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誣論》中「道佛之爭」初探 ----以《正誣論》第一則為研究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正誣論》中「道佛之爭」初探 ----以《正誣論》第一則為研究中心"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正誣論》中「道佛之爭」初探 ----以《正誣論》第一則為研究中心

童瓊慧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七年級

摘要

西晉至東晉南朝期間,是佛教由「微」轉「盛」的重要階段,亦是道教與佛 教地位抗爭與思想辯論最為激烈的階段,《正誣論》作者面對當時道教人士以道 家始祖老子之出生早於佛教創始者佛陀,而有「道先於佛」的主張;甚至,對於 道教人士仿效佛教的《樓炭經》,說他們有「三十二重天」之說,及儒者非難佛 教等等總共十一則誣滅不實的言論條列陳述,逐一援引《四書》、《五經》乃至莊、

老思想內容佐證答辯,期能對於道教人士及非難佛教人士種種虛妄不實的「誣」

滅言論加以駁「正」、指「正」,故將此論命名曰:《正誣論》。

《正誣論》中涉及「道佛之爭」最明顯的證據即在第一則及第二則,其中第 一則所涉及的「道佛之爭」時間約於西晉至北魏初期;而第二則所涉及的「道佛 之爭」時間約於西晉至東晉南朝期間。本論文將以第一則為討論主軸,以彼時之 正史與道、佛經典文獻資料做關連性對比與探討,期能呈現西晉至北魏初期,道 佛之間爭辯論述之背景、原因與影響。

關鍵字:道佛之爭、《正誣論》、《老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

(2)

2

《正誣論》中「道佛之爭」初探 ----以《正誣論》第一則為研究中心

壹、關於《正誣論》成書年代及寫作背景內容說明

(一)成書年代

《正誣論》,今收錄於梁.僧祐所編之《弘明集》卷一。作者未詳,因此成 書年代亦不可考,但從論述之中有:

(1)「泥洹者,胡語。晉言:無為也。」(大正 52,p7b),由此「晉言: 無為也。」,

可推知此作品約當成書於晉代。

(2)又誣云:「石崇奉佛亦至,而不免族誅云云。」(大正 52,p8c);石崇,約當公 元 249 年-300 年間人,字季倫,小名齊奴,生於青州,是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 個兒子。

(3) 又誣云:「周仲智奉佛亦精進,而竟復不蒙其福云云。」(大正 52,p9a);周 仲智, 公元?年-324 年間人。字仲智,汝南安成人,周顗之弟。生年不詳,

卒於晉明帝太寧二年。故可知周仲智可能約當西晉至東晉前期人。

由上述三個線索推論,日本學者福井康順1、吉岡義豐2、小林正美3、荷蘭學者許 理和4認為《正誣論》約成書於東晉前期。

(4)中國大陸學者劉屹則認為:在僧祐所撰寫之《出三藏記集》中徵引南朝劉宋 明帝敕中書侍郎 陸澄所 撰的《法論 》目錄中即已著錄了《正誣論》5,故劉屹 認為《正誣論》的成書年代,約在東晉中期至宋明帝之間6

1 參福井康順,《道教の基礎的研究》,京都法藏館,1987,頁 288-289。

2 參吉岡義豐,《道教と佛教》一,國書刊行會,1980,頁 59。

3 參小林正美,《六朝佛教思想研究》,齊魯書社,2013,p299。

4 許理和認為:「…文中提到京洛,這樣就可把日期確定在公元 316 年遷都建康以前。但是在最 後一段中提及周仲智的死;仲智是大臣周嵩的字,據《晉書‧周嵩傳》他約在公元 324 年被處 死,因而這個日期應是此文的下限。」,許理和,《佛教征服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頁 14。

5 參《大正藏》冊 55,頁 83。

6 參劉屹,《經典與歷史》,人民出版社,2011,頁 9。

(3)

3

《正誣論》第一則中,作者引用了道教《老子西昇經》一文加以駁正道教《老 子化胡經》與《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老子早於佛陀出生之謬說及誣論。《老 子西昇經》為魏晉期間道教的作品7;《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約為東晉末至 北魏初期間之作品。

此外,《正誣論》第二則中有對「尹文子欺之天有三十二重」誣論之駁正。

「三十二天」思想,見於道教靈寶派經典《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約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間之作品。綜上所述推論,筆者認為《正誣論》成書年 代約於東晉末至南朝宋明帝期間較為合理。

(二)寫作背景內容說明

西晉至東晉南朝期間,是佛教由「微」轉「盛」的重要階段,亦是道教與佛 教地位抗爭與思想辯論最為激烈的階段,《正誣論》作者面對當時道教人士以道 家始祖老子之出生早於佛教創始者佛陀,而有「道先於佛」的主張;甚至,對於 道教人士仿效佛教的《樓炭經》,說他們有「三十二重天」之說,及儒者非難佛 教等等總共十一則誣滅不實的言論條列陳述,逐一援引《四書》、《五經》乃至莊、

老思想內容佐證答辯,期能對於道教人士及非難佛教人士種種虛妄不實的「誣」

滅言論加以駁「正」、指「正」,故將此論命名曰:《正誣論》。

《正誣論》中涉及道佛之爭最明顯的證據即在第一則及第二則,其中第一則 所涉及的道佛之爭時間約於西晉至北魏初期;而第二則所涉及的道佛之爭時間約 於西晉至東晉南朝期間。本論文將以第一則為討論主軸,以彼時之正史與道、佛 經典文獻資料做關連性對比與探討,期能呈現西晉至北魏初期道佛之間爭辯論述 之背景原因與影響。

貳、道佛先後之爭:《正誣論》第一則與《老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 妙經》之論辯

(一)《老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作者與版本介紹

《老子化胡經》

原題名為《老子西昇化胡經》,簡稱為《老子化胡經》。由西晉道士王浮以傳 說的「老子入夷狄為浮屠」8的說法做為故事底本,仿效佛陀本生故事及《維摩 詰經》、《阿彌陀經》、《法華經》中諸多情境加以誇大舖陳,創作出《老子化胡經》。

7《中華道藏》冊八,頁 227。

8 參《後漢書》 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傳」。

(4)

4

王浮版本《老子化胡經》,歷經南北朝至唐代增為十卷,自唐代起,因多次的道 佛之爭,屢被佛教人士要求將此書列為禁書,及至元世祖至元年間敕令焚燬,明

《正統道藏》未收9

現存唐代敦煌抄本五件,其中第一卷兩件(S.1857、P.2007),首題《老子西升 化胡經序說第一》,尾題《老子化胡經卷第一》。第二卷一件(S.6963),尾題《老 子化胡經卷第二》。第八卷一件(P.3404),首題《老子化胡經受道卷第八》。第十 卷一件(P.2004),首題《老子化胡經玄歌卷第十》,尾題《老子化胡經卷第十》10。 此外,於今新修《大藏經》第五十四冊亦收錄卷一及卷十。本論文即以新修《大 藏經》第五十四冊收錄之卷一版本(S.1857)及收於《中華道藏》第八冊卷一之版 本,做為研究與論述基礎。

附帶一提的是,今所見之《老子化胡經》卷一中,已可見後人增補之文字。

如於經中說:

至于昭王,其歲癸丑,便即西邁。過函谷關,授喜《道德五千章句》,并 說《妙真》、《西昇》等經,乃至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 法。11

考之道教經典發展史我們可以知道,道藏洞真、洞玄、洞神三洞說的形成,約於 公元四七一年,由陸修靜收錄了道教經書,及藥方符圖,總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

編撰成《三洞經書目錄》,此為道藏三洞說最早之記載。因之,西晉時期的王浮 撰寫《老子化胡經》之時已見發展於其後之三洞真文,實不合理!且成書於唐高 宗(650-684)時之《道教義樞》中曾說:「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 升》等五卷。」 12 ,故知三洞真文諸字乃後人所加。

再者,於最末段經中說:

襄王之時,……我還中國。教化天人。乃授孔丘仁義等法。……後經四百 五十餘年。我乘自然光明道氣。從真寂境飛入西那玉界蘇鄰國中。降誕王 室。示為太子。捨家入道。號末摩尼。轉大法輪。……摩尼之後。年垂五 九。金氣將興。我法當盛。西方聖象。衣彩自然。來入中洲是效也。當此 之時。黃白氣合。三教混齊,同歸於我。……13

9 參《中華道藏》冊八,頁 186。

10 參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思想史》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頁 557。

11 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6b;《中華道藏》,冊八,頁 187b。

12 參《中華道藏》冊五,頁 554c。

13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7b;《中華道藏》,冊八,頁 p188c。

(5)

5

在這段文獻中說:周襄王後四百五十餘年,約西漢初年之時,老子降生至西那玉 界蘇鄰國中之王室,示現為太子且捨家入道,號末摩尼,即為摩尼教之教主。但 顯然此與歷史事實不符。今可見摩尼教來華之最早文獻記載,見於《佛祖統紀》

卷三十九:「延載元年,波斯國人拂多誕(西海大秦國人)持二宗經偽教來朝。…. 武 后時(685-704),波斯拂多誕進二宗經,厥後大歷間荊揚洪越等州各建摩尼寺。」14, 故知摩尼教是因武后的支持,方得以正式於中國本土發展,因此,我們可以知道,

《老子化胡經》中關於摩尼教之記載實為後人所加;而把釋迦、摩尼視為一體,

說「三教混齊,同歸於我。」,這都是於唐代才有的觀念,在西晉王浮撰寫《老 子化胡經》時不可能出現的文字!。

《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

於《正統道藏》中未收,今所見為敦煌抄本,是《老子化胡經》之同書異名。

未詳作者,由經中有:「有脩福建齋者,三陽地男女八百人得道,北方魏都地千 三百人得道,秦川漢地三百五十人得道,長安晉地男女二百八十七人得道。」可 知此經應出於東晉末北魏初,即公元 416 年晉將劉裕北伐,滅關中姚秦政權,北 魏定都平城之時。15

究竟《老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與《正誣論》第一則誣論有 何關連性呢?以下筆者將透過對二經內容之說明,對比《正誣論》第一則誣論內 容,說明《正誣論》第一則誣論內容所指陳的對象即是《老子化胡經》、《太上靈 寶老子化胡妙經》中內容,並說明其中道佛之爭原委。

(二)《老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與《正誣論》第一則誣論關係考

以下,筆者將先就王浮所撰寫之《老子化胡經》內容加以說明,以明其中王 浮藉由其筆下刻意安排之道先於佛、道勝於佛之舖陳狀態與意涵;繼之,再將《老 子化胡經》與《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與《正誣論》第一則中誣論內容對比,

說明:《正誣論》第一則誣論所指陳之內容,實與《老子化胡經》與《太上靈寶 老子化胡妙經》有關;後,再將《正誣論》第一則正論內容與道經《老子西昇經》

對比說明:《正誣論》第一則所欲駁斥指正的就是道教誣指道先於佛等等問題。

《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以傳說的「老子入夷狄為浮屠」16的說法做為故事底本,分

14參《佛祖統紀》卷三十九,《大正藏》冊 49,頁 369c-370a。

15 引自《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注六,參《中華道藏》,冊八,頁 210b。

16參《後漢書》 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傳」。

(6)

6

七個時期說明老子托胎降生,西行說法渡眾、命尹喜入白淨夫人口托胎為悉達太 子,後修行成道為佛陀,因此,佛教是源於老子的西入夷狄教化、轉化胡人而有。

茲敘述如下:

首先,在第一個時期:【殷王湯甲之時】,《老子化胡經》中說:

是時太上老君,以殷王湯甲之歲建午之月,從常道境,駕三氣雲,乘于日 精垂芒九耀,入於玉女玄妙口中,寄胎為人,庚辰之歲二月十五日,誕生 于亳。…. 爾時老君鬚髮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于九。左手指 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 度一切動、植眾生,周遍十方;及幽牢地獄應度、未度咸悉度之。隱顯人 間,為國師範。位登太極無上神仙。時有自然天衣桂體,神香滿室,陽景 重輝。九日中身長九尺,眾咸驚議,以為聖人生有老容,故號為老子。天 神空裏讚十號名。所言十者,太上老君、圓神智、無上尊、帝王師、大丈 夫、大仙尊、天人父、無為上人、大悲仁者、元始天尊。此後老君凝神混 跡,教化天人,兼說治身中外法,百有餘載。…17

這段經文中說:太上老君在殷王湯甲之時建午之月,從早已先於眾生萬物即 存在的大道,架著清微天之青氣、禹余天元白之氣及大赤天玄黄之氣18,吸收太 陽菁華,乘著九顆星星的光芒,從天而降,投胎於九天玄女的嘴巴中,寄胎為人,

於庚辰年二月十五日,誕生於殷商王朝之都城毫。

那個時候太上老君鬚髮皓白,出生之後一下地馬上就能行走,所走的每一步 都能生出蓮花,共生出九朵蓮花。並且左手指著天,右手指著地而對人說:「天 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將宣說無上道法,普度動物、植物等一切眾生,乃至十方 世界及幽冥地獄應度或未度的眾生,我都將度化他們,在這人間為說法普度之國 師,位居太極無上神仙。…..才出生九天即身長九尺,眾人都感到非常經訝且議 論紛紛。大家都認為聖人一出生就有老容,所以稱他為老子。眾天神在虛空中讚 揚老君有十種名號:1 太上老君、2 圓神智、3 無上尊、4 帝王師、5 大丈夫、6 大仙尊、7 天人父、8 無為上人、9 大悲仁者、10 元始天尊。

不僅如此,且老子還有千百億化身,度化天神及許多人,同時兼說修身與養 性之法,教化時間長達一百多年。

由此段文獻,我們可以發現王浮筆下的老子(即太上老君)早於殷商王時就寄 胎為人,且從其所描述的老子出生種種現象,與佛教經典中關於佛陀出生時之瑞

17 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6b;《中華道藏》,冊八,頁 187a-b。

18 參黃海德、李剛編,《簡明道教辭典》,中國: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頁 43。

(7)

7

相有些相仿之處。在早於《老子化胡經》即已譯出之《太子瑞應本起經》中說:

菩薩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晝寢,而示夢焉,從右 脇 入。夫 人

夢寤,自知身重,王即召問太卜,占其所夢。卦曰:「道德所歸,世蒙其 福,必懷聖子。」菩薩在胎,清淨無有臭穢。……自夫人懷 姙 ,天為獻 飲

食,自然日至,……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 脇 生墮地,即行七 步,

舉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19

二相比較之下可見,道士王浮《老子化胡經》中的老子(即太上老君)與佛陀 的狀態雖然有些相仿,但卻又都比佛陀「厲害」些。相仿之處如:

在《老子化胡經》中說老子(即太上老君)有:1 太上老君、2 圓神智、3 無上尊、

4 帝王師、5 大丈夫、6 大仙尊、7 天人父、8 無為上人、9 大悲仁者、10 元始天 尊等十種名號。然佛教在漢代即已譯出之《大方便佛報恩經》中即已說:

佛言:「諸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東方去 此無量百千諸佛世界,有世界號名娑婆,其中有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世尊。大眾圍遶,今欲為諸大眾說《大方便大報恩經》,為欲饒益一切諸 眾生故;…. 欲令眾生孝養父。20

釋迦如來的十個名號則有:1 應供、2 正遍知、3 明行足、4 善逝、5 世間解、6 無上士、7 調御丈夫、8 天人師、9 佛、10 世尊。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王浮的安排下,老子(即太上老君)也和佛陀一樣有十 種名號。至於雖然情境相仿,卻又比佛陀「厲害」的地方則有:

(1)佛陀出生時,只是乘著六牙白象飛行而來,從右脇進入母胎之中。而老子(即 太上老君)出生時,卻是架著清微天之青氣、禹余天元白之氣、及大赤天玄黄之 氣,吸收日月菁華,乘著九顆星星的光芒,從天而降,投胎於九天玄女的嘴巴中,

寄胎為人,殷商之時即已誕生于亳。

(2)佛陀出生時腳一落地,便能前後左右各行七步,舉右手而言:「天上地下,唯 我獨尊」。而老子(即太上老君)雖然也和佛陀一樣,出生時腳一落地便能步行,但

19 參三國吳.支謙譯《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大正藏》冊 3,頁 473b。

20 《大正藏》冊 3,頁 126b。

(8)

8

他卻比佛陀多走了二步(即九步),且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 獨尊」。

(3)佛陀只度化一切眾生,而《老子化胡經》則度一切動物、植物等眾生。

(4)佛陀說法度眾時間約四十九年,而老子(即太上老君)則長達百餘年。

此處,我們不免好奇的想問:何以王浮在《老子化胡經》中老子(即太上老 君)出生時,要與佛陀唱反調,佛陀舉右手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而同樣 說此句話的老子(即太上老君)卻是舉左手呢?王浮只單純地為與佛教唱反調而與 之反其道而「舉」之嗎?

在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一章中說: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吉事 尚左,凶事尚右。……。21

有道君子平常以「左」為貴,而吉慶之事,以「左」邊為上;凶喪之事以「右」

邊為上。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王浮安排老子的(即太上老君)以「左」手指天其 實是有其目的與意函的!王浮藉由《老子化胡經》巧妙之安排欲與佛教一較高下 之意朗然顯矣!

接著在第二個時期:【周康王之時】《老子化胡經》中說:

康王之時,歲在甲子,示同俗官,晦 迹 藏名。為柱下史,師輔王者。22

周康王時,老子示現為一般的官吏,常隱藏自己的行蹤與真實姓名,擔任柱 下史,掌管王室圖書典籍,輔佐君王。此處很顯然王浮是以《史記》卷六十三〈老 子韓非列傳〉:「老子者 ,楚苦 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也。」內容為底稿而撰寫,我們可以在此很清楚的發現,王浮將中國人 歷史上所認知的老子為藏書官吏時間定調於周康王之時。

繼之於第三個時期:【周昭王之時】,《老子化胡經》中說:

至于昭王,其歲癸丑,便即西邁。過函谷關,授喜《道德五千章句》,并 說《妙真》、《西昇》等經,乃至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 法。使其教授至精仁者,羽化神仙,令無斷絕,便即西度。23

21 參任繼愈,《老子譯讀》,頁 69-70。

22 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6b-c;《中華道藏》,冊八,頁 187b。

(9)

9

周昭王時,老子西行至函谷關,遇見尹喜,為尹喜傳授《妙真經》、《西昇經》,

及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法。讓尹喜可以傳授至精仁者,得以 得道成仙,後便離開中國西行而去。

很顯然的此處王浮也是以《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中:「老子修 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衰,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將 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內容為底稿而撰寫。成書於唐高宗時之《道教義樞》中說:「尹生所受,唯得《道 德》、《妙真》、《西升》等五卷。」24,《妙真經》今早已亡佚,現僅能從中華道藏 第二十八冊中所整理之《無上秘要》及敦煌本《無上秘要》殘卷中可見《妙真經》

引文;而《西升》即今之《老子西昇經》。同時我們也可以在此很清楚的發現,

王浮將老子西行入夷狄的時間定調於周昭王之時。然老子西行入夷狄之境究竟所 為為何呢?

經歷流沙,至于闐國毘摩城所,….於是老君處于玉帳,坐七寶座,焚百 和香,散眾名花,奏天鈞樂,諸天賢聖,周匝圍遶。復以神力召諸胡王,

無問遠近,人士咸集。于闐國王、…如是等八十餘國王,及其妃后,并其 眷屬,周匝圍遶,皆來聽法。爾時老君告諸國王:汝等心毒,好行殺害,

唯食血肉,斷眾生命。我今為汝說《夜叉經》,令汝斷肉,專食麥麥少,

勿為屠殺。不能斷者,以自死肉。胡人佷戾,不識親疏,唯好貪婬,一無 恩義,鬚髮拳鞠,梳洗至難,性既羶腥,體多垢穢,使其修道,煩惱行人。

是故普令剔除鬚髮,隨汝本俗而衣氈裘。教汝小道,令漸修學,兼持禁戒,

習慈悲,每月十五日,常須懺悔。……25

透過上述經文,我們可以發現,老子西行入了夷狄之境原來是因為要教化胡人,

因為胡人天性狠毒,且喜歡茹毛飲血,斷害無數生命。因此太上老君(即老子)為 這些胡人講說《夜叉經》,並且教導他們斷肉食,專食麥麥少,倘若不能斷肉食 者,則教他們吃三淨肉。且因為胡人生性兇殘,人倫不分,毫無恩情義氣。全身 鬚髮捲曲,梳洗困難,又因好肉食,身體總是充滿髒垢與難聞之氣味,因之太上 老君(即老子)教導他們修道,並且下令他們剔除鬚髮,按照他們原來風俗穿著,

並教導他們小乘法、持戒及每月十五日懺悔……。

故可知,在王浮眼筆下胡人特質是「心毒、好行殺害、唯食血肉、斷眾生命、

生性佷戾、不識親疏、唯好貪婬、一無恩義」,為此,太上老君(即老子)為他們

23 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6b-c;《中華道藏》,冊八,頁 187b。

24 參《中華道藏》,冊 5,頁 554。

25 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6b-c;《中華道藏》,冊八,頁 187b-c。

(10)

10

說法,教導這些胡人修習小乘法、持戒及每月十五日懺悔,……,而這些描述,

正是《正誣論》第一則誣論中所指陳的誣滅不實內容。

此外,於《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說:

天尊言:汝等胡人雖尒,心由凶惡,為汝等除落鬚髮,偏肩露膊。不令妻 娶,斷其種族。……26

此亦同前所述之胡人狀態一樣,所不同者,在此天尊(即太上老君)還因為胡人生 性兇殘險惡,下令他們不准娶妻生子,以斷其種族。

以上見於《老子化胡經》及《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這些關於胡人的描述,

正是《正誣論》第一則誣論中所指陳的誣滅不實內容,而其中,還有一個至關重 要的誣滅不實言論則是「又令得道弟子變化,云云。」,則見於《老子化胡經》

中第五個時期:【周桓王之時】,《老子化胡經》中說:

桓王之時,歲次甲子一陰之月,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 淨夫人口中,託廕而生,號為悉達。捨太子位,入山修身,成無上道,號 為佛陀。始建悉曇十二文字,展轉離合三萬餘言,廣說經誡,求無上法,

又破九十六種邪道,歷年七十,示人涅槃。27

藉由此段經文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在王浮的筆下,佛陀之所以降生這個人 間,說法渡眾、示現涅槃,竟然是因為周桓王之時,老子命令他的弟子尹喜降生 於中天竺國,入白淨夫人口中託廕而生,後捨太子為修道而成佛陀,廣為宣說教 法,七十歲入涅槃。

因之,若以王浮《老子化胡經》的思維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

(1)老子(即太上老君)早在殷商之時即已存在;

(2)此後,經由他的神通變化,周康王之時他化身為周柱史;

(3)接著,於周昭王之時,即將西行之前,為尹喜傳授《妙真經》、《西昇經》,及 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法。讓尹喜可以傳授至精仁者,得以 得道成仙,後便離開中國西行而去。而他的西行,是為了進入夷狄之邦,教化 那些天性狠毒、人倫不分、毫無恩情義氣、且喜歡茹毛飲血、身體總是充滿髒 垢與難聞之氣味、斷害無數生命的胡人,為此,老子不只教他們斷肉食,教導 他們修道,並且下令他們剔除鬚髮,按照他們原來風俗穿著,並教導他們小乘 法、持戒及每月十五日懺悔;

26 《中華道藏》,冊八,頁 208c。

27 參《老子化胡經》,《大正藏》冊 54,頁 1267b-c;《中華道藏》,冊八,頁 188b-c。

(11)

11

(4)直到周桓王之時,老子命令他的弟尹喜降於中天竺國,入白淨夫人口中託廕而 生,而後才有佛陀及佛教的存在。

則老子、尹喜、及佛陀的出生關係及順序已昭然若揭,「道」早於「佛」之事則 無庸至疑,更重要的是:佛教是源自於道教而有的,這就是王浮撰寫《老子化胡 經》的主要目的。然則此一說法,必然引起佛教人士的大力反擊,之後關於道佛 之間的論戰,自此,乃至千百年來,從未停歇,而這些說法,正是《正誣論》作 者眼中的誣滅不實言論。因之,《正誣論》作者將這個根本問題----「佛教是源自 於道教」的誣滅不實言論,列為必得正本清源之第一要務!

《正誣論》第一則誣論中所討論的諸多「云云」(即今白話文之「等等…」),

其詳細內容即如筆者於上述說明之《老子化胡經》及《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

內容,今以簡表對比整理如下:

《正誣論》第一則誣論 與《正誣論》第一則誣論相對應之經典

有異人者誣佛曰:尹文子有神通者,愍 彼胡 狄 父子,聚 塵 貪婪,忍害昧利,

無恥侵害,不厭屠裂群生。不可遜讓,

厲不可談議喻,故具諸事,云云。

….,又令得道弟子變化,云云。,伐胡 之術,孰良於此,云云。

又禁其殺生,斷其婚姻,使無子孫。

《老子化胡經》

汝等心毒,好行殺害,唯食血肉,斷眾 生命。胡人佷戾,不識親疏,唯好貪婬,

一無恩義

桓王之時,歲次甲子一陰之月,我令尹 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淨夫人 口中,託廕而生,號為悉達。捨太子位,

入山修身,成無上道,號為佛陀。始建 悉曇十二文字,展轉離合三萬餘言,廣 說經誡,求無上法,又破九十六種邪 道,歷年七十,示人涅槃。

《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

天尊言:汝等胡人雖尒,心由凶惡,為 汝等除落鬚髮,偏肩露膊。不令妻娶,

斷其種族。……

而《正誣論》作者對於上述等種種誣滅不實言論,其反駁的方式則是以其人 之「道」(筆者案:筆者將此「道」引用為道藏之道經)還治其人之身,這個「道」

即是以《老子西昇經》,反駁《老子化胡經》中誣指「佛教是源自於道教」的謬 論。

(12)

12

(4)以其人之「道」(筆者案: 此「道」筆者引申為指道藏之道經),還治其人之身 ----《正誣論》第一則正論與《老子化胡經》之論辯

針對前述於《老子化胡經》及《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種種虛妄不實言 論,作者緊接著駁正(指正)說:

正曰:誣者既云無佛,復云:文子有神通;復云:有得道弟子,能變化恢 廓,盡神妙之理。此真有 無匈 心之語也。夫尹文子,即老子弟子也;老 子,

即佛弟子也。故其經云:「聞道竺乾有古先 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終,

永存綿綿。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胡 語。晉 言:無為也。若佛不 先

老子,何得稱先生?老子不先尹文,何故請《道德》之經?即 以此推之:

佛故文子之祖宗,眾聖之元始也。安有弟子神化而師不能乎?28

在此,《正誣論》作者駁正(指正)說:

誣滅者你既然說沒有佛的存在,卻又說尹文子(筆者案:即尹喜)有神通,又說有 得道弟子能神通變化,展現神妙之理,這真是有胸而無心的說法啊!(筆者案:即 今口語「有頭無腦」的意思,意指誣滅者說話沒用大腦之意。),尹文子(尹喜) 就是老子的弟子,老子就是佛陀的弟子啊!因此在(你們的)經典29中說:「聽說在 印度有位古先生,善於進入無始無終,永恆不朽的涅槃境界。」30,倘若佛陀不 是早於老子的話,那麼為何在(你們的)經典中卻稱他為「古先生」31呢?。

又假如老子不是早於尹文子(尹喜)的話,尹文子(尹喜)又將如何向老子請求傳授

《道德經》呢?由此推論:佛陀就是尹文子(尹喜)的祖宗,一切聖人的元始根源。

那有弟子尹文子(尹喜)可以神通變化,而他的老師(古先生=佛陀)卻沒有能力神 通變化的道理呢?

《正誣論》作者所引之經典,即是道教的《老子西昇經》。《老子西昇經》約 出於魏晉之間,最早之古本已佚,今收錄於中華道藏之版本為宋徽宗時的御注 本32。今於道藏版本中所見之《老子西昇經》首章〈西昇章〉第一中說:「老君西

28 《大正藏》冊 52,頁 7b。

29 即《老子西昇經》。

30 《老子西昇經》〈西昇章〉第一:「老君西昇,聞道道竺乾。善入無為,不始不終,永存綿綿」, 參《中華道藏》,冊八,頁 227a。

31《老子西昇經》〈戒示章〉第三十九中說:「古先生者,吾之師也。」,參《中華道藏》,冊八,

頁 251c。

32參《中華道藏》,冊八,頁 227a-251c。

(13)

13

昇,開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不始不終,永存綿綿」及〈戒示章〉第三 十九中說:「古先生者,吾之身也。」,此顯然和《正誣論》作者所引首章〈西昇 章〉第一中說之:「老君西昇,聞道道竺乾。善入無為,不始不終,永存綿綿」

略有不同,首章均各有著一字之差,此各一字之差的理解,便形成了天差地別的 答案。

為此,學界對於道教與佛教所看到不同版本的《老子西昇經》曾有許多研究,

如日本學者前田繁樹於其所撰之《初期道經の形成》一書中即以韻腳推論認為:

佛教版本之〈西昇章〉第一中說:「老君西昇,聞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

不始不終,永存綿綿」及〈戒示章〉第三十九中說:「古先生者,吾之師也。」

為《老子西昇經》原來版本,而今所見之道教版本,則應是唐代時,道教面對佛 教攻擊下所篡改的文字。33

而大陸學者劉屹則認為倘若「古先生者,吾之師也。」是《老子西昇經》的 原文,則《正誣論》作者應與首句一起引用,而非用自己的話說「夫尹文子,即 老子弟子也;老子,即佛弟子也。」34

很顯然,在《正誣論》作者心中,對其有利的證據做為論證才是重點,因之,

從《正誣論》作者引首章〈西昇章〉第一中說之:「老君西昇,聞道道竺乾。善 入無為,不始不終,永存綿綿」做為駁正證據,循著誣滅者的思維邏輯加以反駁,

可謂以其人之「道」(筆者案:即道藏之經典《老子西昇經》),還治其人之身!欲 令其啞口無言矣。

四、胡人不等同於佛陀

----《正誣論》作者於第一則正論中的駁斥與指正

東漢初,因漢明帝夜夢金人35,揭開了佛教傳入中國的序幕,考諸史書記載,

在佛教傳入之前的西漢至東漢社會,帝王皆以儒家經學思想及黃老神仙道術與讖 緯神學做為其統治之思想主流,因之當外來之佛教傳入中國時,對於向來以儒家 思想為正統自居,或以黃老神仙道術與讖緯神學做為其信仰中心的王宮貴族及群 臣百官而言,其中原文化的優越感,實在難以容忍從西方夷狄之境傳來的佛教思 想,因之有人將佛教鄙之為「夷狄之教」,在以作者自設問而後自答之《牟子理 惑論》中,即反映了東漢時期此種狀況,如於第十四問中說:

33 參劉屹,《經典與歷史---敦煌道經研究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頁 10。

34 參劉屹,《經典與歷史---敦煌道經研究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頁 10。

35 關於「漢明帝夜夢金人說」,今可見於《後漢紀》、《後漢書》、《四十二章經》序、《牟子理惑 論》、《集古今佛道論衡》、《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冥祥記》、《梁高僧傳》、《漢法本內傳》、

《出三藏記集》、《魏書.釋老志》、《佛祖統紀》等文獻。

(14)

14

問曰:「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孟子譏陳相更學許 行之術,曰:『吾聞用夏變夷,未聞用夏變夷者也。』,吾子弱冠學堯舜周 孔之道,而今舍之,更學夷狄之術,不已惑乎?」36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吾聞用夏變夷,未聞用夏變夷者也。」, 面對這種因中原文化優越感而有之「夷夏論」的反對聲浪,因此當有人提出「或 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37這種說法時,佛教也就從善如流,接受這種說法,做為 善巧方便法門,以拉近與信仰者的距離。因此,初時將佛教思想以黃老道術比附 之,以道家的語言翻譯佛經,如以「無為」翻譯佛教的「涅槃」;以「自然」翻 譯佛教的「真如」,以此幫助中國人理解佛教思想;甚至,沙門也須以神奇感應 吸引王公貴族的目光,在這些王公貴族的眼中,沙門其實和道士並沒有什麼不一 樣,這也無怪乎正史中會有「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38這種將黃老與浮屠 等同視之的記載。

目前見於正史中記載中國最早的佛教信仰者當為楚王英。《後漢書》.「楚王 英傳」中說:

「英少時好游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39

且楚王英對佛教的信仰,同時也獲得了明帝的應允40,但此階段的佛教僅僅只在 帝王與貴族間流傳。直到漢桓帝時,因「桓帝好神,數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 奉者,後遂轉盛」41,佛教方得以從帝王貴族間流傳至民間。因此我們可以知道,

佛教傳入後得以在中國發展,其實與帝王的態度息息相關,當帝王可以接受佛教 於中國社會傳佈時,佛教方得於中國的土地開展。而彼時,源於中國本土之黃老 神仙道術因一直將佛教視為其附屬品,故一直不覺得佛教足以對其產生威脅,甚 至撼搖其地位!

在此時(東漢之時),佛教雖是「夷狄」之教,但當時人對於信仰「夷狄」之 教的胡人尚未有仇恨之情,如於《後漢紀》卷十<孝明皇帝紀>中說:「西域天竺 有佛道焉。….. 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淨。」;又於《後漢書》

卷七十八<西域傳>中說:「天竺國一名身毒,……其人弱於月氏,脩浮圖道,不

36 參《牟子理惑論》,《大正藏》冊 52,頁 3c。

37 《後漢書》卷三十.「郎顗襄楷列傳」

38 《後漢書》卷三十.「郎顗襄楷列傳」

39 《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

40 參《後漢書.楚王英傳》:「八年,詔令天下死罪皆入縑贖。英遣郎中令奉黃縑白紈三十匹詣 國相曰:「託在蕃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以聞。詔報曰:「楚 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絜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 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

41《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

(15)

15

殺伐,遂以成俗。」,在這個時候信仰佛教的胡人,生性柔弱,修善慈心,不殺 人,也不征伐,然何以到了西晉時期王浮筆下的胡人竟然成了「心毒、好行殺害、

唯食血肉,斷眾生命、、不識親疏、唯好貪婬、一無恩義」的人呢?

蓋因漢武帝死後,中國又陷入另一個黑暗的分裂階段,此時,原本為武帝所 降服之匈奴及胡人,因長期與漢人之間累積的不滿與壓抑情緒,又開始於中國北 方邊境逐步入侵,他們驍勇善戰,為達目的,發動了無數次的叛亂及戰亂,最終 於西晉惠帝時席捲整個北方,進而南下攻打,洛陽、長安頓時成為沙戮戰場,死 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在《出三藏記集》中所說:「後值惠帝西幸長安,關中 蕭條,百姓流移。……」42即指此事。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自王浮撰寫《老子化胡 經》之時,乃自其後之《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所見的胡人總是「心毒、好 行殺害、唯食血肉,斷眾生命、、不識親疏、唯好貪婬、一無恩義」或「心由凶 惡」的緣故了。這因民族情緒引發之「夷夏之辨」,與東漢時因文化優越感而引 發的「夷夏之辨」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出自胡人血統的佛陀,被與好戰凶殘,屢屢攻打中國的胡人連結,就成 了如《老子化胡經》與《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所描述的「心毒、好行殺害、

斷眾生命、一無恩義….」那種胡人,因此,《正誣論》作者為這種將佛陀與胡人 等同視之的錯誤觀點做進一步的說明,以正視聽:

且夫聖之宰世,必以道蒞之,遠人不服,則綏以文德,不得已而用兵耳。

將以除暴止戈,拯濟群生,行小殺以息大殺者也。故春秋之世,諸侯征伐,

動仗正順,敵國有釁,必鳴鼓以彰其過,總義兵以臨罪人,不以闇昧而行 誅也。故服則柔而撫之,不苟淫刑極武,勝則以喪禮居之,殺則以悲哀泣 之,是以深貶誘執,大杜絕滅之原。………何有聖人而欲大縱陰毒,剪絕 黎元者哉哉?……43

《正誣論》作者認為:聖人治理世間,必然會運用方法管理,如果遠方的百姓不 服從,那就用文化和道德教化影響他們,情非得已之下才會動用軍隊,發動戰爭,

透過小規模的戰爭止息大規模之沙戮。此外,作者並舉春秋時的故事為例,說明 彼時諸侯之間雖然互相征戰,甚且知道在征戰中的正義,如果敵國叛亂,必定鳴 鼓以彰顯他們的過錯,帶領正義的軍隊攻打罪惡之人,不會因為事理不明而濫殺 無辜。同時作者亦援引《左傳》中會宋之盟、及白起、董卓好戰無度之典故,說 明聖人怎麼可能縱容陰險毒辣且滅絕老百姓的事情發生呢?

若我們再對照回《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我們即可知,其實《正誣論》

42《大正藏》冊 55,頁 98a。

43 《大正藏》冊 52,頁 7b。

(16)

16

作者質疑的正是《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說「天尊言:汝等胡人雖尒,心由 凶惡,為汝等除落鬚髮,偏肩露膊。不令妻娶,斷其種族。……」的內容,作者 認為:如果是聖明如老子(或稱為太上老君,或天尊),絕對不會縱容此種陰險毒 辣且滅絕老百姓的事情發生吧?因之,《正誣論》作者接著質疑道:

豈有聖人疾敵之強,而其欲覆滅,使無孑遺哉?此何異氣癘既流,不蠲良 淑,縱火中原,蘭蕕俱焚?桀紂之虐,猶呼不然乎?縱令胡國信多惡逆,

以暴易暴,又非權通之旨也。引此為辭,適足肆謗,言眩愚豎,豈允情合 義?有心之難乎!44

《正誣論》作者說:難道有聖人會因為害怕敵人強大而想讓他們滅亡,且絕子絕 孫嗎?這和瘴癘之氣的傳播擴散,卻不排除良善的人,在原野中縱火,卻讓野草 與香花一起焚燬有什麼不同呢?夏桀和商紂的殘暴恐怕都不及於此吧!對於《老 子化胡經》與《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所描述的那些說法實在不符合事實,

都是刻意的誹謗與非難啊!今將《正誣論》第一則正論內容及其所駁斥之《老子 化胡經》與《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內容以簡表對比整理如下:

《正誣論》第一則正論 與《正誣論》第一則正論相對應之經典

44 《大正藏》冊 52,頁 7c。

(17)

17

且夫聖之宰世,必以道蒞之,遠人不 服,則綏以文德,不得已而用兵耳。

將以除暴止戈,拯濟群生,行小殺以息 大殺者也。故春秋之世,諸侯征伐,

動仗正順,敵國有釁,必鳴鼓以彰其 過,總義兵以臨罪人,不以闇昧而行 誅也。故服則柔而撫之,不苟淫刑極 武,勝則以喪禮居之,殺則以悲哀泣 之,是以深貶誘執,大杜絕滅之 原。………何有聖人而欲大縱陰毒,剪 絕黎元者哉哉?……

豈有聖人疾敵之強,而其欲覆滅,使無 孑遺哉?此何異氣癘既流,不蠲良淑,

縱火中原,蘭蕕俱焚?桀紂之虐,猶呼 不然乎?縱令胡國信多惡逆,以暴易 暴,又非權通之旨也。引此為辭,適足 肆謗,言眩愚豎,豈允情合義?有心之 難乎!

《老子化胡經》:

汝等心毒,好行殺害,唯食血肉,斷眾 生命。胡人佷戾,不識親疏,唯好貪婬,

一無恩義

《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

天尊言:汝等胡人雖尒,心由凶惡,為 汝等除落鬚髮,偏肩露膊。不令妻娶,

斷其種族。……

透過上述逐一說明《老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內容,及與《正 誣論》第一則誣論及正論對比解析,我們可知:《正誣論》第一則的撰寫實與《老 子化胡經》、《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種種誣滅不實的論述內容有關,《正誣 論》第一則其實就是對於《老子化胡經》與《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關於:

(1)道教宣稱其創始者老子的出生早於佛陀的說法;

(2)道教將胡人等同於佛陀,將殘暴入侵中國,濫殺無辜的胡人等同佛陀的看法;

(3) 對於《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認為胡人心性兇殘,而欲斷絕胡人種族的 作法;

加以陳述其中誣滅不實之所在,並援引道教之經典---《老子西昇經》及《春秋》、

《左戰》等文獻與典故輔以佐證說明,以此駁斥及指正《老子化胡經》與《太上 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之謬述。同時藉由研究《正誣論》第一則的過程,我們也可 清楚看見,自佛教初傳至魏晉期間,「道佛之爭」及「夷夏之辨」的脈絡原委,

這正是研究《正誣論》第一則之意義與價值。

(18)

18

參考書目 (一)正史史籍

《新校本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

《新校本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90。

《新校本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世界書局,1961。

(二)佛教史籍

吳.支謙譯,《太子瑞應本起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三冊。

漢.牟融撰,《牟子理惑論》,《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二冊。

作者未詳,《正誣論》,《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二冊。

《老子化胡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四冊。

梁.釋僧佑,《弘明集》,《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二冊。

梁.釋僧佑撰,《出三藏記集》,《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五冊。

宋.志磬大師 撰,《佛祖統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九冊。

(三)道教史籍

《老子化胡經》,《中華道藏》第八冊。

《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中華道藏》第八冊。

《老子西昇經》,《中華道藏》第八冊。

《道教義樞》,《中華道藏》第五冊。

(四)中文專書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灣:商務書局出版,1998。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通史》,高雄縣:佛光出版,1985。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台北:谷風,1987。

牟鍾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小林正美著,李慶譯,《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嚴耕望,《魏晉南北朝佛教地理稿》,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

許理和,《佛教征服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劉屹,《經典與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任繼愈編,《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199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湯一介,《早期道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窪德忠,《道教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蘇晉仁、蕭鍊子選輯,《歷代釋道人物志》,成都:巴蜀書社,1998。

(19)

19

(五日文專書

福井康順,《道教の基礎的研究》,京都法藏館,1987。

吉岡義豐,《道教と佛教》一,國書刊行會,198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暫時忍耐」着跳上了電車,趕緊找到一個座位就開始解去那沉 甸甸的圍巾⋯⋯一抬頭,車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個頭髮斑白的老

之後將相機以及球作上面的相機行 走 在和線一起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裏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烟 小小村落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裏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烟 小小村落

在強化道德的懲戒功能的時候,客觀上,也減低了對信徒的吸 引力。這是一方面。然而,若換一個角度論之,五種姓理論在 心性論方面也有足於啟示後學者,最突出的是將眾生本身的根

第二章論因地佛性,考察對象包 含正、緣二因,寶亮認為正因佛性是 眾生的內在成佛條件,緣因佛性則是 一切有助於眾生成就佛果的外在修

[r]

有一位老太太,每天很虔誠的到寺院去做早課,一天早晨,天 還沒全亮,他走在路上不小心踏到一個東西,「是一隻青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