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地面對排球選手起跳動作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同地面對排球選手起跳動作之影響"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228

壹、研究背景

沙灘排球運動於 1920 年代發跡於美國南加州聖塔摩尼卡地區(Sana Monica),早期是 屬於一種遊戲,並無固定的形式,且依據當時室內排球比賽的規則。在近 70 年來,沙灘 排球已從休閒運動發展成為職業競技運動(Couvillon, 2003),並且在 1996 年亞特蘭大奧 運會中,沙灘排球成為奧運正式項目之一(Kiraly & Shewman, 1999)。此後,沙灘排球運 動正式進入高競技化、商業化、職業化與全球化的新紀元,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二十餘 站的職業巡迴賽,並在 2003 年推出與職業網球相似的沙灘排球四大公開賽, 從此沙灘 排球成為全球兼具商業行為之高競技職業運動。 沙灘排球目前在國內也正處於發展階段,雖然全國運動會已將沙灘排球列入比賽項 目多年,但是目前國內的沙灘排球選手多幾乎都是由室內排球選手來兼任,而這些選手 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硬地上打球,對於沙地的環境以及起跳技巧並不熟悉,導致在比賽 時常會有跳不起來或失去帄衡的現象產生。因此,本研究乃透過國內外相關的文獻與研 究,探討選手在硬地與沙地起跳扣球動作上的差異,並了解在沙地起跳時應如何調整起 跳的技巧,讓選手沙灘排球起跳扣球的技術能有進一步的提升。

貳、不同地面對運動表現的相關研究

有些學者曾經針對在不同地面上所進行的運動加以分析,尤其是比較相同運動在沙 地 與 硬 地 運 動 時 , 探 討 在 運 動 特 徵 上 所 產 生 的 差 異 。 針 對 在 沙 地 上 行 走 (Davies & Mackinnon, 2006)和跑步(Pinnington & Dawson, 2001) 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沙地行走或跑 步時,會比在硬地消耗更多的作功(work)與能量(energy),他們認為這樣的現象乃歸因於 沙地的柔軟與鬆動而將力量與能量所吸收所導致。

(3)

229 彈性對於良好的垂直跳動作是很重要的(Papaiakovou 等, 2003)。 李世明、劉學貞(2001)針對沙灘排球起跳扣球的動力學特徵進行研究,其結果發現, 沙下埋設測力板所得到的力學數據並不是人體直接受道的介質反作用力,而是經過了沙 地傳遞後的力學數據。而沙灘排球扣球起跳的恢復係數小的原因在於:1.人體與沙地做 為碰撞兩方的物質剛性小;2.人體緩衝階段下肢伸肌群儲存的彈性位能小;3.人體蹬伸 階段下肢伸肌群爆發力量小之故。 廖德泰(2001)進行沙灘排球與室內排球跳躍發球動作之分析,其結果顯示,沙灘排 球有較長的起跳緩衝時間,且有較小蹬伸水帄位移。這說明沙灘排球因緩衝損失了較多 的水帄速度及衝量,所以水帄位移、起跳瞬間垂直速度與合速度皆小於室內排球。沙灘 排球起跳最大緩衝時下蹲較淺,身體前彎較少,不利於水帄速度的發揮。

参、不同地面屈膝垂直跳的研究

垂直跳是沙灘排球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其動作範圍涵蓋攻擊、跳躍發球和攔網等, 其中攔網佔總跳躍數的 27%,而最主要還是以攻擊為主(Giatsis, 2001)。隨時保持屈膝的 準備姿勢是沙灘排球技巧中很重要的部分,例如攔網與防守。儘管屈膝跳(squat jump)的 跳躍高度不如下蹲跳(countermovement jump),但是在沙灘排球比賽中,選手們必須隨時 保 持 在 屈 膝 的 情 況 下 ( 如 攔 網 ) 。 因 此 , 屈 膝 跳 的 比 例 反 而 高 於 下 蹲 跳 (Homberg & Papageorgiou, 1994)。

Giatsis 等(2004)則針對在不同地面屈膝跳(squat jump)的動作進行研究,利用運動學 與動力學的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差異,其研究內容與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以 15 位優秀的希臘室內排球與沙灘排球雙棲男子選手為受試者(帄均年 齡 25.6 ± 6.2 歲,帄均身高 1.88 ± 3.5m, 帄均體重 83.2 ± 6.0 kg)。 二、研究設備:

(一)一部 AMTI mod. OR6-5-1 的測力板(116×150×31cm, AMTI, Newton, MA),擷取頻率為 500Hz。在測力板上放置一個木製的外框,將沙子填滿木框,測力板與沙子之間鋪一 層塑膠布,避免沙子與測力板直接接觸。

(4)

230

的標誌點為:腳趾、第五蹠骨、腳跟、踝、膝、髖、第七頸椎、頭頂、肩、肘、腕、 掌等。採用人體肢段參數 Dempster(1955)以計算身體各個肢段的各項運動學參數。 三、資料處理:資料的修勻方式採用 2nd order low-pass Butterworth filter,擷取頻率為

(5)

231

上,在硬地起跳皆大於在沙地起跳。其中硬地的起跳力量比沙地多了 7.8%,起跳重 心速度則多了 8.8%,而起跳高度則是相差了 14%。

(三 )選手在硬地起跳時會有較大的膝關節角加速度,這是提升跳躍高度很重要的因素 (Arogon-Vargas & Gross, 1997)。不過當選手在沙地起跳時,因沙子的柔軟讓踝關節 有較大伸展範圍和較小的阻力,而使踝關節會有較大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四)在沙地起跳的推蹬期,因地面較軟,踝關節有較大的伸展,進而改變了髖關節的活 動範圍與角度。而為了讓身體保持較佳的帄衡與穩定,會讓髖關節有較大的伸展, 且起跳的方向更為垂直。但是髖關節的過度伸展,很可能會造成下背部的過度使用 而受傷。然而這種運動傷害,在沙灘排球職業聯盟的優秀選手中是相當常見的(Bahr & Reeser, 2003 ; Paulseth et al., 2002)。

肆、排球選手在不同地面起跳扣球的研究

Markus Tlip 等(2008)為了解排球選手在沙灘扣球動作與在硬地扣球動作的差異,以 3D 運動學來分析在二種不同地面上扣球的技術,其研究內容與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8 位澳洲排球聯盟與沙灘排球聯盟雙棲的優秀男子選手(帄均年齡 25.1 ± 4 歲,帄均身高 1.88 ± 0.04m, 帄均體重 81.2 ± 7.1 kg)。 二、研究設備:以 8 台高速攝影機(Vicon Peak)拍攝 3D 的扣球動作,其拍攝頻率為 250Hz, 並以 3D motion capturing system 來分析攝影機所收集到的資料。在受試 者身上的貼上 38 個標誌點(Plug-In Gait Marker Set),採用人體肢段參數 Dempster(1955)以計算身體各個肢段的各項運動學參數。

三、資料處理:將所得的原始資料以 quintic spline filter (MSE =10)進行修勻。統計方式 以多變項變異數分析(MANOVA)進行考驗,若呈現顯著差異,再以相依 樣本 t-test 進行式後比較。

四、研究結果:

(6)
(7)

233

伍、沙地起跳扣球動作之建議

沙地與硬地的起跳方式看似相同,實則不然,因沙地起跳的動作有其特殊性,因此 起跳時之動作應注意以下之特點: 一、由於沙地上助跑起跳,身體重心位移由水帄速度轉換到垂直速度之連貫性不像硬地 上一般流暢,有中斷、遲滯的現象。因此,沙灘排球的起跳方式,以併步起跳之方 式較符合經濟利益且易於掌控球點。 二、在硬地上因地面反作用力較大,較能穩定的帄衡,但在沙地上因作用力由於接觸面 的不穩定而發生不易帄衡的現象。因此,在沙地起跳時,必須先求穩定雙腳的支撐 點及增加腳掌與沙地的接觸面積,並朝垂直方向向上起跳,才能有較佳的跳躍高度。 三、垂直跳動作在起跳前是屬於一種封閉式的動力鏈(close kinetic chain),而離地後則屬

於開放式的動力鏈(open kinetic chain)。但是在沙地上則顯然不同,因為沙地並非穩 固堅實的,無法完全給於同等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稱不上是完全的封閉式動力 鏈。因此,在併步階段膝關節應先行彎曲以減少下蹲角度,才會有較佳的動作表現。 四、因沙地質軟,起跳時因身體重量及施力蹬伸會使身體下陷,所以起跳時間會因而延 長。因此,在沙地起跳時,必須等到身體下陷沙中完全穩固後,再用力蹬伸雙腿向 上躍起,才會有較佳的表現。

陸、參考文獻

李世明、劉學貞 (2001)。沙地力學傳遞特性的實驗研究及沙灘排球扣球起跳的動力學特 徵。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4(2),260-263。 程峻、黃瑞臻 (2007)。沙灘排球跳躍動作分析。大專體育雙月刊,86,152-155。 廖德泰 (2001)。男子沙灘排球與競技排球跳躍發球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Aragon-Vargas, L. F., & Gross, M. (1997). Kinesiological factors in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Difference within individuals.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13, 45-65.

(8)

234

players: The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Volleyball beach volleyball injury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1, 119-125.

Bishop, D. (2003). A comparison between land- and sand-based tests for beach volleyball assessment.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43, 418–423.

Couvillon, A. (2003). Sands of time. The history of beach volleyball. VO:2. Hermosa Beach, CA: Information Guides.

Davies, S. E. H., & Mackinnon, S. N. (2006). The energetics of walking on sand and grass at various speeds. Ergonomics, 49, 651–660.

Giatsis, G. (2001). Jumping quality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each volleyball game . In S. Tokmakidis (ed.),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upplement issue Vol. 28. Special topics in team sports (pp. 95). Greece: Komotini. Giatsis, G., Kollias, I., Panoutsakopoulos, V., & Papaiakovou, G. (2004). Biomechanical

differences in elite beach-volleyball players in vertical squat jump on rigid and sand surface. Sports Biomechanics, 3(1), 145-158.

Herbley, C. L., & Wells, R. P. (1983). A work-energy approach to determine individual joint contributions to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Eur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50, 247-254.

Homberg, S., & Papageorgiou, A. (1994). Handbook for Beach Volleyball. Aachen: Meyer and Meyer Verlag.

Luhtanen, P., & Komi, P. (1978). Segmental contribution to forces in verticaljump.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38, 181-188.

Pinnington, H. C., & Dawson, B. (2001). The energy cost of running on grass compared to soft dry beach sand.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4, 416–430.

Paulseth, S., Martinovich, J., Scira, J., & Sherman, S. (2002). A study of training programs, types and incidences of injuries in elite male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leyball Research, 5, 6-12.

(9)

235

Dempster, W. T. (1955). Space requirements of the seated operator. WADC Technical Report, 55-159.

Tilp, M., Wagner, H., & Müller, E. (2008). Differences in 3D kinematics between volleyball and beach volleyball spike movements. Sports Biomechanics, 7(3), 386-39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ast month I watched a dance class in 崇文 Elementary School and learned the new..

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water cycle afterwards – speaking and writing (individual and/or group work)... In nature, water keeps changing between liquid water an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Then they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on diets and eating habi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n Part A, and with

By correcting for the speed of individual test takers, it is possible to reveal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tems in a test, which were modeled by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In BHJ solar cells using P3HT:PCBM, adjustment of surface energy and work function of ITO may lead to a tuneable morphology for the active layer and hole injection barrier

a) Excess charge in a conductor always moves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nductor. b) Flux is always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c) If it was not perpendicular, then charges on

(2011)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Early Years Provision :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mot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