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嘉義古城風華再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嘉義古城風華再現"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106 年度嘉義市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走讀社區守護家園計畫

嘉義古城風華再現

與臺北古城共學 成果報告書

實施期程:106 年 3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 指導單位:文化部、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主辦人員:文書組長陳佳萍

中華民國 106 年 11 月 30 日

(2)

目 錄

計 畫 結 案 報 告 表 ……… 2

壹 、 計 畫 名 稱 … … … ……… 4

貳、計 畫 依 據 及 緣 起 ……… 4

一 、 計 畫 依 據 ……… 4

二 、 計 畫 緣 起 ……… 4

參 、 計 畫 目 標 ……… 4

肆 、 辦 理 單 位 ……… 5

伍、實 施 期 程 及 地 點 ……… 5

陸、社 區 資 源 盤 查 與 歷 年 執 行 情 形 檢 視 ……… 5

一、社 區 資 源 盤 查 ……… 5

二 、 歷 年 執 行 情 形 檢 視 ……… 6

柒 、 計 畫 內 容 ……… 8

一、二 年 以 上 連 貫 性 推 動 計 畫 策 略 ……… 8

二 、 社 區 參 與 籌 劃 情 形 ……… 10

三 、 計 畫 執 行 說 明 ……… 10

捌 、 成 果 效 益 及 影 響 ……… 18

一 、 實 施 效 益 及 影 響 ……… 18

二 、綜 合 檢 討 或 改 進 建 議……… 19

玖 、 社 區 人 力 服 務 時 數 彙 整 表 ……… 21

拾 、 計 畫 經 費 結 算 表 ……… 23 附 件 一 嘉 大 附 小 106 年 走 讀 社 區 行 事 曆

附 錄 一 嘉 大 附 小 106 年 走 讀 社 區 教 學 紀 錄 附 錄 二 嘉 大 附 小 106 年 走 讀 社 區 教 學 研 究 成 果

(3)

嘉義市社區營造點徵選及輔導計畫(走讀社區守護家園計畫)

結案報告表

計畫名稱 嘉義古城風華再現:與臺北古城共學 執行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核定補助經費 新臺幣 20 萬元 實際支出 新臺幣 20 萬元

執行概述

一、培育走讀嘉義古城解說員,以戶外行動學習為主軸,並與臺北 市立大學附小之臺北古城解說員運用數位學習,除提升親師生 在地知識學習能力,並結合戶外學習體驗,透過校際數位交流 拓展走讀社區的知識力。

二、以嘉義古城為主軸進行水墨畫教學與創作,發展在地美感學習 能力,並進行走讀社區藝術展,與臺北親師生分享,以拓展在 地美感力。

三、運用小組合作方式,學生創作嘉義古城微電影,與臺北親師生 觀摩展演,傳承在地特色,展現嘉義在地行銷之行動力。

重要量化 成果

一、辦理鄉土教學課程場次 4 場;參與人次 600 人。

二、辦理藝文相關活動場次 6 場;參與人次 800 人。

三、培育藝文人才 28 人次。

四、辦理行動方案場次 5 場;參與人次 200 人。

五、辦理成果展 2 場;參與人次 400 人。

六、學校人力資源服務時數 1210 小時(以非支薪為主) 。

七、導入周邊社區共同參與 2 處;參與社區位於 林森 里。

八、編印學習單或出版品 3 件。

九、製作動態學習作品 3 件。

十、製作嘉義古城水墨作品 15 件。

十一、兩校教學對話 6 次。

十二、走讀社群教學研究 16 次。

十三、建置走讀社區推廣教學網頁 1 件。

計畫檢討

(一)社區資源學習

1.人才培育:進行走讀嘉義古城、走讀林業、走讀古道解說導覽 員培訓、影片製作培訓、水墨藝術創作培訓,結合嘉義大學、南 華大學、導演、攝影師、林業文化志工、慈龍寺林玉山濕壁畫等 資源,教學效果佳。

2.人才交流:與臺北市立大學附小合作,兩校導覽員視訊與實體 交流學習、影片交流觀摩、水墨藝術展,達到人才交流效益。但 由於啟動時間較晚,建議配合學校學年度的規劃,持續進行,讓 校際共學效益加大。

(4)

計畫檢討

3.鄉土教案:編輯嘉義與臺北古城對話報刊,做為未來推動古城 創新教育的參考。

(二)在地知識學與行動方案:

1.在地知識學:親師生共同走讀嘉義古城,轉化成為小朋友的嘉 義古城導覽資源,並與臺北市立大學附小學生進行走讀社區知識 經驗的交流學習,達到知識共享共榮的目的。

2.數位行動方案:親師生走讀與踏查嘉義古城,進行影片學習與 製作,與臺北附小學生作品觀摩學習,拓展視野,融入資訊應用,

提升走讀社區的傳揚效益。但因為交流啟動時間較晚,建議持續 進行,讓數位行動方案的互動學習效益更彰顯。

3.藝術學習:以跨領域統整學習方式進行古城專題學習,並以水 墨畫、表演藝術方式進行走讀嘉義古城藝術創作及展覽,能促進 親師生認識與關愛嘉義古城、臺北古城。但須持續建立美感、創 造與合作的評鑑方法,才能有效評量相關的學習效益。

附件資料

▓光碟片 ■文宣品 3 件

▓活動照片 50 張 ▓人力服務時數表

▓其他:106 年走讀社區行事曆及人數統計表

▓其他:附錄一 嘉大附小走讀社區教學成果簡報

▓其他:附錄二 嘉大附小走讀社區教學研究社群簡報

單位章用印

(單位大小印)

(5)

壹、計畫名稱

嘉義古城風華再現

貳、計畫依據及緣起

一、計畫依據

依據文化部 105 年 5 月 19 日文源字第 1053013774 號補助核定函

「105 至 106 年嘉義市推動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發展計畫」暨嘉義市 政府文化局 105 年 6 月 16 日嘉市文推字第 1050500292 號函「營造諸 羅城幸福好所在-嘉義市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之修正 計畫書辦理。

二、計畫緣起

嘉大附小自民國 98 年起加入文化局走讀社區守護家園專案,迄 今已經執行 8 年。8 年來,嘉大附小培訓林業文化解說員,讓親師生 親近林業文化,了解嘉義在地林業特色;融入藝術人文,在校園內建 置交趾陶藝術走廊,將林業文化、森鐵、嘉義美食、棒球以及嘉義藝 術家變成校園藝術牆,讓親師生於校園中就能感受嘉義在地之美;同 時也將活動與課程緊密連結,讓親師生都能有機會參與林業與森鐵課 程。

106 年度,嘉大附小拓展走讀社區任務,以嘉義古城為主軸,與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進行嘉義臺北古城對話,包含解說員對話、古城水 墨藝術展以及古城微影片觀摩展,期盼透過三項主題學習,讓嘉義古 城風華再現,並拓展親師生走讀學習的視野與能量,以發展行銷嘉義 古城的行動力。

參、計畫目標

一、培育走讀嘉義古城解說員,與臺北市立大學附小進行古城風 華對話,提升親師生在地知識學習力。

二、引導學生創作走讀嘉義古城水墨畫,並進行嘉義水墨藝術展,

與臺北附小學生共學,發展在地美感學習力。

三、引導學生創作嘉義古城微影片,與臺北學生進行觀摩,促進

(6)

學生嘉義在地行銷動力。

肆、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文化部、嘉義市政府 二、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三、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伍、實施期程及地點

一、實施期程:106 年 3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

二、實施地點:嘉義市東西南北門、林業園區、雲霄古道

陸、社區資源盤查及歷年執行情形檢視

一、社區資源盤查

(一)資源現況:嘉大附小是嘉義市文化局最近的一所小學,學校親 師生經常辦理參觀文化局之學習活動;除此之外,嘉大附小距離林 業文化園區也非常近,對於探究林業文化、深入認識林業文化園區 的建築、歷史與產業等活動進行而言,具有地利之便。加上 98 年 至 105 年度參加嘉義市文化局走讀社區計畫,有了豐富紮實的實踐 歷程,有助於本計劃的推動與執行。

(二)優勢:由於嘉大附小親師生對於社區文化學習的努力與追求,

近年來陸續融入社區資源進行特色課程之學習。例如中年級的社 會、藝術人文與綜合活動課程中,以林業文化園區以及文化中心作 為教學場域;也以交趾陶為題材,進行嘉義市博物館、林業文化公 共藝術等探究,並於玉山旅社、農業精品區、營林俱樂部辦理藝術 展、嘉大附小校園林業文化裝置藝術展等,讓林業文化的學習能夠 與社區資源充分結合。此外,因為學校位於林森里,相關社區的藝 文活動與資源整合,也透過與里長辦公室密切結合促使教學效能更 加展現。由於嘉大附小位於林業文化園區,具有地利之便,此外因 為具有 8 年的走讀社區經驗,相關地方耆老如鐵路司機翁昭正先生 等人之林業文化參與故事,都值得作為深度訪談之對象,並將其過 去、現在與未來進行繪本創作,讓嘉義在地的故事得以傳承。交趾 陶小型裝置藝術創作,主要源自嘉大附小藝術人文特色課程,加上

(7)

交阯陶黃信豪老師到校指導與服務,99 年至 105 年度大型林業文化 交趾陶裝置藝術已經在嘉大附小校園中呈現,因此也擁有教學與實 踐的經驗。

(三)劣勢:

1.學校 7 成以上學生越區就讀,對於學校社區的感受、互動與理 解較少。

2.親師生較少嘗試與其他學校主題共學與對話,經驗尚不足。

3.古城學習只有 1 次經驗。

二、歷年執行情形檢視

經過 8 年的教學與社區探究行動活動,林業文化學習在嘉大附 小儼然已成為具有特色之學校本位課程,參與探究與小小解說員培 訓的學生,不僅擁有豐富的學習歷程,也在 99 年度全國附小會議、

101 年度國際哲學教育年會時,為嘉義市林業文化特色進行了世界 性的展演與解說,讓嘉義市林業文化在地風情得以發揚光大。此 外,嘉大附小全體教師也在 101 年 6 月開始進行教師專業社群研 究,以林業文化園區為目標,進行教學知能之提升,使林業文化之 傳承、發展得以持續展現。同時結合學習共同體、分組合作學習等 專案進行教學探究。除此之外,嘉義林業文化在地特色也透過國際 交流參訪,在新加坡宏文學校展現,日本學者 102 年 3 月至嘉義市 進行學術交流時,也特地造訪林業文化園區,這些都是長期耕耘累 積所產生之效能。除此之外,檜意森活村 103 年度起開始營運,校 際交流以及教學參訪團來訪時,本校親師生帶領來賓走訪林業文化 園區,也在此發展出相當豐富的課程教學故事。以下以圖片方式呈 現嘉大附小走讀社區成果:

(8)

圖 1 102 學年度榮獲教育部社群優等獎

(全國只有六個社群獲獎)

圖 2 105 年暑假解說員集訓與培育

圖 3 105 年解說員為親師生導覽解說 圖 4 105 年結合廣達游於藝的解說培訓與實境導 覽

圖 5 105 年社群教師走讀增能研討 圖 6 105 年結合分組合作學習與教專進行觀課

(9)

圖 7 105 年課後藝術班進行交趾陶學習創作 圖 8 105/12/4 首次走讀林業闖關學習 500 人參與

圖 9 交趾陶、森鐵、嘉義英文字母書出版 圖 10 首創校園立體交趾陶作品-嘉義守護神落成

柒、計畫內容

一、執行進度表

工作項目 具體執行內容及進度摘要

社群探討,擬訂計畫 1.106 年 2 月擬定,3 月核定,並依計畫執行之。

2.結合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的學習型態更活 化。榮獲 106 年全國分組合作學習績優學校競賽 佳作。

課程教學計劃籌備 1.每月 2 次社群教學研究會,審慎擬定嘉義古城 風華再現教學活動,共計 14 次研究會。

2.與台北附小共同備課 4 次,研討古城對話、視 訊交流、實體交流學習任務。

(10)

工作項目 具體執行內容及進度摘要

古城對話培訓導覽 1.8 月辦理一天解說員培訓,3 月至 11 月培訓 18 場次,校內外解說導覽 10 場次。

2.與台北附小視訊交流 2 次、實體交流 2 次,導 覽解說嘉義古城及臺北古城。

3.專業導覽陳青秀老師指導解說技巧,帶領走讀 東西南北城門區。

古城紀錄片教學 1.六年級每位學生參與課程教學任務,小組合作 設計古城紀錄片腳本,完成實地拍攝 5 組(糯米 橋、嘉義舊酒廠、森林之歌、北門車站、嘉義公 園),完成紀錄片 3 件(糯米橋、森林之歌、嘉義 舊酒廠)。

2.糯米橋紀錄片於臺北附小放映,60 位師生共 同觀賞,並撰寫觀賞回饋單。

3.公告於本校走讀社區教學網頁,雲端分享。

走讀古城水墨藝術教

1.四年級每位學生參與學習任務。走訪鐵道藝術 村、陳澄波故居等相關藝術景點,進行水墨創作。

2.結合嘉義大學水彩社教授與學生人力資源,進 行嘉義藝術大道創作與展覽。

3.邀請臺北附小師生蒞臨學校觀賞作品,分享學 習心得,返回臺北進行參訪報告。

嘉義舊監宿舍跨領域 統整教學

1.以舊監宿舍進行跨領域學習,學生從閱讀文 本、聆聽導覽、參與復原重生舊監宿舍任務、小 組合作完成夢想中的舊監宿舍模型,最後以紀錄 片呈現學習成果。

2.三月辦理成果展,市長、文化局長、林管處秘 書、廣達文教基金會等蒞臨支持小朋友的學習與 創意。

3.參加廣達游於藝 106 年創新教學獲得全國第 三名。

文宣展品 1.製作嘉義古城紀錄片 3 片,跨領域統整學習紀 錄 1 片,並於雲端公開分享。

(11)

工作項目 具體執行內容及進度摘要

2.建置走讀社區教學網頁,讓更多人看見嘉義在 地之美,共同培育在地知識力、美感能力與創造 力。

3.嘉義與臺北古城對話報出版,集結師生學習心 得與智慧,做為校際持續交流對話的基石。

4.古城教學明信片製作出版,相關影音設計 QRCODE,嘉義古城知性與感性,隨時帶著走。

走讀社區藝術展 辦理走讀社區藝術展 2 場,結合紀錄片發表觀 摩,並辦理走讀社區分站學習體驗活動 1 場(車 庫園區),400 人次參加。

二、參與工作情形(行事曆)

參閱附件一

三、計畫執行說明(成果報告書重點)

(一)社區資源學習:

項目 名稱 執行情形 人 才

培育

走 讀 嘉 義 古 城 解 說 員 培訓

1.引進導覽專家陳青秀老師指導,提升解說員嘉義 古城知識力。

2.培訓 28 位解說員,每周集訓 1 次,運用師徒制 及合作學習方式,高年級帶領中年級學習,每組解 說員 2 至 3 人,學習以相聲方式進行解說。

3.晨光進入班級解說,增進解說員的口說能力與膽 量。

4.外賓來訪時擔任親善大使,為外賓解說。經過外 賓的肯定與鼓勵,解說員更有信心參與。

5.本年度首次應用相聲方式進行解說培訓,效果頗 佳,未來可持續進行之。

6.高年級參與導覽解說的學生較少,需要再思考如 何引導鼓勵之。

人 才 走 讀 社 1.融入六年級藝術課程教學中,140 位學生參與嘉

(12)

項目 名稱 執行情形 培育 區 微 電

影 製 作 人才

義古城風華再現學習活動,認識嘉義古蹟。

2.學習應用訪談、創意編劇、錄影器材等進行嘉義 古城創意微電影製作,共創作 30 件腳本,在教室 內預拍完成 16 件。

3.選出 5 件進行外拍(森鐵、嘉義公園、森林之歌、

糯米橋、嘉義酒廠),完成 3 個嘉義古城微紀錄片 (森林之歌、糯米橋、嘉義酒廠)。

4.數位影像教育普及化,讓六年級每位學生都能參 與理解,學校提供公用平板讓學生可練習拍攝,很 棒的經驗。

5.最難的部分是提出觀點,例如學生提出糯米橋上 的柏油處理掉,讓糯米橋可以重新啟用,車輛改道 行駛的觀點很棒。但其他組別就較難看到觀點與想 法,不過社區資源的知識能力的確增加許多。

人 才 培育

嘉 義 藝 術 大 道 水 墨 人 才培育

1.帶領四年級學生進行鐵道藝術村、檜意森活村、

陳澄波藝術畫架、張李德和故居進行體驗學習與寫 生,於美術課進行水墨合作創作。

2.學生透過多次踏查參訪、觀察體驗,提升對嘉義 在地藝術景點的關注與理解。

3.四年級每位學生都參與嘉義藝術大道水墨學 習,普及化讓更多學生認識嘉義之美。但由於學生 人數多,水墨教學時學生差異化表現,教師必須用 課餘時間進行補救教學。

人 才 交流

台 北 附 小交流

1.與台北附小師生進行古城之美視訊互學、實境交 流,學生看到台北附小以相聲方式進行解說,頗為 喜愛,進而改變我們的導覽員培訓方法。

2.一開始聯繫很順暢,但期中時因學校任務繁多,

無法順利進行兩校學生交流,還好八月終於順利擬 定出互相交流的班級。未來若還要進行交流,建議 直接確定班級與導師,以提升交流互學的效益。

人 才 嘉 義 大 1.感謝嘉義大學謝其昌教授幫忙,讓我們增加了這

(13)

項目 名稱 執行情形 交流 學 美 術

一項人才交流。嘉義藝術大道的底圖創作由嘉義大 學美術社學生協同合作完成,大學生還到學校協同 教學,陪伴四年級孩子進行水墨創作。

2.大學與小學合作,除可增加青年參與走讀社區計 畫,更可彼此切磋學習,讓更多小朋友有學習請益 的對象。

鄉 土 教案

古 城 對 話 報 刊 創作

1.台北附小與本校學生視訊交流、紀錄片與微電影 交流、實境交流,將交流前中後的學習心得彙整,

製作成為古城對話報刊。

2.透過仿古報刊的設計,讓學生彼此學習關懷在地 的特色,並讓在地的歷史與文化重現。

3.因為實際交流較晚啟動,報刊文章主題與內容較 少。建議持續進行,以學年為單位,在明年六月六 年級學生畢業前,完成更豐富的對話互動,也可作 為小學畢業之古城交流紀念。

(二)在地知識學與行動方案 項目 名稱 執行情形 在 地

知 識 學

嘉義古城 台北古城 知識對話

1.兩校對話交流前,進行嘉義古城資源蒐集、小 組合作閱讀文本、歸納與整理成為講稿,這段歷 程學生更親近嘉義古城歷史,關心曾經在這片土 地上發生的事情,學習前人的精神與毅力,為未 來學習與成長注入另一種生命力。

2.台北附小已經進行古城教學 10 多年,參與交 流的學生說: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台北古城的學 習都是看 ppt、寫學習單。今年不僅可以用相聲 方式介紹台北,還到探索館參觀,編寫台北城 rap,實境交流也看到嘉大附小的交趾陶和水墨 創作,這樣的學習有趣多了,也讓她更想了解嘉 義和台北古城有甚麼關聯。

3.嘉大附小的學生第一次以嘉義古城進行校際

(14)

項目 名稱 執行情形

交流,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嘉義古城解說,還應 用海報製作讓台北附小學生增加印象。六年級的 小朋友說:為了這 3 分鐘,練習好久,上台還是 很緊張。很佩服老師一堂課要講 40 分鐘,太厲 害了。

在 地 知 識 學

嘉義舊監 宿舍跨領 域學習

1.這個課程延續 105 年度的教學,在 106 年度開 展。學生在這個歷程中,踏查、訪談,了解舊監 宿舍的重建故事,並在美術課以小組合作方式進 行夢想的舊監宿舍模型創作,最後進行展演。

2.策展歷程非常需要親師生合作,場地設計、特 色邀請卡製作、3d 環景影片等,都是合作完成 的。開展日,市長與文化局長都來給小朋友鼓勵 與讚美,小朋友也透過為來賓導覽解說策展歷 程,更了解如何進行實境藝術展覽,更重要的是 學習關懷我們在地資產,為舊監宿舍的重生盡一 份心力。

數 位 行 動 方案

嘉義古城 微電影紀 錄片製作 與交流

1.完成 3 部嘉義古城微電影,其中糯米橋影片帶 到台北附小共賞,學生對嘉大附小的創意讚不絕 口,有小朋友說想來看看糯米橋,也有小朋友說 要模仿我們的做法既行台北古城創意微電影製 作。

2.本校五年級學生欣賞學長姐作品,書面及口語 回饋,學生說:也想要把住家附近的古橋介紹介 紹,可惜那座橋已經被拆掉。

3.透過影像紀錄與製作,學生更能瞭解嘉義在地 的古意與美感,而且製作 5 分鐘短片,很適合應 用於教學中。

4.因為 4 月份才進行課程,到 6 月份能順利完成 作品者有限,因此新的年度預定 1 月份就開始進 行,學生可利用寒假外景拍攝,將可提升為電影 紀錄片完成度。

藝 術 跨領域統 1.舊監宿舍、嘉義古城、藝術大道都以跨領域方

(15)

項目 名稱 執行情形

學習 整學習 式進行學習,包含語文、社會、自然、藝術領域,

讓學生進行專題式的學習,深度與廣度更足。

2.教師間協同合作,社群老師年度會議辦理了 16 次,整合分組合作學習策略、閱讀理解策略、設 計學習與數位影像學習策略,讓學生的學習更豐 富、教師間有更多交流與協同教學的機會。

3.結合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 21 世紀最重 要的能力,教師間經常根據合作學習對話,讓合 作學習技巧與策略應用更順暢。

4.每年辦理大型走讀社區藝術展,並結合闖關學 習活動與紀錄片發表會,親師生共同享受走讀社 區年度成果,一起關愛嘉義這一個美麗又迷人的 古城。

四、活動剪影

圖 1 解說員實境導覽 圖 2 嘉義大學學生參訪導覽

圖 3 解說員配對學習 圖 4 解說員入班導覽解說

(16)

圖 5 與臺北附小視訊備課 圖 6 與臺北附小視訊

圖 7 臺北附小學生視訊 圖 8 臺北附小交流共學

圖 9 臺北附小欣賞嘉義紀錄片 圖 10 臺北附小學生心得

圖 11 臺北附小來訪 圖 12 臺北附小教師代表致詞

(17)

圖 13 水墨任務開展 圖 14 車庫園區寫生巧遇蘇昭旭老師

圖 15 嘉義在地水墨畫創作 圖 16 走讀慈龍寺林玉山濕壁畫

圖 17 嘉義大學水彩社學生共學 圖 18 嘉義古蹟地圖閱讀

圖 19 閱讀走讀嘉義遊諸羅書籍 圖 20 撰寫腳本

(18)

圖 21 撰寫分鏡表 圖 22 訪談錄影練習

圖 23 與陳老師合影 圖 24 小記者訪談

圖 25 教室內預拍/彩排 圖 26 糯米橋外拍

圖 27 糯米橋紀錄片 圖 28 嘉義舊酒廠外拍

(19)

圖 29 教師走訪古城門 圖 30 帶領實習教師走讀社區

圖 31 社群分享森鐵創意教學故事 圖 32 社群共同備課

圖 33 社群共同觀課 圖 34 社群共同走讀

捌、實施效益、影響及綜合檢討

一、實施效益影響

1、長期培育走讀社區導覽解說員,今年度採用相聲方式進行培訓,

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與口語表達能力精進。中年級學生因為學長 姊的引導,學習動機與能量更強。

2、與台北附小、嘉義大學交流互學,導覽解說、心得分享、紀錄片

(20)

與水墨畫賞析,親師生觀摩他人的長處,應用於教學中,活化走 讀社區學習,已讓其他學校看到我們為走讀社區所投注的心力,

把我們的經驗傳承到不同學校,讓台灣的走讀社區學校教育更加 活絡。

3、教學研究社群每月兩次會議,非支薪服務包含導覽培訓、導覽活 動、戶外體驗踏查活動、訪談與課程教學研究等,參與指導的老 師與家長 10 人,小學部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嘉義古城學習活動,並 融入藝術課程進行轉化體驗,普及化的走讀社區學習值得推廣。

二、成果分析

項 次 類 別 成 果

1 社 群 研 究

1-1 社 群 會 議 16 次 。

1-2 社 群 教 學 觀 察 三 部 曲 7 場 。 1-3 社 群 研 發 教 學 媒 材 3 件 。 2 古 城 對 話

解 說 員 培 訓

2-1 解 說 員 培 訓 28 人 。

2-2 與 臺 北 附 小 視 訊 及 交 流 4 場 。 2-3 專 家 學 者 走 讀 社 區 研 討 6 次 。

3 古 城 紀 錄 片 教 學

3-1 六 年 級 140 位 學 生 參 與 。 3-2 產 出 3 件 紀 錄 片 。

3-3 教 學 成 果 放 置 網 頁 。

3-4 臺 北 附 小 、 嘉 大 附 小 學 生 觀 賞 回 饋 。 3-5 動 態 展 出 1 場 。

4 嘉 義 古 城 水 墨 教

4-1 四 年 級 138 位 學 生 參 與 。 4-2 產 出 水 墨 畫 作 品 15 件 。 4-3 與 嘉 義 大 學 師 生 協 同 合 作 。 4-4 靜 態 展 出 1 場 。

5 跨 領 域 統 整 教 學 5-1 木 光 之 城 舊 監 宿 舍 統 整 學 習 1 件 。 5-2 靜 態 展 出 1 場 。

6 文 宣 展 品

6-1 紀 錄 片 3 片 。

6-2 靜 態 展 品 3 件 : 古 城 對 話 報 、 計 錄 片 學 習 手 冊 、 嘉 義 藝 術 大 道 水 墨 明 信 片 。 7 走 讀 社 區 藝 術 展

7-1 靜 態 展 覽 1 場 , 參 加 人 次 200 人 。 7-2 動 態 展 覽 1 場 , 參 加 人 次 200 人 。 7-3 闖 關 學 習 活 動 1 場,參 加 人 次 150 人。

(21)

三、綜合檢討或改進建議 (一)社區資源學習

1.感謝嘉北國小提供走讀嘉義遊諸羅的書籍,老師和學生可以迅 速進行古蹟閱讀。

2.感謝文化局提供嘉義古蹟與文化資產地圖,學生能從地圖中迅 速找到紀錄片專題景點。

3.校際交流需要更妥善的協調,建議可先找導師或主要教學的老 師,可讓交流更加順暢,深度與廣度才會足夠。

4.專家學者的協助,讓我們對嘉義古蹟、紀錄片製作、水墨創作 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親師生共同踏查學習,對社區資源有更豐富 的認識。

5.出版品較耗費時間與精力,但製作完成後可成為未來教學的教 材,因此未來建議把嘉義古城相關資源再整理出版成為兒童學習 專用書,讓嘉義古城之美得以傳承。

(二)在地知識學與行動方案:

1.走讀社區數位影像創作有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也更能深入研 究嘉義在地特色,值得推廣。

2.走讀社區與藝術連結,不僅可以增加校園美感,更能讓親師生 對嘉義古城的詮釋活化。

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走讀社區教學成功的關鍵,有夥伴一起教 學,可讓計畫細水長流、交替傳承。因此,建議再邀請對歷史文 化藝術學習有興趣的他校教師加入跨校社群運作,讓走讀嘉義的 效能更彰顯。

四、效益量化

量化預定成果 實際執行成果

辦 理 鄉 土 教 學 課 程 場 次 3 場;參與人次 300 人。

辦理鄉土教學課程場次 4 場;參與人次 600 人。

辦 理 藝 文 相 關 活 動 場 次 3 場;參與人次 300 人。

辦理藝文相關活動場次 6 場;參與人次 800 人。

培育藝文人才 24 人次。 培育藝文人才 28 人次。

(22)

量化預定成果 實際執行成果 辦理行動方案場次 3 場;參與

人次 100 人。

辦理行動方案場次 5 場;參與人次 200 人。

辦理成果展 2 場;參與人次 300 人。

辦理成果展 2 場;參與人次 400 人。

學校人力資源服務時數 1150 小時(以非支薪為主) 。

學校人力資源服務時數 1210 小時(以非支 薪為主) 。

導 入 周 邊 社 區 共 同 參 與 2 處 ; 參 與 社 區 位 於 林 森 里。

導入周邊社區共同參與 2 處;參與社區位 於 林森 里。

編印學習單或出版品 1 件。 編印學習單或出版品 3 件。

紀錄片學習手冊、明信片、報刊 製作動態學習作品 2 件。 製作動態學習作品 3 件。

製 作 嘉 義 古 城 水 墨 作 品 2 件。

製作嘉義古城水墨作品 15 件。

兩校教學對話 6 次。

走讀社群教學研究 10 次。

兩校教學對話 6 次。

走讀社群教學研究 16 次。

建 置 走 讀 社 區 推 廣 教 學 網 頁 1 件。

建置走讀社區推廣教學網頁 1 件。

玖、人力服務時數統計表

一、人力服務時數概算表

計畫名稱 子項計畫 服務人數 次數 時數 總服務時數

嘉義古城風華 再現

古城對話 5 6 4 120

古城紀錄片 10 20 2 400 古城水墨 15 20 1 300

成果展演 30 2 4 240

教學研究 10 16 1 160 共計 1210 小時

(23)

二、青壯老年及男女服務比例統計表

計畫名稱 子項計畫 青年 黃金人口

嘉義古城風華再

古城對話 0 5 2 0

古城紀錄片 2 8 0 0

古城水墨 5 10 13 0 成果展演 10 20 23 0

教學研究 2 8 2 0

共計 40 人次

拾、媒體報導

上圖 舊監宿舍木光之城特展市政府新聞報導

(24)

上圖 走讀社區藝術展文化局臉書報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歷史博物館 前主任秘書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常務監事 台中市港區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 中華海峽兩岸一家親交流促進會 秘書長... 017

喀報第兩百五十三期 社會議題 科技新知 文化現象 人物特寫 藝文評論 照片故事 影音新聞 自由創作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一、 主旨: 蕭國年先生為紀念雙親並獎助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進修部家 境清寒、認真向學之學生,特訂定本辦法。. 二、

一、 主旨: 蕭國年先生為紀念雙親並獎助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進修部家 境清寒、認真向學之學生,特訂定本辦法。. 二、

常春藤學校財團法人臺中市常春藤高級中學、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

嘉義縣民雄鄉東榮國民小學、嘉義縣民雄鄉秀林國民小學、嘉義縣民雄鄉大崎國民小

因此,我們覺得嘉義褒歌可能被遺忘了,需要幫忙嘉義褒歌「重生」。因為我

107-1走讀嘉義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