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歷史科題目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歷史科題目卷 "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歷史科題目卷

劃答案卡:是 適用班級:101-111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答題須知:試卷總共有二個部分,共有六面。第一大題為單選題,答錯不倒扣;第二大題為多重 選擇題,答錯要倒扣,請謹慎作答。請把正確答案劃記在答案卡上,並注意個人基本資料的劃記是 否正確。

一、單選題(每題 2 分,共有 44 題,共 88 分)

D1. 戰國時期某人曾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想法,被視為「以民為本」思想 之展現,但不受各國國君歡迎。請問此人是誰? (A)墨子 (B)莊子 (C)惠施 (D)孟 子。

A2. 周公曾以酒誥告誡胞弟康叔:商紂王之所以會亡國,與飲酒過度以及聽信婦人之言 有關。要求康叔嚴格遵守戒酒法令,教化有嗜酒習慣的殷商遺民。請問關於酒誥及其反 映的事實,下列何者為非?

(A)周人對商人有成見,商人好酒並非事實 (B)酒誥表現出周人的反省與戒慎心理 (C) 商代遺址中發現許多青銅酒器,正可佐證酒誥所述 (D)康叔治理殷商遺民一事,與周人 推行封建制度有密切關係。

D3. 秦漢時期實施郡、縣二級的行政區劃,最基層的地方行政長官為縣令(長) ,負責管理 地方,統籌稅收。當時縣令(長)如何產生?

(A)根據宗法,父死子繼 (B)皇帝分封,冊命任用 (C)由郡守指派下屬擔任 (D)由中央 政府直接任命。

A4. 附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各個文化的區域分布圖,由此圖可說明以下何事?

(A)中國的史前文化呈現多元發展的現象 (B)黃河流域是中國文化的唯一根源 (C)各文 化之間彼此獨立,區域差異很大 (D)仰韶文化是所有文化的發源地。

C5. 根據歷史,西周幽王在位時,其王后的父親申侯聯合外族犬戎入侵鎬京,殺死幽王。申 侯此舉,導因於幽王 (A)暴虐無道 (B)不遵禮樂 (C)破壞樹子制度 (D)敵視諸侯。

D6. 關於秦代中央集權,下列何者為非?

(A)秦王政兼採三皇五帝尊號,以皇帝作為帝王的稱號 (B)建立中央官制 (C) 地方實施 郡縣制 (D)統一貨幣,採用布錢。

C7. 子牧是周代諸侯的第二個兒子,下列有關他的生活敘述,何者正確?

(A)他可以依宗法制度繼位為諸侯 (B)是為「小宗」封為卿大夫,但沒有土地和人民 (C) 和天子同屬貴族階層,享有禮樂 (D)可將繼承的田地賣給農民,收穫全歸農民所有。

A8. 左傳記載: 「衛懿公把他養的鶴封為卿大夫。等到狄人攻進衛國時,衛的國人都說: 『派 有官位的鶴去打仗啊!我那能作戰!』因此衛國無從抵抗,敗給狄人。」由這則故事來 看,可以說明國人在周朝城邦的地位是

(A)主要的兵役來源,貴族必須尊重國人 (B)國人有決定國家事務的參政權利 (C)貴族必

(2)

須以高壓政策,約束國人 (D)國人意見頗多,常造成國政分歧。

D9. 「治國之術如同駕馭一輛馬車,倘若駕車之人不懂得如何控制拉車的馬匹,那麼馬車就 無法到達目的地」 。先秦時代,有一位思想家將這個比喻運用到治理國家上,因而主張國 君必須善用權威來駕馭臣民,方能有效治國。這位思想家可能是誰?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韓非。

D10. 請問商、周的核心地區分別為附圖何者?

(A)商:甲;周:乙 (B)商:甲;周:丙 (C)商:乙;周:甲 (D)商:丙;周:甲。

D11. 在民國 60 年代的臺灣,在各方面都面臨了一些挑戰與轉變,以下何者「不是」發生在 此時?

(A)政治方面,黨外民主運動對戒嚴體制的衝撞,先後發生了「中壢事件」與「美麗島事 件」 (B)經濟方面,臺灣面對外交的挫敗及石油危機,導致民間投資意願低落,政府改 採「第二次進口替代」,朝重化工業發展,並推出「十大建設」配合經濟發展 (C)外交 方面,分別發生「退出聯合國」 ,及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外交面臨嚴峻考驗 (D) 文化方面,由於經濟起飛,西方文化傳入,西方思潮如泉水般湧入臺灣,白先勇等創辦

《文學雜誌》 ,廣泛介紹西方文學。

A12. 臺幣從民國 35 年 5 月發行,翌年底發行量激增六倍;民國 37 年底,通貨量激增到 48 倍;民國 38 年 5 月,更發行百萬本票。為控制此亂象,政府在民國 38 年首先採取什麼 措施以解決問題?

(A)發行新臺幣 (B)實施統制經濟 (C)發展輕工業 (D)推動土地改革。

A13. 孔子謂季氏: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之所以對季孫氏的行為不 滿,是因為季孫氏踰越身為諸侯應該遵守的禮儀。此說可能與孔子那一類想法有關?

(A)重建人倫秩序 (B)實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重視古典教育。

C14. 臺灣經濟成長自 1965~1974 年期間,號稱「黃金的十年」 (成長率達到 10%) ,但為何 在 1974 年卻僅有 1.12%的成長率?

(A)八二三砲戰 (B)越戰爆發 (C)爆發石油危機 (D)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衝擊。

D15. 某一時期開始,政府制定財經改革措施,降低關稅、開放進口、獎勵投資,以減免租 稅的方式吸引外資來臺,使臺灣成為美、日兩國的加工基地,臺灣逐漸從農業社會轉變 為工業社會。請問當時加工出口的工廠集中於哪一地區?

(A)臺北 (B)新竹 (C)苗栗 (D)高雄。

D16. 臺灣某個時代, 〈橄欖樹〉 、 〈抓泥鰍〉等校園民歌,結合大眾流行與電影媒體造成風潮,

且當時外交的困境,也刺激許多文化精英及青年學生開始思考臺灣文化的本質。請問,

下列哪一現象也是發生在此一時期?

(A)內政:民主進步黨成立 (B)外交: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C)文學:現代主義文學獨 領風騷 (D)美術:用色鮮艷,大膽的畫出抽象或具象人物的洪通舉辦畫展,吸引數萬民 眾參觀。

B17. 「這些作者筆下的人物大多與現實脫節,布局情節老套公式化,故事的主人翁不管如 何飽嘗流放的苦痛,總是會重臨故土,與大陸上的家人團圓結局。這些作品滿注思鄉情 懷,但這種悲傷的感受老是陳腐俗套,了無新意。」請問上述描述臺灣文化現象的資料,

主要在批評何者?

(A)日治後期的皇民文學作家 (B)1950 年代的反共文學作家 (C)1960 年代的現代主義 作家 (D)1970 年代的鄉土文學作家。

C18. 1972 年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及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等電影,上映時

創下五百萬票房紀錄。片中李小龍展現了一氣呵成的拳腳功夫,將欺壓良善的惡棍洋人

(3)

打得落花流水,締造了亞洲以至於全世界的超級旋風,更成為世人心中永恆不滅的神話 英雄。請問當時的臺灣發生什麼事情,讓觀看李小龍電影的民眾情緒激昂?

(A)時值八二三炮戰發生二十週年,民眾感懷國軍保衛金門的英勇表現 (B)美國即將和中 共建交 (C)中華民國秉持「漢賊不兩立」政策,退出聯合國 (D)蔣經國出任中華民國 第六任總統。

C19. 臺灣光復後推行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奠定其後經濟發展的基礎。下列敘述何者適當?

(A)政府強制地主將土地以公告地價現值賣給實際耕作的佃農,若農民沒有足夠的資金,

可向政府貸款 (B)政府沒收地主土地,強制發放給實際耕作的佃農,且政府不補償地主 的損失 (C)政府強制徵收地主多餘的土地,發給地主公營企業的股票與實物債券作為補 償 (D)凡是欲從事農業經營之人,若無土地,可以向政府申請開發國有土地,若經營有 成,該土地可轉為私有。

B20. 臺灣曾出現「經濟掛帥,政治冷感」的時代,此時很多人穿著「中美友好合作」 、 「雙 手互握」之棉布袋裁剪而成的褲子,在烈日下工作,為臺灣賺取外匯貿易,逐漸累積財 富。但政治上卻極度肅殺,很多人往往以「匪諜」之罪名被關或被殺。請問這應是臺灣 哪個時代之現象? (A)1940 年代 (B)1950 年代 (C)1970 年代 (D)1980 年代。

※(題組 21-22)

關於臺灣文學寫作路線和方向之探討,在此時期達到前所未有之高潮。表面上,這是一場關 於文學之本質是否反映臺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爭,實質上,這場論戰卻是臺灣戰後歷史中一 次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的總檢驗。有一派認為文學應重視現實,反映現實人生;另一派 則認為太過強調現實主義有可能流於地方主義、分離主義,有臺灣獨立的嫌疑。

B21. 此次論戰出現的年代為何?

(A)1960 年代 (B)1970 年代 (C)1980 年代 (D)1990 年代。

B22. 在此論戰中,下列哪一位作家主張文學應重視現實,反映現實人生?

(A)余光中 (B)王禎和 (C)白先勇 (D)李敖。

※(題組 23-24)

資料一:1950 年代臺灣工業原料生產能力非常低,時由美國進口到臺灣的農產物資以棉花、

小麥、大豆 3 項農產品為大宗。

資料二:1953 年臺灣財經官員尹仲容主張「多吃麵粉少吃白米」 ,希望透過此一運動的推展,

改變國人當時的消費習慣,以市場價值較低的麵粉作為主食,而節約價值較高的白米,來作 為對國家有利的用途。就兩則資料來看,請問:

A23. 資料一中的進口物資,成為臺灣後來哪二項工業的發展契機?

(A)紡織業、食品加工業 (B)化學工業、煉鋼工業 (C)造船業、石油工業 (D)電子業、

服務業

B24. 資料二提到臺灣麵粉的市場價值會比白米低,其主要原因為何?

(A)臺灣出產的麵粉比白米多 (B)美國援助以麵粉為主 (C)麵粉比白米營養價值高 (D) 因反攻大陸需要,白米要儲存成為戰備米糧。

※(題組 25-28)

戰後臺灣亟待重建,政府針對各階段經濟面臨的困境與危機,持續制訂一連串發展策略,請 回答以下 25~28 題各是指哪一政策、措施或口號:

C25. 「透過和平手段,農民都能擁有自己耕作的土地,充分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被他 人剝削。」 (A)三七五減租 (B)公地放領 (C)耕者有其田 (D)肥料換穀。

B26. 「由於欠缺進口物資所需的外匯,政府乃以加強輕工業產品的生產為重點。在此策略 運用下,紡織、塑膠、水泥、肥料、人造纖維等維持生存所需的工業,均得以奠定發展 的基礎。」請問這個時期的政策是

(A)實施土地改革 (B)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C)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D) 推動十大建設。

C27. 「在高雄、臺中等地區設置加工出口區,又制訂了一連串條例以招引外商從事農產、

紡織、鞋類以及電器等製品的加工。」

(A)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B)穩定經濟措施策略 (C)出口擴張 (D)三化策

略。

(4)

A28. 「厚植能源、交通的基礎,投資重化工業,對於臺灣經濟邁向技術及資本密集的轉型,

以及 1980 年代經濟的持續成長,都有極大的貢獻。」

(A)十大建設 (B)三七五減租 (C)出口擴張 (D)穩定經濟措施策略。

※(題組 29-31)

以下是三則對 1949 年以後不同時期臺灣美術作品的評論選段:

選段甲:他們大多保存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氣質,擁有崇高、穩定的政治身分與社會地位,

視繪畫為業餘工作,在客居海隅及心懷故土的心態下,視舊有的傳統為「正統」 ,其保守的 傳統繪畫風格成為畫壇的主流。

選段乙: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便是非學院、低學歷,其出乎原始天賦的純樸創作,曾經 風靡一時,但他們的光芒,實際上是狂熱分子賦予的,高潮過後,其鋒芒也就跟著褪色。

選段丙:他們認為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模仿傳統的。因而 積極引進美術新潮,開拓體制外的運動空間,打破既有的學院教育及沙龍展覽所形成的制式 格局,種下美術創作邁向多元化的契機。

D29. 依內容判斷,這三則評論選段出現的時間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D30. 選段乙的內涵,與哪位畫家的作品風格相似?

(A)黃君璧 (B)劉國松 (C)江兆申 (D)洪通。

C31. 選段丙可以歸類為何種美術思潮?

(A)戰鬥文藝 (B)懷鄉文學 (C)現代抽象主義 (D)鄉土寫實主義。

※(題組 32-33)

春秋晚期封建秩序與宗法名分漸遭破壞,周天子連名義上的共主也不可得,許多國家的卿大 夫篡奪君位,甚至以「王」自居,中國歷史隨之邁入戰國時期。

A32. 某政權易主的事件象徵著封建禮法之破壞,司馬光資治通鑑也以該事件發生的年分作 為戰國時代之開始,請問該事件為何?

(A)三家分晉 (B)平王東遷 (C)周鄭交質 (D)周公東征 。

D33. 戰國時代各國激烈交戰,彼此傷亡也相當慘重,例如在長平之戰中,某國就損失了四 十五萬人,請問該國為何?

(A)秦國 (B)楚國 (C)齊國 (D)趙國。

※(題組 34-35)

西元 1954 年考古學家在中國大陸西安附近發現了「半坡文化」。(甲)半坡村落採半穴居式的 住所,約占三萬平方公尺,外圍並圍繞著大壕溝;(乙)居住區中央有一座面積最大的方形住 所,內無灶坑和生活用具,應是聚會場所。

C34. 根據上述遺跡(甲)可以推測半坡人

(A)喜歡過著游牧生活 (B)居所容易淹水 (C)以壕溝作為防禦 (D)不擅長修建住屋。

B35. 根據上述遺跡(乙)則又可以推測半坡人

(A)已經有家庭組織 (B)有公共事務的活動 (C)沒有煮食的習慣 (D)後來遷徙他處。

※(題組 36-37)

以下兩題為題組

D36. 春秋戰國時期鉅商大賈紛紛出現,分析白圭、呂不韋等人的理論可知其經商理念有何 相同之處?

(A)皆主張與各國政府合作 (B)皆主張以豐厚財力取得官位 (C)皆主張囤積礦物原料 (D)皆主張在貨物盛產時大量買進。

B37. 承上題,商人透過交易獲得暴利之後,往往轉而投資土地,逐漸掀起何種風潮?

(A)農作物轉作 (B)土地兼併 (C)闢田築城 (D)興修水利。

※(題組 38-40)

司馬談認為: 「(甲)博學而難以抓住要領,花費許多力氣卻得到很少功效,因而難以完全遵從;

然而它對君臣父子之禮、夫婦長幼之別的序列,則是不可改變的。……(乙)學說強調嚴刑峻

法且刻薄寡恩,但它在君臣上下名分的辨正,則是不可更改的。……(丙)使人精神專一,行

動合乎無形之道,滿足了萬物需求,……順應時事變化,樹立良好風俗,應用於人事,無不

合適,意旨簡單而容易掌握,因此費事少而功效多。」請回答下列問題:

(5)

A38. 請問(甲)是春秋戰國時期那一學派的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縱橫家 B39. 請問下列何人是(乙)的代表人物?

(A)孔子 (B)韓非 (C)老子 (D)蘇秦。

C40. 請問下列何者亦為(丙)所提出?

(A)名實異同 (B)兼愛天下 (C)清淨無為 (D)五行生剋。

※(題組 41-42)

資料一:二里頭遺址出土了許多玉器、陶器、青銅器,並有大型宮殿的臺基,這些東西的分 布範圍與存在時 間,大致與尚書中所提及的夏朝一致。

資料二:今從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發現許多商王的名字,但卻看不到關於夏朝的記 載。唯有史記對於夏、商兩朝有較完整的敘述,但史記之成書,離商王朝已八百多年了。

資料三:夏朝根本就是個虛構的東西,他不過就是後人所捏造出來的想像。時代越後,夏朝 的記載越多,正反應了夏朝是一個逐漸「建構」起來的故事。

C41. 上述三段資料的持論立場,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資料一對夏朝的存在抱持懷疑態度 (B)資料一與資料二都肯定夏朝的存在 (C)資料 二與資料三的持論立場相類似 (D)三段資料都否定了夏朝的存在。

D42. 關於資料一的說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尚書是很久以前的典籍,距離現在已太遙遠,不足採信 (B)從出土的大量陶器判斷,

夏朝應該才剛經歷過新時期革命 (C)二里頭遺址也是一種史料記載,並不足以證明夏朝 確實存在 (D)因二里頭遺址與古籍記載中的夏朝位置相當,故推斷夏朝存在。

※(題組 43-44)

鄭國的子產鑄刑書於鼎、魏國的李悝制定法律、秦國的商鞅徙木立信。請問:

D43. 這三件事情可用以說明西周的什麼現象正逐漸被打破?

(A)世官世職 (B)布衣卿相 (C)尊王攮夷 (D)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44. 子產、李悝、商鞅三人,有可能被歸類為法家中的那一派?

(A)重法 (B)重術 (C)重勢 (D)重商。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1.5 分,共有 8 題,共 12 分,答錯倒扣 1/5 題分) BC45. 以下是春秋戰國時代諸子及其學說的配對,其中正確的是

(A)「順應自然」→法家 (B)「兼愛」 、 「非攻」→墨家 (C)「無為而治」→道家 (D)

「性相近,習相遠」→法家 (E)「節用」→儒家。

ABCD46. 請問由西周至東周(春秋戰國)這段時間裡,社會上出現那些變化?

(A)階級流動逐漸頻繁 (B)各國展開編戶齊民 (C)土地私有制度形成 (D)學術知識逐漸 普及 (E)戰爭方式由步兵轉變為車戰。

ABCDE47. 秦國商鞅變法的內容及影響是史上成功的典範,以下何者是其改革的方向?

(A)整編社會,採行什五制,加強社會控制 (B)推行郡縣制,中央任命官吏以集權中央 (C)提倡軍功,依等級賞賜,打破貴族特權 (D)開墾荒地,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E)公布法 律,厲行法治,強調法律平等。

ABCE48. 有學者認為,青銅器的使用可以作為形成王權體制的標誌,其依據為何?

(A)鑄造青銅器必須動員相當的人力,也代表組織分工的細膩 (B)青銅器多由貴族壟斷,

以彰顯階級身分 (C)青銅器多刻有獸面紋,顯示統治者欲藉此溝通人神 (D)青銅器大量 運用於農業,顯示統治者控制生產 (E)青銅器的原料難得,掌握礦源是國家的必要手段。

DE49. 上歷史課時,老師請同學各自發表對「尊王攘夷」的意見和想法。請問以下論述中何 者正確?

(A)甲生: 「尊王攘夷」確實恢復了周天子的聲望 (B)乙生:此口號為周天子所發起 (C) 丙生: 「攘夷」的對象是不服王室號令的華夏國家 (D)丁生:齊桓公首先推行「尊王攘 夷」 (E)戊生:此為強權國家為爭奪國際主導權所運用的口號

ABCDE50. 臺灣在二次大戰後,經濟發展被視為「奇蹟」 ,其發展的基礎條件有哪些?

(A)日治時期奠定的基礎 (B)美國的經濟援助 (C)土地改革的成功 (D)國人勤儉的民族

(6)

性 (E)中國大陸撤退來臺的資金與技術。

BCD51. 民國 68 年起,政府有鑑於出口競爭力的銳減,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哪些調整?

(A)調整產業政策,以勞力密集、低汙染、高價值的產業為主 (B)提出自由化、國際化的 經貿政策,降低貿易障礙及加入國際經貿組織 (C)公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鼓勵廠商 投資高科技產業 (D)推動多項重大公共投資,以促進產業升級 (E)管制外匯和穩定幣 值,以增加出口競爭能力。

BCDE52. 民國 50~60 年代,促成臺灣經濟走向「出口擴張」政策的重要背景因素有哪些?

(A)二次石油危機導致臺幣升值有利出口 (B)臺灣勞工價廉質優吸引外商來臺投資 (C)

美國經濟繁榮,對低價商品需求大增 (D)臺灣市場狹小,進口替代產品市場已趨於飽和

(E)國際產業分工形勢已形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明道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部第三次定期評量 國一地理 適用班級:國一全體 命題老師:李唯甄 校題老師: 蕭雅文老師

34 西餐烹飪 第五名 郭傑瑞 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 34 西餐烹飪 佳作 李政恩 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職業學校 35 餐飲服務 金牌 劉珊瑜 明德學校財團法人臺中市明德高級中學 35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104 年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學校護理人員甄選,綜合護理 學科題本,題本採雙面印刷,共 100 題,測驗時間 90

國小中高年級組:第一階段比賽將出 10 題國中等級單字,完成後將審查現場學生之分數,取 前 100 名繼續進入第二階段比賽,並列同分者得佔一個名額,若有與第 100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