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中共「十八大」看未來大陸經濟政策走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中共「十八大」看未來大陸經濟政策走向"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壹、前言

中共「十八大」已於今﹙ 2012 ﹚年 11 月 8 至 14 日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錦濤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所做的「政治報告」揭櫫未來5 年中國大陸發展的 方針和政策。總體目標在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在經濟領域方面,則繼續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轉變 經濟發展方式」的長期發展目標和策略。然而,儘管過去三十餘年改革開放政策 的推展,為大陸經濟帶來國民所得提升、農村經濟繁榮、對外貿易拓展等積極效 果,並使大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由於內外在環境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產生新的 問題和挑戰,以致大陸正面臨結構失衡、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以及國際金融危 機接踵而來的經濟挑戰,使大陸的社會經濟發展進入轉型的關鍵時刻,必須加快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策略的調整,以解決日益突出的社會經濟矛盾。這些情勢 的發展深深影響「十八大」所設定的社會經濟政策走向。然而社會經濟矛盾和衝 突的解決,涉及結構性的深層調整,更關係到大陸經濟的永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 穩定,這是中共新領導階層所將面臨的嚴重挑戰。

Mainland China’s Economic Policy after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魏艾(Wei, Ai)

國立政 治 大學 東 亞 研 究所 副教授、兩岸政經研究中 心 主任

從中共「十八大」

看未來大陸經濟政策走向

(2)

貳、「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引發的社會經濟矛盾

從經濟發展理論而論,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可能需要經歷3 個「發展陷阱」, 亦即︰發展的貧困陷阱、經濟增長的人口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 是指發展經歷了中等收入水平和階段,特別是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導致新 的增長動力不足,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現象。伴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增長,有關大 陸經濟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便成為近年來普遍討論的熱門議題。 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實施三十餘年來,大陸經濟年均增長超過 9%,按市場 匯率計算,人均GDP 從 1995 年的 600 美元,到 2011 年已達約五千四百三十二 美元,大陸經濟已從低收入國家進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已經出現若干 發展中國家在人均收入進入中等偏上水平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諸多社會經濟失 衡的現象;包括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產業結構升級停滯、勞動報酬偏低、內需, 特別是消費不足等問題制約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從經濟的視角來看,近年來支撐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勞動力供給和儲蓄率都 已發生重大的轉變。一方面,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將逐漸弱化大陸在勞動密集型 製造業上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大陸要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中獲得全面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仍有相當長的路。 除產業結構所存在的問題外,收入分配的差距也突顯「中等收入陷阱」的風 險。目前大陸「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因素不僅存在,近年來風險更不斷顯現。 主要表現於:收入分配差距、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例如大陸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 已達到3.33:1;公共產品短缺、公共服務不到位的矛盾仍然突出。從實際經濟生 活來看,社會成員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成為實際收入差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 問題如果無法獲得解決,都有可能成為「中等收入陷阱」風險加大的誘因。 很顯然的,當前大陸改革發展正面臨經濟增長付出過大的資源代價;城鄉 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困難;勞動就 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 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思想道 德建設仍有待加強。 一般認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於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 模式的轉變,同時亦應注重社會的公平分配。換言之,大陸要避免落入「中等收

(3)

入陷阱」應採取3 方面的對策:一是透過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推動知識型經 濟發展;二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三是保持良好的經濟與社會環境。 為解決這些社會經濟矛盾,近年來大陸加強法治建設加以規範,並將社會結 構調整納入國家發展的戰略思維中,而處理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關係,選擇恰 當的城鎮化模式,以及做好符合民眾迫切需要的社會保障工作,便成為社會經濟 工作的重點。

參、「十八大」所揭示的經濟發展方針和方向

根據胡錦濤在「十八大」的「政治報告」,大陸的社會經發展總體目標是要 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實上,大陸有關「小康社會」的說法,是鄧 小平在 1979 年提出,把 2000 年的奮鬥目標確定為實現小康,這是 1980 年代改 革開放初期經濟發展策略的重大調整。基於此,形成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 略:20 世紀 80 年代解決溫飽問題,90 年代末達到小康水平,21 世紀基本實現 現代化。2000 年的預期目標,是大陸內部生產總值比 1980 年翻兩番,人均達到 800 美元。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重新定位,引發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也是促成 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動因。2002 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內部生產總值到 2020 年力爭比 2000 年翻 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2002 年所提出的小康社會是要求達到全 面的、高水平的、發展平衡的小康水平。歷經10 年的發展歷程,大陸內部環境已 出現明顯的變化,因此,與過去兩屆「全國人大」相比,「十八大」政治報告所揭 示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方針存有如下的特點: 一、 提出兩個「翻一番」﹙ 2020 年實現內部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人翻一番﹚,顯現出民生優惠、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 二、 著重現代化的同步和協調發展。未來大陸的經濟發展將走「中國特色」新型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但是在推動過程中,要求信 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 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三、 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 設、 生 態 文 明 建 設 五 位 一 體 的 總 體 布 局, 促 進 現 代 化 建 設 各 方 面 的 協 調 發 展,並將生態文明列入黨章中。

(4)

四、 社會創新管理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要求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 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除了胡錦濤「政治報告」所揭示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方針外,大陸主管部 門舉辦記者招待會針對當前大陸社會經濟情勢和民眾所關切的問題也提出具體的 政策說明,主要有: 第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大陸規劃「十二五」期間﹙2011 至 2015 年 ﹚建設 3,600 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2011 年已經開工 1,000 萬套,2012 年開工七 百多萬套,2013 年計畫開工數量不會低於 500 萬套,有可能在六百萬套左右,同 時強調房地產調控還不會鬆手。 第二,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的工作將積極進 行,在發展中調整分配結構,在調整中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到2020 年除大陸生產 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倍增外,勞動報酬增長和生產率增長也將同步提高。 第 三, 大 陸 人 力 資 源 和 社 會 保 障 部 表 示, 大 陸 目 前 有 農 民 工 2.5 億人,其 中,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有 1.5 億人,將透過提升、創新、發展,實現大部分農民 工由普工轉變為技工,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城市就地落戶,部分轉為新市民。大 陸國務院將積極推動民工進城落戶的工作。

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

過 去 30 年來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的推展,固然為大陸帶來「經濟總 量」快速增長,但是如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以健全「經濟體質」,一直是其所關 切的重要課題。 1982 年,大陸首次提出「把經濟增長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素質上 來」,「八五期間」(1990 至 1995 年),提出「轉換經濟增長方式」;「九五期間」(19962000 年),更提出「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目標。「十五期間」2001 至 2005 年)基本上維持同一基調,但「十一五期間」(2006 至 2010 年)則強 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宏觀經濟調控、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等方面均朝著這 個方向努力。「十二五規劃」﹙2011 至 2015 年﹚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主要是要化解 經濟體制和結構上的主要矛盾,而其基本任務則是:其一,提高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 增長的貢獻;其二,提升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同時,大陸經濟結 構轉型主要是要解決3 個方面的問題,亦即:第一,經濟結構調整,尤其是需求層面

(5)

的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第二,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改變投資和出口 的依賴、改變對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的過度依賴;第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突 破,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移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舖陳有利的制度條件。 為健全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一直是大陸經濟的主 要工作任務。但是在產業升級方面又可區分為兩個面向,一是淘汰落後產能,一 是發展所需要的支柱產業。 為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方 面,2009 年,大陸制定實施 10 大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 劃, 當 年 安 排200 億元(人民幣)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 4,441 個技術改造項 目。機械、冶金、汽車、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進行調整,而信息通信、先進裝備 製造、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產業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 產業也凸顯其重要性。2010 年 10 月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 新 興 產 業 的 決 定 》, 大 陸 計 劃 用20 年時間,使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 物、 高端 裝 備 製 造、 新 能 源、 新 材 料、 新 能 源 汽 車 7 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 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大陸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力 量。但是在這些支柱產業因體制的缺失和核心技術的發展不足而未能發展,無法 對經濟產生推動的作用,與此同時,近年來大陸投資環境的急遽變化,傳統製造 業的轉型已成為其難以解決的問題。

伍、當前經濟情勢的因應對策

去年年底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今年經濟工作設定「穩中求進」的主基調, 並將「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列為工作的重點。今年3 月大 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總體經濟部署便是要穩中求進,加 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 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內部需求特別 是消費需求、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此一總體經 濟部署下,大陸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預期增長目標調整為 7.5%,居民消 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 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 10% 左右,並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 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然而,由於受到國際經濟形勢持續惡化, 外需不足出口減弱,以及內部房地產等宏觀調控措施的繼續實施,導致內需趨緩等 因素的影響,使得其經濟情勢出現下滑的情況。主要呈現如下的特點:亦即,一、

(6)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獲得控制,但是今年前 3 季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同 比增長7.7%。其中,第一季增長 8.1%,第二季增長 7.6%,第三季增長 7.4%,創14 個季度以來的新低。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下滑並低於 50%, 反映出在持續緊縮和外部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大陸製造業增長動力仍處於不振的狀 態。儘管11 月的 PMI 已超過 50%,但其發展趨勢仍有待觀察。三、外貿出口不振 和實際使用外資持續下降,反映出大陸對外經貿關係正處於轉變的關鍵時刻。四、 就環比的數據看,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長率回 落情況已出現回暖跡象。 對於當前大陸經濟增長率下滑的現象,引發不同的爭議,一派認為這一輪經 濟增長下滑主要是結構性的。其中影響最大的結構性因素是人口紅利消失,引起 出口競爭力下降,使經濟增長潛力下降。而且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十 年,因此這一輪增長率減速後經濟很難反彈,經濟增長將是 L 型。因此,不應該 推出刺激政策,這不僅無法發揮作用,還將造成更大的產能過剩。另一種觀點認 為,此輪經濟增長下滑主要是周期性的,目前的增長低於潛力,今後會有反彈。 因此政府有必要採取積極的調控政策,才可以避免在低谷持續過長的時間,進而 導致企業利潤長期低迷、失業和社會不穩定。 在這兩種不同觀點糾纏下,便呈現出「調結構」和「穩增長」兩種涉及長短 期經濟調控政策的取捨和矛盾。但是就當前大陸經濟情勢而論,解決短期間所面 臨的問題確實有其需要和迫切性,因此,在「維穩」的基本原則下,「穩增長」仍 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而「調結構」短期間將遭到擱置了。

陸、結語

「十八大」揭示今後大陸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方針,基本上有力求經濟發展 呈現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的政策考量。從當前大陸經濟發展情況來看,2011 年大陸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3%,今後 9 年年均增長 7%,就可實現 2020 年生產 總值比2010 年翻一番的目標,而經濟增長速度也與「十二五規劃」綱要所設定的 預期增長率一致。但是以大陸擁有十三億多的龐大人口,再加上內部面臨包括資 源日益短缺、環境破壞嚴重、腐敗四處蔓延、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激化等在 內的重重問題,是否真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是必須關注的嚴肅課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美國於二零零三年第四季經濟復蘇力度逐漸轉強,本地生產總值由第三季的 3.6%加快至 4.3% a ,季度變動率 b

相較於美國,歐元區復蘇的步伐顯得較為遲緩,區內消費需求持續疲弱,二零零四年第 一季工業生產減少了

2009 年第 1 季本澳经济同比实质收缩 12.9%,继 2008 年第 4 季下跌 7.6%后,已是

據勞動部 110 年第 1 次人力需求調查,110 年第 2 季「營建工程 業」的人力需求相較第 1 季淨增加約 2,496 人,係近十年來新高;另 據營建署

英國第四季經濟增長由第三季的 0.9%放緩至 0.4%,製造業及企業投資分別減少了 0.9% 及

然而,由於美中貿易衝突未完全化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 走緩,加上英國脫歐前景未明,影響全球投資信心,仍不利全 球經濟成長,多數經濟預測機構預估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