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濃客家地區家長語言能力與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美濃客家地區家長語言能力與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美濃客家地區家長語言能力與幼

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

張麗君

*

、郭珍妦

**

摘 要

本研究探討以客語為母語的美濃地區,幼兒家長本身會使用之語言種類、在 家中與幼兒語言使用狀況的情況,並探討家長背景變項與幼兒目前的語言能力的 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302 位美濃地區大班幼兒家長。統 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與卡方考驗。結果發現(1)美濃地區家長多具備國客雙語或 國台客三語能力。夫妻在家主要溝通語言為客語,次為國語。(2)父母親與幼兒溝 通主要以國語為主;長輩與孫子女溝通則多使用客語,但使用國語的比率也接近 使用客語的比率。(3)美濃地區家長認為其幼兒的語言能力以國語較佳,86%達流 利程度。而客語聽說能力則只有50%達流利程度。(4)家長的職業類別及其與子女 的溝通使用的語言經檢定結果達顯著差異。(5)家長的教育程度及其與子女的溝通 使用的語言經檢定結果達顯著差異。

關鍵字:調查研究、雙語、客語、幼兒

* 國立臺南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 ** 國立臺南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

(2)

美濃客家地區家長語言能力與幼

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

張麗君、郭珍妦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言是人類生活中很重要的能力,具有傳遞文化、溝通的社會功能。從經濟 的角度來看,語言溝通能力代表一個人在職場的起碼資格,而多種語言能力甚至 是一種競爭力;再從文化的層面來看,語言往往是族群認同的重要表徵。因為語 言是進入一個族群的歷史、文化最重要的啟蒙。而更重要的是,一種語言一旦被 整個社會接受,族群也就更有信心;當然站在國家的立場,各種族群的語言都是 獨一無二的文化資產。 台灣,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社會,語言之間的接觸,常會產生一些語言上 的問題,這些問題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溝通上的問題,亦即各語言之 間的相互理解度。第二個層面則是因各語言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功能的分配不均, 而使得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在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利益分配不均。這兩個問 題看是無關,卻彼此影響。簡單的說,在多語言社會中,如在推行某一種語言(官 方語言)的同時,對其他語言(方言)不加以保護及培育,長久下來,一定會導 致推行的語言變成強勢語言,而相對地,其他語言就成為弱勢語言(謝國平,民 84)。這些弱勢語言常常退縮到只用於某一特別情境,如家庭。因此逐漸會讓使用 這個語言的人認為它詞彙貧乏,不夠知識性,不適合在其他情境下使用。久而久 之,這種語言就會逐漸衰退,甚而滅亡。依台灣當前情況,原住民的語言最為弱 勢,其次是客語,再其次則是閩南語。雖然客語族群是台灣的第三大族群,從其 歷史可以發現,近五十年來,由於社會結構的改變及大眾傳播工具的發達,再加 上國語教育運動的推展,使得原本就使屬弱勢的客家語言及文化逐漸消失與沒落。

(3)

不同的語言受到不平等的社會對待;不同的語言也得到不平等的心理評價。 從雙語人才在國內分布的情況可以了解各個語言的社會地位。如果母語社會地位 高,在社會上的使用範圍廣,就容易缺乏學習其他語言的動機;相對的,如果母 語社會地位低,通常侷限在家中使用,就不得不學習其他語言。這種情況說明使 用弱勢語言(社會地位低的語言)的人,經常要面對一股無形的社會壓力,少用 弱勢語言而使用社會地位高的強勢語言。這樣的情況下,弱勢語言使用者把自己 變成所謂削去式雙語者(subtractive bilingual),削去自己的母語,以遷就主流社 會的強勢語言。削去式的雙語者最後會在持續的心理壓力下逐漸失去母語能力。 對兒童而言,既然小時候接觸母語,長大進入教育體系後,照理也應該要用熟悉 的母語,開始進行學習,但強制性的語言取代政策,卻使他被嚴格要求使用“殖 民國”的語言(江文瑜、莊淇銘及洪琬卿,民 90)。小孩被迫從熟悉轉換至陌生 的語言環境,在心理上會產生很大的衝擊,而在此衝擊下,容易形成強烈的自卑 或是抵抗的心態,逼使他退縮到自己的小小世界裏頭,這種情緒對於語言學習或 者人際關係,都會造成強烈的影響。 台灣是個多元民族的地方,族群的融合讓台灣展現無窮的生命力。在多元文 化理念的影響之下,語言被視為一種權利,單一的語言政策受到質疑而引發修正, 導致在學校學習第二種語言或母語逐漸普遍起來。而今配合多元文化的理念和新 的語言政策以及對母語文化的認同,為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權、加強其兒童的母 語能力以及對母語文化的認同,在學校實施少數民族母語與官訂國語的雙語教 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張慧瑞,民85)。 陳水扁總統(民91)於 2002 年全球客家文化會議時表示,「在全球化浪潮的 侵襲影響下,使各地傳統及族群文化面臨單一化與僵化乃至於滅絕的隱憂。以語 言為例,依據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的統計發現,全世界各種母語的流失,已經嚴 重到一個禮拜流失一種的地步,台灣社會也面臨同樣的危機」。 客家話的危機,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開始大聲疾呼,國內也有許多相關的語 言研究;根據近年來學者的研究發現,客家話在彰化地區已經變成死的語言;在 雲林地區只限於與客家同事、朋友的交談,在家中只限於和祖父母、父母使用(楊 名暖,民 77)。也就是說客家話的使用已不再是與家中第三代的溝通語言。而客 家話在桃園地區為一低活力的族群語言(溫念梅,民 78)。另外研究發現,國小 學生母語有流失現象,尤其以客語及原住民語最為嚴重(陳清正,民 91)。可見

(4)

客語的危機已不再是隱憂,而是加速流失中。這幾年調查漳州、潮州客家話的情 況發現,在宜蘭、彰化、南投、台中、雲林地區,許多六十歲以上說閩南話的漳 州或潮州人,都知道他們的長輩會說一種他們不懂的話,那就是漳州客家話或潮 州饒平客家話。這些客家話的消逝也不過三代之間(羅肇錦,民83)。也就是說, 第一代會說客家話,第二代會聽客家話但說不好,到了第三代只會聽不會說,等 到本身不會說客家話時,下一代連聽的機會都沒有,這個語言便完全消失了。Baker (2001)也以 Paulston 研究匹茲堡的希臘人經歷的世代轉移說明三代理論。 Paulston 把這個問題歸因於標準化、統一語言使用,使得母語失去了便利的溝通 性而造成語言的轉移。 教育部在九十學年度,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實施要點規 定:「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必須就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三種鄉土語言任選 一種修習,國中則依學生意願自由選習,學校得依地區特性及學校資源開設閩南 語、客語、原住民語以外之鄉土語言,供學生選習。」實施以來,林雅雯(民90)、 黃雅榆(民91)等人關於雙語學習的研究發現,現代家庭不再具有傳承母語的功 能。雖然台北、苗栗、東勢和六堆地區的客家家長皆非常支持客語及客語教學; 客語教學能帶給兒童多元學習與快樂,能引發兒童對於本身源流及本土環境的關 心與認識。但是學生在學校以外的環境用不到,因而引不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當 所學習的語言不再是生存與學習的必要工具時,對於學生而言,這個語言的學習 已經不再具重要性,是可以隨著時空轉移而消失的語言。 綜合上述可知,台灣語言面臨了許多問題。首要問題是語言流失的危機,其 中以客語、原住民語最為嚴重。研究者之一為廣東饒平移民來台第四代之客籍後 裔,但從父親那一代開始已完全不會聽說客語,基於對自身根源的好奇與地緣之 便,兩位研究者決定以美濃地區幼兒為研究國語、客語兩種語言狀況的對象。美 濃地區由於東、北皆山,西邊有楠梓仙溪,南邊有荖濃溪,這種得天獨厚的封閉 式地理環境,造成相對封閉又完整的客家文化社區,其社區中語言的使用和文化 生活相較台灣其他地區的客家鄉鎮而言,所受到外地語言文化的影響和融合相對 較少,因此相當適合做為研究世代之間客語傳承與流失的調查地區。 此外,本研究希望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客語族群在臺灣的分布與遷移,透過問 卷調查探討美濃地區家長與幼兒在家語言使用情況,了解語言傳承的現況與困境 等相關議題。

(5)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分列如下: (一)了解美濃地區家長之家長是否具單、雙語或多語能力,了解家長所具 備語言能力之分佈情形。 (二)美濃地區夫妻之間在家溝通語言使用現況為何。 (三)美濃地區幼兒家長在家與幼兒使用的語言情況為何。 (四)幼兒家長的職業類別與家長和幼兒溝通的語言間是否有差異。 (五)幼兒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家長和幼兒溝通的語言間是否有差異。 (六)幼兒本身的國客語聽說能力為何。

貳、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客語族群的分布與傳承,第二節則從客語的 實證研究探討目前台灣地區客語的使用現況。第三節則從客語相關的教學研究探 討客語之母語教育。

一、客語族群的分布與傳承因素

在台灣,客語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雖然曾受閔南語、日本語的影響而產生些 許的變化,但只要在家庭裡還保有基本的客家觀念,認同客家文化,仍可以把客 語完整的延續下去。 然而,自從台灣推行國語運動開始,原本就屬於弱勢的客語被政治、社會、 教育、大眾傳播所影響而元氣大傷。近年來,雖然有心人士大聲疾呼,卻無法獲 得民眾的普遍支持,而使得推廣客家文化活動遲滯不前。台灣目前的客語到底處 於怎樣的情勢?要怎樣才能延續客語的生命力?以下就客語的分布消長與傳承兩 二面向進行相關文獻之探討。

(一)客語族群的分布與消長

羅肇錦(民83)的研究指出,台灣的客家人,從明末開始就相繼來台,先後 定居在六堆、苗栗、新竹、桃園等地。日據時代末期更有西部東移到花東開墾的 二次移民,他們的祖籍有四縣(以蕉嶺、五華為主),有海陸(以海豐、陸豐為主),

(6)

也有少部分饒平、詔安、永定、大埔(以饒平、詔安為多)。這幾個客語次方言中, 以四縣勢力最大,所以在台灣四縣話幾乎成了客家話的共同語。 1.人口分布:客家人在台灣的分布,主要以臺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 屏東、高雄、雲林、宜蘭、花蓮、臺東等縣為主。客語人數最多是桃園縣與台北 縣,但台北縣的客家人因為與其他族群混居,所以看不出客家特色,大部分都說 閩南語和國語,他們的子女也大多不會說客家話了。 2.海陸客家話:客語人數次多的是苗栗縣、新竹縣。以人口比例而言,新竹 縣是客家人佔全縣人口比例最高的一縣,但總人數比不上苗栗縣。而新竹縣是台 灣海陸客家話的大本營,海陸客家話的保存以此最為重要。 而苗栗地區由於地處 偏遠,開發有限,外力侵入影響的機會不大,因此苗栗的四縣話是全台灣中,客 家語言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縣市。 3.六堆四縣話:六堆在台灣南部,大部分屬屏東,少部分屬高雄(美濃、衫 林),由於四周都是閩南語區,因此客家文化的保存愈形困難。但由於當地客家族 群的危機感很重,對客家意識、客家權益、及文化的認同也特別強烈。這裡的四 縣話與苗栗的四縣話不太一樣,反而與台中東勢一帶較為相近,近年來由於南北 的交通頻繁,早年的隔閡已日漸消失。 4.饒平客家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由於居住地不集中,所以漸漸退化 成家庭語言。相關研究也指出,客家話在雲林地區只限於與客家同事、朋友的交 談,在家中只限於和祖父母、父母使用。在彰化,客家人已經不會使用客語。由 此可知,中部地區的客語族群正在逐漸的消失當中。 5.花東客語族群:花東一帶的客家人,大都是日據時代後期,桃竹苗一帶移 居的客籍人士。雖然如今客籍人士不多,但由於居住地區相近(如鳳林、瑞穗、 吉安),因此客語文化不像台北、桃園地區流失嚴重。但若不用心維護,一樣會有 失傳的危機。 從上述客語族群的分布,可以發現客家人口的密集度與都市化程度,影響了 客語的傳承與使用。未來這種語族混雜居住的情況會更形明顯,若客語民眾未能 警覺到客語的流失,則客語也會漸行衰亡。美濃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相較 於台灣其他地區的客家鄉鎮,其社區中語言的使用和文化生活而言,所受的影響 相對較少,因此許多客語的發音和諺語的使用,仍保持一定的傳統素質,這就是 美濃地區一直被視為客家文化原鄉的價值所在。因此,幼兒客語的傳承是否仍持 續維持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地區。

(7)

(二)影響客語傳承的因素

本研究綜觀以往的調查結果及相關文獻,探討影響客語傳承的主要因素(行 政院客家委員會,民92;黃宣範,民 83;羅肇錦,民 83): 1.通婚:黃宣範的研究顯示出台北客家人口流失的情況,以不同族群通婚佔 客家話流失率30%以上。而客委會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如果夫妻有一方非客家人 時,子女說聽客語的比例較父母同為客家人時低。如果父親為客家人時,家庭使 用客語的比例較高,相對子女的客語能力也比較好。 2.家庭使用客語的狀況:客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父親、母親皆使用客語者 其子女有82.7%會說很流利的客語,顯示父母使用的語言對子女的客語能力有 很大影響。而 13 歲以下孩童在家使用客語者,其客語能聽說流利的比例高達 86.87%,在家不使用客語者只有 38%孩童客語能聽說流利。由調查報告可以知 道,家庭語言的使用對母語的維護有相當大的影響。 3.大眾傳播系統的影響:隨著經濟發達,家家戶戶幾乎都會接觸電視、廣播 等大眾傳播系統。當父母忙碌無暇照顧小朋友時,電視便是現成的電子褓母。因 此小朋友有一半的語言學習對象是電視,小朋友彼此之間也模仿學習電視語言。 因此,電視、廣播所主導使用的語言,直接就影響了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政府推 行國語政策以來,廣播、電視幾乎沒有方言(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的存在 空間,經過爭取也只開放了閩南語在大眾傳播系統的播出權,而其他方言如客語、 原住民語等,一直到近幾年才逐漸出現在大眾傳播系統中。 4.經濟與社會因素: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 經濟,便會主動學習經濟活動力強的語言—國語。反觀客語族群,都住在偏遠、 謀生不易的地方,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不是舉家遷移,就是外出工作以謀取生 存,因此客語不易保存。而外出的客家人,為了經濟生存,不得不學習經濟活動 力強的語言,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的語言拋棄了。 5.強勢語言對於客語的排擠效應:部分專家學者擔憂客家民眾在面對現有之 鄉土語言教學政策,可能會因為強勢語言的融合暗示及社會上語言之實用性,而 使家長或學生捨棄學習客語的機會,反而造成客語傳承上的負面影響。 6.居住地域的客語環境:從許多歷史的發展可以看出,同語族的人能聚居在 一起,語言文化自然容易凝聚;如果散居各地,就容易被各個擊破,落入其他語 族的文化。而客委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都市化程度與客語聽說能力成反比,居 住地區客家人密度越高者,能夠聽說客語的比例越高;居住於客家人集中地區者

(8)

其客語聽說力較其他區域好,顯示居住地是否有適合聽說客語的環境是重要的影 響因素。 探討客語傳承不易的原因可以發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的差距造成 人口的外流,聚集在都市的年輕人說客語的機會減少,與客家人逐漸在地化、族 群通婚、融合,以及國語政策長期推行、客語電視、廣播受到限制等因素。使得 客家語大量流失,因此,客語的傳承有其隱憂存在。

二、台灣地區客語使用之實證調查研究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於民國九十年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 會」後定期委託辦理的『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藉由瞭解客家民 眾使用客語的狀況,參與客家文化生活與創作的情形,以提昇對客家之認同感。 九十二年的調查研究,是針對「九十一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曾經接受過訪問的受訪者進行全國抽樣追蹤調查。調查結果訪問 1213 個客家住 戶,其中13 歲以上有 2,206 個樣本;13 歲以下有 577 個樣本,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民92): (一)客語及國語是客家人使用最深入的語言,絕大部分的客家民眾能聽就 能說。 (二)年齡越輕、教育程度越高或居住客家人口密度越低,使用客語的比例 就越低。 (三)年齡與客語聽說能力成正比。 (四)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客語聽力愈差。職業方面則以農林漁牧業者會聽客 語的比例最高(99.0%)。 (五)十三歲以下的孩童客語的聽說能力:有11.7%的客家孩童客語聽說流 利;30.7%能聽懂客語並會說一些;29.4%的客家孩童略聽懂一些客語但不會說; 有28.2%完全不會說客語。另外發現居住地區都市化程度越高其客家孩童完全不 會客語的比例也越高。 (六)與子女交談:客家民眾有 47.1%與子女用國語溝通;43.6%與子女用 客語交談。 (七)夫妻間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使用客語佔56.3%,其次是國語 28.3%。 (八)十三歲以下的客家孩童:與家人主要使用的語言是國語佔71.2%;而 使用客語的比例只佔18.7%。

(9)

(九)十三歲以下的客家孩童:與祖父母交談主要使用客語的有31.7%,使 用國語的有51.9%。 整體來看,29 歲以下之客家民眾聽說客語能力較差,且 13 歲以下客家兒童 聽說客語的能力較91 年的調查結果有顯著降低。而客家民眾在多數場合與人溝通 還是以客語為主,但在幾個特定的場合或特定的對象則會以國語為主要溝通語 言,如學習場所、工作場所及與子女交談皆以國語為主。在正式場合為了溝通方 便,以國語作為主要語言是可以預期的。但與子女的交談語言關係著客家語言的 傳承,客家民眾使用客語與子女交談的比例偏低是客語推廣的一項警訊! 除了客委會的大規模調查研究,近來亦有少數研究針對部份地區進行客語使 用的實證調查研究。例如,楊名暖(民77)以問卷方式調查彰化、雲林地區客家 人的語言轉換,發現彰化地區的客家話已經完全被閩南語取代,彰化地區的客家 人在工作中、家中已沒有人會使用客家話,客語在彰化地區已經變成一個死的語 言。而雲林地區的客家人工作上只限於與客家同事、朋友交談,在家中只限於和 祖父母、父母交談。和子女交談時則不使用客語。可知客語在雲彰地區已不再是 必要性的語言,客家人未必會講客語,反而是使用閩南語、國語當作其溝通、傳 承的語言。 溫念梅(民78)以 419 位客家籍和閩南籍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研究桃園 地區的語言行為。研究發現客語在桃園為一低活力的語言,而且客家人也自認為 客語活力居於國語、閩南語之末,未來的活力不足。可見在民國80 年代,中北部 的客語活力已經漸漸在流失,但當時的教育政策、政府的態度尚未開始接受多語 文化。一昧的推行國語政策導致客語在中部地區漸漸衰亡。 吳振賢(民93)以問卷調查研究 209 位就讀小學和幼稚園的美濃地區客籍家 長之教養觀。在客家精神、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承方面,家長對子女會不會說客家 話的看法上,不同年齡層家長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家長年齡在30 以下認為「由孩 子自己決定」居多;31-40 歲家長認為「一定要會」最多;41-50 歲以認為「盡量 要會」最多。在子女客家話的表現方面,家長認為其子女客語「非常流利」佔 22%,「普通」佔38.8%,「會聽不太會說」佔32.5%,「幾乎完全不會」有6.7%。 在家長是否同意學校需進行客語教學方面,七成以上同意,有二成家長沒有意見。 綜合上述的研究可以發現,客語在許多客家籍民眾的生活中,已經不再是一 個溝通的語言,不僅聽說能力逐年下降,兒童的聽說能力也顯著降低。除了與長 輩、父母外,客家籍的民眾與子女交談時使用客語的機率並不高。即使發現客家

(10)

語已經在生活中沒落,為了溝通的便利及學校教育的趨勢而忽視客語在家庭中的 傳承功能。再加上目前臺灣整體幼教大環境受國際化潮流影響,強調以英語學習 為重點之雙語幼稚園廣受家長歡迎。因此幼兒的在家母語教育是否仍受家長重 視,值得加以探討。近幾年來,隨著語族意識的抬頭,客語族群的語言使用問題 也隨之引起重視。長期以來處於弱勢語言的客語,其相關研究並不多。關於客語 幼兒的語言使用研究更少。因此凸顯本研究對於未來客語語言傳承與使用的重要 性。

三、台灣客語教學的研究

近年來,教育部推行九年一貫課程,努力加強鄉土語言教學。旨在強化兒童 的鄉土語言(客語)的能力不至於流失。相關的研究主要關注在教學方式及教學 效果的探討。但從相關研究也可以看出目前兒童客語能力的消長,以及學生、家 庭、老師心目中對客語的態度與看法。茲將相關研究分析如下: 林雅雯(民90)以 12 位在台北縣擔任客語教學的老師為對象,以質性研究 的深度訪談為方式,研究台北縣國小的客語教學時發現,隨著親子關係的薄弱, 在家中母語(客語)已經不具有傳承的功能。雖然學校的客語教學能引發學生對 於本身源流及本土環境的關心與認識,但除了學校、家庭以外已不再有使用客語 的環境,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與環境。因此希望以客語為母語的家長能配合學校 的課程以身作則教導子女說母語,強化家庭傳承母語的功能。 陳錦田(民91)以台北縣光明國小四年級 10 位客家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 合作的行動研究探討台北縣國小客家籍學生對客語課程與教學的認同與理解時建 議,未來客語教學活動,除了語言學習本身之外,可以將客家文化與族群問題等 題材,納入教學活動中。如此一來除了可以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能深化學生 學習客語的意義。同時教學活動應增加學生語言使用的機會,透過種種教學策略, 以促進客家語言的學習。 羅暉玲(民91)以幼稚園大班、國小一年級、國小五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以圖畫命名法,調查受試者的語言能力,藉由回答詞彙的正確率與反應時間,比 較國語、客語的語言能力。經過三個月後進行追蹤調查了解學生語言能力的改變, 以探討學生對國、客語語碼混合的教學語言的態度,研究結果發現,「有母語課程」 的客語學生,並沒有特別喜歡某一類型的教學語言模式。也就是說,有接受兩種 語言課程的學生,對於教學語言的接受程度及理解程度相當。但是單語式的國語

(11)

教育會讓客語學生的國語能力進步,客語能力退步。由這個研究可以發現,單一 語言式的教學對於學生維持雙語能力有負面的影響。 黃雅榆(民 91)以臺灣四個地區(臺北、苗栗、東勢和六堆地區),在八十 九學年度上過或正在上客語教學的三至六年級客籍學生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透 過900 份問卷調查、及對七位教師、行政人員進行深度訪談,探討客家人對客語 及客語教學的態度。研究發現,教育程度高的男性公教人員且母語能力強的家長, 以及父親是客家人且母語能力強的低年級學生較支持客語和客語教學。由這份研 究結果可見父親的母語能力會影響學生對客語的認同與支持。 湯昌文(民92)以九十學年度就讀桃園縣南區選修客語為其鄉土語言的三至 六年級學生及客語教師,共計學童樣本362 人,實際有效樣本 327 人,客語教師 樣本55 人,實際有效樣本 50 人。研究客家母語教學中的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發 現,受訪者認為語言的消失便意謂著文化逐漸的消失,客語學習是有其必要性, 而且學會多一種的語言便多了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年長的客語教師對於客語文 化認同及傳續較年輕者有使命感,即使知道客語的消失很正常,但仍認為客語教 學對於客家文化認同有其必要性。 陳嘉甄(民93)以調查研究法,兼採觀察及訪談方法,研究台北縣一所智型 小學195 名小學一、二年級客家學童及其父母,探討都市地區客籍學童之客語教 學與族群認同之相關因素。研究發現學童每日接觸客語媒體時間愈長,其族群知 覺、族群自我認同度與積極接觸客族文化意願皆愈高。在學習情境感受上,感受 愈良好,客語族群認同度愈高。客語學習時間愈長愈願意在生活中使用客語。最 後,就客家族群認同度而言,該研究者發現都市客籍學童的族群知覺、族群自我 認同度得分平均偏低,族群態度則是良好。 由上述的研究分析可知,語言如果只侷限在家中對話使用,而無法在公共場 合被大家使用,那它就像一灘死水,沒有活力。學童除了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使 用客語,在學校活動中有活潑生動的客語生活課程以外,學生對客語的學習意願 並不高。因此必須有使用客語的環境才能促進學童學習動機及意願。否則客語將 隨著語言的轉移而逐漸衰亡。台灣的客語目前就面臨了這樣的危機。以前客家話 在台灣能在大眾傳播及公眾場合出現的機率非常少。現在藉著行政院成立了客家 委員會,使得客家文化得以發展、增進族群文化的平等;而客家電視台的成立, 更加速了族群的融合。久而久之,便可使得台灣成為真正多元文化的社會。 從整個客語族群的分布與消長,客委會92 年的現況調查以至於客語的相關研 究,可以發現台灣的客語確實隱藏許多的危機。近年來有關客語的相關研究,多

(12)

以客籍成人、客籍學生為主,幾乎沒有以客籍學前幼兒為主的研究。而客語的流 失或傳續,全靠客籍未來的這批主人翁。因此,本研究以美濃地區的幼兒為主要 研究對象,探討客語傳承使用等相關問題。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的情況、家長的語言能力、 職業類別、教育程度與幼兒溝通的語言等因素和幼兒目前的語言能力之關係。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縣美濃鎮公私立13 所幼兒園家長為研究對象。問卷的抽樣方式 為分層隨機叢集抽樣方法。依公私立幼兒園大班的班級數,尋求學校配合。選出 公立幼稚園4 班,私立幼稚園 12 班,總共 16 個班級。於 93 年 8 月底發出問卷, 9 月初回收完成。共計發出問卷 388 份,回收 302 份,回收率達 77.8%。其中公 立幼稚園部分發出190 份問卷,回收 146 份,回收率為 76.8%。私立幼稚園部分 發出198 份問卷,回收 156 份,回收率為 78.8%。公私立幼稚園的問卷數及回收 率相近。

(一)問卷發放及回收

表一 問卷發放及回收表 接受問卷調查研究的幼稚園 發出問卷數 回收問卷數 回收率 公立美濃國小附設幼稚園 60 51 85 公立廣興國小附設幼稚園 30 19 63 公立龍肚國小附設幼稚園 30 24 80 公立美濃鎮立托兒所 70 52 74 私立南隆幼稚園 70 58 82.9 私立美濃幼稚園 30 24 80 私立美濃托兒所 20 15 75 私立欣欣幼稚園 40 33 82.5 私立美育托兒所 8 8 100 私立親親托兒所 30 18 60 總 計 388 302 77.8

(13)

(二)家長背景資料

從表二可以發現美濃當地父親職業的類別以“工”為最多;其次是軍公教。 百分之三十三的母親其主要職業為家管。在幼兒時期與幼兒接觸最多的人,通常 是母親,因此,這些母親會使用的語言及與幼兒溝通時所使用的語言,也會影響 幼兒未來的語言能力的因素之一。 美濃地區家長主要的學歷程度為高中、職佔85%。以父母親的比例來看,兩 者相近。但父親學歷高於高中、職的比例(31%)大於母親的學歷的比例(21%)。 幾乎所有的父親皆為本國籍;而母親卻有8.9%的外國籍。 表二 家長背景資料分析表 類 別 父 親 百分比% 母 親 百分比% 農 30 9.9 15 5 工 69 22.8 25 8.3 自營商 42 13.9 28 9.3 受雇商 34 11.3 36 11.9 軍公教 62 20.5 29 9.6 自由業 43 14.2 38 12.6 家管 0 0 102 33.3 家長的職業背景 其他 17 5.6 18 6 小學 5 1.7 7 2.3 中學 25 8.3 31 10.3 高中、職 176 58.3 195 64.6 專科 61 20.2 45 14.9 大學(技術學院) 27 8.9 17 5.6 家長的教育程度 研究所 6 2 2 .7 本國(台灣) 297 98.3 269 89.1 家長的國籍 其他 2 .7 27 8.9

二、研究工具設計與實施程序

本研究使用自編之「美濃地區家長在家與子女語言使用情況調查表」,是研究 者參考國內外文獻有關社會語言調查研究(黃宣範,民83;Bjorklund & Suni, 2000; Papapavlou & Pavlou, 2001)編製成初稿。初稿編製完成後,另邀請兩位幼教學者 及美濃地區幼稚園園長和幼教師三位評估問卷設計的適切性,以修正建立專家內 容效度。本問卷的目的在了解美濃地區家長之語言能力與幼兒在家語言使用情況。

(14)

月上旬請住在美濃的朋友代為發出30 份預試卷給鄰居的幼兒家長,作為預試施測 的對象。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問卷的發放及回收。以作為最後修訂題目與編製 正式問卷的依據。問卷設計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家長基本資料;第 二部分為三代之間語言使用情況;第三部分為家長對幼兒聽說能力的評估(附錄 一)。 問卷編製完成後,採立意抽樣依學校意願參與研究,以美濃地區大班幼兒的 家長為發放問卷的對象,部分學校由研究者親自送達學校,親自回收。惟部分學 校因不熟悉其地理位置,因而改由以回郵信封的方式請學校協助發放及回收問 卷。待問卷回收後,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三、資料處理

研究者將問卷及正式施測所得資料,加以整理、編碼、登錄於電腦,建立資 料檔,以SPSS for Window 10.1 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所採用之統計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本研究將家長個人背景資料以次數、百分比呈現,探討 幼兒家長之基本背景。 (二)卡方檢定:比較受試者父母親教育背景、職業類別等變項與幼兒在家 語言使用情況,探討是否有差異。

肆、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旨在將所回收的家長問卷及實施測驗後所得的資料與結果,採用適當的 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以回答研究目的所欲探討之問題。

一、結果分析

(一)美濃地區家長語言能力之分析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是幼兒語言學習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探討美濃地區 幼兒語言能力之前,必須先瞭解美濃地區幼兒家長的語言能力。由表三顯示: 1.多數的父親具備國閔客三語能力,佔 71%;具備雙語能力的父親佔 12.6%。 只具備單語能力的父親佔2.6%。 2.母親的部分則有不同的情況,具備國閔客三語能力的母親佔 46.7%接近一

(15)

半;具備雙語能力的母親佔33.7%;只具備單語能力的母親佔 5.2%。 表三 美濃地區幼兒家長語言能力分析表 類 別 父親百分比%(N=302) 母親百分比%(N=302) 只說國語 1 3.6 只說閔南語 0.3 0.3 只說客語 1.3 1.3 說國閔語 7.3 18.5 說國客語 5.3 15.2 說閔客語 0 0 說國閔客語 71.2 46.7 說國閔客英語 7.6 5.6 家 長 的 語 言 能 力 其他語言組合 6 8.8

(二)美濃地區夫妻在家使用的語言結果分析

家庭的最主要的組成份子,便是夫妻。夫妻本身所擁有的語言能力,也影響 夫妻在家裡最常使用的語言。這個部分所探討的就是夫妻在家時溝通所使用的語 言分析。從表四來看,可以發現: 1.美濃地區夫妻間最常使用的溝通語言是客語佔 68.7%,其次是國客雙語。 表四 夫妻間使用的語言比例表 項 目 類 別 樣本數(N=302) 百分比% 只說國語 57 18.9 只說閔南語 26 8.6 只說客語 73 24.2 說國閔語 38 12.6 說國客語 74 24.5 說閔客語 2 0.7 說國閔客語 24 7.9 夫妻間會使用的語言 其他語言組合 8 2.6

(16)

(三)美濃地區幼兒家長在家與幼兒使用的語言分析

美濃地區是以客語為鄉土語言,這個部分希望探討幼兒家長在家與幼兒使用 的語言為何,並加以分析。從表五來看,可以發現: 1.父親與幼兒溝通的語言以國語為主。 2.母親與幼兒溝通的語言也以國語為主。 3.美濃地區的長輩會使用客語溝通的比例高達 58.9%。 4.只使用客語與幼兒溝通比率最高的是長輩組。 表五 家長與幼兒溝通的語言狀況分析表 父親百分比% (N=302) 母親百分比% (N=302) 長輩百分比% (N=302) 只說國語 37.1 43 23.8 只說閔南語 3.3 2 4.3 只說客語 13.6 7.6 33.4 說國閔語 5 9.3 4.3 說國客語 33.1 30.8 25.5 說閔客語 0 .3 1 說國閔客語 4.6 3.6 1.7 與 幼 兒 溝 通 的 語 言 其他語言組合 1.3 1.3 0

(四)家長職業類別和其與幼兒溝通語言的差異比較

這個部分希望探討家長的職業,是否會影響家長在家與幼兒溝通時所使用語 言。 1.不管父親的職業為何,其與幼兒溝通時所使用的語言主要還是國語。 2.與幼兒溝通時主要使用國語的職業類別為軍公教組,同時也是四組中使用 客語比例最低的一組。 3.父親職業為商業組或勞力組,其與幼兒溝通時會混雜使用客語的比例高達 51%。 4.進而以卡方檢定分析發現,父親的職業類別與其和子女溝通時的語言,其 ² 檢定結果達到顯著。χ (21, n=302):35.292,p 值.026<.05。彼此有差異。 5.母親的職業類別與小孩在家使用語言之卡方檢驗並未達到顯著,χ (35, ² n=302):39.053,p 值.293>.05。

(17)

表六 家長的職業類別與其和子女溝通時的語言之卡方考驗 百分比(%) 勞力組 商業組 軍公教組 其他組 χ2² df 國語 31.3 35.5 47.5 44.1 35. 292* 21 閔南語 7.1 2.6 0 1.7 客語 10.1 18.4 9.8 18.6 國閔語 6.1 6.6 0 6.8 國客語 41.4 32.9 36.1 18.6 國閔客語 4 2.6 6.6 5.1 父 親 與 孩 子 交 談 其他 0 1.3 0 5.1 百分比(%) 勞力組 商業組 軍公教組 家管組 其他組 χ2² df 國語 40 54.7 69 42.2 31.5 39.053 35 閔語 2.5 0 0 2.9 1.9 客語 15 9.4 3.4 5.9 9.3 國閔語 10 6.3 0 8.8 20.4 國客語 30 26.6 27.6 31.4 31.5 國閔客語 2.5 3.1 0 7.8 1.9 母 親 與 孩 子 交 談 其他 0 0 0 1 3.8 * p< 0.5

(五)家長教育程度和幼兒溝通使用語言的差異比較

這個部份針對家長的教育程度進行交叉分析。為簡化分析,將家長學歷變項 分為低、中、高三類,國中以下教育程度歸為低學歷組;高中職、專科歸為中等 學歷組;大學以上為高學歷組。此處分析的目的乃在瞭解家長的教育程度高低對 其與幼兒在家使用的語言是否有差異。從表七發現: 1.χ² 考驗後發現,父親教育程度與幼兒溝通時的語言考驗結果顯著。彼此 有差異。 ² χ (14):35.983,p=.001。 2.父親的學歷越高,與幼兒溝通時使用國語的比例越高佔 45.5%。而親子之 間只使用客語溝通的比例最高的是父親學歷為低學歷組,佔26.7%。 3.母親學歷高低與小孩在家使用語言之卡方檢驗達到顯著,χ² (14): 26.334,p<.05。 4.低學歷組母親以客語與幼兒交談的比率是三組中比率最高的;而高學歷組 母親只以國語與幼兒交談的比率則高達52.6%。

(18)

表七 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其和子女交談語言之卡方考驗 百分比(%) 低學歷組 中等學歷 高學歷組 χ2 df 國語 20 38.8 45.5 39.983 14 閔南語 10 3 0 客語 26.7 14.3 3 國閔語 3.3 5.1 6.1 國客語 33.3 32.5 42.4 國閔客語 0 5.5 3 父 親 與 孩 子 交 談 其他 6.7 .8 0 國語 24.3 47.1 52.6 26.334 14 閔南語 0 2.5 0 客語 10.8 7.9 0 國閔語 24.3 7.9 0 國客語 29.7 30.8 36.8 國閔客語 8.1 3.3 5.3 母 親 與 孩 子 交 談 其他 2.7 .4 0

(六)幼兒國客語的聽說能力

這個部分希望從父母的角度,評斷自己家中幼兒的國客語聽說能力。研究結 果如表八所示: 1.美濃地區的幼兒其國語聽說能力 86%都在流利以上。且幾乎所有的幼兒都 會聽說國語。這顯示在孩子周遭的生活語言裡以接觸國語的機率高。 2.孩子的客語能力,在聽的能力部分較高,流利及非常流利約佔 60%。而說 的流利及非常流利則只佔50%。而完全聽不懂客語的幼兒佔 2%;完全不會說的 幼兒佔4%。 表八 國客語聽說能力表 國語能力 客語能力 聽力百分比% (N=273) 說話百分比% (N=272) 聽力百分比% (N=263) 說話百分比% (N=260) 非常流利 58.3 55.3 29.5 22.2 流利 29.1 31.5 30.1 28.5 普通 2.6 3.0 13.2 15.2 會一點 .7 .7 8.6 11.6 完全不會 0 0 2.3 4.3

(19)

二、討論

茲就上節統計分析結果,歸納以下幾項重點進行討論:

(一)美濃地區家長的語言能力

美濃地區的家長大部分擁有國客雙語或國、客、閔南三種語言的能力,只會 一種語言的家長佔少數,顯示美濃當地家長大多具有多種語言能力。這一個結果 與92 年客委會調查客家民中客語使用狀況結果相近;調查結果發現客語及國語是 绝 客家人使用最深入的語言, 大部分的客家民眾能聽就能說。而且有不少的客家 民眾自認為能聽說閔南語。由此可知,客家民眾的對各種語言的接受度都很高。

(二)美濃地區夫妻在家溝通的語言

美濃地區夫妻在家最主要的溝通語言是客語,其次才是國語。因此當幼兒在 家時,父母常以客語彼此溝通。從客委會的調查結果發現,若父母親皆使用客語 其子女會流利客語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此可知父母使用的語言對子女 客語能力有很大影響。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言接觸量的多寡也會影響語言學 習的成果。而從統計結果也發現,美濃地區的幼兒客語聽的能力比客語說的能力 還要好。

(三)美濃地區家長在家與幼兒溝通使用的語言

在美濃地區雖然有46.7%的父親會使用客語與子女溝通,但使用的比例仍低 於用國語溝通者。母親的部分也有同樣的情況,使用客語溝通的比例更低於只用 國語溝通者。國語近年來已成為人們主要的溝通語言,從統計結果發現即使家長 本身擁有國、客雙語能力,但在與人溝通時的語言仍以強勢語言—國語為主。這 一點從楊名暖(民77)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發現,雲林的客家人,只有在與客籍朋 友、家人交談時,會使用客語,與子女交談時已經使用客語;彰化地區更嚴重, 客家人在工作中、家中已沒有人會使用客家話。從客委會92 年的調查研究也發現 客家民眾只有43.6%會使用客語與子女交談。儘管如此,使用客語的比例仍低於 使用國語的47.1%。 美濃地區是以客語為鄉土語言,在與孩子接觸時間最親近的家人中,只有長 輩與孫子女溝通的主要語言仍是客語。同時問卷結果也發現,會使用國語與孫子 女溝通的長輩比例也已經高達49.3%。這一點與客委會 92 年的研究結果相近,全 省客家長輩已有51.9%使用國語與孫子女溝通。使用客語的比例只佔 31.7%遠低 於國語。由於本研究只探討美濃地區的客家民眾,美濃地區相較於全省客家民眾

(20)

的分布狀況而言,客家人口較密集且集中。調查結果也顯示,美濃地區長輩與幼 兒使用客語的比例高於全省客家民眾長輩的使用率。當父母都不常使用客語與幼 兒溝通時,以客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長輩,無形中就肩負著客語的傳承工作。

探究語言使用情況改變的原因,除了國語教育政策的成功之外,客語的使用 率也降低到只與長輩、家人、客家族群活動時的語言,在工作場所、學習場所客 家人主要仍是使用國語。這種情況也如Lambert(1981,as cited in Baker, 2001) 所稱的削減式的雙語狀況一樣,弱勢語言(客語)使用者,在承受強烈的社會壓 力,會削去自己的母語,以遷就主流社會的強勢語言(國語)。這種雙語者最後會 在強烈的社會心理壓力之下逐漸失去母語能力,就以客語為母語的美濃地區而 言,母語能力不佳在幼兒階段便不易建立堅固的認知基礎,漸漸地導致他的強勢 語言能力也可能不甚理想。因此,如果幼兒的母語能力熟練,就可以避免產生反 面的雙語教育效果。

(四)幼兒家長職業類別與其在家和幼兒溝通語言使用情況

就家長的職業類別而言,美濃地區家長與幼兒溝通時所使用的語言主要還是 國語,會因為父親的職業而有顯著差異。其中職業為軍公教組的父親與幼兒溝通 時主要使用國語,同時這一組的父親也是使用客語比例最低的一組。父親職業為 商業組或勞力組,其與幼兒溝通時會混雜使用客語的比例高達51%。從這個結果 可以推測父親在職場上最常使用的語言,久而久之也會內化成日常使用的語言。 這一個結果在卡方檢驗中獲得證實。由此可知,最主要影響父母與子女溝通的語 言,並不是本身所擁有的語言能力,而是父母本身最常使用的語言。客委會 92 年的調查結果也發現客家民眾與子女主要使用客語的職業是農林漁牧人員,與本 研究的結果相近。

(五)幼兒家長教育程度與其在家和幼兒溝通語言使用情況

就家長的教育程度而言,美濃地區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其和幼兒的溝通語言有 顯著差異,父母的學歷越高越常使用國語與幼兒溝通;父母學歷越低,越常使用 客語與幼兒溝通。此一研究結果也與張麗君(付梓中)調查臺南市在家與子女使 用台語的調查研究結果相類似。從客委會(民92)的研究報告也發現,客籍民眾 的教育程度越高,使用客語的比例也越低。相較於此次的研究結果,黃雅榆(民 91)以台北、苗栗、東勢、六堆四個地區研究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時, 卻發現教育程度較高且母語能力強的家長較支持客語和客語教學,尤其是六堆地 區。

(21)

探究其原因,六堆地區的家長已經意識到語言流失的危機,致力於語言傳承 的工作,因而使得學生對客語的態度也較為支持,並落實在生活中使用客語。其 他地區或是因為客家族群散居而被其他語族同化;或是因為沒有強烈的語族流失 危機感,即使身處客家庄,對於母語的學習並不積極。相較美濃地區,由於地勢 封閉使得客家族群聚居;更是利於客語的傳承與維護。 再者,政府長期以來推行國語政策,使得高學歷的父母在培養下一代時,使 用客語的機率越來越少,孩子聽到客語的機會少,漸漸的也就聽不懂,久而久之 客語也在這一代的身上消失了。這和羅肇錦(民92)提出語言不過三代的隱憂相 近。第一代會聽說客家話,第二代會聽客家話但說不好,到了第三代只會聽不會 說,等到本身不會說客家話時,下一代連聽的機會都沒有,這個語言便消失了。 綜合上述可知,這一代的父母若無警覺客語流失的危機,並致力於客語的傳承與 支持,則下一代客語就將衰退而消失了。

(六)幼兒本身的國客語聽說能力

美濃地區的幼兒大部分都能聽說國客語,但以國語的聽說能力較客語的聽說 能力佳。探究其原因,可能是美濃當地的家長與幼兒溝通時主要使用國語,而使 得幼兒的國語能力優於客語能力。這部份的研究結果與吳振賢(民93)的研究發 現很接近。吳振賢的調查發現美濃家長認為其子女客語非常流利為22%,本研究 則發現家長認為其子女客語說的能力非常流利為22.2%。這樣的巧合,也互相檢 驗了彼此的調查研究信度。 此外,客委會的調查結果也發現,父親、母親皆使用客語者其子女有82.7% 會說很流利的客語,而且13 歲以下孩童在家使用客語者,其客語能聽說流利的比 例高達 86.87%,在家不使用客語者只有 38%孩童客語能聽說流利,顯示父母使 用的語言對子女的客語能力有很大影響。美濃當地的父母雖然彼此較常以客語溝 通,但面對孩子使用的語言卻是國語,因而造成其客語能力較國語弱。由此可知, 家庭語言的使用對母語的維護有相當大的影響。

伍、結論與建議

本章主要目的在將研究所得結果作綜合整理,據以提出建議作為對國內幼兒 階段語言學習相關研究與教育的參考。

(22)

一、結論

(一)美濃地區家長多擁有國客雙語能力,甚或國、客、閔南三語能力。夫 妻在家溝通語言以客語為主,但其與幼兒溝通時以國語為主。 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幼兒父母多具有雙語能力,在家交談也以國客 雙語交雜使用,但面對幼兒時卻有不少的家長偏向使用國語,而長輩使用客語與 孫子女溝通的比例雖然較高,但使用國語的比例也很相近。種種因素使得幼兒的 客語能力不易提昇。從問卷結果也發現幼兒的客語聽力高於客語說話的能力。顯 示美濃地區的幼兒已漸漸會聽而不會說,因為用不到也不常用。隨著這批孩子長 大,下一代的幼兒更加沒有機會在家庭、社會中聽到客語,客語也就消失了。 (二)家長的職業與教育程度會影響其與幼兒溝通時使用的語言;而幼 兒的語言能力以國語較佳,客語次之。幼兒國語能力優於客語能力。 此一研究結果顯示,在美濃地區傳承客語的工作,勞力階層與中低教育背景 家長投注較多的心力。高學歷組與父親職業為軍公教組的家長與子女使用客語的 比例最低。綜合類似的調查研究結果(吳振賢,民9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民 92; 羅肇錦,民92)顯見的警訊,年輕、高學歷背景的父母必需警覺到客語流失的危 機,並致力於客語的傳承與支持,否則下一代客語就將衰退而消失了。

二、建議

茲依據前項發現及結論,就以客語為母語地區之幼兒母語教育與未來研究方 向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客語教育的建議

1.在家庭教育方面 鼓勵家長多使用客語與幼兒溝通,家中長輩更要堅持使用客語與家人及幼兒 溝通以維護客語的傳承。其主要目的在希望幼兒能藉著熟練的母語認識本身客語 族群的風土民情,強勢語言(國語)已經即將取代客語在生活上的傳承能力,家 中長輩對於客語的豐富資源若不加強延續,客家文化傳續也將為之受挫或滅亡。 語言的功能除了傳遞感情、溝通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藉著語言的流傳與使用將 這個語言的風俗文化予以流傳。一旦這個語言漸漸的衰退、流失。這個語言所代 表的族群與文化也將隨之風消雲散。吳信鳳(民89)提到語言學習的過程時指出, 如果兒童從出生開始就同時接觸不同的語言,他們很快會發展出一種區別的能

(23)

力,不會將兩種語言混為一談,並且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哪一種語言。例如父親或 母親各使用一種語言與孩子交談;或父母使用同一種語言而祖父母或照顧者與孩 子說另一種語言,這樣的方式可以鼓勵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雙語,並且維持兩種 語言均衡的能力。並隨著母語能力的提昇,增加認知的學習。以豐富的母語認知 能力,進行第二語言的認知,提升學習的層次。 2.在社會教育方面 雖然讓幼兒在家說母語是維持母語發展的一個好的開始,但絕不能奢望這樣 就能維持幼兒母語的全面發展。還要努力為幼兒尋找各種不同的機會讓她們以母 語溝通,如上母語課程班、帶她們參加親戚朋友的聚會、宗教活動、文化活動或 族群聚會等。這樣的方式更可讓幼兒學會與別人用母語溝通,甚至是母語文化中 的應對進退等能力。 鼓勵幼兒多使用客語,以提昇幼兒客語的聽說能力。幼兒時代語言的學習會 隨著接觸的時間長短及使用的機會而影響學習的成果。雖然目前只有在家中、客 家族群活動等機會可以幼兒接觸客語。但隨著客家電視台的產生,多元文化的推 行,使用母語(客語)學習已不再是一個夢想;不再是阻礙幼兒學習的絆腳石; 反而會是增加幼兒學習效果的助力。 3.推廣客語的方面 郭針妦(民93)的實證研究發現,具備國客雙語優勢的幼兒在智力表現上有 顯著優勢;張麗君(民93)的研究則發現具備國客雙語優勢的幼兒在創造力測驗 表現上有顯著優勢,綜合以上兩個研究發現,可見早年國語、客語皆發展良好的 幼兒在認知有顯著的優勢,相對的,在認知發展上的優勢對在未來學業成就表現 上將是一有利的工具。而國外研究也發現,具有高雙語能力者在學習第三語言時 佔有優勢(Lasagabaster, 2000;Munoz,2000)。根據上述原因,建議推行國語、客 語雙語教育,尤其在幼兒教育階段。若能促使兒童國語、客語(母語)雙語能力 的高度平衡發展,將有助於提升兒童的認知表現。因此,在幼兒階段推廣母語教 育確有其必要性與實用性。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以美濃地區的幼兒為主,樣本來源有限,致使研究結果的 推論有限。因此建議將調查研究對象拓展至都會地區客籍幼兒家長,可比較兩個 地區家長語言能力與幼兒語言使用之差異。另外可從本研究、客委會(民92)與 吳振賢(民93)研究所發現之結果出發,針對三十歲以下年輕父親與高教育背景

(24)

家長進行質性之深入訪談,了解其顯少與子女使用客語之原因與難處。 在研究議題方面,可針對美濃地區之幼兒園教師、園所長或家長進行客語課 程實施現況與支持態度之調查研究,亦可探討何種母語教學課程模式較適合幼兒 的發展與學習。 在研究取向方面,可以實地進行觀察研究,了解客語課程在幼兒階段實際實 施之現況與幼兒的接受度等問題。

附 註

1 江文瑜在「我的母語─從靜默到發聲」座談會中,針對弱勢母語對個人心理機制所造成的影響時 提到,從人類歷史中殖民體制下的國家,在語言發展上有三種模式:一是「放任式」;二是「漸 進式」、三是「強制式」,50 年代台灣政府施行強力的「國語推行政策」,欲藉此方式快速且全面 地「取代」本土語言,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而這項政策也因此形成今日的弱勢母語問題。

致 謝

本文修改自郭珍妦(2004)。美濃地區幼兒在家客語使用現況調查暨其國客雙 語能力與智力之相關探討。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該論 文係接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完成。承蒙二位匿名審查委員所提供之寶貴意 見,謹此表達感謝。同時感謝美濃地區參與本研究的幼稚園所與家長。

參考書目

江文瑜、莊淇銘、洪琬卿(民 90)。我的母語-從靜默到發聲。翻翻客家,4,夏季。民 92 年 11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hakka.taipei.gov.tw/04taiwan_hakka/04taiwan_hakka. 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民92)。九十二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臺北市: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吳信鳳(民89)。語言學習理論與小學英語教學。國立台北大學學報,2,107-161。

(25)

吳振賢(民93,12 月)。客家人的教養觀-以美濃地區客家人為例。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 會「客家知識論壇:教育篇-客家教育的啟發」會議論文集(頁 6-24),臺北市。 林雅雯(民90)。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中 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慧瑞(民85)。原住民母語教學或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季刊,4,35-42。 張麗君(付梓中)。幼兒雙語教育與語言轉移現象之探討:以臺南市幼兒家長之問卷調查 調查研究為例。 張麗君(民93)。國客雙語幼兒語言能力與創造力之關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 術研究計劃專案報告。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郭針妦(民93)。美濃地區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調查暨其國客雙語能力與智力之相關探 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水扁(民91,12 月 14 日)。 陳總統接見參加「二○○二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各地客家 社團代表。民92 年 11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hakka.gov.tw/HakkaFile/20031124。 陳清正(民91)。學校推行母語教學之研究-以台東縣康樂國小河洛語教學為例。臺東師 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嘉甄(民93,12 月)。都市地區客籍學童之客語教學與族群認同之鄉相關因素探究。載 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知識論壇:教育篇-客家教育的啟發」會議論文集(頁 143-160),臺北市。 陳錦田(民 91)。客語課程與教學之行動研究-從台北縣國小客籍學生的認同與理解出 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湯昌文(民92)。客家母語教學中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 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宣範(民8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出版社。 黃雅榆 (民 91)。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名暖(民77)。彰化、雲林地區客家人的語言轉換。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縣。 溫念梅(民78)。桃園地區之語言行為和語族活力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英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慶安(民91)。雙語教學對兒童族語學習與族群認之影響-以屏東縣一所排灣族國小為 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26)

謝國平(民84)。雙語教育與語言規劃。華文世界,75,32-36。 羅暉玲(民91)。學生對於國、客語語碼混合之教學語言的態度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 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肇錦(民83)。台灣客家語的現況與走向。載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客家文化研討 會」會議論文集(頁1-19),臺北市。 羅肇錦(民92)。客家語教學的理念與操盤重點。研習資訊雙月刊,20(1),26-34。 Barker, C. (2001). Foundations of Blingual and Bilingualis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Bjorklund, S., & Suni, I. (2000). The role of English as L3 in a Swedish immersion programme

in Finland: Impacts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anguage relations. In J. Cenoz, & U. Jessner (Eds.), English in Europe: The acquisition of a third Language (pp. 198-221).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asagabaster, D. (2000). Three languages and three linguistic models in the Basque educational system. In J. Cenoz, & U. Jessner (Eds.), English in Europe: The Acquisition of a Third

Language(pp.179-196).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Munoz, C. (2000). Bilingualism and trilingualism in school students in Catalonia. In J. Cenoz, & U. Jessner (Eds), English in Europe: The Acquisition of a Third Language (pp.157-178).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Papavlou, A., & Pavlou, P. (2001). The interplay of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Greek Cypriots in the U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27)

附錄一:家長問卷調查

【說明】:每一題請選一個適當的答案,在答案前□劃ˇ: 1.幼兒性別:□男 □女 2.就讀學校: 3.班級:□大班 □中班 □小班 4.幼兒生日: 年 月 日 5.幼兒父親所從事的職業類別: 1.□農 2.□工 3.□商(自營)4.□商(受雇)5.□軍公教□6.自由業(_____) 7.□其他(_____) 6.幼兒母親所從事的職業類別: 1.□農 2.□工 3.□商(自營)4.□商(受雇)5.□軍公教 6.□自由業(_____) 7.□家管 8.□其他(_____) 7.幼兒父親的學歷: 1.□小學 2.□初中 3.□高中、職 4.□專科 5.□大學(技術學院)6.□研究所 8.幼兒母親的學歷: 1.□小學 2.□初中 3.□高中、職 4.□專科 5.□大學(技術學院)6.□研究所 9.幼兒父親的國籍:1.□本國(台灣)2.□其他( ) 10.幼兒母親的國籍:1.□本國(台灣)2.□其他( ) 【以下可複選】 11.父親會說的語言:1.□國語 2.□台語 3.□客語 4.□原住民語 5.□英語 6.□其他 ( ) 12.母親會說的語言:1.□國語 2.□3.台語 4.□客語 5.□原住民語 6.□英語 7.□其 他( ) 13.在家中,夫妻說話較常使用 1.□國語 2.□台語 3.□客語 4.□原住民語 5.□其他 (________) 14.在家中,我的小孩跟媽媽說話較常使用 1.□國語 2.□台語 3.□4.客語 5.□原住 民語6.□其他(______) 15.在家中,我的小孩跟爸爸說話較常使用 1.□國語 2.□台語 3.□客語 4.□原住民 語5.□其他(_______) 16.我的小孩跟爺爺、奶奶說話較常使用 1.□國語 2.□台語 3.□客語 4.□原住民語 5.□其他(_______)

(28)

【以下就幼兒會使用的語言填答】 17.您家的孩子會幾種語言? 種 18.幼兒各種語言聽的能力 國 語 台 語 客 語 原住民語 英 語 其 他 非常流利 普通流利 普通不流利 非常不流利 完全聽不懂 19.幼兒各種語言說的能力 國 語 台 語 客 語 原住民語 英 語 其 他 非常流利 普通流利 普通不流利 非常不流利 完全不會說

(29)

A Survey in Hakka Meinung About Parents’

Language Abilities and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Uses at Home

Li-Chun Chang

*

、Chen-Feng Kuo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rstigate Hakka parents’ language abilities and languge uses at home between generations in Meinung. 302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sent out to parents of kindergartener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was survey research. The statistic methods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qui-square analysis. The results found :(1) Most parents in Meinung were Mandarin-Hakka bilinguals or even Mandarin-Hakka-Minnanese trilinguals. The ma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was Hakka. (2) The ma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was Mandarin. In contrast, the ma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between grandparents and young children was Hakka. (3) Parents in Meinung thought the most fluent language of their children was Mandarin. Hakka was considered as the second fluent language.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children’s language fluency and parents’ occupations. (5)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found between children’s language fluency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s.

Key words: survey research, bilingual,Hakka, young children

*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 Part-time Lecturer,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請聽到鈴(鐘)聲響後再翻頁作答.. Chomsky)將人類語言分成兩種層次,一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潛 力,一是在環境中學習的語言能力。他認為幼兒有語言獲得機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With regards to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spects, we employed those made up by ourselves &#34;The Questionnaire of trigonometry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al purpose of this important work,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both Dau-shr'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Buddhist and the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一天,班主任於空堂回覆家長的電話,家長十分激動,提及學生 的成績與功課,言語間家長提及會與兒子一同尋死 ( 打死兒子 後跳樓或燒炭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