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An Inquiry on the Successful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emale Student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An Inquiry on the Successful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emale Students."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 灣 心 理 諮 商 季 刊 2014 年,6 卷 1 期,1-34 頁

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成功學習與學習生活問題調適因應經

驗之探究

謝淑敏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成功學習與學習生活問題調適因應經 驗,作為促進女性在科技領域學習之教育與輔導工作參考。研究者以立意取樣方 式,招募五種科技領域科系,學業成績在班上女性前 3 名之高年級學生為樣本, 每系 2 名,共計 10 名。透過質性研究法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資料,回答下列問 題:一、個人進大學前的特質與背景對大學學習的影響。二、在大學校園的學術 與人際投入經驗。三、在大學校園的學習與生活適應問題及調適因應策略。四、 科技領域成功學習結果與相關影響因素。並以質性研究 Hill et al.(2005)共識分 析法進行分析。發現如下: 一、受訪者的升學生涯抉擇以個人決定為主,並獲家人支持。 二、受訪者的學術投入高,包括努力認真學習、向外尋求資源兩大類共 12 種策略、其社交活動投入不深,但與同儕互動良好。 三、學生具備多元的學習與生活壓力調適策略,有助其在科技領域成功學習。 四、成功學習以個人內在因素影響為主,外在環境因素為輔,並受身邊楷模 人物影響。 最後根據上述結果加以討論,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輔導人員參考。 關鍵詞: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成功學習、學習與生活適應、角色楷模 謝淑敏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smhsieh@ncnu.edu.tw)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2014, vol. 6 no. 1, pp. 1-34.

(2)

壹、緒論 一、 研究緣起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與挑戰,無論工業國家或開發中國家,提昇女性在科技領 域的績效與生產力,是驅動各國未來經濟成長與競爭力的重要來源。科技領域的 性別差異是世界各國共同的問題,如台灣 2010 年國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中,七 人代表團奪 4 金 2 銀世界第一,但七人中只有一位女性,且是台灣代表團七年來 第四位女性選手(林怡靜,2010)。科學領域性別差異現象到高等教育階段並未 改善。根據教育部 2012 年統計數據,100 學年度大學新生就讀類科比例中,科 技佔約 43.26%,但女生人數比例不到其中三分之一(教育部,2012)。 然鼓勵女性投入科技領域有其重要性,若從鉅觀角度來看,Weber(2011) 指出,美國經濟成長主要仰賴科學(Science)、科技(Techo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與數學(Math),簡稱 STEM 研究領域專業科技公民的成長。尤 其台灣地小人稠,資源有限,鼓勵女性投入科技領域,更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 要契機。另外,Milgram(2011)也強調在科技領域有更多具專業知識的婦女, 透過不同的思考角度,可確保婦女在醫學或科技社會中得到更公平的對待與更好 的服務。若從個人角度思考,提供女性全人發展,確保女性平等工作參與權,不 但是世界先進國家努力的目標;能協助在科技領域相對少數的女性團體完成在科 技領域的學習,達成生涯目標,對其個人生涯發展亦具重大意義。 女性要走入科技領域,並順利追求科技領域的生涯並不容易。在有名的管漏 理論中,提到女性進入科學領域,自兒童期學校生活,經過大學階段,再進入專 業生涯,這條管子幾乎每一個接縫處都有漏洞(吳淑敏,2004)。包括內在因素 限制,如數理自我效能低、失去興趣、知覺能力不足、毅力及彈性不足,外在因 素限制,如性別偏見、學習環境適應困難、缺乏角色楷模、家庭照顧與角色衝突, 均為阻礙女性投入科技領域充分發揮潛能的因素。在解釋女性成就及能力的差異 時,生涯阻礙曾是重要觀念之一(田秀蘭,1999)。 在高等教育階段,青少女除需面臨未來生涯抉擇的徬徨,並需適應科技領域 以男性為主流且高度競爭的學習文化、及性別區隔問題的影響。包括科學社群對 女性的性別歧視、低效率的科學教育模式、及不利女性的科學學習環境等問題, 使得雖然有越來越多女性願意進入科學工程領域,但除少數領域外,較多女性在 大學畢業前爭相轉系,男性能順利畢業者遠大過於女性(Etzkowitz, Kemelgor, & Uzzi, 2010),加劇科技領域的性別區隔現象。 目前台灣有關女性如何面對學習與生活適應的挑戰,以在科技領域獲得成功 學習的研究仍未多見,與成功學習概念相近的文獻,如劉若蘭(2005)曾針對技 術學院之原住民與漢族學生成功學習的影響模式加以驗證,以族群認同、認知發 展、心理社會發展、學業成就作為指標,並發現學生成功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有 家庭社經水準、一年級成績、自我概念、家庭支持、參與互動、人際整合、學術

(3)

投入。曾靜瀅(2012)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成功學習的知覺,將成功學習界定 為「目標設定」、「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時間管理」、「學習滿意度」等五要 素,並發現成功學習要素間具有顯著相關,可做為本研究探究成功學習概念之參 考。國內仍少有人探究科技領域女學生對成功學習的知覺,及有助其成功學習的 重要影響因素為何,因科技領域的學術壓力與挑戰很大,故研究者將焦點放在學 業表現,並以在大學階段能堅持科技領域的學習、且學業成就表現良好做為成功 學習的標準,探討科技領域成績表現優異的高年級女性大學生,其入學前背景因 素、在大學校園中的學習投入與挑戰、及有助其達到成功學習的影響因素,做為 建構科技領域女大學生成功學習的發展脈絡,以對高等教育機構、學校輔導工作 與生涯諮商等實務工作提出建言。 二、 研究目的 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1. 探究在大學科技領域能成功學習的科技學院高年級女性大學生,其入學前特 質、及科技領域升學生涯抉擇的相關影響層面為何。 2. 瞭解在大學科技領域能成功學習的科技學院高年級女性大學生,在大學的學 術投入與人際互動經驗為何。 3. 瞭解在科技領域成功學習的科技學院女性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與生活適應 問題暨調適因應策略為何。 4. 探究在科技領域成功學習的科技學院女性大學生,在大學的成功學習結果及 其影響因素為何。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以中部地區一所國立綜合大學科技學院做為研究對象,其結論不適合 用來全面推論至其他地區及類型大學科技領域之學生。 (二)研究樣本的限制 本研究以中部地區某所科技大學科技學院學生為樣本,包含科學、科技、工 程等三個領域之大學女學生,但並未涵蓋數學領域,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數學 領域學生之成功學習經驗。 (三)研究設計的限制 本研究針對科技領域高年級能堅持科學課程,成績優異的女學生進行訪談, 研究參與者為能適應科技領域學習文化,具有學術及社會復原力的女大學生,並 未因性別區隔問題阻礙個人生涯目標的追求。研究結果無法類推至尚未適應科技

(4)

領域性別區隔現象及學習文化的低年級大學新鮮人或中途離開者,也不代表科技 領域性別區隔的威脅不存在。 貳、文獻探討 一、女性追求科技生涯的挑戰 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看法,決定選讀科技領域的女大學生面臨的挑戰很 多,造成其流失的原因可歸納如下: (一)興趣假說 Lent、Brown 和 Hackett(1994)指出女性在數理領域因自我效能低,失去 對數理的興趣而離開理工科系(Kerr & Robinson Kurpius, 2004)。美國公民權力 委員會於 2010 年的會議報告中也指出,學生對科學不感興趣以致無法完成大學 學業(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2010)。Lubben、Davidowitz、 Buffler、Allie 和 Scott(2010)發現學生放棄科學課程的原因為,課程不符合其 生涯渴望,學生不喜歡所學內容及所做的事。

(二)能力假說

科學學業成就低,缺乏數理領域自我效能,知覺個人能力不足,是女性面臨 的另一挑戰(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2010;Kerr & Robinson Kurpius, 2004;Lent et al., 1994)。Lubben 等人(2010)也指出課程困難、巨大的 課業壓力、持續低分、需靠自己獨立學習,在主流課程中未準備好進行獨立研究 等,將造成女性流失。 (三)差別待遇假說 女性在科技領域學習的差別待遇包括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差別待遇,及科學 學習環境的權力不平等。如黃曬莉(1999)指出,「科技領域中女性比較少,女 性果然不適合科技」,即為一種刻板印象。美國公民權力委員會(2010)指出, 女性學生因校園內差別待遇及支持不夠而流失(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2010)。其他像科學學習環境中的陽剛文化及權力不平等因素不利女 性,如 Kanter(1993)性別增強假說,認為女性在科技領域屬於少數團體,資源 少挑戰多,社會對該領域女性有「少數族群」標籤效果,將提高其離開的可能。 (四)不適配假說

學生因學習程度與環境有落差,環境適配度不佳而離開(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 2010)。Lubben 等人(2010)發現有些人認為科學課 程要求不夠,課程不適合他們,對課程產生負面知覺而離開。Kerr 和 Robinson

(5)

Kurpius(2004)指出,女性在數理的生涯發展常因失去自信、自我懷疑、缺乏 生涯資訊與準備而離開。 (五)家庭因素與財務困難 Lubben 等人(2010)指出有些來自弱勢族群或教育不利地區的有色人種學 生,會因為家庭與經濟因素無法繼續學業,如親人過世須回家工作照顧弟妹,使 他們中斷學業。 (六)毅力與彈性不足 面對數理領域的高學術挑戰,個人若缺乏毅力,彈性不足,最後也可能選擇 離開(Lent et al.,1994)。 二、大學科技系所性別友善學習環境有待建構 21 世紀台灣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黃政傑,2001),社會大眾也更加關 注大學教育品質。若從大學如何預防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流失的觀點出發,以下 相關學者的理論,可供作參考。Tinto(1975)的大學生輟學概念模式圖,即指 出大學經驗影響學生能否成功完成學業。Tinto(1997)的修正模式並指出,學 生在大學的學習受入學特質、在大學的學術和人際整合的影響,並影響其對目 標、學校及外在的承諾。 Astin(1991)也提出輸入(Input)—環境(Enviroment)—成果(Ouput) 模式(簡稱 I-E-O model)對教育成果的影響。輸入指接受教育時的個人特徵, 環境涵蓋校內、外實際體驗,成果為學生學習成果,廣義包含人格、知識、技術、 態度、信念與行為。Sax(2008)納入性別考量,強調即使入學前男、女生的數 理能力相當,但是科技領域的性別差異,個人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可能 造成女性與男性的教育成果不同。 雖然促進女性在科技領域的保留率成為近年來國外科技與性別領域的研究 重點,但國內相關研究仍付之闕如,筆者歸納國外相關學者說法,發現大專院校 可透過以下方式促進女性在 STEM 領域的保留率,可做為探究台灣科技領域女 大學生校園經驗之參考。 (一)改變機構學習氣氛:新世代工作者希望能平衡工作與生活,大學科技相關 系所需主動營造性別友善與支持的環境,在學習環境中,需改變以工作為優先的 思維(Yost, 2008)。 (二)提供支持系統:大學應主動採取各種策略來幫助女性平衡工作與生活(Yost, 2008)。Lent 等人(2005)指出支持系統對處境不利學生影響重大,來自個人、 環境與家人努力有助其克服阻礙,包括以問題為焦點的行為;同儕、老師及職員

(6)

的社會支持;依賴家人力量等。 (三)瞭解學生認知因素及學習需求:Lent 等人(1994)指出,學生在大學所參 與的課程與學生的生涯渴望是否緊密連結,是影響其留在課程中的強有力動機因 素。 三、女性在科技領域成功學習功影響層面之探究 女性無法在 STEM 領域順利完成學位的因素很多,筆者回顧相關文獻包括: 兼顧專業與家庭的衝突(Jacobs & Winslow, 2004; Rosser, 2004)、攻擊與困擾 (Rosser & Lane, 2002; Rosser, 2004)、刻板印象或特權(Rosser & Lane, 2002)、 缺乏女性良師(Winkler, 2000; Rosser, 2004; Kerr & Robinson Kurpius, 2004)等。

若從個人內在因素對成功學習的影響,Mann(2001)指出學生正向投入學 習領域,持續參與同儕團體、與講師互動及學習活動為成功完成學業的重要影響 因素。此外個人與學習環境保持良好互動,也對學習具有正面幫助,例如 Case (2007)研究南非化學工程學生的學習經驗,指出學生和工程研究的關係、大學 生活、家庭、同儕、講師、他們的生涯等六種關係對完成學業有決定性影響。 關於成功學習的界定,Pascarella 與 Terenzini(2005)指出近十年研究趨勢 為結合投入與發展理論,瞭解大學生個人因素及校園經驗對其學習與發展的影 響。在投入理論中,Astin(1984)、Tinto(1975, 1997)界定的學習成果包括學 業成就、社會利益、持續就學、學習與認知發展、社會化結果;而發展理論則強 調心理社會發展及認知發展的重要性(Chickering, 1969;Chickering & Reisser, 1993;Perry, 1981)。

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將有助女性在科技領域持續就學與成功學習的影響層 面依外在因素及內在因素歸納如下:

(一)影響女性在大學科技領域成功學習之背景因素 1. 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缺乏社會支持將影響女性在數理領域的發展(Kerr et al., 2004; Betz, 1994), 如 Betz(1994)指出,女性進大學時學業成就與男性並無差異,但機構氣氛及缺 少社會支持,是女性離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主因。St. John、Hu、Simmons、Carter 與 Webber(2004)也指出科系的性別文化與氣氛影響學生是否留在該科系。 2. 角色楷模的影響: Girona(2002)指出生涯成功是個人有良好的角色楷模,生涯失敗是因為缺 乏角色楷模。Erikson(1985)將角色楷模界定為具影響力,提供範例供人模仿 的人,如父母、老師、督導或良師。角色認同理論指出楷模有助個體經認同產生 行為動機;班度拉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接觸楷模有助學習新任務、技能或行為 (Girona, 2002)。Ray(2006)更指出,除年長人物外,同儕、與個體類似、接

(7)

觸過的人也對個人生涯渴望帶來影響。Poel、Wolfe、Arroyos-Jurado 和 Coppola (2006)則指出提供師徒式輔導,能增進個人生產力、時間管理技巧及建立學術 專業領域人際網絡。

許多學者提及在 STEM 領域因為女性人數較少,缺少可認同的女性角色楷 模,是女性無法繼續堅持的原因(Betz, 1994; Ehrhart & Sandler, 1987)。Valian (1999)指出,科技領域缺少女性良師代表許多重要意涵,例如女性人數少是因 為在科技領域女性不受歡迎、無法同時兼顧家庭和生涯,以及女性很難在該領域 成功。 (二)有助女性學生堅持科學課程的個人因素 近年來受正向心理學觀點影響,人們開始從內在經驗找尋正向優勢(Schutte, 2007)。過去克服困境的經驗,有助個人產生面對未來的信心,成為面對下階段 挑戰的資源(Lightsey, 2006)。過去許多研究探討女性追求科技生涯的阻礙(田 秀蘭,1999;許鶯珠,2000),近年來相關研究開始探究有助女性堅持科學課程 的經驗。如 Julianna(2010)指出,非傳統學習領域女性大學生,能堅持完成學 業需具備以下能力:(1)建立寬廣的外在支持系統。(2)目標清楚且有自信。(3) 自我效能提高。(4)有效的因應策略。(5)使用機構內支持系統。 Lubben 等人(2010)也指出可協助大學生避免放棄科學課程的五種策略:(1) 強化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能力,以面對高學術挑戰:如「多用心」、「積極」。(2) 改變讀書方法:如「組成讀書討論團體」、「換課本」等。(3)尋求家庭支持:以 度過財務問題、家中有事或成績不好、心情低落等狀況。(4)向學習顧問請益, 或回校參加義務課程。(5)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因為接受公費補助有所約束,或 已選修某一學程,必須努力將它完成。 參、研究方法 一、質性研究取向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期待從科技領域不同科系高年級女學生的觀點去 理解其克服阻礙,堅持科技課程的經驗,故採用質性研究訪談方式收集資料,以 個案研究法分析各受訪學生知覺有助其成功學習的影響因素,再以跨個案分析彙 整出普遍的現象。 二、研究對象的選擇及其標準 Haverkamp 和 Young(2007)認為質化研究樣本為立意取樣,而非隨機抽樣。 本研究樣本來自大學科技學院五種系所,包括電機、應光、應化、資工及土木, 大三及大四女生每系一名,共計 10 名,做為本研究之對象,受訪者並簽署訪談 同意書,志願做為研究參與者,如表一所示。

(8)

表 1 研究參與者一覽表 個案 代碼 系級 訪談日期 研究參與者選取標準 訪談 時間 檢核符合 程度 A 應化三 101 年 3 月 5 日 101 年 4 月 25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61 分鐘 29 分鐘 99.9% B 應化四 101 年 3 月 5 日 順利推甄清大研究所 58 分鐘 95% C 資工三 101 年 3 月 3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55 分鐘 90% D 資工四 101 年 3 月 3 日 順利推甄台大研究所 52 分鐘 85% E 電機四 101 年 3 月 6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74 分鐘 95% F 電機三 101 年 3 月 9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總成績為班上第一名 75 分鐘 95% G 應光三 101 年 3 月 1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70 分鐘 100% H 應光四 101 年 3 月 5 日 順利推甄理想的研究所 99 分鐘 95% I 土木三 101 年 3 月 6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61 分鐘 99% J 土木四 101 年 3 月 8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62 分鐘 80% 選擇高年級學生為樣本,考量其學習時間較長,經驗較為豐富,多數重要的 專業領域必修課程已經完成,能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並規劃在科技領域完成 學位,或已經順利推甄至下一階段的研究所,符合能堅持在大學的科學課程的標 準;而以在班上女性大學生中排名前三名為對象,則因本研究以學業成就表現優 異做為界定在科技領域成功學習的標準。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成功學習與調適因應經驗訪 談指引」、「詮釋文檢核函」、研究者、訪談員、編碼者與審查者,分別敘述如下: (一)「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成功學習與調適因應經驗訪談指引」 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後,編製出訪談指引,其內容包括四大類問題。第一、 個人進大學前的特質與背景;第二、大學校園的學術與人際投入經驗;第三、學 習與生活適應問題及其壓力調適策略;第四、成功學習結果與相關影響因素。

(9)

(二)詮釋文檢核函 本研究透過詮釋文檢核函來增進資料的可信性、及可遷移性(潘淑滿, 2005)。研究人員完成受訪者經驗詮釋文後,使用詮釋文檢核函,並附上詮釋文, 寄回給受訪者,請其評定符合個人經驗程度後再寄回給研究者。 (三)研究者 研究者本身在質性研究中是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研究效度大部分取決於 其技巧與能力。研究者曾修習質性研究法及諮商理論與技術等課程、以質性研究 方法完成碩士及博士論文、在大學教授質性研究課程超過六年,期間亦從事過四 次以上之訪談研究。本研究中,研究者擔任訪談員訓練、資料分析編碼者訓練, 及資料審核工作。 (四)訪談員 邀請諮商與輔導本科系 2 名碩二及 3 名碩四研究生擔任訪談員。訪談員曾修 習諮商理論與技術,輔導學研究法、質性研究課程,具備訪談員所需之基本能力。 (五)編碼者與審查者 邀請 5 位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協助資料編碼與審查工作。其中 3 位碩士研 究生組成共識分析小組,進行資料分析編碼。研究者並進行編碼員訓練及工作會 議,總計進行 12 週,每週兩小時,共計 24 小時。研究者並與另外 2 名碩士班四 年級研究生擔任資料分析審查者,檢核資料分析結果。 四、研究程序 (一)訪談大綱的擬定與訪談員訓練 研究者先閱讀相關文獻,形成對本研究的概念後,發展出半結構式訪談指 引。並於 101 年 1 月至 2 月間募集訪談員,於 2 月至 3 月間,進行每週兩小時, 共計 4 周 8 小時的訪談員訓練。經過預備訪談練習,修改訪談指引,加入角色楷 模對成功學習的影響等問題。 (二)招募研究對象 研究者透過電話、電子郵件,商請科技學院系所助教推薦及同儕推薦,招募 符合資格的研究對象。 (三)訪談與錄音 正式訪談在 101 年 3 月至 4 月間進行。五位訪談員以科系為單位,每人訪問 同一系所兩位女性大學生(大三及大四各一位)。訪談員使用「科技領域女性大 學生成功學習與調適因應經驗訪談指引」,選擇安靜不受干擾之地點。在說明研

(10)

究目標、進行方式,資料使用及參與者權利,徵得受訪者同意簽署訪談同意書後, 開始進行錄音訪談。若有資料不足,則再安排第二次訪談,或透過電子郵件詢問。 五、資料分析及處理 (一)資料處理 首先由訪談員及研究助理將訪談錄音轉謄成逐字稿,並進行編號。受訪者原 始資料編碼為兩組號碼,第一組有兩碼,第一碼是參與者代號,從 A 到 J 共 10 位參與者;第二碼為訪談次數,a 為第一次訪談,b 為第二次訪談。第二組代碼 是逐字稿斷句編號,共有三碼,從 001 到訪談結束的最後一個斷句。經資料分析 後,若訪談稿中一句斷句可分析出一個以上概念,則增加第三組代號,從 1、2、 3…往下編碼。以 Aa-001-1 為例,指 A 學生第一次訪談第一句斷句中摘錄出的第 一個概念。 接下來由該研究對象之訪談員,依逐字稿內容,將受訪者經驗撰寫成詮釋 文。研究者與其他編碼員一起閱讀修正詮釋文後,寄回給受訪者做效度檢核。 (二)資料分析方法與流程 1. 決定分類向度

本研究採用「共識質性分析法(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Hill, Thompson, & Williams, 1997)進行資料分析。共識分析小組先決議資料分析的向 度或層次,依研究問題將資料分成四個向度整理。 2. 初步編碼並形成領域摘述 每位編碼者仔細閱讀訪談稿,將概念完整的訪談內容切割為一資料區塊,稱 為領域(domain),將領域內的字句濃縮成摘述,以發現式眼光定義領域,形成 初步編碼。 3. 形成概念化類別 共識分析小組成員於編碼者工作會議中,逐一討論每筆資料的領域與摘述內 容,將初步編碼概念化為類別,給予命名。並經 3 位編碼者全數同意後,才算完 成「共識」。接下來由 3 位審查者檢視資料,提出意見進行討論,直到審查者, 共識分析小組成員對摘述之概念化類別達成共識為止,並於 10 週的工作會議 中,逐一完成 10 位受訪者之概念化類別命名。 4. 整理概念類別並建立跨個案分類摘要表 將已概念化為類別的個別受訪者資料,依其概念內涵按照研究四大主題分別 整理,再將每一個個案在同一向度的資料逐一歸類,比較與彙整,建立跨個案分 類摘要表。並依 Hill、Knox、Thompson、Williams、Hess 和 Ladany(2005)之 分類標準,全數成員為「一般(普遍)」(general)(10 人),至少半數以上為「多 數(典型)」(6-9 人),而三位以上至半數為少數(3-5 人),以分類表呈現跨個 案間各領域次數分配情形,做進一步的探討。

(11)

5. 撰寫研究結果 研究者再依據 Hill 等人(2005)的分類,將一般,多數的發現,以敘說性資 料呈現研究結果,以利讀者閱讀與瞭解。 六、質性資料分析品質的促進 本研究以 Guba 和 Lincoln(1989)所提出的可信性、遷移性、可靠信與可 確認性做為研究結果可信賴程度的評估指標。並採用 Creswell(2007)所提之效 度策略提升研究之精確性。具體作法如下: (一)研究程序採外部稽核 本研究採用「共識質化分析方法」,邀請 3 位編碼者透過多次討論形成資料 編碼與歸類,以提升分析的可確信度。最後並經由 3 位審核者進行檢核和裁定, 透過討論與對話,有助研究者以多元角度檢視編碼一致性與命名合理性。 (二)進行訪談員訓練以增進資料的可靠性 研究者慎選有經驗的訪談員並進行訓練,可增進訪談員與研究對象建立關 係,傾聽、溝通與聚焦於主題進行探問的能力,有助於提升資料蒐集的可靠性。 (三)持續關注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生涯議題長達兩年以上 研究者從 2010 年開始進行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生涯發展相關研究。期間閱 讀國、內外相關文獻;訪談在科技領域就讀之女性大學生超過 25 人;開設性別 教育課程探討科技與性別議題。密集且長時間浸泡在此一研究場域,有助研究者 瞭解其學習脈絡,在資料分析中也較能契合參與者的文化與語言脈絡,可增加研 究精確度。 (四)邀請研究參與者檢核以增加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將研究資料轉化為詮釋文後,邀請被研究對象評定符合其經驗的程度,平均 為 93.39%,說明研究者詮釋受訪者經驗的可信度高。部分受訪者並提供補充意 見或修正詮釋文,可增加研究可信度。且能將被研究對象的感受與經驗有效轉化 為文字陳述,也有助於提高研究的可遷移性。 (五)厚實描述 依據編碼結果,引用受訪者資料進行厚實描述,以彰顯其意義與內涵,幫助 讀者理解研究內容,並能轉化至相關的情境與脈絡中。 肆、研究結果

(12)

依據研究問題,本研究之結果說明如下,並依結果提出綜合討論。 一、學生入學前特質與升學生涯抉擇影響層面 成功學習者之入學前特質及升學生涯選擇考量層面,彙整如表二,分述如下: 表 2 受訪者入學前特質與升學生涯抉擇影響層面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2-5) 家庭的影響 尊重支持選擇(8) 家人正/負面楷模(5) 關心督促課業(4) 家庭經濟影響(4) 大學前學習經驗 中學成績優良(7) 對數理感興趣(5) 規律學習與複習(7) 在意成績表現(4) 參加校外補習(6) 上課認真聽講(3) 學校選讀因素 指考分發入學(7) 推甄分發入學(3) 離家近有照應(3) 科系選擇動機 選擇有興趣科系(6) 刪去興趣不足科系(5) 學科自我效能高(6) 刪去能力不足科系(3) 參考他人建議(6) 實作經驗影響(3) (一)家庭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大學升學生涯選擇的影響,包括 1 個典型領域「尊重支持選擇」 (例一),以及「關心督促課業」(例二)、「家人正/負面楷模」、「家庭經濟影響」 (例三)3 個少見領域。多數受訪者家人尊重其大學科系選擇,給予支持鼓勵。 少數人提到父母從小關心課業成績,扮演角色楷模,及受限於家庭經濟因素,因 日後薪資較高,鼓勵女兒選讀理工科系。 例一:「家人蠻支持她念這個科系,當初她報甲大的資工跟資管,爸爸比較 希望她念資管,父親覺得女生念管理比較好,後來她還是想要念資工,父 母還是不會反對,就是自己決定,自己負責(Ca7)。」他們就是會建議, 但是不見得會強迫她「(Ca8)。」 例二:「爸爸影響她很大。她小時候學很多才藝,爸爸說不要因為學才藝功 課就掉了,課業最重要。爸爸的勸導讓她回歸課業,無形中一直牽著她往 理工走(Ha023- Ha028)。」 例三:「爸爸是工人,媽媽是家庭主婦,偶爾接些代工照顧五個小孩 (Da001)。」「五個小孩還在唸書,爸爸的工作薪水不高卻很辛苦。她有很 大的責任感,想找薪水高的工作孝順父母。雖然可能比較辛苦,但她覺得 要認真一點讓父母以後比較輕鬆,她想賺錢才會選資工(Da007-Da008)。」

(13)

(二)大學前學習經驗 受訪者進大學前的學習經驗包括 3 個典型領域,「中學成績優良」(例一)、「規 律學習與複習」(例二),「參加校外補習」(例三)及 3 個少見領域「上課認真聽 講」、「在意成績表現」、「對數理感興趣」。顯示多數受訪者在高中階段學科成績 良好,經由規律學習與複習、校外補習加強課業。從認真聽講,在意成績表現中 培養出數理興趣。 例一:「國小最後一次考試考第一名,發現自己會讀書,國中跟高中有讀 書,成績就還不錯(Ia015)。」、「她發覺自己會讀書,會有動力在這邊努力, 就會有成績(Ia016)。」、「她國中跟高中成績也都是前三名(Ia019)。」 例二:「國、高中老師教得很好很詳細,會重複教。國、高中上課專心一點, 平常小考很多,考前一晚再加強複習,就是這樣唸書(Ga051- Ga055)。」 例三:「高中物理老師講太快,做題目跟不上。高二下物理和數學去補習, 全班下課一起去補習班變成高中的文化(Ja040- Ja043)。」「補習後成績 穩定,高二選自然組時排到全班最後幾趴,後來就沒那麼慘(Ja044)。」 (三)學校選讀因素 選擇就讀該校的影響因素,包括「指考分發入學」一個典型領域(例一), 及「推甄分發入學」(例二)、「離家近有照應」(例三)2 個「少見」領域。受訪 者進入哪一所大學就讀,受到指考成績落點,推甄分數可及範圍等外在因素影 響,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符合成功學習標準的受訪者以「指考分發入學」居多 數,「推甄分發入學」者占少數,少數學生也以離家遠近,有人照應作為考量。 例一:「為什麼會選擇甲大,就是志願序的關係。那時候甲大排在…算前面 的(志願),就直接分發進來這邊。(Aa001-Aa003)。」 例二:「那時候她只考學測,用繁星推甄入學,因為表哥在甲大唸土木系, 來甲大有人可以照顧(Ea002)。」 例三:「考大學填志願…她想甲大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離家不會很遠,讓 媽媽比較放心(Ja001)。」 (四)科系選擇動機 受訪者選擇就讀該科系的動機,包括「選擇有興趣科系」(例一)、「學科自 我效能高」(例二)、「參考他人建議」(例三)3 個典型領域,及「刪去興趣不足 科系」、「刪去能力不足科系」、「實作經驗影響」3 個少見領域。個人的興趣、學 習效能及參考他人意見成為主要選擇動機。少數人生涯目標不明確,用刪去法及 參考實作經驗,選擇可能合適的科系就讀。 例一:「她選擇讀應化系,因為化學比較有興趣也比較讀得來,進來的時候 就決定選化學,算是比較有興趣吧(Aa004-Aa005)。」 例二:「她剛好理工比較好(Ha001)。」「應光是理工,覺得可能讀起來比較 順利(Ha005)。」、「感覺材料跟化學有關,她化學比較強,覺得光電比較熱

(14)

門,可能會讀得比較好,也比較有信心(Ha009- Ha011)。」 例三:「當初選擇電機系,因為高中不知道什麼系在幹嘛,高中讀自然組, 學測五個志願都填一樣,老師說電機系還不錯(Ea007)。」 二、大學校園的學術與人際投入經驗 大學校園經驗,依學術投入經驗(表三)及人際投入經驗(表四)摘述如下。 表 3 大學校園的學術投入經驗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3-5) 1. 個人學術投入 努力認真學習 常常複習功課(10) 上課認真(8) 對學習感興趣(5) 自主學習(6) 設法理解(4) 訂定目標(6) 作業自己寫(4) 做筆記抓重點(6) 向外尋求資源 請教他人(10) 好友一起讀書(8) 尋求網路資源(3) 參加校外補習(3) 2. 校園學習支持 學習支持多元 同學協助(10) 老師協助(7) 學長姐協助(4) 助教協助(3) 師生關係良好 師生互動良好(7) 專題老師影響大(6) 教師協助課業 指導課業問題(6) 訓練研究態度(5) 協助推甄研究所(3) 導師提供輔導(4) (一)大學校園的學術投入經驗 受訪者在大學校園的學術投入經驗,依個人學術投入及校園學習支持兩層面 分別說明。 1. 個人學術投入 個人學術投入歸納為兩個次主題,「努力認真學習」及「向外尋求資源」。 (1)努力認真學習 努力認真學習共計歸納為 8 種讀書策略。包括「常常複習功課」一個一般領 域(例一)。「上課認真」(例二)、「自主學習」(例三)、「訂定目標」(例四)、「做 筆記抓重點」四個典型領域(例五),及「對學習感興趣」、「設法理解」、「作業 自己寫」三個少見領域。從中顯示出成功學習者具有高度學習動機,良好學習策 略,並能設定目標,即使面對同儕的質疑或奚落,依然努力堅定的朝個人目標前 進。

(15)

例一:「在大學用來加強課業的方法就是常常練習(Ca037-1)。」、「在大學 她會複習跟預習,幾乎每禮拜都要複習(Ca043-1)。」 例二:「大一時,高中基礎慢慢打上來,上課仔細聽,回家不需要太多時間 去讀。她上課很認真,筆記都會寫,考前再看(Fa058-Fa059)。」、「大學 老師有時放投影片會想睡覺。維持專注,上課認真,勝過自己回去看不懂 (Fa128-Fa133)。」「上課她都坐在前面幾排(Fa146- Fa147)。」「到大二 發覺翹一堂課完全跟不上,補回來要好幾倍時間(Fa150- Fa151)。」 例三:「大一、大二時,老師上課學生要自律,自己安排讀書時間,沒有人 會管你,這是比較大的改變(Ba028)。」「有別於國、高中老師會講全部知 識,大學專題老師會給提示,讓學生自己找答案、自己查閱資料、自己閱 讀(Ba029-2)。」 例四:「她想推甄,自己要爭取選擇有興趣的專題老師。老師會給題目,讓 她在實驗室學習。她很早就進實驗室,一直到推甄上研究所(Ha086)。」、 「為了推甄,她很有定力長期奮鬥,人家在玩,她在學校讀書做實驗。老 師問這週要不要報 paper,人家說她怎麼一直在報 paper,刺激她,但她還 是有定力持續專注的目標(Ha132-Ha134)。」 例五:「她做筆記滿厲害的。有次老師考題在筆記裡,她的筆記被大家拿 去印(Ja077)。」、「補習班老師說讀書秘訣是老師有自己的筆記,課本 是課本整理的筆記,學生要有自己的筆記。理工科圖表多,她看完一個章 節,會把圖表畫出來做註解(Ja079)。」、「做筆記很花時間,但絕對必 要。有時老師厚厚的書只教前面一半,後面要自己寫。例題也要寫下來, 並記下解題方法(Ja081-1)。」 (2)向外尋求資源 向外尋求資源包括四種策略,分別為「請教他人」一個一般領域(例一);「好 友一起讀書」一個典型領域(例二);及「尋求網路資源」、「參加校外補習」兩 個少見領域。顯示科技科系能成功學習的女性,具備了主動尋求資源以解決問題 的能力,且偏好請教他人、與女性好友討論來解決課業問題。 例一:「她上大學就跟學長問書卷獎,全班前 5%之類嗎?或是跟推甄有關 的事她都會問(Da012-1)。」、「如果上課不會,就會跑去找老師直接問 (Da016-3)。」、「除了老師,同學也會討論。她常會問助教,如果 TA 不 懂,就跑去問老師。但她比較常問學長,學長很厲害(Da017)。」 例二:「平常念書她會看其他同學怎麼念,有什麼東西講錯。學校有點偏遠, 步調很緩慢(Aa035)。」、「幾個同學聊到,會提醒自己不能鬆懈。她們會 組讀書會,比較好的朋友,做什麼事情都一起,看書也一起,不會就互相 討論,同學支持蠻重要的(Aa040- Aa042)。」 2. 校園學習支持 在校園學習支持中,將有助科技科系女性學術投入的校園環境,歸納為學習 支持多元、師生關係良好、教師協助課業三個次主題加以說明。

(16)

(1)學習支持多元 受訪者的學習支持管道多元,包括一個一般領域「同學協助」(例一),一個 典型領域「老師協助」(例二),及兩個少見領域「學長姐協助」、「助教協助」。 能夠即時獲得課業協助,有助於面對學術上的挑戰。 例一:「課業上需要幫助時,她幾乎看完書,找出問題之後,就會再去問同 學(Ha073-2)。」 例二:「她跟老師關係還不錯,會得到老師的幫助。常跟老師接觸,老師覺 得她很認真,會告訴她工讀和學習的機會,可以更早開始準備(Da019)。」 (2)師生關係良好 受訪者的師生關係良好,出現「師生互動良好」(例一)及「專題老師 影響大」(例二)兩個典型領域。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她們有問題不會害怕 向老師提問,跟在專題老師身邊學習,類師徒制的指導關係,奠定日後做研 究與推甄研究所的基礎,反映出個人認真投入之外,專題老師用心指導對學 習的重要性。 例一:「跟學校老師的關係,一般老師都還好,以問問題為主;跟實驗室教 授互動較多,教授蠻好的(Aa046)。」 例二:「專題老師很重要,特別是用推甄上研究所。選定專題老師,要跟他 學習,做他實驗室裡的東西,做出成果再去推甄,對升研究所幫助很重大 (Ha076- Ha077)。」 (3)教師協助課業 多數受訪者均指出教師課業協助的重要性,包括「指導課業問題」一個典型 領域(例一),及「訓練研究態度」(例二)、「協助推甄研究所」、「導師提供輔導」 三個少見領域。 例一:「老師的幫助還有問問題吧。課堂上問問題老師都會回答(Ja073)。」、 「一開始會害羞,在下課時問問題,三、四年級覺得不讀書不行,滿認真 的,會在課堂上直接舉手或直接講(Ja074)。」 例二:「實驗室教授常提醒她,雖然她是為了推甄來做實驗的專研生,之後 要當研究生,要培養研究態度,做實驗要動頭腦,注意外面世界(Aa046-2)。」 、「雖然老師不常講,但每次講出來心裡都會動一下。到實驗室才知道真正 要做的事,發現基礎都不懂(Aa047-Aa048)。」 (二)、大學校園的人際投入經驗 受訪者之人際投入經驗彙整如表四,分為人際互動經驗及社交活動經驗兩個 層面,分述如下。

(17)

表 4 大學校園的人際投入經驗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3-5) 1. 人際互動經驗 人際互動內容 從事休閒活動(9) 聊天分享生活(9) 讀書討論課業(8) 同儕互動關係 同儕互動良好(10) 滿意人際關係(8) 同儕互動收穫 學習他人優點(7) 學習與人互動(4) 學習思考表達(6) 增加生活樂趣(3) 2. 社交活動經驗 短期參加社團(6) 參加系上活動(5) 參加系上球隊(3) 未曾參加社團(4) 未參加系上活動(3) 1. 人際互動經驗 受訪者的人際互動經驗,歸納為人際互動內容,同儕互動關係,及同儕互動 收穫三個次主題。多數人休閒、生活、讀書都和同儕在一起,特別是女性同儕, 能投入並擁有自己的學習社群,有助女性適應科技領域學習環境。 (1)人際互動內容 包括三個典型領域,「從事休閒活動」(例一)、「聊天分享生活」(例二)和 「讀書討論課業」(例三)。 例一:「她跟同學定期在期中期末考完租車一起出去玩,一群人到處遊山玩 水,是大學才有的生活樂趣,一些小事都可以玩的很好,紓解她很大壓力 (Ha157-1)。」 例二:「她和朋友當了三、四年室友,住在一起,一起聊天吃飯,上課、讀 書都在一起。朋友在課業上幫助她,在交友上跟她分享,有這樣的朋友還不 錯(Ba058)。」 例三:「在學校跟朋友會一起念書,互相鼓勵。那群同學也都成績中上,不 會差太多(Aa077-Aa080)。」、「身邊有個朋友不知道該怎麼唸書,很茫 茫然,她也會檢視自己唸書方式,整理過後再告訴她(Aa045)。」 (2)同儕互動關係 受訪者的同儕互動關係包括「同儕互動良好」一個一般領域(例一),及「滿 意人際關係」一個典型領域(例二)。雖然女性很少,但能和男同學相處融洽、 和女同學一起結伴生活,有助於抒解因女生人少容易孤單的問題。 例一:「她跟班上同學感情不錯,班上女生八個,她跟班上男生、女生都很 好,只有一個班,大家會玩在一起(Ea180- Ea184)。」 例二:「同儕一起做伴,一起生活,這樣的人際關係她很滿意(Aa081)。」

(18)

(3)同儕互動收穫 受訪者在同儕互動的收穫包括「學習他人優點」(例一)、「學習思考表達」 (例二)兩個典型領域,及「學習與人互動」、「增加生活樂趣」兩個少見領域。 多數人用正向眼光欣賞同儕個性或學習上的優點,從中獲得成長。 例一:「同學相處中學到每個人的特色,會看人家的優點,試著學習。例如 可能有人生活比較規律,自己就跟著規律,朋友比較會整理東西,整整齊齊, 她也會慢慢學(Ia092-La093)。」 例二:「大學團隊合作交流讓她收穫最大。從小組討論中慢慢訓練說話和表 達能力,小組討論她會自願上台報告,雖然沒有講的很好,還是很開心有機 會訓練自己表達(Ja049-Ja052)。」 2. 社交活動經驗 在社交活動經驗中,包括「短期參加社團」一個典型領域(例一),「參加系 上活動」(例二)、「參加系上球隊」、「未曾參加社團」、「未參與系上活動」四個 少見領域。受訪者在社團或社交活動的參與並不熱衷,多數成功學習者將重心放 在課業,排擠投入社團與社交活動的時間,難免為大學生活帶來遺憾。 例一:「她參加過社團,可是很快被課業打壓。兩邊選,她選擇課業。她參 加過熱舞、跆拳和瑜珈社,一開始覺得有趣,後來時間跟不上。社團都是利 用晚上,一個禮拜至少兩、三次,應付不來(Aa086-Aa088)。」 例二:「她曾經加入系上球隊,但覺得太累了。對於運動要長期經營,覺得 花太多力氣(Fa184- Fa186)。」 三、學習與生活適應問題及調適因應策略 受訪者的適應問題區分為學習與生活兩方面,彙整如表五、表六,說明如下。 (一)學習適應問題與調適因應策略 依學習適應問題及調適因應策略兩個分別加以說明。 1. 學習適應問題 受訪者的學習適應問題出現「課業問題」(例一)和「升學問題」(例二)兩 個典型領域,並以課業問題的比率較高。課業問題以專業必修科目困難居多,升 學問題從準備研究所考試到確立職涯方向均面臨挑戰。 例一:「課業困難必修科目比較多。微積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專業必修 科,內容比較深,老師講過去,再看發現沒有很懂。快考試埋頭苦幹寫題 目,都念完了,寫題目一點都連不起來(Ab001)。」、「那些科目偏計算, 尤其是理解,講一些原理和模型,要先懂模型再去運用,想那些模型時有 些地方會打結(Ab002)。」 例二:「她會考慮畢業後生涯問題,已經大三下,再不想就來不及(Ia102)。」、 「現在會想讀研究所,研究所出來薪水還是比較高。但又會想真的想要讀

(19)

研究所嗎,就只是繼續讀書,很矛盾的想法(Ia103- Ia105)。」、「真的很煩 惱就會睡不著(Ia112-2)。」 表 5 學習適應問題與調適因應策略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3-5) 1. 學習適應問題 課業問題(9) 升學問題(6) 2. 調適因應策略 尋求外在資源 找同學討論(10) 找老師指導(5) 詢問學長姐(3) 具體幫助為何 教導課業盲點 (10) 教導其他知識(5) 個人因應策略 面對問題積極處理(9) 行動抒壓(5) 認知調整(4) 找人訴苦(3) 2. 調適因應策略 受訪者面對學習適應問題的調適策略依尋求外在資源及個人因應策略兩個 次主題加以說明。 (1)尋求外在資源 外在資源包括「找同學討論」(例一)一個一般領域,及「找老師指導」(例 二)、「詢問學長姐」兩個少見領域。外在資源提供的具體幫助包括「教導課業盲 點」(例三)一個一般領域、及「教導其他知識」(例四)一個少見領域。能找到 可解決學習問題的外在資源,為成功學習者的必備能力。其中找身旁女同學討論 是女學生最常用,並認為有效的方法。相較於同學,老師較難理解女學生的學習 困難,她們也較少主動問老師問題。 例一:「課業方面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也是問朋友和同學吧,現在可以問 的好像也就他們」。(Ia139- Ia141) 例二:「課業上遇到困難,如果是課本的問題,課堂上直接舉手就好。算 題目算不會,有助教可以問。助教會教他們題目怎麼解比較快。助教說不 清楚時,他們會找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去問老師(Ja144- Ja145)。」 例三:「同學互相討論,會激發不同想法,容易解決問題。看到題目,她覺 得要這樣算,別人會想怎麼算,這樣會有交流(Ga207-2)。」、「大家在同 一條船上,同學知道課業的東西比較多,可以教她。跟同學討論他會知道 老師教的盲點在哪裡(Ga209-2)。」 例四:「請教老師課業問題,老師會延伸出其他問題,懂了這個以外,其他 知識也會懂(Ba074- Ba075)。」

(20)

(2)個人因應策略 受訪者的個人因應,包括「面對問題積極處理」(例一)一個典型領域、「行 動抒壓」(例二)、「認知調整」(例三)、「找人訴苦」三個少見領域。面對學習問 題,成功學習者多採用以問題為焦點的因應策略將問題解決,少數人也透過以情 緒為焦點的策略調整心情。 例一:「課業有困難時,她會檢視自己出了什麼狀況,重新改變做事方法, 試過哪些方法行不通,就換一個方法。(Aa113-1- Aa114-1)。」 例二:「如果是心理方面的壓力,推甄時比較困難會自己去走學校,散步就 自己走,聽音樂。那時沒有想怎麼處理,單純放鬆(Ba092-2)。」、「像推 甄那樣,那個方式是她找到比較好的(Ba095)。」 例三:「課業方面有困難,大學階段來外地,讀書要靠自己後就有成長。以 前會比較看重成績,大學覺得至少學到過程,結果就聽天由命(Ha238-1)。」 (二)生活適應問題與調適因應策略 依生活適應問題與調適因應策略兩個次主題分別說明於後。 表 6 生活適應問題與調適因應策略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3-5) 1. 生活適應問題 人際互動(6) 環境適應(5) 情感問題(4) 租屋問題(3) 2. 調適因應策略 外在資源 好友協助(9) 家人協助(9) 具體幫助 情緒支持(7) 生活協助(3) 提供建議(6) 個人因應 面對問題加以處理(6) 認知調整(4) 以行動抒壓(6) 找朋友聊天(6) 找家人協助(6) 1. 生活適應問題 受訪者出現的生活適應問題,包括「人際互動」(例一)一個典型領域,及 「環境適應」(例二)、「情感問題」(例三)、「租屋問題」三個少見領域。剛進入 科技領域的女大學生,除了一般大學新鮮人常見的人際適應問題外,因科技領域 女性少而衍生的孤單也是需要關心的生活適應問題。 例一:「開來到大學,面臨的困難是交朋友,一開始大家還不熟,她比較害 羞,就會比較不適應(Ca072-1)。」

(21)

例二:「生活適應她的情緒會比較大。她的個性比較害怕孤單,生活上孤單 會很不適應,就會先大哭(Ba098)。」 例三:「通常她的問題都是感情(Ha222-1)。」、「生活適應的困難,一定是 感情問題導致她想太多。她會開始分析為什麼男友不喜歡她,什麼事情導 致他這樣,想一堆,把自己搞得很複雜(Ha263)。」 2. 調適因應策略 生活適應問題的調適因應策略,包括外在資源及個人因應兩個次主題,分述 如下: (1)外在資源 外在資源包括「好友協助」(例一)、「家人協助」(例二)二個典型領域。外 在資源的具體幫助包括「情緒支持」(例三)、「提供建議」(例四)兩個典型領域, 及「生活協助」一個少見領域。研究參與者面對生活適應問題,其外在資源仍以 同性好友及家人提供情緒支持與建議為主,來自科技系所師長的關心與主動協助 明顯不足。 例一:「在生活方面有困難,她不會找家人,也不會找老師,最主要還是朋 友(Ha220-Ha221)。」、「朋友裡跟她比較像,有感情問題,能理性面對的 人比較能幫助她(Ha228)。」 例二:「生活遇到問題,她會去吵爸、媽,那時侯長智齒,整個人都不舒服, 就會想回去(Ba082-2)。」 例三:「生活適應方面朋友跟家人的情緒支持比較大(Ba090)。」、「她的情 緒要找一個出口,找朋友或家人談一談,事情還是可以解決(Ba099)。」 例四:「她那時真的不想讀,同學跟她說不要想太多,只有這句話,真的幫 助很大(Ea264-2-Ea265)。」、「表哥說先把成績顧好,反正她名次好,其他 都不要管(Ea300-2-Ea302)。」 (2)個人因應 受訪者的個人因應策略,包括「面對問題加以處理」(例一)、「以行動抒壓」 (例二)、「找朋友聊天」(例三)、「找家人協助」(例四)四個典型領域,及「認 知調整」一個少見領域。面對生活適應的困難,透過各種方法面對問題加以處理, 有助成功學習者的生活適應。 例一:「她覺得朋友也沒辦法幫她,自己要去適應這個環境,這是自己的事 情(Ca084- Ca085)。」 例二:「讓自己想開的方法,她覺得是時間。那段時間,要把重心放在電視 前,做些快樂的事。她喜歡每天洗澡完,抹保養品、對自己做些好事、滋 養自己,讓自己開心(Ea345- Ea349)。」 例三:「生活適應有困難,她會先找校內比較好的朋友談,跟她比較親近, 也比較了解她的處境(Aa108)。」 例四:「生活方面有困難,她會打電話給姐姐,因為姐姐跟她是好朋友 (Ja156-1)。」

(22)

四、大學校園的成功學習結果與其相關影響層面 受訪者的成功學習結果與相關影響層面歸納如表七,依成功學習結果,成功 學習影響層面,楷模人物及影響三個層面說明如下: 表 7 成功學習結果及其影響層面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3-5) 1. 成功學習結果 成功學習定義 學習態度認真(9) 面對解決問題(4) 努力複習課業(7) 堅持努力目標(3) 自認達成情形 已達成功學習(4) 部分成功學習(5) 未達成功原因 仍須繼續努力(7) 2. 成功學習影響層面 家庭因素影響(8) 個人具責任感(4) 努力認真學習(7) 樂趣和成就感(3) 學習目標明確(7) 正面同儕激勵(5) 高度自我要求(6) 環境適合唸書(3) 師長支持鼓勵(3) 3. 楷模人物及影響 楷模人物類別 師長角色楷模(6) 學長學姐楷模(4) 兄姐角色楷模(3) 楷模人物影響 學習生活態度(7) 提供仿效目標(5) 學習讀書態度(6) 1. 成功學習結果 關於成功學習結果,歸納為成功學習定義,自認達成情形及未達成功原因三 個次主題,說明如下: (1)成功學習定義 受訪者認為成功學習的定義包括「學習態度認真」(例一)、「努力複習課業」 (例二)二個典型領域及「面對解決問題」、「堅持努力目標」二個少見領域。反 應出多數人從個人學習動機和努力達成目標的角度來定義成功。 例一:「她覺得在大學的成功學習,就是會認真面對考試與課業,對於上課 內容都可以了解(Fa370)。」 例二:「她覺得在大學的成功學習要努力不懈,善用資源。多跟同學、學長 討論,多少會有收穫。她成功學習的秘訣是努力不懈(Ca090-Ca091)。」 (2)自認達成情形 受訪者自認成功學習達成情形包括「已達成功學習」(例一)及「部分成功

(23)

學習」(例二)兩個少見領域。多數人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業表現來定義成功, 但也謙虛的認為並未完全達成,不因此感到自滿。 例一:「她現在已經達到成功學習,如果以成績方面來看,應該是有達到 (D053-1)。」 例二:「她給自己成功學習打 7 分,主要是以前的努力和基本學習態度,肯花 時間坐下來讀書。大一、大二蠻努力的,不然不會有現在這個成績(Ia158-1- Ia160)。 (3)未達成功原因 部分研究參與者自認未達成功學習,原因為「仍須繼續努力」(例一)一個 典型領域,反應出謙虛的態度和積極的自我要求。 例一:「以本身資質,她沒有特別聰明,是靠後天努力,資質比人家落差一 截,要努力補足不足的地方(Ha302- Ha304)。」「一樣考上那間學校,跟 那些很聰明的人比她的資質差很多,她會在假日對未來要讀的東西做準 備,事先補足差異(Ha310)。」 2. 成功學習影響層面 受訪者成功學習影響層面中,包括「家庭因素影響」(例一)、「努力認真學 習」(例二)、「學習目標明確」(例三)、「高度自我要求」(例四)、四個典型領域, 「個人具責任感」、「樂趣和成就感」、「正面同儕激勵」、「環境適合唸書」、「師長 支持鼓勵」五個少見領域。可見成功學習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個人強烈的學 習動機與設定明確目標的基礎上,良好的外在校園支持則為輔助條件。 例一:「影響她成功學習最重要因素可能是從小爸、媽教養她的態度。爸爸、 媽媽也像她這樣態度認真,讓她自然會認真學習(Fa384- Fa387-1)。」 例二:「影響她在大學成功學習的因素是心態!大學要學習自主,她比較能 抗拒玩樂或誘惑,對學業的專注力夠集中,堅決的做想做的事,排除干擾 (Aa115- Aa118)。」 例三:「最初目標是維持成績,推甄好的研究所,那是短期目標。一直維持 成績的信念是目標訂好,要考到好的研究所(Ha288- Ha291)。」「她說出 來的事情會訂具體目標,明確對它做努力(Ha292- Ha295)。」、「她從小被 灌輸文憑很重要,考大學還要考研究所,人家看最後的文憑。她就是看清 缺點,訂定目標,朝著它前進(Ha301)。」 例四:「影響成功學習最重要因素,大三、大四變成好勝心。覺得她現在是 第一名,不想讓別人追上。她是她們系上第一名(Da051- Da052)。」、「她 也不知道爲什麽,小時候就有強烈的好勝心加責任感(Da057)。」 3. 楷模人物及影響 關於楷模人物及影響,歸納為楷模人物類別及楷模人物影響兩個次主題加以 說明。 (1)楷模人物類別: 受訪者的學習楷模人物以「師長角色楷模」為典型領域(例一),「學長學姐

(24)

楷模」、「兄姐角色楷模」為少見領域,科技領域師長角色楷模,對女性在科技領 域的成功學習扮演關鍵角色。 例一:「她覺得對她學習有幫助的楷模人物,是高中的化學老師和大學的專 題老師(Ba106)。」 (2)楷模人物影響: 楷模人物影響包括「學習生活態度」(例一)與「學習讀書態度」二個典型 領域(例二),及「提供仿效目標」一個少見領域。科技科系因為女性稀少,她 們的楷模並未侷限女性,男性師長、同儕的學習與生活態度成為仿效目標,並有 兩位學生以網路、媒體成功人物為楷模,影響其學習動機與生活態度。 例一:「實驗室有個學長常說做事要有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比爾蓋茲的書 也提到他總是買最快的車,總是被開罰單,但他不介意,因為時間很重要。 後來她就覺得時間真的蠻重要,常會反省有沒有浪費時間(Ab034- Ab035)。」 例二:「她的朋友和學姊是她的楷模,她們功課特別好。她們一、二年級去 夜唱,學姐很少去。後來發現她除了打球之外就是讀書,蠻規律的。(Ia163- Ia165)。」「她會看學姐怎麼讀書,為什麼功課特別好,原來學姐不太常出 去玩,每天就是做實驗,不然就是看書(Ia169)。」 伍、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一) 有助成功學習的先前背景因素包括家庭支持、先前學習方法與表現、及 依興趣和能力選擇科系 1. 升學生涯抉擇獲家庭支持提供受訪者努力的動機 Felsman 和 Blustein (1999)指出家人支持能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王玉珍 (2007)指出來自家人、師長鼓勵選擇直升高中者,遇挫折或阻礙時能提供繼續 前進的力量。本研究也發現多數受訪者升學選擇獲家人支持,使其能為自己的學 習負責,對學習有正面影響。 Woolnough(1994)指出學生選擇科技領域的原因之一為家庭壓力和刺激。 本研究也發現少數人升學選擇受到家庭經濟、父母督促課業影響。例如選擇國立 大學減少開銷;就讀理工科系薪水較高,有助日後賺錢回報父母;此也與社會認 知生涯理論模式中(Lent, Brown, & Hackett, 2002),對結果的預期影響興趣、目 標、行動及成就表現的說法相符。

Turner、Alliman-Brissett、Lapan、Udipi 和 Ergun(2003)的父母支持量表 包含工具教導、典範學習、口語鼓勵、情感支持等內涵。本研究發現來自父母的 影響以情感支持與鼓勵為主;少數家人扮演正、負向楷模,提供典範學習;還有 少數父母會關心督促課業、提供工具教導、在意子女課業、刺激其努力維持成績,

(25)

但仍以關係面向的情感支持對成功學習幫助最多。 2. 先前學習經驗為大學成功學習奠定基礎,又以成績優異、規律學習幫助最大 劉若蘭(2005)發現漢族學生在國中打下學科基礎、讀書掌握重點有助其在 技術學院的學習。本研究也發現入學前多數受訪者能規律學習、在中學成績優 良、參加校外補習加強課業。可見在大學科技領域能成功學習者,其入學前即擁 有良好的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並能主動尋求其他學習資源以加強數理能力,為 大學成功學習奠定基礎。 3. 進入就讀的大學受考試分發制度及離家遠近影響 王玉珍和吳麗珍(2009)發現台灣國、高中學生升學生涯選擇受外在因素影 響,包括學業要求之能力、選擇離家近的學校。本研究發現受訪者進入哪一所大 學就讀也受到考試分發制度影響,在成績可及範圍下進入該校就讀。但符合成功 學習標準的受訪者以指考分發居多,是否因為在國內升學制度中,參加指考者有 多一次大考經驗,高中就學階段讀書時間較長,因而增進數理基礎,提升在大學 的數理自我效能,則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也與王玉珍和吳麗珍(2009)的發現相似,少數學生的升學選擇以國 立大學、選系不選校、離家近有人照應為考量。離家近的學校,可減輕對大學環 境的陌生感;選擇特定科系者,其生涯目標較明確,少數受訪者將目標放在推甄 更好的研究所,一進大學即以追求良好課業成績為目標,均為促進大學成功學習 的重要助力。 4. 選擇主修科系的動機以興趣和能力為主並參考他人建議 Woolnough(1994)指出學生選擇科學課程原因為對課程和科目的興趣、成 就水準、及其他課程經驗。王玉珍等人(2009)則發現,大學生在升學抉擇過程 中,有重要他人參與,台灣學生科系選擇決定因素來自聽從、接受他人建議,或 深受他人影響。 本研究的發現與 Woolnough(1994)較為相似,受訪者會根據個人興趣、學 習效能並參考他人意見選擇大學科系。多數學生體認到讀書是自己的事,優先考 量興趣和能力,有助於日後適應及成功學習。此與王玉珍(2007)發現當事人升 學選擇中,主動決定的經驗,對日後適應具保護作用,能帶出當事人自我負責, 投入行動,將決策付諸實行;曾依嵐(2005)指出考量興趣,能力及特質,收集 科系資訊、參考父母師長建議,發揮自主能力抉擇科系等,有助於大學生的心理 適應等發現相似。 曾依嵐(2005)發現,考量現實因素,忽略本身要求,缺乏主見,聽從他人 建議者,容易產生科系適應不良問題。本研究也發現多數受訪者的升學選擇曾參 考他人建議,少數受訪者對科系內容或個人性向理解不足,透過刪去法選擇科 系,進大學後出現期待落差而產生適應問題,由此可見落實高中升學生涯輔導工 作、提供學生可供參考的生涯資訊、協助學生早日定向的重要性。 (二)學術投入努力認真、向外尋求資源,校園學習支持有助於成功學習

(26)

陳舜芬、陳素燕與曾正宜(2005)曾指出台灣大學生整體表現較十年前差, 影響因素為正向課業參與行為(包括課前預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去圖書館等) 較少,負向課業參與行為(上課不專心、蹺課等)較多。劉若蘭(2005)的研究 也發現,在中學打下的基礎,大學生要應付技術學院一年級的功課不難,但到二 年級專業課程不容易,讀書要靠自己。Lubben 等人(2010)指出對大學生堅持 科學課程具有幫助的方法包括問題解決能力、改變讀書方法、向學習顧問請益 等。曾靜瀅(2012)研究發現,國小女童對成功學習知覺在動機層面高於男學童, 且成功學習的五要素(目標設定、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時間管理、學習滿意度) 間具有顯著正相關,本研究也有相似的發現。在科技領域能成功學習的女性,努 力認真學習與向外尋求資源是她們學術投入的寫照,包括 12 種讀書策略,如常 常複習功課、上課認真、自主學習、做筆記抓重點、請教他人、好友一起讀書等, 即凸顯具高度學習動機與多元學習策略的重要。因正向課業參與行為較多,並能 向外尋求資源,學習成績相對突出,與陳舜芬等人(2005)及 Lubben 等人(2010) 有相似的發現。 Phillips-Jones(2003)強調成功的良師除了能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並具備 教學及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性技能。例如:示範有效行為、教導新技巧、協助尋 找資源、監控行為、刺激學生最大表現、提供建設性回饋等。而本研究則發現, 受訪者的師生互動良好,多數人並受到專題老師的影響,奠定在專業領域學習基 礎,包括訓練研究態度、協助推甄研究所等,從中獲得課業協助。本研究尚發現, 受訪者在系所內普遍獲得同儕課業協助,除了個人學術投入認真外,她們也偏好 向同儕、老師、學長姐、及助教詢問課業問題,校園能提供的學習支持多元,他 人協助對女性在科技領域的成功學習功不可沒。 (三)成功學習者社交活動投入不深,與同儕互動良好有助於適應科技學習文化 Yost(2008)指出新世代工作者希望兼顧工作與生活,大學機構需改變工作 優先的氣氛,提供能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女性在科技領域的保留 率。本研究則發現,受訪者在科技學習領域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必需放棄晚上 的社團活動,專注於課業學習,對需要長時間經營的課外活動也不熱衷,無法擁 有精彩的社交生活,科技系所並未營造能平衡學習與社團生活的文化。 然而本研究也發現,在科技領域能成功學習的女性,日常與女性同儕一起讀 書、生活、從事休閒;不因女性人數少而感到孤立。能與同儕互動和諧提供學習 與成長機會、從休閒中獲得生活樂趣,成為支持女性在科技領域學習、調適與因 應的重要力量。 (四)成功學習者具備多元的調適與因應策略,好友支持有助於克服困難 曾依嵐(2005)發現大學生進入大學後會採用三類適應策略因應其就讀的科 系,包括調整心態協助適應,以具體行動增加適應,調整生涯規劃增加發展潛力。 本研究也發現在科技領域成功學習的女學生在面臨學習與生活問題時,會透

(27)

過內、外在資源加以因應。其內在資源涵蓋行動、認知與情緒調整,並以面對處 理問題最為常見,除內在資源外,能尋求外在資源、獲得好友支持,對科技領域 女性克服阻礙、適應學習文化更顯得重要。 (五)成功學習以個人內在因素為主,外在環境因素為輔,並受楷模人物影響 Lent 等人(1994)的社會認知理論主張:對結果的預期影響學生選擇目標、選 擇行動及學業成就和表現。本研究也發現多數人的成功影響因素來自個人內在因 素和家庭因素影響,包括學習目標明確,為推甄研究所努力認真學習,高度自我 要求,符合社會認知因素中對結果的預期,影響學生採取行動追求良好學習表現 的說法。Lent 等人(1994)指出,面對數理領域的高學術挑戰,缺乏毅力、彈性 不足為女性離開的原因。本研究則發現受訪者的成功學習也受到家庭因素的影 響,父母經由言教和身教,塑造受訪者認真負責的態度,有助其堅持目標努力學 習。 St. John 等人(2004)強調科技領域提供有利女性學習的社會支持環境相當 重要。本研究亦發現正面同儕激勵、師長支持鼓勵、環境適合唸書等外在因素也 是少數人成功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Snyder 和 Lopez(2007)指出在 STEM 領 域,為女性提供良師加以輔導,有助其想像如何追求與良師相似的專業生涯,缺 少足夠女性良師輔導年輕女性,可能對其生涯計畫造成阻礙。Gibson(2004)指 出,角色楷模由個人所建構與選擇,能提供學習動機和生涯渴望。接近楷模有助 學習新技能、拉近與楷模距離,達成目標。本研究發現女性成功學習者的楷模以 師長、學長學姐和年長兄姐為主,從中學習生活與讀書態度,有助於習得專業知 能。但本研究也發現科技領域可供仿效的女性師長的確較少,缺乏女性師長的情 況下,少數學生以在科技領域工作的姊姊或堂姐為目標,希望追求與其似的生 涯,兼顧學業、工作和感情,擁有均衡圓滿的人生。在大學科技系所能擁有良好 學習成績只是短期目標,發展專業及平衡生活則需要長期努力。由此看來,提供 在科技業生涯成功的女性角色楷模與良師,做為仿效對象及提供指導,以促進科 技業女性的保留率,的確有其必要性。 二、建議 (一)對中學教育與輔導人員的建議 1. 從正式課程中培養學生數理學習的態度與能力、奠定數理學科基礎 高中數理教師應教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強調上課認真聽講、規律 學習與複習的重要性,經由課程統整與反覆練習,培養學生對數理的興趣與基礎 能力。 2. 提供學生與科技領域有關的職涯資訊 高中數理老師對科技領域學習內容與職涯發展相對熟悉,若能在正式課程及 師生互動、學生面臨高中分組及大學科系選擇徬徨時,提供有用的生涯資訊,當

(28)

能協助學生依個人性向、興趣與對生涯選擇結果的預期等面向,提供合乎需求的 建議。 3. 協助學生探索科技領域生涯、及早確定生涯方向 他人建議在成功學習者的升學選擇中,仍為重要參考層面之一,中學諮輔人 員應增進對科技領域科系所需性向、能力、學習內涵與職涯進路的瞭解,並應克 服性別刻板印象,鼓勵高中女生追求符合其能力與興趣的生涯目標,輔導其進入 感興趣及具高學習效能的科系就讀。 (二)對高等教育科技相關系所的建議 1. 提昇高等教育品質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 參加校外補習、做專題研究準備推甄以考上理想研究所,是許多科技領域大 學生的共同經驗。科技系所有責任改進專業課程的教學與服務品質,強化學生專 題研究的能力,從實驗成果奠定日後研究基礎及往科技業發展的信心。 2. 提供友善支持環境以促進女性在科技領域的發展 在科技領域學習的女性大學生,需面對巨大的課業要求與挑戰,社團投入時 間相對較少。科技系所應改變科技領域競爭與挑戰的學習文化、營造友善支持的 學習環境、促進同儕合作學習、提供空白時間讓學生均衡發展,以協助科技領域 女性平衡學習與生活。 (三)對大學校園教育與輔導人員的建議 1. 教師應透過多元教學策略及學習管道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科技領域女性成功學習者偏好與他人互動、討論、尋求協助,而非個人閉門 造車的方式獨自解決課業問題,科技系所師長應主動提供女學生互動式課業指導 與協助,從問問題、指導作業盲點、做實驗等學習經驗中,建立數理自我效能。 2. 科技領域教師應扮演良師角色並成為學生往專業領域發展的學習楷模 大學科技領域教師應具備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在學習上教導學生專 業知識、訓練學生研究態度;在生活上扮演角色楷模,讓學生透過觀察與仿效, 學習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建立其對科技領域的信心與自我效能感。 3. 大學諮輔人員應主動協助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適應科技領域學習文化 學校應規劃系或院諮商師,主動提供支持。在女性大學生剛進入科技系所 時,即透過班級、團體或個別輔導方式,教導適應科技領域學術與人際系統的方 法,以營造性別友善的學習環境,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學習成效。 (四)學生家長應尊重支持女兒在科技領域的生涯選擇、並透過言教與身教,督 促女兒堅持完成目標 父母應克服來自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角色期待的偏差,鼓勵女兒追求 個人感興趣的生涯,為自己人生負責。在大學期間持續給予支持,有助其面對學 習與生活困難;並應扮演正向楷模示範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助其堅持與達成生涯

數據

表 1    研究參與者一覽表  個案  代碼  系級  訪談日期  研究參與者選取標準  訪談 時間  檢核符合程度  A  應化三  101 年 3 月 5 日  101 年 4 月 25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61 分鐘 29 分鐘  99.9%  B  應化四  101 年 3 月 5 日  順利推甄清大研究所  58 分鐘  95%  C  資工三  101 年 3 月 3 日  持續留在科技領域學習/ 成績為班上女生前三名  55 分鐘  90%  D  資工四
表 4    大學校園的人際投入經驗  Domain(領域)  一般(10)  典型(6-9)  少見(3-5)  1.  人際互動經驗        人際互動內容  從事休閒活動(9)    聊天分享生活(9)    讀書討論課業(8)        同儕互動關係  同儕互動良好(10)  滿意人際關係(8)        同儕互動收穫  學習他人優點(7)  學習與人互動(4)  學習思考表達(6)  增加生活樂趣(3)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ke the governments of many advanced economies which have formu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corporating creative and academic writing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 strengthening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cluding skills related to hands-on experiences) within and across the KL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Science education provides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scientific literacy with a firm foundation on science, reali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Hong Kong school curriculum, STEM education is promoted through th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s (KLAs) in primary

We have been promoting STEM education among schools in a holistic and coherent manner, with strategies that embrace renewing the curricula of the Science,

Basing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results,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and problems of learning the polynomial derivatives on different leve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