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球訓練在桌球教學與訓練運用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多球訓練在桌球教學與訓練運用之探討"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多球訓練在桌球教學與訓練運用之探討

吳文郁

1*

、陳建彰

2

、劉羿德

3

1國立中央大學體育室

2明志科技大學體育室

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

摘 要

多球訓練法是目前桌球、網球、羽球、排球等運動項目普遍採用且 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之一,合理的運用可以幫助選手快速掌握各種新的 技術。多球訓練具有密度高、強度大、練習次數多等特點,能在單位時 間內,通過反覆多次的揮拍擊球來增加訓練密度和強度,對建立正確的 基本動作,鞏固基本技術及發展專項素質,鍛練選手的意志品質等,有 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桌球各階段訓練中被廣泛運用。本文針對多球訓練 方法在桌球教學與訓練中的應用,以文獻探討的方式與桌球實務訓練中 多球訓練法所產生的過程及成效,進行探討與分析。並提出實施多球訓 練應注意事項及建議,供教師、教練及選手平時訓練之參考,以提升教 學與訓練之效率。

關鍵詞:桌球、多球訓練、訓練處方

* 通訊作者:吳文郁;國立中央大學體育室;E-mail: diegowu@yahoo.com.tw

(2)

A Study on Multi-ball Utilization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and Training

Wen-Yu Wu

1*

Chien-Chang Chen

2

Yi-Te Liu

3

1

Off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2

Off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ing C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Department of Sports,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Multi-ball training is a wide-used training method for table tennis, tennis, badminton and volleyball, utilizes multi-ball training properly can help player master new skills in a short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ball training are high training density, high exercise intensity and high repeatedly training times, which can increase training density and intensity through repeatedly swing blade and hit balls, it also provides positive effects on establishing right motions, steady basic skills and increase player’s mental strength, therefore the multi-ball training is used in every table tennis training levels. In this articl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ball training in table tennis teaching and training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documents discussion, the process and effect on practical multi-ball training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Several atten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multi-ball training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of daily training for teacher, coach, and player to rais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Keywords: table tennis, multi-ball training, training prescript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 Wen-Yu Wu; Off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E-mail:

diegowu@yahoo.com.tw

(3)

壹、前言

近年來國際運動科學之迅速發展,已促使運動訓練之方法更趨科學化、效率 化,不僅要著重科學的理論之探討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以科學的手段來配合其運 動訓練的方法 (阮如鈞,1981)。為瞭解世界桌球潮流及整體發展趨勢,以知己知 彼克敵制勝,並避免土法煉鋼,以增加訓練方向之正確性與可行性,應是首先應 該做的工作,有組織、有系統與科學化地蒐集各國桌球選手技戰術資料加以分析,

藉以提供並改善我國桌球選手的技戰術水準,為選手奠定比賽時的基礎工作 (沈啟 賓、陳金海、侯叔玲、張富貴、陳敬能,2011)。桌球項目在我國是一項相當普及 且受喜愛的運動,擁有廣大的運動人口。近年來我國選手在國際賽也常打出佳績,

在大專校院中也是比較受學生青睞選修的運動項目之一,選修桌球運動的人數占 很大的比例 (吳文郁,2010)。而多數學生是在進入大專校院以後,透過選課才真 正長時間接觸到桌球運動,通常此類學生技術比較薄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 學生掌握桌球基本技術,對桌球運動產生興趣,教學方法及步驟就至關重要。而 競技選手在精進技術的同時,除傳統訓練方式外,應與時俱進並掌握技術發展趨 勢,尋求突破性與更科學的訓練方式,技術才能有所突破。

桌球訓練方式多樣且因人而異,其中多球訓練模式為多數教練廣泛採用的訓 練方式之一,球類運動如網球、羽球、排球也都廣泛使用此訓練方式。多球訓練 能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反覆多次擊球來增加訓練密度和強度,對建立正確的基本 動作,鞏固基本技術及發展專項素質,鍛練選手的意志等,有良好的效果。吳文 郁、羅國銓 (2006) 認為一般多球訓練方法,大多採用人工操作的供球方法,極少 部分採用發球機控制的供球方法,多球訓練不僅節省撿球時間,更重要的是加大 了單位時間內練習的強度與密度。在實施多球訓練時,若能充分掌握多球訓練目 的與操作要點,即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果。因此,多球訓練方式被廣泛運用在各個 階段,從初學者、少年、青少年、成人等,各個年齡層或不同層次水準皆適用。

傳統的單球練習方式,礙於撿球浪費時間過多,影響訓練品質及時效,而桌球多 球訓練係指將數十個、數百個球放在一個籃子 (盒) 內,將籃子 (盒) 置於供球者 身旁,根據不同的練習內容與要求連續不斷取球,並採取不同的供球方式將球送 至練習者的檯面,以達到提高練習質與量的目的。方云峰 (2008) 認為此訓練方法 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能連續發送不同落點、旋轉、速度、力量的球,大幅加強了 練習的強度,提高練習效果。然而,對於一般初學者水準而言,由於未具備良好

(4)

基本動作等基礎,初期兩人對練時失誤較多,達不到來回對練的效果,所以基本 技術進步的幅度較無法彰顯,更起不了應有的學習效果。因此,若將多球訓練方 式導入到課堂練習中,不僅能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與活動 量,同時對於學生的基本動作固定與錯誤修正,皆有很大的助益,更使學生能在 連續不停的擊球過程中體驗到打球的樂趣。

多球訓練方式對訓練有所助益,但操作過程仍需要深入了解與實作經驗累 積。有鑒於此,筆者希冀透過本文介紹分析,探討操作過程、運用方式及流程中 相關注意細節,並提供相關建議,俾利教師、教練及選手在平時訓練過程中運用 參考。

貳、多球訓練之效益與局限

多球訓練法是 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女排大松博文教練率先在排球訓練上運用 的一種訓練手段,被認為是能加大運動負荷、增大運動量的一種行之有效訓練方 法。而桌球多球訓練法是 60 年代中國國家隊教練李仁蘇借鑒過來並運用到桌球技 術訓練中,之後長期以來被中國乒乓球隊吸收和廣泛地應用於乒乓球訓練,經過 多年的創新和發展已成為當今各國桌球訓練中的一種有效的輔助練習方法之一 (陳衛東、黃依慧,2011)。探究此訓練方法之所以深受肯定及採用,必然有其需求 及成效,但在訓練過程中仍存在些許限制與注意事項,茲將多球訓練效益及多球 訓練局限分述探討。

一、多球訓練效益

桌球運動屬於技能類項目,必須掌握規範的技術動作,而多球訓練能在單位 時間內透過反覆多次的揮拍擊球、步法移位及動作連結來增加學員的訓練密度及 強度,同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加強學員基本動作訓練,由簡入繁重複操作糾正錯誤 動作,鞏固基本技術,既省時又見成效。肖軍凡 (2008) 認為在技術訓練的初期階 段,應該採用多個多球訓練的形式,讓初學者盡快的學會和掌握單個的技術動作,

比如正手攻球、拉球、反手攻球、推擋等。多球訓練能幫助初學者建立起技術動 作的條件反射,強化記憶功能,加快學習的進度,使技術動作盡快的形成動力定 型,同時多球訓練也是學習和提高步法最有效的途徑,任何步法訓練都可以透過 多球來進行,並且使之與手法緊密結合。練習時,可以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

(5)

單一的步法練習進階到綜合的步法練習 (謝淑娟、杜錦豊,2010)。此外張瑛秋 (2008) 認為實施多球訓練所帶來的三大益處與杜美華 (2005)、徐增琪 (2005) 分 別所提的多球訓練五大優點,皆強調此種訓練方式之時效性與功能性。但在操作 實務上,如供球方式、球數組數、動作組合及間歇時間等仍須妥為安排,乃至透 過實驗研究出操作具體數據,讓多球訓練更具科學化。同時中國大陸學者屈芳 (2009) 研究發現多球訓練的密度比單球訓練高 50%,多球訓練不僅對建立和鞏固 正確的基本技術動作有幫助,而且對增加運動負荷,提高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的機 能也很有效果。初學者兩人單球對練時,要完成多板之結合性技術成功率較低,

效果不盡理想,而多球訓練不受練習者回球質量及落點影響,陪練員可不斷的供 球,從過程中要求與修正,進而達到主練員所需的訓練目的及品質,且在擊球的 步法移動範圍、練習難度方面也比兩人對練效果更好。此種訓練方式更可依據學 生的實際情況和練習目的,有效降低或增加練習的難度,有利於學生掌握擊球要 領、鞏固動作、修正技術及增進學習樂趣。在成效實證方面,方云峰 (2008) 對大 學選修桌球課程學生分組進行研究,課程中加入 50 分鐘多球訓練,另一班不實施 多球訓練,經過 13 週練習,結果有實施多球訓練的班級技術達成率優於未實施班 級。另一學者王鳳仙 (2008) 於河南桌球俱樂部隨機抽取 52 位桌球少年選手,在 訓練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根據多球訓練密度的不同分成三個小組訓練,進行對比分 析,結果發現當多球訓練達到總訓練密度的 50%左右,其選手基本技術有明顯的 增長。顯示多球訓練可以鞏固動作穩定性和提高連續擊球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 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桌球基本技術。然而多球訓練有多種形式,不同的供球方法有 著不同的作用,產生不同的效果。蔡繼玲、吳修文、蔡學玲、陶志祥、唐建軍 (1999) 指出多球訓練能連續不斷地供應不同落點、旋轉和力量的球,加大訓練的頻率與 強度,除了訓練選手的步法、判斷和擊球方法外,還能訓練選手的專項素質。此 與歐陽金樹、吳德成 (2002) 認為多球訓練步法,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大量的無氧 訓練是有效的,其觀點頗為相似。而杜美華 (2005) 研究認為多球訓練的方式方法 多種多樣,選手可依各別需求選擇不同的練習方式或不斷創新方法,其方法必須 客觀實際,特別在結合技術練習部分,不同旋轉或落點的連結都不能脫離比賽實 際狀況,唯有合理的訓練才能有好的效果。

二、多球訓練局限

綜觀上述文獻對於多球訓練所帶來效益給予肯定,但實施多球訓練仍有所局

(6)

限,任何訓練方式最終目的就是要提升其技術能力,所以採用何種訓練方式之前 應徹底了解方法、過程及注意事項。在實施多球訓練初期過程中,老師必須先要 求學生注意揮拍動作之正確性,掌控擊球時間,能將球打進後再來做其它的要求;

而在訓練選手則必須要求選手提高擊球「質量」,而不是將球打進就好,並灌輸學 生或選手認真處理每一球之正確觀念。吳文郁、羅國銓 (2006) 認為桌球多球訓練 的運動量及強度較平時訓練還要大,對桌球選手的局部負擔比較重,因此在專項 體能部分,隨著多球訓練強度及內容的增加,選手應適度配合提升相關體能,在 技術訓練上才能有所突破。並在每次訓練後,教練應注意選手脈搏變化及身體有 無異常反應,考量選手體能負荷並適時做強度及量的調整,操作過程應遵守循序 漸進原則,以免造成運動傷害。而唐建軍 (2005) 建議多球訓練與單球訓練的安排 應為 1 比 2,至多不超過 1 比 1,否則會產生不良效果。其觀點與屈芳 (2009) 研 究結果相近,研究中提到多球訓練應在總訓練量的 30%-40%左右,不可過高,但 也不能過低,才能有效提升專項耐力等素質。而每組練習的量應根據選手的年齡、

性別、身體素質及打法特點而有所調整,不可一概論之,藉由多球訓練培養選手 形成不同的打法特點,而不是統一模式。在操作中供球者應提高供球質量,在落 點、旋轉、力量、弧線等方面儘量可能與單球練習相近,並根據選手的技術狀況 妥善調配多球與單球練習比例,以提高選手的實戰能力。一般桌球教學上所採用 的多球訓練更須特別用心,針對學生需求而有所調整與修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謝淑娟、杜錦豊 (2010) 也認為多球訓練有其獨特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在教學中 應注意動作技術宜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多球訓練不能替代單球訓練、多球訓練 的量和強度要適宜等幾個原則。此與杜美華 (2005) 強調多球訓練只是方法之一而 非訓練的全部,當然也無法完全取代其他訓練法的特殊需求。因此,在訓練過程 中仍需與其他訓練法做結合搭配,才能有最佳的成績表現。另外在操作過程中張 瑛秋 (2008) 亦提出幾點注意事項:多球訓練與單球訓練有一定的區別,特別是在 球與球的銜接,賽前訓練階段應降低比例;多球訓練刺激的變化較小,反覆練習 容易降低選手的興奮程度,形成機械性的重複練習,反而不易達到良好的練習效 果。因此,教練在多球訓練時應注意選手或學生的實際情形和練習目的提出適當 的要求,以防止選手及學生在練習時不動腦筋,造成重複機械化的動作;多球訓 練時供球的密度、供球的難度都應與練習者的情況相適應,密度過大過小、難度 過高過低不僅不會達到練習的效果,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練習者的訓練效果和 訓練情緒。因此,在練習時供球者一定要隨時注意練習者的回球情況,隨時調整

(7)

自己供球的速度、力度、密度及落點,方能達到最佳的練習與訓練效果。

在充分了解多球訓練法對整體訓練所帶來的效益後,如何在有效安排運用的 同時,應思考儘可能的摒除克服操作局限並適時修正步驟,才能達到最好的訓練 效果。訓練方法及過程因人而異,每位選手技術風格及打法也不盡相同,乃至訓 練期、比賽期及調整期的訓練內容及比例皆有所差異,固其操作手段及流程皆需 長時間不斷的摸索與經驗累積,方能成就一套既有效率且成功的訓練法。

參、多球訓練在教學與訓練上之運用

桌球多球訓練法在世界各國已行之多年且有深入的研究,而此種訓練方式運 用於一般體育教學上,以多球訓練為主題的教學設計,加上妥善內容安排與分組,

並給予近期目標,讓教學方式及過程更加活潑,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樂趣。競 技訓練則因應規則與器材不斷改變,訓練方式及強度也應適時調整修正,尤其比 賽用球自2014 71日起國際賽事開始採用環保材質的塑膠球 (plastic ball)

取代擁有百年歷史的賽璐璐球 (celluloid ball)。塑膠球直徑雖然同樣號稱40mm

但實際上為 40.2mm,所以目前在市面上看到的最新用球會標示 40+。基此,球體

及材質改變而將影響旋轉、速度及來回板數,競技選手在多球訓練方面更應加強 全身肌力,加重擊球質量及應付多板來回球所需的基本體能。最終若要有效達成 多球訓練法所帶來之成效,除參考成功訓練模式案例之外,對於多球訓練的方法、

時機、步驟、時間、數量、供球要領及訓練內容等,應加以思考計畫並妥善安排,

加上訓練過程中經驗的累積與靈活運用,此方法將可成為一套成功訓練模式,進 而提升訓練成效。

多球訓練一般分為發球機供球與人工供球兩種方式,發球機供球因為缺乏真 正對打的真實感與設備購置的關係,人數眾多的團隊或稍具水準的選手較少採 用。因此,本文以人工供球方式為主要探討方向。通常桌球教學或訓練大多以兩 人對打為主,長時間練習下即略顯枯燥,加上撿球時間多於練球時間,同時雙方 須具備相對基本技術才有對打過程之樂趣與成效。而為克服以上種種限制,才發 展出多球訓練方式並廣受運用,茲將此訓練方式依體育教學運用與競技訓練運用 分述如下。

(8)

一、體育教學上之運用

多球訓練之實施以筆者教學經驗為例,通常一個班級人數約 40 人,上課時間 100 分鐘,扣除熱身、講解、分組及示範等過程後,學生實際能操作練習的時間已 所剩不多,因此在具備一定基礎動作後,可適時採取分組多球訓練方式,在有限 的上課時間內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初期練習時供球可適當放慢速度,提高供球 弧線,以提高練習者的覺醒程度和主動出拍觀念,待其擊球還原後再供下一個球,

每回合練習以 30-50 個球為宜。練習者對所學技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後,可以加快 供球速度,根據練習者的情況,在供球的密度和速度上稍做提升,並給予目標加 以要求達成,以避免練習者產生因來球固定且數量較多而出現隨意擊球,不珍惜 每個球的情況發生。然而,針對體育課學生之教學應有別於選手訓練,因班級人 數眾多,老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如四人一組,一人供球,一人擊球練習,一 人於擊球者後方隨來球揮拍練習,一人撿球。每一回合達到老師要求的球數即可 角色調換,以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輪換,此方式可讓每位學生皆處於活動狀態,

可讓學生免於等待或缺乏與同學間互動。但操作之前應讓學生了解實施要領,如 供球方應掌握供球屬性、速度、落點,弧線、力量、頻率及供球技巧,在供球的 過程中能讓擊球方感覺順暢有如一般對打,擊球方若有來不及擊球或等待來球而 停頓下來情況發生,此時供球方供球速度應稍作調整。供球技術的好壞,會直接 影響練習者對技術的掌控和練習的積極性,因此供球員可說是整個多球訓練過程 中,最重要的靈魂角色。而擊球者應掌握動作要領等待來球,正確且有效的將球 回擊至指定區域,過程中應不斷的修正動作,體會擊球要領及熟練動作,感受擊 球感覺與控制擊球力量。而揮拍練習者應隨著供球員的來球節奏,同步模擬做空 揮拍練習,以加強鞏固揮拍動作之正確性與熟練度。撿球者可利用道具如小籃子、

盒子、拾球器等器具,在短時間內有效的將球集中並撿進小籃子,再送回供球處,

以便供球者連續取球使用。如此角色分配且各司其職,學生可在學習的過程中增 加同學間互動且充滿樂趣,並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運動量。而此階段不建 議不間斷、長時間快速餵球,應偏重於擊球觀念及動作正確性,即使到達成熟階 段,多球訓練也只能做到在來球的質量上盡可能的模擬實戰情況,在其他方面和 實戰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練習路線和技能的使用順序是固定的。因此,多球 訓練不應成為該階段主要的訓練方式,仍需搭配各種對打訓練以活絡球路,訓練 時間也應適當調控。

(9)

二、競技訓練上之運用

除以上用於體育教學方式外,筆者曾於 2006 年大專體育「桌球多球訓練理論 基礎與實施要點」一文提及,競技桌球的多球訓練方法種類繁多且較為複雜,訓 練密度及強度也有別於一般教學,應特別注意操作程序的合理性及間歇時間。而 目前國內各球隊依訓練內容屬性差異不同,最常採取的訓練方法分為「多球單練」

及「多球多練」兩種,此兩種訓練方式在掌握技術的不同階段、不同內容及不同 要求時,應有所側重。而依訓練人數組合不同,又分為單人多球訓練及多人多球 訓練 (二人以上),其中以多人多球訓練較為廣泛運用,茲將競技訓練常見的人工 供球多球訓練法做以下介紹。

(一) 單人多球練習法:在沒有同伴對練的情況下,可自己練習發球,加強發球質 量、落點及穩定性,或從中檢視修正發球動作,此課程為一般競技選手每天 必練課程。除此也可以自己拿球放置在本方球檯彈起後做特定擊球動作,這 種練習方法,主要用於練習初學者建立正確擊球動作、擊球時間、擊球點、

擊球感覺及力量控制等。

(二) 二人多球練習法:通常由教練 (供球員、陪練員) 與主練員組成,練習單項技 術或兩個以上單項技術組合的結合性技術。可分為一人供球一人練習、供球 後二人同時進行單球連續練習,這是多球訓練中最普遍也最常用的方法。此 種練習可提升各種基本技術擊球質量、鞏固動作正確性、特定技術的熟練度、

加快步法的移動速度、揮拍速度及結合技術動作的連貫性。

(三) 三人多球練習法:指三個人使用一籃 (盒) 球,可分為一人供球二人練習,或 二人供球一人練習兩種,此種練習可提升雙打跑位及前三板球訓練。或是可 將主練員增加至兩位,另一位依據訓練所需至主練員對面處理主練員之回擊 球,雙方對打至該球結束,以充分達到回擊訓練效益及連續對打實戰經驗,

同時也能縮短多人輪替等待時間,此種練習可達到雙方訓練之不同需求。

(四) 多人多球練習法:選手人數眾多或場地桌數受限情況下可採用此訓練方式,

一人供球多人輪流練習特定動作,供球者固定一人,主練員完成指定動作組 數後迅速退至後方排隊,輪換下一位隊友補位操作,依序輪換至一段落。此 種練習在提升各種基本技術與結合技術質量外,亦能訓練並提升步法跑位能 力,在完成一套動作流程後也可讓選手有充分喘息時間,同時於後方觀摩隊 友動作並加以學習。

(10)

上述練習方式可彈性調整供球與擊球方之技術型式,全憑主導者 (教練、選手) 對練習之預期目標而定。至於各項技術在多球訓練球數、組數方面及操作時注意 事項,依筆者觀點及執教經驗彙整,針對體育教學運用與競技訓練運用提出合理 範本列表可供教學、訓練之參考,並依訓練所需適度調整 (如表一、表二)。

表一 體育教學運用多球訓練之參考要項

練習項目 每組用球數與組數 注意事項 發球練習 整簍球不間斷練習,10-20 分鐘為宜 持球、拋球、落點、質量 單項技術練習 30-50 球為一組,練習組數 3-4 組 揮拍動作、擊球要領 結合性技術練習

步法練習

40-60 球為一組,練習組數 2-4 組 60 個球左右為一組,練習組數 2-3 組

動作連貫、擊球落點 步法移動要領、手腳協調性 註:結合性技術練習以二個單項技術結合為主。

表二 競技訓練運用多球訓練之參考要項

練習項目 每組用球數與組數 注意事項 發球練習 整簍球不間斷練習,

30 分鐘為宜

發球落點、質量、變化、

多樣化、成功率 單項

技術練習

60-80 球為一組,

練習組數 2-3 組

擊球質量、擊球落點變化、不同站 位擊球

結合性 技術練習

80-100 球為一組,

練習組數 2-3 組

動作連貫性與還原動作、擊球落點 變化、擊球準確度

步法練習 100 球左右為一組,

練習組數 2-3 組

各種步法靈活運用、移動判斷能 力、移動速度及敏捷性

單項技術 命中練習

以命中 20-30 個球為一組,

練習組數 2-3 組

擊球質量落點要求、

擊球穩定性、成功率要求 註:結合性技術練習以二~五個單項技術結合為主。

肆、結語

多球訓練法在桌球訓練過程中,其操作手法及成效已廣受推崇與肯定。然而,

多球訓練只能作為輔助練習方式的一部分而非訓練之全部,也無法完全取代其它 訓練法的特殊需求。因此,在訓練過程中仍須與其它訓練方式做搭配結合,才能 達到最佳的成績表現,尤其在實施操作之前更應依據桌球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

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並根據教學內容需要,並結合學習者的實際程度來靈活運

(11)

用。多球訓練手段與方式是一種強化訓練的過程,對於訓練密度的控制上要十分 注意,不是量大就是好,應當與練習者本身的身體發育、素質基礎和技術狀況配 合,尤其是要注意每次練習時間的長短和技術的難易上作適度調控,既要收到超 量恢復的訓練效果,又不能出現過度疲勞的現象,所以訓練之局限更不容忽視。

由此可知,從事多球訓練須面面俱到,而各面向間之拿捏藝術就猶如專家所云,

在訓練中既要有負荷的刺激,又要讓他們有新鮮感,在玩中學、在樂中練,藉以 引發學習動機,進而達到理想訓練效果 (王鳳仙,2008)。近年來隨著桌球技術不 斷的提升與創新,將來多球訓練方式更須朝向多元與創新發展,藉以符合需求,

尤其是在供球量化之研究或是操作模式的改變方面,更是從事桌球專業者未來研 究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王鳳仙 (2008)。多球訓練密度對少兒乒乓球運動員的作用研究。湖北體育科技,

27(6),683-684。

方云峰 (2008)。高校乒乓球專項課的教學方法分析與運用。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 院學報,8(6),68-70。

吳文郁 (2010)。大專乙組桌球運動人口組訓及參與賽事之現況。大專體育,106,

109-116。doi:10.6162/SRR.2010.106.13

吳文郁、羅國銓 (2006)。桌球「多球訓練」理論基礎與實施要點。大專體育,84,

12-15。doi:10.6162/SRR.2006.84.03

肖軍凡 (2008)。少兒乒乓球訓練進程式控制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

33-35。

沈啟賓、陳金海、侯叔玲、張富貴、陳敬能 (2011)。2010 年亞運會優秀男子桌球 選手比賽三段技術分析。成大體育學刊,43(2),103-114。

阮如鈞 (1981)。競技運動訓練的理論與方法。臺北市:體育出版社。

杜美華 (2005)。多球訓練在桌球運動訓練上之應用。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

165-172。doi:10.6591/JPES.2005.12.12

屈芳 (2009)。多球訓練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廣東技術師範學 院學報,2,46-48。

徐增琪 (200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乒乓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2)

唐建軍 (2005)。乒乓球運動教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陳衛東、黃依慧 (2011)乒乓球多球訓練法的文獻綜述—以湖南省各體育院系使用 的教材為例。體育科技文獻通報,19(12),133-136。

張瑛秋 (2008)。現代乒乓球訓練方法。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蔡繼玲、吳修文、蔡學玲、陶志祥、唐建軍 (1999)。乒乓球。北京:北京體育大 學出版社。

歐陽金樹、吳德成 (2002)。中國大陸桌球步法訓練之研究。大專體育,62,69-74。

doi:10.6162/SRR.2002.62.12

謝淑娟、杜錦豊 (2010)。多球練習法在幼童桌球訓練的運用。政大體育研究,19,

103-1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e encoder portion benefits from bidirectional context; the decoder portion is used to train the whole model through language modeling. ◉ Pre-training objective: span

CASE (Center of Advanced Medical Simulation and Education) is a multidisciplinary medical simulation center aims to giv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with new training methodologies by

  Equipment Operator Training Including Cranes and Lift Trucks Equipment Operator Training Including Cranes and Lift Trucks Abstracted from FM Global Property Loss Prevention

prevocational) 、轉銜的工作訓練(transitional work training/vocational adjustment)、半 技術性的工作訓練(semi-skilled work training)、技術性的工作訓練(skille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Arts, Queensland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Arts, Queensland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rough training in coaching, and integrating the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n exercise and fitness training activity, this course not only

ESDA is used by schools to collect and manage self-evaluation data,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on-line Stakeholder Survey (SHS), assessing students’ affectiv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