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清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的特點及其現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清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的特點及其現象"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關鍵詞(Keywords):天祿琳琅;天祿琳琅書目;版本;考證

Tianlulinlang;Tianlulinlang Bibliography;Edition;Textual ResearchEdition;Textual Research;Textual ResearchTextual Research 楊果霖:醒吾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E-mail: 091006@mail.hwc.edu.twE-mail: 091006@mail.hwc.edu.tw

清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的 特點及其現象

楊 果 霖

摘 要

清代乾隆時期宮廷藏書極為豐富,「天祿琳琅」更是宮廷善本圖書的 重 要 藏 地 , 惟 首 批 藏 書 業 已 全 數 亡 於 大 火 , 早 已 不 存 於 世 間 , 後 雖 於 嘉 慶 年 間 重 建 「 天 祿 琳 琅 」 藏 書 , 而 二 批 圖 書 各 有 特 點 , 惜 學 者 多 僅 重 視 二編之籍,較忽略首批藏書的探索與研究。今日學者每論及「天祿琳琅」

的藏書,雖偶有考其收錄版本之誤,但對於此地藏書的總體評價極佳,多 以善本圖書視之,而未能逐一檢視書籍內容,並給予客觀的分析。本文擬 以《天祿琳琅書目•前編》為研究題材,此書錄及首批「天祿琳琅」的藏•前編》為研究題材,此書錄及首批「天祿琳琅」的藏前編》為研究題材,此書錄及首批「天祿琳琅」的藏 書,可藉以探討該批圖書的特點及其現象,期使今人對此藏書,能有更深 入的瞭解。

一、 前 言

清乾隆(1736-1796) 在位時期,隨著政經情勢穩定,文治逐漸興盛,是以1736-1796) 在位時期,隨著政經情勢穩定,文治逐漸興盛,是以在位時期,隨著政經情勢穩定,文治逐漸興盛,是以 宮廷圖書日富,也使得善本圖書數量備增,遠勝於明代皇室的藏書。乾隆九年

(1744)之時,詔命內直諸臣檢閱祕府藏書,擇其善本進呈御覽,於昭仁殿列架1744)之時,詔命內直諸臣檢閱祕府藏書,擇其善本進呈御覽,於昭仁殿列架)之時,詔命內直諸臣檢閱祕府藏書,擇其善本進呈御覽,於昭仁殿列架 庋藏,賜名曰「天祿琳琅」。乾隆四十年(1775),祕府珍籍,蒐羅益富,乾隆皇1775),祕府珍籍,蒐羅益富,乾隆皇),祕府珍籍,蒐羅益富,乾隆皇

(2)

[1]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92.10),頁 731,下欄。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卷八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92.10),頁 731,下欄。1992.10),頁 731,下欄。,頁731,下欄。731,下欄。,下欄。

[2] 同註 1。同註1。1。

[3] 例如賴福順,《清代天祿琳琅藏書印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1),頁例如賴福順,《清代天祿琳琅藏書印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1),頁1991),頁,頁 1;向斯,《中國皇宮文化;向斯,《中國皇宮文化 —歷朝皇宮珍寶和典籍》,(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6),1997.6), 417;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下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2),頁417;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下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2),頁;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下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2),頁2001.2),頁,頁 788;齊秀梅、楊玉良,《清宮藏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4),頁 18 等等。相關說;齊秀梅、楊玉良,《清宮藏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4),頁 18 等等。相關說2005.4),頁 18 等等。相關說,頁18 等等。相關說18 等等。相關說等等。相關說 明詳見本文「三、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現象的分析」一節,該文有詳細的舉證,茲不 贅述。

帝乃詔敕于敏中(1714-1779)等人「掇其菁華,重加整比」1714-1779)等人「掇其菁華,重加整比」)等人「掇其菁華,重加整比」[1],以便「垂示方 來」[2],奉命編纂《天祿琳琅書目》,以記宮廷藏書之富且美,是目挾皇室敕撰 之威,允為版本目錄的權威之作。乾隆極為重視「天祿琳琅」的藏書,且是批藏 書,係掇拾宮廷菁華之本,經過重新整比而成,理當成為當時宮廷善本圖書的 總匯,是以極具探索的價值。然而此批圖書亡於祝融之禍,迄今並無存籍留於 世間,後人僅能憑藉《天祿琳琅書目.前編》所錄之籍,得以約略考其梗概。其 後,嘉慶二年(1797)之時,雖然積極選取宮廷善本圖書,擬重建「天祿琳琅」1797)之時,雖然積極選取宮廷善本圖書,擬重建「天祿琳琅」)之時,雖然積極選取宮廷善本圖書,擬重建「天祿琳琅」

的藏書,並且擴大其規模,同時敕命彭元瑞等人,仿《天祿琳琅書目》之例,撰 成《天祿琳琅書目.續編》一書,以記內府所藏善本圖書之盛。今重檢《天祿琳 琅書目》前後二編之目,二編所錄典籍各有特點,惟《天祿琳琅書目.續編》所 錄之籍,雖然經過時代更迭,而偶有殘佚情況,但後世學者仍能參照各家館藏存 籍,得知彭元瑞諸人考訂之誤。反之,《天祿琳琅書目》所錄之籍則由於全數毀 於大火,難以確實根據存書,以考察原目著錄之失。因此,後人對於《天祿琳琅 書目》所錄內容,往往無法全面性的認識,且容易承襲舊說,而無法開展研究成 果,實為可惜。

承上所言,乾隆時期「天祿琳琅」匯聚內府古籍,其中典藏之籍為《天祿琳 琅書目》所收錄,學者得據此目內容,以考其中特點,惜此批藏書全數亡於大 火,雖然此批藏書極具特色,卻難以吸引學者的重視,致使缺乏相關的研究成 果。今人每論及「天祿琳琅」所藏之籍,多惑於宮廷特藏圖書之名,而以為此處 的藏書多為善本的圖書[3],卻未能細考相關典籍,致使所為評論是否恰當,則有 重新考察的必要。究竟「天祿琳琅」藏書的特點為何?是否全係善本圖書?抑或 前人對於此地藏書的評價,係屬因襲舊說,而致有錯誤認知?筆者擬針對此一課 題,重新提出一己之觀察與評論,期使讀者對此一問題能有更深刻的認識。本文 以「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的特點及其現象」為題,所用的研究材料,限於

(3)

[4] 向功晏,〈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北京)》,1987:1(1987),頁 41。向功晏,〈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北京)1987:1(1987),頁 41。

[5] 〈(乾隆)御製詩〉,載於:清•于敏中等奉敕編撰,《天祿琳琅書目》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乾隆)御製詩〉,載於:清•于敏中等奉敕編撰,《天祿琳琅書目》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

(北京:中華書局,1995),頁 1。1995),頁 1。,頁1。1。

《天祿琳琅書目》,而不及於《天祿琳琅書目.續編》,蓋《續編》所錄之籍,係 嘉慶年間重建「天祿琳琅」的藏書,二者時限不同,各有特點。

二、 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的特點

于敏中等人奉敕重新整理「天祿琳琅」所藏內府善本,並且逐一撰寫解題,

撰成《天祿琳琅書目》,以記宮廷善本圖書之富,而由於該目所錄圖書,係精選 乾隆時期內府藏書,是以極具探索價值。然而宮廷藏書眾多,究竟「天祿琳琅」

所錄藏書具有何種特點?實有值得探索之處。向功晏〈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初 探〉一文指出:[4]

乾隆三十七年下詔在全國範圍內遍徵遺編,纂修《四庫全書》,故而珍本善籍異常 豐富。天祿琳琅藏書,選取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因為作為宮中特藏,是有著 極其嚴格的選取原則和收藏特點的。

「天祿琳琅」成為宮廷特藏的代表,且乾隆皇帝欲藉以彰顯聖祖功績,自然 會要求文臣精選善本古籍充之,而其選錄必十分嚴格,既是如此,則探索其收藏 特點將有助於釐清其選錄原則。然而,歷來學者對於「天祿琳琅」藏書的特點,

未有專文加以探討,今乃逐一釐析條例,以見其藏書特點,說明如下:

(一)存珍本)存珍本)存珍本存珍本

乾隆皇帝於〈御製題昭仁殿詩〉後指出:[5]

皇祖在御時,常寢興於此(指昭仁殿),予不敢居,因以貯「天祿琳琅」諸善本。

「天祿琳琅」既是貯藏善本圖書的處所,則其選錄之書應屬於宮廷的珍本圖 書,不僅深受皇室重視,且具學術研究價值,凡是鑒別為善本之籍,則檢選以入

「天祿琳琅」,以彰顯善本珍籍之盛。綜觀《天祿琳琅書目》〈凡例〉所錄諸例,

並參以解題資料,得知此地所藏珍籍,多具備如下幾種條件:

1. 御製題識,藝林至寶御製題識,藝林至寶

書籍錄有御製題識,實為藝林至寶,縱使其書未具版本價值,但是評價自會 高於他籍,而「天祿琳琅」所錄諸籍,多曾經為皇帝御覽之本,且備有乾隆題識 之文,是以書籍價值備增,今視《天祿琳琅書目》所錄之籍,凡經乾隆寓目,且 留下題識者,竟高達三十八部之多,乾隆御題之籍,多為宋刻佳槧,頗具學術價

(4)

值,如《東萊家塾讀詩記》[6]、《漢書》[7]等書屬之,由於此類典籍多具版本價 值,且在「尊君」觀點之下,自然易以珍本視之。然而審視乾隆御題之籍,未必 盡屬珍本,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十,錄有《白氏長慶集》條下,有乾隆御題 之文[8],該書實為明版之籍,版本價值不高,然受惠於皇帝敕撰解題,因而能夠 提昇為善本圖書之列。易言之,凡是乾隆皇帝認定的珍本圖書,多會親自撰寫解 題以記之,是以此類圖書,率先列入宮廷善本之籍。

2. 吉光片羽,罕見為珍吉光片羽,罕見為珍

「天祿琳琅」所錄諸籍,往往重視罕見珍本圖書,凡遇見罕見之本,自必錄 藏之,而此類典籍,又以宋槧元刻之本屬之,蓋時代久遠,所藏數量有限,若是 該書屬於宋槧之籍,縱使雜入其他版本,甚且為殘闕之本,亦以珍本視之,如

《史記》[9]屬之。其次,若遇見極為罕見之本,其價值勝於初刻本,也以善本圖 書視之,例如《詞致錄》[10]一書屬之,該書原刻本為明萬曆十五年(1587)古1587)古)古 燕李氏杭州刊本,然初刻本較為易見,卻未曾錄有蘇濬〈詞致錄序〉一文,而內 府藏本獨錄有蘇濬之〈序〉文,顯係另屬別本,既然初刻本易見,而此本極為罕 見,因而珍重此本,故「天祿琳琅」僅錄及此本,而未曾收錄初刻本,可見其收 錄圖書,多能輔以其他條件,非純以原刻之籍為貴。由此可見,「天祿琳琅」收 藏之籍多以罕見本為重,此乃由於罕見之故,而益加珍重其籍,衡諸該地所錄圖 書,多具有此類特點。

3. 印刷工整,裝訂精當印刷工整,裝訂精當

「天祿琳琅」所錄諸籍,多具備印刷工整,紙墨精潔,字體流麗等特點,這 是出於鑒藏標準所致,凡是具備上述條件之籍,多被視同珍本圖書,因而錄藏 之。因此,于敏中等人撰寫解題之時,也特別重視印刷工整的特點,凡是蠅頭細 書,字體端整,紙墨極佳者,均能列入善本之籍,例如《監本纂圖重言重意註點 校毛詩》[11]、《周禮》[12]等書屬之。其次,「天祿琳琅」所錄之籍,亦能重視

[6] 同註 5,卷一,頁 12,左上。同註5,卷一,頁 12,左上。5,卷一,頁 12,左上。,卷一,頁12,左上。12,左上。,左上。

[7] 同註 5,卷一,頁 22,下左。同註5,卷一,頁 22,下左。5,卷一,頁 22,下左。,卷一,頁22,下左。22,下左。,下左。

[8] 同註 5,卷十,頁 209,下右。同註5,卷十,頁 209,下右。5,卷十,頁 209,下右。,卷十,頁209,下右。209,下右。,下右。

[9] 同註 5,卷五,頁 94,下左。同註5,卷五,頁 94,下左。5,卷五,頁 94,下左。,卷五,頁94,下左。94,下左。,下左。

[10] 同註 5,卷十,頁 231,右上。同註5,卷十,頁 231,右上。5,卷十,頁 231,右上。,卷十,頁231,右上。231,右上。,右上。

[11] 同註 5,卷一,頁 11,左下。該書解題云:「(此本)字畫流美,紙墨亦佳,信為鋟本之精同註5,卷一,頁 11,左下。該書解題云:「(此本)字畫流美,紙墨亦佳,信為鋟本之精5,卷一,頁 11,左下。該書解題云:「(此本)字畫流美,紙墨亦佳,信為鋟本之精,卷一,頁11,左下。該書解題云:「(此本)字畫流美,紙墨亦佳,信為鋟本之精11,左下。該書解題云:「(此本)字畫流美,紙墨亦佳,信為鋟本之精,左下。該書解題云:「(此本)字畫流美,紙墨亦佳,信為鋟本之精 者」

[12] 同註 5,卷一,頁 12,左下。該書解題云:「卷末各詳記經注音義,字數點畫完好,紙色同註5,卷一,頁 12,左下。該書解題云:「卷末各詳記經注音義,字數點畫完好,紙色5,卷一,頁 12,左下。該書解題云:「卷末各詳記經注音義,字數點畫完好,紙色,卷一,頁12,左下。該書解題云:「卷末各詳記經注音義,字數點畫完好,紙色12,左下。該書解題云:「卷末各詳記經注音義,字數點畫完好,紙色,左下。該書解題云:「卷末各詳記經注音義,字數點畫完好,紙色

(5)

裝訂的好壞,若是裝訂精緻之籍,勢必具有鑒藏價值,因而收錄此類圖書,將其 列入「天祿琳琅」善本之列,例如《春秋經傳集解》[13]屬之。

由於「天祿琳琅」所錄諸籍,特別著重印刷工整、裝訂精緻等特點,凡遇及 此類書籍,則率皆收錄之,以為宮廷善本圖書的代表之作。然而,由於印刷精緻 之籍數量並非甚多,且一般坊間刻本多有濫製不精之失,是以此類印製精細之 籍,亦足以珍重士林,因而收錄此類典籍,藉以炫於世人。

4. 名家收錄,鈐印精工名家收錄,鈐印精工

凡為名家收錄之籍,必多屬善本珍籍,書中所鈐藏印,自必十分精工,極 具鑒藏價值。《天祿琳琅書目》〈凡例〉指出:「同一刻而兩印各妙者,俱從竝 收,以重在鑒藏,不嫌博採也。」[14],今仔細檢視「天祿琳琅」收錄之籍,其中 同出一刻,卻被判明「橅印亦不及前二部之工」[15]者,仍被列入該地藏書之林,

而尤其甚者,割除刻工之名[16]、割補木記識語[17]、偽刊木記內容[18]等等,諸 如此類刊本,未必屬於「兩印各妙」之本。然而,文臣仍收錄該本圖書,可見 是書被列入善本之列的原因,當非「兩印各妙」,而是別有原因,如果仔細審視

《天祿琳琅書目》卷十所錄十本「明嘉靖己酉(二十八年,1549)吳郡袁氏嘉趣1549)吳郡袁氏嘉趣)吳郡袁氏嘉趣 堂覆刊宋廣都裴氏本」,除首部《六家文選》內容完整,並無藏家印記之外,其 餘九部相同版本之作,或殘或偽,竄易亂真者有之,實難堪稱精妙之本,惟九部 典籍均有共通特色,即書中鈐有各款印記,可見吸引文臣錄入「天祿琳琅」之列 的原因,當係出自這些藏家印記。由此可見,「天祿琳琅」收錄之籍,多以名家 收藏之籍為重,以其既經名家收藏,必具學術價值,兼以藏印精緻,可供鑒藏之 用,因而錄及此類典籍,以為士林之寶。今以《天祿琳琅書目》卷十所錄《六家 文選》為例,彙製表一:《天祿琳琅書目》卷十收錄《六家文選》藏家印記表。

根據表一內容得知,同為明版相同之書,竟錄有十部之多,除了第一部典籍之 外,其餘諸多藏本,均錄有名家藏印,可供皇室鑑賞之用。由此可見,「天祿琳

極佳」

[13] 同註 5,卷一,頁 14,左下。同註5,卷一,頁 14,左下。5,卷一,頁 14,左下。,卷一,頁14,左下。14,左下。,左下。

[14] 同註 5,〈凡例〉,頁 7,右下。同註5,〈凡例〉,頁 7,右下。5,〈凡例〉,頁 7,右下。,〈凡例〉,頁7,右下。7,右下。,右下。

[15] 同註 5,卷十,頁 220,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同註5,卷十,頁 220,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5,卷十,頁 220,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卷十,頁220,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220,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

[16] 同註 5,卷十,頁 219,左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同註5,卷十,頁 219,左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5,卷十,頁 219,左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卷十,頁219,左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219,左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左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

[17] 同註 5,卷十,頁 222,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同註5,卷十,頁 222,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5,卷十,頁 222,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卷十,頁222,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222,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

[18] 同註 5,卷十,頁 223,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同註5,卷十,頁 223,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5,卷十,頁 223,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卷十,頁223,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223,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右上,《六家文選》條下解題。

(6)

[19] 同註 48,頁 169。同註48,頁 169。48,頁 169。,頁169。169。

琅」著錄典籍之時,亦重視書中印記,這是因為名家藏印,刻工細緻,極具賞鑑 價值,是以不嫌繁複,逐一錄及此類典籍,以示宮廷藏書之富博。此外,名家收 錄之籍,自必珍罕之本,因而錄藏於「天祿琳琅」藏書之列。

「天祿琳琅」所藏之籍,既是集中宮廷特藏之本,是以不乏珍本圖書,惟當 時對珍本認定標準多元,或因錄有皇帝題識,或因書籍極為罕見,或因書籍印製 精美,或因鈐有名家藏印,因而以珍本視之。然而,由於當時收錄圖書之時,對 於「善本」界定不夠明確,是以往往同屬一籍,卻錄有多種版刻,使得「天祿琳 琅」的藏書,未必盡屬於「善本」圖書,讀者查考此類圖書之時,不應惑於內府 藏書之名,而盡以善本視之。

表一:《天祿琳琅書目》卷十收錄《六家文選》藏家印記表

《六家文選》 名家印記 已知藏家[19]

卷十,頁218218

卷十,頁219219

楚府圖書、翰林學士文節世家 藏書畫印、顧氏藏書、九華山 房、水村陸氏珍藏、雲閒潘氏 仲履父圖書、琅琊王氏珍玩

朱 孟 烷 、 陸 完 、 王 氏 、 潘 允 端、顧某、清錢之選珍藏

卷十,頁220220 寶峰主人、業在二酉 姜紹書、智瑄典藏 卷十,頁220220 季振宜藏書、御史之章、滄葦 季振宜收藏

卷十,頁220220

尚寶司卿柳莊袁忠徹家藏印、

及第進士家藏書印、漁陽子、

徐印孟岳、鄞姚安道師德靜樂 齋、煙條館印、世美堂、言言 子、天澍堂、山高水長、世美 堂、古狂、滄浪漁隱、襲宮、

圮 之裔、江遠、遠印

孟岳、宋濂、袁珙、袁忠徹、

文徵明、文彭、王氏、姚安道 藏本

卷十,頁221221

尚寶司卿柳莊袁忠徹家藏印、

王偉、呂雄、濟之、華亭朱氏 珍藏

袁忠徹、王偉、呂雄、王鏊、

朱大韶藏書

卷十,頁221221

馮氏開之、曲阿孫氏七峯山房 圖籍私篆、真賞齋圖書記、太 子太保傅文穆公家藏圖書

傅瀚、華夏、馮夢禎、孫育珍 珍藏

卷十,頁222222 聚星堂藏書、水村陸氏畫史珍 玩圖書、毛氏九疇珍玩

陸完、毛九疇、陳犖收藏

卷十,頁222222

東山子收藏、六江朱孔兆印、

松陵世家、蟠龍主人朱六江圖 章、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 雲、蔡珣私印、吳氏珍玩

朱孔兆、吳廷桂典藏

卷十,頁223223 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孫永保、

武陵華伯子圖書

袁忠徹、卞榮藏書

(7)

(二)備眾本)備眾本)備眾本備眾本

「天祿琳琅」所錄之籍,往往備錄眾本,以考究諸本異同,而此一作法多有 炫耀之意,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十,《六家文選》條下曰:[20]

用袁氏版竄易亂真者,合計此書,共成十部,而作偽者居其九,其間變易之計,

狡獪多端,或假為汴京所傳,或託之南渡之末,雖由書賈謀利欺人,亦足見袁氏 此書,橅印精良,實為一時不易得之本,今登冊府者至十部之多,且袁氏所藏宋 槧元本,已入前宋版書中,七百餘年,後先輝映,猗歟盛矣。

此書共錄有十部明版《六家文選》,而另有《六臣註文選》、《文選註》各一 部,若合計《天祿琳琅書目》卷三錄及宋版《六臣註文選》四部、《六家文選》

一部,外加卷六錄及元版《文選》一部,總計收錄十八部的《文選》,合計有宋 版二種、元版一種、明版三種,總計錄藏六種不同的版本,其收錄版本眾多,可 供參校之用。又《天祿琳琅書目》卷八,《通鑑紀事本末》條下曰:[21]

前宋版中,是書有三部,宋印者二,元印者一,寬行大字,精妙出羣,此本橅刻 雖亦清朗,然不免相形見絀矣。

由此可見,「天祿琳琅」所錄之籍常會錄及各種版本,用以比較版刻異同,

進而評定諸本優劣,衡諸其他目錄,能夠廣備眾本,並逐一詳考版本異同者,實 屬罕見之例,若非宮廷藏書之富,實難有此作為。然而,廣備眾多傳本,雖能考 見宮廷藏書之富,但是所選之籍,若非屬於善本珍籍,而只是為了凸顯版本差 異,或是表彰鑒藏價值,則此舉是否妥當?則需全面考察各本價值,始能得到完 整概念,而不能全以善本視之,前人多以「天祿琳琅」所錄之籍為善本圖書,實 未能細考諸籍版本之異,而有此判斷,如若審諸實情,實有商榷餘地。

(三)重實用)重實用)重實用重實用

《天祿琳琅書目》所錄之籍,亦能強調實用價值,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 八,《歷代君鑒》條下曰:[22]

是書編輯漢唐以來諸嘉言善行,揭曰:「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則附之末。」

此書輯錄漢唐以來嘉言善行,對於君主的德行作為,或有值得取法之處,

由於此一圖書,能夠提供帝王鑒戒之用,縱使是書所錄版本,實為明版之籍,絕

[20] 同註 5,卷十,頁 223,右上。同註5,卷十,頁 223,右上。5,卷十,頁 223,右上。,卷十,頁223,右上。223,右上。,右上。

[21] 同註 5,卷八,頁 165,左下。同註5,卷八,頁 165,左下。5,卷八,頁 165,左下。,卷八,頁165,左下。165,左下。,左下。

[22] 同註 5,卷八,頁 169,左上至右下。同註5,卷八,頁 169,左上至右下。5,卷八,頁 169,左上至右下。,卷八,頁169,左上至右下。169,左上至右下。,左上至右下。

(8)

非極佳的善本,但由於採錄內容,極具實用價值,因而收入「天錄琳琅」藏書之 列。又《天祿琳琅書目》卷八,《文獻通考》條下曰:[23]

明世宗〈序〉作於嘉靖三年(1524),以是書為有益於世,特命司禮監重刻此本,1524),以是書為有益於世,特命司禮監重刻此本,),以是書為有益於世,特命司禮監重刻此本,

橅印極精。

《文獻通考》一書,文獻資料極其豐富,劉兆祐教授〈《文獻通考》之文獻資 料及其運用與整理──「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一文,曾概括論述《文獻通──「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一文,曾概括論述《文獻通「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一文,曾概括論述《文獻通 考》的文獻價值,計有如下列四項:[24]

1. 可補史志之不足(下文略)

2. 可資輯佚(下文略)可資輯佚(下文略)

3. 可資校勘(下文略)可資校勘(下文略)

4. 方便文獻之檢索(下文略)方便文獻之檢索(下文略)

該文備有相關例證,讀者可參看是篇論文,以得其詳細論述。從上述引文標 目,可見是書確具文獻價值。《文獻通考》屬於政書性質,備載歷代典章制度,

不僅文獻資料極為豐富,也具有指引帝王從政之功,是以「天祿琳琅」所藏諸 籍,除具典藏價值之外,也能因應皇帝御覽需求,而有助於帝王執政之用。由於

《文獻通考》所錄內容極廣,兼以涉及典章制度,是以收入「天祿琳琅」之列,

乃是著重於實用價值所致。

又《天祿琳琅書目》卷九,《農書》條下曰:[25]

此書初刻於嘉靖九年(1530),而章邱縣署又翻刻於萬曆二年 (1547),故(1530),而章邱縣署又翻刻於萬曆二年 (1547),故,而章邱縣署又翻刻於萬曆二年(1547),故(1547),故,故橅印字 畫,俱不能工整,然寔為重農務本之書,固自可寶。

此書版本價值不高,但內容屬於「重農務本之書」,對於以農立國的帝國而 言,亦具有實用價值,是以置於「天祿琳琅」善本之列。

(四)資考證)資考證)資考證資考證

清代乾隆時期,學界盛行考證之學,「天祿琳琅」所藏諸籍,涉及各種考證 議題,而具有參考之效。《天祿琳琅書目》卷九,《野客叢書》條下謂:[26]

此書考證經史百氏,下至騷人墨客佚事,細大不捐,士大夫爭先謄寫,欲鋟木以

[23] 同註 5,卷八,頁 169,左下。同註5,卷八,頁 169,左下。5,卷八,頁 169,左下。,卷八,頁169,左下。169,左下。,左下。

[24] 劉兆祐,〈《文獻通考》之文獻資料及其運用與整理──「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應劉兆祐,〈《文獻通考》之文獻資料及其運用與整理──「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政書」文獻資料研究之一〉,《應,《應,《應 用語文學報》3(2001.6),頁 17-27。3(2001.6),頁 17-27。2001.6),頁 17-27。2001.6),頁 17-27。,頁17-27。17-27。

[25] 同註 5,卷九,頁 185,左下。同註5,卷九,頁 185,左下。5,卷九,頁 185,左下。,卷九,頁185,左下。185,左下。,左下。

[26] 同註 5,卷九,頁 189,右下。同註5,卷九,頁 189,右下。5,卷九,頁 189,右下。,卷九,頁189,右下。189,右下。,右下。

(9)

傳。

是書所錄內容極廣,頗受學者的重視,是以「天祿琳琅」收錄此書,可資考 證者也。今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計有二十五部書籍提要[27],曾引錄《野客 叢書》之文,用以證明相關議題,而內容遍及經、史、子、集四部,可見是書所 錄內容,確有助於考證之用,且內容遍及四部,也適如于敏中等人所言「此書考 證經史百氏,下至騷人墨客佚事,細大不捐」,因此,此書確能提供考證之用。

又《天祿琳琅書目》卷九,《荊川稗編》條下云:[28]

順之此書,博採經史、諸子、百家之說,凡農圃、醫卜、方技,一切小道,無不 備載。

此書採錄極廣,博採經史、諸子、百家之說,舉凡農圃、醫卜、方技之學,

彌不備載,可資考證者多矣,是以「天祿琳琅」錄及此書,以供皇帝治政之用。

又《天祿琳琅書目》卷九,《梁谿漫志》條下指出:[29]

考《宋史.藝文志》載是書入小說家,上稱一卷,以此本證之,則史臣之誤也。

此本為十卷本,能訂《宋志》之誤,足見此本彌足珍貴,于敏中等人特別標 示此本價值,以為可證史臣之誤,則其實用價值,不言可喻。據此,文臣選錄

「天祿琳琅」著錄之籍,多會酌情選錄實證之籍,以資考證之用,而四庫館臣編 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時,多能參考相關典籍,可見此處所藏圖書,確能提 供考證之用。

(五)傳散佚)傳散佚)傳散佚傳散佚

《天祿琳琅書目》所錄圖書,十分重視珍罕之籍,說法詳見上文,茲不贅 述,若是書籍極為罕見,且具有學術價值者,為免前賢心血流於散佚,乃將其收 錄於「天祿琳琅」藏書之列,以存其梗概,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八,《歷 代君鑒》條下曰:[30]

《明史.藝文志》惟載宣宗《御製歷代君鑒》三十七卷,而不及代宗此書,蓋自英 宗復辟之後,代宗御製之書,中外已鮮流傳,且有明一代,獨無《代宗實錄》,僅

[27] 此一統計數據係根據「漢文化資訊聯盟」網站所提供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查詢系此一統計數據係根據「漢文化資訊聯盟」網站所提供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查詢系 統查檢而來,特此致謝。上網日期:2005.5.21。網址:http://www2.cbflabs.com/beijing/sk/2005.5.21。網址:http://www2.cbflabs.com/beijing/sk/。網址:http://www2.cbflabs.com/beijing/sk/http://www2.cbflabs.com/beijing/sk/

skieframe.php。

[28] 同註 5,卷九,頁 188,右下。同註5,卷九,頁 188,右下。5,卷九,頁 188,右下。,卷九,頁188,右下。188,右下。,右下。

[29] 同註 5,卷九,頁 189,右上。同註5,卷九,頁 189,右上。5,卷九,頁 189,右上。,卷九,頁189,右上。189,右上。,右上。

[30] 同註 5,卷八,頁 169,右下。同註5,卷八,頁 169,右下。5,卷八,頁 169,右下。,卷八,頁169,右下。169,右下。,右下。

(10)

以事蹟附見《英宗實錄》中,故史家遂無從記載耳。此本墨香,紙質完好如新,

正不得不以少見珍矣。

今考臺北國家圖書館尚存有「明景泰四年(1453)內府刊本」《歷代君鑒》,1453)內府刊本」《歷代君鑒》,)內府刊本」《歷代君鑒》, 即同於《天祿琳琅書目》所錄之本,該書版本題作「五十卷」,明代宗(西元 1449-1457 在位)御撰之作(原題作明景帝編,蓋景帝即代宗)。明代宗於土木堡在位)御撰之作(原題作明景帝編,蓋景帝即代宗)。明代宗於土木堡 事變之後,被擁立為帝,並任命于謙(1398-1457)為兵部尚書,用以粉碎瓦剌1398-1457)為兵部尚書,用以粉碎瓦剌)為兵部尚書,用以粉碎瓦剌 趁勢攻擊的企圖,而國家社稷得以保存,而英宗(1436-1449 在位,又 1457-14641436-1449 在位,又 1457-1464在位,又1457-14641457-1464 復辟)被釋回之後,代宗遂軟禁英宗,後來代宗病危,英宗復辟為帝,因而排擠 代宗時期的作為。《歷代君鑒》既為代宗之作,而英宗復辟之後,代宗之作,

遂不見流通,且有明一代,獨無《代宗實錄》,而《歷代君鑒》既為代宗御撰之 籍,自能代表其政績與思想,是以深具學術價值,為免此類典籍不存於世間,乃 錄及此書,以傳散佚之聞。

又《天祿琳琅書目》卷八,《十六國春秋》條下曰:[31]

朱國祚(1559-1664)〈序〉稱:此書不傳已久,屠侍御之孫喬孫與諸友校(1559-1664)〈序〉稱:此書不傳已久,屠侍御之孫喬孫與諸友校〈序〉稱:此書不傳已久,屠侍御之孫喬孫與諸友校讐其闕,

於是此書復完云云。

按此書不傳已久,而屠喬孫結合諸友校讎補闕,使得書籍復成完帙,是以 此書被收入善本之列。今考屠喬孫所輯之書,主要是抄錄《魏書》所記十六國史 實,內容多有錯誤,且多有誤輯資料的情況,實不能稱為善本之籍[32],而「天 祿琳琅」錄及屠喬孫輯校之本,主要因為《十六國春秋》不傳已久,且具有史學 價值,為求保存前賢佚文,因而收錄此書,以傳其散佚之文。

(六)精簡要)精簡要)精簡要精簡要

「天祿琳琅」所藏舊籍,係供皇帝御覽之用,而皇帝日理萬機,很難擁有多 餘時間,用以閱讀大量圖書,是以文臣著錄書籍之時,往往輯選簡編本,以便能 存其精華,汰其繁蕪,而便於皇帝御覽之用。因此在收錄圖書之時,往往重視簡 要的要求,若是卷帙太多之籍,多選擇簡編本,以應皇帝御覽之需,《天祿琳琅

[31] 同註 5,卷八,頁 168,右上。同註5,卷八,頁 168,右上。5,卷八,頁 168,右上。,卷八,頁168,右上。168,右上。,右上。

[32] 此書歷經湯球修正之,撰成《十六國春秋輯補》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此書歷經湯球修正之,撰成《十六國春秋輯補》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114 冊,頁 27-214。湯氏之本,實為目前輯補崔鴻之作的較佳之本,而屠氏輯校之114 冊,頁 27-214。湯氏之本,實為目前輯補崔鴻之作的較佳之本,而屠氏輯校之114 冊,頁 27-214。湯氏之本,實為目前輯補崔鴻之作的較佳之本,而屠氏輯校之冊,頁27-214。湯氏之本,實為目前輯補崔鴻之作的較佳之本,而屠氏輯校之27-214。湯氏之本,實為目前輯補崔鴻之作的較佳之本,而屠氏輯校之。湯氏之本,實為目前輯補崔鴻之作的較佳之本,而屠氏輯校之 誤,也就逐漸顯明於世,惟當時崔鴻之作尚未問世,而文臣也未細究屠氏校輯之誤,是以 選錄之。

(11)

書目》卷十,宋周必大《文苑英華纂要》條下云:[33]

此書乃〔華〕燧(1439-1513) 與其從孫子宣所刻,爵里無考,其〈序〉作於正德元 年(1506),稱「周益公嘗取內架所貯本,集諸學士校正,去其煩冘(筆者案:四 庫本題作「冗」字),分類而成,凡八十四卷,復著辨證」云云。

《文苑英華》多達一千卷之多,卷帙十分龐大,不利於皇帝御覽之用,因而 棄選此書,然此書價值極高,有助於皇帝治政之用,不宜輕率棄之,而宋代周必 大所撰《文苑英華纂要》一書,實僅八十四卷,且備有《辨證》十卷,堪稱《文 苑英華》的精選之本,而此書卷數僅為原書十分之一,具有精華本的特點,是以 文臣選錄周氏之書,藉以替換《文苑英華》的厚重,以達精簡卷冊的要求。然而 宮廷藏書之中,必有《文苑英華》的各種善本,只因輯錄標準不同,因而棄置全 書,改以纂要本替之。反之,《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十九,即錄有明版《文苑 英華》的完書[34],由於錄有全書,內容完備,乃刪除簡編本,二者選錄標準不 同,讀者宜細辨之。

《天祿琳琅書目》卷十,《鴻慶居士文集》條下曰:[35]

考陳振孫《書錄解題》載《鴻慶集》四十二卷,稱「戶部尚書晉陵孫覿撰。按

(孫)覿,大觀三年(1109)進士,政和四年 (1114) 詞科,嘗提舉鴻慶宮,故以1109)進士,政和四年 (1114) 詞科,嘗提舉鴻慶宮,故以)進士,政和四年(1114) 詞科,嘗提舉鴻慶宮,故以(1114) 詞科,嘗提舉鴻慶宮,故以詞科,嘗提舉鴻慶宮,故以 名集」,又考馬端臨《文獻通考》及《宋史.藝文志》所載《鴻慶集》,並四十二 卷,此書獨十四卷者,蓋後人選定之本也。

原書四十二卷,今內府所錄之本,僅為十四卷,係原書三分之一篇幅,實為 簡編本,文臣非不知此點,但因為「天祿琳琅」之籍,僅供皇帝御覽之用,是以 所選文集,多非全帙,僅選錄簡編本圖書,其餘收錄文集之時,亦多類此觀點,

例如《渭南文集》[36]、《漫堂劉先生文集》[37]屬之。若係選錄完整詩文集,亦 恐皇帝無法翻閱全書,加以「天祿琳琅」藏書空間有限,無法錄藏大量圖書,乃 以簡編本替之,以應皇帝御覽需求。

(七)獎新編)獎新編)獎新編獎新編

[33] 同註 5,卷十,頁 229,左下。同註5,卷十,頁 229,左下。5,卷十,頁 229,左下。,卷十,頁229,左下。229,左下。,左下。

[34] 清•彭元瑞等奉敕編撰,《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北京:中華書局,清•彭元瑞等奉敕編撰,《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北京:中華書局,

1995),卷一九,頁 449,左上。,卷一九,頁449,左上。449,左上。,左上。

[35] 同註 5,卷十,頁 216,右上。同註5,卷十,頁 216,右上。5,卷十,頁 216,右上。,卷十,頁216,右上。216,右上。,右上。

[36] 同註 5,卷十,頁 216,右下。同註5,卷十,頁 216,右下。5,卷十,頁 216,右下。,卷十,頁216,右下。216,右下。,右下。

[37] 同註 5,卷十,頁 217,右上。同註5,卷十,頁 217,右上。5,卷十,頁 217,右上。,卷十,頁217,右上。217,右上。,右上。

(12)

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之中,收錄為數不少的新刊[38]、新集[39]、新 [40]、重修[41]、補註[42]、類編[43]之籍,這些收錄典籍之中,大都注入新的內 容,能適度改進舊編未備之失。因此選錄此類典籍,往往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九,《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條下曰:[44]

按:《宋史.藝文志》及晁、陳諸家著錄,皆第稱《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

而無「重廣補註」之名,則此本定為明人翻刻時,所加名目,且《書錄解題》但 稱林億、高保衡承詔校定,並無孫奇之名,亦不言有孫兆改誤之事,今本增入孫 奇、孫兆二人,則「重廣補註」之名,當即為此二人所加矣。

此一重編之本,係加入孫奇、孫兆註語,較之傳統王冰《補註黃帝內經素 問》更為全備,且能改進原書之誤,是以此書價值,必定勝於原書,而「天祿琳 琅」特選此本圖書,卻不以此書為明版圖書,而貶抑其價值,此舉頗有獎勵新編 之意。

又《天祿琳琅書目》卷六,《類編層瀾文選》條下云:[45]

此書前後俱無〈序〉〈跋〉,《前集》〈目錄〉前有木記〈識語〉,稱將舊集所選古 文,重加增錄,分為前、後、續、別四集。

此本亦為新編之書,其輯選古文較多,極具學術價值,是以收錄於「天祿琳 琅」之列,亦有獎倡新編之意。

「天祿琳琅」收錄藏書之時,多能收錄新編之作,以此類圖書,或則內容較 為完備,或是校勘較為完善,或能改進舊編之失,因而較具價值。因此,凡是新 編之作,具有改進舊編之失者,則能權衡其價值,而略其版本要求。因此,如果 新編之作,確具學術價值之作者,則縱使為明版之籍,亦能收入藏書之列,以其

[38] 同註 5,卷三,頁 49,唐•韓愈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條、同同註5,卷三,頁 49,唐•韓愈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條、同5,卷三,頁 49,唐•韓愈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條、同,卷三,頁49,唐•韓愈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條、同49,唐•韓愈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條、同,唐•韓愈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條、同 卷,頁50,唐•柳宗元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柳先生文集》等屬之。50,唐•柳宗元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柳先生文集》等屬之。,唐•柳宗元著,宋•韓醇詁訓,《新刊詁訓唐柳先生文集》等屬之。

[39] 同註 5,卷四,頁 72 左上,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條。同註5,卷四,頁 72 左上,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條。5,卷四,頁 72 左上,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條。,卷四,頁72 左上,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條。72 左上,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條。左上,宋•夏竦,《新集古文四聲韻》條。

[40] 同註 5,卷六,頁 133 左上,無編集人名姓氏,《新編古賦題》條。同註5,卷六,頁 133 左上,無編集人名姓氏,《新編古賦題》條。5,卷六,頁 133 左上,無編集人名姓氏,《新編古賦題》條。,卷六,頁133 左上,無編集人名姓氏,《新編古賦題》條。133 左上,無編集人名姓氏,《新編古賦題》條。左上,無編集人名姓氏,《新編古賦題》條。

[41] 同註 5,卷九,頁 190 右下,宋•唐慎微編輯,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注,《重修政和經史證同註5,卷九,頁 190 右下,宋•唐慎微編輯,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注,《重修政和經史證5,卷九,頁 190 右下,宋•唐慎微編輯,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注,《重修政和經史證,卷九,頁190 右下,宋•唐慎微編輯,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注,《重修政和經史證190 右下,宋•唐慎微編輯,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注,《重修政和經史證右下,宋•唐慎微編輯,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注,《重修政和經史證 類備用本草》條。

[42] 同註 5,卷三,頁 48 左下。唐•杜甫、宋•黃希鶴補註,《黃氏補千家註杜工部詩史》同註5,卷三,頁 48 左下。唐•杜甫、宋•黃希鶴補註,《黃氏補千家註杜工部詩史》5,卷三,頁 48 左下。唐•杜甫、宋•黃希鶴補註,《黃氏補千家註杜工部詩史》,卷三,頁48 左下。唐•杜甫、宋•黃希鶴補註,《黃氏補千家註杜工部詩史》48 左下。唐•杜甫、宋•黃希鶴補註,《黃氏補千家註杜工部詩史》左下。唐•杜甫、宋•黃希鶴補註,《黃氏補千家註杜工部詩史》

條。

[43] 同註 5,卷六,頁 133,右上。無編集姓氏,《類編層瀾文選》條。同註5,卷六,頁 133,右上。無編集姓氏,《類編層瀾文選》條。5,卷六,頁 133,右上。無編集姓氏,《類編層瀾文選》條。,卷六,頁133,右上。無編集姓氏,《類編層瀾文選》條。133,右上。無編集姓氏,《類編層瀾文選》條。,右上。無編集姓氏,《類編層瀾文選》條。

[44] 同註 5,卷九,頁 190,上。同註5,卷九,頁 190,上。5,卷九,頁 190,上。,卷九,頁190,上。190,上。,上。

[45] 同註 5,卷六,頁 133,右上。同註5,卷六,頁 133,右上。5,卷六,頁 133,右上。,卷六,頁133,右上。133,右上。,右上。

(13)

內容較為正確,能提供皇帝御覽之用。今考于敏中等人所撰解題,確實對於新編 之作,能有較高的學術評價,而此一評論觀點,雖非絕對正確,但是後人新編之 作,確能修正前人之誤,因而較具學術價值。

(八)重校讎)重校讎)重校讎重校讎

「天祿琳琅」收錄之籍,亦特別著重文字正訛,是以重視校讎過程,凡遇精 校之本,必隸屬善本之籍,且於解題之中,亦能說明校勘成效,例如:《天祿琳 琅書目》卷一,《春秋經傳集解》條下云:[46]

今詳閱卷中,凡所臚謬誤之處,俱經改正無訛,然則此本之善,具徵學密,匪獨 工良也。

此本文字經過精校之後,凡屬謬誤之字,俱經改正無誤,可見「天祿琳琅」

選錄善本之時,亦能重視文字精校與否,凡遇丹筆竄注,考訂細密之籍,特意標 出版本價值,若是書版本經過細校,且校對精審,則縱為明版之籍,亦足與「宋 槧同工」,《天祿琳琅書目》卷十,《六家文選》條下指出:「此書橅刻甚精,

校勘亦審,實與宋槧同工。」[47]可見「天祿琳琅」收錄典籍之時,亦能參酌校 勘成效,用以鑑定版本價值,此一評論觀點,業已脫離傳統鑒藏觀念,轉而重視 讀書功效。由於「天祿琳琅」的圖書係供皇帝御覽之用,是以收錄之籍若是滿紙 錯訛,則閱讀效果較差,若能嚴選校勘精細之作,則有利於讀書之效。因此,衡 諸「天祿琳琅」所錄典籍,多能重視精校本圖書。

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極具特點,其選錄圖書之時,多能重視書籍的鑒 藏價值,凡遇有此類典籍則不嫌博採,並皆收錄之,是以同為一書,往往錄有多 種版本,以凸顯宮廷藏書的富實,甚至同一版本之籍,竟然錄有十部之多[48] 以其書中鈐印不同,各具鑒賞之效,因而並存之,在這種觀點之下,往往所錄圖 書,難免多有複重之處,且由於收錄原則不一,非純以版本優劣為據,是以收錄 之籍未必盡皆屬善本,讀者於應用《天祿琳琅書目》前編之時,宜特別慎重之,

以免惑於「天祿琳琅」特藏之名,而完全以此地藏書,全係珍罕圖書,卻忽略文 臣選書之時,往往對於「善本」的認定不同,而有不同的收錄原則,若一概以珍 本視之,則所見難免有失,而無法周全。

[46] 同註5,卷一,頁 14,右上。5,卷一,頁 14,右上。,卷一,頁14,右上。14,右上。,右上。

[47] 同註 5,卷十,頁 218,右下。同註5,卷十,頁 218,右下。5,卷十,頁 218,右下。,卷十,頁218,右下。218,右下。,右下。

[48] 同註 5,卷十,頁 218-223,《六家文選》一書。同註5,卷十,頁 218-223,《六家文選》一書。5,卷十,頁 218-223,《六家文選》一書。,卷十,頁218-223,《六家文選》一書。218-223,《六家文選》一書。,《六家文選》一書。

(14)

[49] 賴福順,《清代天祿琳琅藏書印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1),頁 1。賴福順,《清代天祿琳琅藏書印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1),頁 1。1991),頁 1。,頁1。1。 [50] 向斯,《中國皇宮文化向斯,《中國皇宮文化─歷朝皇宮珍寶和典籍》(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6),頁 417。1997.6),頁 417。,頁417。417。 [51] 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下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2),頁 788。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下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2),頁 788。2001.2),頁 788。,頁788。788。 [52] 齊秀梅、楊玉良,《清宮藏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4),頁 18。齊秀梅、楊玉良,《清宮藏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4),頁 18。2005.4),頁 18。,頁18。18。

三、 乾隆時期「天祿琳琅」藏書現象的分析

向來學者對於清代內府藏書的質量,總是抱持肯定的態度,賴福順《清代天 祿琳琅藏書印記研究》曰:[49]

清初內府藏書歷經順、康、雍、乾一百四十餘年的積累,質量均睥睨前朝。在質 方面,自北宋而遼、金、元、明歷朝圖書所在多有,其中有難得一覯的珍本、

孤本,價值連城,世所艷稱。在量方面,內府圖書部帙數量歷代有逐漸增多趨 勢,至清代達到最高數量,當時並未留下明確記錄,惟經過清末的動亂及民初的 竊賣,至民國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清室善後委員會盤點,清宮中猶存善本書 二、三十萬卷,尚不包括行宮典藏及清初鈔刻。清宮高質量的藏書,莫不屬於嫏 寰秘籍,縹緗精品,誠乃國之重寶。

賴氏所主張的見解,正是學界的普遍看法。「天祿琳琅」所藏之籍,乃是集 自宮中各地的善本藏書,是以評價更高,向斯《中國皇宮文化─歷朝皇宮珍寶 和典籍》指出:[50]

天祿琳琅藏書是清室宮廷特藏,所選均為宮廷珍本,包括宋、遼、金、元、明五 朝典籍精華。《書目前編》(筆者案:指《天祿琳琅書目前編》)記載,昭仁殿藏 宋版書71 部、影宋鈔書 20 部、計 84 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71 部、影宋鈔書 20 部、計 84 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部、影宋鈔書20 部、計 84 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20 部、計 84 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部、計84 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84 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種、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89 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部、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2810 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卷。這些宋本包括:清高 宗御題24 部,1057 卷;御題影宋鈔 5 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24 部,1057 卷;御題影宋鈔 5 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部,1057 卷;御題影宋鈔 5 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1057 卷;御題影宋鈔 5 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卷;御題影宋鈔5 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5 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部,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35 卷;鑒藏宋板書 47 部,1361 卷;卷;鑒藏宋板書47 部,1361 卷;47 部,1361 卷;部,1361 卷;1361 卷;卷;

鑒藏影宋鈔書14 部,357 卷。14 部,357 卷。部,357 卷。357 卷。卷。

向氏極力推崇「天祿琳琅」藏書為宮廷特藏重鎮,且所選圖書「均為宮廷珍 本」,其見重若此。此外,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指出:[51]

「天祿琳琅」是宮廷藏書中的善本書庫,也可以說是薈萃我國版刻、精抄之最豐富 之特藏。

是書認定「天祿琳琅」是清宮藏書的善本書庫,可見此地藏書之精美,早已 受到眾多學者的肯定。又齊秀梅、楊玉良《清宮藏書》論及清宮藏書之時,亦極 推薦「天祿琳琅」藏書的價值,其論述如下:[52]

(清代)皇室藏書日益增多,而其中最受注目又最名貴的便是「天祿琳琅」藏書,

(15)

可謂是清宮秘藏善本書中的精華。

齊、楊二氏極力推崇「天祿琳琅」藏書,可謂是「清宮秘藏善本書中的精 華」,同書更進而申論此地藏書的價值如下:[53]

在清宮豐富的藏書中,以「天祿琳琅」善本最具價值。不但孤本秘笈為世重寶,

而且各書校勘精審、刻印精良、裝潢講究、流傳有緒,除可以表現我國歷代刻 書、印書的精美技巧之外,更足以看出我國宋、元、明各代,各地區刻書事業嬗 遞變化的情形。

顯然「天祿琳琅」的藏書品質早已深受後世學者的肯定,而上述諸家學者的 評論,也屬於學界的共通看法。當學者們論及清代內府藏書之時,總認為其藏 書質量俱豐,尤其對於「天祿琳琅」貯藏之籍更是讚譽不絕,多認為該地所藏圖 書,係聚集清室宮廷珍本,乃直接給予較高評價,因而造成後世學者的刻板印 象,總認為「天祿琳琅」既然代表著清宮皇室的特藏,則此地藏書的品質自是無 庸置疑,也就沒有細究特藏書籍價值,遂承襲前人論點,而輕於分辨書籍內涵。

在眾多學者的讚譽聲中,也有學者重新檢視「天祿琳琅」的藏書品質,惟僅限於 嘉慶二年(1797)重新錄藏之籍,藉以指明參與編目的儒臣們「於版本鑒賞能力1797)重新錄藏之籍,藉以指明參與編目的儒臣們「於版本鑒賞能力)重新錄藏之籍,藉以指明參與編目的儒臣們「於版本鑒賞能力 上存在著缺失和局限。」[54]整體而論,「天祿琳琅」首批圖書之中,亦夾雜著 偽本圖書,其中鑒賞失據,因而誤判版本者有之,究竟這批圖書透顯的現象為 何?實有其探討價值,今釐析條例如下,以見乾隆時期「天祿琳琅」的藏書,所 反映出來的現象。

(一)取擇版本原則,未能一致)取擇版本原則,未能一致)取擇版本原則,未能一致取擇版本原則,未能一致

《天祿琳琅書目》編纂者,包含:于敏中、王際華、梁國治、王杰、彭元 瑞、董誥、曹文埴、沈初、金士松、陳孝泳等九人,其撰者眾多,而各人意見或 異,使得各人評定版刻價值之時,往往緣於取擇原則的差異,而致影響到版本 的收錄。例如「天祿琳琅」所錄諸籍之中,有些以初刻本為寶,有些以罕見本為 珍,各書收錄標準不同,使得收錄的版本,也未有明確法則可供依循,除了反

[53] 同註 31,頁 28。同註31,頁 28。31,頁 28。,頁28。28。

[54] 同註 31,頁 26。案:歷來學者論及「天祿琳琅」誤考版本之失,主要著重於偽本混雜其同註31,頁 26。案:歷來學者論及「天祿琳琅」誤考版本之失,主要著重於偽本混雜其31,頁 26。案:歷來學者論及「天祿琳琅」誤考版本之失,主要著重於偽本混雜其,頁26。案:歷來學者論及「天祿琳琅」誤考版本之失,主要著重於偽本混雜其26。案:歷來學者論及「天祿琳琅」誤考版本之失,主要著重於偽本混雜其。案:歷來學者論及「天祿琳琅」誤考版本之失,主要著重於偽本混雜其 中,而考出的偽本圖書,多針對嘉慶二年 (1797),《天祿琳琅書目.續編》著錄之籍,蓋此(1797),《天祿琳琅書目.續編》著錄之籍,蓋此,《天祿琳琅書目.續編》著錄之籍,蓋此 類討論者眾,如:葉德輝《書林清話》、施廷鏞,〈故宮圖書記〉,《圖書館學季刊》1:11:111

1926.3)、《中國古籍版本概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吳哲夫,〈天祿琳琅書目續1926.3)、《中國古籍版本概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吳哲夫,〈天祿琳琅書目續、《中國古籍版本概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吳哲夫,〈天祿琳琅書目續1987)、吳哲夫,〈天祿琳琅書目續、吳哲夫,〈天祿琳琅書目續 編著錄之宋版書籍探究〉,《中央圖書館館刊》11:1 (1978.6),頁 19-34 等屬之,惟此類11:1 (1978.6),頁 19-34 等屬之,惟此類1 (1978.6),頁 19-34 等屬之,惟此類1 (1978.6),頁 19-34 等屬之,惟此類,頁19-34 等屬之,惟此類19-34 等屬之,惟此類等屬之,惟此類 議題,業已超出本文討論範圍,茲不贅述。

(16)

映在收書版本不同之外,也顯示出當時對於「善本」的界定,難有較為明確的共 識。此外,也顯示出書目解題的撰寫各自為政,而未能統合體例之失,如有些解 題的撰寫者,刻意強調初刻本的價值,是以選錄初刻之本以為珍寶,《天祿琳琅 書目》卷九,明何良俊《何氏語林》條下云:[55]

是書刊刻精良,橅印清朗,為明版最佳之本。前後不載〈序〉〈跋〉,惟第一卷後 有「清森閣雕梓」木記,考朱彝尊《明詩綜》小傳:「良俊,字元朗,松江華亭 人,由歲貢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有《清森閣集》」,則此書乃其所自刊也。

此書既為何良俊(1506-1573)所撰,又屬良俊自刊本,當屬初刻之籍,解題1506-1573)所撰,又屬良俊自刊本,當屬初刻之籍,解題)所撰,又屬良俊自刊本,當屬初刻之籍,解題 特意標舉之以示珍重之意。然而亦有初刻本圖書,或因較為常見之故,反不入於

「天祿琳琅」之列,卻特別著錄別本替之,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十,明李天 麟《詞致錄》條下曰:[56]

此本〈序〉稱:「祥宇李公」,則又別為一版,而〈序〉後署名為書賈割去,復從

《目錄》卷六中割取歐陽修、方岳、李良樞等名,移補目錄首葉標題之下,以此書 為歐陽修所作,不知書中所在南宋人文章甚多,豈有修為纂輯之理,今取天麟自 刊本校之,顛末具見,又安從欺飾乎?

按李天麟初刻本,實為「明萬曆十五年(1587)古燕李氏杭州刊本」,如係1587)古燕李氏杭州刊本」,如係)古燕李氏杭州刊本」,如係 收錄李天麟《詞致錄》一書,當以此本為佳,蓋由於此本為原作者所刊,理應精 校文句內容,是以錯訛較少,而較具版本的價值。然而「天祿琳琅」所錄之本,

但見〈序〉中錄有「祥宇李公」字樣,今考《詞致錄》諸多序跋之中,僅有蘇 濬〈詞致錄序〉錄及上述諸字,而其餘諸家序跋,均未題「祥宇李公」四字,至 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古燕李氏杭州刊本」雖錄有溫純、傅好禮、李天麟、1587)古燕李氏杭州刊本」雖錄有溫純、傅好禮、李天麟、)古燕李氏杭州刊本」雖錄有溫純、傅好禮、李天麟、

余良樞、唐守欽等人所撰〈序〉、〈跋〉,卻未能錄及蘇濬之〈序〉,是以于敏中 等人認為「此〈序〉稱祥宇李公,則又別為一版。」可見于氏諸人必見及李天麟 初刻之本,然何以會揚棄初刻本,而改以他本替之?可見《天祿琳琅書目》的編 輯群們,其評選標準不一,而導致同屬於初刻本的圖書,或而錄存,或而見棄,

如以明李天麟《詞致錄》的收錄為例,列入「天祿琳琅」藏書的版本,不僅割竄 文句,妄圖欺飾,而有偽冒版本之失,甚且版本不明,難於詳考,今遍考諸家館 藏善本,竟難見相同版本,而文臣雖見及李天麟初刻之本,且用以校明「天祿琳

[55] 同註 5,卷九,頁 189,左上至右下。同註5,卷九,頁 189,左上至右下。5,卷九,頁 189,左上至右下。,卷九,頁189,左上至右下。189,左上至右下。,左上至右下。

[56] 同註 5,卷十,頁 231,右上。同註5,卷十,頁 231,右上。5,卷十,頁 231,右上。,卷十,頁231,右上。231,右上。,右上。

(17)

琅」藏書妄改之失,惜仍未能擇善本,棄偽本,顯見當時收錄藏書之時,選錄原 則未能劃一。

(二)收錄相同傳本,稍嫌煩累)收錄相同傳本,稍嫌煩累)收錄相同傳本,稍嫌煩累收錄相同傳本,稍嫌煩累

「天祿琳琅」所藏諸籍多備錄眾本,此舉除能炫耀宮廷藏書之富,能夠兼具 各種版本之外,也能提供皇帝校讀之用。平心而論,如果同一藏書之地能夠收藏 各種傳本,則圖書流傳演變之跡可得而知之,且容納同書的各種傳本,也能展現 藏書的實力,如果針對此點而言,「天祿琳琅」藏書能廣備眾本,可算是一項優 點。然而在廣備眾本的同時,若是同一書籍,卻收錄相同的刊本,則就收錄標準 而論,此舉有過於浮濫之失。蓋收錄不同的刊本,則各刊本的流傳過程,乃至於 文字異動,可得而校之,而能收致極佳功效。然而「天祿琳琅」收錄的藏書,往 往收錄相同刊本,《天祿琳琅書目》〈凡例〉指出:「同一刻而兩印各妙者,俱 從竝收,以重在鑒藏,不嫌博採也。」[57]據此,則屬於同一刻版,而印刷時間 不同者,仍並收其書,而此一收書原則是否合適,則恐有商榷餘地。蓋屬於同 一版本之籍,縱使刷印時間不同,紙張、墨色稍異,然其文句內容應該都是完全 相同,既是如此,則毋需大費周章收錄相同版本之作。例如《天祿琳琅書目》卷 十,錄有「十部」明版《六家文選》[58],其中尚不包含《六臣註文選》、《文選 註》各一部,由此可見,只為保存名家藏印,卻逐一排比相同版本之籍,反而顯 得有些煩累不堪。

(三)書籍殘缺極多,闕文亦夥)書籍殘缺極多,闕文亦夥)書籍殘缺極多,闕文亦夥書籍殘缺極多,闕文亦夥

《天祿琳琅書目》著錄印文之下,兼記闕補卷頁,從著錄情況看來,其所錄 之籍,卷頁殘缺極多,多非全本,只因具有鑑賞價值而錄之。然而審視該目所 錄圖書,缺錄卷頁極多,是否堪稱為善本?恐仍有商榷餘地。例如《天祿琳琅書 目》卷六,《朱子語類》條下曰:[59]

闕補卷三十三(六, 二十一)卷三十五(二, 十七)、卷八十一(三十二)、卷 九十四(十四、十五)、卷一百十(一)、卷一百二十八(十)

此本雖為元版之籍,然其闕補之頁甚多,甚且同屬一卷,竟有二處不連貫的 闕頁,缺損情況嚴重,而以宮廷藏書之富,竟無法找到完善之本,僅能以闕補本

[57] 同註 5,〈凡例〉,頁 7,右下。同註5,〈凡例〉,頁 7,右下。5,〈凡例〉,頁 7,右下。,〈凡例〉,頁7,右下。7,右下。,右下。

[58] 同註 5,卷十,頁 223,右上。同註5,卷十,頁 223,右上。5,卷十,頁 223,右上。,卷十,頁223,右上。223,右上。,右上。

[59] 同註 5,卷六,頁 113,右下。同註5,卷六,頁 113,右下。5,卷六,頁 113,右下。,卷六,頁113,右下。113,右下。,右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03/2011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05/2013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2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s and Center for Quant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17, Taiwan!. ⇤ Author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2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s and Center for Quant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17, Taiwan..

2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s and Center for Quant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10617, Taiw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