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偏誤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偏誤分析"

Copied!
1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 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 偏誤分析 Error Analysis in /ts/, /tsʰ/, /s/, /ʈʂ/, /ʈʂʰ/, /ʂ/. of Mandarin Chinese from Native Turkish Speakers. 指導教授:曾金金博士 研 究 生:劉時諶.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二月.

(2)

(3) 誌 謝 當論文的完結指日可數時,內心早已不禁構思著這篇可信手拈來、恣意 揮灑心聲的謝辭,如今終能夠行至此步。首先要感謝的自是指導教授 — 曾金金老師。一直以來,由於老師不厭其煩地討論、指點,以及對論文內容 逐字逐句地檢閱,引導著我走出這座廣大的迷宮。一路上無處不見老師的關 懷教誨。在此,謹向老師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葉德明老師,在修課階段時即啟發了我對語音學的興趣,也頗為關 注我的研究主題並予以高度肯定。感謝徐東伯老師,在學位考詴中提出諸多 值得探討的問題,幫助我釐清許多觀念。感謝政治大學曾蘭雅老師以及土耳 其艾爾吉耶斯大學 İmge AZERTÜ RK 老師,分享教學實務之餘,更提供許多 珍貴的土耳其語相關文獻,充實了這份研究。能受教於諸位師長,獲益良多, 真是上蒼之恩惠。 此研究主題的緣起,多虧有政治大學的同儕們如兄弟姊妹般的情誼,共 同將土耳其語言文化作為志向;感謝陳韋慈學姊、許婷雅、洪偉傑、呂承璁 於研究過程提供重要的實質幫助。感謝研究所同學們,陳淑杏、陳慧澐、陳 嬿汝、이두용、Катя Тихонович,攜手奮鬥、互相扶持的時光令人難忘。 然而這些年,也要特別對一直在身邊和精神上的相伴與鼓勵,為生活增 添不少溫暖色彩的人們表達感恩:家姊懿婕,自小即事事都讓著、護著我這 老弟,長大成家後仍不減對手足的關愛。賴世芳,總是百忙之中抽空陪我促 膝長談,對我的關心如同自己的兄長。還有土岐大輔,この論文を仕上げる ために、力を貸してくれて、いつも感謝しているんだ。 最後,將這份論文獻給此生最重要的人 — 父親和母親:從小到大,謝 謝您們無時無刻陪伴並悉心教育我的成長,總是全力支持我的選擇且無怨無 悔。生於這個充滿包容與愛的家庭,我因而得以投其所好,無後顧之憂地追 求知識。兒一切的榮耀都歸於您們。. 劉時諶. i. 誌於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2015 年 02 月 10 日.

(4)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 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偏誤分析 中文摘要 關鍵字: 華語、土耳其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對比分析、偏誤分析. 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一直以來都是外籍學習者於華語語音方面的最大 的困難,土耳其語母語者亦不例外。從華語-土耳其語輔音之差異對比觀之, 華語塞擦音/擦音類輔音,舌尖部位即分前(/ts/、/tsʰ/、/s/)、後(/ʈʂ/、/ʈʂʰ/、 /ʂ/)兩組,然土耳其語亦有以塞擦音/擦音相互對立的輔音音素一組(/dʒ/、 /tʃ/、/ʃ/),其構音部位(舌葉)接近但異於華語舌尖音群。因此,華語舌 尖部位的六個清輔音音素都可能成為土耳其語母語者的學習障礙。故本語音 研究之主軸在於透過觀察土耳其學生於華語/ts/、/tsʰ/、/s/、/ʈʂ/、/ʈʂʰ/、/ʂ/等 輔音作為聲母之發音表現。 研究結果指出土耳其學生於華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的發音偏誤有以下 特徵: (1)發音器官的阻塞動作不確實,造成塞擦音與擦音混淆,如:/s/-/tsʰ/; (2)送氣時長不足,造成送氣音與不送氣音混淆,如:/tsʰ/-/ts/、/ʈʂʰ/-/ʈʂ/; (3)舌體位置不正確,造成舌尖前音與舌尖後音混淆,如:/ts/-/ʈʂ/、/tsʰ/-/ʈʂʰ/、 /s/-/ʂ/。而根據與土耳其學生訪談的內容顯示,造成這些偏誤特徵的主要根 源,一是標註華語語音的書面形式(漢語拼音方案)與母語文字使用相同文 字系統(拉丁字母),使學習過程受母語語音干擾;二是華語聲調的鮮明特 色誘引學習者過度強調而錯誤模仿,連帶影響輔音的實際音值。 最後,筆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基於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教學建議:自學習 者母語具備的輔音/s/出發,教學者僅演示聲母音段,並配合語音對比的教學 方式,循序調整發音控制變項(阻塞由無而有送氣由長而短舌位由前而 後),以達到降低發音困難的學習成效。 ii.

(5) Error Analysis in /ts/, /tsʰ/, /s/, /ʈʂ/, /ʈʂʰ/, /ʂ/. of Mandarin Chinese from Native Turkish Speakers Abstract Keywords: Mandarin Chinese 、 Turkish 、 Alveolar Consonants 、 Retroflex. Consonants、Contrastive Analysis、Error Analysis.. Alveolar and retroflex consonants have always been the major difficulty for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native Turkish speakers are no exception. Based o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Mandarin and Turkish consonants, all fricative and affricate consonants of Mandarin are divided into alveolar consonants (/ts/, /tsʰ/, /s/) and retroflex consonants (/ʈʂ/, /ʈʂʰ/, /ʂ/), while there is only one group of fricative-affricative contrast in Turkish: palate-alveolar consonants (/dʒ/, /tʃ/, /ʃ/). However, the places of articulation of these consonant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but they are individually different in articulations and in sonic trait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e following features existing in the false articulation of Turkish learners: 1) They lack occlusive motion in speech organs which confounds affricates with fricatives. (/s/ vs. /tsʰ/) 2) The insufficiency of aspiration that confuses the aspirated consonants with those of non-aspirated ones. (/tsʰ/ vs. /ts/; /ʈʂʰ/ vs. /ʈʂ/) 3) The inappropriate position of tongue tip that causes the obscurity of alveolar and retroflex consonants. (/ts/ vs. /ʈʂ/; /tsʰ/ vs. /ʈʂʰ/; /s/ vs. /ʂ/)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with Turkish learners, the. iii.

(6) similar written form for Pinyin and Turkish language (both based Latin alphabet) and their exaggerating imitation of the tones are indicated to be the major accounts for the inaccurate articul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 I propose some instructions conforming to learners’ language ability; that is, starting with a phoneme that already exist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 /s/. With demonstrations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consonants as the initials of every Mandarin syllable, teachers may gradually adjust the variables of articulation by adding occlusion first (making /s/ into [tsʰ]), then to shorten the aspiration (making /tsʰ/ into [ts]), and last to shift the tongue tip backwards (changing /s/, /tsʰ/, /ts/ into [ʂ], [ʈʂʰ], [ʈʂ]). These methods sh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an accurate articulation of these Mandarin consonants.. iv.

(7) 目錄 目錄 ......................................................................................................................... v 圖目錄 ................................................................................................................. viii 表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標 .............................................................................. 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 ...................................................................................... 7 一、. 中介語系統的形成與特徵 ...................................................... 7. 二、. 中介音 ..................................................................................... 10. 第二節 第二語言習得之研究方法 ............................................................ 11 一、. 對比分析 ................................................................................. 12. 二、. 偏誤分析 ................................................................................. 13. 三、. 語音聲學分析 ......................................................................... 14. 第三節 華語語音之偏誤研究與教學 ........................................................ 16 一、. 外籍生華語舌尖前、後音之偏誤研究 ................................ 17. 二、. 土耳其語母語者常見之華語輔音偏誤 ................................ 21. 三、. 語音教學的重要性與原則 .................................................... 22. 第四節 華語與土耳其語之輔音和音節結構 ............................................ 24 一、. 華語輔音系統概述與舌尖前音、舌尖後音 ........................ 25. v.

(8) 二、. 華語之音節結構..................................................................... 26. 三、. 土耳其語輔音系統概述與舌尖前音、舌葉音 .................... 28. 四、. 土耳其語之音節結構 ............................................................ 29. 第五節 華語舌尖前、舌尖後清輔音之聲學特性....................................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施行方法 .................................................................... 38 第四章 華語舌尖前、後音與土耳其語舌尖前音、舌葉音之對比分析 ....... 42 第一節 語音特徵之重點差異對比 ............................................................ 42 第二節 聲學性質之對比分析 .................................................................... 46 第五章 土耳其語母語者於華語舌尖前、後音的發音偏誤分析 ................... 56 第一節 土耳其學生之華語/ts/、/tsʰ/、/s/發音偏誤分析 ......................... 56 第二節 土耳其學生之華語/ʈʂ/、/ʈʂʰ/、/ʂ/發音偏誤分析 ......................... 83 第三節 土耳其學生華語舌尖前、後音之發音偏誤綜合分析 ............. 110 第六章 結論 ....................................................................................................... 117 第一節 土耳其語母語者於華語舌尖前、後音之發音偏誤類型 ......... 117 第二節 教學建議 ...................................................................................... 118 第三節 結語............................................................................................... 120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 .......................................................... 121 參考文獻 ............................................................................................................. 123 附錄一 國際音標符號總表 .............................................................................. 127 附錄二 拉丁字母之輔音字符於華語和土耳其語中所標示之音位 ............. 128 附錄三 問卷《土耳其學生華語輔音難點自評》 .......................................... 129 vi.

(9) 附錄四 問卷《土耳其學聲華語語音學習狀況》 .......................................... 131 附錄五 研究工具《視讀測詴字表》 .............................................................. 133. vii.

(10) 圖目錄 圖 二-1 語音的產生和感知模型 ....................................................................... 15 圖 二-2 華語音節結構 ....................................................................................... 27 圖 二-3 衝直條(華語[ʈʂʰɨ]) ........................................................................... 31 圖 二-4 噪音時長(華語[ʂɨ]).......................................................................... 31 圖 二-5 濁音棒(華語[ʐɨ]) ............................................................................. 33 圖 三-1 審聽人員對受詴者語音樣本之評述統計示例 .................................. 40 圖 三-2 語音分析軟件 TF32 作業示例 ............................................................ 41 圖 四-1 華語舌尖前塞擦音[ts](左)、[tsʰ](右) ...................................... 47 圖 四-2 華語舌尖後塞擦音[tʂ](左)、[tʂʰ](右) ...................................... 47 圖 四-3 華語舌尖擦音[s](左)、舌尖後擦音[ʂ](右) .............................. 48 圖 四-4 土耳其語舌葉塞擦音[dʒ](左)、[tʃ](右) ................................... 49 圖 四-5 土耳其語舌尖前擦音/s/(左)、/z/(右)....................................... 49 圖 四-6 土耳其語舌葉擦音[ʃ] ........................................................................... 50 圖 五-1 受詴者 K 於語料[tsʰan]之聲譜圖 ....................................................... 59 圖 五-2 受詴者 J 於語料[tsʰan]之聲譜圖 ......................................................... 59 圖 五-3 受詴者 E 於語料[tsɨ]之聲譜圖 ............................................................ 63 圖 五-4 受詴者 D 於語料[tsɨ]之聲譜圖 ........................................................... 63 圖 五-5 受詴者 G 於語料[tsɨ]之聲譜圖 ........................................................... 64 圖 五-6 受詴者 H 於語料[sai]之聲譜圖 ........................................................... 67 圖 五-7 受詴者 A 於語料[sai]之聲譜圖 ........................................................... 68 圖 五-8 受詴者 C 於語料[sai]之聲譜圖 ........................................................... 68 圖 五-9 受詴者 I 於語料[tsao.tsʰan]之聲譜圖 ................................................. 73 viii.

(11) 圖 五-10 受詴者 B 於語料[tsao.tsʰan]之聲譜圖 .............................................. 73 圖 五-11 受詴者 A 於語料[ɕe.tsɨ]之聲譜圖 ..................................................... 77 圖 五-12 受詴者 I 於語料[ɕe.tsɨ]之聲譜圖 ...................................................... 77 圖 五-13 受詴者 I 於語料[pi.sai]之聲譜圖 ...................................................... 80 圖 五-14 受詴者 C 於語料[pi.sai]之聲譜圖 ..................................................... 81 圖 五-15 受詴者 A 於語料[ʈʂɨ]之聲譜圖 ......................................................... 85 圖 五-16 受詴者 C 於語料[ʈʂɨ]之聲譜圖 .......................................................... 86 圖 五-17 受詴者 K 於語料[ʈʂɨ]之聲譜圖 ......................................................... 87 圖 五-18 受詴者 G 於語料[ʈʂʰɤ]之聲譜圖 ....................................................... 90 圖 五-19 受詴者 K 於語料[ʂɤŋ]之聲譜圖 ........................................................ 94 圖 五-20 受詴者 F 於語料[tsa.ʈʂɨ]之聲譜圖..................................................... 99 圖 五-21 受詴者 C 於語料[tsa.ʈʂɨ]之聲譜圖 .................................................. 100 圖 五-22 受詴者 H 於語料[tɕʰi.ʈʂʰɤ]之聲譜圖 ............................................... 104 圖 五-23 受詴者 H 於語料[ɕʷe.ʂɤŋ]之聲譜圖................................................ 108. ix.

(12) 表目錄 表 二-1 外籍學習者之華語語音難點共性....................................................... 17 表 二-2 華語輔音音素表 ................................................................................... 25 表 二-3 土耳其語輔音音素表 ........................................................................... 28 表 二-4 華語舌尖前音與舌尖後音的帄均噪音時長(ms) ............................... 32 表 二-5 不同翹舌程度下 M1 的帄均值(Hz).................................................... 33 表 二-6 華語/ts/、/tsʰ/、/s/、/ʈʂ/、/ʈʂʰ/、/ʂ/之聲譜特徵與物理性質 ............ 34 表 三-1 中介語音受詴者基本資料 ................................................................... 37 表 三-2 審聽人員之華語教學資歷背景(2014 年九月紀錄) ..................... 39 表 三-3 審聽人員對受詴者語音樣本之評述統計示例 .................................. 40 表 四-1 華語與土耳其語齒部輔音之構音特徵差異對比 .............................. 42 表 四-2 華語音節結構 ....................................................................................... 44 表 四-3 土耳其語音節結構 ............................................................................... 45 表 四-4 華語和舌尖前、後音的 VOT 長度(ms)與比例 ........................... 51 表 四-5 土耳其語舌尖前音、舌葉音的 VOT 長度(ms)與比例 ............... 52 表 四-6 華語和土耳其語之舌尖音、舌葉音的 M1 值(Hz) ...................... 53 表 四-7 土耳其學生於華語舌尖前、後音之發音偏誤預測 .......................... 55 表 五-1 聲母/ts/、/tsʰ/、/s/語料之聽感評誤計件(獨立音節) ................... 56 表 五-2 受詴者於語料[tsʰan]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 .................................... 58 表 五-3 受詴者於聲母/tsʰ/組獨立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60 表 五-4 受詴者於語料[tsɨ]之聲譜表現與 VOT 比例 ...................................... 62 表 五-5 受詴者於聲母/ts/組獨立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65 表 五-6 受詴者於語料[sai]之聲譜表現與 VOT 比例 ..................................... 66 x.

(13) 表 五-7 受詴者於聲母/s/組獨立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69 表 五-8 聲母/ts/、/tsʰ/、/s/各語料之聽感評誤計次帄均(接續音節) ....... 70 表 五-9 受詴者於語料[tsao.tsʰan]之聲譜表現與 VOT 比例 .......................... 72 表 五-10 受詴者於聲母/tsʰ/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74 表 五-11 受詴者於語料[ɕe.tsɨ]之聲譜表現與 VOT 比例 ............................... 76 表 五-12 受詴者於聲母/ts/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78 表 五-13 受詴者於語料[pi.sai]之聲譜表現與 VOT 比例 ............................... 79 表 五-14 受詴者於聲母/s/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82 表 五-15 聲母/ʈʂ/、/ʈʂʰ/、/ʂ/語料之聽感評誤計件(獨立音節) ................. 83 表 五-16 受詴者於語料[ʈʂɨ]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 ...................................... 84 表 五-17 受詴者於聲母/ʈʂ/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88 表 五-18 受詴者於語料[ʈʂʰɤ]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 .................................... 89 表 五-19 受詴者於聲母/ʈʂʰ/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92 表 五-20 受詴者於語料[ʂɤŋ]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 .................................... 93 表 五-21 受詴者於聲母/ʂ/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96 表 五-22 聲母/ʈʂ/、/ʈʂʰ/、/ʂ/語料之聽感評誤計件(接續音節) ................. 97 表 五-23 受詴者於語料[tsa.ʈʂɨ]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接續音節) ........ 98 表 五-24 受詴者於聲母/ʈʂ/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101 表 五-25 受詴者於語料[tɕʰi.ʈʂʰɤ]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 ............................ 103 表 五-26 受詴者於聲母/ʈʂʰ/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105 表 五-27 受詴者於語料[ɕʷe.ʂɤŋ]之聲譜表現與物理數據 ............................ 107 表 五-28 受詴者於聲母/ʂ/組接續音節語料之聲譜形態與聲學數據帄均 .. 109. xi.

(14)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紀,東亞經濟與市場勢力興起,華語文與漢文化漸漸受到全球 的重視,西亞地區亦跟隨腳步,於大專院校開始廣設漢語專業相關系所,積 極培育華語人才。近年來,自土耳其來華旅遊、經商、留學的人數亦有明顯 上升的趨勢,而除中國在土耳其境內開辦孔子學院以促進兩地的文化交流外, 土耳其政府更將華語文向下延伸至中等教育的外語選修課程,可見華語熱潮 正在小亞細亞地區快速延燒。 不過相較於其他國籍人士,前來東亞學習華語的土耳其人仍相對較少, 目前針對土耳其學生學習華語的追蹤調查與研究經驗仍非常不足,亦缺乏應 土耳其語母語者需求而設計的華語教材或教學方法。事實上,土耳其學生在 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誤有著不同於其他國籍學生的特點,近年雖有一些學者 從事外籍學生的中介語研究,然其研究對象多來自英美、日韓、東南亞等地 區,甚少針對土耳其學生之中介語現象進行分析者,華語、土耳其語的對比 研究更是微乎其微。亞洲地區雖有土耳其語專業人才,惟投入語音研究者極 少。華語教師可能藉由教學經驗累積語音教學技巧,若有針對如土耳其語等 特定語言之族群的語音研究,應能使教學實務事半功倍,對華語教學之推廣 亦有助益。.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發音是學習各種語言的入門基礎,無論是任務教學教材或是綜合式教學 教材,第一冊的前數課都是以發音教學為主軸,可見語音對一個語言學習的 重要性,華語教育領域亦非例外。然語音教學雖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但其重 要性和本身在整個語言課程中所占的份量呈反比;發音教學往往在課程內容 進入詞彙和語法知識的階段之後立即消逝,因而造成學習者在語音的訓練上 相對不足,發音表現不夠標準。 1.

(16)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發音的準確度及語調的流暢性,常被視 為其於該語言學習成就的重要指標;換言之,語言能力給人的第一印象,往 往取決於其口音的濃厚程度。由於華語的語音特徵和構音方式較為特殊,常 給外籍學生帶來困擾,再加上語音訓練的不足,外籍學生的華語語音總讓人 覺得「洋腔洋調」。究其因,「中介語音」實為造成他們自身口音與標準規 範語音間出現差距的主要因素。 許多關於中介語音的研究文獻指出,華語舌尖輔音幾乎是所有外籍學習 者共通的偏誤。Azertürk(2002)指出土耳其學生的語音學習過程中,舌尖 後音常因舌位矯枉過正而發出偏誤的音值;Aydın(2011)發現土耳其學生 於華語輔音的發音偏誤集中於舌尖前音(alveolar consonants,/ts/、/tsʰ/、/s/) 和舌尖後音(retroflex consonants,/ʈʂ/、/ʈʂʰ/、/ʂ/)。而筆者對土耳其國立艾 爾吉耶斯大學(Erciyes Ü niversitesi)東方語文學系華語組 61 名學士在學生 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其中 56 名學生認為華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是學習 華語語音中最令人懊惱的。 身為華語教育界的一員,自覺有義務為學生化解困難。期盼能夠在前輩 的研究基礎上,融合自己既有的土耳其語文知識,綜合分析土耳其語母語人 士的華語語音中介現象,進而以本語音研究之心得提出教學建議供作參考。 期望能對土耳其學習者有所裨益,為在東亞與西亞兩地文化交流日漸頻繁的 橋梁上盡一份心力。.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標 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不同於母語的習得,母語習得是先從語言(語音) 而後文字;第二語言學習是從文字而後語言。不論學習第二語言是在傳統的 課室內或是在生活經驗中,只要越晚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母語對第 二語言學習過程的影響就更為深遠。Mackey(1990)在《語言教學分析》 中指出:「學生練習口頭表達之前,重要的是使他們形成語言的發音。這點 最好在一開始就做到,因為學生每學習一個詞,都會加深他的發音習慣。」 掌握一個語言的語音,好比手持入門一個語言的鑰匙。 2.

(17) 第一章 緒論. Azertürk(2002)、Aydın(2011)等前人的研究,皆指出華語舌尖前 音、舌尖後音是土耳其學生在華語語音層次的學習難點,而本研究基於期望 協助土耳其學生減輕學習華語語音的困難,欲進一步觀察及探討土耳其學生 於華語/ts/、/tsʰ/、/s/、/ʈʂ/、/ʈʂʰ/、/ʂ/等輔音之實際發音偏誤的細部特徵作為 研究主軸,並確立以下研究目標: 一、進行華語和土耳其語之輔音系統重點差異對比分析,以預測土耳其學生 於華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之發音偏誤形態與聲學特徵。 二、採集土耳其大學生中主修華語者之語音樣本,經由審聽評斷和語音解析 軟件數位化處理後,分析受詴者實際發音的偏誤類型。 三、綜合對比分析及偏誤分析之結果,探討土耳其學生華語發音偏誤現象的 成因,最後提出相應之教學策略。.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之主軸為土耳其學生於華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的語音偏誤; 意即以土耳其語為第一語言(母語)之成年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華語 /ts/、/tsʰ/、/s/、/ʈʂ/、/ʈʂʰ/、/ʂ/的發音特徵。為使研究更為明確,必先定義相 關字詞。. 一、中介音 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目標語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不同於目標語言 系統的習得規律。這種尚未擺脫母語干擾的過渡語言系統,會隨著過程不斷 的變化,此即學習者在第一語言和目標語之間的「中介現象」。而中介音即 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表現在語音方面的中介現象。. 二、語言遷移 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學習目標語的過程中,因母語的內部 規律對學習成效產生影響。若學習者母語於學習過程具有輔助作用而提升學 3.

(18)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習成效,是謂「正遷移」;若母語產生干擾作用反而降低學習成效,則謂之 「負遷移」。. 三、土耳其語 土耳其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為以「主語—賓語—述語」為主要句 型結構;其膠著語(agglunative language)的語法形態無詞形內部之變化, 而是通過增補各種不同的後綴來實現語法意義。本文所論及之「土耳其語」 皆指今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和賽普勒斯共和國(Republic of Cyprus)的官方語言,且以伊斯坦堡(İstanbul)方言作為其語音和語法之 標準規範,並採拉丁字母作為書面文字的現代標準土耳其語。. 四、華語/漢語/中文 「華語」一詞為一般臺灣地區對海外現代中國語文教學之用語;對國內 稱「國語」。相同之事物,大陸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海外稱「漢語」, 對境內稱「普通話」。「中文」是紀錄該語言之書面文字(漢字)。以上詞 彙皆指以中國北京音系為標準語音,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為語法規範的現 代標準漢語(Mandarin Chinese),本文統一以「華語」稱之。. 五、語音標註符號 本文所使用之語音標註符號包含漢語拼音及國際音標。以國際音標標註 語音者,皆於其音標字符外加「/ /」符號表示音位,或「[ ]」符號描述實際 音值。. (一)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ny P ny n)是一種用拉丁字母記寫華語漢字之讀音的符. 號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 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 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西元 1982 年,國際標準組織 ISO7098 號. 4.

(19) 第一章 緒論. 文件1也認定漢語拼音是用來「拼寫中文」,而成當今國際普遍承認的華語 的轉寫標準。現在除臺灣地區在母語教育上仍使用「注音符號」標示漢字讀 音外,幾乎所有的華語社群都已採用漢語拼音。本文中之華語語音單位非以 國際音標註明其音位或音值者,皆為漢語拼音。. (二)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早期又稱 萬國音標,是由國際語音學學會(The Interna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以 拉丁字母為基礎所設計,是一套用來標注人類語言的語音符號系統,其優點 為每一個字符皆固定代表一個音值。本文以華語語音為研究主軸,故筆者在 解釋音位和音值時,皆採用國際語音學學會修訂之《國際音標字母表》2為 標準。. 六、輔音/聲母 輔音是發音過程中,氣流於發音通道中受發音器官(唇、舌、齒、顎、 咽…等)不同形式的阻礙而發出的聲響,又稱為「子音」。相對於發音時氣 流不受阻礙而音質宏亮的元音(或稱「母音」) ,輔音的聲響強度既弱且不明 顯。決定輔音性質差異的關鍵因素是「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 華語的一個漢字只有一個音節,其語音結構分為「聲母、韻母、聲調」 三部份,而「聲母」即指華語音節起始的輔音。所有華語聲母僅由一個輔音 構成,不能獨立自成音節。華語音節不以輔音起始者,則稱「零聲母」音節。. 1. ISO7098 號文件原文: ny p ny n f ng’ n Ch nese phonet c system or P ny n, which was. officially adopted on 1958-02-11 by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Prople’s Rebublic of China, is used to transcribe Chinese. The transcriber writes dow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ir readings in P t nghu . 2. 詳見[附錄一]: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2005)。. 5.

(20)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七、聲譜圖 各種聲響藉由聲學分析程式的計算處理後,顯示其於時間軸上的頻率範 圍及變化的圖像形式,即為聲譜圖(spectrogram)。聲譜圖亦能夠呈現人類 發音的實況,使研究者得以科學的角度解釋各種音位物理特性與發音部位間 的關係,如:輔音的構音方式、部位和時長比例…等。. 八、衝直條 衝直條(burst)是氣流自發音器官瞬間衝出時,於聲譜圖上造成的俐落 直桿,通常不超過 10 毫秒(鄭靜宜,2011) 。衝直條信號表示發音氣流受阻 塞而後突破,暗示所偵測之語音音段具塞音或塞擦音性質。. 九、噪音重心頻率 頻譜動差分析(spectral moments analysis)是將輔音音段之頻率量化的 方式之一,它將噪音能量的分佈轉化為一種統計機率分配,目前已經廣泛被 用來分析非週期波性質的語音(清輔音),且研究顯示使用頻譜動差參數區 分不同的構音部位可得到相當高的正確率3。Kent & Read(2002)指出,頻 譜動差分析所計算得之第一級動差參數(M1 值)代表頻譜能量的重心頻率 (central gravity of spectrum)。. 3. Forrest, Weismer, Milenkovic & Dougall (1988); Jongman, Wayland & Wong (2000).. 6.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文以分析土耳其籍學生的中介音為出發點,作為學習者矯治的理論基 礎,進而提出教學建議。因此筆者於本章分別就「中介語理論」 、 「第二語言 習得之研究方法」、「華語語音之偏誤研究與教學」等做詳細的探討。.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 一、 中介語系統的形成與特徵 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目標語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語言類型,各學者有 不同的描述。Nemser(1971)認為:「第二語言是一種不完善的語言」, 他指出學習者從一無所知開始,最後進步到具有母語使用者的水帄,是一個 從零開始而不斷進步的過程。Corder(1967)強調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系 統,是一個不斷變化、浮動的動態過程。每當新的第二語言信息加進學習者 的語言系統中,語言調整就不可避免。 而「中介語」(interlanguage)一詞則由 Selinker(1972)首次提出,他 認為經由觀察可以發現,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目標語(target language)表 達的語料,和母語者所表達之同樣概念的語料並不相同。面對這樣的觀察結 果,他提出了中介語理論的假設,並定義:中介語是建立在第二語言學習者 於學習目標語過程中所輸出之語料的基礎上,而形成一種有別於學習者母語 和目標語的語言系統4。換言之,中介語既介於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之間, 卻又別於母語,也與目標語不盡相同。另外,Selinker 亦指出中介語是一種 動態的系統(dynamic system),是在第二語言的環境下所產生的語言型態, 同時說明中介語的產生有以下五個原因:. 4. “The existence of a separate linguistic system based on the observable output which results. from a learner’s attempted production of a target language norm. This linguistic system we will call “interlanuage”.”. 7.

(22)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一)母語的干擾 中介語裡的規則和語言現象是從學習者自身的母語轉移過來的。例如:在學 習華語聲母/ts/時,土耳其學生往往因其書寫形式與母語文字 z 一模一樣, 而以母語/z/代替其發音。 (二)語言訓練的影響 教學者的訓練方式導致學習者過於強調某一結構,而引起規則轉移。例如: 教師在教授華語翹舌音時,過度強調舌尖向顎部抬起的動作,使發音變得不 自然,學生的翹舌音也就跟著不自然了。 (三)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影響。 例如:外籍學生若以母語文字拼寫讀音的方式學習華語語音,就會發生發音 上的偏誤。 (四)第二語言交際策略的影響。 學習者通常使用比較簡單、好記的方法來學習目標語。例如:外籍學生覺得 以華語交談時,即使 z、c、s 與 zh、ch、sh 不分,華語母語人士仍然能夠 理解,而趨於避免使用較難的發音。 (五)第二語言材料所引起的規則擴大使用。 由於學生掌握目的語的知識僅限於教學材料,於是將有限的、不完全的目的 語知識套用在言語中。例如:學生若不了解漢字有一字多音的現象(如「會 議 hu y 」和「會計 ku ij 」),認為一個字在所有的詞彙中都是相同讀音, 就會讀錯。 Selinker 認為,中介語真正的成因到底屬於上述的哪一項,是難以區分 的,因為可能不只一項,不過上述五項的確是我們在中介語系統形成中容易 見到的幾個誘因。另外,Selinker 認為中介語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創造出來的 獨特系統,儘管其過程經過大量地糾正或反饋,都會以其特有的偏誤形式留 在使用者的語言表達中,並具有以下特點: 1.. 中介語在發展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介於第一語言和目標語言之 間的獨特系統,表現在語音、詞彙、詞序、語法、語用等各方面上。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 中介語是一種隨著學習過程不斷變化的動態系統,有其一定的階段性。 但它逐漸遠離第一語言,向目標語言游移。. 3.. 學習者尚未完全掌握目標語言的狀況下,因學習者母語干擾(負遷移)、 目標語知識規則過度泛化、教學訓練不足、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等因素, 而產生對目標語言的偏誤現象。偏誤的導正會隨著學習時間的進展而慢 慢增加。. 4.. 向目標語靠近的中介語是迂迴前進的,偏誤現象常規律性地重現。猶如 漂泊在大海中的一艘船,雖未靠岸,卻是明確地航向目標語的港口。. 5.. 中介語的偏誤有頑固性,易走向僵化(fossilization)5,其表現在語音 方面特別明顯。大部分的學習者終其一生皆使用中介語。 其中語言的「僵化」是 Nemser(1971)和 Selinker(1972)所提出的一. 項重要論點。僵化是中介語特有的現象,意旨不論學習者年齡大小,或給予 學習者多少教學訓練,特定母語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特定目標語時,其 中介語中仍持續存在的一種語言項目、規則或次系統。 魯健驥(1993)於《中介語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亦闡述了中介語的特 點: (一)滲透性 中介語受到來自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之規則或形式的滲透。母語的滲透 就是母語干擾的結果;目標語的滲透是對已接觸過的目標語規則形式過度泛 化的結果。滲透性有積極作用,亦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則是母語的正遷移, 使中介語向目標語接近;消極作用是由於母語干擾和目標語規則形式的過度 泛化造成,而強化了中介語的型態,產生偏誤。 (二)僵化現象 即前文提到的 fossilization。一般來說。中介語系統中,語音和某些語 法項目的僵化現象最為突出。. 5. 或譯作「化石化」。. 9.

(24)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三)反覆性 意指某些已得到糾正的偏誤又有規律地重複出現,如此情況的發生,可 能導因於學習者需要用來表達己意的目標語形式難度較高,因此退而求其次, 選擇一個他比較熟悉的形式表達,然其所選用的表達形式從目標語的角度看 來是偏誤的。例如在測驗或正式場合時,有些學習者會避免使用自己不確定 的語言形式表現,雖然這樣是保險起見的做法,但反而可能造成偏誤的發生。 魯健驥(1993)認為反覆性只表現在某些語言項目上,並不影響整體中介語 系統的動程。 另外,魯健驥(1984)說明中介語的產生具有許多方面的心理因素,除 了 Selinker 已提出的五項成因,還有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擾。魯健驥 (1984)闡明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的年齡、抽象思維能力,還有無法產生 移情作用(empathy)的某種語言偏見等心理因素,雖然尚未獲得實驗證明, 也可能是造成僵化的原因。隨著年齡漸增,人腦活性漸退,因而母語在目標 語的習得起了干擾作用;抽象思維能力是成人歸納目標語的語言現象,形成 中介語的規律。某些開始學習外語的人可能覺得其他語言系統聽起來很奇怪 或不悅耳,產生一種語言偏見,成為一種學習的阻力。. 二、 中介音 Wei(2008)表示:發音的不同可說是語言之間最大的差異。當語音偏 誤重複地發生而漸變為穩定狀態,語音的僵化現象因此而生。語音的僵化, 即是第二語言學習者表現於語音層次的中介現象,也就是「中介音」。造成 中介音的主要原因是: (一)母語的干擾 母語的負遷移在語音學習的過程中特別顯著,學習者將母語的語音規律 直接套用到目標語,如:華語中的 z 是舌尖後清塞擦音/ts/,而土耳其語的 z 是舌尖前濁擦音/z/,由於漢語拼音 z 和土耳其文 z 書寫形式相同,容易讓土 耳其學生從視覺上造成誤解而受母語干擾,一見漢語拼音 z,發音器官便不 由自主地丟失阻塞動作,形成偏誤的發音。.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二)學習過程中訓練的不足或誤導 學校訓練的不足,或多語言、方言社會環境(如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臺 灣、新加坡…等)的影響,往往是誤導的來源。學生離開教室後,常聽到一 些不合規範的語音,長時間耳濡目染,就受到影響了。 魯健驥(1984)在《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一 文中提出中介語音系統的僵化現象較其他語言項目更來得強: 據說英籍的波蘭裔著作家約瑟夫‧孔拉德的英語,被公認為在語法上 達到了跟英語為母語的人一樣的水帄,但在語音上,他卻始終保持著 波蘭語的口音。這就是所謂「約瑟夫‧孔拉德」現象。(魯健驥,1984, p. 54). 小結 綜上所述,顯示語音的確是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領域上較難克服的 一個層面。筆者認為,除了 Selinker 提出的五項中介語成因,還可增加「文 化心理因素」和「學習者舌位自我監控不足」等二項成因。雖然就觀察第二 語言學習者是否有共同的語音偏誤現象以解釋中介語音的形成因素不容易, 但假若中介語理論成立,應該可以透過觀察學習者中介語的發展歷程,得知 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音學習歷程,並了解學習者的語音偏誤現象,給予適當 的指導,使其穩定地朝向目標語的程度前進。. 第二節 第二語言習得之研究方法 Freeman & Long ( 1991 ) 於 《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一書中說明對於第二語言習得語料分析方式的發展, 主要有對比分析(constractive analysis)、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語言 運用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言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等四種。 雖然語言運用分析和言談分析對於中介語系統之研究較為精確,但前者偏重 以縱向的研究方式探討語法的發展過程,後者則以句子銜接和篇章為主軸, 與本研究之問題方向較不相符,因此本節不贅述語言運用分析和言談分析, 11.

(26)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而以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之探討為主。. 一、 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由 Lado(1957)提出,它是一種在語音、語法和文化層次上 對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進行逐一且嚴格比較的一種分析法,目的在於協助語 言教學解決第一語遷移的問題。Lado 認為學習者母語的表達形式、語義, 以及文化背景等,都容易影響其目標語的表現而產生受母語遷移的作用。因 此,以對比分析針對學習者的母語和目標語進行研究、比較,則能預先了解 學生可能面臨的學習困難,使語言教學更有效率。 劉珣(2000)指出,對比分析提出了一套嚴謹的研究程序,而其優點在 於加強人們對語言現象的描寫和研究,並且能對一個語言的特徵有更深入的 了解。對比分析一般分四個步驟進行:描寫、選擇、對比、預測;首先,分 別對兩種語言系統進行詳細的觀察與描述,從中擇重要的、有意義的項目進 行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相同和相異的地方。最後,藉之預測學習者會遇到的 學習難點,如此一來,教學者於編選教材與設計課程時也能更有針對性。 相反地,劉珣(2000)亦表示對比分析存在著一些侷限。其一,兩種語 言的結構差異愈大,不見得干擾就愈深;反而是結構的差異細微者,才更容 易發生學習困難。其二,對比分析將學習看做是機械性的刺激和反應的結果, 較不重視學習者實際的語言表現,因而被批評為只不過是一種比較,而非第 二語研習得的研究。不過 James(1980)認為對比分析之用意在於「預測」, 而診斷實際差異則是「偏誤分析」的任務。如果任何錯誤都得藉實際語料驗 證,在教學上就會耗費太多時間,也失去對比分析最重要的功能。 筆者認為,在人類語音的研究領域中,對比分析仍然佔高度的份量,雖 然有些語音偏誤現象是所有學習者共通的難點,但是我們仍能明顯感受到特 定母語背景之學習者總帶著特有的腔調和共同的偏誤特徵。魯健驥(1999) 亦認為母語仍是學習者在語音層面之偏誤的主要干擾源,因此探討母語遷移 與中介語音形成的關係,對比分析仍是一項必頇採行的重要研究方法。. 12.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二、 偏誤分析 偏誤分析是對比分析的發展和改良,傳統的對比分析過度強調母語遷移 的影響,忽略了其他的干擾來源,而偏誤分析指出其他語言習得的現象,正 好彌補了對比分析的不足。此外,它強調了偏誤現象在教學中的正面意義。 透過偏誤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學習者在語言習得方面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 者所使用的學習策略。 Corder(1967)於《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文中論及「失 誤」(mistakes)和「偏誤」(errors)之區分。「失誤」指的是成年的母語 者說話時因疲勞、心神不寧或其他因素而出現的一般口誤,是隨機發生的, 然說話者一但察覺後便能自我導正,與言者本身的語言能力無關。「偏誤」 則是規律性的,且於學習者第二語言學習歷程中留下蹤跡,因而能夠被追蹤 分析,甚至歸類。Corder(1967)表示,以往的觀念認為,完美的教學不應 容許任何偏誤的出現,不過事實上,即便教師於各方面費盡心思,也不可能 完全抹除學生產出偏誤。他並指出了研究學習者出現偏誤現象的重要性,有 三個層面: 1. 對教學者而言,針對學習者之偏誤做系統性的分析,可以掌握學習者的 語言發展,以利學習目標的設定。 2. 對研究者而言,它提供第二語言習得的證據,及顯示學習者以何種學習 策略學習目標語。 3. 對學習者而言,他們能夠檢視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並藉之 為輔助學習的工具,進一步加以改正。這也是偏誤的價值所在。 致使學習者產出偏誤的來源是偏誤分析的研究重點,一般分為「語際偏 誤」和「語內偏誤」兩類。語際偏誤指的就是母語的負遷移,這部分也是對 比分析的研究重心,但不同之處在於:偏誤分析認為母語干擾不僅僅是單純 的遷移現象,而是學習者根據母語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對目標語規則提出假 設並驗證的一種過程(學習策略)。尤其是初學者,因為對目標語的知識有 限,因而更容易從母語中尋求輔助(陳俊光,2007)。. 13.

(28)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至於語內偏誤則分為兩種:過度「類化」或「簡化」。對於過度類化, 魯健驥(1999)認為是學習者把有限的目標語知識,套用在新的語言現象上 所產生的偏誤。例如:漢語拼音之聲母 j、q、x 與元音 ü 相拚時,元音字母 ü 省去了附加符號(¨),但讀音維持不變,若學生不了解這樣的拼讀規則, 就會將 u 和 ü 搞混了。至於「簡化」,陳俊光(2007)認為是學習者為了減 輕學習負擔而採用的一種策略;換言之,即學習者使用第二語言時,在不影 響實際溝通的前提下,省去次要的語言成分以減輕語言處理上的負擔。 至於偏誤分析的進行,Corder(1974)與劉珣(2000)皆建議按照如下 流程: 1. 蒐集學習者之中介語語料。 2. 鑑別語料中的偏誤是規律,還是偶然的;是形式上的,還是語用層面的。 3. 分類偏誤。傳統上是根據形式分類成語法、語音或詞彙方面的偏誤。 4. 解釋偏誤的成因。 5. 評估偏誤影響溝通的嚴重程度。. 三、 語音聲學分析 近來在華語語音研究領域,已有許多學者利用物理科學的方式取得較準 確、真實的數據資料,以獲得較客觀的語音描述。據王士元(1988)所述, 語音聲學(acoustic phonetics)6是 1940 年代才開始有系統地建立起來的新 興學門,除了透過語音分析儀器或程式研究人類語音之物理性質與發音器官 的關係,更促進現代計算機辨別語音、模擬聲音的技術。 語音聲學是一座介於語音產生與語音感知間的橋樑,楊順安(1991)指 出:在人的語言中樞裡,存在著一套離散的「音位」式言語代碼。這些載有 語意、前後相隨的一串離散代碼,透過發音器官的震顫與動作,轉變為連續 性的語音聲波。語音聲波進入聽覺器官,連續性的聲波又被解碼為離散的音. 6. 或譯作「聲學語音學」。. 14.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位式言語代碼,如此一來,言者的語意就能被聽者理解(圖二-1)。另外, 鄭靜宜(2005)說明,語音是時間性的訊號,每個語音訊號皆在時間軸上佔 有相當的長度。而語音的多變性即在於不同的時間點上呈現不同的聲波(頻 譜)型態,讓我們能辨認或區分出不同的語音類別來。換言之,人類對語音 的感知其實是取決於其物理(聲波)性質。. 離散性的言語代碼. 發音器官. 連續性的語音聲波. 連續性的語音聲波. 聽覺器官. 離散性的言語代碼. 圖 二-1 語音的產生和感知模型 (資料來源:楊順安(1991)。從聲學語音學的角度對普通話元音音位系統的初 步研究。語文研究,2,p. 11). 鍾榮富(2011)認為要了解對人類語音的聽辨或解讀,即需要弄懂語音 聲學的基本概念,而所要研究的就是語音的物理性質。藉由視覺化語音信號 (聲譜)的解讀,再同語音知覺(聽辨)加以比對,則能將語音做進一步的 分析和量化。比起一般單純聽辨的評斷方式,語音聲學分析更具有信度和效 度等客觀性之優勢。 謝國帄(2011)認為將聲學分析帶入語音研究有以下之優點: 1. 描述發音動作與構音部位來解釋語音性質較不容易且不明確,而以語音 之聲學特性則較容易解釋且客觀。 2. 分析語音的聲學特性有助於解釋一些差距不大且容易混淆的音。 3. 聲學分析儀器和程式的發明,能將語音轉化成永久性的視覺紀錄(聲譜 圖),解決了語音迅速隨時間而消逝的問題,便於追蹤分析。. 15.

(30)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小結 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各有其優缺點,曹逢甫(1993)指出,對比分析可 能因為資料不全或分析方式不當,而導致預測力失準,因此它所做的預測應 該與學生實際的錯誤相互印證,如果結果能大致得到證實,就表示分析的方 向是正確的。但對偏誤分析來說,解釋偏誤來源的過程通常會遭遇到很大的 困難,而對比分析在這方面正好可提供很好的協助,使偏誤分析的診斷功能 更加確實。 因此筆者認為,若能將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作為語言的研究工具,而非 語言的習得理論,應是相輔相成,而非互相排斥的。此外,人耳的聽辨能力 有限,有時聆聽者感覺到說話者特定的語音表現,卻難以客觀地描述或解釋 其確切之特徵,此時更需借助語音聲學的研究方式將語音具象化,並據之描 述學習者的語音偏誤特徵,以補足書面對比和分析的不足,尤其是人耳能夠 感受卻無法言喻的細微差距,更能從語音聲學分析中找到答案。. 第三節 華語語音之偏誤研究與教學 學術界對於中介語理論之探討業已增多,其中不乏投入華語領域者,許 多華語語音學和中介語研究之著作陸續出現。楊連瑞(1996)認為,中介語 理論研究的目標是對中介語這一語言系統做出具體的描寫,揭示以華語為目 標語言之學習者的中介語音、詞彙、語法、語用等發展規律,使外語教學建 立在更加科學與客觀的基礎上。 針對外籍學生的華語中介語音研究,有針對特定母語或國籍為對象而分 析者,亦有全面性分析者。多方收集語料分析如朱川(1997)採集了英語、 日本語、韓語、新加坡華語等四種母語背景之留學生的語音樣本進行語音偏 誤分析;曾金金(1999,2000)針對東南亞學生進行聲調之聽辨分析;葉德 明(2005)就華語語音難點提出不同國籍之學習者的偏誤常態,並提出改善 建議。其他亦有許多研究者鎖定特定母語背景人士進行語音偏誤診斷或教學 研究,然多為其研究對象多以日本、韓國、東南亞諸國和英語母語者,甚少 有探討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語音中介現象者。 16.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Richards(1971)將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所發生的偏誤分為兩種:受學 習者自身母語的遷移而產生的偏誤,稱為語際偏誤(interlingual errors); 不同母語背景之學習者所發生的共通性偏誤,則稱為語內偏誤(intralingual errors)。筆者就學者們的語音相關研究探討,希望能得到外籍學生的華語 語內偏誤現象,也是土耳其語母語人士華語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偏誤類型。. 一、 外籍生華語舌尖前、後音之偏誤研究 毛世禎(2008)認為,若將所有華語學習者看成一個整體,那麼華語語 音教學的重點也可視為最普遍性的難點。朱川(1997)針對日本、韓國、歐 美、新加坡等不同背景的華語學習者進行語音實驗,發現舌尖後音幾乎是所 有受詴者的第一級難點。毛世禎根據朱川語音研究的基礎上,將這些外籍學 生語音難點整理如[表二-1]。. 表 二-1 外籍學習者之華語語音難點共性 級別. 聲母. 韻母. 一級 難點. 舌尖後音. 二級 難點. /f/和/x/、/h/相混 鬆緊、圓唇不足 鼻音、邊音、閃音相 複韻母動程不足 混. 三級 難點. 有尖音 送氣殘缺 清音濁化. 鼻音韻母. 聲調 四種聲調混淆. 短促. 單韻母穩定性不夠 介音殘缺或多餘 捲舌不到位. (資料來源:毛世禎(2008)。對外漢語語音教學。). 必頇注意的地方是,這些難點雖然以級別區分,但有些語音是各種學習 者都感到困難的,如舌尖後音、舌面音、送氣音、複韻母、鼻韻母,以及聲 17.

(32)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調(毛世禎,2008)。不過有些語音難點則是因人而異,不具共性,因此困 難級別也不見得與[表 二-1]中的歸類相同。朱川(2013)表示,儘管大 家都覺得華語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很困難,但學習者表現在此兩組舌尖音的 偏誤情況也因會學習者自身的母語背景而有所差異:新加坡學生主要將舌尖 後音發成舌尖前音,加上少量的矯枉過正;韓國學生不是將舌尖後音錯成舌 尖前音,就是混淆成舌面音;歐美學生的情況與韓國學生類似;日本學生則 是舌尖前後音相混、舌尖舌面相混,再加上矯枉過正全面混亂,以致於只要 遇到舌尖音就難逃錯誤。 朱川(2013)與毛世禎(2008)提出的這些語音偏誤現象,僅為本研究 對於外籍學習者的偏誤現象提供較概括性的了解。以下就學者們對於外籍學 習者於華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的語音偏誤特徵做一探討。 1. 舌尖後音與舌尖前音、舌面音相混 舌尖後音/ʈʂ/、/ʈʂʰ/、/ʂ/是華語特有的輔音,為多數語言所缺乏,因此學 習者較難以掌握。朱川(1999)的研究顯示,舌尖後音產生偏誤的受詴者多 達 40%,其偏誤特徵是將舌尖後音讀成舌尖前音([ts]、[tsʰ]、[s])或舌面 音([tɕ]、[tɕʰ]、[ɕ]),也有受詴者全部混淆。由此可見舌尖後音、舌尖前 音與舌面音這三組輔音相互對立,對學習者造成極高的難度。 朱川(1997)認為外籍學生舌尖後音的偏誤表現,主要在於舌尖與舌面 等構音部位相混,或送氣與否的問題。毛世禎(2008)還指出外籍學生的舌 尖後音與空韻元音7相接時容易出現顎化現象,可能是受到學習漢語拼音「i」 的影響,儘管學生進一步了解到舌尖元音/ɨ/和舌面元音/i/的區別,還是難以 徹底克服顎化的傾向。 2. 送氣殘缺 大部分語言之語音系統普遍不存在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毛世禎(2008) 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知和學習,學習者能夠在聽覺上加以分辨,進而做 出發音上的區別,但往往由於教學指導中有所謂的「發送氣音時,呼出的氣. 7. 展唇央高元音/ɨ/,又稱「舌尖元音」。. 18.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流較強烈」等說法,導致學習者發音時誇張地加強呼出氣流,影響言語表達 時的流暢度,如此卻成為教學上的負遷移了。 3. 清音濁化 毛世禎(2008)對於外籍學習者的清音濁化現象的解釋是:在一定的條 件下,華語語音其實也存在著濁化現象,如詞語中的後音節的塞音和塞擦音 常發生濁化,但在起始音節裡很少發生。而外籍學生則是把母語中清音字母 p、t、k 與濁音字母 b、d、g 的關聯帶進華語的送氣/不送氣,同時因為他 們的母語中沒有聲調,使其於表現華語聲調時,特別依靠嗓音音高的連續性 控制,造成清輔音過度濁化的現象。 根據上述毛世禎和朱川的對外籍生語音偏誤的分析,筆者認為這是因為 華語舌尖前音與舌尖後音內部同時存在數種細微的語音特徵,且這些多數語 言中不具備的特徵共存,又相互對立,自然讓外籍生感到莫大的學習阻礙: a. 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tsʰ/-/ts/;/ʈʂʰ/-/ʈʂ/) b. 不翹舌與翹舌的對立(/s/-/ʂ/;/ts/-/ʈʂ/;/tsʰ/-/ʈʂʰ/) c. 塞擦音與擦音的對立(/ts, tsʰ/-/s/;/ʈʂ, ʈʂʰ/-/ʂ/) 近年來的其他相關語音研究亦指出其他母語背景之華語學習者難以掌 握華語舌尖前音與舌尖後音的情形,以下列舉一二。 西班牙母語者(朱慧珊,2010): 受詴者將/ʈʂ/、/ʈʂʰ/、/tɕ/、/tɕʰ/發音成[tʃ]或[tʃʰ],或將/ʈʂ/、/ʈʂʰ/、/ɕ/、/s/ 發音成[ʃ]。送氣/不送氣輔音的混淆,還有舌尖音與舌面音的混淆是西班牙 語母語者的主要偏誤特徵。 蒙古語(蒙古國)母語者(張瑞芳,2008): 受詴者/ʈʂ/、/tɕ/和/ʈʂʰ/混讀;/ɕ/和/ʂ/混讀。或將/ʈʂ/、/ʈʂʰ/、/ʂ/誤讀為[ts]、 [tsʰ]、[s]。華語 j、q、x 則誤讀為蒙古語 ж [tʃ]、ч [tʃʰ]、ш [ʃ]。 烏爾都語(巴基斯坦)母語者(陳晨,2010): 舌尖前音部分,受詴者以烏爾都語 19. ‫ ﺫ‬/ ‫ ﺽ‬/ ‫[ ﻅ‬z]代替華語 z /ts/。而.

(34)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在發華語 c /tsʰ/時,可能因為課堂教學中強調 c 是 z 加強送氣的特性,而使 巴基斯坦學生在發音時,只是在[z]的基礎上加強摩擦噪音的程度,最終偏 向. ‫ ﺙ‬/ ‫ ﺱ‬/ ‫[ ﺹ‬s],但逢 c 與圓唇後高元音(/u/)起始之韻母拚合時,卻. 將 c /tsʰ/讀成[ts],這是由於難以掌握送氣強度而引起的。 舌尖後音部分,受詴者將 zh /ʈʂ/發音成. ‫[ ژ‬ʒ],尤其在 zh 與元音/ɨ/拚合. 時,最容易出錯,研究者發現巴基斯坦學生受到漢語拼音文字形式的影響, 而將 zhi 念讀成[dʒi]。後經過教師的反覆糾正,他們易將 zhi 念讀成 zhe; 「知 道」變成「遮道」。ch、sh 也有同樣情形;「吃飯」變成「車飯」。 俄語母語者(張迪,2011): 華語 z、zh、j 是俄語中沒有的音,所以發音時問題明顯,以俄語為母 語的學習者不分舌尖與舌面,統統發成[tʃ]或[dʒ]。加上華語 j 組輔音只能跟 齊齒呼和撮口呼韻母相拼,zh 組只能跟開口呼或合口呼的韻母相拚的音韻 組合規律8,無疑又增加了難度。這類錯誤一直貫穿學習的各個階段,即便 是高級階段的學生,仍會有這樣的偏誤,而且很難改正。 更有學生完全不分,比如「鐘」讀成 z ng;「樹木花草」讀成 s m hu c o。雖然俄語輔音 ш 與華語 sh 極其接近,然俄語 ш 發音時雙唇拱圓前伸 ([ʂʷ]),使俄羅斯學生發華語 sh 這一音時雙唇容易前伸、拱圓。 另外,漢語拼音字母的書寫形式與俄文(斯拉夫字母)中的部分字母相 同,但發音完全不同,俄羅斯學生常常因此與自己的母語文字混淆。例如: 漢語拼音 c 是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tsʰ/,而俄文的 с 發音時舌尖依傍下齒, 舌葉抬起靠近上齒齦形成縫隙,氣流摩擦穿過縫隙成音(/s/)。 泰語母語者(蔣印蓮,1996): 泰語輔音系統中有靠近舌尖部位的舌葉音/tʃ/、/tʃʰ/,所以泰國學生發華 語/ʈʂ/、/ʈʂʰ/、/ʂ/等音時舌位偏後成舌葉音,/ʂ/則以[s]代替。蔣印蓮另外指出,. 8. 齊齒呼為以[i]起始之韻母;撮口呼為以[y]起始之韻母;合口呼為以[u]起始之韻母;其. 餘韻母為開口呼。. 20.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語音偏誤並非只導因於母語和目標語是否存在相同音素。一般認為泰語音系 具備輔音/s/,泰國學生在華語/s/的掌握應該不成問題,但實際狀況則不然, 其因出自聲韻組合規律;泰語/s/可與[i]相拚,但華語音韻沒有/s/與前元音(/i/、 /y/或/e/)的組合,所以泰語學生其實不容易掌握華語的/s/。. 二、 土耳其語母語者常見之華語輔音偏誤 Aydın(2011)針對 18 名於中國留學的土耳其學生進行語音調查研究, 除發現受詴者將不送氣清輔音 b /p/、d /t/、g /k/讀成濁輔音[b]、[d]、[g]外, 亦指出受詴者常將華語 c /tsʰ/讀成[s],原因是土耳其語音系中缺乏舌尖前塞 擦音/tsʰ/,土耳其學生對於此音素無感官經驗而容易發生偏誤。另外,土耳 其學生也有舌尖後音的困擾;受詴者以[dʒ]、[tʃ]、[ʃ]等舌葉輔音代替華語舌 尖後音 zh /ʈʂ/、ch /ʈʂʰ/、sh /ʂ/。 Azertürk(2002)於《Çince Öğretim Yöntemleri》(華語教學方法)中 指出土耳其學生的華語發音有主要偏誤狀況如下: 1. 土耳其學生沒有送氣與不送氣的概念,往往將不送氣清輔音發成濁音, 如華語 b /p/、d /t/、j /tɕ/、g /k/、z /ts/、zh /ʈʂ/等常常被發為濁音。 2. 舌尖音部分,最大的困難是 z-c 與 zh-ch。華語 z /ts/被發音成土耳其語的 z [z],華語 zh /ʈʂ/被發音成土耳其語的 c [dʒ],華語 c 發音成土耳其語的 c[dʒ], 但亦見發音成[s]者。 3. 華語 ch、sh 雖被視為土耳其文的 ç、ş 等清輔音,但土耳其學生仍無法很 正確地發出華語的 ch、sh。9 4. 華語翹舌音 zh、ch、sh 等是土耳其學生最難掌握的輔音音素。尤其當這 三個輔音後接展唇央高元音[ɨ]或是展唇半高後元音[ɤ]時,土耳其學生往往 難以分別韻母之差異,總是發音為土耳其語「cı」[dʒɯ]、「çı」[tʃʰɯ]、「şı」 [ʃɯ]。. 9. 按 Göksel & Kerslake(2005),土耳其文 ç 實際音值為/tʃ/;ş 實際音值為/ʃ/。. 21.

(36)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三、 語音教學的重要性與原則 趙元任(1980)提出語音教學在華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他認為教學者與 學習者在初學語音階段的前三週就應盡力克服所有的語音難點。當語法進入 學習內容,詞彙量也開始增加時,學習者容易慣用尚未導正的發音,進而使 其語音偏誤逐漸僵化,「所以不得不在最初的時候把這個習慣弄好」。 據趙元任的說法,語音教學要是起頭時弄不好,學生一旦習慣了不正確 的發音,以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很難導正。縱使可以糾正,往往都得耗費 極大的心思與精神,故教學者要特別注意起頭的發音教學時得嚴格些。筆者 相信不論何種母語背景,大多數的外籍學生在學習華語語音時,舌尖後音非 常不容易發音到位,又可能與舌尖前音或舌面音搞混,因此在最初的教學中, 教師們一定要不斷地糾正、不斷地引導學生練習。 程棠(1996)討論針對零程度學習者的華語語音教學,認為在基礎華語 教學中應單獨安排語音教學階段,集中精力進行語音訓練以紮穩發音基礎。 不論是從學習外語的體會,還是有從事對外華語教學的經驗,都感到開始階 段的語音學習只是打下一個初步基礎,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的正確發音,要 在基礎階段不斷地反覆練習。此外,程棠也談到語音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有 其複雜的原因,除了個人主觀見解、理論和方法上有問題之外,可能與我們 對語音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有關係,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語音訓練的要求不高 因教學理論和方法上的不一致,往往沒有把足夠的精力放在語音訓練上。 程棠還認為,能操標準華語語音的華人也不多,別說是外國人了。如果語言 教師本身華語也說得不夠標準,更談不上對學生的要求了。古人云:「取法 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於下。」沒有高標準的要求,哪來理想的 效果? (二)只求言語流利,不求發音準確 有的語言教師沒有正確地處理音素教學和語流教學、單項練習和句子整 體練習的關係,只求學生說話流利,不求發音準確。其結果必然導致發音不 22.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正確,嚴重者甚至造成讓人聽不懂的後果,而產生不少教學上的困難。 (三)存在無所作為的思想 華語語音系統有不少難點,而華語又是聲調語言,學好華語發音本來就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部分學生已在本國學過一點華語,但沒有打好語 音基礎,洋腔洋調十分嚴重,要糾正過來很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教 師感到困惑、束手無策,只要在不礙聽解和溝通的情況下,任其自然,無所 作為。 然而魯健驥(1992)認為,課堂上對學生表現的假設本身就包含偏誤存 在的可能性,詴驗中出現偏誤是難免的。因此教師應該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 口,容許學生出現偏誤,尤其要肯定學生的表達,不能只盯著學生的偏誤。 所以要把握糾正學生語音偏誤的分寸,不要有錯必糾,應該抓住重點,如按 課程內容提點的偏誤,以及直接影響交際的偏誤。 由於語音表現是學習者語言水帄最外顯的標誌,但語音教學卻是一項難 度較高且內容枯燥的要素,對學習者後續的學習將產生關鍵性影響。趙金銘 (2004)指出華語語音教學應考慮以下原則: 1. 「趣味性」,減少內容枯燥乏味,採用適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實踐性」,語音教學必頇透過大量的練習活動落實學習強度。 3. 「結合性」,將語音與其他語言項目(尤其是句子)的教學結合起來。 4. 「實用性」,語音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語言交際能力,而並 非僅是語音本身。 毛世禎(2008)針對語音教學,則提出以下發音的訓練方式: (一)示範模仿法 經常反覆性的訓練,但要求語言教師本身具備優良的發音能力,且注意要有 即時的反應和明確的回饋。 (二)對比發音法 利用不同語言間存在的關係,從一個語音帶入另一個語音。可藉由母語的相 23.

(38)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似音,也可藉由目標語的過渡音。 (三)誇張發音法 適用於學習者對語音仍非常不清楚的階段,或在發音過程的某處節點上均勻 地加大、延長或擴大構音動作幅度,有助於學生識別特定音素的特質。 (四)補償發音法 利用視覺和觸覺輔助控制,手勢或圖示法也是補償發音的一種。. 小結 綜合以上所述,外籍學生常見的華語語音偏誤,除了將母語的發音系統 套用在華語發音上,也可能受到母語文字一定程度的干擾。土耳其學生亦有 極為類似之情形,如:華語 zh /ʈʂ/發音成[dʒ]是套用母語的發音方式;華語 z 發音成[z]是受到母語文字的干擾;兩者都是典型母語負遷移例子。 而各家學者們對於語音的教學原則與訓練方法都具有獨特性,也有針對 性。整體性方面,相應的發音訓練和聽辨訓練自然不可少,不過大部分文獻 都僅止於描述學習者之偏誤以及如何發出正確語音,以文字形容過於抽象, 仍需要教師設計具體之訓練流程及矯正方法,才能給予學習者有效的教學模 式。筆者同意在對外華語教學中,我們必頇先對教師和學生都嚴格要求,教 師具備標準語音,學生才有可能模仿出標準的發音。但有時模仿也未必能完 全解決問題,這時教師應該在模仿活動的基礎上說明音理,同時要突出重點、 反覆操練。華語教學領域的研究者和教學者也應觀察、分析出學習者的偏誤 特徵,讓他們了解偏誤的出現是學習過程的自然現象,並鼓勵他們找出箇中 原因加以矯正,而不是避免可能發生偏誤的語言使用,失去了診斷偏誤的機 會。. 第四節 華語與土耳其語之輔音和音節結構 華語、土耳其語屬於完全不同的語系,其輔音構音特徵各有其獨特性, 造成土耳其學生學習華語語音的障礙。本節根據華語和土耳其語語音學之相 24.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關文獻做語音重點特徵之探討,以便於依語音實驗之需求,按研究目標做語 音重點差異對比,以及協助解釋土耳其學生中介音偏誤的成因。. 一、 華語輔音系統概述與舌尖前音、舌尖後音 Duanmu(2007)按發音部位將現代華語輔音劃分為三類:唇音(/p/、 /pʰ/、/m/、/f/)、齒音(/t/、/tʰ/、/n/、/l/、/ts/、/tsʰ/、/s/、/ʈʂ/、/ʈʂʰ/、/ʂ/、/ʐ/)、 軟顎音(/k/、/kʰ/、/x/、/ŋ/);依發音方式則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 邊音等,筆者依 Duanmu 所述作[表 二-2]。. 表 二-2 華語輔音音素表 唇音. 齒音. 雙唇 清 /p/ /pʰ/. 塞音. 唇齒 濁. 清.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f/. 齒槽 濁. 清 /t/ /tʰ/ /ts/ /tsʰ/. 濁. 清. 濁. 清 /k/ /kʰ/. /ʐ/. /x/. /ʂ/ /n/. 邊音. 濁. /ʈʂ/ /ʈʂʰ/. /s/. /m/. 軟顎音. 翹舌. /ŋ/. /l/. (改編自:Duanmu (2007)。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p. 24). 關於華語舌面音 j [tɕ]、q [tɕʰ]、x [ɕ],Duanmu 認為這些「齦顎音」是 由齒槽音(舌尖前音)與前元音[i]、[y]拚合時發生顎化(palatalized),即 /ts/、/tsʰ/、/s/與[i]、[y]結合時的同位音,不為獨立音位。吳瑾瑋(2009)描 述華語舌尖前、舌尖後音之發音方式,筆者整理如下: 1. 舌尖前清擦音 /s/ 舌尖上移至齒背後,和齒背間留出一條窄縫,發音時聲帶無震動,氣流 25.

(40)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的偏誤分析. 從窄縫而出,形成摩擦音。漢語拼音符號「s」;注音符號「ㄙ」。 2. 不送氣舌尖前清塞擦音 /ts/ 發音起始舌尖抵住齒背,聲帶無震動,氣流受到舌尖與齒背的阻塞而滯 留於口腔。待舌尖移離齒背留下窄縫,前段氣流先自然破阻而出,後段氣流 由窄縫摩擦而出,產生塞擦音。漢語拼音符號「z」;注音符號「ㄗ」。 3. 送氣舌尖前清塞擦音 /tsʰ/ 發音起始舌尖抵住齒背,聲帶無震動,氣流受到舌尖與齒背的阻塞而滯 留於口腔。待舌尖移離齒背留下窄縫,前段氣流先強力破阻而出,後段氣流 由窄縫摩擦而出,產生塞擦音。漢語拼音符號「c」;注音符號「ㄘ」。 4. 舌尖後清擦音 /ʂ/ 舌尖上移至前顎並稍往後翹起,聲帶無震動,氣流從舌面與前顎之間的 縫隙而出,產生摩擦音。漢語拼音符號「sh」;注音符號「ㄕ」。 5. 不送氣舌尖後清塞擦音 /ʈʂ/ 舌尖上移至前顎並稍往後翹起,與前顎接觸成阻,聲帶無震動,氣流受 舌尖與前顎之阻擋而滯留於口腔中,待舌面移離前顎留下窄縫,前段氣流自 然破阻而出,後段氣流從舌面與前顎之間的縫隙摩擦而出。漢語拼音符號 「zh」;注音符號「ㄓ」。 6. 送氣舌尖後清塞擦音 /ʈʂʰ/ 舌尖上移至前顎並稍往後翹起,與前顎接觸成阻,聲帶無震動,氣流受 舌尖與前顎之阻擋而滯留於口腔中,待舌面移離前顎留下窄縫,前段氣流強 力破阻而出,後段氣流從舌面與前顎之間的縫隙摩擦而出。漢語拼音符號 「ch」;注音符號「ㄔ」。. 二、 華語之音節結構 根據 Fromkin & Rodman(1993)對音節的定義:「音節是言談的最小. 26.

(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單位。10」換言之,人類語言於聽覺上最容易區分的音段就是「音節」,其 中可能包含一到數個音素不等。華語中每一個漢字都是獨立的形象,個自乘 載著一個音節;簡言之,華語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音節。葉德明 (2005)指出:華語音節結構的特點是「前聲後韻」,意思是前為聲母,後 為韻母,如[圖 二-2]所示。. 聲調 韻母 聲母. 介音. 主要元音. 韻尾. 圖 二-2 華語音節結構. 聲母是華語漢字每個音節的起始,它總是出現在音節的前面,為發音的 首位。華語音節中所有的聲母都是輔音,但不是所有的輔音都可以作為聲母; 華語中的所有輔音唯/ŋ/不可為聲母。相對於聲母,韻母是一個字(音節) 的後一部分,由於其為整個音節的重心,可單獨存在,也就是僅由一個韻母 成為一個音節。(葉德明,2005)聲調是音節內音階高低升降的持續變化, 是華語語音的重要特色;華語字詞更以調辨義,故謂華語是一種聲調語言。 「聲、韻、調」是華語語音的基本音位,其中任何一項的異動,都會引 起字義的改變,但實際上每個漢字(華語音節)可由 1 個到 5 個不等之音素 所構根據葉德明(2005),華語音節的構成有以下幾種可能: 1. 由 1 個元音構成的韻母自成音節。如:衣 [i] 2. 由 2 個元音構成的韻母自成音節。如:埃 [ai] 3. 由 1 個元音、1 個輔音構成的韻母自成音節。如:安 [an] 4. 由 2 個元音、1 個輔音構成的韻母自成音節。如:彎 [uan] 5. 聲母加上 1 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如:搭 [ta]. 10. “Syllable is the smallest possible unit of speech.”.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economy of Macao expanded by 21.1% in real terms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attributable to the increase in exports of services, privat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從上宗乘。為物垂言。一如撾塗毒鼓。聞者皆喪。絕後乃重甦。無舌而解語。湖

The bookle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which cover the spirit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cope of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roles

In this talk, we introduce a general iterative scheme for finding a common element of the set of solutions of variational inequality problem for an inverse-strongly monotone mapping

From these results, we study fixed point problems for nonlinear mappings, contractive type mappings, Caritsti type mappings, graph contractive type mappings with the Bregman distance

From the existence theorems of solution for variational relation prob- lems, we study equivalent forms of generalized Fan-Browder fixed point theorem, exis- tence theorems of

The purpose of this talk is to analyze new hybrid proximal point algorithms and solve the 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problem involving a convex functional in a uni- formly convex

Corpus-based information ― The grammar presentations are based on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billion-word Cambridge English Corpus, so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