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3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紀佛祖 示眾機語

六代祖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士 二祖慧可大士 三祖僧璨大士 四祖道信大士 五祖弘忍大士 六祖慧能大士

傳廣二燈遺錄及未詳宗師

隆興府鳳棲同安第二代志禪師 隆興府同安慧敏禪師

襄陽府廣德第二代義禪師 郢州大陽堅禪師

潭州福嚴良雅禪師

吉州西峰祥符圓淨雲豁禪師 懷安軍雲頂德敷禪師

潭州北禪懷感禪師 襄陽府石門紹遠禪師 鳳翔府青峰義誠禪師 筠首座者

襄陽府石門聦禪師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 劒門慈雲重謐禪師 鎮江府金山瑞新禪師 廬山開先善暹禪師 濠州南禪聦禪師 潭州道吾詮禪師 鄧州廣濟方禪師 南嶽第十世

汾陽善昭禪師法嗣

袁州南源慈明楚圓禪師 筠州大愚守芝禪師 滁州瑯瑘廣照慧覺禪師 舒州法華全舉禪師 蘄州龍華曉愚禪師 撫州踈山曉珠禪師 葉縣省禪師法嗣

舒州浮山圓鑑法遠禪師 石門慈照蘊總禪師法嗣

鎮江府金山達觀曇穎禪師 荊南府竹園法顯禪師

(3)

唐州大乘遵禪師 青原第十世(雲門四世)

雪竇明覺重顯禪師法嗣 紹興府天衣義懷禪師 岳州君山顯昇禪師

平江府洞庭水月慧金典座 洞山曉聦禪師法嗣

南康軍雲居曉舜禪師 北禪智賢禪師法嗣

隆興府法昌倚遇禪師 福州廣因擇要禪師 開先善暹禪師法嗣

東京智海第一代正覺本逸禪師 青原第十世(洞山六世)

大陽明安警玄禪師法嗣 郢州興陽清剖禪師 惠州羅浮如禪師 復州乾明機聦禪師 襄陽府白馬歸春禪師 潭州福嚴審承禪師 舒州投子義青禪師 南嶽第十一世

南源慈明楚圓禪師法嗣 隆興府黃龍普覺慧南禪師 袁州楊岐方會禪師

隆興府大寧道寬禪師 隆興府翠岩可真禪師 潭州道吾真禪師 隆興府景德惟政禪師 大愚守芝禪師法嗣

平江府瑞光月禪師 龍華齊岳禪師法嗣

湖州西余師子淨端禪師 瑯瑘廣照慧覺禪師法嗣

紹興府姜山方禪師 福州白鹿顯端禪師 寧國府興教坦禪師 江州歸宗可宣禪師 嘉興府長水子璿講師 青原第十一世(雲門五世) 天衣振宗義懷禪師法嗣

東京慧林圓照宗本禪師 北京天鉢文慧重元禪師 紹興府天章元善禪師 臨安府佛日智才禪師 無為軍佛足處祥禪師 平江府明因慧贇禪師 興化軍西臺其辨禪師

(4)

臨安府法雨慧源禪師 紹興府淨眾梵言首座 報本有蘭禪師法嗣

福州中際可遵禪師 邢州開元法明上座 雲居曉舜禪師法嗣

建康府蔣山佛慧法泉禪師 明州天童澹交禪師

廣因擇要禪師法嗣 福州妙峰如璨禪師 智海正覺本逸禪師法嗣

福州大中海印德隆禪師 青原第十一世(洞山七世)

投子義青禪師法嗣

東京天寧芙蓉道楷禪師 隨州大洪第一世報恩禪師 沂州洞山雲禪師

長安福應文禪師 南嶽第十二世

黃龍普覺慧南禪師法嗣一 隆興府黃龍寶覺祖心禪師 筠州黃檗真覺惟勝禪師 隆興府泐潭洪英禪師 蘄州開元子琦禪師 湖州報本慧元禪師 潭州雲蓋守智禪師

隆興府泐潭真淨雲庵克文禪師 隆興府上藍順禪師

舒州三祖法宗禪師 南安軍雪峯道圓禪師

隆興府祐聖法[宋-木+居]禪師 南康軍清隱潛庵清源禪師 廬山歸宗志芝庵主

楊歧方會禪師法嗣 舒州白雲守端禪師 建康府保寧仁勇禪師 翠巖可真禪師法嗣

潭州大溈真如慕喆禪師 蔣山覺海贊元禪師法嗣

邵州丞熈應悅禪師 明州雪竇法雅禪師 定慧海印超信禪師法嗣

平江府穹隆智圓禪師 青原第十二世(雲門六世) 慧林圓照宗本禪師法嗣

東京法雲大通善本禪師 嘉興府本覺法真守一禪師 常州無錫南禪寧禪師

(5)

紹興府石佛密印曉通禪師 福州地藏守恩禪師

鎮江府金山智覺法慧禪師 法雲圓通法秀禪師法嗣

東京法雲佛國惟白禪師 溫州僊岩景純禪師 寧國府廣教守訥禪師 天鉢文慧重元禪師法嗣

衛州元豐慧圓清滿禪師 青州定慧法本禪師 長蘆廣照應夫禪師法嗣

真定府洪濟慈覺宗賾禪師 慶元府雪竇覺印道榮禪師 平江府慧日廣燈智覺禪師 資聖捷禪師法嗣

泉州慧空圓覺大智文宥禪師 淨眾梵言首座法嗣

西京招提廣燈惟湛禪師 九峰鑒韶禪師法嗣

慶元府大梅祖鏡法英禪師 青原第十二世(洞山八世)

天寧芙蓉道揩禪師法嗣 鄧州丹霞子淳禪師 東京淨因枯木法成禪師 鄧州招提元易禪師 長安天寧大用齊璉禪師 潼川府梅山己禪師 東京淨因自覺禪師 福州普賢善秀禪師 襄陽府鹿門法燈禪師 西京天寧禧誧禪師

隆興府泐潭闡提惟照禪師 建昌軍資聖南禪師

筠州洞山微禪師 大洪恩禪師法嗣

隨州大洪淨嚴守遂禪師

南嶽第十三世(臨濟九世黃龍二世) 黃龍寶覺晦堂祖心禪師法嗣

隆興府黃龍死心悟新禪師 隆興府黃龍佛壽靈源惟清禪師 隆興府泐潭草堂善清禪師 溫州護國寄堂景新禪師 漳州保福本權禪師 泗州龜山曉津禪師 舒州天柱修靜禪師 吉州青原惟信禪師 鄂州黃龍智明禪師 成都府海雲法琮禪師

(6)

潭州道吾仲圓禪師 漢州三聖繼昌禪師 舒州龍門純禪師 東林照覺總禪師法嗣

隆興府泐潭應乾禪師 廬山開先廣鑑行英禪師 隆興府黃龍法鏡可僊禪師 臨江軍慧力可昌禪師 紹興府象田梵卿禪師 隆興府上藍希肇禪師 慧圓上座

黃檗真覺惟勝禪師法嗣 成都府昭覺紹覺純白禪師 開元子琦禪師法嗣

泉州尊勝有朋講師 雲蓋守智禪師法嗣

湖州道場十同法如禪師 福州寶壽最樂禪師

紹興府石佛解空慧明禪師 泐潭真淨雲庵克文禪師法嗣

隆興府兜率從悅禪師 東京法雲佛照杲禪師 桂州壽寧善資禪師 南嶽祝融上封慧和禪師 筠州五峰淨覺本禪師 永州太平安禪師 潭州報慈進英禪師 筠州洞山至乾禪師

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 德安府文殊宣能禪師 廬山慧日文雅禪師 筠州洞山梵言禪師

平江府寶華佛慈普鑑禪師 筠州九峰希廣禪師

筠州黃檗泉禪師

筠州清凉寂音慧洪禪師 衢州超化靜禪師

南嶽石頭懷志菴主 婺州雙溪印首座 雲居元祐禪師法嗣

亳州白藻清儼禪師 臨江軍慧力崇教禪師 信州永豐慧月庵主 石霜琳禪師法嗣

夔府臥龍思順禪師 仰山行偉禪師法嗣

襄陽府谷隱靜顯禪師 泐潭洪英禪師法嗣

(7)

南嶽法輪齊添禪師 泉州慧明雲禪師 潭州大溈齊恂禪師 黃龍元肅禪師法嗣

袁州仰山清簡禪師 隆興府九仙齊輔禪師 嘉州月珠祖鑑禪師 華光恭禪師法嗣

郴州萬壽第一代念禪師 圓通圓璣禪師法嗣

台州真如戒香禪師

臨安府法慧無竭淨曇禪師 三祖法宗禪師法嗣

寧國府光孝惟爽禪師 祐聖法[宋-木+居]禪師法嗣

潭州道林了一禪師

南嶽第十三世(臨濟九世楊岐二世) 白雲守端禪師法嗣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

南嶽第十三世(臨濟九世翠巖二世) 大溈真如慕喆禪師法嗣

東京智海普融道平禪師 隆興府泐潭景祥禪師 潭州東明仁仙禪師 廬山東林正覺自遵禪師 泗州普照明悟曉欽禪師 和州光孝慧蘭禪師 吉州光孝慧曉禪師 潭州福嚴寘禪師 潭州東明遷禪師 雪竇法雅禪師法嗣

衢州光孝慈覺普印禪師 青原第十三世(雲門七世)

法雲大通善本禪師法嗣 潭州雲峰祖燈志璿禪師 臨安府淨慈寶印楚明禪師 東京慧林常悟禪師

真州長蘆祖照道和禪師 湖州道場有規禪師 湖州道場顏禪師

鄭州資福寶月法明禪師 福州雪峰妙湛思慧禪師 臨安府上天竺慈辯從諫講師 金山法印寧禪師法嗣

吉州禾山用安禪師 甘露傳祖仲宣禪師法嗣

平江府妙湛尼慈鑑大師 瑞巖有居禪師法嗣

(8)

台州萬年處幽禪師 淨因佛日岳禪師法嗣

福州鼓山禪鑒體淳禪師 本覺法真守一禪師法嗣

台州天台如庵主 平江府西竺尼法海 投子證悟脩顒禪師法嗣

鄧州香嚴海印智月禪師 金山智覺法慧禪師法嗣

常州報恩寶月覺然禪師 長蘆淨照崇信禪師法嗣

東京慧林慈受懷深禪師 平江府光孝證悟如璝禪師 紹興府天衣如哲禪師 婺州智者法銓禪師

臨安府徑山妙空智訥禪師 保寧覺印子英禪師法嗣

臨安府鹽官廣福惟尚禪師 慶元府雪竇法寧禪師 甘露德顒禪師法嗣

楊州光孝亢禪師 法雲佛國惟白禪師法嗣

東京慧林月印惠海禪師 楊州建隆原禪師

開先心印智珣禪師法嗣 廬山開先宗禪師 元豐惠圓清滿禪師法嗣

福州雪峰圓覺宗演禪師 雪竇道榮禪師法嗣

福州雪峰大智禪師 夾山自齡禪師法嗣

潭州石霜法聰禪師 育王真戒曇振禪師法嗣

慶元府岳林真禪師 招提廣燈惟湛禪師法嗣

嘉興府華亭觀音禪師 青原第十三世(洞山九世)

丹霞子淳禪師法嗣

真州長蘆真歇清了禪師 慶元府天童宏智正覺禪師 隨州大洪慧照慶預禪師 處州治平湡禪師

焦山枯木法成禪師法嗣 太平州吉祥法宣禪師 台州天封子歸禪師 台州護國守昌禪師 鄧州丹霞普月禪師 東京妙慧尼淨智大師

(9)

石門元易禪師法嗣 吉州青原齊禪師 紹興府天衣法聦禪師 遂寧府香山尼佛通大師 淨因自覺禪師法嗣

東京華嚴真懿慧蘭禪師 天寧禧誧禪師法嗣

西京熊耳慈禪師 寶峰闡提惟照禪師法嗣

江州圓通青谷真際德止禪師 台州真如道會禪師

興國軍智通大死翁景深禪師 衡州華藥智朋禪師

衢州烏巨癡憨如懿禪師 大洪智禪師法嗣

紹興府天章樞禪師 大洪淨嚴守遂禪師法嗣

隨州大洪慶顯禪師

南嶽第十四世(臨濟十世黃龍三世) 泐潭應乾禪師法嗣

楚州勝因咸靜禪師 潭州龍牙宗密禪師 福州雪峰有需禪師 福州東禪祖鑑從密禪師 慶元府天童普文禪師 江州圓通圓機道旻禪師 慶元府二靈知和庵主 投子廣鑑行瑛禪師法嗣 紹興府慈氏瑞仙禪師 潭州大溈海評禪師 象田梵鄉禪師法嗣

慶元府雪竇持禪師 紹興府石佛益禪師 黃龍死心悟禪師法嗣

吉州禾山超宗慧方禪師 臨安府崇覺空禪師 潭州上封祖秀禪師 嘉州九頂寂惺慧泉禪師 嘉興府華亭性空妙普庵主 嚴州鐘山道隆首座

揚州齊謐首座 空室道人智通

黃龍靈源惟清禪師法嗣 舒州真乘靈峰慧古禪師 潭州上封佛心才禪師 隆興府黃龍通照德逢禪師 潭州法輪應端禪師

東京天寧長靈守卓禪師

(10)

信州博山無隱子經禪師 隆興府百丈以栖禪師 邵州光孝曇清禪師 溫州光孝德週禪師 黃龍草堂善清禪師法嗣

隆興府黃龍上堂道震禪師 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禪師 福州雪峰東山慧空禪師 慶元府育王野堂普崇禪師 青原惟信禪師法嗣

潭州梁山懽禪師 成都府正法希明禪師 昭覺紹覺純白禪師法嗣

成都府信相正覺宗顯禪師 大溈祖瑃禪師法嗣

眉州中巖慧日雲能禪師 懷安軍雲頂寶覺宗印禪師 兜率真寂從悅禪師法嗣

撫州疎山了常禪師 隆興府兜率慧照禪師 法雲佛照果禪師法嗣

筠州洞山辯禪師 東京慧海儀禪師 西蜀變法師

泐潭湛堂文準禪師法嗣 隆興府雲巖典牛天游禪師 潭州三角智堯禪師

文殊宣能禪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瓊禪師 慧日文雅禪師法嗣

隆興府九仙祖鑑法清禪師 平江府覺海法因庵主 龍牙梵言禪師法嗣

筠州洞山擇言禪師 道林一禪師法嗣

潭州大溈大圓智禪師

南嶽第十四世(臨濟十世楊岐三世) 五祖法演禪師法嗣

舒州太平佛鑑惠懃禪師 東京天寧佛果克勤禪師 舒州龍門佛眼清遠禪師 潭州開福道寧禪師 嘉州九頂清素禪師 彭州大隨南堂元靜禪師 蘄州五祖表自禪師 蘄州龍華道初禪師 漢州無為宗泰禪師 元禮首座

(11)

普融知藏 法閦上座

瑯瑘永起禪師法嗣一人 俞道婆

南嶽第十四世(臨濟十世翠巖三世) 智海普融道平禪師法嗣

東京淨因佛慈蹣庵繼成禪師 潭州南巖法輪達宗彥孜禪師 衡州開福崇哲禪師

泐潭景祥禪師法嗣 台州鴻福德昇禪師 建寧府萬壽惠素禪師 慶元府香山道淵禪師 隆興府泐潭惟足禪師 慶元府啟霞德宏禪師 建寧府開善木菴道瓊首座 景淳知藏

信州懷玉用宣首座 光孝碧落慧蘭禪師法嗣

慶元府蘆山無相法真禪師 青原第十四世(雲門八世)

淨慈寶印楚明禪師法嗣 溫州靈巖德宗禪師 臨安府淨慈象禪師 福州雪峰海月隆禪師 長蘆祖照道和禪師法嗣 鎮江府甘露達珠禪師 沂州天寧明禪師

臨安府靈隱圓智法淳禪師 雪峰妙湛思慧禪師法嗣

臨安府淨慈佛行月堂道昌禪師 臨安府徑山照堂了一禪師 福州大吉法圓禪師

鎮江府金山了心禪師 福州石松祖天禪師 報恩寶月覺然禪師法嗣

嘉興府資聖元祖禪師 慧林慈受懷深禪師法嗣

臨安府靈隱寂室慧光禪師 台州國清愚谷妙印禪師 台州國清垂慈普紹禪師 泉州九座慧邃禪師 慧林月印慧海禪師法嗣

廬山萬杉壽堅禪師 廬山萬杉壽隆禪師 開先宗禪師法嗣

筠州黃檗惟初禪師 潭州嶽麓海禪師

(12)

雪峰圓覺宗演禪師法嗣 福州鳳山道沼禪師 福州西禪慧舜禪師 香嚴海印智月禪師法嗣

鄧州香嚴倚松如璧禪師 青原第十四世(洞山十世)

天童宏智正覺禪師法嗣 慶元府雪竇聞庵嗣宗禪師 常州善權法智禪師

隨州大洪法為禪師 真州長蘆琳禪師

臨安府淨慈自得慧暉禪師 慶元府瑞岩石窻法恭禪師 襄陽府石門清凉法真禪師 慶元府光孝了堂思徹禪師 長蘆真歇清了禪師法嗣

真州長蘆妙覺慧悟禪師 福州龜山義初禪師 建康府保寧興譽禪師 真州北山法通禪師 慶元府天童宗珏禪師 大洪慧照慶預禪師法嗣

臨江軍慧力悟禪師 福州雪峰慧深首座 天封子歸禪師法嗣

江州東林通理禪師 天衣法聰禪師法嗣

平江府慧日法安禪師 溫州護國欽禪師 無為軍吉祥元實禪師 道宣知藏

南嶽第十五世(臨濟十一世黃龍四世) 勝因戲魚咸青禪師法嗣

漣水軍萬壽夢庵普信禪師 平江府慧日默庵興道禪師 廣德軍光孝果慜禪師 雪峰有需禪師法嗣

福州雪峰毬堂慧忠禪師 天童普交禪師法嗣

慶元府蓬萊圓禪師 圓通圓機道旻禪師法嗣

江州圓通冲真密印通慧守慧禪師 隆興府黃龍道觀禪師

明招法鏡文慧禪師法嗣 揚州石塔宣祕禮禪師 上封佛心才禪師法嗣

福州普賢元素禪師 福州鼓山山堂僧洵禪師

(13)

福州鼓山師子祖珍禪師 浮山法真禪師法嗣

峨嵋靈岩徽禪師 黃龍通照德逢禪師法嗣

饒州薦福常庵擇崇禪師 天寧長靈守卓禪師法嗣

慶元府育王無示分諶禪師 湖州道場普明慧琳禪師 湖州道場無傳居慧禪師 臨安府顯寧松堂圓智禪師 湖州烏回唯庵範禪師 溫州本寂靈光文觀禪師 黃龍山堂震禪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無諍慧初禪師 萬年雪巢法一禪師法嗣

嘉興府報恩法常首座 嶽山祖庵主法嗣

盧山廷慶叔禪師 信相正覺宗顯禪師法嗣

成都府金繩文禪師 泐潭典牛天游禪師法嗣

臨安府徑山塗毒智䇿禪師

南嶽第十五世(臨濟十一世楊岐四世) 東京天寧佛果圓悟克勤禪師法嗣

潭州大溈佛性法泰禪師 鄧州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禪師 建康府華藏密印安民禪師 眉州象耳山袁覺禪師 成都府昭覺徹庵道元禪師 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 眉州中巖華嚴祖覺禪師 潭州福嚴文演禪師

平江府西山明因曇玩禪師 平江府虎丘雪庭元淨禪師

懷安軍雲頂[、/(、*、)]庵宗正禪師 衢州天寧訥堂梵思禪師

岳州君山佛照覺禪師 平江府寶華顯禪師 紹興府東山覺禪師

臨安府徑山大慧普覺宗杲禪師 台州護國此庵景元禪師

台州鴻福子文禪師 福州玄沙僧昭禪師 平江府南峰雲辯禪師 臨安府靈隱佛海慧遠禪師 成都府正法建禪師

溫州雁山靈峰㑃堂中仁禪師 台州天封覺禪師

(14)

成都府昭覺道祖首座 南康軍雲居宗振首座 覺庵道人祖氏

令人本明 成都府范縣君

太平佛鑑慧懃禪師法嗣 常德府文殊心道禪師 韶州南華知昺禪師 潭州龍牙囌嚧智才禪師 慶元府蓬萊鄉禪師 湖州何山佛燈守珣禪師 隆興府泐潭明禪師 台州寶藏本禪師

吉州大中祥符清海禪師 漳州淨眾佛真了璨禪師 隆興府谷山海禪師 龍門佛眼清遠禪師法嗣

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南康軍雲居高庵善悟禪師 遂寧府西禪文璉禪師 隆興府黃龍牧庵法忠禪師 衢州烏巨雪堂道行禪師 撫州白楊法順禪師 南康軍雲居法如禪師 南康軍歸宗真牧正賢禪師 湖州道場正堂明辯禪師 潭州方廣深禪師

世奇首座

溫州淨居尼慧溫 開福道寧禪師法嗣

潭州大溈月庵善果禪師 五祖表自禪師法嗣

蘄州龍華高禪師 大隨南堂元靜禪師法嗣

簡州南巖勝禪師

常德府梁山廓庵師遠禪師 嘉州能仁默堂悟禪師 合州鈎魚臺石頭自回庵主 彭州士溪智陀子言庵主 劒門南修造

淨因蹣庵繼成禪師法嗣 台州瑞巖佛燈如勝禪師 無為軍冶父實際道川禪師 青原第十五世(雲門九世)

雪竇明禪師法嗣

密州[山*耆]山寧禪師 淨慈月堂佛行昌禪師法嗣

臨安府五雲悟禪師

(15)

瑞巖寂室惠光禪師法嗣

臨安府中天竺癡禪元妙禪師 嶽麓海禪師法嗣

荊門軍玉泉思達禪師 圓覺曇禪師法嗣

撫州靈巖圓日禪師 青原第十五世(洞山十一世)

天童大休宗珏禪師法嗣 慶元府雪竇足庵智鑒禪師 雪竇聞庵嗣宗禪師法嗣

泰州如皐廣福微庵道勒禪師 善權法智禪師法嗣

紹興府超化藻禪師

南嶽第十六世(臨濟十二世黃龍五世) 光孝果慜禪師法嗣

廣德軍光孝初首座 祥符立禪師法嗣

湖南報慈淳禪師 育王無示介諶禪師法嗣

南劒州西巖宗回禪師 台州萬年心聞曇賁禪師 高麗國坥然國師

慶元府天童慧航了朴禪師 臨安府龍華無住本禪師 道場普明慧琳嗣師法嗣

臨江軍東山吉禪師

南嶽第十六世(臨濟十二世楊岐五世) 徑山大慧普覺宗杲禪師法嗣

福州西禪懶庵鼎需禪師 福州東禪蒙庵思嶽禪師 泉州教忠晦庵彌光禪師 福州玉泉曇懿禪師 饒州薦福悟本禪師 福州西禪此庵守淨禪師 建寧府開善密庵道謙禪師 慶元府育王大圓遵璞禪師 溫州鴈山能仁枯木祖元禪師 江州東林卍庵道顏禪師 潭州大溈寶禪師

真州靈巖東庵了性禪師 建康府蔣山一庵善直禪師 劒州萬壽自護禪師

潭州大溈了庵景暈禪師 臨安席靈隱誰庵了演禪師 泰州光孝草庵致遠禪師 建寧府竹原宗元庵主 近禮侍者

溫州淨居尼妙道

(16)

平江府資壽尼無著道人妙總 秦國夫人計氏法真

文殊心道禪師法嗣 潭州楚安慧方禪師 常德府文殊思業禪師 大溈佛性法泰禪師法嗣

潭州慧通清旦禪師 澧州靈巖仲安禪師 成都府正法灝禪師 成都府昭覺辯禪師 虎丘紹隆禪師法嗣

慶元府天童應庵曇華禪師 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禪師法嗣

福州清凉坦禪師

臨安府淨慈水庵師一禪師 湖州道場無庵法全禪師 泉州延福寒巖慧升禪師 華藏密印安民禪師法嗣

臨安府徑山別峰寶印禪師 昭覺徹庵元禪師法嗣

鄂州鳳棲慧觀禪師 龍翔竹庵土珪禪師法嗣

南康軍雲居頑庵得昇禪師 通州狼山蘿庵慧溫禪師 護國此庵景元禪師法嗣

台州國清簡堂行機禪師 鎮江府焦山或庵師體禪師 常州華藏湛堂智深禪師 靈隱佛海慧遠禪師法嗣

慶元府東山全庵齊己禪師 撫州疎山歸雲如本禪師 覺阿上人

何山佛燈守珣禪師法嗣 婺州義烏稠巖了贇禪師 西禪文璉禪師法嗣

遂寧府西禪第二代希秀禪師 雲居高庵善悟禪師法嗣

婺州雙林用禪師

台州萬年無著道閑禪師 福州中際能禪師

南康軍雲居普雲自圓禪師 大溈牧庵法忠禪師法嗣

成都府信相戒修禪師 寶峰擇明禪師法嗣

漢州無為隨庵守緣禪師 烏巨雪堂道行禪師法嗣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信州龜峰晦康慧光禪師

(17)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大溈月庵善果禪師法嗣

荊門軍玉泉窮谷宗璉禪師 潭州大溈行禪師

潭州道林淵禪師

隨州大洪老衲祖證禪師 隆興府石亭野庵璇禪師 隆興府泐潭山堂德淳禪師 常州宜興保安復庵可封禪師 潭州石霜宗鑑禪師

雲居法如禪師法嗣

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禪師 鄂州報恩成禪師

道場正堂明辯禪師法嗣 平江府覺報清禪師 湖州何山然首座 白楊法順禪師法嗣 吉州青原如禪師 淨居尼慧溫法嗣

溫州淨居尼無相大師法燈

南嶽第十七世(臨濟十三世黃龍六世) 萬年心聞曇賁禪師法嗣

溫州龍鳴在庵賢禪師 潭州大溈咦庵鑑禪師

南嶽第十七世(臨濟十三世楊岐六) 西禪懶庵鼎需禪師法嗣

福州鼓山木庵安永禪師 南劒州劒門安分庵主 東禪蒙庵思嶽禪師法嗣

福州鼓山宗逮禪師 開善密庵道謙禪師法嗣

建寧府仙州山吳十三道人 東林卍庵道顏禪師法嗣

荊南府公安遯庵祖珠禪師 汀州報恩法演禪師

教心晦庵彌光禪師法嗣 泉州法石中庵慧空禪師 臨安府淨慈混源曇密禪師 西禪此庵守淨禪師法嗣

福州乾元宗頴禪師 天童應庵曇華禪師法嗣

慶元府天童密庵咸傑禪師 南書記

道場無庵法全禪師法嗣 常州華藏伊庵有權禪師 大溈行禪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涓禪師 雙林用禪師法嗣

(18)

婺州三峰卯禪師 聖君

太宗皇帝 真宗皇帝 仁宗皇帝 徽宗皇帝 高宗皇帝 孝宗皇帝 賢臣上

丞相王隨居士 殿院李琛居士 文定公張方平居士 修撰曾會居士 郎中許式居士 參政呂慧卿居士 都尉李遵勗居士 英公夏竦居士 節使李端愿居士 禮部楊傑居士 中書李林宗居士 簽判劉經臣居士 比部孫居士 節推朱炎居士 賢臣下

文公楊億居士 清獻公趙抃居士 郎中張僅居士 太傅高世則居士 太史黃庭堅居士 中大吳中立居士 荊公王安石居士 提刑郭祥正居士 丞相富弼居士 內翰蘇軾居士 黃門侍郎蘇轍居士 正言王居士

樞密徐俯居士 丞相張商英居士 文定公胡安國居士 大夫王居士

左亟范冲居士

中亟盧航居士與旻禪師 左司都貺居士

郡王趙令衿居士 給事馮楫居士 龍圖王蕃居士 教授謝鳳居士 待制潘良貴居士

(19)

侍郎張九成居士 參政李邴居士 寶學劉子羽居士 提刑吳偉明居士 門司黃彥節居士 參政錢端禮居士 內翰曾開居士 知府葛郯居士 侍郎李浩居士 通判趙善期居士 朝奉俞南仲居士 應化聖賢

千歲寶掌和尚 扣冰藻先古佛 酒仙遇賢和尚 南安巖自嚴尊者 法華志言大士 知足智華道 風法華 李通玄長者 呂巖真人 張用成真 拾遺

福州東山雲頂禪師 京洛和尚

婺州雲幽重惲禪師 建寧府千山智榮禪師 雙溪布衲如禪師 舒州海會如新禪師 舒州投子通禪師 舒州海會通禪師 舒州四面懷清禪師 處州法海立禪師 汝州天寧明禪師 成都府保福贊禪師 蜀中仁王欽禪師 神照本如法師 本嵩律師

臨安府上天竺證悟圓智講師 金陵鐵索山主

泐潭山前一老僧庵居 溫州爭居尼圓機 溫州陳道婆 諸方廣語

西蜀仁王欽禪師 泐潭真淨文禪師 天寧芙蓉楷禪師 黃龍死心新禪師

(20)

本覺法真一禪師 泐潭湛堂準禪師 太平佛鑒懃禪師 天寧佛果圓悟勤禪師 龍門佛眼遠禪師 泐潭闡提照禪師 開善密庵謙禪師 徑山別峰印禪師 拈古

蔣山佛慧泉禪師二則 翠巖真禪師三則 白雲端禪師三則 保寧勇禪師二則 黃龍晦堂心禪師二則 泐潭真淨雲庵文禪師三則 大溈真如喆禪師二則 法雲圓通秀禪師二則 智海正覺逸禪師二則 上方益禪師三則 五祖演禪師六則 黃龍死心新禪師四則 兜率真寂悅禪師一則 泐潭祥禪師二則 雪峰祖燈璿禪師一則 泐潭湛堂準禪師五則 太平佛鑑懃禪師六則 天寧佛果圓悟勤禪師四則 龍門佛眼遠禪師二則 大隨南堂靜禪師四則 九仙清禪師二則 崇覺空禪師一則 淨因蹣庵成禪師二則 淨慈月堂昌禪師二則 大溈佛性泰禪師七則 徑山大慧普覺杲禪師六則 淨因枯木成禪師二則 護國此庵元禪師一則 西禪懶庵需禪師二則 大溈月庵果禪師二則 何山佛燈珣禪師一則 烏巨雪堂行禪師四則 大溈牧庵忠禪師一則 西禪此庵淨禪師二則 靈隱佛海遠禪師二則 天童應庵華禪師五則 道場正堂辯禪師一則 教忠晦庵光禪師一則 東禪蒙庵嶽禪師一則

(21)

開善密庵謙禪師二則 東林卍庵顏禪師四則 玉泉窮谷璉禪師二則 國清簡堂機禪師三則 天童密庵傑禪師一則 資壽尼無著妙總一則 頌古上

法昌遇禪師七首 法身

廬陵米價 風幡 麻三斤 三玄

蔣山佛慧泉禪師三首

金剛經云於是中無實無虗 石霜虔侍者

翠巖真禪師七首 百丈再參馬祖 臨濟栽松

首山答佛法大意 玄沙三種病人

馬祖即心即佛後云非心非佛 麻三斤

野狐

白雲端禪師十二首 外道問佛

二祖安心 勘婆 三頓棒 無位真人

臨濟將示寂囑三聖 德山見龍潭

麻三斤 汝是慧超 洗鉢盂 北斗裏藏身 保寧勇禪師十三首

達磨見武帝

清淨行者不入涅槃 不與萬法無侶 日面佛月面佛 仰山打破溈山鏡 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 臨濟囑三聖

須彌山 漸源吊慰 大隨龜

靈雲悟道玄沙未徹

(22)

大禪佛半夜於僧堂前叫云我悟也 芭蕉拄杖

泐潭真淨雲庵文禪師八首 栢樹

吹布毛 保壽開堂 狗子無佛性

臨濟參黃檗後到大愚 百丈再參馬祖

野狐

淨因枯木成禪師二首 達磨見武帝

三頓棒

慧林慈受深禪師四首 女子出定

麻三斤 世尊生下

雪峰妙湛慧禪師一首 二祖安心

泐潭湛堂準禪師七首 楞嚴吾不見時 黃龍三關 洗鉢盂 勘婆

提婆達多受罪 泐潭闡提照禪師五首

南泉斬猫 女子出定 巴陵雞寒上樹

南泉為馬祖忌日設齋垂語 曹山去亦不變異

太平佛鑑懃禪師七首 達磨見武帝

日面佛月面佛 世尊陞座 離四句絕百非 十身調御 三聖逢人即出

天寧佛果圜悟勤禪師七首 德山小參不答話

女子出定 須彌山

麻谷持錫到章敬又到南泉 透網金鱗以何為食

麻三斤

雲門示眾云人人盡有光明在 龍門佛眼遠禪師五首

俱胝指

(23)

玄沙三種病人 野狐

溈山撼門扇三下 罽賓斬師子尊者 開福寧禪師三首

女子出定 風幡 風頭稍硬

大隨南堂靜禪師六首 即心即佛

狗子無佛性 野狐

女子出定

僧問瑯瑘清淨本然 無縫塔

龍牙言禪師九首 趙州衫

靈雲桃華 仰山推枕子 百丈再參馬祖 栢樹

雲門放洞山三頓棒二 有句無句

斬貓

勝因戲魚靜禪師四首 勘婆二

犀牛扇 四不遷

薦福常庵崇禪師二首 風幡

趙州三不度

寶華佛慈鑑禪師二首 世尊拈華

樓子和尚悟道 淨慈月堂昌禪師四首

忠國師問紫璘供奉艸作何色 秀才讀千佛名經

盤山光非照境 丹霞燒木佛

天童宏智覺禪師一首 野狐

華嚴真懿蘭禪師五首 五位

上方益禪師二首 臨濟見普化喫生菜 香嚴上樹

淨因蹣庵成禪師四首 夾山境話

(24)

德山托鉢 女子出定

龍牙問翠微臨濟佛法大意 黃龍死心新禪師二首

秀才問長沙千佛 魯祖面壁

木庵瓊首座二首 達磨見武帝 欽山方禪師二首

燒木佛

南華昺禪師二首 僧問清平有漏無漏 文殊道禪師四首

野狐 勘婆

狗子無佛性 燒木佛

龍牙囌嚧才禪師二首 玄沙白紙

何山佛燈珣禪師五首

南泉示眾文殊起佛見法見 德山入門便棒

臨濟入門便喝 央崛取世尊指頭 外道問佛

龍翔竹庵珪禪師六首 女子出定

國師三喚侍者 趙州勘婆 趙州七斤衫 南泉油餈

罽賓斬師子尊者 大溈牧庵忠禪師三首

女子出定 新婦騎驢 非心非佛

鳥巨雪堂行禪師五首 達磨見武帝

風幡

陳操尚書驗衲僧 二祖安心

頌古下

大溈佛性泰禪師十二首 楊歧三脚驢

靈雲悟道玄沙未徹

龍牙問翠微臨濟祖師西來意 罽賓斬師子尊者

侍者報大王來

(25)

野狐

廓侍者問德山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 有句無句

外道問佛 倒剎竿

徑山大慧普覺果禪師十首 二祖安心

黃檗噇酒糟 不許夜行 勘婆 德山托鉢 風頭稍硬

罽賓斬師子尊者 一口吸西江

維摩經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產難

道場正堂辯禪師十六首 達磨見武帝

達磨分皮髓 女子出定 圓覺於一切時 亮座主參見馬祖 野狐

先師無此語 因我得禮你 栢樹

十智同真 黃龍三關 小麥化為蝴蝶 蚯蚓化為百合 兩女合為一媳婦 萬年雪巢一禪師二首

外道問佛 晦堂拳頭

上封佛心才禪師二首 風幡

大禪佛參仰山後到霍山 崇覺空禪師一首

栢樹

南巖勝禪師七首 馬祖踏水潦 興化打克賓

廓侍者問德山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 保壽作街坊見相打有省

金剛經為人輕賤故先世罪業 侍者報大王來

狗子無佛性

梁山廓庵遠禪師三首

(26)

女子出定 普化有齋 有句無句

道場普明琳禪師二首 北斗藏身

晦堂拳頭

靈隱佛海遠禪師七首 勘婆

臨濟囑三聖 風幡

栢樹 楚王城畔 普眼不見普賢 慈明水盆

本寂靈光觀禪師三首 疎山造壽塔

勘婆

鼓山蒙庵嶽禪師四首 勘婆

七賢女游屍陀林 萬年閑禪師二首

世尊拈華

乾峯示眾舉一不得舉二 靈巖安禪師四首

文殊白槌 野狐

國師三喚侍者 三平見石鞏

天童應庵華禪師三首 女子出定

風幡 香嚴上樹

鴈山枯木元禪師二首 香嚴貧

竹篦

東林卍庵顏禪師八首

祖師曰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勘婆

首山竹篦 雲門露 芭蕉拄杖

楞嚴妙性圓明離諸名相 南泉油餈

臘月火燒山

雪竇聞庵宗禪師三首 虔侍者

香嚴擊竹 二祖得髓

(27)

善權智禪師五首 五王子

誕生 朝生 末生 化生 內生

狼山蘿庵溫禪師五首 五位

國清簡堂機禪師四首 魯祖面壁

嚴楞吾不見時 斬猫

夾山境話

焦山或庵體禪師七首 金剛經三心

婆子燒庵 南泉油餈

南泉三世諸佛不知有 倩女離魂

維摩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玉泉窮谷璉禪師三首

德山見龍潭 新婦騎驢 麻三斤

文殊能禪師二首 臘月火燒山 麻三斤

開善密庵謙禪師七首 央崛產難

女子出定 百丈卷席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西禪此庵靜禪師一首

竹篦

長蘆且庵仁禪師一首 靈雲桃華玄沙未徹 淨慈水庵一禪師二首

話墮 慈明水盆 德山涓禪師二首

狗子無佛性 三聖逢人即出 薦福退庵休禪師四首

興化勘同參

(28)

一口吸盡西江水 廣額屠兒放下屠刀 狗子無佛性

劒門分禪庵主六首 勘婆

臨濟四喝 興化勘同參 女子出定 風幡

資壽尼無著道人二首 產難

狗子無佛性

侍郎楊無為居士七首 卷席

擔板漢 如驢覷井

丞相張無盡居士五首 廬陵米價

偈頌

翠巖真禪師三首 占古慶懷 偶作 因事

法昌遇禪師九首 看經

寄昭師兄 不勘自破 三句 三訣

金山達觀頴禪師一首 答問曹洞宗旨 黃龍普覺南禪師二首

答張職方 雲峰悅禪師六首

示學者 和泥合水 開先暹禪師一首

寄蓮華峯祥庵主 芙蓉楷禪師五首

妙唱非干舌 死虵驚出艸 解鍼枯骨吟 鐵鋸舞三臺 古今無間 白雲端禪師四首

應真不借 涉流轉物 偶作

(29)

贊茶陵郁禪師 保寧勇禪師十首

寄端和尚 上雲蓋顒和尚 答舒城范秀才 山居

五祖演禪師三首 山居

送分衛者 聞角

淨因枯木成禪師一首 示小師思悟

黃龍死心新禪師四首 死心室

和方侍者頌曹山雲中因緣 與方侍者

贊六祖

慧林慈受深禪師一首 偶述

泐潭湛堂準禪師五首 送雲侍者

送利監收 自贊

長蘆祖照和禪師一首 題永明智覺壽禪師頂相 泐潭闡提照禪師一首

自贊

龍門佛眼遠禪師十一首 標指

了妄元真 同居善說 美容可觀 妙容非覩 廷促自爾

祖師地種華及總頌 地

種 華 總 示眾

龍牙言禪師一首 張提舉到山有作

勝因戲魚靜禪師二十二首 擬寒山自述

十二時

虎丘隆禪師二首 送化士分衛 贊達磨

(30)

薦福常庵崇禪師一首

讀莊子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 寶華佛慈鑒禪師五首

五派 臨濟 雲門 曹洞 溈仰 法眼

淨慈月堂昌禪師二首 送僧

自贊

廣福尚禪師二首 離黃龍有作

次韻答張無垢居士 長蘆真歇了禪師三首

示眾

靈峯古禪師一首 題佛鑒禪師語錄後 黃龍艸堂清禪師一首

讀法界觀 善權智禪師四首

識自宗

和宏智頌仰山語 德山佛性泰禪師五首

四時般若 贊達磨

徑山大慧普覺杲禪師十一首 學者請益竹篦

示鼎需禪人 寄福勝長老 贊普融和尚

李漢老參政寫師頂相求贊 唐道人請贊

祖傳禪人求贊 烏巨雪堂行禪師三首

贈禪者

削東坡宿東林偈 贊佛眼和尚

護國此庵元禪師二首 答虎丘隆禪師 送化士

道場正堂辯禪師五首 送街坊

送及禪人 自贊

欽山方禪師四首 四威儀

(31)

靈隱佛海遠禪師五首 示無住道人

寄白石峯體首座 寄道場無庵全和尚 示道源大師

自贊

虎丘雪庭淨禪師四首 四牛圖

龍圖王以寧序 天童應庵華禪師四首

偶作 贊臨濟 贊此庵

禪人寫師頂相求贊 博山本禪師二首

浴佛

遣僧通嗣書

東林卍庵顏禪師七首 明道

與洞照禪人 示眾

贊達磨 自贊

國清簡堂機禪師二首 送僧造普同塔 送育維那

焦山庵體禪師六首 白石庵遇作 忘機絕照 示眾 贊達磨

玉泉窮谷璉禪師一首 贊月庵

公安遯庵珠禪師二首 題出山相

自贊

劒門分禪庵主七首 雜詠

酒仙和尚十首 雜詠

太史黃山谷道人八首 題休堂

贈嗣直弟 呈永首座

為慧林冲禪師燒香 贊真如喆禪師 自贊

雜著

(32)

蔣山佛慧泉禪師 默庵歌

吳山師子端禪師 睡辭

放牛歌 易說 法昌遇禪師

寄徐龍圖歌 答徐龍圖歌 保寧勇禪師

贈洪井朱道人歌 泐潭真淨雲庵文禪師

送雅禪者往石城作匃歌 寶峰闡提照禪師

和陸德先尚書歌 勸徒銘

龍門佛眼遠禪師 坐禪銘

黃龍佛壽靈源清禪師 無生常住真歸告 泐潭湛堂準禪師

贈奇松頭歌 龍牙言禪師

送務紳禪者分衛歌 示曇清侍者牧牛歌 勝因戲魚靜禪師

拄杖歌

薦福常庵崇禪師 和陶潛歸去來辭 常庵賦

司空山歌 座右銘

上封佛心才禪師 坐禪儀

冶父川禪師 參玄歌

開善密庵謙禪師 答陳知丞書 劒門分禪庵主

雜句

侍郎楊無為居士 了了堂記

太史黃公山谷道人 跨牛庵銘

翠巖真禪師語錄序 丞相張無盡居士

金剛經三十二分說 東林善法堂記

(33)

No. 1559-A

No. 1559-B 嘉泰普燈錄䟦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贊助資訊

(34)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35)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如來將化。預命摩訶迦葉云。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 法。今付於汝。汝當護持。并敕阿難貳其傳化。無令斷絕。廣燈曰。大迦葉謂阿難 云。婆伽婆未圓寂時。多子塔前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我。我今傳付於汝。原是二者。蓋 體涅槃及阿含等經。承述之也。爾後祖祖授受。凡二十八傳至菩提達磨。自達磨五傳 而至曹溪。曹溪一傳而角立。是為青原。是為南嶽。自青原.南嶽不十傳。則嶽分 矣。曰臨濟.曰曹洞.曰雲門.曰溈仰.曰法眼。其印度佛祖密乘奧旨。歲時詳略皆 備。冠乎傳燈三錄之首。今茲纂集。不復稠疊。直自此土初祖菩提達磨以下。依次編 錄。垂之無窮。獨溈仰.法眼數傳而絕者。不可得而載焉(現在宗師機緣未詳當留以俟來哲)

六代祖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士

姓剎利帝。南天竺國香至王之季子也。因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行化其國。王與三子迎請 供養。施以無價寶珠。祖知其授道時至。顧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及此 否。二王子皆云。此珠七寶中尊。唯大士所對。才辯清發。稱有理趣。祖歎異之。及 香至歿。眾俱號絕。獨大士志求出家。端坐不動。尋辭二兄。禮祖足曰。某素不顧國 位。欲以法利物而未得其師。久有所待。今遇尊者。出家決矣。願悲智見容。祖與披 剃受具。即說偈。付法眼藏。仍讖往震旦。歲月留難。佛法隆替。服勤四十餘年。迨 祖順世。遂化本國。摧六宗異解。由是聲馳五印。歲逾五紀。度無量眾。後值異見王 輕蔑三寶。俾無相宗首波羅提往詣王所。廣開法要。王悟入悔謝。遂問。仁者之師其 誰耶。曰。即王之叔。達磨大士也。王駭然久之。敕令近臣。邀至宮掖。為懺往咎。

大士復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辭祖塔.同學及異見王。囑付護持。王具大舟。親 率臣屬。送至海壖。歷歲三周。以梁普通元年庚子九月之二十一日。始達于南海。廣 州刺史蕭勵具主禮迎接。表奏武帝。帝遣使齎詔迎歸京城。十月一日。抵金陵。車駕 郊迎。延居別殿。遂問聖諦。機語不契。至十九日。潛往江北(傳燈云。祖以丁未普通八年至 韶州。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表奏。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刺史蕭勵迎接。具奏。蓋 蕭昂不曾刺韶州。勵乃昂之子也。以南北史驗之。則當以正宗記為是)。先是誌公修高座寺。謂寺主靈 觀曰。當有大乘菩薩自西而來。廣化此國。聽吾讖曰。仰覩兩扇。低腰捻鈎。九烏射 盡。唯有一頭。至即不至。要假須刀。逢龍即住。遇水即逃。靈觀聞已。默而識之。

(36)

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時後魏孝明正光之元年(傳燈云太和十年)。寓止嵩山少林 寺。面壁而坐。未甞輒語。人莫之測。有僧神光者。久居伊洛。博窮內外之書。甞歎 曰。孔.老之教。粗述玄微。經.論之詮。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 不遙。當造玄境。乃夤夕參承。大士閴然屹坐。莫聞誨勵。光念曰。昔人求道。敲骨 取髓。布髮掩泥。古尚若此。我何人哉。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 動。遲明。積雪齊腰。大士見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泣曰。惟願慈悲。

開甘露門。廣度羣品。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 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無勞勤苦。光聞。斷其左臂。置大士前。大士器而謂 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也。因為易名曰慧可。光曰。

諸佛法印。可得聞乎。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曰。

將心來。與汝安。光曰。覔心了不可得。曰。與汝安心竟。光即大契悟。自後同得開 悟者數人。魏帝聞其異。三詔不至。就賜伽梨.瓶.鉢.繒帛等。九年。欲返天竺。

命門人各言所得。道副等陳所得竟。遂顧光。囑令綏護。說付法偈及讖語。傳衣畢。

與其徒眾往禹門千聖寺。止三日。為期城太守楊衒之說法。歸少林寺。端居而逝。即 李莊永安二年己酉十月五日也。帝遣中使何弘簡馳書至梁告哀。武帝感悵久之。下詔 皇太子備誄文。偕百官就奠。賜寶器一十六事充祭。礿絹百束為賻助之禮(誄文見寶林 傳)。十二月二十八日。魏詔奉全身塔於熊耳山定林寺。後三年。武帝聞魏使宋雲見之 葱嶺。手携隻履而歸。即以所聞并魏啟壙事。製始末行實。唐代宗諡曰圓覺大師。塔 名空觀(傳燈云祖以後魏明帝太和十九年丙寅歲卒。以史考之。太和丙寅較天鑑元年壬午隔一十七年。是時梁武 帝尚未立。又況太和乃孝文帝朝年號。明帝朝即無太和之稱。唯明教禪師正宗記編年次第與史傳雅合。徃徃集傳燈 時。以寶林傳為據。故差之特甚)

二祖慧可大士

武牢人也。生姬氏。自承委寄。繼闡玄風。博求法嗣。至北齊天平二年。有居士年四 十餘。不言名氏。作禮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與懺罪。曰。將罪來。與汝懺。士 良久曰。覔罪性了不可得。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見和尚。已知 是僧。未審何名佛法。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士曰。今日 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祖然之。即為剃髮 曰。是吾寶也。可名僧璨。乃受具。說偈付衣法。後三十四載。混迹人間。隋開皇癸 丑三月十有六日。因事怡然委順。時年一百七歲。塔于磁州滏陽東北七十里。德宗諡 曰大祖禪師。

三祖僧璨大士

未詳族里。自謁大祖。受度傳法。隱于舒之皖公山。屬周武破滅佛法。往來司空山十 有餘載。人無知者。至開皇十二年。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前禮足云。願和尚慈

(37)

悲。乞與解脫法門。曰。誰縛汝。云。無人縛。曰。何更求解脫。信於言下大悟。巾 侍九祀。屢以玄微試之。即授衣法。往羅浮。二秋回舊止。大業二年十月十五日。受 士民檀供已。復為四眾廣宣心要。於法會大樹下合掌屹立而終。奉真身塔於山谷寺。

後玄宗諡曰鑑智禪師覺寂之塔。

四祖道信大士

族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徙蘄之廣濟。生而超異。於解脫法。契如夙昔。自續祖位。

脅不至席者。殆六十年。隋大業中。領徒抵廬陵。值羣盜圍城。七旬乃解。唐武德甲 申歲。歸住破頭山。禪侶雲集。一日。至黃梅。路逢小兒。骨相奇偉。遂問曰。子何 姓。云。姓即有。不是常姓。曰。是何姓。云。是佛性。曰。汝無性耶。云。性空 故。祖默識之。俾侍僧至其舍。誘出家。母亦知其宿緣。殊無難色。祖以衣法付之。

永徽辛亥閏月四日。誡門人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 訖。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奉真身于本山。至今塔戶不開。儀相如生。代宗諡大毉 禪師。塔曰慈雲。

五祖弘忍大士

蘄之黃梅人。出周氏處女。以栽松道者假陰而生。隨母姓焉。既稟大毉之任。遂嗣。

化破頭山。咸亨中。有慮居士者。名慧能。來謁。祖問曰。汝自何來。云。嶺南。

曰。欲須何事。云。唯求作佛。曰。汝嶺南人無佛性。安能作佛。云。人有南北。佛 性豈然耶。祖陰異之。令著槽廠。逾八月。潛以所傳屈眴伽梨。說偈付之。且曰。昔 達磨初至。人未之信。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邊。不復傳 也。兼記所隱之地。能禮辭。捧衣南邁。眾無知者。祖自此不復上堂。經四載。至上 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塔於黃 梅之東山。真身迄今不壞。代宗諡曰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六祖慧能大士

盧氏子。父行瑫。本范陽人也。武德三年。左䆠新州。正觀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夜子 時誕。質祥光滿室。父亡三歲。家貧。母李氏徙居南海。既長。市薪為養。一日。至 邸。聞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開悟。歸。告母以為法尋師之意。遂往 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友。及為尼無盡藏說涅槃妙理。延居寶林寺。四眾雲 集。俄成寶坊。忽自念曰。我求大法。豈中道而止耶。即抵西山之石室。遇智達禪 師。指見黃梅大滿和尚。滿見而器之。令入廠下。一夕。密授衣盂。隱于懷集.四會 之間。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屆南海法性寺。夜寓廊廡。聞二僧競辯風幡。祖為決其 疑。有法師印宗者。甞講大涅槃經。眾所推重。服其語異。請問勤渠。祖以理曉之。

宗駭然起問。何以證此。祖直敘得法始末。出信衣。悉令瞻拜。印宗等作禮已。復

(38)

問。忍大師付囑。如何指授。曰。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無漏.無為。又問。

何故不論禪定.解脫。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又問。何名不二 之法。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不二之法。且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犯 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高貴德王菩薩。善根有 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之不二。一者善。二者不 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故不斷。名之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 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故知佛性乃不二之法也。印宗聞已。起立合掌。願事為師。

且告眾曰。此居士者。真肉身菩薩也。我所講說猶如瓦礫。彼所談論譬若精金。諸人 信否。眾皆稽首歸依。至十五日。會諸名德為之剃落。二月八日。受滿分戒於智光律 師。明年春。欲還舊隱。宗與緇白千餘人送歸寶林。韶刺史韋據請於大梵寺。普為四 眾說心地法門。度諸弟子。於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速理舟 檝。時大眾哀慕。乞師少留。祖乃為說法要。遂往國恩寺。復為四眾說法。有僧從幽 州來參禮。白言。大士。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願賜慈悲。祖告之 曰。汝須自身心見。莫著外法相。無有乘法。人心量有等。見聞轉讀是小乘。悟法解 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 不染。離諸見相。念念無住。建立萬法。是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說。汝須自 修。法不相待。莫問吾也。僧於言下。心大啟悟。又為道俗開示。種種譬喻。并讖記 日後留難。及說偈竟。中夜加趺而化。異香襲人。白虹墜地。時八月三日也。韶新各 崇靈塔。爭欲迎請。二郡刺史焚香決之。遂鎮曹溪。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世壽七十 有六。前後帝王所賜珍具甚夥。同信衣藏于塔所。憲宗諡曰大聖。塔曰元和靈照。(如 上祖師實錄詳備見傳廣二燈云)

傳廣二燈遺錄及未詳宗師

隆興府鳳棲同安第二代志禪師(嗣同安丕)

侍先同安之久。丕將順世。上堂。謂眾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如是 三舉。師出應云。夜明簾外排班立。萬里歌謠道太平。丕曰。須是這驢漢始得。即以 院付師。端然而逝。師繼席。後有僧問。凡有言句。盡落今時。學人上來。請師直 指。曰。目前不現。句後不迷。云。向上事如何。曰。逈然不換。標的即乖(以湖州宗派 并曹洞宗旨考之。洞山价出雲居膺。膺出同安丕。丕出同安志。今傳燈等。列志在同安威下。按威之嗣。曰九峰 滿。威與雲居膺皆嗣洞山。若列志在威下。誤矣)

隆興府同安慧敏禪師(嗣洞山延)

初到洞山。問。諸聖以何為命。曰。不間斷。云。還有向上事也無。曰。有。云。如 何是向上事。曰。不從間斷。師於言下有省。住同安日。 上堂曰。若是作家。應須

(39)

如是舉。雖然恁麼。也是厨寒甑足塵。

襄陽府廣德第二代義禪師(嗣廣德延傳燈誤綜其名)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曰。千年曆日雖無用。犯著依前總滅門。問。如何是廣德境。

曰。清流無間斷。碧樹不曾凋。 問。不闡三乘教。如何話祖宗。曰。誕生王子非修 進。判斷山河自有人。 問。如何是學人相契處。曰。方木逗圓孔。 問。時人有病 醫王醫。醫王有病甚人醫。師展手曰。與我診候。云。不會。曰。須彌徒作藥。四海 謾為湯。 問。如何是出家幽暢處。曰。瑞草為氈不覺秋。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 傳。和尚還傳否。曰。鐵丸驀口塞。難得解吞人。 問。如何是賓中賓。曰。蕩子無 家計。飄蓬歲不知。云。如何是賓中主。曰。茆戶挂珠簾。云。如何是主中賓。曰。

龍樓鋪草座。云。如何是主中主。曰。東宮雖至嫡。不面聖堯顏。 問。如何是不昏 底事。曰。夜半無燈燭。家書歷歷宣。 問。如何是蓬門生貴子。曰。襴衫不自 遮。 問。體妙玄玄。為甚麼今人不曉。曰。四足踞地。乾坤黯黑。 問。有室女未 甞嫁娉。生得一子。姓箇甚麼。曰。偶然衫子破。閫外沒人蹤。 問。懸崖峭峻。還 具得失也無。曰。忻逢良便。好與一推。 問。如何是不睡眠底眼。曰。昨夜三更擘 不開。 問。如何是密室。曰。茆茨當大道。云。如何是密室中人。曰。歷劫沒人 敲。 問。眾星攢夜月時如何。曰。互影不交光。

郢州大陽堅禪師(嗣靈泉仁傳燈出百丈超下)

僧問。如何是玄旨。曰。壁上挂錢財。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曰。不坐菩提樹。懶 向雪山游。

潭州福嚴良雅禪師(嗣洞山初)

居洞山第一座。山參次。僧出問。如何是佛。山答曰。麻三斤。參罷。山至寮謂師 曰。我今日答這僧話得麼。云。恰值某淨髮。山曰。你元來作這去就。拂袖便出。師 云。這老漢將謂我明他這話頭不得。因作偈呈之。曰。五彩盡牛頭。黃金為點額。春 晴二三月。農人皆取則。寒食賀新正。鐵錢三五百。山見。深肯之(大惠武庫中誤引此頌為 洞山初和尚作。後人又誤認初和尚麻三斤為价和尚麻三斤為价和尚語。二俱訛舛。盖雪竇頌古舉語中但曰洞山故 也)。住福嚴日。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入門便見。 問。如何是佛。曰。臂 長衫袖短。

吉州西峰祥符圓淨雲豁禪師(嗣清凉明或出雲居融下)

郡之永和曾氏子。幼棄儒為比丘。巡禮方外。發明己事。晚見清凉。出問。佛未出世 時如何。曰。雲遮海門樹。云。出世後如何。曰。擘破鐵圍山。於言下大悟。始蒙印 可。歸住西峰之寶龍。雲侶駢集。祥符二年。

(40)

真宗皇帝聞其名。遣中謁者 召至。訪問宗要。留上苑。經時冥坐不食。 上嘉異。

賜號圓淨。既而辭歸。留之不可。乃聽。 珍錫甚隆皆不受。加侍者四人。命服.度 弟子十人。以 詩寵其行。四年改寶龍。曰祥符。亦旌師之居也。甞有問易中要旨 者。師曰。夫神生於無形而成於有形。從有以至於無。然後能合乎妙圓正覺之道。故 自四十九衍。以至於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以窮天下之理。以盡天下之性。不異吾聖人 之教也。師示寂之夜。鳴鼓告眾。仍說偈曰。天不高。地不厚。自是時人覷不透。但 看臘月二十五。依舊面南看北斗。暝然而逝。茶毗。獲設利五色者無數。合靈骨為塔 焉。壽七十有七。臘五十。

懷安軍雲頂德敷禪師(嗣護國遠)

甞問護國。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時如何。曰。罷攀雲樹三秋果。休弄碧 潭孤月輪。師乃頓釋所疑。遂返雲頂。眾請住持。成都帥請就衙陞座。時有樂營使禮 拜起。回顧堦前下馬臺云。一口吸盡西江水淨且置。請和尚吞却堦前下馬臺。師展兩 手。唱曰。細抹將來。營使猛省。

潭州北禪懷感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如何是諸聖為人底句。曰。紅輪輝萬戶。光燭本無心。 問。師唱誰家曲。

曰。石戶不留心。洞玄通妙的。 問。如何是佛。曰。尺短寸長。

襄陽府石門紹遠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曰。赤脚波斯鼻齅天。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石 牛攔古路。木馬驟高樓。

鳳翔府青峰義誠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曰。白雪連雪嶽。明月混漁鈎。云。未審向上更有事也 無。曰。有。云。如何是向上事。曰。靈光爍破瑠璃色。大地明來絕點痕。 問。如 何是青峰家風。曰。向火喫甜瓜。

筠首座者(嗣石門徹)

太原人也。自至石門。逾三十年。叢林慕之。有僧請喫茶次。乃問。如何是首座為人 一著子。曰。適來猶記得。云。郎今又如何。曰。好生點茶來。一日。荷鋤入園。僧 問。三身中。那一身去作務。師拄鋤而立。僧曰。莫便當也無。師攜鋤便行。

襄陽府石門聦禪師(嗣大陽堅)

(41)

僧問。大陽遷化向甚麼處去。曰。騎牛不戴帽。正坐不偏行。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嗣首山念)

族扈氏。襄水人也。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甞與數耆宿至襄沔間。有僧舉論宗乘頗 博捷。會飯于野店中而論說不已。師謂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 色是甚麼人語。云。法眼偈也。曰。其義如何。云。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

聲色樅然。曰。舌味是根境否。云。是。師以筯筴菜置口中。含胡而言曰。何謂相入 耶。一座驚顧。莫能加答。師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 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僧拱而退。後返長沙。隱于衡嶽三生藏。有湘 陰豪貴來游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鉢挂壁。餘無長物。傾愛之。遂拜跪 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即以己馬負 師。至十年始成叢席。一朽床為說法座。其甘枯淡無比。又以德臘俱高。諸方尊仰之 如古趙州。 上堂。舉。洞山云。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行便打。坐便 搥。分付心王子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師曰。古人恁麼道。神鼎 即不然。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擬何為。無 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 上堂。舉。古龍牙頌曰(一云金峰)。學道如鑽火。

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師曰。神鼎即不恁麼。學道如鑽火。逢煙即 便休。莫待金星現。燒脚又燒頭。且道神鼎恁麼道。為當違古人。順古人。別有道 理。汝道恁麼去底人好。恁麼來底人好。到這裏。須具衲僧眼始得。莫受人瞞。珍 重。 上堂。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即且止。作麼生打得箇翻車筋斗到梵大去。若有。

出來作箇伎倆。有麼。莫教帝釋惡發。後有僧入室云。某甲當時出來左轉一轉便歸 眾。師曰。莫教帝釋惡發又作麼生。云。知恩者少。負恩者多。曰。築著鼻孔。 僧 問。魚鼓未鳴時如何。曰。看天看地。云。鳴後如何。曰。捧鉢上堂。 問。輪迴六 道底人畢竟如何。曰。不願成佛。云。為甚麼不願成佛。曰。佛亦不究竟。云。請師 一言。曰。昨日猶記得。今朝話無門。 問。疋馬單槍時如何。曰。神鼎打退鼓。

云。畢竟事如何。曰。想你不是這手脚。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曰。佛亦是塵。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飢不擇食。 問。殺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甚 處懺悔。曰。水長船高。問。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既是無垢人。為甚麼却浴。

曰。清淨亦不立。

劒門慈雲重謐禪師(嗣首山念)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竪起拂子。僧云。究竟如何。曰。煎茶煑水。云。好日多 同。曰。休更忉忉。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紅輪輝萬戶。綠水遶青山。

鎮江府金山瑞新禪師(嗣福昌善)

(42)

後住天聖。 上堂曰。德山一棒。當甚麼英雄。金山只重他解偷楚號而斫楚營。臨濟 一喝。當甚麼嘍囉。金山只重他奪賊刀殺賊。自餘天下老和尚並是攻墻割壁都市白。

拈動便納敗闕。且未見一箇是盜狐白裘底手脚。金山恁麼剖判。諸方聞得。無不努唇 胖觜。何也。如今即是覺苑含春風習習。菩提樹上華蔟簇。豈知迦葉有宗風。盡把玄 微為眼目。致使金山這裏土曠人稀。相逢者少。然性已習成。難為改革。金山乍可凍 殺餓殺。終不肯著他鶻臭布衫。以所為善知識者。擘金鏁於病猿。碎衣珠於醉客。尚 未免止濼棲蘆。不可向葛藤社裏說心說性。說玄說妙去也。金山終不事悠悠。一言道 合死即休。大鵬展翅蓋十洲。籬邊之物鳴啾啾。 上堂。世間所貴者。和氏之璧.隋 侯之珠。天聖喚作驢屎馬糞。出世間所貴者。真如解脫.菩提涅槃。天聖喚作[尸@豕]

沸椀鳴。且道恁麼說話落在甚麼處。故不是取捨心重。信邪倒見。諸人要知麼。猛虎 不顧凡上肉。洪爐豈鑄囊中錐。 僧問。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父母未生。未審此身 在甚麼處。曰。曠大劫來無處所。若論生滅盡成非。云。恁麼則周徧十方。心不在一 切處。曰。泥裏撼樁。

廬山開先善暹禪師(嗣德山遠)

臨江人也。徧游師席。以明悟為志。依德山。日值山上堂。顧視大眾曰。師子顰伸。

象王回顧。師猛省。因入室陳所見。山曰。子畢竟作麼生會。師回顧云。後園驢喫 草。山然之。後至雪竇。竇與語鋒投。喜其超邁。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遂命分座。

四方英衲敬畏之。一日。舉令出世。師至夜。書二偈於壁。遯去。偈曰。不是無心繼 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雪竇。眷眷無言戀碧層。二十餘年四海間。尋師 擇友未甞閑。今朝得到無心地。却被無心趂出山。晚年。眾請滋甚。遂闡法開先。以 慰道俗之望。 上堂曰。德山先師道。落葉霜風。青黃間紅。爾也何也。片西片東。

衲僧家謂之無味之譚。若雜揉不分。則一切渾成。若離披去也。則一彼一此。是以祖 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還有見祖師底麼。於此未證。不惜眉毛為汝說破。但請 孤運其照。各究其源。謂之落葉歸根。諸禪德。佛法事大。開先說得天華亂墜。於汝 諸人分上著一點不得。何故。如人上山。各自努力。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 誰。曰。一月在天。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洛陽城古。云。學人不會。曰。

少室峰高。 問。年窮歲盡時如何。曰。依舊孟春猶寒。 問。雨雪連天。為甚麼孤 峰露頂。曰。有甚遮掩處(其開堂語要具在續燈)

濠州南禪聦禪師(嗣北禪感)

僧問。如何是大道根源。曰。雲興當午夜。石虎叫連霄。

潭州道吾詮禪師(嗣石門遠)

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曰。番人不展陣。漢地沒胡蹤。云。來後如何。曰。八方歌

(43)

道泰。一國賀無私。

鄧州廣濟方禪師(嗣石門遠)

僧問。如何是佛。曰。騎牛趂春草。背却少年爺。 問。寶劒未磨時如何。曰。烏龜 鵮黑豆。云。磨後如何。曰。庭柱掛燈籠。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音釋

 喟丘愧切 抉一決切 粹子骨切 攷與考同 覈下革切 攟舉蘊切 摭音隻 駙音 附 揆巨癸切 鈇音府 鉞音越 籟音賴 趑音茲 趄千余反 藁古老切 葉音攝下 葉縣同 郢以并切 琛丑林切 暹音纖 濠音豪 讖楚禁切 蔑音滅 駭下揩切 掖 音亦 勵音厲 齎箋西切 閴苦鵙切 屹魚乙切 雨主遇切 繒疾陵切 綏音雖 衒 音縣 誄力水切 礿音藥 賻音附 熊音雄 壙苦謗切 諡音示 姬音基 磁音慈  滏扶雨切 靳音其 脅乞業切 廠齒雨切 眴音舜 瑫徒刀切 闡齒善切 礫音歷  夥音禍 謠音姚 甑子孕切 暢丑亮切 黮乙減切 娉匹正切 攢祖丸切 訛五禾 切 舛尺兖切 駢蒲眠切 瞑莫定切 諲音因 扈音戶 沔音緉 樅音窻 筴音頰  胖蒲謗切 濼音歷 [尸@豕]音篤 顰音頻 遯徒困切 糅女救切 鵮苦咸切

(44)

嘉泰普燈錄卷第二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世(臨濟六世)

汾陽善昭禪師法嗣 袁州南源慈明楚圓禪師

族李氏。全之清湘人。少為書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隱靜寺得度。其母有賢行。

使之游方。聞汾陽道望。往謁焉。陽顧而器之。經二年。未容入室。見必罵詬。及所 聞皆流俗鄙事。一夕。訴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歲月飄忽。己事未明。有失出家 之利。語未卒。陽叱曰。是惡知識。敢禆販我。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忽掩其口。

乃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僧寶傳敘師見汾陽時。 朝廷方問罪河東。道路艱行。易服類廝養之 語。以師行實訂之。乃生於雍熈丙戌。入滅於寶元己卯。河東平八年。而師始生。寂音失於討論矣)。服役七 稔。去謁唐明嵩.神鼎諲.洞山聦。暨登楊.李二公之門。機語契投。於是法道大 振。宜春守黃公宗且請開法南源。次遷道吾.石霜.福嚴.興化。都尉李侯遵勗奏  賜命服.徽號。 上堂日。若向言中取則。埋沒宗風。直饒句下精通。敢保此人未 悟。所以山青水綠。雀噪鵶鳴。萬派同源。海雲自異。未來諸佛。口似燈籠。過去諸 佛。應病施方。現在諸佛。墮坑落壍。且不落凡聖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矢上加 尖。 上堂。藥多病甚。網細魚稠。便下座。 上堂。道吾打鼓。四大部洲同參。拄 杖橫也。挑括乾坤。鉢盂轉也。覆却恒沙世界。且問諸人向甚麼處安身立命。若也知 得。北俱盧洲喫粥喫飯。若也不知。長連床上喫粥喫飯。 上堂。上來也。步步登 高。下去也。通身無礙。所以道。有時先敲後唱。有時先唱後敲。有時敲唱同時。有 時敲唱不同時。所以王登寶殿。野老謳歌。如今還有謳歌者麼。良久。曰。木人雖舉 手。石女不擡頭。咄。 上堂。法身無相。應物現形。竪起拄杖曰。這箇是拄杖。阿 那箇是法身。這箇葛藤且止。僧堂佛殿穿入汝等諸人鼻孔裏去也。四大海水在汝頭 上。海龍王在汝指甲下。汝等還覺麼。若覺去。晝行三千。夜行八百。脚下煙生。頭 上火起。若也不覺。飢來喫飯困來眠。卓拄杖。下座。 上堂。以拄杖擊禪床。召大 眾曰。還聞麼。不見道。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香嚴 恁麼悟去。分明悟得如來禪。祖師禪未夢見在。且道祖師有甚麼長處。若向言中取 則。誤賺後人。直饒棒下承當。辜負先聖。萬法本閑。唯人自閙。所以山僧居福嚴。

只見福嚴境界。晏起早眠。有時雲生碧嶂。月落寒潭。音聲鳥飛鳴般若臺前。桫欏華 香散祝融峰畔。把瘦笻。坐磐石。與五湖衲子時話玄微。灰頭土面住興化。只見興化 家風。迎來送去。車馬駢闐。漁唱瀟湖。猿啼嶽麓。絲竹歌謠時時入耳。復與四海禪 人日譚禪道。歲月都忘。且道居深山。住城郭。還有優劣也無。試道看。良久。曰。

(45)

是處是彌勒。無門無善財。 僧問。如何是道。曰。踏著不嗔。云。如何是道中人。

曰。胸䭾背負。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渾家送上渡頭船。 問。如何是佛。

曰。水出高源。 問。如何是異類中人。曰。頭長脚短。云。謝師指示。曰。半幅封 全。云。直恁麼去也。曰。闍梨鼻孔為甚麼在山僧手裏。僧無語。師便打。 問。山 深覓不得時如何。曰。口能招禍。 問。東湧西沒時如何。曰。尋。 問。夜靜獨行 時如何。曰。三把茆。 問。寶劒未出匣時如何。曰。響。云。出匣後如何。師噓一 聲。 問。閙中取靜時如何。曰。頭枕布袋。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曰。堆堆 地。云。見後如何。曰。堆堆地。 問。一得永得時如何。曰。抱石投河。 問。達 磨未來時如何。曰。物逐人興。 問。佛祖不立時如何。曰。舌上生茆。 問。古人 封白紙。意旨如何。曰。家貧路富。 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曰。水深蓋不得。

云。出水後如何。曰。不礙往來看。云。華開後如何。曰。南北馨香。云。結子後如 何。曰。餧魚餧鼈。 問。如何是禪。曰。鼻孔入地。 問。己事未明。以何為驗。

曰。玄沙曾見雪峰來。云。意旨如何。曰。一生不出嶺。 問。久昧衣珠。請師指 出。曰。草賊大敗。云。走透無路也。曰。脚踢不動。以寶元二年正月五日。沐浴加 趺而逝。壽五十四。夏三十二。

筠州大愚守芝禪師

族王氏。太原人也。幼棄家。依潞州承天寺。試法華得度。從賢首諸師。嘗講金剛般 若。名滿三河。學者宗之。時昭禪師出世汾水。因往觀。聞其語異。遂投誠入室。未 及閫。疑情頓釋。乃蒙印可。出住高安大愚。後遷南昌翠巖。 開堂日。問答罷。乃 曰。問話且止。山僧道薄人微。素無德行。叨承密諫。諸官僚同伸堅請陞於此座。上 答 皇恩。國祚永安。法輪常轉。大眾。且法輪作麼生轉。欲得會麼。須彌山上倒飜 身。却來堂中疊足坐。阿呵呵。是甚麼。飯籮裏坐却受餓。和泥合水恁麼過。上士聞 之熈熈。下士聞之肯可。子細思量。却成口過。要會麼。一六三四二。直言四七一。

桃李火中開。黃昏候日出。久立尊官。伏惟珍重。上堂。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 喝。一棒一喝。若隻鋒而互出。賓主未辨。恓恓而萬里望鄉關。照用雙行。擬議而千 差塞路。到這裏。如何話會。棒喝齊施早已賒。古今皆贊出周遮。二途不涉憑何說。

南海波斯進象牙。 上堂。舉。雪竇云。一問一答總未有事在。假饒盡乾坤大地草木 叢林都為衲僧。異口同音致百千問難。不消老僧彈指一下。並乃高低普應。前後無 差。師曰。翠岩即不然。盡乾坤大地微塵化為衲僧。各致一問。問問各別。却向伊 道。許多衲僧皮下還有血麼。 上堂。一擊響玲瓏。喧轟宇宙中。知音纔側耳。項羽 過江東。恁麼會得。恰認得箇驢鞍橋作阿爺下頷。 上堂。翠岩路滑。徒勞佇思。又 曰。翠岩路嶮巇。舉步涉千溪。更有洪源水。滔滔在嶺西。擊禪床。下座。 僧問。

如何是洪州境。曰。出入敲金鐙。朱衣對錦屏。云。如何是境中人。曰。朝去暮 歸。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天寒日短。 講金剛經僧問。如是信解。不生法 相。意旨如何。時有狗臥繩床前。師踢之。狗去。乃問。解麼。云。不解。曰。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興化存獎禪師 (臨濟玄法嗣).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案靈裕法師寺誥。凡有十名寺。一曰寺 (義準釋名) 。二曰淨住 (穢濁不可同居) 。三曰 法同舍 (法食二同界也) 。四曰出世舍 (修出離世俗之所也) 。五曰精舍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印可。義玄禪師於 854 年,到河北鎮州的臨濟院弘法。義玄禪師的機

。上答 皇恩。國祚永安。法輪常轉。大眾。且法輪作麼生轉。欲得會麼。須彌山上

Therefore, every Buddha’s Light member who vows to practice the bodhisattva path needs to cultivate bodhi wisdom and the power of vow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benefit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禪師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江州天寧記禪師 饒州薦福忠禪師   婺州智者修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