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球科學 莊福泰/鼓山高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地球科學 莊福泰/鼓山高中"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地球科學

莊福泰/鼓山高中

2 4

戰地記者龍騰報導

經過高中現場教師的大力呼籲「大學考試要隨時代的變動,揚棄以知識記憶和理解 為導向的考試」,12 年國教新課綱「以素養導向為主軸」的精神逐步在學測中發酵,107 年自然科學測已經看到素養導向的風向了。此次地球科學共考 18 題,略高於 1/4,由於 命題趨向素養導向,因此跨越上下冊概念頗為明顯。各主題單元之試題配置和課程配置 類似,取材也偏向主要概念,天然災害和氣候變遷今年比重不少。整體難易度而言,試 題是近五年最難,且思考性題目和最近五年相比大幅增加,不僅要理解地球科學的概念,

更要培養分析推理的能力才可能拿高分。

地球科學仍然是自然考科中比較容易取分的科目,但配合大考中心揭櫫未來考試以 素養為導向,準備學測的重要方向為「除了以知識或概念為主的學習,還要強化幾個重 要的基本能力,包含培養完整的閱讀理解能力、注意時事、社會脈動和國際議題等真實 世界發生的事情、練習將自己學會的科學知識概念寫出來形成一個小專題報告,

培養邏輯推理和空間思考能力,以及學科主要概念的運用能力。」

107 年 2 月 2 日

龍騰網站 可下載檔案

(2)

大考風向球

利用課程內容和測驗目標做出試題的雙向細目分析,可以瞭解107 年試題之分布狀態:

測驗目標 探索 地球

固體 地球

大氣與

氣象 海洋 天文與 曆法

天然 災害

氣候變遷

永續發展 合計

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概念 20 3 16 14 4

理解科學資料和圖表的

能力 7 9 2 5 4

應用與推理的能力 1,6 17 4 8 5

分析的能力 18 11,19 21 15 5

合計 0 4 2 4 2 3 3 18

※表中數字為試題大剖析之題號。

107 年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是近五年來讓人最為驚豔的一年,命題認真嚴謹且具有極 高原創性,個人認為有以下特色: 

1. 試題配置偏重社會議題並涵蓋主要學科概念:  

107 年地球科學試題共 18 題,依然占自然考科 1/4,其中固體地球 4 題,大氣與氣象 2 題,

海洋4 題,天文與曆法 2 題,天然災害 3 題,氣候變遷 3 題,雖然和課程內容配置略有差異,

但由於開始注意素養導向,因此將學科概念運用於社會主要議題,如天然災害和氣候變遷是 重要趨勢,今年一共出了6 題是歷年罕見,下表是近五年命題的分布情況: 

   

測驗目標和課程主題雙向細目分析

107 學測命題特色

(3)

課程主題 103 年 104 年 105 年 106 年 107 年

探索地球 1 1 1

固體地球 3 2 3 4 4

大氣與氣象 4 4 7 4 2

海洋 3 4 3 3 4

天文與曆法 4 3 3 2 2

天然災害 1 2 1 3

氣候變遷 2 1 3 3

2. 應用、推理和分析能力之試題大幅增加:

相較於106 年試題以基本學科知識和概念的認識或理解為主,今年 18 題地科試題中,單純以 知識或學科概念理解為主的試題僅有4 題,有 14 題測驗考生的圖表閱讀、應用、推理和分析 能力,比例高達78%,是歷年來相對比例極高的一年,這個趨勢應該會持續下去,考生應特 別注意。 

3. 試題符合國人期待的素養導向:

去年(106 年)的試題偏向傳統以知識記憶或理解為主,今年在推動 12 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素 養導向試題呼聲下,果然順應社會期待,越來越偏向素養導向試題。素養導向試題的基本特 徵是強調真實情境的運用,在18 題的試題中具有情境運用的高達 10 題(56%),雖然情境的 運用不見得十分完整,但可以看出考題設計者的用心。 

4. 試題難易度是近五年最高:

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難易度過去五年都偏向容易,但今年地球科學試題都須要學生運用學 科概念進行思考,無法一看就解出題目,難度相對比過去幾年高。 

5. 閱讀理解能力是決勝重要因素:

今年考題的前言都頗長,而且敘述中都隱含解題思考的關鍵概念,所以閱讀理解能力很重要。

本年試題中需要閱讀理解的題目高達8 題(45%),先把提供的內容讀懂、抓到重點,然後運 用其中的資訊進行推理思考或運用就能解出答案。 

6. 閱讀圖表試題比例拉高:

從103 年~106 年連續四年,提供圖表或測驗圖表閱讀能力的題目減少,但 107 年 18 題中有 6 題提供圖表或測驗圖表閱讀能力,逐漸符合大考中心的測驗目標,這是自然科學教育中的 重要能力,大考再度重視此一能力。

7. 生活層面和社會議題的考題增多:

地球科學具有貼近生活層面的特性,學習地球科學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無論是氣象知識的 運用、天然災害的預防或是氣候變遷、環境污染等重要國際議題本來都是我們應該隨時注意 及參與的議題,在強調素養導向的趨勢下這些試題的占比都會拉高。 

 

(4)

大考風向球

過去105 和 106 年學測地球科學試題並不太遵循大考中心的測驗目標來命題,但 107 年回到正 常的軌道上,由於 12 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因此,大考試題的配合政府推動素養導向 教學的重要配套,未來更多素養導向試題是個必然的趨勢,該如何準備呢?以下幾點供同學參考。

1. 從課文的閱讀理解練習開始:

閱讀理解是我們學習的第一步,首先閱讀標題,並預估可能會看到那些內容,以及回想過去 學過的相關科學概念,然後好好一段一段閱讀課文,將課文中關鍵字、重點予以標示,並嘗 試自己寫摘要,參考書雖然幫我們整理好重點,但比較沒有因果脈絡,較適合複習使用,課 文能協助建立通盤完整的知識架構,務必要從課本開始閱讀。

2. 多閱讀相關科學時事、社會議題:

近年來空氣汙染、霸王寒流、超級颱風、海洋資源枯竭、再生能源與油頁岩議題、太空探測 計畫等等都是全球矚目的重要事件,以素養為導向的試題很容易拿這些真實情境做為試題研 發的基礎,同學務必要隨時注意這些相關議題。

3. 練習整理自己的筆記:

練習運用心智圖(概念圖)整理課文或上課的筆記,可以讓學科知識之間的關係更清楚,更 有系統性,這對長期的記憶和理解有很大的幫助,雖然需要花時間下功夫,但日後複習時很 容易理解和整合。建議每一個單元畫一個概念圖,地球科學上下冊相關的概念也可以整合,

若能將老師上的筆記一併整理,將會是很有深度的學習。

4. 空間概念和逆向思考是難題所在:

雖然今年空間概念試題不多,但過去五年來,大部分難題集中在空間概念和逆向思考型的題 目上,如恆星視運動、月相、太陽的視運動、日地月的公轉、季節變化、氣候變遷的升溫和 降溫因素……等等,此外,某些試題需要轉個方向思考的問題都會是比較難以臨場應付的,

平日學習必須加強這部分概念的釐清和試題演練。

5. 培養推理和思考的能力:

這是未來學測命題的趨勢,這類試題難度較高,臨場表現也容易失常,若能在平常學習時就 能多加練習,例如多提出疑問,多想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這樣會如何呢?經常性對課文 發出質疑,便可訓練推理和思考的能力。

6. 學科大概念會是命題的重心:

未來學測會重視學科大概念,過於冷僻的幾乎不會出現,因為大概念可以運用在不同情境中,

地球科學的大概念包含:太陽星雲學說、研究地球科學的方法、地球的適居性、大氣的運動、

天氣圖與天氣系統、溫度與溼度、絕熱膨脹過程、板塊邊界特性、星光的意義、天體視運動、

天文觀測、曆法、氣候變遷、海水的運動、海水溫鹽分布、地震、颱風……等等。

7. 歷屆學測試題是最佳練習題:

學測試題經過許多檢查和審題的過程,試題有一定水準,考前建議將歷屆學測試題練習一次,

至少要往前練習十年,特別是歷年來有許多需要閱讀理解、圖表理解的試題更要好好練習,

經過練習可以熟悉題目的敘述和難度,培養熟悉感,在試場的臨場反應會比較穩定。

未來命題趨勢與準備的原則

(5)

第壹部分

(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 107 年 1 月 28 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1

地球的起源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透過在地面以及在太空觀察,可發現月球表面除了有亮暗區域差異,

尚有大小不一的坑洞分布。此外,亦透過檢視登陸月球時所攜回超過三百公斤月球表面岩石物質,

發現全都是火成岩,沒有沉積岩或變質岩,並且當中只含有極少量的水。由以上結果,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月球表面曾經處於熔融狀態 (B)月球上的沉積岩與變質岩都埋藏在深處 (C) 月球表面的坑洞都是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口坑洞 (D)月球曾經存在大量流水,但由於沒有大氣,

液態水已經蒸發散失 (E)月球有明顯板塊運動,形成高地以及看起來較為暗黑的低窪地。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1 章人與地球環境 1-1 地球的起源

【嘿皮go】F 浩瀚的宇宙 第 20 章從太空看地球 20-1 認識太陽系;

A 岩石圈 第 1 章固體地球的組成物質 1-2 認識岩石

解題觀念: 行星形成是由微行星和隕石不斷撞擊吸積形成,並經歷熔融狀態的過程,月球也經歷過類 似的過程。

答 案: A

解 析: 地球起源中談及行星等星球形成的過程,隕石撞擊產生大小坑洞,行星形成初期經歷過熔 融狀態,文中提到月球岩石均為火成岩,可以推論月球形成初期也如地球一般,曾經是熔 融狀態。月球因為沒有大氣與液態水,所以月表沒有沉積岩;也因為沒有板塊運動的應力 作用,故也無變質岩類。

單選題

(6)

試題大剖析

2

潮汐週期 

陳同學今天去海邊玩,發現早上11 點左右潮位 最低,潮間帶最寬,有很多人在沙灘上挖尋文 蛤。若該海岸的潮汐週期變化如附圖,則隔天 陳同學再去同一海邊,在早上11 點左右進行觀 察,會觀察到下列哪個現象? (A)潮間帶出

現,且潮位逐漸下降 (B)潮間帶出現,且潮位逐漸上升 (C)達當日最高潮位,且潮間帶最寬 (D) 達當日最低潮位,且潮間帶消失 (E)11 點左右潮位依然最低,但潮間帶相較前一天變窄許多。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4 章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4-2 海水的運動

【嘿皮go】B 水圈 第 7 章海水的運動 7-3 潮汐

解題觀念: 此地一天有兩次漲落潮,屬半日潮。其潮汐的週期為 12 小時 25 分,相隔一天同時段的滿 潮或乾潮約晚50 分鐘。

答 案: A

解 析: 隔天早上約 11:50 會達到最低潮,所以 11 點到達海邊會看到已經落潮,可以看到潮間帶,

但潮位高度仍然繼續下降,到11:50 會達到乾潮。

3

波浪

波浪是一種海水上下起伏的運動。下列對波浪的敘述何者正確? (A)海面波浪都是由於風吹造成 (B)波浪由外海傳遞至岸邊時,波浪的前進方向會因海岸線的不平直,往水深較深的海域偏折 (C) 颱風尚未到達臺灣,已經在臺灣海岸可見該颱風造成的湧浪 (D)海灣受波浪侵蝕的力量較海岬處 大,所以海灣會繼續往陸地內凹 (E)波浪靠近岸時,因受地形影響而破碎,所以碎浪對岸邊結構 物沒影響。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4 章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4-2 海水的運動

【嘿皮go】B 水圈 第 7 章海水的運動海洋 7-2 波浪;

B 地球的演化與變遷 第 15 章其它地球環境的變遷 15-2 海洋環境變遷  解題觀念: 波浪的成因和對海岸地形的影響;對淺水波而言,水深越深波速越慢。 

答 案: C

解 析: (A)波浪的成因包含風吹海洋表面、海底山崩、氣壓變化……等諸多因素。(B)水深處波速 較快,故波浪的前進方向會逐漸往水淺海域偏折。(D)海岬因波浪攻擊力量集中,故侵蝕力 較大,會將海岸線逐漸拉平。(E)碎浪會對海岸產生侵蝕作用。

(7)

◎左下圖為臺灣時間 2017 年 7 月 29 日 08 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尼莎颱風位於臺灣東方海面。20 時 中心登陸宜蘭,23 時中心於新竹出海,右下圖為尼莎颱風於 7 月 26 日到 7 月 30 日間的颱風路徑圖

(臺灣時間)。依據 2 圖回答問題 4~5:

 

4

低壓的風向

宜蘭地區在7 月 29 日 08 時,接近地面處的主要風向為何?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E)南風。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6 章天然災害 6-1 氣象災害

【嘿皮go】C 氣圈 第 10 章氣象觀測 10-1 氣象觀測  解題觀念: 低氣壓風向為逆時針向內旋入。 

答 案: C 

解 析: 颱風為低氣壓,低氣壓風向為逆時針向內旋入,故宜蘭地區為東北風。

5

颱風結構

下列哪一張示意圖最能代表宜蘭觀測站所量測到的氣壓在7 月 28~30 日的變化?

(A) (B) (C) (D) (E)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6 章天然災害 6-1 氣象災害

【嘿皮go】C 氣圈 第 11 章認識氣象 11-1 天氣系統 解題觀念: 颱風中心為低壓,越靠近中心,氣壓值越低。

答 案: A

解 析: 7/28~7/29 颱風中心逐漸靠近宜蘭,然後遠離,故氣壓在颱風接近時會逐漸下降,當颱風 離開時會逐漸回升。

(8)

試題大剖析

6

斷層種類

附圖是從臺中霧峰「921 地震教育園區」觀景窗中看出 去的河堤景象。原本連續平坦的河堤因 車籠埔斷層錯動 而產生位移,目前斷裂處的河堤已經修復,而且建造了 階梯以供步行。根據臺灣本島受板塊推擠作用而成的地 質現象與附圖,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車籠埔斷層為正斷層 (B)車籠埔斷層為逆斷層 (C)

車籠埔斷層為平移斷層 (D)相片中上盤位置在右側 (E)相片中上盤位置在左側 (F)相片中上下 盤無法判斷。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下) 第 2 章變動的地球 2-2 地質構造運動與地貌變化

【嘿皮go】A 岩石圈 第 3 章形塑地球的表面 3-1 營力 解題觀念: 臺灣地區受到板塊擠壓主要斷層為逆斷層。

答 案: BE

解 析: 文中提及根據臺灣本島受板塊推擠作用而成的地質現象,因為壓力造成臺灣地區主要斷層 為逆斷層,逆斷層為上盤往上移動,觀察圖中左側上移,故左邊為上盤。

7

火山的種類

在西元79 年,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噴發,摧毀了古羅馬城 市龐貝。此處黏滯性較大的中酸性岩漿不易流動,氣體難 以有效散失,大量氣泡在接近地表時會猛烈的爆開,讓周 圍岩漿和岩石四處飛射。維蘇威火山非常活躍,其爆發歷 史如附圖所示。依上述資料,以下敘述或推論哪些正確?

(應選 2 項) (A)維蘇威火山爆發具特定週期 (B)在維

蘇威火山地區的主要岩石為玄武岩 (C)可以從排出氣體的量和成分變化來監測火山爆發 (D)維 蘇威火山的岩漿噴發形式與形成澎湖的噴發形式相同 (E)在西元 1600 年到 2000 年間維蘇威火山 爆發較前一千年頻繁。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5 章固體地球的變動 5-3 地震與火山

【嘿皮go】E 地球系統 第 17 章天然災害 17-1 地質災害 解題觀念: 酸性岩漿噴出的熔岩屬於流紋岩。

答 案: CE

多選題

(9)

解 析: 首先由所給的文字資料可以判讀維蘇威火山因酸性岩漿,黏滯性較高,易累積氣體,可以 判斷屬於流紋岩火山,也可由非板塊邊界判斷,另外由圖形可以讀出維蘇威火山的噴發沒 有規律性,而1600 年到 2000 年間維蘇威火山爆發較前一千年頻繁。另外,澎湖群島屬於 流動性較佳的玄武岩質火山。

8

人與環境

在探討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地表狀態的改變為影響氣候的其中一種因素。部分覆蓋大面積樹林和 水塘的區域,隨都市發展逐漸被建築物、水泥地或柏油路面所取代,經長時間能量收支平衡的結 果,使得當地氣候發生變化。下列這些導致氣候改變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 項) (A)相較 於水泥建物,樹林覆蓋區域能減小白天最高氣溫和夜間最低氣溫的差距 (B)因為建築物增加,大 樓間的通道使風速變大,增強對溫度的調節,使得日夜溫差變小 (C)樹林的林蔭遮蔽能攔截太陽 輻射,樹林消失後使得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量增加,導致白天最高氣溫變高 (D)水塘被水泥建物 取代,原先藉由水蒸發所吸收的熱能減少,且地表輻射量增加,長期影響下導致白天氣溫升高 (E) 樹林能攔截地表向上發射的長波輻射,所以樹林變少會使地表附近長波輻射量散失減少,導致夜 間最低氣溫變高。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1 章人與地球環境 1-4 人與環境 唇齒相依

【嘿皮go】D 地球的演化與變遷 第 14 章地球氣候的變遷 14-1 氣候變化紀錄  解題觀念: 樹林、水塘和建築物比熱不同,造成對吸收釋放能量時溫度的變化不同。 

答 案: ACD

解 析: 水泥建物快速吸熱和散熱的特性使日夜溫度差異加大,樹林則於白天減少太陽輻射到達地 表,夜晚攔截地表長波輻射使能量散失不致過快,水塘則因水的蒸發吸熱量大,可以抑制 溫度的過大變化。

9

露點與溼度

附圖為某測站某日逐時氣溫與露點溫度變化圖,關於該測站當日 的天氣狀況描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當日 6 時實 際水氣含量最高 (B)當日 6 時相對溼度最高 (C)當日 12 時相對 溼度最低 (D)當日 14 時空氣中飽和水氣含量最高 (E)當日清晨 有濃霧發生。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4 章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4-1 大氣變化

【嘿皮go】C 氣圈 第 9 章認識大氣 9-2 大氣的變動

解題觀念: 露點溫度代表水氣含量飽和的溫度,可以代表水氣實際含量多寡。

答 案: BD

(10)

試題大剖析

解 析: 露點溫度越高代表實際水氣含量越高,所以當天實際水氣含量在 12~14 點達到最高,而 氣溫和露點溫度差距越小,代表相對溼度越高,越容易達到飽和。所以,當天早上 6 點相 對溼度最高,但要形成霧,氣溫至少須達到露點溫度,但由圖形顯示,當天沒有達到露點 溫度,故不會有霧。

◎核能可由核分裂及核融(熔)合兩種反應方式產生。核分裂技術已成熟而被廣泛使用,例如核能發 電,但萬一產生意外引起核輻射外洩,則後果嚴重。兩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融合成一個質量較大的 原子核時稱為核融合,例如氘、氚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核融合釋出的巨大能量成為最具有潛力 的清潔能源,為人類未來永久解決能源匱乏希望所寄,許多國家正極力研究發展中。

除了如上所述人類利用核能作為能源外,有些生物也因為核能,發展出其特殊的適應現象,特別是 核反應所釋出的 γ 射線。驚人的發現發生在 1991 年,當俄國車諾比核子事件發生後的第五年,科學 家發現:高於放射線背景值 500 倍的環境中,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這種單細胞酵 母菌型的真菌仍可以生存。不只如此,此菌還可以成長,快速累積醋酸鹽的含量。實驗操作時,有 兩種品系的真菌,其中一種新型隱球菌有特殊黑色素介入其電子傳遞鏈,野生型隱球菌則無。將此 兩品系真菌的細胞暴露於 500 倍的放射性劑量下 20~40 分鐘,比較其 NADH 氧化後的電子傳遞速 率。結果有「黑色素介入」的電子傳遞速率是「沒有黑色素介入」的 3~4 倍。另外,針對有黑色素 介入的品系,比較照射 γ 射線與只有背景輻射下的電子傳遞速率,也發現有 γ 射線時電子傳遞速率 也比只有背景輻射下高出許多。試回答問題 10~13:

10

核能

若某地核能電廠的反應爐發生嚴重意外事故,且情況有擴大之虞,則專家會建議對電廠噴灑硼砂,

以阻止反應爐的核反應繼續進行。已知硼可經由下列反應降低核反應產生的熱中子數目:

10 11

5B abncB

11 7

B 3Li

cxy

有關上列反應式中的a、b、c 以及 x、y,哪些正確?

甲:a  1 乙:b  1 丙:c  4 丁:x  1 戊:y  2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E)乙丁。

出 處: 【龍騰版】基礎物理(一)全 第 7 章能量

【逆轉勝】物理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7 單元功與能量 解題觀念: 核能。

答 案: E

解 析:(1) 105Bban11cB,式中ban10n,所以a  0,b  1。考慮電荷數守恆,5  0  c,

所以 c  5。

綜合題

(11)

(2)115Bx37Liy,式中 粒子為氦原子核42He 。考慮質量數守恆,11  7x  4y;

考慮電荷數守恆,5  3x  2y。兩式聯立,得 x  1,y  1。

11

海流與行星風系

核能意外事故發生時,除核能發電廠附近區域受輻射外洩汙染,更令人擔憂的是輻射汙染隨全球 環流擴張,帶來跨國間的災害。以日本福島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汙染為例,在考慮全球的環流運 動下,關於該區域輻射汙染隨環流擴張的描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當輻射塵飄至上空的西 風帶時,輻射塵受盛行風系與科氏力的影響而飄向南方 (B)當輻射塵飄至上空的西風帶時,在相 同距離內,福島發電廠東方海域上空的輻射塵濃度會高於日本西岸海域上空 (C)輻射汙染隨表面 洋流黑潮往北擴張 (D)臺灣東部海域一定會較美國西岸海域先觀測到輻射汙染 (E)輻射汙染會 隨該緯度的低溫海水下沉至較深水域,進而隨溫鹽環流的輸送影響全球。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4 章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4-2 海水的運動

【嘿皮go】B 水圈 第 7 章海水的運動 7-1 洋流 解題觀念: 環太平洋海流與行星風系的關係。

答 案: B

解 析: 本題解題需要一點地理概念,日本福島外海親潮、黑潮交流,受到西風帶動,一起流向美 洲方向為北太平洋流,故輻射塵在空中會受到行星風系的西風帶影響帶往東邊,所以(A) 選項不會向南,(C)選項應該是受北太平洋海流向東擴張,(D)則是美國西岸海域先觀測到 輻射汙染,(E)中緯度海水水溫較高,不會下沉至較深水域,下沉流主要發生在極區。

12

核能

溫度高達約109K 時可引發核融合反應,其主要的物理原因為下列何者? (A)此高溫使氘、氚原 子核具高動能,可克服兩原子核間庫侖排斥力所需之能量,進而融合 (B)此高溫使氘、氚原子核 內的夸克強作用增強,兩原子核相吸進而融合 (C)此高溫使氘、氚電子熔入各自原子核內後,兩 原子核再融合 (D)此高溫使氘、氚原子核內弱作用增強,兩原子核相吸進而融合 (E)此高溫使 氘、氚原子核熔化成液態自然融合在一起。

出 處: 【龍騰版】基礎物理(一)全 第 7 章能量

【逆轉勝】物理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7 單元功與能量 解題觀念: 核熔合。

答 案: A

解 析: 高溫使氘、氚原子核具備的高動能足以克服兩原子核間的庫侖斥力的位能障礙,進而融合。

註:熔合反應在高溫、高壓、高密度的條件下進行,弱力使質子變成中子,強力使各核子 凝聚。

(12)

試題大剖析

13

細胞與能量

有關生物捕獲能量以推動生命現象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新型隱球菌可以利 用放射線提高電子傳遞鏈的速率 (B)新型隱球菌可以利用放射線增加每個 NADH 提供的總能量 (C)隱球菌先吸收核反應的熱能再轉換為 ATP 等化學能 (D)酵母菌的黑色素對應於 γ 射線類似植 物的葉綠素對應於可見光 (E)某些真菌可因黑色素介入而增加 γ 射線照射時的電子傳遞活性。

出 處: 【龍騰版】基礎生物(上) 第 1 章 1-4 細胞及能量

【新關鍵】單元1 焦點 7 細胞與能量 解題觀念: 能量轉換的方式。

答 案: AE

解 析: (B)每個 NADH 提供的總能量應該是固定的,新型隱球菌可以利用放射線增加電子傳遞鏈 速率,但是不會增加每一個NADH 提供的能量。(C)文章中沒有提到如何轉換為 ATP 的化 學能。(D)葉綠素是植物的光合色素,其功能在於吸收日光能以用於光合作用。而新型隱球 菌中黑色素的功能主要在於提高NADH 氧化後的電子傳遞速率,但是否可吸收γ射線所放 出的輻射能,在文章中並沒有明確表示。

第貳部分

14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會吸收地表輻射熱能,導致地表的保溫效果。人為因素所增加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 一大主因。下列哪些氣體是「因人類活動而增加的溫室氣體」?(應選3 項) (A)CH4 (B)CO2

(C)N2O (D)N2 (E)H2O。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7 章全球氣候變遷 7-3 全球暖化

【嘿皮go】D 地球的演化與變遷 第 14 章地球氣候的變遷 14-2 溫室效應  解題觀念: 溫室氣體的種類和來源。

答 案: ABC

解 析: 溫室氣體種類很多,但因人類活動而增加的溫室氣體主要為:CH4來自畜牧業,CO2來自 燃燒化石燃料,N2O,來自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其餘 N2和H2O 都是自然界存在的。

(13)

15

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必須在不超過「環境承載力」之條件下,可持續滿足現在與未來世代之需求,且所採取 之措施可為社會接受、符合經濟效益及工程技術可行。以水資源為例,「環境承載力」是指可以供 給的最大水資源。現代社會為因應乾旱事件或未來水資源短缺,往往採行以下措施:甲、蓋水庫 或攔河堰 乙、推行節約用水 丙、推行雨水儲集與廢汙水回收 丁、蓋海水淡化廠 戊、抽取 地下水。從永續發展的觀點,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 項) (A)甲有環保疑慮,等缺水發生 時再做就好 (B)乙應盡量兼顧生活品質 (C)丁的水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應無條件大力推行 (D)戊需考慮地層下陷與水質問題 (E)上述所有措施中,最符合永續發展精神的是乙與丙。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下) 第 7 章永續發展 7-1 理念與架構

【嘿皮go】E 地球系統 第 18 章地球資源 18-3 永續發展  解題觀念: 永續發展定義的理解與應用。

答 案: BDE

解 析: 永續發展的意義除了環境承載力的考慮之外,為社會接受、符合經濟效益及工程技術可行 三項要件很重要。(A)缺水再蓋可能緩不濟急。(C)海水淡化需要大量電能,也需考量經濟 效益。(E)節約用水、水資源回收利用和廢汙水回收處理都是循環使用與預防措施的一環,

最符合永續發展精神。

16

太陽結構

平常我們看到的太陽盤面稱為光球,張角大約為0.5 度,日冕包圍在光球四周,

通常大得多,張角可延伸達數度。然而除非發生日全食或是利用特殊儀器遮住 光球(日全食時所見的太陽日冕層如附圖),肉眼平常無法看到日冕,主要原因 為下列哪一項? (A)發生日全食時,太陽才有日冕 (B)日冕密度低,光度也

比光球低很多 (C)光球離我們較近,看起來比較明亮 (D)太陽不活躍期間,日冕噴發的現象不 明顯 (E)太陽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另外一面的日冕被遮住了。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2 章太空中的地球 2-1 地球所處的太空環境

【嘿皮go】F 浩瀚的宇宙 第 20 章從太空看地球 20-1 認識太陽系 解題觀念: 太陽的光球層光度最強。

答 案: B

解 析: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一部分,但因光球層的光度太強,以致平時難以被肉眼觀察到。

(14)

試題大剖析

◎現行使用的國曆為「格里曆」,由教宗格里 13 世在 1582 年頒布,之後通行全世界。格里曆是依據太 陽在天球上的運動而定,其月份與月相盈虧無關。另月球繞地球造成的月相盈虧週期約為 29.53 天,

而月球公轉一圈的週期,稱為恆星月,約為 27.32 天。依據前述回答問題 17~18。

17

曆法

通常在國曆的一個月中有一次滿月,但偶爾有一個月會發生二次滿月,第二次出現的滿月俗稱「藍 月」。一年當中哪個月份一定不會出現「藍月」? (A)1 月 (B)2 月 (C)7 月 (D)12 月 (E)每 個月都有機會。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下) 第 5 章時序的根源 5-1 曆法與日月地的運行

【嘿皮go】F 浩瀚的宇宙 第 19 章從地球看太空 19-1 仰望天空 解題觀念: 月相盈虧週期(朔望月)為 29.53 天。

答 案: B

解 析: 一個月中要出現兩次滿月,最佳時機就是月初和月尾各出現一次滿月,所以該月一定要比 朔望月的週期要長,而2 月只有 28 天或 29 天,比朔望月週期 29.53 天短,故不會發生藍 月。

18

曆法

由於月球繞行地球的軌道並非正圓形,所以在一個公轉週期中有一個近地點及一個遠地點。假設 1 月 16 日早上 10 時月球行經遠地點,月球該年應於下列哪些日期經過近地點?(應選 2 項) (A)1 月2 日 (B)1 月 31 日 (C)2 月 12 日 (D) 2 月 14 日 (E)2 月 26 日。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下) 第 5 章時序的根源 5-1 曆法與日月地的運行

【嘿皮go】F 浩瀚的宇宙 第 19 章從地球看太空 19-1 仰望天空 解題觀念: 月球公轉的週期(恆星月),為 27.32 天。

答 案: AE

解 析: 遠地點和近地點大約為月球公轉周期的一半,也就是約 13.7 天,若 1 月 16 日早上 10 時月 球行經遠地點,則1 月 2 日相差約 14 天會經過近地點,而 2 月 26 日相差 41 天,相差 1.5 週期,也會行經近地點。

(15)

19

海水垂直溫度

天然氣水合物(俗稱甲烷冰),為甲烷被水冰結構所包裹而形成 的冰晶狀固態物質。形成原因為來自較深處沉積物中的天然氣 分子被水分子包圍,通常產自低溫高壓的環境中。已知一海域 的海床深度約為1200 公尺,附圖(甲)中的灰色區域為可形成 天然氣水合物的溫度與壓力範圍。某海域的海水溫度與地溫隨 深度變化如附圖(乙)所示,則該海域在以下哪個深度可以生 成 天 然 氣 水 合 物 的 礦 床 ? (A)200 公 尺 (B)500 公 尺 (C)1000 公尺 (D)1400 公尺 (E)1700 公尺。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3 章地球的結構 3-2 海洋的結構

【嘿皮go】E 地球系統 第 18 章地球資源 18-1 非再生資源  解題觀念: 科學圖表的閱讀與對比。

答 案: D

解 析: 甲圖提供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深度(代表壓力)和溫度的關係,乙圖為當地實際的深度與 溫度變化關係,以1000 公尺深度為例,需要 12 度以下低溫才會形成天然氣水合物,但在 此處雖然溫度夠低(約4~5 度),但卻是海水,甲烷的量不足,最好是在海底沉積物中,

到深度1400 公尺,地溫只約 10 度,已經符合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溫壓條件。

20

地球分層

地球在形成初期,組成物質曾因經歷高溫熔融過程而依密度重新分布,最終使地球具有分層結構。

在這些不同分層結構中有其特有的岩石,例如花岡岩、玄武岩、橄欖岩……等。此外在地表上也 常發現鐵隕石,其主要成份為鐵鎳合金。下列有關這三種岩石與鐵隕石的密度比較,哪些正確?

(應選2 項) (A)花岡岩>鐵隕石>橄欖岩 (B)玄武岩>花岡岩>橄欖岩 (C)橄欖岩>玄武岩

>花岡岩 (D)玄武岩>橄欖岩>鐵隕石 (E)鐵隕石>橄欖岩>花岡岩。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1 章人與地球環境 1-1 地球的起源

【嘿皮go】A 岩石圈 第 2 章固體地球的層圈 2-1 地球的內部 解題觀念: 地球分層越深處密度越大。

答 案: CE

解 析: 花岡岩是大陸地殼主要物質,玄武岩是海洋地殼主要物質,橄欖岩則為地函主要物質,鐵 隕石雖然來自太空,但其成分類似地核以鐵鎳為主,其地球越深處岩石的密度越大,故鐵 隕石>橄欖岩>玄武岩>花岡岩。

(16)

試題大剖析

21

地震震度

某日,甲、乙、丙、丁四人在各自家中上社群網站一起聊天,且知四人的家分散在(未按順序)

臺北、臺中、高雄、與美國洛杉磯。甲突然感覺到有烈震(震度 6 級),10 秒後乙也感覺到弱震

(震度3 級),又過了7 秒丙感覺到中震(震度 4 級),丁則在甲感到烈震之後18 秒才覺得有中震

(震度4 級)。今已知地震波傳播的速率約為每秒鐘4 至 6 公里,而且上述四人所感覺到的地震分 屬兩個不同的地震,則下列四人住處的推論哪些最為可能?(應選2 項)(此題中的震度級距,為 方便比較均已換為臺灣震度表示形式) (A)甲住高雄 (B)乙住洛杉磯 (C)丙住洛杉磯 (D)丁住 臺中 (E)甲住臺中。

出 處: 【龍騰版】基礎地球科學(上) 第 6 章天然災害 6-2 地質災害

【嘿皮go】E 地球系統 第 17 章天然災害 17-1 地質災害 解題觀念: 地震波能量隨傳播距離越遠而減弱。

答 案: BE

解 析: 甲的感覺最快也最明顯,所以甲最接近震央,而乙、丙、丁三者分別在 10 秒、17 秒、18 秒感受到地震,其震度分別為 3 級、4 級、4 級。若以同一地震而言,距離越遠應該震度 越小,所以乙地點應該是不同地震,故推論乙在洛杉磯。而丙和丁與甲的距離相差不大,

故推論甲應該位於二者中間,甲位於臺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圖表試題缺乏:近年逐漸展現重要性的「圖表」相關題型,未見於本次學測。不僅沒有透過閱讀 題材而帶出的「解圖解表」題型,甚至連常見的「v-t 圖」及「F-s

109 年學科能力測驗在 1 月 17、18 日兩日登場。今年的學測自然科試題,在 68 題中物理占了 18 題。試題難度屬於中等,試題仍以重基本原理的理解與生活中的應

2.術科測試辦理單位請依應檢人數準備各試題所需材料。本套試題共十題,每題 術科測試時間為 3.5

國立空中大學 94

國立空中大學 94

國立空中大學 94

國立空中大學 94

國立空中大學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