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8 宜蘭縣 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48 宜蘭縣 2 "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調查與訪談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係就調查與訪談研究設計與實施加以說明,概分為設計架構、研 究對象、工具編製、實施程序,以及資料處理等五節作陳述。

第一節 設計架構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目的與待答問題為基礎,並配合相關文獻之 探討,確定本研究設計之架構圖如圖4-1 所示。

4-1 問卷與訪談設計架構圖

圖 4-1 所示,係本研究調查問卷與訪談大綱設計之設計架構。本論文 研究主軸包括民國八十六年以來,國民中學學校革新情況,及國民中學學 校革新的社會動力。

所謂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情況,包括學校革新的層面與程度、學校革 新的趨向、以及學校革新的成效。

所謂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乃在探討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來源以及各

動力來源及成效

*隨 機 任 意

*目 的 追 尋

*機 械 決 定

*自 然 演 化 不同背景學校

學校類別 學校規模 學校位置

不同背景人員 年 紀 學 歷 職 務

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

*動力來源及成效

*推動策略及成效

*因素影響的程度

*抗拒因應與成效

推動策略及成效

*價值統合*教育成長

*強迫威脅*利益酬賞

*溝通說服*情境操弄

革新的抗拒、因應及預防成效

人員抗拒程度 表現抗拒方式

抗拒可能原因 處理抗拒情形

預防或減輕成員抗拒策略成效 國中學校革新的情況 學校革新的層面與程度

學校革新的趨向 學校革新的成效

(2)

動力來源之成效、革新的推動策略以及各項策略之成效、各項因素對學校 革新的影響程度、以及學校革新的抗拒與因應及預防抗拒策略之成效等。

在問卷與訪談設計架構圖上,同時用線引岀在框架外敘明各面向所涉 及的主要內容,包括動力來源有四類,即隨機任意、目的追尋、機械決定、

自然演化等。革新的推動策略有六種,含價值統合、教育成長、強迫威脅、

利益酬賞、溝通說服、情境操弄等。以及學校革新的抗拒與因應,含人員 抗拒程度、表現抗拒方式、抗拒革新的原因;行政人員處理抗拒的情形以 及預防或減輕抗拒策略之成效等。

同時,分析學校背景變項和人口背景變項,在國民中學學校革新、以 及革新的各項社會動力上,是否達顯著差異。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節係依調查與訪談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兩部分來分別敘述:

壹、問卷調查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

一、問卷調查對象

本研究係以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為問卷調查研究對象。所謂學校教 育人員,係指服務於全國之公私立國民中學,包括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 本島各縣市和離島之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等地區之公私立國民中學之 學校教育人員,計分為校長、主任、組長、教師等四類。

二、樣本選取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九十一年七月公佈之「九十學年度台閩地區國民中 學學校概況統計」資料,抽取公立學校 73 所,私立學校 25 所,合計 98 所學校,共含992 位受試者。樣本選取的過程包含:

1.抽取調查之縣市:先將台灣地區各縣市依地理位置分成北、中、南、

東四區,再採立意抽樣方式,各區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縣市各三個,共抽取 12 個縣市。有關立意抽樣所設條件包括評估其學校數、地理位置、社區屬 性和一般教育情況。

2.確定抽取調查之學校數:統計 12 縣市之國民中學學校數,計算各縣 市不同類型之學校數,意指大(37 班以上)、中(13-36 班)、小(12 班以下)各 類型之學校數,並依佔縣市學校總數之比例抽取之;

3.確定抽取調查之人員數:統計各規模樣本學校中不同職級應抽取之

(3)

教育人員樣本數,以決定各校問卷發送份數。

玆將上述三階段,分別說明如下:

(一)第一階段:抽取調查之縣市

1.將台灣地區各縣市依地理位置分成北、中、南、東四區。

北區包括基隆市、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中區 包括苗栗縣、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南區包括嘉義 縣、嘉義市、臺南市、臺南縣、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東區包括宜蘭 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2.各區依代表性各抽取三個縣市,總共抽取 12 個縣市。

北區包括基隆市、臺北市、新竹縣。中區包括臺中市、彰化縣、南投 縣。南區包括臺南縣、高雄市、屏東縣。東區包括宜蘭縣、花蓮縣、金門 縣。

(二)第二階段:確定調查之學校數

1.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計算上述分區抽取的十二個縣(市)之國民中學 學校總數(如表4-1)。

4-1 抽樣縣市之國民中學學校總數

類別 北 區 中 區 南 區 東 區 性質 縣市 校數 母群 縣市 校數 母群 縣市 校數 母群 縣市 校數 母群

13 23 40 22

基隆市

2

15 臺中市 7

30 臺南縣 8

48 宜蘭縣 2

24

57 40 33 23

臺北市

16

73 彰化縣 3

43 高雄市 7

40 花蓮縣 2

25

27 30 37 5

新竹縣

2

29 南投縣 0

30 屏東縣 3

40 金門縣 0

5

97 93 110 50

計 私

三縣市

20

117

三縣市

10

103

三縣市

18

128 三縣市 4

54

公立學校數

350

總 計 十二個縣市

私立學校數

52

402

2.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將學校規模區分為大、中、小三級,其中班 級數在 37 班(含)以上者(或學生數在 2500 人以上)歸屬大型學校;班級 數在13 班至 36 班者(或學生數在 1500 人至 2500 人)歸屬中型學校;班 級數在 12 班(含)以下者(或學生數在 1500 人以下)則歸屬小型學校。然 後再分別計算各縣市不同類型之學校數。

3.公立國民中學分別以小、中、大型學校分層,各取其 1/5 ,意即每 5 所學校抽取 1 所學校當作樣本。但是,東區的縣市和私立學校則各取其

(4)

1/4,每 4 所學校抽取 1 所學校做為應抽取之樣本學校進行調查。

4.為考量樣本之代表性,使各地區的不同類型學校均有獲得取樣的機 會,因此各縣市各層級原則上最少抽取一所學校,除非該層級無學校。總 共抽取 98 所學校,分別是小型學校 29 所,含公立 20 所、私立 9 所;中 型學校37 所,含公立 26 所、私立 11 所;大型學校 32 所,含公立 27 所、

私立5 所。

各縣市不同類型之學校數、與各抽樣地區之公私立學校總數與應抽取 之學校數分配如表4-2 和表 4-3 所示。

4-2 抽樣縣市公立國中學校數與樣本數分配

學校規模 小 型 中 型 大 型 總 計 學 校 數 校數 抽樣 校數 抽樣 校數 抽樣 總校數 抽樣數

基隆市 2 1 8 2 3 1 13 4

臺北市 3 1 21 4 33 7 57 12

新竹縣 15 3 8 2 4 1 27 6 臺中市 0 0 7 1 16 3 23 4 彰化縣 4 1 15 3 21 4 40 8

南投縣 16 3 7 1 7 1 30 5 台南縣 18 4 12 2 10 2 40 8 高雄市 1 1 14 3 18 4 33 8

屏東縣 10 2 17 3 10 2 37 7 宜蘭縣 6 1 11 2 5 1 22 4 花蓮縣 11 2 9 2 3 1 23 5

金門縣 2 1 3 1 0 0 5 2 總 計 校 數 88 20 132 26 130 27 350 73

4-3 抽樣縣市私立國中學校數與樣本數分配

學校規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總 計 學 校 數 校數 抽樣 校數 抽樣 校數 抽樣 總校數 抽樣

基隆市 0 0 1 1 1 1 2 2

臺北市 6 2 8 2 2 1 16 5

北區

新竹縣 1 1 1 1 0 0 2 2

臺中市 2 1 3 1 2 1 7 3

彰化縣 1 1 2 1 0 0 3 2

中區

南投縣 0 0 0 0 0 0 0 0

台南縣 1 1 4 1 3 1 8 3

高雄市 3 1 3 1 1 1 7 3

南區

屏東縣 2 1 1 1 0 0 3 2

宜蘭縣 0 0 2 1 0 0 2 1

花蓮縣 1 1 1 1 0 0 2 2

東區

金門縣 0 0 0 0 0 0 0 0

總計校數 17 9 26 11 9 5 52 25

(5)

(三)第三階段

隨著學校規模之差異,其員額編制亦有所不同,因此各校抽樣人數乃 依學校規模而定。本研究抽樣原則分別為:

1.不分公私立學校,小型學校每校抽樣人數為 6 人,包含校長 1 人、

主任1 人、組長 1 人、教師 3 人;中型學校每校抽樣人數為 10 人,校長 1 人、主任 2 人、組長 2 人、教師 5 人;大型學校每校抽樣人數為 14 人,

包含校長1 人、主任 3 人、組長 3 人、教師 7 人。總共抽取樣本人數為 992 人(如表4-4)。

2.至於各抽樣學校教育人員之抽樣方式,採立意抽樣,即委請各校協 助問卷收發人員,除指定擔任職務外,酌依最高學歷、性別、服務年資,

做適當分配,使樣本更具代表性。

4-4 各不同學校規模之樣本數分配表

每 校 樣 本 數 學校規模 樣本校數

校長 主任 組長 老師

合計

27 378

大型

5

1 3 3 7 70

26 260

中型

11

1 2 2 5 110

20 120

小型

9

1 1 1 3 54

人數總計(問卷總數)

992

貳、訪談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

一、第一次訪談對象與取樣

因為有關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研究,目前類似之相關研究文 獻很有限,因此,在文獻探討之後編擬調查問卷之前,先實施第一次訪談。

其目的係在蒐集專家學者之意見,除作為論文研究重要資料外,也彙整問 題作為編擬調查問卷初稿之參考。

第一次訪談對象的選取,係採立意取樣之方式,考量本研究主題涉及 國民中學學校革新及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因此以實際參與學校革新之人 員,含教育行政人員、校長、主任、教師、家長,以及研究學校革新之學 者專家為對象,總共進行8 個人之訪談(如表 4-5)。

4-5 第一次訪談人員一覽表

(6)

代號 性別 身 分 備 註 A01 國立大學教育學系所教授

A02 國中教務主任 A04 國中校長 A05 國中教師 A06 教育局行政人員 A07 國中家長會長 A08 國中家長團體理事長

二、第二次訪談對象

有關第二次訪談對象的選取,影響本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為進行第 二次訪談之目的,係為能更深入瞭解問卷調查無法涉及或調查結果尚待進 一步釐清之部分。因此,訪談對象的選取係採立意取樣之方式,考量本研 究主題係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涉及學校革新情況、革新動力來 源、推動策略、影響因素以及革新之抗拒與因應等實際問題。因此,所選 取的對象係以實際參與推動學校革新之工作人員為主,同時能夠同意接受 兩次至三次以上之深度訪談者,包括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人員2 位,學校教 育人員4 位和家長 1 位,共計 7 人,受訪者資料如表 4-6。

4-6 第二次訪談對象一覽表

代號 性別 最 高 學 歷 身 分 年齡 備 註 B01 教育學碩士 公立國中校長 56 B02 社會學系碩士 公立國中主任 50 B03 教育行政碩士 私立國中校長 52 B04 教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公立國中教師 37 B05 教育行政碩士 教育行政人員 58 B06 教育行政碩士班進修 教育行政人員 45 B07 社會學系學士 國中家長 52

第三節 工具編製

本研究所採用的調查與訪談工具是由研究者自編之「國民中學學校革 新的社會動力調查問卷」及「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訪談大綱」兩 部分,用以瞭解教育行政機關人員、學者專家及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 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之意見與建議。茲將問卷與訪談大綱之編製分述如 後。

壹、調查問卷之編製與內容 一、問卷編製過程

(7)

「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調查問卷」之編製過程,大致可分為 擬定問卷大綱、編擬問卷初稿、進行問卷試填、修正定稿等四個階段。分 別說明如下:

(一)擬定問卷大綱

本研究根據論文研究目的、文獻探討、以及小型校長團體討論的結 果,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擬定問卷大綱,其程序如圖4-2。

所謂小型校長團體討論,係指於91 年九月至十二月初期間,研究者 以教育部課程輔導員角色走訪不同鄉鎮市,共計與不同鄉鎮市國中校長進 行十二次小型團體討論,每次邀請十位到十五位之國中校長,以開放式問 題探討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情況、動力來源、推動策略、實施困境、影響 因素、相關人員之抗拒情形與如何因應或克服困難之辦法等。

問卷大綱包括:民國86 年以來國民中學推動學校革新的情況、國民 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來源及各動力來源之成效、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 推動策略以及各推動策略之成效、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影響因素、以及國 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抗拒與因應等五方面,作為問卷設計之架構。

4-2 問卷大綱擬定程序 (二)編擬問卷初稿

依據問卷大綱、第一次訪談專家學者(如表 4-5)之意見以及前述十 二次小型團體討論所獲得資料,編擬問卷初稿,再與指導教授多次討論 後,並請本系博士班同學及不同縣市國民中學校長、主任及教師,針對調 查問卷之題意表達、及題目適切性進行討論之後,形成問卷初稿,作為建 構專家效度之問卷(如附錄一)。

問卷初稿完成後,由指導教授推薦,函請十二位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 領域之學者專家(如表 4-7),協助填答建立專家內容效度用之「國民中學學 校革新的社會動力調查問卷」。再依據專家審題結果(如表 4-8),經多次 修改、增刪之後,送請指導教授審閱,經指導教授認可後編定試填問卷。

4-7 建立專家效度之人員一覽表 擬定問卷大綱

指導教授討論指導 文獻探討結果 共十二次不同國中校長的小團體討論

(8)

姓 名 現 職 服 務 單 位

王 文 科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王 麗 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余 霖 臺北市立大直高中(附設國中)校長 吳 清 山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授 林 新 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授

張 明 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張 岳 仁 臺北市立金華國中校長

張 銀 富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 許 籐 繼 國立海洋大學副教授 陳 寶 山 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 湯 志 民 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 楊 德 東 宜蘭縣員山國中主任

4-8 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調查問卷專家審題結果

適合 修正後適合 不適合 結 果

N % N % N % 保留 修改 刪除 3 25 9 75 0 0 V 5 41.67 7 58.33 0 0 V 6 50 6 50 0 0 V 5 41.67 7 58 0 0 V 7 58.33 4 33.33 1 8.33 V 7 58.33 5 41.67 0 0 V

5 41.67 7 58.33 0 0 V 6 50 5 41.67 1 8.33 V 5 41.67 7 58.33 0 0 V 6 50 5 41.67 1 8.33 V 十一 6 50 5 41.67 1 8.33 V 十二 8 66.67 4 33.33 0 0 V

十三 9 75 3 25 0 0 V 十四 12 100 0 0 0 0 V

∑n=12

(三)進行問卷試填

經「專家內容效度」考驗修正後,編定完成試填問卷,並將試填問卷 郵寄試填人員,包括臺北市(私立中學)、台北縣、彰化縣、花蓮縣之國 民中學填答,試填結果並作為後續發展正式問卷的參考。參與試填之人員 包括:國民中學校長4 人、主任 8 人、組長 8 人、教師 12 人,共計 32 人 (如表 4-9)。

4-9 試填問卷樣本分配表

學 校 職務別

縣市別 校長 主任 組長 教師

備註

臺 北 市 1 2 2 3 私立中學 臺 北 縣 1 2 2 3 公立國中

(9)

彰 化 縣 1 2 2 3 公立國中 花 蓮 縣 1 2 2 3 公立國中

合 計 4 8 8 12 32

(四)修正定稿

俟試填問卷回收後,依據專家內容效度並整理相關試填者意見,加以 檢討修正後,再經指導教授數次指導、討論、修訂之後,完成正式問卷(如 附錄二)。

二、問卷內容

本調查問卷包括兩大部分:個人基本資料及問卷內容。分別說明如次:

(一)個人基本資料

旨在了解填答者的背景資料,包括身分(現任職務)、年齡、最高學歷、

學校類別、學校規模、學校位置等六項。

(二)問卷內容

本問卷內容分為六部分,共計十四大題,分述如下(如表4-10):

1. 民國 86 年以來國民中學推動學校革新的狀況

包括第一、二、十三題,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包括學校 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對於民國86 年以來有關國民中學學校革新情況 的看法。

2.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來源

包括第三、十題,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包括學校校長、

主任、組長、教師對於民國86 年以來,有關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 力來源的看法。

3.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推動策略,

包括第四、十一題,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包括學校校長、

主任、組長、教師對於民國86 年以來,有關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推動策 略或社會動力形式的看法。

4.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影響因素

包括五、六題,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包括學校校長、主 任、組長、教師對於民國86 年以來,有關國民中學學校革新影響因素的 看法。

5.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抗拒與因應

包括七、八、九、十二題,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包括學 校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對民國86 年以來,有關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 抗拒與因應看法。

(10)

6.其他意見

第十四題為開放式問題,旨在瞭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包括學校校 長、主任、組長和教師對於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還有哪些應注 意事項與建議。

4-10 問卷題目編配表

項目 問卷內容 題 號 小 題

教學革新程度 8,9,10,11,12

學校革新程度

行政革新程度

1,2,3,4,5,6,7,13

由統一轉為多元 1,6,7,8,

由規範轉為開放 2,5,9,15

由固定轉為動態 10,11,12,13,14,

學校革新趨向

由孤立轉為合作

3,4,16,17

教學革新成效 1,2,

一、民國 86 年 以 來 國 中 推 動 學校革新狀況

學校革新成效

行政革新成效 十三

3,4,5,6,7,8,9

隨機任意 1,11,14,17

機械決定 2,5,8,10

目的追尋 3,9,13,16

革新動力來源

自然演化

4,7,12,15

二、國民中學學 校 革 新 的 社 會 動力來源

革新動力來源之成效

強迫威脅 8,11,18

利益酬賞 2,5,16

價值統合 3,7,9

教育成長 6,10,12

溝通說服 1,13,14

革新推動策略

情境操弄

4,15,17

三、國民中學學 校 革 新 的 推 動 策略

革新推動策略之成效 十一

校內因素 9,10,11,12,13,14

革新影響因素

校外因素

1,2,3,4,5,6,7,8

校內人員 1,2,3,4,5,6

四、國民中學學 校 革 新 的 影 響

因素 革新影響人員

校外人員

7,8,9,

直接明顯的抗拒 5,6,7,10,11,12

抗拒方式

間接內隱的抗拒

1,2,3,4,8,9

積極處理策略 1,2,3,4,5,6,

處理抗拒的策略

消極處理策略

7,8,9,10,11,12

個人原因 1,2,3,4,5,6,

組織原因 7,11,12

抗拒革新的原因

革新措施本身

8,9,10

決策本身 1,2,7,8,13

學校組織 9,10,14,15

五、國民中學學 校 革 新 的 抗 拒 與因應

預防或減輕抗拒 的策略

成員個人

十二

4,5,6,11,12

六、其他 十四

貳、訪談大綱之編製與內容

一、訪談大綱之編製

(一) 第一次訪談大綱之編製

依據文獻探討結果以及前述十二次小型團體討論所獲得資料, 擬 定訪談大綱初稿,請指導教授指導、討論、修正後確定第一次訪談 大綱。

(二) 第二次訪談大綱之編製

調查問卷回收,經資料分析後,或發現有部分的結果不夠明確,

(11)

或需更深入探討,乃進一步依需求編擬訪談大綱初稿,再與指導教 授討論、修正後,確定第二次訪談大綱,作為第二次深度訪談的工 具。

二、訪談大綱內容

(一) 第一次訪談大綱之內容

1. 民國86 年以來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在行政上與教學上做了哪些革 新?這些革新預期產生哪些效果?

2. 民國86 年以來台灣地區促成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來源為 何?您覺得哪些社會動力來源的效果比較顯著?

3. 民國86 年以來台灣地區推動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方式或策略為 何?你覺得哪些推動方式或策略的效果比較顯著?

4. 民國86 年以來台灣地區影響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校內因素與校外 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的影響情形為何?

5. 民國86 年以來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學校革新過程中遭遇到的主要抗 拒力量為何?您認為必須如何克服?

6. 您對未來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來源、推動策略以 及社會動力的影響因素有什麼建議?

(二) 第二次訪談大綱之內容

1.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民國八十六年以來國中革新程度與革新成 效都不是很大,其原因為何及如何改善?

2.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行政革新的程度不如教學革新,其原因為 何?如何加強行政革新呢?

3.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中革新動力源自於目的追尋和自然演化 之效果會比較好,請舉例說明如何推動目的追尋與自然演化之改革 呢?

4.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所列六個學校革新推動策略,包括溝通說 服、教育成長、價值統合、情境操弄、利益酬賞和強迫威脅等所發 揮之成效均不是很高,其可能原因何在呢?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推 動策略呢?

5. 印象中這幾年推動教育改革引發相關成員激烈的抗拒。但是依據問 卷調查結果顯示,國中人員對革新的抗拒程度並不是很大,表現出 抗拒革新的情形也不多,為何會有這種差距出現?

6.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中教師抗拒革新的程度比其他人員高,

其原因為何?要如何預防與減輕教師產生抗拒呢?

7.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中人員常使用的抗拒方式是推諉塞責不 肯合作及態度冷漠置身事外。要如何預防這些抗拒方式的產生?一

(12)

旦產生後,應如何化解?

8.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中校長對學校革新成效與行政革新程度 的知覺都高於教師,造成這種知覺差異的原因為何?

第四節 實施程序

壹、 問卷調查實施程序

本調查問卷自92 年 3 月 3 日至 3 月 7 日陸續寄出,至 4 月 10 日前陸 續回收,玆將調查問卷收發情形概述如下。

一、 問卷發送

本研究係以全國之公私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為調查對象。正式問 卷修訂完妥後,分別以快遞郵寄送至12 個縣市,公立國中 73 所、私立中 學(附設國中)25 所,合計 98 所學校,共計發出問卷 992 份。

因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分佈全國各地區,因此,根據事先完成抽樣 之國民中學樣本數,以每所樣本學校為單位,依照其學校規模之類型寄發 調查問卷。各抽樣學校除以電話商請專人負責協助之外,同時由指導教授 在書面請託函(如附錄六)上,詳細說明如何將問卷依抽樣類別人數送請 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填寫,同時並請代為收集彙整後,以隨附的回郵 信封用快遞寄回。

二、 問卷回收

調查問卷從 92 年 3 月 3 日起,分批共計岀 992 份問卷,至 4 月 10 日 止,歷時一個月多些,共計回收問卷 869 份,回收率為 87.6%,經剔除跳 答、過多漏答等無效問卷29 份,另有 15 份問卷雖然填答尚屬完整,但卻 各有兩大題以上全填答相同之選項,亦一併剔除,共得有效問卷合計 825 份,佔總發放問卷數之83.2%,回收問卷可使用率為 94.9%。

玆將問卷收發情形統計如表4-11。

4-11 問卷發放及回收情形統計表

對象 發放份數 回收份數 回收比率% 有效份數 回收可用比率%

校 長

98 85 86.7 82 96.5

主 任

199 182 91.5 164 90.1

組 長

199 184 92.5 169 91.8

(13)

教 師

496 418 84.3 410 98.1

合 計

992 869 87.6 825 94.9

三、 問卷催收

調查問卷從92 年 3 月 3 日以快遞寄出,共計 98 所學校,預計最慢於 3 月 5 日均可以寄到學校指定人員處。於是在 3 月 6 日以電話分別與 98 個 學校協助人員連絡,確定渠等問卷已經收到,並再次拜託協助。

如果依照請託信函內容,在五天內填寫收齊後再以所附回郵信封快遞 寄回,可於3 月 15 日以前回收完畢。但是到 3 月 18 日,總共只有收到 42 校的問卷回寄。於是開始進行系列催收工作如下:

3 月 19 日以快遞寄發第一次催收函件,請協助人員幫忙盡快處理 並請用所附回郵信封快遞寄回。到3 月 27 日總共收到 67 校的問卷回寄。

3 月 28 日晨以傳真寄出第二次催收函,預計當天八點協助者一到 學校上班即可收到。再次請託幫忙盡快處理,並請用所附回郵信封快遞寄 回。到4 月 3 日中午總共收到 79 個學校的問卷回寄。

4 月 3 日下午一時起,研究者分別用電話與協助者聯絡,瞭解處理情 況,再次請託協助,並請用所附回郵信封快遞寄回。

4 月 10 日晚上,總共寄回 92 個學校的問卷。合計收到問卷 869 份,

其中校長問卷85 份,主任 182 份,組長 184 份,教師 418 份。

四、 有效樣本分布統計

本研究之有效樣本數為 825 份,因為本研究之取樣包括十二個縣市,

98 個學校,無法完全掌握各類母群體分配情況的相關資料,故無法真正瞭 解樣本的真正代表性。因此,以下對於本研究之取樣分析,僅依據一般印 象進行判斷說明,僅作整體有效樣本分布情況之統計(如表 4-12)。玆將 各樣本資料分布情況說明如下。

(一)現任職務方面

有效樣本中,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分別佔總人數的9.9%、19.9%、

20.5%、49.7%,教師約佔五成的比例最多,其次為組長和主任,最少者是 校長,頗符合抽樣母群之現況分配情形。

(二)個人年齡方面

有效樣本中,年齡為30 歲以下、31-40 歲、41-50 歲、51 歲以上之 填答者,分別佔總人數的 15.0%、30.9%、33.5%、20.6%,以年齡居中者 最多,年齡 30 歲以下者較少,而五十歲以上者其次,年齡的人數比例大

(14)

致頗符合抽樣母群之現況分配情形。

(三)最高學歷方面

有效樣本中,專科(含)以下、大學、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之填答者,

分別佔總人數的 1.2%、53.0%、45.8%,幾乎極少有專科畢業者,一般均 為大學畢業者或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畢業者。與目前學校教育人員學歷 已經提升到大學以上,以及大量開放進修碩士班與碩士學分班的現況頗為 符合。

(四)學校類別方面

在有效樣本中,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填答者,分別佔總人數的 79.3%、20.7%,頗符合抽樣母群之分配情形。

(五)學校規模方面

在有效樣本中,學校規模為 12 班(含)以下、13-36 班、37 班(含)以 上之填答者,分別佔總人數的 17.3%、37.7%、45.0%,以 37 班以上者最 多,此樣本人數分配大致符合抽樣母群人數之比例。

(六)學校位置方面

有效樣本中,學校位置屬於直轄市或省轄市、縣轄市與鄉鎮、偏遠或 離島地區之填答者,分別佔總人數的 37.7%、46.8%、15.5%,以位置在於 縣轄市與鄉鎮者居最多,直轄市或省轄市者其次,偏遠或離島地區者最 少,與抽樣母群之人數比例大致符合。

4-12 有效樣本分布情況統計表

類 別 變 項 個數 百分比 %

校長 82 9.9

(15)

主任 164 19.9

組長 169 20.5

教師 410 49.7

職 務

小計 825 100

30 歲以下 124 15.0

31-40 歲 255 30.9

41-50 歲 276 33.5

51 歲以上 170 20.6

年 齡

小計 825 100

專科(含)以下 10 1.2

大學 437 53

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 378 45.8

學 歷

小計 825 100

公立學校 654 79.3

私立學校 171 20.7

學校

類別 小計 825 100

12 班以下 143 17.3

13-36 班 311 37.7

37 班以上 371 45.0

學校 規模

小計 825 100

直轄市、省轄市 311 37.7

縣轄市鄉鎮 386 46.8

偏遠或離島 128 15.5

學校 位置

小計 825 100

貳、訪談實施程序

研究者曾經長時間在國民小學擔任過教師、主任和校長。同時於 91 年九月開始到92 年十二月期間,以教育部課程輔導員角色走訪不同縣市,

與不同鄉鎮市之國中校長,針對學校革新問題,進行小型團體討論。每次 十位到十五位不等,共計達十二次,以開放式問題探討學校革新的實際狀 況和實施困境,以及克服困難之策略。

92 年三月到五月間,計五次機會以觀察員角色,參加臺北市教育 局吳清基局長「關懷校園之旅」。聽取校長或教務主任具體列舉學校改革 經營特色與困難,以及吳清基局長引導學校主管思考有關學校革新、如何 超越困境、或以具體方式協助解決學校革新推動問題之對話。

前述經驗,讓研究者對推動學校革新之整體運作、以及教師、家長、

社區人士、民意代表、教育主管機關等相關人員互動情況,有相當程度之 瞭解。這樣的經驗體認對於訪談的進行,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第一次訪談和第二次訪談研究的實施程序,原則上是相同的。但亦有 不同處,係在第二次訪談的進行依據實際加深加廣探討之必要,而有重複 進行兩次或三次不等之訪談。玆簡要敘述訪談實施程序如下:

一、 訪談實施前

(16)

(一) 取得受訪者同意:

在訪談一週前,先以電話聯絡受訪對象,取得受訪者之同意接受訪 談,並透過電話,初步建立研究者與受訪者間有親切感覺之關係。

(二) 受訪者深入思考:

受訪者同意接受訪談之後,將訪談大綱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傳送給受 訪者,讓受訪者先瞭解訪談大綱內容,以深入思考。

(三) 確定訪談之時間:

訪談時間之選定,完全依受訪者之方便時間作為安排。原則上每次 訪談以二至三個小時為原則。

(四) 選擇訪談之場域:

本研究訪談場域之選擇,原則上依據受訪者之方便,可讓受訪者感 到自在,而且訪談進行時不受打擾的場所為首要考量。

二、 訪談實施時

(一) 導入:

1. 訪談的進行,在開始時以親切的問候會話方式,就學校生活與社區 發生的具體事件談起。

2. 再就「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的意義做簡略的說明。

(二) 進行:

1. 依據訪談大綱所擬定的題目,對受訪者進行訪談與對話。並徵得受 訪者的同意,予以全程錄音,以利於整理訪談紀要或事後覺得疑惑 時之使用。

2. 在訪談進行中,研究者除適度以肢體動作如點頭、微笑等臉部表 情,或簡單語詞之回應如嗯、是外,謹守專注傾聽(attentive listening)

的分際,受訪者(interviewees)不是來談者(clients),不讓訪談落 入輔導諮商模式中。

3. 訪談時,以受訪者經驗為關注重點,為避免打斷受訪者之思緒與言 談之流暢性,訪談過程中,發覺有需要反思反問以釐清談話內容之 疑惑處,僅以鉛筆簡記關鍵字,等待受訪者談論一個段落時,才據 以再提出問題,由受訪者深入陳述其經驗。

(三) 終結:

1. 受訪者就訪談大綱陳述經驗之後,在結束訪談之前,研究者再次說 明研究報告會謹守研究倫理,做到絕對保密,不會呈現受訪者之姓 名等個人隱私資料。

2. 研究者向受訪者表達感謝,肯定渠接受訪談提供之資料,對本研究

(17)

之重要。同時傳達彼此相互瞭解的信賴感,獲得受訪者允應研究者 有需要時將再進一步深入訪談之約定。

三、訪談實施後

(一) 謄寫訪談逐字稿:訪談完畢後,隨即依據錄音進行訪談內容逐字 稿之謄寫,並依據不同受訪者加以編號。而後以電子郵件或傳真 傳送給各受訪者,並請其檢視並確認訪談內容,是否需修正或補 充之處,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二) 整理訪談資料:依據訪談逐字稿,整理出本論文研究主題所需要 的訪談摘要,作為編製問卷與分析討論之依據。

第五節 資料處理

茲將問卷調查與訪談之資料處理方式,說明如下:

壹、問卷調查之資料處理

一、 問卷之整理、編碼、建檔

問卷回收後,先行瀏覽檢視,剔除廢卷,以確保資料分析之有效性,

再依變項性質將資料編碼,並利用SPSS for Windows 10.07 統計套裝軟體 登錄資料。為確保登錄資料之正確,隨機核對已經登錄之資料,最後再利 SPSS for Windows 10.07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之統計分析,並整理成 表格。

二、 統計分析

本論文之統計分析,主要是採用平均數、次數分配、t 考驗或變異數 分析(ANOVA)和 Scheff 'e 事後考驗。簡要說明如下:

(一) 平均數和標準差

採用平均數和標準差的計算,瞭解填答者對於問卷各題目的填答趨 勢與離散情形。

(二) 次數分配

採用次數分配的統計,瞭解填答者對於問卷各題目的填答離散之分 布情形。

(18)

(三) t 考驗與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

運用 t 考驗與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ANOVA),瞭解不同職務之人 員以及不同學校背景因素包括類型、規模與位置的填答者,對於調 查問卷各題的填答意見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 薛費法事後比較

採用薛費法事後比較 (Scheff 'e method ),進行自變項顯著差異之多 重比較,以準確描述差異之所在。變異數分析時設定α為.001,當 F 值達到顯著性時,再以 Scheff 'e 事後考驗方式進行多重比較

(multiple comparison),以成對方式描述差異所在。至於達到.01 和.05 顯著水準者,則僅標示出來作為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貳、訪談資料之處理

一、 訪談完畢後,即依據錄音進行訪談內容逐字稿之謄寫,同時以自編 之代號取代受訪者之真實姓名,將不同受訪者之逐字稿加以編號。

二、 以電子郵件或傳真傳送給各受訪者,並請其檢視並確認訪談內容,

是否需修正或補充之處,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三、 依據訪談逐字稿,整理出本論文研究主題所需要的訪談摘要,與文 獻探討相配合,作為編製問卷與分析討論之依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 Microsoft Access 資料庫管理軟體,在 PC Windows 作業系 統環境下,將給與的紙本或電子檔(如 excel

利用 Microsoft Access 資料庫管理軟體,在 PC Windows 作業系統環境 下,將給與的紙本或電子檔(如 excel

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本會將會蒐集個人資料,要求輸

(六)訓練單位應於甄試日前二個工作日,完成報名資料登錄 TIMS 系統事宜。TIMS

審查整理呈現資料:蒐集到的資料應先審核 是否完整、正確、合理與一致,然後利用敘

勾選確認資料無誤,並點選

利用 Microsoft Access 資料庫管理軟體,在 PC Windows 作業系 統環境下,將給與的紙本或電子檔(如 excel

討論結束,整理腦圖。首先嘗試將資料歸類,然 後可以開始收窄範圍,定出文章中心,再按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