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學生學校壓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學生學校壓力"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雄市國小資優資源班學生學校壓力 與學校適應之研究

許嘉容

福康國小教師

吳裕益

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系教授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和不同性別、年級學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 適應之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的關係。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

以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 630 位普通生與資優資源班學生為對象,研究工具為自編 之「學校生活狀況調查表」。問卷調查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多變項變異數分析 和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普通生的學校壓力明顯高於 資優生;資優生的學校適應比普通生好。(2)男生在學校壓力感受比女生大;女生的 學校適應比男生好。(3)六年級學生在學校壓力感受比五年級學生大;五、六年級學 生在學校適應方面未達顯著水準。(4)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為負相關,由結構模式的 標準化解來看,學校壓力預測學校適應之徑路係數為-.83,表示學生的學校壓力越 大,則學校適應越差。(5)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學校壓力對學校適應的徑路係數兩者未 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進一步的討論與建議,以提供相關人員和未來研究之 參考。

關鍵詞:國小資優生、學校壓力、學校適應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民 96,32 卷 2 期,115-135 頁

(2)

緒 論

現代社會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很多壓力 已無形加諸於兒童身上,讓兒童生活並不快 樂。綜觀兒童的壓力可發現,學校是最主要來 源之一。在學校中,兒童面臨到很多壓力,包 括考試、害怕分數過低、課業上被要求、與同 儕相處發生問題、與教師的衝突(Romano, 1997;Sears & Milburn, 1990)。再者,由於近 年來教育政策的變革,諸如:九年一貫課程、

一綱多本的教育型態,學生要學習多樣化的課 程,學業上的壓力可說是一般孩子最大的困擾

(王鐘和,2003)。Pope 和 Simon(2005)也 指出生活在學校壓力下的兒童,有些學生犧牲 睡眠、健康的飲食和運動,只 了追求更好的爲 成績;有些則是和其他同儕比較之後,內心產 生了焦慮和沮喪。由此可知,學校壓力對兒童 生理和心理健康已造成顯著的影響。

關於資優生的壓力問題,Preuss 和 Duhow

(2004)認為資優生在天生智力上快速的發 展,讓他們有別於一般的同儕。由於智能上的 優異,讓資優生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而 會逐漸脫離同儕(Sisk, 2005)。再者,Freeman

(2005)認為資優生要面對其他孩子所沒有遭 遇到的潛在壓力,這些壓力通常來自於別人對 他們的態度和不適當的教育。因此,資優生在 人際關係和教育方面,也會面臨到壓力問題。

Betts(1986)研究也提出資優生在學校面對社 會問題和個人壓力時,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因 此,資優生在學校所面臨的壓力為何?是否與 普通生不同?值得進一步探討。

兒童每天在生活中持續不斷面對各種壓 力,研究發現在處理這些壓力時,會與心理適 應有相關(Pincus & Friedman, 2004)。吳新華

(1994)研究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指出學生 在「對測驗的適應」和「同學的關係」這幾部

分表現是最差的,顯示國小學童在學校適應方 面會出現一些問題。而在資優生適應方面,

David(2003)則提出資優生也常遭遇或經歷到 適應的問題。但是,李坤崇(1992)研究國小 四到六年級學生學習適應的狀況,發現智力越 高的國小學生其學習適應愈佳。因此,資優生 所遭遇到的學校壓力會不會造成他們在學校 適應不良,或者資優生因學習能力較高,學校 壓力較小,而學校適應較佳。這些資優生相關 的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問題,值得進一步探 究。

關於國內學校壓力或學校適應方面的研 究文獻,可發現以高中及國中的部分較多(王 振宇,2000;王蓁蓁,1999;江承曉,1991;

林續琴,2003;陳佳祺,2000;黃玉真 1994,

黃佩儀,2004;詹文宏,2005;鄒浮安,1997)。

國小相關的研究則有李坤崇(1992)、吳新華

(1994)、曾肇文(1996)、黃智淵(1998)。

由此可知,國小這部分的研究較少,且年代也 較久遠。另外,針對資優生的壓力與適應方面 的探討,郭靜姿(1986)、黃玉枝(1991)曾 比較國中資優生與普通生的壓力與學校適 應。蔡明富、吳武典(2001)曾對國小資優生 在學校生活壓力及學校適應進行研究。由此發 現,在資優生這方面相關的研究是較少去探 討。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針對國小資優生的學 校壓力與學校適應做深入研究,並瞭解學校壓 力對學校適應的影響。

一、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動機及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 問題如下:

(一)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學校壓力與學 校適應差異情形為何?

(二)不同性別學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 應的差異情形為何?

(三)不同年級學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

(3)

應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學校壓力對學校適應影響為何?

二、名詞釋義

(一)國小資優生

依據特殊教育法(2001)所稱的資賦優異 學生,是指在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

創造能力、領導能力以及其他特殊才能等領域 中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本研究所指的國小資優生,係指依據身心 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甄選鑑定合格 錄取之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優異五、六年級學 生,即現就讀分散式資優資源班之學生。

(二)學校壓力

是指學生知覺到學校中可能對他造成威 脅的事件或情境,Hess 和 Copeland(2001)指 出學校壓力可以由學業和社會壓力源(如:與 同儕間的社會關係、與教師的互動)方面來探 討。本研究所指的學校壓力,係指受試者在研 究者所編的「學校壓力量表」所得的課業壓 力、師生壓力、同儕壓力等三項分量表之分 數,做為學校壓力的指標,得分越高,表示學 校壓力越大。

(三)學校適應

吳新華(1996)認為學校適應是指兒童處 於學校環境中,能安適地生活,有效地學習,

並與老師及同學間建立和諧的關係。本研究係 以研究者所編之「學校適應量表」中的常規適 應、師生適應、同儕適應係等三項分量表中的 得分,作為學校適應的指標,得分越高,代表 學校適應越好。

文獻探討

一、資優生的特質

資優是一種包含潛力和表現的多向度結 構(Harrison, 2004)。關於資優生個人的特徵,

包含了智力、社會、情緒、心理等各層面(Rotigel, 2003)。而研究發現智力是一個很明顯的指 標,由於智力上的優勢,讓資優生在學習過程 中,具有特別的行為表現。Davis 和 Rimm

(2004)認為資優的兒童在智力有以下幾個特 徵:語言和思考能力早熟、很早就能閱讀、理 解能力佳、邏輯性的思考方式。Harrison(2004)

研究資優生的特質發現,他們有不尋常的記憶 力、能詳細解釋所觀察的現象和進行抽象思 考。Rotigel(2003)則認為資優生有超前的詞 彙能力、能很快領悟新的資訊,並對事情徹底 尋求瞭解。在國內學者方面,吳昆壽(1999)

指出資優兒童具有語言和思考早熟、閱讀和理 解的提前、邏輯思考合理、動機和堅持力的一 致、優異的集中力、多樣化的興趣、不尋常的 記憶力、自主性的學習等特質。王文伶(2001)

認為資優兒童會自己歸納知識的規則和原 理,運用各種方式來尋找答案,進而自己解決 問題。李德高(1996)則指出資賦優異兒童領 悟力及組織能力較強、常會提出一些成年人需 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喜歡挑戰,並會以科學 方法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許多方面具有 特殊的能力。

除了智力有明顯的特殊行為表現之外,資 優生在人格的發展也是不同於一般兒童。Davis 和 Rimm(2004)提出智能資優的兒童在情感 的特徵,包括有較佳的社會、個人的適應,較 好的自我概念,自信心、獨立、外控能力較高,

主動的學習風格、高度的幽默感、高道德思考 和同情心、情緒敏感。Rotigel(2003)則認為 資優生常具有完美主義的特質。Pufal-Struzik

(1999)指出資優生有較高的自我實現和自我 瞭解,他們能夠評估自己個人較優勢和較不足 的地方,並對自己和行為結果負責。而根據 Beer(1991)的研究發現,資優生在心理、情 緒上是較有彈性,他們在思考上是較積極的,

較沒有沮喪的傾向、焦慮經驗或測驗上的焦

(4)

慮。

國內方面的研究,王文伶(2001)認為資 優兒童有相當強烈的好奇心,並具有較持久的 注意力,也能夠嚴格監督自己去達成目標。吳 昆壽(1999)認為資優兒童情意上具有個人和 社會適應較佳、有較好的自我觀念、成熟的道 德發展、完美主義的個性、對周圍環境較敏 感、喜歡挑戰傳統、抗拒社會壓力能力較高等 特質。

由此可知,資優生在某些特質上是不同於 普通生,包括語言和思考能力早熟、理解能力 佳、邏輯性的思考方式。在人格特質上具高度 的動機、幽默感、好奇心強、情緒敏感、完美 主義等。然而,有些特質可能會為他們困擾,

Silverman(1993)指出資優生高敏感度、完美 主義和激動的特質,可歸因於他們比其他同儕 有更大的壓力。此外,資優生對他人的期望具 有高度的敏感性,而這樣的特質會造成他們逃 避、焦慮、退縮和失敗(Neihart, Reis, Robinson

& Moon, 2002)。所以,資優生的特質,一方面 可以讓他們學習任何事情較為快速,相反地,

也可能為他們帶來無形的壓力。

二、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的內涵

(一)學校壓力的內涵

關於兒童在學校壓力的問題,Hess 和 Copeland(2001)指出學校壓力可以由學業和 社會壓力源(如:與同儕間的社會關係、與教 師的互動)這兩方面來探討。王鐘和(2003)

認為教師的管教、學校的政策等,讓孩子覺得 難以適應時,同樣也是另一股壓力來源。而依 據兒童福利聯盟所接獲兒童的諮詢電話,發現 困擾兒童的學校方面問題包括:老師管教與課 業問題、校園暴力、同儕間人際關係的困擾等

(王育敏,2004)。國外也有不少學者針對學 校壓力進行研究,可見學校壓力是各國學者們 重視的問題。Wenz-Gross 和 Siperstein(1998)

研究發現課業壓力、同儕壓力越高、與教師的 衝突和校規的問題越多,會造成學生有較低的 自我知覺。Piekarska(2000)進行有關學校的 壓力的研究,讓學生感到壓力的情況是考試、

口頭測驗、教師或同儕間的衝突,研究也發 現,學校壓力強度增高會增加兒童的焦慮和降 低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在印度,相關的學校壓 力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在時間的運用,學校 功課已占主要絕大部分,33.6%的學生在活動 期間,平均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功課上,

且學校作業會讓他們感到不快樂、沮喪、擔憂 和焦慮(Verma, Sharma, & Larson, 2002)。

Bagley 和 Mallick(1995)研究加拿大、英國和 香港三種不同文化的青少年壓力來源,發現在 學校問題方面,「測驗和考試」這個項目占很 高的分數,此外,在「與其他同儕關係貧乏」

這個項目也普遍感到有壓力。

由國內外文獻可歸納出,學齡兒童的學校 壓力來源是多向度的,師生、同儕間的相處、

課業上的被要求、考試上的挫折、同儕間彼此 的競爭等,這些壓力都是兒童在求學時可能遭 遇到的難題。

(二)學校適應的內涵

學校適應對兒童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兒童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若在學校適應良好,

便能順利學習;但是,學生若適應不良,不但 造成本身學習上的問題,也同時對他人或老師 帶來困擾。

關於學校適應的定義,吳新華(1996)認 為學校適應是指兒童處於學校環境中,能安適 地生活,有效地學習,並與老師及同學間建立 和諧的關係。徐慕蓮(1987)以學業成就、學 習適應、常規適應、同儕適應、師生關係及自 理能力等指標來評量學校適應。王振宇(2000)

認為學校適應屬學校中的生活適應,它與學習 適應是部分重疊。此外,研究也顯示,學生將 趕上學業功課、維持友誼、與教師保持友好的

(5)

關 係 視 為 充 分 的 學 校 適 應( Elias, Ubriaco, Reese, Gara, Rothbaum, & Haviland, 1992)。

Elias 等人認為兒童在學校的環境中,必須學習 及適應相關的心理社會任務,像是適應學校一 些新的安排、與同儕和教師建立及發展新的友 誼、適應教師的訓練及權力以及當發生衝突 時,要學習做出適當的處理,這些都是學生必 須適應的課題。另外,Spencer(1999)指出學 校適應不良者在學業動機、學業成就、學習持 續性、學校參與、學習準備度和學業競爭上皆 是較差的。

綜合以上各學者對於學校適應的看法,可 歸納出學校適應是指學生在學校上的生活適 應,包括學業上的學習,與教師、同儕的互動,

以及在學校的學習適應。

三、學校壓力及學校適應有關之研究

(一)學校壓力相關研究

關於資優生的壓力問題,Geiger(1995)

和 Renzulli(1981)指出資優生本身有完美主 義、感覺到自己與同儕的差異性、不被同儕及 其他人瞭解,以及在容易的問題上缺乏耐性,

這些都會讓他們心理產生壓力。除了有這些多 樣的壓力源之外,他們還必須面對和普通生同 樣的壓力問題,這些壓力的結合,造成資優生 在社會心理上的不適應(Preuss & Duhow, 2004)。另外,Luthar(1991)指出青少年及兒 童的敏感度和智力是有關的;即智力越高,敏 感度就越大。所以,資優生對事情的敏感度比 普通生高,因此,對於壓力源的敏感性是比普 通生還要大。然而,有些不同的研究結果,蔡 明富、吳武典(2001)研究國小五、六年級資 優生和普通生,發現資優生的課業壓力低於普 通生,但在師生關係的壓力高於普通生。

Zeidner 和 Schleyer(1999)研究以色列四到九 年級 722 位資優生和 716 位普通生,發現資優 生對於評量的焦慮是低於普通生。

關於性別與學校壓力的研究,Zeidner 和 Schleyer(1999)研究指出,女生對於測驗的 焦慮是高於男生。鄒浮安(1997)針對著名高 中生生活壓力進行調查,發現在同儕壓力、學 校壓力及個人壓力方面,男女存有顯著差異,

女生感受壓力強度高於男生。在國小相關研究 方面,女生在考試壓力和同儕暴力壓力知覺上 大於男生(曾肇文,1996)。蔡素美(2003)

發現六年級女生在「整體課業壓力」、「同儕壓 力」較高。但是,蔡明富、吳武典(2001)有 不同的研究結果,研究指出國小男、女生在學 校生活壓力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

另外,學者也發現年級越高,其壓力越大

(江承曉,1991;蘇彙珺,1998)。曾肇文(1996)

研究發現在老師壓力知覺上,六年級大於四、

五年級;同儕壓力方面,六年級和四年級高於 五年級(黃智淵,1998)。在課業壓力的部分,

吳明隆(1996)發現在「課業壓力」方面,六 年級顯著高於四、五年級學生。Romano(1997)

研究指出,學業和學校的壓力源是學生常感到 困擾的問題,五年級學生在學業和學校的壓力 源高於四年級學生。由此可知,資優生與普通 生、不同的性別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壓力感受 可能是不相同的。

(二)學校適應相關研究

資 優 生 也常 遭 遇或 經 歷到適 應 的 問題

(David, 2003)。關於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學校適 應的差異情形,黃佩儀(2004)研究國中資優 資源班學生,結果發現資優生的學習適應情形 較一般國中生良好。李坤崇(1992)研究國小 四到六年級學生學習適應的狀況,發現學生智 力與學習適應有正相關,即智力越高的國小學 生其學習適應愈佳。Preuss 和 Duhow(2004)

發現資優生有較高的學業適應,社會和學業適 應也較積極、正向,包括在與教師互動上,比 普通生有較好的適應,同時教師也認為資優生 有較佳的學業表現及社會適應。Beer(1991)

(6)

研究指出資優生的適應情形大致比智能中等 或較差的同儕要好。

在性別方面,過去的研究指出,兒童在調 適方面會有性別的不同(Work, Cowen, Parker,

& Wyman, 1990),研究顯示女生在學業上有較 好的適應(Preuss & Duhow, 2004)。Elias 等人

(1992)研究 550 位六到八年級的學生,發現 男生在學業和社會的領域表現出較低的知覺 能力,同時在許多方面有適應的困難。陳佳祺

(2000)發現國中女生在學校適應及人際適應 方面,比男生有更好的表現;在常規適應方 面,女生也較男生好(黃玉枝,1991;黃玉真 1994)。黃佩儀(2004)研究發現國中女資優 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之適應優於國中男資 優生。在國小部分,李坤崇(1992)發現國小 女生的學習適應優於男生。吳新華(1994)指 出學生在對學習的意願方面,六年級女生優於 男生。

關於年級與學習適應的相關研究,吳新華

(1994)發現在班級適應方面,四年級學生優 於六年級學生;李坤崇(1992)也發現國小學 生在學習適應方面,四年級學生優於五、六年 級。曾肇文(1996)則提出六年級學生對教師 的態度較差,在「測驗的適應」和「學習的意 願」方面,四年級優於五、六年級。李坤崇

(1994)研究國小四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學生 學習適應,發現年級越低,學習適應越好。陳 英豪、汪榮才和李坤崇(1993)以全國國中、

國小為研究對象,發現到國中、國小學生的學 習適應隨著年級增加而逐漸退步。

(三)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相關研究 根據 Tobin 和 Carson(1994)研究指出,

若學生在學校中努力適應學業的生活、積極的

適 應 , 則 會 有 較 少 的 壓 力 症 狀 。 根 據 Wenz-Gross 和 Siperstein(1998)的調查發現學 生的壓力和適應是相互有關係的,學生在學校 所感受的壓力越大,則在學校適應就越不良,

反之,在學校的壓力越小,則適應越好。另外,

曾肇文(1996)則提出國小兒童對教師壓力、

功課壓力和校規壓力知覺較大者,在學校適應 上會越差。Preuss 和 Duhow(2004)指出對資 優學生而言,壓力源和不良的適應是有相關,

資優生若有較大的壓力源,則會產生較不良的 適應,但對普通生而言,壓力源和不良的適應 兩者間的關係卻是不顯著。在國內的研究也有 相同的結果,黃玉真(1994)發現國中資優生 的學校生活壓力和學校適應有顯著的負相 關,即學校生活壓力越大,學校適應越差;但 對普通生而言,學校生活壓力與學校適應的關 係並不顯著。但是,蔡明富、吳武典(2001)

卻有不同的發現,研究指出不論是資優生或是 普通生,學校生活壓力與學校適應均有顯著的 相關,從學校生活壓力的表現可以瞭解學生在 學校適應的好壞。因此,由上述的研究可知,

壓力和適應間彼此是有關聯,學生在學校壓力 較大者,會有較不良的學校適應。

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為主,探討國小「資優 生與普通生」及「不同性別、年級」學生,在 學校壓力及學校適應之差異情形,並瞭解學校 壓力與學校適應的關係。

(7)

類別 資優生 普通生

性別 男生 女生

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二、研究樣本

本研究係以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普通生 與資優生為對象,資優生為一般能力資優資源

班學生,資優生共 159 人,普通生共 471 人。

正式樣本人數如表 1。

表1 本研究正式樣本人數

行政區 國小 類別 年級 有效樣本

苓雅、前金 左營、楠梓 三民區 前鎮、小港

A 國小 B 國小 C 國小 D 國小

一般能力資優資源班 一般能力資優資源班 一般能力資優資源班 一般能力資優資源班

五年級 六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11 13 29 23 20 13 24 26 苓雅、前金

左營、楠梓 三民區 前鎮、小港

E 國小 F 國小 C 國小 D 國小

普通班 普通班 普通班 普通班

五年級 六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57 58 70 73 48 43 63 59

資優資源班 五年級

六年級

84 合計 75

普通班 五年級

六年級

238 233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為「學校生活狀況調

查表」,主要分為「學校壓力量表」及「學校 適應量表」,為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量表及 文獻編製而成,茲分別說明如下。

學校壓力 課業壓力 師生壓力 同儕壓力

學校適應 常規適應 師生適應 同儕適應

(8)

(一)學校壓力量表

根據相關研究文獻分析,將學校壓力量表 分成課業壓力、師生壓力和同儕壓力這幾項因 素。量表題項來源是搜集相關研究及文獻編製 而成,並請五位教授進行審查,依據專家學者 之建議,進行量表修訂。另外,為檢測學校壓 力量表之信、效度,以高雄市國小 109 名學生 進行預試,同時檢驗分析量表之信、效度情形。

1.題目分析

研究以 SPSS12.0「Relibility」程序,考驗 預試量表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刪除或修改 題目的標準為,刪除該題後分量表 Crobach’s α係數會提高的題目。在課業壓力分量表方 面,由於第一次課業壓力分量表題目與量表相 關較低,所以再增加部分題目,進行第二次預 試,此次預試結果主要目的是增加課業壓力分 量表的信、效度。第二次課業壓力分量表校正 的題目與量表相關在.437-.642 之間;師生壓力 分量表校正的題目與量表相關在.422-.692 之 間;同儕壓力分量表校正的題目與量表相關 在.579-.710 之間。

2.信度

為 進 一 步瞭 解 本量 表的 可靠 性 及 有效 性,研究者採用 Cronbach’s α係數分析,學校 壓力量表三個因素及全量表α值如表 2。

表2 學校壓力各分量表及全量表α值 課業

壓力

師生 壓力

同儕

壓力 全量表 α .807 .821 .855 .836

3.構念效度

為進一步分析量表的構念效度,預試量表 經過題目分析後,將所留下來的題目進行因素 分析。由於研究所使用的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 量表,是參考相關理論與以往研究重新編製,

因 此 先 以 預 試 樣 本 進 行 探 索 性 因 素 分 析

(EFA),最後再以正式研究樣本進行驗證性因 素分析(CFA)。探索性因素分析採用主成分分 析法,兩個量表各抽取三個因素,然後以 VARIMAX 進行直交轉軸。由表 3 直交轉軸後 的因素結構,可看出同一個分量表的題目皆在 同一因素有較大負荷量。三個因素之累積解釋 量為 61.718%。

表3 學校壓力量表之直交轉軸後因素結構 因 素 題 號 1(師生

壓力)

2(課業 壓力)

3(同儕 壓力)

1 -.018 .678 .175 2 .357 .521 -.081 3 .074 .703 .043 4 .233 .737 -.016 5 .011 .783 .035 6 .224 .752 .019 7 .676 .301 -.079 8 .832 .172 .049 9 .889 .058 .110 10 .897 .139 .081 11 .850 .084 .126 12 .838 .074 .048 13 .482 .081 .571 14 .405 .250 .528 15 -.094 .036 .789 16 -.034 -.041 .792 17 .002 -.079 .795 18 .346 .298 .574 負荷量

平方和 4.934 3.271 2.904 因素變異數

% 27.411 18.172 16.135 累積% 27.411 45.583 61.718

(二)學校適應量表

學校適應問卷為研究者參考相關國內外 的量表編製而成,分成三個因素,常規適應、

師生適應、同儕適應。量表題項來源是搜集相 關研究及文獻編製而成,並請五位教授進行審 查,依據專家學者之建議,進行量表修訂。另

(9)

外,為檢測學校適應量表之信、效度,以高雄 市國小 109 名學生進行預試,同時檢驗分析量 表之信、效度情形。

1.題目分析

研究以 SPSS12.0「Relibility」程序,考驗 預試量表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刪除或修改 題目的標準為,刪除該題後分量表的 Crobach’s α係數會提高的題目;並能清楚歸屬到構念中 的題目。經刪題後常規適應分量表校正的題目 與量表相關在.604-.715 之間。師生關係分量表 校正的題目與量表相關在.363-.681 之間。同儕 關係分量表校正的題目與量表相關在.456-.630 之間。

2.信度

為 進 一 步瞭 解 本量 表的 可靠 性 及 有效 性,研究者採用 Cronbach’s α係數分析,學校 適應三個因素及全量表α值如表 4。

表4 學校適應各分量表及全量表α值 常規

適應

師生 適應

同儕

適應 全量表 α .849 .775 .823 .837

3.構念效度

為進一步分析量表的構念效度,預試量表 經過題目分析後,將所留下來的題目進行試探 性因素分析,以檢驗量表內容的構念效度。首 先以主成分分析抽取指定的因素數目,然後採 直交轉軸。由表 5 直交轉軸後的因素結構,可 看出所選擇之題目皆歸屬在同一構念下。三個 因素累積解釋量為 53.801%。

表5 學校適應之直交轉軸後因素結構 因 素 題 號 1(常規

適應)

2(同儕 適應)

3(師生 適應)

1 .751 -.118 .154 2 .600 .251 .020 3 .692 .144 .052 4 .797 .169 .095 5 .722 .030 .129 6 .697 .004 .150 7 .008 -.043 .706 8 .356 -.049 .689 9 .432 .138 .644 10 -.015 .126 .654 11 .463 .079 .559 12 .032 .087 .657 13 .107 .703 .140 14 .391 .589 .058 15 .061 .736 -.008 16 .075 .619 -.028 17 .055 .840 .020 18 -.073 .770 .159 負荷量

平方和 3.756 3.245 2.684 因素變異數

% 20.864 18.027 14.911 累積% 20.864 38.891 53.801

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背景學生在學校壓力之差異

(一)資優生與普通生學校壓力的比較 從表 6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資優 生 與 普 通 生 在 學 校 壓 力 有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Wilks’

Λ

=.972,p =.000),可知普通生在學 校壓力高於資優生。而其統計關聯強度

η

2

為.028,代表普通生和資優生之分類,可以解 釋學校壓力變異量的 2.8%。

由於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 示,資優生和普通生在學校壓力呈現顯著差 異,因此進一步進行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以

(10)

確定差異的主要來源。為了讓三個個別變項的 ANOVA 之總α(第一類型誤差)控制在.05 以 下,在研究分析中所有 ANOVA 均把各分量表 的 統 計 檢 定 之 α 設 定 為 .017 ( α /3 = .05/3

=.017)。單變項 ANOVA 結果發現兩組在「課 業壓力」有顯著差異,資優生在課業壓力低於 普通生。

(二)不同性別學生學校壓力的比較 從表 6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 性 別 學 生 在 學 校 壓 力 有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Wilks’

Λ

=.970,p=.000)。而其統計關聯強

η

2為.030,代表不同性別之分類,可以解釋 學校壓力變異量的 3.0%。

由於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 示,不同性別學生在學校壓力呈現顯著差異,

因此進一步進行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以確定

差異的主要來源。由單變項 ANOVA 結果發現 兩組在「師生壓力」有顯著差異,男生高於女 生。

(三)不同年級學生學校壓力的比較 從表 6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中顯示,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壓力有達到顯著差異

(Wilks’

Λ

=.986,p<.034),六年級學生的 學校壓力高於五年級。而其統計關聯強度

η

2

為.014,代表不同年級之分類,可以解釋學校 壓力變異量的 1.4%。

由於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 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壓力呈現顯著差 異,因此進一步進行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以 確定差異的主要來源。單變項 ANOVA 結果發 現兩組在「師生壓力」上有顯著差異,六年級 學生高於五年級學生。

表6 不同背景學生在學校壓力差異性檢定

ANOVA 類別 學校壓力 平均數 標準差 樣本數

F df Sig. η2

普通生 16.30 4.239 471

資優生 課業壓力

14.64 4.406 159 17.866∗∗∗ 1 .000 .028

普通生 11.11 4.920 471

資優生 師生壓力

10.41 4.526 159 2.545 1 .111 .004

普通生 10.63 3.937 471

資 優

& 普

通 資優生 同儕壓力

10.17 3.896 159 1.637 1 .201 .003

男 15.51 4.396 339

女 課業壓力

16.31 4.239 291 5.353 1 .021 .008

男 11.36 5.115 339

女 師生壓力

10.44 4.432 291 5.682 ∗∗ 1 .017 .009

男 10.42 3.953 339

性 別

女 同儕壓力

10.62 3.905 291 .406 1 .524 .001

五年級 15.77 4.483 322

六年級 課業壓力

16.00 4.187 308 .417 1 .519 .001

五年級 10.39 4.806 322

六年級 師生壓力

11.50 4.797 308 8.396 ∗∗ 1 .004 .013

五年級 10.32 3.825 322

年 級

六年級 同儕壓力

10.71 4.031 308 1.563 1 .212 .002 資優生與普通生:多變項 Wilks’Λ=.972 Sig.=.000 η2=.028

不同性別學生:多變項 Wilks’Λ=.970 Sig.=.000 η2=.030

不同年級學生:多變項 Wilks’Λ=.986 Sig.=.034 η2=.014

** p<.01 *** p<.001

(11)

二、不同背景學生學校適應之差異

(一)資優生與普通生學校適應的比較 從表 7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資優 生 與 普 通 生 在 學 校 適 應 有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Wilks’

Λ

=.980,p<.05),資優生在學校適 應上明顯高於普通生。而其統計關聯強度

η

2

為.020,代表普通生和資優生之分類,可以解 釋學校適應變異量的 2.0%。

由於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 示,資優生和普通生在學校適應呈現顯著差 異,因此進一步進行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以 確定差異的主要來源。單變項 ANOVA 結果發 現兩組在「常規適應」及「師生適應」有顯著 差異,資優生在這兩項的適應均高於普通生。

(二)不同性別學生學校適應的比較 從表 7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示,不

同 性 別 學 生 在 因 應 策 略 上 達 到 顯 著 差 異

(Wilks’

Λ

=.937,p=.000),女生在學校適應 上明顯高於男生。其統計關聯強度

η

2為.063,

代表不同性別之分類,可以解釋學校適應變異 量的 6.3%。

由於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中 顯示,不同性別學生在學校適應有呈現顯著差 異,因此進一步進行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以 確定差異的主要來源。單變項 ANOVA 結果發 現兩組在「常規適應」及「師生適應」有顯著 差異,女生在這兩項的適應均高於男生。

(三)不同年級學生學校適應的比較 從表 8 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中顯示,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適應方面未達到顯著 差異(Wilks’

Λ

=.989,p =.079)。

表7 不同背景學生在學校適應差異性檢定

ANOVA 類別 學校適應 平均數 標準差 樣本數

F df Sig. η2

普通生 18.00 3.540 471 資優生 常規適應

18.97 3.096 159 9.498 ∗∗ 1 .002 .015 普通生 16.68 3.819 471

資優生 師生適應

17.58 4.008 159 6.578 ∗∗ 1 .011 .010 普通生 20.37 3.919 471

資 優

& 普 通

資優生 同儕適應

21.01 3.469 159 3.276 1 .071 .005

男 17.49 3.617 339

女 常規適應

19.12 3.039 291 36.818∗∗∗ 1 .000 .055

男 16.48 4.079 339

女 師生適應

17.40 3.590 291 8.727 ∗∗ 1 .003 .014

男 20.52 3.793 339

性 別

女 同儕適應

20.55 3.852 291 .010 1 .920 .000 資優生與普通生:多變項 Wilks’Λ=.980 Sig.=.006 η2=.020

不同性別學生:多變項 Wilks’Λ=.937 Sig.=.000 η2=.063

** p<.01 *** p<.001

(12)

表8 不同年級學生在學校適應差異性檢定

類別 學校適應 平均數 標準差 樣本數

五年級 18.30 3.300 322

六年級 常規適應

18.19 3.619 308

五年級 17.29 3.756 322

六年級 師生適應

16.50 3.981 308

五年級 20.70 3.652 322

年 級

六年級 同儕適應

20.35 3.981 308 多變項 Wilks’Λ=.989 Sig.=.079 η2=.011

三、學校壓力、學校適應之結構模 式分析

本研究結構模式分析主要目的是在瞭解 學校壓力潛在因素對學校適應潛在因素之影 響,為了簡化模式及提昇觀察指標之信度,研 究者採用「題目分群」(item parceling)方法,

將每個分量表的 6 個題目合併為 3 個「題目群 組」(item parcels),也就是每個一階因素的觀 察指標各有 3 個,題目分群後的觀察指標比較 不會偏離 SEM 對「觀察指標必須是連續且常 態分配」之要求(Bandalos & Finney, 2001)。

另外,在進行結構模式分析之前,為了要 先確定測量模式是否可接受,於是先對學校壓 力與學校適應兩個構念分別進行測量模式分 析。

(一)測量模式分析 (1)模式基本適合標準方面

首先將學校壓力、學校適應中的每個分量 表題目分成三半,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兩個 量表測量模式分析結果分別如圖 2、3。在各模 式的基本適合標準方面,標準化的所有估計值 沒有負的誤差變異,且誤差變異皆有達.05 顯 著水準。

各分量表所屬因素標準化負荷量方面,學 校壓力最大值為.924,最小為.688,學校適應

為最大值為.874,最小值為.670,標準化負荷 量皆有達.5 以上,沒有高於.95,符合理想標準。

此外,估計參數之間相關絕對值,在學校 壓 力 最 大 值 是 .679 , 學 校 適 應 為 最 大 值 是.654,相關的絕對值亦沒有太接近於 1,模 式有達基本適合標準。

(2)整體模式適合標準

表 9 為整體模式適合度部分,在各種適合 度指標中,可看到學校壓力 x2=36.514,p

=.49;學校適應 x2=69.9,p=.00,顯示必須 拒絕模式與觀察資料適配的假設,但是,x2在 樣本人數多時,容易達顯著水準,因此,除以 x2值進行考驗外,研究亦參考其他較不受樣本 人數影響的適合度指標,作為判斷模式適合度 參考。各種適合度指標中,學校壓力和學校適 應模式外在品質指標值,GFI、AGFI、IFI、NFI、

NNFI、CFI 皆大於.90,表示兩個模式整體適合 度都不錯。

(3)模式內在品質標準

在模式的內在品質方面,個別項目的信度 理想是在.5 以上,而學校壓力測量指標最低 是.47,學校適應測量指標最低是.45,信度尚 佳。潛在變項的成分信度,學校壓力中課業壓 力.7077,師生壓力.9278,同儕壓力.8427;學 校適應方面常規適應.7885,師生適應.7910,

同儕適應.8639,皆有在.6 以上。所有估計到的

(13)

圖2 學校壓力測量模式

圖3 學校適應測量模式

表9 學校壓力、學校適應整體適配度考驗結果

x2 DF P GFI AGFI IFI NFI NNFI CFI 學校壓力 36.514 24 .49 .987 .976 .996 .988 .982 .996 學校適應 69.9 24 .00 .975 .954 .979 .969 .969 .979

參數(即報表中有估計誤差「SE」的項目),

皆有達顯著水準。在標準化殘差方面,學校壓 力最大絕對值 1.983,學校適應最大絕對值 2.247,稍大於.05 顯著水準之臨界值(1.96),

但小於.01 顯著水準之臨界值(2.58)。

(二)結構模式分析

結構模式分析部分重點是在瞭解學校壓 力對學校適應之影響。首先採用 SEM 多群體 分析方法,比較資優生與普通生之 SEM 模式,

由於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測量加權、結構加權及 結構共變等參數之差異皆未達.05 之顯著水 準。再者,由於資優生之樣本數只有 159 人,

及為了簡化 SEM 模式,因此,只呈現資優生 與普通生合併之結果。

一、模式的基本適合標準方面

結構模式分析結果如圖 4。一階因素分析 的 標 準 化 負 荷 量 方 面 , 學 校 壓 力 最 大 值 為 .924 , 最 小 為 .688 , 學 校 適 應 為 最 大 值 為.874,最小值為.670,標準化負荷量皆有達.5 以上,沒有高於.95,符合理想標準。二階因素 分析標準化負荷量在.47 至.77 之間,也接近.50 至.95 之理想標準。所有參數的估計值都沒有 負的誤差變異,且誤差變異皆有達.05 顯著水 準。

此外,估計參數之間相關絕對值,最大值 是.805,相關的絕對值亦沒有太接近於 1,模 式有達基本適合標準。

(14)

圖4 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結構模式

二、整體模式適合標準

本研究的結構模式,x2=337.057,p=.000,

表示理論上的共變數矩陣與觀察所得的共變 數矩陣相等的虛無假設必須被推翻,即理論模 式與觀察資料並不適配。但是,x2在樣本人數 較多時,容易達顯著水準,因此,研究者還參 考 GFI、AGFI、IFI、NFI、CFI 等比較不受樣

本人數影響的適合度指標,作為判斷模式適合 度的參考。

由表 10 各種適合度指標可看出,整體外 在品質指標值,GFI、AGFI、IFI、NFI、NNFI、

CFI 皆大於.90,表示模式具有良好的適配度,

RMSEA 為.052,表示模式尚佳。

表10 學校壓力、學校適應結構方程模式的適合度指標

x2 DF p x2比值 GFI AGFI IFI NFI NNFI CFI RMSEA 337.057 126 .000 2.675 .942 .922 .965 .946 .965 .965 .052

(15)

三、模式內在品質標準

在模式的內在品質方面,潛在變項的成分 信度,學校壓力為.6218;學校適應為.6189,

皆有在.6 以上。所有估計到的參數(即報表中 有估計誤差「SE」的項目),皆有達顯著水準。

由圖 4 結構模式部分的標準化迴歸係數

(單箭號)來看,學校壓力預測學校適應之徑 路係數為-.83(p<.05),學校壓力預測學校適 應之徑路係數是負值,顯示學校壓力越大,學 校適應越差。

圖 4 的「e20」與「e23」,以及「e21」與

「e24」,加上共變關係,而非「無關」。其原因 說明如下:課業壓力、師生壓力、同儕壓力抽 出屬於學校壓力的共同性後,各自的唯一性的 部分分別為.72、.41、.78。常規適應、師生適 應、同儕適應抽出屬於學校適應共同性後,各 自的唯一性的部分分別為.78、.50、.64。由於 共同性所佔比重較低,唯一性所佔比重不小,

師生壓力與師生適應的唯一性部分因為都與

「師生」有關,因此兩者的殘差會有相關;同 儕壓力和同儕適應唯一性部分因為都與「同 儕」有關,因此兩者的殘差會有相關。

四、討論

(一)不同類別學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 之比較

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 之比較結果,可看出資優生學校壓力的感受比 普通生小,且學校適應也比普通生好。資優生 由於智能上的優異,因此,在課業方面的學習 問題會比普通生少,課業壓力的感受自然會比 普通生小。黃玉真(1994)和蔡明富、吳武典

(2001)也有相同的研究結果。在學校適應方 面,Preuss 和 Duhow(2004)研究指出,在面 對壓力源時,資優生比普通生有較多問題解決 和尋求支持的因應策略,資優生喜愛用快速和

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更喜愛選擇用行動 方式及正向的因應來解決問題。由於資優生以 正向的態度來面對問題,所以,不論常規、師 生及同儕方面,以積極方式來處理,所產生的 問題會比較少,學校適應也較良好。

(二)不同性別學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 之比較

男女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之比較,研 究發現男生整體學校壓力明顯高於女生,也就 是,男生在學校壓力的感受比女生大。但是,

在課業方面的壓力,卻是女生高於男生。

Zeidner 和 Schleyer(1999)研究也指出,女生 對於測驗的焦慮是高於男生,對於課業的壓力 感受較大。而師生和同儕間的相處,男生較衝 動,容易與老師和同儕間發生衝突,感受到的 師生及同儕壓力也比較大。在學校適應方面,

陳佳祺(2000)發現女生在學校適應及人際適 應方面,比男生有更好的表現;在常規適應方 面,女生也較男生好(黃玉枝,1991;黃玉真 1994)。國小女生和男生相較之下,較為乖巧、

聽話,比較不會受到老師處罰,所以常規適應 會比男生好。同時女生在學校較少與老師及同 儕發生爭執、衝突,所以,在師生適應和同儕 適應會比男生好。

(三)不同年級學生在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 之比較

本研究發現六年級學生在學校壓力感受 比五年級學生大,但五、六年級學生的學校適 應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曾肇文(1996)的研 究也發現在老師壓力知覺上,六年級大於四、

五年級;對校規壓力的知覺,六年級大於四年 級。吳明隆(1996)發現國小學生的「課業壓 力」,六年級顯著高於四、五年級。在國小,

六年級學生課業壓力變大的原因,包含教材內 容變困難,以及為了能順利銜接國中的課程,

父母可能會讓學生預先修習國中的教材,以致 在課業學習上的壓力感受比五年級大。此外,

(16)

在師生及同儕壓力方面,六年級這時期已逐漸 進入青春期,心理上可能較叛逆、衝動,不易 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較易與老師及同儕發 生衝突,感受到壓力也較大。

(四)學校壓力對學校適應的影響

由 學 校 壓力 對 學校 適應 之徑 路 分 析可 知,整體壓力對整體適應有影響,學校壓力預 測學校適應之徑路係數是負值,顯示學校壓力 越大,學校適應越差。Jose 和 Huntsinger(2005)

在持續的壓力下,會造成消極、負面的適應。

曾肇文(1996)研究發現國小兒童對教師壓 力、功課壓力和校規壓力知覺較大者,在學校 適應上會越差。因此,壓力和適應間彼此是有 關聯,學生在學校壓力越大者,則學校適應越 不良。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學 校壓力與學校適應之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學校 壓力與學校適應的關係。為達該研究目的,首 先蒐集相關理論與文獻加以探討分析;其次編 製「學校生活狀況調查表」問卷;最後以高雄 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經篩檢後以有效問卷 630 份進行統計分析。

一、結論

(一)有關學校壓力之發現

資 優 生 與普 通 生在 學校 壓力 有 顯 著差 異,普通生在整體的學校壓力明顯高於資優 生。

不同性別學生在學校壓力有顯著差異,男 生在整體的學校壓力明顯高於女生。不同年級 學生在學校壓力呈現顯著差異,六年級學生在 學校壓力明顯高於五年級。但是組別、性別、

年級對學校壓力的解釋量並不高,屬低效果 量。

(二)有關學校適應之發現

資優生與普通生在整體學校適應有顯著 差異,資優生學校適應比普通生好;不同性別 學生在學校適應上有顯著差異,女生明顯高於 男生;不同年級學生在學校適應差異未達到顯 著水準。性別對學校適應之解釋量為 6.3%,接 近中度效果量。

(三)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之關係

由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結果 可知,整體壓力對整體適應有影響,學校壓力 預測學校適應之徑路係數為-.83,學校壓力預 測學校適應之徑路係數是負值,顯示學校壓力 越大,學校適應越差。在學校壓力及學校適應 內部方面,同屬於「師生」這部分的師生壓力 與師生適應有關聯,同屬於「同儕」這部分同 儕壓力與同儕適應有關聯。此外,資優生與普 通生在學校壓力對學校適應的徑路係數兩者 未有顯著差異。

二、限制

(一)本研究在人力、物力和時間上的關 係,調查範圍以高雄市為限,不包含其他地區。

(二)研究之樣本是以九十四學年度在學 之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樣本,但在人 力、時間等資源的衡量下,無法做到隨機抽 樣,僅能以班級為單位,採叢集抽樣,故所抽 取之樣本與母群之性質略有差異。

(三)研究僅以九十四學年度高雄市國小 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因此本研究結果若欲 推論至其他教育階段別、同階段別之不同年 級、其他地區之學生時,可能會因為各教育階 段別、各年級及各地區學生特質之差別,而有 所不同,故宜謹慎考慮。

三、建議

(一)男生在學校壓力感受較大,學校適 應較差,值得父母及相關教育人員多加重視。

(17)

男女生在發展上本身就有差異,國小女生 較為乖巧、聽話,因此,感受到的學校壓力會 較小,學校適應較好;男生因本身個性因素及 外在環境的影響下,原本就較為外向、好動,

與同儕、教師發生衝突的機會較多,父母及相 關教育人員應一同多注意男生心理及生理的 發展,給予提供適當的輔導,讓他們在學校適 應更良好。

(二)隨著年級增加,學生學校壓力也越 大,六年級學生的學校壓力比五年級學生高,

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已逐漸邁入青春期,在心 理及生理上會產生一些變化,越高年級的學生 在學校所面臨各方面的問題也隨之增加,產生 的壓力也越大,因此,適應也越不良。相關教 育人員應注意此問題,學校單位在校園內應建 立完善的輔導機制,老師應注意學生在學校的 生活狀況,隨時給予學生主動的輔導與協助,

並在學生面對壓力問題時,能夠引導學生抒解 本身的壓力並調適自己。

(三)學校壓力會影響到學校適應,整體 的學校壓力越大者,則學校適應越不良。學校 教育人員應注意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壓力,以 便讓學生有更良好的適應。此外,不同向度的 壓力源會對學生在適應有不同的影響,教育相 關人員應瞭解到學生所可能面臨到的包括課 業、師生、同儕等學校壓力來源。當學生在學 校感受到壓力時,可進一步分析其壓力向度,

針對學生的壓力源提供適時的協助及諮詢,以 減少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有更良好的學校適 應。

參考文獻

王文伶(2001):學前資優兒童的特質與教育。

台北:心理

王育敏(2004):聆聽孩子的壓力與煩惱。北 縣教育,48,58-61。

王振宇(2000):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

王鐘和(2003):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學生輔 導雙月刊,87,112-119。

王蓁蓁(1999):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 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承曉(1991):青少年生活壓力、因應行為 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崇(1992):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 因素之賡續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5,

83-122。

李坤崇(1994):學習適應量表信度效度與常 模之賡緒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 育學報,7,139-170。

李德高(1996):資賦優異教育。台北:五南。

吳明隆(1996):國小學生學習壓力學業成就 與其社會心理變因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 與研究,8,67-76。

吳昆壽(1999):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台南: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吳新華(1994):國小學童班級適應、學習方 法之效率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台南師院學 報,27,31-73。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林續琴(2003):國中生生活壓力、因應策略 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 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佳祺(2000):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 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汪榮才和李坤崇(1993):學習心事

(18)

誰人知?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 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3),

5-14。

郭靜姿(1986):壓力調適對於國中資優生及 前段班學生心理適應之影響。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曾肇文(1996):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 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黃玉真(1994):國中資優生與普通學生學校 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黃玉枝(1991):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 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黃佩儀(2004):國中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學習 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智淵(1998):台南市學童學校壓力與因應 策略之相關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專刊,

19,84-116。

特殊教育法(2001)。

鄒浮安(1997):著名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及其 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詹文宏(2005):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 念、因應策略、學校適應及其因果模式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 文(未出版)。

蔡明富、吳武典(2001):國小資優生學校生 活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 研究,1(1),41-56。

蔡素美(2003):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

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彙珺(1998):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國中 學生壓力因應歷程中認知評估及因應策 略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Bagley, C. & Mallick, K. (1995). Negative self-perception and components of stress in Canadian, British and Hong Kong adoles- cen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81, 123-127.

Bandalos, D. L., & Finney, S. J. (2001). Item par- celing iss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G. A. Marcoulides (Ed.). New developments and techniq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p. 269-296). Mahwah, NJ: Lawrence Erl- 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Beer, J. (1991) . Depression, general anxiety, test anxiety, and rigidity of gifted junior high and high 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ical Reports. 69, 1128-l130.

Betts, G. (1986). Development of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needs of gifted individual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4, 587-589.

David, W. C. (2003). Assessing adjustment prob- lems of gifted students in Hong Ko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adjustment problems inventor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47(2), 107-117.

Davis, G. A.& Rimm, S. B. (2004).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5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Elias, M. J., Ubriaco, M., Reese, A. M., Gara, M., Rothbaum, P. A., & Haviland, M. (1992). A measure of adaptation to problematic aca- demic and interpersonal tasks of middle

(19)

school.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30, 41-57.

Freeman, J. (2005). Counseling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Gifted Educationa International, 19(3), 245-252.

Geiger, R. D. (1995). Temperament and gifted- ness: American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In M. W. Katzko & F. J. Monks (Eds.).

Nurturing talent: Individual needs and so- cial talent (pp. 139-143). Assen, Nether- lands: Van Gorcum.

Harrison, C. (2004). Giftedness in early chil- drenhood: The search for complexity and connection. Roeper Review, 26(2), 78-84.

Hess, R. S. & Copeland, E. P. (2001). Students’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and school comple- tion: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6(4), 389-405.

Jose, P. E. & Huntsinger, C. S. (2005). Modera- tion and mediation effect of coping by Chi- nese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adolescents.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 chology, 166(1), 16-43.

Luthar, S. S. (1991).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 study of high-risk adolescents. Child De- velopment, 62, 600-616.

Neihart, M., Reis, S., Robinson, N., & Moon, S.

(2002). The social and Emtional develop- memt of gifted children. Waco, Texas: Pru- frock Press.

Piekarska, A. (2000). School stress, teacher’s abusive behaviors, and children’s coping strategies. Child Abuse & Neglect, 24(11), 1443-1449.

Pincus, D. B. & Friedman, A. G. (2004). Improv- ing children’s coping with everyday stress:

Transporting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to the

school setting.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7(4), 223-240.

Pope, D. C. & Siman, R. (2005). Help for stressed studen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2(7), 33-37.

Preuss, L. J. & Dubow, E. F. (2004). A compar- sion between intellectually gifted and typical children in their coping responses to a school and a peer stressor. Roepse Reivew, 26(2), 105-111.

Pufal-Struzik, I. (1999). Self–actualization and other personality dimesions as predictors of mental health of intellectually gifted stu- dents. Roeper Review, 22(1), 44-47.

Renzulli, J. S. (1981). Identifying key features in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In W. H. Barbe, & J.

S. Renzulli (Eds.). Psychology and educa- tion of the gifted (pp. 214-219). New York:

Irvington.

Romano, J. L. (1997). Stress and coping: A qualitative study of 4th and 5th graders.

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 Counseling, 31(4), 273-283.

Rotigel, J. V. (2003). Understanding the young gifted child: Guidelines for parents, families, and educator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0(4), 209-214.

Sears, S. J. & Milburn, J. (1990). School-age stress. In L.E. Arnold (Ed.) Childhood stress (p224-246). New York:Wiley.

Sisk, D. (2005).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gifted: Implication for a counseling in- tervention for the gifted students. Gifted Education Intervational, 19(3), 213-225.

Silverman, L.K. (1993). The gifted individual. In L.K. Silverman (Ed.), Counseling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Denver: Love.

(20)

Spencer, M. B. (1999). Social and culture influ- ence on school adjus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an identity–focused cultural ecolog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4, 43-57.

Tobin, P.J., & Carson J. (1994). Stress and stu- dent social worker. Social Work and Social Sciences Review, 5(3), 246-255.

Verma, S., Sharma, D., & Larson, R. W. (2002).

School stress in India: Effects on time and daily emo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 havioral Development, 26(6), 500-508

Wenz-Gross, M. & Siperstein, G. N. (1998). Stu- 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 at risk in mid- dle schoo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ad- justment. Exceptional Children, 65(1), 91-100.

Work, W. C., Cowen, E. L., Parker. G. R., Wyman, P. A. (1990). Stress resilient children in an urban setting.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 tion, 11(1), 3-17.

Zeidner, M. & Schleyer, E. J. (1999). Test anxiety in intellectually gifted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Stress & Coping, 12(2), 163-180.

(21)

Comparison of Gifted and Non-Gifted Elementary Stu- dents with Respect to Degree of School-Induced Stress

and Ease of Adjustment to School

Hsu Chia-Tung

Teacher, Fukang Elementary School

Wu Yuh-Yih

Professor, dep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gifted and non-gif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respect to school-induced stress and the ability to adjust to school.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of gender and grade-level with both school stress and adjust- ment-to-school was explored. This study used a survey method. 630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5th- and 6th-grade class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the School Life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ANOVA, and SEM.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Non-gifted students had a higher level of school stress than gifted students. Predictably, gifted students adjusted more easily to school life than non-gifted gifted students. 2. Boys had in general a higher level of school stress than girls, and (again predictably) girls ad- justed better to school life than boys. 3. The 6th graders had a higher level of school stress than the 5th graders, while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5th and 6th graders in terms of school adjustment. 4. Therefor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to exist between school stress and school adjustment. That is, in general,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chool stress, the harder it was for students to adjust to school life for 5th and 6th graders. 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ifted and non-gifted students with regard to the direct effect from school stress to school adjustment.

This study can hopefully facilitate in-depth discuss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er- formance of school personnel and researchers in the areas of school stress and school ad- justme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oth gifted and non-gifted.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ifted, non-gifted, school stress, school adjust- ment

Bulletin of Special Education 2007, 32(2), 115-135

數據

表 8  不同年級學生在學校適應差異性檢定  類別  學校適應  平均數  標準差  樣本數  五年級 18.30  3.300  322  六年級  常規適應  18.19 3.619 308  五年級 17.29  3.756  322  六年級  師生適應  16.50 3.981 308  五年級 20.70  3.652  322 年 級  六年級  同儕適應  20.35 3.981 308  多變項 Wilks’ Λ =.989  Sig.=.079    η 2 =.011  三、學校壓力、
表 9  學校壓力、學校適應整體適配度考驗結果
圖 4  學校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結構模式  二、整體模式適合標準  本研究的結構模式,x 2 =337.057,p =.000, 表示理論上的共變數矩陣與觀察所得的共變 數矩陣相等的虛無假設必須被推翻,即理論模 式與觀察資料並不適配。但是,x 2 在樣本人數 較多時,容易達顯著水準,因此,研究者還參 考 GFI、AGFI、IFI、NFI、CFI 等比較不受樣 本人數影響的適合度指標,作為判斷模式適合度的參考。 由表 10 各種適合度指標可看出,整體外 在品質指標值,GFI、AGFI、IFI、NFI、NNFI、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school personnel of DSS schools in operating their schools smoothly and effectively and to provide new DSS schools a quick reference on the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