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對肌肉損傷指標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對肌肉損傷指標之影響"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傅正思 博士

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對肌肉損傷指標之 影響

研 究 生: 周政毅 撰

中 華 民 國 一O七年七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對肌肉損傷指標之 影響

研 究 生: 周政毅 撰 指導教授: 傅正思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O七年七月

(4)
(5)
(6)

I

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對肌肉損傷指標之影響

作者:周政毅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投手進行平地加重球訓練,探討投擲加重球與肌肉損傷之 間的關係,並且利用投擲加重球不同投球數量觀察肌肉損傷以及恢復之情況,實 驗對象為長榮大學 8 名棒球球員,平均年齡為 19.5±1.3 歲,8 名受試者分別會 投到 30 球、50 球、70 球的投球實驗,並全部進行開放式投球模式,在測驗結束 後,立即分析血漿中的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簡稱 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簡稱:CK),並利用血 乳酸判定運動強度,在 24 小時候在分析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來觀察肌肉損傷 的 情 況 ; 4 8 小 時 再 分 析 乳 酸 脫 氫 酶 、 肌 酸 激 酶 來 觀 察 肌 肉 損 傷 情 況 。 結果: 在投擲 70 球後,血液中的乳酸明顯提升,另外,本研究發現在投擲 50 球後,受試者肌肉損傷程度偏高,在投擲 70 球後,受試者有明顯肌肉損傷,因 此,投擲加重球數量達到 70 球,容易引起肌肉損傷,嚴重可會造成球員運動傷 害,而在 48 小時後,有逐漸恢復的情況。

關鍵詞:棒球投手、肌肉損傷、加重球、投球數

(7)

II

The target of effect for muscle wound from throwing different plus the ball quantity

Author: Zhou Zhengyi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relevance between weighted baseball training and muscle injuries while pitchers training with weighted baseballs. By throwing different pitches of weighted balls, we also examine the condition of recovery when one injuries his muscles. The research involved 8 baseball players of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whose average age range from 18 to 21. The 8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all underwent the experiment with wind-up position, and threw for 30, 50, and 70 pitches. After carrying out the experiment, we immediately analyzed the Blood Lactic Aci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Creatine Kinase (CK) in the blood as well as used Blood Lactic Acid to identify the intensity of training. The analysis for LDH and CK can be divided into 2 stages. In stage 1, we analyzed LDH and CK after 24 hours to observe the condition of muscle injury, whereas in stage 2, the two substances were analyzed after 48 hours to study the condition of muscle recovery.

Conclusion : The Blood Lactic Acid in the blood has markedly risen after 70 pitches.

The research also found out that subjects have higher chances to injury their muscles after 50 pitches. The muscles of su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injured after 70 pitches.

As a result, it’s much easier for subjects to cause muscle injury after throwing weighted balls for 70 times, and sometimes can even pose a threat to the subjects.

However, the condition of muscle injury was gradually recovering after 48 hours.

keywords: baseball pitcher, wuscle daw age, plus the ball, pitch count

(8)

III

謝誌

一轉眼很快又過了兩年,從大學畢業一路走來時在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其中的

奧妙,大學時光前兩年總是懵懵懂懂,大學後兩年有了進一步的規劃,這兩年不 斷地讀書努力向上,為了完成最摯愛的父親一個心願,便在大學最後一年考取研 究所,在長榮大學的日子裡,非常感謝林郁捷教練、劉錦謀老師、陳祥慈老師、

鄭勵君老師,非常謝謝您們在大學四年對我細心的指導,並在大學最後一年給我 寶貴的建議,由您們當時的細心指導以及寶貴的建議才能賦予我有往上讀書的機 會,對您們只有百般得感謝以及愛。

順利考上研究所,並進入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就讀,在研究所兩年間,遇到 困難以及難題時,自己為了尋求正確的解答,便處處碰壁,但在尋求答案的過程 中,老師們總是給我一條康莊大道指引我正確的解答,在此時非常感謝陳玉枝教 授以及陳秀惠教授,您們的指導與指引,讓我在課堂中的實驗又或者在幼兒體能 指導上給我極大的幫助,由心非常感謝您們。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對運動生理學產生了極大興趣,一直到研究所更是如此,

研究所生活開始前,我就下定決心走運動生理學這領域邁進,也就此與傅正思教 授結緣,在碩一開始時,我就決定論文要往加重球訓練方面做發展,在這一段過 程中,傅老師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以及非常用心的指導我,並嚴苛的檢視我的論 文,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滿多挫折與難題,您不斷在過程中點出我的問題,讓我 在錯誤中學習、錯誤中成長、錯誤中茁壯,更因為這樣才能夠讓我研究所順利畢 業完成我父親的心願,非常謝謝您,對此在表達深深的感謝。

在讀研究所過程中,有許多默默在幫助我完成此學業的各個長輩非常謝謝您 們,我更是非常感謝章魚體智能教學工作室的總教練陳宥豪,由您的寬宏大量以 及為了幫助我完成研究所學業做出非常大的包容與體諒,能讓我工作以及課業兼 顧,也非常感謝邱威凱副總教練以及麥星彥副總教練,沒有您們兩位細心指點與 鼓勵我可能無法工作與課業兼顧,在這裡非常謝謝您們三位我愛你們。

最重要的就是謝謝那位默默陪伴我、鼓勵我、指責我的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父 親,雖然您時常愛撈叨,但您總是給我無限的關懷與疼愛,沒有您對我從小到大 得付出與愛護,我實在沒辦法順利畢業與走到今天,再多的言語是無法表達我對 您的愛,但我還是要說出一聲,父親我愛您。

周政毅 僅誌 107.06.30

(9)

IV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IV 附錄...V 表次...VI 圖次...VII

壹、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7

貳、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棒球投手投球姿勢之特徵...8

第二節 投手球數相關研究...10

第三節 投手與肌肉損傷相關研究...11

第四節 投手投擲輕重球相關研究...13

參、研究方法與步驟...14

第一節 研究對象...14

第二節 研究流程...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16

第四節 研究步驟...21

第五節 統計方法...24

(10)

V

肆、結果與討論...25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25

第二節 不同球數量乳酸變化之情形與差異...26

第三節 不同球數量肌酸激酶變化之情形與差異...28

第四節 不同球數量乳酸脫氫酶變化之情形與差異...38

第五節 討論...48

伍、結論與建議...50

第一節 結論...50

第二節 建議...51

參考文獻...52

中文部分...52

外文部分...53

附錄 附錄 1 平均球速與標準球速統計表...54

附錄 2 受試者同意書...55

附錄 3 受試者基本資料...56

附錄 4 受試者健康狀況調查表...57

附錄 5 加重球球速紀錄表...58

附錄 6 加重球球數紀錄表...59

附錄 7 血液紀錄表...62

附錄 8 受試者注意事項...63

附錄 9 實驗過程...64

(11)

VI

表次

表 1 各組週期投球數量表...17

表 2 週期測試表...17

表 3 受試者基本資料...25

表 4 不同球數量乳酸值 pre 與 post 之比較...26

表 5 不同球數量乳酸值 post 之比較...27

表 6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 之比較...29

表 7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24 之比較...30

表 8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48 之比較...31

表 9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 與 post-24 之比較 ...32

表 10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 與 post-48 之比較...33

表 11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24 與 post-48 之比較...34

表 12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 之比較...35

表 13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24 之比較...36

表 14 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48 之比較...37

表 15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re 與 post 之比較...39

表 16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re 與 post-24 之比較...40

表 17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re 與 post-48 之比較...41

表 18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與 post-24 之比較...42

表 19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與 post-48 之比較...43

表 20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24 與 post-48 之比較...44

表 21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之比較...45

表 22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24 之比較...46

表 23 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48 之比較...47

(12)

VII

圖次

圖 1 實驗流程圖...15

圖 2 加重球...18

圖 3 測速槍...18

圖 4 碼表...19

圖 5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19

圖 6 生化分析儀...20

圖 7 研究步驟圖...23

圖 8 CK 採血點趨勢圖...28

圖 9 LDH 採血點趨勢圖...38

(13)

1

壹、緒論

本研究針對國內成棒投手進行投擲加重球不同投球球數對肌肉損傷之情況,

並給於其建議,做為投擲加重球訓練之依據。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 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解釋;第五節為研究的重 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棒球從少棒開始我國就積極舉辦各個賽事,像是國際世界少棒賽以及諸羅山 盃比賽都是國內少棒比賽重要賽程之一,我國從少棒開始,屢次參與國際比賽,

並得到各個棒球強國的認同,棒球在國內更被稱為「國球」,是國人最喜愛的運 動項目之一,棒球可分為打擊、防守兩大重點,在防守又可分為投手及野手,但 其最重要的是投手,投手往往在比賽中狀況的好壞都與勝負有關,且投手在比賽 中的表現,對球隊勝負占有百分之 60%~80%的影響力(林光宏,2007)。台灣投手 時常在國際比賽中或者在國內青棒聯賽中,發揮水準之上的實力,而被國外球探 選中,並出國打球,我們耳熟能詳的郭泓志、王建民、陳偉殷、曹錦輝、張誌家 等人,都是我國旅外棒球好手,不僅為國爭光之外,也屢次參與國家隊徵招,打 贏不少比賽,並受到外界肯定。

一場棒球比賽注重於球員的技巧以及球員之間的團隊默契,技巧性的訓練是 不可或缺的,現今台灣棒球的訓練模式,都比照美國的科學化訓練模式,而科學 化訓練模式不僅能有效率帶給球員技巧以及素質提升之外,更是降低練習上的訓 練上的風險,許多體育項目更是如此,但我們時常聽到國內少棒比賽,小球員一 天兩場比賽中用球數超過 200 球,在連續性的棒球聯賽中,少棒球隊的王牌投手 時常上場投球,但投球數量總是讓小球員無法負荷,而龜山國小在重光盃一天兩

(14)

2

場的比賽中,先發投手用球量高達 209 球,超過國際標準值,台灣的小球員在求 學階段,從國小至國中到高中常常會遇到一連串的比賽,造成投手無法有足夠的 休息天數,造成球員手臂過度上的使用,而提早折損的狀況產生。

以往過去的學生棒球並沒有嚴格規定投手的投球數量限制,造成投手在比賽 中手臂折損的狀況,因此,學生棒球聯盟已經開始實施球數上的限制,在 2006 年,世界少棒聯盟更是規定以及監控三級棒球比賽中,投手投球數量和休息時間,

並訂定比賽中(歐鴻齊,2017),雖然國內將各級比賽訂定投手的球數上限制,或 許這制度是可以保護投手在比賽中減低投球傷害,但是在國內球隊訓練模式上,

投手每一次進行牛棚訓練時,投手訓練的球數量最高達到 80 顆左右,些許基層 球隊更是讓投手每天進行牛棚訓練,造成投球量過多,因此,造成投手休息天數 不足。

投手投球動作是屬於加速度及投擲動力的運動項目之一,投球動作更是屬於 快速離心動作,而離心動作容易導致運動傷害發生,像許多旅美好手都是曾遭受 到運動傷害的打擊,而差點斷送職業生涯,為了不讓運動傷害產生,國內棒球慢 慢走入科學化訓練模式,而不只是土法煉鋼,現在訓練模式講求重質不重量,並 能有效將球員技術及肌力提升,而發展出許多訓練模式,球員常接受的重量訓練、

長跑、短跑衝刺等訓練模式都能提升肌力方式之一,在技術方面,投手專項訓練 方法也有跪姿擺臂投球練習、以及毛巾訓練法和彈力繩訓練等,這些訓練不僅能 夠增加投手的球速,更能夠調整投球姿勢減低運動傷害發生,還有一種特殊的訓 練模式,由國外學者所提出就是投擲不同重量棒球的訓練模式(Van Huss, 1962), 加重量棒球訓練原理類似彈震式阻力訓練法(ballistic resistant training)

概念,美國職棒知名投手查普曼在牛棚投球訓練就常用加重球作為訓練模式之一,

並提升球速以及將球速發揮到極致。國內學者更提出加重棒球訓練確實可以增加 球速 (王嘉吉,2007),但棒球是屬於快速離心加速動作,投手在激烈投球時會 產生高張力迫使肌肉拉長,造成肌肉出現疼痛現象,並造成比較大的關節角度及

(15)

3

幅度上升,相對肌肉損傷也會提高。

加重球訓練在現今許多實驗證實確實可以增加投手球速,但各個運動項目的 訓練模式上,講求的是安全性,並能在保護運動員避免運動傷害發生時,有效將 訓練效果達到最高,在現今我國訓練模式慢慢走入科學化訓練時為了避免運動傷 害以及過度的投球量,將探討加重球與肌肉損傷之間的關係,希望由這研究來界 定標準值,並給予訓練時的參考依據。

(16)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投手進行平地加重球訓練,探討投擲加重球與肌肉損傷 之間的關係,並且利用投擲加重球不同投球數量觀察肌肉損傷以及恢復之情況。

二、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在於了解投擲加重球不同球數後肌肉損傷 等變化,並擬定下列研究問題如下:

(一)投手投擲加重球不同球數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變化為何?

(二)投手投擲加重球不同球數後,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變化為 何?

(三)投手投擲加重球不同球數後,肌肉恢復情況為何?

(四)在加重球不同球數量中,運動強度為何?

(17)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研究以台南市私立長榮大學甲組棒球隊之投手,共九位,為七位右投,另 外二位為左投,在過去一年間無受傷紀錄,球齡為 8±1.5 年,並都為上肩投球以 及揮臂式投球為主,並以平地的投手距離以達到研究準確性。加重球部分為 175g 的重量為主,距離為 18.4 公尺。

研究對象:長榮大學棒球隊 研究區域:台南市

研究地點:長榮大學操場 研究期程:民國 107 年實施 二、研究限制

(一)因加重球重量過重會對受試者產生運動傷害,故選擇為 175 g,為實驗限制。

(二)因本研究為投擲加重球,為了降低投球風險,故採用平地式投球模式。

(三)因本研究為投擲加重球,投球準確度不列入本研究範圍。

(四)因本研究是屬於開放式空間,外人因素是否會影響受試者表現產生心理上變 化,不列入本實驗範圍。

(五)因本研究規定受試者實驗前三天不要酗酒、熬夜、並提醒飲食三餐正常,避 免影響實驗結果。

(六)本實驗依照實驗方式,規定受試者在每週實驗前 3 天以及實驗後 2 天,不要 進行投球練習,避免影響本實驗結果。

(18)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投手(Pitcher):在棒球比賽中代號簡稱為 P,屬於防守方的守備位置,職 責是負責投球供進攻擊方打擊者打擊的球員,占整場比賽勝負 60%~80%,

紀錄比賽中,被紀錄員用代號「1」來表示。

(二)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簡稱為 CK 或 CPK ,存在於動物的心臟、

肌肉以及腦等組職的細胞漿和粒線體中,是細胞的能量運轉與 ATP 再生有 重要的直接關係。

(三) 乳酸脫氫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簡稱 LDH ) :從事葡萄糖代謝的 酵素,並存在於人體各組織可溶性部分,心臟、肝臟、腎臟、肌肉、血液、

腦、肺的細胞多含這一種酵素。細胞自然死亡或受傷時,就會釋放到血清 中。

(四) 血乳酸 (Blood Lactic Acid) :稱為乳酸,是醣代謝產物之一,主要存在 於肌肉之中,是在運動中,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醣類分解成乳酸,從乳 酸升高判定運動強度,乳酸參考值 0.5 -2.2 mmol/L。

(五) 肌肉損傷:是指肌肉受到外力作用下,所產生挫傷外,最常見的是由間接 外力作用下所引發拉傷,而本研究肌肉損傷指標為肌酸激酶以及乳酸脫氫 酶做為檢測指標,CK 正常濃度 0- 175 U/L,LDH 正常濃度為 113-246 U/L。

(六) 彈震式阻力訓練法(ballistic resistant training): 主要利用輕負荷 快速收縮後拋射出重物的動作以取得運動單位同步徵召、作用肌與拮抗肌 協同作用來增進爆發力。

(七) 加重球訓練:一般棒球比賽球重量為重 141.8 至 148.8 公克,而加重球重 量是比一般用球重。

(19)

7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

在近年來棒球趨勢不斷蓬勃,訓練方法也不斷進步,而現今更比照美國的科 學化訓練,科學化訓練能降低運動傷害產生,並最有效率提升球員資質,不過在 台灣許多基層教練在安排訓練方式下,是以量多不切實際的方式下去做練習上的 安排,雖然加重球訓練會給予球員球速提升,但投球量越多會對球員產生負面影 響,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相關文獻給予基層教練投球量指標上的建議,為了探 討加重球對於肌肉損傷之變化,本研究重要性如下:

(一) 重要性一:

了解投擲加重球訓練對於投手肌肉損傷之影響。

(二) 重要性二:

了解投擲加重球後肌肉恢復之情況。

(三) 重要性三:

界定加重球投球數標準值,並給予各教練建議。

(20)

8

貳、文獻探討

本章節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棒球投手投球姿勢之特徵;第二節為投手球數相 關研究;第三節為投手與肌肉損傷之關係;第四節為投手投擲輕重球相關之研究,

依照各節分別敘述。

第一節 棒球投手投球姿勢之特徵

投手在投擲過程中,動作可分為六個時期:預備期 (wind-up phase)、腳觸 地期 (stride phase)、上肢後擺期 (arm cocking phase)、上肢加速期 (arm acceleration phase)、上肢減速期(arm cocking phase)、上肢減速期 (arm deceleration phase)、跟隨動作期(follow through phase)(Fleisig,1996)。

而中華民國棒球規則的規定,投球姿勢又可區分為開放式投球以及固定式投球,

而投手可以採取任何一種姿勢 (陳義煌,2002)。

投球動作會隨著比賽中壘上有無跑壘者而改變投球型態,壘上無跑壘者,投 手會選擇擺臂姿勢較大的開放式投球姿勢,也有少許投手選擇較穩定的固定式投 球姿勢,壘上有跑壘者,投手會選擇固定式投球姿勢,固定投球姿勢擺臂幅度較 小,以求較快的投球動作,並避免跑者盜壘,而開放式投球姿勢能夠充分伸展肌 肉,增加肌肉加速空間,並有效利用身體位能增加球速,揮臂式投球從肩關節達 到最大外旋的瞬間,到球離手的瞬間稱為加速期。腰部旋轉、 軀幹前傾,帶動 肩膀水平內收與內旋,使得手肘伸展,手臂向前揮動,就像甩鞭一樣,把力量依 序由腰部、軀幹、肩膀、手肘、手腕、手指之動力鍊的順序傳遞到球上面 (陳書 瑋、湯文慈,2009)。

投球是一連串極需全身協調的動作,其中的生物力學機轉,扮演了相當重要 的角色,在棒球投手投球的相關文獻中,可以發現投球時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

(21)

9

皆會隨著球速越快而有所變化,當球速越快時,肩關節外旋角速度越快、 軀幹 和骨盆移動速度增加、身體向前傾斜的角度加大、且膝關節屈曲角度變小;在動 力學部份的變化,球速越高時,肩和肘關節力矩皆明顯增加,較熟練的投手,會 以較小的動作,來達到高球速並降低受傷的風險,而提昇肌力對於投手的球速和 運動表現也有著正向的關係 (程正欣、張怡雯,2008)。

全身性協調動作,講求上肢與下肢的連貫性動作,並運用全身相關骨骼肌肉 動作以及全身協瞬間作用,才能達成極限的速球呈現,在上肢動作是標準的開放 式動力鏈,在投擲時,力量由近心端傳至離心端,當動作越小,旋轉半徑也會越 小,旋轉速度就會加快,也會讓末端的加速度達到最快(陳政宇、柯金山,2009)。

球速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要素,由於要將一顆重約 5 盎司棒球,在極短的 時間內從靜止狀態加速到上百公里, 投手的手臂必須有足夠的力量及爆發力,

將力量傳遞到球上,使球體在經過 18.44 m 飛行進入本壘板前,仍能維持相當 地速度,這需要投手在投球動作中有非常高速的加速度,才能使揮臂動作從肩關 節最大外轉至球離手瞬間讓球體產生上百公里的速度產生 (劉強,2009)。

(22)

10

第二節 投手球數相關研究

投球動作是一種容易受傷的動作,投手在每一局中投球數量的累積,時常讓 手臂超過負荷,在短時間內,容易造成肌肉疲勞,並影響後續的運動表現,在長 時間的累積下來,嚴重會影響手臂的大肌群,而造成運動傷害產生 (黃馨云,

2010)。

在一場正式棒球比賽下來,先發投手用球數都超過 100 球,對投手容易產生 疲勞狀態,投手的 CK 值更是高過標準值,CK 越高代表肌肉損傷也會越高,因此,

投手容易在用球量過多的情況下,產生高風險的運動傷害(蔡承諭,2008)。

先發投手在完投 9 局的正式比賽中,經過觀察發現,投球數量為 100~150 球,造成投手手臂有過度疲勞狀況,疲勞下投球肩關節的傷害更是提高,而過度 疲勞下投球姿勢也會隨著改變(Congeni,1994)。

投手在投球過程中,是一種離心動作,更是一種不正常的動作,這動作並不 會影響手臂而產生運動傷害,但在持續或連續的疲勞下投球,則可能提高運動傷 害的產生,相對的投球動作並不危險,危險的是疲勞下投球以及過度使用,並間 接造成運動傷害,當投手投球數量超過 100 球的同時,每增加一顆投球數,手臂 的疲勞度也會隨著增加,運動傷害也會隨著提高,若休息天數又不夠下持續投球,

受傷的風險也會隨著提高 (Jazayerli,1998)。

投手最常見的訓練有許多方式,然而在牛棚訓練上,球數量盡量不要超過 80 球,當球數量高達 100 球與 120 球,容易造成投手練習性傷害,日及月累下 來,則會形成嚴重的運動傷害,在練習上必須考量球數量等問題,而投球數限制 在至今是最常使用保護投手的策略 (歐鴻齊,2017)。

(23)

11

第三節 投手與肌肉損傷相關研究

棒球投球動作,在最後要出手的階段,稱為快速離心動作,離心動作所產生 的力量非常大,造成肌肉纖維損傷比率提高,而 CK 會在 24 小時後慢慢擴散至血 液中,並在血液中提高濃度,因此,投球動作容易造成肌肉纖維損傷,當投球數 量過多時,會造成肌肉疲勞、控球變差、球速下降,更嚴重會造成運動傷害發生,

投手在比賽時經過大量投球後,肌肉損傷會慢慢累積到一個程度,而投手休息天 數足夠,才可以避免運動傷害就此發生,另外,棒球比賽每半局時間約 7 分鐘,

投手每一局即可獲得休息,但休息時間往往不夠,並經過大量投球後,肌肉損傷 會慢慢累積,手臂也會慢慢感覺到不適,需要有充分的休息天數,才能讓肌纖維 修補齊全,如此才能降低肌纖維內部疲勞 (林光宏,2007)。

運動引起而形成肌肉損傷有兩種可信的假說說明會引起肌肉損傷,第一種假 說是認為新陳代謝的超載作用所引起,體內的 ATP 需求過量時,會導致細胞中的 鈣離子超載的惡性循環,而降低 ATP 產生。第二種假說認為機械性壓力是造成肌 肉損傷的原因 (Ebbeling & Clarkson,1989)。

個體在從事離心動作後,肌肉纖維會產生明顯的損傷,而在血液中 CK 活性 會大量升高,並陸陸續續出現無力感、酸痛、觸痛、腫脹等症狀,當肌肉受到高 張力迫使肌肉拉長的情況下,肌纖維會開始產生細微的損傷,不過,肌纖維在運 動後幾天或數週會慢慢形成一條全新的肌纖維 (陳忠慶,1999)。

棒球投手在進行牛棚練習或比賽時,肌肉反覆的離心收縮,會造成肌肉纖維 明顯的損傷,更造成球速下降,肌肉在進行高張力的離心收縮之後,CK 活性會 持續增加 3 天以上,因此,棒球投手因為是整場比賽中用力投球最多的選手,手 臂比其他選手都還要容易受傷,因為投手從事的是高強度快速離心收縮,長時間 下來不夠的休息天數因素之外,還有疲勞下投球,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

並斷送職業生涯 (蔡承諭,2008)。

(24)

12

運動中,肌肉會不斷的反覆收縮,造成肌纖維受損以及斷裂,並會依照程度 上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運動過後,肌肉組織會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並會感受 到疼痛感,而在沒有足夠的休息天數下,又加上延遲性肌肉酸痛下投球,會漸漸 造成運動傷害產生 (Cheung & Hume & Maxwell,2003)。

(25)

13

第四節 投手投擲輕重球相關研究

投手有很多訓練方式,而投球動作類似彈震式特性(ballistic),投手能藉 由專項阻力訓練來增加球速以及改善動作速度和投球姿勢,但練習上過量會造成 負面影響,有效的訓練是要控制以及安排 (王嘉吉、林基豐、楊朝行,2007)。

肌力平衡佳投手較等速肌力大投手有顯著較快的投球末速度;對等速肌力平 衡佳的投手而言,能產生最快揮臂速度和球速的重量約 50 g-75 g,且在投擲不 同重量棒球時的揮臂軌跡較具一致性;對等速肌力大的投手而言,能產生最快揮 臂速度和球速的棒球重量約 100 g-125 g,而在超過 175g 的加重球時,速度開 始變慢,揮臂位置也較低 (劉強,2009)。

加重球雖然能夠有效增加球速,但過重的加重球會使投球時序改變,並造成 肘關節的力矩過大,而造成受傷機率,相對的過重加重球也會使肩關節外轉提早,

間接造成投球傷害 (Escamilla ,2000)。

投手投擲輕重球訓練 50 g、75 g、100 g、125 g、150 g、175 g、200 g、

225 g、250 g、275 g、300 g 會增加投手球速,但在低於 100g 以下或高於 175 g 以上會導致最大肩關節屈曲角度與肩關節外轉角度發生提早以及改變肘關節角 度,造成投球動作是用推的方式把動作完成,因此,100 g 以下的輕球以及 175g 以上的重球不適合作投球練習,投擲重量介於 100 g 至 175 g 之間棒球不會改 變原有的投球動作或投球時序性,且 100 g 至 125 g 棒球可做為增加球速之投 球訓練重量,而 175g 棒球則可做為增加肌力之彈震式訓練的投球重量,另外,

100 g 以上至 175 g 以下之間的重量確實能增加球速(江昆達,2008)。

(26)

14

參、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章節敘述該研究方法與步驟,並詳細說明以及實驗安排,本章節共分為 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對象;第二節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研究方法;第四節為研 究步驟;第五節為統計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試者皆為上肩投球,為 107 年私立長榮大學甲組大專盃選手共 9 名,7 名右投、2 名左投,並且受試者在過去的 1 年間,上肢與下肢沒有受傷紀 錄,

(27)

1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受試者為私立長榮大學大專甲組棒球球員 9 名為實驗組進行加重球 實驗,並在實驗前採血分析乳酸、CK、LDH 作為基準值,依照每週各組規定投球 球數後採血分析乳酸、CK、LDH 等結果 (如圖 1)。

圖 1 實驗流程圖 實驗組

進行球速分析

3次採血分析乳酸、CK、LDH 作為實驗前基準值

投手做操

實驗組 30顆 50顆 70顆

投球結束後立即採血分析 乳酸、CK、LDH

24 hrs後與48 hrs後採血分 析CK、LDH

(28)

1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實驗研究法,實驗研究法主要研究投手投擲加重球不同球數後肌 肉受損之情況,每週實驗結束進行採血分析乳酸、CK、LDH;24 hrs 後採血分析 CK、LDH;48 hrs 後採血分析 CK、LDH。

一、前置作業準備

本研究在實驗前 3 天會發放健康調查表以及受試者須知,並在實驗前,告知 實驗流程以及注意事項以及告知教練與球員在測試前三天以及測試後二天為休 息日,另外,本研究準備 4 名紀錄員,分別為 2 名測速以及 2 名紀錄,並且請紀 錄員以及受試者盡全力配合,本研究為達到研究目的,採用平地式投球,距離為 正式比賽投手板與本壘板之間距離 18.4 公尺,而球員在實驗時必須穿著正式服 裝,捕手以及記錄員穿著運動褲以及運動衣即可,並提醒受試者必須準備水以及 毛巾。

三、投球測試

研究者經口頭詢問長榮大學棒球隊總教練,經過商討之後,研究將 30 顆球 設為最低值,50 球為中間值,70 球為最高值,另外,在本實驗開始前會先進行 加重球球速分析,每位球員投擲 10 顆加重球,並進行描述性統計,測出每位受 試者平均球速,並扣除 10 km,取得每位受試者球速上標準,在實驗中,依照中 華民國棒球協會(2009)所制定的棒球規則 8.04:壘上無人時,捕手傳回投手的手 套中,投手必須在 12 s 以前投出,作為本實驗投手投出球與下一球時間間隔為 12 s。

本實驗在 2017 年 2 月 22 日至 3 月 14 日進行本研究實驗,該期間為球隊正 常訓練期間,實施 3 週,每週一次,每位受試者在 3 週內,分別會投到 30 球、

50 球、70 球的加重球測試 (如表 1)。利用週一進行實驗測試,為達研究準確性,

(29)

17

投球測試前三天為休息日 (如表 2)。

四、採血分析

受試者在每一週實驗前,進行第一次採血分析乳酸、CK、LDH,並進行資料 分析處裡,成為本研究基準值,而在實驗後立即進行每週第二次採血分析乳酸、

CK、LDH,並在 24 hrs 後進行每一週第三次採血分析 CK、LDH;在 48 hrs 後進 行每週第四次採血分析 CK、LDH,每週共進行 4 次採血分析,利用 24 hrs 以及 48 hrs 的採血分析,觀察肌肉恢復情況以及損傷情況。

表 1 各組週期投球數量表 週次

受試者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A、B、C 30 顆 50 顆 70 顆

D、E、F 50 顆 70 顆 30 顆

G、H、I 70 顆 30 顆 50 顆

表 2 週期測試表 週期

週次

星 期 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第一週 休息日 測試 休息日 休息日 球隊練習 休息日 休息日 第二週 休息日 測試 休息日 休息日 球隊練習 休息日 休息日 第三週 休息日 測試 休息日 休息日 球隊練習 休息日 休息日

(30)

18

伍、研究工具

(一) DRIVELINE 加重球(6oz 實際重量 175g)

圖 2 加重球

(二)Stalker Sport 2 測速槍

本實驗將用來測試投手投擲加重球球速。

圖 3 測速槍

(31)

19

(三)SEIKO S-056 碼表

本實驗用來計時投手投出下一球的間隔時間為 12s。

圖 4 碼表

(四)UniCel DxC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

本實驗用來分析受試者投擲加重球完的乳酸值。

圖 5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

(32)

20

(五)ARCHITECT c16000 生化分析儀

本實驗用來分析受試者投擲加重球後的 CK 值以及 LDH 值

原理:利用比色法,將光源部直接將光打於反應管上,再以測光部接收反應 管所吸收後的透射光,經分光部作各波長的分光及檢測,依其所需波長的光強弱 變化轉換成電器信號來做成所需的資料。

圖 6 生化分析儀

(33)

2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步驟說明該實驗步驟並先擬定研究主題以及尋找相關文獻進行統整 與分析之後,設立目的與問題,並篩選實驗受試者,在實驗前說明實驗相關流程 以及注意事項,在實驗結束後進行資料統整與分析,產生結果與討論,並給予訓 練上其建議 (如圖 7)。

一、確認研究主題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題與指導教授商討後,擬定研究主題,並尋找相關文獻進行統整與 分析之後,擬定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採取標準實驗研究法,進行實驗以 及採血分析。

二、篩選與訂定受試者

本研究篩選長榮大學甲組棒球隊球員分別與教練訂定本實驗受試者,再與受 試者進行確認,並發放健康調查表,調查受試者健康狀況以及發放同意書。

三、場地佈置

本研究是採用平地式投球,在實驗前,利用皮尺在球場外野草皮測量投球距 離 18.4 公尺,並在捕手後方擺設 2 塊網子,網子後方擺設 2 台測速槍,另外,

會準備 2 台碼表計時投球間隔秒數。

四、說明本研究流程

本實驗前 2 天會請受試者集合,說明該研究流程以及注意事項,並請受試者 盡全力配合本實驗流程,依照本實驗規範的休息天數,請受試者以及教練加以注 意,避免影響測試後資料不準確。

五、加重球球速測試

在實驗前 3 天,會請各受試者進行加重球球速測試,每人投球數量為 10 顆,

進行分析每人平均球速,並依照每人平均球速扣除 10 km,作為本實驗每人球速 上標準值。

(34)

22

六、投手做操以及熱身

實驗開始前,由研究者帶實驗者進行做操,做操完畢之後,進行投擲比賽用 球熱身,並從近距離慢慢退到投手丘與本壘板距離 18.4 公尺。

七、採血分析基準值

本研究在每週實驗前會分別將 9 名受試者進行採血分析乳酸、CK、LDH,作 為本實驗基準值。

八、實驗後採血分析

本研究在實驗後會立即進行採血分析乳酸、CK、LDH,並用乳酸判定運動強 度,在投球結束後,24 小時與 48 小時候各進行採血分析 CK、LDH,判定肌肉損 傷程度,並分別與基準值比對分析,判定肌肉恢復狀況,依照本研究方法,連續 進 3 週測試。

九、資料分析

本研究透過 3 週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實驗每週分析乳酸、CK、LDH 等數值,

進行資料分析 十、結果與討論

透過資料分析,進行統整與整合,產生本實驗結果,在進行討論與訓練上建 議。

(35)

23

圖 7 研究步驟圖 確認研究主題與

研究問題

篩選與訂定受試

者 場地佈置

說明本實驗流程

採血分析基準值 乳酸、肌酸激酶、

乳酸脫氫酶

投手做操以及熱 身

實驗後立即採血分析乳 酸、肌酸激酶、乳酸脫

氫酶

24 hrs、48 hrs 採血分 析肌酸激酶、乳酸脫氫

資料分析 結果與討論

(36)

24

第五節 統計方法

本研究實施 3 週實驗後,所得的各項資料,將進行 SPSS 18 軟體進行統整 與分析,並利用以下方式如下:

一、 本研究的受試者基本資料以及球速基準值,以描述統計方法分析。

二、 研究以相依樣本 t 檢定來分析各球數量差異之情形。

三、 研究之統計顯著水準為α=.05。

(37)

25

肆、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對象以私立長榮大學甲組球員進行測試,探討棒球投手在球隊訓練期 間進行投擲不同球數量加重球球數量以及肌肉損傷之間關係,本章節共分為五節,

第一節為受試者基本資料;第二節為不同球數量乳酸變化之情形與差異;第三節 為不同球數量 CK 變化之情形與差異;第四節為不同球數量 LDH 變化之情形與 差義;第五節為討論,另外,本章節採血點將利用代號方式表達,基準值代號為 pre ;立即點代號為 post;24hrs 採血點代號為 post -24;48 hrs 採血點代 號為 post -48。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實驗人數共有 9 位參與本實驗,其中一位在第二週實驗前,臨時因事 故無法參與,避免影響結果,故剔除該位受試者。

表 3 受試者基本資料

年齡(歲) 參與投手年資(年) 身高(cm) 體重(kg) 19.5±1.3 4.1±1.5 177.6±4.6 72.1±7.5

(38)

26

第二節 不同球數量乳酸變化之情形與差異

本節利用相依樣本 t 檢定進行分析不同球數量乳酸變化,由投擲數量 30 顆、50 顆、70 顆後進行乳酸分析以及不同球數量乳酸變化之差異。

表 4不同球數量乳酸值 pre 與 post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

1.3±0.3 1.9±0.8

.119

50 pre

post

1.3±0.3 2.2±0.5

.001*

70 pre

post

1.3±0.3 2.5±0.4

.000*

*代表不同球數量乳酸值 pre 與 post 達顯著差異, p<0.05

由表 4 可以得知,受試者在投 30 球後 post (1.9±0.8) 與 50 球後 post (2.2±0.5) 和投 70 球後 post (2.5±0.4) 高於 pre (1.3±0.3),由 50 顆與 70 顆達顯著差異。

(39)

27

表 5不同球數量乳酸值 post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 post

1.9±0.8 2.2±0.5

.534

50 70

post post

2.2±0.5 2.5±0.4

.195

30 70

post post

1.9±0.8 2.5±0.4

.158

p<0.05

由表 5 可以得知,50 球 post (2.2±0.5) 高於 30 球 post (1.9±0.8);70 球 post (2.5±0.4) 高於 50 球 post (2.2±0.5);70 球 post (2.5±0.4) 高於 30 球 post (1.9±0.8),但都未達顯著差異。

(40)

28

第三節 不同球數量 CK 之變化情形與差異

本節利用相依樣本 t 檢定分析不同球數量 CK 變化之情形以及分析不同球數 量組間之差異,另外,由(圖 8)表示各組投球數量在各個採血點 CK 恢復與提升 之情況。

從本實驗結束後,受試者在進行 3 組不同球數量測試後,投擲 70 球在 post 達到最高點,30 球與 50 球在 post 有提升之跡象,但在 post-24 達到最高點,

而 70 顆在 post-24 逐漸下降,受試者在投擲 3 組不同球數量後,則在 post-48 下降慢慢恢復 (圖 8)。

圖 8 CK 採血點趨勢圖

163.8 174.4 189.4

163.8 172

207.6 218.9

179.8 163.8

261

243.8

202.6

pre post post- 24 post- 48

CK

CK30顆 CK50顆 CK70顆

(41)

29

表 6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

163.8±51.7 174.4±40.8

.672

50 pre

post

163.8±51.7 207.6±143.1

.330

70 pre

post

163.8±51.7 261.0±137.9

.043*

*代表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 達顯著差異, p<0.05

由表 5 可以得知,受試者在投擲 30 球後 post (174.4±40.8) 與 50 球 post (207.6±143.1) 和 70 球 post (261.0±137.9) 都高於 pre (163.8±51.7),但只 有 70 顆達顯著差異。

(42)

30

表 7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24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24

163.8±51.7 189.4±40.8

.273

50 pre

post-24

163.8±51.7 218.9±104.0

.122

70 pre

post-24

163.8±51.7 243.8±119.4

.034*

*代表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24 達顯著差異, p<0.05

由表 7 可以得知,受試者在投擲 30 球完,post-24 (189.4±40.8),投擲 50 球完,post-24 (218.9±104.0),投擲 70 球完,post-24 (243.8±119.4),皆高 於 pre (163.8±51.7),但只有 70 球達顯著差異。

(43)

31

表 8不同球數量 CK 值 pre 與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48

163.8±51.7 172.0±58.6

.273

50 pre

post-48

163.8±51.7 179.8±72.6

.122

70 pre

post-48

163.8±51.7 202.6±89.7

.118

p<0.05

由表 8 可以得知,受試者在投擲 30 球完 post-48 (172.0±58.6),投擲 50 球完 post-48 (179.8±72.6),投擲 70 球完 post-48 (202.6±89.7),都高於 pre (163.8±51.7),但都未達顯著差異。

(44)

32

表 9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 與 post-24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ost

post-24

174.4±40.8 189.4±40.8

.353

50 post

post-24

207.6±143.1 218.9±104.0

.800

70 post

post-24

261.0±137.9 243.8±119.4

.467

p<0.05

由表 9 可以得知,在投擲 30 球後 post (174.4±40.8) 低於 post-24 (189.4

±40.8);投擲 50 球後 post (207.6±143.1) 低於 post-24 (218.9±104.0);投 擲 70 球後 post (261.0±137.9) 高於 post-24 (243.75±119.4),但都未達顯著 差異。

(45)

33

表 10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 與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ost

post-48

174.4±40.8 172.0±58.6

.902

50 post

post-48

207.6±143.1 179.8±72.6

.533

70 post

post-48

261.0±137.9 202.6±89.7

.125

p<0.05

由表 10 可以得知,投擲 30 球後 post (174.4±40.8) 高於 post-48 (172.0±58.6);投擲 50 球後 post (207.6±143.1) 高於 post-48 (179.8±72.6);

投擲 70 球後 post (261.0±137.9) 高於 post-48 (202.6±89.7),但都未達顯著 差異。

(46)

34

表 11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24 與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ost-24 post-48

189.4±40.8 172.0±58.6

.278

50 post-24 post-48

218.9±104.0 179.8±72.6

.065

70 post-24 post-48

243.8±119.4 202.6±89.7

.106

p<0.05

由表 11 可以得知,在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72.0±58.6) 低於 post-24 (189.4±40.8);在投擲 50 球後 post-48 (179.8±72.6) 低於 post-24

(218.9±104.0);投擲 70 球後 post-48 (202.6±89.7) 低於 post-24 (243.8±119.4),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47)

35

表 12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 post

174.4±40.8 207.6±143.1

.568

50 70

post post

207.6±143.1 261.0±137.9

.435

30 70

post post

174.4±40.8 261.0±137.9

.083

p<0.05

由表 12 可以得知,在投擲 50 球後 post (207.6±143.1) 高於投擲 30 球後 post (174.4±40.8);投擲 70 球後 post (261.0±137.9) 高於投擲 50 球後 post (207.6±143.1);投擲 70 球後 post (261.0±137.9) 高於投擲 30 球後 post (174.4±40.8) ,但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48)

36

表 13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24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24 post-24

189.4±40.8 218.9±104.0

.528

50 70

post-24 post-24

218.9±104.0 243.8±119.4

.648

30 70

post-24 post-24

189.4±40.8 243.8±119.4

.181

p<0.05

由表 13 可以得知,在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8.9±104.0) 高於投擲 30 球後 post-24 (189.4±40.8);投擲 70 球後 post-24 (243.8±119.4) 高於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8.9±104.0);投擲 70 球後 post-24 (243.8±119.4) 高於 投擲 30 球後 post-24 (189.4±40.8),但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49)

37

表 14不同球數量 CK 值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48 post-48

172.0±58.6 179.8±72.6

.849

50 70

post-48 post-48

179.8±72.6 202.6±89.7

.487

30 70

post-48 post-48

172.0±58.6 202.6±89.7

.459

p<0.05

由表 14 可以得知,在投擲 50 球後 post-48 (179.8±72.6) 高於投擲 30 球 後 post-48 (172.0±58.6);投擲 70 球後 post-48 (202.6±89.7) 高於投擲 50 球後 post-48 (179.8±72.6);投擲 70 球後 post-48 (202.6±89.7) 高於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72.0±58.6),但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50)

38

第四節 不同球數量 LDH 之變化情形與差異

本節利用相依樣本 t 檢定一樣分析不同球數量 LDH 變化之情形以及分析不同 球數量組間之差異,另外由(圖 9)表示 3 組投球數量在各個採血點之提升與恢復 情況。

從本實驗結束後,受試者投擲 3 組不同球數量中,投擲 70 球在 post 達到 最高,30 球與 50 球在 post 有提升的現象,但 2 組投球量在 post-24 達到最 高點,而 70 球在 post-24 逐漸下降慢慢恢復,而 30 球與 50 球在 post-48 逐 漸下降 (圖 9)。

圖 9 LDH 採血點趨勢圖

201.8 211.3 223.1

186.8

201.8 204.4 212.1

202.3 201.8

265.8

215.1

178.8

pre post post- 24 post- 48

LDH

LDH30顆 LDH50顆 LDH70顆

(51)

39

表 15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re 與 post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

201.8±44.1 211.2±32.0

.620

50 pre

post

201.8±44.1 204.4±39.9

.894

70 pre

post

201.8±44.1 265.8±76.3

.059

p<0.05

由表15可以得知,在投完30球後 post (211.2±32.0) 投完50球後 post (204.4±39.9) 投完70球後 post (265.8±76.3) 都高於 pre (201.8±44.1),但 都並未達顯著差異。

(52)

40

表 16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re 與 post-24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24

201.8±44.1 223.1±48.3

.313

50 pre

post-24

201.8±44.1 212.1±99.2

.793

70 pre

post-24

201.8±44.1 215.1±82.7

.703

p<0.05

由表 16 可以得知,在投擲 30 球後 post-24 (223.1±48.3),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2.1±99.2),投擲 70 球後 post-24 (215.1±82.7),皆高於 pre (201.8±44.1),但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53)

41

表 17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re 與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re

post-48

201.8±44.1 186.8±61.0

.553

50 pre

post-48

201.8±44.1 202.3±104.3

.988

70 pre

post-48

201.8±44.1 178.8±58.1

.404

p<0.05

由表 17 可以得知,在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86.8±61.0) 低於 pre (201.8±44.1);投擲 50 球後 post-48 (202.3±104.3 ) 高於 pre (201.8±44.1),

投擲 70 球後 post-48 (178.8±58.1)低於 pre (201.8±44.1),但都未達到顯著 差異。

(54)

42

表 18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與 post-24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ost

post-24

211.3±32.1 223.1±48.3

.130

50 post

post-24

204.4±39.9 212.1±99.2

.131

70 post

post-24

265.8±76.3 215.1±82.7

.248

p<0.05

由表 18 可以得知,投擲 30 球後 post (211.3±32.1) 低於 post-24 (223.1

±48.3);投擲 50 球後 post (204.4±39.9) 低於 post-24 (212.1±99.2);投擲 70 球後 post (265.8±76.3) 高於 post-24 (215.1±82.7),但都未達到顯著差 異。

(55)

43

表 19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與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ost

post-48

211.3±32.1 186.8±61.0

.283

50 post

post-48

204.4±39.9 202.3±104.3

.958

70 post

post-48

265.8±76.3 178.8±58.1

.007*

*代表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與 post-48 達顯著差異, p<0.05

由表 19 可以得知,在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86.8±61.0) 低於 post (211.3±32.1);投擲 50 球後 post-48 (202.3±104.3) 低於 post (204.4±39.9);

投擲 70 球後 post-48 (178.8±58.1) 低於 post (265.8±76.3) 並達到顯著差異,

其餘未達到顯著差異。

(56)

44

表 20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24 與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post-24 post-48

223.1±48.3 186.8±61.0

.230

50 post-24 post-48

212.1±99.2 202.3±104.3

.873

70 post-24 post-48

215.1±82.7 178.8±58.1

.243

p<0.05

由表 20 可以得知,在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86.8±61.0) 低於 post-24 (223.1±48.3); 投擲 50 球後 post-48 (202.3±104.3) 低於 post-24

(212.1±99.2);投擲 70 球後 post-48 (178.8±58.1) 低於 post-24 (215.1±82.7),但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57)

45

表 21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 post

211.3±32.1 204.4±39.9

.739

50 70

post post

204.4±39.9 265.8±76.3

.105

30 70

post post

211.3±32.1 265.8±76.3

.028*

*代表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 達顯著差異, p<0.05

由表 21 可以得知,在投擲 50 球後 post (204.4±39.9) 低於投擲 30 球後 post (211.3±32.1);投擲 70 球後 post (265.8±76.3) 高於投擲 50 球後 post (204.4±39.9);投擲 70 球後 post (265.8±76.3) 高於投擲 30 球後 post (211.3±32.1) 並達顯著差異,其餘未達顯著差異。

(58)

46

表 22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24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24 post-24

223.1±48.3 212.1±99.2

.732

50 70

post-24 post-24

212.1±99.2 215.1±82.7

.956

30 70

post-24 post-24

223.1±48.3 215.1±82.7

.834

p<0.05

由表 22 可以得知,在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2.1±99.2) 低於投擲 30 球後 post-24 (223.1±48.3);投擲 70 球後 post-24 (215.1±82.7) 高於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2.1±99.2);投擲 70 球後 post-24 (215.1±82.7) 低於投 擲 30 球後 post-24 (223.1±48.3),且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59)

47

表 23不同球數量 LDH 值 post-48 之比較

數量(球) 採血點 平均數±標準差 顯著性(p)

30 50

post-48 post-48

186.8±61.0 202.3±104.3

.719

50 70

post-48 post-48

202.3±104.3 178.8±58.1

.413

30 70

post-48 post-48

186.8±61.0 178.8±58.1

.779

p<0.05

由表 23 可以得知,在投擲 50 球後 post-48 (202.3±104.3) 高於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86.8±61.0);投擲 70 球後 post-48 (178.8±58.1) 低於投擲 50 球後 post-48 (202.3±104.3);投擲 70 球後 post-48 (178.8±58.1) 低於投 擲 30 球後 post-48 (186.8±61.0),且全部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60)

48

第五節 討論

一、不同球數量乳酸之變化

本實驗結束後,在投擲 30 球後 post (1.9±0.8 mmol/L)、投擲 50 球後 post (2.2±0.5 mmol/L) 、投擲 70 球後 post (2.5±0.4 mmol/L),其中受試者在投完 50 球與 70 球後,達到顯著差異 (p<0.05),另外,受試者在投完 50 球與 70 球 後,乳酸值明顯上升,表示投擲加重球後,投球數量高達 50 球以上,血液中的 乳酸會立即升高,另外,在實驗過程中,8 位受試者在投擲 50 球與 70 球後,向 工作人員反應,肩膀感到酸痛等現象。

二、不同球數量 CK 之變化

本實驗結束後,在投擲 30 球後 post (174.4±40.8 U/L)、投擲 50 球後 post (207.6±143.1 U/L)、投擲 70 球後 post (261.0±137.9 U/L ) 與 pre

(163.8±51.7 U/L) 做比較後,只有 70 球達到顯著差異 (p<0.05),另外,在投 擲 30 球後 post-24 (189.4±40.8 U/L)、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8.9±104.0 U/L)、

投擲 70 球後 post-24 (243.8±119.4 U/L) 與 pre (163.8±51.7 U/L) 做比較後,

只有 70 球達到顯著差異 (p<0.05),但有下降的情況,而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72.0±58.6 U/L)、投擲 50 球後 post-48 (179.8±72.6 U/L)、投擲 70 球後 post-48 (202.6±89.7 U/L) 與 pre (163.8±51.7) 做比較後,都未達顯著差異,

從本實驗中能發現出,受試者在投完 30 球與 50 球後, CK 值在 24 hrs 後達到 最高,而 70 球 CK 值是在投完球後,立即達到最高點,3 組在 48 hrs 後逐漸下 降,另外,在本實驗中,許多受試者在投擲 70 球後,向工作人員反應,投完手 臂有不舒服的情況,也有幾位受試者在投擲 70 球後,再立即採血的部分, CK 值 上升至 400~500 U/L,雖然許多實驗證實加重球訓練是可以增加投手球速,但過

(61)

49

多的投球量將容易造成球員肌肉損傷,球數量的安排對球員訓練上會產生非常大 的影響力。

三、不同球數量 LDH 之變化

本實驗結束後,發現在投擲 30 球後 post (211.3±32.1 U/L)、投擲 50 球後 post (204.4±39.9 U/L)、投擲 70 球後 post (265.8±76.3 U/L) 與 per

(201.8±44.1 U/L) 做比較後,發現受試者在投擲 30 球與 50 球後 LDH 值有稍微 提升的跡象,而投擲 70 球後有明顯提升,但都未達到顯著差異,在投擲球 30 後 post-24 (223.1±48.3 U/L)、投擲 50 球後 post-24 (212.1±99.2 U/L)、投 擲 70 球後 post-24 (215.1±82.7 U/L) 與 post 做比較後,30 球與 50 球在 24 hrs 後還有持續提升之跡象,而 70 球在 24 hrs 後逐漸下降,並都未達到顯著差異,

另外,在投擲 30 球後 post-48 (186.8±61.0 U/L)、投擲 50 球後 post-48 (202.3±104.3 U/L)、投擲 70 球後 post-48 (178.8±58.1 U/L) 與 post 做比較,

發現 3 組 LDH 值逐漸下降,但只有 70 顆達顯著差異 (p<0.05),從實驗中能發 現,受試者在投完 70 球後,血液中 LDH 會立即提升至最高點,而 30 球與 50 球皆在 24 hrs 後有持續提升的跡象,3 組在 48 hrs 後逐漸下降,表示受試者 在投擲加重球完,48 hrs 後受試者肌肉損傷程度逐漸恢復。

(62)

50

伍、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探討投擲加重球與肌肉損傷之間的關係,並且利用投擲加重球不同投 球數量觀察肌肉損傷以及恢復之情況所得以下結論:

一、乳酸

從本實驗中可以得知,投擲加重球訓練球數量達到 30 球,乳酸些微提升的 情況,表示投擲 30 球為低負荷運動強度,投擲數量達到 50 球,乳酸有明顯提升 偏高的情況,表示該投球數量對球員已達到中負荷,而投擲 70 球,乳酸明顯提 升與堆積,造成球員肌肉血液中乳酸過高以及可能增加球員肌肉疲勞,表示對球 員已達到高負荷訓練量。

二、CK

(一)從本實驗中可以得知,投擲加重球結束後,70 球立即 CK 值達到最高,30 球與 50 球在 24 hrs 後達到最高,投擲 70 球有明顯的肌肉損傷。

(二)從本實驗中可以得知,投擲加重球 30 球與 50 球在 48 hrs 後有逐漸恢復的 情況,而 70 球是在 24 hrs 後逐漸恢復,但明顯還有肌肉損傷的情況。

(三)從本實驗中可以得知,在投擲加重球訓練後,投球數量達到 50 球以上,血 液中 CK 值偏高,造成肌肉有些許的肌肉損傷。

三、LDH

(一)從本實驗中可以得知,70 顆在投球完立即提升至最高,有明顯肌肉損傷的 情況。

(二)從本實驗中可以得知, LDH 在投球完 48 hrs 後會逐漸恢復,並沒有明顯

(63)

51

的損傷。

四、總結

本實驗結束後,受試者在投擲加重球訓練後,投擲數量達到 70 球,乳酸堆 積有較高的情況下,表示該訓練量已達高負荷,另外,在肌肉損傷的部分,則因 為高負荷訓練量,造成 CK、LDH 立即上升至最高,因此,該球數量容易造成球 員練習上的傷害,嚴重可能導致運動傷害,而投擲數量達到 30 球與 50 球,則造 成些許的肌肉損傷。

第二節 建議

一、各教練在安排加重球訓練,單次投球數量建議不超過 30 球以上,若超過 30 球達到至 50 球,需要讓球員休息 48 hrs 以上。

二、在安排加重球訓練上,投球數量不得達到 70 球,避免發生運動傷害。

(64)

5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程正欣、張恰雯(2008)。棒球投手投球之生物力學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2(2),

102-112。

陳書瑋、湯文慈(2009)。棒球投手投球動作的檢視。中華體育季刊,23(2),84-93。

陳忠慶(1999)。肌肉損傷引起的原因與修補作用。中華體育季刊,13(3),89-95。

王嘉吉、林基豐、楊朝行(2007)。專項阻力訓練對棒球投手及打擊者專項能力提 升上之探討。運動教練科學,9,43-52。

江昆達、劉強(2009)。不同重量棒球對投球動作與球速之影響。華人運動生物力 學期刊,2,22-30。

陳政宇、何金山(2009)。棒球投球力量機制。大專體育學報,102,131-137。

劉強(2009)。棒球投手等速肌力與揮臂速度對投擲不同重量棒球之投球影響。體 育學報,42(3),1-16。

黃馨云(2010)。日本職棒先發投手每場比賽投球數對後續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台中),台中市。

蔡承諭(2008)。棒球投手投球後肌肉損傷之研究-以血液生化指標為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台中),台中市。

歐鴻齊(2017)。青棒投手訓練時期不同投球球數對肌肉損傷指標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台東市。

林光宏(2007)。棒球投手。未出版受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義煌(2002)。中華民國棒球記錄法。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台北市。

(65)

53

外文部分:

Cheung, K . , Hume, P., & Maxwell, L . (2003).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factors. Sports Medicine,33 (2),145-164 . Congeni, J.(1994).Treating and preventing-little league elbow. The Physical and

Sports Medicne, 22(3),54-64.

Escamilla, R. F., Fleisig, G. S., Speer, K. P., Barrentine, S. W., &Andrews, J. R.

(2000). Effects of throwing overweig and underweight baseballs on throwing velocity and accuracy. Sport Medicine, 29, 259-272.

Ebbeling, C . B . , & Clarkson , P. M . (1989).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and adaptation. Sports Medicine, 7 ( 4 ) ,207 - 234 .

Fleisig, G. S., Escamilla, R. F., Andrews, J. R., Matsuo, T.,Satterwhite,Y.&Barrentine, S. W. (1996). Kinematic and kinetic comparison of baseball pitching and football passing.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12, 207-224.

Jazayerli, R . (1998) . Pitcher abuse points : A new way to measure pitcher abuse . Baseball Prospectus. Retrieved December 4 ,2008 .Cheung, K., Hume, P. , &Maxwell, L.(2003_)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factors. Sports Medicine, 33(2),145-164.

Van Huss,W.D.,Albrecht,L.,Nelson,R. ,& Hagerman,R.(1962).Effect of overload warm-up on the velocity and accuracy of throwing. The Research

Quarterly,33(3) ,472-475.

(66)

54

附錄 1 平均球速與標準球速統計表

球速 代號

平均球速(單位:km) 扣除 10km 球速(單位 km)

A 107.5km 97.5km

B 98.7km 88.7km

C 103.1km 93.1km

D 108.6km 98.6km

E 111km 101km

F 102.7km 92.7km

G 102.7km 92.7km

H(已剔除) 106.8km 96.8km

I 110.2km 100.2km

(67)

55

附錄 2 受試者同意書

依照本實驗方法,將會進行對受試者進行抽血動作,一次抽血約 5cc,並採 用非慣用手進行抽血,不會對受試者造成任何運動表現及生理之影響,但在抽血 過程中,會感到些許疼痛,是屬於正常現象,本實驗所得的各項數據,只供給本 實驗做分析使用,並不會對外外流,另外,依照本實驗相關規定請受試者盡全力 配合如下:

實驗項目:投擲不同球數加重球對肌肉損傷之影響 一、實驗時間: 107 年 2 月 22 號-107 年 3 月 14 號

二、測驗地點:私立長榮大學操場草皮或台南市歸仁國中棒球場 三、學生如有不適,請立即告知研究者或教練

四、本研究相關資料僅提供本研究之用途,並絕對保密受試者其隱私

五、本研究必須與受試者進行配合,請受試者在簽名欄簽章,表示同意受試者相 關須知以及同意書內相關之規定。

六、本研究會將受試者投保一百萬醫療險。

學生姓名:

填寫日期:

(68)

56

附錄 3 受試者基本資料 學生姓名:

日期:中華民國__年__月__日

姓名

身高 cm

體重 kg

出生日期 西元 年 月 日 年齡

歲 就讀學校

年級

接受棒球訓練時間

投手資歷

投球慣用手

(69)

57

附錄 4 受試者健康狀況調查表

本表為了調查您身體健康狀況,請詳細填寫此表,本表不會對外外流,僅供給研 究用,請自身回答或醫生告知之疾病:(請您在有、無、不確定欄中打ˇ)

有 無 是否有高血壓疾病 □ □ 1. 是否有糖尿病 □ □ 2. 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 □ □ 3. 是否有貧血症 □ □ 4. 是否有氣喘 □ □ 5. 是否有下背疼痛或腰疾病 □ □ 6. 過去是否有接受重大手術 □ □ 7. 過去 1 年有無重大運動傷害 □ □ 8. 過去 1 年是否有重大疾病發生 □ □ 9. 7、8、9 如有發生請在下列說明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70)

58

附錄 5 加重球球速紀錄表

實驗次數:10 次

測驗日期: __ 年__月__日

(單位:km)

數量 代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數 標準值

(71)

59

附錄 6 加重球球數紀錄表

實驗次數:30 顆 標準球速:__

實驗日期: __年__月__日

(單位:km) 數量 代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2)

60

實驗次數:50 顆 標準球速:__

實驗日期: __年__月__日

(單位:km) 數量 代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73)

61

實驗次數:70 顆 標準球速__

實驗日期: __年__月__日

(單位:km) 數量 代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erson making the measurement then slowly lowers the applied pressure and listens for blood flow to resume. Blood pressure sure pulsates because of the pumping action of the

A trait implementation class which contains the definitions for the provided methods of the trait, proxy fields for the user of the trait and all used traits, as well as

SPO has high fatty acids, therefor it has to carry out the acid catalyzed esterification to convert of the fatty acids in SPO to biodiesel first, and then used the

If we recorded the monthly sodium in- take for each individual in a sample and his/her blood pressure, do individuals with higher sodium consumption also have higher blood

On the other hand, lower prices in hairdressing services, outbound package tours and air tickets after the Lunar New Year, as well as continuous price reduction in winter clothing

In this way, the philosophy of tea giving with life cultivation of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fl esh and blood, and with wisdom and sadness and the course of Buddhist

The main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kalemia ECG b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potassium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on the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omputer-aided scoring system on teaching and scoring , as well as find out how much influence of this software ha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