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規劃研究草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規劃研究草案"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研究集刊

1997 . 11

.剪輯

Paul

Mills

,

(1

985)

,

"Let's Keep Humanism in the Classroom"

,

in

Education. Vo

l.

105. No.4.

Pp.

408-410

Palmer

,

R.R.

&

Colton.

1. (1

965)

,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nrf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Paul

,

R.

(1

995)

,

"Socratic

Questioning: asking

questions based

on

systems

and

domains"

paper 的 The f封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al Reform. California: SonomaState University

Paul

,

R.

(1

997)

,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State of Education Toda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presenters"

,

paper

to

the 1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al Reform. U.S.A.: SonomaState University_

Report of the Harvard Committee

(1

983)

,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i叫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artre

,

J.P.

,

Mieur

,

P. (Trans.)

(1

973)

,

Existenalism and Humanism. London: Eyre

Methuen

Scheff!缸, 1. (1

985)

,

Of Human Potentional.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

l.

Smith

,

P.

L. (1

983)

,

The Libertaricans and Education. London: George Allen

& Dnw凹, Swee凹,

C. J.

(1

988)

,

"Teaching Students to Examine Their Life" in

Educational

Leaι

ership. Vo

l.

45

,

no. 8

,

pp_ 20-22

Taylor

,

H.

(1

952)

,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Gerenal Education"

,

in Henry

,

N

B.

(ed.)

,

The Fifty-first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art 1

,

General Education.

U.S.A也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26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規劃研究草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章、太學通言鼓鼓賞課程的基本理念

大學是研究學術、追求真理的殿堂,負有培養人才,促成社會進步的任 務。我國大學法第一條亦指出,大學教育旨在培育人才、研究學街、提升文 化、服務社會,並促進國家發展。因此各大學在分設院系,從事專業學術之 傳承與發展外,尚須提供較為廣博的學習內容,使大學生對人類社會的各方 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具備服務社會的意願與能力。 就台灣地區當前教育狀況而言,圈中、高中階段在升學壓力之下,教學

多為聯考作準備。高中階段更區二年級部大致文、理分組,學生所學常較偏

狹,少有廣博而均衡的知識基礎。 基於前述理念、法令與現實,本校為培養健全的人才,在大學部的課程 中,直包含各系學生共同修習的部分,稱之為「通識教育課程J 以奠定學 生在專業以外的基本知識素養。此一部門的課程涵蓋原來二十學分的大學共

同必修科目與八學分的還識課程,甚而可擴充至大學課程的三分之一份量,

而其設計可依據人類知識的領域加以劃分,各領域規定若干科自學分;亦可 進一步設計跨科系或跨領域的統整性科目,提供學生修習o

貳、本校迫言鼓掌立軍課程的現劃

在原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經84年5 月 26 日大法官會議釋為違憲後,本校

原實施之共伺必修科目自本(85 )年5 月 26 日起正式失去法律效力。為使學

生在 (85 )學年度可以修習不同舊制之科日,學校本應及早規劃本校的通識

教育課程,唯現今一直未見具體課程規劃案的提出。教育研究為本系主要之

職責,系內教師亦有對大學教育、通識教育及課程素有關懷與研究者。為盡

27

(2)

教育研究集刊

1997 . 11

.剪輯,頁 27~30 學校成員的一份力量,本系系務會議乃通過成立一專案研究小組,根據相協 理論,並參考國內外大學的作法,研擬提出對本校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的規 劃草案,提供各方參考。

\第一階段作法(僅適用 85學年度入學新生)

:過渡性措施

自前E巨 85學年度開學僅有數月,時間甚為緊迫,無法作較長期、週全的 規劃,棺關學系的部資條件與愣謀事宜亦難以及時配合,故擬以 85 學年度一 年時間為過渡階段,徐開設原有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外,另建議選擇原有通識

教育科旦中屬於原共同必修類別者,分別依性質合為一必修類別,讓學生在

必修中尚有選習的彈性。以下所列係將原有大學共同必修科目與通識課程作

局部調整後的規定. 1.英文類:英文閱讀與寫作、科技英文、英美文學、英美名詩欣賞等,至少 修習六學分。

2. 圖文類

國文閱讀與寫作、應用文、中國文字的演變與發展、中國古典戲

劇賞析、中國古典詩詞、現代散文賞析、文藝與人生、中國寓言 賞析等,至少修習六學分。

3 中華民圈憲法與立國椅神類

憲法、法學緒論、法律與人生、政治與人生、

經濟與人生等,至少修習四學分 o 4.歷史類:中國通史、臺灣通史、世界通史、歷史與人生、台灣社會文化變 遠、中國近代史等,至少修習回學分。 5.其他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入學分。 6.體育:至少必修二年,學分另計 o 7 軍吉)11 、護理:選修,不計學分。

另可開軍事學、護理學、戰爭史、戰略學、孫子兵法等,皆選修,

各科二學分,問課教師須具備各該科專業學街知識。 *有關問課科目名稱、學分數及開課學系等由教務會議協商決定。

二\第二諧段作法(適用 86 學年度以後入學新生)

俟本校成立特別小組規草草 j共同必須科目時,室將原有本校共同必修科白

與通識課程一併考量,合為通識教育課程,致力於各修習科目通識化的工作。 可有的作法如下﹒ (一)課程領域

28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規劃研究草案 本校還該教育課程可初步規劃為以下四大領域­

1.人文與藝街。

2.~土會科學。 3.數學與自然科學。 4. 中外語文。 另體育、軍訓、護理可作如下之規畫~ 體 育 至少必修二年,學分另計。 軍事教育 選修,不計學分。 本校可積極輔導男性同學修習軍訓,參加預官考試,並 加強與圈防部及相關軍事院校交流合作,增進學生相關 知能,以協助其未來爭取擔任預備軍、士宮之機會。 口學分數分配

為使學生兼顧四大領域課程的修習,但提供各學院(學系)根據學生背

景作彈性調整的空間,對各課程領域作最低與最高學分數之規定:

(l)人文與藝術

4-12 學分

(2)社會科學 4-12 學分 (3)數學與自然科學 4-12 學分 (4) 中外語文 4-12 學分 (5)跨領域統整性科目 。毛學分 共 計 28 學分 同科自設計的指標 通識教育科目的設計可以下列五項指標為評估依據(請參考附件二) 1 非專業性﹒當在主修以外加深加廣知識。 2 非職業性﹒非職業準備,而是建立追求幸福人生的基本條件。 3. 基本需求性﹒是未來生活與發展的基礎。 是普遍性 是人類民主自由社會的共同經驗。 5.執行的可行性:考慮、各校各項條件能否配合。 個{學習方式 1.根據上述各課程領域學分數的規定,學生共須修習通識教育課程 2呂學

分,包括「中外語文」、 f 人文與藝爭fcJ J 、 f 社會科學」、「數學與

29

(3)

教育研究集封

1997 . 11

.剪輯 自然科學」等問大課程領域,每{區領域至少修習 4學分,至多修習 12學 分。 r 跨領域整合性科目」因設計不易,近年內如無此類科目,則不 須修習,如有此類科白,至多可修習 6學分。 2 在前述架構下,各院系可自行規定各領域應修科目及學分數。 3 學生於畢業前修習完畢所有的通識教育課程即可。 4 學生所修的還識教育課程不得與主修學系的課程領域相同。 但母配合措施 1 各道識教育科百應提供授課大綱,提供學生選課參考。 2各通識教育科目宜於全校統一的數個時段中開授,不限系耳目,以使科 學生選修。

三、展望

前述第二階段作法應於實施數年後檢討改進。此外,本校應設置一常設 組織,致力於全盤偉、長期性與持續性的通識教育課程規巔,重新思考本校 所須之通識教育課程學分數、所須蓋章 j分之課程領域與其他相闋的實施辦法。 此外,亦須負責通識教育課程的關謀事宜,例如審查閱設科白的合宣性、評 鑑通識教育課程的實施成效、改進通識教育課程的實施等 o

30

The Hermeneutic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Taking the Claim

of "Expanding Senior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

@ka且fJ- S如L-.JH.el

Abstract

There are two main purposes in this pape

r.

First

,

the author tries to identify that educational

reform is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Among so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肘,

there

still be critical

,

even contradictory

poin帖,

how can we distinguish what is

right from wrong?

With the views above

,

trying to integrate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s the second concern. To reach these two purposes

,

the author examines

them in the views of hermeneutics

by taking "expanding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analysis example for a deeper perspective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lla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apter

O.K., let’s study chiral phase transition. Quark

Infus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 into content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secondary computing studies in Scotland.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t is and why

(2011)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Early Years Provision :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mot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Project

This essay wish to design an outline for the course "Taiwan and the Maritime Silkroad" through three planes of discussion: (1) The Amalgamation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for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Throug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me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Chinese

Nicolas Standaert, "Methodology in View of Contact Between Cultures: The China Case in the 17th Century ",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