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六 月 編 印

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

(2)

目 錄

...

1

編者的話

...

2

第一章 緒言

...

4

第二章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

...

6

第三章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

...

14

第 一 節 產業發展

...

15

第 二 節 能源政策

...

27

第 三 節 環境及安全衛生政策

...

30

第 四 節 公平交易暨消費者關係

...

36

第 五 節 賦稅與金融政策

...

41

第 六 節 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

...

53

第 七 節 國際經貿

...

61

第 八 節 兩岸政策

...

68

第 九 節 智慧財產權

...

78

第 十 節 中小企業發展

...

89

第四章 結語

...

96

附表一 2011年建言簡表

...

97

附表二 2010年建言主管機關回應滿意度

...

119

(3)

1

顧本世紀開始的第一個十年,台灣先是因受到網路科技泡沫化的衝擊,之間再遭逢執政團 隊推出「停建核四」、「經濟鎖國」、「兩岸對立」等不當政策,以及執政者貪腐、破壞 文官體制等的激盪影響,與上一個十年相較,使台灣經濟成長率明顯腰斬、國民所得停滯不前、

失業率大幅增加、競爭力倒退十年,政府與民間投資也大幅衰退,出口盛況不再,由此突顯了政 府執政的重要。

馬政府執政以來,雖然歷經全球金融風暴及莫拉克風災的洗劫,但由於積極推動兩岸和平 及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使其施政成果逐步顯現,其中包括:積極啟動「遺贈稅率調降至10%單一 稅率」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由25%調降至17%」的「雙降稅」引擎,以及採取「開放兩岸三通直 航」、「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等政策,終使台灣2010 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82%,創下近二十多年來的新高,更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 爭力評比,躍居世界第6,2011年3月的失業率也降至4.48%,為2008年11月以來新低。同時,也 讓最近十年出走海外逾5767億美元的企業資金大量回流投資台灣,更吸引眾多陸外資來台投資,

尤其進出口貿易也趨於熱絡。整體經濟表現,確實值得肯定。

本會自2008年起,定期檢視當前國內經濟體制的良窳,並有系統的就產業界當下關切的問 題與困境,提出客觀、前瞻的建言,供政府政策參考,目的在促使政府能夠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 發展及企業永續經營的環境,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大家都能在安和樂利的環境下生活,達 到真正的「樂活台灣」。而從事實證明,這些建言,三年來多數為政府採納,對提升台灣競爭 力,對吸引國內外投資,挽救低迷不振的台灣經濟,確實產生了正面、積極作用。就以本會白皮 書建言推動兩岸政策鬆綁和簽署ECFA為例,確實為國內外企業營造一個可以大展身手的環境,更 獲得國際間一致的肯定。

今年本會白皮書,依然鎖定產業界當前面對的問題,向政府提出對策,俾為台灣營造一個有 利於產業發展的優質環境。在草擬過程中,也因為有本會各個委員會召集人、副召集人、委員,

學者專家,以及政府相關主管機關的熱心參與與投入,並針對「台灣產業發展問題」和「產業政 策建言」進行熱烈討論與建議,始使本書本書能順利完成, 武雄在此謹致以十二萬分的謝意。

最後深刻期盼政府,能夠以創新及全球化的開放思維,為台灣經濟及產業發展提供藍圖,

為新一波台灣及產業競爭力奠定根基。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理事長

(4)

2

編者的話

國工業總會是由台灣153個區級工業同業公會及省(市)工業團體所組成,長期以來,一 直是政府產業政策諮詢的對象。為充分發揮產業代言角色,本會乃自2008年開始秉持客觀 與務實的態度,以定期發表產業政策白皮書方式,積極就產業界關注的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言,期 能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具全球競爭力、更有利於永續發展的環境,三年以來,深受政府與社會各界 的重視。雖然我們提出的問題十分廣泛,但政府各相關主管部門對本會所提出的諸多問題,都能 在極短的時間內一一答覆,答覆內容約有60%是能被原提案人所接受的,對政府相關部門能廣納 雅言、勇於任事的態度,我們在此特別表示感激之意,希望透過本會與政府不斷共同的努力,讓 台灣的明天能更加燦爛。

2011年本會白皮書仍延續既往分為下列10個單元:「產業發展」、「能源政策」、「環境 及安全衛生政策」、「公平交易暨消費者關係」、「賦稅暨金融政策」、「勞資關係暨人力資 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中小企業發展」等,共提出104個議 題、199項建言。

據調查,今年白皮書所提的199項建言中,仍有80項是舊案重提,占逾四成,又在該80項續 提的建言中,有25項係連續4年重複的提案,其中包括:一、建立公平、公正之工程履約爭議仲 裁與調解機制;二、工程主管機關應落實要求主辦機關確實採用公共工程委員會訂頒之「工程採 購契約範本」;三、建請修正消費者保護法第29條;四、反對提高及課徵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營 所稅稅率;五、建請修正「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增訂豁免條款及讓辦法更加明確;六、正 視產業缺工問題,放寬外籍勞工之申請引進;七、重新評估勞工強制退休年齡之65歲限制;八、

儘速充實專利審查人力,積極設置財團法人智慧財產事務中心、專利發展基金;九、積極建置中 小企業智慧財產融資機制,活絡智慧財產市場交易;十、建議行政院金管會所推動之「本國銀行 加強辦理中小企業放款方案」改為常態調節機制,以即時協助中小企業經營急需之資金等。業界 之所以對上述25項問題鍥而不捨連續4年重複提案,正表示上述問題對相關產業之重要性,但政 府回應卻一直難以令人滿意。此一情況發生,多緣於主管機關的本位主義,未能從國家或產業整 體利益考量;或緣於主管機關敷衍推諉的態度。對此,我們建議政府能由經建會或指定行政院政 務委員出面邀集相關單位檢討處理,以尋求解決對策。

此外,針對在去年的建言回覆不滿意度高逾6成以上者,包括:一、表面處理產業為提升臺 灣工業產品價值及競爭力的「美妝師」,且多為典型中小企業經營型態之產業,亟需政府之重視 及扶植;二、應視國內合法煙火製造業者之產量,適度開放個別認可標示預購;三、爆竹煙火不 得於儲存倉庫內逕行張貼標籤作業,造成公共安全之危險疑慮;四、汽車修理丙級技工執照可由 公會辦理,使修車技工能提升相關技能,並可促進行車安全;五、建議透過老舊工業區的提升,

於臺北縣結合文創、包裝及印刷,規劃成立印刷文化創意專區;六、建請工程會採納國際慣用

編者的話

(5)

之調解機制,以提高調解品質及效率;七、建請檢討修正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調查機制;八、建請 協調金融機關,就各相關保證業務,提供廠商必須之融資;九、企業投資不應一味交由環評來決 定,才能兼顧經濟與環保;十、政府應先評估整治國內不明場址所需預算,再檢討每年擬徵收土 污費金額,不應先徵收過多之土污費而未完全使用於整治不明場址等10項。我們希望政府能積極 面對,並加強與業界溝通對話。

總之,在「2011年工總白皮書」編輯、製作與審查期間,承蒙本會理監事及各委員會召集 人、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與配合,不斷提出各項具體意見,讓白皮書內容更加具體豐富;同時,

也承蒙知名財稅學者吳琮璠教授、知名環工學者鄭福田、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專利師 公會理事長蔡坤財等多位編輯指導委員為各項建言補充據數、論述及潤飾,使工總白皮書內容更 具前瞻性,並可受公評;尤其本會相關會務同仁的努力及熱情投入,始讓「2011年工總白皮書」

得以順利出版,謹表示無限感激之意。

最後我們要再度感謝政府對工總白皮書的支持,我們也十分樂意看到工總白皮書建言數有 逐年減少的趨向,這代表台灣的投資環境正日趨改善,這也可以從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調查,台 灣全球競爭力已由去年第8名提升至全球第6名得到印證。

無論如何,未來工總仍將以「烏鴉」的角色自居,希望能成為政府的諍友,成為協助社會 提升的力量。也懇請政府能夠傾聽業界聲音,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決心,就本會「2011年工總 白皮書」之建言,儘快納入政策方案,俾為台灣產業營造一個有利於經營與發展的優質環境。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秘書長

3

的話

(6)

管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 C F A)

自今年元月1日起正式實施,且可望 有助台灣因應未來全球化的競爭與區域化 的整合,但由於這僅是開端而已,以後還 有許多問題有待努力,諸如「應如何連結 中國大陸市場佈局全球?」、「應如何加 強產業競爭優勢,擺脫新興國家在後急起 直追的威脅?」等亟待克服。特別是,在 全球經濟前途未卜、前政府留下的難題尚 未處理完畢,以及台灣甫從遭受八八風災 衝擊,與面臨60年來僅見的實質經濟最大 衰退等陰霾走出之際,馬總統對台灣未來 十年的經濟仍然樂觀以對,並提出打造台 灣黃金十年的主張。

其實,事在人為,而且中國也有句寓 意深遠的成語——「多難興邦」。回顧在 經國先生執政時期的民國六、七○年代,

台灣所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性與艱困 度,並不亞於今天;但在經國先生卓越、

沉穩的領導,以及全國上下齊心齊力努力 下,不僅克服了諸多困境與難題,而且開 創了受到世界各國稱羨的台灣經濟奇蹟,

被譽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黃金年代」。

為此,馬總統雖然闡明要以「創新強 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

「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 國」等六國論,作為中興台灣、打造未來 黃金十年的目標。但具體的落實,仍必需 要積極強化政府施政團隊與政府部門間的 協調功能,確實掌握民間需求,避免口號 治國,才能使「黃金十年」的目標不再是 天邊彩虹,讓人民真正的感受到政府施政 的成果。

本會代表國內153個產業,長期關心 台灣這塊土地未來經濟的發展,有責任

擔負為產業代言的角色,俾促使政府重視 並維護產業權益,紓解產業經營與發展困 境,共同營造台灣為一個有利於永續經營 與發展的環境。為此,本會特站在國際經 濟情勢的觀察角度,檢視當前國內經濟體 制,以及延續前三年製作本會白皮書的作 法,就產業界當下關切的問題逐一檢討,

並提出具體建議。

「2011年白皮書」內容共分為:「緒 言」、「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對 政府政策的建言」及「結語」四大章節,

以及「2011年建言簡表」、「2010年建 言主管機關回應滿意度」兩大附表。同 時,針對「產業發展」等10大類別,提出 104個議題、199項建言,期望政府審慎考 量,儘快形成政策方案,俾為台灣產業營 造一個優質的經營與發展環境。

茲將「2011年本會白皮書」簡述如 后:

第一章 緒言

敘述本白皮書研擬背景與內容摘要。

第二章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 敘述政府應該掌握包括:全球經濟成 長減緩、政經版圖位移、亞洲區內經貿 加速整合、亞太地區消費力大幅成長、國 際原物料及商品價格揚升、氣候變遷的衝 擊與機會等台灣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外部環 境變動機會與挑戰,以及台灣本身所存在 的,包括民間投資低迷、投資領域不夠多 元化、產業附加價值率偏低、產業新投資 機會不足、人力短缺、政府效能不佳、環 評制度阻礙產業發展等結構性問題,進而 提出諸如「擺脫民粹主義,加強產業政策 延續性」、「儘速擬定國土規劃藍圖」、

「建立產業技術前瞻規劃機制」、「規劃

4

言一章

第 一 章

緒 言

(7)

各產業未來五至十年產業發展與技術布局 策略」、「研擬兩岸產業競合策略」、

「善用黃金十年產業發展計畫,促進對外 產業合作機會」、「促成國內大學、研究 機構與東亞國家企業進行共同研發或成立 共同研發中心」、「建立產業水資源循環 系統、發展水資源產業」等開創台灣黃金 十年的發展策略。

第三章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

依本會理事會所屬15個委員會之任 務,分別針對「產業發展」、「能源政 策」、「環境及安全衛生政策」、「公平 交易暨消費者關係」、「賦稅暨金融政 策」、「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 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

及「中小企業發展」等10個單元目前遭遇 之問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言,以供政府施 政參考。

第四章 結語

敘述本白皮書旨在提供政府營造產業 具全球競爭力發展環境的藍圖,同時讓政 府鎖定產業界所關切的問題,進行追蹤瞭 解,繼而給予具體回應與落實,俾使台灣 產業永續發展。

附表一、「2011年建言簡表」

將2011年白皮書的10個單元、104個 議題、199項建言摘要列表簡述,並詳列 政府主辦機關,方便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彙 辦與回覆,以及讀者摘要與運用。

附表二、「2010年建言主管機關回應 滿意度」

將主管機關回應2010年白皮書的11個 單元、111個議題、232項建言之滿意度列 表,方便追蹤了解與摘要運用。

5

言章

(8)

6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二章

壹、前言

2008年中以來,提振經濟一直是政 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對內推動庶民 經濟,對外與大陸簽署E C F A,使經濟表 現優於預期,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

2010年我國實質經濟成長率再度上修至 10.82%,創下近二十多年來經濟成長率新 高;2011年3月失業率為4.48%,為自2008 年11月以來新低。

其中,兩岸經貿政策被視為是馬英九 總統執政三年以來,最明顯之成就。除了 兩岸舉行6次「江陳會談」,完成簽署15 項協議,並簽署ECFA之外。瑞士洛桑管理 學院(I M D)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2010年 排名世界第8,較09年上升15名;2011年 排名更提高為世界第6,也顯示國際間肯 定政府推動洽簽ECFA和開放鬆綁的施政主 軸。

對於ECFA生效後的經濟發展,政府在 7月1日正式宣示將推動「後ECFA時代經濟 戰略」,目標整合政府研發單位的能量,

由行政院組成全球招商專案小組,每季檢 討招商成效;國安會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 組,督導創新、投資及招商等工作,並積 極推動與重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FTA)。

同時,經濟部也提出「產業發展綱領

(草案)」,架構我國未來十年產業發展 策略方向,該綱領提出我國未來產業發展 整體願景,包括「提升國際經貿地位,成 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營運樞紐、台商營 運總部,布局全球」、「轉型多元產業結 構,善盡國際環保節能責任與提升產業附 加價值」及「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扶持中

小企業並創造多元就業機會,實現樂活台 灣」。

其中,對於工業發展,主張「工業附 加價值在維持穩定成長下,以質的成長代 替量的成長,以促進產業低碳化與能資源 使用效率」;同時在提升產業附加價值與 國際競爭力下,未來將朝向「全球資源整 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以及「軟性 經濟創意者」發展。希望達成「台灣整體 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由2008年21%提升至 2020年28%;「台灣整體產業無形資產占固 定資本形成比重」由2008年7%提升至2020 年15%;「台灣綠能等新興產業占整體製造 業實質產值」由2008年4%提升至2020年 30%等目標(如表一)。

對此發展,吾人希望政府能掌握台灣 經濟發展所面對之外部環境變動之機會 與挑戰,以及本身所存在之結構性問題,

進而提出具體的中長期發展目標與調整策 略,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貳、全球經濟環境趨勢

一、全球經濟成長減緩

2011年全球經濟受限於先進經濟體失 業率仍居高不下,以及財政狀況面臨困 境,加上新興經濟體經濟過熱風險亦不斷 6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

第二章

項目 2008 2015 2020 製造業附加價值率(%) 21 25 28 整體產業無形資產占固定資本

形成比重(%) 7 12 15 新興產業占整體製造業實質產

值(%) 4 14 30

六項服務業相關產業出口倍增

(億美元) 74 148 資料來源:經濟部

表一 2020年產業發展目標

(9)

攀高,其擴張力道趨緩,且呈異速成長。

依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公布之全球經濟 展望報告,2011年及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 率自2010年的5.0%,降為4.5%。其中,

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率僅為2.5%,而新興 開發中國家則高達6.5%。

至於日本今年3月11日發生地震、海 嘯及核災,重創日本經濟,加上中東、北 非政治動盪引發油價高漲。惟全球多數區 域經濟成長動能強勁,足以吸納這些衝 擊,全球經濟受到的影響有限。

全球工業國家經濟持續擴張,有助於 亞洲地區國家2011年經濟維持穩健成長。

惟將面臨通貨膨脹威脅,以及地緣政治不 穩定之挑戰。依據環球透視機構(GI)2011 年4月預測,2011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由 2010年的4.1%減緩至3.5%。同時,2011年 亞太地區國家經濟成長率將為7.1%,其 中,2011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由上年 的10.3%減緩至9.3%;亞洲四小龍經濟亦 大幅減緩,其中,新加坡由2010年14.5%

遽降為2011年5.6%,同期間,台灣亦由 10.8%降為4.7%,香港由6.8%降為4.9%,

韓國由6.2%降至4.3%。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美國公布採行第 二波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2,

QE2)貨幣政策,大幅擴增通貨,導引利率 走低,從而促使美元匯價居於弱勢,加重 其他貨幣升值壓力。

同時,F e d持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

造成國際游資泛濫;其中,新興市場由於 經濟前景較佳,恐吸引大量投機性熱錢湧 入,促使股市、房地產價格大幅飆漲,推 升資產泡沫化風險。

二、全球政經版圖位移

2011年5月17日世界銀行發佈了一份 名為《2011全球發展地平線--多極化:

新的全球經濟》(Global Development Horizons 2011 — Multipolarity: The New Global Economy),預測世界經濟15

年後將呈現三大方面變化:

第一,在全球增長動力上,新興經 濟將成為全球經濟主要增長來源。報告 預測,新興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在2011至 2025年期間年均增長將達到4.7%。發達經 濟體的同期增長預測為2.3%。到2025年,

六大新興經濟體——巴西、中國、印度、

印尼、韓國和俄羅斯這六個新興市場國家 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從目前的1/3上 升至1/2。成功的新興經濟體還將通過跨 境商業和金融交易助推低收入國家增長。

第二,在投資來源上,來自新興市場 經濟的跨國公司將成為全球投資流向主要 來源和推動力。隨著F D I的迅速擴張,新 興市場國家將變成全球工業重塑過程中的 重要力量。

第三,國際金融多極化,主要體現在 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尤其引人注意的 是,報告預計到2025年,人民幣將與美元 和歐元一道,成為全球貨幣中心。

IMF在2011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中 指出,按照購買力平價法(P P P)計算,

並將匯率變動考慮在內,進行實際比較 測算,2016年中國G D P將由今年的11.2兆 美元升至19兆美元,而2016年美國G D P將 由今年的15.2兆美元增至18.8兆美元;屆 時美國經濟占全球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降至 17.7%,中國所占的比重將升至18%。

三、亞洲區內經貿加速整合

隨著中國大陸、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 經濟崛起,以及快速融入全球經貿體系,

近年來亞洲地區在全球經貿的重要性日益 突顯。尤其,亞洲區域內制度化之經貿整 合更是加速進展,迄2010年3月,區內5個

「東協加N」(「東協-中國大陸」、「東 協-南韓」、「東協-日本」、「東協-

澳、紐」、「東協-印度」)均完成簽署 並生效,未來經貿與產業分工將持續廣化 與深化,貿易創造效益可望持續擴增。

2010年7月「製造業經營實況調查」

7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章

7

(10)

顯示東協加1的自由貿易區生效後對國內 企業之「營業收入」、「營業利潤」、

「產品競爭力」影響,其不利比率皆逾2 成2,有利比率皆不超過1成3,使展望指 標【(有利比率-不利比率)÷2】分別 為-4.76%、-6.94%及-6.20%(如表二);

顯示東協加1生效後,我國產品在中國大 陸及東協市場所面臨的高稅差之不利影響 將逐漸顯現,此貿易轉移效果會降低國內 企業之營業收入、利潤及產品競爭力。

隨著發展中國家出現一個龐大的中產 階級以及東亞幾大經濟體正在發生的人口 轉變,消費走強的趨勢有可能占上風,轉 過來可以成為全球持續增長的一個來源。

其中,亞太新興市場國家所得水準,

雖不及歐美先進國家,惟隨著區內國家經 濟的快速成長,不斷推升原「金字塔底 層」(Base of Pyramid)低所得階層晉升 為中產階級,未來消費實力將大幅提升,

影響所及,優質平價產品商機亦隨之崛 起。

依 據 美 國 智 庫 布 魯 金 斯 研 究 所 (Brookings Institution) 研究顯示,全 球中產階級人數將由2009年的18.5億人,

擴增為2020年的32.5億人;其中,亞太地 區所占比率將由28%增為54%,顯示該地區 中產階級人口正快速擴增,全球中產階級 分布重心亦逐漸由西轉向東。

隨著亞太地區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力 將大幅成長。2009年,中國大陸中產階級 消費力排名世界第7,僅占全球4%,印度 尚未在前10名之列;預估2020年,中國 大陸、印度中產階級消費力將分居全球第

1、3名,存在龐大消費商機,也將改變市 場消費模式,如無線通訊消費型態;對服 飾、化妝品與休閒旅遊等追求時尚流行之 消費;以及熱衷鑽研新產品品質與進行價 格比較等精明消費趨勢的產生,均促使優 質平價產品商機崛起。

五、國際原物料及商品價格揚升 2010年,隨著國際景氣回溫,特別是 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強勁成 長,帶動國際間對大宗物資、農產品及礦 產等之需求增加;另方面,因美國大豆及 玉米收成不如預期,加以俄羅斯乾旱、巴 基斯坦洪災等均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在 需求強勁與供給減少下,全球商品價格上 揚。此外,美國接連採行量化寬鬆貨幣政 策,導致美元走軟,更進一步推升以美元 計價之商品價格。展望2011年,隨著世界 經濟景氣緩步成長,商品市場價格大幅回 落的可能性不高;另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 否重燃,以及中國大陸是否進一步實施緊 縮貨幣政策等,均可能影響全球商品價 格。

展望未來,隨著生存環境破壞、資源 運用殆盡之隱憂,國際能源危機與溫室效 應的加劇,加上中國等新興國家對原物料 的強勁需求,而帶動國際原油及原物料價 格的大幅上揚,隨著該等新興經濟的持續 快速成長,對國際原油及原物料需求勢將 有增無減,勢必仍將衝擊未來國際能源及 原物料市場。

六、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機會

為 減 緩 全 球 暖 化 及 氣 候 變 遷 的 衝 擊,20國集團(G20)、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 P E C)等國際組織相繼提出綠色倡議,

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6屆締 約國會議(C O P16)通過「坎昆協議」,將 設置「綠色氣候基金」協助開發中國家調 適氣候變遷。

關於設定更嚴格目標規範溫室氣體減 排,由於開發中國家反對訂定具法律約束

8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二章

8

99年調查金屬機電 工業

資訊電子

工業 化學工業 民生工業 營業收入 -4.76 -4.76 0.31 -7.32 -4.86 營業利潤 -6.94 -7.59 -1.41 -9.38 -6.31 產品競爭

-6.20 -6.62 -1.56 -9.13 -5.08 說明:展望指標=(有利比率-不利比率)÷2

表二 東協加1生效後之影響展望指標 單位:%

(11)

力的減排協議或機制,已開發國家對減排 程度亦有不同意見,C O P16會議並未通過 具體減碳目標,僅達成「附件一國家應承 諾至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 少25%至40%,非附件一國家則應提出自願 性減量目標,以及所規劃採行的減緩行 動」之有限共識,並正式通過以「坎昆協 議」為後續協商基礎。

為促進經濟永續成長,主要國家亦於 全球金融風暴後相繼推動綠色新政,綠色 成長已被視為帶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引 擎。例如,美國眾議院於2009年6月通過

「潔淨能源安全法案」,設定2020年溫室 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17%的目標,預 計將創造數百萬清潔能源工作,同時可節 省數千億美元能源成本,提高美國能源獨 立性,並減少全球暖化污染。

參、台灣當前的發展瓶頸

雖然2010年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再度 上修至10.82%,創下近二十多年來經濟成 長率新高;2011年3月失業率為4.48%,

為自2008年11月以來新低。目前台灣失業 人數仍高達49萬9千人,同時依據行政院 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現今 台灣每月收入不及2萬元的「有薪酬就業 者」之人數高達100萬人以上,這些廣大 受薪階級(尤其是許多中小傳統製造業及 部分服務業勞工)的所得收入偏低。

該現象顯示台灣在尋求邁向黃金十年 之際,仍面臨若干長期存在之結構性問 題,有待突破。

一、民間投資低迷

民間投資低迷,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 主要制約因素。199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 朝資本密集調整,民間投資實質成長率平 均10.19%(占實質G D P比率17.21%),對經 濟成長貢獻達26.41%,較1980年代提高近 10個百分點。2001至2009年間,實質民間

投資幾呈停滯,對經濟成長負貢獻11.23%

(如表三)。另依87年以來的資料顯示,

台灣民間投資占名目G D P比率與失業率呈 現負相關;民間投資低迷,是導致結構性 失業與循環性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投資領域不夠多元化

由於不同產業吸納勞動的能力不同,

所誘發的就業效果亦不同。2010年民間投 資大幅成長,惟仍多集中於資本密集度 較高(勞動密集度較低)的半導體等高科 技產業投資,致創造的就業機會相對有 限。2011年1至3月新增民間重大投資計 383件,金額為3,902億元中,電子資訊業 投資金額達2,289億元,佔58.8%,顯示 民間重大投資過度集中在電子資訊產業。

國內重大投資產業過度集中,也是導致台 灣本地就業機會無法多元化發現的重要因 素。

三、產業附加價值率偏低

我國現階段發展之主力產業,所生產 製造產品多屬國際市場已經邁入成熟市場 之泛用產品,因此產業無法創造高附加價 值,特別是台灣出口產品約有七成以上皆 屬中間產品,不但易受材料供給之風險影 響,更欠缺能與消費者接觸之交易經驗,

更遑論從市場經驗中確實汲取消費者需求 等意見,進行更進一步的產品設計與性能 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提升,故造成整體 製造業則因大多集中於微笑曲線的底部,

無法在激烈的國際競局中確保創造利潤的 優勢。

即使在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製造業發 展優勢上,若對美、日、韓等國在製造業 附加價值率上的成效,便可知台灣僅在電

9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章

9 期間 民間投資占實質GDP

比率

對經濟成長之貢獻 百分率 1981至1990年 13.91 14.55 1991至2000年 17.21 26.41 2001至2009年 15.98 -11.23 資料來源: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計算。

表三 民間投資與經濟成長 單位:%

(12)

子、電腦、光學與相關零組件等高科技領 域表現不惡,但整體製造業的附加價值 率卻是敬陪末座,低於美、日、韓等國家

(如表四)。

除了製造業整體產業附加價值率不見 提升之外,目前於台灣產業結構中,G D P 貢獻比占最高的服務業也同樣面臨著成長 停滯的窘境。檢視近十餘年來產業之G D P 結構比的變化,服務業在2001年時曾一度 達至69.36%,但卻未能持續擴大其對經濟 發展貢獻的比重。由於台灣服務業以內需 導向為主,大多是受行政規範管理之「準 產業部門」(如醫療、教育)、或結構零散 的產業部門(如部分本土服務業),此類政 策與結構因素,使得該類產業別往往較缺 乏競爭力,進而影響其中的創新意願與動 能,服務之創新創意所能創造出的高附加 價值無法彰顯。

四、產業新投資機會不足

海外盈餘未能大量匯回國內投資,是 影響台灣未來經濟成長動能之重要因素。

過去,台灣外銷訂單主要產品海外生產比 重從2005年的36.9%,一直攀升至2011年 3月的51.2%,其中台灣出口主力之資訊 通信產品、精密儀器和電機產品,分別高 達87.5%、61.5%和59.8%,可能導致台 灣許多產業的生產活動與就業機會都發生 在海外,海外盈餘未能大量匯回國內消費 或投資,影響經濟成長之動能。

即使是在兩岸經貿快速發展的同時,

台商回台投資之意願,仍然不足。根據經 濟部2010年製造業國內投資實況調查結 果,僅有17.24%的台商表示其目前或未來

2年內有在台擴廠或回台投資之意願,而 台商無回台增資擴廠或投資計劃之原因,

除了「成本因素」(占14.92%)之外,以

「公司整體營運規劃,無投資計畫」(占 37.14%)與「在台灣已有足夠投資,暫無 投資計畫」(占25.76%)更為重要原因,

顯示在台灣生產成本高漲的情況下,產業 新投資機會不足,導致投資台灣尚未成為 台灣全球營運規劃之重點。

五、人力短缺問題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事業人力僱用狀 況調查」結果,2010年國內工業及服務業 廠商短缺員工人數多達19萬3,442人,不 僅比2008、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多出6萬 餘人,而且也比2007年多出2萬餘人。除 了缺工人數增加之外,國內企業平均缺工 持續時間也由2009年的3.2個月延長至4.0 個月。易言之,目前國內人力短缺程度已 經比金融海嘯發生前更為嚴重。若按職業 別區分,不僅「技術工、機械操作工及組 裝工」與「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等基 層職務缺工嚴重,2010年「專業人員」短 缺數量亦達28,263名,不僅遠高於2009年 的20,888名,也超過2007年的22,099名。

展望未來,在人口高齡少子化趨勢 下,未來10年台灣就業增加率可能出現零 或負成長〔亞銀(2010年10月)預估2011 至2020年台灣就業增加率為-0.09%〕,

更是警訊。

六、政府效能不佳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二

○一一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總排名由 去年的第八名進步到第六名,是歷年最佳 名次。這份競爭力報告中,共分四大類指 標,指標下再細分許多細項。第一是經濟 表現,我國由十六名升到八名;第二是政 府效能,我國由第六名退到十名;再來是 企業效能,維持同樣第三名;最後是基礎 建設,由十七名小升到十六名。由這個數 字來看,台灣的總排名可以由第八進步到

10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二章

10

國家/年度 1999年 2008年 台灣製造業總體 27.2% 20.8%

台灣電子、電腦、光學與相關零組件 25.7% 29.7%

美國製造業總體 34.4% 32.0%

日本製造業總體 37.9% 29.0%

南韓製造業總體 24.3% 21.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10月

表四 台、韓、日、美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比較 單位:%

(13)

第六,主要是「經濟表現」項目搶眼之 故;而無法更進一步,則是因政府效能之 拖累。究其原因在於,政府的政策反覆,

決策思維紛亂,加上選舉因素使得決策當 局碰到抗爭,政策急轉,只追求眼前和諧 小利,而漠視長期隱憂,令產業界感慨:

「政府政策常常變,令企業經營者感到十 分無力。」,因此阻礙了產業發展。

七、環評制度阻礙產業發展

自1994年12月30日「環境影響評估 法」由總統公布實施後,因為環評法律涵 攝不夠明確,例如「有…之虞」、「不良 影響」、「重大影響」、「必要時」、

「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認可者、公告 者、指定者…」、「其他相關環境影響事 項」、…。法條中充斥不確定概念,同時 法規與環評制度設計上不夠周全,運作時 又受到不同利益團體或個人諸多之非理性 干擾,導致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程序效率不 彰,延宕許多重大民生建設及經濟開發 案。同時,造成環保價值凌駕一切的結 果。台灣現行運作方式持續下去,可預料 未來各類重大投資都將寸步難行,最後落 得國際競爭力一蹶不振。

肆、台灣開創黃金十年應有的作為

一、擺脫民粹主義,加強產業政策延 續性

備受國人矚目的國光石化投資案,在 總統下達「不支持國光石化案在彰化縣繼 續進行」的政策指示後受阻,反應出政 府產業政策因為「民粹主義」和輿論之壓 力,而搖擺不定,決策缺乏延續性,也使 得其他產業擔心未來也可能面對不公平與 不合理的對待。

對此,政府除了應依據「產業發展綱 領」,建構台灣未來十年各項產業的具體 發展策略方向之外,對於可能影響產業發 展之財稅、匯率、勞動、教育、環保及其

他相關政策,均應透過適當的整合協調機 制,考量對產業發展之影響與衝擊。

同時,應力求產業政策的延續性,例 如對於石化產業,除了未來的發展走向、

上中下游的關聯廠商之出路,需要政府妥 善規畫因應之外,為了降低重大投資案停 擺的負面影響,相關的土地、資金、人力 等生產資源如何移轉至其它產業,以填補 國光石化不蓋的空缺,更需要政府的規畫 與支持。

二、儘速擬定國土規劃藍圖

綜 觀 國 光 石 化 案 過 去 5 年 多 來 從 規 劃、提出到最後遭遇重大挫折,我們可以 發現政府面對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 護兩項對立價值時,缺乏國土規劃政策,

作為經濟與產業發展區位選擇之依據,是 主要的原因。

為了使產業在選擇投資區位時,能有 明確的依據,政府應儘速擬定一個確保台 灣能夠永續發展的國土規劃藍圖,針對 台灣各地自然、氣候、人文等特性規劃各 個區域適合發展的產業項目,應是首要之 務。

三、建立「產業技術前瞻規劃機制」

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衝擊下,掌握 科技創新趨勢並形成前瞻性發展策略,才 能維持國際競爭優勢。從1980年代開始,

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陸續透過科技前瞻推 動,除掌握未來發展趨勢潮流,並建立決 策者與參予者之間網絡關係以創造共同願 景,亦可協助政府訂定優先發展順序與引 導資源配置,以改善科技政策制定及策略 規劃品質。

由於台灣各產業之經營模式、科技發 展思維和決策運作機制上皆須面臨轉型,

應該建立「產業技術前瞻規劃機制」,預 測及勾勒未來五至十年的產業技術發展 情景及市場需求,作為國家中長期前瞻機 制,以達成產官學研界對各產業產業技術 發展目標之共識。同時,協助產業或企業

11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章

11

(14)

進行中長期規劃所需的決策支援依據,並 做為產業或企業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或目標 之參考。

四、規劃各產業未來五至十年產業發 展與技術布局策略

為穩步邁向「台灣的黃金十年」,政 府除了應規劃運用ECFA,開發在台灣從事 高附加價值製造和服務業之「商業模式」

之外,也應積極規劃各產業未來五至十年 產業發展與技術布局策略,找出各產業中 長期的發展方向,以及應提前投入的關鍵 技術項目,儘早為未來競爭力作準備。

同時,擴大「跨領域整合」、「結合 美學」、「設計、人文與科技應用」、

「服務業」等領域,促進企業蓄積中長期 創新發展動能,朝創新高值之路邁進。鼓 勵企業進行新技術應用與提升工業設計能 力創造需求,或因應各種市場需求,發展 新應用模式/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產品創 新,形成系統系創新。例如發展生活型創 新、區域型創新、國際創新連結等。

五、研擬兩岸產業競合策略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 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二五規劃」綱要),除了首次將擴 大內需單獨成章,並作為首要任務,提出

「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 推進城鎮化」等政策之外,也強調「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

「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希望 達到三級產業結構的平衡協調發展。

雖然,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指 出:「十二五規劃」將為兩岸進一步加強 經濟合作「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前景,

為廣大台商在大陸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商 機。」但是也顯示未來五年大陸加快新興 產業的科研人才、資金與技術投入,勢必 將出現更多的「世界級科技企業」,其對

兩岸企業競爭力消長之影響,尤其應有精 確的評估。

對此,台灣產業除應釐清當前與未來 兩岸產業技術之競合關係,以及中長期 的競爭趨勢之外,拓寬大陸市場之戰略研 擬,尤其應思考在台灣必須掌握之核心技 術,才能擁有長期利基。

六、善用黃金十年產業發展計畫,促 進對外產業合作機會

ECFA為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的契機,

而政府所所推動之「六大新興產業」、

「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十大重點服 務業」、「關鍵產品發展登峰造極計畫」

和「愛台12建設總體計畫」等,將成為為 未來產業發展之主軸,也將成為促使台灣 企業與東亞國家合作的重要領域。例如在 智慧電動車部分,經濟部估計,2015年台 灣電動車生產量將達6萬輛,製造業產值 超過新台幣1200億元,服務業產值也將 達312億元,並且可以建立完整動力鋰電 池、馬達與電源管理系統產業鏈。由於日 方已成熟的技術可考慮與台灣車廠合作,

共同致力於節能減碳、低碳建築及替代能 源的開發。

換言之,台灣應針對所推動之「六大 新興產業」、「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

「十大重點服務業」、「關鍵產品發展登 峰造極計畫」和「愛台12建設總體計畫」

等產業發展需求,分別找出有助於科技創 新與計數突破所需要之國際合作方案,並 尋求將該等方案納入全球策略聯盟的策 略。

七、促成國內大學、研究機構與東亞 國家企業進行共同研發或成立共同研發中

政府應從區域與全球競爭之觀點,檢 討台灣產業在區域市場或區域產業競爭中 地位,並確定提升競爭力所需之技術突 破。對於提升競爭力所需之技術研發,政 府應積極促成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國內企

12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二章

12

(15)

業研發中心、與學界之間的研發創新合 作。

同時,政府應善用APEC,主動規劃能 源、環保、資訊通信、IT技術人員培訓等 合作專案(例如,大陸在2011年3月A P E C 第40次產業科技工作小組會議提出「智慧 電網中高效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分配與存 儲技術合作研究」專案),以推動與其他 APEC成員的產業合作。

八、建立產業水資源循環系統、發展 水資源產業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逾2,500毫米,是 世界平均值的2.8倍。但因為台灣的天然 地理條件山高水急,天降甘霖絕大多數都 逕流入海,因此一再陷入水資源入不敷出 的窘境,再加上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的跡 象日益明顯,極端氣候型態使得台灣陷入 遇水則澇,久旱成災的雙重煎熬中,影響 產業的長期發展。

對此,除了增建水庫或推動海水淡 化,以進行開源之外,應參考瑞典首都斯 德哥爾摩取得歐洲首座「綠色都市」認證 的經驗,鼓勵產業建立水資源循環系統

(透過分解、循環、提煉等步驟,使廢水 都能重新再利用),或是投資發展水資源 產業。

伍、小結

台灣的產業發展雖已進入創新創意導 向的智慧與知識經濟時代,但由於經濟發 展逐漸走向成熟,成長的力度卻也相對減 緩。特別是由於台灣產業附加價值不見提 昇,將限制台灣穩步邁向「黃金十年」,

創造新經濟優勢之能力。

面對上述結構性問題,政府實應積極 規劃促使「全球佈局與在地投資同步併進 的策略」,除了推動6大新興產業、4大 新興智慧型產業,以及10項重點服務業之 發展外,也應提昇民眾食、衣、住、行、

育、樂等需求品質,與生活空間改造等需 求,研擬新興在地型產業、促進地方特色 產業轉型有關之產業發展策略。

特別是為穩步邁向「台灣的黃金十 年」,政府除了應規劃運用ECFA,開發在 台灣從事高附加價值製造和服務業之「商 業模式」之外,也應積極規劃各產業未來 五至十年產業發展與技術布局策略,找出 各產業中長期的發展方向,以及應提前投 入的關鍵技術項目,儘早為未來競爭力作 準備。

13

台灣如何開創黃金十年章

13

(16)

14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

會鑑於代表著國內153個產業,擔負 著為產業代言的角色及政府政策諮 詢的對象,因此長期關切台灣廠商在經營 中所面臨的問題,希望透過與政府間的積 極對話,以改善台灣投資環境,提升台灣 產業之國際競爭力。過去三年來因與政府 的積極互動,工總白皮書的各項對政府政 策的建言,多數獲得政府重視與解決,但 也有許多政府主管單位的立場不動如山,

採取隨意應付態度,令人遺憾。

為此,今年本會延續前三年製作白皮 書的做法,就產業界當下面臨的關鍵性及 迫切性問題與困境,逐一分類、檢討及論 述,並彙整提出如下「產業發展」等10大 單元,共104個議題、199項建言,期望政 府審慎考量,儘快形成政策方案,俾為台 灣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優質環境。

三章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

第三章

(17)

15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第一節產業發展章

產業發展

第 一 節

來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韓 國在區域經濟整合上屢傳捷報,深 受國際矚目。

令我們憂心的是,大陸已推出第12個 5年計畫,內容明確,並積極落實中;但 反觀我們台灣內部,目前似乎仍停留在

「口號」治國,過去每一位閣揆上任都會 提出一項新的政策方針,馬總統在2008年 競選時亦提出「愛台十二項建設」,如今 似乎已煙消雲散。現在又提出了「黃金十 年」,但究為何物?乏人知曉,更不要說 如何去達成這個目標,說不定明年又被新 口號所取代。這種口號治國再也引不起人 們的注意,更難以凝聚國人的信心。由於 台灣產業發展缺乏明確方向,實令企業難 以配合。

再者,政府部門間政策往往缺乏協 調,勞工與環保和產業政策各行其是,令 業者苦不堪言。譬如,政府為彰顯照顧廣 大勞工的德政、顧及全球化石能源逐漸稀 少及善盡溫室氣體減量責任等,近幾年 來,均以「民粹」方式,執意推動執行包 括提撥6%勞工退休金、調漲基本工資、

提高勞工保險及全民健保費率、擴大育嬰 留職停薪,以及規劃推動長期照護保險、

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徵收能源 稅、碳稅等;全然不顧在國際經濟大環境 瞬息多變下,企業經營實已邁入微利競爭 時代,以及面臨存續關鍵,一旦再要增加 上述政策支出,恐將成為壓垮企業的「最 後一根稻草」,不是導致企業外移就是歇 業,連帶造成工人失業,形成社會問題。

其實,企業界都了解善盡社會責任的 重要性,也絕對願意配合謀求勞工福祉、

履行環境及能源保護規範。但前提是要在

能力範圍之內才做得到,絕對不可以無止 境、無限度地加重企業負擔;況且,國內 中小企業絕大多數都正處於經營困難的景 況,籌措薪資及日常開支已屬不易,欲再 增加支出,恐使中小企業無法生存,因而 關廠歇業,屆時不僅造成勞工失業,更形 成難以收拾的惡性循環,非但無助經濟發 展,更斲傷國內的就業。

再者,由於我們與韓國不僅在出口結 構上相近,連有半數左右的出口集中於東 亞市場、是東協重要進口來源國也大致相 同,故長久以來,韓國一向是我們台灣 的重要競爭對手。如果未來韓國產品在東 協及歐盟市場,因簽署的F T A而享有優惠 關稅稅率,若我不能積極迎頭趕上,僅能 依賴進度遲緩的W T O多邊體系談判,則我 在上述市場的出口表現,勢必面臨嚴峻地 挑戰,其中尤以光電、電子、石化、鋼鐵 等產業影響最大。雖然於今年元旦上路的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不 僅為台灣廠商守住重要的出口市場,亦創 造出我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但 是,我們仍須參酌韓國經驗,積極透過雙 邊談判體系,拓展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 FTA。

此外,依據資料統計顯示,儘管目前 兩岸資訊、通信、電子、食品、紡織、機 械等重要產業,扮演國際垂直分工的緊密 夥伴關係。不過,在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及 十二五規劃的牽引下,大陸產業將轉為向 前、後整合發展,形成完整的供應體系。

亦即未來五年之內,現行兩岸產業垂直分 工模式可能產生變化;尤其台商與許多跨 國企業,更將會被迫選擇其較具有利基的 中國大陸生根,例如它們將會因中國大陸

(18)

擴大內需,而朝向深耕中國大陸通路經營 策略,最後形成兩岸產業相互競爭關係。

面對中國大陸快速崛起,我們不但無 法迴避既存的事實,反而必須運用長期 所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經驗,以「台灣+

大陸」的宏觀思維,以及從全球佈局的角 度,積極尋找兩岸經貿合作的可行方向,

探索如何「站在經濟巨人肩膀上」大展鴻 圖?

從多重角度觀之,中國大陸快速崛起 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利多於弊,若非我們 去年對中國大陸貿易享有770多億美元順 差,則我們的逆差將高達500多億美元。

因此,未來我們固然要致力於分散市場,

疏緩過度集中中國大陸的風險,但最重要 的還是要懂得因勢利導,利用中國大陸經 濟崛起的機遇,使台灣經濟也能夠水漲船 高,甚至彌補在區域經濟整合上的不足。

檢視「2010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有關產業發展所提出27個議題48項建言,

政府雖已將處理結果以書面回覆。但經本 會調查後發現,業界對政府各單位有關產 業發展的回應有30.38%表示滿意,相較於 2009年的39%滿意度低了8.62%,表示尚可 的有27.85%比2009年的57%低了29.15%,

表示不滿意者為30.38%比2009年的4%卻多 了26.38%,另有11.39%表示無意見;顯示 產業界對於2010年的白皮書政府的回應,

相較於2009年不滿意的情況大幅提高。

其中回答尚可者,主要在對政府的處 理方式,雖未表示滿意,但體諒許多問題 或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或因受法規限 制,無法一蹴可及,期待政府未來能進 一步改善。至於填答不滿意或表示無意見 者,主要是認為政府對許多問題以應付心 態回應,致問題無從改善。因此,政府實 應以更積極的作為解決問題,才能符合人 民的期待,也是政府應有的基本態度。

本會2011年白皮書在本單元共提出的 20個議題分別為:

議題一、請落實「產業有家,家有產 業」計畫,以解決南北發展差距問題

行政院經建會為規劃台灣未來黃金10 年的產業發展空間及分布、落實招商及 加強地方投資,推動「產業有家,家有產 業」計畫,這個構想很好,因為:

自政府推出「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 慧型產業、十項重點服務業」以來,產 業界不知道其內容為何?也不知道如何配 合?更遑論地方政府如何配合落實招商引 資,以及進行地方特色產業建構等。

今天經建會推出「產業有家,家有產 業」計畫,具有:一、讓產業落地生根在 適宜的地區(縣市)發展,同時當地所有 的軟、硬體建設都能同步搭配投資,吸引 產業生根;二、讓每個地區(縣市)都有 主打產業,形成當地特色產業;三、增加 每個地區(縣市)的就業機會及住民的所 得等,讓每個地區(縣市)享受產業發展 效益。

其實,政府應特別重視台灣經濟發展 南北嚴重失衡的問題,目前北台灣經濟發 展蓬勃,南台灣經濟發展蕭條,北台灣房 價高漲,南台灣則不漲反跌。許多年輕人 必須離鄉背井到北部尋找工作,造成南部 人口老化,這種長期重北輕南政策,也是 造成南部民眾對執政黨不滿的原因,亟待 政府嚴肅面對。

為平衡台灣南北差距,我們期待政府 能有效落實「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畫 定期檢討實施成效,避免再度淪為「口 號」,以挽回民眾的信心。

議題二、請政府維持政策穩定性,切勿 因為政黨輪替或是選舉而輕易轉變,俾 使企業根留台灣、擴大投資台灣

儘管政治人物可因政黨立場不同,而

16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第一節產業發展三章

16

(19)

有不同主張,甚或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 我,但對老百姓而言,政府只有一個,故 不管那個政黨執政,都要負責任地讓政府 的重大政策,能夠持續穩定地推動,避免 因政策反覆,造成業者損失。政府重大政 策尤其不宜變成被選舉操弄的議題而被犧 牲。

以國光石化為例,國光石化由雲林改 到彰化,係在民進黨執政時,蘇貞昌當行 政院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副院長時定 案的重大建設案,業者在過去5年多,已 投下5億多元的經費,結果環評程序還沒 有走完,蔡英文為討好環保團體宣佈支持 終止國光石化案,馬政府也順勢宣佈終止 國光石化在彰化的興建,使該重大建設案 在5年多後又回到原點,讓業者投入的一 切資源全都付諸流水。當年台中拜耳案已 造成外商對台投資裹足,今日國光石化案 亦將進一步降低國內民間投資意願,政府 在問題處理上不得不慎。

其實,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是可以兼 顧的,也可以用科學方法(客觀的機制)

來釐清產業發展是否對環境造成傷害;

然而,在國光石化一案中,業界始終沒有 看到理性、客觀、還有科學的討論,只見 政治人物的操弄,以及偏激環保人士不理 性、不公平與不合理的對待。本會所屬 一百多個產業一致憂心恐會遭受相同的對 待,並質疑政府的產業政策,擔心未來產 業何去何從?因此建議政府在政策擬定過 程中,應先作好各項評估與事前溝通,不 宜事後說變就變,使業者蒙受損失。

議 題 三 、 建 請 政 府 重 視 中 國 大 陸

「十二五規劃」與台灣產業所產生的競 合關係,並研擬因應對策

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將以改變 經濟發展方式為主軸,大幅提振內需,解 決當前面臨的內外需失衡、投資與消費

失衡、城鄉發展失衡、經濟高成長但產業 升級跟不上腳步的結構性落差,以及國家 外匯儲備充裕、人民卻普遍貧窮、社會發 展不協調等矛盾現象。簡單來說,就是要

「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

俾讓中國大陸由經濟強國走向經濟富國之 路。

對台灣而言,中國大陸「十二五規 劃」政策取向,除了提升中國大陸產業競 爭力之外,對兩岸經貿與台商大陸投資帶 來的影響,也值得重視。

儘管「十二五規劃」將加快培育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製造業技術、扶持 服務業發展,以及增加相關的科研人才、

資金與技術投入,必將與台灣產業產生直 接競爭。不過,如果政府能夠積極協助國 內產業釐清當前與未來兩岸產業技術的競 合關係,並掌握中長期的競爭趨勢,促使 國內產業在研擬拓寬大陸市場的戰略時,

能夠思考在台灣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則 國內產業必能持續保有長期的競爭優勢。

就「十二五規劃」對國內產業的機會 而言,由於「十二五規劃」的新能源、生 物、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 性新興產業,與台灣規劃發展的新興產 業,有很強的互補性,與國內產業合作潛 力巨大;加上「十二五規劃」將推動包括 金融、物流、醫療服務等新型服務業發 展,以及其「重民生」的政策取向,將牽 動醫療、教育和住房等服務市場發展,也 將成為國內產業在未來五年兩岸進一步加 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標的,或進入大陸市場 的切入點。

因 此 建 請 政 府 , 重 視 中 國 大 陸

「十二五規劃」與台灣產業所產生的競合 關係,提早研擬因應對策,以創造兩岸雙 贏,擴大台灣的利基。

議題四、建請政府提出促進在地投資之 具體鼓勵方案,以改善國內失業人數仍

17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第一節產業發展章

17

(20)

高達近50萬人、實質薪資增幅減緩及資 本形成負成長等結構性問題

雖然2010年我國實質經濟成長率為 10.82%,創下近20多年來經濟成長率新 高,民間消費也漸趨活絡,但由於失業人 數仍高達49萬9,000人,國內實質薪資增 幅減緩,加上行政院主計處預測2011年國 內資本形成負成長5.37%,將成為制約經 濟成長與民間消費支出成長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現階段發展之主力產業,所 生產製造產品多屬國際市場已經邁入成熟 市場之泛用產品,且關鍵技術與品牌通路 仍然掌握在外人手中,因此產業無法創造 高附加價值(特別是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 的研究顯示,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自 2002年以後6年內大幅衰退,跌幅是南韓 的一倍以上),亦無法展現產品、服務的 差異性,而此現象一方面是薪資調幅趨緩 的關鍵點,另一方面也導致產業新投資機 會不足。

另外,國內重大投資產業過度集中,

也是導致台灣本地就業機會無法多元化發 展的重要因素。例如2011年1至3月新增民 間重大投資計383件,金額為3,902億元,

其中電子資訊業投資金額達2,289億元,

占58.8%,顯示民間重大投資過度集中在 電子資訊產業,非電子業的國內投資,有 待提振。

因此建議:政府實應提出促進在地投 資的積極性鼓勵措施,一面解決上述結構 性問題,另一面鼓勵企業找出各自中長期 的發展方向,以及投資產業關鍵技術的重 點項目,以創造高附加價值,如此方有助 於創造就業及提升勞工薪資所得。

議題五、建請經濟部在政府規劃推動勞 工福利、環保及能源等政策的同時,應 積極為產業永續發展提出衝擊分析及相 應對策,避免政策過於傾斜或失衡,徒

增企業營運成本、斲傷企業競爭力,甚 至讓企業無以為繼

近幾年來,政府為突顯對勞工的照 顧,均於極短時間內推動執行包括:提撥 6%勞工退休金、調漲基本工資、勞工保 險及全民健保費率、擴大育嬰留職停薪、

規劃長期照護保險等勞工福利政策,因而 使我國法定勞動成本佔薪資成本比例有增 無減,甚至超越鄰近競爭國家。

另政府為因應全球化石能源逐漸稀 少,我國能源90%以上仰賴進口,同時為 配合國際環保公約、善盡溫室氣體減量的 責任,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

規劃徵收能源稅、碳稅等環保及能源政 策。上述措施將使企業經營成本相對增 加,面對產業邁入微利競爭時代,將使企 業經營面臨困境、迫使產業外移或減緩在 台投資。

企業界是推動經濟成長的主動力,故 政府在謀求勞工福祉、履行環境及能源保 護規範的同時,亦應積極照顧並維繫企業 生存與活力,兩者不可偏廢。切忌以「民 粹」方式推動政策法案。另就政府協助產 業發展之立場,行政部門亦應為產業永續 發展提出相應對策,避免政策失衡,阻礙 產業發展。

因此建議:行政院在相關政策形成過 程中,需有整體之考量,避免政府部門各 行其是,造成政策過於傾斜或失衡,徒增 企業營運成本、斲傷企業競爭力,甚而讓 企業無以為繼。

議題六、建請中油五輕繼續營運生產,

以滿足中下游需求

關於中油高雄煉油廠與五輕25年拆遷 案,時辰已漸逼近,勢必導致石化原料供 應青黃不接,令泛中油體系石化中下游廠 家憂心不已。

18

對政府政策的建言第一節產業發展三章

18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按行業及在職員工數目抽選。對於在職員工為 20 人或以上的店舖,以及場所 總數較少的分層會進行全面統計。. 統計結果推算

工業配線(工業控制) 王以恆 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 中心. 工業配線(工業控制) 陳亮傑

04 機電整合 林冠宇 1 國立新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 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 04 機電整合 郭政廷

06 CNC車床 5 陳宣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國立 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07 CNC銑床 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臺南職 業訓練中心、國立 臺中高級工業職業 學校附設高級工業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

為維持勞動供需平衡及促進國民就業之安定,依就業服務法第 42 條規定「為保障國民工作權,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

蔡秀慧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A 級教練 洪語謙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國家代表隊選手 洪當欽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B 級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