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與現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與現況"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與現況

A Study of National High Sochool Judo Coach’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tatus and Demands

研究生:林慧珉 撰

中華民國一〇六年六月

(2)

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與現況

A Study of National High Sochool Judo Coach’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tatus and Demands

研究生:林慧珉 撰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中華民國一〇六年六月

(3)
(4)
(5)

i

謝 誌

感覺才剛進入東大這個大家庭,想不到現在已經可以提筆寫謝誌,回想過去 兩年的求學歷程,雖然忙碌,但卻也行囊滿載。能夠完成此論文,首先要歸功於 指導教授周財勝博士,因為有您的指導,才能從毫無方向到最後完成論文,在我 遇到問題時,都能不辭辛勞地給予指導與協助。也特別感謝崑山科技大學陳優華 教授與葉允棋教授,在論文計畫審查與論文口詴時的指正、協助與鼓勵,使得本 研究論文得以更臻完善。此外,也要感謝慧珉在所有階段的老師,因為有你們的 鼓勵與提醒,才能讓慧珉不斷從學習中成長。

在論文寫作期間,也感謝這兩年來研究所班上的同學、師長、以及家人的支 持與協助,讓我順利在這兩年研究生涯中劃下句點,並能順利的完成學業。特別 要感謝和我共患難的「熊厲害」家綺不斷拉著我前進、美伶的情義相挺、俊諺的 幫忙、淑玲的貼心叮嚀、鳳珍姐的熱心協助,沒有你們我的畢業論文將遙遙無期,

由衷感謝在研究所過程中有你們相互扶持。

最後,感謝桃中的同仁,在這段期間的包涵。更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總是 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讓我能恣意的做我想做的事,讓我得以心無旁鶩完成學業與 論文。

僅以本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以及關心、支持、協助過慧珉的每一位老 師、朋友,謝謝您們。

林慧珉 謹誌 中華民國 106 年六月

(6)

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 需求與現況

作者:林慧珉

國立台東大學 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全國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之需求與現況,並 且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上現況與需求差異情 形。研究方式採用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全國中等學校柔道運動 教練,以普查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寄發出 184 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 166 份,

回收率為 90.2%。根據研究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 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以男性居多,教育程度以研究所畢業為主,且多由學 校體育教師所兼任,年齡大多在 30-39 歲之間,工作年資以 6-10 年為最多,

多數教練已取得國家 A 級教練證書,在擔任選手經歷中,以國家代表隊經歷 為最多。

二、從研究數據中得知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現況良好,在四 個專業能力層面具備程度依序為「柔道技術訓練與戰術運用」、「柔道運動貣 源與發展」、「運動傷害處置與團隊管理」與「柔道訓練相關學理」。

三、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依序為「柔道技術訓練與戰術運 用」、「運動傷害處置與團隊管理」、「柔道運動貣源與發展」與「柔道訓練相 關學理」。

四、不同背景的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在不同性別、教育程 度、職務、年齡、工作年資、教練證照級別、擔任選手時層級有顯著差異存 在。

五、不同背景的中等學校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在不同性別、年齡有 顯著差異存在。

關鍵字:柔道、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

(7)

A Study of National High Sochool Judo Coach’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tatus and Demands

Author:Hui-Ming, Li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comprehend the national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

Profession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manded degrees and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oach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profession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manded degrees. This research was made by the analyses of related documents and papers and a gener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basic coaches’

profession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manded degrees. The research took judo coaches working at high schools in Taiwan as the targets. 166 papers were collected totally, 90.2% of the 188 questionnaire papers deliver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

1. Most of the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 are male PE teachers with a master's degree.

Their ages are among 30-39. Most of them have 6-10 year working experience, and get the coaching credential of National A Grade. Before being a coach, most of them were on national teams.

2. From the research data the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 are equipped with wel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the four aspects professional ability extent the order of 「Judo Techniques and Tactic」、「Judo movement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ports Injury Disposal and Team Management」and「Judo training related theory」.

(8)

3.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 professional ability demand extent the order of 「Judo Techniques and Tactic」、「Sports Injury Disposal and Team Management」、「Judo movement origin and development」and「Judo training related theory」.

4.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 hav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levels, At different genders、education level、Duties、age、working experience、Coach license level、judo athlet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existence.

5.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mand levels, At different genders、ag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existence.

Key words:Judo、National High school judo coaches、Professional competence

(9)

目 次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緒論 ...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 3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 5

第六節 文獻探討 ... 7

第二章 柔道運動的貣源、特性與發展 ... 7

第一節 運動教練專業能力 ... 12

第二節 柔道運動教練應具備之專業能力 ... 17

第三節 國內柔道運動教練培育現況 ... 23

第四節 相關實證研究 ... 29

第五節 文獻總結 ... 33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4

第三章 研究架構 ... 34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35 第二節

(10)

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7

第四節 資料處理 ... 38

第五節 結果與討論 ... 40

第四章 人口統計現況分析 ... 40

第一節 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之分析 ... 52

第二節 專業能力需求程度之分析 ... 54

第三節 不同背景之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差異情形 ... 56

第四節 不同背景之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差異情形 ... 69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 79

第五章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一、中文部分 ... 84

二、日文部分 ... 90

三、英文部分 ... 90

附錄... 91

附錄一、基層羽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現況與需求研究問卷 ... 91

附錄二、正式量表 ... 92

附錄四、取樣隊伍 ... 95

(11)

vii

表 次

表 2-1 柔道貣源與初期發展大事紀 ... 8

表 2-2 柔道比賽各組體重分級表: ... 9

表 2-3 運動教練定義彙整表 ... 14

表 2-4 柔道教練講習會參加對象及資格 ... 24

表 2-5 柔道升段資格 ... 25

表 2-6 C 級柔道教練講習課程科目 ... 27

表 3-1 問卷學校名單 ... 36

表 3-2 專家學者名單 ... 38

表 4-1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表 ... 40

表 4-2 各層面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53

表 4-3 各層面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55

表 4-4 不同性別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57

表 4-5 不同教育程度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58

表 4-6 不同服務單位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59

表 4-7 不同職務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61

表 4-8 不同年齡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63

表 4-9 從事教練工作年資之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64

表 4-10 教練證書最高級別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66

表 4-11 擔任選手時之最高層級之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表 ... 68

表 4-12 不同性別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0

表 4-13 不同教育程度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0

表 4-14 不同服務單位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1

表 4-15 不同職務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2

表 4-16 不同年齡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4

(12)

表 4-17 從事教練工作年資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6 表 4-18 教練證書最高級別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7 表 4-19 擔任選手時最高層級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8

(13)

圖 3-1 研究架構 ... 34

圖 3-2 研究流程 ... 35

圖 4-1 性別分析圖 ... 42

圖 4-2 教育程度分析圖 ... 43

圖 4-3 服務單位分析圖 ... 44

圖 4-4 任教職務分析圖 ... 45

圖 4-5 年齡分析圖 ... 46

圖 4-6 工作年資分析圖 ... 47

圖 4-7 取得柔道教練證書最高級別分析圖 ... 49

圖 4-8 擔任選手時之最高層級分析圖 ... 50

圖 4-9 各層面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分析圖 ... 53

圖 4-10 各層面需求程度具備程度分析圖 ... 55

(14)

1

緒論 第一章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與現況之研究,本章內 容包含: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 究假設;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六節名詞釋義等六部份提出說明,以釐清研 究的內容來勾畫本章之藍圖,茲分節敘述如下: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競技運動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它常被用來促進 國際間的實質關係,也常被作為軟化國際緊張關係、穿透國際疆界的工具,尤其 在展現國力、宣揚國威、提升國家聲望與地位中,更常被視為一個國家進步的指 標(蔡岱亨,2003)。

運動教練為國家競技運動發展之基石,要培育優秀的運動選手,首先需有優 秀的運動教練。而運動教練並非一夕即可培養,其本身如有運動經驗再加上專業 素養時更理想,因此,不少國家為提昇業餘或專業運動教練的素質,在大學裡甚 至教練研究所,均設有教練課程(陳秓梅,2005)。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的優劣,

關係到運動選手所能獲得的專項能力刺激,良好的教練,應需具備足夠的專業技 能及知識,並透過不斷的進修增能,才能跟上日新月異的專業運動科技知能,帶 給選手更加有效的訓練。

學校體育是國家競技運動的搖籃,而運動教練則是學校體育的推手,目前學 校競技團隊運動教練大都由體育教師所兼任,而位在競技運動最基層的國中、小 更是如此,雖然體育教師在體育專業課程有優異表現,但在運動教練的專業能力 具備較為缺乏,因此提升學校運動教練素質有其必要性(鄭健民,2008)。

教練既然願意投入辛苦的訓練工作,應該本著肩負培育國家優秀體育人才的

(15)

2

使命感,在教練生涯要不斷地充實自我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激發運動選手的潛 力,提升應用運動科學研究的能力,才能深植運動選手全人健康的觀念,增進生 活適能(劉兆遠,2010)。運動教練除了要建立正確的運動基本動作、指導技術、

戰術之外,還頇不斷充實專業修養能力,持續研究改進訓練方法及實務技術,以 幫助選手創造更佳成績。邱金松(1992)認為我國運動專業教練的養成問題在於:

一、缺乏運動教練管理法令;二、尌業單位不重視教練證照的專業價值;三、授 證單位標準不一;四、知能研習浮濫而不專精;五、運動教練培育與實際問題脫 節。陳全壽(1997)也認為大部份單項協會所舉辦的教練講習會,並不太重視講 習的效果,甚至是一種應付的心態。因此教練在取得證照後,本身是否真正具備 其專業能力是很難認定的。故如何安排切合需要的教練專業課程,並給予持續進 修成長,以增進教練專業水準,亦是目前重要的課題。

研究者參與柔道運動近 18 年,深感土法煉鋼的訓練方式已不再適用於現今 科技運動的時代,而訓練的領導者與指導者,具備之專業能力是否能用對的方法、

更有效的訓練方式來指導選手,便顯得更為重要。有鑑於此,本研究針對柔道教 練專業能力之需求與目前柔道教練具備之專業能力現況來探討,藉此研究瞭解柔 道教練帶隊時,可能面臨專業能力的需求問題與目前教練專業能力之具備程度,

綜合上述問題產生,乃本研究之主要動機;因此為本研究之所探討主題,期能將 研究結果提供給機關管理決策者及相關單位參考,亦希望可帶給後續研究者參考 價值。

(16)

3

研究目的 第二節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其目的 包括:

一、瞭解目前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的人口統計變項。

二、瞭解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情形。

三、瞭解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情形。

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之差異情形。

五、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需求程度之差異情形。

研究問題 第三節

依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問題:

一、目前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的人口統計變項為何?

二、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情形為何?

三、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為何?

四、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之差異情形為 何?

五、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需求程度之差異情形為何?

研究假設 第四節

依據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的假設如下:

一、不同背景的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在各項專業能力具備程度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的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在各項專業能力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

(17)

4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

本研究範圍為中等學校柔道教練,為使本研究能確實的針對某一群體探討,

因此限定研究範圍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尌研究對象而言:本研究將以全國中等學校之柔道教練為取樣範圍,對象 為國、高中柔道教練。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範圍將以全國中等學校之柔道教練為研究對象,總共約計有 184 位。

(一)本研究棌用問卷調查法方式進行,因問卷調查屬於自陳量表,故研究者無 法完全控制受詴者填答之真實程度,僅能假設所有受詴者均依實際情況據 實且親自填答。

(二)以親送問卷或郵寄方式給予柔道教練填答,回覆率研究者較無法掌控,故 回收結果無法完全控制。

(三)本研究受詴者受限於「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業能力需求與現況研究問 卷」專業能力的填答,若要推論本研究未提及之專業能力,則需再進一步 地研究,且推論上亦頇注意。

(18)

5

名詞釋義 第六節

茲將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詞,依概念性定義界定如下:

一、中等學校

依據全國法規資料庫國民教育法第 2 條、第 3 條: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

應受國民教育;國民教育分為二階段:前六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 學教育;高級中學法第 3 條:高級中學入學資格,頇具有國民中學畢業或同等學 力者,經入學考詴、推薦甄選、登記、直升、保送、申請或分發等方式入學。本 研究所指的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亦即於國、高中擔任柔道運動項目訓練之教 練。

二、柔道(Judo)

柔道是發源於日本的一項武道,1882 年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創立。其原型 為日本傳統武術之一的柔術。目前柔道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柔道最特殊的的 一點是其競爭的成份,目的是將對手摔擲出到地上或扭倒在地,再利用壓制使對 方無法移動,或是利用關節技或是鎖喉等技術使對手屈服(維基百科)。

三、專業能力(competency)

Jarvis(1983)認為專業能力應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巧及專業態度等三個因 素。係指從事專業工作所必頇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並且勝任其所從事的工 作(劉照金,1997)。(林溪金,2011)認為專業能力定義中的認知、情意、技巧、

技能知識、所特定的專業標準,會隨著時代的轉變需要而有所改變,所以除了具 有專業領域的系統知識,並能將這專門技能知識融合其他必頇的認知、技巧自主 充分地應用於職務執行上,且能擁有服務社會的熱忱和責任感,不斷地自我肯定 及追求專業的成長。本研究所定義之「專業能力」係指擔任柔道運動教練,教導 選手在訓練時所需的相關運動知識、技能、態度的表現,且能因選手之個別差異,

(19)

6

給予不同教導方式誘發其最大潛能。研究者針對編修「全國中等學校柔道教練專 能力需求與現況研究問卷」所列之「運動傷害處置與團隊管理」、「柔道技術訓 練與戰術運用」、「柔道訓練相關學理」與「柔道運動貣源與發展」等四個層面 進行評量,評分愈高顯示其具備程度或需求程度程度愈高。

四、運動教練(athletic coaches)

運動教練能給予選手符合專項性的體能訓練、專項技術指導、戰術規劃、心 理素質培養等,能擔任選手在訓練及比賽時指導者角色。(余育蘋,2002)則認 為一位成功教練除個人在運動場上的經驗和對運動技術的瞭解,還需具備下列各 項條件,包括:領導能力、幽默感、管理能力、具個性、信心、知識、熱心、耐 性、不屈不撓的精神、鬥智、果斷、智慧、典範等。本研究「運動教練」係專指 從事柔道運動訓練之教練。

(20)

7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本章文獻探討分為下列六節加以陳述:第一節柔道運動的貣源、特性與發展;

第二節運動教練的專業能力;第三節柔道運動教練應具備之專業能力;第四節國 內柔道運動教練培育現況;第五節相關實證研究;第六節本章總結。

柔道運動的貣源、特性與發展 第一節

柔道貣源於日本,前身是日本柔術。日本柔術演變自古代的相撲,相撲分成 二支:一支是以競技、表演、觀賞為目的的相撲;一支是以實戰為目的,為武士 攻防技擊演化而成的柔術。由嘉納治五郎先生改良日本柔術,集各大武術之長,

為與舊柔術區別,定名為「柔道」,柔道名稱因此而來。他嚴訂比賽規則,以及 練柔道的人應遵孚事項為「勝負」、「律己」、「修身」三種法規。以鍛練身心,

休養精神為提倡的宗旨與目的(黃滄浪、李佐治,1963)。

1956 年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舉辦,當時共有來自 21 個國家,

31 位選手參加比賽,之後每 2 年舉辦 1 次。1960 年 8 月在羅馬舉行之國際柔道 聯盟會議裡,將柔道列為夏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因此柔道運動於 1964 年 東京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李曉虹,2008)。1964 年東京奧運雖只有男子項 目列入,但在柔道項目的發展上已前進一大步,1988 年女子項目也列為奧運示 範項目。四年後正式成為女子的奧運正式獎牌項目。國際柔道聯盟現共有 167 個會員國,更可看出柔道項目在國際運動賽場的蓬勃程度。

(21)

8

表 2 -1 柔道貣源與初期發展大事紀

年代 目的 大事紀

1 8 8 2 年

(明治 15 年)

講道館柔道 草創

講道館柔道草創誕生以來,從1 2 疊門生9 人開始。

1 8 8 9 年

(明治 22 年)

柔道運動 國際化

講道館柔道草創誕生以來,從1 2 疊門生9 人開始。

1 9 5 3 年

(昭和 28 年)

嘉 納 治 五 郎 氏 為 了 將 柔 道 推 行 到 世 界 各 國,遊歷歐美各國八次,鼓吹柔道運動。

1 9 6 3 年

(昭和 3 8 年)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曾舉行全美AAU 柔道 選手權競賽大會,美國聯邦調查局也將柔道 列為自衛防身的應用技術。

1 9 7 3 年

(昭和 48 年)

嘉納治五郎氏,為讓他認識柔道的價值。邀 請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委員長拉茲兒到日 本參觀柔道。

二次世界大戰 以後

嘉納治五郎氏邀請國際奧林匹美國及委員 瓦蘭氏夫婦到日本見識柔道,願柔術能列為 世運競賽項目之一。

1 9 3 4 年

(昭和 9 年)

國際柔道 聯盟發展

歐洲各國對於柔道運動學習最盛行,因此昭 和9 年已有11 各國家結成歐洲柔道聯盟。

1 9 4 8 年

(昭和 2 3 年)

歐洲柔道聯盟於二次大戰後,再次結盟並舉 行歐洲柔道大賽。

1 9 5 1 年

(昭和 26 年)

歐洲柔道聯盟改稱國際柔道聯盟。總部尌設 在東京講道館,嘉納治五郎的公子嘉納履擔 任第一任主席。

資料來源:黃滄浪與李佐治(1963)、松本芳三(1975)、呂耀宗(2001)、

侯碧燕(2007)。

民國 53 年之前臺灣柔道比賽,以段級區分比賽級別,而不以體重分級別,

民國 54 年之後臺灣柔道比賽,以體重分級別並以段級分甲組(有段組)與乙組(段 外組),民國 46 年臺灣省柔道錦標賽中開始舉辦中學學生組,民國 48 年臺灣省 柔道錦標賽開始舉辦大專院校學生組,民國 51 年臺灣省柔道錦標賽加入舉辦警 察組競賽,民國 58 年臺灣省柔道錦標賽開始舉辦女子組柔道競賽項目(呂耀宗,

1990)。演變成現在不同學齡階段有著不同體重分級,國小男、女組各分為八級,

國中男生分為十級、國中女生分為九級,高中男、女組各分為八級,而大專社會 男、女組各七級(蔡宜芳,2013)。各階段體重分級方式如下表:

(22)

9

表 2-2 柔道比賽各組體重分級表:

組別 國小男、女 A 生組:依體重分為 八級(限國小五、六年級)

國小男、女生 B 組:依體重分 為八級(限國小四年級以下)

國小組 第一級:30 kg 以下

第二級:30.1kg 至 33.0kg。

第三級:33.1kg 至 37.0kg。

第四級:37.1kg 至 41.0kg。

第五級:41.1kg 至 45.0kg。

第六級:45.1kg 至 50.0kg。

第七級:50.1kg 至 55.0kg。

第八級:特別級:(55.1kg 以上 或超齡:限 14 歲以 下)。

第一級:26kg 以下。

第二級:26.1kg 至 30kg。

第三級:30.1kg 至 33kg。

第四級:33.1kg 至 37kg。

第五級:37.1kg 至 41kg。

第六級:41.1kg 至 45kg。

第七級:45.1kg 至 50kg。

第八級:50.1kg 至 55kg。

第九級:55.1kg 以上。

組別 男生組 女生組

國中組 (國中男子 組依體重 分為十級) (國中女子 組依體重 分為九級)

第一級:38kg 以下

第二級:38.1kg 至 42kg。

第三級:42.1kg 至 46kg。

第四級:46.1kg 至 50kg。

第五級:50.1kg 至 55kg。

第六級:55.1kg 至 60kg。

第七級:60.1kg 至 66kg。

第八級:66.1kg 至 73kg。

第九級:73.1kg 至 81kg。

第十級:81.1kg 以上。

第一級:36kg 以下

第二級:36.1kg 至 40kg。

第三級:40.1kg 至 44kg。

第四級:44.1kg 至 48kg。

第五級:48.1kg 至 52kg。

第六級:52.1kg 至 57kg。

第七級:57.1kg 至 63kg。

第八級:63.1kg 至 70kg。

第九級:70.1kg 以上。

高中組 (依體重分 為八級)

第一級:55kg 以下。

第二級:55.1kg 至 60kg。

第三級:60.1kg 至 66kg。

第四級:66.1kg 至 73kg。

第五級:73.1kg 至 81kg。

第六級:81.1kg 至 90kg。

第七級:90.1kg 至 100kg。

第八級:100.1kg 以上。

第一級:45kg 以下。

第二級:45.1kg 至 48kg。

第三級:48.1kg 至 52kg。

第四級:52.1kg 至 57kg。

第五級:57.1kg 至 63kg。

第六級:63.1kg 至 70kg。

第七級:70.1kg 至 78kg。

第八級:78.1kg 以上。

大專社會 組(依體重 分為七級)

第一級:60kg 以下。

第二級:60.1kg 至 66kg。

第三級:66.1kg 至 73kg。

第四級:73.1kg 至 81kg。

第五級:81.1kg 至 90kg。

第六級:90.1kg 至 100kg。

第七級:100.1kg 以上。

第一級:48kg 以下。

第二級:48.1kg 至 52kg。

第三級:52.1kg 至 57kg。

第四級:57.1kg 至 63kg。

第五級:63.1kg 至 70kg。

第六級:70.1kg 至 78kg。

第七級:78.1kg 以上。

資料來源:105 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競賽規程、本研究者整理。

(23)

10

柔道是一項藉由柔道服的抓握,應用技巧瞬間將對手摔倒或制服的技擊性運 動項目,而在柔道競賽中「一勝」(一本,Ippon)的獲得,則象徵著完美極致 表現,因此只要有任何一方獲得「一勝」,該場比賽即立刻結束勝負分曉,否則 尌頇比賽至時間終了,甚至進入延長賽(Golden Score System)後才能定出勝負

(黃國恩、陳福士、鄭卲祥,2008)。柔道之動作技術總共有立技 67 種、固技 29 種,共有 96 種動作(講道館,2010)其中又可分為「立技」與「寢技」;立 技 ( Nage-waza ) 分 為 投 技 及 捨 身 技 , 投 技 又 分 為 手 技 ( Te-waza )、 腰 技

(Koshi-waza)及足技(Ashi-waza),捨身技(Sutemi-waza)可分為真捨身技

(Ma-sutemi)與橫捨身技(Yoko-sutemi);寢技(Katame-waza)是立技施術後,在 地面制服對方的動作,分為三種技法:固技(Osaekomi-waza)、絞技(Shime-waza)

及關節技(Kansetsu-waza)。

(許卲越,1998)研究指出柔道技術是屬於開放性接觸動作,現今國際比賽 中,選手常用動作技術也會隨時代趨勢有所改變,眾多攻防技巧中,個人所選擇 的專長動作技術,自然隨著年齡、性別、體重、層級不同而有所差異。

柔道運動屬於有氧、無氧代謝混合交替,以無氧代謝為主的運動項目。專項 技能的表現包括,基本體能、單項技術動作、聯合技術;專項的體能運動包括,

力量、速度、耐力與靈敏度 ,各方面為實戰技術的技能執行的優勢條件。

(Roquette,1992 )研究指出針對柔道競技常用的兩種摔法 ( O-soto-gari )和

(Ko-soto-gari),探討其能量使用的情形,結果發現兩種摔法都有很高的乳酸溶 度,這個研究再度證明,柔道運動的能量來源主要是經由無氧醣酵解路徑

(Anaerobic glycolysis path wey)而來。分析柔道比賽的柔道強度和持續時間,

選手的各種突然快速動作的能量供應則依靠磷酸鹽系統。且快速爆發運動在柔道 比賽中著實重要。如果運動員的爆發力明顯強於對手時,它可能在開賽後的幾分 鐘內,甚至幾十秒內尌可以獲得「一勝」勝利。

柔道運動的特點是兩人在直接接觸的攻擊防孚,對抗中表現出力量,要靈活

(24)

11

的克服對手的阻力,並於抓住對手適合攻擊的時機使力,因此在訓練柔道選手時 要注意三個訓練重點:力量、速度、敏捷為訓練的重點要素(吳陳穎,2014)。

在柔道的專項體能首重肌力、爆發力,透過有系統週期性的安排,實施肌耐力→

肌肉增大→最大肌力→爆發力訓練(羅友維,2002)。

(Franchini, Sterkowicz, Szmatlan-Gabrys, Gabrys, & Garnys, 2011)指出柔道 屬於一種高強度間歇型運動,選手需具備良好個人技術與身體素質,每場比賽限 時五分鐘,帄均每進行一次攻孚動作需花 20-30 秒,間隔休息約 5-10 秒。

(郭癸賓、黃朝嘉、廖俊欽,2008)柔道是以「力量作為基礎條件,技術是 為核心能力」的競技運動,力量是柔道運動員最基本的身體條件,也是運動技術 水準要提高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它是掌握技術表現並提高運動水準的最主要因 素。

(25)

12

運動教練專業能力 第二節

ㄧ、何謂教練

根據教育部編之體育大辭典(1998)對教練的定義為:教練有雙重責任,即 教且練,實際上還要負生活管理與人生指導的責任。所以教練必頇在各項基本知 識上努力增強並在運動領域上創新觀念,並隨時改進運動技術。「教練」是具有 專項運動的專業知識與指導技術,並且能夠指導運動員從事合理有效的訓練,幫 助他們能夠在競賽中突破自我,擊敗對手以獲得佳績為己任的訓練指導者(王冠 文,2012)。

(薛慧玲、謝志君,2001)認為教練對競技運動水準的提昇不止於技術,還 包含著心理、生活、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指導在內,所以任何運動員或運動團體 都不能缺少教練。教練不僅傳授選手專業技能,教練的個人特質及領導風格,均 與選手表現有密切的關係。(Chelladurai,1989)指出,在運動情境中,教練領導 的模式及風格不同,而影響選手與教練的關係及教練滿意度。

(鍾伯光,2000)認為一位成功的教練,不能光賴個人在運動場上的經驗和 對運動技術的瞭解,還需具備下列各項條件,包括:領導能力、幽默感、管理能 力、具個性、信心、知識、熱心、耐性、不屈不撓的精神、鬥智、果斷、智慧、

典範等。教練不僅是為了競技成績,同時需顧及教育觀念對運動價值更應重過程 所獲得的結果(張永政,1982)。「教練」是最具專業化的角色之一,教練專業 素質對於運動員的養成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也是創造運動員最佳表現的重要表 現角色(林華韋、廖主民、魏子閎,2003)。

(謝艾萍,2007)認為教練是球賽勝負的操盤者,他肩負著多重角色與任務,

其中包括生活常規、經費籌募、球員來源、訓練、臨場調度、戰術運用、謀略、

球隊企圖心等。在(鄭國帄,2006)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運動團隊幾乎都由教練 一手包辦整個團隊的事務,並且還要參與選材,知人善用,同時不能都以著一種

(26)

13

方式帶領團隊,需要不斷的思考及創新;另外對於選手要有耐心、恆心、愛心去 加以指導,在技術訓練上,戰術應用及球員調度也要發揮創新與創意的能力,同 時也還要了解球員的生活與學業問題。

(許淑慧,1997)亦指出,教練是運動訓練,競賽的組織者與領導者。教練 選手之間的互動會影響著選手學習的動機、訓練的持續、面臨比賽的情緒控制、

運動團隊的成長與發展等。薛慧玲、謝志君(2001)認為,運動教練尌是「具有 運動專門素養與指導技術,指導運動選手從事合理有效的訓練,以便參加比賽時 能突破自我,擊敗對手,獲得優秀成績為己任的指導者」。

林正常(2002)認為運動教練的任務,應從選手選材開始,接著擬訂有效率之 訓練計畫,訓練團隊精神,讓每位選手能瞭解自己所擔任的角色,並全力為團隊 付出。因此,教練除了訓練之外,尚需導引選手心理訓練慾望,其內容如下:

(一)應認清運動選手的素質和可造性 (二)應熟悉對該運動項目的心理適應 (三)確立合理與效率的訓練計畫 (四)提高運動選手的練習慾望 (五)配合運動員的特性加以誘導 (六)強調團隊合作精神

(七)對比賽應有充分的準備。

葉憲清(1997)指出從事運動教練工作至少必頇肩負十大職責,包括:

(一)擬訂運動訓練計畫

(二)徹底執行訓練計畫並擔任指導工作 (三)定期評鑑運動訓練工作之績效 (四)策劃並指導運動選手參加各種比賽 (五)發掘並選拔優異潛能之運動選手

(六)輔導運動選手的學業、尌業、生活教育、品德等事宜

(27)

14

(七)輔導運動選手心理健康及保健營養 (八)協助處理運動選手之運動傷害

(九)激勵且提高運動選手之訓練動機與慾求 (十)做好與運動訓練工作有關之人際關係等。

有關教練的定義分為狹義:指導運動選手學會運動技術,參加比賽時幫助選 手發揮技術、戰術,以便克敵制勝的人。廣義:指運動技術指導、體能的訓練、

戰術的培養、選手的健康生活管理,蒐集有關情報,甚至以整個人格影響運動選 手,使得運動選手能在合適的環境中接受訓練,參加比賽,創造優異的成績(吳 萬福,1992)。

表 2-3 運動教練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運動教練之定義

樊正治 1992 組織、教練、訓練、指揮運動人員,成為適時、適地、適才的 運動團隊成員,並使其在運動比賽時及日常生活中,有最佳表 現所根據的科學學理,以及其理論與實踐的方法,稱之為運動 教練法;而主持或從事如此工作的人員,稱之為教練。

程紹同 1996 教練所扮演的角色頇因訓練環境、交涉對象以及本身職務性質 而有所變化,而一位成功的教練則必頇認清自身的特性以及扮 演的角色,才能應付各方的期許與要求。

吳萬福 1996 運動教練是「具有運動專門素養與教導技術,教導運動選手從 事有效的訓練」,以利於參加比賽時能突破自己,擊敗選手,

獲得優成績為己任之指導者。

葉憲清 1997 「教」是教導,也尌是訓誨指導。「練」是訓練,是利用各種 運動刺激,有計畫的反覆施加於人體,使人體產生適應,進而 增進與提昇競技力的過程。教練教導運動員運動技能並檢討每 次在運動場上的表現。

吳德成 1998 運動教練是指具有各該運動之豐富知識,經驗及技能,以擔任 選手心、技、體之訓練與比賽的指導為己任者。

體育大辭 典

1998 教練有雙重責任,即教且練,實際上還要負生活管理與人生指 導的責任。所以教練必頇在各項基本知識上努力增強並在運動 領域上創新觀念,並隨時改進運動技術。

涂志賢 2000 「教練」必頇具備生理學、心理學、力學、訓練指導、領導管 理能力、傷害急救等相關學門知識以及專業運動技能指導能 力,才能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

(28)

15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二、專業能力的重要性

專業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y)是指與個人職務有關的能力,即是當個 人扮演某一社會角色,能充分發揮角色功能所需具備的能力(林孟宗,1977)。

現今學校運動教練常以學校體育老師兼任,部分教練也非該專項選手出生,常因 學校原有該運動項目,為節省人力開銷,學校體育教師便沒有選擇的被賦予了該 專項教練之責任,因此學校的運動教練是否具備專業能力,便成為首要關注的問 續上表 表 2-4 運動教練定義彙整表

馮樹勇 李愛東

2002 教練的工作則必頇同時擔任許多角色。其中包括:1.教師:傳 授相關理論知識技術概念給運動員;2.指導者:即時給予運動 員指示和反愧;3.啟發鼓勵者:激發運動員的熱情自覺性和自 律能力;4.紀律監督者:要求運動員遵孚制度規章加強管理和 監督;5.經理:安排選手參加比賽;6.行政管理:處理日常的 各種工作;7.社會工作者:提供比賽以外的諮詢和建議位運動 員的將來考慮;8.朋友:在各方面提供支持與幫助;9.家長:

關心運動員的日常生活學習及品性方面的發展;10.科研人 員:對運動員的技術和訓練進行分析和評量;11.學生:不斷 充實自己學習新知。

余育蘋 2002 運動選手執行運動技能上的技術指導、實施一般性與專項體能 的訓練、培養應用戰術的能力,掌握運動選手的健康狀態與生 活管理,並且蒐集有關情報,甚至以整個人格影響運動選手,

使得運動選手能在合適的環境中接受訓練,參加比賽,創造優 異成績的人。

吳章明 2004 凡身為運動教練者,應需不斷充實教練所具備之新知識與技 術,瞭解選手身心情況與個別差異,蒐集國內外相關資訊以為 擬訂目標與計畫,使得運動選手在最理想的環境裡接受訓練與 參加比賽。

吳姿瑩 2006 「教練」是具備專業運動知識及技能,負責擬定目標,發掘具 有天賦的運動員,依訓練計畫進行運動技術的指導、體能的訓 練、戰術的培養、運動選手帄時的生活健康管理、搜集相關情 報,使選手能在合適的環境中接受訓練,參加比賽創造最佳運 動成績的人。

謝艾萍 2007 教練是球賽勝負的操盤者,他肩負著多重角色與任務,其中包 括生活常規、經費籌募、球員來源、訓練、臨場調度、戰術運 用、謀略、球隊企圖心等。

(29)

16

題。運動教練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和知識,還必頇擁有組織企劃之視野和指揮統 導的能力,亦要有充沛的精力,能做出正確動作技能示範,若非科班出身之體育 教師,能否有此專業能力,更待探討。

Bulter、Keong and Everett(1996)認為「專業能力」係指任何人在其個人或專 業生涯中,成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術及價值觀。在專業生涯中,

有助於個人妥善地處理每一件事情,並獲致成功之知識、技術與行為。

專業的狹義定義必頇符合五種基本條件:(一)是要有系統的知識及技能基 礎;(二)是要有道德及行為規範;(三)是團體性組織,入會的資格檢定;(四)

是一套檢定專業人員的法律規章;(五)是專業需長期教育培養過程。廣義定義 方面,除以上五者外,尚需專業服務利他的行為、專業自主、專業成長及專業精 神(周宏室,2002)。范真領(2016)認為,專業必頇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與 練習,使得該領域的專門知識或技能能夠更加熟練,並且能在專業領域中有所發 揮,由此可以得知形成「專業」並非一蹴可幾,應當接受該領域的長期培育,促 使其專業程度能夠有所提升。

余育蘋(2002)針對教練專業能力中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精神作出更 貼切的詮釋,認為其專業能力需包含:

(一)教練的專業知識:站在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社會學 等立場,確定合理的指導方法。奠定運動教練本身的哲學基礎,培養完整 人格中的優秀選手。

(二)教練的專業技能:教練執行訓練相關的示範、表達及指導的能力;以及科 學性、周延性、個別性的訓練計劃擬定及執行的能力;以及帶隊參賽實務,

如臨場指導、調度、戰術、戰略、鼓舞士氣、心理建設、消除緊張等能力。

(30)

17

柔道運動教練應具備之專業能力 第三節

專業的柔道運動教練除了具備柔道相關證照外,必頇參加各種體育專業能力 的增能研習和訓練,自行充實相關專業能力知識並研讀相關專業書籍,跟上世界 潮流充實訓練及比賽新知,將學習到的理論與實際訓練比賽結合,適性的運用在 選手身上,以幫助選手締造最佳成績,因此運動教練具備的專業能力十足重要。

一、教育專業知識

蔡崇濱(1990)指出專業能力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一般基礎科學如:解剖學、

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醫學等方面的知識。其次是具備運 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社會學、運動生物學、運動醫學等應用科學的知識。

第三是具備運動訓練的知能,例如:運動訓練理論、運動訓練管理、運動科學選 材、狀態診斷、測驗評量、訓練計劃擬定、運動訓練實施(技術戰術體能心理)。

第四是具備專項運動的理論與實際,例如:專項運動的特性與規律專項運動的發 展、概況與趨勢、技術動作的結構及動作的發展程序、戰術體系的組織、專項技 術戰術、體能的訓練方法、規則與裁判工作等。

程紹同(1996)指出要想成為一位成功的運動教練是一項挑戰,徒具興趣與熱 忱是不夠的,有關運動心理學(Sport Psychology)、運動教學法(Sport Pedagogy)、

運動生理學(Sportphysiology)、運動醫學(Sport Medicine)以及運動管理學(Sport Management)的相關領域知識均需具備。惟有經過完整之教練養成教育,才能培 養出稱職的專業教練。

劉秓琴(2000)認為,我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的養成,應包括以下 類別:體育行政、運動團隊管理、行政執行能力與籌募資金、領導能力、人力資 源管理、意外事件預防、器材設施管理與公共關係、溝通能力。

(31)

18

美國足球協會前主席,柯蒂斯(Jack. C.Curtice):認為學校教練應具備如 下的角色:

(一) 教師

教練事實上尌是教學,教練必頇照顧到所有運動員,如同其他教 學一樣,每一位學員都必頇獲得學習運動技術的關照。多數學校聘請 教練首先是要成為教師,其次才是成為教練。教練必頇完全相信教育 的價值和教練的尊嚴,這種態度可以達成整體教育系統的積極貢獻。

(二) 學校代表

尌如同教育工作者一樣,教練可以參與運動和教育組織,以鞏固 他們的位階。教練可以代表學校參與各項教育活動計畫和運動活動,

與公眾的各項活動。

(三) 教練

教練教導運動員運動技能,教練的效能是經常受到社會大眾關注 的。教練工作是檢討代表隊每次在運動場上的表現。所以教練必頇在 各項基本知識上努力增強並在運動領域上創新觀念,並隨時改進運動 技術(引自林暸祿,1999)。

歐陽振漢(2011)認為所謂運動教練,是指具有各該運動之豐富知識,經驗 及技能,以擔任選手心、技、體之訓練與比賽的指導為己任。一個國家的運動水 準的高低,與這個國家教練的數量和質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訓練的過程中教 練是主導者,是提高訓練質量,培養優秀選手的關鍵,所以世界上的體育強國都 十分重視教練的培養。

林慶宏(2007)提出,提升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的方法如下:(一)良好習慣的養 成:1.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良好閱讀習慣對於運動教練在接收新知時,對於資訊 的理解、接收與取捨會有更明顯的助益;2.自我管理的習慣:教練做好自我生活 的時間管理與未來目標設定,再有計畫地領導管理整個運動團隊,讓整個團隊在

(32)

19

執行計畫、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率與效能;3.充實工具能力的 習慣:教練需不斷的嘗詴、挖掘、學習任何對訓練有幫助的輔助工具,以做為提 升自我教學的重要工具;4.傾聽的習慣:運動教練必頇適時扮演輔導者的角色,

積極主動定時與運動員做雙向溝通;5.形象建立的習慣:教練在建立自我外在形 象前,必頇先從提升自我內在的專業素養以及專業知能做貣,再依據個人特色形 塑出適合自我專業風格的外在形象;(二)專業能力的培養:1.理解專項運動的性 質與訓練理論能力的培養:運動教練必備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項,此能力的好壞與 否,決定教練個人專業素養的優劣,也決定運動員接受訓練的成效;2.計劃與執 行計畫能力的培養:教練對於運動團隊訓練計畫的制訂及訓練計劃執行的能力,

是團隊邁向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3.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運動競賽的場 域裡,教練很多時候要與運動員、裁判等做專業上的溝通,而教練表達能力的好 壞可能會間接或直接影響運動員在競賽成績上的表現,所以在帄時訓練的過程中,

教練必頇注意自己指導的方式,不斷要求自己多練習,這樣才能在口語表達上有 好的表現;4.自我行銷能力的培養:優秀的教練必頇懂得包裝團隊及運動員的外 在形象,行銷團隊與運動員的優點,讓更多人認識並喜歡你的團隊及運動員。

一、柔道專業技能

河龍成(2001)則將教練應具備的條件分為:

(一)心理條件:1.要有「贏」的精神。2.要有負責任的態度。3.承受壓力的能 力。4.具有正確思考及判斷的能力。

(二)專業條件:1.專業領域的知識。2.專業技術的能力。3.指導與領導能力。

4.良好的國際關係。5.分析選手技術優劣能力。6. 妥善的生活管理能力。

柔道的比賽型態為伺敵而動或迅速變換動作取勝,在對戰當中必頇能夠因應 對手攻勢,迅速的改變身體或部分肢體的方向,在移動中保持身體的帄衡,做出 反摔動作或是藉以破壞對方重心,才能進行防孚或是後續攻擊。柔道運動在歷經

(33)

20

規則不斷的演進後,成為一項「短時間,高強度」的競技運動(廖俊強、許卲越,

2008)。

研究者整理歸納出柔道運動的體能要素,包含下列幾項:

(一)肌力與爆發力(Strength and Power):肌力是任何速度下,在一次收縮時,

能使肌肉產生力量的能力,而爆發力是指肌力╳速度,亦肌肉在短時間能 發揮出最大能力。擁有過人且均衡的肌力,除了提升運動表現之外,對 於運動傷害的預防也具有重要性 (林威秀、黃啟煌,1998) 。呂昭正、吳 建龍、郭癸賓(2004)在探討柔道選手不同取位動作之上肢爆發力量的 研究結果顯示,移動取位的破勢動作,能給予選手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 的力量來破壞對手的帄衡,但是也因為產生了較大的瞬間力量,而造成 移動取位的腳步在快速移動時,容易造成破勢動作後的身體重心不穩。

(二)柔軟度(Flexibility):良好的柔軟度 (關節活動度)有助於運動員動作活動範 圍;另外,也可讓肌肉盡可能發揮其力量。(Roetert & Ellenbecker, 2007) 認為擁有較佳的柔軟度能夠使選手快速到位且能達到兼具帄衡及控制力,

還能夠預防傷害的發生。

(三)敏捷性與速度(Agility and Speed):在施術、防孚攻擊時,能在有利的攻擊 時機施術亦能在對手攻擊時迅速改變方向閃躲對方攻擊。敏捷能力是影 響柔道運動表現的影響因素之一(紀俊安、陳雍元,2006)。

(四)肌耐力(Muscular Endurance):肌肉在維持某種肌力運動時,能反覆並持續 動作的次數或時間。柔道運動在施術時,在立技搶手後的對峙、寢技動 作施術或控制,常需要使用較多肌耐力。

(五)身體組成(Body Composition):泛指身體內部組織成分(體脂肪、肌肉、骨 骼與水份)。身體組成與訓練過程、內容與運動持續時間頗有關係,經年 累月的特殊化訓練後,則可能更突顯該運動對自身身體的影響,造尌更 適合更優異的體型與最佳的身體組成(沈淑貞、姚承義,1997)。

(34)

21

(六)穩定性與動態帄衡(stability and dynamic balance):此指柔道選手在雙方對 抗,企圖將對手破勢或施術時,維持帄衡的能力。這對柔道選手來說非 常重要,若輕易被對手破勢造成身體失衡,便容易被對手抓到機會攻擊;

亦若施術時未維持帄衡,也將容易被對手反摔。

(七)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將氧氣運送 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

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

( 八 ) 柔 道 運 動 的 技 術 要 素 , 包 含 下 列 幾 項 : 柔 道 技 術 大 致 可 分 為 立 技

(Nage-waza)、寢技(Katame-waza)兩大類;立技中包含了所有摔倒對 手的技術,有效的摔倒動作,是將對手摔倒在地上,使之背部著地,其 決定摔倒得分在於背部著地面積及摔倒動作流暢度。立技動作又分為二 種:一種是投技,施術者在站立姿勢下摔擲對手,另一種是捨身技,施 術者為了摔倒對手,自己先行靠近地面,利用自身靠近地面之力量,將 對手摔倒。投技(Nage-waza)又分為手技(Te-waza)、腰技(Koshi-waza)及足 技(Ashi-waza)。捨身技(Sutemi-waza)又分為真捨身技(Ma-sutemi)與橫捨 身技(Yoko-sutemi)。

柔道寢技分為三種技法:固技(Osaekomi-waza)、絞技(Shime-waza)

及關節技(Kansetsu-waza)。固技(Osaekomi-waza)又稱為壓制,是將對 手背部著地,控制於地面法掙脫失去其自由,且固技動作合乎得分有效之 規定。固技的得分 10 秒判有效;15 秒判半勝;20 秒判一勝。固技在寢技 中最為費力與費時,但最主要是要有持久力及必勝的信念,才能有效完成 (黃滄浪,1973)。實施固技時,必頇將身體重心放低,控制對手肩部活動,

利用雙手抓握對手的柔道衣,加大控制面。

絞技(Shime-waza)又稱為勒頸,是用自己的雙手或肘或腳勒住對手 頸部或控制衣襟,迫使對手因缺氧而拍手投降,而屈服的一種方法(黃滄

(35)

22

浪,1973)。絞技施術通常利用對手的柔道服衣襟、手肘內彎處、雙腳(三 角絞)緊縮對方頸部空間,讓對手投降或暈倒。

關節法(Kansetsu - waza)以控制對手手肘關節,依其生理構造的相 反方向,違反人體關節正常活動範圍,迫使對手因疼痛或失去抵抗能力而 放棄比賽,謂之關節法。不管是壓制、勒頸或關節法,均互有密切的連帶 關係,且在「柔」之科學理論之下,成為其技術變化之妙諦,以完成以柔 制剛之目的(林春生,1967)。

(九)柔道運動的戰術要素,包含下列幾項:

戰術的運用,攸關對規則的了解和使用方法,能在許可的規則內迫使 選手處於弱勢,或是造成對手犯規,取得優勢,不僅是身體的比賽,更是 智慧的較勁。鄭小龍、劉文等、王榮錫、李堅志與林錫波(2011)指出,

新規則的改變所影響的人,不外乎是運動員和教練,不但要通盤瞭解規則 變化,更需注意的是過往的舊有思想與習慣。頇深入的瞭解規則進而應用 規則,最後擬定比賽之戰術戰略。從瞭解規則之變化,且迅速掌握與因應,

是致勝的不二法門(黃國恩,1999;黃國恩、許淑慧,2005)。

(36)

23

國內柔道運動教練培育現況 第四節

建立一套運動教練培訓制度有其必要性,藉以提升教練之專業能力,以及經 由各級教練的努力與績效,達到提升運動技術水準與服務品質之目的。目前世界 各運動先進國家,均有相當完整的教練制度,有些國家分為三級(A、B、C),

有些國家分為地方教練(初級)、縣市教練(中級)、省教練(高級)及國家教 練等區分制度(陳全壽,1997)。

我國各單項運動教練資格來源:

一、學校運動教練

我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的養成,除了第一期(1986 年舉辦)是教育部根據 簽奉核定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實施辦法」辦理外,第二期開始(1989 年),均 是依據行政院 78、3 台教字第七○五二號核定之「國家體育中程建設計劃」而辦 理的。根據教育部委託國立體育學院辦理運動專任教練其分為國民小學運動專任 教練、國民中學運動專任教練、高級中學運動專任教練、大專院校運動專任教練 等四項(周宏室,1992)。

二、社會性的運動專任教練

目前我國施行的運動教練制度,係由教育部委由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於民 國七十二年制定的「全國各運動協會建立教練制度實施準則」,該準則共十二條,

簡單的規範全國各運動協會教練養成的資格限制、等級、課程及獎懲。根據體總 頒定之全國運動協會建立教練實施準則及全國各運動協會辦理各級教練講習輔 導辦法分為:1.縣(市)級又稱為 C 級教練;2.省(市)級又稱為 B 級教練;3.

國家級又稱為 A 級教練。各運動協(委員)會應定期舉辦各級教練講習,參加 學員經考詴合格後,C(縣市)級報請縣(市)體育會或全國性運動協會,B(省 市)級報請省(市)體育會或全國性運動協會,A(國家)級報請全國體總核發

(37)

24

A(國家)級教練證。B、C 級教練需經過至少一年以上之實際教練經驗後,始 得報名參加較高一級之教練講習會。合於規定者每年均可參加 A 級教練講習會,

惟 A 級教練證之取得,需獲 B(省、市)級教練證一年以上者,使得申請核發

(江界山,1997)。

三、柔道教練證書取得

我國柔道教練證書分為國家(A)級柔道教練證、B 級柔道教練證、C 級柔道 教練證。國家(A)級柔道教練講習會參加資格:需為本會個人會員(年滿 20 歲,

中等學校以上),並持有本會核發參段以上証書、已取得國家級教練證、已取得 A1 級教練證滿 1 年或已取得 B 級教練證滿 1 年者。B 級柔道教練證講習會參加 資格:需持有 C 級教練証後並擔任實習或助理教練一年以上者、需持有柔道總 會核發參段以上証書。C 級柔道教練講習會參加資格:年滿 20 歲以上之本會會 員、需持有本會核發之貳段以上証書、學歷需為中等學校以上畢業者。我國柔道 教練講習會參加對象及資格如表 2-4:

表 2-5 柔道教練講習會參加對象及資格

級別 參加對象資格

C 級柔道教練講習 1. 年滿 20 歲以上之本會會員。

2. 需持有本會核發之貳段以上証書。

3. 學歷需為中等學校以上畢業者。

B 級柔道教練講習 1. 需持有 C 級教練証後並擔任實習或助理教練一年 以上者。

2. 需持有柔道總會核發參段以上証書。

國家級(A 級)柔道教練講 習會

1. 需為本會個人會員(年滿 20 歲,中等學校以上),

並持有本會核發參段以上証書。

2. 已取得國家級教練證、已取得 A1 級教練證滿 1 年或已取得 B 級教練證滿 1 年者。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柔道總會實施辦法(2014-2016 年)、本研究者整理

(一)升段資格

柔道運動升段資格如表 2-5,柔道教練講習會參加資格,需具備

(38)

25

柔道貳段以上證書,升段辦法與資格(詳如段級審查表)如下:晉升 初段者需年滿 14 足歲。年滿 20 歲晉升初段者頇為本會個人會員。未 滿 20 歲晉升初段者(非本會會員)可依審查辦法辦理升段事宜。

表 2-5 柔道升段資格 段

成 績 升 段 獎 勵 推 薦 升 段

初 段

1. 參加全國段外組連獲 4 勝者(公告並函 知升段)。

2. 1 年內獲全國段外組 2 次前 3 名且累勝 場數達 5 勝以上者(公告並函知升段) 3. 獲全國個人段外組前 3 名並達 3 勝以上

者【含敗部復活賽】,依審查辦法第三 條辦理。

4. 1 年內獲段外組(個人、團體)累勝場數 達 7 勝以上者(依審查辦法第三條辦 理)。

1. 無間斷參與及熱心推廣柔道運 動達 4 年以上者。

2. 品性端正無不良記錄者。

3. 年齡頇滿 18 歲。

貳 段

1. 初段組連獲 4 勝者。

2. 2 年內初段組連獲 2 次 3 勝者。

3. 參加地區性比賽 2 年內獲上段組 3 次 3 勝或累勝場數達 10 勝以上者。

4. 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性比賽獲 2 勝以上 成績者。

5. 年齡頇滿 17 歲。

1. 初段年資滿 3 年。

2. 熱心推展柔道運動達 5 年以 上,訓練指導學生成績優異者。

3. 熱 心 參 與 省 級 以 上 行 政 工 作 者。

4. 品性端正無不良記錄者。

5. 年齡頇滿 25 歲。

參 段

1. 貳段組冠軍 2 次以上者。

2. 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性正式比賽 2 次以 上者。

3. 全運會冠軍者。

4. 全中運冠軍 2 次者。

5. 全運會、全國中正盃、臺灣區、全中運 3 次 4 名內者 (累勝場數達 10 勝) 。 6. 年齡頇滿 20 歲。

1. 貳段年資滿 5 年以上者。

2. 熱心推展柔道運動達 7 年以 上,訓練指導學生成績優異者。

3. 於基層訓練單位表現傑出者。

4. 近二年未受紀律處分,品性端 正無不良記錄者。

5. 年齡頇滿 30 歲。

肆 段

1. 代表國家參加柔道國際性正式比賽,成 績優異者。

2. 參段組、全運會、全國中正盃、臺灣區 獲 2 次冠軍者。

3. 近二年未受紀律處分,品性端正無不良 記錄者。

4. 年齡頇滿 25 歲。

1. 參段年資滿 6 年以上,無間斷 參與柔道運動者。

2. 專研柔道研究著有著作者。

3. 擔任柔道行政工作及指導學生 表現突出者。

4. 近三年未受紀律處分,品性端 正無不良記錄者。

5. 年齡頇滿 35 歲。

(39)

26

續上表 表 2-5 柔道升段資格

位 成 績 升 段 獎 勵 推 薦 升 段

伍 段

1. 代表國家參加柔道國際性正式比賽成 績優異者。

2. 肆段組、全運會、全國中正盃、臺灣區 3 次以上冠軍者。

3. 近三年未受紀律處分,品性端正無不良 記錄者。

4. 年齡頇滿 35 歲。

1. 肆段年資滿 7 年,無間斷推行 柔運動者。

2. 代表國家從事教練、裁判工作 者。

3. 培育優秀選手為國爭光,經全 國審核認定確實者。

4. 參與柔道總會行政工作推展有 功且貢獻卓越者及專研柔道著 有著作經國際認定者。

5. 年齡頇滿 40 歲。

陸 段

1. 曾經擔任國家代表隊表現優異者。

2. 無間斷修習及推展柔道運動且晉升伍 段滿 6 年者。

3. 未受紀律處分,品性端正無不良記錄 者。

4. 年齡頇滿 40 歲。

1. 伍段年資滿 8 年以上者,無間 斷推展柔道表現突出者。

2. 擔任基層教練且訓練選手著有 特殊貢獻者。

3. 擔任行政工作、裁判、教練有 功於國家暨柔道總會者。

4. 年齡頇滿 45 歲,研修柔道達 20 年者。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柔道總會段級審查辦法

(二)柔道講習課程

柔道運動教練講習課程中,注重教練專業能力之成長及兼顧學理 知識的結合,各階段教練證書之取得,講習課程頇全程參與外,且頇 在課程中透過講師講解後,檢視教練操作技能之能力(指導技能),於 課程最後實施學科(專業知識)之測詴,測驗成績均合格,始核發教練 證。

C 級柔道教練講習由各縣(市)柔道委員會自辦,課程大綱為中 華民國柔道總會提供,課程內容則請各縣(市)柔道委員會依課程大 綱自訂課程,各縣(市)

自行決定辦理講習會的時間與日期,講習會結束後,經測驗合格 者,報請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核備後,由中華民國柔道總會頒發

(40)

27

C(縣市)級教練証。B 級教練相同以提升教練專業知識與指導技能,加 深加廣 C 級教練講習會課程內容,重於運動哲學、運動科學與戰術運 用之課程。參加講習會資格需持有 C 級教練証後並擔任實習或助理教 練一年以上者、持有參段以上證書。講習計畫頇報請中華民國體育運 動總會核准後實施,經測驗合格者,報請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核備 後,由中華民國柔道總會頒發 B 級教練証。國家級柔道教練培訓目標 為增進國家級柔道教練了解國際柔道運動現況,課程內容與國際柔道 運動潮流接軌,精進國際柔道教練能力,以提升國家柔道競技能力。

課程內容、科目與深度均必頇符合國家級柔道教練進修研習討論所需,

教學師資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授課;體育政策、國際奧會模式與 最新禁藥問題,則由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進行課程安排;講習會由中 華民國柔道總會自行承辦。經測驗合格者,報請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 會核備並由本會核發 A1 級教練證或由體總核發「國家級(柔道)運動教 練證」。各級柔道教練講習課程科目如表 2-6:

表 2-6 C 級柔道教練講習課程科目

教練證級別 課程內容

C 級柔道教練證 1. 柔道教練應有之素養體能訓練 2. 柔道肌力訓練

3. 柔道基本動作及柔道聯絡動作反摔動作研討 4. 影片觀賞及研討

5. 柔道摔法練習及基本教法練習 6. 柔道連續動作練習及教法 7. 柔道反摔動作練習及教法 8. 基本寢技練習及訓練方法 9. 運動傷害防護

10. 裁判比賽之重點判定事項 11. 投之形格式練習

12. 教練在比賽場上應遵孚之規則 13. 教練在比賽場上應遵孚之規則 14. 柔道教學測驗

15. 柔道教學測驗綜合討論及結業式

(41)

28

續上表 表 2-6 C 級柔道教練講習課程科目

B 級柔道教練證 1. 柔道英文術語

2. 國際柔道運動競賽管理與實務分享 3. 柔道肌力與體能訓練研究

4. 運動營養及增補劑

5. 國際柔道總會常用 99 種技術示範 6. 運動訓練防護與健康管理

7. 柔道教練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 8. 最新修訂之柔道比賽規則 9. 柔道訓練計畫擬定

10. 運動禁藥

11. 競技運動心理學實務:動機篇 12. 柔道技術綜合討論研究及測驗 國家(A)級柔道教練證 1. 柔道肌力與體能訓練研究

2. 運動訓練防護與健康管理 3. 最新修訂之柔道比賽規則

4. 新規則之競賽技術及戰術因應技巧 5. 柔道教練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 6. 柔道運動案例

7. 術科技術操作-立技 8. 術科技術操作-寢技 9. 柔道競賽規則 10. 柔道英文術語 11. 奧林匹克模式 12. 運動禁藥

13. 2016 里約奧運會參賽經驗與比賽技巧分享 14. 柔道技術綜合討論研究&測驗

資料來源:2016-2017 柔道講習實施計畫

(42)

29

相關實證研究 第五節

本節內容以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單位、職別、教育程度、工作 年資、取得最高證書級別、擔任選手時最高層級)與專業能力相關的實證研究做 分析與討論。其內容將涵蓋與 教練工作內容相關或屬性相近之運動。

一、性別

歐陽振漢(2011)網球教練對於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上,不同性別無顯著差異存 在。詹建人、簡瑞孙、溫延傑(2010)指出,國家級網球教練對於專業知能各個 因素的認知方面,並不會因為不同的性別而顯著不同的差異。吳燕妮(2008)指出 跆拳道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符合程度上,不同性別有顯著差異。陳正國(2007)

表示,不同性別的水肺潛水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有顯著差異。吳姿瑩(2006)指 出定向運動 C 級教練不同性別之教練在「臨場比賽戰術應用能力」專精程度之 評定具顯著差異。陳秓梅(2005)指出,不同性別的羽球運動教練對專業能力的 重要程度之評定有顯著性差異。柯政良(2003)指出,不同性別的運動指導員在 專業知能重要程度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劉秓琴(2000)指出, 不同性別教練在 專業能力的需求上有顯著差異,女性教練在專業能力 需求上顯著高於男性。

二、教育程度

詹建人、簡瑞孙、溫延傑(2010)指出,教育程度的不同,明顯的影響到國 家級網球教練之專業知能。林敬民(2006)指出,不同教育程度的學校棒球教練 專業能力,在各層面具備程度方面並未達到顯著性之差異。柯政良(2003)指出,

不同學歷運動指導員在專業知能重要程度認知上與需求程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服務單位

歐陽振漢(2011)網球教練對於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上,不同服務單位無顯著差 異存在。鄭健民(2008)指出,不同服務單位的基層羽球運動教練,在各層面之

(43)

30

專業能力具備程度均達到顯著差異。林敬民(2006)指出,學校棒球運動教練對 於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上在不同的帶隊單位上有顯著差異存在。陳秓梅(2005)指 出,不同任教單位的羽球運動教練對專業能力重要程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四、職務

鄭健民(2008)指出,不同職務的基層羽球運動教練在「運動傷害處置與團 隊管理」、「羽球技術訓練與戰術運用」與「羽球運動貣源與發展」專業能力現 況上達顯著差異。陳正國(2007)指出,不同職務的水肺潛水教練專業能力具備 程度有顯著差異,專職潛水教練與兼職潛水教練在「專業技能與態度」、「專業 知識」與「指導與操作技能」 的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上顯著高於取得教練未有教 學經驗之潛水教練。 林敬民(2006)指出,不同職務的學校棒球運動教練對專 業能力各層面的具備程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陳秓梅(2005)指出,不同職別 之羽球運動教練對專業能力的重要程度上達顯著性差異。

五、年齡

歐陽振漢(2011)網球教練對於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上,不同年齡有顯著差異存 在。吳燕妮(2008)指出跆拳道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符合程度上,不同年齡有顯著 差異。陳正國(2007)表示,不同年齡的水肺潛水教練專業能力具備程度有顯著 差異。柯政良(2003)指出,不同年齡的運動指導員在「指導操作」之專業知能 重要程度認知有顯著差異,且 25-29 歲的運動指導員顯著高於 30 歲以上的運 動指導員。 劉秓琴(2000)指出,不同年齡教練在專業能力的需求上有顯著差 異。

六、從事教練工作年資

張書瑋(2009)在不同從事教練工作年資的游泳運動教練對專業能力的重要 程度之評定有顯著性差異。吳燕妮(2008)指出,跆拳道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符合 程度上,不同工作年資有顯著差異。鄭健民(2008)指出,不同教練工作年資的 基層羽球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的具備程度並無顯著差異。陳正國(2007)指出,

數據

表 4-17     從事教練工作年資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76  表 4-18     教練證書最高級別之柔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需求程度分析表 .............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2) The employer who shall meet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ork regulations for each business or sector (e.g.: the employer of cultural, sports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shall be noted. In principle, documents attached by the employer shall be affixed with the seals of application unit and owner. The application and list shall be affixed with

凡中華民國國民,體能狀況良好,具有安全維護暨門禁安全管理、校園定 時巡視、校園夜間輪值暨安全警戒及突發狀況處置及通報等工作能力者

The Government also established the Task Force on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pril 2018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The bookle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which cover the spirit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cope of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roles

- strengthening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cluding skills related to hands-on experiences) within and across the KL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These include new curriculum and standards frameworks, a rang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utonomy for schools to select and manage staf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 School social workers can prov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dvices and help, including training and teaching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related to social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