性、旅遊動機、旅遊阻礙對參與意願之影響 關係。

五、期望藉由本研究結果作為政府及旅遊相關業者未來規劃行銷之參 考。

(20)

第三節 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而言,本研究以高雄地區人群聚集處、公司團體及社區 團體三大部分為範圍,並分別從中選出高雄市火車站、中華電信 及退休教師等團體為主體,主要是考量這些範圍之銀髮族通常較 為活潑與積極參與休閒活動。

二、研究對象而言,本研究是以上述三個範圍中,針對 50 歲以上之 銀髮族為本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訪談,並以問卷量表方式對其旅遊 動機及旅遊阻礙是否影響其參與意願進行調查。

三、就研究內容而言,本研究旨在探討銀髮族之個人屬性、旅遊動機 及旅遊阻礙三者與其參與意願之關係及其預測力。

(2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圖 1-1 所示:首先確立研究主題,收集 相關的文獻與探討,到研究架構之建立,並配合文獻設計適合本研究 之問卷,並對問卷進行預試及修正,而後將樣本問卷經由相關的統計 分析,得出變項關係結果,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擬定

建立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研究範圍相關資料收集、紀錄

問卷設計與修改

問卷調查與資料收集

資料分析

結論與建議 文獻回顧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本研究之相關理論及文獻,加以回顧與整理,作為建立 本研究之架構及假設。本章共分六個章節,第一節銀髮族參與休閒活 動相關文獻回顧,第二節旅遊動機相關文獻回顧,第三節休閒阻礙相 關文獻回顧,第四節參與意願的相關回顧。第五節參與動機、阻礙與 參與意願之相關文獻回顧。第六節遊客選擇決策模式及相關文獻。

第一節 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文獻回顧

一、 銀髮族定義:

一般社會慣例通常將銀髮族定義在 65 歲,這個數字在澳洲或其 他國家,也作為退休年齡的標準,目前的人口統計資料也都以此作為 為衡量的尺度。但 Hall(1980)指出 Bermice Neugarten 認為以 65 歲作為劃分的標準並不恰當 ,因此她率先提出以第三個階段作為區 分銀髮族的標準,而這三個階段分別是:學習階段、進入職場階段和 撤回職場以後三階段。目前有些國際協會組織也傾向將劃分銀髮族的 年齡提早,例如國際老人協會就將它定在 50 歲後。Whitford(1998)

使用“maturing market"乙詞,定義 50-64 歲者為前銀髮族,65 歲以上者為銀髮族。因此對銀髮族之定義,可就生理、心理、及社會 學諸角度來界定:(翁廷碩,2001)

(一)人口統計學家將人先分為三種人口類型:

(23)

1.15 歲以下和65 歲以上者為經濟依賴人口。

2.16以上至64 歲之間者為經濟勞動人口。

3.老年人則定位於65 歲以上之人口。

(二)心理學家將人先分為八個時期 1.產前期:從懷孕到出生。

2.嬰兒期:從出生到第二星期結束。

3.幼兒期:從第二星期到第二年結束。

4.兒童期:從兩歲到十二歲。

5.青年期:從十二歲到二十一歲。

6.成年期:從二十一歲到四十歲。

7.中年期:從四十歲到六十四歲。

8.老年期:從六十五歲到死亡。

(三)社會學家對老年人定義

1.生理的老年:因身體上機能殘障,缺乏正常活力,不能工作之人。

2.心理的老年:因精神活動能力頹喪,心理失常,意志消沉,沒有 奮鬥創造精神之人。

3.社會的老年:根據退休年限之標準而訂,如有的工廠60歲,有的 則為65 歲為退休年限。

目前在台灣行政管理者對退休或養老金方面所規定的年齡限

(24)

制,一般認為50歲至75歲以上都是老年(廖榮利,1994)。為配合問 卷調查的抽樣對象,參考Whitford(1998) 的銀髮族定義,本研究將

「銀髮族」界定在50歲以上為對象。

二、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概念

一般所言休閒是指自由、不受約束的時間,一個人可以隨其所 好,任意的休閒參與、娛樂、遊戲或從事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也因 此,休閒常被稱為「無束縛的時間」、「餘暇」或「自由時間」、在這 段時間裡,一個人可以相當自由的選擇他要作的事。依美國學者 Max Kapian 認為休閒活動以下列五點為其特徵(傅家雄,2001):

(一)非經濟性或報酬性的活動

(二)少量的社會角色義務

(三)心理感覺上的自由

(四)自願性的活動

(五)低度的「重要性」活動

此特徵說明老人參與休閒活動要以不造成負擔,非以求取報償為 主,能以自由意識自願參加,在所參與的活動中要遵守團體規則,而 此活動的參與要視為生活上的調劑,不能視為是生活的全部。至於影 響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方面,過去有多位學者曾加以研究,歸 納出重要的因素如下:

(25)

(一)時間因素:李淑芳(1984)針對台北市老年人戶外休憩活動研 究中發現:老年人休閒時間平均每天長達 11.05 小時。因此,

如何安排休閒生活就顯的特別重要。學者許瓊文(1992)研究 發現,時間在休閒的選擇上經常被考慮到,也是決定參與休閒 與否的重要性。

(二)年齡因素:Wei & Ruys(1998) 銀髮族較喜歡和具有相同興趣 及年齡相仿者同遊,他們在選擇旅遊地點方面,較喜歡在少數 的定點做深度的旅遊。學者 Parker 指出中年以後,子女成長,

家計負擔較輕且也較有充裕的時間和金錢投入休閒活動。

(三)教育程度因素:學者李水源(1990)認為教育水準對個人的休 閒 價 值 觀 ( leisure values ) 和 休 閒 的 參 與 ( leisure participation)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一個人接受學校教育年 限的長短,對他個人在休閒的興趣或技能的學習機會方面,無 論質或量都有直接的關係。陳畹蘭(1992)研究發現教育程度、

健康狀況及收入等三變項是影響老人休閒活動範圍的重要變 項,教育程度愈高、身體狀況愈好以及每收入愈多的老人,其 休閒活動參與的範圍也愈大。林佳蓉(2000)研究發現老人參 與休閒活動受到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況、收入、居住情形 等因素的影響。

(26)

(四)性別因素:由於社會中對於性別的角色期待不同,使得男女性 別在選擇休閒活動時,會有不同的考慮。女性的休閒活動的選 擇,主要是社會價值、家庭(婚姻女子)工作的互動過程中做 結果。

(五)健康因素:Riddick (1994) 研究均發現休閒活動的參與頻率 和銀髮族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評估有正相關,休閒活動的參與 和銀髮族心理健康有正相關,此外眾多不同的研究也指出,

休閒活動的參與會影老人的生活滿意,即休閒活動參與的愈 多或時間愈長,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愈高。。Huang & Tsai (2003) 提出大多數銀髮族旅遊者想獲得休息及放鬆自己為最重要的 動機。對於他們的旅行及所從事的活動認為不重要。陳振聲

(2004)在銀髮族自覺健康狀況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中發 現,影響銀髮族團體國外旅遊休閒阻礙最主要的預測變項為 經濟狀況與自覺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愈好的人,其休閒 阻礙愈低,愈能參與團體國外旅遊。

(六)社交因素:黃榮鵬、蔡憲唐(2002)提出休閒的參與,以提供 給老人與他人接觸的機會,並對社會有歸屬感。老年期的社交 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及生活重心。因此晚年時的友誼對銀髮 族而言益發重要,由於退休後失去工作的寄託及家庭角色的轉

(27)

換,再加上可能面對空巢期等因素,使得銀髮族更重視友誼,

銀髮族甚至認為同伴所提供的精神慰藉比子女還多。所以人們 的社交團體會影響到個人的休閒參與。

(七)交通因素:交通因素是影響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主因之一。

Blazey 的研究中指出銀髮族的旅遊障礙可能與其健康狀況、

體力與年齡有關,如:對來回交通工具安全的顧忌,會讓退休 者覺得旅遊需要太多的決策,因此缺乏旅遊興趣。

(八)家人和朋友:許多研究顯示家庭是老人主要的活動場所,如看 電視、閱讀、養寵物、遛鳥聊天、乃至什麼都不做,都是老年 人常做的休閒活動。周淑惠(2001)研究中指出家人對銀髮族 旅遊決策的影響力會因是否退休而有不同,已退休或半退休者 家人的影響力並無顯著性差異;尚未退休者參加出國旅遊時,

丈夫、妻子及他人的影響性顯著大於子女;沒有工作的銀髮 族,子女的影響力大於配偶及他人。因此家人的支持及同伴的 參與亦是影響其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

總之,銀髮族是否參與休閒活動,會依個人的身體狀況、嗜好及 考量各種外在影響因素後做決定,通常他們會選擇最無負擔及感覺效 用最大時成行。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不僅可使銀髮族壽命延長、身心 愉快,更能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拓展人際關係,發現生命的意義及

(28)

樂趣。

三、銀髮族旅遊市場

國外相關研究對銀髮族市場使用不同的名稱,如 the “older market" (Allan, 1981),the “mature market" (Lazer, 1985),

the “muppie market" (Seelig, 1986),the “senior market"

(Shoemaker, 1989),其對銀髮族的定義係指 55 歲以上之年長者。隨 著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老人休閒旅遊市場也逐年擴大,從國內統計數 據及國外研究顯示,銀髮族消費市場潛在規模龐大,為未來高獲利及 高成長力的區隔市場。根據澳大利亞政府(1997)統計銀髮族較一般 的澳大利亞人,擁有較高的可自由支用的收入,且其銀髮族消費群超 過四百萬的人口,他們不僅擁有整個澳洲 75%以上的資產,而且未 來銀髮族計畫花在旅遊的經費比率,每十年以增加 30%比例成長。

Supernaw(1985)的研究顯示:美國銀髮族退休後,最想做的就是 旅遊。Uysal and Zimmerer(1990)更進一步指出,1988 年時美國銀 髮族旅遊已佔旅遊市場的 21%,並且還會持續增加。由此可知銀髮 族市場實為旅遊市場中最大的一個區隔,其旅遊消費潛力不容忽視。

和其他市場區隔一樣,銀髮族旅客市場可以人口統計變數、地理變 數、心理或行為變數作區隔,然而因為旅遊活動涉及複雜的心理因

(29)

四、銀髮族參與旅遊實證研究

至於探討銀髮族和旅遊關係的文獻有:Meidan, A.(1979)針對英 國包辦旅遊消費者之消費屬性進行探討其研究結果『飛行及旅館服務 品質』被年老顧客視為在旅行社選擇上之最重要的因素。Anderson and Langmeyer(1982)研究50歲以上與50歲以下旅遊者的相似點與差 異點,發現50歲上的旅遊者喜歡預先規劃一趟可以放鬆心情的旅遊或 者來一趟拜訪親友之旅,50歲以下亦傾向規劃一趟可以放鬆心情的旅 遊,不過也希望可以參與戶外遊憩活動或者使用遊樂設施。Sheldon 和Mak(1987)為夏威夷觀光局對美國大陸本土居民由其研究結果顯 示,年紀大者考慮體能的因素而選擇包辦旅遊。而自助旅行則為年 輕,擁有較高消費力,並有較長時間嘗試旅遊情趣。Javalgi,Thomas, and Rao(1992)則是比較美國55歲以上與55歲以下旅遊者的差異,指 出55歲以上銀髮族傾向參加團體旅遊,且將交通與住宿交由旅行社安 排。Rosenfeld (1986) 建議兩個不同年齡區隔為55-64 及65 歲以 上。55-64 歲在收入上是最富裕的,超過美金$3000,而65 歲以上花 更多時間去旅行,可任意使用的收入較少,故希望選取有折扣的旅遊 為優先,會選擇在淡季時出遊。

黃榮鵬、蔡憲唐(2002)對銀髮族出國旅遊之消費行為作研究,

發現銀髮族市場是提供旅行業者淡季最佳的營收來源且穩定出團的

(30)

旅遊消費者。且銀髮族出國主要之動機為『休閒、渡假與散心』,因 此旅行業者應加強『顧客關係』管理,多給予銀髮族無形的關心與服 務、有形的『餐飲安排』與『物超所值』之套裝旅遊產品,積極誘導 銀髮族出國觀光。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目前台灣探討有關銀髮族旅遊市場的文獻並 不多,而這個市場又是未來發展的主流,因此瞭解影響銀髮族從事旅 遊活動意願之因素探討,是最直接及有效的方法,這也是本研究主要 之研究目的之一。

(31)

第二節 旅遊動機相關文獻回顧

銀髮族無論在生理上、認知上及社會結構關係上,都有很大的異 質性,不同年齡層的發展階段都有其特性,因此銀髮族旅遊活動必須 審慎的設計與規劃,才能達到休閒活動的價值。因此我們藉由瞭解其 從事海外旅遊活動的動機及主要目的何在,便能針對其需求提供適切 的服務。本節將依序探討動機的定義、旅遊動機理論與種類、旅遊動 機相關研究與個人屬性對旅遊動機差異之相關研究。

一、動機的定義

動機一詞是由Woodworth於1918年首先應用於心理學界(張華 保,1986)。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該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 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張春興,2000)。因此人們從 事休閒活動時都有動機,但是不同的個人屬性在動機類型上的相對重 要與強度,卻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基本上,動機的差異可來自個 體的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外在的因素包括個人的年齡、所得、社會 地位、文化因素等。而內在因素上最重要的當推個人在人格特性上的 歧異。所以,動機是綜合內在與外在力量的影響結果。一旦動機被引 發後,動機所導致的行為方向也會同樣地受到內、外在因素的影響。

現代社會人們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內心不平衡之際,旅遊

(32)

被當作調整人們心理狀態的一種休閒活動,而旅遊動機是推動旅遊活 動的內部原動力,這種原動力經常表現在個體內部緊張的解除和需要 的滿足過程。因此旅遊動機是在旅遊需要的基礎上產生,主要表現為:

(一)旅遊需要的強度必須在某種水準以上才能成為旅遊動機並引起 旅遊行動。有些人有旅遊需要,可是一直沒有行動,主要原因 很可能就是需要強度不夠,還沒有感覺觀光的迫切性。只有旅 遊需要達到一定的強度後,才能被人們意識到並設法創造條 件,做出旅遊決策。

(二)旅遊需要還要有誘因條件,才能形成旅遊動機,進而做出旅遊 決策。有些人旅遊需要很強烈,卻無法做出旅遊決策,重要原 因就是條件不允許。一般旅遊活動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時間:只有閒暇時間才能進行旅遊活動,沒有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 是無法成行的。自實行週休二日以來觀光客人數大增,就充 分說明了時間對旅遊活動的重要作用。

2.收入:旅遊是消費產品,經濟收入高低直接影響人們的旅遊消費,

在一個溫飽上不能滿足的社會不可能產生大量的旅遊需要 的。

3.社會環境:旅遊是在社會環境中進行,沒有安定的環境,人民就不 能安居樂業,更不會產生旅遊的需要。

(33)

二、旅遊動機理論與種類

有關動機的理論頗為分歧,而以下列四項理論較為重要; 心理 分析論、行為論、需求層次論、認知論。

(一)心理分析論

以Freud 為代表,其對動機之解釋為,人類的一切行為導源於

「 性 」 與 「 攻 擊 」 兩 種 本 能 的 衝 動 : 另 外 則 是 以 潛 意 識 動 機 (Unconscious motive)來解釋人的行為,以潛意識解釋行為時,多偏 向於人類失常、失態的行為。

(二)行為論

以Whiting 與C h ild 等人為代表, 認為人類動機是學習來的,

而成人的動機係由幼稚期基本需要分化演變而來,均受個體的年齡增 長、環境要求、獎懲標準、社會期待、及文化傳統等因素影響, 顯 示出個人與團體的差異。

(三)需求層次論

人本心理學家Maslow對人類的動機, 持一種整體的看法, 認 為人類的各種動機是彼此關聯的, 人類的行為係由需求所引起, 需 求又有高低之分, 他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每當較低層次的 需求獲得滿足時, 較高一層的需求將隨之而生, 因此Maslow 的動 機理論被稱為「需求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又因

(34)

為動機層次的升高是以需求的滿足為基礎, 所以他的理論也稱為「需 求滿足論」(theory of need gratification )。

(四)認知論

認為個體的行為是按其事先的設想與計劃, 向預定的目標進 行。其研究主題在於瞭解「抱負水準」高低的原因與影響、「認知失 調」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及個人「預期價值」對行為的影響。

Beach & Ragheb(1983)所發展的休閒動機模式,以需求理論 為基礎,將動機分成四類:

(一)知識性因素:個人參與休閒的動機為心理層次的活動,諸如:

學習、探險、發現、思考或想像。

(二)社會性因素:參與休閒動機為社會層面的因素,包括兩個基本 需求,即友誼需求和人際關係需求,而後者也是渴望被尊重的 需求。

(三)能力精進因素:參與休閒的動機是為了成功、征服、挑戰、競 爭,這類活動通常是體育性的活動為主。

(四)避免刺激的因素:渴望逃離高度刺激的生活狀態。有些人會避 免社交接觸而獨處,和尋求孤立和清靜的狀態,有些人則希望 休息調整自己。

在旅遊動機因素方面,沒有普遍認定的分類方法,圖 2-1 是主要

(35)

分類方法之一(謝智謨、王怡婷譯,2001)。旅遊動機是人們引發旅 遊活動的起因,它引導人們進行各項旅遊活動,滿足其旅遊需求與目 的,故在旅遊活動中,旅遊動機能激勵旅行遊覽的主觀期望和需求。

而 在 旅 遊 動 機 的 各 項 研 究 中 , 大 都 從 心 理 層 面 的 角 度 來 探 討 , Iso-Ahola & Allen (1982)認為在整個旅遊活動歷程中,旅遊動機是 驅使人們從事旅遊活動的一種驅力,驅使遊客滿足個人社會和心理的 需求,可以說是遊客從事旅遊活動的真正原因。一般旅遊動機含有放 鬆、學習、健康、享樂、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功能,所以旅行動機是多 樣性的。Cai & Combrink (2000)應用旅遊動機推拉(Push-Pull)理論 進行研究,而歸類出「推力動機」因素,包括學習、逃避、放鬆、挑 戰、戶外運動、名聲、休息、社交等。「拉力動機」因素,包括安全、

娛樂、自然、古蹟、學習、設施、預算、獵釣、文化等。至於旅遊動 機的分類,概可分為:放鬆心情、逃避現實的動機、探索的動機、健 康的動機、支配的動機、追求自尊的動機、學習的動機,及社交的動 機等七類。Iso-Ahola(1991)其提出兩類旅遊動機包括尋覓(seeking) 與逃避(escaping)。Thomas & Butts (1998) 認為銀髮族旅遊者的旅 遊動機所追求是累積智慧、自主能力及社會互動。

綜合上述各學者之論說,可得知旅遊動機與旅遊利益之追求會隨 著時代之不同而有差異。大致為自早期著重教育與學習、休息與放鬆

(36)

等動機轉變為近年來的自我實現追求及著重身體舒適等動機上。

圖 2-1 旅遊動機之分類法 三、旅遊動機之相關研究

黃榮鵬、蔡憲唐(2002)對銀髮族出國旅遊之消費行為進行研究,

而其所考量之銀髮族出國旅遊動機包括「休閒、渡假、散心」、「探望 親友增進人際關係」、「與家人同行增進親情關係」、「探訪未曾去過之 旅遊景點」,「發展自我的智識與潛力」、「接近大自然及尋求精神上的

文化

*遊覽

*體驗新文化

生理

*放鬆

*日光浴

*運動和健康性

情緒

*懷舊

*浪漫

*冒險

*逃避

*歡樂

*心靈滿足 觀 光 客

狀態

*獨特

*流行

*獲取新知

*大筆揮金

自我成長

*增加知識

*學習技藝

個人

*拜訪親友

*結交朋友

*滿足他人

*省錢

(37)

提昇」、「探訪博物館及歷史古蹟以增廣見聞」、「參加特別慶典或宗教 活動」、「為向親友炫耀旅遊經驗」與「參與生理醫療旅遊」等。

詹明甄(2003)以台灣婦女出國旅遊為主軸,探討其出國的旅遊 動機和購物動機二者對於購物行為是否有所影響,及購物行為和旅遊 體驗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婦女出國旅遊之旅遊動機和購物 動機對其購物行為確實有顯著的影響,旅遊之購物行為與旅遊體驗之 間確實存有顯著的相關性。所從事的跨國境外購物行為是以瀏覽為 主。

湯擷嘉(2003)在運動觀賞者對出國觀賞運動的旅遊需求、動機 及期望之研究中發現,「娛樂與解壓」因素是促使所有受訪者想要參 與觀賞運動旅遊的主要動機,因素分析萃取出的六個動機因素為:娛 樂與解壓、體驗與社交、旅遊選擇與現場吸引、喜歡的隊伍與選手、

自尊感受及出國機會。

蔡佳惠(2004)研究旅遊動機與消費動機對於消費者跨國境外購 物行為影響發現:消費者的旅遊動機是商務和休閒觀光時,對於消費 者跨國境外購物行為的影響是有顯著影響。當消費者的旅遊動機是社 交動機(如探親)時,對消費者跨國境外購物行為是沒有顯著影響的。

Shoemaker(1989)在探討賓州55歲以上銀髮族居民的旅遊形 式、態度及旅遊動機之研究中,歸納銀髮族的旅遊動機有14項:(1)

(38)

拜訪新的景點(2)遠離每日例行工作(3)接觸新的事物(4)休息 和放鬆(5)參觀博物館和歷史景點(6)認識新朋友及社交(7)參 加節慶及特殊事件(8)花時間和家人相處(9)增加個人知識(10)

尋找精神寄託(11)向朋友炫耀旅遊經驗(12)從事健康活動(13)

結交異性朋友(14)打高爾夫球。而其主要動機是休閒、渡假及遠離 每日例行工作,其次為接觸新的事物、拜訪親友以及參觀歷史古蹟,

而與異性朋友一同前往旅遊最少。他並進一步以旅遊動機進行集群分 析區隔出三個群體,為家庭旅遊者(family travelers)、積極休閒者 (active resters)以及較年長者(old set)。Shoemaker (2000)十年 後再檢測賓州55 歲銀髮族居民,發現銀髮族旅遊的主要動機前三項 是拜訪新的景點、遠離每日例行工作及休息和放鬆,而以結交異性朋 友和打高爾夫球二項動機最低,並依據旅遊動機劃區隔市場為三個 群,(1)逃避/成長群(escape and learn group)此群較高比例是拜 訪新的地方,類似Shoemaker (1989)積極狂熱者(active resters) 所不同的是,收入較高、年齡較大。(2)退休者群(the retirees) 與“older set"類似。(3)積極築夢者(active story teller)退 休人員比例最少、年紀最輕,類似積極狂熱者(active resters)。比 較前後十年的差異發現:銀髮族銀髮族的旅遊動機已由過去的休息、

放鬆,轉為以參觀新的景點及體驗新的事物為最優先的動機考量。

(39)

Wei & Ruys(1998)根據旅遊的動機將銀髮族旅客區分為享受最 後生命旅行者、尋求自我旅行者和尋求舒適與家人關係旅行者。享受 最後生命旅行者之動機包括:把握身體健康狀況還好時旅行、拜訪我 想要拜訪的地方及享受優質的服務。尋求自我動機部分包括:冒險和 嘗試、認識新朋友、豐富經驗和促進個人成長。尋求舒適與家人關係 動機部分:花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及去感受舒適和安全的場所等。

Louise,Carter, Sherrie & Hein(2002)在對銀髮族旅遊者的 研究中,以旅遊動機為基礎將銀髮族旅遊市場分為六類,包括狂熱者 (enthusiasts)、揮霍者(big spenders)、拓荒者(pioneers)、保守 者 (conservatives) 、 盡 情 享 樂 者 (indulgers) , 及 團 體 旅 遊 者 (aussies)。其中,保守者的旅遊動機通常是「趁我還有體力時去旅 行」、「享受設施品質和服務」及「這是正當花錢的管道」;團體旅 遊者的旅遊動機是「想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熟悉的地方讓我 感到舒適及安全」、「可以和別人討論我去過的地方」;揮霍者的旅 遊動機是「我就是想去這個旅遊據點」、「享受設施品質和服務」、

「那是娛樂的地方」,而團體旅遊者對「享受設施品質和服務」這項 旅遊動機是較不認同的;盡情享樂者的旅遊動機主要是希望有所突 破;拓荒者的旅遊動機為「喜愛冒險及嘗試新鮮事物」,團體旅遊者 與狂熱者對此動機較不認同;狂熱者的旅遊動機為「熟悉的地方讓我

(40)

感到舒適及安全」、「可以和別人討論我去過的地方」、「可以認識 新朋友」、「這是正當花錢的管道」。不同型態的旅遊者其旅遊動機 不盡相同。

根據以上旅遊動機之相關文獻,本研究將銀髮族之旅遊動機分 為:(1)為了獲得休息或放鬆心情(2)為了從事健康活動(3)旅遊 活動為與家人增進感情(4)可以自由花錢的好時機(5)為了向親友 炫耀旅行經驗(6)增加自我實現的能力(7)純享受,犒賞自己(8)

為了尋找心靈寄託(9)為了拜訪親朋好友(10)為了認識新朋友及 社交(11)為了滿足好奇心(12)拜訪以前未曾為去過的地方(13)

參與生理醫療旅遊(14)有機會增加個人的知識(15)可以逃脫家庭 的瑣事要求(16)可以逃避日常忙碌的工作(17)接近大自然、尋求 精神上的提昇(18)探訪博物館、歷史古蹟以增廣見聞(19)體驗藝 術及文化魅力(20)嘗試各地不同風味的美食(21)體驗新的、不同 的生活方式(22)旅遊可以增加與朋友談論的話題(23)學習社會互 動等二十三個變項進行探討及分析。

四、個人屬性對旅遊動機差異之相關研究

吳國順(1993)在國人出國旅遊市場區隔及消費者行為分析發現:

旅遊動機除在居住地區無顯著差異外, 其餘在性別、年齡、家庭人 數、家庭狀況、教育程度及每月平均收入上皆有顯著差異。受訪旅客

(41)

的旅遊動機不同, 在選擇旅遊地點重視程度、旅行社重視程度、旅遊 決策者旅遊方式、旅遊次數、旅遊地區、旅遊天數、旅遊費用及旅遊 同伴等變數上皆有顯著差異。

鄭琇芬(1996)在銀髮族參與衛生教育活動的動機中歸納出:

(一)婚姻狀況:「單身者」其「社交接觸」、「自我實現」、「逃避/

刺激」及「提升生活」的參與動機較「已婚者」的參與動機強。(二)

年齡:年齡越高,其「求知興趣」、「社交接觸」、「自我實現」、「社會 服務」及「提升生活」的動機就愈弱。(三)籍貫:「籍貫」和「逃避 /刺激」之動機因素有顯著差異,亦即本省籍之銀髮族較外省籍者在

「逃避/刺激」動機較強。(四)自覺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和

「社會服務」之動機有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自覺健康狀況」愈好的 研究對象,其「社會服務」之參與動機愈強。其他如性別、家庭型態、

教育程度等變項與參與動機無顯著影響。

余幸娟(1999)在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上發 現,宗教觀光客主要旅遊動機為「拜拜祈求神恩庇祐」、「尋求精神慰 藉與心靈平靜」、「促進親友情感交流」研究結果亦顯示個人特性不同 其旅遊動機有所差異。

張逢琪(2003)針對350位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遊客之調查發

現: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經濟來源對旅遊動機有顯著的差異。

(42)

(一)年齡: 29 歲下的遊客比40-49 歲以上的遊客更重視「進行 人際社交」因素,而19 歲(含)以下的遊客要比40-49 歲的遊客更重 視「培養自我能力」因素。

(二)教育程度:教育程度為國中(含以下)的遊客比專科以上的遊 客更重視「培養自我能力」因素及「進行人際社交」因素。

(三)職業:職業對於「培養自我能力」及「進行人際社交」兩動 機,在顯著水準5%下有顯著差異,而在「進行人際社交」動機方 面,學生要比軍公教人員來得更重視。

(四)經濟來源:個人平均月收入為20,000 元以下者要比收入為 50,001-80,000 元者重視「培養自我能力」及「進行人際社交」

動機。

綜合上述各學者看法,影響旅遊動機之個人屬性變項主要包括:

性別、年齡、職業、自覺健康狀況、婚姻狀況、家庭人數、家庭狀況、

經濟來源、教育程度、籍貫等,由於本研究選定銀髮族為研究對象,

因此在人口變項參考上述的實證研究結果,將銀髮族的個人屬性變項 包含性別、年齡、就業狀況、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主要來源及 居住狀況等七項。

(43)

第三節 休閒阻礙相關文獻回顧

銀髮族是否從事海外旅遊活動,通常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 些因素是阻礙與導致其不願、不想或不能參與該項休閒活動,可能因 為他們無法從參與旅遊活動中獲得滿足、愉悅及放鬆。本節將依序探 討休閒阻礙的定義、阻礙因素與分類、休閒阻礙相關研究與個人屬性 對休閒阻礙差異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阻礙的定義

早期學者在研究研究休閒阻礙時,常用〝barrier〞一詞來強調

「介入在個人休閒偏好和參與之間的變數」,而這樣的用法曾引起多 位學者的批判(Craword, & Godbey,1987;Jackson,1990)。因為 他們假定在休閒偏好、阻礙和參與間只有一個關係存在,亦即當個人 偏好形成,遇到阻礙介入時,其結果將是「非參與」,這種說法容易 誤導其他研究者,將阻礙設限於單一類型的結構阻礙上,而忽略以各 種角度去詮釋休閒阻礙,因而才會被多位學者所質疑。近年來研究者

(Crawford & Godbey,1987;Jackson,1988)改用〝constraint〞

一詞,其意指「介於個人偏好活動和參與間的任何因素」,將其阻礙 因素定義更廣,包括了影響人們作決定的所有因素。

Jackson & Dunn(1988)將休閒阻礙視為無法參加休閒活動之 各種原因,因此休閒阻礙的認定並無一定的標準,仍須視研究的目的

(44)

與動機而定。其中就包括:未能參與休閒活動、中斷參與休閒活動、

參加休閒活動又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希望參加活動卻又遭遇阻 礙因素、參加活動仍遭遇阻礙因素。

張少熙(1994)研究歸納:狹義是指個人傾向參與一項休閒,

然而受到一項或一項以上的原因(阻礙)影響,而不能繼續進行此一 活動者,均屬休閒阻礙。 廣義是指從有無休閒知覺到能否繼續參與 該活動的一切阻礙,均可稱為休閒阻礙 。

黃立賢(1996)將休閒阻礙定義為:影響或減少休閒活動參與 次數和愉快程度的種種因素,包括時間、費用、安全、交通、設備、

同伴、資訊等等。

林佳蓉(2000)認為休閒阻礙是指強迫或非強迫的中斷或限制個 體參與某項喜好休閒活動的因素。

洪凡育(2002)將休閒阻礙定義為:「所謂之休閒阻礙,乃是某 事件的發生,導致人們無法參與休閒活動,係指阻礙或中斷參與休閒 活動的種種因素,這些因素統稱為休閒阻礙。

賴家馨(2002)將休閒阻礙定義為: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經常 性或持久性參與某項喜好的休閒,或是減少個人參與的慾望,降低參 與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感之因素。

陳振聲(2004)認為休閒阻礙可定義為:任何影響一個人休閒喜

(45)

好、休閒參與決策過程,及休閒遊憩體驗,而導致其無法、不願意或 減少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統稱為休閒阻礙因素。

二、影響休閒阻礙的因素

Craword,& Godbey(1987)整合各種阻礙因素而提出三類型休閒 阻礙模式,將阻礙個體休閒參與的影響因素分為以下三類:(如圖 2-3)

(一)、個人內在阻礙(Intrapersonal Constraints):指個體因內在 的心理狀態或態度,而影響其休閒喜好或參與,如壓力、憂慮、

信仰、參考團體的休閒態度、自我能力及對適當休閒活動之主 觀評價等。亦有其他學者認為個人內在阻礙的範圍包括:個人 的生理狀況(健康及體能因素) 、休閒動機、知覺休閒重要性的 程度、需求的滿足、壓力狀況、個人能力、知識興趣以及對休 閒活動之便利性評估等(Fracken & Van Raaij,1981 ; Crawford

& Godbey,1987)。

(二)、人際間的阻礙(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指個體因沒有 合適或足夠的休閒參與同伴而影響其休閒喜好與參與的因素,

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包括友伴缺乏、與其他參與者 不投合等,最常見的如夫妻的休閒喜好經常會受到另一半的影 響,即使有一方對某項活動有興趣, 但也可能因另一半的不感 興趣而放棄參與。

(46)

(三)、結構性阻礙(Structural Constraints):指影響個體休閒喜好 或參與的外在因素,如季節、氣候、休閒資源不足、設備、時 間、金錢及休閒機會等,此類的阻礙較易因個體高度的喜好而 克服。

*提不起興趣 * 自己身份不宜參加 *缺乏足夠休閒資訊

*缺乏參與此活動技能 * 沒有人邀約 *休閒公共設施不足

*活動對我缺乏吸引力 * 與其他參與者不投緣 *休閒環境噪音、空氣污染

*沒有多餘的時間 * 沒有合適的人結伴同行 *休閒環境複雜無安全感

*活動花費太高 *預期人潮擁擠

*體能不合適 *距離太遠

*課業負擔太重 *缺乏交通工具

*訓練太累

圖 2-2 休閒阻礙之因素模式(資料來源:Crawford & Godbey,1987)

Crawford、Jackson & Godbey (1991) 認為休閒阻礙因素間有 階層性的決策過程,強調層次(hierarchical)的重要性。認為休閒阻 礙的層次乃從最初的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阻礙到最後的結構性阻礙階 段,三者間為依序影響的。並說明休閒阻礙的出現及如何影響休閒喜 好與引導這些參與的影響模式如圖2-3:

個體內在阻礙 人際阻礙 環境或結構阻礙

(47)

圖2-3 休閒阻礙模型(資料來源:Crawford, Jackson & Godbey,1991) 第一個阻礙的層級為「個人內在阻礙」。強調個人在參與休閒 的過程中,必須先與個人內在的阻礙(壓力、憂慮、信念等)交涉。當 個人內在阻礙消失或是因個人的努力克服困難後,到達下一個階段的 阻礙「人際間阻礙」。個人最易接觸到人際間阻礙是在兩個人以上的 休閒活動中,但個人性的休閒活動則較不受影響。若能瞭解阻礙發生 之原因,而加以協調、調整,得以適應後,使能面對下一個階段「結 構性阻礙」。個人面對結構性的阻礙,其為休閒選擇面對外在干擾因 素,包括金錢來源、能夠取得的時間和機會等。倘若所有的阻礙因素 都能被克服則可能順利參與休閒活動,否則不然。

三、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Searle & Jackson (1985) 指出工作責任及家庭責任對阻礙中 年族群參與休閒活動的顯著程度比對青年族群和老年族群來的較 高。而缺乏適當的休閒場所、缺乏交通工具及學習休閒活動技能,以

個人內在阻礙

休閒喜好

人際間阻礙

人際間的 溝通與協調

參與或 不參與 結構性阻礙

(48)

青年族群和老年族群的參與阻礙程度較高。其中 65 歲以上之老年人,

最重要的阻礙因素是缺乏休閒同伴。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對 體能與藝術休閒活動之阻礙程度愈高。

李素馨(1997)在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分析中得知,都 市女性的休閒阻礙因子有:缺乏時間、缺乏設施、缺乏同伴、交通問 題、家庭責任繁重、缺乏財物等六項,由平均數來看,前三項是都市 女性覺得主要的休閒阻礙因素。

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 運動休閒參與阻礙與性別及自尊之關係中指出,三類型阻礙中學童所 知覺的阻礙以結構阻礙最高,其次為內在阻礙及人際阻礙,整體運動 休閒參與阻礙女性比男性高,特別是在內在阻礙上。低自尊學童較 中、高自尊學童之知覺阻礙較高,特別是在內在阻礙上。

郭靜晃(2001)週休二日青少年休閒狀況與態度調查發現,青少 年對休閒阻礙的看法,他們不會因為害羞、課業壓力、沒有足夠的技 能、缺乏興趣、身體狀況、玩伴的狀況、時間、休閒設施的便利性等 因素而造成他們從事休閒的阻礙,其阻礙因素大多依序為時間因素、

興趣因素、金錢因素,而最小的阻礙因素為空間及缺乏玩伴。

吳佳玲(2002)觀光業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 參與之探討中指出-已婚、有小孩之職業婦女在休閒阻礙三個構面下

(49)

以結構性阻礙高於個人內在阻礙高於人際之間阻礙,而已婚、尚無小 孩之職業婦女在休閒阻礙三個構面下以結構性阻礙高於人際之間阻 礙高於個人內在阻礙。

林家蓉(2002)在台灣地區老人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中指 出,銀髮族自評阻礙休閒參與比率最高的前五項依序為:我的年紀太 大了、我有病在身、我害怕受傷、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會去參與、沒 有一起活動的人。

陳漢志(2002)針對中部地區2105 位65 歲以上之銀髮族所做的 研究指出,銀髮族感受的休閒阻礙因素依序為「休閒設施便利性與安 全性」、「缺乏合適的友伴」、「休閒場所環境衛生」、「身體健康

狀況」、「休閒場所治安」、「金錢及交通」。

黃榮鵬、蔡憲唐(2002)將銀髮族出國旅遊障礙,經過因素分析 縮減構面為三大因素,依序為:「旅遊者」、「旅遊直接供應者」與

「旅遊間接鼓勵者」等三方面:

(一)旅遊者面(Traveler capability Dimensions)包括:深怕自 己生理無法負擔、深怕離家產生不適應感、深怕自己財力無法 負擔與深怕無人隨同前往旅遊等。

(二)旅遊直接供應者面(Travel direct suppliers)包括:深怕 餐食不方便、深怕缺乏合適旅遊資訊與深怕花錢受罪等,此因

(50)

素都與旅遊直接供應商有關。

(三)旅遊間接鼓勵者面(Travel Indirect Motivator)包括:深 怕旅遊手續麻煩、深怕找不出時間與深怕自己年紀太大等,此 因素都與旅遊間接鼓勵機構有關;如:社會局、觀光局應教育、

宣導與安排銀髮族出國旅遊服務,減少銀髮族之旅遊障礙。

陳振聲(2004)將銀髮族出國旅遊障礙,經過因素分析縮減構面 為五大構面,依序為:「旅遊認知層面」、「同伴及資訊阻礙層面」

與「健康責任阻礙層面」、「他人阻礙層面」、「經濟阻礙層面」等:

(一)旅遊認知阻礙層面包括:「太危險,所以不喜歡參加團體國外 旅遊」、「年齡不適合參加團體國外旅遊」、「需要花費太多 體力,所以不喜歡參加」、「會覺得不舒服或不自在」、「害 怕在國外生病或受傷,所以不喜歡參加」、「太奢侈,所以不 喜歡參加團體國外旅遊」與「個性內向害羞,不習慣參加團體 旅遊」等七項。

(二)同伴及資訊阻礙層面包括:「因為沒有充分的國外旅遊資訊」、

「認識的人沒有時間和我一同參與」、「因為沒人邀約,所以 不想參與」、「無法欣賞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所以不想參加國 外旅遊」、「家人或朋友缺乏國外旅遊興趣,無法與我同行」、

「找不到適合的人和我一同參與」與「有其他更想要參與的休

(51)

閒活動」等七項。

(三)健康責任阻礙層面包括:「我的健康不佳」、「家人或朋友覺 得我健康狀況不適合與他們一起旅遊」、「會攪亂日常生活起 居」、「我的家庭責任太重,所以無法參與」與「曾有不好的 國外旅遊經驗」等五項。

(四)他人阻礙層面包括:「認識的人沒有足夠的錢和我一同參與」、

「認識的人有太多家庭責任,無法和我一同參與」與「家人或 朋友覺得國外旅遊太奢侈,所以無法一起參與」等三項。

(五)經濟阻礙層面包括:「台灣經濟會持續不景氣,所以不想參與」

與「花費太大,對家人會有內疚的感覺」等二項。

根據以上休閒阻礙之相關文獻,本研究將銀髮族之旅遊阻礙分 為:(1)擔心自己生理狀況無法負擔(2)擔心離家產生不適應感(3)

擔心自己財力無法負擔(4)擔心缺乏同伴前往旅遊(5)擔心在外餐 食不方便 (6)擔心缺乏合適旅遊資訊 (7)擔心花錢受罪(8)

擔心旅遊手續麻煩(9)擔心自己年紀太大(10)擔心休閒環境不安 全(11)擔心醫療不方便(12)擔心語言不通(13)忙於工作,缺乏 時間(14)家庭責任繁重,要照顧家人(15)家人不鼓勵或不贊成等 十五個變項進行探討及分析。

四、個人屬性對休閒阻礙差異之相關研究

(52)

陳畹蘭(1992)研究發現: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及收入等 是影響老人休閒活動範圍的重要變項:年齡越長的老人,休閒活動參 與範圍越小;教育程度越高、身體健康狀況越好及每月收入越多的老 人,休閒活動參與的範圍也越大

鄭琇芬(1996)研究指出銀髮族參與衛生教育活動中女性的「體 力障礙因素」、「心理障礙」及「工具性障礙」較男性高;「自覺健康 狀況」、與「體力障礙」及「心理障礙」間的影響成負相關,亦即研 究對象之自覺健康狀況與好者,其「體力障礙」及「心理障礙」等參 與障礙愈低;「年齡」和「體力障礙」間呈現正相關,亦即研究對象 年齡愈大其「體力障礙」也就愈大,而其他「籍貫」、「婚姻狀況」、「家 庭型態」則和參與障礙無顯著影響。

謝淑芬(2001)研究中發現,人口統計變項在不同阻礙因素上有 不同之差異存在:年齡在「缺乏時間」、「家庭責任煩重」、「體能 狀況不適合」、「忙於工作」四項阻礙因素上有顯著之差異;最小子 女年齡在「缺乏時間」、「缺乏金錢」、「家庭責任煩重」、「休閒 資訊不足」四項阻礙因素上有顯著之差異;共同居住對象在「休閒資 訊不足」、「家庭責任煩重」、「配偶不支持」、「體能狀況不適合」、

「沒有交通工具」五項阻礙因素上有顯著之差異;教育程度在「缺乏 技能」、「家庭責任煩重」、「休閒資訊不足」三項阻礙因素上有顯

(53)

著之差異;全家月總收入在「缺乏交通工具」、「缺乏金錢」、「缺 乏技能」、「缺乏參與機會」四項阻礙因素上有顯著之差異。

黃榮鵬、蔡憲唐(2002)在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中發現,

教育程度、健康狀況與居住狀況皆與旅遊者本身阻礙(生理無法負 擔、離家不適應、財力問題、缺乏同伴)上有顯著差異,且經SCHEFFE 檢定比較,發現教育程度「小學」較「高中」程度,顯著重視此因素;

健康狀況「小毛病」較「健康」況,顯著重視此因素;居住狀況「固 定與子女同住」較「與配偶同住」,顯著重視此因素。同時健康狀況 也在旅遊供應商有關之旅遊阻礙(餐食不方便、缺乏旅遊資訊、怕花 錢受罪)上有顯著差異,健康狀況「健康」較「有病」情況,顯著重 視「旅遊直接供應者」因素。

陳漢志(2002)對中部地區老人休閒參與阻礙與休閒教育研究中 顯示:性別、不同教育程度及不同個人月收入三項人口統計變項在個 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上有顯著之差異。不同健康狀 況在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上沒有顯著之差異。有 無職務則在人際間阻礙及結構性阻礙上有顯著之差異,但是在個人內 在阻礙上沒有顯著之差異。

陳振聲(2004)在銀髮族自覺健康狀況與休閒阻礙關係研究中指 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目前居住狀況在整體休閒阻礙上沒有顯

(54)

著差異,而教育程度、目前經濟狀況、退休已否、目前慢性病數目、

目前子女狀況、每月可支配金額、出國次數在整體休閒阻礙上則有顯 著差異。(一)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程度」之受試者阻礙顯著高 於「高中(職) 」及「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之受試者,同時,「初中(職) 教育程度」之受試者阻礙亦顯著高於「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之受試者。

(二)目前經濟狀況:在整體阻礙上,「普通、收支平衡」組、「尚 有節餘」組及「收支稍嫌不足不夠用」組之受試者阻礙顯著高於「富 裕」組之受試者,同時,「普通、收支平衡」組及「收支稍嫌不足」

組之受試者阻礙亦顯著高於「尚有節餘」組之受試者。(三)退休與 否:「專職家庭主婦」之受試者阻礙顯著高於「尚未退休」組之受試 者。(四)目前慢性性數目:,在整體阻礙,3、4項以上慢性病之受 試者阻礙顯著高於無慢性病之受試者;患有3項慢性病之受試者阻礙 顯著高於患有1項慢性病之受試者。(五)目前子女狀況:「其他」

組之受試者阻礙顯著高於「子女都在就學」組之受試者。(六)每月 可支配金額:,每月可支配金額在「5000元以下」之受試者阻礙顯著 高於每月可支配金額在「10001-15000元」、「15001-20000」元及「20001 元以上」之受試者。(七)出國次數:「無出國經驗」之受試者阻礙 顯著高於出國3次及5次之受試者。

綜合上述各學者看法,影響休閒阻礙之個人屬性變項主要包括:

(55)

性別、年齡、職業、每月可支配金額、子女狀況、婚姻狀況、居住狀 況、經濟狀況、教育程度、健康情形等,由於本研究選定銀髮族為研 究對象,因此在人口變項參考上述的實證研究結果,將銀髮族的個人 屬性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就業狀況、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主 要來源及居住狀況等七項。

(56)

第四節 參與意願的相關研究

一、參與意願的意涵

Frank 等人(1981)則將意願視為一種態度。Ragheb(1980)將 休閒參與定義為「個人參與休閒活動之頻率與休閒活動類型之探 討」。林瑞欽(1990)分析意願之性質時認為其包括下列五點:

(1)是認知的,即個體對每種客體形成意願時,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 理智思考,不是盲目衝動、任意恣意的行動。

(2)是一種個體在多種選擇中所做下的決定。

(3)是一種自我涉入(self-involvement)的心理作用,個體首先對 於客體認為可自我達成,並感受到相當的正向的知覺,然後才願 意涉入自我。

(4)是個體對自我所下的承諾,因此會帶有激勵個體積極的行動動 能,並會因自己所下的承諾的標的加以認同,同時陶冶個體的忠 誠信實。

(5)是具有強烈促使個體朝向某特定方向的力量,即一種動機形式。

二、參與意願相關文獻

施清發(1999)研究發現老人的年齡及工作情形均在休閒參與 程度上有顯著差異。老人的教育程度、自評健康狀態、經濟狀況及

(57)

尚憶薇(2000)研究指出老年人的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可從休閒 活動是否舒適、便利、安全、提供社交接觸等四個方向考量,以提 昇老年人休閒活動參與。

盧耀泰(2002)探討國中生對四健推廣作業參與意願影響因素 中,發現興趣、雙親期望、性別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會影響國 中生對四健作業主題內容的參與意願。而興趣及雙親期望兩因素則 會影響國中生參與四健推廣活動之意願。關於影響學生參與四健推 廣作業及活動的迴歸分析發現,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雙親期望及 興趣,對國中生參與四健推廣作業意願具有顯著的影響,其中以興 趣的影響程度最大,其次依序為雙親期望、家庭社經地位、性別。

洪凡育(2002)台灣地區民眾參與音樂類表演藝術活動阻礙之 研究中指出,人口統計變項與音樂節目參與意願之分析:除了居住 地之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家庭狀況和家 庭收入與音樂節目之參與意願皆有顯著差異。研究中發現,音樂類 表演藝術參與者普遍會受結構性阻礙因素之影響而降低參與意願,

而不想參與者則多受人際間阻礙因素影響,而阻礙其參與藝文活動 的意願。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Nei-Wan, though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and make up relative researches with travel cost method, this research evaluate the Compensation Vari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service diversion factors of styles hair consumers, mutual interference amo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diversion cost and the degree of

This dissertation utilizes the Kano Two-dimension Quality Model and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studies: (1) Travel Motivation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