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希特勒在南德上薩爾茲柏格的秘密總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希特勒在南德上薩爾茲柏格的秘密總部"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卑斯山山區做為渡假及工作的地方。

1925

他在 此完成了《我的奮鬥》(

Mein Kampf

)的第二 部,而之前於獄中所寫的第一部則自

1925

年上 市以來已成為威瑪共和時代的暢銷書。有了 這些稿費,希特勒自

1928

年起便以每月一百馬 克的租金租下了一棟稱之為瓦亨費爾德(

Haus

Wachenfeld

)的房子,並在此完成了《我的奮

鬥》的續篇《希特勒的第二本書》(

Hitlers Zweites Buch

)。

1933

年他更以《我的奮鬥》一書賺得的稿 費買下了瓦亨費爾德,並在幾經改造之後於

1936

年改名為柏格山莊(

Berghof

)。從此不斷 有大量的擁護者湧入上薩爾茲柏格,希望能就 近一睹領袖丰采。當地的居民可能因不勝其擾 而揶揄那些擁護者是來「朝聖」的。

擁有柏格山莊是希特勒很得意的事,他

一、柏格山莊

上薩爾茲柏格(

Obersalzberg

)位於南德 巴伐利亞邦(

Bayern

)東南部的貝希特斯佳

登縣(

Berchtesgaden

),是一個被阿爾卑斯

山環抱,風景優美的山區。貝希特斯佳登縣 同時緊鄰奧地利,而上薩爾茲柏格離莫札特 的故鄉薩爾茲堡(

Salzburg

)僅

20

公里,離巴 伐 利 亞 的 首 府 慕 尼 黑 也 才

1 2 0

公 里 , 是 一 個 自十九世紀以來就以其明媚的風光而成為文 人雅士及貴客流連的地方。音樂家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舒曼之妻克拉娜•舒曼

Clara Schumann

)、巴伐利亞攝政王路易坡

Prinzregent Luitpold

)以及普魯士的王儲與公 主等都曾來此一遊。

1923

年起希特勒(在他發動啤酒館政變 之前)也常以上薩爾茲柏格這個美麗的阿爾

希特勒

在南德上薩爾茲柏格的 秘密總部

克爾斯坦屋(Kehlsteinhaus)

歷史系兼任教授 王琪

(2)

1938

年曾對英國《家園雜誌》(

Homes and

Gardens Magazine

)的記者說:「這是我的地

方,是我靠自己工作賺得的金錢所購置」。由 於希特勒很在意這棟房子,再加上他本人對於 建築的特殊嗜好,因此

他不斷地從事設計與繪 圖,並請義大利建築師 德崗諾(

Alois Degano

) 擔任瓦亨費爾德的改建 工程。到

1936

年,那原 來的山間小屋已被改建 成一棟擁有

30

個房間的 兩層樓氣派建築。而柏 格山莊最被人稱道的是 那間後來用以接待外交

官及貴賓的會議大廳,除了有他本人特選的珍 貴名畫及雙面掛毯以及掛毯後面隱藏的電影銀 幕及高級音響之外,還有一面

4

×

8

公尺面山的 環景落地窗,窗戶的玻璃還可以電動升降,以 便天氣好時能將玻璃降下,直接眺望那環阿爾 卑斯山的美麗風光。

戰前,希特勒已常在此接待外賓,戰爭期 間柏格山莊更成為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他 在柏格山莊所接見過的外賓包括

1936

年來訪的 前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David Lloyd George

),

當時是以資深國會議員的身份受英國政府授權 來與希特勒談他的外交政策;

1936

年底,甫遜 位的英王愛德華八世(

Edward VIII

)與其妻辛 普森夫人(

Wallis Simpson

)亦以溫莎公爵及夫 人(

Duke and Duchess of Winsor

)的名義到柏格 山莊拜會希特勒;其他名人還有義大利外長,

同時也是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

Graf Galeazzo Ciano

)(此人於

1930

年代曾擔任義大

利駐上海總領事),另外還接見了印度伊斯蘭 教伊斯瑪儀派(

Ismaili

)的領袖阿迦汗(

Aga Khan

)及南斯拉夫攝政王保羅(

Prinzregent Paul von Jugoslawien

);到了

1938

1939

年之交,柏

格 山 莊 更 成 為 對 歐 洲 近 現 代 歷 史 發 展 具 重 大 影 響的外交場域。

1 9 3 8

年 希 特 勒 於 慕尼黑會議(

Münchner

Konferenz

)召開前夕在

此 接 待 當 時 正 為 捷 克 蘇 臺 德 問 題 而 忙 於 斡 旋 的 英國首相張伯倫(

Neville Chamberlain

),同年希 特 勒 又 在 併 吞 奧 地 利 前夕在此接見了奧國總理舒斯尼克(

Kurt von Schuschnigg

);此外,

1939

1

月希特勒還在柏 格山莊對來訪的波蘭外長貝克(

Józef Beck

) 高談闊論他對波蘭未來在中歐地位的構想,

然而同年九月德國就對波蘭開戰,引爆了第 二次世界大戰。歐戰爆發後,希特勒於

1941

年 曾在此接見墨索里尼(

Benito Mussolini

);甚 至在攻俄前夕還邀請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Oberkomando der Wehrmacht

)及國防軍陸軍總 司令部(

Oberkommando des Heeres

)之高層將 領到柏格山莊開會,討論攻俄事宜。

除 柏 格 山 莊 之 外 , 自

1 9 3 7

年 起 , 希 特 勒 又 在 離 柏 格 山 莊 幾 公 里 遠 的 主 教 草 園

Bischofswiesen

)興建了他的辦公處,這個

位於主教草園的辦公處甚至被稱為小總理府

Kleine Reichskanzlei

)。在上薩爾茲柏格不斷 地擴大、興建的結果,整個地區最後成了第三 帝國時代首都柏林之外的第二個政府所在地,

(3)

更是納粹政權的權力核心之所在。除了該有的 基礎建設之外,離貝希特斯佳登不遠的福來拉

興(

Freilassing

)還建了機場,以方便希特勒往

來於柏林及上薩爾茲柏格。每當希特勒回到柏 格山莊時便在小總理府上班,並在此頒布了許 多法律,也接待過不少政界訪客。

二、領袖禁區及權力核心的建構

既然柏格山莊一帶逐漸發展成為納粹黨的 權力核心,當然不會只有希特勒個人的別墅興 建於此。在柏格山莊完成之初,希特勒似乎對 那些大量來向他「朝聖」的群眾還很有興趣,

也很享受那種被崇拜的氛圍,但是時間久了之 後,他漸漸對那些不請自來的大量人潮感到厭 煩,同時在安全上也有所顧慮,因此柏格山莊 必須加強規畫。而納粹黨自掌權之後,從

1934

年起便開始在上薩爾茲柏格買地,或收購當 地的房地產,最後納粹黨在該地擁有約七平方 公里專屬於自己的土地,從貝希特斯佳登的山

谷一直延伸到克爾斯坦(

Kehlstein

)山峰。在 這塊土地上,除了安全系統外,親近希特勒的 幾位納粹高層人士也興建了自己的私人宅第及 防空系統(

Bunkersystem

),最後更將整個區域 提升成為「領袖禁區」(

Führersperrgebiet

)。

直到戰爭結束,除了黨安排的團體如「希特勒 青年團」(

Hitler Jugend

)或「德國女青年團」

Bund Deutscher Mädel

)等團體之外,這個禁區 不再准許一般民眾進入。

在領袖禁區內,除了希特勒的柏格山莊 之外,山莊周圍還有希特勒最親近的納粹黨 高層領導人興建的宅第,如希特勒的私人秘 書兼黨務中心領導人馬丁•波爾曼(

Martin

Bormann

)、空軍總司令兼四年計畫主持人戈

林(

Hermann Goering

)以及希特勒最賞識的

建築師施佩爾(

Albert Speer

)等人。此外尚 有護衛隊(黑衫軍)軍營(

SS-Kaserne

)、帝 國安全局(

Reichssicherheitsdienst

)、招待所

Gästehaus

)、田莊及種植用的溫室(

Gutshof

1.柏格山莊

5.溫莎公爵與辛普森夫人 6.英相張伯倫訪希特勒 2.柏格山莊大廳 3.瓦亨費爾德屋(Haus Wachenfeld) 4. 希特勒攝於瓦亨費爾德屋(1936)

1 2

5 6

3 4

(4)

und Gewächshaus

)以及龐大的地下防空系統

unterirdische Bunkeranlage

)。或許因為希特 勒是素食主義者,所以還特別闢有田莊及溫室 來提供希特勒每日在食材上的需要。

在領袖禁區內還有一棟建於海拔

1834

公尺 高的克爾斯坦山脊上的貴賓招待所,稱為克爾

斯坦屋(

Kehlsteinhaus

)。這座預備用來接待

外賓的招待所是由波爾曼精心策畫,於

1937

年 開始建造,至

1938

年夏天完成,並準備於次年

4

20

日做為納粹黨送給領袖希特勒

50

歲生日 的禮物。這座建在山脊上,工程極為艱鉅的克 爾斯坦屋必須克服許多大自然的困難,譬如從 上薩爾茲柏格到克爾斯坦山頂約

6 . 5

公里長的 山路,完全得由人工開鑿,路寬僅有

4

公尺。

整個工程在到達克爾斯坦屋前的

1700

公尺處,

除了闢有一塊廣場之外還挖掘了一條

124

公尺 長,

3

公尺高的隧道,通過這個花崗岩層的隧 道後,即可銜接一座建在花崗岩山裡的電梯,

該電梯可於

41

秒內將乘客直接送達位於山頂的 克爾斯坦屋的大廳入口處。據說為了在那座由 花崗岩構成的山裡挖掘一條

124

公尺長的通道 以裝置電梯,共犧牲了十二條人命。由於興建 工程的艱困,再加上克爾斯坦屋的裝潢以及屋 外還配有陽臺式的迴廊可以眺望阿爾卑斯山的 美景,整個工程共耗時

13

個月,花費高達三千 萬帝國馬克,相當於今日約一億兩千萬歐元。

不過這項工程的完成在工程界被稱為是技術上 傑出的成就。

然而波爾曼的費心卻未得到希特勒的青 睞,他很少到克爾斯坦屋,大約只去過幾次,

一方面因為路途耗時不便,同時希特勒對於去 該處的路程也感到很不安全,曾批評那座蓋在 山脊上的房子如果遇上聯軍突如其來的空襲 將毫無防備。不過在希特勒很少停留在克爾 斯坦屋的紀錄中,他倒是於

1938

年在該屋接待 過當時的法國駐德大使法蘭索瓦

龐瑟(

André

François-Poncet

)。而克爾斯坦屋這個德文名

字據說當時被一位法國外交官戲稱為「鷹巢」

7.克爾斯坦屋隧道路口©Bernd Haynold 8.地下防空系統一景

7 8

以鷹巢聞名的克爾斯坦屋

7

8

(5)

Eagle

s Nest

),結果鷹巢這個名字到了二 次大戰之後竟普遍為英語系國家所通用,反使 得鷹巢成為國際觀光客慣用的名稱,遠比德國 人自稱的克爾斯坦屋更聞名遐邇。

三、地下防空系統的建構及戰時的情 報與宣傳戰

隨著戰事的變化,情勢已不利於德國。從

1943

年夏天到

1945

年初,領袖禁區一帶投入了 六千名工人來興建一座長達

2 . 7

公里的地下防 空系統,能使用的面積也達到

4120

平方公尺。

建這座地下防空系統原本的目的可能只是為領 袖希特勒及納粹高層建一座比較舒適且儲藏豐 富的地下防空設施,以便在遭到盟軍空襲時可 以在這裡躲過劫難,並有足夠的設備以對外聯 繫。然而這個地下防空系統的建構卻造成了戰 爭末期令人難以想像的神話流傳,多少也影響 了戰爭與歷史的發展。

神話源自於納粹護衛軍(

SS

)所屬的情報 系統(

Geheimdienst der SS

)於

1944

9

月在瑞士 攔截了一份由美國情報人員從瑞士傳給美國國 務院的報告,其中詳細描述了德國正在阿爾卑 斯山興建一座堅強的防禦工事做為德軍及第三 帝國領導層最後撤退的據點。

事實上德方當時並沒有興建阿爾卑斯防禦

工事(

Alpenstellung

)的計畫,只是當時的國

防軍最高指揮部曾針對阿爾卑斯山南北兩翼是 否有興建防禦工事的可能性做了一些徵詢,而 德軍當時正準備對西線發動攻勢,即關鍵性的

「突出部之役」(

Battle of Bulge

),或德軍所 稱的亞爾登攻勢(

Ardennenoffensive

),因此 對於奧地利提諾爾守軍建議興建阿爾卑斯要塞

Alpenfestung

)並無興趣。

然而美方於

1944

11

月中又開始對阿爾卑 斯要塞做了一連串的報導,似乎德方在阿爾卑 斯山要強化防禦工事是一個事實,這些報導 引起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

Joseph Goebbels

) 的注意,因此自

1944

12

月起,便決定將美國 那一連串的媒體攻勢轉為自己可運用的題材,

並立即召開臨時會議。自

1945

1

月起,戈培 爾就開始主導所謂阿爾卑斯要塞的訊息,透 過一些狂想式的宣傳口號,準備在盟軍中製 造一種印象,即德國的確有一個強大且周全的 阿爾卑斯要塞存在,同時要塞部署了菁英部隊

Elitentruppen

),是一座位於地下,無懼於

轟炸且儲備豐富的儲藏室,是在山崖中的工 廠(

Fabriken in Felsen

)以及可透過報復性武器

V-Waffen or retaliatory weapons

)加以防禦的 一座不可能被突破的防禦工事等等;此外納粹 護衛隊(

SS

)也在此宣傳大戲中扮演他們的角 色,他們提供敵方情報人員一些工程技術上的 資料以及杜撰的建築藍圖。另一方面納粹政權 的宣傳機器也希望透過阿爾卑斯要塞、堡壘等 概念來讓德國軍人及平民相信,最終仍可獲得 勝利,進而激勵德國軍民能在最艱困的環境下 繼續堅持團結下去。

當希特勒於

1945

1

月獲知西方盟軍對阿 爾卑斯要塞的疑慮加深時便下令進行要塞興 建,同時提供盟軍的情報人員及其他敵方的 情蒐人員有關阿爾卑斯要塞的假情報。確實 於

2

月 間 在 瑞 士 邊 界 展 開 了 由 幾 千 名 工 人 興 建防禦工事的場景,當然這項防禦工事的興 建,意義僅在於混淆敵方情報人員在瑞士的 觀察,實際上毫無軍事意義。再加上阿爾卑 斯山山區並沒有國防軍駐防,顯示出連軍方 都不知道納粹高層所進行的所謂欺敵策略。

(6)

因 此 國 防 軍 最 高 統 率 部

Wehrmachtführungsstab

) 的優德上將(

Generaloberst Alfred Jodl

) 還 因 不 知 情 而 向 護 衛 軍 領 袖 希 姆 萊

Heinrich Himmler

)抱怨 這項防禦工事。

自美方情報人員於

1944

9

月交給美國政 府的情報開始,納粹黨隨之展開的這場欺敵 戰延續了幾個月。連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

General Dwight D. Eisenhower

)都因為擔心納 粹護衛軍(

SS

)及其他所謂菁英部隊確實可 能撤退至被懷疑的阿爾卑斯要塞,因而放棄了 原本先攻佔首都柏林的計畫,並下令將部隊南 移,以切斷德軍向上薩爾茲柏格撤退的路線。

(同一時期蘇軍正向柏林進軍)

為了降低攻佔上薩爾茲柏格的障礙,英國 空軍先行於

1945

4

25

日展開了以蘭開斯特

轟炸機(

Avro Lancaster

)進行的多波針對性轟

炸,在小小的面積上投下了

1300

枚炸彈,使得 上薩爾茲柏格幾乎成為一片廢虛,唯一幸存的 反而是希特勒一直擔心其安全性的克爾斯坦屋

(鷹巢)。也可能是因為這波轟炸是針對在上 薩爾茲柏格的「領袖禁區」,因此山下的貝希 特斯佳登老城區能幸運地躲過那場可怕的轟 炸。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當英國空軍展開轟炸 時,包括希特勒在內的納粹高層沒一人留在上 薩爾茲柏格。希特勒更於

1944

7

月就離開了 柏格山莊前往柏林,並且大部份時間都是停留 在位於東普魯士的狼穴(

Wolfschanze

)──希特 勒的另一個領袖總部,在那裡他也幸運地躲過 了

1944

7

20

日由史濤芬柏格上校(

Oberst Graf

von Stauffenberg

)主導的暗殺行動與軍事政變。

四、二戰末期的摧毀及美軍佔領期間

當艾森豪將軍於

1945

3

月底改變了他原 本進攻柏林的計畫,轉而向南準備攻佔阿爾 卑斯山區時,他曾對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

Bernard Montgomery

)說:那個地方(指柏 林)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我對之從無 興趣。我的目標是摧毀敵人的武力及其所有的 反抗力量。之後在英國空軍幾輪轟炸之後,上 薩爾茲柏格於

1945

5

4

日被美軍占領,也從 此開啟了美軍五十年的占領時代。

英國的猛烈轟炸雖將領袖禁區除了克爾斯 坦屋之外幾乎夷為平地,但是那座地下防空系 統仍能屹立不搖。只是雖躲過了英軍的轟炸卻 躲不過人為的搶奪,除了美國及法國大兵之 外,連附近的德國居民都一批批地到地下防空 系統去搶劫,從儲藏室中的食物、衣物、奢侈 品到地毯、璧上掛的畫作到建築用的材料及能 搬走的部分建築物無一幸免,甚至希特勒收藏 的唱片也是在這種方式下到了在美國華盛頓國 家檔案室(

National Archives in Washington

)。

在那樣的搶奪之下幾乎能拿的都拿了,最後只 剩下光禿禿的水泥牆。

戰後被轟炸的柏格山莊

(7)

為了阻止搶奪者及收集「紀念品」的愛好 者不再能進入原來的「領袖禁區」,美國軍政 府頒布了禁止令。至

1949

年,原來納粹黨在貝 希特斯佳登及上薩爾茲柏格的房產,除了主 教草園的小總理府之外,都轉交給了巴伐利亞 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對那些產權的運用很長 一段時間都受到限制,因為直到

1995

年美軍仍 保留了上薩爾茲柏格原領袖禁區的一些財產 的使用權,並與附近風景優美的阿爾卑斯山 區及湖區(

Garmisch-Partenkirchen

Chimsee

) 一併做為美軍的休閒遊憩中心(

Armed Forces Recreation Center

),興建了旅館、高爾夫球 場、及滑雪場等。其餘非美軍使用的區域才開 放給遊客觀光,並有巴士直通未被摧毀的克爾 斯坦屋。

原本德方為了避免「領袖禁區」在某種成 度上可能成為民族的「朝聖地」而準備將即使 已被轟炸得面目全非的建築物更徹底地剷除,

譬如於

1952

4

30

日(希特勒的忌日)將柏 格山莊全毀,並將整個領袖禁區重新造林,

所幸在當時貝希特斯佳登縣長亞各伯(

Karl

Theodor Jacob

)的建議下保留了原本也在清除

之列的克爾斯坦屋,使這座未被英軍炸毀的納 粹建築得以保留,並公開讓遊客遊覽。目前該 屋已成為一個高級旅館及供遊客休息及使用餐 點的餐館兼咖啡廳,而旅館外更是欣賞阿爾卑 斯山美景的絕佳地點。

五、上薩爾茲柏格文物資料展示室的 建立

德方在

1996

年全面收回過去的「領袖禁 區」之前,也就是美軍全面撤出該占領區之

前,一直深感困擾,一方面官方有意將那塊地 方所代表的納粹歷史消除,但是另一方面機靈 的生意人卻努力地用各種方式去吸引遊客對上 薩爾茲柏格的好奇。在一些紀念品店內可以買 到各式各樣以納粹時期為主題的人像、小擺 飾、以及以柏格山莊為背景的風景明信片、以 柏格山莊主人生活作息為主題的錄影帶,甚至 號稱是以希特勒的情人愛娃布朗(

Eva Braun

) 所拍的電影為基礎、還有一些則宣稱是以上 薩爾茲柏格領袖禁區以及納粹高層私生活為主 的畫冊等等。由於那些書籍、畫冊、影帶等並 無意於宣傳極右派思想,僅在於滿足大多數人 的偷窺慾,而且作者也多半是匿名,因此政府 很難阻止這樣的「紀念品」繼續向遊客渲染。

又由於那些作品在引用照片或文字時完全不具 批判性,甚至將一些納粹高層曾經用來宣傳以 加強自己形象及被群眾喜愛為目的的照片及文 字收入書中,使得那些書籍、畫冊得以繼續流 傳,反而淹蓋了納粹時期歷史的真象與全貌。

因此在兩德統一之後,美軍於

1995

年宣告將撤 出「美軍休閒遊憩中心」,並將整個佔領地區 交還給德方之後,巴伐利亞邦政府就於當年夏

上薩爾茲柏格文物資料展示室外觀

(8)

應該已經達到了給予參觀者對於納粹政權興與衰 的歷史一個初步的概念,透過那些豐富的圖像資 料、發人深省的文字論述、上薩爾茲柏格扮演 的角色、再配上地下防空系統的參觀,都能讓 參觀者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然而我在參觀地 下防空系統時,除了驚嘆那個地下防空系統的 龐大、分工的仔細之外,最具震憾力的就是那 持續不斷放演的記錄片,尤其是在陰森森的現 場看那些納粹政權的暴行,連我這個已經看過 不少這類紀錄片的研究者都在看了大約一個小 時後發生胸悶想吐的不適之感而匆匆離開。

目前已有一百五十萬人參觀過在上薩爾茲 柏格的文物展示室,每年也持續有十幾萬人去 參觀,而最令策展者感到欣慰的是,這個地方 的開放參觀並沒有成為當初令人擔心的納粹懷 念者及右翼極端份子的「朝聖地」,而去參觀 的人卻能透過這種方式的教育而能對那個時代 有更深刻的瞭解,網路上的評論也都很正面,

譬如有一位德國年輕人寫了這樣一段話:文物 的展示提供了資訊、令人省思、令人哀傷、最 後是令人憤怒。當離開展場時更令人感到羞 愧,並自問人怎麼能如此沉淪到對別人做出那 些事?這或許就是開放納粹時期的文物與遺址 給世人參觀的真正意義吧!

天決定,在上薩爾茲柏格成立一個永久性的文 物資料展示館,以積極面對那些以商業利益為 考量的,甚至極危險的「歷史垃圾」。

於是巴伐利亞邦政府委託慕尼黑現代史研 究所(

Münchner Institut für Zeitgeschichte

)來主 導規畫成立展示室的事宜,目的是以歷史學的 學術為基礎,將含有政治教育意義的文獻資料 整理出來,以呈現那一段歷史時期的興起、發 展與衰亡。自

1996

年開始規畫,至

1999

年正式 在上薩爾茲柏格以博物館的形式開幕,觀眾在 參觀完有關納粹黨的歷史文物與圖像之後還可 以參觀部份昔日留下的地下防空系統。

據主持策畫的慕尼黑現代史研究所表示,

博物館歷史文物展出的宗旨在於記錄上一個世 紀在德國所產生的一個獨裁政權的基本經驗,

那個經驗是:有一種政治烏托邦,自以為擁有 歷史的真理,並承諾將這個世間的政治及社會 問題一起解決,結果卻不但沒有解放人類,反 而是以最野蠻的暴行將人類帶往了毀滅。除了 這項大原則之外,展出的內涵也致力於將納粹 政權的運作機制呈現出來。

我曾利用到慕尼黑停留的機會特地去了一 趟上薩爾茲柏格。第三帝國是我研究的領域之 一,在實地看了那些文物展出後,覺得策展者

希特勒與愛娃布朗於柏格山莊前 上薩爾茲柏格文物資料展示室文物一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因為用 Terminal Services 可以不用安裝 ERP 的程式在 Client 端上可以減少 MIS 維護系 統的時間(B)沒有防毒軟體 (C)建置防火牆的系統 (D) APP-Server 與 DB

,老師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 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 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

但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主要值基於平面幾何系統的研究,Gutiérrez(1992)後 來延伸 Van Hiele 的幾何思考層次理論,並以 Van

當時當地的希臘人非常強大。前 5 世紀薩姆尼特人佔領龐 培和附近地區。龐貝的建築受到薩姆尼特人非常深的影 響。薩姆尼特人還擴大了這座城市。前

選自 李家同校長國際觀專欄(138) 108 年 12 月 31 日

選自 李家同校長國際觀專欄(138) 108 年 12 月 31 日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情勢緊張,自 2022 年初發生兩起巴勒斯 坦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之後,數月來雙方衝突不斷, 8 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