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線性代數與數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線性代數與數論"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線性代數與數論

余文卿

使用代數的語言, 線性代數即是探討向 量空間及上面的同態 (homomorphisms), 構成向量空間的主體只是一加法交換群, 其 元素通稱為向量, 而副體是一代數體, 通常是 複數體 C 或其子體 R 或 Q, 有時也可能是 有限體; 體中的元素通稱為純量; 純量乘向量 得出向量, 這乘法稱為純量乘法。 而向量空間 即是一具有純量乘法的加法交換群。

向量空間中較重要的同態即是一般所稱 的線性轉換, 即對所有向量 v1, v2 以及純量 滿足

L(αv1+ βv2) = αL(v1) + βL(v2)。

當這向量空間的維數是有限時, 取定一特殊 的基底 u1, u2, . . . , un; 若

L(ui) =

n

X

j=1

aijuj, i = 1, 2, . . . , n.

則 L 對映一 n × n 方陣 A = [aij]1≤i,j≤n; 變換到另一組基底 w1, w2, . . . , wn,

wj =

n

X

k=1

pjkuk j = 1, 2, . . . , n 定 P = [pjk], 則 L 所對應的方陣是 P AP−1

一向量空間中最重要的代數運算除向 量加法以及純量乘法外, 就算內積(inner procuct) 了。 內積把兩個向量映到純量, 是 一雙線性函數。 以 (v1, v2) 表示兩向量 v1 與 v2 的內積, 則對任意純量 α, β,

< αu + βv, w > = α < u, w > +β < v, w >,

< u, αv + βw > = α < u, v > + ¯¯ β < u, w > .

利 用 向 量 的 內 積 以 及 有 名 的 Cauchy- Schwartz 不等式

| < u, v > |2 ≤< u, u > < v, v >

可定出兩向量 u, v 的夾角 θ 為

cos θ =< u, v > / < u, u >1/2< v, v >1/2 因而兩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是內積為零。

其實, 大部份的線性代數理論已見於高 中的數學課程, 二維與三維向量空間見於高 中的數學課程; 二維與三維向量空間見於高 二的解析幾何學中, 矩陣與行列式的理論則 見於高三理科數學。 當然, 這基礎性的代數理 論也引用於大學的相關課程。 數論是代數的 一主要分支, 自然處處可看到線性代數的痕

1

(2)

跡, 底下我們就從線性代數出發, 來引導出兩 個數論上的重要主題。

A. Bernoulli 多項式

考慮定義在 [0, 1] 的平方可積分函數所 形成的函數空間 L2([0, 1]), 其內積定義是

< f, g >=

Z

1

0 f (x)g(x)dx。

在這內積下, L2([0, 1]) 構成 一 Hilbert 空 間, 亦即 complete inner product space。

在 L2([0, 1]) 中, 考慮

S = {1, x, x2, . . . , xn, . . .}.

S 是由 x 之所有單項式所集的集合, 這集合 並非一垂直集合, 因

< xi, xj >=

Z

1

0 xi+jdx = 1

i + j + 1 6= 0.

但 Gram-Schmidt 步驟保證我們可以從 S 建構另一垂直集合 T = {B0(x), B1(x), . . ., Bn(x), . . .} 使得 Bn(x) 的次數是 n 且其領 導係數是 1; 其建構方法如下:

B0(x) = 1,

B1(x) = x− < x, 1 >= x − 1 2, B2(x) = x2− B1(x)

< B1, B1 > < x2, B1(x) >

− < x2, 1 >

= x2− x +1 6,

由這樣導出的一系列多項式 B0, B1(x), . . . Bn(x), . . ., 即是數論上有名的 Bernoulli 多

項式。 在數論上, 這些多項式是由一特殊函數 的級數展開而得出, 即

text et− 1 =

X

n=0

Bn(x)tn

n! , |t| < 2π.

若先定 Bernoulli 數為 t

et− 1 =

X

n=0

Bntn

n! , |t| < 2π.

Bn(x) =

n

X

k=0

n k

!

Bkxn−k

這的確是領導係數是 1 的 n 次多項式, 而 Bn(x) 的常數項 Bn(0) = Bn。

Bernoulli數與 Bernoulli 多項式在數 論上出盡鋒頭; 早 在 18世 紀 中 葉, Eu- ler 即 能 用 Bernoulli 數表示出 Riemann Zeta函數在偶數的取值。 Riemann Zeta 函 數的定義是

ς(s) =

X

n=1

1

ns, Re s > 1.

Euler所得到的式子是

ς(2m) = (−1)m−1(2π)2mB2m

2(2m)! , 特別是

1 + 1 22 + 1

32 + · · · + 1

n2 + · · · = π2 6 , 1 + 1

24 + 1

34 + · · · + 1

n4 + · · · = π4 90. Bernoulli數也自然出現在古 典的 Poisson Maclaurin 求和公式裡: 若 f ∈ S([0, ∞)) 則

X

n=1

f (n) =

Z

0 f (x)dx+

X

r=0

(−1)rBr+1

(r + 1)! f(r)(0) 這裡 S([0, ∞)) 表示由滿足對所有整數 n,

λ→∞lim λn|f(r)(λ)| = 0

(3)

的所有無窮可微分之函數 f 所構成的函數空 間。 另一方面, Bernoulli多項式也是一些級 數的取值:

X

n=1

cos 2πnx

(2πn)2m = (−1)m−1B2m(x) 2(2m)! ,

|x| < 1, m ≥ 1.

X

n=1

sin 2πnx

(2πn)2m+1 = (−1)m+1B2m+1(x) 2(2m)! ,

|x| < 1, m ≥ 0.

當然從上面的表現式, 可很快看出 Bernoulli 多項式彼此之間的垂直性, 而這又回到了線 性代數。

B. 二階方陣與模型群

在線性代數中, 每一 Rn 到本身的線 性轉換都可表為 n × n 的實方陣 A = [aij]1≤i,j≤n 而這線性轉換可逆的充要條件是 det A 6= 0。 現考慮行列式值是 1 的 2 × 2 實方陣

SL2(R)=

("

a b c d

#

a, b, c, d ∈ R, ad−bc=1

)

SL2(R) 構成一乘法群, 而稱為特別線性群, 其子群

SL2(Z)=

("

a b c d

#

a, b, c, d ∈ Z, ad−bc=1

)

在數論上被稱為模型群(modular group)。

這群的生成元是 S =

"

0 1

−1 0

#

與 T =

"

1 0 0 1

#

模型群及其子群在模型式理論上扮演了極其 重要的角色。 現舉出其中之一。

對任意複數平面上的方格點

L = {uw1+ vw2|u, v ∈ Z} = Zw1+Zw2, 其中 w1, w2, 0 在複數平面上不共線且 Im w1/w2 > 0。 在

σ :

(

w1 −→ aw1+bw2

w2 −→ cw1+dw2 ,

"

a b c d

#

∈ SL2(Z) 的模型變換下, 很明顯有 σ(L) = L 且 σ(0) = 0, 其逆轉換是

σ−1 :

(

w1 −→ dw1− bw2, w2 −→ −cw1+ aw2. 因而函數

Gk(L) = Gk(w1, w2) =

X

λ∈L,λ6=0

λ−k , k ≥ 4 是偶數

滿足對所有模型轉換 σ

Gk(σ(L)) = Gk(L)。

亦即對任意

"

a b c d

#

∈ SL2(Z),

Gk(aw1+ bw2, cw1+ dw2) = Gk(w1, w2)。

現令 z = w1/w2 且 Gk(z) = w2kGk(w1, w2)

=

X

(c,d)∈Z2−(0,0)

(cz + d)−k

則有 Gk

az + b cz + d

!

= (cz + d)kGk(z)。

這 Gk(z) 即是權為 k 的模型式, 被稱為 Eisenstin 級數。

(4)

利用複數平面上的同一方格點 L 也可 建構另一有名的雙週期函數 − Weierstrass

℘− 函數

℘(z, L) = 1

z2 +

X

λ∈L,λ6=0

"

1

(z − λ)2 − 1 λ2

#

利用 |z| < λ 時, 1

(z − λ)2 = 1 λ2

"

1 (1 − z/λ)2

#

= 1

λ2 1 + 2



z λ



+ 3



z λ



2

+ · · · + n



z λ



n−1

+ · · ·

!

,

得出 ℘(z, L) 在 z = 0 附近的冪級數展開式 為

℘(z, L) = 1

z2 + 3G4(L)z2 + 5G6(L)z4 +· · ·+(2n−1)G2n(L)z2n−2+· · · ,

設 X = ℘(z, L), Y = ℘(z, L) 注意到

F (z) = Y2−(4X3−60 G4(L)X−140 G6(L)) 在 z = 0 附近的展開式中不再含有 z 的負 次項, 因而是 z 的解析函數, 而 F (z) 又是 一雙週期函數 故必是一全純函數, 其唯一可 能是常函數。 由此得出

Y2 = 4X3− 60 G4(L)X − 140 G6(L)。

上面方程式定義一同構於 C/L 的橢圓曲線。

橢 圓 曲 線 的 理 論 因 Wiles 聲 明 證 明 Taniyama-Shimura-Weil猜測而再度 被炒熱, 這猜測斷言所有的半穩定橢圓曲線

都是模型曲線。 若這猜測成立, 則Fermat 最 後定理也跟著成立, 對於 Fermat 最後定理 的新近發展, 請參考 [1,2,3]。

對於給定的橢圓曲線

E : y2 = x3+ ax2+ bx + c, a, b, c ∈ Q, 如何分辨 E 是否是模型曲線呢? 方法之一是 考慮這橢圓曲線的 Hasse-Weil L-函數, 這 是一具有無窮乘積的 Zeta 函數, 若這函數 對應到一模型式的 Zeta 函數, 則稱這曲線 是一模型曲線。 底下我們說明模型式的 Zeta 函數以及 Hasse-Weil L-函數的建構方法。

一模型式 f (z) 滿足轉換式 f az+b

cz+d

!

=(cz+d)kf (z),

"

a b c d

#

∈ SL2(Z) 特別是 f (z + 1) = f (z), 故 f 是一特別的 週期函數, 而有 Fourier 展開式

f (z) =

X

n=−∞

ane2πinz

實際上, Fourier 係數 an 在 n < 0 時皆為 零。 即 f 的 Fourier 展開式形式是

f (z) =

X

n=0

ane2πinz, 定義 f 所對應的 Zeta 函數是

Z(f ; s) =

X

n=1

ann−s, 如以 Gk(z) 為例, 其 Fourier 展開式是

Gk(z) = −Bk

2k +

X

n=1

 X

d|n

dk−1

e2πinz, 而所對應的 Zeta 函數是

X

n=1

 X

d|n

dk−1

n−s= ζ(s)ζ(s − k + 1)。

(5)

另一方面, 對任意質數 p 以及正整數 r, 以 Nr 表示方程式 y2 = x3+ ax2+ bx + c 在有限體 Fpr 中解的個數, 這裡 Fpr 表示具 有 pr 個元素的有限體。 定義

Z(E/Ff; T ) = exp

X

r=1

Nr

Tr r

!

, 亦即

d

dTZ(E/Fp; T ) =Z(E/Fp; T )

X

r=1

NrTr−1

!

Z(E/Fr; T ) 是 T 的有理函數, 對幾乎所有 的質數 p,

Z(E/Fp; T ) = 1 − aE,pT + pT2 (1 − T )(1 − pT ) 而橢圓曲線 E 的 Hasse-Weil L-函數即定 義為

Y

p|NE

(1−aE,pp−s)−1

Y

p†NE

(1−aE,pp−s+p1−2s)−1

其中 NE 是橢圓曲線 E 的 conductor。

注意到 Hasse-Weil L-函數可表現為無 窮乘積, 但模型式的 Zeta 函數則不一定可 表現為無窮乘積, 其可表為無窮乘積的充要 條件是這模型式是 Hecke 算子的共同特徵函 數。 這裡的 Hecke 算子把權為 k 的模型式映 到權為 k 的模型式, 定義是

T (n)f (z)=nk−1

X

a≥1,ad=n

X

0≤b<d

d−kf az+b d

!

若存在有一複數 λ(n) 使得對所有正整數 n, T (n)f = λ(n)f,

則稱 f 是一共同特徵函數, 限制 f 的第一個 Fourier 係數是 1 時, 則 f 所對應的 Zeta 函數是

Y

p

(1 − app−s+ pk−1−2s)−1

設 p 是大於3的質數且設 Fermat 方程 式 xp+yp+zp = 0 有不全為零的非顯然解。

取一組原始解 (a, b, c), 定 A = ap, B = bp 且 C = cp, 則橢圓曲線

EA,B : y2 = x(x − A)(x + B) 是 一 半 穩 定 的 橢 圓 曲 線, 稱 為 Frey 曲線, 若 Taniyani-Shinura-Weil 猜 測成立, 則 EA,B 背後有一權為 2 的模型式, 使得EA,B 的 Hasse-Weil L-函數與這模型 式的 Zeta 函數一樣, 但模型式的理論專家 告訴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模型式, 這就推出 Fermat 最後定理成立。

參考資料

1. 余文卿, 費馬最後定理, 數學傳播 70, p.32- 41, 1994。

2. 李文卿, 費馬最後定理: A.Wiles 的解決方 法, 數學傳播 (70), p.42-66, 1994。

3. 余文卿, 費馬最後定理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自然科學簡訊, p.19-21, 1995。

4. Neal Koblitz, Introduction to elliptic curver and modular forms, Springer- Verlag, 1984.

5. Richard O. Hill, Jr, Elementary linear algeba with applications Acalemic, Press, 1991.

—本文作者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d Rosen, M.: A Class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umber Theory, Grad- uate Texts in Math.,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在工業上,例如:產業自動化控制、化工程序控 制、機器人定位控制、CNC工具機之數值控制等;在 軍事上的用途,例如:飛機之導航系統、飛彈之射控

概念, 1858 年發表了關於這個課題的第一篇重要文章 hh矩陣論的研究報告ii , 系統地闡述了 關於矩陣的理論。 他在文中定義了矩陣的相等、 矩陣的運算法則、 矩陣的轉置、 零矩陣、 單位矩

Ireland, Kenneth F./Rosen, Michael I.: A Class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umber Theory, Volume 84 of 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Second Edition,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崑山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99 學年度 學年度 學年度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第一學期 第一學期線性代數 第一學期 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平時 平時 平時考試題 平時 考試題 考試題 考試題. 姓名 姓名

近世代數的重要內容是集合及這些集合上的代數運算。 集合本身和作為代數運算的載體的 集合是不加區分的, 故實質上研究的是代數運算本身。 說更仔細些, 考慮非空集合S上一個或幾

Winfried Scharlau, Hans Opolka from Fermat to Minkowski, Lectures on the Theory of Numbers and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y Springer-Verlag, p.30, by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