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空中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16 科目:明代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空中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16 科目:明代史"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1 頁|共 4 頁

國立空中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16

科目:明代史 4-1 頁

一、選擇題:單選(每題 2 分,共 60 分)

1. 元朝入主中國,不僅未曾認同中國文化,且採取歧視的民族政策,自南宋亡國之後,志士仁人的 恢復運動,前仆後繼,從未中輟。宋末三傑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之壯烈殉國,鼓舞了反抗蒙 元暴政的民族意識,而最後摶聚此反抗力量的,則為潛伏民間的秘密結社白蓮教。白蓮教乃是由 三支宗教混合而成,請問不包含以下那一支宗教?(A)白蓮社(B)道教(C)彌勒教(D)

明教。

2. 有關「紅軍起義」,以下何者有誤?(A)劉福通領導,加入起義的群眾皆以紅巾裹頭為號(B)

又因燒香拜佛的關係,也稱「香軍」(C)紅巾起義以後,起自草澤的英雄人物,紛紛舉事響應,

如芝麻李、布王三的「北瑣紅巾」、孟海馬的「南瑣紅巾」(D)其中不屬於紅巾系統的,則有浙 東的方國珍和蘇北泰州的張士誠,以及鳳陽的朱元璋。

3. 劉福通所率的起義大軍,在元軍敗走後,兵器物資得到補給,軍容益為壯大,立足點也穩固下來。

至正 15 年(1355)2 月,劉福通在碭山找到韓林兒,把他迎來亳州(安徽亳縣),擁立為帝,號 小明王,國號大宋,建元(A)龍鳳(B)天完(C)集慶(D)應天。

4. 元末至大明王朝政權建立前,群雄爭戰下曾出現過的政權,以下何者為非?(A)徐壽輝:國號 天完(B)陳友諒:國號大漢(C)明玉珍:國號大夏(D)張士誠:國號高郵。

5. 朱元璋的事業發展,頗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真言的影響。請問這是誰的建議?

(A)劉伯溫(劉基)(B)朱升(C)李善長(D)宋濂。

6. 「大明」這一朝代名號的決定,有其淵源和特殊含義,以下說明何者為非?(A)明教有明王出 世傳說,長期以來為民間所憧憬,同時明白表示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應當共享富貴(B)以 其特殊物產之故(C)「大明」也符合「明」是光亮的意思,分開來是日、月,古禮有祀朝「日」

夕「月」之例(D)以五行之說來推論,大明,南方屬火,為陽,顏色赤;蒙古來自漠北,北方 屬水,為陰,顏色黑。以大明取代蒙元,是以火制水。

7. 大明王朝成立後,想要實現新帝國的政治統一,首先極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盡快肅清南北各 地的割據勢力。太祖(朱元璋)分析形勢後,決定第一步先集中兵力,解決(A)四川的夏政權

(B)擴廓帖木兒和李思齊(C)雲南問題(D)納哈出據守遼陽的東北問題。

8. 明太祖,在稱帝之後,最讓他操心的問題,就是怎麼建立一個有力量的政治中心,來控馭全國,

國都擺在那裏才最合適,才有利於維持朱明皇室萬世一系的獨佔統治。先後考慮過汴梁(開封)、

自己家鄉鳳陽,雖然最後定都南京,但太祖心目中理想的國都是(A)洛陽(B)北平(C)長 安(D)天津。

9. 建都問題因牽涉國防安全與皇權安危的矛盾,故明太祖乃改採以防禦為主的戰略,分封諸子之藩 於北疆,用以悍禦外侮,夾輔王室。以下說明何者有誤?(A)太祖共有 26 子,除長子朱標立 為太子,其餘 25 子都封了王(B)其中分封在北方邊疆以防止蒙古人南侵的,有九個王,被稱 為塞王(C)被分封的諸王,世襲鎮守,而且具有封地的行政權(D)諸王實際上是皇帝在地方 上的軍權代表,他們取代了邊將武臣的地位和權力。

10. 明太祖以一淮右布衣,開創了明帝國。自建立江南地方政權後,對從征將領及幕僚文臣,即設官 分職論功行賞。唯止於行省官銜而已。按明初佐命功臣,明史有傳者約二百餘人,不得其死者超 過半數。按明太祖行事,多以誰為榜樣,其誅戮元勛大臣亦多效法他,此人是?(A)宋趙匡胤

(B)唐李世民(C)西漢劉邦(D)東漢劉秀。

(2)

第 2 頁|共 4 頁

科目:明代史 【正參】16 4-2 頁

11. 明朝自開國之初,其基本經濟政策,在明太祖主導下,完全是重農的經濟政策,以下說明何者有 誤?(A)對土地的授予採取「計口授田」「驗丁撥付」(B)在墾成熟田後,方授予土地所有權,

成為自耕農,并免除其徭役及賦税 3 年(C)為獎勵墾荒,墾荒農民請領額外墾田,此類額外墾 田可獲得「3 年不起科」之優惠(D)洪武年間的墾荒政策,實際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的地步。

12. 早在洪武 3 年(1370)年底,太祖即已詔令戶部,清查天下戶口,洪武 14 年(1381)天下大定,

太祖為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戶口賦役制度,命令全國各郡縣造冊編纂賦役,賦出於土田,役出於丁 口,土田丁口皆歸於戶。因此,總計土田丁口的戶籍冊,其稱為(A)黃冊(B)魚鱗圖冊(C)

一條鞭(D)地籍冊。

13. 明太祖雖然重農,但在工業基本上還是保護和照顧的。關於手工業,以下說明何者有誤?(A)

明代繼承元代的工匠制度,凡工匠人等均列入匠籍,並且可以隨意變換職業(B)對政府有服役 義務,但人身依附關係則較寬鬆(C)廢除了元代匠戶長年服役的約束,給予工匠自由支配時間 的權利,准許他們在休工時自由經營生產銷售(D)先制訂工匠輪班制度,後又打破三年一班的 硬性規定,按途遠近及工作需要,排定班次服役,工匠輪班服役時,免其家中的其他徭役。

14. 明代最重大的抑商措施,其中之一為朝貢貿易,為何說它是抑商?以下說明何者有誤?(A)朝 貢貿易,雖然不是由政府掌握,但中間商剝削,商人插手空間有限(B)隨貢舶而來的市舶,其 貨物先經市舶官員抽分(抽六分)收買(C)其剩餘番貨大都貨色欠佳,由市舶司交由官設牙行 與商民交易(D)商民所能從事的,全是間接買賣,且極少精美物品,利潤自然微薄。

15. 我國學校之制,至明代始告普及,關於明代學校,以下說明何者有誤?(A)中央的學校叫國子 監(B)地方的學校則有府學,州學、縣學(C)國子監用意在培養教育的菁英,以成良師(D)

監生的來源有舉監、貢監、廕監、例監之別,任官大小亦視其出身而定。

16. 明太祖建立新王朝後,必須重新佈置龐大的官僚系統來統治全國人民,除了留用一些元朝的舊官 吏以外,主要採用荐舉、學校(國子監)和科舉三條途徑選用各級官吏,其中洪武年間選用官吏 的最主要的途徑是(A)徵召(B)學校(國子監)(C)科舉(D)荐舉。

17. 明太祖自建立江南政權,即以招撫流亡、開墾荒田為施政要務。關於明代「寓兵於農」的敍述,

以下何者為誤?(A)太祖為確保軍糧充份供應,又不能為軍費增加人民負擔(B)乃效法唐代 五代十國以來邊鎮屯田積谷,且耕且守的辦法(C)至正 18 年(龍鳳 4 年,1358)成立民兵萬 戶府,於佔領地區,簡拔民間勇武之才,編配為伍(D)由民兵萬戶府統領,有事則戰,無事則 耕,暇則講武操練。

18. 關於「衛所兵制」與軍權控馭,以下敍述何者有誤?(A)五軍都督掌管軍籍、統率衛所,但無 調動軍隊之權(B)逢戰爭征伐,由皇帝作出決定,兵部頒發調兵命令,都督府長官才奉命出將 統兵(C)作戰時之總兵官,必須得皇帝之任命,佩印調兵指揮作戰。戰爭結束任務完成,總兵 官歸還將印,軍隊各回其原屬衛所。(D)將有專兵,兵有私將,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皆有統兵之 權與出兵之令,合作無間。

19. 明太祖時的三大府,是行政、軍事、監察三權分立的制度。所謂的三大府,是那三個機構的合稱?

(A)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B)中書省、門下省、御史台(C)中書省、大都督府、尚書 省(D)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20. 明初四大案,所殺者從開國元勳到一般行政官吏,包括普通富戶或者讀書人,幾乎摧毀了明朝賴 以運行的官僚系統。其中中國古代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到朱元璋一朝畫上句號,太祖順理成章地 廢除中書省,宰相的名號就此斷絕,而皇帝直轄六部。請問「廢相」是因四大案中的那一案?(A)

藍玉案(B)胡惟庸案(C)郭桓案(D)空印案。

(3)

第 3 頁|共 4 頁

科目:明代史 【正參】16 4-3 頁

21. 洪武 31 年(1398)明太祖駕崩,因太子標已亡,皇太孫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帝好學慕古,

理想高遠,以禮樂教化取代嚴刑酷罰,繼寬刑恤民後,更思改革開國所訂之典章制度,銳意復古,

其新政從事的制度改革,涉及範圍甚廣。其中削藩失策,引發了燕王的內戰,史稱(A)靖康之 變(B)靖難之變(C)土木之變(D)八王之亂。

22. 建文帝削藩不成,反而引出「靖難」,丟了皇位,究其失敗原因,以下何者為非?(A)帝「剛 毅果斷」,君臣均少年氣盛,急於求成,採激進手段,引起變亂(B)惠帝軍事實力條件有所不 足(C)朝廷過分重用文臣,武臣對燕軍作戰士氣不振(D)管束宦官極嚴,引起其離心投效燕 王。

23. 成祖以藩王身分奪得皇位,深知太祖所制訂的藩王制度,對皇權的危害很大,於是開始技巧地著 手削奪諸藩王的軍事力量,以下敍述,何者有誤?(A)移邊塞諸王於內地,削減其護衛(B)

削奪藩王軍事指揮權(C)嚴禁諸王擅役軍民吏士(D)對於犯了過失的諸王,急於嚴懲,以收 其威效。

24. 關於《永樂大典》,以下 敍述,何者有誤?(A)為洪武年間最偉大的文化建設(B)由解縉負 責其事前後 5 年方告完成(C)為攏絡知識份子,展開空前的編纂群籍的工作,完成有史以來的 最大百科全書,其主要價值,在於對中國文化典籍的總結和保護(D)全書原 11095 冊,後因火 災或戰亂,辛亥革命時僅剩 60 冊。

25. 鄭和遠航,一共七次,六次在成祖,一次在宣宗年間,前後共 30 年,其主要動機,何者為非?

(A)查訪建文帝的下落(B)誇示明帝國富強(C)結合沿岸諸國,組成海上聯盟,形成半月 形包圍圈,以包圍歐洲的拜占庭帝國,使其不敢輕舉妄動(D)增進明帝國與南海諸國間之國際 貿易。

26. 明代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明初六十年的開創與擴張,至此告一段落,轉而成為與民休息,力 求社會安定的守成治世。史家評價其時代特色,猶如周代之成、康之治,漢代之文、景之治。其 所指的是明朝的(A)仁宣時期(B)萬曆年間(C)永樂一朝(D)建文時期。

27. 仁宣時期是明朝統治職能和制度,走向成熟首完善的階段,其最突出的表現為(A)提升六部之 權,成為中央官制之首(B)內閣權位的提高和體制的確立(C)宦官權勢的提高,形成閣臣與 司禮監聯合輔政、相互制衡的局面(D)以上皆非。

28. 以下那一項,與朱元璋無關?(A)廢相(B)創設錦衣衛(C)創設東緝事廠(簡稱東廠)(D)

任用紀綱和陳瑛等酷吏,強化中央集權,用以消滅異己。

29. 宦官權勢的提高,莫過於司禮監(掌管禮儀刑名)的政治地位,被提升至與內閣分廷抗禮的程度。

尤其自司禮監中的秉筆太監,代替皇帝批紅開始,追究明代閹宦之禍,開其端倪者是(A)太祖

(B)成祖(C)仁宗(D)宣宗。

30. 青海、西藏地區,亦於明初內屬,其地人民篤信密宗的喇嘛教。喇嘛教內部有許多教派。永樂年 間,西藏出現了喇嘛教的改革派,以下說明,何者有誤?(A)高僧宗喀巴創立格魯派,此即日 後的紅教(B)此派主張嚴守戒律、學行並重,不與世俗爭權(C)此派日後在西藏,勢力迅速 擴大,且為蒙古所信奉(D)宗喀巴圓寂後,由他的兩大弟子世世轉生,傳其衣缽,即一世達賴 和一世班禪。。

(4)

第 4 頁|共 4 頁

科目:明代史 【正參】16 4-4 頁

二、解釋名詞(每題 4 分,共 40 分)

1. 洪武年間完成的戶口普查與田地丈量,是唐、宋以來六百年間未曾有的偉績,請問:

太祖下令進行全國的田地丈量工作,以消除過去田多稅少、田少稅多、無田有稅、產去稅存的流 弊。洪武 20 年(1387)派遣國子生分別前往各州縣,會同地方的士紳,進行清丈田畝與編冊的 工作。冊上登錄每塊田地的方位、面積、性質(水田、旱田或山坡地)、地主姓名,都編上字號,

同時還附著圖。此種地籍圖是一塊塊田地相連,為總記田畝、業主的地籍冊,遇有土地產權的爭 訟,即以此冊為質證。

此冊稱為: (1) 。

2. 衛所軍餉若屯糧不足,另有辦法。政府利用其掌握的食鹽專賣權,規定商人把糧食運到邊防的糧 倉,就可向政府換取販鹽的專利執照,即鹽引,然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支鹽,再到指定的地域 去銷售。

這套制度叫做: (2) 。

3. 明代錦衣衛,擁有刑法執法機構以外的私刑權力,從事偵察、逮補、審問、刑罰等活動。其專門 負責查辦政治上的不忠與反動份子,以及非法宗教團體(如白蓮教),而所關押犯人的監獄,

稱為: (3) 。

4. 即在殿廷上責杖進諫而觸怒皇帝或是有過失的大臣,目的在於使君愈尊而臣愈卑,造成皇帝高高 在上,唯我獨尊的威嚴。由皇帝命令杖責數量,錦衣衛行杖,宦官監杖,使得士大夫的生死,都 操縱在皇帝的情緒、乃至行杖者的輕重之間。此與錦衣衛有密切關係的法外之刑,

叫做: (4) 。

5. 明代初年對西南地區的統治方式,採用的是在當地土酋歸附時,授以土司、土官職銜,使管領其 地,定期貢賦,並許世代承襲,為加強行政管理,乃派遣流官、吏目,輔佐土司、土官辦理文案,

處理政務,兼為朝廷耳目,俾朝廷洞悉邊地動態,有效掌控。

此一政策稱為: (5) 。

6. 仁宗(洪熙)、宣宗(宣德)兩朝所呈現的承平治世,頗得力於大學士三楊的輔佐,何謂三楊?

(6) 、 (7) 、 (8) 。

7. 明初四大案之一。其為常遇春的妻弟,由於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封為涼國公。但他居功自傲,

驕橫跋扈。蓄奴假子達敷千人之多,並仗勢侵佔民田。北征時,私占珍寶駝馬無數。冊立皇太孫 時,他以為會讓自己做太子太師,卻沒想到自己還是太子太傅。由錦衣衛蔣瓛告發謀反。太祖親 自審問,再由刑部製造謀反卷宗,取名《逆臣錄》,以假當真。總計被殺者 1 萬 5 千人。

此案為: (9) 。

8. 為明太祖所頒訂。太祖在統一過程中,先後打敗了張士誠、方國珍,但他們的餘黨不肯降附,卻 流竄海上,糾合島倭(日本)寇掠東南沿海地區,終洪武之世未曾間斷。太祖因專注於防禦蒙古,

對海防則力有未逮,為阻止沿海百姓入海為盜,乃下此命令。此一命令嚴格執行,犯者必置重法,

成為明代諸帝謹遵的祖訓。

此一命令稱為: (10) 。

解答:(1)魚鱗圖冊 (2)開中 (3)詔獄 (4)廷杖 (5)流土合治 (6)(7)(8)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順序不拘)

(9)藍玉案 (10)海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