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障礙學生中學教育階段之轉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習障礙學生中學教育階段之轉銜"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數之 2%,可見我國中學學障學生繼續升學的情況又比美國嚴 重,有學者認為未繼續升學或許是造成障礙學生薪資上差異的 原因,高中畢業後三至五年,只有 45%的學障學生賺取時薪超 過六美元,年紀輕的學障學生的工作種類多屬於低技術性工 作,許多是兼職的工作,速食或勞動職業。此外,離校後的女 性學障也比同儕傾向於未婚、失業或未繼續升學(Hallahan et al., 2005;Meese,2001)。

二、更依賴他人

學障學生高中畢業後三至五年間與父母同住的比率(約 56%),亦較同齡美國人高(約 40%)(Wagner & Blackorby,1996)。

參、轉銜的定義

「轉銜」一詞常見於特殊教育與復健諮商的實務與理論之 中,狹義地來說,它所指的是「從學校轉銜到職業」,但若以廣 泛的意涵地來說,其所指不僅包括在校學生的職業輔導,更應 該涉及學生離開學校教育階段之後的社會生活適應與從學前階 段起各級學校升學與進路輔導(許天威,民 94)。但如同我們所 知的,部分學障學生在受教育的進路中,可能因為中途輟學或 其他環境或學習因素,難以順利就業或繼續升學,並且導致日 後惡性循環的後果。然而,這是我們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因 此如何幫助他們成功地過渡到獨立的成人生活,則有賴轉銜服 務的設計與執行。 「轉銜」從學生身分轉變到社區成人階段,這些角色包括職 業、中等教育後繼續教育(past-secondary education)、維持家庭、 融入社區以及擁有令人滿意的個人和社會關係(Hallahan et al., 2005; Lerner,2003)。轉銜過程牽涉到學校課程的參與和協調、 成人機構的服務、和社區中的自然支持。其基礎應該從小學和 中學階段開始奠基,並以廣義的職業發展為概念,而且轉銜計 畫應該在 14 歲開始,鼓勵學生發展潛能,將這計畫的責任減至 最小(Halpern,1994)。 依據 IDEA(1997)係指一系列促進學生成功地自學校轉入中 學後教育、職業訓練、成人教育、職場、成人服務、獨立生活 及社區參與之協調性及成果導向活動。轉銜必須考慮學生的需 求、喜好及興趣,必須包含教學、相關服務及有助於就業、離 校後與生活目標發展之社區經驗。此外,將視情況納入獨立生 活技能及功能性職業評估。學校行政單位須為尚在學或機構中 的特殊學生,依據彼等之需要,結合家庭、特殊教育、普通教 育及社區機構服務,擬定重要的轉銜服務計劃,以為日後轉銜 至 成 人 社 會 的 準 備 ( 林 宏 熾 , 民 90; Hardman, Drew, & Egan ,2005 ;Johnson, Stodden, Emanuel, Luecking, & Mack,

(3)

歲。此外,IDEA 法案(1997)更要求學校在 IEP 中提出個別化轉 銜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Plan, ITP),其內容如下: 1.14 歲開始,每年必須更新 ITP。在學生的 IEP 學習課程下滿足 轉銜服務的需求(如進階安置課程或職業教育課程)。 2.16 歲開始,假使 IEP 團隊覺得適當的話,可以提早為學生提 供轉銜服務,包括跨機構間的轉銜或其他相關服務。 3.在學生成年前至少一年,必須告知他應有的權益。 除上述法令之外,聯邦法案中不但強調轉銜計畫應個別 化,並應基於個人的需要、興趣和喜好,以為後來的生活或 就業,及獨立生活作準備( Hardman et al.,2005;Lerner,2003), 這些原則也均與我國法令制定和執行的精神符合。然而, IDEA 法案中規定必須執行的轉銜服務共分為「早期療育轉 銜」及「中學教育轉銜」兩階段,前者要求時必須為即將年 滿 3 歲的幼兒進行轉銜計畫;後者則規定須為滿 14 歲的身障 學生設計 ITP。然而不同的是,以我國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民 92)第十八條規定為四階段:學前、小六、國三、高中(職) 三年級,學校均應提供轉銜服務。 (二)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DA) 若學障學生高中畢業或年滿 22 歲,即適用美國身心障礙者 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DA,1990)及復健法(The Rehabilitation Act,1973) 504 條款(Lerner,2003)。

(4)

是學生的學校生活,而另一邊則是學生即將面對的社區生活、 就業和升學進路等。為了讓學障學生順利適應未來的環境,並 走上人生的正途,轉銜服務計畫的內容、方向之提出和實行實 有其必要。

一、個別化轉銜服務計畫之內涵

轉銜服務計畫應包含以下(Lerner,2003;Meese,2001): 1.目前的表現水準:應紀錄學生目前的能力,以供轉銜服務團隊 作為參考的依據。 2.興趣和性向:應考慮學生個人的興趣、性向、潛力和未來的規 劃。 3.長短期目標:必須包括幫助學生在職場、居家與社區獲致成功 之功能性、可評量性長短期目標。 4.離校後的目標:須先說明學生離校後所需的必備技能及服務, 諸如善用休閒時間,金錢管理,與同事互動等。再發展由學 生、家長及轉銜服務團隊所提出的目標,作為日後社區生活、 就業和升學作準備。 5.安排轉銜課程:應列出各領域的轉銜活動,如職業教育、工作 經驗和社區本位課程等。 6.檢討計畫:應檢討轉銜計畫,必要時得以修改之。

二、個別化轉銜服務計畫之發展方向

學障青少年的轉銜服務計畫管道如下(Lerner,2003): 1.競爭性的就業:轉銜服務團隊、家長及教師應協助學生做職業 試探和教導基本的職業知能,考慮該職業類科是否符合其興趣 和能力。 2.職業訓練或學徒方案:有些學障學生會進入職業訓練學校或是 學徒方案。近幾年,各縣市政府已依據教育部「加強國中技藝 教育辦法」辦理國三技藝教育班。 3.中等教育後繼續教育和升大學:因為學校未鼓勵、協助學障學 生繼續升學,因此許多學生都未繼續升學,據統計高中離校後 三至五年間,僅有 30%的學障學生就讀四技或二專(Wagner & Blackorby,1996)。此情況可透有效地設計和執行轉銜計畫能有 所改善。 4.支持性就業:在這種模式下轉銜教師能夠找尋願意僱用身障學 生的雇主,職輔員會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協助並管理學生。

陸 、 如 何 為 中 學 學 障 學 生 發 展 轉 銜 服 務

(Hallahan et al., 2005; Lerner,2003)

(5)

現今高中職階段的教師或學校職業輔導員,可利用學生在學 時,先陪同他們至將來有意願僱用身心障礙者的公司或工廠, 熟悉該職場的工作環境、性質與對象,同時並強化與廠商的合 作關係。

三、發展轉銜課程

轉銜課程包括溝通技巧、自信、做決定技巧、職業試探、 社區生活技巧和時間管理。

四、教導社會技巧

因為學障學生社會技巧的缺陷對於他們的工作或大學生活 有極嚴重的影響,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社會技巧訓練應是轉銜課 程的一部份。可是社會技巧訓練不易,因此許多學障成人仍舊 面臨與朋友和同事互動的問題。因而必須從教導社會技巧與人 際溝通技巧著手。

五、自我擁護訓練

自我擁護的能力(self-advocacy)係指能夠解釋學習障礙和 需要的調整,這尤其對學障學生日後成人階段的成功很重要 (Hallahan et al., 2005; Lerner,2003)。許多學者認為應該教導學 障學生和家長參與轉銜的先備知識和技能,讓中學學生積極參 與訂定自己的轉銜計畫,並作決定,才能有效運作轉銜計畫, 因此中學轉銜訓練中應該教導自我擁護能力(Hallahan et al., 2005;Johnson et al., 2002)。教導學生自我擁護技巧,才能幫助 學障學生了解自己的困難,為自己爭取權益,並承擔行為的後 果 。 此 外 , 由 於 親 子 共 同 參 與 為 轉 銜 成 功 的 重 要 因 素 , Meese(2001)認為不但應將自我決策與自我擁護技巧之教學作為 擬定轉銜計劃強調的重點,家長也需及早提供自我決策訓練的 支持,以幫助孩子內化為自發反應。學障學生的自我擁護能力 包括(Lerner,2003;Skinner,1998): 1.了解自己的障礙。 2.了解就學或就業的合法權益。 3.能夠與決策者(如老闆、教授等)溝通自身的權益和需要。 教導學生自我擁護技巧,才能幫助學障學生了解自己的困 難,為自己爭取權益,並承擔行為的後果。

六、培養學業能力

學障學生應具備聽、說、讀、寫、算和使用電腦、整合資 訊的能力。

七、教導讀書技巧

學障學生需要準備考試的策略、考試技巧以及學習策略。

八、教導學生正確並有效地利用調整和修改

(accommodations and modifications)。

(6)

素養,為學生做必要的調整,並教導學生正確並有效地利用調 整是很重要的工作。

九、父母參與

通常學障學生能成功,都是有父母的支持( Hallahan et al., 2005; Meese,2001)。障礙學生深信父母的支持及參與對他們極 為重要,因為父母可以幫助學障孩子找到他們的優勢領域,來 補償他們表現差的地方。為了落實成功的轉銜,相關教育然人 員必須重視並協助家長參與,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或低社經地 位的家庭(Johnson et al.,2002),以考慮障礙學生及其家長的期 望與需求。例如,文化因素對親職價值的影響,而且特殊學生 的家長勢必比其他父母對孩子離校後的未來,懷抱更大的焦慮 及悲觀情緒。然而,很少人研究與轉銜計畫有關的文化議題, 未來值得進一步探討(Hallahan et al.,2005)。

柒、成功的職業生活

以 Zigmond(1990) 所 提 出 的 非 大 學 學 科 能 力 課 程 模 式 (non-college -bound model),特教教師應負責大部分的教學,而 在普通班上職業教育課,減少學業性功課。多數的職業發展課 程主要具備三大要素,職業覺知、職業探索和工作經驗,重要 內容包括(Brody-Hasazi,Salembier & Finck,1983):

(7)

作。

三、工作調整和修改

美國障礙者法案(ADA,1990)規定雇主在應徵過程和工作本 身,都應為身障者做調整,並為需維護身障者與一般人所享有 的工作權益。所應調整包括以下三方面(聯邦公報,1991,引 自 Hallahan et al.,2005): 1.為符合工作條件的身障者調整應徵過程。 2.調整工作環境或其他條件。 3.為身障者做調整,也與一般人享有同樣的工作權益。 雇主對工作所做的調整有兩大關鍵因素:能了解學障的限 制,對工作有何要求。因為大多數人對學習障礙有所誤解,轉 銜人員應調整策略及發展轉銜模式,並向雇主解釋何為學習障 礙,他們有能力可以做何種工作。可喜的是,越來越多雇主遵 守聯邦法律,願意僱用學障者。為滿足上述兩大因素,其調整 法列舉如下(Luecking, Tilson, & Willner,1991):

1.閱讀以口語代替書面資料;同事負責讓學障者知道備忘錄裡的 重要事項。 2.聽覺理解及分心的問題:安排安靜的工作環境;盡量用簡短 句,並重複、解釋清楚所交代的工作;重要工作需提供書面 資料;示範而非只是描述工作。 3.組織困難:鼓勵學障者使用每日檢核表;以日曆安排行程;使 用檔案夾收集重要資料。 4.社會困難:若學障者誤解社會互動,應以耐心對待;直接溝通, 而非用諷刺、暗示或易誤會的訊息。 有些學者認為普遍應用於智能障礙的「支持就業模式 (supported employment model)」也適用於學障者,此模式是職輔 員給予身障就業者持續性的監督、職訓及交通運輸等職業支 持,以進入競爭性的就業環境(林宏熾,民 90;Hallahan et al.)。

四、職業生活之成功策略

如 果 越 能 應 用 以 下 策 略 , 便 能 減 少 對 工 作 調 整 的 依 賴 (Hallahan et al., 2005;Meese,2001):

(8)
(9)

Brolin(1993)之 LCCE 模式從幼稚園到成人共有四項發展階 段 , 包 括 生 涯 覺 察 (career awareness)、生涯試探( career exploration)、生涯準備(career preparation)、生涯同化(career

(10)

視,以幫助學生在學校及未來環境中能擁有更滿意的生活,進 而開拓更美好的前程。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民 92)。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施行細則。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民 93)。身心障礙保護法。台北:內政部。 林宏熾(民 90)。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 92)。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許天威(民 94)。身心障礙者的轉銜計畫。輯於許天威、徐享良、 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二、西文部分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42 USC 12101.(1990).

Brody-Hasazi,S.,Salembier,G,&Finck,K.(1983).Directions for the 80’s: Vocational preparation for secondary mildly handicapped student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5(4),206-209.

Brolin,D.E.(1993).Life-centered career education: A competency- based approach(4th ed.).Reston, VA: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Brown,D.S.,& Gerber,P.J.(1994).Employi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In P.J.Gerber & H.B.Reiff(Eds.),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adulthood: Persisting problems and evolving issues(pp.195-203).Boston : Andover Medical Publishers. Goldberger,S., & Kazis,R.(1996).Revitalizing high schools: What

the schoolo-to-career movement can contribute. Phi Delta Kappan, 77,547-554.

Hallahan,D.P., Kauffman,J.M., & Lloyd,J.W. (2005). Learning disabilities: Found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3rd ed.). Boston : Allyn & Bacon.

Hardman, M. L., Drew, C .J., & Egan M. W. (2005).Human exceptionality : School, community, and family.(8th ed.). Boston:Allyn & Bacon.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Public Law 105-17), C.F.R.300(1997).

Kavale,K.A.(1988).The long-term consequenc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C.Wang, M.C.Reynolds, & H.J. Walberg(Eds.), Handbook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2. Mildly handicapped conditions. New York: Pergamon.

Lerner,J.(2003).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9th ed.).Boston:Houghton Mifflin. Luecking, R.G.,Tilson,G., & Willner,M.(1991).Corporate employee

(11)

Rockville,MD: TransCen.

Meese,R.L.(2001).Teaching learner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Integra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Belmont,CA:Wadsworth. Skinner,M.E.(1998).Promoting self-advoc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33, 278-283.

Wagner,M.M., & Blackorby,J.(1996).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work or college: How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fare. The Future of Children, Spring, 103-120.

Zigmond,N.(1990).Rethinking secondary school program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23(1),1-22.

The Transi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Pei-Ying Li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Yu-Cheng Lin

Chia Yi Count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The transition programs, especially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are critical and crucial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to develop their career and help them adapt to the social life after graduating. As a result,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plays a key role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o transit successfully from the secondary school to employment. This article tends to discuss transition for LD form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transition definitions, related policy as well as the content and trends of the 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plan(ITP). Additionally, the article also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ollowing issues: the transition service, the accommodation and modification in the workplac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areer and the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social skills, helping LD in secondary school toward the promising career life.

Key words : transition education 、 transition services 、 career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 Providing participa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sign appropriate task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kills in selecting, extracting, summarising and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How Can Parents Help Their Children Adapt to School Lif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for Nurturing the New Generation Develop Children’s Potential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d

 Diversified parent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parents of NCS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2020/21 school year to help them support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and encourage their

Science education provides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scientific literacy with a firm foundation on science, reali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