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蔡倫發明紙與中國古代的永續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蔡倫發明紙與中國古代的永續發展"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蔡倫發明紙與中國古代的永續發展

(紀念蔡倫造紙成功一千九百年)

劉廣定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引言

「紙」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四大發明之一。據史書記載,

「紙」乃蔡倫在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 年)所發明。然而,近半世紀來多 次考古發掘,在「西漢」或蔡倫之前的「東漢初期」遺址和墓葬中發現了一些「紙 狀物」。有些人認為是「紙」,故以紙非蔡倫所發明。但又有些人由「紙狀物」質地 的分析、考古斷代的可靠性以及其他旁證,肯定蔡倫發明紙之說。爭議迄未平息 淺見以為或可從不同方向探討此一問題,故於今(2005)年七月24-30 日在北 京 市 舉 行 的 第 22 屆 世 界 科 學 史 大 會 , 曾 以 英 文 發 表 ” INVENTION AND RECYCLING OF PAPER. CHEMICAL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A”論文一篇。今逢中國 造紙學會第12 屆年會,乃就該篇增刪改寫,求教於方家,並紀念蔡倫造紙成 功一千九百年。

蔡倫造紙為書寫

「蔡倫造紙」的最早記載見於《東觀漢紀》卷二十: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為中常侍。有才學,盡忠重慎。每至休沐,輒閉門絕賓 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案一本作:倫典尚方作紙,

用故麻名麻紙,木皮名穀紙,魚網名網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

天下咸稱蔡侯紙。(1)

較後出的《後漢書》卷一百八中也說: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永元九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 世法。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 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2)

說明當時是因為「縑貴而簡重」不便書寫而嘗試製造「紙」,也因此東漢末年人劉 熙的《釋名》中「釋書契十九」即說:「紙,砥也,謂平滑如砥石也」(3),可知 平滑、利於書寫是紙的特性。再者,西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8-33 年)史游所撰 的《急就篇》(又稱《急就章》)解說眾物,其中無「紙」。與書寫有關的只包括

「簡、札、檢、署、槧、牘、家」(4)。

然而,由於考古發掘所得「西漢」或「東漢初期」的「紙狀物」上並無「字跡」,

有人即認為發明「紙」非為書寫,而是為包裹、襯墊等日常生活之用。(5) 最近甚 至還有人認為是「包魚之用」。 (6) 下節中筆者將就此點加以討論。

(2)

中國古代之永續發展觀念

近年來,「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譯成「可持續發展」)是 國際上逐漸形成之重要新觀念。據 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CED)」報告書之定義:能滿足當代所需但不損再及後代滿足其所需之發展 稱為「永續發展」。這一觀念之形成始於一九五零年代後期日本因化學工業汞汙 染及鎘汙染造成了嚴重「職業病」,工業的「公害」問題開始受到重視。1962 年美 國《寂靜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一書問世後,漸喚起世人對保護生存環境 的重視。到了1984 年印度波帕(Bhopal)地方化工廠異氰酸甲酯洩漏,死人數千,

損失數億美元,「環境保護」意識幾乎已在各工業國家普遍生成。

1992 年六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首屆「環境與發展」會議,議定

「廿一世紀待辦事項」(Agenda 21)40 章。1993 年又成立了「永續發展委員會」

宣導加強世人認識自然、保護環境之觀念外,並採積極的態度以創新之發明與設 計來促成世界進步,以使環境、經濟和人類社會得以同時永續發展。國際純粹及 應用化學會(IUPAC)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於 1999 年六月在巴黎的 聯合會議擬定「永續化學(Sustainable Chemistry,或譯成「綠色化學」)計畫」。

其中優先推展的「研究與發展」部分又在翌年十月,於日本東京舉辦的「永續化 學研習會」裏歸納出永續性產品與製程的三個大原則,其第一項即:使用可反覆 利用或可再生的原料。(7)

然中國古代早有永續發展之觀念。如《孟子》「梁惠王」篇云:(8)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 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 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大約於公元前50 年西漢後期編成的《禮記》「月令」篇則說:(9) 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卷十四);

仲春之月…毋竭川澤,毋漉陂地,毋焚山林…。

季春之月…無伐桑柘…。

孟夏之月…毋伐大樹…。(卷十五);

仲夏之月…毋刈艾藍以染,毋燒灰…。

季夏之月…樹木方盛…毋有斬伐…。(卷十六);

季秋之月…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

仲冬之月…伐木取竹箭…(卷十七)。

戰國時期之《呂氏春秋》也有同樣的觀點。在在表示古代中國人早有節約、保護天 然資源之「永續發展」觀念。而不奢侈浪費也是傳統的思想,例如《韓非子》〈十 過〉篇有由余對秦穆公論「得國失國」,「以簡得之,以奢失之」的說法:(10) 昔者堯有天下,飯於土簋,啜於土鉶,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西至 日月之所出入者,莫不賓服。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 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於宮,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

(3)

國之不服者十三…

西漢末年劉向編《說苑》時,除收此段在其〈反質〉一卷中,另有侯生說秦始皇

「奢侈失本,淫佚趨末…陛下坐而待亡耳…」一文(11)。均可為證。

中國早有洗滌後可以重複使用的布類,可做為包裹、襯墊等用。故可推想:實 無製造不能洗滌、不能重複使用的「紙類」為此用途之必要,蓋有違節約物資之 原則也。

造紙是永續發展的最早化學實例

更重要的是:「造紙」不僅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的一大貢獻,而蔡倫利 用樹皮、破布,舊漁網和織布剩下的麻頭等「廢棄物」製成有用物品,是永續化 學發展的最早實例。

案中國人早自「漂絮」而獲纖維形成的氈狀薄片之經驗(12)。洗滌衣物時 之捶打也可能發覺其陳舊者有變質的現象。蔡倫所用之破布、舊漁網和麻頭都是 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樹皮應是指用過的「樹皮布」,(13)其中除纖維素外還有木 質素。現代的方法是用鹼水(氫氧化納)浸煮而將兩者分離。當時何以知道這種 化學反應呢?很可能是由於他用的破布,舊漁網等都曾經過多次洗滌,但其中 仍混有洗滌用的草灰而具鹼性,或他先用草灰洗滌原料但未完全沖洗除淨。故在 水中能將樹皮內不溶於鹼的纖維素與可溶於鹼的木質素分離。纖維素部分以水浸 舂搗後分解,再經抄紙,濾去水份就能形成「紙」。前引《東觀漢紀》及《後漢書》

均言是蔡倫的「造意」,實是正確的描述。

  中國人在「造紙」的永續發展上還有一項值得稱道的,是將用過的廢紙製造

「再生紙」。筆者推測蔡倫最初試驗時,即取製作失敗或品質不好的產物反複使 用,嘗試改進。故後人因之。最早的文獻記載為北宋初年人陶穀《清異錄》,其所 記為唐及五代軼事,卷四有「化化牋」條云:(14)

記未冠時遊龍門山寺,欲留詩,求紙。僧以皺紙進,余題大字曰化化牋還之。

僧慚懼躬揖,請其故。答曰:紙之麄惡則供溷材,一化也。丐徒取諸圊廁積之 家,匠買別抄,麩麵店肆妝苞果藥,遂成此紙,二化也。故曰化化牋。備雜用 可也,載字畫不可也。

說明劣質紙及污穢紙經重製而得「皺紙」,可供「雜用」而不浪廢。至於品質好的 紙,再生後則可用來書寫,據潘吉星先生報告,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北 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 年)的敦煌石室寫經用麻紙含有「未經搗碎的故紙殘 片」,是最早的「再生紙」實物。(15)另據《宋史》記載,南宋孝宗隆興元年(公 1163 年)「湖南漕司根刷舉人廢卷及已毀抹茶引故紙應副,抄作會子 」

(16),說明乃用落榜者之試卷與已廢的賣茶執照,重經製漿、抄作以造紙印鈔 此將大量廢紙回收後再生利用之舉,應是手工業史上的最早記錄。

案化學製程之產品或廢棄物,理論上經過適當處理大多可能再利用。其中又以 無機化合物及金屬,因較為安定、結構也較單純,而易達到目的。青銅、黃銅與 鐵器等之重鑄,自古已然;玻璃經熔融再製,亦有長久歷史。但有機化合物則由

(4)

於安定性稍差,結構、反應皆較複雜,因而困難度高,古代尤為不易。我國古代 利用廢紙再生,可能是世界回收利用有機化合物之濫觴。

結論

中國人自古即有節約、保護天然資源之「永續發展」觀念。發明「紙」是為了書寫,

而非為包裹、襯墊等日常生活之用。蔡倫「造紙」不僅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的 一大貢獻,他利用廢棄物「造紙」是永續化學發展的最早實例。而中國人回收廢 紙再生利用應是手工業史上的最早記錄,也可能是世界回收利用有機化合物之 濫觴。其價值不可忽視。

注釋

(1) 《東觀漢紀》,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掃葉山房本校刊本.

(2) 《後漢書》,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3) 《釋名》卷六,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4) 《急就篇》卷三,文淵閣四庫全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5) 例 如 : Tsien Tsuen-Hsuin, Science & Civilisations in China, Vol. V:1, p.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Temple, R, The Genius of China, Simon and Schuster, pp. 81-82, 1986; 潘吉星:《中國科學技術史 造紙與印刷卷》第一章 科學出版社,1998 年.

(6) Edwards, M. “Han Dynasty,” National Geographic, 2004, 201(2), 2-29.

(7) 以 上 敘 述 參 考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for IUPAC Workshop on 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 Venice-Italy, September 12-14, 2001.

(8) 《孟子注疏》卷一上,「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灣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9) 《禮記注疏》,「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灣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10) 《韓非子》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11) 《說苑》卷二十,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12) 勞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9 本,489 頁,1948 年.

(13) 凌純聲,《樹皮布印文陶與造紙印刷術發明》第一章,中央研究院民族 學研究所,1963.

(14) 《清異錄》,「叢書集成初編」臺灣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15) 潘吉星:《文物》1966 年第三期,39-47 頁;《中國科學技術史 造紙與 印刷卷》,科學出版社,1998 年,192 頁.

(16) 《宋史》卷一八一,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Invention of Paper by Tsai Lun By Kwang-Ting Li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未滿20歲且未 結婚者,需要 法定代理人簽 署本頁。請應 考人今日先繳 交本頁,再索 取一份手冊,. 錄取後於報到 日攜回具法定

表 6.3.2 為不同電壓下,驅動整個系統運作所需電流。圖 6.3.2 為 測試情形。其中紅燈代表正常工作。結果證明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提供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1.設籍本市年滿 3

閱讀能力的涵蓋面不斷變 化,傳統閱讀訓練不足以 面向新世代的要求,跨學 科協作能發展更全面的閱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聯合國於 6 月 4 日公布「永續發展目標性別指數報告」,顯示目前並沒有國家

英國人,自我教育的學者。獨 立發現四元數可簡化為空間向 量,而仍然滿足電磁學的需求. Heavi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