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15.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2015.4"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網路經濟學2015.4

網路經濟學 2015.4

施俊吉

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October 2015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

網路經濟學2015.4

施俊吉 (2010), 《電信經濟學》 , 專書文稿

1.

電信自由化

2.

通訊資費歸屬問題

3.

各國制度

4.

發話端付費與雙端付費制

5.

台灣制之優點

6.

電信網路階層

7.

台灣制之問題

8.

台灣制之改革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

網路經濟學2015.4 電信自由化

電信自由化

I

一般認為, 自由化促進競爭,競爭使資費下降, 如此即造成 行動電話的爆炸性成長。 這種說法簡化了競爭機制, 並且忽 略電信自由化相關配套措施的貢獻

I

電信自由化的配套措施包括以下五種設計:

1.

開放策略

2.

網路互連管理辦法

3.

通信費歸屬原則

4.

普及化服務制度

5.

電信資費管制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4)

網路經濟學2015.4 資費歸屬

通訊資費歸屬制度

I

在電信為獨占經營的時代, 固網與行動同屬一個事業, 跨網 通信並無資費歸屬問題。 但是電信自由化之後, 固網與行動 皆有新業者參進,並且透過網路互連機制, 形成一個網網相 連的世界, 此時就產生了跨網通信的營收分配、 費用分攤等 問題

I

通信費歸屬原則: 固網與行動網之間的跨網通信由何方支付 費用? 通信費歸何方業者所有? 費率由誰訂定? 收費方應 支付多少費用給另方之業者?

I

台灣制的主要特徵: 採發話端付費制 (calling party pays);

行動與固網間的通信費, 營收與訂價權皆歸行動所有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5)

網路經濟學2015.4 資費歸屬

ª M F ℡

圖(2.1)

℡ F M ª

圖(2.2)

℡ F M ª

圖(2.3)

℡ F M ª

圖(2.4)

a4

r4

r4

a3

r3

p2 r2

p1

a1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6)

網路經濟學2015.4 資費歸屬

資費歸屬方式一

I

從行動網路至市話的通信,世界各國對於其資費歸屬皆採圖 (2.1) 的方式辦理, 稱為發話端付費制。 此項制度之規則為:

1.

通信費由發信端之行動網路訂價並向發信端用戶收取

,

營收

歸發信端之行動網路所有

2.

行動網路須支付接續費給固網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7)

網路經濟學2015.4 資費歸屬

資費歸屬方式二

I

從市話至行動的通信,其資費歸屬若採圖 (2.2) 的方式辦理 者, 稱為雙端付費制。 此項制度之規則為:

1.

通信費由發信端之市話訂價並向發信端用戶收取

,

受信費由

受信端之行動網路訂價並向受信端用戶收取

,

營收各歸己方

所有

2.

市話與行動網路之間互不支付接續費給他方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8)

網路經濟學2015.4 資費歸屬

資費歸屬方式三

I

從市話至行動的通信,若採圖 (2.3) 的方式辦理者, 稱為發 話端付費制。 此項制度之規則為:

1.

通信費由發信端之固網訂價並向發信端用戶收取

,

營收歸發

信端之固網所有

2.

市話業者須支付受信服務費給行動網路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9)

網路經濟學2015.4 資費歸屬

資費歸屬方式四

I

從市話至行動網路的通信, 台灣採圖 (2.4) 的方式辦理資費 歸屬。 此項制度之規則為:

1.

通信費由發信端之固網依行動網路之訂價向發信端用戶收

,

營收歸行動網路業者所有

2.

行動網路須支付發信服務費給固網業者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0)

網路經濟學2015.4 各國制度

各國制度

I

台灣制: 從行動至市話的通信採圖 (2.1) 模式,[資費歸 屬方式一] 辦理; 從市話到行動的通信則採圖(2.4) 模式,[資費歸屬方式四] 辦理者,稱為台灣制

I

美國制: 從行動至市話的通信採圖 (2.1) 模式, 即[資費歸 屬方式一] 辦理; 從市話到行動的通信則採圖(2.2) 模式, 即[資費歸屬方式二] 辦理者,稱為美國制

I

歐洲制: 從行動至市話的通信採圖 (2.1) 模式,[資費歸 屬方式一] 辦理; 從市話到行動的通信則採圖(2.3) 模式, 即[資費歸屬方式三] 辦理者,稱為歐洲制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1)

網路經濟學2015.4 各國制度

在這三種制度中,「台灣制」 為我國獨特之設計, 至於 「美國制」

則為美國、 加拿大與中國等國家所採用。 而在電信經濟的研究 中, 特別值得注意的課題是: 我國在電信自由化之初, 為什麼沒 有移植 「美國制」 或 「歐洲制」, 反而創建了 「台灣制」? 更有趣 的問題是: 「台灣制」 是不是促成行動電話爆炸性成長的原動力?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2)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發話端付費制優於雙端付費制

I

美國制制採雙端付費,而台灣制與歐洲制則採發話端付費

I

Chapter 3 的數理模型證明: 發話端付費制可以創造較多的 通信用戶, 優於雙端付費制

I

美國制淘汰出局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3)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I

I

電信制度之優劣,應視其對經濟福利的影響而定,如果有一 種制度能創造較多的福利, 即為較優良之制度。 此項準則普 遍應用於經濟分析, 當然也適用於網路經濟問題。

I

現在為了比較前節所述各種制度的優劣,下文試建一個簡單 的數理模型, 以利分析。

假設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

U = U(q, x , y ) (1)

式中之 q 為去話之話務量, x 為來話之話務量, 至於 y 是 綜合性商品的消費量。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4)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II

I

消費者的預算限制式為:

Y = sq + rx + y + H (2) 式中之 Y 為所得, s 為去話之費率, r 為來話之費率, 至於 H 則為電話裝置費。

設綜合性商品的價格等於一, 因此綜合性商品的消費量為: y = Y − sq − rx − H (3) 若將此式之y 代入 (3.1),效用函數可以改寫為:

U = U(q, x , Y − sq − rx − H) (4)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5)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III

I

在上述之效用函數中,去話 q 是消費者可以控制的變數, 但 是來話 x 顯然不是消費者所能掌控的變數。 因此, x 應該被 視為一隨機變數,所以消費者是在不確定之狀況下企圖極 大化期望效用。

雖然 x 是隨機變數, 但是有理由相信, q 愈大, x 出現較大 數值的機率也會隨之而增加。 換言之,如果某人經常打電話 與人聯絡, 那麼他人來電的機率也就會隨之而增加。 因此, 可以假定 q 增加將使 x 之機率分配呈 「第一階機遇優勢」

(first-order stochastic dominnance) 而變化。 亦即,若令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6)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IV

x ∈ [0, ¯x ],並以 f (x |q)F (x |q)分別代表 x 的機率密度 與累積機率分配函數,則下式成立:

F

q

(x |q) ≤ 0 ;若 0 ≤ x < ¯x

F

q

(x |q) = 0 ;若 x = ¯x (5)

I

在此設定之下, 理性的消費者會選擇一個最適當的q, 以 極大化其期望效用:

max

q

EU(q, x , y ) = Z

¯ x

0

U(q, x , Y − sq − rx − H)dF (x |q) (6)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7)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V

I

此一極大化問題的一階條件為: dEU

dq = EU

q

+ Z

¯ x

0

UdF

q

(x |q) − sEU

y

= 0 (7)

I

現在假定 EU 極大化的二階條件滿足, 所以根據隱函數定 理q 有解, 並且是所有外生變數的函數:

q

= q(s, r , H, Y ) (8)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8)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VI

I

上式即為消費者的 「去話話務需求函數」。 若將此一話務需 求代回 (6) 式, 就得到可用於衡量消費者福利水準的指 標間接期望效用函數。

V (s, r , H, Y ) = Z

¯ x

0

U(q

, x , Y − sq

− rx − H)dF (x|q

) (9)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19)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VII

I

事實上, 在現實社會中, 並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會裝置電話, 因為安裝電話以後的期望效用 V (s, r , H, Y ) 不一定大於不 裝電話只消費綜合性商品時的效用水準 U(0, 0, Y )。 所以若 以一個雙元變數φ 代表特定消費者是否裝置電話, 且令 φ = 1代表 「安裝電話」, φ = 0 代表 「不裝電話」, 則裝置 電話與否, 顯然係根據下式而定:

φ =

( 1 , 若V (s, r , H, Y ) ≥ U(0, 0, Y )

0 , 若V (s, r , H, Y ) < U(0, 0, Y ) (10)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0)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VIII

I

現在為了決定一個電信網路能吸引多少用戶, 首先定義 Y

是一個能使下式獲得滿足的所得水準

V (s, r , H, Y

) = U(0, 0, Y

) (11)

I

對任意之消費者而言,若其所得水準不低於 Y

, 他會裝置 電話; 反之,則不會裝置電話。 此外, 由於所得水準通常因 人而異, 故以g (Y )G (Y ) 分別代表一個社會的所得分 配與累積分配函數, 並以 M 代表社會總人口,則電信之普 及率 n, 以及電信網路之總用戶數 N,應如下式所示:

n = Z

Y ¯

Y

g (Y )dY = 1 − G (Y

) (12)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1)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理論模型 IX

N = Mn (13)

解析至此, 本模型之架構已經全備, 利用這項模型即可展開 相關制度之分析。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2)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I

I

假設制度的成效可以用電信網路的總用戶數N 作為衡量指 標; 且當 N 愈大時, 成效愈高。 這項假設的合理性有兩項依 據: 第一, 因為期望效用水準夠高的消費者才會裝置電話, 此即如(10) 式所示, 所以當裝置電話的人愈多時,隱含社 會的總合效用水準愈高; 第二, 網路外部性的規模視 N 之 水準而定,N 愈大時, 網路的外部性愈高。 準此, N 是一 個衡量網路經濟福利水準的絕佳指標。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3)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II

I

現就 「美國制」 而言, 其與 「台灣制」 及 「歐洲制」 的主要差 異在於: 「美國制」 採 「雙端付費」,而其他兩種制度則採

「發話端付費」。 由於在雙端付費的情況下, s > 0, 且r > 0 ,但是在發話端付費時, s > 0, 且 r = 0 。 所以在評估各種 制度的良窳時, 下述之比較靜態極為重要。

∂N

∂s = −λqEU

y

< 0 (14)

∂N

∂r = −λ[ExEU

y

+ cov(x , U

y

)] < 0 (15)

∂N

∂H = −λEU

y

< 0 (16)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4)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III

式中之 λ 定義為: λ = Mg (Y

)

[ Z

¯ x

0

U

y

(q

, x , Y

− sq

− rx − H)dF (x|q

)

− U

y

(0, 0, Y

)]

−1

> 0 (17)

I

此外, 若消費者為風險中立者(U

yy

= 0) 或風險怯避者 (U

yy

< 0), 則

cov(x , U

y

) > 0 (18) 因此, (14)(16) 式顯示, s, rH 的上漲都會造成網路 總用戶數 N 的減少。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5)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IV

I

在上述之比較靜態中,有一值得注意的特色是, 如果發話之 話務量q 等於期望之受話量Ex , 則因 cov(x , U

y

) > 0 的 緣故, 會使得 | ∂N/∂r | > | ∂N/∂s |。 換言之, r 上漲對 N 的影響大於s 上漲對 N 的作用。 此項性質, 終將造成雙端 付費制的用戶數小於發話端付費制的用戶規模, 箇中原因 詳述於後。

I

在比較兩種制度的用戶數時, 如果假設兩種制度所收取的 s 相同, 但是雙端付費制加收一項 r > 0 的受話費, (發話端 付費制不收此項費用),則根據 (15) 式∂N/∂r < 0 之結果 立即可以判斷雙端付費制所對應的N 值較小。 這項結果得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6)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V

來容易, 但是其前提 「兩種制度所收取的 s 相同」 卻不合乎 實情, 因為在不同制度下的發話費率 s 不必然會相等, 而且 s 在雙端收費時通常較低, 在發話端付費制之下則較高。

I

準此, 在比較兩種制度的用戶規模時, 合理的前提假定應該 是: 兩種制度的 (s + r ) 相同。 而且當 s > 0, 且 r > 0 時, 其為雙端付費制;當 s > 0, 但是 r = 0 時,則為發話端付 費制。 在這項比較基礎上,如果以 ∆N 代表 「r 微量上漲, s 微量下跌,r 之漲幅等於 s 之降幅, 以維持 (s + r ) 不變 時, N 的相對變動幅度」,∆N 的定義應如下式所示:

∆N = dN

dr |

ds=−dr

= −∂N

∂s + ∂N

∂r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7)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VI

= λ[(q − Ex )EU

y

− cov(x, U

y

)] (19) 事實上, ∆N 的符號是正或負, 即代表 「雙端付費制之用戶 數」 大於或小於 「發話端付費制之用戶數」。

∆N

( > 0 , 若(q − Ex ) > cov(x , U

y

)/EU

y

> 0

≤ 0 , 若(q − Ex ) ≤ cov(x , U

y

)/EU

y

(20)

I

根據上式, q 的數值在超過 Ex 的數值並且達到一定水準以 後, 「雙端付費制之用戶數」 才可能超過 「發話端付費制之 用戶數」。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8)

網路經濟學2015.4 發話端與雙端付費

制度評估 VII

I

一項值得參考的數據是, 當1996 年在設計電信自由化政策 時, 行動通信係由中華電信所獨占經營, 當年每個行動通信 用戶平均每日的發話量是 2.9 分鐘,受話量是 3分鐘。 若以 此數據對照上式之條件, 採行 「發話端付費制」 顯然可以創 造較多的行動通信用戶, 如此即可明白行動通信市場開放之 初為何堅定維持 「發話端付費制」 了。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29)

網路經濟學2015.4 台灣制之優點

台灣制之優點 I

I

雙端付費制因為不利於網路用戶數之成長, 所以美國制出 局。 但是就發話端付費制而言, 仍有歐洲制與台灣制可採, 所以這兩種制度的取捨問題, 仍待進一步之分析

I

台灣在規畫電信自由化時, 就決定不分割中華電信, 所以圖

(4.1) 就是開放競爭後的電信網路關係圖

I

從市話到行動的話務:一是由 F至 M

1

; 一是由F 至M

2

或 M

3

。 通信費率以 s

i

表示,則 s

i

由誰訂定? 營收歸誰所屬?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0)

網路經濟學2015.4 台灣制之優點

台灣制之優點 II

I

由市話訂價, 營收歸市話所有: 此即歐洲制。 若採此案, 緊 接著的問題是: F 可否對s

i

差別取價? 答案如果是 「可以 差別取價」,F 可以訂定一個較低的 s

1

和相對較高的 s

2

s

3

, 使得新參進之業者無法與中華電信的行動網路公平 競爭, 而有違反公平法第十九條第二款之虞。 所以為了防範 F的反競爭行為, 「不可以差別取價」 是不可或缺的配套措 施。 果真如此, 由於 s

1

= s

2

= s

3

之故, 從市話撥行動時並 無價格競爭可言,電信自由化的成效在無形中打了對折。 這 種情況進退維谷,所以歐洲制在圖 (4.1) 所示的電信網路架 構下, 似有缺點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1)

網路經濟學2015.4 台灣制之優點

台灣制之優點 III

I

由市話訂價, 營收歸行動所有: 既然由F 訂價, 所以能否差 別取價的問題依然存在。 此外, 營收既然歸M

i

所有, 訂價 卻由 F決定,這種制度顯然違反經濟習慣

I

由行動訂價, 營收歸市話所有: 此方案既然由 M

i

訂價, 營 收卻歸F 所有, 因此 M

i

不會在意 s

i

的高低, M

i

並且會有 極小化 s

i

以吸引用戶的誘因, 使得 F 處於話務暴增、 網路 阻塞之危機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2)

網路經濟學2015.4 台灣制之優點

台灣制之優點 IV

I

由行動訂價, 營收歸行動所有: 此即台灣制。 採取此案即無 差別取價之困擾,亦無訂價權與營收歸屬分離之矛盾, 故為 理想的解決方案。 惟此時之M

i

應支付F 發信服務費, 以作 為F 提供發話端接續服務 (call origination service) 的報酬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3)

網路經濟學2015.4 台灣制之優點

M1

F M2

M3

S3 S2 S1

(4.1)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4)

網路經濟學2015.4 電信網路階層

電信網路階層 I

I

在台灣制的精神下, 各種電信網路形成一個金字塔構形, 凡 高階與低階網路的跨網通信, 雙向之營收皆歸高階網路所 有, 且雙向之通信資費亦由高階網路訂定, 然後高階網路再 支付接續費或發信服務費給低階網路的業者。 此一網路階 層架構圖, 如圖 (4.2)

I

在網路階層圖上,固網的市話網路是最低階的網路, 其上有 長途網路, 再之上則有國際網路, 至於行動網路的位階則與 長途網路同級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5)

網路經濟學2015.4 電信網路階層

電信網路階層 II

I

跨網通信原本只有發話端與受話端之區別, 並沒有一般 「上 游廠商與下游廠商」 之分野。 但是台灣制的訂定, 使得各種 電信網路形成上、 下游之關係。 其中, 低階網路是上游,高 階網路是下游; 上游的低階網路提供生產要素—接續, 賺取 生產要素之報酬—接續費; 而下游之高階網路則是最終需 求的提供者, 它購買 「接續」,訂定通信資費,滿足跨網通信 之需求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6)

網路經濟學2015.4 電信網路階層

國際

長話 Mi

市話

(4.2)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7)

網路經濟學2015.4 電信網路階層

在台灣制之下, 由於雙向之通信費均歸行動通信事業所有, 因此 來話之邊際收益等於去話之邊際收益,此無形中提高了每一個行 動門號的平均收益, 使得行動通信事業積極促銷門號。 其中, 手 機補貼是最普遍且最具效率的策略之一, 也因此造成了普及率的 快速成長。 此外, 由於台灣始終維持發話端付費制不變, 沒有採 用通行於美加地區的雙端付費制, 所以提高了用戶對行動通信的 接受度, 進一步加速了行動通信業務的成長率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38)

網路經濟學2015.4 台灣制之問題

台灣制之問題

I

台灣制的副作用,源自兩項特點:

1.

訂價權及營收歸行動業者所有

2.

市話業者需代收由市話至行動的跨網通信資費

I

台灣電信市場所呈現之問題:

1.

通信費透明化問題

2.

固網業者經營市話業務之誘因問題

3.

促銷權問題

4.

非法經營與不法繞道等問題

施俊吉 網路經濟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內曰:不然。斷邪見故說是經 (修妬路) ,是吉。是不吉,此是邪見 氣,是故無過。復次無吉故 (修妬路)

了解電腦網路的原理,學習使用 個人網誌及簡易的網頁設計,具 備電子商務的觀念、網路安全以 及網路犯罪與相關法規.

由於較大型網路的 規劃必須考慮到資料傳 輸效率的問題,所以在 規劃時必須將網路切割 成多個子網路,稱為網 際網路。橋接器是最早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2011 年第 4 季澳門經濟按年實質上升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China will change the world, not only economically, but also politically, intellectually, ideologically and culturally...

所以 10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pattern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10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 每一橫 每一橫 每一橫

授課老師: 李麗華 教授.. 使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