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以區域經濟觀點探討澎湖縣之產業發展與 人口就業─兼論基礎產業之競爭策略

A Study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in Penghu County—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Basic Industry

系 所 別: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819031李 思 蓉 指導教授:鄧 瑞 兆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7 月

(2)

摘 摘

摘 摘 要 要 要 要

近來台灣經濟產業部門受到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但由於澎湖縣產業活動分 佈不均再加上人口外移、城鄉發展不均衡,澎湖縣的基礎產業發展也備受討論,亦 顯示澎湖縣未來的發展值得探討。此外,澎湖縣具備豐富的漁場和觀光資源,但受 限於天候的限制、聯外交通系統無法有效的整合、及缺乏整體配套開法等種種因素,

當地產業未能充分發展,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造成人口外流與老化現象日趨 嚴重。若能改善此一現象,加上行政院於 2003 年元月 13 日正式核定允許國際旅客、

本地旅客由澎湖機場包機進出,澎湖縣正式成為國際航點與今年 3 月經濟部正式推 動澎湖縣為低碳島計畫之示範區,要讓全島半數以上的能源供應充分利用再生能 源,積極打造澎湖縣成為國際低碳島嶼。因此本研究擬針對澎湖縣的產業發展與人 口就業並兼論基礎產業之競爭策略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提供相關建議給予業者及政 府單位作為參考。

綜合上述,本研究選出澎湖縣為區域範圍,並配合歷年實際資料,利用區位商 數法(location quotient,LQ)分析澎湖縣之產業結構,將產業劃分為基礎產業(basic industry)與非基礎產業(non-basic industry),並以計量經濟之研究方法加以分析人口 與就業之相關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以探討澎湖縣產業結構之發展。在澎湖 縣基礎產業部份將以 SWOT 分析及 TOWS 策略矩陣分析探討基礎產業之產業現況 及競爭策略,以探討澎湖縣的目前基礎產業狀況與建議未來發展策略。

本研究成果如下:(1)在澎湖縣中農林漁牧業與觀光業為基礎產業,其次發現運 輸倉儲及通信業與營造業有後起追上的趨勢。(2)藉由競爭策略分析出澎湖縣得天獨 厚的地理環境優勢與機會,並透過策略聯盟與產學合作可創造雙贏局面。由研究結 果發現到,利用經濟基礎分析法與競爭策略分析雙重剖析下,對於澎湖縣基礎產業 未來發展可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關鍵關鍵關鍵

關鍵字字字: 離島地區、澎湖縣、區位商數、基礎產業、相關乘數效果

(3)

ABSTRACT

Recently Taiwan economic industry sector trend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 but because of the Penghu County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s uneven and outward movement of the populatio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Penghu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also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nghu County. In addition, the Penghu County has rich fishing grounds and tourist resources, but, subject to weather restrictions, the traffic system cannot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an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lack of whole open metho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unable to create sufficien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cause a brain drain and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growing. If we can improve this phenomenon, together with the Executive Yuan was formally approved in 2003 13th allowed international passengers and local residents from Penghu Charter flights in and out of the airport, Penghu County officially became the international routes and in March this year the economy officially promote Penghu County for low carbon plan 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island, to involve the entire energy supply more than half of the island to make full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actively create the Penghu County became international low-carbon island.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ed for Penghu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of the population and also on the basis of competition policy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industry, to provide relevant offer to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for reference.

Comprehensive above, this research elected Penghu County for regional range, and tie over actual data,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location quotient,LQ) analysis Penghu County of industry structure, will industry Division for Foundation industry (basic industry) and non-Foundation industry (non-basic industry), and to measurement economic of research method be analysis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of related multiplier effect

(4)

(multiplier effect), to discussion Penghu County industry structure of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arts to the Penghu County basis and TOW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trategy matrix based on SWOT analysis industry situation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f the industry,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basic industry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enghu County's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In Penghu County is based on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ie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secondly found after transport storage and communications sector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tch up with the trends. (2) Through competition policy analysis of the Penghu County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can create win-win situation. By the research turned out to, the use of economic base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sis of competition strategy under the dual analysis of, basis for Penghu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n create a higher degree of added value.

Keywords: Region Insular、Penghu County、Location Quotient、Basic Industry、Multiplier

Effect

(5)

誌 誌

誌 謝 謝 謝 謝 辭 辭 辭

即將邁向人生另一階段嶄新的開始,要離開這待了六年的學校,有說不完的感 激。感激這些年來,大家無私的付出自己的微笑,讓不太善於表達情緒的我,感到滿 滿的溫暖。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 鄧瑞兆教授,總是像爸爸一樣教導我待人處事之 道、使我受益良多,老師謝謝您。也謝謝您推薦我擔任郭恆宏教授的助教職務,在擔 任經濟學助教的期間,讓我深刻領悟到「壓力的調適與師生間的溝通」,真的是門很 高深的學問。其次,我要感謝蒞臨參加學生口試的委員: 郭恆宏教授以及彭金堂教 授,因為兩位老師的給予眾多不同的觀點與想法,使得本文章在兩位老師的修正下更 突顯其價值。

接著我要感謝這一路陪我共同奮鬥及互相扶持的朋友們:感謝交大華通書坊欣儀 與珮瑤美女在這段期間當我的垃圾桶,常聽我大吐感情上困擾,讓我感到受益良多。

感謝欣儒、瀞予及雅淳同學,與你們相依為命的這些日子裡,幫了我許多忙。感謝我 的室友-恩萱,讓我無家可歸的時候讓我寄宿那咱們簡單卻很實在的小屋。

最後,我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感謝你們這二十多年來的對我的栽培,雖然家 庭的成員已不完整但因為有你們,才有今天的我。另外,感謝文銓這些日子在一旁支 持鼓勵我,讓我覺得這一路走來我並不孤單。

李思蓉 謹誌於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

(6)

目 目 目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iv

目 錄...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資料來源、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澎湖縣簡介 ...5

第二節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文獻 ...8

第三節 經濟基礎理論之相關文獻 ...11

第三章 區域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分析方法之說明 ...18

第一節 經濟基礎研究之基本概念 ...18

第二節 基礎與非基礎產業之區分方法 ...19

第三節 經濟基礎分析之研究方法 ...20

第四節 競爭策略分析方法介紹...22

第四章 經濟基礎分析之實證研究 ...25

第一節 澎湖縣各產業之區位商數 ...25

第二節 澎湖縣各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27

第五章 澎湖縣之就業及人口乘數分析與基礎產業競爭策略分析 ...30

(7)

第一節 就業乘數分析 ...30

第二節 人口乘數分析 ...32

第三節 澎湖縣基礎產業之競爭策略分析...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48

第一節 結論...48

第二節 建議...49

參考文獻 ...52

(8)

表 表

表 表目 目 目 目錄 錄 錄

表 1 離島地區 2009 年漁業產值 ...1

表 2 澎湖縣發展重要紀事 ...7

表 3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研究 ...9

表 4 經濟基礎理論國內相關研究 ...12

表 5 經濟基礎理論國外相關研究 ...16

表 6 TOWS 策略矩陣分析...24

表 7 澎湖縣各類產業之區位商數值...25

表 8 澎湖縣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28

表 9 澎湖縣之農林漁牧業 SWOT 分析表...38

表 10 澎湖縣之觀光業 SWOT 分析表 ...43

表 11 澎湖縣之農林漁牧業 TOWS 矩陣策略建議分析表...45

表 12 澎湖縣之觀光業 TOWS 矩陣策略建議分析表 ...46

(9)

圖 圖

圖 圖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4 圖 2 澎湖縣旅遊地圖導覽 ...6 圖 3 管理程序 ...23

(10)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位於四周環海的地理位置,離島主要有金門、連江與澎湖三大縣。離島地區 受到地理環境與自然因素的影響之下,產業發展條件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相較於台灣 離島居於弱勢地帶,先天條件的限制面臨與離島不同的發展課題。因此,有別於台灣 的產業發展方向,對於台灣之離島地區應該要有不同的發展方針及策略。近年來,澎 湖縣分別在2003年成立澎湖縣國際機場,2011年經濟部正式推動為國際低碳島計畫之 示範區,顯示出澎湖縣在離島地區的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地位。

在離島地區漁業產值方面,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漁業署報告顯示,三大離島 於2009年漁業數量及產值相較之下,澎湖縣漁業產值為1,770,059,000元明顯高過於連 江縣111,089,000元與金門縣125,283,000元,突顯出澎湖縣漁業特別具有發展的潛力,

如下表1。

表 1

離島地區

2009

年漁業產值

項目/縣市 澎湖縣 連江縣 金門縣

漁業產值(新台幣千元) 1,770,059 111,089 125,283 數 量(公噸) 10,606 677 687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料網,漁業署企劃組整理,2009年。

基於本研究主題乃屬區域經濟理論之應用範疇,且「區位商數法」為最典型的都 市或區域經濟基礎研究所採用的方法(鄧瑞兆,2002),故本文以經濟基礎分析法為主 要分析方法。而其方法是將都會區各產業區分為基礎產業(basic industry)與非基礎 產業(non-basic industry)。基礎產業是指能提供到區域以外之市場的勞務及產品;

而非基礎產業則是僅供區域內部的消費,不涉及輸出之行為。

(11)

澎湖縣之相關研究鮮少與區域經濟發展有關,但依據上述背景與動機得知,澎湖 縣漁業在離島地區中具有潛力且擁有重要航點「澎湖縣國際機場」,故本研究主題選 定以澎湖縣為研究範圍,並應用區域經濟理論中之「區位商數法」(location quotient 簡稱L.Q.),先探討澎湖縣之區位商數再分析澎湖縣基礎產業,以SWOT 分析與TOWS 策略矩陣分析來探討澎湖縣基礎產業之競爭策略,可得知澎湖縣的目前基礎產業現況 並且從競爭策略分析中之優勢、機會來補足其不足處,在經濟基礎分析法與競爭策略 分析雙重剖析下,期望對於澎湖縣基礎產業未來發展可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以供 公共部門從事政策制定或改革之參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澎湖縣做為研究對象,並採用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分析來進行探 討,希望藉此了解澎湖縣整個產業結構改變之情形與其優勢、機會來補足其不足處,

並利用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來預測澎湖縣整體之就業與人口發展。故本研究 之目的說明如下:

一、探討澎湖縣之產業經濟結構。

二、利用區位商數法以區分澎湖縣的基礎產業與非基礎產業,並探討基礎產業之 基礎就業人口。

三、透過就業乘數(employment multiplier)、人口乘數(population multiplier)

與競爭策略分析,並依據分析結果對澎湖縣未來發展給予公共部門進行建議 或參考。

(12)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 、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 一

一 一、 、 、 、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澎湖縣與全國人口數與各產業之就業人數,依據「澎湖縣統計要覽」、「人力資 源年報」與「台灣省統計年報」以及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所公布之資料作為根據。

二 二

二 二、 、 、 、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本研究依據政府公開資料以進行實證分析,並將時間界定為民國六十九年

(1980)至民國九十八年(2009),共三十年。

三 三

三 三、 、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離島三大區域中包含金門縣、連江縣、澎湖縣,由於連江縣與金門縣行業就業 人口統計表從1995年後廢止人口統計,唯獨澎湖縣擁有目前近三十年的行業就 業人口統計表。故本研究因政府次級資料不足造成研究上的限制,故以探討澎 湖縣為主。

(二)在時間範圍部分,依據政府所發佈之公開資料來進行實證分析,在時間選取 方面訂定以民國六十九年(1980 年)至民國九十八年(2009 年),共三十年 間。由於時間與人力等各方面之限制,故本研究在產業別方面採用政府公開之 次級資料,在時間選取方面也只以三十年為限,故無法進行更大規模之研究。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研究架構與流程 研究架構與流程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利用經濟基礎分析法探討澎湖縣之產業結構、人口及就業乘數分析與澎湖 縣基礎產業之競爭策略分析。而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下: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 獻回顧部份,共分三節,第一節為了解澎湖縣地理位置之簡介與相關重要紀事,在第 二節則是說明澎湖縣產業發展的相關文獻,而第三節對經濟基礎理論相關文獻進行探 討;第三章重心放在對經濟基礎理論、經濟基礎分析法與競爭策略分析法的介紹進行 說明。第四章部份依據澎湖縣歷年資料,利用區位商數法分析澎湖縣整體之基礎產

(13)

業,並利用所區分出之基礎產業進行實證分析,以了解區域內發展之基礎產業,以有 效帶動整體總就業人口與總人口改變之效果。第五章則針對澎湖縣之基礎產業進行 SWOT分析與TOWS策略矩陣分析法,找出澎湖縣特有的優勢及機會並探尋觀光業最 佳的戰略,發展澎湖縣獨特的農林漁牧業與觀光業使澎湖縣更獨具競爭性。最後一章 則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依據實證研究之結果以提供公部門在政策制定上之建議與 參考。茲將研究流程以流程圖表示如下:

1 研究流程圖

緒論

文獻回顧

區域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分析方法說明

經濟基礎分析之實證研究

就業與人口乘數分析與基礎產業競爭策略分析

結論與建議

(14)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經蒐集後發現目前較少學者進行澎湖縣之區域經濟分析等相關研究文 獻,故本節擬以陳述澎湖縣簡介、澎湖縣產業發展相關研究與經濟基礎理論相關研究 此三部分做文獻探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澎湖縣簡介 澎湖縣簡介 澎湖縣簡介 澎湖縣簡介

澎湖群島位於南台灣之離島,由台北松山機場乘飛機航行約五十分鐘抵達馬公機 場。全縣由百餘座島嶼與岩礁所組成,可分為馬公本島、北海離島及南海離島等三大 部份。其中以馬公市為行政、商業及居住之中心。馬公島有海上公園之稱,有特殊的 海蝕溝景觀及著名的遠東第一深海大橋「跨海大橋」。北海系統又被稱為「海島樂園」, 其中最有名的則是吉貝嶼的沙尾海灣,長達數千公尺金黃色海灘,可做各式各樣的遊 憩活動,是最佳消暑聖地,距澎湖本島船程約20分鐘。而南海系統則有「世外桃源」

的美喻,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的桶盤嶼,壯麗的景觀被稱為「澎湖 的黃石公園」,其餘尚有七美海島、望夫石等風景區。茲以圖2表示:

(15)

2 澎湖縣旅遊地圖導覽

資料來源:澎湖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http://www.penghu-nsa.gov.tw

澎湖縣之基礎產業經濟發展始於1971年跨海大橋竣工。1971年為積極推廣澎湖海 上活動豐富的資源,澎湖地方人士籌組「澎湖觀光協會」,特別在1971年中後期,台 灣經濟開始起飛,工業化過程中大量的勞動力進入觀光遊憩的需求市場,自1979年 起,夏日海上旅遊事業,躍為澎湖縣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從1982至1992年間,大致 呈現正成長的趨勢,特別是1991年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籌備處(1995年正式成立交通 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之後,澎湖的旅遊市場及相關觀光產業,在國

(16)

家政策和澎湖縣政府的主導下快速成長,茲將以下表2所示:

表 2

澎湖縣發展重要紀事

時間 重要紀事

1922 年 澎湖觀光發展整體規劃

1922 年 澎湖民俗文化資源暨觀光活動調查計畫 1971 年 籌組澎湖觀光協會

1984 年 南部區域計畫(計畫目的在於改善馬祖與各島嶼交通通等公共設施) 1992 年 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

1992 年 澎管處之澎湖觀光發展整體規劃 1996 年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1997 年 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1997~2006)

1997 年 澎湖地區環境敏感地區調查研究與資本資料庫之建立 1998 年 澎湖縣綜合發展計畫

1998 年 澎湖觀光發展計畫及相關作業書圖要件檢討暨建設規劃

2001 年 澎湖國家風景區非都市土地一次變更調整為風景區報核計畫書 2002 年 2002 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

2002 年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2002 年 青青草原營造計畫

2003 年 澎湖縣政府觀光發展策略綱要

2003 年 澎湖縣 92 至 95 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 2005 年 促進離島永續發展方針

2006 年 澎湖縣景觀綱要計畫

(17)

表 2(續)

時間 重要紀事

2007 年 營造澎湖友善旅遊環境計畫 2007 年 興建風景區公共設施計畫

2007 年 澎湖觀光發展國際交流推動計畫

2007 年 澎湖農業轉型推廣宣導與栽培漁業計畫 2009 年 澎湖觀光產業淡季輔導推廣計畫

2010 年 澎湖縣離島免稅購物商店開幕

2011 年 立法院 98 年通過「離島建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penghu.gov.tw/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文獻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文獻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文獻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文獻

歷年來有關於澎湖縣的研究因各研究主題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經過蒐集澎湖縣 相關研究後由表 3 研究內容得知,學者大多數以澎湖縣的漁業與觀光業為主要探討 方向。在此限制下,故本節將有關於過去澎湖縣之漁業轉型及行銷策略等相關研究 進行文獻探討及回顧。茲將澎湖縣之相關研究彙整如下表 3:

(18)

表 3

澎湖縣產業發展之相關研究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內容

朱盈蒨 (2004)

初級產業轉入觀光服務業者 之轉業動機、工作價值觀與 工作適應之研究-以澎湖休 閒漁業為例

隨著漁業環境改變,導致傳統漁業經營 困難,轉型休閒漁業勢在必行。研究結 果顯示:轉業者多因為傳統漁業環境沒 落,興起轉業之想法;較重視的工作價 值觀為自我實現和成長發展;在工作表 現方面適應較為良好。轉業者之轉業動 機與工作適應有顯著相關,較重視社會 地位或經濟福利之轉業者會在升遷前 景良好與自身工作表現較好的情形中 適應較佳,並較具有服務熱誠。

黃敏治 (2004)

澎湖縣望安鄉發展綠蠵龜生 態旅遊之經濟效益評估

本研究以澎湖縣望安鄉為研究地點,藉 由問卷實地訪查調查望安鄉當地居民 與遊客,瞭解該地目前發展生態旅遊之 現況、遊客旅遊意願、居民參與之困 境、以及對進一步發展綠蠵龜生態旅遊 的意見,並使用假設市場價值評估法推 估望安鄉發展生態旅遊對當地居民與 遊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作為政府有關 單位在推動相關政策之參考依據。

陳佑勳 (2009)

澎湖縣山水地區休閒漁業永 續發展之研究

本研究以山水地區之居民及遊客為調 查對象,居民問卷分成社區、環境、經 濟三個面向;遊客則從景觀遊憩滿意 度、遊憩品質滿意度、休閒漁業開發重 要性三個層面探討。研究中發現,在推 行休閒漁業之永續發展上,可從政府支 持、法規訂定、發展管理、實際施行等 方面加以改進,以做為山水及澎湖地區 未來發展休閒漁業及永續經營之參考。

(19)

表 3(續)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內容

顏宗信 (2009)

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漁 業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

以澎湖地區休閒漁業之遊客為研究對 象,透過問卷調查方式取得 350 份有效 問卷,利用 SPSS 與 LISREL 針對模式 進行分析與假設檢定。研究結果顯示:

一、「體驗行銷」對於「體驗價值」與

「顧客滿意度」具有顯著之正向提昇;

二、「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對 於顧客之「重遊意願」皆具有顯著之正 向影響;三、「體驗價值」與「顧客滿 意度」確實為體驗行銷與重遊意願之中 介變數。最後,本研究提出體驗行銷應 用在休閒漁業的策略,以做為相關單位 在發展休閒漁業之參考。

高子怡 (2010)

建構澎湖休閒漁業旅遊意象 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所編製的旅遊意象量表 之信、效度皆符合一般學術論文之要 求。因此可透過自然資源、文化環境、

資訊與設施、氣氛營造及服務品質等五 個面向,衡量澎湖休閒漁業旅遊意象。

於重要度表現分析方面,並無應加強改 善的項目,大部分的項目皆能符合遊客 期待。在行銷策略方面,目標客群則應 著重於年輕族群。

胡俊傑 (2010)

由服務創新及資源基礎觀點 探討休閒漁業營運模式-以 澎湖海上平台為例

協助澎湖海上平台研擬一套有系統之 營運模式,統計分析發現:

一、遊客在服務品質的期望感受顯著高 於實際感受,顯事業者在服務品質方面 仍有加強改善之空間。二、海上平台的 服務品質對遊客滿意度及行為意向具 部份顯著之影響。三、服務價值對遊客 滿意度及行為意向具顯著之影響。四、

休閒體驗對遊客的滿意度及行為意向 具顯著之影響。

(20)

根據上述文獻顯示,傳統漁業的轉型與自然生態的永續經營是影響消費者進入澎 湖縣旅遊的主要考慮條件之一,甚至更進一步的影響澎湖縣經濟發展的走向,因此,

本研究分析澎湖縣的農林漁牧業條件優勢與機會,藉由發展獨具特色的農林漁牧業進 而提升澎湖縣主要產業之產值與促進離島相關產業之發展。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經濟基礎理論相關文獻探討 經濟基礎理論相關文獻探討 經濟基礎理論相關文獻探討 經濟基礎理論相關文獻探討

關於經濟基礎理論其研究方法包含區位商數法、輸出基礎分析法等相關研究方 法,其主要的目的皆是探討區域內產業經濟結構的改變。故本節由文獻選取出與本研 究方向較為相似的文獻進行整理。茲將經濟基礎理論之相關研究以下表4示之:

(21)

表 4

經濟基礎理論國內相關研究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唐富藏 (1981)

台 北 市 都 市 經 濟 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台北市的經濟基礎產業為商業,

而台北市之大部分工業生產係供 給台北市以外地區。

姜樹翰 (1998)

台 北 都 會 區 就 業 之動態研究:經濟 基 礎 分 析 與 移 轉 份額分析的應用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台 北 市 基 礎 產 業 主 要 集 中 於 商 業、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 服 務 業 , 而 台 北 縣 方 面 以 製 造 業、服務業、批發業活動為主。

除了應用區位商數得知台北縣市 之基礎產業,但封閉型的區位研 究對照於台灣經濟發展顯然不合 理。因此此研究加入國際貿易因 素來修正封閉型移轉份額分析的 就業成長計算方式,印證出國際 貿易對開放經濟之都市與區域經 濟研究的重要性。

高淑方 (1998)

東 部 區 域 產 業 結 構 與 水 污 染 物 排 放量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RAS 調整法

本研究主要是將經濟活動與環境 問 題 相 結 合 , 利 用 投 入 產 出 模 型、RAS 係數調整法、區位商數 法以及擴展型投入產出模型等之 理論基礎與架構作深入探討。研 究結果顯示,東部區域 BOD 的排 放負荷以農畜產產業部門最多,

COD 與 SS 的污染排放負荷均以 紙.紙製品及印刷出版產業部門最 高。

鄧瑞兆 (2002)

應用「輸出基礎分 析法」探討台灣城 鄉之人口與就業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台灣地區都市與鄉村加以劃分,

結 果 顯 示 台 灣 都 市 地 區 以 製 造 業、商業、服務業為主要產業,

而鄉村以農、林、漁、牧等農業 生產活動為主。在就業乘數結果 方面,都市影響效果較比鄉村來 的高,人口乘數方面,都市的影 響程度依然較鄉村來的高。

(22)

表 4(續)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吳京儒 (2002)

路 竹 科 學 園 區 設 置 對 於 南 部 區 域 經濟影響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投入產出法、

研究利用數學處理法以及區位商 數法推估民國九十年南部區域投 入係數表,藉此投入係數表預測 路竹園區設置對南部區域,以及 南部地區各縣市之產出、就業影 響,並據以瞭解路竹園區之設置 對於區域經濟發展之方向。依據 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路竹園區於 開發時期影響之產業主要為營造 工程相關產業:金屬製品、非金 屬礦物製品、鋼鐵、電機及其他 電器業。

蔡源培 (2004)

台 北 捷 運 場 站 周 邊 土 地 價 格 變 動 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本研究以 Alonso 競租理論為基 礎,探討台北捷運系統 47 個場站 是否會影響周邊空間結構,進而 促使土地價格產生變化;另外,

以區位商數法探討捷運場站周邊 的公司行號是否因競爭而產生聚 集情況。研究發現如下:一、捷 運站周邊平均土地價格曲線為負 指數型態的競價曲線。二、不同 類型的捷運站周邊土地的價格曲 線有不同特徵。三、各類型捷運 站周邊公司行號有聚集的現象,

而其競爭情況不盡相同 張儷馨

(2006)

花 蓮 市 零 售 業 空 間 分 布 及 變 遷 (1986~2001)

區位商數法 本研究運用區位商數法得知,民

國 75、90 年,食品什貨零售業集 中本市四區。民國 90 年,綜合商 品零售業聚集在主要道路旁,交 通便利,人群多的地方。民國 75 年 , 燃 料 零 售 業 集 中 在 美 崙 地 區,民國 90 年,集中在美崙地區 及西部區,聚集在本市的主要道 路旁。

(23)

表 4(續)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吳惠琴 (2007)

台 灣 地 區 城 鄉 人 口與就 業之 研究- 經 濟 基 礎 分 析 法 之應用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鄉村基礎就業人口對區域全部的 就業人口影響比都市高,而都市 基礎就業人口的影響比鄉村來的 高。

黃國修 (2008)

我 國 南 北 兩 大 都 會 區 人 口 與 就 業 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兩大都會區的基礎產業由過去原 本的第二級產業漸進轉型為第三 級產業。台北都會區就業人口有 小幅度增加,而高雄都會區則是 小幅度減少。

曾昭捷 (2009)

台 中 都 會 區 產 業 發 展 與 人 口 就 業 之研究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為:一、台 中縣、市所發展的方向各有所不 同,但台中都會區依然能維持原 有的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之產業 優勢,而成為台中都會區的基礎 性產業。二、基礎產業確實是區 域發展的關鍵力量,對就業人口 數與人口總數皆有明顯的影響。

沈宜萱 (2009)

地 方 基 礎 產 業 與 空 間 互 動 之 關 聯 實證分析:以嘉義 地 區 之 醫 療 產 業 為例

區位商數法 空間互動模式

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 為基礎產業之界定,二為空間互 動次模式之分析。基礎產業的界 定上,將利用區位商數法,以就 業人口、及業人口、以及產值作 為 探 討 嘉 義 地 區 基 礎 產 業 之 指 標。空間互動模型之應用上,將 實證於嘉義地區,並透過繁雜之 參數測度過程後,探討旅運阻抗 係數對實證地區之影響。

(24)

表 4(續)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鍾欣儒 (2010)

新 竹 地 區 產 業 發 展 與 人 口 就 業 之 研究

區位商數法 輸出基礎分析法

主要研究結果為:一、新竹市以 製造業與營造業和其他服務業為 基礎產業,新竹縣則以製造業為 基礎產業,而新竹縣市合併計算 後,以製造業為基礎產業。二、

以就業乘數與人口乘數分析新竹 市、新竹縣與新竹地區,結果顯 示就業乘數對於新竹市、新竹縣 與新竹地區皆有明顯的影響,而 在人口乘數對於新竹市、新竹縣 與新竹地區亦皆有明顯的影響。

張智欽 (2010)

羅 東 市 街 商 業 機 能 及 其 空 間 結 構 之 變 遷 (1979-2009 年)

區位商數法 本研究發現:一、1979 年到 2009 年,羅東鎮呈現市街中心人口逐 漸 衰 退 , 外 圍 地 區 人 口 快 速 成 長。歸納出羅東鎮最主要的產業 是:零售業、餐飲業、未分類其 他服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木 竹製品製造業、批發業。二、本 研究將產業區分為在地型服務業 和區域型服務業。

鄭鈺慧 (2010)

以 區 域 投 入 產 出 法 分 析 雲 林 離 島 工 業 區 之 發 展 對 區 域 社 會 經 濟 之 影響

區位商數法 區域投入產法 雙比例調整法、

結果顯示,離島工業區的設置對 雲 林 縣 總 產 出 增 加 具 有 正 面 影 響。在人口結構方面,以麥寮鄉 壯 年 人 口 之 增 加 之 影 響 為 最 明 顯。就業人口結構方面,顯示離 島工業區的設立不僅帶動雲林縣 製造業之就業人口,對於提升服 務業之就業人口亦有助益。

(25)

表 5

經濟基礎理論國外相關研究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North (1955)

區位理論與區域 經濟成長

Location Quotient

提出基礎就業對於非基礎就業的效應 究竟是短期的波動還是長期成長的問 題。實證發現基礎就業的衝擊效果大多 只存在於一年之內,因此經濟基礎分析 法屬於短期效果。

Moody Puffer (1970)

在實證檢驗的城 市基本乘數:傳統 與調整過程模型

Location Quotient

利用加州聖地牙哥市的資料分析卻發 現,完整的乘數效果必須歷經數十年。

McNulty (1977)

測試的時間維度 中的經濟基礎分 析

Location Quotient

利用美國東南部地區共41個都會區的 橫段面資料,發現經濟基礎分析法必須 在長期間之下才能作很好的解釋。

Isserman (1977)

利用區位商數法 評估區域經濟之 影響

Location Quotient

以區位商數估計該地區之經濟衝擊,並 對該原理提出程序上的修正建議。

LeSage (1990)

應用輸出基礎誤 差模型預測大都 會就業量

Location Quotient

將產業區分為基礎(出口)與非基礎(地 方)產業,並以共整合分析與誤差修正 模型進行基礎產業長短期互動關係之 探討。

Brown Coulson

Engle (1992)

區域基礎與其效 果

Location Quotient

經濟基礎分析法是在長期均衡的狀況 下,利用區位商數法區別基礎產業與非 基礎產業,並利用兩項時間序列進行共 整合分析。

Bergman Feser (1999)

產業和區域集群 之概念與應用的 比較

Location Quotient

表示群聚的分析方法有專家意見、區位 商數、投入產出、網絡分析及調查等,

其中以區位商數最為簡便並且可以彌 補其他方法的不足,又適用在產業之 中。

Marcouiller Prey Scott (2009)

室 外 休 閒 资 源 地 方供應:以區位商 數 作 為 管 理 工 具 之研究。

Location Quotient

研究建議,娛樂網站密度差異主要取決 於使用的度量和擷取更廣泛的地區是 理解的娛樂設施及地點的重要空間供 應模式。

(26)

綜合上述研究可知,國外很早便開始使用經濟基礎分析工具,而最常使用的方法 為區位商數法,尤其以研究特定地區的產業發展最常見。而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 討澎湖縣之主要產業結構與發展,故屬於經濟基礎理論之研究範圍,本文先利用區位 商數法個別找出澎湖縣之產業發展,再進一步探討澎湖縣之產業發展並區分基礎與非 基礎產業,再經過彙總後得到區域內基礎與非基礎就業人數,最後利用計量經濟之研 究方法進行人口與就業乘數效果之分析。

(27)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區域 區域 區域 區域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 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 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 經濟基礎理論與競爭策略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之 分析方法 之 之 之 說明 說明 說明

說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經濟基礎研究之基本概念 經濟基礎研究之基本概念 經濟基礎研究之基本概念 經濟基礎研究之基本概念

經 濟 基 礎 理 論 最 早 由 Robert Haig 與 Roswell C. McCrea( 1928)1所 提 出,而 後 由 H. Hoyt( 1939)做 了 完 整 的 說 明。提 出 區 域 經 濟 活 動 主 要 是 由 基 礎 ( basic) 與 服 務 ( service) 兩 大 部 分 所 組 成 , 基 礎 的 部 份 才 是 區 域 的 根 本。之 後 衍 生 出 的 經 濟 基 礎 理 論 則 是 以 輸 出( export)的 觀 點 為 主,以 探 討 可 提 供 到 區 域 以 外 的 市 場 的 勞 務 及 產 品 。 假 若 勞 務 與 產 品 出 售 到 區 域 之 外 是 為 輸 出 , 其 餘 的 勞 務 與 產 品 則 進 入 當 地 市 場 。 輸 出 市 場 是 推 動 當 地 經 濟 的 主 要 動 力 , 當 輸 出 市 場 的 就 業 增 加 或 減 少 時 , 當 地 的 就 業 也 會 跟 著 增 加 或 減 少 。 因 此 輸 出 市 場 可 是 為 當 地 的 基 礎 產 業( basic industries),而 僅 能 提 供 區 域 內 部 消 費 而 不 涉 及 輸 出 之 勞 務 與 產 品 , 則 稱 為 非 基 礎 產 業

( non-basic industries) 。 依 此 理 論 , 假 使 基 礎 產 業 與 非 基 礎 產 業 之 間 有 一 定 的 比 例 關 係 , 則 基 礎 產 業 所 帶 來 的 未 來 總 就 業 便 可 以 預 測 , 更 可 以 在 進 一 部 預 測 未 來 的 人 口 數 。

唐 富 藏 ( 1981) 研 究 指 出 , 都 市 與 區 域 經 濟 理 論 需 假 設 在 自 由 貿 易 條 件 下 , 「 基 礎 產 業 」 是 指 該 區 域 受 到 自 然 資 源 或 人 力 資 源 的 影 響 , 以 某 項 產 業 為 主 要 發 展 對 象 , 而 此 項 產 業 的 產 品 不 僅 能 提 供 並 滿 足 區 域 內 之 消 費 外 , 亦 可 提 供 至 其 他 區 域 之 需 求 。 近 期 , 韓 乾 ( 2007) 指 出 經 濟 基 礎 理 論 分 析 把 一 個 城 市 、 縣 、 都 會 區 、 市 場 、 或 者 其 他 地 理 區 域 的 地 方 經 濟 分 成 兩 部 分 : 1、 企 業 或 個 人 生 產 財 貨 供 應 其 他 社 區 消 費 ; 2、 企 業 或 個 人 生 產 財 貨 為 了 供 應 某 地 區 消 費 。 財 貨 與 服 務 出 售 到 某 地 區 之 外 是 為 輸 出 , 其 餘 財 貨 與 勞 務 則 進 入 當 地 市 場 。 輸 出 市 場 是 推 動 當 地 經 濟 的 主 要 動 力 , 當 輸 出 市 場 的 就 業 增 加 或 減 少 時 , 當 地 市 場 的 就 業 也 會 跟 著 增 加 或 減 少 。 故 基 礎 產 業 為 區 域 成 長 的 一 種 動 力 , 因 為 可 將 區 域 外 之 財 富 帶 到 本 地 區 域 , 因 此 產 生「 乘 數 影 響 」( mult iplier effect),並 帶 動 其 他 經 濟 部 門 之 發 展 趨 勢 。

(28)

Tiebout( 1962)對「 地 區 經 濟 基 礎 研 究 」之 功 能 提 出 了 以 下 幾 個 論 點 : 1、一 些 較 小 的 產 業 在 區 域 內 因 規 模 不 大,容 易 受 到 決 策 者 或 是 分 析 者 的 忽 略 , 但 有 可 能 成 為 區 域 內 基 礎 產 業 的 支 柱 , 透 過 經 濟 基 礎 分 析 後 , 有 助 於 辨 別 出 這 些 產 業 並 引 起 重 視。2、經 濟 基 礎 分 析 可 以 指 出 一 個 區 域 經 濟 結 構 的 弱 點 , 同 時 亦 能 得 知 某 種 產 業 需 要 多 少 的 基 礎 就 業 人 口 來 配 合 從 事 發 展。3、若 能 事 先 瞭 解 區 域 內 基 礎 產 業 與 非 基 礎 產 業 的 轉 變 情 形,對 該 區 域 的 未 來 經 濟 成 長 之 預 測 有 相 當 的 幫 助 。 藉 由 分 辨 區 域 內 的 經 濟 基 礎 產 業 後 , 進 而 瞭 解 其 基 礎 產 業 結 構 變 遷 之 情 形 , 可 以 找 出 影 響 經 濟 基 礎 產 業 的 改 變 因 素 , 再 透 過 計 量 模 型 之 建 立 , 即 可 預 測 未 來 地 區 產 業 之 成 長 。 同 時 亦 可 藉 著 基 礎 就 業 人 數 與 非 基 礎 就 業 人 數 之 估 算 結 果 , 來 推 測 未 來 區 域 之 人 口 總 數 。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基礎與非基礎產業之區分方法 基礎與非基礎產業之區分方法 基礎與非基礎產業之區分方法 基礎與非基礎產業之區分方法

在 應 用 經 濟 基 礎 分 析 法,首 先 必 須 將 地 區 之 產 業 分 成 基 礎 產 業 和 非 基 礎 產 業 兩 大 類 ,一 般 常 使 用 的 區 分 方 法 有 以 下 幾 種( 唐 富 藏, 1981; 黃 國 修 , 2008; 鍾 欣 儒 , 2010) :

一 一 一

一 、 、 、 直接法 、 直接法 直接法 直接法 ( ( ( ( the direct approach) ) ) )

以 直 接 的 方 式 為 舉 行 一 次 所 有 企 業 單 位 及 其 他 機 構 之 調 查,藉 以 發 現 區 域 內 總 生 產 量、生 產 值 或 就 業 人 口 中,供 當 地 需 求 者 所 佔 多 少,輸 出 至 區 域 之 外 者 所 佔 多 少 。

二 二

二 二 、 、 、 假設法 、 假設法 假設法 假設法 ( ( ( ( the assumption approach) ) ) )

通 常 憑 主 觀 的 角 度 假 設 何 者 為 基 礎 產 業,何 者 為 非 基 礎 產 業 通 常 假 設 所 有 的 製 造 業 和 農 林 漁 牧 業 為 區 域 內 的 基 礎 產 業 或 輸 出 產 業,而 其 餘 產 業 如 商 業 與 服 務 業 等 是 為 非 基 礎 產 業 。

三 三

三 三 、 、 、 區位商數法 、 區位商數法 區位商數法 區位商數法 ( ( ( location quotient, ( , , , 簡稱 簡稱 簡稱 簡稱 L.Q.) ) ) )

此 方 法 為 都 市 或 區 域 經 濟 研 究 中 最 被 廣 泛 使 用 的 方 法,而 區 位 商 數 法 又 稱 為 地 區 化 係 數 或 是 專 業 化 係 數。所 謂 區 位 商 數 主 要 是 為 了 衡 量 並 研 究 某 區

(29)

同 一 產 業 之 就 業 人 口 佔 全 國 或 是 整 個 區 域 之 總 就 業 人 口 的 百 分 比。假 若 兩 者 比 值 大 於 一,則 可 認 定 此 一 項 產 業 為 基 礎 性 產 業;若 比 值 小 於 一 時,則 可 認 定 此 項 產 業 為 非 基 礎 性 產 業 。

四 四

四 四 、 、 、 最低需求法 、 最低需求法 最低需求法 最低需求法 ( ( ( the minimum requirement technique) ( ) ) )

此 觀 念 為 計 算 區 域 內 產 品 或 勞 務 之 最 低 需 求 水 準,超 出 此 水 準 之 部 分 則 可 視 為 輸 出 性 基 礎。此 法 在 區 分 基 礎 就 業 與 非 基 礎 就 業 時,必 須 先 選 擇 與 研 究 區 域 相 似 的 若 干 都 市,再 加 以 比 較 其 各 類 產 業 就 業 人 數 的 百 分 數,在 同 一 產 業 中,就 業 人 數 最 少 之 區 域,其 可 認 定 為 該 產 業 所 需 之 最 低 就 業 人 數,凡 超 過 此 數 者,其 超 出 數 即 為 基 礎 性 就 業 人 數。同 理 研 究 區 域 內 其 他 各 產 業 之 基 礎 性 就 業 人 數 之 總 和 , 即 為 該 區 域 之 基 礎 性 產 業 總 就 業 人 數 。

上 述 方 法 中 , 直 接 法 因 為 經 費 、 人 力 以 及 物 力 有 限 , 調 查 情 形 具 有 相 當 難 度,即 使 採 用 抽 樣 調 查,亦 會 造 成 抽 樣 誤 差。若 使 用 假 設 法 ,則 會 過 於 主 觀 且 客 觀 性 令 人 質 疑。若 採 用 最 低 需 求 法,則 因 為 發 展 程 度 及 發 展 特 性 相 似 的 區 域 進 行 比 較 分 析,導 致 在 實 行 上 有 相 當 的 困 難。因 此,本 研 究 將 以 區 位 商 數 法 作 為 研 究 方 法 以 區 分 區 域 內 基 礎 產 業 與 非 基 礎 產 業 之 判 定 依 據 。

第三 第三

第三 第三節 節 節 節 經濟基礎分析 經濟基礎分析 經濟基礎分析之研究方法 經濟基礎分析 之研究方法 之研究方法 之研究方法

經濟基礎分析法在研究都市與區域經濟中,為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首先計算並 利用區位商數值,估計研究區內各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並進而探 討基礎就業對總就業人口與總人口之個別乘數影響效果。以下就經濟基礎分析法之分 析步驟進行說明:

一 一 一

一、 、 、 、 計算區位商數 計算區位商數 計算區位商數 計算區位商數( ( (L.Q.) ( ) ) )

區位商數法主要是用在衡量區域內產業的專業化的程度,當區位商數值越大,則 表示該產業有集中在該研究區的趨勢,亦可表示該產業在研究區內的相對重要性越 高。即以數學式表示如下:

(30)

L. Q.=

E E

e e

i

i

(1)

式中 ei:表示該區域 i 產業之就業人口數 e:表示該區域中總就業人口數 Ei:表示全國 i 產業之就業人口數 E:表示全國地區之總就業人口數

由上式定義可解釋區位商數(L.Q.)可作為區分區域內之基礎產業與非基礎產業 之依據,茲將敘述如下:

(一) 當 L.Q.=1 時(即 ei ⁄ e=Ei ⁄ E 時),表示該區域之需求與供給呈現均衡的狀態,

區域內的生產能滿足區域內的需求,此時即沒有出口也沒有進口。

(二) 當 L.Q.>1 時(即 ei ⁄ e Ei ⁄ E 時),表示該區域對該產業具有專業化生產,除 了可滿足區域內之需求外,亦可以出口該類產業,因此認定此類產業為該區域 之基礎產業。

(三) 當 L.Q.<1 時(即 ei ⁄ e<Ei ⁄ E 時),表示該區域對該產業只能自給自足,若要 滿足此項產品的需求,必需要仰賴區域外之地區進口,因此認定此類產業為非 基礎產業。

就上述理論層面而言,當 L.Q.>1 時(即 ei ⁄ e Ei ⁄ E),研究區內之 i 產業就業人 口數即所謂的基礎就業人口(basic employment population),其生產的產品即為該區 域出口之主要來源。這些出口所獲得之利益,可用來扶植區域內其他產業之發展,進 而可刺激並增加區域內整體之經濟成長。

二 二

二 二、 、 、 、 估算區域基礎就業與非基礎就業之個別就業總人數 估算區域基礎就業與非基礎就業之個別就業總人數 估算區域基礎就業與非基礎就業之個別就業總人數 估算區域基礎就業與非基礎就業之個別就業總人數

當計算出區域內各產業之區位商數(L.Q.)後,則該區域基礎就業人口之估計步 驟如下:

(一) 先將 L.Q.大於一的產業部門逐一挑出。(只有從事基礎產業中之部分就業人口 為基礎就業人口)

(31)

(二) 計算個別基礎產業的基礎就業量。假設 BEi為 i 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數,ei、e、

Ei、E 的定義同前,ei ⁄ e 則表示實際參與提供區域 i 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比率,

Ei ⁄ E 則表示願意提供該區域 i 產業應有的就業人口比率。

e e

e

i i

i

×

Ε

− Ε

=

ΒΕ ( )

(2)

i

i

i

e

e × Ε

Ε

− Ε

= ( )

(3)

將(2)式等號二邊同除以 ei ⁄ e,可得:

e e e e

e

i

i i

i Ε Ε ×

=

ΒΕ (1 ) (4)

→ΒΕi = − )×

e

i L.Q 1 1

( (5)

(三) 總和區域所有產業之基礎就業量(ΣiBEi),即可得到該區域之基礎就業人口 數(BE)。

(四) 以該區域之總就業人口數(e)扣除基礎就業總人口數(BE),即可得到非基 礎就業人口數(NB)。

當利用經濟基礎分析法求出該區域之基礎就業人口總數後,接著再利用「乘數」

(multiplier)之概念,分別就基礎就業對總就業及總人口數之影響進行分析,即稱為

「就業乘數」(employment multiplier)與「人口乘數」(population multiplier)之分析。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節 四 節 節 競爭策略 節 競爭策略 競爭策略 競爭策略分析方法介紹 分析方法介紹 分析方法介紹 分析方法介紹

一 一

一 一、 、 、 、 SWOT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SWOT分析法 又稱為態勢 分析法,它 是由舊 金山大學的管理 學韋里克(Heinz Weihrich)教授於20世紀80年 代初提出來 的, SWOT四個英 文字母分別 代表:優勢

(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SWOT分析是策 略管理程序的一部分,對組織而言要能夠發展一套可行且有效的策略之前,必須經過 一連串嚴謹的分析和管理的過程,整個管理的程序包括了分析、形成、執行與評估(李

(32)

茂興,1999),這一連串的程序可以從下圖3來瞭解。

3 管理程序

資料來源: 「組織行為」,李茂興譯、Robbins著,1999,揚智文化出版社。

要制定嚴謹的策略分析架構,基本上整合了外部的環境分析與內部的組織資源分 析,藉由外部環境的分析可以找出公司的外部的機會與威脅點;透過內部組織資源分 析,可以找出公司內部的優勢與弱勢點。將外部與內部分析後之資料加以配對分析,

即 可 建 構 完 整 的 策 略 分 析 也 就 是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

二 二

二 二、 、 、 、 TOWS 策略矩陣分析 策略矩陣分析 策略矩陣分析 策略矩陣分析

由管理學韋里克(Heinz Weihrich)教授所提出,TOWS策略矩陣分析原名為SWOT 矩陣,是運用產業內部的優勢與劣勢與外部的機會與威脅等因子相互配對形成因應策 略,以建立產業長期競爭優勢條件,由於外在環境變化十分迅速,因此2004年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雜誌)建議將SWOT Matrix改稱為TOWS Matrix,提醒廠商在訂 定策略時,應先考慮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因子,如下表6所示。

(33)

表 6

TOWS

策略矩陣分析

內部分析 TOWS矩陣

優勢 (Strengths)

劣勢 (Weaknesses)

機會 (Opportunities)

SO策略 WO策略

外 部 分 析

威脅 (Threats)

ST策略 WT策略

Note. From “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by Heinz Weihrich, Long Rnage Planning, 15(2), p.54-66.

本研究擬針對澎湖縣主要基礎產業之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整理 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 進行所謂TOWS策略矩陣分析, 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 決策性。

(34)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經濟基礎分析之實證研究 經濟基礎分析之實證研究 經濟基礎分析之實證研究 經濟基礎分析之實證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澎湖縣各產業之區位商數 澎湖縣各產業之區位商數 澎湖縣各產業之區位商數 澎湖縣各產業之區位商數

為探求澎湖縣基礎產業是否有利於澎湖縣地區產業發展,故本研究以區位商數法 先行探求澎湖縣之區位商數數值,區分出澎湖縣之基礎性產業。

本研究之資料來源依據澎湖縣統計要覽與人力資源年報之公開資料,並將時間範 圍訂定為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至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止,期間共計三十年。

經計算後求得澎湖縣之區位商數(L.Q.)值如下表7所示:

表 7

澎湖縣各類產業之區位商數值

工業 服務業

年 代

農林 漁牧 業

礦業 及土石 採取業

製 造 業

水電 燃氣 業2

營 造 業

商 業

運輸 倉儲及 通信業

其他 服務 業3 1980 2.3310 0 0.2074 0 0.5424 0.4219 0.4483 1.4908 1981 2.5963 0 0.2058 0 0.2546 0.4023 0.4340 1.4320 1982 2.5372 0 0.2049 0 0.2632 0.5073 0.4213 1.4881 1983 2.4518 0 0.2695 0 0.2805 0.4995 0.4246 1.3518 1984 2.4192 0 0.2491 0 0.6019 0.6072 0.4205 1.4548 1985 2.3864 0 0.3095 0 0.5987 0.5832 0.4022 1.3935 1986 2.4467 0 0.3057 0 0.6294 0.7046 0.3953 1.3609 1987 2.6456 0 0.3026 0 0.6276 0.5973 0.4084 1.3488 1988 2.9465 0 0.3078 0 0.5985 0.6765 0.4084 1.2954 1989 3.0334 0 0.2569 0 0.5797 0.6713 0.4157 1.2825 1990 3.1153 0 0.2776 0 0.5473 0.5678 0.8354 1.1417 1991 2.9835 0 0.2954 0 0.5367 0.5603 0.8576 1.1612 1992 3.0178 0 0.3107 0 0.7743 0.5669 0.8927 1.1461

2資料來源:依據行政院主計處分訂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定義。

水電燃氣業(2005 年以後)包含電力及然氣供應業與用水供應與汙染整治業。

3其他服務業(2001 年以前)包含金融及保險業及不動產業、工商服務業、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公共行政業。

其他服務業(2001 年以後)包含金融保險業及不動產租賃業、醫療保險及社會福利、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專業科學技 術服務業及教育服務業、公共行政及教育服務業。

(35)

表 7(續)

工業 服務業

年 代

農林 漁牧 業

礦業 及土石 採取業

製 造 業

水電 燃氣 業4

營 造 業

商 業

運輸 倉儲及 通信業

其他 服務 業5 1993 1.9340 0 0.3914 0.0278 1.3820 1.0761 1.0502 1.0647 1994 1.7823 0 0.3998 0.0278 1.2848 1.0597 1.0502 1.1775 1995 1.6743 0 0.3260 0.0278 1.5927 0.8320 1.1356 1.2104 1996 1.5938 0 0.3625 0 1.2613 0.8882 1.2407 1.2705 1997 1.3075 0 0.2232 0 0.9725 1.1500 1.2352 1.4741 1998 0.9981 0 0.3140 0 1.2637 1.0681 1.1467 1.4672 1999 1.1006 0 0.2186 0 1.3498 0.9349 1.7931 1.5865 2000 0.8282 0 0.2307 0 1.1047 0.8493 1.9125 1.6652 2001 0.8289 0 0.2267 0 1.1792 0.9482 1.8133 1.5520 2002 1.2517 0 0.2298 0 1.2255 0.9103 1.2401 1.7445 2003 1.2505 0 0.2232 0 1.2419 0.8875 1.2001 1.8611 2004 1.3451 0 0.2148 0 1.1796 0.8647 1.1788 1.5711 2005 0.9920 0 0.2141 0.0294 1.4798 0.9915 1.2204 1.6570 2006 1.0447 0 0.2081 0 1.3954 1.0728 1.1905 1.5112 2007 1.0843 0 0.3106 0 1.3920 1.0750 0.9476 1.7378 2008 1.0808 0 0.3004 0 1.3734 1.0589 0.9369 1.5611 2009 1.5356 0 0.2987 2.7236 1.0571 0.8006 1.3825 1.0537

由表七顯示出澎湖縣近三十年來以農林漁牧業與其他服務業為澎湖縣之主要基 礎產業,因為澎湖縣新鮮的海產與特殊農作物,使澎湖縣的飲食特別受到觀光客的喜 歡,每年舉辦比賽開發新的菜色,以當地的食材為材料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潮,規劃新 的農業特區與加強沿海的養殖漁業,使它們變成觀光農業與生態的觀光漁業,使澎湖 縣的基礎性產業發展更加鞏固其重要性。

本研究注意到營造業與運輸倉儲通信業近十五年區位商數值皆大於一,由澎湖縣

4資料來源:依據行政院主計處分訂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定義。

水電燃氣業(2005 年以後)包含電力及然氣供應業與用水供應與汙染整治業。

5其他服務業(2001 年以前)包含金融及保險業及不動產業、工商服務業、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公共行政業。

其他服務業(2001 年以後)包含金融保險業及不動產租賃業、醫療保險及社會福利、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專業科學技 術服務業及教育服務業、公共行政及教育服務業。

其他服務業(2007 年後)包含金融及保險業、不動產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支援服務業、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

(36)

政府旅遊局民宿與旅館統計(統計至100年1月)資料,目前澎湖民宿小計162家,特色民 宿6家,一般民宿156家;澎湖旅館小計48家,觀光旅館1家,一般旅館47家。澎湖縣 旅遊觀光業的興起,帶起了民宿所需的大量建築材料之營造業,因澎湖縣非營造業的 發源地所以大部分的建築材料來自於台灣以及其他地區,故需要藉助運輸倉儲通信業 來協助運輸以利民宿的興建。

澎湖縣之主要基礎性產業以農林漁牧業與其他服務業為主。整體看來,目前漁業 仍是澎湖縣主要的產業,但是漁業現階段卻因持續的萎縮,面臨必須轉型的問題。故 以產業發展之角度來看,澎湖縣近年來旅遊型態的改變也使澎湖的觀光發展計畫跟著 改變,規劃古蹟之旅與地方文化之旅是各地旅遊的新趨勢,規劃出以馬公市古蹟的步 行之旅既符合環保的概念又可以使身體健康,結合出以市區的商店街古蹟、美食、購 物可以一次解決。在農業部分以耐旱作物及瓜果為主,例如:澎湖絲瓜、花生、甘薯 等,有相當良好的品質,如能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量,則有望成為一項良好的農 業資源。故澎湖縣的農林漁牧業與觀光服務業的整合勢必可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 值。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澎湖縣各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澎湖縣各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澎湖縣各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澎湖縣各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根據前述經濟基礎分析法理論中,當該產業之區位商數(L.Q.)大於一時,即為該 區域之基礎性產業,可估算出此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因此根據上述表格計算結果可 以彙總出澎湖縣各基礎產業之就業人口,並進一步彙總得到該區域之總基礎就業人口 及非基礎就業人口,如下表8所示:

(37)

表8

澎湖縣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單位:人

工業 服務業

年 別

農 林 漁 牧 業

礦業 及土 石採 取業

製 造 業

水 電 燃 氣 業

營 造 業

商 業

運輸 倉儲 及通 信業

其 他 服 務 業

總基 礎就 業人 口

總非 基礎 就業 人口 1980 11420 0 0 0 0 0 0 3621 15041 28959 1981 13527 0 0 0 0 0 0 3319 16846 28154 1982 13329 0 0 0 0 0 0 3936 17265 28735 1983 12435 0 0 0 0 0 0 2863 15298 30702 1984 11733 0 0 0 0 0 0 3752 15485 31515 1985 11619 0 0 0 0 0 0 3389 15008 32992 1986 11826 0 0 0 0 0 0 3182 15008 32992 1987 11818 0 0 0 0 0 0 3103 14921 32079 1988 12552 0 0 0 0 0 0 2736 15288 31712 1989 12066 0 0 0 0 0 0 2644 14710 31290 1990 12222 0 0 0 0 0 0 1366 13588 31412 1991 11302 0 0 0 0 0 0 1527 12829 31171 1992 10698 0 0 0 0 0 0 1402 12100 30900 1993 3864 0 0 0 1382 566 96 547 6455 29545 1994 3072 0 0 0 1108 451 96 1508 6235 29765 1995 2416 0 0 0 2233 0 239 1738 6626 27374 1996 1863 0 0 0 829 0 388 2129 5209 25791 1997 941 0 0 0 0 1043 381 3859 6224 25776 1998 0 0 0 0 835 510 256 4140 5741 28259 1999 274 0 0 0 1037 0 1327 5176 7814 25186 2000 0 0 0 0 284 0 1431 5593 7308 23692 2001 0 0 0 0 456 0 1346 4979 6781 25219 2002 603 0 0 0 552 0 387 6402 7944 24056 2003 601 0 0 0 584 0 334 7866 9385 23615 2004 770 0 0 0 457 0 303 5453 6983 27017 2005 0 0 0 0 1297 0 361 6344 8002 25998 2006 86 0 0 0 1134 611 320 5074 7225 27775 2007 156 0 0 0 1127 628 0 7218 9129 25871 2008 150 0 0 0 1088 500 0 5751 7489 28511

(38)

表8(續)

工業 服務業

年 別

農 林 漁 牧 業

礦業 及土 石採 取業

製 造 業

水 電 燃 氣 業

營 造 業

商 業

運輸 倉儲 及通 信業

其 他 服 務 業

總基 礎就 業人 口

總非 基礎 就業 人口 2009 1046 0 0 633 162 0 553 102 2496 34504

(39)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澎湖縣之就業及人口之乘數分析與基礎產 澎湖縣之就業及人口之乘數分析與基礎產 澎湖縣之就業及人口之乘數分析與基礎產 澎湖縣之就業及人口之乘數分析與基礎產 業競爭策略分析

業競爭策略分析 業競爭策略分析 業競爭策略分析

本章利用經濟基礎理論對澎湖縣各基礎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與非基礎就業人口 之求算結果,分別估算各個就業乘數與人口乘數之影響效果。然而欲了解台灣離島地 區之一的澎湖縣是否有機會勝出且持續既有的獨特競爭優勢,故本研究運用管理領域 常用之SWOT分析及TOWS策略矩陣分析進行澎湖縣基礎產業之策略行為分析,希望 藉由上述之策略分析探討澎湖縣之現況。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就業乘數分析 就業乘數分析 就業乘數分析 就業乘數分析

一 一

一 一、 、 、 、實證模型設定 實證模型設定 實證模型設定 實證模型設定

假設解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間具有線性關係,以普通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method,簡稱 OLS)估計方程式之參數,依古典迴歸模型之基本假設 模型如下:

(一)基礎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數對總就業人口數影響方程式模型之一般式為:

e=f(BE1

,BE

2) (6)

e 表示該區域之總就業人數

BE

n

表示該區域某基礎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數

(二)基礎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數對非基礎就業人口數影響方程式模型之一般式為:

NB=f(BE1

,BE

2) (7)

NB 表示該區域之非基礎就業人口數

BEn表示該區域某基礎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數

(40)

二 二

二 二、 、 、 、就業乘數實證結果 就業乘數實證結果 就業乘數實證結果 就業乘數實證結果

e= 32227.015 + 1.088BE1 + 0.150 BE2 (8)

(32.595)** (16.575)** (0.797)

R2=0.926

R

2

= 0 . 920

D.W.=0.527

e= 25296.583 + 1.328 BE (9)

(19.200)** (11.260)**

R2=0.819

R

2

= 0 . 813

D.W.=0.715

NB= 30082.724 + 0.242BE1 - 0.755 BE2 (10)

(29.746)** (3.603)** (-3.918)**

R2=0.664

R

2

= 0 . 639

D.W.=0.520

NB= 25296.583 + 0.328 BE (11)

(19.200)** (2.778)**

R2=0.216

R

2

= 0 . 188

D.W.=0.715 (註)**與*表示方程式迴歸係數下 t 值在 1%與 5%顯著水準下為顯著

上式(8)中,e 為澎湖縣的總就業人口數,BE1、BE2 分別為農林漁牧業及其他服 務業的基礎就業人數。由結果顯示,澎湖縣之農林漁牧業基礎就業人數能顯著的影響 該區域內總就業人口數,而其乘數效果為 1.088 即代表農林漁牧業的就業人數每增加 1 單位,能使澎湖縣內總就業人數增加 1.088 倍。在(9)式中,e 與(8)式相同表示為 總就業人口數,而 BE 則表示基礎就業人口數的總合,即為總基礎就業人口數。結果 顯示,澎湖縣之總基礎就業人口能夠顯著的影響澎湖縣內的總就業人口數,其乘數為 1.328,則代表了當總基礎就業人數每增加 1 單位,使澎湖縣之總就業人口數增加 1.328 倍。同理,(10)式中農林漁牧業與其他服務業之基礎就業人數對非基礎就業人數之乘 數效果為 0.242 及-0.755,分別代表增加農林漁牧業與其他服務業之基礎就業人數增

(41)

加 1 人,非基礎就業人數會有 0.242 倍的增加與 0.755 倍的減少。在(11)式中,總基礎 就業人數對非基礎就業人數之乘數效果為 0.328,代表當總基礎就業人數增加 1 單位 時,非基礎就業人數會增加 0.328 倍。以檢視變異數膨脹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簡稱 VIF)解釋變數間是否存在共線性之問題,其結果發現各變數之 VIF 數值皆小於 10,顯示解釋變數間之共線性問題並不嚴重。

綜合以上就業乘數分析結果可知,澎湖縣應著重在農林漁牧業的發展以帶動總就 業人口的成長。而非基礎就業人數方面,應著重在農林漁牧業發展可有效帶動整體澎 湖地區之非基礎就業人口的成長。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人口乘數分析 人口乘數分析 人口乘數分析 人口乘數分析

主要探討區域之各產業基礎就業人口數(BE)對當地總人口數(TP)之乘數效果,比 照之前作法,分別將澎湖縣之歷年資料引入迴歸方程式進行估測,預測結果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 實證模型設計 實證模型設計 實證模型設計 實證模型設計

(一)總就業人數對總人口數影響方程式模型之一般式為:

TP=f(e) (12)

TP 表示該區域之總人口數 e 表示該區域之總就業人數

(二)基礎就業人數對總人口數影響方程式模型之一般式如下:

TP=f(BE1,BE2) (13)

TP 表示該區域之總人口數

BEn 表示該區域某基礎產業之基礎就業人口數

(42)

二 二 二

二、 、 、 、 人口乘數實證結果 人口乘數實證結果 人口乘數實證結果 人口乘數實證結果

TP= 67763.458 + 0.716e (14)

(19.832)** (8.278)**

R2=0.710

R

2

= 0 . 700

D.W.=0.339

TP= 84991.944 + 1.035BE (15)

(57.983)** (7.888)**

R2=0.690

R

2

= 0 . 679

D.W.=0.670

TP= 89155.234 + 0.859BE1 + 0.435 BE2 (16)

(54.992)** (7.984)** (1.407)

R2=0.724

R

2

= 0 . 703

D.W.=0.476 (註)**與*表示方程式迴歸係數下t值在1%與5%顯著水準下為顯著

上式(14)中,TP 為澎湖縣的總人口數,BE1、BE2分別為農林漁牧業及其他服務 業的基礎就業人數。由結果顯示,在式(14)澎湖縣之總就業人數增加 1 人時,澎湖縣 之總人口數將有 0.716 倍的成長。而在(15)式中澎湖縣之基礎就業人數若增加 1 人時,

則總人口數將會有 1.035 倍的成長,(16)式中由其農林漁牧業每增加 1 單位,澎湖縣 之總人口數將增加 0.859 倍。以檢視變異數膨脹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簡稱 VIF)解釋變數間是否存在共線性之問題,其結果發現各變數之 VIF 數值皆小於 10,

顯示解釋變數間之共線性問題並不嚴重。

綜合上述人口乘數可知,澎湖縣無論是基礎就業人數或是總就業人數均能有效提 升縣內總人口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ocation:Penghu Maker Base (Integrated Practice Building 5F, No. 63, Minzu Rd., Magong City, Penghu County). Content:Teach the trainees how to use the layer technique of Decoupage to

Location:Penghu Maker Base (Integrated Practice Building 5F, No. 63, Minzu Rd., Magong City, Penghu County).

Location:Online Course, please pick-up the material at Kaohsiung-Pingtung- Penghu-Taitung Regional Branch (Entrance, No.105, Kaixuan 4th Rd, Qianzhen Dist., Kaohsiung

Compute interface normal, using method such as Gradient or least squares of Youngs or Puckett Determine interface location by iterative bisection..

The aim of this theme is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location using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exampl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mportant to not just have intuition (building), but know definition (building block).. More on

and Jacques-Francois Thisse (2002),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 cities,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regional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Venables, A.J., (1999), The

For example, both Illumination Cone and Quotient Image require several face images of different lighting directions in order to train their database; al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