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頂禮佛陀指骨 舍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頂禮佛陀指骨 舍利"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69

香光莊嚴【第一三二期】民國一〇七年十二月

這次西行的最後一站是西安—

曾經是十三朝首都,也是絲路起點城 市的長安。遠離了大西北的荒漠景 觀,一下子就來到車水馬龍的西安

城,我需要適應。

大唐盛世、長安氣魄,這裡曾經 是當時世界唯一的坐標,絲路是當時 世界的唯一通道,是世界文明大匯聚 的城市,那是一個怎樣壯闊的時代!

當時從西域過來的人們,是否也跟我 一樣睜大了眼,就如墜入繁華夢,在 這個富麗而宏大的世界中心,領略到 世界文明不同的高度。

法門寺供奉著佛指舍利,這是一 定要去朝拜的。據說西元前三世紀,

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 佛舍利分送至世界各國建塔供奉,寶

扶風法門寺

頂禮佛陀指骨 舍利

9 )

始建於東漢末年的法門寺,因藏有佛陀指骨舍利而成為佛教聖地之一。(攝影:張鈞宏)

(2)

70 香光莊嚴【第一三二期】民國一〇七年十二月

雞法門寺就是其中一處。唐代,這枚 舍利曾七次被迎請至皇宮供奉。西元 874年,唐朝最後一次迎請供奉後,

指骨舍利被送還法門寺,密封珍藏於 塔下地宮。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浩 劫也延燒到西安佛教建築。當時住持 良卿法師(1895-1966)在真身寶塔前自 焚,悲壯之舉保全了塔下珍寶。直到 1987年,法門寺真身寶塔重修之際,

掩埋地下的唐代地宮浮出地面。在沉 寂了一千多年後,兩千多件大唐國寶 重器簇擁著佛指舍利,就這樣重回人 間,震驚世界。

唐代對於佛指舍利的虔誠朝拜,

是佛教在中國非常特殊的現象。唐王

朝七位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 肅宗、唐德宗、唐憲宗、唐懿宗、唐 僖宗—都曾開啟真身舍利塔地宮,

奉迎佛骨到宮中供養,或為息災、祛 病、免兵亂;或便於皇帝與后妃瞻禮 供養;或為提供扶風至長安等地的官 民朝拜舍利方便。

歷史記載,迎佛骨不僅經濟花費 甚巨,還因為朝廷的帶動,社會上出 現了如荒廢家業捨施佛寺或燒頂灼臂 供養等種種的宗教行為。因此,唐憲 宗再次下令要迎法門寺佛骨時,刑部 侍郎韓愈便上奏《諫迎佛骨表》加以 勸諫,但因言詞過於激烈而遭貶,成 為歷史上著名的公案。

(攝影:張鈞宏)

(3)

71

香光莊嚴【第一三二期】民國一〇七年十二月

「夫 佛本 夷狄 之人 ,與 中國 言 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 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 義、父子之情。」《諫迎佛骨表》中 的儒、佛衝突,或儒、釋、道三者之 間的爭議、矛盾與糾結,這是自西漢 末年佛教傳到中國後,在面向中國文 化要如何立足、存續時,歷代無數高 僧大德、護法居士無法迴避的挑戰。

而今,佛教與中國文化的相融合、

調整,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佛 教也在漢地開出了漢傳佛教燦爛的花 果。

今日,法門寺已修建成一個文化

園區,最為醒目的是「法門寺合十舍 利塔」,這是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 師李祖原先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 狀,塔高148公尺,相當於五十層樓 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 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1500公尺 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 巨大的佛像,非常宏偉大器。

合十—在佛教是一個重要的意 象,象徵著和諧、和合與祈願祝福。

在佛陀的舍利前,我也合十頂禮膜 拜,我願將此深心奉塵剎,祈求諸佛 菩薩護佑,護佑漢傳佛教這朵燦爛的 花,在未來持續綻放,正法久住。

「佛光大道」盡頭處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安放著佛指舍利,以現代化的技術傳達佛教建築的風格與精神。

(攝影:張鈞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欲滅度時。阿難白佛言。我念天龍鬼神。帝王人

柯西不等式、 排序不等式、 柴比雪夫不等式、 布奴利不等式、 三角不等式、 詹森不等 式、 變數代換法、 數學歸納法、 放縮法、 因式分解法、 配方法、 比較法、 反證法、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一卷 (不空)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金翅鳥王品一卷 (不空) 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真言一卷

本宿命更見五百佛。悉通知眾經。但閉藏經道不肯教人。後被病二十四日。臨死時乃 悔呼人教之。有是一福故知五言。何況乃具足教人。得福德不可計 (知利滿臺他本作朱利

。聞此語已又問女言。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見法不見道不見果。汝見何利

王言。願說其意。須賴於大眾前。為王說偈言  夫財日夕貪無厭  為君造害後燒痛   自保不死不惟後  是謂極貧無法行   常有慈心不懈慢  遠色近賢而知足 

不可以人而賤道也。傅云。道人梟皆是貪逆之惡種。此又不思之言也。夫以捨俗修道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