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失智症之重點回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失智症之重點回顧"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失智症之重點回顧

梁家欣1  程蘊菁2  陳人豪1,3

1臺大醫院 老年醫學部

2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流行病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

3臺大醫院 內科部

摘 要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的現象,而是一種疾 病。失智症的特徵是漸進性認知功能減退,包括記憶力會受到影響,並且其症狀會使一個人 正常生活的能力受損。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在照顧失智症患者所需的成本日益增加。早期診 斷失智症在失智症照護上為重要的一環,然而診斷失智症經常是困難的,尤其在失智症早 期。美國精神醫學會於2013 年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失智症更名為 重度神經認知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在其診斷標準中,認知功能要有至少一項以 上衰退,包括整體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能力、記憶力、語言功能、知覺動作功能或社會 人際認知等。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已經失智症患者受損的大腦,但治療仍對患者的認 知功能及行為症狀有助益。失智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延 緩疾病的進展或改善症狀。此外,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及增進其生活品質亦很重要。

關鍵詞:失智症(Dementia)

神經認知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前言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

在世界衛生組織於2012年4月發佈的全球失智 症報告中1,估計2010年全球有3560萬的失智症 患者,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即約每 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全球每年花費在失智 症的相關支出高達6040億美元(約台幣20兆元)。

在高所得國家中,失智症的支出有45%用於非 正式照顧,40%用於正式社會照顧,而直接的 醫療支出僅佔15%。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國家直 接社會照顧支出較少,以非正式照顧(例如家人

提供的無償照顧)支出為主。台灣失智症的盛行 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台灣失智總人口在 2011年時估算就已超過19萬人2,其中失智症老 (65歲以上)超過17萬人,預估到2056年失智 人口將達72萬人。依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 智症協會進行2011至2012年底的全國失智症盛 行率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老年失智症盛行率約 5%。另外,衛生福利部2004年的統計資料顯 示,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於於安養機構為26.8%、

養護機構為61.8%、護理之家為64.5%3。另外,

2000年針對台灣地區老人失智症經濟成本的研 究指出,台灣輕度失智症直接醫療成本每人每

聯絡人:陳人豪 通訊處: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 號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

(2)

年 約4萬元,中度及重度約5萬元,但是輕、

中、重度失智症間接成本每人每年分別高達約 16~42萬元,這代表間接照護成本隨著疾病惡化 而大幅成長4。對於人口快速老化的台灣,照顧 失智症病患所需的成本日益增加,這將會是下 一代非常沉重的負擔。

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的現象,而是一種疾 病。失智症病人不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有注 意力、語言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空間感、計 算力、判斷力、行為情緒控制能力等功能會受 到影響,且容易出現譫妄症、幻覺或干擾行為 等症狀,這些症狀會隨著嚴重程度的不同而影 響工作、社會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功能。失智 早期的表現可能只有記憶力較差,常找不到東 西或放錯地方,漸漸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記憶力 衰退,無法處理複雜的工作或解決問題,減少 以前喜歡的休閒活動,情緒起伏較大,甚至會 出現多疑或無故發脾氣亂罵人等症狀。

失智症的種類

失 智 症 可 依 病 因 分 為 退 化 性、 血 管 性 及 可 逆 性 失 智 症。 退 化 性 失 智 症 包 括 阿 茲 海 默 症(Alzheimer’s disease)、 額 顳 葉 型 失 智 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mentia) 和路易氏體失智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阿茲海默症是 最 常 見 的 失 智 症, 為 兩 種 以 上 進 行 性 不 可 逆 的 認 知 功 能 障 礙, 早 期 病 徵 主 要 是 記 憶 力 衰 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腦 部 主 要 病 灶 以 侵 犯 海 馬 迴 為 主, 其 病 理 變 化 包括異常老年斑(senile plaques) 及神經纖維糾 (neurofibrillary tangles)。路易氏體失智症是 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除了認知功能障礙 外,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步 態障礙和跌倒的現象,且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 ( 例如視幻覺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 想等)。額顳葉型失智症的特徵為早期出現人格 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有不合常理的行 為舉動,或早期出現語言障礙等,其病灶主要 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平均好發年齡為50 歲 之後。血管性失智症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 因,因為腦中風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

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分中風後血管性失 智症(post-stroke vascular dementia) 和小血管性 失智症(dementia with small vessel diseases),早 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障礙與精 神症狀。中風病人若存活下來,每年約有5%

病人會產生失智症,五年內得失智症之機率約 25%。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病患得到 失智症的危險性是一般同齡者的6 倍5,帕金 森失智症(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發生的 主要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帕金森病發年齡較 大、較嚴重的帕金森症狀( 尤其是僵硬、步態障 )、男性、輕微認知障礙、部分精神症狀 ( 例 如:憂鬱、幻覺、妄想)。此外,失智症可能是 由某些疾病( 表一 ) 所造成,經過治療之後可能 有機會可以恢復,這類型失智症屬於可逆性失 智症。有時失智症病患會同時有兩種或以上的 病因,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 ( 又稱為混合型 )。

失智症的症狀

失智症治療的重點在於早期診斷,然而每 位病患的早期症狀會有所不同,且失智症本身 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疾病,有時與正常的老化難 以區分。為了讓民眾和醫師早期診斷失智症,

美國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提出 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作為參考,希望可以早期診 斷和治療失智症以延緩部分症狀惡化( 表二 )6

失智症的病程一般分初期、中期和後期,

失智症患者從發病到死亡,一般病程約8 到 10 年,部分甚至長達15 年。初期失智症患者的症 狀通常不太明顯,常被人疏忽而延誤就醫,病 患對近期發生的事健忘,不能學習新的事,在 不常去的地方容易迷路,開始不愛出門,對日 常生活嗜好及活動缺乏興趣。中期失智症患者 的記憶力變得日趨嚴重,無法自己出門購物或 使用交通工具,只可在家做簡單的家務,很多 事情都需要別人監督,有時甚至會日夜顫倒、

突然發怒、出現幻覺或其他精神困擾,接著逐 漸失去閱讀及語言能力。後期失智症患者的記 憶喪失嚴重,無法獨立完成家務或解決問題,

在公共場所有時會出現不適當的行為,大小便

(3)

失禁,可能會有吞嚥因難而依賴鼻胃管餵食,

生活無法自理,功能下降而需要別人照顧。失 智症病患的認知障礙或精神症狀常造成行為問 題,常見有症狀包括錯置物品、藏物、漫遊、

反抗敵對、囤積物品、停止服藥、不適當的飲 食、社交功能衰退、不正常的性行為、重複問 相同的問題、重複的行為、日落症候群、好鬥 性、翻尋、跟隨、依賴等,時常造成照顧者的 壓力及負擔。

危險因子

失 智 症 的 危 險 因 子 包 括 年 紀 較 大、 失 智 症家族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腦 損傷病史、酗酒、教育程度較低、憂鬱或其他 腦部退化性疾病( 例如帕金森病 ) 等。少數退 化性失智症與基因遺傳有關,目前與阿茲海默 症 相 關 的 基 因 包 括 脂 蛋 白E (apolipoprotein E) 基因、類澱粉前趨蛋白基因(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1、presenilin-2 和 Tau 蛋 白 基因等,其中脂蛋白基因與阿茲海默症相關性 最高。若帶有一個脂蛋白E4 基因,阿茲海默症 的危險率增加2-3 倍,若帶有兩個脂蛋白 E4 基 因,危險率增加至15 倍7

常用的失智症評估工具

臨床及研究上用來評估失智症的工具相當 多,以下介紹常用的幾項工具。

1. 簡 易 智 能 狀 態 檢 查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最 常 使 用 的 失 智 症 評 估 工 具 之 一, 評 估 項 目 包 括 定 向 感( 時 間 與 地 方)、注意力與計算能力 ( 訊息登錄與系列 7)、記憶力 ( 短期記憶 )、語言 ( 讀、寫、命 名、理解)、建構力 ( 視覺繪圖 ) 等功能,分數 0 ( 最差 ) 至 30 ( 最好 )。除了命名和登錄外,

簡易智能狀態檢查上的其他項目都會受到教育 程度的影響8。若受檢者的教育程度為國中以 上,其分數低於24 分可能表示受檢者有認知功 能異常,小學程度者則為21 分,未受教育者則 16 分。

2. 臨 床 失 智 評 估 量 表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針對阿茲海默症患者日常生活與 認知功能作整體性評估的量表,是評估失智症 嚴重程度的主要工具之一。臨床失智評估量表 包含6 個功能項目:記憶、定向力、判斷與解 決問題、社區事務、家居與嗜好、個人照料。

對上述的6 個功能項目,分為 0-3 的 5 個不同功 能程度:0 代表健康 (health),0.5 代表疑似或輕 微障礙(questionable),1 代表輕度障礙 (mild),

2 代 表 中 度 障 礙 (moderate),3 代 表 重 度 障 礙 (severe)。

3. 老 人 認 知 功 能 減 退 知 情 者 問 卷 (The 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IQCODE):針對病患最近 10 年來的 智能變化情況評估,最大的好處是不受教育程 度、性別或職業的影響。針對教育程度差異甚 大的族群,IQCODE 比 MMSE 更為合適作為一 篩檢工具9

4. 阿茲海默氏病量表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輕到中度阿茲海默症的標準 量表,台灣版的阿茲海默症量表將原版中的語 言記憶,改成視覺記憶,所以也適用於沒有接 受過教育的老年人10

5. 智能篩檢測驗 (Cognitive Abilities Screen- ing Instrument, CASI):結合了簡易智能狀態檢 表一:可逆性失智症

營養失調 維他命B12 缺乏、葉酸缺乏 顱內病灶 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

創傷

新陳代謝異常 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失調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梅毒、愛滋病

中毒 藥物、酗酒

表二:失智症十大警訊 1. 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3.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 4.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5.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6.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7. 東西擺放錯亂 8.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9. 個性改變

10.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4)

查和日本常用的長谷川氏量表 (Hasegawa Scale) 所發展出的失智症量表,所評估的認知領域較 多,共有20 個項目,總分 100 分,可以計算出 下列9 個認知向度 (cognitive domain) 的分數,

包括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注意力、集中及心 算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語文能力、空間概 念與構圖,以及思考流暢度11

失智症的診斷

目 前 臨 床 上 對 於 失 智 症 的 診 斷, 主 要 是 根 據 美 國 精 神 醫 學 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所制定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 冊 第 四 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 DSM-IV) 中 之 診 斷 準 則。 此 診 斷 準 則 中, 除 了 記 憶 力 缺 損 之 外,還需包括語言表達與理解、對熟悉人事物 的辨識、物品操作與動作表現、與執行功能等 一項以上的認知功能缺損。當上述的功能缺損 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職場的表現,並與其先 前的能力比較有確實的減退,且患者不是處在 譫妄的狀態,才能診斷為失智症。美國精神醫 學會於2013 年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 冊第五版(DSM-V)12,其中在失智症的章節有 兩個重大的改變。第一,在DSM-V 中將失智 (dementia) 更名為神經認知症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NCDs),NCDs 又 再 細 分 為 重 度 神 經 認 知 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ajor NCD) 和 輕 度 神 經 認 知 症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ild NCD);第二,記憶力變差不再 是 診 斷 失 智 症 的 必 要 條 件, 只 要 有 一 項 以 上 的 認 知 功 能 障 礙, 包 括 整 體 注 意 力(complex attention)、 執 行 功 能 (executive ability)、 學 習 能 力(learning)、 記 憶 力 (memory)、 語 言 功 能 (language)、知覺動作功能 (perceptual-motor) 或 社會人際認知(social cognition) 等,即可診斷為 失智症。重度神經認知症和輕度神經認知症最 主要的差別在於認知功能下降程度是否嚴重到 足以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如果有影響到日常生 活則屬於重度神經認知症。

另 外, 國 家 神 經 與 溝 通 疾 病 暨 腦 中 風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and Communi-

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CDS) 與 阿 茲 海 默 症 暨 相 關 疾 病 協 會(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Association, ADRDA) 於 1984 年提出的阿茲海默症臨床診斷標準13,其內容 包括以記憶為主並且有其他認知功能障礙,病 情 緩 慢 進 展 且 持 續 惡 化, 而 且 要 排 除 其 他 可 能 造 成 失 智 症 的 病 因。 過 去 研 究 顯 示 此 診 斷 準 則 對 阿 茲 海 默 症 的 敏 感 性 約81%,特異性 70%14。在過去,失智症重視的是臨床病理 的部分,但後來發現臨床和病理不一定相關,

有 的 病 人 腦 部 有 廣 泛 的 類 澱 粉 蛋 白 斑 塊, 但 臨床一點症狀也沒有15。後來美國老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 與失智症協會 2011 年重新訂定失智症的診斷標準 (NIA-AA diagnostic criteria)16,其內容如下:

1. 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2. 無法勝任原本的工作或熟悉的事物 3. 症狀無法用譫妄或精神疾病來解釋 4. 以問診或認知檢測量表評估有認知障礙 5. 認知或行為異常至少兩項:

(1) 無法學習新事物

(2) 無法分析或處理複雜的事 (3) 視覺空間障礙:如無法認人 (4) 語言障礙:如閱讀、寫字或講話 (5) 個性或行為改變

在評估任何懷疑失智症的患者時,應該詳 細詢問相關病史、過去病史、家族史、用藥 史 等。過去病史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

心臟病、腦中風、頭部外傷等失智症危險因子,

家族史包括一等親或直系親屬有無失智症或腦 中風。此外,應了解發病前的認知與社會功能 ( 母語、教育程度、過去的主要職業 )、目前與 誰同住、主要照顧者或可能的主要照顧者,家 庭照顧資源等。病患的用藥也應詳細評估,抗 膽鹼激性藥物(anti-cholinergics)、安眠藥或抗精 神病藥物等都有可能引起認知功能障礙。

在身體檢查與神經學檢查方面,主要目的 在尋找是否存在增加失智症發病機會的疾病,

例如、心律不整、心雜音、頸動脈雜音、周邊 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變病徵,以及可能會引起 或加重失智症的身體病況,例如視力不良、聽

(5)

力 異 常、 甲 狀 腺 功 能 低 下、 貧 血、 肺 炎、 發 燒、脫水、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心臟衰 竭等。神經理學檢查的目的則在發現其他合併 失智症症狀、椎體外運動系統或自主神經系統 功能障礙之相關神經疾病,例如腦室積水、帕 金森失智症、皮質基底核退化症、進行性核上 麻 痺 症、 維 生 素B12 或葉酸缺乏所引起之亞 急 性 合 併 退 化 症(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 tion)、多重系統退化症,以及可能造成各種局 部神經病徵的腦血管病變。其中與失智症照護 和預後關聯性最高的吞嚥困難、步態障礙更是 神經學檢查注意之重點。

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球計數、生化學檢查 ( 肝、腎功能 )、甲狀腺功能、維他命 B12 和葉 酸濃度、血清梅毒試驗等。在血管性失智症患 者則需檢查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血糖,血脂 肪、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等。在梅毒血清試 驗陽性反應的患者需進一步排除神經性梅毒,

或懷疑失智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有關者( 例如腦 炎、腦膜炎),才會實施腦脊髓液檢查。在影像 學檢查方面,可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或腦部磁振 造影,來排除其他可以治療或可以控制的失智 症病因,例如腦中風、水腦症、腦瘤、硬腦膜 下血腫等結構性病變,同時可提供局部腦萎縮 所造成的失智症( 例如額顳葉型失智症 ) 的診斷 參考。

失智症的診斷需考慮病人的症狀及徵候,

如有明顯的視幻覺要考慮帕金森病,睡眠時快 速動眼期異常常見於路易氏體失智症的病患,

腦部影像檢查出現腦部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病史 的病人要考慮血管性失智症,疾病早期主要以 行為或語言障礙表現的人則要考慮額顳葉型失 智症,認知障礙在幾星期或幾個月內快速惡化 要注意是否為腫瘤、其他代謝性疾病或普利昂 (prion disease) 所引起。

失智症的治療

失智症患者需要家人更多的關注及醫療團 隊長期的治療。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阻止或 治癒已經失智症患者受損的大腦,但有治療可 延緩疾病的進展或改善症狀。失智症的治療包

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治療的主要目標是 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與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包括膽鹼酶抑制劑 N-methyl-D-aspartate (NMDA) 受體拮抗劑,

其 他 藥 物 包 括 抗 精 神 病 藥 物(antipsychotic)、

抗憂鬱藥(antidepressant) 等,可用來改善患者 的 精 神 行 為 症 狀。 臨 床 常 用 的 膽 鹼 酶 抑 制 劑 包 括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

適 用 於 輕 度 至 中 度 阿 茲 海 默 症, 其 可 能 的 副 作 用 有 噁 心、 腹 瀉、 厭 食、 頭 痛、 嘔 吐 等。

NMDA 受體拮抗劑 ( 如 memantine),對中、重 度阿茲海默症較為有效,其副作用包括眩暈、

躁動、尿失禁、失眠、嗜睡、厭食、頭痛或腹 瀉等。健保局目前的藥品給付規定,對於初次 使用的病患,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需事前申請 經健保局核准後方得使用此類藥品;而對於續 用的病患,則需在使用後每6 個月重新評估,

由專科醫師以簡易智能測驗或臨床失智評估量 表追蹤病患的智能狀態,若測驗結果顯示病患 MMSE 較初步治療時減少 2 分 ( 不含 ) 以上 CDR 退步 1 級,則應停用膽鹼酶抑制劑或 NMDA 受體拮抗劑。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藉由 環境的調整( 熟悉、穩定、有安全感的環境 )、

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認知訓練、懷 舊療法、亮光、按摩、音樂治療、芳香療法、

寵物治療、多感官刺激治療、藝術治療等非藥 物治療,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精神行為症狀。

隨 著 失 智 症 病 情 的 進 展, 患 者 可 能 會 出 現 失 智 症 之 行 為 精 神 症 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

包括幻覺、妄想、攻擊、敵意和不合作等。若 有 上 述 症 狀 時, 可 適 時 給 予 抗 精 神 病 藥 物,

quetiapine、risperidone、olanzapine ziprasi- done、sulpiride、clozapine 等。 這 些 藥 物 可 能 的副作用包括嗜睡、便秘、尿液滯留、血壓降 低、顫抖、身體或四肢僵硬等。有時阿茲海默 症的病患也會合併憂鬱、煩躁、睡眠障礙等問 題,可使用抗憂鬱劑如citalopram、sertraline、

paroxetine、fluoxetine、trazodone、imipramine 等 藥 物 治 療, 其 可 能 的 副 作 用 包 括 頭 痛、 噁 心、頭暈、平衡感差等。

(6)

另外,額顳葉型失智症的病患乃針對其精 神行為症狀治療,可採用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 等藥物來治療。路易氏體失智症的病患只能症 狀治療,使用藥物來控制帕金森症狀和精神症 狀。抗帕金森藥物雖可改善顫抖等動作障礙,

但可能使精神症狀加劇;抗精神藥物可改善患 者 精 神 症 狀, 但 同 時 可 能 使 動 作 障 礙 更 加 嚴 重,所以使用這些藥物時要小心。血管性失智 症的治療重點是預防中風的發生以及降低大腦 進一步受損,所以主要針對血管危險因子進行 控制,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治療及 抗血栓治療。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的治療重 點是找出可逆性病因,針對病因加以治療,例 如:維他命B12 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失智症的預防

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 慣和健康飲食,老人牙齒若有缺失應及早補鑲假 牙以恢復咀嚼功能,才能正常進食以維持良好營 養。有些飲食可以幫助補充大腦營養( 例如一些 深海魚類)。老人不要吃過多膽固醇、脂肪含量 高的食物,應該多吃一些較清淡,維他命、植物 纖維以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例如新鮮 水果和蔬菜)。平時應多用腦思考和閱讀,避免 抽菸、過度喝酒,及早治療心血管相關疾病( 包 括高血壓、糖尿病等),避免腦部外傷,並保持 心情開朗,不要壓抑情緒過度憂鬱。

結語

隨著社會的老化,失智症患者日益增加。

失智症是一個緩慢惡化的病況,早期症狀可能 不 太 明 顯, 所 以 會 延 誤 早 期 診 斷 的 時 機。 另 外,照顧失智症患者並不容易,需要相當的耐 心與愛心。失智症已成為醫療上的重要議題,

所有醫療人員及民眾應該對失智症要有相當的 了解。

參考文獻

1. Geneva, Dementia: A Public Health Priorit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2.

2. The Estimated Report on the Population of Dementia in Taiwan. 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2012.

3. Chen TF, Chiu MJ, Tang LY, et al. Institution type-dependent high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long-term care units.

Neuroepidemiology 2007; 28: 142-9.

4. Chou LF, Fu JL, Wang SJ. The economic costs of dementia in Taiwa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J 2000; 82: 1-25.

5. Padovani A, Costanzi C, Gilberti N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ementia.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06;27 (Suppl 1):

S40-3.

6. Alzheimer's Association : 10 warning sign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Journal of the Oklahoma State Medical Association 2012;105: 437-44.

7. Blennow K, de Leon MJ, Zetterberg H. Alzheimer's disease.

Lancet 2006;368: 387-403.

8. O’Connoer DW, Treasure FP, Brook CP, Reiss BB.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social class and sex on Mini-Mental State scores. Psychol Med 1989; 19: 771-6.

9. Fuh JL, Lin KN. The 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IQCODE)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dementia for a predominantly illiterate Chinese population.

Neurology 1995; 45: 92-6.

10. Liu HC, Chuang YY, Lin KN, Fuh JL, Wang PN. The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findings from a low-education population.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02;13:21-6.

11. Teng EL, Homma A.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ASI): A practical test for cross cultur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mentia. Int Psychogeriat 1994;

6:45-58.

12. David JK.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591-644.

13. McKhann GM. Mental and clinical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port of the NINCDS-ADRDA Work Group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ask Force o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logy 1984; 34: 934-44.

14. Knopman DS, Dekosky ST, Cummings JL,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 Diagnosis of dementia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01; 56:

1143-53.

15. Price JL, Morris JC. Tangles and plaques in nondemented aging and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Ann Neurol 1999; 45: 358-68.

16. McKhann GM, Knopman DS, Chertkow H, et al. The diag- nosis of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recommenda- 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s 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11; 7: 263-9.

(7)

Dementia: A Focused Review

Ka-Ian Leong1, Yen-Ching Chen2, and Jen-Hau Chen1,3

1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Taipei, Taiwan;

2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3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Taipei, Taiwan

As populations around the world are aging rapid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increase steadily. Dementia is 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in cognitive function, including memory, which impairs a person’s capacity to function normally. Although dementia mainly affects older people, it is not a normal part of aging. Dementia imposes huge economic burdens worldwide, including Taiwan. Diagnosing dementia is often diffi- cult,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stage. However, early diagnosis of dementia is a crucial element in managing dementia.

In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 “dementia” in the previous edition was replaced by “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The criteria for 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include “signifi- cant cognitive decline from a previous level of performance in one or more cognitive domains (complex attention, executive function, learning and memory, language, perceptual-motor, or social cognition)”. Currently, there is no curable treatment for dementia.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may be helpful to both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 The principal goal of dementia care is to slow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mprove symptom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aregivers and thu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J Intern Med Taiwan 2014; 25: 151-15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To proceed, we construct a t-motive M S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t has the GP property and its “periods”Ψ S (θ) from rigid analytic trivialization generate also the field K S ,

According to a team at Baycrest’s Rotman Research Institute in Canada, there is a clear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a delayed onset of the symptoms of Alzheimer ’s and other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If amendment is necessary, please proceed before submission: Back to Form E Main Menu > Enter Step 1: Update by Student > Select Retrieve Record after

 KGs should inform the parent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oints to note in writing (Template of the notice is at Appendix 2 of “Guidelines on Kindergarten Admission Arrangements for

Teacher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answers on Teachers’ Reference: Appendix 1 [Suggested Answers for Worksheet 1 (Understanding of Happy Life among Different Jewish Sects in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