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562-A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No. 1562-B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No. 1562-C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目錄 佛燈珣禪師

圓通真際止禪師 智通深禪師 龍牙才禪師 性空普菴主 龍翔竹菴珪禪師 祖奇二首座 護國此菴元禪師 或菴體禪師 文殊道禪師 宏智覺禪師 真歇了禪師 虎丘隆禪師 應菴華禪師 大慧杲禪師 徑山大禪明禪師 育王裕禪師 道場全禪師 華藏權禪師 道場辨禪師 烏巨雪堂行禪師 慈化普菴肅禪師

天竺[仁-二+幻]堂仁禪師 瞎堂遠禪師

湖隱濟顛書記 密菴杰禪師 育王堪禪師 華藏民禪師 徑山印禪師 道林淵禪師 白楊順禪師 徑山塗毒䇿禪師 松源嶽禪師 淨慈雲禪師 靈隱善禪師 龍濟鍪禪師 淨慈自得暉禪師 北磵簡禪師

(3)

徑山無準範禪師 別山智禪師 淨慈斷橋倫禪師 徑山冲禪師 天目禮禪師 天童如淨禪師

上都華嚴全一溫禪師 北平慶壽簡禪師 徑山高禪師 靈雲鐵牛定禪師 悅堂誾禪師 匡廬一山萬禪師 高峯妙禪師 中峯普應本國師 仰山佛智熈禪師 笑隱訢禪師 雪竇無印證禪師 斷崖義禪師 元叟端禪師 石屋珙禪師 徑山虗舟度禪師 孚中信禪師

楚石愚菴夢堂三禪師 古梅友禪師

伏龍千巖長禪師 龍池寧禪師 金璧峯禪師 烏石愚禪師 古鼎銘禪師 天界金禪師 性原明禪師 雪峯逆川順禪師 萬峰蔚禪師 虗白旵禪師 東山海舟慈禪師 福林度禪師 瑞巖恕中慍禪師 松隱茂禪師 斗峯璋禪師 天界慧曇禪師 季潭泐禪師 海門則禪師 雲居呆菴莊禪師 楚山琦禪師 隨州龍泉聰禪師 笑巖寶禪師 龍池幻有傳禪師 幻也慧禪師

(4)

法舟濟禪師 敬畏空禪師 壽昌經禪師 博山來禪師 湛然澄禪師 天童密雲悟禪師 磬山天隱修禪師 雪嶠信禪師

忠州聚雲吹萬真大師傳

No. 1562-D 南宋元明僧寶傳後敘 No. 1562-E 重刻僧寶傳記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贊助資訊

(5)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6)

No. 1562-A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有傳教則必有傳人。有傳人尤必有傳書。葢教者道之所由行也。人者教之所由興也。

書者前人之所由□□。□□□所由鏡也。是以大道瀰淪。□□□。□□得一二人焉。

為之眼目。猶貧□□□。□客衣珠。亦終於迷惘而已。苟得其□□。然承當大事。而 幻軀易盡。實行就湮。如優曇千年一現。後此何由踵□。所以儒者勒之。傳志論贊。

以垂來茲。其書傳則其人傳。其人傳則其教始傳也。大慈之入震旦也。雖云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然而列祖相承。諸宗嗣起。其入道之機緣。登壇之提唱。與涅槃之證據。

至今猶若目覩此。覺範僧寶一編。與大川會元。同為梵林之龜鑑也。自是以降數百年 來。音徽漸邈。幻津融大師者。為天童密雲和尚之孫。弘覺禪師之嗣。志趨剛果。機 用弘通。建光明無畏之幢。紫籜之屨常盈。瑞雲之竿復竪。予時避亂緱城。特謁老人 山中。昕夕咨益。偹悉婆心。雖經臣之見智海猶多未解。而死心之於山谷。則真第一 相為矣。因得披讀所續南宋元明僧寶傳。旨深義朗。詞博論該。昔范蔚宗謂。遷文直 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舉而似之。洪公之後有融翁。殆即子長之後有孟堅。與末季 烏藤白拂。濫觴已極。塔銘行實。稱述過情。乃前傳所編。僅八十一人。續傳亦不逾 九十七人。誠慎之也。使諸方有所徵信不浮。則懸帝網之珠。光光互映。割師子之 乳。滴滴皆真。紹往開來。祖燄重輝。豈獨如遷固之以史才見長哉。聞丁未秋。紫籜 一炬老人。寢室獨存。傳稿亦飛入竹林獲兔。信乎。弘教苦心。為龍天八部護持。而 其人其書之傳。固當無盡時矣。謹盥手為之序。

康熙丁巳孟秋望日。佛弟子閩莆林友王和南題於瑞雲之禪月峰。

No. 1562-B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人以文傳。文以時貴。其時為人不可忽之時。其文為時不可少之書。廣潤幻津禪師。

常續南宋元明僧寶一傳。是矣。予因受政緱城間。甞私取而觀之。其書時之法。以宋 室南迁。禪林剎竿亦俱南指。初政和間。有國者崇道而抑佛。自稱道君皇帝。以天下 僧流。蓄髮加冠。號為德士。居道之右。及道君蒙塵佛。教復遭北金兀术魔滅。凡在 北叢林。無不穢辱焉。然幸禪宗知識。早圖南隱者。若不聞也。斯傳始自建炎丁未。

歷畢宋世。應元主運而再興。又畢元順遜代。明之高帝成祖。昌隆法域。而沿流不 止。于順治丁亥。共五百二十一年。非人之不可忽時乎。書人之法。始是佛燈珣。葢 珣入寂于南宋之初。乃至虎丘大慧密菴無準中峰海舟密雲悟雪嶠信。為臨濟一宗。以 弘智真歇自得暉全一溫天童如淨雪竇無印壽昌顯聖博山來輩。為洞上一宗。其斷橋雲 門兩宗。無不錯綜其間。非時不可少之人乎。以人若此。以時若彼。其傳志之于功。

與獲麟春秋鐵函心史。今古同揆。皆感時憤事。不得已而作之。大有關于道法之替 興。宗緒之絕續。為不刊之書也。豈時節人文可同日語哉。予特序之。以徵其志。且 表其功云    古閩霍童崔秉鏡。

(7)

No. 1562-C 南宋元明僧寶傳序

祖道東來。不立文字。正法眼藏。以心印心。如一燈傳燈燈續焰。世俗未免有起而疑 之。仲靈嵩禪師。不獲已。乃撰定祖圖傳法正宗記。上之有國者。輙頒信於天下。由 此綜集傳燈之書。亹亹間出。其文不一且繁。譬猶西竺分律部之為五。合而元之本乎 一。禪師大川撮諸綱領。燈會其元。會元之出。燈史定矣。燈史既定。則所有言句。

莫不起疴拯溺。更何疑滯而不氷泮乎哉。又覺範洪禪師。甞述僧寶傳。以為載之空 言。莫如見其始終行事。而深切著明也。自嘉祐至政和。據師座者垂千輩。僅八十一 人入其章次。其文㧡而精。圓而勁。合撒語之。則諸綱目無有弗備。所備者。祖師大 統不易之道也。逮洪公之後。建炎以來。惟濟洞二宗法化於世。適明季英靈一時杰 出。復有繼續統燈之刻出焉。之刻出。其近古之參差疑滯。似又莫能釋而定之。何 也。其未有得於川之融覽洪之博綜乎。否則猶有所待而後定之乎。如近刻以海舟慈。

先參萬峰。暮齡方謁東明旵。蓋萬峰謝世于洪武辛酉。慈於洪武甲戌年。始生蜀之成 都余氏。投大隋山出家。名永慈。年二十八。東謁旵。得法後陸沉牛首。晦跡全焦。

四十四歲。開法東山。閱三載。旵公沒。旵以衣偈差東明。住持明白菴。送至東山近 刻以海舟名普慈。出常熟錢姓。脫白破山。年七十餘。方見旵訛哉。明矣。或字經三 寫。烏焉成焉與。或別有所出。同其名號者耶。余以此質之大方。俱以近刻為然。復 請天童吾師弘覺忞老人。吾師出智瑄智璽所立海舟永慈禪師道行碑示予。予疑始決。

第不敏因採考宋建炎。以至明末五百歲尊宿。不可唐捐之實錄。將成帙。付弟子性 磊。令拾遺補輯。共九十七人。目之南宋元明僧寶傳。俟命世賢明削而定之。余何敢 專焉。紫籜沙門自融自序。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目錄

(此刻不論宗系惟書法化時代。始自建炎丁未。至順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 卷一

佛燈珣禪師 圓通真際止禪師 智通深禪師 龍牙才禪師

(補輯)性空普菴主

(補輯)龍翔竹菴珪禪師 卷二

(補輯)祖奇二首座 護國此菴元禪師 或菴體禪師

(補輯)文殊道禪師

(8)

(補輯)宏智覺禪師 真歇了禪師

卷三 虎丘隆禪師 應菴華禪師

(補輯)大慧杲禪師 徑山大禪明禪師

(補輯)育王裕禪師

(補輯)道場全禪師

(補輯)華藏權禪師 卷四

(補輯)道場辨禪師

(補輯)烏巨雪堂行禪師 慈化普菴肅禪師

天竺[仁-二+幻]堂仁禪師

(補輯)瞎堂遠禪師 湖隱漢顛書記

卷五 密菴傑禪師 育王堪禪師

(補輯)華藏民禪師

(補輯)徑山印禪師 道林淵禪師 白楊順禪師 徑山塗毒䇿禪師

卷六 松源嶽禪師 淨慈雲禪師 靈隱善禪師 龍濟鍪禪師 淨慈自得暉禪師 北磵簡禪師

卷七

徑山無準範禪師 別山智禪師 淨慈斷橋倫禪師 徑山冲禪師 天目禮禪師

(9)

天童如淨禪師

(補輯)上都華嚴全一溫禪師 卷八

北平慶壽簡禪師 徑山高禪師 靈雲銕牛定禪師 說堂闇禪師 匡廬一山萬禪師 高峯妙禪師

卷九

中峰普應本國師 仰山佛智熙禪師 笑隱訢禪師 雪竇無印證禪師 斷崖義禪師

卷十 元叟端禪師 石屋珙禪師 徑山虗舟度禪師 孚中信禪師

楚石愚菴夢堂三禪師 古梅友禪師

卷十一 伏龍千巖長禪師

(補輯)龍池寧禪師

(補輯)金璧峯禪師

(補輯)烏石愚禪師

(補輯)古鼎銘禪師 天界金禪師 性原明禪師 卷十二

(補輯)雪峯逆川順禪師 萬峰禪師

虗白旵禪師 東山海舟慈禪師

(補輯)福林度禪師 瑞巖恕中慍禪師

(補輯)松隱茂禪師

(10)

卷十三

(補輯)斗峰璋禪師 季潭泐禪師 天界慧曇禪師

(補輯)海門則禪師 雲居呆菴莊禪師 楚山琦禪師

卷十四 隨州龍泉聰禪師 笑巖寶禪師

(補輯)龍池幻有傳禪師

(補輯)幻也慧禪師 法舟濟禪師

(補輯)敬畏空禪師 壽昌經禪師

卷十五 博山來禪師 湛然澄禪師 天童密雲悟禪師 磬山修禪師 雪嶠信禪師

(拾遺)忠州聚雲吹萬真大師 南宋元明僧寶傳目錄(終)

No. 1562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紫籜山沙門自融撰 門人性磊補輯 閩莆林友王較 訂 佛燈珣禪師

禪師名守珣。號佛燈。出吉安州施姓巨族。早歲棄家。得道於太平佛鑑懃公。珣初參 廣鑑瑛不契。竟謁佛鑑。佛鑑孤硬難入。珣乃封其衾而矢曰。此生不悟。不展此也。

於是晝坐宵立。逾七七日。憊甚。適佛鑑垂語曰。森羅萬象一法所印。珣踴躍便出法 堂。即投靈雲。見桃花頌曰。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熳始擡眸。饒君更有遮天網。

(11)

透得牢關即便休。佛鑑曰。如何是靈雲不疑處。對曰。只今覓箇疑處。了不可得。曰 玄沙道未徹在。那裏是未徹處。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佛鑑喜之。會佛果至。鑑稱珣 見處穩實。且曰。此子自治。嚴刻密室。如對大賓。後當有造。佛果佯諾。乃私招珣 遊山。偶到一潭。佛果推珣落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珣對曰。潭深魚 聚。見後如何。珣曰。樹高招風。見與未見時如何。珣曰。伸脚在縮脚裏。佛果乃大 笑。宣和改元。詔佛鑑住蔣山。佛果移書與鑑。必以珣首蔣山眾。由是湖海知名。建 炎間。住天聖。開堂時。內翰王公問。三聖逢人則出話。珣笑曰。公曾閱詩否。曰舘 務之暇何所不覧。珣曰。詩云。湖光㶑灔晴徧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 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王公乃大稱。珣於朝待制潘良貴。甞以南泉斬猫話。請益於 珣。珣曰。如今士夫說禪說道。秖依著義理便快活。似將錢買油糍。喫了便不饑。其 餘便道。是瞞他亦可笑也。貴領旨後。以居士身。弘珣之道。珣遷何山。晚居天寧。

每憐學者根器不妙。委曲援引。如瓶瀉秋河。間有竊議。不遑恤也。甞舉婆子燒菴話 曰。大凡扶宗立教。須是其人。你看他婆子。雖是箇女人。宛有丈夫作略。二十年蓰 油費醬。固是可知。一日向百尺竿頭做箇失落。直得用盡平生腕頭氣力。自非箇俗 漢。知幾洎乎巧盡拙出。然雖如是。諸人要會麼。雪後始知松栢操。事難方見丈夫 心。又舉溈山一日見埜火。乃問道吾。還見火麼。曰見。溈曰。從何處起。曰除卻經 行坐臥。請師別致一問來。溈山休去。乃曰。連天野火了無涯。起處猶來辨作家。眼 裏瞳人雙翳盡。面前徧界絕空花。道吾老也堪誇。且道畢竟從甚處起。汲水僧歸林下 寺。待船人立渡頭沙。有僧問賓中賓。珣答。客路如天遠。候門似海深。賓中主。珣 答。長因送客處。憶得別家時。主中賓。答相逢不必問前程。主中主。答一朝權祖 令。誰是出頭人。僧曰。向上宗乘又如何。珣曰。大海若知足。百川應倒流。又甞謂 眾曰。兄弟若有省悟處。不拘時節。須來露箇消息。會雪夜有僧。直扣丈室。珣起秉 燭。震威喝曰。雪深夜半。求決疑情。因甚威儀不具。僧顧衣裓。珣便逐出。紹興甲 寅。從天寧歸鄣南告寂。侍者請遺偶。珣曰。不曾做得。即逝火浴。舌根不壞。塔於 寶應院。珣初在廬山日。有僧彥威。冬月用荻花絮紙衣。珣見大瞋曰。你少年輙求溫 煖如此。豈有心學道耶。威大驚。退問兄弟。時堂中有荻花衣者。纔三四人。皆年七 十餘矣。

贊曰。佛燈於七七之際。頓了大事。圓悟尚剝啄之。何也。如海底珊瑚。不以鐵綱舉 而出之。焉得珍灼於人間世哉。然佛燈以清簡之風震一世。足徵其源。亦不愧也矣。

圓通真際止禪師

德止禪師者。世居歷陽金紫。徐閎中之季子也。法紹寶峯闡提照禪師。照為簡州人。

妙齡遊方。謁芙蓉楷公於大洪。有得而去。及楷公辭大觀之詔。而嬰難。照自三吳急 趨從之。於途中大悟。楷公遂以投子之讖而系照。是照與丹霞淳輩為伯仲。淳之視 師。猶子也。是師與真歇了宏智覺。又雁行焉。師生十歲。不肯知書。多私夜坐。喜

(12)

公晝寢。其父戲目師。為懵然子。然師雙瞳紺碧。神光射人。出語間合聖誥。其父又 鍾愛之。異於諸子。甞稱於門客曰。吾懵然不懵也。師弱冠夢異僧授偈四句。已而有 以南安巖主像遺之者。其傍所載。即向夢所授之偈也。自是持念不忘。一切世典過眼 即罷之。年二十。隨父任漕西洛。每閉閣凝坐。或連朝不許進食。人俱恠其所為。一 夜擬吹燈就寢。忽大悟。連吐數偈。其一曰。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聲。夜 半吹燈方就枕。忽然者裏已天明。於是嘯歌自若。人益恠之。其父欲授師世軄。師固 讓於從兄。乃告父曰。某方將脫世綱。不著三界。豈復刺頭於名利場中。遂力求出 家。其父知師志決。不可以章綬綰也。乃旌師祝髮。具苾蒭戒。遊方數載。名振京 師。政和間。機投闡提照公於楚南。宣和三年辛丑。徽宗皇帝以真際師號賜之。壬 寅。適江州圓通席虗。朝旨以照補之。照辭圓通。而居泐潭。師遂應詔。代主圓通。

圓通當匡廬之名剎。諸山耆德尚未足師名。領院日。俱往觀之。陞座拈提。眾耳皆 聳。其語曰。山僧二十年前。兩目皆盲。了無所覩。唯是聞人說道。青天之上。有大 日輪。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有不徧之處。籌䇿萬端。終不能見。二十年後。眼光慚 開。又值天色連陰。濃雲亂涌。四方觀察。上下推窮。見雲行時。便於行處作計較。

見雲住時。便於住處立窠臼。正如是間。忽遇著箇多知漢問道。莫是要見日輪麼。何 不向高山頂上去。山僧卻徵宅道那裏。是高山頂上。他道。紅塵不到處。是諸仁者好 箇端的消息。還會麼。長連床上佛陀耶。又曰。昨夜黃面瞿曇。將三千大千世界來。

一口吞盡。如人飲湯水。踪跡不留。應時消散。當爾時。諸大菩薩聲聞羅漢。及與一 切眾生。盡皆不覺不知。唯有文殊普賢瞥然覷見。雖然得見。渺渺茫茫。恰似向大洋 海裏。頭出頭沒。諸人且道。是甚麼消息。若也簡點得破。許你頂門。具一隻眼。師 住圓通。今古法門。所積之廢。無不備舉。而整頓之。然以身度人。使人易行。矯清 賣高之條。師弗取也。選軄任事。以德不以才。甞嘆曰。寧缺人而廢事。過在一時。

若能事而敗化。則遣臭萬世矣。以故衲子游泳於圓通。如魚相忘於江湖。南宋紹興五 年乙卯示寂。闍維烟燄所及。悉有設利。諸方稱師身後佛事。與寶峯照公。皆乘大願 而來者也。照公先於建炎二年示寂。其闍維亦得設利無數。舌齒不壞。師之設利。塔 於司空山。分窆疊石原。照公設利。則塔泐潭之西峯矣。

智通深禪師

禪師名景深。台州王氏子。幼喜林泉。不樂城居。每翫名山圖誌。恍若身游。年十 八。竟走紫籜山之廣度院。求度於德芝沙門芝愛。其標幟不凡。即為披剃。廣度為東 南禪窟。瓢笠挂搭者不絕。深輙聞少室宗風。辭芝行脚。芝難之。深泣告曰。日月迫 人。速如轉轂。生死事大。敢自放乎。芝憫而遣之。深出嶺而心誓曰。此去若不發明 大事。以報四恩非鬚眉丈夫也。遂扣淨慈象之室。象或垂問。深便依理而默解之。一 日聞象怒叱諸禪曰。思而知。慮而解。皆鬼家活計。深悚然束包而去。西入泐潭。謁 闡提炤。炤有條約。凡僧來泐潭。須隸名行單半載。方許告香。深犯其禁。直剖己見 於照公榻下。照曰。此事直須斷起滅念。向空劫已前。掃除玄路。不涉正偏。盡卻今

(13)

時。全身放下。放盡還放。方有自繇分。深頓領旨。炤大喜。乃擊鼓告眾曰。闡提大 死之道。深闍黎得之矣。汝輩宜依之。一眾大驚。爭識深面。以故叢林共稱深。為大 死翁。建炎初。出領興國軍之智通寺。紹興壬子。還台住寶藏巖。因事民其服。深恬 然不辨順受之。有司知深有道。奏還僧衣。時智朋禪師。新從清涼。退居明州瑞巖。

聞而嘆曰。嗟乎不陷於榮。不逃於辱。寶藏法兄。真得泐潭先師之道矣。我芙蓉師翁 之風。不亦大哉。適明守挽朋。再赴清涼。朋一笑書偈。付使者曰。相煩耑使入烟 霞。灰冷無湯不點茶。寄語甬東賢太守。難教枯木再生花。遂歿。深聞慟之。乃上堂 曰。來不入門。去不出戶。來去無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羚羊絕跡。蒼梧月 鏁。丹鳳不棲。所以道藏身處沒踪跡。沒踪跡處莫藏身。若如是去住無依。了無向 背。還委悉麼。而今分散如雲鶴。你我相忘觸處玄。紹興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三日。

深為眾小參罷便告寂。有偈曰。不用剃頭。何須澡浴。一堆紅焰。千足萬足。雖然如 是。且道向上還有事也。無竟斂目而逝。深自復僧衣。其陞堂入室提唱宗旨。切切無 虗日。有僧問正中偏。深答。黑面老婆披白練。偏中正。答白頭翁子著皂衫。正中 來。答屎裏翻觔斗。兼中至。答雪刃籠身不自傷。兼中到。答崑崙夜裏行。僧曰。向 上還有事也無。深曰。捉得烏龜。喚作鱉。乞師再垂方便。深曰。入山逢虎臥。出谷 鬼來牽。曰何得干戈相待。曰三兩線一斤麻。深之道眼精明。機用自在。於寶峯門 下。稱賢肖焉。

贊曰。芙蓉之後。異苗番茂。而闡提炤公輩可想也。其門弟德止禪師。不假師授。神 悟絕倫。傾當世有國者。時稱為太陽再世。不謬矣。至於景深禪師。則炤公獨提獎於 人天眾前。師資緣會。夫豈偶然哉。及其弘道。而榮辱喧天人風。確不可撼。在往哲 有所不能。而獨能之。非深得羼提三昧者。其可得歟。嗚呼二師於諸樂並作之際。而 大振黃鍾。則遠錄公之功。政未替也。

龍牙才禪師

禪師名智才。姓施氏。舒州人也。進止勇猛。有囊括之志。斷髮為大僧。趨最上乘。

遂得旨於佛鑑懃公。公補太平時。眾多務繁。才自典犂钁。一眾仰焉。又謁死心禪師 於黃龍。死心輒拈百丈埜狐公案。以徵才。才遽對曰。入戶已知來見解。何須更舉轢 中泥。曰死心長老死在上座手裏也。才曰。語言雖有異。至理且無差。曰如何是無差 底事。才曰。不扣黃龍角。焉知頷下珠。死心便打。才拂袖趨去之。死心後知乃嘆 曰。太平之風果不寂寥。政和初。佛鑑自太平移智海。才造省。佛鑑以智海之眾。命 才首之。才辭不就。乃隱嶽麓。佛鑑遷蔣山。才又造省。時珣禪師為座元。有僧以女 子出定因緣。請珣批判。珣曰。瞿曇身心如泥。女子肝腸似鐵。文殊貪尋鍋子。罔明 繇來著楔。歷觀大地眾生。不解閉門作活。不動干戈建太平。雨過春山如黛潑。其僧 不領。乃請決於才。才曰。女子文殊與罔明禪徒。畢竟如何委。除非格外妙投機。始 信波濤元是水。僧有省。珣笑曰。須是我才蘇嚕始得。才居嶽麓時。因僧問。德山棒

(14)

臨濟喝。今日請師為拈掇。才曰。蘇嚕蘇嚕。曰蘇嚕蘇嚕還有西來意也無。才曰。蘇 嚕蘇嚕。故叢林稱為才蘇嚕云。才遷潭州龍牙。龍牙有眾數百。不以聲色。而出入提 揭。如左右手。均勞逸預。險夷木榻之側。片笠不完。禪徒飫染其味。昂昂自若。一 以胎風雨鷇之舌。敲唱玄猷。故居十三載如一日。有語曰。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 卻三祇劫。若也見得行得。徤即經行困即歇。若也未會。兩箇鸕鷀扛箇鱉。紹興間。

退居雲溪。忽集眾曰。戊午中秋之日。出家住持事畢。臨行自己。尚無有甚虗空可 覓。眾大驚。攀戀之。至二十三日。又曰。涅槃生死盡是空花。佛及眾生並為增語。

汝等諸人合作麼生。良久喝曰。白雲湧地。明月當天。竟長往。火浴。收五色舍利。

塔於本山。

贊曰。佛鑑甞謂才公云。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 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故才公開化二十載。眾敬畏之。如羽族隨鳳懷其德也。是時 死心善罵天下聾縮。獨於公。則嘖嘖延譽於不衰。豈徒然哉。

性空普菴主

禪師妙普者。字性空。漢州人也。公性少緣飾。好面折人。能與公游者。始終皆播令 名。公甞以短䇿荷敝衲。歷諸名山。不喜同眾挂搭。或宿古廟。或寄閒房。有以耐叢 林而諫公。公為諾諾而已。及見死心於黃龍。乃折䇿堅依之。竟得黃龍之旨。死心獨 奇公。公慕船子遺風。辭抵秀水。結茅青龍之埜。吹鐵笛自娛。愛發新聲。甞歌曰。

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菴人。又曰。學道 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千戈治太平。又曰。十二時中 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直須窮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峯。建炎初。徐明唱叛。

道經烏鎮。恣殺戮。鷄犬絕聲。公憫之。乃曳履獨往。或以險難止公。公曰。隨緣赴 感。吾之願也。賊見公偉異。疑必跪伏者。執問來端。公曰。吾乃禪者。欲抵密印 寺。豈有他哉。賊怒欲殺。公笑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去。何以怒為。願施一飯。以 為送終。賊意稍解。授以肉食。公如常應供。出生畢。乃曰。孰當祭我以文。賊相笑 顧不答。公曰。吾自為之。賊復相笑。遺以禿筆。公起大書於空壁曰。嗚呼惟靈。勞 我以生。則大塊之過。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困我以命。

則時日不吉。吁哉至哉。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隣。

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纖塵不動。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 足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磊磊落落。無罣無礙。六十餘年和光混俗。四二十臘逍 遙自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坦然歸去 付春風。體似虗空終不壞。尚饗。字勢飛動。數壁俱盡。遂舉筯飫食。賊徒爭視大 笑。公食罷復高聲招曰。來來。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今正好乘時。便請 一刀兩段。又大呼斬斬。賊大駭異。令衛出之。烏鎮廬舍獨全。公之惠也。道俗聞益 皈仰。以名剎致。公不顧。或說公從上付託之重。公輙以鐵笛揮之。紹興庚申。命造

(15)

大盆。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吾將水葬矣。持笑曰。風流老子。灼有商量。壬戌持 至。見公尚存。相敘歡甚。占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剛要餧魚鱉。去不索性去。只管 向人說。公笑曰。惟待老兄證明耳。令告四眾。眾集。公為說法。仍說偈曰。坐脫立 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燒。二省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鬯。誰是知音。船子和尚高 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遂盤坐盆中。弄笛。順潮而下。緇素隨至。不可 勝計。望欲斷目。公取塞戽水。而回眾擁觀。水無所入。復乘流而往。引聲拍掌。長 歌曰。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踪跡處妙難量。真風徧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散場。其笛 聲嗚咽。頃於蒼茫間。見以笛擲空而沒。後三日。灘頭趺坐如生。四至爭往迎。歸留 五日。異香不散。闍維時有二玄鶴。徘徊空中。得舍利。大如菽者莫計。塔於青龍。

其尺楮片言。流播人間。珍如珙璧。

贊曰。余考建炎之擾。高蹈物表。不無其人。普公直躡不測之壘。因機示教。布置節 次。毫忽不亂。此其智力願力。可稱兩足矣。惟顛末追慕船子。雖釣盡清波金鱗不 遇。而公之慈風凜然在也。

龍翔竹菴珪禪師

禪師名士珪。號竹菴。蜀郡成都史氏子。乃龍門佛眼遠公之高弟也。說法於江南浙閩 諸大名坊。珪有密行。喜推獎人士。一與珪接者。皆成美名。珪初依止於大慈沙門宗 雅。研究楞嚴。而雅亦僧杰也。默察珪器度宏大。意欲珪南詢。乃盛贊真歇之為人。

葢歇未出蜀時。亦習講於成都大慈。珪味其指。棄講謁諸名宿。雖經賞識。未豁所 蘊。晚登龍門。擬以平時所得舉似佛眼。佛眼知珪。命典堂司。不得辭。珪以未伸所 解為悶。幾入方丈。多遇高菴正堂輩在焉。高菴正堂時稱明眼。珪慚乘間問曰。絕對 待時如何。佛眼哂曰。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珪不領。至晚理前問。佛眼唾曰。閒言 語。珪背汗淋踵。弗吐一詞而出。因嘆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虗。竭世樞機。

似一滴投於巨壑。吾蜀周金剛不謬矣。政和間。開法天寧。浩歸湖海。馮濟川甞以珪 之玄要頌舉似妙喜。妙喜稱之。及濟川除給事。珪同日受詔。住雁山能仁。時稱佛眼 門下表裏二檀樹焉。真歇居江心寺。有大名聞。珪將至。恐東甌未廓所見。乃過江迎 珪。大展九拜。以誘甌人。珪未視篆。有嫉者深夜縱火。能仁燬盡。珪就故址結茅。

乃示眾曰。愛閒不打禾山鼓。投老來看雁宕山。杰閣嶽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

還有共相出手者麼。喝一喝。未幾能仁復成。初寺燬。隨珪之眾。多背去者。寺成復 歸。或曰。彼彼以成敗事師。非義侶也。請勿收錄。珪曰。不然。境風所飄。力未充 也。若棄之。豈慈攝之義哉。真歇移徑山。珪補江心。江心有僧。久居閒房。不預參 列。值珪陞座。攙眾出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珪曰。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未審 意旨如何。珪曰。馬便搭鞍。驢便推磨。僧禮拜。珪曰。靈俐衲僧只消一箇。珪乃 曰。馬搭鞍驢推磨。靈俐衲僧只消一箇。縱使東家明點燈。未必西家暗中坐。西來祖 意問如何。多口阿師自招禍。其僧脫然。終其身。不露姓字。珪後住閩之乾元。有慧

(16)

溫入室。珪曰。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速道將來。溫有省。大笑起 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呵風。昨夜前村猛虎。齩殺南山大虫。珪諾之。又移居 鼓山。進院至三門。德昇把住問曰。國師不誇石門句。請師速道。珪震聲喝之。昇亦 領旨。珪既年老。罷上堂。惟臨軒隨機。不計旦暮而已。以紹興丙寅七月晨起。沐浴 陞座。命聲鼓集眾。眾方集。珪顧視左右。就法座。泊然坐化。茶毗舍利無數。送者 均得之。塔於鼓山。

贊曰。竹菴以魁梧奇偉之姿。初剃染。即受知於宗雅。遊方復際遇於龍門。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輒與高菴正堂輩。齊名海內。噫其所謂獅子乳得器。有以哉。

南宋元明僧寶傳卷一

(17)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二 祖奇二首座

黃龍曰。道如山。愈升而愈高。如地。愈行而愈遠。學者卑淺。盡其力而止耳。惟有 志於道者。乃能窮其高遠。其他孰與焉。悲夫眾生之見。以形影為高。以肝膽為遠。

遠則生疑。高則生慢。慢疑之疾。痼於胸次。所以與道日劫相違。故大慈示現。始假 之以名。終昭之以跡。然名忘則形影之山非高。實跡則肝膽之地非遠。俾血氣之屬。

莫不一貫而歸之。且名跡又安可少哉。達士則不然。若華亭白丁。日擾戛於烟波渚月 之間。投之者有夾山。至於城隅破院。一語之下識老僧。而終嗣之者清涼也。又若貫 首座單丁三十載。至今聞其風。莫不高山在仰。嗚呼豈盡必萬指圍遶。始稱有志於 道。而後定向往哉。余輯傳。見有宗振首座者。出昭覺之門。嘗書壁云。住在千峯最 上層。年將耳順任騰騰。免教名字落人齒。甘作今朝百拙僧。味其語句。葢龍山大梅 之儔也。惜後事莫考。不可得而傳。惟祖奇二首座能窮山地之高遠耳。倘所謂有得於 道者非耶。傳曰。道祖首座者。成都人也。緇裘敝履。徤於遊操。鄉音見圓悟。眾笑 之。然悟愛其品堪任大法。乃以即心是佛話。上下鞭䇿之。祖忽開悟。於是出語驚 人。人莫測也。一日圓悟白眾。以祖為堂中第一座。眾竊議曰。老漢大有鄉情在。祖 輒為眾入室。騁其石光電閃之機。素稱強項魁杰者。皆為失色。尚餘二十許人。祖驀 擊案問曰。生死到來如何回避。左右無對。祖擲下拂子。奄然脫去。眾大驚。亟聞圓 悟。悟至召曰。祖首座。祖張目視之。悟曰。抖擻精神。祖點首竟長往矣。

世奇首座。亦成都人。常隨佛眼和尚。其慈祥博厚。為眾所仰。真參實請。不間寅 昏。佛眼每嘆曰。若奇闍黎。可謂晚季之精進幢子也。奇既得旨於佛眼。佛眼命奇首 眾於龍門。奇固辭曰。此非細事也。如金鍼刺眼。毫髮有差。睛則破矣。願盡未來際 生居學地。而自煅煉佛眼。因以偈美之曰。有道只因頻退步。謙和原自慣回光。不知 已在青雲上。猶更將身入眾藏。暮年學者力請。不容辭。每與宿衲盤桓紏結處。一語 釋之。佛眼益為嘉嘆。一日集眾說偈曰。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諸法同。諸法我 心無別體。祗在而今一念中。且道是那一念。良久震威一喝而終。自是之後。宇內禪 社。常追繹二首座之風。以率眾焉。

贊曰。建叢林立宗旨。獨掌委不浪鳴。自我本師能仁。分座於多寶世尊之後。其激揚 法化。為人天眼者。斑斑較著焉。今觀祖奇二公。以去來自在三昧。克壯一代宗猷。

豈偶然哉。或以九峰侍者之機。而冐按之。所謂夜郎王初具君臣不知漢大也。

護國此菴元禪師

此菴禪師者。東甌人也。出張氏。名景元。元以妙年謁圓悟勤公於鍾阜。公即許元入 侍。時悟公左右皆顯名宿德。元與之抗。或議其少叢林。公不顧。然元不離公榻下。

(18)

洞徹玄旨。機發觸眾。有訴於公。公笑曰。我家聱頭侍者。汝姑避之耳。自是眾憚其 鋒。靖康改元。圓悟歸蜀。元辭還淅。悟公曰。向去有人問。你作麼生。元拊傍僧 背。曰和尚問你。何不抵對。公大笑曰。我有些子禪。被元聱頭一布袋盛將去也。叢 林又共稱為元布袋云。圓悟乃題小像而付元曰。平生只說聱頭禪。撞著聱頭如鐵壁。

脫卻羅籠截脚跟。大地撮來墨漆黑。晚年轉復沒刁刀。奮金剛鎚碎窠窟。他時要識圓 悟面。一為渠儂併拈出。元既受囑。鏟彩埋光。不求聞達。耿龍學守括蒼。因閱圓悟 錄。得元之為人。時南明虗席。遂遣使物色之。至台之報恩。獲於眾中。迫授南明之 命。眾尚咿唔。無信可意。有僧問曰。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意旨如何。元曰。八 十翁翁嚼生鐵。進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麼生。曰須彌頂上浪翻空。報 恩方丈古禪師。乃靈源高弟。深駭異之。即推崇元。勉應其命。元受請日。古公先引 座。舉白雲見楊歧。歧舉茶陵悟道公案。請元批判。元乃陞座曰。諸禪德。楊岐大 笑。眼觀東南。意在西北。白雲悟去。聽事不真。喚鐘作甕。檢點將來。和楊岐老 漢。都在架子上。將錯就錯。若是新南明則不然。我有明珠一顆。切忌當頭錯過。雖 然覿面相呈。也須一槌打破。舉拂子云。還會麼。棊逢敵手難藏拙。詩到重吟始見 工。於是海眾聞風。奔集南明。南明開堂日。僧問。昔年三平道場。重興是日。圓悟 高提祖印。始自師傳。如何是臨濟宗。元曰。殺人活人不眨眼。目前抽顧鑑。領略者 還稀。如何是雲門宗。元曰。頂門三眼耀乾坤。未舉先知。未言先見。如何是溈仰 宗。元曰。推不向前。約不退後。三界惟心。萬法惟識。如何是法眼宗。元曰。箭鋒 相值不相饒。建化何妨行鳥道。回途復妙顯家風。如何是曹洞宗。元曰。手執夜明 符。幾箇知天曉。僧曰。向上還有路也無。曰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元曰。黑漫漫 地。僧便喝。元曰。貪他一粒米。失卻半年糧。又問。天不能葢。地不能載。是甚麼 物。元曰。無孔鐵鎚。曰天人羣生䫫。皆承此恩力也。元曰。莫妄想。又問。三世諸 佛說不盡底。請師速道。元曰。眨上眉毛。乃曰。威音王已前。者隊漢錯七錯八。威 音王已後。者隊漢落二落三。而今者隊漢坐立儼然。且道是錯七錯八落二落三。還定 當得出麼。舉拂子云吽吽。又曰。埜干鳴。師子吼。張得眼。開得口。動南星。蹉北 斗。大家還知落處麼。金剛堦下蹲。神龜火裡走。又歷應仰山連雲諸剎。晚遷天台護 國寺。寺久廢。元樂而新之。紹興丁丑。輒請西堂應菴禪師首眾。以後事囑之。俄頃 握右拳蛻去。年五十有三。坐三十五夏。茶毗得五色舍利。齒舌右拳無少損。塔於寺 東劉阮洞前。松窓居士錢端禮聞訃。乃喟然曰。吾師何獨行也。適平田簡堂禪師。并 瑞巖國清二主人至。禮與詳敘達旦。遂書語別之。置筆顧曰。先師握拳而去。禮坐去 好臥去好。簡堂哂曰。一去便了。理甚坐臥。禮合爪曰。法兄當為祖道自愛。正坐斂 目而逝。簡堂。名行機。後住國清。或菴住焦山。而元公之道大弘焉。

或菴體禪師

或菴禪師。名師體。台州羅氏子也。師事此菴。兄事簡堂。簡堂既得契證。因密言於 此菴曰。體公他日十倍於某。願和尚憐之。此菴默然。自是護國諸役。皆遣體任之。

(19)

體勇於謀道。雖百冗終歲。未見喜慍之色。忽徹旨於此菴一喝之下。乃投頌曰。商量 極處見題目。途路窮邊入試場。拈起毫端風雨快。者回不作探花郎。此菴密書片紙而 付體曰。老壽開花。隹火結子。體乃匿跡天台。居無定所。崖穴之士。率得法利。丞 相錢公象先。遂以天封招提。勉令應世。體宵遯去。錢公深為太息。乾道初。遠公瞎 堂住國清。因見體題圓通像贊曰。不依本分。惱亂眾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長安 風月貫今昔。那箇男兒模壁行。驚喜曰。不謂此菴有此兒耶。徧索之。得於江心寺。

固於稠人中。請充第一座。僧問體曰。一種沒絃琴。久居在曠野。不是不會彈。未遇 知音者。知音既遇。未審如何品弄。體曰。鐘作鐘鳴。鼓作鼓響。叢林雜然稱善。瞎 堂遷虎丘。體就省。道俗聞體高風。力以覺報蘭若延之。覺報舊名老壽菴。體忻然來 就。以為此地符先師所讖。體初住老壽。衲子難搆。瞎堂甞謂體曰。人之才器。自有 大小。誠不可強。故楮小者不可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鴟鵂夜撮蝨。察秋毫。晝出 瞋目。不見丘山。葢分定也。於是體別展機宜。以歸來學。室中常摩捋苕帚柄。問學 者曰。依稀苕帚柄。彷彿赤斑蛇。學者擬議。輒舞苕帚柄駈之。有老衲請其旨。體 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爺。僧傳至虎丘瞎堂曰。者箇山蠻杜抝子。放拍盲禪。治 你那一隊埜狐精。體聞說偈曰。山蠻杜抝得能憎。領眾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 柄。拍盲禪治埜狐僧。瞎堂知之大笑而已。晚移焦山。上堂舉臨濟四喝話。乃召眾 曰。者箇公案。天下老宿。拈掇甚多。第恐皆未盡善。焦山不免四稜著地。與諸人分 明註解。如何是金剛王寶劍咄。如何是踞地獅子咄。如何是探竿影草咄。如何是一喝 不作一喝用咄。若也未會。拄杖子與焦山吐露看。卓一下曰。笑裏有刀。又卓一下 曰。毒蛇無眼。又卓一下曰。忍俊不禁。又卓一下曰。出門是路。更有一機舉話。長 老也理會不得。又曰。道生一。無角鐵牛眠少室。一生二。祖父開田說大義。二生 三。梁間紫燕語呢喃。三生萬物。男兒活計離窠窟。多處添少處減。大虫怕喫生人 膽。有若無。實若虗。爭掩驪龍明月珠。是則是。祇如焦山坐斷諸方舌頭一句。作麼 生道。肚無偏癖病。不怕冷油虀。拍禪床下座。又雲水率以十智同真。浩浩商量。體 曰。朝暮三四。豈良狙哉。乃大書於僧堂曰。陽春白雪非難和。藻鑑水壺豈足觀。一 把柳絲收不得。和烟搭在玉闌干。有居士。愛問諸禪曰。夫婦相打。通兒子作證。且 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江湖對者。不滿其意。體寄以語曰。小出大遇。居士從此不問 話。淳熈己亥八月示疾。召眾言別曰。先師結子之讖。今其時矣。眾涕哀不已。體揮 其手。復彈指曰。鐵樹開花。雄鷄生卵。七十二年。搖籃繩斷。遂趨寂。先一日。手 書并硯寄別侍郎曾公。逮曾公奔至。以偈慟曰。翩翩隻履逐西風。一物渾無布袋中。

留下陶泓將底用。老夫無筆判虗空。

贊曰。千峯合嶽。嶽影自崇。萬籟靈秋。秋光自逈。葢理之必然也。顧瞎堂索或菴於 寂寞窮海之心。豈閒相識哉。然或菴一出。天下英靈霍然左袒。揆厥所繇。聱頭之禪 峻矣。乃其後葉與瞎堂遠公齊鳴。豈非漢家子弟盡隆準乎。

文殊道禪師

(20)

禪師名心道。眉州人也。生徐氏。性剛毅。矜氣節。施德於人。使人不知。赴人之 厄。如救己溺。然厭世法。布衲芒鞋。出入古招提。意趣純一。苦行頭陀也。以三十 歲出家。自恨其晚。習教參禪。寒暑衣不解帶。遂為佛鑑懃禪師之長子。襄守慕其節 操。請主天寧。解包之日。一拂臨軒。龍象不啻子來。後遷常德之文殊寺。宋道君皇 帝。宣和初。尚方術。敕改僧為德士。天下禪林剎竿易號。一時我諸老宿皆結舌而 遯。惟道公與祖鏡英禪師受詔。英仍住太梅。道仍住文殊。人譏之。道束髮加冠。陞 座曰。祖意西來事。今朝特地新。昔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鶴氅披銀褐。頭包蕉葉 巾。林泉無事客。兩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且道即今是甚 麼時節。毗盧遮那頂戴寶冠。為顯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鶴氅。且要俯順時宜。一 人既爾。眾人亦然。大家成立叢林。喜得羣仙聚會。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虗詞。或看 靈寶度人經。或說長生不死藥。琴彈月下。指端發太古之音。棊布軒前。妙著出神仙 之外。進一步便到大羅天上。退一步卻入九幽城中。祇如不進不退一句。又作麼生 道。直饒羽化三清路。終是輪迴一幻身。英公則恣筆注老子。以進道君。道君嘉悅。

命頒道藏流行。乃賜英冠珮壇誥。人復譏二公為佞。次年復僧。道公陞座曰。不挂田 衣著羽衣。老君形貌頗相宜。一年半內閒思想。大抵興衰各有時。我佛如來預讖法之 有難。教中明載。無不委知。較量年代。正在於茲。體得其便。惑亂正宗。僧改俗 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刪削經文。鐃鈸停音。鉢盂添足。多般矯詐。欺罔聖君。

賴我皇帝陛下聖德聖明。不忘付囑。不廢其教。特賜宸章。頒行天下。仍許僧尼重新 披剃。實謂寒灰再燄。枯木重榮。不離俗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鳴法 鼓。再整頹綱。迷仙酧變為甘露瓊漿。步虗詞番作還鄉曲子。放下銀木簡。拈起尼師 壇。昨朝稽手擎拳。今日和南不審。秖改舊時相。不改舊時人。敢問大眾。舊時人是 一箇兩箇。良久曰。秋風也解嫌狼藉。吹盡當年道教灰。英公獨不改服。仍冠珮逍 遙。山居大梅。人益譏之。道聞而嘆曰。大梅老真不忝雲門之裔也。後果於南宋紹興 間。擊鼓集眾。捐冠珮象簡於地。乃露頂披伽黎。拈拄杖說妙法竟。擲下拄杖。斂目 而逝(英嗣九峯韶。為雲門六世)道居文殊既久。時南北烽燹競發。宇內叢社率苟簡安眾而 已。道獨不然。有以翰墨隨身。常嗔訶之。或問其故。道嘆曰。嗟乎取捨情存。是非 鬬亂。行未一尺。說便一丈。不足取信於天下。使血氣之屬。偷心不息者。皆此輩 也。而握造化之柄。能辭其責乎。言訖潸然。建炎三年春。示眾曰。正法眼藏瞎驢 滅。臨濟何曾有是說。今古時人皆妄傳。不信但看後三月。至閏三月。賊鍾相叛。其 徒請南避之。道叱曰。學道所以了生死。何避哉。賊至。道端坐木榻。若不知。賊疑 舉槊殘之。血皆白乳。賊眾大駭。引蓆覆之。及靖火化。顏不少異。香烟如雲。門人 慧方。聞道嬰難。則隱於潭州。不肯應世。其繼文殊席者。乃思業也。業世為屠宰。

因戮猪忽徹心源。棄刀走文殊呈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 一條線。道公笑曰。你正殺猪時。見箇甚麼。業作鼓刀勢。公頷之。

贊曰。戈矢播廣長之音。梟獍說殊勝之法。處違常順。履險常安。道公得之矣。公詞

(21)

華閎放。望葢天下。不許參徒馳騁翰墨。葢亦三折股。而知醫者。乃云。學道所以了 生死。豈虗言哉。又與大梅脫印同文。所謂其利斷金也。

宏智覺禪師

禪師名正覺。姓李氏。李氏為隰州善族。覺公生則肉環特起於臂。葢其母孕時。夢感 之徵也。七歲日誦數千言。佛陀遜禪師見而大異。以法室祥麟記之。又四載公果得 度。年十八遊方。決誓而行。親友俱賢之。遂依枯木成禪師於香山。香山多佳士。成 獨器公。公受嚴折不發。聞誦法華經有省。即陳所悟於成。成指臺上香盒曰。裏面是 甚麼物。對曰。是何心行。曰你悟處又作麼生。公畵圓相呈之。又拋向後。成曰。弄 泥團漢有甚麼限。曰錯。成曰。別見人始得。公諾諾而去。造丹霞。時丹霞淳禪師居 焉。淳為芙蓉楷之子。揩嗣投子青。青嗣太陽玄。玄公神觀奇偉。慎其付授。年至八 十。嘆無可繼者。乃以皮履直裰。寄浮山遠錄公。使為求法器。兼讖以偈。偈曰。楊 廣山頭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遠既任荷兩宗。居聖巖。出洞下 宗旨示青。青悉玅契。遠以大陽頂相皮履直裰。令青續其宗系。故青為淳之祖。而淳 為青原思下十二世也。淳受公展訖。即問曰。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對曰。井底蝦蟆 吞卻月。三更不借夜明簾。曰未在更道。公擬議。淳以拂打曰。又道不借。公大悟其 旨。便作禮。淳曰。何不道取一句。對曰。某今日失錢遭罪。淳輾然曰。未暇打得 你。自此丹霞白椎日。非公莫敢發響。淳移大洪。命公居七眾之首。四年又分同門真 歇了之座於圓通。六年出住泗州普照。歷舒州太平江州圓通能仁真州長蘆。俱為禪衲 區藪。而洞上之風大廓。有問五位宗旨。公以頌示曰。正中偏。霽碧星河冷浸天。夜 半木童敲月戶。暗中驚破玉人眠。

偏中正。海雲依約神仙頂。婦人鬂髮白垂絲。羞對秦臺寒照影。

正中來。午夜長鯨蛻甲開。大背摩天振雲翼。翔遊鳥道䫫難該。

兼中至。覿面不須相忌諱。風化無傷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異。

兼中到。斗柄橫斜天未曉。鶴夢初醒露葉寒。舊巢飛出雲松倒。

建炎初。又住天童。屋廬湫隘。衲子結草樹居。常數千指。未幾所廢俱成。而宏勝冠 南國焉。有羽客。私進乾汞之術。公曰。我輩非不能也。顧欲檀家有所植福耳。為汝 騐之。以汞納口坐。踰時吐白金於地。客駭謝而去。公之再住天童。適金人陷明州。

諸剎皆燬。及窺小白嶺。見谷積陰雲。疑有伏甲。懼而退。時江聲絕渡。千二百眾俱 安牀藉。知事憂之。頃之嘉禾錢氏致穀千斛。歲雖艱。遠施無厭。贍眾之餘。存活白 衣老少數萬人。有詔移靈隱。未越月解歸。公於天童計三十載。而名號所彰。萬方革 面。上堂曰。黃閣簾垂。誰傳家信。紫羅帳合。暗撒真珠。正恁麼時。視聽有所不 到。言詮有所不及。如何通得箇消息去。夢回夜色依稀曉。笑指家風爛熳春。又曰。

(22)

諸禪德。吞盡三世佛底人。為甚麼開口不得。照破四天下底人。為甚麼合眼不得。許 多病痛。與你一時拈卻了也。且作麼生得十成通暢去。還會麼。擘開華岳連天色。放 出黃河到海聲。僧問。清虗之理畢竟無身時如何。曰文彩未痕初。消息難傳際。僧 曰。一步密移玄路轉。通身放下劫壺空。曰誕生就父時。合體無遺照。僧曰。理既如 是。事作麼生。曰歷歷纔回分化事。十方機應又何妨。僧曰。恁麼則塵塵皆現本來身 也。曰透一切色。超一切聲。僧曰。如理如事又作麼生。曰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 子盛將歸。僧曰。入市能長嘯。歸家著短衫。公曰。木人嶺上歌。石女溪邊舞。又僧 問。如何是向去底人。公曰。白雲投壑盡。青嶂倚空高。如何是向來底人。公曰。滿 頭白髮離巖谷。半夜穿雲入市廛。如何是不來不去底人。公曰。石女喚回三界夢。木 人坐斷六門機。公提唱語句。湖海爭馨炙之。均以為因公得見青楷二尊宿也。公雖年 老。日常過午不食。縷絲不衣。有巨賈獻奇製新錦。公堅卻之曰。為老僧一人。勞千 里信施。老僧不忍居也。必不已。估直以供眾。是以廉約成風。天下效之。紹興丁丑 九月。出隊言別於越帥趙公令詪。及諸檀信。次月七日還山。遂作書請玅喜主我法門 後事已。而沐浴更衣。告眾曰。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烟沒。秋水連天。俄報玅 喜至。公泊然蛻去。玅喜為公剃髮。舍利隨指而下。龕留七日。顏不少異。塔於東 谷。諡曰宏智。塔曰玅光。

贊曰。觀覺公唱教。當乾坤鼎沸之秋。闢啟東南。縝言密行。為湖海傾歸。玅喜尚左 遜之。其餘欲並駕爭驅。知其孰可也。嗟乎洞上宗風。微公孰慰浮山之望。而足太陽 之心哉。

真歇了禪師

真歇禪師。諱清了。蜀之左綿安昌雍氏子也。生有慧根。眉目疎秀。神宇靜深。見佛 則欣戀不捨。年十一。依聖果寺俊僧受業。又七歲試法華經得度。具戒聽講。玄解經 論。以為言說終非究竟。出峽直抵沔漢。扣丹霞子淳禪師。淳問。如何是空劫時自 己。師擬對。淳掌之。師契旨。翌日淳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臨溪水寒。祖師玄妙 訣。莫向寸心安。師趨進曰。今日瞞某甲不得也。曰。試舉看。師良久。淳曰。將謂 你瞥地。師便出。輒北遊五臺京汴。南抵儀真。謁長蘆祖照。一語契合。命為侍者。

踰載分座。照常以老疾擬閑退。夢人告曰。蜀僧可代。照未決。蜀僧為誰。至宣和壬 寅。照病篤。恍省前讖。蜀僧即了首座也。廼囑經使陳公。請了繼席。長蘆開法。以 香酧丹霞淳。語曰。我於丹霞先師一掌下。伎倆俱盡。覓箇開口處不可得。如今有恁 麼快活不徹底漢麼。若無。銜鐵負鞍。各自著便。於是洞宗大振。禪流如歸。亦多照 公遜席之力也。及照歿。師以父禮行喪事。亦宜矣。師居七載。建炎二年戊申。南遊 普陀。以漚和機。引導海山。七百餘家皆棄網業。庚戌應天台國清寺。尋受閩之雪 峯。紹興五年丙寅。奉旨補明州育王寺。育王院務曠販。不易承理。因遞代逋負幾二 十萬貫。咸為師憂。而師居未幾間。償舊逋負十有八九矣。戊午詔遷蔣山。疾辭不

(23)

赴。明年朝旨以溫之龍翔興慶二院。合一禪林。詔師主之。僧集如雲。齋粥不繼。朝 以法田千畝賜之。又詔主雙徑。慈寧太后建崇先寺居師。賜金襴銀絹法物。隆渥殊 甚。師以為可作歸休計。上堂。轉功就位。是向去底人。玉韞荊山貴。轉位就功。是 卻來底人。紅爐片雪春。功位俱轉。通身不滯。撒手無依。石女夜登機。密室無人 掃。正恁麼時。絕氣息一句。作麼生相委。良久云。歸根風墮葉。照盡月潭空。尋示 疾。中使問候。師從容敘謝。乃呼首座曰。吾行矣。跏趺瞑目而逝。時紹興二十二年 壬申十月朔日也。越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五夏。凡七處說法。五承紫泥之詔。得度弟 子四百。嗣法者宗玨等三十餘人。所編語錄二集若干卷。行世。其語曰。窮微喪本。

體妙失宗。一句截流。玄淵及盡。是以金針密處。不露光芒。玉線通時。潛舒異彩。

雖然如是。猶是交互雙明。且道巧拙不到。作麼生相委。良久云。雲蘿秀處青陰合。

巖樹高低翠鎖深。師之語句精妙。約類如此。僧問。不落風彩還許轉身也無。師曰。

石女行處不同功。曰向上事作麼生。師曰。妙在一漚前。豈容千聖眼。僧禮拜。師 曰。秖恐不恁麼。師一日入厨看煑麫次。忽桶疷脫。眾皆失聲曰。可惜許。師曰。桶 底脫自合歡喜。因甚煩惱。曰和尚即得。師曰。灼然可惜許一桶麫。臨機勘辨。約類 如此。

贊曰。師初於丹霞掌下。洞徹根源。便乃遨遊南北衡抗。時機不無離師太早之譏。殊 未知真龍不借涓滴。而能霖霈九天。豈與點額鈍鱗同日量論哉。況師夙承弘願。以英 偉之操。深明的旨。宜請假觀方。非分外也。不期際長蘆推代之風雲。卒爾廣澤。宜 矣。故曰。得時而動。則功成百世。其師之謂乎。

南宋元明僧寶傳卷二

(24)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三 虎丘隆禪師

禪師和之含山人也。名紹隆。機投佛果勤禪師。出世開聖。次遷彰教。果還□移居虎 丘。時佛果門贒雖有妙喜輩。尚菴居。楚吳衲子惟趨虎丘。故虎丘法筵之盛。無異佛 果之住蔣山也。師凡見學流。必以湛堂死心諸宗匠而龜鏡之。葢師初為大僧。輒知有 於長蘆信公。言下因慕。佛果老人造夾山。而道繇寶峯。見器於湛堂。又過黃龍。抗 機於死心。抵夾山。適佛果移道林。師從其行。佛果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 猶離見。見不能及。竪拳云見麼。對曰見。曰頭上安頭。師脫然契證。佛果復召曰。

見箇甚麼。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佛果深肯之。於是二十載。侍從於果。而隆睡虎 之名。飫驚叢社矣。宣和間。辭歸省親。因住褒禪山。靖康改元。領開聖。為建炎之 擾。退隱銅峯。尚書李公光。起師居彰教。間有老宿。聞而笑曰。瞌睡虎今插翅矣。

紹興癸丑。遷平江之虎丘。虎丘為南國衣冠之藪。懷香請益外。掀禪床喝。大眾之 輩。騰騰不絕。僧問。為國開堂一句作麼生道。師曰。一願皇帝萬壽。二願重臣千 秋。曰秖如生佛未興時一著。落在甚麼處。師曰。吾常於此切。曰官不容針。更借一 問時如何。師曰。據虎頭收虎尾。曰中間事作麼生。師曰。草繩自縛漢。曰毗婆尸佛 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師曰。幾行巖下路。少見白頭人。問九旬禁足意旨如何。

師曰。理長即就。曰秖如六根不具底人。還禁得也無。師曰。穿過鼻孔。曰學人小出 大遇。師曰。降將不斬。曰恁麼則和尚放某甲逐便也。師曰。停囚長智。問如何是大 道真源。師曰。和泥合水。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截斷草鞋跟。問古人到者裏因 甚麼不肯住。師曰。老僧也恁麼。曰忽然一刀兩段時如何。師曰。平地神仙。問如何 是截鐵之言。師曰。滿口含霜。曰何必如此。師曰。闍黎又作麼生。曰痛領一問。師 曰。也須吐卻。諸方以師之機。類於五祖。其上堂曰。凡有展托。盡落今時。不展不 托。墮坑落壍。直饒風吹不入。水洒不著。簡點將來。自救不了。豈不見道。直似寒 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拈拄杖一劃 云。劃斷古人多年葛藤。點頭石。不覺拊掌大笑。且道。笑箇甚麼。腦後見腮。莫與 往來。又曰。目前無法。萬象森然。意在目前。突出難辨。不是目前法。觸處逢渠。

非耳目之所到。不離見聞覺知。雖然如是。也須踏著它向上關棙子始得。所以道。羅 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佛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如是則不勞斂念。樓閣門開。寸 步不移。百城俱到。還委悉麼。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諸方又以師語類 於白雲。白雲端和尚嘗立祖堂。昭享先澤師追繹其事。圖其像而安奉之。故有語曰。

天子之廟九。諸候之廟七。況金輪世譜。寧甘草草飲水。遽昧其源。於義安乎。於是 叢林咸遵行焉。師前後據室。嚴展化儀。不以獅乳。暴迸非器。所以得法於師者。氣 宇如王。丙辰五月。佛果訃始至。師乃白眾曰。當以第一座宗達。承虎丘院事。復索 筆書最後法語。儼然化去。壽六十。坐四十五夏。塔於本山。有門人應菴華禪師。

(25)

應菴華禪師

應菴禪師。諱曇華。北宋徽宗崇寧癸未。生於楚黃江氏。神彩炳異。識度持重。年十 七。具決定志。津濟羣品。棄家得道於虎丘隆公。隆先妙喜。受印於佛果。佛果嗣法 東山演禪師。而應菴為東山之四世也。當時推二甘露門。謂楚西有應菴。浙東有妙 喜。妙喜謫梅楊。有傳應菴法語至者。妙喜譽不容口。以偈柬曰。坐斷金輪第一峯。

千妖百恠盡潛蹤。年來又得真消息。報道楊岐一脉通。應菴之語曰。九年面壁。壞卻 東土兒孫。隻履西歸。鈍置黃面老子。以拄杖畫一畫云。石牛橫古路。一馬生三寅。

又曰。十五日以前水長船高。十五日以後泥多佛大。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直 得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悉皆歡喜。謂言打者一棒。不妨應時應節。山僧不覺通身 踴躍。遂作詩一首。舉似大眾。蜻蜓許是好蜻蜓。飛來飛去不曾停。被我捉來。摘却 兩邊翼。恰是一枚大鐵釘。又曰。飯籮邊漆桶裏。相唾饒你潑水。相罵饒你接嘴。黃 河三十年一度清。蟠桃五百歲一次開花。鶴勒那齩定牙關。朱頂王呵呵大笑。歸宗五 十年前有一則公案。今日舉似諸人。且道是甚麼公案。王節級失卻帖。又曰。參禪人 切忌錯用心。悟明見性是錯用心。成佛作祖是錯用心。看經看教是錯用心。行住坐臥 是錯用心。喫粥喫飯是錯用心。屙屎送尿是錯用心一動一靜一往一來是錯用心。更有 一種錯用心。歸宗不堪與諸人說破。何故。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其前後語要。約 類如此。僧問。秖者是埋沒自己。秖者不是孤負先聖。去此二途。和泥合水處。請師 速道。曰。玉筯撑虎口。僧曰。一言金石談來易。萬事鴻毛脫去輕。曰。莫謾老僧 好。侍郎季浩擬達所畜。應菴驟起。揕其胸曰。死後向甚處去。浩噤不能發。應菴叱 退之。浩不旬日。徹見臨濟宗旨。其妙密鉗鎚。又類如此。故一時無表裏貴賤。耆艾 飽參。經其爐韛。無不汗下心死。隆興改元五月。虎丘忌晨。應菴拈香曰。平生沒 興。撞著無意智老和尚。做盡伎倆。凑泊不得。從此卸卻干戈。隨分著衣喫飯。二十 年來坐曲彔牀。縣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一年一度燒香日。千古令人恨轉深。

已而以叢林。囑累教授嚴康朝。以滹沱正宗。分付密菴咸杰。次月將告寂。猶挂牌入 室。或以偈請。應菴呵曰。吾長笑諸方所為。而自蹈之耶。區分院事。洪纖不遺。趺 坐遷化。世齡六十一。僧夏四十三。塔於玲瓏巖之外岡。未踰月。妙喜亦遷化。初應 菴道既通聞。此菴元布袋住連雲。深山廣澤。衲子難近。徒步訪之。故為分座。而連 雲之風立震。已而主明果。則雪堂每過。盤桓永夜。間有竊議者。雪堂叱之。應菴凡 八歷名剎。兩住歸宗。始明果。終天童。其居天童時。妙喜亦生。還住育王焉。

贊曰。臨濟宗枝。若無首山。幾到大風吹止。虎丘命脉。一有應菴。家聲始不寂寥。

如珠中如意。花裏優曇。色色改觀。但圓悟為一睡虎。發其千片之弩。豈有鼷鼠。怏 怏負其所望哉。

大慧杲禪師

(26)

禪師宗杲者。字曇晦。別號妙喜。大鑑十五世圓悟勤公之嗣也。妙喜出宣州寧國奚 氏。年十三。就鄉校。不旬而棄之。親奇其志。乃許衣緇成大僧。徧探諸家語錄。於 雲門睦州。尤篤意焉。竟有五家淺深門庭之疑。遂請益於廣教珵公。珵示其節目。妙 喜輒領意。珵私嘆曰。杲乃再來人也。妙喜又棄之。遂至真如喆座下。入慶藏主賢蓬 頭之室。因之過黃龍謁晦堂。跨東林參昭覺。俱雅珍愛。妙喜又棄之。往見心印詢。

詢與語連三日。大奇之。欲留不可。因指見湛堂準公於寶峯。機辨縱橫。準漠然不 諾。妙喜始伏膺事之。及準疾革。妙喜惶啟曰。某向後當見何人。準曰。有箇勤巴 子。當能了子事。準歿。乃繭足千里。請塔銘於張公無盡。無盡時為禪室領袖。契之 囑妙喜必。見川勤老也。會東京天寧席虗。詔起蔣山勤禪師為住持。妙喜心慶曰。此 天賜我也。其禪若不異諸方。妄相許可我。則造無禪論去也。遂入勤公之室。聞公拈 提。朞年不敢犯其機。一日公舉東山水上行公案。以示眾。妙喜躍然。急呈所得於 公。公曰。未未。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令居擇木寮。為不釐 務。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公每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話。妙喜擬對。公輒禁之。乃至 握箸忘食。公笑曰。者漢卻參黃楊木禪也。妙喜益茫然無措。乃堅請公在五祖時問 答。公良久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先師但向我道。描也描不成。畵也畵不 就。又問。樹倒藤枯句歸何處。先師則云。相隨來也。妙喜豁然大徹。連呼曰。我會 也。於是隨聲酬對勢如湧泉。公拊掌稱善。舉以首眾。宿衲皆下之。士紳爭相從遊。

丞相呂公舜徒尤悅之。奏賜紫衣。號佛日禪師。是時已有詔。移勤公住雲居。賜號圓 悟。圓悟又以妙喜。首雲居之眾。其秉拂小參。萬指軒騰。昭覺元禪師出問曰。眉間 挂劍時如何。妙喜曰。血濺梵天。圓悟於座下。以手約曰。問得極好。答得更奇。於 是海眾爭頌老東山之再見也。圓悟還蜀。妙喜始菴居古雲門。遷湖南。轉江右。入八 閩。又結菴洋嶼。僧曇懿者。久依圓悟。自謂不疑。紹興初。出住祥雲。法席頗盛。

妙喜知其所見未實。致書令來。懿故不起。妙喜鳴鼓痛斥。榜告四眾。懿乃破夏來洋 嶼。妙喜諊其所證。大笑曰。汝恁麼見解。敢嗣我圓悟老人耶。懿傀汗浹背。即退院 求侍於妙喜。入室次。妙喜曰。我要箇不會禪的做國師。懿對曰。我做得國師去也。

妙喜喝出。復召曰。闍黎香嚴悟處。不在擊竹邊。俱胝得處。不在指頭上。懿失聲橫 趨而去。妙喜笑曰。懿闍黎此回堪住院子也。又僧彌光。字晦菴。流譽諸方。趨風來 見。玅喜命坐而商略。光一一具對。妙喜曰。雖有落處。只是不著所在。今諸方浩浩 說禪者。見解秖如此。何益也。其楊岐正傳三四人而已。語訖呵呵大笑。光慍而起 去。妙喜即撾鼓入室。光顰額而至。妙喜曰。喫粥了也。洗鉢盂了也。去卻藥忌。道 將一句來。光遽對曰。裂破。妙喜震威喝曰。汝又說禪也。光乃得旨。遂以書招其友 鼎需曰。洋嶼菴主手段。與諸方別。需乾笑而已。需字懶菴。乃閩人。幼登進士。絕 婚為比丘。一錫湖湘。徧參名宿。以為法無異味。歸隱羗峯絕頂。久不下山。佛心才 禪師已挽出。首眾於大乘。需甞以即心即佛問學者。毅然無可意。光強速其至。會入 室鼓鳴。需隨喜焉。妙喜以拂指曰。即心即佛作麼生。速道。需從傍下語。妙喜詬之 曰。汝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即普說。訐其生平珍重得力處。排為邪解。需涕泪

(27)

交頤。不敢仰眎。乃歸心決擇。一日垂問。內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麼時如何。需 擬對。妙喜連擊之。需釋然厲聲曰。和尚已多了也。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妙喜 之精猛開發。約多類此。時及門者五十三輩。期未半得法者十三人。丞相張公浚在蜀 時。圓悟為言。杲真得吾宗之髓。張公還朝。遂以杲補徑山。徑山之席。常隨二千餘 輩。方來無地以容。乃搆千僧閣安之。侍郎張子韶。狀元汪聖錫。少卿馮濟用。悉預 其列。當是時。秦檜居權。司諫詹大方阿之曰。鼓唱浮言。謗訕朝政。張九成為之 首。徑山僧宗杲和之。乃坐編置。九成毀衣焚牒。竄妙喜於衡陽。起遣日而惻聲載 道。識者曰。日月無私成其明。聖賢無擇成其大。豈杲公之化應南。故天假之以示現 於衡陽者耶。且法門正氣。表燭千秋。又以羣願所係。公必壽還。何憂哉。凡十載徙 梅楊。雖瘴癘之鄉。而妙喜竪拂不倦。緇素騰騰。仍光風霽日也。又五載。有旨賜還 復僧衣。四方虗席迎之。皆不就。最后有旨。強起主育王。築塗田數百頃。以繼眾 食。賜其莊。名般若。又二年。改移徑山。徑山益盛。雖龍象互相蹴踏。而上堂每贊 猶子應菴。深得先人機用。於是天下益稱其公。妙喜臘高。屢求退居明月堂。告謝方 來。莫可禁止。先是孝宗居藩時。遣內監。至徑山。見妙喜。獻以偈。孝宗大悅。及 在建邸。復遣近侍。請上堂。親書妙喜菴額。并贊真製賜之。及即位。又錫法號大慧 禪師。洎召對。妙喜已示疾。一夕忽大星隕地。流光四散。鳥獸皆鳴。遂乃告寂於明 月堂。親封遺疏。侍僧請留偈。妙喜厲聲曰。無偈便死不得也。乃大書曰。生也只恁 麼。死也只恁麼。有偈與無偈。是甚麼熱大。擲筆長往。時隆興改元八月十日也。世 壽七十五。坐夏五十八。上覧遺語悽然。製詞奠曰。生滅不滅。常住不住。圓覺空 明。隨物現見。詔以明月堂。為妙喜菴。全身瘞於菴後。諡曰普覺。塔曰普光。入其 全錄八十卷於大藏焉。

贊曰。端祖云。悟了須是遇人始得。余虗度林間數十載。每耳目所有諸道者。莫不據 高廣座。自稱曹溪正脉少室真傳。但惜未遇大慧老人耳。若遇。自當別有壺天。而端 祖之言豈謬哉。嗚呼馬逢伯樂。薪遇中郎。吾宗之大幸也與。

徑山大禪明禪師

禪師了明者。不知何許入。長身大腹。所至驚眾。眾皆稱之曰。大禪大禪。機鋒敏 疾。儀度豪朗。為妙喜杲禪師會中之龍象。當妙喜住育王時。室中不許下喝。大禪每 入室。必振聲一喝而退。妙喜榜示曰。下喝者罰錢一貫。大禪乃密袖千錢。先頓於 地。高聲連喝而出。妙喜曰。柰者漢何。再榜曰。下喝者罰當日堂供一中。大禪即往 言庫司。和尚要金十兩。主事者不疑與之。隨袖以入。復頓於地。高聲一喝。妙喜大 駭。徐問知之。為之一笑。一日妙喜謂大禪曰。你者肥漢。如是會禪。驢年未夢見 在。大禪曰。靈山授記。何異今日。妙喜乃以德山托鉢因緣。徵其節目。大禪對曰。

凜凜吹毛炤膽寒。不容擬議豈容傳。擡眸已是身三段。此是吾家紅鐵團。妙喜嘆曰。

此話它日大行去在。於是出赴投子。叢席改觀。次遷長蘆。百廢俱修。甞過徑山。省

(28)

妙喜。妙喜送以偈曰。人言棒頭出孝子。我道憐兒不覺醜。長蘆長老恁麼來。妙喜空 費一張口。從教四海妄流傳。埜干能作獅子吼。孰云無物贈伊行。喝下鐵團顛倒走。

大禪既主長蘆。頗著異跡。雖萬指周旋。而檀施如山。故旹以布袋和尚擬之。晚年繼 席徑山。室中惟以臺山婆子話。騐學者。遯菴以偈嘲曰。一按牛喫草。一與賊過梯。

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大禪答曰。干戈中有太平基。不用干戈始得之。若無舉鼎 㧞山力。千里烏騅不易騎。徑山當妙喜遷化之後。其法政大禪為之再新。然歲計浩 大。知事以將來不給為諫。大禪獨以龍天常住慰之。楊和王夢。一異僧長大皤髯。坦 腹緩行。言欲化蘇州一莊。王異之。次旦大禪杖履而至。閽人不能止。急啟王。王立 見大禪。奇偉與夢合。乃炷香設禮。大禪首言。大王莊田至廣。可施蘇州一所。以供 佛僧。無窮之利也。王未可否。大禪齋畢。便出。無他語。是時內外訇傳。和王以蘇 州莊田。施徑山大禪布袋和尚。王入朝。孝宗聞王捨業。為王助喜。王謝歸。遣使至 徑山。請大禪。而大禪前二日無疾別眾示化矣。自是和王宴居寤寐。或少交睫。即見 大禪在前。語曰。六度之大。施度為先。善始善終。則為究竟。王嗟慕即以莊隸徑 山。此莊歲計十萬。舟庫皆備。乃大禪之遺光也。初妙喜謫梅州。防送甚嚴。或為禍 在不測。大禪挺力。荷枷從行。而師資儀禮。旦夕益慎。至貶所。衲子追隨者。率二 三百輩。妙喜以齋用不給。復慮生議。甞勉之令去。大禪曰。不可。衲子所抱者道 也。所履者義也。況重繭千里。咨決為事。縱拮据辛勞。風波不定。聽之龍天。安忍 棄之。遂身任齋粥。每日肩栲栳。行乞至晚。則數十人為之荷饙。成列而歸。衲子雖 多。無不具足。如是十六年。似一日。顧妙喜法嗣之盛。在貶所接者居其半。大禪明 之力也。

贊曰。禪師明公。於盤錯之際。執禮凜若氷霜。可法也。及讀其生平語句。如神鋒出 匣。截鐵如泥。稽其行事。順逆普應。靈異疊出。一時疑為慈氏下生。抑何神也。經 云。譬如心王寶。隨心現眾色。眾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信哉。

育王裕禪師

禪師名端裕。會稽人。吳越錢王之裔也。年十四。驅烏於境之大善寺。目光外射。有 異量。每聞燈籠露柱佛殿山門之語。則罔然。行脚經宿淨慈。有僧擊露柱云。如何不 說禪。裕有省。謁諸名宿。皆以特邁見推。裕終歉然。別見佛果勤和尚於鍾阜。勤每 瞬目顧之。裕不領。一日勤問曰。誰知正法眼藏。向瞎驢邊滅却。即今是滅不滅。裕 對曰。和尚合取口好。曰。此猶未出常情在。裕擬進語。勤擊之。裕頓去所滯。自此 當機敏絕。會朝廷加勤圓悟師號。主天寧。裕以毫彩。典記室。價傾一時。初出住丹 霞。眾盈千輩。每挂牌入室。罕有搆機者。裕垂涕長嘆不已。眾俱憤發自新。及遷虎 丘雙徑。成大器者數十人。甞示眾曰。德山入門便棒。多向皮袋裏埋踪。臨濟入門便 喝。總是聲塵中出沒。若是英靈衲子。直須足下風生。超越古今塗轍。卓拄杖喝云。

秖者箇何似生。若喚作棒喝。瞌睡未醒。不喚作棒喝。未識德山臨濟。畢竟如何。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興化存獎禪師 (臨濟玄法嗣).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示自禪人 示有禪人 示月禪人 示本禪人 示達禪人 示印禪人 示妙覺大師 示仁書記 答怡然道人 答黃通判 示禪人 示詔副寺 示燈上人 示禪人 示魯叟 示禪者 示禪人

印可。義玄禪師於 854 年,到河北鎮州的臨濟院弘法。義玄禪師的機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禪師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江州天寧記禪師 饒州薦福忠禪師   婺州智者修禪師)

破山禪師 萬如禪師 浮石禪師 玉林禪師 箬菴禪師 山茨禪師 玄微禪師 香幢法主 [車*度]轢居士 跛道人如念 無依道人 牧公道人..

 育王笑翁妙堪禪師 靈隱石鼓希夷禪師  雪峰滅堂了宗禪師 雪竇野雲處南禪師  盤山思卓和尚 (此後無傳)

谷山崇禪師 慧林圓照本禪師 衡嶽泉禪師 法華舉禪師 廣慧璉禪師 翠巖芝禪師 浮山遠禪師 投子青禪師 天寧楷禪師 大覺璉禪師 興化銑禪師 餘杭政禪師 西余端禪師 言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