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CBETA 電子版"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4, No. 460

No. 460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真諦義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三 萬二千。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繞而為說經。時有天子名曰寂順律音。在 於會坐。即從坐起更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世尊曰。文殊師利今為所在。一切諸會四部 之眾。天龍鬼神釋梵四王。皆共渴仰。欲覩正士咨講妙辭聽受經義。佛言。東方去此 萬佛國土世界名寶氏。佛號寶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今現在演說道教。文殊在彼。為 諸菩薩大士之倫宣示不及。天子白佛。惟願大聖。加哀垂威。今文殊師利自屈到斯。

所以者何。文殊師利所說經法。開發結礙靡不 然。踰過聲聞緣覺之上。文殊師利設 說大法。一切眾魔皆為降伏。諸邪迷惑無得人便。諸外異道莫不歸命。其貢高者不懷 自大。未發意者皆發道心。已發道心立不退轉。所當受者無不稽顙。所當執御靡不攬 持。如來至真皆亦勸讚。因此聖教乃令正法長得久存。自捨如來。未有他尊智慧辯才 頒宣典誥如文殊者也

  於是世尊見寂順。律音天子之所啟白。為一切故則發大哀。演兩眉間毛相之光。

其明普照照諸三千大千佛土。通達周徹一萬佛土。大光照燿寶氏世界。時彼佛土諸菩 薩眾。前問其佛。是何感應先現此瑞。寶英如來告諸菩薩。西方去此過萬佛剎。有世 界名忍。其佛號曰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講法演眉間光。照萬佛土普耀此剎。

菩薩問曰。唯然世尊。何故放光。佛言。無央數億百千菩薩會彼佛土。釋梵持世及四 部眾。皆共傾望文殊師利。欲得奉覲咨講經法。悉俱白佛。奮斯光明遙請文殊。寶英 如來告文殊曰。汝往彼土能仁如來延企相待。眾會無不遲想。相見稽首思聞欲聽稟受

。文殊白佛。吾亦尋知此光瑞應。於時文殊與萬菩薩禮寶英佛右繞三匝。猶如壯士屈 申臂頃。於寶氏剎忽然不現。立于忍土在虛空中。不現其身。僉雨天花遍大眾會。花 至于膝。時諸會者怪未曾有。皆白佛言。此何先瑞而雨天花。佛告諸族姓子。此文殊 師利與萬菩薩應命俱來。在于虛空雨於眾花。以供養佛眾會。僉曰。願見文殊及諸菩 薩。若能親覲如是正士。甚為欣慶難值難遇。說是未竟。文殊師利與萬菩薩。便即現 身稽首佛足右繞七匝。各以威力神足變化。作大蓮華自處其上。寂順律音天子白佛。

願發聖教。令文殊師利敷演道化。眾會踦 欲聞訓誨。佛告天子。自咨汝心便可稽問

。寂順律音則白文殊。寶英佛土有何奇特超異之德。至使仁者遊居樂彼。文殊告曰。

(2)

不興貪欲亦不滅之。不起瞋恚亦無所盡。不建愚癡亦無所除。不造塵勞亦無所壞。所 以者何。無所生法亦無所盡。又問其佛說法。何所興為何所滅除。答曰。其本淨者。

以無起滅不以生盡。所以者何。彼土眾生。了真諦義以為元首。不以緣合為第一也。

又問。何謂真諦元首。何謂緣合以為第一。答曰。於義無起亦無所壞。無有相處亦不 無相。亦非一相亦不離相亦不顯相。彼無視者亦不無視亦不諦視。亦不有盡無能盡者

。已無所盡不可盡者。是曰真諦義。義者天子。謂無心矣無本心者。不教他人不於此 除。不度彼岸不在中流。是真諦義。義者天子。謂無文字乃為聖諦。所以者何。如佛 言。曰一切音聲皆為虛偽。天子又問。如來所說將無欺乎。文殊答曰。如來所說無誠 無欺。所以者何如來於二心無所住。而於有為無為之法無有言辭。由是之故無誠無欺

。於天子意所趣云何。如來之化設有所說。為實為虛。答曰。不誠不欺所以者何。如 來之化不有四大亦無誠實。文殊答曰。如是天子。一切諸法皆亦如化自然之行。如來 所解無所成就亦無所住。以是之故。所宣講法不誠不欺歸于無二。又問。何謂如來說 真諦義。文殊答曰真諦義者不可講說。所以者何。其義趣者。無言無說亦不可得。說 是真諦義時。五百比丘漏盡意解。無數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法眼淨。萬二千菩薩逮得 無所從生法忍

聖諦品第二

  寂順律音問文殊師利。其真諦義甚為難解。文殊答曰。如是天子。其慳怠者於真 諦義甚為難解。又問何謂比丘精進。答曰。無所斷滅亦無所除。而不修行亦不取證。

是為比丘奉行正義。所以者何。其自念言斷滅如是除去。若此修行取證。則為壞想顛 倒放逸眾行俱合。又計斯者非正精進。又問何謂正精進乎。答曰。其等無本及與法界 等。於五逆亦復如是。如等無本及與法界。於六十二邪見。亦如凡夫之法。學法不學 聲聞之法。緣一覺法佛法。亦如如等佛法。生死之法其泥洹法。愛欲塵勞諍訟顛倒亦 復如是。比丘若茲精進行者。乃正精進。又問何謂所行平等如等佛法。及於愛欲塵勞 之義亦等。諍訟顛倒之事。文殊答曰。用空無相無願等故。所以者何。空者不別無所 若干。猶如天子坏瓦器內空。及與寶器之內空者。俱同等空無有若干。不可言二。如 是天子。愛欲之空及與諍訟顛倒之空上至道空。彼則俱空無有若干。不可名二。天子 又問。何謂菩薩修行聖諦。文殊答曰。假使菩薩不行真諦。何因當為聲聞說法。所以 者何。菩薩行諦多所察護。聲聞無護。菩薩行諦廣大難限。聲聞偏局。菩薩行諦將護 眾生。而於本際無所造證。菩薩行諦善權方便。不捨生死泥洹之門。菩薩行諦普觀一 切諸佛之法猶如天子有一士夫。竊捨大師馳逸犇走。獨身無侶心懷恐懼。渡於曠路不 敢復還。聲聞如是意懷惶懅。怖畏生死不護眾生。不能堪任遊渡一切終始之患。獨自 行諦不護佛法。離權方便無有慧侶。不亦然乎。猶如天子謂彼大師多獲盈利。齎無量 寶璝琦異珍。賜眾賈人超越曠嶮。菩薩如是。亦如大師積行無量道寶無限。修於大慈 無極之哀。真諦聖慧饒益一切。無數辯智以為傲富。遊一佛國復遊一國。六度無極攝

(3)

旋三界獨步無侶。開化未聞使入大乘

  猶如天子垢穢弊衣。以思夷華黃白須曼而用熏之。香氣不久尋便歇盡。聲聞緣覺 行諦薄尠。亦復如是。便中滅度不修所願。不至於佛戒定慧解度知見事度脫之香亦復 不能降伏罣礙塵勞之欲。猶如天子細嬬妙衣其價百千。以天殊特珍寶諸華。百千萬歲 熏此好衣。其衣常香香氣普流。巍巍芬馥未曾有歇。諸天世人皆所愛樂。菩薩如是。

從無數劫行諦法香不具。所願不中滅度。而常演出佛無上道戒定慧解度知見馨。降伏 罣礙塵勞之欲遊於天上及至人間。天龍鬼神諸阿須倫。君子庶民莫不奉敬。而欲見者 恒弘濟度。寂順律音天子復問文殊。其寶英如來至真佛土。聲聞之眾為如何乎。文殊 答曰。不御篤信不從他教。不行於法不毀法界。亦不八等離於八邪。不須陀洹皆度一 切恐懼惡趣。非斯陀含來化眾生。非阿那含於一切法無所往來。非阿羅漢而皆受於三 千世界供養之利。不離於欲亦不以欲而見 患。不離瞋恚不以怒恨而見燋然。不於眾 生而懷害心亦無所憂。不離於癡不以愚騃而為危難。滅除窈冥及一切法。不離塵勞慇 懃精進。化去一切眾生愛欲逮得高節。無所從生而遊現生。於諸想念開化眾生。不計 吾我及與人壽。悉無所受亦無所捨。淨必一切人民所施眾祐之德。無意無念以修意止

。奉四意斷不起不滅。行四神足身意寂然。遵于五根曉了一切眾生本源。行于五力降 伏塵勞。念於覺意解平等慧。淨修道教棄捐邪徑。證于道訓不得無為。遊趣寂寞而行 本際。觀於所觀僉入法界。滅於無明盡于愚癡。興于聖慧無上正真。而除於三解脫之 品。則以肉眼皆見眾生。一切佛土諸佛世尊所化人民。則以天眼覩于五趣生死往來周 旋人民。蜎蜚蠕動蚑行喘息形物之類之所歸生。則以慧眼察知一切眾生之疇心行所念

。則以法眼覩見三世三界。群萌一切人民所可行者。則以佛眼皆用明觀一切諸法。法 藏祕典聖燿所照。則以天耳遙聞諸佛所宣經法。以無念慧念知過去無央數劫之所更歷

。而以神足遊於無量諸佛國。土靡不周遍。盡于諸漏不至無餘修解脫也。而現其形無 有色身。有所講說不演文字。有所思惟無心想著。示於顏貌姿艶端正。以相莊校眾好 若干。而以功德自嚴其體。威神殊絕無能當者。名稱普流功勳闡布。通于三世無所弊 礙。以咨嗟慧而為馨香自熏其身。則於世法而無所著。不為塵勞而見染污。惡口麁辭 不能毀之。則以神通而自娛樂。博聞無厭頒宣辯才為師子吼。以智慧光靡所不照聖明 之達。而為雷震滅除閉塞幽隱之愚。所說無盡通解總持佛所觀察聲聞緣覺所不知處。

常見諸佛覺意如海。三昧之定猶須彌山。忍辱柔和等之如地。勇猛之力降魔官屬棄諸 外道安樂自在如天帝釋。喻若梵天心得由已無有儔匹。求比難比而無等倫。亦如虛空 不可為喻。靡所不周無所不入天子。欲知寶英如來所生國土。聲聞之眾其功德勳。復 超於此。如吾所歎不可計量。文殊師利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 五百優婆夷。五千天子未得道證發心。白佛世尊。我等願生於彼寶英佛土。得為聲聞

。文殊答曰。諸族姓子。不可以懷聲聞之心生彼佛土。汝等。當發大道之心乃致彼土

。應時受教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佛悉記說當生彼土

(4)

解律品第三

  寂順律音天子。復問文殊。何謂聲聞律。何謂菩薩律。答曰。受教畏三界難厭患 者。聲聞之律。護於無量生死周旋。勸安一切人民蚑行喘息蠕動之類。開導三界決 其疑網眾想之著。是菩薩律。惡厭積德以用慳廢不能自進。是聲聞律。興功為德不厭 諸行。以益眾生因而得濟。是菩薩律。滅除一切塵勞之欲己身所惡。是聲聞律。攻伐 一切眾生塵勞恩愛之著。是菩薩律。不覩諸天心行所念所志不同。是聲聞律。目見三 千大千之佛國土根心所歸。是菩薩律。但能察己心之所行。是聲聞律。普見十方諸佛 處所眾生心念。是菩薩律。唯照己身志性所趣。是聲聞律。光于一切人民之行蜎蜚蠕 動心念。思惟三界之居各有本末。是菩薩律難將以護一切眾魔是聲聞律。降化一切三 千大千世界諸魔官屬。壞眾魔行能受正法。是菩薩律。如毀破碎瓦石之器不可還合。

小志之德滅度如是不進正真。是聲聞律。猶若金器雖為破敗終不遺棄。即可還合以為 寶器。大士現滅深慧法身。永存不朽不增不減續現三界。是菩薩律。若大火燒山林樹 木。莫不燔燎禽獸馳竄。小志若茲。畏三界難藏隱泥洹。是聲聞律。樂于生死獨步三 界意無怯弱。欣心娛樂道法之樂勸化眾生。亦如苑囿遊觀之園。花實茂盛多所悅豫。

是菩薩律。不能斷除罣礙盤結之難。而有處所。是聲聞律。磨滅一切蔽蓋之患。永無 止處。是菩薩律。取要言之而有限節。自繫縛身以有限德。而見成就戒定慧解度知見 事。不能具足無極大道。是聲聞律。所接玄邈志如虛空功勳無量。戒定慧解度知見品 不可稱載。是菩薩律。爾時世尊嘆文殊師利曰。善哉善哉。快說解此。諸菩薩律。文 殊聽。吾引喻重解。令是義歸廣普究竟。猶如二人。一人嘆譽牛跡之水。一人起立咨 嗟大海積水之功。於意云何。其人歎譽牛跡之水能久如乎。答曰。牛跡之水甚為少少 不足稱譽。佛言文殊。聲聞之。律所見威神亦復若茲如牛跡水不足稱譽彼人起立嗟嘆 大海能如何乎。答曰。甚多甚多天中之天。其大海者無有邊際。不可齊限深廣難計。

佛言。菩薩之律當作是觀。猶如江海不可訾量。佛說是時。二萬二千人逮得無所從生 法忍。異口同音皆而歎曰。我等世尊。當學於斯菩薩之律。開導發起無央數人

  寂順律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文殊。為學何律。為修聲聞緣覺之律。若菩薩律。

文殊答曰。於天子意所志云何。其大海者。為受何水捨置何水。答曰。其大海者無水 不受。報曰。如是天子。菩薩之律。猶如大海不逆污塗。十方諸律靡不歸之。聲聞緣 覺一切眾生開化行律而普遊之。天子又問。文殊師利。所言律者為何謂乎。答曰。所 言律者。開導教化恩愛塵勞。故曰為律。曉了貪欲。故曰為律。天子又問。何謂開導 恩愛塵勞。何謂曉了於貪欲者。答曰。眾念思想計有吾我。處于諸見不棄顛倒。不捨 不明愚癡之本。行于二事興發塵勞。分別此者。是謂曉了貪欲也。彼若修行無貪思想

。淨導隨順不計吾我。不住諸見捐捨顛倒棄捨無明愚癡之冥。不為二行塵勞不興亦無 諍亂。無諍亂已究竟永安。是謂開化塵勞之律。譬如天子其有術師。明識能知毒虺種 類。便以呪術除去毒害。學者若斯。設能分別塵勞本末無有根源。則能消滅塵勞恩愛

(5)

。已不興諍則無所著。已無所著則無所倚。已無所倚則無所住。已無所住則無惱熱。

已無惱熱究竟被教而蒙度脫。此謂為律。設使天子。以賢聖慧玄妙之智。曉了塵勞恩 愛之本。虛妄空無。無所是在。無有常主亦無所屬。無所從來無所從去。無有處所亦 無方面。無內無外亦不兩間。亦不積聚無色無像無有形貌。是為曉了塵勞恩愛之本。

天子又問。塵勞云何而蒙度脫。為實為虛。答曰。猶如有人臥出夢中。毒蛇螫之。其 人若痛不能堪任。尋時便服除毒之藥。其毒即滅痛 休息。於天子意所趣云何。其人 審為毒蛇所螫。為虛事乎。答曰。為虛不可言實。又問。設使虛者。何故被毒而蒙藥 除。答曰。如虛妄夢。夢虛不實而被於毒。毒除亦然亦無所除。文殊答曰。眾聖解空

。開化一切塵勞恩愛。亦復如是。如天子問。何謂開化塵勞恩愛為實為虛。欲了此義

。如我之身計無有身。恩愛塵勞實無恩愛亦復若斯。設使我身是實身者。恩愛塵勞亦 當常存所以塵勞。無塵勞者用我己身無有身故。由是之故。無有能得開化塵勞。所以 者何。一切諸法皆為寂寞而無生故。諸法惔怕不可受持故。諸法靜默無歸趣故。諸法 皆盡無積聚故。諸法無盡無所生故。諸法不生無所成故。諸法無成用無造故。諸法無 作無所為故。諸法無為用無我故。諸法無我用無主故。諸法無主如虛空故。諸法無來 無所著故。諸法無來從無住故。諸法無住無所受故。諸法無受無所著故。是故天子。

究竟蒙化。成為法律亦無所化

道門品第四

  天子又問。一切諸法以何為門之元首也。答曰。無順之念以為門首。周旋生死順 義之念。為泥洹矣。不行精進為罣礙門。精進之行為道品門。狐疑之行為陰蓋門。勤 修解脫無罣礙門。思想諸著為塵勞門。無所想念無有虛妄無恩愛門。諸亂多念眾妄想 門。寂然之行為恬怕門。六十二見為憍慢門。修於空無無自大門。隨惡親友為惡罪門

。從善親友為善法門。眾邪見事為 患門。正見之義為安隱門。慳貪之事為貧匱門。

布施之義為大富門。毀犯戒者。便當歸趣諸惡道門。奉修禁戒。當歸一切生善處門。

喜諍訟者違失法門。若忍辱者得歸殊特超異之門。為懈怠者心垢穢門。遵行精進為無 垢門。放逸之事為亂意門。一心之事為定意門。惡智之行癡冥之惑。如牛羊門。修智 慧者三十七品。為道法本師子之門。而悉具足慈心行者。無所害門。悲哀行者志和雅 門。性以和柔無諛諂門。而行喜悅樂法樂門。修行護者無所適莫。無增減門。行四意 止不失宿德。諸所福門。四意斷者順平等門。四神足者心身輕門。五根行者。篤信之 義為元首門。五力行者。不為塵勞及諸愛欲所沾污門。七覺意者。悉已曉了平等慧門

。八道行者。棄捐一切眾邪異徑迷惑之門。復次天子。計於菩薩為諸佛法元首之門。

將護諸法。法自在門故。善權方便。曉了處處無處之門故。智度無極通知一切眾生心 念所念。順度彼岸門故。六度無極攝於六欲。令無所處為大乘門故。觀求於空。三界 如化終始如夢。智慧明門故。一切諸法皆為本無法無生忍。明達自然無所不了。其慧 不依他人明故

(6)

  天子又問。文殊師利。何謂法界之門乎。答曰。其法界者則曰普門。又問其法界 為何所界。答曰。一切眾生之所界者。名曰法界。又問其法界者豈有分際。文殊答曰

。虛空之界寧有分際乎。報曰。不也文殊。答曰猶如虛空無有分際。法界如是亦無分 際。天子又問曰。豈可分別於法界乎。答曰。其法界者不可分別。天子又問。仁者。

何因解明諸法。乃能曉了如斯辯才。文殊告曰。於天子意所趣云何。其呼響者而有音 出。以何解法。天子報曰。其呼響者不解諸法。以緣合成乃響出矣。答曰。如是天子

。菩薩皆因眾生緣故。而有所說。天子又問。仁者。為住何所而有所說。答曰。如來 化住有所講。吾之所住所演若斯。若曰。如來之化法無所住而有所說。答如如來化於 無所住而有所說。吾之所宣亦復如是。設使文殊於一切法無所住立。而有所說。仁何 所住。成於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乎。答曰。吾住五逆。乃成無上正真之道。又問 文殊。其五逆者為住何所。答曰。其五逆者。無有根本亦無所住。又問。如來說言其 作逆者。無間可避不離地獄。答曰。如是天子。如佛所說。其作逆者當墮地獄。若菩 薩住於此五逆。疾逮無上正真之道。何謂為五。假使菩薩慇懃至心發大道意。去小乘 心而不墮落聲聞緣覺之地。是第一逆。發心廣施一切所有無所愛惜。不與慳貪而共合 會。是第二逆。而發慈心一切眾生吾當度之不中懈廢。是第三逆。見一切法無所從生

。尋便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不復中與六十二疑邪見俱合。是第四逆。所當知見。所當 斷除。所當頒宣。所當成覺。發意之頃悉知見覺。靡所不達而無所住。成一切智不著 三界。是為五逆。文殊師利謂其天子。菩薩已住於是五逆。爾乃疾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天子又問。所說何謂逆不成逆。順不成順。答曰。如紫磨金及如意珠。雖 墮不淨為俱合乎。答曰不合。所以者何。其物真故不與偽合。文殊告曰。人心本淨。

縱處穢濁則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沾污。譬如虛空無能 污者。欲行學法發菩薩心。住於諸逆亦不動搖。開化諸逆則名曰。順其心本淨不與穢 合。所以者何。設使合者不可復別。水及泥土尚不俱合況于心本清淨。無形與形合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以被是大

如此勝人大無上士。過去世時修何功德。乃得如是無上勝相。比丘答言。善男子。汝

如是言者為誹謗法。為諸菩薩講說此事。為諸聲聞演如是教。口說此言為誹謗法。諸

。不來不去曉了如是不起不滅其慧常住。說是語時。二百比丘逮清淨眼。時須菩提問

 得為人甚難值  無以身造惡行   要會死棄丘塚  狐狼食或爛壞   偽欺我愚常惑  專興念貪色欲   是身求無反復  晝夜受諸苦痛 

。是法王子於禪定中。為說深法。亂心多者。於其夢中為說實義。令其堅固。於無上

 人中之上如月盛滿   為正導師丈夫師子   世尊入城利益眾生   普安一切盲聾視聽   飢飽寒溫亂者得定   貧者得富狂邪得正   諸天在上散雨華香   作眾伎樂以為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