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兩地閩南語電影的語言使用現象探討:
以《陣頭》、《小孩不笨》為例
*
潘惠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 hhpan920@gmail.com摘 要
近來台、新兩地陸續推出以本土故事為題材及本土語言發音的電影,其電影人物的 語言表達形式,詳實呈現兩地社會語言的樣貌,頗有啟發吾人更為普遍、深入探究族群 融合之際語言演變與發展現象的功能。是以本論文擬以國片《陣頭》與新加坡的《小孩 不笨》兩部閩南語電影為對象,從社會語言學的視角,嘗試耙梳兩部電影所呈現的語言 選擇與社會階層的語例,歸納其語言使用的現象,探究其現象形成的原因,從而提出筆 者對於當前推展鄉土語言的芻見。全文內容共分六節:第一節前言、第二節劇情人物概 述、第三節語言使用現象、第四節語言現象的異同比較、第五節原因探討、第六節結語。 關鍵字:閩南語電影、陣頭、小孩不笨、語碼混合、語碼轉換 ◎ 收稿日期:2012 年 10 月 31 日;審查通過日期:2013 年 2 月 25 日。 ∗ 惠蒙兩位匿名審查委員細心的指正和建議,導正本文在語言使用現象分類與異同比較討論的周延。一、 前言
(一) 研究方法與動機
2012年的春節賀歲「新台語片」1《陣頭》(英文名:Din Tao: Leader of the Parade)
2以黑馬之姿衝鋒陷陣,上映兩個多月票房表現亮眼,全台票房 3.17 億元,穩居該年上
半年國片票房冠軍,3僅次於 4 年前的《海角七號》,4而這部以台灣傳統文化為題材的電
影,充滿濃濃的在地風情,搏得觀眾的青睞,成功地吸引許多從未觀看國片的觀眾進入 戲院,為沈寂已久的台語片鳴奏復興的號角,並堪稱為新新浪潮的 90 年代之後台灣電影
中最純正的「新台語片」。5此外,以親子生活與校園題材為敘事主軸的新加坡電影《小
孩不笨》(英文名:I Not Stupid)則於 2002 年 2 月 9 日在新加坡上映時,連續拿下 4 週 票房冠軍,並創下 380 多萬新幣(折合新台幣約 7,800 萬元)的票房記錄;由於片中大 量使用了閩南語及華語對白,亦深獲台灣觀眾的熱愛,並多次在國內的電影台播出。台、 新這兩部影片皆以閩南語、華語為敘述語言所呈現的獨特風格,箇中所富含的在地文化 親和性,無疑成為引發台、新兩地觀眾共鳴的重要關鍵。本文擬以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的理論,嘗試耙梳兩部電影所呈現的語言選擇與社會階層的關係,歸 納其語言使用的現象,從而比較台、新兩國社會語言使用的同異,並探究其現象形成的 原因。 (二) 研究目的與限制 1. 研究目的 社會語言學係以社會的角度觀察語言,主要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對待語言、人們對待 語言的態度、語言選擇、語言替代、語言政策以及語文與文化的關係等(張廷國、郝數 壯,2008:22-23)。本文擬以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藉由《陣頭》、《小孩不笨》兩片語言使 用現象進行語料歸納、比較與原因分析,從而探討各個社會網絡或社區中的民眾所使用 1 黃仁(2012)認為新一代的台語片除了以台灣鄉土文化為題材的影片外,會隨著人物生存時代的轉變,容 納一些非台語的對白使影片更為合理,包括國語、日語、英語、原住民語等,因此自 2008 年起陸續上映的 《海角七號》、《雞排英雄》、《父後七日》、《龍飛鳳舞》、《陣頭》為「新台語片」。 2 該片於 2012 年 1 月 20 日上映。 3 參見李志展、李世珍,2012.07.15,〈《陣頭》領軍舒淇助攻國片 5 強吞 6.6 億〉,《蘋果日報》 http:/ /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entertainment/20120715/34369280。 4 2008年發行的《海角七號》票房高達 5 億 3000 萬元,掀起國片春萌的浪潮,帶動了不少國片拍製上映。 5 《陣頭》全片約有 8 成以上以台語發音。
的語言形式,以及他們對語言的行為與態度(Fishman 著、黃希敏譯,1991:7),應有 助於吾人一窺當前社會階層的語言使用面貌之梗概,從而提出筆者對於當前推展鄉土語 言的芻見。 2. 研究限制 語言訛讀(誤讀)與類化6的現象比較,其精確度與比較語料的數量及場域成正比, 然而本研究取樣來源僅擇取台灣與新加坡以本土題材的閩南語電影各一片,未盡普及全 台與全新加坡,是以語料採樣與比較尚有未盡周延的限制,僅能進行微觀的研究分析; 再加上所得語料中語音的辨析,悉以筆者自身的經驗生活語感主觀判定,不免有所疏漏 與謬誤,而有待大方之家教正之。 (三) 書面資料標記法 由於當前台語文字的使用未有正式規範,7本論文值此階段不宜介入文字使用的爭 議,故文中所用漢字書寫原則為採用個人主觀所認知的幾近約定俗成者,8並輔之以臺羅 拼音,而不論其是否符合考證。至於非普遍約定成俗或尚存爭議者,姑以華語同義字記 錄之,並於該字之末附加音標。倘若該語音尚乏與之音義相當或接近的漢字,或借音的 漢字易致望文生義的誤導者,則記音而註義;而本文凡使用的拼音標記乃採「臺羅拼音」 9。 (四) 本文架構 基於上述本論文擬分六節,分為第一節為前言、第二節為劇情概述與主要故事人 物、第三節為語言使用現象分類、第四節為語言現象的同異比較、第五節為原因探討、 第六節為結語。
二、 劇情與人物
為進行《陣頭》、《小孩不笨》兩部電影中的語言使用現象之研究,請容先就兩部影 6 「類化」一詞的說明請詳見本論文第三節語言使用現象「語音的類化現象」。 7 教育部於 2007 至 2010 年陸續公布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僅稱之為「建議」。 8 例如:予、閣、佮、爿、囡仔、查埔(男性)、查某(女性)、代誌……等。 9 此處所謂「臺羅」係為教育部於 2006 年 11 月 7 日公告之「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此一系統 基本上是傳統教會羅馬字(白話字)和 TLPA(臺灣閩南語拼音方案)的修訂。片的劇情與主要故事人物略作概述如下: (一) 《陣頭》 這部電影原改編自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真實故事,故事主角阿泰出生自台中大雅知名 陣頭世家,小時調皮的他總拿家中陣頭神明搗蛋,是父親眼中不成材的兒子,因而長期 以來父子關係緊張,阿泰長大後離開家鄉北上追求音樂夢,後來因發展不順遂而返鄉與 家人同住,然而對於陣頭毫無興趣的阿泰卻意外接下團長位置,他對於陣頭完全外行卻 要領導一群中輟生團員,團員對於阿泰的外行領導,無不抱以懷疑的眼光,打從心裡不 服從他;最後阿泰面對眾人的質疑,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帶領九天,他帶著一群年輕團 員跋山涉水,踏上環島之路,為「九天」闖出一片天,讓台灣傳統技藝耀上國際舞台。 (二) 《小孩不笨》 《小孩不笨》是一部社會諷刺喜劇片,故事闡述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弊病,包括能力 分班、新加坡語言政策等議題,故事是以三名就讀國小 EM3 班10(主要學科程度較差者) 的學生 Terry、國彬和文福的求學故事為主軸,由於他們功課差飽受親友的鄙視,被認定 是一群不可救藥的「笨」小孩,並對他們貼上「壞小孩」的標籤。片中以主角 Terry(8 歲)為敘事主體,他的家境富裕,父母都忙著工作賺錢因而親子缺乏溝通,大人以爲只 要在物質上滿足小孩就足夠,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肯定。由於 Terry 自小受到母親的過度保護,雖然是個名符其實的「乖小孩」,卻因此養成了大小事情都 缺乏主見,需要依賴母親和旁人的協助。至於生長於上班族階層家庭的國彬則愛畫畫卻 不愛唸書,經常成績未能達到母親的要求而遭鞭打,於是萌生自殺念頭……。而生長於 勞動階層家庭的文福放學後需要幫忙母親麵攤生意並照顧年幼的弟弟,總是無法專心唸 書,因而考試成績經常個位數,經常遭受親友的冷嘲熱諷,遂使他對自己缺乏自信。11本 片藉由三個小孩的求學故事,呈現出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政策如何影響華人家庭與社會生 活。 10 新加坡自 1992 年實施小學四級「分流教育」,分為 EM1、EM2 及 EM3 三個源流,其分流的標準主要視 學生英語、母語及數學的成績而定,並依據分流考試的成績分配就讀班級。EM1 及 EM2 的學生分別在小學 五年級及六年級,修讀高程度的英語、母語、數學及科學等科目;EM3 程度的學生僅修讀基礎程度的科目。 此一小四分流考試制度已於 2008 年廢除,仍保留小六會考制度(葉玉賢,2002)。有關新加坡教育政策分流 制度詳見葉玉賢,2002,《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第五章。 11 參見〈從梁智強導演透視新加坡電影產業〉,台灣電影網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_58398_258。
三、 語言使用現象分類
為增進對於《陣頭》、《小孩不笨》兩片中語言使用現象的了解,本文嘗試藉由「使 用語言的種類」、「使用語言的社會情境」、「使用語言的階級差異」、「語音的類化現象」、 「詞彙重整」、「語碼轉換」,分別進行觀察後並比較兩片中語言現象之異同。 (一) 使用語言的種類 1. 《小孩不笨》 《小孩不笨》片中主要使用語言有新加坡閩南語(以下簡稱「新加坡閩語」)、新加 坡華語12、英語以及少量的馬來語四種。該片主要以華語為主體對白,其次使用的語言 分別為:英文、新加坡閩語、馬來語,因馬來語僅出現幾個語詞,故不列入討論之列。 2. 《陣頭》 《陣頭》片中主要使用語言有台灣閩南語(以下簡稱「台語」)、台灣華語13兩種, 其中台語為該片主體對白語言,約佔全片八成以上,台灣華語則將近兩成。 (二) 使用語言的社會情境 Bock(1964)指出「社會情境包含權益與義務之間、地點的選擇與時間的安排三種 成分。」(Fishman 著、黃希敏譯,1991:42)。準此,本文將描述台、新兩片中家庭情 境、學校情境以及職場情境中不同的角色關係中的時間與空間所使用的語言情形。 12 新加坡華語、閩語係指通行於新加坡境內的華語、閩語。 13 台灣華語係指通行於台灣境內的華語。1. 家庭情境 (1) 《小孩不笨》14 《小孩不笨》片中主角華人小孩 Terry 由於父親擔心他不會說新加坡華語,從小便 將他安排至華人乾媽家中居住,因此學會說得一口流利的新加坡華語;但因英語與數學 程度不佳,被分發至新加坡華人學校中學習程度較低的 EM3 班級就讀。他的母親崇尚 英語,即使會說新加坡華語且先生和兒子皆慣於操華語,她卻堅持在家中使用英語;此 外 Terry 的姊姊 Selina 受到母親的影響,亦慣於說英語,因而一家四口呈現了英語、新 加坡華語、新加坡閩語三種語言混雜交談的現象,其之間的語言使用關係製表如下: 表一 《小孩不笨》中 Terry 家庭成員交談之語言使用概況 說話列 父 母 子 女 備註 父 英語 新加坡華語 英語 母 新加坡華語 + 新加坡閩語 新加坡華語 英語 子 新加坡華語 英語 英語 女 新加坡華語 英語 新加坡華語 受 話 列 女傭 馬來語 英語 英語 父 親 與 母 親 交 談 時 多 以 新 加 坡 華 語 混 雜 部 分 新 加 坡閩語。 (2)《陣頭》 《陣頭》片中男主角阿泰雖然出生於中部台灣家庭,由於自小便北上學音樂,受到 台灣華語使用環境的影響,即使他能聽能說台語,然而回到家鄉後在與家人及團員交談 時,卻是習慣說華語;而阿泰的母親則遷就兒子,大都以台灣華語交雜台語與之交談, 但她和阿泰的父親則幾乎是以全台語互動,因而形成三人間對話台、華語交叉使用的現 象,茲將母子倆的對話摘例以及其語言使用關係製表如下:(以下語料以正黑體書寫者表 台灣華語或新加坡華語,以標楷體書寫者表台語或新加坡閩語,以粗字標底線者為討論 14 以下敘述一律簡稱為《小孩》。
語料,本文凡討論語料皆以此呈現之,除第一則之外不再說明。) 母親:安 ne 啊好(這樣也好)你留地 e 厝 e 喔佮(kah)恁阿爸(台)培養感情 (華),袂親(tsham)像以前 á-ne,見面就冤家。 阿泰:我跟他的感情永遠不會好。 母親:我實在想沒有恁父仔囝到底是 le~想啥 leh? 阿泰:他知道我在想什麼? 母親:咁講(難道說),你知道他在想什麼? 至於父親阿達則與其妻子互動時一貫使用台語,在與兒子阿泰談話時只是配合穿插 少數幾個台灣華語詞彙或短句;而阿泰在與父親對話時則大多使用台灣華語,偶而穿插 部分台語,茲將父子倆對話摘例如下: 例 1、 阿泰:你沒聽到她要跟你解釋嗎? 你怎麼永遠就是這樣子只會罵人,都不聽人家說? 父親:說什麼?還不是理由一大堆。 嘴猶袂扒開(還沒打開),我就看到伊喉嚨空去啊。 阿泰:萬一她沒錯呢? 父親:Ah 無,你意思是 tsím-má(現在)我錯了? Hm!(發語助詞)啊恁家己咧?你 tânn-a(只會)會曉歕(pûn)雞圭(吹 牛)袂講話喔!團長! 啊唬(發語助詞)……真 gâu(厲害)!Gâu 佮予人侵門踏戶,來佮你消 毒。 例 2、 阿泰:賽跑的人就是要一直跑,投球的人就是要一直投,練鼓的人就要一直打。 父親:啊若吃飯 lè?不是就一直吃? 拜託咧!Tú-á-hó 好(剛剛好)就好,這攏囡仔 neh! 阿泰:以前,我練吉他練到手流血打電話回來的時候,是誰在旁邊大聲說,學功 夫就要知吃苦,那個時候你有把我當作孩子看嗎?
表二 《陣頭》中阿泰家庭成員間交談之語言使用概況 說話列 父親 母親 兒子 備註 父親 台語 台灣華語 母親 台語 台灣華語 受 話 列 兒子 台語 台灣華語 1. 父親與兒子交談時大都說台語,僅偶有 幾句台灣華語穿插於句中。 2. 兒子在於父親交談時大都說台灣華 語,僅偶穿插幾句台語。 3. 兒子在於母親交談時大都說台灣華 語,僅一、二句台語穿插使用。 2. 學校∕同儕情境與空間 (1)《小孩不笨》 《小孩》片中學校英語程度不好的 EM3 班級的同學皆以新加坡華語交談,而就讀 高中 EM1 班級的 Selina 則一貫使用流利的標準英語;即使她會說新加坡華語,在華語課 上卻仍堅持使用英語,從她與老師的對話中,明顯流露出對華語的鄙視。此外,另一名 就讀 EM1 班級的學生母親,平時以新加坡華語與小孩及親友互動,然而在學校為孩子 被欺負找主任理論時,卻改操不靈光的英語與校長、學生對話。(以下英文字母係依據該 片英文版字幕撰寫,括弧內為正確語句,以下皆然。) 例 1、 Selina 與華語老師的對話15
Selina:My ambition is to become a scientist. I am going to invent a new type of medicine…. 華語老師:請說華語。
Selina:吃了這個藥之後,我就可以變成洋人。
華語老師:為什麼你要變成洋人呢?
Selina:因為如果我是洋人,I don’t have to learn Chinese any more.
例 2、 家長與老師的對話
EM1學生母親:Teacher! Look at my face!
EM3學生:主任這件事情我有證人,Terry! Terry! Terry! 你說剛才的事情是怎麼
發生的?說啊,剛才是誰推誰跌倒?
Terry:對不起我媽媽說……
EM3學生:你媽,你媽,你不是說你再也不聽你媽的話嗎?
EM1學生母親:Teacher! Not only I complain, people also complain about the face. (I am not the only one complaining, other people are also complaining about him. ) 例 3、 同儕之間的對話(EM3 班級學生對話) Terry:喂!喂!喂!我最新買的先借給你們玩,我玩過很刺激的! 文福:算了吧! 國彬:你是什麼朋友,可以見死不救? Terry:我絕對不是那種人,因為我媽媽有交代。 文福:夠了,不要再說了。你媽媽!你媽媽!只有你有媽媽,別人就沒有媽媽? 這麼聽話,如果你媽媽叫你去吃大便呢? Terry:就去吃囉!反正只要我媽媽有在,就算是大便,她也一定會把它弄得很好 吃的。 國彬 v.s.文福:Walao16! (2)《陣頭》 《陣頭》片中九天與震天兩團的年輕團員彼此以流利的台語交談,然而這些年輕團 員在與阿泰互動時,則為配合阿泰好說華語的習慣,而轉換使用台灣華語,或是穿插幾 個華語詞彙。而阿泰僅在提及陣頭的專業術語時,才會使用幾個台語語彙。茲摘例如下: 例 1、 男團員與阿泰的對話 阿泰:你要喝還是 K 我都 ok,不管怎樣你一定都要跟我回去。 阿泰:對不起!你知道嗎?我第一次啊,知道我爸做了一樣對的事情。 團員:那不是一個地方,那是個家,我永遠留在這個的家,做錯事被達叔打,也 不想要回來我這個家,成天會打兒子的老爸……。我厝內底的親人攏 tī-hia (在那裡)……。如果能被看見…… 16 Walao發音為「Waliau」為馬來語的驚嘆語氣詞。
例 2、 女團員敏敏與阿泰的對話 阿泰:喂!妳為什麼不讓我載? 敏敏:我不習慣讓人家載啊。 阿泰:可是…… 敏敏:加油!三分鐘。 例 3、 男團員與阿泰的對話 阿泰:湊(kap,阿泰唸 kah)團是啥米意思? 團員:Tō 是(就是)穿別人的衫,掛別人的 khan-pán(招牌、看板)安 ne 聽有 無,團長。 阿泰母:簡單講喔,就是允無(ín-bô)陣頭,17才會去 kah 別人湊團。吃飯!吃 飯! 阿泰:通通幫我回掉好不好? 光叔:你講啥? 阿泰: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這團不跟人家湊團。 阿泰母:阿泰仔,這條錢會凍予咱渡一段日子 neh。 阿泰:我知道這段日子我們過得比較辛苦可是我們去跟人家湊團的話,我們這團 永遠不會出息的。 例 4、 阿泰與長輩團員的對話 阿賢父:準備安營! 阿泰:叔仔!叔仔!「安營」是什麼意思? 光叔:簡單講起來就跟做兵的「晚點名」仝款,將無形的兵馬安頓予好勢,予 回各自單位歇睏啦。 阿泰:什麼單位? 光叔:啊 tō 東、南、西、北、中五營啊! 阿泰:東、南、西、北、中有!有!有! 3. 職場∕同事情境與空間 (1)辦公室情境 《小孩》片中國彬的爸爸劉先生在國際廣告公司擔任華語文案,在家中慣於以新加 17 指接不到被聘請出陣表演的生意。
坡華語和家人互動,在職場上則以新加坡華語、英語與同事交談,然而同事間在辦公室 語言的選擇使用則隨著情境轉換而有區別。大體而言,在辦公室公開交談或談及公事時 同事之間大都使用英語,於是英語儼然成為公共空間的權力語言,而劉先生由於不擅於 英文表達,僅能使用簡單的英語短句或夾雜英語詞彙或新加坡英語交談,因此他在公開 場合受到英語能力的限制而大多保持沈默,鮮少發表自己的意見;然而於私下談話場合 聊及個人看法時,則因同事間交談時大多操以新加坡華語,因此劉先生較能與同事侃侃 而談,茲摘取對話示例如下: 例 1、 辦公室交談公事
男同事: Shit! He stole your idea. This was what we talked about the other day. These people are all like that you know. You talk to them, they steal your ideas. They re-write the proposal and call it “my proposal”.
I tell you what. We will complain to Mr. Kang. 男同事: Yeah! Let’s complain!
劉先生: It’s useless. There is no point. The boss is on his side. I have got no evidence, who is going to believe me?
男同事: Look, if I were you, I will go all the way to fight for my rights, ok?
劉先生: But you see, you can speak so fluently, and he can also speak so well, I can not. Oh! Never mind!
例 2、 辦公室私下交談 台灣男同事: Liu,跟你講個好消息,上次你跟 Ben 創作的那個奶粉廣告,入圍 了我們台灣所創辦的那個亞洲廣告大獎。 劉先生:真的嗎? 同事們:All right,太好了! 劉先生:謝謝,大家的功勞,大家的功勞。 男同事:不過,你的公寓那個廣告就被電視台 reject(拒絕)了。 劉先生:Why? 男同事:他們說你的廣告詞不純正。 劉先生:唉呀!謝謝!這也是大家的功勞。 同事們:唉呦! 劉先生:來!來!吃肉乾。
(2)商場情境
Terry的父親是一家肉乾公司的董事長,在家中或私人場合大多使用帶有閩南語腔的
華語並交雜著新加坡閩語兩種語言,然而在商場與廣告商交談生意時,他多以新加坡華 語交雜著英語以及部分新加坡閩語,尤其在傳達強烈情緒時常使用新加坡閩語詞彙,茲 將他與華人廣告公司企劃的談話摘例如下:
廣告企劃 Ben:Mr. Liu is our Chinese copywriter. He is very experienced in your product. He is also my buddy. You see, we came up with this idea together, and we are very confident with this proposal, because we
you’re your “Bah kuann”18. Mr. Khu is “好朋友 Bah kuann”
Managing Director. 董事長:We know each other very well….
廣告企劃 Ben:Oh, Ok! John is currently doing a presentation in the other office. So he wants us to start first. Shall we begin?
董事長:Sure, anytime. 廣告企劃劉:經過我們呢對肉乾市場的調查,我們發覺到這個肉乾市場並沒有萎 縮,只不過呢,是個別的肉乾公司,在行銷策略上比較傳統。 董事長: 恁老兄19!你在諷刺我啊,說我老套 offbeat20啊?傳統傳統,你以為我的 中文很爛?你在繞一圈 st 我啊? 廣告企劃劉:我一定要老實講嘛!要不然我們怎麼去攻打人家的市場?
董事長:Ok!我就讓你說,我要聽聽你有什麼好的 idea,你不要 siàn 21我啊,說
啊!
廣告企劃劉:Ok!如果我們要擴大呢,這個肉乾的市場,我們就千萬不可以忽略 了,這個年輕的消費者,因此呢在這個包裝上呢,我們一定要年輕 化,一定不可以太過強調本地風格。
董事長: 你又再繞另外一圈來 st 我啊?什麼是本地風格,hnnh(語氣詞)?我
的包裝 offbeat,obiang?喂!他在說什麼?恁父是 khai neh。22
廣告企劃 Ben:Mr. Khu, calm down, ok!
18 此處「Bah-kuann」即「肉乾」之閩南語發音,以下皆然。 19 此為新加坡閩語詞彙。
20 英語的「off sb’s beat」意謂「out of fashion」(不合時宜、俗氣),然而新加坡本土英語則縮略為「offbeat」
做為形容詞使用,又馬來語將之類化音變而為「obiang」。參考網站 A Dictionary of Singlish and Singapore English,http://www.singlishdictionary.com。
21 siàn為閩南語指欺騙的意思,即「搧大耳」的縮略。 22 khai為「client」的新加坡英語的縮略讀法,係指客戶。
董事長: 他怎麼可以這樣說呢?我告訴你啊,我今年的 budget(預算)是一百萬, 你最好跟我叫那個 âng-moo 23來,我給你 5 分鐘,他不來我走。 (三) 使用語言的階級差異 台、新兩片中以新片《小孩不笨》明顯出現社會階層間的語言差異,其主要反映在 不同社經位階中。片中主角 Terry 家庭社經地位較高,屬於企業主階層,即使父母皆為 閩南籍華人,然而他的母親與姊姊 Selina 無論在家中、學校以及任何交際場合皆慣用全 新加坡英語,並未混雜其他語言;其母親對於說英語充滿著優越感,姊姊 Selina 則受到 母親的影響而歧視華語,甚至以說華語為羞恥。而慣於使用新加坡閩語與新加坡華語的 父親,則是在與外籍客戶交談或與警察交涉時改說新加坡英語;至於一貫說華語的 Terry 則僅在家中跟姊姊與馬來籍傭人偶而說幾句短句新加坡英語。大體而言,片中對於頂層 語言24的認同與偏好,在企業主階層家庭中的女性較為顯著。 屬於上班族階層家庭的國彬,父親劉先生在國際廣告公司上班,辦公室同事之間以 新加坡華語摻雜新加坡英語交談,回到家時他則以新加坡華語與家人互動,鼓勵孩子說 華語,並認為維護華人文化應該說華語,因而較不重視孩子的英語程度。至於母親的語 言認知則傾向於功利主義導向,認為英語比華語重要,即使她在家庭與辦公室慣於使用 新加坡華語,但是為了孩子的升學競爭,強烈要求排斥英語的國彬,必須學好英語以考 上好學校。 至於生長於勞動階層家庭的文福,母親從事麵攤工作,他的母親做生意與客人或親 友互動時皆操著流利的新加坡閩語,然而與文福對話時,她卻改操帶有閩南口音的新加 坡華語。以下將各階層性別的語言使用情形製圖示意: 23 âng -moo為「紅毛」之閩語,係指洋人。 24 國家之中的語言可區分為官方語言與非官方語言,官方語言當然為頂層語言,而非官方語言則因使用範 圍、人數與情境又有高低階之分。
圖一 《小孩不笨》各階層性別的語言使用示意圖 (說明:白領表 Terry 家庭,藍領表國彬家庭,勞動表文福家庭,其下之性別第一層為父母輩, 性別第二層為子女輩,×表片中未呈現無法得知) 準如上述,我們得出結論是新加坡華人的語言階級觀念為: 英語>英華混合25>新加坡華語>新加坡閩語。 至於《陣頭》男主角阿泰在與父母、團員及電視台記者對話時大都以台灣華語對話, 但是同屬第二代的阿賢,因從小生長於中部地區,並且長年從事陣頭傳統技藝表演與訓 練,其母語能力未受到華語的浸染而流失,他與父母、同儕間則完全使用道地的台語交 談。換言之,該片語言的差異在於阿泰從小就被送到台北生活、求學、工作的歷程中, 受到華語的習染甚鉅,缺乏台語的語言環境,以及受到華語教育的影響致使對於母語地 位的認知扭曲,因而導致台語能力退化,顯然華語成為教育程度與社會地位的象徵標記, 此為台灣普遍皆知的共識。以下將該片第二代語言使用情形製表如下: 圖二 《陣頭》第二代語言使用情形 (說明:T 表台語,M 表台灣華語,橫式箭頭表阿賢與阿泰之間所使用的語言) 25 此處所謂「英華混合」係指未能正確使用英語的語法,雖然全部使用英語發音,卻是以華語的語法組織 造句者,也就是所謂「洋涇濱」的新加坡英語,被謔稱為 Singlish。使用新加坡英語者與能夠使用標準英語 者,兩者的社會地位有所差別,故筆者以為似有別立一階層的必要。
(四) 語音的類化現象 此處所謂「類化」,係指口說外來語言時,將外來語言轉化為我語最習慣且最為類 似的發音方法予以替代的現象,故又稱為「替代作用」,這是學習外來語言時一種自然且 必然的現象。如,日本語言結構以元音為韻尾,而將漢語的入聲韻一律添加末端元音。 如:「澤」(古漢語)(tiek)讀為「taku」、「一」(it)讀為「itsi」、「六」(lok)讀為「loku」, 將英語的「top」讀為「topu」、「set」讀為「seto」……。26 就華語、閩南語(含台語及新加坡閩語)兩者之間語音的差異而言,在聲母方面, 閩南語與華語最大的差別有二:一為,華語沒有全濁「b、g、j」以及次濁音「ng」;二 為,閩南語沒有捲舌音以及輕唇音「f(ㄈ)」。在韻母方面,則有三項不同,一為:閩南 語沒有介母音「yw(ㄩ)」;二為:閩南語沒有華語的空韻母(即「ㄗ、ㄘ、ㄙ」)和捲 舌音的韻母(即「ㄓ、ㄔ、ㄕ」)(案,華語的「ㄗ、ㄘ、ㄙ、ㄓ、ㄔ、ㄕ」既是聲母, 也是空韻母。);三,華語沒有合口韻尾~m、入聲韻尾~p、~t、~k、~h 以及鼻化韻母 ng~ 與~nn。至於在聲調方面華語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四調,而閩南語則有陰平、 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去、陽入等七調(王育德,2002:41-63)。於是兩片中的 台語人與新加坡閩語人說華語時,或華語人與新加坡華語人說台語時,皆呈現將語音加 以類化為華語語音的現象。27以下分別摘例說明之: 1. 華語語音向閩南語的類化 (1) 將「ㄔ」類化為不捲舌的「ㄘ」 例:文福,快點過來啊,捧麵給顧客吃(ㄘ)。(《小孩》) (2) 將「ㄓ」類化為不捲舌的「ㄗ」 例:你團長(ㄗㄤˇ)ne~。(《陣頭》) (3) 將「ㄋ」類化為「ㄌ」 例:啊啊怎麼不想唸(ㄌㄧㄢ、)hannh4。(《陣頭》) 26 赫德森認為,「……於此同時,異邦語音亦為土著語音所取代……,這在英語和其他一些語言裡,又是一 個極其常見的現象。」(赫德森著、盧德平譯,1989:70) 27 謝雲飛(1987:182)認為在遇到外國語中借來的詞裡所包含的音素或音節構造是本國語言中所沒有的, 一般都用本國語音系統中相似的或接近的音素或音節構造去替代它,這種現象叫做「替代作用」。筆者以為 「替代作用」一詞易混淆誤以為係指使用外語「詞彙」替代我語既有「詞彙」的現象,因此以「類化」稱之。
(4) 將「ㄕ」類化為「ㄙ」 例:我是怕你受(ㄙㄡ、)不了。(《陣頭》) (5) 將「ㄩ」類化為「ㄧ」 例:去(ㄑㄧ、)哪裡?(《陣頭》) (6) 將「ㄨㄛ」類化為「ㄛ」 例:橫直喔你不要管那麼多(ㄉㄡ)啦。(《陣頭》) 2. 閩南語語音向華語的類化 閩南語的入聲尾音(~p、~t、~k、~h)、合口尾音(~m)、鼻化輔音(ng~)……等, 皆為華語所無,於是接受現代華語教育而疏離其母語的新生代在使用閩南語時,不免類 化於其更為熟悉的華語,而以華語的近似語音取代之。請見例如下: (1) 「kap 團」(湊團)的「kap」類化為「ká」(入聲~p 先類化為~h,再輕化而消失入 聲)。28(《陣頭》) (2) 「感(kám)覺」的「感」類化為「káng」(合口音~m 類化變為~ng)。(《陣頭》) (3) 「感覺(kak)」的「覺」類化為「kah」或「kā」(入聲~k 類化變為~h,再度為~ø)。 (《陣頭》) (4) 「驕傲(ngōo)」的「傲」類化為「ōonn」(台語有舌根鼻音聲母 ng~以及舌根聲母 g~,華語則兩者皆無,故以華語為母語之外省子弟完全沒有這兩種語音的發音能 力;至於父母皆為台語語族的本省子弟在華語環境的浸染下,雖然受到華語的類 化而不能發出 ng~的舌根鼻音,但是卻能夠發出全鼻音的~nn)。(《陣頭》) 3. 重音的類化 《小孩》片中 Terry 的母親並非熟稔標準英語,卻視英語為高尚身份的象徵,為配 合其熟習英語的女兒,於是母女交談時,她全部使用 Singlish,然而 Terry 母親的英語實 際上為閩南語語法,其個別字詞的發音也受到閩南語的影響,呈現韻尾拉長以加強語氣 28 中古漢語~p、~t、~k、~h 四種兼備,近古漢語上述四種韻尾已簡化為喉塞音的~h,近代漢語則入聲完全 消失而派入平、上、去三聲。因此現代華語入聲已經完全消失,而平聲分為陰陽,共計四聲。是故深受台灣 華語影響的台灣閩南語族子弟,或以華語為母語者,於口說閩南語時,往往只能感受傳統台灣閩南語四種入 聲語音短促的特質,常有四種入聲韻尾互相混淆的現象,或一律以最簡單的喉塞音「h」表達之;進而因為 喉塞程度常有鬆弛的趨向,而弱化成為純元音韻尾。
的類化現象,請見例如下:29
母親: How come I can smell smoke on you? 女兒: I never smoked, my friends blew it on me~
母親: And you! How many times I told you not to be kay-po(案,「kay-po」為新加 坡的拼法,為閩南語的「家婆」)? (How many times have I told you not to be nosey?)
Other people’s business? Who ask you to help your friend service his customers? (Why bother with other people’s business? Who ask you to help your friend serve his customers?)
……
母親: 唉呀!(Oh!) Terry! Mommy is not scolding you~, you want to repay~ (讀如 ri-phe7) your friend so many ways~ (there are so many ways to repay your friend.)
You can ask Mommy for some money to buy him a present. Or you can share with him (him3), your comics, your books, your computer games~. (You can ask Mommy for some money to buy him a present. Or you can share with him, your comics, your books, your computer games.)
(五) 詞彙重整(relexification)30 Lefebvre 指出: 詞彙重整係混合語形成時,甲語言(源語言∕母語,source language)被乙語 言(目標語,target language)覆蓋後,甲語言(源語言)就成為底層語言, 但是甲語言(源語言)說話人在使用乙語言(目標語)過程中,會不自覺將一些 甲語言(源語言)詞語的語義或句法特點附加在對應的乙語言(目標語)詞語上。 (鄭縈、游孟庭,2011:175) 依此本目就本論文語料所得,摘例呈現如下: 29 以下凡字母之下加雙橫線者表示語音延長處,括號內為正確英語。 30 此目的討論幸蒙匿名審查委員的指正與建議無任感激。
1. 《小孩不笨》 該片主角使用純英語時受新加坡華語、新加坡閩語等在地語言的影響而有將新加坡 華語或新加坡閩語底層的語意、句法特徵附加在英語的詞項上的現象。是以片中使用的 英語出現不少文法採用華語、重音位置不正確、或於句中混雜新加坡閩語或新加坡華語 腔調,形成特殊的英語發音的現象,而此等現象普遍存在於華人社會中年階層之中,且 彼此皆能相互理解與交談,是以一般稱之為「Singlish」(新加坡英語),也就是所謂「洋 涇濱」英語(Pidgin English)31。 請見例如下:(以下括弧處為筆者所添加的說明或訂正,~表尾音拉長) (1)片中 EM1 學生母親平時習慣操著新加坡華語,然而一到學校就轉換語碼使用華語 式的英語:
Teacher (“er”捲舌音發音未完全,本段對話皆然)…Look at my face!
Teacher, not only I complain, people also complain about the face.
(Teacher, I am not the only one complaining, other people are complaining about him too.)
(2)又,Terry 的母親雖然崇尚英語,然而她所講的英語也幾乎都是 Singlish: How many times do you want me to tell you?
Don’t be such a “kay-po”32.
(Don’t stick your nose in people’s business.) If you see, for nothing, you are scoldy by people. (For no reason, you were scolded)
Next time if you see something, pretend you never see. (pretend you never saw it). Because all this none of your business~.(重音錯亂,s 尾音拉長)
(Because all this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31 「洋涇濱」英語除了代碼轉用(語碼轉換)和借用之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使變體相互混合起來,即通過 從兩個(或更多)既存變體之中創造一個新變體的過程。這一「變體―綜合」過程也許具有一些不同形式, 例如包括有關世界語和基本英語之類人工輔助語言的創制。然而,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乃是洋涇濱化過程,洋 涇濱語言或洋涇濱語由此創造而來。(引自赫德森著、盧德平譯,1989:72) 32 閩南語形容無所不管、多管閒事為「管家婆」,常略縮為「家婆」,不知者往往依縮略後的語音誤為「雞 婆」。
(3)Terry 的父親雖然不擅英語,然而在以董事長身份與美籍廣告商交談時卻依然能夠 使用 Singlish,偶而摻雜慣用的新加坡閩語詞彙或採用華語語法流利地表達,而達成與 客戶的溝通:
董事長: Âng-moo’s idea is always very special (spesio~). Even if I have to pay more (moo~). I don’t mind. Come tell me your idea.
(A Caucasian’s idea is always very special. Even if I have to pay more, I don’t mind. Tell me your idea.)
……
董事長: Yes, you are right, you are very sharp! “Lim Pei”(閩「恁父」)like your idea. 美籍廣告商:Lim Pei? What is that?
華人 Ben:It means Your Father. 美籍廣告商:My Father?
董事長: No, No, No “Lim Pei” is I, I is “Lim Pei”. (I am “Lim Pei”) Ok, give me your ideas.
I want them new and totally (thoo-thoo-li~) different from before, Ok? 美籍廣告商:Ok, Sure.
(4)Terry 的父親以董事長身份與客戶以 Singlish 交談時,偶而摻雜新閩語語尾助詞: 董事長: Hello Mr. John, I am Mr. Khu(「邱」氏的閩語)啦!
Now I am in Orchard Road 啦. And I can see all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Walao! Their advertisements is (are) everywhere.
Every direction, every corner, every angle, every building, every pillar, every bus stop, every taxi, every inch of Orchard Road. Walao!
2. 《陣頭》
片中九天團成員除了男主角阿泰外,其餘老少團員皆慣用台語,即使其使用台灣華 語仍受到台語語法深層結構的影響而以台語語法表達。以下摘例說明之:
例 1、 光叔:啊怎麼不想唸 hannh?
說解:正確表達應為「是人家不讓他讀啊」。 例 2、 阿泰父:……,我感覺(kak)這有意義--oh,我強烈建議每年都給他環一次。 說解:正確表達應為「我強烈建議每年環島一次」。 例 3、 阿泰母:啊我們家這個 khiang-khiang-khiang(鏘),khiang kah 手攏 phòng-phā (敲得手都起水泡)矣(Ah)! 連兒子。 說解:正確句法應為「連兒子也抱不動」。 例 4、 阿泰:賽跑的人就是要一直跑,投球的人就是要一直投,練鼓的人就要一直打。 阿泰父:啊若吃飯 nè,不是就一直吃? 說解:正確句法應為「那吃飯呢?不也是要一直吃嗎?」。 例 5、 敏敏:對,我以前是討債的。 說解:正確句法應為「我以前從事討債工作」。 例 6、光叔:Hóo!我說我想去(發音為ㄑㄧ、)哪裡就去(發音為ㄑㄧ、)哪裡橫直喔 你不要管那麼多(發音為ㄉㄡ)啦,我不是叫你妃子,……對對對我沒有 賺很多(發音為ㄉㄡ)可是我沒有讓你餓(發音為ㄡ、)肚子你自己摸著 良心說看看嘛! 說解: 「橫直喔」正確句法應為「反正」,「我沒有賺很多」正確句法應為「我賺 得不多」,「你自己摸著良心說看看嘛」正確句法應為「你自己摸著良心說 說看」。 (六) 語碼混合(code mixing)33 係指使用某一種語言為說話主體時,混摻其他語言詞彙的現象。34《小孩》片中無 33 本目次的討論幸蒙匿名審查委員提出指正與修改建議,無任感激。 34 赫德森認為「人在不同場合必然使用不同語域……這就是『代碼轉換』(語碼轉換)之中所包括的全部內 容。」(郝德森著、盧德平譯,1989:66)
論慣於說華語、閩南語者,皆會使用英語「ok」口頭禪,35而該詞語絕大都出現在公共 場合或交際情境中,並未出現在學校與警察局等公家機關正式場合。此外習慣使用新加 坡華語和英語說話者,皆會出現「閩南語詞彙」浸染在句中的現象,大致上新加坡閩語 詞彙往往在表達情緒時自然呈現。大體而言,習慣說新加坡閩語者在講新加坡華語或新 加坡英語時,摻雜新加坡閩語詞彙的頻率較高。至於《陣頭》以中老年階層在說台灣華 語時,混雜台語詞彙與語氣詞的現象較為顯著,唯在與年輕人說話時僅偶而會穿插少數 幾個華語詞彙。以下摘例說明之: 1. 《小孩不笨》 (1)使用閩南語的語尾助詞 Terry的父親(董事長)即使和美國外商賣力操著英語交談時,除了使用華語的語法, 並經常在句中自然融入慣用的閩南語語氣詞 nà、啦、啊、le~等,以加強情緒的表達,儼 然成為獨具一格的閩語化英語的表達方式:(以下英文字母係依據該片英文版字幕撰寫, 惟其中描述語尾助詞的漢字為筆者所加)
例 1、 美籍廣告商:“Ah Gua” is a Chinese New Year….
董事長:“Bah-kuann” not “Ah guann” (Transsexual) OK! ….
美籍廣告商:“Bah-kuann” Bah-kuann is a Chinese New Year delicacy…. 董事長:John nà? Like that 啦?(Yes)閣 Yes 啊!(you can still say “Yes”) 美籍廣告商:It is the latest, using black and gold coloring. We have been working on it day and night. What do you think? Is’t not great? 董事長:John nà, can’t le(咧)(this won’t work!) Walao! Chinese New Year, You know? (It’s for Chinese New Year, you know?)
例 2、董事長: Hello Mr. John I am Mr. Khu 啦!
Now I am in Orchard Road 啦 , and I can see all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Hello Is that Mr. John? I am Mr. Khu! Now I am in Orchard Road, I can see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2)使用英語時閩南語詞彙混合現象
例 1、Terry 母親:And you. How many times have I told you not to be “kay-po”? Why bother with other people’s business? serve his customers?
說解: 片中只要英語句中表達「愛管閒事」語意時,皆自然轉換為閩南語「kay-po」 表達,其表示愛干預別人事務或愛管他人閒事的人,或好管閒事之意。此 詞意與台灣閩南語相同,並被吸收至新加坡英語中(周長楫、周青海,2002: 76)。
例 2、 董事長:Âng-moo’s (foreigner’s) idea is always very special. Even if I have to pay more, I don’t mind.
說解: 片中閩南語「Âng -moo」即「紅毛」,指頭髮紅棕色的歐美人,新加坡英語 吸收此一詞彙(周長楫、周青海,2002:69)。
例 3、董事長: Hello Mr. John I am Mr. Khu(案,「邱」氏的閩語)啦!
Now I am in Orchard Road 啦. And I can see all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Walao! Their advertisements is(are) everywhere.
Every direction, every corner, every angle, every building, every pillar, every bus stop, every taxi, every inch of Orchard Road. Walao!
(Hello is that John? I am Mr. Khu! Now I am in Orchard Road, I can see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My God! Their advertisements are everywhere. Every direction, every corner, every angle, every building, every pillar, every bus stop, every taxi, every inch of Orchard Road.)
說解: 片中提及姓氏皆以閩南語發音,係因新加坡華人名的書寫皆以閩南語拼音
書寫,如「洪文福」書寫為「Ang Bun Hok」、「Terry 邱」書寫為「Terry Khu」、
「劉國彬」書寫為「Lau Kok Pin」。 例 4、 美籍廣告商:“Ah Gua” is a Chinese New Year….
董事長:Bah-kuannnot “Ah Kuann” (Transsexual) OK!
董事長 v.s.馬來員工:恁父若賣阿倌,恁父就 phok 囉!
說解: 此段對話中的「Bah-kuann」表「肉乾」之意。「阿倌」36表「兩性人」之 意。「phok」為「爆裂」,形容賠到破產。 (3)使用華語時混合閩南語或英語詞彙 a. 混合閩南語詞彙 例 1、董事長: 恁老兄 lè(他媽的)!你在諷刺我啊,說我老套 offbeat 啊?傳統傳統, 你以為我的中文很爛哪?你在繞一圈 sut 我啊?
董事長:Ok! 我就讓你說,我要聽聽你有什麼好的 idea,你不要 siàn 我啊,說啊! 劉先生: Ok! 如果我們要擴大這個肉乾的市場,我們就千萬不可以忽略了這個年
輕的消費者,因此呢在這個包裝上呢,我們一定要年輕化,一定不可以 太過強調本地風格。
董事長: 你又再繞另外一圈來 sut 我啊?什麼是本地風格,hannh?我的包裝
offbeat,obiang?喂!他在說什麼?恁父是 khai(英語「Client」,客戶)
neh。 董事長: 他怎麼可以這樣說呢?我告訴你啊,我今年的 budget 是一百萬,你最好 跟我叫那個 âng(泉腔)-moo,我給你 5 分鐘,他不來我走。 說解:此段對話中的「sut」為閩南語,意謂「唬弄」。「siàn」表「欺騙」之意, 乃閩南語「搧大耳」的縮略。「nè」閩南語語尾助詞。至於「紅毛」(âng-moo) 表「洋人」之意,新加坡閩語主要是指歐美頭髮紅棕色的洋人,有時也可 指外國人,新加坡英語吸收此一詞彙。 例 2、劉先生:怎麼樣最近好不好? 董事長:不好啦!非常不好啦! 劉先生: 是不是那個台灣肉乾的關係啊?
董事長: 都是你們那個 âng-mooDirector,我以為他很厲害,原來他的 idea 敢若屎?
要不是我投資的養豬場被暴風雨沖垮,要不是美國世貿中心被恐怖份子 挵倒(lòng-tó),恁父哪會倒?
36 「阿倌」有三種意思:(1)喻指兩性人(2)形容男人女態(3)也指男妓。此處應指兩性人。新加坡的
說解: 此段對話中的閩南語「敢若屎」意謂好像大便一般,引申為毫無用處。「挵 倒」表「搞垮」之意。「恁父哪會倒」意謂老子怎麼會倒閉。 例 3、董事長: 四目猴,恁父跟你之間的恩恩怨怨,你要怎樣,恁父隨時奉陪啊!我們 大人吵架是大人的事,你竟然叫你兒子打我兒子,還把我兒子打成這個 樣子!恁老兄 leh,你到底是不是男人啊? 劉先生:你講話的時候請你講清楚一點,我什麼時候叫我兒子打你兒子啊? 說解: 此段對話中的「四目猴」即華語的「四眼田雞」,譏笑戴眼鏡者。 例 4、 「恁父」口頭禪的混合 董事長: 又是你啊!恁父到底什麼地方得罪你啊?還是你的車比恁父還大?啊 nái(哪會)逐次(pái)攏是你搶恁父的位? 劉先生: 我沒有搶你的位子啊,是剛才那個人招手叫我過來的。 董事長:Mài(不要)佮恁父 siàn 哪!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子啊! …… 劉先生: 那你要怎麼樣? 董事長: 你給恁父下來!你給恁父下來! 說解: 「恁父」閩南語表示不屑或自負的自稱詞。 b. 混合英語詞彙 例 1、 劉先生:怎麼樣最近好不好? 董事長:不好啦!非常不好啦 劉先生:是不是那個台灣肉乾的關係啊?
董事長: 都是你們那個 âng-mooDirector,我以為他很厲害,原來他的 idea 敢若
屎?
說解:此段對話中的「Director」表示「總監」之意。「idea」表示點子、構想之意。 例 2、Terry: ……因為他一出手我們年輕人都瘋了,因為他懂得將豬肉乾包裝成
chewing gum.
廣告文案:光天化日挑戰法律,法律也有漏洞。
說解:「chewing gum」為「口香糖」,「chew it」為「嚼吧」。 例 3、董事長: 他怎麼可以這樣說呢?我告訴你啊,我今年的 budget 是一百萬,你最好 跟我叫那個 âng-moo 來,我給你 5 分鐘,他不來我走。 說解:「budget」為「預算」。 例 4、劉先生: Ok! 經過我們呢對這個肉乾市場的調查,我們發覺到肉乾市場其實沒有 萎縮,只不過是個別的肉乾公司,在行銷策略上比較傳統……。
董事長: Ok! 我就讓你說,我要聽聽你有什麼好的 idea?你不要 siàn 我啊,說啊! (4)混合馬來語
片中 Terry 的父親在以董事長身份與馬來族員工以新加坡閩語私下交談時,偶而會 摻雜馬來語詞彙,而馬來族員工與其對話時雖然說新加坡華語,亦會摻雜馬來語詞彙, 並且彼此可以相互溝通;此外麵攤客人在與文福的母親以閩南語交談時亦會混合馬來 語。大體而言,片中大多在使用新加坡華語或新加坡閩語時出現摻雜馬來語的現象。 例 1、Terry 父親:Hello! Mr. John? I am Mr. Khu 啦!
Now I am in Orchard Road 啦. And I can see all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Walao! their advertisements is everywhere.
Every direction, every corner, every angle, every building, every pillar, every bus stop, every taxi, every inch of Orchard Road,Walao!
說解: 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發生,或對於某人、事、物感到意外所共同發出的馬來 語感嘆詞為「Walao」。
例 2、麵攤男客人:Kú-pái(以前)政府講喔,讀書和讀書 e kau-în(交寅)囉,生 出來的囡仔也是讀書嘛。
2. 《陣頭》 (1)使用華語時增添台語語助詞 例 1、 光叔:Hòo! 我說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橫直喔,你不要管那麼多啦! 例 2、光叔:Hòo! 好棒好棒今天的結果很棒,安呢喔大家款款咧,打道回府啊,行 (kiânn)、行、行。 例 3、 敏敏 v.s.阿泰:然後咧?你還不是當團長現在還是我們泰哥 ne~。 例 4、 敏敏:喂!啊妳說我們不會跟她們不一樣啊然後咧?是哪裡不一樣?啊 -tò 講。 例 5、 光叔:啊啊!怎麼不想唸 hannh? 例 6、 光叔妻:最近練團練得很辛苦唬(hoonnh)? (2)使用華語時混合台語詞彙 例 1、 阿泰父:有 hān-kháu 就是打架37 說解:正確表達應為「有反擊就是打架」。 例 2、阿泰母:咁講你知道他在想什麼? 說解:「咁講」即華語「難道說」之意。 例 3、阿泰父:我看喔是人家不給他唸啊 hông 退學喔 說解:「hông」為「予人」(hoo-lâng)的縮讀音,「喔」為台語語尾助詞。 例 4、阿泰父:對啦用想的就有,錢會位(uì)天上掉下來。 37 「han -khoo」為日語「はんこう」反抗、反攻(反擊)的意思(千田勝已主編,2005:1190)。又,台灣 已將之吸收為台語詞彙中,成為日式的台語,然而片中演員受到台語的影響而類化讀為「hān-kháu」。
說解:「錢會位……」表「錢會從……」。 例 5、阿泰: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這團不跟人家湊(kap,阿泰唸 kah)團。 阿泰母:阿泰仔,這條錢會凍予咱渡一段日子呢~。 阿泰:我知道這段日子我們過得比較辛苦,可是我們去跟人家湊團的話,我們這 團永遠不會出息的。 說解:「kap 團」表示「湊團」、「合團」。 例 6、 阿泰:喂!妳為什麼不讓我載啊? 敏敏:我不習慣讓人家載啊。 阿泰:可是…… 敏敏:加油!三分鐘。 阿泰:喂,死殺妹!喂,妳騎較慢啦!妳這麼快要死啊!等我一下啦! 說解:「妳騎較慢啦」表示「妳騎慢一點」。 (3)使用台語時混合華語詞彙 片中部分台語語句中摻雜台灣華語詞彙,大致以現代新生詞彙居多。 例 1、 阿泰母:現在無分大細漢,……,攏仝款哪,攏住貨櫃屋。 例 2、 梨母:啊叨在學校喔老師 khap-bē-tih(動不動)就講欲(beh)佮伊放棄,啊 閣叫我去領 he(那個)殘障手冊。 例 3、 阿泰父:啊去美國返來(tńg--lâih,回來),-tò(不就是)去佮我跳鋼管。 例 4、 阿泰父:我沒那麼多錢通好予你揮霍喔! 例 5、 阿泰母:我囝嘛 bē-bái(不錯)啦人伊在台北學音樂啦! 例 6、 阿泰母:這是 te tshòng 啥(這是在幹什麼)? 阿泰父:敢那(好像)打電視--leh。
例 7、 阿泰父:有人來踢館囉! 例 8、阿泰父:你閣去暴力討債喔?我佮你講過(kè)38啊喔!不(put)管你過去安那 (怎麼)惡性安那鴨霸,既然來到這就不(put)准你閣做歹,你攏祙記 (忘記)囉嗎?
四、 語言現象的異同比較
(一) 共同現象 就《陣頭》與《小孩》語料中所呈現的共同現象,其包含了語碼混合、語音類化、 高階語言的使用現象以及民間信仰語言使用四種類型。 1. 語碼混合(code mixing)的現象 「語碼混合」乃語言接觸與交流的必然現象,特別是多種語言並存的社會,更是明 顯頻見,由於台灣與新加坡同屬多族多語的社會,因此台、新兩片中皆呈現多種語言混 合使用的現象,其語例具如前開的第三節第六目「語碼混合」所舉,茲不贅述,而兩片 華語所摻雜的閩南語詞彙皆以名詞最多、其次為動詞。此外,其華語中亦出現頗多閩南 語法及閩南語氣詞的使用。大體而言,台片中台語語氣詞的移借與台語熟悉度成正比。 而慣於使用台語的中老年人於表達現代事物時偶爾會摻雜台灣華語,可見台灣華語詞彙 的使用確實為彌補現代化生活中,傳統台語詞彙表達能力不足的缺憾,亦即現代化詞語 的移借乃為必然的趨勢。 至於新片《小孩》新加坡華語習染閩南語氣詞的現象普遍見存於華人社會中,並已 構成新加坡華語的內在成分。許小穎(2007:140)指出,新加坡有大多數華人講話時都 會使用閩南語語氣詞,此一現象也反映在當地的電視節目中,除新聞報導之正式語體外, 絕大都出現上述的語氣詞,是以閩南語氣詞的移借已構成新加坡華語的組成部分。然台 灣則此一現象大體上只存在於台語老年族群中,尚未形成台灣華語深層結構。 38 「過」讀「kè」為泉腔,漳腔則讀為「kuè」。2. 語音類化的現象 台、新片中皆出現華語語音類化於閩南語的現象,其中以《陣頭》呈現此一類化現 象較為普遍,這是由於該片中台語對白的比例多達八成以上所致。詳見本論文第三節第 四目「語音的類化現象」。 就新加坡而言,1979 年新加坡政府未推行「講華語運動」前,大多數新加坡華人在 非正式場合皆使用閩、粵、客等祖籍方言,是以推行華語運動後,閩南籍華人說新加坡 華語時自然借用母語類似的語音替代華語語音,而呈現新加坡華語語音類化於新加坡閩 語的現象;是以新片中以熟稔閩南語的 Terry 爸與文福媽,他們使用華語時呈現語音類 化的情形最為顯著。至於台片中阿泰的父母為土生土長且以傳統藝陣謀生的老台灣人, 其台語能力自不待言,唯有在與阿泰交談時才使用拗口的華語,因此呈現重口音的閩南 語音,其華語類化的現象相當顯著。 3. 高階語言的使用 社會語言學稱語言使用情境為「語域」,意謂: 視用法而定的變體……同一人可以在不同場合使用迥然不同的語言項目,去表達 或多或少相同的意義。……方言和語域之間的另一相似點在於他們大量重合 著——一人的方言乃是另一人的語域。……「代碼轉換」(案,即「語碼轉換」) 就是語域存在的自動結局,因為同一說話人在不同場合必然使用不同語域,…… 這就是代碼轉換之中所包括的全部內容……。(赫德森著、盧德平譯,1989:57、 59、66) 新、台片中的華人∕台人家庭皆使用雙語39(diglossia)(即華、閩語)交談,且父 母皆為閩南籍,其兩片語言使用情境相同之處為語域改變的語碼轉換中,母親對子女皆 有偏向使用高階語言40的傾向。《小孩》片中富有家庭的 Terry 母親熟稔新加坡華語、閩 語與 Singlish,在與 Terry 的父親交談時卻使用高階的華語,而在與子女交談時更幾乎完 全使用其自認為最頂層的英語(實際上為 Singlish);勞動階層家庭的文福母親熟稔新加 坡閩語,在交際語言中慣用新加坡閩語,卻在與文福交談時轉換語碼為帶有閩南腔的華 語;上班階層的國彬母親在家中亦以華語與國彬交談。至於《陣頭》片中,阿泰的母親 39 「雙語」係指「在某一言語社群中並存著兩種截然有別、各有不同功能範圍的語言變體」(Yule 著、張文 軒譯,1998:277)。 40 「高階語言」一詞的說明,詳見本文註 66 的說明。
熟稔台語與台灣華語,在與阿泰的父親交談時完全使用台語,然而在與阿泰交談時卻幾 乎全部使用高階的台灣華語,僅偶而穿插使用幾句台語。以下圖示兩片家庭語言型態(橫 式箭頭兩端中 F 表父親,m 表母親,C 表子女 [B 表兒子,G 表女兒];直式箭頭兩端中 M表華語,T 表閩南語,E 表英語;以下圖示皆然,茲不再說明之): 圖三 台片《陣頭》阿泰家庭語言型態 圖四-1 新片《小孩不笨》 Terry家庭語言型態 圖四-2 新片《小孩不笨》 國彬家庭語言型態 圖四-3 新片《小孩不笨》文福家庭語言型態 要而言之,兩片中的母親角色共同呈現的語言形式印證了社會語言學家對於女性語
言態度的研究: 所有的社會群體中,女性比男性會更多地使用標準語,也就是說男性通常更多地 使用本地語……。(Holmes,1999:170) 在許多社會群體中,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標準語言的形式進行交談。標準 語形式具有明顯威望性,因而頗受女性的偏愛。(張廷國、郝數壯,2008:257-258) 此一現象似乎說明女性為增進其子女的生存優勢,而有意採用優勢語言,乃是母性 的共通傾向。 4. 民間信仰的語言使用 台、新兩片中描寫燒香拜拜的情節時,皆使用閩南語,其中《小孩》片中 Terry 的 母親在廟宇求問壇主時,一改慣以使用頂層語言的新加坡英語,改操流暢的新加坡閩語, 顯示兩地的民間信仰共同語言仍為最底層的閩南語。語例如下:
例 1、Terry 媽 v.s.神明:觀音嬤保庇啊,我的囝仔喔 Terry~,知安怎 būe 讀書啊?(《小 孩》) 例 2、光叔 v.s.神明: 天上聖母娘娘,九天靈修院。由老團長陳振榮少年團長陳永泰率領 所有弟子來這祈求,會凍保庇我們 tsit-kái(這次)環島會凍人員、 車輛出入平安。(《陣頭》) (二) 差異現象 1. 語助詞使用的差異 所謂「語氣助詞」指句意已充分表達完畢時所添加的輔助語音,該語音的功用純粹 僅在輔助情緒表達。兩片之中閩南語皆有頻繁使用語助詞的現象,語助詞的添加使得語 意表達更為口語化,故事人物的情緒傳達從而顯得生動活潑。兩片所使用的語助詞種類 有「發語助詞」與「語尾助詞」兩種,然而其偏重所在,顯然有所不同,以下分就兩片 摘例說明之,以做為兩片差異比較的基礎。
(1)《陣頭》 例 1、光叔: 啊無恁頭殼歹去喔啊熱佮 beh 死 āinn(背)一個鼓四界行(kiânn),會看囉? 說解:「啊」表加強肯定之語氣。 例 2、阿泰父:Hḿ!在台灣就讀好勢啊,閣想欲過鹹水,我無 hiah-nì 濟錢通仔予你 揮霍喔。 說解:「hḿ」表鄙視輕蔑之語氣。 例 3、 阿泰父:連一個阿爸嘛曉叫,這咁(敢)講我的種? 阿泰母:Hēnn--ah,我佮客兄生的。 說解:「hēnn」表「是」之意,將語尾音延長有表達極為不悅之意。 例 4、阿泰母:我知啦!Tann 恁叔仔的個性,去予火打着仝款,沒佮(kah)你問清楚, 就先佮你罵啊,tann 你來這,這呢久啊,我知你(bē)做那種代誌, 這些錢先拿返去還人。 說解: 「啦」表示有肯定、結束的語氣。「tann」為發語助詞,相當於華語的「唉!」, 「啊」有加強完成語氣提示的功能。 例 5、 阿賢:聽講恁這團欠人(缺人)喔? 九天團員:安怎(怎樣)?想要來跟我們 kap 團喔? 說解:「喔」有加強疑問語氣提示的功能。 例 6、 敏敏:真正吸人血 nè,利息比我這個放重利的還閣高啦! 說解:「nè」有加強語氣提示的功能,「啦」表示無奈的語氣。 例 7、阿泰父: 啊你 tsím-má(現在)是行(kiânn)爽的?還是行健康的?你什麼時拵 (tsūn,時候)才要返去(tńg--khih,回去)hānn~?
說解:「hānn~」有加強疑問語氣兼不悅之意。 (2)《小孩不笨》 例 1、文福媽: 哎呀!你 mái(不要)亂講啦我們政府世界尚厲害的, beh 哪會講這 款話~? 說解:「哎呀」表示不認同。 例 2、 Terry 媽:飲(lim)八嘴? 志工:啊飲了 tò(就)乖乖會讀書喔。 說解:「啊」表示期勉語氣。 例 3、女眾: 予伊飲(lim)?伊 tsún(「這陣」的閩語合讀音)在美國 nè!安怎予伊飲?
Tò是 beh 寄(要郵寄),ùnn 41寄 bē-hú liâuneh(要郵寄也來不及了)
說解:「nè」、「neh」有加強語氣的功能。
例 4、 Terry 媽:觀音嬤保庇啊,我的囡仔喔 Terry~,知安怎 buē 讀書啊? 說解:「啊」、「喔」表祈求語氣。
例 5、Terry 父: Dear! 咱最近(kūn,泉腔)知影地行什麼運啦!囡仔予人綁票,農 場予大風雨掃倒,你知 bòo~? Tsín 美國 ht(那)兩座上 kuâin(高)
42的厝,予飛機挵(lòng)倒了,啊慘了!明仔在(明天)股票定 tioh
大 loh(一定大跌)!咱這 kài 輸 kh siàu-liáu 啦!(輸得徹底了) 說解:「啦」、「啊」表感嘆語氣。 例 6、 麵攤男客人:雲吞嫂啊,ht-khoo(那個)肥仔是你的小姑喔? 文福媽:Hà-noō ~(是啊) 41 「ùnn」為「un-na」的合讀音,意為「也是」。 42 「kuâin」為「高」之泉州同安腔。
攤販男客人:看她的面就知影袂讀冊 e~ 文福媽:唉呀!Mài(不要)亂講 ne~,人她的囝是讀伊哀怨(EM1)的 nè~。 說解:「啊」,表示親暱語氣,「喔」表示疑問語氣,「e~」表示肯定語氣,「ne~」 表示否定語氣,「nè~」表示強調語氣。 例 7、麵攤男客人: Kù-paí(每次)政府講喔,(bē,不會)讀書和讀書 e(的)kau-în (「交寅」,即「結婚」)囉~,生出來的囝也是讀書嘛。啊你的小 姑那塊 lok-khk 面(看他這種樣子),她的囡仔讀 EM1?我 tok(剁)
掉啊~43。 文福媽:哎! 說解:「喔」、「囉」、「嘛」、「啊」表示加強語氣。 例 8、 (董事長與廣告商 John 一起看肉乾廣告影片,肉乾的包裝盒子為黑底金字,名稱為「好 朋友」)
董事長:John nà? Like that 啦~? John:Yes
董事長:閣“Yes”啊!
說解:「nà」、「啦」表示強烈疑問語氣,「啊」表示強烈否定語氣。
John: And look at my design, it is the latest, using black and gold colouring. We have been working on it day and night. What do you think? Isn’t great?
員工 v.s.董事長:Boss, the packaging looks like sanitary napkins! 董事長 v.s.員工:恁父知影啦!
說解:「啦」表示強烈不耐煩。
董事長 v.s. John: John nà, can’t le~ (This won’t work!) Walao~(拉長語音表示強烈 否定)! Chinese New Year, You know? (It’s for Chinese New Year,
you know?) John:What’s wrong? 說解:「nà」、「le」表示強烈否定。 (3)小結 整體而言,比較《陣頭》、《小孩》兩片語助詞使用頻率,歸納可以發現台片的語助 詞語料中以「發語助詞」數量偏多,此為閩南語常有現象;而《小孩》片則以語尾助詞 數量較多,且經常將句尾末字語音拉長。此一現象不僅出現在新加坡華語,亦出現在新 加坡英語中,筆者以為或因移民至新加坡 260 萬的華人中,雖以福建閩南籍華人最多佔 42.2%以上,44然而由於新加坡處於印尼與馬來西亞之間之特殊地理環境,且曾經隸屬於 馬來西亞聯邦45,新、印、馬三地華人經貿往來頻繁,互動密切,新國華人受到印46、馬 47地區華人比例最高的廣東語所影響,是故新加坡的閩南語處於南洋粵語優勢區,從而 吸收粵語的語音表現形式,即融合粵語口音,將語尾助詞的尾音拉長,因而成為新加坡 閩語的特點。48 2. 語碼混合的差異 台片《陣頭》語言混雜有台灣華語與台語語碼,其語碼組合有「閩語(主)+華語 (副)」與「華語(主)+閩語(副)」兩種組合,前項組合以阿泰父母居多,皆於與阿 泰對話時才會混合台灣華語語碼,後項組合則以阿泰為主。 例 1、阿泰: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這團不跟人家湊(kap,阿泰唸 kah)團。 例 2、阿泰父 v.s.阿泰: 免在 hia 我啦!49我告訴你啦!你將來 put 管走什麼路攏無要 緊,但是有一條路你絕對 buē-îng e 共我走。 44 本數字為截至 1998 年的統計(周長楫、周青海,2002:1)。 45 新加坡於 1965 年 8 月 9 日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成立為一個獨立國家(顧長永,2006:2)。 46 印尼華人以中國南方的福建、海南、廣東三大省分為主。 47 馬來西亞華人三大族群語言分別為福建話、客家話、廣東話(葉玉賢,2002:13)。 48 粵語人之口頭語尾音常有拉長的現象。另一方面,當地閩南語的語音和詞彙也受到同區域內的馬來西亞 與印尼兩國華僑中人數更多的粵語的影響,從而發展為新加坡特殊的閩南語(周長楫、周青海,2002:2-3)。 49 「免在 hia」的「hia」為「ht-jiah」之合讀,為「hiah」再因喉塞「h」之弱化,一般大多讀為「hia」。
至於《小孩》語言混合有新加坡華語、新加坡閩語、新加坡英語以及少量的馬來語 語碼,換言之,新片的語言混雜元素較為多元豐富,其語碼混合的組合有「閩語(主) +馬來語(副)」、「華語(主)+閩語(副)」、「華語(主)+馬來語(副)」、「華語(主) +閩語(副)+馬來語(副)」、「華語(主)+英語(副)」、「英語(主)+馬來語(副)」、 「英語(主)+閩語(副)」7 種組合請見例如下: 例 1、新加坡閩語與馬來語混合 麵攤男客人:Kù-pái(以前)政府講喔,讀書和讀書 e kau-în 囉,生出來 的囡仔也是讀書嘛。 說解: 「kau-în」表示「結婚」,為馬來語 kahwin 融入新加坡閩語中。此外,周長 楫調查新加坡閩南籍華人使用母語交談時,慣於摻雜外來語詞彙,其中以 馬來語詞語最多,其次為英語(周長楫、周青海,2002:34-35)。 例 2、新加坡華語與馬來語、新加坡閩語混合 董事長:恁老兄!你在諷刺我啊,說我老套 offbeat 啊?傳統傳統,你以為我的中 文很爛?你在繞一圈 sut 我啊? 說解:「obiang」為馬來語口頭語,表示「俗氣」。「sut」新加坡閩語,表示「唬弄」 之意。片中華人職場進行商業往來時,彼此主要說新加坡華語並夾雜新加 坡閩語詞彙。 例 3、新加坡英語與馬來語、新加坡閩語混合
董事長: Hello Mr. John I am Mr. Khu(「邱」氏的閩語)啦!Now I am in Orchard Road啦!And I can see all my competitor’s advertisements here.
Walao! Their advertisements is (are) everywhere.
Every direction, every corner, every angle, every building, every pillar,every bus stop, every taxi, every inch of Orchard Road. Walao!
說解:「Walao」為馬來語口頭語,表示「唉呀」之意,通常使用在遇到不好的事 情發生時,該詞彙已融入華人生活語彙中。
例 4、新加坡英語與新加坡閩語混合
母親 v.s. Terry: And you! How many times I told you not to be kay-po other people’s business? Who ask you to help your friend service his customers? 例 5、新加坡華語與新加坡英語混合
董事長: Ok! 我就讓你說,我要聽聽你有什麼好的 idea,你不要 sian3我啊!說啊!
說解:「idea」表示「點子」之意。 準如前揭《小孩》片中除了學校教學外,華人在私下交談時甚至商業往來必會摻雜 一些其他語言,鮮少使用單一語言,是以混雜語的語言交際為該片的一大特色,而正足 以印證新加坡多族群交融的特殊環境。 3. 語音類化的差異 (1)重音類化 新加坡華人雖多為閩南籍,然而鄰近的馬來西亞華人與印尼華人卻是廣東人居多, 是故新加坡的閩南語在語調方面頗受粵語的影響,而有多音節則重音在後並拉長,單音 節則拉長母音的現象,說英語的時候也是如此,是故片中稱呼英語人名時其尾音皆會加 重且拉長50,如人名「Terry」說成(the-ri~),人名「Selina」說成(se-lin-na~)51,「sorry」
說為(so-ri-a),「computer」說為(com-phiu-tho~)(重音在後),「website」說為(ueb-sai~)。
以上各例皆將重音至於最後音節,並加以延長。因此台、新兩片中僅新片《小孩》呈現 重音類化的現象。 (2)閩南語語音向華語的類化 新片《小孩》中由於說新加坡閩語者的皆熟練新加坡閩語,因此未呈現閩南語語音 類化的現象;至於台片《陣頭》主角阿泰為生長於華語教育生耕有成的新生代,且長年 在台北求學、工作,自然疏離母語而導致母語能力嚴重流失,因此在說台灣閩南語時顯 50 粵語人之口頭語尾音常有拉長的現象。 51 此處以「~」標記者表母音尾音拉長,以「~」標記者則表母音尾音拉得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