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評析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評析研究"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評析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3-H-006-006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李坤崇.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25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ν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評析研究. 計畫類別:ν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93-2413-H-006-006 執行期間: 93 年 8 月 1 日至 94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李坤崇(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共同主持人:歐慧敏(南華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研 究 員:張金淑(教育部專門委員) 研究助理 :葉佩真.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ν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 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15 日.

(3)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評析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比較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我國、日本、大陸、 美國、英國、香港)的活動相關課程,訪問與調查國中小教師、校長、輔導團團員、家長與 專家學者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意見,以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適切性, 並運用德懷術調查來提出修訂的課程綱要,作為持續本領域課程改革的參考。 採用文獻分析、訪問、問卷調查、德懷術調查等四種方法,收集與分析我國、日本、 大陸、美國、英國、香港的活動相關課程內涵,及活動課程理論的文獻資料。採取半結構 式訪問方式來訪問42名國中小教師、校長、輔導團團員與家長,及8名學者專家。採用自編 問卷來調查708名國中小教師、校長與輔導團團員,及48名學者專家。運用三次的德懷術調 查來施測34名德懷術小組委員,來凝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主題軸、 分段能力指標、教學方式、教學評量、師資安排的共識,並提出修訂的「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課程綱要」,期使本領域的理念與內涵更為完善。 關鍵字: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I.

(4) A nalysis ofIntegrative A ctivities Learning A reas in G rade 1-9 Curriculum A bstract. The purpose ofthis study is to exam ine the theoreticalbasis ofactivity curriculum ,com pare the activity-related curriculum ofm ajor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 orld (Taiw an,Japan,China, the U S,the U K ,H ong K ong),interview and survey the opinions of elem 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schoolprincipals,counselors,parents and experts on the Integrative A ctivities Learning A reas,in orderto analyze the relevance ofthe Integrative A ctivities Learning A reas in the G rade 1-9 Curriculum . M oreover,the D elphitechnique is used to devise am endm entto the curriculum outline,as reference forthe continuing reform ofthe dom ain curriculum . Four m 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D elphi technique,w ere used to collectand analyze the contentof activity-related curriculum in Taiw an, Japan, China,the U S, the U K and H ong K ong, as w ell as the literature of activity curriculum theories. Sem i-structured interview w as adm inistered on 42 elem 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schoolprincipals,counselors and parents,and 8 scholars and experts. Self-com posed questionnaire w as used to survey 708 elem entary and high schoolteachers,schoolprincipals and counselors,and 48 scholars and experts. Three D elphitechnique surveys w ere conducted to test 34 D elphi group m em bers. These w ere em ployed to gath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grative A ctivities Learning A reas, and the consensus 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them es, stage-by-stage indicators, teaching m 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er arrangem ent. M oreover, an am endm ent to the “Curriculum outline of the Integrative A ctivities Learning A reas” w as proposed, in expectation that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the dom ain w ould be even m ore com prehensive. K eyw ords:G rade 1-9 Curriculum ,Integrative A ctivities Learning A reas. II.

(5) 壹、前言 教育部(民 2000a)於八十九年九月三十日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實施要點之實施期程,規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度起由國小一年級開 始實施。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自九十學年度起在國小五、六年級同步實施。教育部(民 2000b) 更於八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議;國民 中小學師實施期程為九十學年度實施國小一年級,九十一學年度實施國小一、二、四年級 與國中一年級,九十二學年度實施國小一、二、三、四、五年級與國中一、二年級,九十 三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全面實施。可見,截至九十二年底國小一至五年籍、國中七至八年級 學生均已實施九年一貫課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九年一貫課程新興領域,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實 踐、體驗與省思,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然自八十八學年度試辦、九十學年度實施 至今四年半,不僅發現:綜合與活動意義混淆、領域範圍不明、設置理由說服力不足、能 力指標與內容紊亂、能力指標過於籠統、主題設計後誤抓或亂抓能力指標、出版社活動目 標與能力指標未能緊扣、以及暫行綱要內容有些錯誤等問題;更覺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 其他領域能力指標重疊,合科或分科教學爭議不斷,教學評量質或量呈現混淆,師資培育 方式與內涵見解不一等問題(李坤崇,2001a、2002a、2002b、2003a;田耐青、張景媛,2003; 黃譯瑩,2003)。 雖然自八十九年著手收集與鑽研日本、大陸、歐美等國的活動課程資料,九十年出版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李坤崇,2001a)一書,完成國科會「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綜 合活動學習領域多元評量方式與策略之發展與實施研究(I)」(李坤崇,2001b)專案研究; 九十一年完成國科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國中自編教材之發展與實驗研究--以一所國中為 例」(李坤崇,2002c)專案研究,並發表一系列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教學評量的論 述(李坤崇,2002d、2002e、2002f、2003b、2003c、2003d、2004)。另外,研究者擔任高 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亦擔任普通高中課程綱要「綜合活動課程」研修小組召集人, 參與高中課程與比較高中新舊課程內涵(李坤崇,2003e),及研擬綜合活動課程(李坤崇, 2003f)後,發現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仍可改善得更佳。因此,本研究擬先探討 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及比較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我國、日本、大陸、美國、英國、香港) 的活動相關課程,再訪問與調查國中小教師、校長、輔導團團員、家長與專家學者對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的意見,再次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適切性,最後運用德懷 術(Delphi)調查來提出修訂的課程綱要,作為持續本領域課程改革的參考。. 貳、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擬定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探索Dewey實驗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其他理論與活動 課程的關係,以提供活動課程周延、而重要的理論基礎。 二、比較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活動相關課程:比較我國、日本、大陸、美國、英國、 香港等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活動相關課程理念與內涵,作為評析與改善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之參考。 三、瞭解國中小相關人員與學者專家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意見:訪問、調查國中小 教師、校長、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與學者專家,並訪問國中小學生家長,對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學習階段劃分、學習節數、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主題軸、 分段能力指標、實 施 要 點 ( 指 定 內 涵 、 教 學 原 則 、 評 量 原 則 與 方 式 、 師 資 安 排 原 則 ) 或其他向度的滿意度、改善方向與內涵、或其他意見。 四、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適切性:彙整綜合活動相關課程理論、世 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活動相關課程內涵、及訪問與調查結果,來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學習階段劃分、學習節數、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主題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方式、教學評量、師資安排與培育或其他向度的 1.

(6) 適切性。 五、提出修訂的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採取「德懷術」調查,針 對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綱要綱要內涵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 實施要點(指定內涵、教學原則、評量原則與方式、師資安排原則)予以修訂,並逐漸凝聚 修訂綱要內涵之共識。 六、綜合研究發現提出建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修改綜合活動 學習領域綱要或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的重要依據,以及未來研究參考。. 參、文獻探討 扼要闡述「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論基礎」、「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活動相關課程」之內 涵於下: 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論基礎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論基礎應源自 Dewey 自然的經驗主義、完形治療、社會建構論與 後現代主義。 (一)Dewey 的經驗主義與綜合活動領域理念的關係 Dewey 著重「生活經驗是省思性經驗的材料」、「省思的次級經驗」、「回溯到自身生活 經驗來體驗」的生活經驗與實踐觀點,強調經驗不斷重祖與改造歷程的「省思思考」 ,以及 「兼重個人能力的培養、社會責任的承擔」 。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強調「一個人對所知的萬 事萬物要產生更深入的認識,需透過實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 、及注重「讓每 一位學習者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尊重他人的體驗,並同時鼓勵學習者參與 社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等的理念幾乎相同。 (二)完形治療與綜合活動領域理念的關係 完形治療的自我覺察、此時此刻、形與景、未竟事務等四大核心理念均強調體驗,可 從四方面觀之:(1)完形治療旨不在「分析」,而係強調真實的「覺察」與「體驗」:完形 治療法提供了必要的處理方式與面對挑戰的技巧,幫助當事人朝著整合、坦誠以及更富生 命力的存在邁進。(2)完形治療強調此時此刻,留戀過去就是在逃避「體驗」現在:完形治 療者很少問「為什麼」的問題,其認為「為什麼」的問題將導致當事人會不停的、頑固的 思索過去,從而助長他們抗拒去「體驗」現在。(3)完形治療強調個體必須先去完成未竟事 務的「體驗」:透過「體驗」可將原來不為人知的失望與憤怒之情感表達出來,極可能解 決原存的僵局。(4)完形治療認為若能體驗原本排斥的自己另一面,將超越成長僵局:從「體 驗」未曾表達出來的情感以破除阻礙成長的僵局,透過「體驗」來可避免個體逃避痛苦情 緒,使個體做必要的改變。 (三)社會建構論與綜合活動領域理念的關係 社會建構論注重文化與社會的角色,不強調個人的知識建構卻強調合作建構知識,著 重學習歷程乃經由人、事、物的互動與接觸,創造出一個實際的概念(Rogoff, 1990),其 與綜合活動領域理念的關係說明如下:(1)體驗、省思與實踐:Vygotsky 強調兒童時期的 學習,可經由兒童與成人的對話來理解事物的意義。兒童的學習是先由成人的示範教導後, 逐漸的透過參與活動,來感受活動的意義;再將活動中所犯的錯誤進行省思,以重新建構 新的概念;最後將活動中的體驗內化為自己的基模知識,成為往後學習時的基礎知識。(2) 自我學習:社會建構論改變以往客觀主義主張知識乃由教師直接傳授給予學習者的說法, 而是注重以學習者為中心,主張學習者必須主動參與學習歷程,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3) 合作學習:社會建構論的教學重視合作的學習方式,藉著師生、同儕的溝通互動、辨證協 調及澄清知識的方式來完成知識的建構;學習是不斷地與他人溝通、對話、辨證過程中, 2.

(7) 引發學習者思考反省問題的解決方法與策略。 (四)後現代主義與綜合活動領域理念的關係 後現代主義觀點不僅影響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強調「鬆綁、下放、彈性、多元」等理念, 更影響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提出「實踐體驗所知、省思個人意義、擴展學習經驗、鼓勵多元 與尊重」等四項課程目標,著重「實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等基本理念。後 現代主義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與目標的影響,可從下列幾方面說明。(1)體驗、省思: Doll(1993a)強調課程結構的內在聯繫,旨在聯繫透過「做與做中省思」過程來發展課程的 深度,省思過程讓課程隨時間的推移變得愈來愈豐富。Doll(1993a)認為「省思要返回自 身」,思考是「回歸」的「重新討論」,第二次看或想,即是一種轉變、生產、發展的發 生。(2)建構內化意義與價值:Giroux(1994),Pinar(1988)和 Slattery(1995)都強調課程 需要融入批判理論的討論,並主張課程發展必須對文化多元論及個人獨特性加以回應。 Freedman(2000)強調人有權力、且有能力透過其所行動、說出、回憶的故事,來建構一個 有諸多意義的生活。(3)多元對話:Doll(1993a)認為當對話的機制被啟動,自己的思維成 果和別人的思維成果進行協商時,對話的個體才能瞭解彼此,透過思維的交互作用,學習 才得以完成。 二 、 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活動相關課程 茲就日本「綜合學習時間」 、大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美國「服務學習」 、、英國「課 外活動」、香港「課外活動」的理念與內涵,說明之。 (一)日本「綜合學習時間」 日本 1998 年 12 月修訂公布的「小學學習指導綱要」「中學學習指導綱要」,1999 年 2 月修訂公布的「高等學校學習指導綱要」,均增設「綜合學習時間」。日本「小學學習指導 要領」第三章、 「中學學習指導要領」第四章、 「高等學習學習指導要領」第四章均明列「綜 合學習時間的安排」 ,內涵均呈現下列三項(兒島邦宏,1999a、1999b;文部科學省,1999): 1.在綜合學習時間,各學校配合地方、學校、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有創意、獨具匠心的 教育活動,如橫斷的、綜合的學習或學生感興趣、關心的學習活動等等。2.綜合學習的時 間指導目標如下:(1)培育學生能發現自我主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主體判斷、以及善 於解決問題的資質和能力;(2)培育學生習得「學習方法」、「事物的思考方法」,並培育其 主動、積極解決問題和探究活動的態度,進而思考有關自己的生活方式。3.各學校依據前 述目標,配合學校實際狀況,進行有關下列主題的學習活動,例如國際理解、資訊、環境、 福祉、健康等橫斷的、綜合的主題,或學生感興趣、關心的主題,以及配合地方、學校特 色的主題等等。可見,日本設置「綜合學習時間」的主要目標,不僅希望培育學生自主學 習與思考習慣,善於解決問題的資質和能力,習得學習方法與思考事物方法,培育學生主 動與創造解決問題的態度,更希望學校營造自己的特色。 綜合「小學學習指導要領」 、 「中學學習指導要領」與「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 ,及小 野寺忠雄(1998)、山極隆(1998)、兒島邦宏(1999a)與其他學者論述,日本綜合學習時間的 目標有三:(1)激勵學校發揮創意營造特色,(2)培養自主學習與思考的生存能力,(3)化知 識為行動適應環境變遷與解決問題。 日本文部科學省(2003a)於 2003 年 12 月 26 日公布「修訂小學、國中、高中學習指導 要領」,其中指出,進一步強化「綜合活動學習時間」的重點有四:(1)促使綜合活動和各 個教育科目能相互結合運用,進而靈活運用在生活之中。(2)規定各個學校要明確的制定綜 合活動的目標及內容。(3)各學校要製訂一個屬於「全體計劃」全校動員的綜合活動。(4) 按照綜合活動的目標及內容,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師的指導方式。有效的利用學校 圖書館設備和地方教育公共設施。 (二)大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3.

(8) 中國大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 畫(試驗稿)》所規定的必修課程自 3 年級開始設置,每週平均 3 課時(大陸教育部,2001)。 大陸新世紀課程改革新設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乃一種實踐性綜合課程,著重發展學 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發展性與經驗性課程(郭元祥,20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如下:(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3)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大陸教育部,2001)。 (三)美國「服務學習」 美國自 1980 年代起,為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品質,從傳統社會服務(Community Service) 走向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服務學習成為美國教育中新興的一種教學法(黃玉, 2002)。服務學習則是透過有系統的設計、規劃、督導、省思及評量來達成設定的學習目標, 是「服務」與「課程學習」的相互結合(Waterman, 1997)。 Waterman(1997)指出服務學習的功能有四:(1)增進傳統課程的學習,(2)促進個人發 展,(3)培養公民意識與責任感及(4)貢獻社會。Ehrlich(1997)建議以社區服務學習、問題 導向學習、及合作學習作為公民學習的三種新教學法,Morse(1989)、 O'Quin, Bulot & Johnson(2005)均強調以社區及公共服務作為大學生的公民準備教育。Reed, Jernstedt, Hawley, Reber & DuBois(2005)比較有無參與 8 到 10 時服務學習的大學生,發現參與者 可增進其社會責任感,對大學意義的體認,亦可增加其對服務相關職業的瞭解。 Kielsmeier, Scales, Roehlkepartain & Neal(2004) 探討美國公立學校社區服務與 服務學習的狀況,研究結果發現服務學習日趨成長茁壯,強調:服務學習計畫是第一個縱 貫幼稚園到 12 年級的全面性、國際性之服務學習研究計畫,此計畫證明服務學習能夠提供 有用的資訊,去提升公共政策並給予許多青年和社會相互結合的明確方法。研究發現已有 69%的公立學校的學生參與社區服務計畫,積極參加另類課程與學校的服務或自願性的活 動。可見,社區服務已變成在美國學校廣為推行的實行,服務學習是學校和教育者的一種 聯繫基礎。 (四)英國「課外活動」 英國小學課程也無「活動課程」之正式設置、特別的規定或有目的、有組織的規劃,1988 年頒佈教育改革法案後,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強調學校統整課程設計之理念,希望各科教 學、各類活動及各項措施互相配合,以達成培育健康個人、社會良民、世界公民的目標。 學校活動傾向「源於課外活動研究的活動課程」與「以活動方式進行的學科課程」 ,包含宗 教教育、跨聯課程(cross curriculum)、以及各學科課程中的專題探討活動(黃譯瑩,2003) (五)香港「課外活動」 香港小學課程制訂學科課程之綱要,科目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常識、美勞、音樂 和體育等科,也發展跨聯課程(cross-curriculum studies)的教學指引,提供教師作為參 考。在香港的課程綱要中並無「活動課程」的正式設置、特別的規定或有目的、有組織的 規劃,學校活動也是傾向「源於課外活動課程研究的活動課程」與「以活動方式進行的學 科課程」 ,與活動課程有關者,包括常識科、跨聯課程及學科課程中的活動教學。香港課程 發展處(2002)在「學校整體課程的全方位學習行動方案」 ,強調學校整體課程中設計全方位 學習,最重要是衡量各學習領域或跨學習領域中,有哪些學習目標、目的及重點,通過配 合客觀條件的課外學習活動,學生可以學得更好。亦強調利用校園、家庭、社區,提供全 方位學習的機會,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並組織課外活動,以補充課堂學習的不足。. 肆、研究設計 從研究方法與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步驟與資料分析等三方面說明之。 4.

(9)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訪問、問卷調查、德懷術調查等四種方法,茲簡述四種方法, 及各種方法的研究對象或研究工具於下: (一)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的重點有二,一為針對活動課程的重要理論,如 Dewey 實驗主義、後現代主義、 及其他活動課程相關理論;二為係針對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我國、日本、大陸、美國、英 國、香港)之活動相關課程理念、實施、內涵與其他有關文獻。 (二)訪問 於 93 年 9 月、10 月訪問旨在運用半結構性訪問方式,來訪問 42 名國中小教師、校長、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家長、及 8 名學者專家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滿意度、改善 方向與內涵、或其他方面的具體意見,作為研擬調查問卷,及評析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適切 性與提出改善方向與內涵的依據。訪問有效樣本詳見表 1。 表1. 訪問、問卷調查、德懷術調查有效樣本一覽表 校長 教師 輔導團團員 家長. 訪問 大學校院 國中 國小 調查 大學校院 國中 國小 德懷術調查 大學校院 國中 國小. 學者專家 8. 2 2. 8 10. 8 8. 2 2 48. 11 13. 245 257. 55 64. 31 32 3. 1 2. 3 3. 9 11. 1 1. 合計 50 8 20 22 756 48 342 366 34 3 14 17. (三)問卷調查 於 93 年 11 月、12 月編製半結構性調查問卷,調查 708 名國中小教師、校長、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與 8 名學者專家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滿意度、改善方向與內涵、或 其他方面的具體意見,作為評析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適切性與提出改善方向與內涵的依據。 問卷調查有效樣本詳見表 1。 (四)德懷術調查 本研究採用「德懷術」調查法,邀集有效委員包括 3 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修委員或 教授、3 名國中小校長、6 名國中小教師、20 名輔導團團員與 2 名家長,計 34 名組成德懷 術小組,小組委員透過網路問卷或調查問卷的型式,遵循「匿名」、「復述」、「回饋」、「團 體回答統計」、「專家共識」等五原則,進行多次意見的往返及交流,來建構九年一貫課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改善方向與內涵。 本研究以德懷術小組委員對題目的平均數大於 3.5,標準差小於 0.5 為達成共識的量 化標準。依此標準,本研究「德懷術」調查到第三次,達到共識的量化標準,因此,計進 行三次的「德懷術」調查。三次調查時間與內涵如下:(1)第一次德懷術問卷調查:於 94 年 3 月中旬以 e-mail 或限時掛號寄發予 42 名德懷術小組委員,回收 39 份後進行問卷之統 5.

(10) 計分析未達共識量化標準,乃依委員意見整理、修正與編製第二次德懷術問卷。(2)第二次 德懷術問卷調查:於 94 年 4 月中旬以 e-mail 或限時掛號寄發予 39 名德懷術小組委員,回 收 35 份後進行問卷之統計分析未達共識量化標準,乃依委員意見整理、修正與編製第三次 德懷術問卷。(2)第三次德懷術問卷調查:於 94 年 5 月中旬以 e-mail 或限時掛號寄發予 35 名德懷術小組委員,回收 32 份後進行問卷之統計分析已達共識量化標準乃停止調查。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有三,分別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訪問大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調查問 卷」、「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德懷術(Delphi)調查問卷」,概述如下: (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訪問大綱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訪問大綱」包括 12 個題目,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 係、學習階段劃分、學習節數、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主題軸、分段能力指標、實施要點(指 定內涵、教學原則、評量原則與方式、師資安排原則)等項目的滿意度、改善方向或內涵、 或其他意見。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調查問卷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調查問卷」採半結構方式,其內涵包括國中小教師、校長、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與學者專家,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學習階段劃 分、學習節數、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主題軸、分段能力指標、實施要點(指定內涵、教學 原則、評量原則與方式、師資安排原則)等項目的滿意度、改善方向或內涵、或其他意見。 問卷包括 12 個題目。形式為 Likert 四點量表,請受試者評估每個項目的適切程度,由低 而高分為 1、2、3、4 四級, 「適切程度」 , 『1』代表適切性「低」, 『4』代表適切性「高」, 計分依序為 1 至 4 分。受試者除填寫適切程度外,亦請其就各題目提出改善方向或內涵。 (三)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德懷術(Delphi)調查問卷 本研究「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德懷術(Delphi)調查問卷」採半結構方式,其 目的在於提供文獻分析、訪問、問卷調查的結果,並徵詢德懷術小組委員的意見,即依據 其專業知識及對國民中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了解,來決定九年一貫課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的改善方向與內涵,並廣泛提出修改意見及增刪其他相關的指標。問卷內涵包括基本理 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實施要點(指定內涵、教學原則、評量原則與方式、師資安 排原則等項目。委員評估的適切程度由低而高分為 1、2、3、4 四級, 「適切程度」 , 『1』代 表適切性「低」,『4』代表適切性「高」,計分依序為 1 至 4 分。委員除填寫適切程度外, 亦請其就各題目提出寶貴意見。 三、研究步驟與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分成質的分析、質的分析兩部分。茲扼要說明之。 (一)研究進度 本研究自 93 年 8 月至 94 年 7 月為期一年,本研究進度表詳見表 2。 (二)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分成質的分析、質的分析兩部分。 「質的分析」 ,以分析訪問國中小教師、 校長、輔導團團員、家長與學者專家資料、及德懷術調查中各題項的意見陳述、各向度的 綜合評論與問卷最後的整體評論為主要的分析資料。 「訪問資料」分析乃將訪問的錄音內容 轉謄為文字稿,再彙整網路意見的文字稿。為「德懷術調查」之質的分析,乃根據各次德 懷術問卷各題項的意見陳述、各向度的綜合評論、以及問卷最後的整體評論,並彙整相關 6.

(11) 的文獻加以分析。將同質性較高的意見加以整合,對於不同的看法則予以統合歸納,並分 析其意涵與見解,以作為刪除或增列內涵之參考。 表 2 本研究進度表 93 年. 年別 月份 工作項目. 8. 9 10 11 12 1 2. 94 年 3 4. 5 6. 7. 1.繼續收集理論與實務文獻. ν ν ν ν ν ν ν ν ν ν ν ν. 2.抽樣進行訪問. ν ν. 3.編製問卷、抽樣 4.實施調查. ν ν. 5.問卷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 ν ν. 6.抽取德懷術小組委員. ν. 7.編製第一次調查問卷. ν. 8.實施第一次德懷術調查. ν. 9.實施第二次德懷術調查. ν. 10.實施第三次德懷術調查. ν ν. 12.彙整研究資料. ν. 13.撰寫報告. ν. 14.完成經費報銷. ν. 預定進度累計百分比. 備 註. 8 18 30 38 46 55 63 71 79 87 95 100. 「量化分析」以分析問卷調查與德懷術調查之資料為主。 「問卷調查」部分,統計方法 運用平均數、標準差,來瞭解受試者反應狀況與差異。 「德懷術調查」部分,重點在分析德 懷術問卷各題項重要性的評定,使用統計方法為平均數、標準差,並以德懷術小組委員對 題目的平均數大於3.5,標準差小於0.5為達成共識的量化標準。上述統計方法均運用SPSS 8.0 for WINDOW 版或其他適合的套裝統計軟體進行適切分析。. 伍、研究結果與結論(建議) 茲從研究結果、結論、建議等三個向度闡述之。. 一、研究結果 分成訪問結果、調查結果與德懷術調查結果三個向度說明之。. (一)訪問結果 訪問 42 名國中小教師、校長、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家長、及 8 名學者專 家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滿意度、改善方向與內涵、或其他方面的具體意見,結果詳見表 3。 表 3 除呈現 50 名受訪者的量化統計結果外,將陳述意見次數大於 10 次者一併呈現之。 7.

(12) 表 3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析之訪問結果 滿意 敘述重點 M SD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2.36 0.63 低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生活課程重疊甚 與其他領域關係 多。 低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健康與體育學習 領域重疊甚多。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 有些重疊。 學習階段劃分 3.48 0.50 學習階段劃分頗為適切 學習節數 3.56 0.54 學習節數可達成預期課程目標 基本理念 3.20 0.67 未能緊扣四大主題軸 以「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來取代「綜 合、活動」釋義。 增列「服務學習活動」一項,並強化服務學 習與利他理念 課程目標 3.24 0.66 應強調品德教育 應強化服務學習 應重視情緒壓力調適 應強化情意學習 應著重個體與群體調和 主題軸 3.70 0.51 宜將「認識自我」改為悅納自我 分段能力指標 3.14 0.64 動詞敘述過於偏重認知,產生誤導。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與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高度重疊。 「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 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 解決問題」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高度重疊。 「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 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 解決問題」與「4-4-2 分析人為和自然環境可 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 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高度重疊。 指定內涵 3.58 0.54 將「社會服務活動」改為「服務學習活動」 。 教學原則 3.22 0.65 建議增列教學原則,以釐清分科教學或領域 教學的疑慮。 評量原則與方式 3.24 0.56 未能揭示多元評量的理念與實施原則 未能提示各種評量的方式,及其內涵。 師資安排原則 2.44 0.50 師資安排與現況差異太大 師資培育機構未能調整領域師資培育方式。 師資安排應將國中、國小分開敘述。. 次數 31 25 23 43 40 23 12 11 33 25 21 15 13 15 27 15 13. 11. 15 21 13 12 21 15 13. (二)調查結果 調查 708 名國中小教師、校長、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與 8 名學者專家對綜合 8.

(13) 活動學習領域滿意度、改善方向與內涵、或其他方面的具體意見,結果詳見表 4。 表4.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析之調查結果.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 學習階段劃分 學習節數 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 主題軸 分段能力指標 指定內涵 教學原則 評量原則與方式 師資安排原則. 適切程度 平均數 2.32 3.41 3.52 3.21 3.22 3.58 3.17 3.62 3.12 3.20 2.44. 標準差 0.69 0.50 0.52 0.71 0.65 0.57 0.65 0.53 0.63 0.53 0.53. (三)德懷術調查結果 本研究以德懷術小組委員對題目的平均數大於 3.5,標準差小於 0.5 為達成共識的量 化標準。德懷術調查到第三次達到共識的量化標準,僅呈現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德 懷術(Delphi)第三回調查問卷結果,詳見表 5。 表 5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德懷術(Delphi)第三回調查問卷結果 項目 內涵 M SD 基本理念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 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與行為運作活動,來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 3.65 0.49 懷,並增進悅納自我、經營生活、參與社會、保護自我與環境的能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 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本學習領域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 3.65 0.49 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 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教學或統籌運用校內外資源的學習活動。 課程目標 (1)實踐體驗所知 引領學習者透過活動中的實踐、獲得直接體驗與即時回饋訊息,並應用 3.71 0.46 所知來增進對自己的了解與悅納,以及經營生活與實踐的能力。 (2)省思個人意義 提供學習者充足的時間與機會,鼓勵其以多元的方式,從容地表達自己 3.68 0.47 的體驗與省思,建構個人意義。 (3)擴展學習經驗 激勵學習者以多種感官來體驗世界,提供開放多樣的學習環境,擴大訊 3.74 0.45 息選擇的範圍、來源與方式,來強化關懷自己、他人與自然環境的態度, 並促進個體適性發展與環境永續發展。 (4)鼓勵多元與尊重 藉由學習者參與多元的活動方式,讓其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 3.68 0.47 義,尊重他人的體驗,並同時鼓勵學習者參與社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以促進個性與群性的調和發展。 9.

(14) (5)強化品德與服務 透過學習者服務他人、合作學習及各項團體活動,增進自治、自律、修 3.76 0.43 己善群的情懷,進而提升品德涵養。 分段能力 指標 說明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人事物的感受。 1-1-1 3.71 0.46 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1-1-2 3.76 0.43 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1-2-1 3.74 0.45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2-2 3.74 0.45 舉例說明兩性的異同,並欣賞其差異。 1-2-3 3.74 0.45 欣賞並接納他人。 1-3-1 3.72 0.46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1-3-2 3.65 0.49 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體會終身學習的意義。 1-3-3 3.65 0.49 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體驗。 3.68 0.47 1-3-4 覺察個人學習潛能及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5 3.65 0.49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1-3-6 3.62 0.49 分享並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1-3-7 3.65 0.49 探索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1-4-1 3.65 0.49 體會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1-4-5 3.62 0.49 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3.74 0.45 1-4-2 探討個人學習信念與類型,並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1-4-6 3.74 0.45 辨識自己常有的情緒與壓力來源,說明或演練有效的調適策略。 1-4-4 3.76 0.43 描述自己的文化特色,並分享其與國際文化的異同。 1-4-3 3.71 0.46 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1-1 3.79 0.41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 2-1-2 3.76 0.43 分享參與各類休閒活動的經驗 2-1-3 3.68 0.47 欣賞周遭環境。 2-1-4 3.65 0.49 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1 3.79 0.41 積極參與家事,並分享感受。 2-2-2 3.76 0.43 參與學校生活,分享與同學師長互動的經驗。 2-2-3 3.65 0.49 參與家庭活動,分享個人維持家庭生活的經驗。 2-3-1 3.62 0.49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3-3 3.71 0.46 運用溝通技巧與各項資源,來增進家庭和諧與協助解決問題。 2-4-1 3.62 0.49 規劃適合個人與家庭的休閒活動,並具備食衣住行育樂各項生活的能力。3.65 0.49 2-4-2 規劃並準備自己升學或職業生涯,同時了解自己選擇的理由。 2-4-3 3.71 0.46 探討異性交往與未來家庭、婚姻的關係,說明美滿婚姻與家庭的要件。 3.68 0.47 2-4-4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3-1-1 3.68 0.47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3-1-2 3.79 0.41 參與各類團體自治活動,並養成負責與尊重紀律的態度。 3-2-1 3.74 0.45 參加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與人溝通。3.82 0.39 3-2-2 參與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心得。 3-2-3 3.71 0.46 認識鄰近機構,並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3-2-4 3.62 0.49 認識參與團體自治活動應具備的知能,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3-3-1 3.68 0.47 10.

(15) 體會參與各項服務的意義,涵養利他情懷。 3.62 0.49 善用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 3.74 0.45 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並尊重與接納多元的文化。 3.74 0.45 參與各項團體活動,負責盡職完成份內工作,並能檢討得失。 3.65 0.49 體會參與團體活動歷程,涵養修己善群情懷。 3.76 0.43 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強化服務情懷,並分享服務的經驗。 3.71 0.46 認識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了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能力,展 3-4-3 3.65 0.49 現合宜的禮儀與態度。 觀察住家和學校週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4-1-1 3.79 0.41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4-1-2 3.79 0.41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1-3 3.79 0.4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1 3.79 0.41 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的發生。 4-2-2 3.74 0.45 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增進抗拒誘惑的知能。 4-2-3 3.74 0.45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4-2-4 3.71 0.46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4-3-1 3.68 0.47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關懷生態環境與資源。 3.71 0.46 4-3-2 覺察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社會環境 4-4-1 3.65 0.49 之策略與行動。 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4-4-2 3.79 0.41 指定內涵 (3)服務學習活動:藉由參觀、訪問及實際參與,瞭解社會現象,體驗自 己與社會的關係,培養關懷人群之情懷與行動力,進而樂意以實際行動 3.74 0.45 參與社會服務。 教學原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強化學習者體驗、省思與實踐的活動,建構內化意 3.65 0.49 義與涵養利他情懷,宜掌握下列教學原則: (1)教學不限合科領域教學或分科協同教學,應掌握統整之精神,並視領 域或單元內涵內容性質,實施協同教學。建議教師逐漸經由專業成長與 3.71 0.46 專業對話邁向合科教學。 (2)若採分科協同教學不一定每個教師均任教一個科目,且每週均任教一 節,可採總量管制之精神,並避免過度集中於幾天,教學前研擬協同教 3.65 0.49 學計畫,適時調動任教單元或任教節數,讓學生獲得統整的學習。 (3)教學應儘量讓學習者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體驗、表達、省思,並善 3.76 0.43 用直接體驗、充分省思、立即回饋。 (4)避免價值觀的灌輸,著重價值澄清與內化歷程,充分讓學習者開展、 3.68 0.47 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 (5)教學活動宜直接達成教學目標、間接呼應能力指標,並選取適切的多 3.71 0.46 元評量方式。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目的在於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活動, 來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並增進四大主題軸的能力。評量應依 3.76 0.43 據教學目標研擬適切的評量方式、評量內涵、評量人員、及評量過程, 並呈現多元的學習結果,以提供更適性化的教學來增進學生成長。 3-3-2 3-3-3 3-3-4 3-3-5 3-4-1 3-4-2. 11.

(16) (1)評量原則: (A)評量應呼應領域理念與目標,採取適切的評量方式與內涵。 (B)評量與教學相互結合,評量應納入教學計畫之中或另行研議呼應教學 的評量計畫。 (C)評量內涵宜兼顧情意、技能與認知,顧及學生的學習歷程、生活世界 與社會行為。 (D)評量過程應兼顧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E)評量人員除教師外,可邀請家長、小組長、同儕或學生本人參與。 3.68 (F)評量結果評定應兼顧能力、努力向度;顧及個別差異,並讓不同文化、 0.47 背景的學習者均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G)評量結果應描述學習者進步情形、成功經驗或優良特殊事績,給予其 鼓勵增強。 (H)評量結果呈現宜兼顧文字描述、等級呈現,然不宜簡約為分數。 (I)評量結果敘述應使用家長、學習者及一般人能瞭解者,來描述學習者 的表現。 (J)評量不宜製造影響學習者表現的壓力。 (K)評量運用應考量教師評量負擔,避免過度增加教學負擔。 (2)評量之方式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宜採多元評量方式,依據評量目的選取適切的評量方 式,然莫為多元而多元,徒增教師與學生負擔。教師實施多元評量宜善 用檢核表或評定量表,不僅利於觀察或檢核,更可提高評量的客觀性。 本學習領域常用的評量方式如下: 3.71 a.實作評量,如成品製作、表演、實作、作業、鑑賞、實踐、或其他行 0.46 為檢核表或態度評量表。 b.口語評量,如口試、口頭報告、晤談。 c.檔案評量,如研究報告、遊記、教學日誌、會議記錄、軼事記錄、或 其他系列資料之評量。 d.高層次紙筆測驗,如活動心得、活動單記錄、或其他文字敘述之評量。 師資安排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實施,各校宜遴聘具有本學習領域理念與知能之專 3.62 的原則 長師資擔任之。 0.49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專長教師概分為國中、國小兩大類: 3.65 0.49 (1)國中領域專長:本領域中輔導、野外休閒、家庭生活等相關活動,由 3.62 具備輔導、童軍、家政等專長師資擔任教學工作。 0.49 (2)國小一般專長:凡具備綜合活動理念與知能、並能帶領學習者進行體 3.71 驗、省思與實踐之現職國小教師。 0.46. 二、結論 謹就研究發現提出下列重要結論: (一)學習階段劃分、學習節數、主題軸與指定內涵頗為適切。 依據訪問與調查結果,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習階段劃分、學習節數、主題軸、指定 內涵的適切度較高,然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師資安排原則的適切度較低。 另外,多數受訪者其要將指定內涵之「社會服務活動」改為「服務學習活動」。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出現頗多重疊 本研究訪問受訪者發現:低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生活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12.

(17) 重疊甚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有些重疊,紛紛建議教育不宜適切 處理重疊問題。 (三)基本理念宜緊扣四大主題軸與強化統整、協同 本研究訪問與德懷術調查,均發現:(1)基本理念應緊扣基本理念與四大主題軸,讓 綱要環環鄉扣。(2)宜以「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取代「綜合、活動」釋義。與其強 調綜合,不如強化統整與協同。(3)領域範圍增列「服務學習活動」一項,並強化服務學習 與利他理念。 (四)課程目標宜強化品德與服務 本研究發現,課程目標應增列「強化品德與服務」一項,並強化服務學習、情緒壓力 調適、品德教育、情意學習等內涵。另外,亦宜緊扣課程目標與四大主題軸,並註解個 (五)能力指標應適切增刪或修改 本研究發現能力指標應適切增刪或修改的重點與原則如下:(1)將「認識自我」主題軸 更名為「悅納自我」,以更凸顯本領域偏情意學習之理念。(2)強化服務學習、情緒壓力調 適、品德教育等內涵,並呼應二十項主題內涵。(3)審視情緒、壓力在「健康與體育學習領 域」已有的能力指標,不再重複。(4)審視家政教育、生涯發展教育、環境教育議題已有的 能力指標,不再重複。(5)敘述採取凸顯體驗、省思、實踐之情意內涵用詞,避免流於知識 化。(6)刪除的指標: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 「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 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因上述兩指標均 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高度重疊,故刪除。(7)增列指標:增列七條旨在強化情緒 壓力調適、異性交往、品德教育等內涵,分別為:(a)1-3-7 分享並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b)1-4-5 辨識自己常有的情緒與壓力來源,說明或演練有效的調適策略。(c)2-4-4 探討異 性交往與未來家庭、婚姻的關係,說明美滿婚姻與家庭的要件。(d)1-4-4 探討個人學習信 念與類型,並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e)2-2-3 參與學校生活,分享與同學師長互動的 經驗。(f)3-3-5 參與各項團體活動,負責盡職完成份內工作,並能檢討得失。(g)4-4-2 參 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六)教學原則宜增列宜釐清疑惑 本研究發現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綱要無教學原則,使得國中小教師難以適從,因而本研 究於綱要中新增「教學原則」 ,強調合科領域教學或分科協同教學,強化實踐、體驗、省思 精神,及價值澄清與內化的歷程,期能宣示教學理念與原則與引導教師思維。 (七)評量原則與方式宜強化多元評量理念 本研究顯示訪問與德懷術結果,均發現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綱要無法充分闡述多元評量 理念,乃在德懷術問卷過程納入「揭示多元評量的理念與實施原則」與「提示各種評量的 方式及其內涵」,並獲得共識。 (八)師資安排原則宜說明國中小差異 本研究發現訪問、調查與德懷術結果,均發現師資安排出現相當大的爭議,頗多受訪 者均強調在師資培育機構未大幅調整原有分科培育方式前,宜適切呼應國中小包班教學、 領域或分科教學的差異。因此,本研究因應國中小教師教學差異,將專長分為國中領域專 長、國小一般專長。 本研究最後,綜合訪問與調查結果彙整成德懷術調查問卷,以修訂之國民中小學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詳見附錄)。修訂之綱要內涵,包括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 13.

(18) 指標、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實施要點(指定內涵、教學原則、評量原則與 方式、師資安排原則)、及附錄六部分。. 三、建議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對教育部的建議如下:(1)適切釐清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其 他領域的關係。(2)參酌本研究發現修訂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3)課程目標宜 強化品德與服務。(4)能力指標應適切增刪或修改。(5)釐清分科教學或領域教學的分際免 於紊亂。(6)瞭解國中小教學的差異釐清師資安排的原則。 未來研究的建議如下:(1)持續探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困境,提出因應策略。(2) 深度探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量困境,提出因應策略。(3)發展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評 量實例,供教師參酌。(4)提出能力指標解讀與轉化模式,協助教師解析能力指標。. 陸、參考文獻(節省篇幅,僅呈現較心、較重要文獻) 壹、中文部分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念與實施。載於教育部主辦:教育部 91 年全國九年 一貫課程實務實討會會議手冊,106-115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1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1b)。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多元評量方式與策略之發展與實施研 究(I)。國科會專案研究報告 NSC 89-2413-H-006-014-FB。 李坤崇(2002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念與實施。載於教育部主辦:教育部九十一年全國 九年一貫課程實務實討會會議手冊,106-115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2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國中自編教材之發展與實驗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國 科會專案研究報告 NSC90-2413-H-006-005。 李坤崇(2002c)。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念與實施。載於教育部主辦:教育部九十一年全國 九年一貫課程實務實討會會議手冊,106-115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2d)。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8 期,111-122 頁。 李坤崇(2002e)。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1 期,24-36 頁。 李坤崇(2002f)。國民中小學成績評量準則之多元評量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國中國小校 長與督學培訓手冊,137-154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3a)。九年一貫課程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變革與解析,教育研究月刊,107 期, 133-147頁。 李坤崇(2003b)。多元化教學評量。載於教育部主編:國中小教師基礎研習手冊,120-162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3c)。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與評量。載於教育部主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研習手冊,132∼173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3d)。能力指標轉化的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叢書—理 念篇,78∼102 頁。臺北:教育部。 李坤崇(2003e)。高中新課程發展及其與舊課程總綱之比較。教育研究月刊,115 期,40-57 頁。 李坤崇(2003f)。普通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綱要理念與內涵。教育研究月刊,115 期, 58-69 頁。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綜合活動科課程暫行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科中心實施計畫」。台北:作者。 14.

(19) 莊明貞(2002)。後現代思潮的課程研究及其本質實踐之評析。教育研究月刊,102 期,27-39 頁。 陳 明 偉 (2003) 。 綜 合 實 踐 活 動 中 培 養 學 生 自 主 探 究 的 能 力 。 http://www.jxjy.com.cn/hd2003/index.asp 20030817 黃譯瑩(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論與研究。載於教育部主編:國中小教師基礎研習 手冊,3-30 頁。臺北:教育部。 蔡居澤、廖炳煌(2005)。將探索教育帶回學校。桃園:中華教育探索協會。 鍾啟泉、張華等(2003)。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 要(試行)〉解讀。http://www.jxjy.com.cn/hd2003 /index.asp?typeid =0&page=1120030313。 貳、日文部分 文部科學省(2003a)。修訂小學、國中、高中學習指導要領的部分。日本:作者。 文部科學省(2003b)。修訂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日本:作者。 參、英文部分 Bender, Denise, & Randall, Kenneth(2005). ervice-Learning Risk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The Community Visitor Project. Education for Health: Change in Learning & Practice; 18(1), 85-88. Kielsmeier, James C., Scales, Peter C., Roehlkepartain, Eugene C. & Neal, Marybeth(2004). Community service and service-learning in public schools. Reclaiming Children & Youth; 13(3), 138-143. Leonard, Angela(2004). Service learning as a transgressive pedagogy. Cross Currents, 54(2), 61-71. O'Quin, Jo Ann,. Bulot, James & Johnson, Christopher(2005). Sustaining intergenerational service-learning in gerontology educatio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1(1), 41-48. Reed, Virginia A., Jernstedt, G. Christian, Hawley, Jill K., Reber, Emily S., & DuBois, Courtney A. (2005). Effects of a small-scale, very short-term service-learning experi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8 (3), 359-368.. 柒、計畫成果自評 依據本研究提出的六項研究目的:(1)探討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已探索 Dewey 實驗主 義、完形治療、社會建構論、後現代主義與活動課程的關係,不僅提供活動課程周延、而 重要的理論基礎,且是國內相當完整的理論論述。(2)比較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活動相關 課程:已比較我國、日本、大陸、美國、英國、香港等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活動相關課 程理念與內涵。(3)瞭解國中小相關人員與學者專家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意見:訪問 50 名、調查 756 名國中小教師、校長、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與學者專家,對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與其他領域關係、學習階段劃分、學習節數、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主題軸、 分段能力指標、實施要點(指定內涵、教學原則、評量原則與方式、師資安排原則)的意見。 (4)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適切性,提出修訂課程綱要內涵的德懷術問卷: 彙整綜合活動相關課程理論、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活動相關課程內涵、及訪問與調查結 果,來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並提出修訂綱要內涵。(5)修訂九年一貫課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採取「德懷術」調查,針對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綱要綱要內涵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實施要點(指定內涵、教學原則、評 量原則與方式、師資安排原則)予以修訂,並逐漸凝聚修訂綱要內涵之共識。(6)綜合研究 發現提出建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 8 項結論與 10 項建議,以作為修改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綱要及未來研究之參考。綜上所述,本研究已「如期、如質、如預算」達成預期目的。. 15.

(20) 捌、附錄 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修訂) 94.07.31 定稿 (一)基本理念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 的心智與行為運作活動,來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並增進悅納自我、經營生活、 參與社會、保護自我與環境的能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 與應用所知的活動。本學習領域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 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教學或統籌運用校內外資源的 學習活動。 (二)課程目標 基於上述理念,本學習領域之目標如下: (1)實踐體驗所知 引領學習者透過活動中的實踐、獲得直接體驗與即時回饋訊息,並應用所知來增進對 自己的了解與悅納,以及經營生活與實踐的能力。 (2)省思個人意義 提供學習者充足的時間與機會,鼓勵其以多元的方式,從容地表達自己的體驗與省思, 建構個人意義。 (3)擴展學習經驗 激勵學習者以多種感官來體驗世界,提供開放多樣的學習環境,擴大訊息選擇的範圍、 來源與方式,來強化關懷自己、他人與自然環境的態度,並促進個體適性發展與環境永續 發展。 (4)鼓勵多元與尊重 藉由學習者參與多元的活動方式,讓其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尊重他人 的體驗,並同時鼓勵學習者參與社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以促進個性與群性的調和發展。 (5)強化品德與服務 透過學習者服務他人、合作學習及各項團體活動,增進自治、自律、修己善群的情懷, 進而提升品德涵養。 (三)分段能力指標 以下說明能力指標「a-b-c」的編號含意: <編號說明> 「a」代表主題軸的編號。本學習領域分為四大主題軸:悅納自我、經營生活、參與社 會、保護自我與環境,所以 a 的編號是由 1~4 號。(四大主題軸的內涵,請參閱附 錄一) 「b」代表學習階段的編號。本學習領域分為四個學習階段:第一學習階段為小學一二 年級、第二學習階段為小學三四年級、第三學習階段為小學五六年級、第四學習階 段為國中一二三年級,所以 b 的編號也是由 1~4 號。 「c」代表能力指標的流水編號。 例如「1-2-3 舉例說明兩性的異同,並欣賞其差異」在這個能力指標中, 「1」是表示 此指標是屬於第一主題軸「悅納自我」的範圍, 「2」是表示此指標是屬於第二學習階段(國 小三四年級)的範圍。第一主題軸,第二學習階段共有三項能力指標,標號分別為「1-2-1」 16.

(21) 「1-2-2」 「1-2-3」 。所以「1-2-3」代表的就是在本學習領域中三項能力指標的其中之一項。 以下各項「能力指標」中的動詞(如描述、舉例、欣賞、認識、蒐集、辨識、整理、 知道等等)只呈現該項能力的某一面向,然每一項能力的培養均應透過學習者「從容地實 踐所知、建構個人的意義,表達自己的體驗」而落實。有關各項能力指標的重點意涵,詳 見附錄二。 1.悅納自我 a-b-c 1-1-1 說明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人事物的感受。 1-1-2 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1-2-1 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1-2-2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2-3 舉例說明兩性的異同,並欣賞其差異。 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 1-3-2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1-3-3 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體會終身學習的意義。 1-3-4 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體驗。 1-3-5 覺察個人學習潛能及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6 瞭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1-3-7 分享並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1-4-1 探索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1-4-2 體會生命的意義,尊重生命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1-4-3 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1-4-4 探討個人學習信念與類型,並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1-4-5 辨識自己常有的情緒與壓力來源,說明或演練有效的調適策略。 1-4-6 描述自己的文化特色,並分享其與國際文化的異同。 2.經營生活 a-b-c 2-1-1 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1-2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 2-1-3 分享參與各類休閒活動的經驗。 2-1-4 欣賞周遭環境。 2-2-1 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2 積極參與家事,並分享感受。 2-2-3 參與學校生活,分享與同學師長互動的經驗。 2-3-1 參與家庭活動,分享個人維持家庭生活的經驗。 2-3-2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4-1 運用溝通技巧與各項資源,來增進家庭和諧與協助解決問題。 2-4-2 規劃適合個人與家庭的休閒活動,並具備食衣住行育樂各項生活的能力。 2-4-3 規劃並準備自己升學或職業生涯,同時瞭解自己選擇的理由。 2-4-4 探討異性交往與未來家庭、婚姻的關係,說明美滿婚姻與家庭的要件。 3. 參與社會 a-b-c 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3-1-2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17.

(22) 3-2-1 參與各類團體自治活動,並養成負責與尊重紀律的態度。 3-2-2 參加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與人溝通。 3-2-3 參與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心得。 3-2-4 認識鄰近機構,並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3-3-1 認識參與團體自治活動應具備的知能,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3-3-2 體會參與各項服務的意義,涵養利他情懷。 3-3-3 善用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 3-3-4 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並尊重與接納台灣多元的文化。 3-3-5 參與各項團體活動,負責盡職完成份內工作,並能檢討得失。 3-4-1 體會參與團體活動的歷程,涵養修己善群情懷。 3-4-2 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強化服務情懷,並分享服務的經驗。 3-4-3 認識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瞭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能力,展現合宜的禮 儀與態度。 4. 保護自我與環境 a-b-c 4-1-1 觀察住家和學校週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4-1-2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2-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2 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的發生。 4-2-3 瞭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增進抗拒誘惑的知能。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4-3-1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關懷生態環境與資源。 4-4-1 覺察各種社會現象與個人行為之關係,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社會環境之策略與行 動。 4-4-2 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四)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 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基本能力 (1-2 年級) (3-4 年級) (5-6 年級) (7-9 年級) 1-1-1 說明自己及 1-2-2 參與各式各 1-3-6 瞭解自己與 1-4-1 探索生命的 與自己相關人事 類的活動,探索自 家庭,社區環境的 起源與發展過程, 物的感受。 己的興趣與專長。 關係,並能說出自 並分享個人的經驗 一、瞭解 1-1-2 認識自己在 4-2-3 瞭解自己在 己的角色。 與感受。 自我與發 家庭與班級中的 各種情境中可能 1-4-2 體會生命的 展潛能 角色。 的反應,並增進抗 意義,尊重生命並 拒誘惑的知能。 珍惜自己與他人的 生命。 2-1-4 欣賞周遭環 1-2-1 欣賞與表現 1-3-1 欣賞並接納 3-4-3 認識世界各 境。 自己的長處,並接 他人。 地的生活方式,瞭 二、欣 納自己。 解在多元社會中 賞、表現 1-2-3 舉例說明兩 生活所應具備的 與創新 性的異同,並欣賞 能力,展現合宜的 其差異。 禮儀與態度。 三、生涯 2-1-1 經常保持個 2-2-1 做好日常保 1-3-3 持續發展自 2-4-3 規劃並準備 18.

(23) 規劃與終 人的整潔,並維護 健,實踐個人生活 己的興趣與專 自己升學或職業 身學習 班級與學校共同 所需的技能及一 長,體會終身學習 生涯,同時瞭解自 的秩序與整潔。 般禮儀。 的意義。 己選擇的理由。 2-2-2 積極參與家 2-3-2 規劃改善自 事,並分享感受。 己的生活所需要 的策略與行動。 3-1-1 舉例說明自 3-2-2 參加團體活 2-3-1 參與家庭活 2-4-1 運用溝通技 己參與的團體,並 動,瞭解自己所屬 動,分享個人維持 巧與各項資源,來 分享在團體中與 團體的特色,並能 家庭生活的經驗。 增進家庭和諧與 四、表 他人相處的經驗。 表達自我以及與 1-3-7 分享並表達 協助解決問題。 達、溝通 人溝通。 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2-4-4 探討異性交 與分享 2-2-3 參與學校生 。 往與未來家庭、婚 活,分享與同學師 姻的關係,說明美 長互動的經驗。 滿婚姻與家庭的 要件。 3-1-2 體會團隊合 3-2-3 參與服務活 1-3-2 尊重與關懷 3-4-2 關懷世人與 五、尊 作的意義,並能關 動,並分享服務心 不同的族群。 照顧弱勢團體,強 重、關懷 懷團隊的成員。 得。 3-3-2 體會參與各 化服務情懷,並分 與團隊合 項服務的意義,涵 享服務的經驗。 作 養利他情懷。 4-1-3 知道環境保 4-2-4 舉例說明保 1-3-4 舉例說明社 1-4-6 描述自己的 護與自己的關係。 護及改善環境的 會中的各種文化 文化特色,並分享 活動內容。 活動,並分享自己 與國際文化的異 六、文化 參與這類活動的 同。 學習與國 體驗。 際瞭解 3-3-4 分享自己對 多元文化的體 驗,並尊重與接納 台灣多元的文化。 2-1-2 分享自己如 3-2-1 參與各類團 3-3-1 認識參與團 1-4-3 透過不同的 何安排時間、金錢 體自治活動,並養 體自治活動應具 活動或方式,展現 及個人生活的經 成負責與尊重紀 備的知能,並評估 自己的興趣與專 七 、 規 驗。 律的態度。 自己的能力。 長、價值觀及人格 劃、組織 3-3-5 參與各項團 特質。 與實踐 體活動,負責盡職 3-4-1 體會參與團 完成份內工作,並 體活動的歷程,涵 能檢討得失。 養修己善群情懷。 2-1-3 分享參與各 3-2-4 認識鄰近機 3-3-3 善用各種社 4-4-1 覺察各種社 類休閒生活的經 構,並瞭解社會資 會資源及支援系 會現象與個人行 八、運用 驗。 源對日常生活的 統,並幫助自己及 為之關係,擬定並 科技與資 重要。 他人。 執行保護與改善 訊 社會環境之策略 與行動。 4-1-1 觀察住家和 4-2-1 辨識各種人 1-3-5 覺察個人學 4-4-2 參與保護或 九、主動 學校週遭環境,並 為的危險情境,並 習潛能及學習與 改善環境的行動, 探索與研 知道保護自己的 演練自我保護的 研究的方法,並實 分享推動環境永續 究 方法。 方法。 際應用於生活中。 發展的感受。 19.

(24) 4-3-2 探討環境的 1-4-4 探討個人學 改變與破壞可能 習信念與類型,並 帶來的危險,並珍 發展適合自己的學 惜關懷生態環境 習策略。 與資源。 4-1-2 整理自己的 4-2-2 妥善運用空 4-3-1 認識各種災 2-4-2 規劃適合個 生活空間,成為安 間,減低危險的發 害及危險情境,並 人與家庭的休閒 全的環境。 生。 實際演練如何應 活動,並具備食衣 十、獨立 對。 住行育樂各項生 思考與解 活的能力。 決問題 1-4-5 辨識自己常 有的情緒與壓力 來源,說明或演練 有效的調適策略。 合計 11 14 16 15 (五)實施要點 1.指定內涵 「指定內涵」是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最低要求。本學習領域的課程計畫內容應涵融下列 十項內涵: (1)自治活動:從年幼到年長,逐步增加管理自己事務的權限,提高自律與負責的情 操,並學習相關的程序與技能。 (2)生命教育活動: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 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情懷。 (3)服務學習活動:藉由參觀、訪問及實際參與,瞭解社會現象,體驗自己與社會的 關係,培養關懷人群之情懷與行動力,進而樂意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服務。 (4)危機辨識與處理活動:從各項活動的參與與體驗中,增加自己對生活周遭可能威 脅個人、人群與自然環境的各種安全問題的觀察力,練習因應危機的方法,並能適時給予 他人協助。 (5)野外休閒與探索活動:野外休閒活動乃指以野外為背景的各種親近自然的活動, 這些活動旨在促進學習者學習野外生存的知能,培養欣賞、享受、敬畏自然的情懷與能力, 並藉此體驗休閒在生活上的積極意義。戶外探索教育活動乃是強調戶外體驗學習,並以運 用身體學習與情境塑造為特色的系列性團體活動,這些活動旨在透過團體歷程,以發現個 別差異,促進相互學習,並加深人我互信,促進團體成長。 (6)自我探索與瞭解活動:藉由各項活動的參與,逐步瞭解自己的能力、興趣、想法、 情緒和價值觀,進而欣賞自己的特長,悅納自己的缺點,促進個人的生涯發展,並培養自 我指導的能力。 (7)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從各項活動參與中,瞭解群己關係及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 與定位,並學習情緒管理及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以增進正確生活管理的能力和良性的人 際互動。 (8)環境教育活動:經由對環境的體驗、欣賞、學習、探索、與行動等環境學習活動, 使學習者能夠瞭解人與環境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關懷周遭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採行負責任 的環境行為,而成為一個良好的公民。 (9)兩性的關係與互動:從瞭解兩性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係中,去學習良性互動 的模式,並能設計促進兩性合作的組織與活動。 (10)家庭生活活動:在家庭與學校活動中,培養與實踐基本生活能力,透過個人、家 庭、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增進家人關係,體察愛、被愛與關懷。 20.

(25) 設置指定內涵目的是:對於十分重要的教學活動,學校必須進行相關課程的規劃與教 學,不能省略、刻意淡化或稀釋。指定內涵所佔之時間應不少於本學習領域總節數的 10%。 當內涵跨越不同領域時應依「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陸之二之(六) ,將學習節數 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 2.教學原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強化學習者體驗、省思與實踐的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 情懷,宜掌握下列教學原則: (1)教學不限合科領域教學或分科協同教學,應掌握統整之精神,並視領域或單元內涵 內容性質,實施協同教學。建議教師逐漸經由專業成長與專業對話邁向合科教學。 (2)若採分科協同教學不一定每個教師均任教一個科目,且每週均任教一節,可採總量 管制之精神,並避免過度集中於幾天。教學前研擬協同教學計畫,適時調動任教單 元或任教節數,讓學生獲得統整的學習。 (3)教學應儘量讓學習者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體驗、表達、省思,並善用直接體驗、 充分省思、立即回饋。 (4)避免價值觀的灌輸,著重價值澄清與內化歷程,充分讓學習者開展、發掘並分享屬 於個人的意義。 (5)教學活動宜直接達成教學目標、間接呼應能力指標,並選取適切的多元評量方式。 3.評量原則與方式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目的在於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活動,來建構內化意 義與涵養利他情懷,並增進四大主題軸的能力。評量應依據教學目標研擬適切的評量方式、 評量內涵、評量人員、及評量過程,並呈現多元的學習結果,以提供更適性化的教學來增 進學生成長。 (1)評量原則: a.評量應呼應領域理念與目標,採取適切的評量方式與內涵。 b.評量與教學相互結合,評量應納入教學計畫之中或另行研議呼應教學的評量計畫。 c.評量內涵宜兼顧情意、技能與認知,顧及學生的學習歷程、生活世界與社會行為。 d.評量過程應兼顧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e.評量人員除教師外,可邀請家長、小組長、同儕或學生本人參與。 f.評量結果評定應兼顧能力、努力向度;顧及個別差異,並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 者均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g.評量結果應描述學習者進步情形、成功經驗或優良特殊事績,給予其鼓勵增強。 h.評量結果呈現宜兼顧文字描述、等級呈現,然不宜簡約為分數。 i.評量結果敘述應使用家長、學習者及一般人能瞭解者,來描述學習者的表現。 j.評量不宜製造影響學習者表現的壓力。 k.評量運用應考量教師評量負擔,避免過度增加教學負擔。 (2)評量之方式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宜採多元評量方式,依據評量目的選取適切的評量方式,然莫為多 元而多元,徒增教師與學生負擔。教師實施多元評量宜善用檢核表或評定量表,不僅利於 觀察或檢核,更可提高評量的客觀性。本學習領域常用的評量方式如下: a.實作評量,如成品製作、表演、實作、作業、鑑賞、實踐、或其他行為檢核表或態 度評量表。 b.口語評量,如口試、口頭報告、晤談。 c.檔案評量,如研究報告、遊記、教學日誌、會議記錄、軼事記錄、或其他系列資料 之評量。 21.

(26) d.高層次紙筆測驗,如活動心得、活動單記錄、或其他文字敘述之評量。 4.師資安排的原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實施,各校宜遴聘具有本學習領域理念與知能之專長師資擔任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專長教師概分為國中、國小兩大類: (1)國中領域專長:本領域中輔導、野外休閒、家庭生活等相關活動,由具備輔導、童 軍、家政等專長師資擔任教學工作。 (2)國小一般專長:凡具備綜合活動理念與知能、並能帶領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 踐之現職國小教師。 (六)附錄:四大主題軸及其內涵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在呼應總綱的精神與本學習領域的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與二十 項主題內涵,再從這二十項主題內涵之下發展出前述的能力指標。 1.悅納自我 (1)探索自我潛能與肯定自我價值。 (2)尊重生命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3)尋求自己在家庭與社區中的定位。 (4)尋求自己在文化與歷史中的定位。 (5)發展興趣、專長與終生學習的體認。 2.經營生活 (1)注重日常生活衛生和營養,養成保健習慣。 (2)均衡工作、情感與休閒生活。 (3)重視家庭生活,發展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4)體驗大自然及培養野外生存技能。 (5)認識與規劃個人生涯。 3.參與社會 (1)團體自治、負責與尊重紀律。 (2)發展人際關係並學習有效的人際溝通。 (3)發揮社會關懷,養成服務態度,實踐服務活動。 (4)認識社會資源,並能有效運用。 (5)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國際觀。 4.保護自我與環境 (1)辨識情境,學習自我保護。 (2)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發生。 (3)抗拒誘惑、因應危機與解決問題。 (4)保護或改善環境,推動環境的永續發展。 (5)發揮互助精神,主動協助需要幫助的人、事、物。. 22.

(27)

數據

表 3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析之訪問結果  滿意  M SD  敘述重點 次數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與其他領域關係  2.36 0.63 低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生活課程重疊甚多。  31    低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健康與體育學習 領域重疊甚多。  25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 有些重疊。  23  學習階段劃分  3.48 0.50 學習階段劃分頗為適切  43  學習節數  3.56 0.54 學習節數可達成預期課程目標  40  基本理念  3.20 0.67 未能緊扣四大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develop teachers’ ability to identify, select and use appropriate print and non-print texts of a variety of text types and themes to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confidence in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 content teachers need to support support the learning of those parts of language knowledge that students are missing and that may be preventing them mastering the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