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1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560-A 重刊禪林僧寶傳序 No. 1560-B 重刻禪林僧寶傳序 No. 1560-C 禪林僧寶傳引 禪林僧寶傳目錄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

韶州雲門大慈雲弘明禪師 汝州風穴沼禪師

汝州首山念禪師 汾州太子昭禪師 福州玄沙備禪師 漳州羅漢琛禪師 金陵清涼益禪師 潭州石霜諸禪師 邵武龍湖聞禪師 筠州九峯䖍禪師 吉州禾山殷禪師 雲居宏覺膺禪師 澧州洛浦安禪師 天台韶國師 筠州九峯玄禪師 南康雲居齊禪師 瑞鹿先禪師 圓通緣德禪師 南塔光湧禪師 洞山守初禪師 南安巖嚴尊者 龍牙居遯禪師 永明智覺禪師 雲居簡禪師 重雲暉禪師 瑞龍璋禪師 林陽端禪師 雙峯欽禪師 九峯詮禪師 龜洋忠禪師 洞山聰禪師 雪竇顯禪師 天衣懷禪師 薦福古禪師 福昌善禪師 大陽延禪師 神鼎諲禪師

(3)

谷山崇禪師 慧林圓照本禪師 衡嶽泉禪師 法華舉禪師 廣慧璉禪師 翠巖芝禪師 浮山遠禪師 投子青禪師 天寧楷禪師 大覺璉禪師 興化銑禪師 餘杭政禪師 西余端禪師 言法華 華嚴隆禪師 慈明禪師 黃龍南禪師 雲峰悅禪師 黃龍寶覺心禪師 泐潭真淨文禪師 仰山偉禪師 東林照覺總禪師 大溈真如喆禪師 雲居祐禪師 隆慶閑禪師 雲蓋智禪師 圓通訥禪師 淨因臻禪師 法雲圓通秀禪師 延恩安禪師 明教嵩禪師 蔣山元禪師 金山達觀頴禪師 法昌遇禪師 楊岐會禪師 白雲端禪師 大通本禪師 報本元禪師 禾山普禪師 雲居佛印元禪師 寶峯英禪師 保寧璣禪師 黃龍佛壽清禪師

No. 1560-1 補禪林僧寶傳 五祖演禪師

雲巖新禪師 南嶽石頭志庵主 No. 1560-D

(4)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贊助資訊

(5)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6)

No. 1560-A 重刊禪林僧寶傳序

禪林僧寶傳者。宋宣和初。新昌覺範禪師之所譔次也。覺範甞讀唐宋高僧傳。以道宣 精於律。而文非所長。贊寧博於學。而識幾于暗。其於為書。往往如戶昏按撿。不可 以屬讀。乃慨然有志於論述。凡經行諸方。見夫博大秀傑之衲。能袒肩以荷大法者。

必手錄而藏之。後居湘西之谷山。遂盡發所藏。依倣司馬遷史傳。各為贊辭。合八十 有一人。分為三十卷。而題以今名。亦既鋟梓以傳。積有歲月。二十年來。南北兵 興。在在焚燬。是書之存。十不一二。南宗禪師定公。時住大慈名剎。慨念末學晚 輩。不見至道之大全。古人之大體。因取其書。重刊而廣布之。且以序文屬予。俾書 始末。傳之永久。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而言為尚書。事為春秋。遷蓋因之以作 史記。而言與事具焉。覺範是書。既編五宗之訓言。復著諸老之行事。而於世系入道 之由。臨終明驗之際。無不謹書而備錄。蓋聽言以事觀。既書其所言。固當兼錄其行 事。覺範可謂得遷之矩度矣。而或者則曰。遷蓋世間之言。而覺範則出世間者也。出 世間之道。以心而傳心。彼言語文字。非道之至也。於此而不能以無滯。則自心光 明。且因之而壅蔽。其於道乎。何有是大不。然為佛氏之學者。固非即言語文字以為 道。而亦非離言語文字以入道。觀夫從上西竺東震諸師。固有兼通三藏。力弘心宗者 矣。若馬鳴龍樹。永嘉圭峯是也。學者苟不致力於斯。而徒以撥去言語文字為禪。冥 心默照為妙。則先佛之微言。宗師之規範。或幾乎熄矣。覺範為是懼而譔此書。南宗 亦為是懼而刊布之。欲使天下禪林。咸法前輩之宗綱。而所言所履。與傳八十一人 者。同歸於一道。則是書之流傳。豈曰小補之哉。傳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又 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後之覧者勉之哉。洪武六年臘月八日九靈山人戴 良序。

No. 1560-B 重刻禪林僧寶傳序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以真寔際離文字故。自曹溪滴水。派別五家。建立綱宗。開示 方便。法源一濬。波流益洪。同歸薩婆若海。然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從古明 大法人。莫非瑰瑋傑特之材。不受世間繩束。是以披緇祝髮。周游參請。必至於發明 己事而後已。蓋有或因言而悟入。或目擊而道存。一剎那間。轉凡成聖。時節因緣。

各自不同。苟非具載本末。則後學無所考證。此僧寶傳之所由作也。是書之傳有年 矣。白璧繅藉。見之愛慕。舊藏在廬阜。後失於回祿。錢塘風篁山之僧廣遇。慮其湮 沒。即舊本校讎鋟梓。以與諸方共之。十餘年而書始成。其用心亦勤矣。魏亭趙元 藻。一見遇於湖山之上。慧炬相燭。袖其書以歸。囑予為一轉語。予與遇未覿面。今 披是書。知其志趣。千里同風。且見遇與覺範。與八十一人者。把臂並行。若有因書 省發。得意忘言。即同入此道場。則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不為分外。寶慶丁亥中春 上澣。臨川張 (宏)敬書。

(7)

No. 1560-C 禪林僧寶傳引

覺範謂余曰。自達磨之來。六傳至大鑒。鑒之後析為二宗。其一為石頭。雲門曹洞法 眼宗之。其一為馬祖。臨濟溈仰宗之。是為五家宗派。嘉祐中。達觀曇頴禪師。甞為 之傳。載其機緣語句。而略其始終行事之迹。德洪以謂。影由形生。響逐聲起。既載 其言。則入道之緣。臨終之効。有不可唐捐者。遂盡掇遺編別記。苴以諸方宿衲之 傳。又自嘉祐至政和。取雲門臨濟兩家之裔。嶄然絕出者。合八十有一人。各為傳而 繫之。以贊。分為三十卷。書成於湘西之南臺。目之曰禪林僧寶傳。幸為我作文。以 弁其首。余索其書而觀之。其識達。其學詣。其言恢而正。其事簡而完。其辭精微而 華暢。其旨廣大空寂。窅然而深矣。其才則宗門之遷固也。使八十一人者。布在方 冊。芒寒色正。燁如五緯之麗天。人皆仰之。或由此書也。夫覺範初閱汾陽昭語。脫 然有省。而印可於雲庵真淨。甞涉患難瀕九死。口絕怨言。面無不足之色。其發為文 章者。蓋其緒餘土苴云。宣和六年三月甲子。長沙侯延慶引。

禪林僧寶傳目錄 卷一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 卷二

韶州雲門匡真大師 卷三

汝州風穴昭禪師(或作沼)

首山念禪師 汾州太子昭禪師

卷四

福州玄沙備禪師 漳州羅漢琛禪師(地藏)

金陵清涼益禪師(法眼)

卷五

潭州石霜諸禪師 邵武龍湖聞禪師 筠州九峯䖍禪師 吉州禾山殷禪師

卷六

(8)

雲居宏覺膺禪師 洛浦安禪師

卷七 天台韶國師 九峯玄禪師 雲居齊禪師 瑞鹿先禪師

卷八

圓通道濟德禪師 南塔光湧禪師 洞山守初禪師 南安巖嚴禪師

卷九 龍牙居遯禪師 永明智覺禪師 雲居簡禪師

卷十 重雲暉禪師 瑞龍志德璋禪師 林陽端禪師 雙峯欽禪師 九峯詮禪師 龜洋忠禪師 卷十一 洞山聰禪師 雪竇顯禪師 天衣懷禪師 卷十二 薦福古禪師 卷十三 福唱善禪師 大陽延禪師 卷十四

(9)

神鼎諲禪師 谷山崇禪師 圓照本禪師 卷十五 衡嶽泉禪師 法華舉禪師 卷十六 廣慧璉禪師 翠岩芝禪師 卷十七 浮山遠禪師 投子青禪師 天甯楷禪師 卷十八 大覺璉禪師 興化銑禪師 卷十九 餘杭政禪師 西余端禪師 卷二十 言法華 華嚴隆禪師

卷二十一 慈明禪師

卷二十二 黃龍南禪師 雲峯悅禪師

卷二十三 黃龍實覺心禪師 泐潭真淨文禪師

(10)

卷二十四 仰山偉禪師 東林照覺總禪師

卷二十五 大溈真如喆禪師 雲居祐禪師 隆慶閑禪師 雲蓋智禪師

卷二十六 圓通訥禪師 淨因臻禪師 法雲圓通秀禪師 延恩安禪師

卷二十七 明教嵩禪師 蔣山元禪師 金山達觀禪師

卷二十八 法昌遇禪師 楊岐會禪師 白雲端禪師

卷二十九 大通本禪師 報本元禪師 禾山普禪師 雲居佛印元禪師

卷三十 寶峯英禪師 保甯璣禪師 黃龍佛壽清禪師

續補 五祖演禪師 雲岩新禪師

(11)

南嶽石頭志庵主 No. 1560

禪林僧寶傳卷第一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青原六世)

禪師諱躭章。泉州莆田黃氏子。幼而奇逸。為書生不甘處俗。年十九棄家。入福州靈 石山。六年乃剃髮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謁悟本禪師价公。依止十餘年。价以為類 己。堪任大法。於是名冠叢林。將辭去。价曰。三更當來。授汝曲折。時矮師叔者知 之。蒲伏繩床下。价不知也。中夜授章。先雲巖所付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種滲漏 畢。再拜趨出。矮師叔引頸呼曰。洞山禪入我手矣。价大驚曰。盜法倒屙無及矣。後 皆如所言。寶鏡三昧。其詞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護。銀盌盛 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汙。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為物作則。用㧞 諸苦。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 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必得物。語未正故。

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 雙舉。通宗通塗。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 節。寂然昭著。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今有頓漸。緣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規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係駒伏鼠。先聖悲之。為法 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 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几珍御。以有驚異。黧奴白牯。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預。木人方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甯容 思慮。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 續。名主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詞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恠相逢不相識。

隱隱猶懷昔日嫌。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更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正 中來。無中有路出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偏中至。兩刃交鋒要回 避。好手還同火裏蓮。宛然自有冲天氣。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 流。折合終歸炭裏坐。三種滲漏。其詞曰。一見滲漏。謂機不離位。墮在毒海。二情 滲漏。謂智常向背。見處偏枯。三語滲漏。謂體妙失宗。機昧終始。學者濁智流轉。

不出此三種。綱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鍼雙鏁備。挾路隱全該。寶印 當空妙。重重錦縫開。其二名金鎻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齊轉覺難。力窮尋進 退。金鏁網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絕幽微。背風無巧拙。

電火爍難追。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禮祖塔。自螺川還止臨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

(12)

以志慕六祖。乃名山為曹。示眾曰。僧家在此等衣線下。理須會通向上事。莫作等 閑。若也承當處分明。即轉他諸聖。向自己背後。方得自由。若也轉不得。直饒學得 十成。却須向他背後叉手。說什麼大話。若轉得自己。則一切粗重境來。皆作得主 宰。假如泥裏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問藥山曰。三乘教中。還有祖意也無。答曰 有。曰既有。達磨又來作麼。答曰。只為有。所以來。豈非作得主宰。轉得歸自己 乎。如經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滯也。謂 之十成。亦曰斷滲漏也。只是十道頭絕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躭著。名為取次承 當。不分貴賤。我常見叢林。好論一般兩般。還能成立得事麼。此等但是說向去事路 布。汝不見南泉曰。饒汝十成。猶較王老師。一線道也。大難。事到此。直須子細始 得。明白自在。不論天堂地獄。餓鬼畜生。但是一切處不移易。元是舊時人。只是不 行舊時路。若有忻心。還成滯著。若脫得。揀什麼。古德云。只恐不得輪迴。汝道作 麼生。只如今人。說箇淨潔處。愛說向去事。此病最難治。若是世間粗重事。却是 輕。淨潔病為重。只如佛味祖味。盡為滯著。先師曰。擬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 齋。且喚什麼作味。只是佛味祖味。纔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說破齋破戒。即 今三羯磨時。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貪瞋癡。雖難斷却是輕。若也無為無事淨潔。此乃 重。無以加也。祖師出世。亦只為這箇。亦不獨為汝。今時莫作等閑。黧奴白牯修行 却快。不是有禪有道。如汝種種馳求。覔佛覔祖。乃至菩提涅槃。幾時休歇成辦乎。

皆是生滅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無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 善惡因果。但饑來喫草。渴來飲水。若能恁麼。不愁不成辦。不見道計較不成。是以 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牽犂拽耒。得此便宜。始較些子。不見彌勒阿閦。及諸妙喜等 世界。被他向上人喚作無慚愧。懈怠菩薩。亦曰變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 事。合作麼生。大須子細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麼體會修行。

莫趂快利。欲知此事。饒今成佛成祖去。也只這是。便墮三塗地獄六道去。也只這 是。雖然沒用處。要且離他不得。須與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變易。若 作主宰不得。便是變易也。不見永嘉云。莾莾蕩蕩招殃禍。問如何是莾莾蕩蕩招殃 禍。曰只這個總是。問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麼。但是菩提涅槃。煩惱無 明等。總是不要免。乃至世間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變易去也。乃 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禍。為不小。因什麼如此。只為變易。若不變易。直 須觸處自由始得。香嚴閑禪師會中有僧。問如何是道。閑曰枯木裏龍吟。又問如何是 道中人。閑曰髑髏裏眼睛。其僧不領。辭至石霜。問諸禪師曰。如何是枯木裏龍吟。

諸曰猶帶喜在。又問如何是髑髏裏眼睛。諸曰猶帶識在。又不領。乃問章曰。如何是 枯木裏龍吟。章曰血脉不斷。又問如何是髑髏裏眼睛。章曰乾不盡。又問有得聞者 否。章曰盡大地。未有一人不聞。又問未審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聞者皆 喪。乃作偈曰。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 清。有僧以紙為衣。號為紙衣道者。自洞山來。章問如何是紙衣下事。僧曰。一裘才 掛體。萬事悉皆如。又問如何是紙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諾即脫去。章笑曰。汝

(13)

但解恁麼去。不解恁麼來。僧忽開眼曰。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章曰未是妙。

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於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覺性圓明無相身。莫 將知見妄疎親。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 真。若向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僧問五位君臣旨訣。章曰。正位即空界。本 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至者。捨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 冥應眾緣。不隨諸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故曰虗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

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當審詳辨明。君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 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問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虗。問如 何是臣。曰靈機宏聖道。真智利群生。問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墮諸異趣。凝情望聖 容。問如何是君視臣。曰妙容雖不動。光燭不無偏。問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無內 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稱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 法之宗要。作偈曰。學者先須識自宗。莫將真際雜頑空。妙明體盡知傷觸。力在逢緣 不借中。出語直教燒不著。潛行須與古人同。無身有事超岐路。無事無身落始終。又 曰。凡情聖見是金鎻玄路。直須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

二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問曰。披毛戴角是什麼墮。章曰是類墮。

問不斷聲色是什麼墮。曰是隨墮。問不受食是什麼墮。曰是尊貴墮。夫冥合初心。而 知有是類墮。知有而不礙六塵是隨墮。維摩曰。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亦 隨墮。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門頭。見覺聞知。只不被他染汙。

將為墮。且不是同也。章讀杜順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與麼道。門弟子請 別作之。既作偈。又注釋之。其詞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無我即 死(仰汝取活)。我無渠即余(不別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驢(二俱不立)。不食 空王俸(若遇御飯。直須吐卻)。何假鴈傳書(不通信)。我說橫身唱(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與你 相似)。乍如謠白雪(將謂是白雪)。猶恐是巴歌。南州帥南平鍾王。雅聞章有道。盡禮致之 不赴。但書偈付使者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見之猶不採。郢人 何事苦搜尋。天復辛酉夏夜。問知事。今日是幾何日月。對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 生行脚。到處只管九十日為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脚去。及時焚香。宴坐而化。閱世六 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門弟子葬全身於山之西阿。塔曰福圓。

贊曰。寶鏡三昧其詞要妙。雲巖以受洞山。疑藥山所作也。先德懼屬流布。多珍秘 之。但五位偈。三種滲漏之語。見於禪書。大觀二年冬。顯謨閣待制朱彥世英。赴官 錢塘。過信州白華巖。得於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當為 發揚之。因疏其溝封。以付同學。使法中龍象。神而明之。盡微細法執。興洞上之 宗。亦世英護法之志也。

禪林僧寶傳卷第一

(14)
(15)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韶州雲門大慈雲弘明禪師

禪師名文偃。姑蘇嘉興人也。少依兜率院得度。性豪爽。骨面豐頰。精銳絕倫。目纖 長。瞳子如點漆。眉秀近睫。視物凝遠。愽通大小乘。棄之游方。初至睦州。聞有老 宿飽參。古寺掩門。織蒲屨養母。往謁之。方扣門。老宿揕之曰。道道。偃驚不暇 答。乃推出曰。秦時[車*度]轢鑽。隨掩其扉。損偃右足。老宿名道蹤。嗣黃蘗斷際禪 師。住高安米山寺。以母老東歸。叢林號陳尊宿。偃得旨辭去。謁雪峯存。存方堆桅 坐。為眾說法。偃犯眾出。熟視曰。項上三百斤鐵枷。何不脫却。存曰因甚到與麼。

偃以手自拭其目趨去。存心異之。明日陞座曰。南山有鼈鼻蛇。諸人出入好看。偃以 拄杖攛出。又自驚慄。自是輩流改觀。又訪乾峯。峯示眾曰。法身有三種病。二種 光。須是一一透得。更有照用同時。向上一竅。偃乃出眾曰。庵內人為什麼不見庵外 事。於是乾峯大笑曰。猶是學人疑處在。乾峯曰。子是什麼心行。曰也要和尚相委。

乾峯曰。直須恁麼。始得穩坐。偃應喏喏。又訪曹山章公問。如何是沙門行。章曰。

喫常住苗稼者。曰便與麼去時如何。章曰汝還畜得麼。曰學人畜得。章曰汝作麼畜。

曰著衣喫飯。有什麼難。章曰何不道。披毛戴角。偃即禮謝。又訪疎山仁。仁問。得 力處道將一句來。曰請高聲問。仁即高聲問。偃笑曰。今早喫粥麼。仁曰喫粥。曰亂 叫喚作麼。仁公駭之。又過九江。有陳尚書。飯偃而問曰。儒書即不問。三乘十二分 教。自有講師。如何是衲僧行脚事。曰曾問幾人來。曰即今問上座。偃曰即今且置。

作麼生是教意。曰黃卷赤軸。偃曰此是文字語言。作麼生是教意。曰口欲談而辭喪。

心欲緣而慮忘。偃曰。口欲談而辭喪。為對有言。心欲緣而慮忘。為對妄想。作麼生 是教意。尚書無以詶之。偃曰。聞公常看法華經。是否。曰不敢。曰經曰。治生產 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幾人退位。又無以詶之。偃呵譏之而去。

造曹溪禮塔。訪靈樹敏公。為第一座。先是敏不請第一座。有勸請者。敏曰。吾首座 已出家久之。又請。敏曰。吾首座已行脚。悟道久之。又請。敏曰。吾首座已度嶺 矣。姑待之。少日偃至。敏迎笑曰。奉遲甚久。何來暮耶。即命之。偃不辭而就職。

俄廣王劉王。將興兵。就敏決可否。敏前知之。手封奩子。語侍者曰。王來。出以似 之。於是怡然坐而歿。王果至。聞敏已化。大驚問。何時有疾。而遽亡如是耶。侍者 乃出奩子。如敏所誡呈之。王發奩得簡曰。人天眼目。堂中上座。劉王命州牧何承 範。請偃繼其法席。又迎至府開法。俄遷止雲門光泰寺。天下學者。望風而至。示眾 曰。江西即說君臣父子。湖南即說他不與麼。我此間即不如此。良久曰。汝還見壁 麼。又曰。後上來且是箇什麼事。如今抑不得已。且向諸人道。盡大地有什麼物。與 汝為緣為對。若有針鋒許。與汝為隔為礙。與我拈將來。喚什麼作佛。喚什麼作祖。

(16)

喚什麼作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將什麼為四大五蘊。我與麼道。喚作三家村裏老婆說 話。忽然遇著本色行脚漢。聞與麼道。把脚拽向階下。有什麼罪過。雖然如是。據箇 什麼道理。便與麼。莫趂口快。向這裏亂道。須是箇漢始得。忽然被老漢脚跟下尋 著。沒去處。打脚折。有什麼罪過。即與麼。如今還有問宗乘中話者麼。待老漢答一 轉了。東行西行。又曰。盡乾坤一時將來。著汝眼睫上。汝諸人聞恁麼道。不敢望汝 出來。性燥把老僧打一摑。且緩緩。子細看。是有是無。是箇什麼道理。直饒汝向這 裏明得。若遇衲僧門下。好槌脚折。又曰。三乘十二分教。橫說竪說。天下老和尚。

縱橫十字說。與我拈鍼鋒許。說底道理來看。與麼道。早是作死馬醫。雖然如此。且 有幾箇到此境界。不敢望汝言中有響。句裏藏鋒。瞬目千差。風恬浪靜。又曰。我事 不獲已。向汝道。直下無事。早是相埋沒也。更欲踏步向前。尋言逐句。求覔解會。

千差萬別。廣設問難。嬴得一場口滑。去道轉遠。有什麼歇時。此箇事。若在言語 上。三乘十二分教。豈是無言。因什麼道。教外別傳。若從學解機智得。只如十地聖 人。說法如雲如雨。猶被佛呵。謂見性如隔羅縠。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懸殊。

雖然如是。若是得底人。道火何曾燒口。終日說事。何曾掛著牙齒。何曾道著一字。

終日著衣喫飯。何曾觸一粒米。掛一縷絲。然猶是門庭之說。須是實得與麼。始得。

若約衲僧門下。句裏呈機。徒勞竚思。直饒一句下。承當得。猶是瞌睡漢。偃以足 跛。甞把拄杖行見眾。方普請舉拄杖曰。看看北鬱單越人。見汝般柴不易。在中庭 裏。相撲供養汝。更為汝念般若經曰。一切智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眾 環擁之。久不散。乃曰。汝諸人。無端走來。這裏覔什麼。老僧只管喫飯屙屎。別解 作什麼。汝諸方行脚。參禪問道。我且問汝。諸方參得底事。作麼生。試舉看。於是 不得已。自誦三平偈曰。即此見聞非見聞。回視僧曰。喚什麼作見聞。又曰。無餘聲 色可呈君。謂僧曰。有什麼口頭聲色。又曰。箇中若了全無事。謂僧曰。有什麼事。

又曰。體用無妨分不分。乃曰。語是體。體是語。舉拄杖曰。拄杖是體。燈籠是用。

是分不分。不見道。一切智智清淨。又至僧堂中。僧爭起迎。偃立而語曰。石頭道。

回互不回互。僧便問。作麼生是不回互。偃以手指曰。這箇是板頭。又問作麼生是回 互。曰汝喚什麼作板頭。永嘉云。如我身空法亦空。千品萬類悉皆同。汝立不見立。

行不見行。四大五蘊。不可得。何處見有山河大地來。是汝每日把鉢盂噇飯。喚什麼 作飯。何處更有粒米來。僧問。生法師曰。敲空作響。擊木無聲如何。偃以拄杖空中 敲曰。阿耶阿耶。又擊板頭曰。作聲麼。僧曰。作聲。曰這俗漢。又擊板頭曰。喚什 麼作聲。偃以乾祐元年七月十五日。赴廣主詔。至府留止供養。九月甲子。乃還山。

謂眾曰。我離山得六十七日。且問汝。六十七日事作麼生。眾莫能對。偃曰。何不 道。和尚京中喫麫多。聞擊齋皷曰。皷聲咬破我七條。乃指僧曰。抱取猫兒來。良久 曰。且道皷因甚置得。眾無對者。乃曰。因皮置得。我尋常道。一切聲是佛聲。一切 色是佛色。盡大地是箇法身。枉作箇佛法知見。如今拄杖。但喚作拄杖。見屋但喚作 屋。又曰。諸法不異者。不可續鳧截鶴。夷嶽盈壑。然後為無異者哉。但長者長法 身。短者短法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舉拄杖曰。拄杖子不是常住。忽起立。

(17)

以拄杖繫繩床曰。適來許多葛藤。貶向什麼處去也。靈利底見。不靈利底著我熱謾。

偃契悟廣大。其游戲三昧。乃如此。而作為偈句。尤不能測。如其綱宗偈曰。康氏圓 形滯不明。魔深虗喪擊寒冰。鳳羽展時超碧漢。晉鋒八愽擬何憑。又曰。是機是對對 機迷。闢機塵遠遠塵棲。久日日中誰有掛。因底底事隔塵迷。又曰。喪時光。藤林 荒。徒人意。滯肌尫。又曰。咄咄咄。力㘞希。禪子訝。中眉垂。又曰。上不見天。

下不見地。塞却咽喉。何處出氣。笑我者多。哂我者少。每[(厂@((既-旡)-日+口))*

頁]見僧即曰。鑒咦。而錄之者。曰[(厂@((既-旡)-日+口))*頁]鑒咦。德山密禪師。

刪去[(厂@((既-旡)-日+口))*頁]字。但曰鑒咦。叢林目以為抽[(厂@((既-旡)-日 +口))*頁]頌。北塔祚禪師作偈曰。雲門[(厂@((既-旡)-日+口))*頁]鑑笑嘻嘻。擬議 遭渠[(厂@((既-旡)-日+口))*頁]鑒咦。任是張良多智巧。到頭於是也難施。偃以南漢 乾和七年四月十日。坐化而示。即大漢乾祐二年也。以全體葬之 本朝太祖乾德元 年。雄武軍節度推官阮紹莊。夢偃以拂子招曰。寄語秀華宮使特進李托。我在塔久。

可開塔乎。托時奉使韶州。監修營諸寺院。因得紹莊之語。奏聞奉聖旨。同韶州牧梁 延鄂至雲門山。啟塔見偃顏貌如昔。髭髮猶生。具表以聞。有 旨李托迎至京師。供 養月餘。送還山。仍改為大覺禪寺。諡大慈雲匡真弘明大師。

贊曰。余讀雲門語句。驚其辯慧渦旋波險。如河漢之無極也。想見其人。奇偉傑茂。

如慈恩大達輩。及見其像。頹然傴坐胡牀。廣顙平頂。類宣律師。奇智盛德。果不可 以相貌得耶。公之全機大用。如月臨眾水。波波頓見。而月不分。如春行萬國。處處 同至。而春無迹。蓋其妙處。不可得而名狀。所可知而言者。春容月影耳。嗚呼。豈 所謂命世亞聖大人者乎。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

(18)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汝州風穴沼禪師

師諱延沼。以偽唐乾寧三年十二月。生於餘杭劉氏。少魁礨。有英氣。於書無所不 觀。然無經世意。父兄強之仕。一至京師。即東歸。從開元寺智恭律師。剃髮受具。

游講肆。玩法華玄義。修止觀定慧。宿師爭下之。棄去遊名山。謁越州鏡清怤禪師。

機語不契。北遊襄沔間。寓止華嚴。時僧守廓者。自南院顒公所來。華嚴陞座曰。若 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子下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廓出眾便 喝。華嚴亦喝。廓又喝。華嚴亦喝。廓禮拜起。指以顧眾曰。這老漢一場敗缺。喝一 喝歸眾。風穴心奇之。因結為友。遂默悟三玄旨要。嘆曰。臨濟用處如是耶。廓使更 見南院。問曰。入門須辨主。端的請師分。南院左拊其膝。風穴便喝。南院右拊其 膝。風穴亦喝。南院曰。左邊一拍且止。右邊一拍作麼生。風穴曰。瞎南院反取拄 杖。風穴笑曰。盲枷瞎棒。倒奪打和尚去。南院倚拄杖曰。今日被黃面浙子鈍置。風 穴曰。大似持鉢不得詐言不饑。南院曰。子到此間乎。曰是何言歟。南院曰好問汝。

曰亦不可放過。便禮拜。南院喜賜之坐。問所與遊者何人。對曰。襄州與廓侍者同 夏。南院曰。親見作家。風穴於是俯就弟子之列。從容承稟。日聞智證。南院曰。汝 乘願力。來荷大法。非偶然也。問曰。汝聞臨濟將終時語不。曰聞之。曰臨濟曰。誰 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却。渠平生如師子。見即殺人。及其將死。何故屈膝妥 尾如此。對曰。密付將終。全主即滅。又問。三聖如何亦無語乎。對曰。親承入室之 真子。不同門外之遊人。南院頷之。又問。汝道四種料簡語。料簡何法。對曰。凡語 不滯凡情。即墮聖解。學者大病。先聖哀之。為施方便。如楔出楔。曰。如何是奪人 不奪境。曰新出紅爐金彈子。簉破闍梨鐵面門。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曰蒭草乍 分頭腦裂。亂雲初綻影猶存。又問。如何是人境俱奪。曰躡足進前須急急。促鞭當鞅 莫遲遲。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曰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又問曰。臨 濟有三句。當日有問。如何是第一句。臨濟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存。

風穴隨聲便喝。又曰。如何是第二句。臨濟曰。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赴截流機。

風穴曰。未問已前錯。又問曰。如何是第三句。臨濟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藉 裏頭人。風穴曰。明破即不堪。於是南院以為。可以支臨濟。幸不辜負興化先師。所 以付託之意。風穴依止。六年辭去。後唐長興二年。至汝水。見草屋數椽依山。如逃 亡人家。問田父。此何所。田父曰。古風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又歲饑。眾棄之 而去。餘佛像皷鐘耳。風穴曰。我居之可乎。田父曰可。風穴入留止。日乞村落。夜 燃松脂。單丁者七年。檀信為新之。成叢林。偽晉天福二年。州牧聞其風。盡禮致 之。上元日開法。嗣南院。偽漢乾祐二年。牧移守郢州。風穴之避宼往依之。牧館于

(19)

郡齋。宼平。汝州有宋太師者。施第為寶坊。號新寺。迎風穴居焉。法席冠天下。學 者自遠而至。陞座曰。先師曰。欲得親切。莫將問來問。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 處。雖然如是。有時問不在答處。答不在問處。汝若擬議。老僧在汝脚跟底。太凡參 學眼目。直須臨機。大用現前。勿自拘於小節。設使言前薦得。猶為滯殻迷封。句下 精通。未免觸途狂見。應是向來依他作解。明昧兩岐。與汝一切掃却。直教箇箇如師 子兒。吒呀地。對眾證據。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覰著。覰著即瞎却渠眼。

又曰。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顰頞。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老安貼。於此明 得。闍梨無分。全是老僧。於此不明。老僧即是闍梨。闍梨與老僧。亦能悟却天下 人。亦能瞎却天下人。欲識闍梨麼。拊其左膝曰。這裏是。欲識老僧麼。拊其右膝 曰。這裏是。於時莫有善其機者。偽周廣順元年。賜寺名廣慧。二十有二年。以宋開 寶六年癸酉八月旦日。登座說偈曰。道在乘時須濟物。遠方來慕自騰騰。他年有叟情 相似。日日香煙夜夜燈。至十五日。跏趺而化。前一日手書別檀越。閱世七十有八。

坐五十有九夏。有得法上首。住汝州首山念禪師。

汝州首山念禪師

禪師諱省念。生狄氏。萊州人也。幼棄家。得度於南禪寺。為人簡重。有精識。專修 頭陀行。誦法華經。叢林畏敬之。目以為念法華。至風穴。隨眾作止。無所參扣。然 終疑教外有別傳之法。不言也。風穴每念。大仰有讖。臨濟一宗。至風而止。懼當 之。熟視座下。堪任法道。無如念者。一日陞座曰。世尊以青蓮目。顧迦葉。正當是 時。且道箇什麼。若言不說。而說又成埋沒先聖。語未卒。念便下去。侍者進曰。念 法華無所言。而去何也。風穴曰渠會也。明日念與真上座。俱詣方丈。風穴問真曰。

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對曰。勃姑樹頭鳴。風穴曰。汝作許多癡福何用。乃顧念曰。何 如。對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風穴謂真曰。何不看渠語。又一日陞座。顧視 大眾。念便下去。風穴即歸方丈。自是聲名重諸方。首山在汝城之外。荒遠處。而念 居之將終身焉。登其門者。皆叢林精練衲子。念必勘驗之。留者纔二十餘輩。然天下 稱法席之冠。必指首山。甞問僧。不從人薦得底事。試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 問。惡發作麼。僧又喝。念曰。今日放過即不可。僧擬議。念喝之。又問僧。近離何 處。曰襄州。曰夏在何處。曰洞山。念曰還我洞山鼻孔來。僧曰不會。念曰却是老僧 罪過。又問僧。近離何處。對曰廣慧。曰穿雲不渡水。渡水不穿雲。離此二途。速 道。曰昨夜宿長橋。念曰。與麼則合喫首山棒也。曰尚未參堂。曰兩重公案。僧曰恰 是。念曰耶耶。又問僧。近離何處。對曰襄州。曰有事相借問。得麼。對曰便請。念 曰鷂子過新羅。僧入室。念便喝。其僧禮拜。便打之。僧曰。如何是不生不滅法。曰 新羅人喫冷淘。夜有僧入室。念曰誰。僧不對。曰識得汝也。僧笑。念曰。更莫是別 人麼。因作偈曰。輕輕踏地恐人知。語笑分明更莫疑。知者只今猛提取。莫待天明失 却鷄。甞謂眾曰。佛法無多子。只是汝輩。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聖出頭來。無奈 汝何。何故如此。為向汝面。前無開口處。祇為汝自信不及。向外馳求。所以到這

(20)

裏。假如便是釋迦佛。也與汝三十棒。然雖如是。初機後學。憑箇什麼道理。且問汝 輩。還得與麼也未。良久曰。若得與麼。方名無事。又曰。諸上座。不得胡喝亂喝。

尋常向汝道。賓即始終賓。主即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 兩箇瞎漢。又曰。我若立。汝須坐。我若坐。汝須立。坐即共汝坐。立即共汝立。雖 然如是。到這裏。著眼始得。若也定動中間。即千里萬里。何故如此。如隔窻見馬騎 相似。既然如此。直須子細。不得掠虗好。他時後日。賺著汝。有事近前。無事珍 重。因舉。臨濟曰。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便須單刀直入。還有出來。對眾證據者 麼。時有僧出。禮拜起便喝。臨濟亦喝。僧又喝。臨濟亦喝。僧禮拜。臨濟曰。須是 這僧即得。若是別人。三十棒。一棒校不得。為這僧會賓主句。他一喝不作一喝用。

且道前一喝是。後一喝是。那箇是賓。那箇是主。所以老僧尋常向汝道。這裏一喝不 作一喝用。有時以喝作問行。有時作探竿影草。有時作踞地師子。有時作金剛王寶 劒。若作問行來時。須急著眼始得。若作探竿影草時。你諸人合作麼生。若作踞地師 子時。野干須屎尿出始得。若作金剛王寶劒用時。天王也須腦裂。只與麼橫喝竪喝。

總喚作好道理商量。却既知如此。也須親近上流。博問先知。自己親證始得。莫與麼 掠虗。過却平生。他時後日。因果歷然。僧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曰闍梨在 老僧會。多少時。對曰已經冬夏。曰莫錯舉似人。乃曰。若論此事。寔不掛一元字 脚。便下座。甞作綱宗偈曰。咄哉拙郎君(汾陽注曰。素潔條然)。巧妙無人識(運機非面目)。 打破鳳林關(蕩盡玲瓏性)。著靴水上立(塵泥自異)。咄哉巧女兒(汾陽曰。妙智埋圓融)。攛梭不 解織(無間功不立)。看他鬪鷄人(旁觀審騰距。爭功不自傷)。水牛也不識(全力能負。不露頭角)。念 道被天下。移寶安山廣教院。眾不過四十輩。老於寶應。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 僧過歲。作偈曰。吾今年邁六十七。老病相依且過日。今年記取明年事。明年記著今 年日。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陞座辭眾曰。諸子謾波波。過却幾恒河。觀音指彌勒。

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無情共一真。明暗盡時都不照。日輪午 後示全身。午後泊然而化。闍維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嫡嗣昭禪師。

汾州太子昭禪師

禪師諱善昭。生俞氏。太原人也。器識沉邃。少緣飾。有大智。於一切文字。不由師 訓。自然通曉。年十四。父母相繼而亡。孤苦厭世相。剃髮受具。杖䇿游方。所至少 留。不喜觀覧。或譏其不韻。昭嘆之曰。是何言之陋哉。從上先德行脚。正以聖心未 通。驅馳決擇耳。不緣山水也。昭歷諸方。見老宿者。七十有一人。皆妙得其家風。

尤喜論曹洞。石門徹禪師者。蓋其派之魁奇者。昭作五位偈。示之曰。五位參尋切要 知。纖毫纔動即差違。金剛透匣誰能曉。唯有那吒第一機。舉目便令三界靜。振鈴還 使九天歸。正中妙挾通回互。擬議鋒鋩失却威。徹拊手稱善。然昭終疑。臨濟兒孫。

別有奇處。最後至首山問。百丈卷簟意旨如何。曰。龍袖拂開全體現。昭曰。師意如 何。曰象王行處絕狐蹤。於是大悟。言下拜起。而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

(21)

應知。有問者曰。見何道理。便爾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處。服勤甚久。辭去。遊 湘衡間。長沙太守張公茂宗。以四名剎請昭。擇之而居。昭笑。一夕遯去。北抵襄 沔。寓止白馬。太守劉公昌言。聞之造謁。以見晚為嘆。時洞山公隱皆虗席。眾議歸 昭。太守請擇之。昭以手耶揄曰。我長行粥飯僧。傳佛心宗。非細職也。前後八請。

堅臥不答。淳化四年。首山歿。西河道俗千餘人。恊心削牘。遣沙門契聦。迎請住持 汾州太平寺太子院。昭閉關高枕。聦排闥而入。讓之曰。佛法大事。靜退小節。風穴 懼應讖。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先師已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今何時 而欲安眠哉。昭矍起握聦手曰。非公不聞此語。趨辦嚴吾行矣。既至。宴坐一榻。足 不越閫者三十年。天下道俗。慕仰不敢名。同曰汾州。并汾地苦寒。昭罷夜參。有異 比丘。振錫而至。謂昭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言訖陞空而去。昭密記以 偈曰。胡僧金錫光。請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時楚圓守芝號上首。叢 林知名。龍德府尹李侯。與昭有舊。虗承天寺致之。使三反不赴。使者受罰。復至 曰。必欲得師俱往。不然有死而已。昭笑曰。老病業已不出院。借往當先後之。何必 俱耶。使者曰。師諾。則先後唯所擇。昭令饌設。且俶裝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

閱世七十有八。坐六十五夏。

贊曰。風穴倦游。見草屋單丁。止住者七年。首山精嚴。不出山者二十年。汾州儼臨 人天。不越閫者三十年。是皆哲人。事業之見於微細者也。然猶卓絕如此。況其大者 乎。吾何足以知之。然觀其死生之際。如賈胡傳吏。留即留。去即去。嗚呼是其所以 起臨濟也。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

(22)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福州玄沙備禪師

禪師名師備。福州閩縣謝氏子。少漁於南臺江上。及壯忽棄舟。從芙蓉山靈訓禪師斷 髮。詣南昌開元道玄律師所。受具足戒。芒鞵布衲。食纔接氣。宴坐終日。眾異之。

兄視雪峰。而師承之。雪峰呼為頭陀。每見之曰。再來人也。何不徧參去。對曰。達 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雪峯然之。備結屋玄沙。眾相尋而至。遂成叢林。說法 與契經冥合。諸方有未明要義。皆從決之。備曰。佛道閑曠。無有塗程。無門為解脫 之門。無見作道人之見。不在三際。豈有昇沉。建立乖真。不屬造作。動即涉塵勞之 境。靜則沉昏醉之鄉。動靜雙泯。即落空亡。動靜雙收。即漫汗佛性。必須對其塵 境。如枯木寒灰。但臨時應用。不失其宜。如鏡照像。不亂光輝。如鳥飛空。不雜空 色。所以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相。鐘中無皷響。皷中無 鐘聲。鐘皷不交參。句句無前後。如壯士展臂。不借他力。如師子游行。豈求伴侶。

九霄絕翳。何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到這裏。體寂寂。常皎皎。赤赫燄。無 邊表。圓覺空中。不動搖。吞爍乾坤。逈然照出世者。元無出入。蓋名相無體。道本 如如。法爾天真。不因修證。只要虗閑。不昧作用。不涉塵泥。若纖毫不盡。即落魔 界。且句前句後。是學人難處。所以云。一句當機。八萬法門。生死路絕。直似秋潭 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如火 銷氷。箭既離弦。無反回勢。所以牢籠不肯住。呼喚不迥頭。古聖不安排。至今無處 所。步步登玄。不屬邪正。識不能識。智不能知。動便失宗。覺即迷旨。二乘膽戰。

十地魂驚。語路處絕。心行處滅。直得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毗耶。須菩提唱 無說而顯道。釋梵絕視聽而雨花。與麼。現行無疑。此外更疑何事。勿棲泊處。離去 來今。限約不得。尋思路絕。不因莊嚴。本來清淨。動用語笑。隨處明了。更無少 欠。時人不悟。妄自涉塵。處處染著。頭頭繫絆。縱悟則塵境紛紛。名相不實。更擬 凝心斂念。攝事歸空。隨有念起。旋旋破除。細想纔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 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寞寞。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我這裏 則不然也。更不隈門旁戶。分明句句現前。不屬商量。不涉文字。權名出家兒。畢竟 無蹤迹。真如凡聖。地獄天堂。皆是療狂子之方。都無實事。虗空尚無改變。大道豈 有昇沉。悟則縱橫不離本際。到這裏凡聖也無立處。若向句中作意。則沒溺汝。學人 若向外馳求。又屬魔王眷屬。如如不動。沒可安排。恰似燄鑪。不藏蚊蚋。本來平 坦。何用剗除動轉。施為是真解脫。纖毫不受。措意便差。借使千聖出頭來。也安排 他。一字不得。又曰。仁者如今事不獲已。教我抑下多少威光。苦口相勸。百千方便 道。如此如彼。共相知聞。盡成顛倒知見。將此喉咽脣吻。祇成得箇野狐精業。謾汝

(23)

我。還肯麼。只如今有過無過。唯我自知。汝又爭得會。若是恁麼人出頭來。甘伏呵 責。夫為人師匠。大不容易。須是善知識始得。我如今恁麼道。方便助汝。猶尚不能 覯得。可中渾舉宗乘。是汝向什麼處措手。還會麼。四十九年是方便。祇如靈山會 上。有百千眾。唯有迦葉一人親聞。餘皆不聞。汝道。聞底事作麼生。不可道。如來 無說說。迦葉不聞聞。便當得否。不可是汝修因成果。福智莊嚴底事。知麼。且道吾 有正法眼藏。付囑大迦葉。我道猶如話月。曹谿竪拂。還同指月。所以道。大唐國內 宗乘。未有一人舉唱。設有一人舉唱。盡大地人失却性命。無孔鐵鎚相似。一時亡鋒 結舌去。汝諸人賴我不惜身命。共汝顛倒知見。隨汝狂意。方有申問處。我若不共汝 與麼知聞去。汝向什麼處得見我。會麼。大難大難。備疾大法難舉。罕遇上根。學者 依語生解。隨照失宗。乃示綱宗三句。曰第一句。且自承當。現成具足。盡十方世 界。更無他故。祇是仁者。更教誰見誰聞。都來是汝心王所為。全成不動智。只欠自 承當。渙作開方便門。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亘古亘今。未有不是。未有不非者。

然此句。只成平等法。何以故。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平常性相。接物利生耳。

且於宗旨。猶是明前。不明後。號為一味平實。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 句下。未有自由分。若知出格量。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換落落地。言通大 道。不墮平懷之見。是謂第一句綱宗也。第二句。迥因就果。不著平常一如之理。方 便喚作轉位投機。生殺自在。縱奪隨宜。出生入死。廣利一切。逈脫色欲。愛見之 境。方便喚作頓超三界之佛性。此名二理雙明。二義齊照。不被二邊之所動。妙用現 前。是謂第二句綱宗也。第三句。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過量之見。明陰洞陽。

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慈 定之門。是謂第三句綱宗也。因見亡僧。謂眾曰。亡僧面前。正是觸目菩提。萬里神 光頂後相。學者多溟涬其語。梁開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閱世七十 有四。坐四十四夏。備狀短小。然精神可掬。與閩帥王審知。為內外護。審知盡禮。

延至安國禪院。眾盈七百。石頭之宗。至是遂中興之。有得法上首羅漢琛禪師。

漳州羅漢琛禪師

禪師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絕酒胾。見萬壽寺無相律師。即前作禮。

無相拊其首曰。若從我乎。乃欣然依隨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餘。即剃髮為大僧。

無相使習毗尼。一日為眾陞堂。宣戒本布薩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 也。依文作解。豈發聖乎。一眾愕然。琛顧笑。為無相。作禮辭去。無相不強。初謁 雪峯存公。不大發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奧。與慧球者齊名。號二大士。琛能秘重大 法。痛自韜晦。然叢林指目。以為雪峯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請住城西石山。

十餘年。遷止羅漢。破垣敗簀。人不堪其憂。非忘身為法者。不至。僧問。如何是羅 漢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却成兩句。又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 識此字耶。曰不識。琛曰。看取其下注脚。琛甞垂頭。頹然坐折木床。見僧來。即舉 拂子曰。會麼。對曰。謝和尚指示學人。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道指示學人。汝每

(24)

日見山見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見僧來。舉拂子。其僧禮拜稱贊。琛曰。見我竪起拂 子。便禮拜贊嘆。那裏掃地。竪起掃箒。為甚不贊嘆。有僧來報。保福遷化也。琛曰 保福遷化。地藏入塔。琛時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時學者莫測其旨。琛憫之為作明道 偈。其詞曰。至道淵曠。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觸處皆渠。豈喻真虗。真 虗設辨。如鏡中現。有無雖彰。在處無傷。無傷無在。何拘何礙。不假功成。將何法 爾。法爾不爾。俱為脣齒。若以斯陳。埋沒宗旨。宗非意陳。無以見聞。見聞不脫。

如水中月。於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崢嶸。我宗 奇特。當陽顯赫。佛及眾生。皆承恩力。不在低頭。思量難得。拶破面門。蓋覆乾 坤。快須薦取。脫却根塵。其如不曉。謾說而今。後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復至閩城 舊止。徧游近城諸剎。乃還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閱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闍 維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涼益禪師。

金陵清涼益禪師(法眼)

禪師諱文益。餘杭魯氏子。七齡秀發。依新定全偉律師落髮。詣越州開元希覺律師。

受具足戒。及覺公盛化四明。益往習毗尼。工文章。覺大奇之。俄辭去。初謁長慶稜 道者。無所契悟。與善脩洪進。自漳州抵湖外。將發而雨。谿壯不可濟。顧城隅有古 寺。解包休于門下。雨不止。入堂。有老僧坐地鑪。見益而曰。此行何之。曰行脚 去。又問如何是行脚事。對曰不知。曰不知最親。益疑之。三人者附火。舉肇公語。

至天地與我同根處。老僧又曰。山河大地與自己。是同是別。益曰同。琛竪兩指。熟 視曰。兩箇。即起去。益大驚。周行廊廡。讀字額曰石山地藏。顧語脩輩曰。此老琛 禪師也。意欲留止。語未卒。琛又至。雨已止。業已成行。琛送之問曰。上座尋常 說。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此石在心內。在心外。益曰在心內。琛笑曰。行脚人 著甚來由。安塊石在心頭耶。益無以對之。乃俱求決擇。尋皆出世。益住臨川崇壽。

僧子方者問曰。公久親長慶。乃嗣地藏。何意哉。益曰。以不解長慶說。萬象之中獨 露身故。子方舉拂子示之。益曰。撥萬象。不撥萬象。子方曰。不撥萬象。益曰。獨 露身[口*爾]。子方曰。撥萬象。益云。萬象之中[妳-女+口]。子方於是悟旨。歎曰。

我幾枉度此生。益謂門弟子曰。趙州曰。莫費力也。大好言語。何不仍舊去。世間法 尚有門。佛法豈無門。自是不仍舊故。諸佛諸祖。秖於仍舊中得。如初夜鐘。不見有 絲毫異。得與麼恰好。聞時無一聲子閙。何以故。為及時節。無心曰死。且不是死。

止於一切。祇為不仍舊。忽然非次聞時。諸人盡驚愕道。鐘子恠鳴也。且如今日道。

孟夏漸熱。則不可。方隔一日。能校多少。向五月一日。道便成賺。須知校絲髮不 得。於方便中。向上座道不是時。蓋為賺。所以不仍舊。寶公曰。暫時自肯不追尋。

歷劫何曾異今日。還會麼。今日只是塵劫。但著衣喫飯。行住坐臥。晨參暮請。一切 仍舊。便為無事人也。又曰。見道為本。明道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愛底事。直教去盡。纔有纖毫。還應未可。祇如汝輩睡時。不瞋便喜。此是三 界昏亂。習熟境界。不惺惺。便昏亂。蓋緣汝輩雜亂所致。古人謂之夾幻金。即是

(25)

真。其如鑛何。若覷得徹骨徹髓。是汝輩力。脫未能如是。觀察他什麼。樓臺殿閣。

諸聖未必長把却汝手。汝未必依而行之。古今如此也。又曰。出家兒。但隨時及節便 得。寒即寒。熱即熱。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古今方便不少。石頭初看肇論。

至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則曰。聖人無己。靡所不己。乃作參同契。首言竺土 大僊心。無過此語也。中間亦只尋常說話。夫欲會萬物為自己去。盖盡大地無一法可 見。已而又囑曰。光陰莫虗度。所以告汝輩。但隨時及節。便得。若也移時失候。即 虗度光陰。於非色中作色解。於非色作色解。即是移時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還當 得否。若與麼會。便是沒交涉。正是癡狂兩頭走。有什麼用處。但守分過時好。甞指 竹問僧曰。還見麼。曰見。益曰。竹來眼裏。眼到竹邊。曰總不與麼。益笑曰。死急 作麼。有偈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

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大地山河。誰堅誰變。周顯德五年戊午 七月十七日示疾。李國主駕至。慰問甚勤。閏月望。剃髮沐浴。辭眾訖。跏趺而化。

顏貌久而如生。閱世七十有四。坐五十有四。夏公卿李建勳已下。素服奉全身。于江 寧丹陽鄉建塔。諡大法眼禪師。

贊曰。玄沙論三句。初無金銀銅輪之語。不然。殆與教乘何異哉。琛公精深廣大。唯 以直下便見。擬成剩法為要。非三句所能管攝也。益以仍舊自處。以絕滲漏句為物。

頗事邊幅。而永明乃其的孫。豈所謂深山大澤。龍蛇所由生者耶。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26)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潭州石霜諸禪師

禪師名慶諸。廬陵新淦陳氏子也。生而神俊。標致閑暇。年十三。獨游南昌。愛西 山。往游覧忘返。沙門紹鑾與語奇之。謂人曰。此兒自奮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納 之。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髮。詣嵩嶽受具。時洛下毗尼之學盛。諸睨視講席。

良久而去。有勸之者。諸不答。聞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溈。時祐禪師。席下萬 指。諸願籍名役作。勤勞杵臼間甚久。祐見之簸處曰。檀信物不可拋撒。曰不敢。祐 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拋撒者耶。諸擬對之。祐曰。勿輕此一粒。百千粒從此粒生。曰 即如是。此粒從何生乎。祐為大笑。明日陞座曰。大眾米裏有蟲。然諸疑終不決。至 道吾智禪師所依止。問曰。和尚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如何向伊道。智喚沙彌。沙 彌至。智曰添淨缾水著。却問諸曰。汝適何所問。諸理前語。智即起去。諸於是悟其 旨。時方為二夏僧。去隱於瀏陽之陶家坊。人無知者。有僧自洞山來。諸問。价公比 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然對之者。多不契。諸 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洞山旋聞其語。驚曰。瀏陽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 之。乃住成法席。號霜華山。山去道吾密邇。智公將化。以諸為正傳。棄其眾從諸。

諸迎居正寢。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歿時。眾已輻湊如雲。謂眾曰。一代時教。整理 時人手脚。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時。直至法身非身。名為極致。而我輩沙門。全無肯 路。若分即差。不分即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曰空 中一片石。僧禮拜。曰會麼。曰不會。諸曰。賴汝不會。汝若會打破汝頭。諸坐室 中。僧窓外問。咫尺之間。為什麼不見師顏。諸曰。我道徧界不曾藏。僧至雪峯。舉 似存禪師而曰。石霜意旨如何。存公曰。什麼處不是石霜。後傳此語至諸。諸笑曰。

老漢有什麼死急。諸不出霜華二十年。學者刻意。師慕至堂中。有不臥。屹然枯株 者。天下謂之枯木眾。唐僖宗聞其名。遣使齎賜紫伽梨。諸不受。光啟四年戊申二月 二十日己亥。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塟全身於寺之西北隅。諡普 會。塔曰無相。有得法上首兩人。龍湖聞禪師。九峯乾禪師。

邵武龍湖聞禪師

禪師名普聞。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風骨。清真如畫。不茹葷。僖宗鍾愛之。

然以其無經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回。聞霜華之風。夢寐想見。中和元年。天下大 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聞斷髮逸游。人無知者。造石霜。諸與 語嘆異曰。汝乘願力而來乃生帝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芙蓉也。聞夜入室。懇曰。祖 師別傳事。肯以相付乎。諸曰。勿謗祖師。曰天下宗旨盛大。豈妄為之耶。諸曰是實

(27)

事。曰師意如何。諸曰待案山點頭。即向汝說破。聞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 日辭去。至邵武城外。見山鬱然深秀。問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隱其中。

聞撥草。望煙起處獨進。苦行見至。欣然讓其廬曰。上人當興此。長揖而去。不知所 之。聞飯木實飲谷而住十餘年。一日有老人來拜謁。聞曰。丈夫家何許。至此何求。

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於師。然我非人龍也。以疲墮行雨不職。上天有罸。當死。

賴道力可脫。聞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雖然汝當易形來。俄失老人所在。視 座榻旁。有小蛇尺許。延緣入袖中屈蟠。暮夜風雷挾坐榻。電砰雨射。山岳為搖振。

而聞危坐不傾。達旦晴霽。垂袖蛇墮地而去。頃有老人至。泣淚曰。自非大士之力。

為血腥穢此山矣。念何以報厚德。即穴巖下為泉曰。他日眾多無水。何以成叢林。此 泉所以延師也。泉今為湖。在半山。號龍湖。邦人聞其事。富者施財。貧者施力。翕 然而成樓觀。游僧至如歸。湖之側有神。極靈禍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時以牲饗 祭。聞杖䇿至廟。與之約曰。能食素持不殺。戒乃可為鄰。不然。道不同。不相為 謀。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夢神告語曰。聞禪師為我受戒。我不復血食。祭 我當如比丘飯足矣。自是神顯異迹。護持此山。聞將化。令擊鐘集眾。跏趺而坐。說 偈。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箇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 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於是斂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諡 圓覺禪師。史不書名。但書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陞。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 月。傳不書。聞受業受具所。讀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疑石霜亦其落髮師歟。

筠州九峯䖍禪師

禪師名道䖍。劉氏。福州侯官人也。容姿開豁明濟。氣壓叢林。至霜華。諸禪師見 之。謂人曰。此道人從上宗門爪牙也。諸歿時。䖍作侍者。眾請堂中第一座。嗣諸住 持。方議次。䖍犯眾曰。未可。須明先師意旨。乃可耳。眾曰。先師何意。䖍曰。只 如道。古廟香鑪。一條白鍊如何會。第一座曰。是明一色邊事。䖍曰。果不會先師 意。於是第一座者。起炷香誓曰。我若會先師意。香煙滅則我脫去。不然煙滅不能 脫。言卒而脫去。䖍拊其背曰。坐脫立亡不無。首座會先師意。即未也。廬于普會塔 之旁。三年而去。經行於末山之下。住崇福寺。僧問無間中人。行什麼行。曰。畜生 行。曰。畜生復行什麼行。曰。無間行。曰。此猶是長生路上人。曰。汝須知有不共 命者。曰不共什麼命。曰長生氣不常。復曰。大眾還得命麼。欲知命。流泉是命。湛 寂是身。千波競起。是文殊境界。一亘晴空。是普賢床榻。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

於中事是話月。從上宗門中事。如節度使符信。且如諸先德。未建許多名目。指陳已 前。諸人約什麼體格商量。這裏不假三寸。試話會看。不假耳根試採聽看。不假兩眼 試辨白看。所以道。聲前拋不出。句後不藏形。盡乾坤都來。是汝當人箇自體。向什 麼處。安眼耳鼻舌。莫向意根下。圖度作解。盡未來際。亦未有休歇分。所以古人 道。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却向東。先是馬大師。歿於豫章開元寺。門弟子懷海 智藏輩。塟舍利於海昏石門。海亦廬塔十餘年。乃㳂馮川上車輪峯。逢司馬頭陀勸海

(28)

留止。因不復還石門。䖍自九峯往游焉。遂成法席。為泐潭第一世。繼海遺蹤也。吳 順義初。告眾安坐而化。塔于寺之西。號圓寂。諡大覺禪師。得法上首殷禪師。

吉州禾山殷禪師

禪師名無。殷生吳氏。福州人也。七齡雪峯存禪師見之。愛其純粹。化其親令出家。

年二十。乃剃落受具。辭游方至九峯䖍公。問汝遠來何所見。當由何路。出生死。對 曰重昏廓闢。盲者自盲。䖍笑以手揮之曰。佛法不如是。殷不懌。請曰。豈無方便。

曰汝問我。殷理前語。問之。曰奴見婢慇懃。殷於是依止十餘年。䖍移居石門。亦從 之。及䖍歿。去游廬陵。至永新。見東南山奇勝。乃尋水而往。有故寺基。蓋文德 中。異僧達奚道場。遂定居學者雲集。唐後主聞其名。詔至金陵。問佛法大意。久之 有旨。延居楊州祥光寺。懇辭歸西山。詔住翠巖。又住上藍寺。賜號澄源禪師。建隆 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三月二日令侍者開方丈。集大眾曰。後來學者。未識禾山。

即今識取。於是泊然而化。閱世七十。坐夏五十。諡法性禪師。塔曰妙相。

贊曰。石霜言。徧界不曾藏。而其子聞公。臨化曰。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 取。九峯言。盡乾坤是汝當人自體。何處安眼耳鼻舌。而其子殷公臨化曰。後來學 者。未識禾山。即今識取。予觀其父子兄弟。語言行履。如形著影出。聲呼谷應。而 近世禪者。尚佇思。可悲憐也。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29)

禪林僧寶傳卷第六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雲居宏覺膺禪師

禪師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兒稚中。骨氣深穩。言少理多。十歲出家於 范陽延壽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師使習毗尼。非其好。棄之游方。至翠微會。

有僧自豫章來。夜語及洞上法席。於是一鉢南來。造新豐。謁悟本价禪師。价問。汝 名什麼。對曰。道膺。价曰。何不向上更道。對曰。向上即不名道膺。价喜以謂。類 其初見雲巖時祗對。容以為入室。膺深入。留雲峯之後。結庵而居。月一來謁价。价 呵其未忘情。於道為雜。乃焚其庵。去海昏登歐阜歐阜。廬山西北崦。冠世絕境也。

就樹縛屋而居。號雲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處。山間樹下。久成苫架。說法其下 曰。佛法有什麼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語。欲得如是事。還須如 是人。若是如是人。愁箇什麼。若云如是事即難。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來無巧 設。有人問。如何是道。或時答㼾甎木頭。作麼。皆重元來他根本。脚下實有力。即 是不思議人。握土成金。若無如是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相似。直道我放光動地。

世間更無過也。盡說了合殺頭。人總不信受。元來自家。脚下虗無力。汝等譬如獵 狗。但尋得有蹤跡底。若遇羚羊掛角時。非但不見蹤迹。氣息也不識。僧便問。羚羊 掛角時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會麼。僧曰。不會。曰。不見道無蹤迹。又 問。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語。膺呼問者名曰。會麼。曰。不會。

曰。汝若不會。世尊有密語。汝若會。迦葉不覆藏。乃曰。僧家發言吐氣。須有來 由。莫當等閑。這裏是什麼所在。爭受容易。凡問箇事。也須識好惡。若不識尊卑良 賤。不知觸犯。信口亂道。也無利益。竝(音旁)家行脚。到處覔相似語。所以尋常。向 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怕同學多去。第一莫將來。將來不相似言語。也須看他。前 頭八十老人。出場屋。不是小兒戲。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參差。即千里萬里。難為収 攝。蓋為學處容易。不著力。敲骨打髓。須有來由。言語如鉗如夾。如鈎如鏁。須教 相續不斷。始得。頭頭上具。物物上明。豈不是得妙底事。一種學。大須子細研窮。

直須諦當。的的無差。到這裏。有什麼䠄跣處。有什麼擬議處。向去底人。須常慘悚 戢翼。始得。若是知有底人。自解護惜。終不取次。十度發言。九度休去。為什麼如 此。恐怕無利益。體得底人。心若獵月扇。口邊直得醭出。不是強為。任運如此。欲 得與麼事。須是與麼人。既是與麼人。不愁恁麼事。恁麼事即難得。又曰。汝等直饒 學得佛邊事。早是錯用心了也。不見古人。講得天花落。石點頭。尚不干自己事。自 餘是什麼閑。如今擬將有限身心。向無限中用。有什麼交涉。如將方木逗圓孔中。多 少聱訛。若無與麼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也無用處。未離情識在。若一切事。須 向這裏及盡。始得無過。方得出身。若有一毫髮去不盡。即被塵累。豈況便多。差之

(30)

毫釐。過犯山岳。不見古人道。學處不玄。盡是流俗。閨閤中物。捨不得。俱為滲 漏。直須向這裏。及取去。及去及來。併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物物 上通。祇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便是世間極重極貴物。

不得將來。向尊貴邊。須知不可思議。不當好心。所以古人道。猶如雙鏡。光光相 對。光明相照。更無虧盈。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如日出時。光照世間。明 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麼。如今人未認得。光影門頭戶底。粗淺底事。將作屋裏 事。又爭得。又曰。得者不輕微。明者不賤用。識者不咨嗟。解者無厭惡。從天降 下。即貧窮。從地湧出。即富貴。門裏出身則易。身裏出門則難。動則埋身千尺。不 動則當處生苗。一言逈脫獨㧞當時語言不要多。多則無用處。僧問。如何是從天降 下。即貧窮。曰不貴得。又問。如何是從地湧出。即富貴。曰無中或有。又曰。了無 所有。得無所圖。言無所是。行無所依。心無所託。及盡始得無過。在眾如無眾。無 眾如在眾。在身如無身。處世如無世。豈不是無嬈其德。超於萬類。脫一切覊鏁。千 人萬人得。尚道不當自己。如今若得。共起初一般。古人曰。體得那邊事。却來這邊 行李。那邊有什麼事。這邊又作麼生行李。所以道。有也莫將來。無也莫將去。現在 底。是誰家事。又曰。欲體此事。直似一息不來底人。方與那箇人相應。若體得這箇 人意。方有少許說話分。方有少許行李分。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豈況如今。論年論 月。不在。如人長在。愁什麼家事不辦。欲知久遠事。祗在如今。如今若得。久遠亦 得。如人千鄉萬里歸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總是。不是即一切總不是。直得頂上光 燄生。亦不是。能為一切。一切不為道。終日貪前頭事。失却背後事。若見背後事。

失却前頭事。如人不前。後有什麼事。僧問。有人衣錦繡入來。見和尚後。為甚寸絲 不掛。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撲倒。也須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許。去及不盡。即被 塵累。豈況更多。不見尋常道。升天底事。須對眾掉却。十成底事。須對眾去却。擲 地作金聲。不須回頭顧著。自餘有什麼用處。不見二祖當時。詩書愽覽。三藏聖教。

如觀掌中。因什麼。更求達磨安心。將知此門中事。不是等閑。所以道。智人不向言 中取。得人豈向說中求。不是異於常徒。息一切萬累道。暫時不在塗路。便有來由。

非但惡眷屬。善眷屬。也覔不得。甚處去。通身去。歸家去。省覲去。始脫得諸有門 去。去得牢籠。脫險難。異常徒。又曰。如掌中觀物決定。決定方可隨緣。若一如 此。千萬亦然。千萬之中。難為一二。一二不可得。不見道。顯照底人即易得。顯己 底人即難得。不道全無。即是希有。若未得如此。不受強為。強為即生惱。生惱即退 道。退道則罪來加身。即見不得。說什麼大話。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 貪世榮。忍饑忍渴。志存無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莫相拋出。生入死。莫違 佛法。斬釘截鐵。莫負如來。事宜無多。各自了取。有事近前。無事莫立。膺住持三 十年。道徧天下。眾至千五百人。南昌鍾王師尊之。願以為世世師。唐天復元年秋示 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為大眾開最後方便。敘出世始卒之意。眾皆愴然。越明年正 月三日。問侍者。今日是幾。對云。初三。師云。三十年後。但云祇這是。乃端然告 寂。

(31)

澧州洛浦安禪師

禪師名元安。生淡氏。鳳翔南游人也。幼依懷恩寺祐律師。剃髮受具。既長通經論。

初造翠微。無所契悟。北至臨濟。臨濟稱其俊爽可教。安自負辭去。至夾山。庵于冢 巔。夾山訝之。以書抵安。誡使者曰。此僧得書不發。明日當來。發之不來也。安得 書果置之不答。使者具以告夾山。夾山曰。旦暮必至矣。俄報安至。夾山望見呵曰。

雞栖鳳巢。非其同類。出去。安乃問曰。自遠趨風。請師一接。夾山曰。目前無闍 梨。此間無老僧。安曰。錯。夾山曰。住住。且莫草草忩忩。雲月是同。谿山各異。

截斷天下人舌頭則不無。闍梨爭教無舌人解語乎。安茫然不知答。夾山以杖擊之。夾 山歿。眾以安次補。住持久移居洛浦。謂眾曰。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要津不通凡 聖。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貼在額上。如龜負圖。自取喪身之禍。指南一 路。智者知疏。學道先須識得自己宗旨。方可臨機。不失其宜。祇如鋒鋩未兆已前。

都無是箇非箇。瞥爾暫起見聞。便有張三李四。胡來漢去。四姓雜居。不親而親。是 非互起。致使玄關固閉。識鏁難開。疑網羅籠。智刀劣剪。若不當陽曉示。迷子何以 知歸。欲得大用現前。但可頓忘諸見。諸見若盡。昏霧不生。智照洞然。更無他物。

以今學人觸目有滯。蓋為因他數量作解。被他數量該括方寸。不能移易。所以聽不出 聲。見不超色。假饒併當門頭。淨潔自己。未能通明。還同不了。若也單明自己。法 眼未明。此人祇具一隻眼。所以是非欣厭貫系。不得脫坼自由。謂之深可慜傷。各自 努力。唐光化元年戊午。秋八月。誡門弟子曰。出家之法。長物不留。況其他哉。切 須在念。時不待人。至十二月一日。又曰。吾旦夕行矣。有問問諸人。若對得。分付 鉢袋子。曰若道這箇是。即是頭上安頭。若道不是。即斬頭覔活。堂中第一座對曰。

青山不舉足。日下不挑燈。安曰。去。汝扶吾宗不起。有彥從上座曰。去此二途。請 和尚不問。安曰。未在。更道。彥從曰。彥從道不盡。安曰。我不管汝道不盡。曰彥 從無侍者。祗對和尚。安乃歸方丈。中夜喚彥從至曰。汝今日祗對老僧。甚有道理。

據汝合體得先師意旨。先師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所到。且 道那句是賓。那句是主。彥從茫然不知。安曰。苦苦。二更時。眾請安代答。安曰。

慈舟不泛滄波上。劒峽徒勞放木鵝。泊然而化。閱世六十有五。坐四十六夏。

贊曰。洞山价。夾山會。皆藥山的骨孫。其鍛鍊鉗鎚。可謂妙密。然价之宗至膺。纔 有同安察。後雲居簡而已。會之宗。遂止於洛浦安公。莊子曰。北溟有魚。其名曰 鯤。化而為鵬。九萬里風。斯在下。然聽其自化。也使之化。則非能鵬也。膺安似 之。其絕也理之固然。

禪林僧寶傳卷第六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興化存獎禪師 (臨濟玄法嗣).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示自禪人 示有禪人 示月禪人 示本禪人 示達禪人 示印禪人 示妙覺大師 示仁書記 答怡然道人 答黃通判 示禪人 示詔副寺 示燈上人 示禪人 示魯叟 示禪者 示禪人

印可。義玄禪師於 854 年,到河北鎮州的臨濟院弘法。義玄禪師的機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 (臣) 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五世 (臨濟十一世楊岐四世).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禪師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江州天寧記禪師 饒州薦福忠禪師   婺州智者修禪師)

破山禪師 萬如禪師 浮石禪師 玉林禪師 箬菴禪師 山茨禪師 玄微禪師 香幢法主 [車*度]轢居士 跛道人如念 無依道人 牧公道人..

 育王笑翁妙堪禪師 靈隱石鼓希夷禪師  雪峰滅堂了宗禪師 雪竇野雲處南禪師  盤山思卓和尚 (此後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