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交大資訊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交大資訊人"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資訊學院 2012 年 11 月

【院長的話】 P.1

【產學合作】 P.2

【國際學術交流】 P.4

【學術研討】 P.6

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計畫 資訊學院盛邀國際知名學者蒞校交流 拓廣國際視野 網路通訊測試技術研討會 賢齊講座

【人物專訪】 P.10

林一平教授 ─「與新鮮人的對話」 彭文志副教授 ─「保持好奇心,享受探索樂趣」

【資訊系友】 P.14

【學生活動】 P.16

【資心專案】 P.18

信義房屋集團資訊長 蔡祈岩 ─「勝人者有力 勝己者強」 彥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銘雄─「我的工作與創業經驗」 開學樂!迎新活動精彩登場! 資工系系友會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nctucs

資訊學院

— 101 學年度新生宿營

(2)

敬愛的資訊學院系友、家長與朋友們: 交大資訊學院於 2012 年 11 月發行的「交大資訊人」中,我想特別跟大家分 享由蔡文祥教授八年來主持之經濟部學界科專「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 構四年計畫」的報導。此計畫著重於「智慧型視訊監控軟體技術」,被列為經濟 部模範計畫,迄今已研發多項核心技術與移轉技術,對於學界人才培育與產業研 新之結合有相當大的助益,並加速我國視訊監控科技之發展與國際競爭力之提 升。 本院為落實研究發展、人才培訓及產學合作等目標,成立數個重點研究中 心,由林盈達教授於十年前創立的「工研院交大網路測試中心」即為一例。從過去提供網通產 品各項測試項目服務,「工研院交大網路測試中心」逐漸進展到工具開發與自動化測試之整 合。今年中通過 ISO17025 認證,同時取得 NCC 資通安全檢測實機檢測實驗室的認可,並開始 提供 NCC 資通設備相關安全檢測服務。 堅強的師資是我們培養優秀資訊人才的搖籃,本期院刊中,我們邀請林一平教授現身說 法,帶領大學新鮮人登上求學方舟,為後輩指點迷津。林教授為個人通信網路、行動計算、系 統模擬等領域之頂尖專家,他對國內網路及行動通訊之推展貢獻匪淺,在國際學術界佔有舉足 輕重的地位。林教授歷練豐富,若細讀他的經驗談,年輕世代的資訊人必定更能掌握未來方 向!而本院新生代教師的教研實力亦不容小覷,彭文志副教授於今年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 獎」之殊榮,本刊除了介紹其研究成果,更讓大家了解他的研究態度與歷程。彭教授同時也是 我們的傑出系友,在資訊學院求學時,即奠下紮實的研究基礎,其成果表現屢獲學術界與產業 界的讚賞與肯定。 而我們與國際的學術交流亦值得一提,近期邀請了國際重量級學者蒞校交流、演講,如 「電腦視覺」領域的 Narendra Ahuja 教授、「移動無線通信」領域的李建業博士、「生醫工 程」領域的羅彧華教授,以及「演算法、計算機理論與科學計算」領域的 Charles J. Alpert 教授。系上教師與學生們都能來感受不同國界的科技新知,藉而拓展國際視野。以上精彩內容 都在「交大資訊人」裡。另有許多關於教師、系友、學生的精彩故事等您來發掘,您千萬不可 錯過! 資訊學院除了擁有穩固的研究發展實力,亦持續培塑人文精神,期盼未來朝全面性發展方 向邁進。在人才培育上,為鼓勵優秀大學生能提前進入實驗室與教授共同進行專題研究,培養 系統實務能力,本院特別成立「資心」獎助學金專案,歡迎您陪著我們,抱持一顆疼愛與充滿 希望的心來栽培資訊幼苗,讓他們能安心、用心、全心地學習與發展! 「交大資訊人」邀您一同關心本院產學合作、國際學術交流、研究發展、師生與系友近況 等相關訊息。也歡迎您上資工系系友會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nctucs)來分享 生活趣聞、心得感想。若您對本刊有任何寶貴建議,或有訊息、稿件提供,敬請指教。最後衷 心感謝各位的關心與支持,並祝平安順利! 資訊學院院長

院長的話

全國成果最豐碩的經濟部學界科專模範計畫 ─「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計畫」

帶動國內產業走向智慧型雲端化視訊監控系統領先局面

(3)

院長的話

產學合作

全國成果最豐碩的經濟部學界科專模範計畫 ─「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計畫」

帶動國內產業走向智慧型雲端化視訊監控系統領先局面

由前交大副校長、前亞洲大學校長、本院資工系蔡文祥講座教授所主持之 「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四年計畫」第1 期及第 2 期,為經濟部模範 學界科專計畫,集合全國 18 所大學院校及中央研究院等機構,共 29 位教授及 約120 位跨校研究人員參與,為全國研究陣容最堅強的電腦視覺研發團隊,七年 來獲得約2 億元經費,為國內規模最大之視覺研發人才庫與技術庫。 該計畫迄今已研發多達 156 項核心技術及 94 項可立即移轉之技術,其中含 7 項嵌入式系統。該計畫每年舉辦技轉說明會,並積極參與各項大型展覽,增加 產學交流機會。到目前為止,已技轉業界達 73 件技術,獲得逾 3,800 萬元之技 術/專利授權金,並促進產業投資金額達 4 億元。此外,該計畫亦深耕專利佈 局,已獲得30 件國內外專利,且有 10 件專利已獲業界實際應用。 而計畫成員實務經驗與尖端研究並重,發表卓越學術論文逾350 篇,其中包含甚 多國際頂級期刊論文;成員之研發能力亦深受企業肯定,七年來已培育超過250 位碩、博士人才,都是知名企業爭相延攬招募的對象。 本刊特別邀請計畫主持人蔡文祥教授分享八年來主持學界科專的心得,並提出科專計畫對產學界合作與未來學術發 展之看法。 您認為參與經濟部學界科專對於學術研究的相互助益是甚麼? 本計畫研究團隊結合全國18 所大學院校及中央研究院等機構,共 29 位教授及約 120 位跨校研究人員參與,各校研 究生藉此相互切磋學習,激盪出許多創新構想,組成最堅強的研究陣容,成為國內「視覺監控領域」規模最大的「人才 庫」與「技術庫」,並經經濟部推薦為學界科專模範計畫參加「產業貢獻獎」之選拔。八年來,本計畫共獲得約 2 億元 經費,研發出近200 項核心技術,以及近百項可立即技轉之技術,其中還包含 7 項嵌入式系統。 本計畫每年舉辦成果發表暨技轉說明會,並積極參與各項大型展覽,增加產學交流機會。迄今已技轉業界達 73 件 技術,獲得逾3,800 萬元之技術/專利授權金,並促進產業投資金額達 4 億元。此外,本計畫亦深耕專利佈局,已獲得 30 件國內外專利,且已有10 件專利獲業界實際應用。 如此豐碩的研發成果,應歸功於經濟部所推動的「學界科專」計畫,支持學界研究團隊推動產學合作。除了增加學 界與產業界互動的機會、促進產學合作體系專業化與健全化發展之外,亦使學界的研究方向能更貼近市場需求、培育產 業所需之人才,並加速我國科技整體之發展與國際競爭力之提升。 此科專計畫對於台灣產學界有甚麼特殊的貢獻呢? 「以視覺為基礎之智慧型環境的建構四年計畫」第1 期及第 2 期共 8 年,運用學界已累積之基礎研發能量及既有之 設施,開發出具前瞻性、創新性的產業技術,且兼顧大、中小企業及財團法人的需求。其中,小而美的技術授權提供給 中小企業,協助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賦予轉型契機,免除受制於國外大廠而需支付高額授 權費的困境。 ●建置於EcoCity 之中控室系統 ●應用新感測技術之監控車系統 ●整合互動式大範圍視訊監控系統 ●蔡文祥教授與夫人

(4)

產學合作

獲本計畫技術授權的企業多可藉此提早佈局、轉型、踏入新興且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例如:傳統資通訊廠商可利用 環場影像處理技術及人臉和表情模型建立跨足機器人科技領域;可利用人臉辨識技術於醫療照護系統中,監控重症病人 行動、強化照護效果;亦可結合虹膜取像與生物辨識等技術開創生物領域藍海商機。 根據監控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台灣所生產的監控產品 70%是外銷,而這些產值主要是由攝影機及數位影像錄影機 所貢獻,屬於硬體終端設備的生產、製造及組裝。由此可知,台灣監控廠商欠缺智慧型軟體實力,而本計畫的技術研發 方向著重於「智慧型視訊監控軟體技術」,洽好彌補台灣監控廠商的不足之處。監控廠商藉由技術授權,一方面可增加 攝影機及數位影像錄影機等硬體產品的高附加價值,另一方面縮短上市的時程(Time to Market),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競爭 力。 此計畫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甚麼呢? 本計畫研發團隊每年皆規劃一套情境應用整合系統,與國科會 Eco-city 健康樂活城計畫團隊合作,於交通大學電資 大樓規劃一專門實驗室,提供系統整合小組長期進駐,並定期查驗整合進度。目前已完成「智慧型建築室內管制區域人 物監控追蹤系統」、「智慧型社區人車物管控系統」、「智慧型社區事件安全監控系統」與「智慧型城區人車及事件監 控系統」四套展示系統,每套展示系統皆整合十數項成熟穩定技術。例如:車牌辨識、各種天候物件追蹤、異常事件偵 測等等。藉由這一系列典型應用情境,發展出能為業界所用之穩定技術,並激發業界創造更多創新應用商品。 此外,本計畫提出「視訊監控雲」之產品概念,與喬鼎科技公司合作,結合多項智慧型視訊監控技術,搭上目前最 夯的雲端化潮流,成功吸引產業界注目並主動與本計畫接洽規劃長期合作事宜。 計畫未來展望為何? 我們將持續精進這八年所研發之多項技術,提昇其效能與穩定度,例如:進行多人、多感測器與多元天候複雜環 境中之技術研發與整合,以及開發多項城區道路視訊監控核心技術,並協助引導廠商走向智慧型視訊監控整合系統及雲 端化服務。此外,本計畫未來將轉為更專業之技術研發移轉中心,為我國視訊監控產業競爭力之提升做出更大貢獻。 您如何看待台灣整體研究環境? 在台灣協助促進研究發展的政府單位主要為國科會,目前國科會也已經留意到並積極鼓勵學校將所研發的技術實際 運用到產業界,因此提出深耕工業基礎技術計畫以及產學合作計畫等策略,而經濟部之學界科專計畫推展行之有年,教 育部亦強調業界人才的培養,因此研究環境已漸趨貼近提升國家企業競爭力之需求。此外,在校內亦設立產學運籌中 心,協助積極推廣學校的研發成果,也是朝正面方向發展當中。 而當前最需要改變的部分是能夠強化技術移轉或鼓勵創業的種種配套措施,讓學術研究成果能夠充分移轉到業界, 協助國家提昇國際競爭力。而國科會部分,急須設立技術移轉的專責處室,以強化運用國科會計畫成果至產業界的成 效。另國科會的各學門召集人,亦應改為借調專任(目前為兼任),以便專責深入及有效益的推動各學門研發計畫。此 外,建議國科會亦應強化學術行政的各種相關措施,以提升學術管理的效益,促進研發整合及技術移轉的效果。 ●SecuTech Expo 2012 台北國際安全監控展 ●2012 技轉說明會

(5)

產學合作

國際學術交流

Narendra Ahuja 在 1972 年於博拉理工學院(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取得電子工程系學士學位,1974 年取得印度科學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電機通訊工程碩士學位,1979 年取得美國馬里蘭大學資訊科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為電腦與機器人視覺、影像處理、影像合成、平行處理等。Ahuja 教授 為美國伊利諾大學( 香檳校區) 講座教授、IEEE Fellow(國際電子電機學會院士)、 ACM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院士)、AAAS Fellow (美國科學促進學會院士)、 SPIE Fellow(國際光學學會院士)、IAPR Fellow (國際模式識別學會院士)以及 AAAL Fellow (美國人工智慧協會院士)。

此次 Ahuja 教授應本系莊仁輝教授之邀請,於 8 月 15 日來訪並進行演講。其演講題目為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cademy (ITRA,信息技術研究院)。ITRA 是印度的多年期國家型計劃,其目的在於建立多個具有研發能力的 團隊,並且將他們彼此以及工業與社會連結起來。其中一個具體的作法就是引入高品質的外國研究者來提升現有環境的 品質。進而培育許多高素質的博士、創意以及公司。不同於以往對於品質評估的看法,ITRA 以課程教育、研究、社會 敏感性、解決問題以及創業活動幾個方面來評估,期望能夠培養出具有這樣能力的學生。目前ITRA 的作法是先針對 IT 產業以及其該產業與其他領域的結合,未來再逐步擴展到各個領域。整體來說,ITRA 計畫藉由連結非學術教育機構、 工業界、政府組織…等的緊密合作,使得整個國家的研究能量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電腦與機器人視覺、影像處理、影像合成、平行處理領域

●Professor Narendra Ahuja

移動無線通信領域

●李建業 教授

有「CDMA 之父」尊稱的全球移動電話發明者─李建業博士(William C.Y. Lee),現任美 國連宇(LinkAir)通信公司董事長、電信國家型計畫總顧問,IEEE Fellow。李博士是移動無線 通信領域的世界級學者,他因開發商用的無線電技術 AMPS 和無線通訊技術 CDMA 而享譽 國際。他開創了美國貝爾試驗室下的移動無線電通信研究室,並鑽研天線理論、移動通信無 線傳播與系統、毫米波與光波的傳播、交換系統和衛星通信等課題。1964 年他建立了 UHF 傳播模型(又稱李氏模型),並被用來規劃貝爾系統的類比先進移動電話服務系統。 李建業博士於 10 月 1 日受資訊學院院長曾煜棋教授邀請蒞校演講,並與本院教師座 談,討論學術概況及未來之研究方向。其演講題目為「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My In-volvement Since 1964」,樂觀的李建業與聽眾分享他的研究歷程,如他在研究中如何克服種 種困境、最終獲得豐碩成果的心得等。他認為人生的道路只有挑戰,沒有挫折,只有結果沒有失敗。他認為唯有向自己 挑戰並從中吸取教訓,才能變得更具實力。同時,李博士也分享了他如何成為開創行動通訊系統的先鋒,以及貝爾實驗 室帶給他的影響,李博士侃侃深談研究經驗,使現場聽眾受用無窮。 近期本院邀請到許多國際知名學者蒞校拜訪與學術交流。分別為「電腦視覺」領域的 Narendra Ahuja 教授、「移動無線通信」領域的李建業博士、「生醫工程」領域的羅彧華教授,以及「演算法、計算機理 論與科學計算」領域的Charles J. Alpert 教授。期能寬廣國際視野,並強化各領域與國際學術之合作交流。 以下簡要介紹各領域來訪之專家學者。

(6)

國際學術交流

羅彧華教授為生醫工程領域不可多得的傑出學者,他獲得IEEE Fellow、OSA Fellow、 NASA Innovation Award 等等殊榮,並擁有數十項研究專利,出任多個國際研究組織委員或 主席。他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與會議上發表約 400 篇論文,表現卓越。羅教授於美國柏克 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取得電機資訊博士學位,隨後任教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分校 (UCSD),並與其研究團隊致力於生醫工程領域之研究,運用實驗室晶片(Lab-on-a-Chip)技 術,研發醫療元件及系統,並應用於定點照護、個人化醫療、預防性醫療及體外診斷。 羅教授於 9 月 11 日 應范倫達副教授邀請蒞校演講,並進行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其演 講題目為:「照護病患與個人化醫療的醫療元件」。利用手提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er) 及實驗室晶片,進行循環性癌細胞(CTC)的分離與檢測、白血球檢測,以及小分子 RNA 疾 病檢測,能有效幫助癌症、化療及接受洗腎治療的病患。白血球檢測係利用極少量血液測量白血球含量及免疫功能,此 項檢測可於居家實施,有效降低病人進出醫療場所而受黏膜感染的機會。而循環性癌細胞的分離與檢測針對個人化醫 療,測出不同癌症患者的癌細胞特性,進而對症下藥,並檢測癌細胞的抗藥性。另外,羅教授也介紹人體與細菌的關 係,並製造模擬人體生態的微觀環境晶片,培養細菌以了解疾病的成因,並促進藥物的發展。

生醫工程領域

●羅彧華 教授

Charles Alpert 博士於 UCLA 取得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後,便加入 IBM 奧斯汀研究實驗室 擔任技術主管與主任,與其研究團隊開發設計自動化工具,並研究改善設計效率及減低設 計成本的方法。Alpert 博士專精於「演算法、計算理論與科學計算」領域,並善應用「組合 優化」和「圖形理論演算法」於設計空間收斂(design space convergence)。傑出研究成果與 眾多專利,使他榮獲 2005 年 IEEE Fellow、「IBM 發明大師」榮譽頭銜、三次獲得設計自 動化會議(DAC)最佳論文獎…等獎項。他曾出版過逾百篇期刊會議論文,並擔任眾多大型國 際會議主席、期刊主編、顧問,Alpert 博士更於 2010 年受邀參加僅為各國 30 至 45 歲頂尖 工程師而設的國際工程前鋒(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FOE)學會論壇。

2012 年 Albert 博士應資工系李毅郎副教授邀請,於 10 月 3 日蒞校演講「未來十年的實 體設計」。實體設計自動化是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過程的一個核心要素。正因為它是電子自動化設計的傳統課題,它 經常被視為一個成熟的領域,卻不容易產生更新的研究。然而,自動化實體實作問題隨著新世代技術的演進日益更具挑 戰。許多(實作上的)挑戰源於處理劇增的設計尺寸、更加複雜的堆疊金屬層與時脈結構、更新的繞線設計規範。此次演 講將探討現今設計面對的挑戰,當中包括各個能讓研究者繼續在未來十年深入研究的課題。

演算法、計算理論與科學計算領域

●Dr. Charles J. Alpert

(7)

國際學術交流

學術研討

網路通訊測試技術研討會 暨

慶祝交大網路測試中心

NBL 成立 10 周年感恩紀念儀式

交大網路測試中心(Network Benchmarking Lab,NBL)歡慶 10 歲生日!由本院林盈達教授創立,NBL 成立於 2002 年 5 月,成功促成了交大計網中心與 NBL 之間的合作,備受產、官、學、研各界好評。十年深耕期間,經由 交大電資中心林寶樹主任、資工系林盈達教授的帶領與專業團隊的努力,將測試能量的累積從網通領域中的 security、switch/router、VoIP、WLAN 等,跨足至雲端、國家資安規範的部分。NBL 更於今年中通過 ISO17025 認 證,同時取得 NCC 資通設備資通安全檢測實機檢測實驗室的認可,今年已開始提供 NCC 資通設備安全檢測相關 檢測服務,可幫助廠商提升市場競爭力。 為慶祝NBL 成立 10 周年,並回饋廣大廠商對 NBL 多年的支持,由交大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交大網路測試 中心主辦,以及交大寬頻行動通訊實驗室(BML)協辦之「網路通訊測試技術研討會暨慶祝 NBL 成立十周年感恩紀 念儀式」於10 月 18 日盛大舉行。逾 40 家高科技廠商、160 餘位貴賓參與此具紀念性的學研盛會。 感恩紀念儀式中,邀請到網路測試中心創辦人林盈達教授、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林寶樹主任、資訊技術中心 蔡錫鈞主任、思源基金會周吉人執行長、合勤科技林應前協理、明泰科技張朝勛執行副總,以及中華民國資訊軟 體協會張國鴻秘書長致詞祝賀、簽名留念。大會亦播放網路測試中心10 年紀念影片,回顧歷程、展望未來。 網路通訊測試技術研討會共有三項主要議題,分別是測試雲、資通設備安全檢測,以及 4G/LTE。「測試雲」 (Test Cloud,Testing as a Service)其主要功能在於讓測試資源(如測試工具與儀器、伺服器及待測物)的使用能夠達到 最佳化、自動化及方便管理,同時提升測試實驗室的測試資源使用效率及測試執行效率,座談中除了探討導入測 試雲及如何與國際接軌,並涉足國際大廠的要求,及國內廠商應如何達成國際水準。

●設備儀器廠商展示區一景 ●國際論文發表區 ●學者、廠商及學生踴躍參與研討盛會

(8)

●NBL 感恩十年紀念儀式 ●「4G/LTE 的測試能量」主講者與座談者合影

學術研討

學術研討

第二場座談中,探討資通設備檢測樣本收集及如何與國際接軌。「資通設備安全檢測規範」已由國家通訊傳 播委員會正式公告,並已納入政府採購共同供應契約。此規範中導入了真實流量穩定測試以檢驗產品是否容易發 生當機或重新開機等不穩定的問題,此外還包含安全功能測試、堅實測試及壓力測試。

壓軸則由交大寬頻行動通訊實驗室(Broadband Mobile Lab,BML)介紹目前 4G/LTE 的測試能量,並探討 LTE 市場現況及測試驗證需求。BML 為 NBL 一手扶植、為發展 LTE 產業而成立的實驗室。現已測試過多家晶片廠商 及系統廠商之LTE 產品,並完成了台灣第一 TD-LTEField Trial 及亞洲第一 MIMO OTA Test System。

當天除了感恩儀式與研討會,主辦單位並於會場周邊設置全天候的「設備儀器廠商展示區」、「交大技術 Demo 區」和「交大國際論文發表區」,讓與會來賓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交大的測試技術深度,並透過大型成果發 表,與產業界廠商共同交流。

交大網路測試中心從純粹提供網通產品各項測試項目服務,逐漸進展到工具開發與自動化測試之整合。從 test service provider 提升至 test solution provider! NBL 不斷創新卓越,未來期望可以為網路通訊產業作出更多貢獻。

NBL 測試中心特色:

1.擁有真實流量測試能量之實驗室,A Real-World Traffic Test Lab。

2.具有客製化測試工具開發能力之專業測試實驗室。 3.提供 RealFlow Certification & SPEC Verification 之測試實驗 室。

4.評比經驗豐富之測試實驗室,A Benchmarking Test Lab。 5.提供 NCC 資通設備資通安全實機檢測之認可實驗室。

(9)

●講者曾煜棋教授〈左〉、荊宇泰教授〈中〉、陳永昇教授〈右〉。 ●NBL 感恩十年紀念儀式 ●「4G/LTE 的測試能量」主講者與座談者合影

學術研討

賢齊講座─無所不在全時的健康照顧、資訊科技在生醫影像之應用

講者:曾煜棋教授/荊宇泰教授/陳永昇教授

本院於8 月 28 日及 8 月 30 日分別在台北、新竹舉辦「國立交通大學賢齊講座─資訊學院場次」演講。由資訊 學院院長曾煜棋講座教授、生醫工程研究所所長荊宇泰教授,及交大電腦視覺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永昇教授主講, 講題結合資訊工程領域與未來新興生醫科技產業趨勢,以「資訊科技在生醫影像之應用」和「無所不在的全時健 康照顧」為主題,由基礎生物醫學到生醫資訊技術實際應用,深入淺出地闡述生醫與人類生活的緊密鍵結。來賓 從學生、師長,廣至資訊學院系友、及交大學、業界校友皆前來共襄盛舉。教授們輕鬆地講解,與來賓互動熱 絡,為賢齊講座留下深刻的學術與實務交流印象。 講座開始前,曾煜棋院長先解說本次賢齊講座的活動緣由,並透過介紹「交大資訊人」院刊(本刊於2012 年 8 月首度改版發行)與來賓分享交大資訊學院的近況與發展方向。曾院長強調資訊學院除了專精於原本的資訊領域, 近年來更跟進與「人」有關的研究潮流,重視人、生物、醫療照護等相關的研究,並希望透過本次的講座,與來 賓分享院內教授傑出的研究成果。 荊宇泰教授首先針對醫學影像的發展進行分析,並深入探討科學家了解人腦運作的方法,荊教授表示,人腦 的複雜度很高,相較之下果蠅的腦神經簡單許多,因此,科學家透過將果蠅進行拆解與分析,重新建構一個神經 元網路,以此推估人的腦部結構,了解各個神經元的掌控和運作;此外,資訊科學也可以幫助科學家解決許多的 生物問題,如了解神經元組合起來要怎麼做運算、細部神經元受到刺激或發育時的改變等,相信能夠有效地幫助 科學家一步步揭開人腦運作的神秘面紗。 陳永昇教授接著以系統層級的概念,探討人腦的結構和運作,陳教授認為,人腦就如同人體內的宇宙一樣複 雜,但透過資訊科技,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探索人腦,打開這個神祕的黑盒子,如大量收集不同人的腦部資料並加 以對位,找出標準腦圖譜,以此確認與受病變影響後的腦部差異,可以提供醫生做為診斷的重要資訊,醫生也能 根據此結果輔助判斷治療效果,在第一時間進行調整。

(10)

人物專訪

此外,這些腦部影像甚至能進一步反映出人的情緒、認知、及決策的真實情況,陳永昇教授也以其過去的研 究為例談到,「女生是否較男生更為多愁善感」這樣的議題看似難以測量,但如今在資訊與生醫技術的結合之 下,也能進行客觀的實驗分析,透過負面的刺激比較分析男女腦神經網路運算的不同,可以藉以確認該迷思的真 實性;而隨著這些技術的進步,未來甚至有機會發展出像「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這樣的新興研究領 域,陳教授也提到,曾有國外學者透過觀察人腦中控制愉悅感的區域進行實驗,確認價格不同的紅酒是否會影響 人們愉悅程度。「實驗結果證明喝下價格較高的紅酒人會有較高的愉悅感,也證明了人類是虛榮的動物」陳教授 笑著說。而這樣的技術得以克服過去進行市場調查時,受到個人主觀因素影響的失真結果,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 求,將他們心中「不能說的秘密」無所遁形地呈現出來。 最後,曾煜棋院長以「人」為中心,分享如何透過各式各樣的感測技術,收集與人有關的需求與資訊、並利 用這些資訊開發出相關的應用或解決方案。而曾院長也以動、生、感、群、境五種人類特性的模擬,與現場來賓 探討本次的演講主題,「動」是利用人的動作進行偵測,如將慣性感測元件加入系統之中;「生」是加入人類的 生理訊號進行研究開發;「感」是要考慮人的不同感覺;而「群」是透過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求進行研發; 「境」則是考量人們所處的環境,使其能夠自動化的控制。此外,曾院長也特別提到,要強化產業及產品的競爭 力,不能只靠學術界或產業界各自發展,學校的學術研究最後應該要能夠和產業進行垂直整合,共同合作形成一 種整體的生態系統,才有可能實現。 演講結束後,台下的校友相當踴躍地與教授們進行意見的交流,有校友提問到,這些生醫資訊技術發展的下 一步是什麼?市面上這些技術商品化的程度又是如何呢?曾煜棋院長認為,雖然這些技術可以想像的應用範圍非 常廣,但目前仍僅有小規模的測試,要商品化絕非一蹴可幾,未來若要大量普及,還有許多人因(human factors) 方面的因素尚待克服,所以「要如何進行跨領域的整合」就變成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了,而這也將是未來交大要 努力達成的發展願景及目標。 參考出處:秘書室校友聯絡中心

學術研討

●賢齊講座教授與系友合影留念

(11)

人物專訪

林一平教授

『與新鮮人的對話』

林一平教授為美國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博士,IEEE Fellow(2003)、ACM Fellow (2003)、AAAS Fellow(2004)、IET Fellow(2005),以及 ISI Web of Knowledg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其研究專長領域包括個人通信網路、行動計算、系統模擬等。他曾 在美國貝爾通訊研究中心(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擔任研究科學家,發表超 過 260 篇高品質學術期刊論文及 200 篇研討會論文,並擁有 40 項行動通訊專利。國 內舉凡有關雙頻網路、預付卡服務、移動基地台與「號碼可攜性」研究等行動電信政 策與技術突破,他皆參與規劃。1990 年代初期,林教授加入電話公司從事與電信相關 的研究,他看出了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結合的趨勢,與工研院合作完成台灣首次的 WiFi 與 GPRS 的整合及認證。 林一平教授在學術研究上受到高度評價,他亦致力於培育英才,當談起教書秘訣時,個性爽朗的他立刻回 道:「教學生?很簡單!如果這個學生是你的小孩,你會不會這樣教?」他認為教育的訣竅只有一個,就是把學 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用心對待。在學生眼中,林教授是嚴師、是慈父,他以身作則外,傳授知識絕不馬虎,並 謹守教學理念,從不讓學生權益受損。他認為若能秉持如此的治學態度,即可謂不負教育的良心了。 除了老師教書要盡責,他認為學生更要善盡認真求學的本分。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公平的情 況,這時就要靠自己努力來改變。他覺得現在的學生比起從前還要靈活、聰明,但欠缺將好想法轉變成深度研究 之能力。相較於現在,過的學生雖然讀書死板,但卻有紀律、方向。因此,若能善用既有的創新優勢,並按嚴格 的紀律做研究,必能有所成就。 在美國求學時,林一平教授的兩位恩師給予他「態度」上的啟發。電腦架構領域的先驅貝爾博士(Jean-Loup Baer)傳授他包容與尊重團隊的精神。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講座教授拉洛斯卡(Edward Lazowska)教導他 「從事研究時一定要問對問題,或將問題做對的重組」。林教授深受啟發,他說:「二十年前,教科書與科技尚 未有突發猛進的表現,因此老師教的也有限,當時啟發我的其實是老師的態度與觀念。」正因如此,他鼓勵學生 除了吸收知識,也要學習老師言行對的地方,並謹慎判斷不盲從。「每個老師教的內容大同小異,但『style』絕 對不一樣!」林一平教授認為,學生可從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中,去感受各種人生經歷累積而來的表現。 林教授勉勵學生讀對書、把握出國機會以增廣見聞,培養內涵外,也較能整頓思考與提升組織架構的能力。 林教授以親身經驗為例:大多數人去北京參觀紫禁城時,會欣賞美麗的雕樑棟畫、感受歷史氣息。但當他來到紫 禁城,除了感受歷史氣息,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找「電話」。「這是我的本行,我想看看在溥儀 15 歲那年,紫禁城 裝設的第一台電話,當時的通訊…」林教授興奮地講述他的經歷。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學 生可利用圖書館、校園免費網路頻寬等管道來取得資源。林教授也期盼學生若有機會出國,必要有目的地去觀察 體驗,而非只是走馬看花。 有了基本學識,還需注入新穎的想法,研究成果才會不同凡響。他常教學生一個既簡單又能訓練想像力的方 法,就是隨時將兩樣表面毫不相關的事物予以聯想,找出其關聯性,並且作合理解釋,進而激發創意。今年 8 月 林教授赴美國與耶魯大學建築學院簽署兩校合作計畫,與建築學院院長 Robert A.M. Stern 交流時,他好奇地問: 「你的學生這麼有創意,是怎麼『教』出來的?」,Stern 回答:「We don’t teach, we "inspire"!」

(12)

人物專訪

他舉個例子,在 1981 年,美國為紀念在越戰時服役犧牲的美國軍人,舉辦越戰紀念碑設計競賽,全國共 1421 件作品參賽,脫穎而出的竟是一名耶魯大學的華裔女大學生─林瓔。她的設計簡約,紀念碑呈 V 字形向地下 延伸,黑色大理石上鐫刻著 58132 名陣亡美軍的名字,彷若大地裂開接納死者那般莊嚴肅穆。當得獎名單揭曉 時,林瓔因身為華裔女性,遭保守的出資人反對而重審作品,結果第一名還是林瓔!她的作品具感動人心的渲染 力,深獲大多數建築家與藝術家一致認同。林瓔的創意並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當她走過耶魯大學的伍西大 廳(Woolsey Hall),見牆上刻有耶魯大學在南北戰爭時去世的校友名字而深受啟發,並潛移默化運用到越戰紀念碑 設計理念上。林教授認為,創意並非課堂上可以教、並用分數來評斷的。老師頂多是站在啟發的角度,最重要的 還是由學生用心去感受,也許觸發一個偶然的念頭,便能成為偉大成就的根源。 「提升人生經驗的轉折點常在偶然出現,只是要看自己有沒有去把握機會!」林教授說,他大學時代為了幫 就讀建築系的同學寫作業,常常用針筆畫工程圖,沒想到竟成了興趣,坐車、搭飛機都捨不得放下畫筆,甚至利 用耐心點畫的時間,邊想論文、解微積分方程式。林教授的每張畫背後都有著許多故事,作畫時彷若與畫中人物 對談,其點畫作品收錄於他出版的《閃文集》系列、《CS Note》系列與《NCP 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簡訊》的 「一平繪畫」中。

●右圖為林一平教授的針筆點畫。畫中人物為派崔克·傑地斯(Sir Patrick Geddes),他 是蘇格蘭的城市規劃師,他將花園城市思想實踐到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Tel Aviv)的 建設,並將「區域規劃」導入建築規劃概念中。

(13)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學思歷程 彭文志副教授為本系的 84 級學士班、86 級碩士班畢業系友,當初在交大資工 老師們教導下,紮穩資訊研究的基礎功。大學期間,資訊基礎課程的作業繁重,但 也因為這樣的訓練,讓彭教授在讀博士班時,能獨立構思研究主題、設計研究的解 法及實作驗證所提出的方法,並單獨與博士班的指導老師完成論文研究。 彭老師當初從交大碩士班畢業後,考慮繼續讀博士的原因也是基於對於資料探 勘領域感到有趣。在交大任職期間,他更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因此常與不同領域的 老師在討論和計畫合作上,獲得研究靈感與啟發,「我很享受這個探索過程,新的 研究問題和想法會因為好奇、想追根究柢而不斷產生」彭教授開心地說。基於好奇 心,他在不斷問與答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腦力激盪,並把研究成果逐一發表於國 際會議與國際期刊上,更接受許多國外學者的討論與批判,如此讓彭教授在資料探勘領域中,發展出一系列的軌 跡資料探勘、時序性資料探勘、無線感測網路資料處理等有趣的研究成果。 哪些研究成果及貢獻對於獲頒此獎有助益? 彭教授在資料探勘研究領域兼具理論與實務系統開發之研究特色,並已發表 80 餘篇國際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其研究主軸為資料探勘與無線感測網路資料處理研究,研究成果發表至國際頂尖期刊如 VLDB Journal、IEEE TKDE、IEEE TPDS、IEEE TMC 等,以及頂尖國際會議論文如 IEEE ICDE、IEEE ICDM、ACM SIGKDD 及 ACM CIKM 等,其中有多篇論文獲得國際重要的資料探勘與資料處理會議的論文獎與學生論文獎,如 ACM Workshop o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最佳論文獎、IEEE Conference on Mobile Data Management 最佳學生論文獎、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最佳跨領域論文獎提名,並獲邀至美國伊 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亞洲微軟研究院 (Microsoft Research Asia)、美國微軟研究院 (Microsoft Research)、中國計算學 會年輕學者論壇進行學術演說。此外,研究成果也受到產業界的重視,如 HTC、D-Link 與英業達等,透過技術移 轉與產學建教合作計畫,協助產業界運用資料探勘技術於智慧手機、數位家庭與雲端系統資源最佳化。曾獲中國 電機工程學會100 年度「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 重要的研究成果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網際網路社群服務的廣泛使用,使用者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所執行的行動應用程 式,回報所處的位置資訊,如在 Facebook 上所進行的打卡行為或是在 EveryTrail 上載旅遊軌跡資訊等。此外,計 程車或是公共的運輸工具普遍都具有 GPS 等裝置,藉由 GPS 裝置,可記載所行走軌跡資訊。然大規模的軌跡資訊 隱含了極為有用的資訊,如藉由人們在城市中的移動軌跡的行為模式,可以探勘城市中哪些區域為熱門的區域或 是使用者在不同區域間的移動順序,皆可以幫助了解城市的交通瓶頸,以協助城市建設的規劃。透過這些軌跡模 式的探勘,亦可協助開發更為創意之行動應用。在使用者移動行為模式探勘方面,已發表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並 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 Very Large Data Base Journal (VLDB J,其為資料處理與資料探勘領域之頂級期刊)。針對旅遊 軌跡資料之路徑規劃研究,我們運用了使用者的移動行為模式,推薦具移動行為模式為基礎之旅遊路徑,此部份

彭文志副教授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

座右銘:『保持好奇心,享受探索樂趣』

(14)

資訊系友

人物專訪

成果巧妙的運用至 Random Walk 的理論於路徑評估上,其創新的想法使得本研究成果被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所接受,而後續延伸論文被 ACM SIGKDD 2012 所接受。

您如何看待及面對人生中所遇到的困境? 探索與研究的過程,需要不斷與學生或其他合作的老師討論,並必定會面臨他人的批判,甚至在研究論文 發表時,可能會遭受到論文被拒之困境。然而彭老師學習真實的面對與接受這些批判,並從中學習如何將研究成 果做深度嚴謹的理論推導與驗證。 個性樂觀的他對於困境毫不畏懼:「就算遇到困難,也可以與同儕一起討論與分享,雖然同儕不見得是相同 領域,但是從中會獲得一些新的想法、與好的心情去面對研究過程中的不順(笑)。」 而對於教育方面,彭文志副教授認為學生應培養自我學習、獨立思考與做人的基本態度,他說:「未來的知 識不斷在變化,必須要自我學習。然而現在的環境,資訊過多,很多人都只是被動的吸收知識,更重要的是吸收 知識以後,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年輕的時候創意是很多的,有時候很多人會跟你說,『你想太多了,不可能 嘛!』,可是我的感覺是『這時候你要堅持自己,認為這趨勢是會發生的,即使是有很多人不看好,你就是要堅 持自己的想法』。所以學生時代的創意還是比較多,就像小朋友一樣沒有負擔,外在的資訊進來時,會有很多的 想像空間。」因此他鼓勵學生勇於表達想法,堅持自己的理想。 其他專長及興趣嗜好 除了做研究,彭老師平常藉運動如打網球、游泳來紓解壓力。他認為,透過運動的方式,可以暫時拋開研究 的議題,並常在運動完後,得到一些意想不到想法,因此保持運動習慣對於身體健康和研究是有幫助的。此外, 他也喜歡閱讀非專業領域的書籍,他說:「非專業領域的書讓我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像最近讀到畢恆達《空 間就是性別》及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透過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使得思考可以跳脫自己熟悉領域的窠 臼,反而有助於創新的發現。另外,我很喜歡買書,很多好書值得收藏並一讀再讀,每次讀的時候,都會有不一 樣的感受。」 ●探勘使用者移動行為於路徑推薦架構圖

(15)

資訊系友

人物專訪

信義房屋集團資訊長 蔡祈岩

勝人者有力 勝己者強

蔡祈岩資訊長1993 年畢業於交大資訊工程系,在校期間即展現程式設計長才,在他 大一暑假時,就開發出「決戰俄羅斯」電腦遊戲,席捲市場,是台灣第一代的遊戲創作者, 2011 年更獲頒「中國最具價值資訊長」獎項。蔡學長的專業與經歷跨足多種行業與不同職 務,廣至海峽兩岸且兼具中西文化,且多有建樹,是少數既專精於資訊科技又活躍於各產 業的資訊人。 雖然擁有亮眼的成就,蔡祈岩的童年卻令人憐惜。他的父母年輕時分別從金門、廣東移居越南經商,而蔡祈岩出 生時正是越戰打得最激烈的年代,幼小的心靈留下許多關於這個時代悲劇的畫面,包括被砲火照亮的夜空、戰鬥機在城市 低空掠過、美軍撤僑、越共坦克入城遊行、海上難民潮、清算勞改…等。而且在那人命如草芥的時空,蔡祈岩還身患當時 不知名的先天惡疾,父母為此散盡家財仍求治無門,甚至有醫師斷言他「活不過二十歲」。 越南淪陷四年後,蔡祈岩全家奇蹟般獲得回歸台灣的機會,而不會說國語、不識中文字的他,在插班就學的第一個學 期就進入班上前三名,先天的疾病也在歷經一連串的艱苦手術和數年復健後康復了。這些不平常的經歷使他對人生有更深 刻的體悟,他害羞內向卻決定去當班長練膽、以一般生身份參加聯考、達免役體位卻上成功嶺受訓、沒有學過注音符號卻 以「破音字處理」作為碩士論文…蔡祈岩勇於挑戰環境,更勇於挑戰自己的弱點,也願意分享自身經歷與學弟妹共勉。

學長的話

十幾年前我曾隨父母回越南探視還留在那邊的街坊 親戚,有人腳受小傷沒錢治療以致殘廢,另一家人每天 十幾小時在高熱塑膠臭味環境工作餬口,還有人用絹板 和不規則回收紙幫人印名片過活…我的淚水偷偷落下。 如果我沒有來台灣,也不會比他們好多少,甚至不 會活著,我自以為的聰明、勤奮,其實很渺小。到那天 我才真正理解,我的一切不是自己努力贏得的,更不是 理所當然該得的,而是這個社會白白給我的,我得之於 人者太多、回報出去的太少。 用地球七十億人口當分母,交大資訊人絕對是金字 塔頂端的天之驕子,從出生就組合了最優秀的基因、得 到了最好的栽培、佔據了社會最精華的資源,因此,我 們是社會的公共資產,並不屬於自己,這是為什麼我們 要努力不懈、精益求精,不但在學識、技術、專業上要 追求完善,即便是脾氣、個性、態度,也說不上是什麼 「私領域」,越是旁人難以察覺的內心幽微之處,越是 要朝朝勤拂拭,唯有不斷反省、修練、認錯、改過,才 能戰勝自己,也才能讓每一個人因我而更好…這不是期 許,而是責任。

學長小檔案

生日 民國58 年 2 月 16 日 學歷 82 年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士 84 年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碩士 97 年 中南(中國)大學管理科學博士 現職 信義房屋集團資訊長 主要經歷 匯豐銀行(中國)現金管理部高級副總裁 廣橋光電(蘇州)執行副總 花旗銀行台灣分行協理 吉立通電訊執行副總兼發言人

(16)

資訊系友

彥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銘雄

我的工作與創業經驗

吳銘雄董事長畢業於交大計算機科學系,現任 IC 通路業的彥陽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董事長及葡萄酒通路業的酩陽實業公司董事長。 吳董事長自幼生長於農家,年輕時期鍛鍊出壯碩的體格,曾經代表交大參加田徑 校隊與游泳校隊,並獲得民國 66 年越野賽冠軍的佳績。除了在體育上是常勝軍,吳 學長樂觀的心態與活潑外向的個性使他在讀書結交了很多朋友,畢業後更與校友們互 動密切,在他日後工作與創業上皆有莫大的助益。 吳銘雄學長畢業後在宏碁取得第一份工作,當時他深受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的影響,秉持「人性本善,永續經 營」的理念經營企業,同時對社會、客戶、原廠、同仁及股東負責。 吳董事長從事IC 通路業 30 年後,由於對葡萄酒情有獨鍾,因此費心引進法國和美國加州的葡萄酒,並以為葡萄酒 的園丁自許,以用心經營葡萄酒為己任,將興趣與事業結合為一,他更以酒會友,歡迎交大校友與各界朋友一同品嚐言 歡。

學長的話

「通常年輕人在求學或者剛踏入社會時,與人交往 沒有利害關係,彼此也有時間瞭解對方的想法與價值 觀,所以交朋友主要是意氣相投或者互相幫忙。等到在 社會上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多了社會給與的壓力與責 任,也失去更多自由的時間,這時與人交往通常難免算 計時間與金錢的投資報酬率,因此人要在年輕的時候多 交朋友。」 「大學畢業時,必須要想清楚自己的長處,並從事 能夠發揮自己長處和興趣的工作。工作時要誠實與謙 遜,獲取上司的信任與同事的接納,發揮團隊精神,避 免個人英雄主意。也別忘記和老師及同學們保持聯絡與 互動,閱讀最新專業雜誌,參加研討會,培養良好英文 能力,我相信交大資工學生具備的優秀素質,未來成功 是可期的。」

學長小檔案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學士 現職 彥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酩陽實業公司董事長. 經歷 宏碁電腦業務課長 intel 零件部業務經理 AMD 業務經理

(17)

學生活動

開學樂!迎新活動精彩登場!

101 年度新學期開始了!可愛的 105 級大一新生們抱著著既興奮又略帶緊張的心情踏進校園,本系與系學會 103 級的學長姐為了讓學弟妹更快融入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與學習環境,展開了一連串精采的迎新活動。 大學初體驗,薪火相傳─迎新茶會 迎新茶會於 8 月底登場,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行。來自各地的新生們踴躍參加,甚至因人數超過預 期、座位不夠,學長姐與學弟妹們擠在一塊用餐,不但很快地炒熱現場氣氛,更為交大資工大家庭增添許多青春 活潑的氣息。 享受餐點的同時,學長姐介紹系學會組織概況、介紹體育系隊、宣傳迎新宿營,並預告更多迎新活動如相見 歡、系內抓馬盃,及二手書拍賣會等。現場氣氛非常熱絡,新生紛紛把握機會,提問有關選課、社團、系隊、直 屬,甚至是交大鬼故事的問題,而學長姐們熱心地替新生解惑,並透過短劇方式傳授「過來人」經驗談。 系學會會長黃元顥說:「很開心能和學弟妹們分享自身經驗,希望這次茶會能夠幫助 105 級的新生,也希望 未來四年他們會喜歡並且融入交大資工這個大家庭。」 資工新鮮人與學長姐們初次見面,經過學長姐經驗傳承及茶會中趣味互動交流,學弟妹們對於升大學忐忑不 安的心情才稍微舒緩。最後,大家帶著意猶未盡及不捨的心情,互相道別並約定開學再見,迎新茶會圓滿告一段 落。 ●迎新茶會學長姐賣力演出,與05 級新生打成一片。 ●系學會於院系輔導介紹系上豐富多元的競賽與活動。

(18)

學生活動

掌舵人生,定位學習方向─新生與家長座談會暨院系輔導 全校正式開學前一周,資工系於 9 月 14 日先行舉辦「新生與家長座談會」,邀請本院院長曾煜棋教授,多媒 體工程研究所所長吳毅成教授、資工系主任曾文貴教授、周俊雄教官、諮商中心汪承宏老師、系學會會長黃元顥 同學,與全體大一新生、家長齊聚一堂,由老師們傳授人生的寶貴課程,讓新生面對嶄新的求學階段,能抓穩方 向,並作全方位的學習。 曾煜棋院長希望學生除了能掌握學科理論,更要加強寫程式的能力與實務應用。曾文貴系主任則重視新生的 外語能力。他表示,大一必修課接觸的英文有限,但語言仍須天天練習才不會生疏,因此他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 間勤加進修外語。吳毅成所長則詳細介紹資工系的課程,協助新生著手規劃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藍圖。另外,本系 周傳雄教官說明住宿、交通等安全注意事項,並讓新生與家長了解如何處理緊急狀況。而輔導老師汪承宏也鼓勵 學生能多加利用諮商中心,讓課業、戀愛、就業等人生課題有解惑與紓壓的管道。 「院系輔導」則由系學會主持,介紹近期的學生活動,如:迎新宿營宣傳、系計中教學、二手書拍賣會等 等。當然也少不了系隊徵才、社團示範表演,以及系務幹部選拔。台上表演精湛、台下反應熱烈,互動中處處洋 溢著蓬勃朝氣,掀起大學生活精彩豐富的序幕! ●迎新宿營趣味活動讓新生們一起來動一動! ●新生座談會上,新生專心聽系上老師們分享經驗。 迎新宿營 迎新宿營是新生入學的第一個重頭戲,並 且 是 大 二 學 長 姐 為 新 生 們 準 備 的「入 學 洗 禮」。10 月 19 日,一群年輕而懷抱夢想的資 工學生一路上帶著笑聲,浩浩蕩蕩來到香格里 拉樂園,展開為期三天、充滿冒險與感性的宿 營活動。 由大二學長姊精心策劃各種新奇而有趣的闖關遊戲,帶領新生分隊競賽,除了善用團隊力量鬥智、鬥志、鬥 體能,更增進對於彼此的認識,將交大資工人充沛的精神與默契展現地淋漓盡致!大二同學籌備許久的精彩晚會 及營火表演隨即登場,讓現場氣氛沸騰到最高點!當夜幕低垂,新生們卻還捨不得就寢,紛紛寫下祝福與感謝的 話,感謝這三天來學長姐和同學的支持與陪伴,並期待這份難得的情誼將永遠延續下去! ●大二學長姐於迎新宿營帶領學弟妹進行分隊活動, 培養團隊默契。

資心專案

(19)

●迎新宿營趣味活動讓新生們一起來動一動!

資心專案

◆ 歡迎您來稿分享您對於本刊文章的回應、對於本刊的寶貴意見、您與交大資訊學院

的故事、與資訊相關的人事物照片分享…等等。

◆ 來稿請 email 至 yihlin@cs.nctu.edu.tw,或傳真 03-5721490,或郵寄(30010)新

竹市大學路 1001 號國立交通大學工程三館 343 室院刊編輯小組收。

◆ 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服務單位及職稱、聯絡方式(電話及 Email),如為系友請註明

系級。一經採用,即贈交大資訊學院精美紀念品,歡迎投稿!

◆ 交大資訊學院保留文章刪修權,不願刪修者請註明。

- 資訊學院 「資心專案」募款計畫 -

學長姊們在繁忙辛苦工作、肩負家庭重擔之餘,是否也經常回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在交大追求知識、蓄積 友情的年少輕狂歲月呢?對學弟妹的照顧提攜、同學間的相互砥礪成長、運動場上盡情揮灑的汗水,這一路走來的 點點滴滴想必是「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成為所有交大資工系學長姊們共同的甜蜜回憶。母系宛如山月一 般,始終為年復一年的莘莘學子溫潤地照耀前途。為提升教育品質,栽培資訊領域優秀人才,本院特推動「資心 專案」募款計畫,以鼓勵優秀大學生提早進入老師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培養系統實務能力。有您感念母系的 心,陪伴我們一同參與和挹注,替學弟妹築起一個能安心、用心、並全心投入的學習溫巢,母系的成長將會更加 茁壯踏實! *聯絡窗口:楊金玲小姐 *電話:(03) 513-1229 *傳真:(03) 5729-880 *Email : clyang@cs.nctu.edu.tw *捐款辦法:採信用卡捐款方式,請詳見本院系網站說明。 http://www.ccs.nctu.edu.tw/fundraising/fundraising.pdf *用途:鼓勵優秀大學生提早進入老師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 培養系統實務能力。

(20)

— 獲獎捷報 —

教師榮譽

學生榮譽

█ 彭文志副教授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 王協源教授開發之EstiNet 網路模擬器榮 101 年資訊月「傑出資訊應用暨產品獎」 █ 王協源教授榮獲101 年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 █ 單智君副教授榮獲「100 學年度績效特優導師」 █ 莊仁輝教授、許騰尹副教授、黃俊龍副教授、吳育松助理教授、陳健助理教授、游逸平助理教授榮獲「100 學年度績優 導師」

█ 黃俊龍副教授指導學生莊明欽、黃振哲榮獲「The 2012 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 Computing 最佳論文獎」 █ 范倫達副教授指導學生張庭翰、梁遠澤參與教育部100 學年度「全國大學校院積體電路設計競賽」榮獲「標準元件數位 電路設計」設計完整獎 █ 陳添福教授指導學生彭胤淇、陳建志、巫宏毅、張家融參與教育部「全國大學校院智慧電子系統設計競賽」榮獲「核心 技位術組」佳作 █ 許騰尹副教授指導學生張致榮、朱智安參與教育部100 學年度「全國大學校院積體電路設計競賽」榮獲「標準元作數電 路設計」佳作 █ 陳添福教授指導學生陳星諭、楊耿豪榮獲「VLSI-DAT 2012 最佳論文獎」 █ 李素瑛教授指導學生陳以錚榮獲「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101 年度碩博士論文佳作獎」 █ 彭文志副教授指導學生魏綾音榮獲「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101 年度碩博士論文獎」 █ 莊仁輝教授指導學生林彥碩、劉晉瑋、魯怡君、許芷瑜、廖偉成榮獲「第三屆全國生醫電子與資訊專題實務競賽最佳 精神獎」 █ 陳稔教授指導學生陳文昭、宋秉一榮獲「第25 屆電腦視覺、圖學與影像處理學術會議(CVGIP 2012)佳作論文獎」 █ 林一平教授指導學生劉仁煌榮獲「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國內博士班獎學金」 █ 黃世昆副教授指導學生趙正宇、劉歡、陳俊諺、鍾翔榮獲「台灣駭客年會HIT2012 冠軍」 █ 楊武教授指導學生董孟鑫、賴廷彥參與軟體創作達人暑期成長營(TSOC2012)榮獲「最佳團隊獎」,另該團隊亦榮獲 「0xLab 特別獎」及「趨勢科技特別獎」 █ 曾煜棋教授指導學生鄭任翔榮獲「第17 屆行動計算研討會(MC-2012)最佳論文獎」 █ 徐慰中教授指導學生蔡怡璞榮獲「100 學年度思源簡報競賽獎」 █ 蕭子健助理教授指導學生李柏明榮獲「100 學年度思源簡報競賽獎」 █ 學生陳俊旻、周煜軒、陳正芬榮獲本校「傑出教學助理獎」 █ 學生張家融、邱柏蓉、余永暉榮獲本校「優良教學助理獎」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 www.ccs.nctu.edu.tw 30010 新竹市大學路 1001 號 國立交通大學工程三館 410 室 Tel: (03)5712121 轉 31229~30, 31218, 31347 Fax: (03)5729880 Email: ccs@cs.nctu.edu.t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中央大學 數學系 班榮超 教授..

及清華大學電機系/光電所 博士/碩士班助教群 蔡瑋哲,蘇士祺,劉子齊,林彥州 碩士班. 張宸寧,葉明學,王思婷,廖泓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2.學士班學生須於畢業前(建議在大三結束前)修 習並通過「社會服務學習課程」(學系服務學習課

Stone and Anne Zissu, Using Life Extension-Duration and Life Extension-Convexity to Value Senior Life Settlement Contracts,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 Vol.11,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o Establish Taiwan Stock Index Future Intra-day Trading Strategies.. 賴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