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洪老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洪老師"

Copied!
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洪老師

第一節 教育理念

壹、視社區大學為理想實踐的場域

洪老師對於社區大學創辦者的理念是抱持肯定的態度,她認為社區 大學的理想性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然而實際上面臨到的現實情況是,

為了社區大學的永續經營,「市場性」和「理想性」的路線始終是無法迴 避的問題。就洪老師的看法,這兩者之間未必是存在著互相矛盾的關 係,只是在策略上如何權衡與拿捏,一方面思考如何讓更多的人接觸社 區大學並且了解其理念,另一方面又能使其更貼近民眾的生活:

到底是要理想性還是市場性?其實我覺得沒有真的走入平民 社會的人,或是你一直都是學習很順暢的人,你就會覺得 說,你會有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可能會跟這個社會的現實脫 節,我覺得你要吸引更多的人來你要不要走得很市場性?走 得很市場性又怎麼跟那些補習班做區隔?走得沒有市場性,

學生就不會來,對不對?(2002/10/30 訪談)

從理念的層次來談,洪老師認為,社區大學除了是一個可以使人再 學習的好地方,人們來到這裡,可以接觸到許多生活圈完全不同的人,

進行不同的學習;另一方面,而對於從事社會運動的人而言,社區大學 則是一個實踐的場域,透過在社區大學的工作,一些關於社會的理想可 以藉此得以推廣,同時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檢驗場所,檢驗自己過去相 信的與所學的,而那些想法比較另類、不是以主流價值為主要思考方向 的人,社區大學在課程的安排與教學活動的進行上,提供了他們可以揮 灑的舞台。

我覺得每個社會都有需要改造的部份,那麼那個改造絕對不 是說問題很大了再來改造,你其實一直再有新的觀念推出 來,然後不停的推給新的人。我覺得對我們這種學院出來或 是說過去曾經有過一些運動背景的人來講,它都是一個非常

(2)

好的檢驗場所,檢驗我們自己過去相信的跟過去學的。

(2002/10/30 訪談)

對於擁有豐富社會運動經驗的洪老師而言,社區大學的理想性提供 了一個可以盡情地實踐社運理念的空間,在課程的進行中,可以和其他 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但是在另一方面,面對來自四面八方、各自 擁有不同生活方式及人生經歷的人,自己所執著的理想,是否能完全被 這群人所接受及認同,是一種無形的挑戰與考驗。因此,對洪老師而 言,作為一個具有社會運動經驗的教學工作者,社區大學不僅只是一個 提供課程讓學生來上課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提供自己另一種實踐的可能 性以及自我反思的機會。

貳、視學生為完整的個體

一、伴隨多重學習動機的學生

同時身為英語補習班和社區大學的英文老師,洪老師是如何看待這 些來學英文的學生?她認為,就英語課程而言,社區大學的學生和補習 班的學生是很不一樣的:

社大會吸收到的學生其實跟一般補習班所吸收到的學生是完 全不一樣的,你從外表看,會看不出來,事實上你真的實際 在教,你會知道這些人絕對不可能會走到補習班去學英文。

(2002/10/7 訪談)

補習班,一般來說都是公司行號的人,或者是一些(學校)學 生,我覺得都是一些環境比較好或是經濟能力比較好的 人...(2002/10/30 訪談)

英語補習班會針對不同的學習需求以班級區隔學習者,例如會話 班、密集班、寫作班、閱讀班等等,不同性質的課程,學生對課程的期 待是容易掌握的,而社區大學限於師資以及其課程結構等因素,無法做 到如此細緻的設計,因此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因學習需求的不同,和補習 班的學生相較起來差異性也較大。除此之外,洪老師認為社區大學學生 的學習動機並不是單一的:

(3)

補習班畢竟是一個營利為主的地方,他會希望學生去那邊就 是為了要學習。社區大學我覺得,學生來這邊都是醉翁之意 不在酒,學生其實最主要不見得是要學習,他其實另外一個 功能是要殺時間、社交、認識朋友...

(2002/10/30 訪談)

社區大學對於學生而言,其實不是單一功能的,他們除了來社區大 學學習英文之外,也會有其他的期待,這構成了他們學習動機的一部 份,洪老師認知到這一點,對她在班級經營上產生影響,使她認知到自 己的任務除了要教學生英文,也要去思考如何滿足學生在情感上或是其 他部份的需求。

二、生活經驗多樣化的學生

大學受社會學訓練出身的洪老師認為,社會學的背景有助於自己去 看清楚學生的特性,比較能夠去想像,並且能以比較柔軟或彈性的心去 面對她的學生。洪老師認為,每個人因為生活經驗的不同,所以想法也 會有差異,所以在面對這群學生時,會提醒自己,身為一個老師要放掉 自己原來的角度,讓自己先去喜歡學生,唯有如此,才能看得到這些人 的優點:

我會覺得說,你其實就一直想說看不同的人、他們在想什 麼,如果你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其實我覺得你就什麼都得 不到。...你要先設法讓你去喜歡你的學生,你才有辦法 去看他的優點,你不能用你原來的方式,要看到這個人的優 點你才會去喜歡他,那我覺得你會失掉很多東西,你就是要 讓你自己去喜歡他們,才看得到他們那種有時候讓你很受不 了的那種特性(笑...)。(2002/10/30 訪談)

洪老師也察覺到自己過去的求學經歷或是工作經歷中,她所接觸的 多半是和自己背景相近的人:高學歷、年輕、家庭環境優沃等,對她而 言,這群成人學生是她一直以來鮮少接觸的人,基於這樣的覺察,使她 期待看到更多各種不同的人,因此對於學生,洪老師抱持著一顆寬容和 開放的心胸去看待他們的各種表現,試著去學習和各式各樣的學生相

(4)

處,而這也成為支持她在社區大學的教學工作最重要的信念之一。

不過,由於年齡和生活經驗的差距,在某些觀念產生不一致的情形 仍然會發生。洪老師提到某一次上課的情形,那時候是利用上課前,趁 著等其他同學進教室的時間,和同學們閒聊。那時聊到了關於她的一位 朋友結婚的話題,在說到那位朋友未來的婆婆是怎麼樣的厲害時,突然 有一個學生冒了一句:「為什麼你們都會覺得是婆婆不對,難道不是媳婦 不對嗎?」洪老師在回想這個事件時:

這種話冒出來時候你就必須立刻去想說,其實她說的話是滿 有道理的。如果你一直相信自己的部份,你就沒有辦法放掉 這個。我覺得每個人角度不一樣,站在不一樣的角度,有時 候人會跟人會相處得不好就是在你放不掉你自己原來看事情 的角度。(2002/10/30 訪談)

這個事件反映出雙方完全從不同的角度在看事情時,對事件的解讀 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當面臨到這樣觀點不同的衝突時,洪老師選擇不 去加以否定或爭辯,而是去接受對方的觀點,尊重對方的感受,對於她 的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之餘,另一方面,她有機會去聽到更多不同於自 己的經驗和看法,從而重新省思自己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

面對著這一群比她年長許多、人生經驗也比她豐富的成人學生,在 師生關係的界定上她是十分清楚的:

你只要覺得說,我們是在這裡分享一段時間,然後,我跟他 們分享一些我比較清楚的東西,除了這個之外,大家沒有高 低,我不覺得他們年紀比我大就懂得比我多,我就比較怎麼 樣,那麼我也不覺得說,我是一個老師,我學歷比較高我就 怎麼樣。我比較清楚的覺得說,我講課程內容的時候,就是 聽我的,除了這個之外我們都是朋友。(2002/11/20 訪談)

洪老師認為,她所擁有比學生多的知識,是在英語教學的專業上,

但是除此之外,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沒有孰高孰低的問題,在這 樣一種師生關係底下,課程成為一段洪老師分享她的專業知識的時間,

英語則是連結彼此的媒介,教師的光環雖然褪去許多,但是仍能保有絕

(5)

對的專業自信,師生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關係,雙方都不會對彼此造 成壓迫感。

做為一個英文老師,往往都會面臨到「學生教不會」的問題,尤其是 在基礎的英文課程中,這些學生多半都是在過去受教育的階段,沒有得 到很好的受教機會,或者是學習成就沒有得到肯定的人,當他們重新開 始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的時候,自然會面臨到更多學習上的障礙。洪老師 坦誠這樣的學生其實是很「難纏」的,因為往往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 在自己認為很簡單的內容上面,相當程度地考驗著老師的耐心和信念。

然而洪老師的想法是,越是「難纏」的學生來學習,老師越應該欣喜地接 受:

我一直都覺得很多人的受教育其實是被剝奪的,那麼現在這 些人正在得回他原來受教育的那個機會,你必須要這麼正面 的去看這些人其實是被釋放出來的,被釋放出來以後,他開 始學習了,你應該覺得很高興,而不是去沮喪於他們學習力 太差...(2002/10/7 訪談)

面對學習力不佳的學生時,洪老師會試著去問自己是什麼樣的過程 使人從完全不會到慢慢了解,一步一步地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去解釋,

因為洪老師認為,身為一個老師應該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去看待學生的學 習,而不是去沮喪於學生學習力不佳。她也能夠體諒成人學生可能因為 在生活上所面臨到各種瑣碎的雜事,形成參與學習活動的障礙,而在學 習表現上顯得不那麼積極的情形,因此她儘可能在學業上不做過多的要 求,例如不考試、不檢查回家作業等,避免造成學生在心理上的負擔和 壓力,儘量在上課的時間運用各種機會觀察或評量學生的學習情形。

「寬容」(tolerance)是 Freire 認為一個進步的教師不可或缺的德性

(1998: 41-42),寬容使得教師能夠去尊重差異性並從差異中學習。一個 充滿性別、種族和階級偏見的權威者,若無法達到寬容的境界。此外,寬 容不是偽善,寬容可能很類似好感(favor),以周到的、親切的方式去接納,

以有教養的方式去和不一致和平共存,但是寬容不僅僅如此而已,而是一 種美德,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去接納差異性。

(6)

三、身份背景互異的成人學生

洪老師覺得每個學生的歧異性很大,包括年齡、教育程度、社會階 層等,這對於每個人學習的狀況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影響,那麼這樣學習 的差異性是否對洪老師的教學上造成困擾呢?洪老師告訴自己:

要把它當成一個任務,你是要去克服的,而不是覺得它是困 擾,它就是一個你應該要去解決你的責任,那你就不會覺得 它困擾,一旦你覺得它困擾,你就會討厭他你就會其實滿排 斥的...(2002/10/30 訪談)

洪老師在看待學生的學習力不佳或是差異性的情形,是抱持著寬容 的態度去面對,不使自己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學習表現上,而是試 著更深入了解他們,將每個人的差異性視為她所樂於接受的部份,不是 必須去克服的難題。每個學習者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表現 和他們的生活世界是相互交融的,一個老師若只在意學生在學習上的成 就,對於學生的了解是割裂的而且片面的,洪老師是從整體的觀點去認 識每一個學生,置於社會生活的脈絡去了解他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去建 立與學生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

參、視英語教學為成人經驗轉化學習的起點

一、以英語教學作為拉近民眾學習的窗口

因為社區大學本身經營理念的關係,英語課程在社區大學的定位,

就洪老師的看法,社區大學發展的重點雖然不是語言教學,但是在策略 上英語課程可以吸引更多人來社區大學上課,進一步成為其他課程的潛 在學生,「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補習班,而是我們希望透過我們是一個媒 介,然後可以去讓這些人來社大,然後再去往外拓展。」(2002/12/11 訪 談)。英語課程一向是社區大學的熱門課程,而在這種需求度相當大的情 況下,可以作為吸引更多人接觸社區大學的媒介,只要成為社區大學的 學生,就有機會選修其他課程。這種看法可視為所謂「理想性」與「市場 性」的平衡,亦即藉由英語課程這種具有廣大市場的課程,以做為其他課 程的基礎,使其他課程得以永續發展,洪老師認為這種策略並非是一種

(7)

妥協,「我都會覺得說做一些比較策略性的東西吸引更多的人來上課,對 於社區大學的發展並沒有不好。」(2002/10/7 訪談),只要不流於媚俗,

英語課程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支撐社區大學的理想性的。基於這樣的看 法,洪老師體認到在社區大學這個教學情境中,不僅學生的來源有所差 異,老師所擁有的軟硬體條件也和補習班不同,自然而然在教學上的設 定也會有和補習班不同的思考方式。在社區大學的英語教學上,洪老師 特別注重在班級的經營,尤其是營造一種可以使學生輕鬆學習的情境:

我在這個地方教的話我必需掌握的重點在於說,其實它非常 注重班級的經營,你要知道怎麼去拿捏給學生的東西,你不 能給他太多的壓力,你也不能給他絲毫沒有壓力,但是你的 壓力一定比外面少。譬如說在補習班,你事實上應該是要很 有壓力的給,在有壓力中帶輕鬆,那這邊是輕鬆中帶一點點 壓力,所以我覺得是中間比例的不同。(2002/10/30 訪談) 二、以英語為學習表達經驗的策略

洪老師在社區大學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生活英文第 1 級」的課程 大綱裡這麼寫著:「希望透過這門課程,可以讓過去無法學習英文,或是 過去學習英文有挫折感的同學,不再害怕英文,跟我們一起開口說英 文。」,她在社區大學的英語教學理念是希望讓每位同學能在輕鬆愉快的 情境中開口說英語,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訂定上,她會給自己很大的彈 性,在另一門課程「生活英文第 4 級」,因為選課學員的英語程度較佳,

她所設定的目標和方法也不同,即使是同樣的「生活英文第 1 級」,A 班 和 B 班因為學生的不同,上課的反應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她會根據她和 學生互動的情形立定目標,另一方面,她也會把標準設得很低,尤其是 基礎的英語課,避免一次教太多的內容,以避免造成學生太大的負擔。

對於英語教學的認知,洪老師認為,英語教學的意義不在於傳遞知 識給學生,而是營造一個開口表達的情境和機會,讓學生練習說英語,

為他們做好萬全的準備和心理建設,有朝一日可以派上用場:

其實從事英文教學你要清楚的是,你並不是給學生什麼東 西,而是你提供一個機會提供一個場所,讓這些人有機會可

(8)

以練習...做為英文老師我調整自己並不是我可以讓學生的 英文變得多好,而是我覺得,我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提供什 麼樣的機會製造什麼樣的可能,讓學生練習講英文,他在課 堂上一旦有這樣的機會練習講英文,他以後出去外面面對別 人,在日常生活那麼多變的語言溝通裡面,他可以比較輕鬆 自然的運用,讓他比較有信心不會害怕。(2002/10/30 訪談)

對洪老師而言,英文老師不是一個傳佈英語知識的人,而是營造情 境促進學生學習的角色,此外,她所要教的英語不是一種客觀知識,而 是能在實際日常生活中運用與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並非單靠知 識的填塞與堆積就能造就,也不是憑藉老師一人的力量,而是在情境中 由師生共同探索與創造的。

而她在社區大學的英文教學,她並不在她的課堂上特別強調發音要 很標準,儘管她自己說著一口清晰流利的英語,但是她常常會告訴學生 不用害怕發音不標準,一方面發音並沒有所謂客觀認定的標準,每種語 言都有「腔調」的存在,另一方面,發音不標準還是可以進行溝通:

我們知道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腔調,那麼再加上 說,語言是一個變動的,就是說,它的發音它的內容它的使 用方法,一直是隨著年代的不同而變動的,那麼在這種狀況 之下,我不覺得說,一定要很標準...我一直覺得,話說 得不標準還是可以說啊,今天沒有人規定你說中文說得不標 準你就不能用中文溝通,對不對?那麼陳水扁的台灣國語他 都可以當總統那更何況什麼叫做標準?對不對?所以,我不 覺得,發音標不標準是一個客觀的,那只是說,當你的腔調 比較沒有台灣腔的時候,你比較具有做一個老師令人信服的 部份,可是這個東西就要讓你的學生知道說,這個東西不是 唯一也不是絕對。(2002/11/20 訪談)

從洪老師的觀點,語言是會隨著時間和空間而變動的,因此並不存 在著所謂「標準」的界限,發音的標準與否是人為所建構的,而洪老師並 不願意去建構這樣的「標準」,因為只要不妨礙溝通,去要求發音一定要 符合某種特定的腔調,就語言的功能而言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洪老師 並非完全否定發音的重要性,而是就其課程的目標和學習者的需要來

(9)

看,發音的準確性並非她的課程所強調的重點,她更看重的是學生是否 能克服說英語的恐懼感,不再害怕犯錯,勇於嘗試開口說英文,表達心 裡的意見和看法。這是對社區大學英語教學的積極看法,社區大學的英 語課程除了扮演「入口」的角色之外,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培養一種發聲的 勇氣,透過各種情境的設計,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克服羞於啟齒的習 性以及對英語的焦慮感,學習開放自己,而英語則是另一種溝通與表達 的途徑,即使發音不標準,也能對自我表達的內容有信心。

「字詞」(word)不僅是實現對話的工具,亦是對話本身的精髓所在。

字詞包含了「反思」和「行動」兩個層面,真正的字同時也是實踐,因此,

說出一個真正的字,就意謂著改造世界(Freire, 1970: 87)。

圖 5-1 洪老師的教育理念示意圖

肆、小結

洪老師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可視為是從過去社會運動經驗中的轉化 結果。社區大學不僅是實踐理念的場域,也提供了自我省思的機會,英 語課程則是她踏進社區大學,和生活在社會中各個角落的人們接觸的媒 介。她從整體的觀點去認識學生,包括他們的學習表現,進而深入到他 們的生存處境,她視每個人的差異性是必然存在的前提條件,寬容地去 看待每位學生的各種表現,抱持著謙遜的態度,包容和自己歧異的部

(10)

份,去認同多元經驗和多元論述的價值,進而學習去和他們相處,成為 自我反思和成長的最大資源。她對於師生角色的認知是隨著情境而界 定,「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存在於專業科目知識中,其餘則是對等的 夥伴關係。

洪老師在社區大學的教育目標,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要考量。她 重視和學生之間的連結,關切師生互動的和諧,她沒有預先設立明確的 課程執行目標,也沒有劃定課程內容的界限範圍,不採取嚴格的評量制 度,不以有形的學習結果衡量教學成效。在社區大學這個情境中,她採 取和英語補習班不同的實踐策略,重視班級的情感經營更甚於教材教法 的執行,營造輕鬆無壓力的學習情境,來克服學生對英語的挫折感和焦 慮感,建立學生發聲的勇氣和自信心。英語課程是促進學生接觸這項語 言的一套機制,老師則是導引者,讓學生個人的、獨特的真實獲得適當 的發聲管道和空間,而不只是認識語言本身的知識。

洪老師重視每位學生的獨特價值,顯示出她的實踐目標乃是以彰顯 學生的自我價值、促進他們的自我認識為旨,以獲取更多元的價值觀為 對自我的期許,因此她展現出接納的態度去連結認識學生,由此為出發 點發展出她的教學實踐歷程。

(11)

第二節 教學實踐歷程

圖 5-2 洪老師的教學實踐歷程示意圖

(12)

壹、由淺入深、由簡而繁的教學設計

在社區大學「生活英文第 1 級」的課程中,屬於英語的初階課程,因 此洪老師所規劃的內容是英文基本句型的認識,諸如形容詞、介係詞、

開放式問句,以及 Yes/No 問句的應用等,而她所運用的教材包括她自行 編製的講義以及在文山社大通用的教科書-Side by Side1。由於考量到學 生的能力及接受的程度,因此一開始的時候,洪老師上課的內容是以她 自行編製的教材為主,讓同學先具備基本句型的知識,之後再進入教科 書的內容。

無論是自編的教材或是教科書,洪老師所運用的策略都是由淺入 深,由簡而繁地進行課程單元的內容。首先是從生字開始,她把每一個 單元中尚未教過的或是重要的單字列在黑板上,然後逐一講解每一個單 字的唸法及意義,並且把該字的音標和中文解釋標示在每個單字旁邊,

方便同學做筆記,同時也帶著全班同學唸生字二至三遍。接下來她會給 同學練習讀的時間,自己練習或是和同組的同學一對一練習。有時洪老 師則是從介紹該單元重要的句型開始,然後配合單字講解句型的用法,

最後請同學們進行造句練習,亦即運用已經學會的單字,配合句型寫出 或唸出完整的句子。在書寫的部份,是搭配教科書中已經設計好的習作 單元,洪老師會視需要在課堂上讓同學練習。當同學對於句型和單字漸 漸熟悉之後,洪老師就會開始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活動的進行是 和該單元的內容有關,有時是遊戲,有時則是情境的模擬,目的是為了 讓同學不僅能精熟而且還能靈活運用該單元的內容。

每一個單元的安排多半都是循著這樣的模式進行:先介紹單字句 型,然後讓同學做造句練習,最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體活動。每一個 教學活動的進行,都是要運用先前所教的單字和句型,而且會增加一點 複雜性和難度,到最後的分組活動,則是變化較多、複雜度較高的,隨 著活動的尾聲,該單元也就此告一段落。透過這樣的進行模式,同學可 以循序漸進地熟悉課程內容,老師也較容易掌握課程進行的時間與速

1 Side by Side(I) 3rd Edition,Steven J. Molinsky & Bill Bliss 編,Longman 出版。是目前許多 英語學習機構普遍採用的一套英語教材。

(13)

度。洪老師在初級課程的安排上,比較著重反覆的練習,先幫助同學對 於課程內容的精熟,待同學慢慢建立起自信心,對於其他同學也較熟稔 之後,才會進行較複雜、難度較高的活動。

在 Freire 的識字教育方案中,並非一開始就讓學習者辨識「字」,而 是由字伴隨著具體的圖像出現,配合寫著字母的發現卡,讓他們從音素 群中任意組合母音和子音,讓他們先發現字的組成結構,藉由口頭練習 和寫下這些字,達到辨識字的作用(Freire, 1973: 53-55)。「讀」和「寫」

都是學習新字彙過程中達到確認的方式,在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中,由 簡而繁、由局部到整體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熟悉新的語言。

貳、對話式教學策略

一、回應式初階英文教學

(一)以中文作為轉譯

在洪老師的「生活英文第 1 級」的課程中,內容偏重在英文基本句型 及文法的熟悉與活用,是配合洪老師預定的進度與單元進行。在認識句 型的階段,是由洪老師用中文講述,她會運用最簡單的用語來解釋,並 借用中文的語言規則來輔助,將之轉換成為英文的句型結構,幫助同學 了解英文的句子構成型式:

師:我們中文叫做「你在哪裡?」「You are where?」對不 對?那麼 where 不能放這裡對不對?因為講過,英文裡 面有規定 where 不能放最後,where 就是要往前跑,所以 where 往前跑之後怎麼樣?you 跟 are 調換變成 where are you...除了這個之外,中文語法跟英文語法不一 樣,英文不能這樣講,where 一定要往前移,所以是 Where are they?...

(2002/11/6 教室觀察)

此外,洪老師也會以「是非題」來稱呼英語的 Yes/No 問句,以「選 擇題」來稱呼 WH 問句,幫助大家理解句型的用法。洪老師在語言規則 的教學中,是以最口語化、最簡單的表達形式做初步的詮釋,大家熟悉

(14)

的語言為基礎,從中文解釋語言規則轉換到英文語法,讓他們感受到兩 種不同語言根本上的差異性。

在美國應用 Freire 教學模式學習外語的方案中,當教導外來移民(如 墨西哥裔人)學習英語時,先利用他們的母語,使其充分了解自己母語的 語言規則,再以討論及引發學習動機等原則,引導他們同時練習母語及英 語,使他們從熟悉自己所處的文化情境中,開始擴展自己理解其他世界的 視野(王秋絨,1995:50)。從 Freire 的觀點來看,識字教育本身的目的,

不是在於習得識字的技巧,而是從覺察自身的處境中,轉化人們受支配的 意識,以創造新經驗和新知識,因此從自己的文化、語言為學習新文化、

新語言的出發點,無形中豐富及深化自己原有的文化內涵。

(二)關係式話語

洪老師也會以自身或是具體事物為例說明,讓新語言的學習立基於 周遭經驗,在印象深刻之餘,促進學習的效果。此外,從洪老師的講述 中,以「我」、「我們」等語詞做為師生關係的連結,並以「怎麼辦?」

等提問詞,引發學生的關注和投入,都是她的特色。

師:那麼什麼是介係詞?介係詞就是告訴你兩個東西的位置 關係,舉個例子來說(拿起一支筆),來,這是什麼?

眾生:pen!

師:a pen,你們不能講 pen,講 it’s a pen 好不好?你們現 在看到我把筆放在書上對不對?那麼現在如果我問你 哦,那麼我要問你 Where is the pen?你要怎麼辦?

眾生:The pen………

師:是這樣子的哦,我們最主要是以 the pen 為主對不 對?……我要講這個筆在書上面,我們在講東西在哪裡 的時候,它是靜態的,譬如說我是一個老師沒有動作對 不對?這個筆在上面也沒有動作對不對?那麼像這種時 候要怎麼辦?句子要有主詞動詞,那麼動詞怎麼辦?我 是一個老師沒有動作吧?那是我的身份嘛,沒有動作的 動詞怎麼辦?這時候就找 be 動詞幫忙...I 要用 誰?……這個 are, is, am 就是所謂的 be 動詞,我們現 在講「它在哪裡」沒有動作的就找 be 動詞幫忙,那筆在 書的上面,我們就用 on,我們今天講的 on 就是所謂的介

(15)

係詞...這個句型都不會變的,變的就是 on,如果我 現在把筆放在書裡面,那要怎麼辦?...這個介係詞 就是在講筆和書之間的關係...

(2002/9/18 課堂觀察)

洪老師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語言情境出發,而不直接讓他們記誦或 是直接接受新的語言規則,透過轉換的過程,使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中 學習另一種語言規則賦予自己的文化詮釋,同時適時地運用連結性語言 和關係式提問,讓講述充滿想像式對話,而不全是老師的「獨白」,在一 種很自然而然的情境中促進語言規則的學習。

(三)辨識字彙中的意涵

而在字彙的認識與教學部份,洪老師除了解釋該生字的中文詞意以 及用法之外,在某些情況下,她會從社會文化層面對這個字詞做進一步 的詮釋,而不是直接告訴同學詞意。例如在進行「職業」這個單元時,洪 老師介紹了許多職業的英文說法,包括老師(teacher)、牙醫(dentist)、郵差 (mailman)、警察(policeman)、律師(lawyer)…等職業,在提到一些字尾是 man 的職業時,洪老師進一步解釋,其實在這些職業裡也有許多的女 性,但是一律都以 man 作為字尾顯然忽視了她們的主體性,「mailman 是 寄信的男人,那寄信的女人怎麼辦?」,於是洪老師告訴同學,為了改變 這樣的情形,過去字尾有 man 的職業開始有不同的說法,例如 mailman 的另一種說法是 mail carrier,fireman 的另一種說法是 firefighter,policeman 的另一種說法是 police officer,chairman 的另一種說法則是 chairperson,兩 種用法並無絕對的對錯,也不影響溝通的進行,但是另一種說法則是基 於一種彰顯男女平權的社會文化脈絡,而導致不同表達方式的產生。此 外,在介紹對男性女性的稱謂時,成年男性稱 Mr.,成年未婚女性稱 Miss,成年已婚女性稱 Mrs.,這種對於女性必須因為對方有無結婚而改 變稱謂的情形,但是男性卻不需要,也是一種在語言反映出來的權力偏 差,而且在溝通上也容易有困擾產生,例如將未婚女性誤稱為 Mrs.,因 此洪老師也建議同學採用一種新的用法 Ms.(Miss),即不論是已婚或未 婚,一律都稱呼對方 Ms.,一方面不致於發生誤稱的尷尬情形,另一方 面也是一種兼顧男女平權的說法。

(16)

由於自己本身曾經在美國求學的經驗,洪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穿插著 關於美國風俗民情及社會文化的話題,幫助同學在學習英語之餘,從語 言中了解文化層面的知識。例如在進行到「認識節日與季節」的單元時,

洪老師分別介紹了台灣以及美國各個節日的英文說法,在提到美國的節 日時,洪老師也會向同學解釋這些節日的由來,如介紹美國的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時,她說明這個節日是和美國的開發史有關,美國人 在西部拓荒時期因遭遇大風雪受阻,經過眾人的禱告祈求,風雪竟然平 息,為了表示對上帝的感恩,特將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訂為感恩節。

不過,洪老師也從另一個角度補充闡釋,這個節日所蘊含的另一個意義 是美國的白人征服原住民族的紀念日,藉以揭示出在正當性的外衣之下 其實是隱藏著某種意識型態的。

洪老師在解釋婦女節(Women’s Day)時,進一步反映到台灣的實際情 形:

師:最早的三八婦女節是國際婦女節,好像是 1920 年還是 1930 年啊,反正就是很久以前,有一群女工在三月八號 那天發起罷工爭取她們的工作然後要同工同酬,從罷工 開始以後,全世界的女人起來爭取女權,所以那天變成 國際婦女節。後來國民黨政府把它改掉了,把它改成婦 幼節,媽媽呢要照顧小孩,所以把婦女節跟兒童節併在 一起……

(2002/10/23 課堂觀察)

字彙的認識不僅是在於認識字義本身,同時也是認識世界,洪老師 藉由字彙的字義講述,提醒學生對於主流文化的反思,突顯出字彙是鑲 嵌在社會文化的脈絡之中,由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所衍生出來。基於不同 的文化脈絡,字義的轉譯並非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而是滲透著不同的文 化意涵,洪老師在解釋字義的同時,不只解釋「字」(word)本身,也突顯 出其所衍生的根源。學生透過英語字彙的學習,認識到的不是空洞的

「字」,而是不同的文化,從中去對自己的熟知的文化進行對照與反思。

二、情境中經驗敘說的進階英語教學

(17)

(一)以英語表達自身經驗

在洪老師的「生活英文第 4 級」的課程中,是定位在具備中級英語會 話能力者的進階課程,相較於初級的「生活英文第 1 級」,選課的學生已 具備基本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洪老師在這門課程的進行方式和初 級的英語課程略有不同,著重的是培養開口用英語表達及描述日常生活 中所發生事情的能力:

我認為英文的學習應該跳脫過往呆板的文法與閱讀的字字鑽 研,而朝向如何活用各種生活情境進行。因此我希望透過這 門課程,可以提供同學有更多機會,針對不同日常生活情 境,諸如食衣住行等等不同的面向,練習英文會話。(摘自社 區大學 91 學年度第一學期「生活英文第 4 級」課程大綱)

而為了營造出英語表達的氣氛與情境,洪老師在課程進行的當中幾 乎完全以英語和學生進行對話,但是儘量避開艱深的字彙,儘可能以生 活化和口語化的方式表達。在每堂課的前半小時,洪老師會逐一請每位 同學用英文分享自己這一週的生活近況,洪老師專注聆聽的同時,也會 耐心地一一針對同學所說的事件提出問題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進一 步表達自己的關心之意。

洪老師逐一問候每位同學的近況,其中一位同學談到她的一位親戚 罹患胰臟癌的情形,另一位同學也分享了他對於相關知識的了解

(2002/12/5 課堂觀察):

師:...you went to your sister in law?

生 B:She got cancer!

師:She got cancer?

生 B:胰臟,Yeah, so she only have six month to...

師:To live? Oh, really? That's too bad!

生 B:Hmmm, She have, hmm, to injection every day.

師:When did it happen?

生 B:Hmmm, this year.

師:Only this year? How old is she?

生 B:Fifty, fifty three years old.

師:She is young, right?

生 B:Because 胰臟 cancer, you can't to, because you don't have

(18)

feel, to feel them... When you find, it too later.

師:When you find it, it's too late...But we can say that it's lucky, you know, because, you know, when you find it until you died, it takes a short time. You do not suffer too much...

生 C:It's very painful. This kind of cancer...

師:How do you know?

生 C:My XXX's mother got this cancer...no cure...

一位同學提到前一天是她的生日,在生日當天,她的女兒們為她準 備了美味的早餐,令她覺得很開心(2002/12/27 課堂觀察):

師:How about you, Jenny?

生 D:Fine. Yesterday was my birthday!

師、眾生:啊!Happy birthday!

生 D:My daughter prepare the breakfast for me.

師:Really? Breakfast? How about lunch? I ask too much!

生 D:The breakfast is special.

師:Oh, really? What did she made?

生 D:Hmmm, they boil egg, and cut it to part...

師:Part?

生 D:部份!And dig the 蛋黃,and mix it with the corn, the shrimp, and "mane", and put them in the central.放在蛋的中 間,and spread some 海苔 powder on it. It‘s very delicious.

師:Yeah, I think so, I think so. Wow!

生 D:They learn from the newspaper.

師:How old are they?

生 D:One is 13, and one is 10.

師:How sweet they are!

生 D:HaHa! Yeah!

師:They are so sweet!

生 D:I treat them for lunch!

師:How about dinner?

生 D:I cook!(眾生哄堂大笑)

同學總是盡力地運用自己有限的英文詞彙說出自己的生活經歷,多 半是有關於家庭、工作、休閒生活等等,或有趣味或有遺憾或有平凡,

儘管有時無法很流暢地表達完整的內容,發生結巴、文法不正確或是字 彙的誤用,但是每一件事都是他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真實體驗與感受,

(19)

洪老師總是耐心地傾聽,並不急於糾正每個人發生的錯誤,而是以轉述 對方的語句來表示理解對方的語意,同時是以個人主觀的經驗和感受即 時回應學生的表達,在交談中交換彼此的感受。

(二)紮根於生活情境中的師生對話

除此之外,洪老師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乃是以她所選擇的教材-

Everyday Situations for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2為課程進行的主軸,針對 她所挑選的單元內容,配合教科書中的單元活動進行。這本教材的特色 是針對美國所需的日常生活語言而設計,從不同的生常生活情境出發,

包括城市、銀行、郵局、超級市場、速食店、機場等各種場所,學習者 可以透過單元活動的安排,學習在各種情境中所需的字彙及會話,洪老 師認為十分適合這門課程的性質故採用這本教材。除了教科書中所安排 的單元活動,洪老師會針對不同的單元主題,安排同學針對特定的議題 進行分組討論與報告。例如在 At a Fast-Food Restaurant 該單元中,洪老師 設定了一個主題請同學報告:速食店在台灣的出現對於我們生活的衝擊 (impact)和影響是什麼?而在 Emergency Services 中,則是討論有關如何處 理緊急事件?又如何教導孩子處理緊急事件?討論的方式是在給定主題 之後,請每位同學回去蒐集相關資料做準備,在下一次上課時在課堂上 用英語報告自己的看法和心得,然後大家會一起進行討論。

在 Emergency Service 的單元中,洪老師和同學討論是否曾經遇到什 麼樣的緊急事件,又是如何處理?同時父母親如何告訴子女處理緊急事 件(2002/12/27 課堂觀察):

生 A:When my son was three or four years old, he nod the window.

The window was broken... ...I'm very nervous. I keep tell my husband, "Hurry! Hurry!" send him to the hospital. So

sometime people in the emergency situation, maybe try to keep calm, but actually they will still feel panic.

師:So, you will get panic when you face the emergency?

生 A:Hmmm, sometime.

師:Sometimes. But how do you teach your kids?

2 Everyday Situations for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Rebecca Rauff & Rudolph Rau 編著,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出版。

(20)

生 A:If on fire, I will teach my children: cover mouth and nose, running away a tower direct....

師:Directly.Oh, right direction?

生 A:Direction. And call 119.

師:Oh, call 119 and cover the towel with...I think cover their mouth with the wet towel, right?

生 A:Yes.

師:The wet one. OK, Good! And how about you, Lucy?

生 B:In the emergency...I can handle that, I will calm down.

師:OK, you really cannot handle. But what can you handle? What situation can you handle?

洪老師鼓勵學生用英文表達自己的生活世界,即使是在字彙有限、

或是語言規則不熟悉的情況下,同學們仍竭盡所能地嘗試說出來。在對 話中,一方面同學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日常經驗與處境產 生覺察,藉由他人的經驗的理解產生對自我的批判與反思,另一方面,

在既有的社會文化脈絡中使用另一種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世界,使語言 的運用上因賦予新的意義而更具創造性,成為開拓自我存在的輔助。在 對話的過程中,老師不因較熟悉該種語言而以優勢者自居,而是扮演著 穿針引線的角色,老師本身也會因為學生的表達內容,理解到不同的生 活經驗,進而從不同的視野和世界觀進行自我的反思。

(三)紮根於跨文化的師生對話

在語言和文化的連結方面,在「生活英文第 4 級」中,一方面所使用 的教材本身就是反映美國文化和生活的內容,另一方面,除了認識之 外,洪老師會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加以補充或呼應,也會進一步和同學們 討論這些文化現象和台灣有何不同:

洪老師談到在美國過聖誕節的經驗,有一次在聖誕節前夕和友人在 節上遇到遊民行乞,洪老師委婉拒絕之後,那位遊民對她說了"Thank you!

""Merry Christmas! ",令洪老師感到印象深刻,藉此來說明聖誕節對美國 人的獨特意義,並進一步和同學們討論到農曆新年對自己的意義

(2002/12/26 課堂觀察):

師:...you never think that if you don't give them any

(21)

money, and they still wish you have a , you know, a nice holiday something like Christmas. It's interesting.

生 A:It's different.

師:Yeah, It's different from ours, right? I think in Taiwan it's hard for us to meet beggars on streets. Even we meet beggars on street, they always sit on the floor, and you know, just nod their heads, and they never look at you. But those beggars in America they just walk on streets, they look very young, and they wear not so poor. When he comes to you, he never thinks that he is a beggar. When he asks you some money, I wasn't scared, because I never think that he is a beggar.After we took him down, he said "Thank you! " and you know,

"Merry Christmas! " really surprise us!

...

生 A:聖誕節對他們有特別的意義!

師:Everybody just buy gifts at that time and that's really important in the, all the stores shut down just because of the holiday, even some big supermarkets they open 7 days a week, 24 hours a day, but they were closed at Christmas Eve.

Nobody do their business, they just go home and celebrate the holiday. So, yeah, that's the feeling. That's the reason why Christmas is very important...So Christmas is not so important to you, right?

生 A, B, C:Right!

師:What is important to you? What holiday is important to you?

New Year? Lunar New Year? Valentine's day? Your own birthday? So you have no holidays?

生 A, B:Lunar New Year!

生 D:Every day is holiday!(全班哄堂大笑)

師:So Lunar New Year is important to you, right?

洪老師將語言的表達連結到文化的層面,讓同學認識西方文化,在 認識新文話之餘,透過提問和對話回歸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對本土經驗 產生進一步的反思。同時在對話的過程中,藉由不斷提問與直覺式的即 時回應,衍生出新的對話主題,呈現出動態而辯證的對話歷程。

在 Freire 的識字教育方案中,所教的「字」是源自於民眾具體的生活 情境,因此民眾可與這些題材產生互動。因為識「字」就是去識「世」(read the world),字要能反應出民眾的生存經驗,而不是教師的經驗(Freire, 1987: 35),人類不是在沉默中,而是在字中、在工作中、在行動-反思

(22)

中被造就的(Freire, 1970: 88)。當洪老師讓學生們述說自身經驗的同時,

字成為彰顯自己的媒介,承載著自己的情感、焦慮、夢想、需要等,在 說出的同時,進行行動與反思,不再只是被動地學習英文。

三、遊戲式學習社群

洪老師是運用「分組」的方式輔助教學的進行,在每學期的第一次上 課時,她就會請同學們自行分組,視課堂人數而定,每組人數六至七 人,以「生活英語第 1 級」的班級而言,大約可分成五組,而「生活英語 第 4 級」則可分為約三至四組,在分組的同時,教室的座位也依照組別排 列,使同一組別的同學們可以坐在鄰近的位置,一旦確定每位同學都有 歸屬的組別時,每位同學的教室座位也就此固定。在座位重新排列之 後,教室裡頓時從排排坐的一張張臉孔,轉變成一目瞭然、順序井然的 數個小群體,整個教室的光景和氣氛也因此變得不同了。

每位同學有了固定的組別及座位之後,「分組活動」就成為洪老師教 學進行的絕佳利器,許多教學活動的安排,幾乎都是以組別為單位運 作,特別是在練習「說」的部份,而透過這種分組的方式,再配合教材內 容,也可以發展出許多活潑有趣的單元活動或遊戲,使課程的進行隨時 充滿變化,而洪老師許多教學策略的運用,也是充分運用分組活動的特 性,在學習情境的營造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功效。

(一)暖身式說/寫練習

洪老師以組別為單位以便進行一對一的練習,以配合她在該單元所 介紹的句型和單字為主,起初的時候,可能只是簡單的誦讀,等同學漸 漸熟悉之後,再加入情境的設計,讓同學和同組的成員進行對話:

師:你現在跟同學做一個練習哦,你們同一組人一起拿東 西,譬如說拿筆跟書,一個一個練或是跟一組的同學練 也可以,問對方筆在哪裡,那你們要確定拿的東西大家 都會講哦,如果大家都不會講那就麻煩了!

(2002/9/18 課堂觀察)

(23)

師:你想一想上面這十四個動作,你什麼時候作,在禮拜幾 的早上禮拜幾的中午禮拜幾的下午,我給你的第九十 頁,直的地方有 Sunday, Monday 有沒有看到?橫的地方 有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有沒有看到?先請你 把那個時候決定做的事情填進去,譬如說我決定在禮拜 五下午 mod the floor,我就把 mod the floor 填進去,

先把動作填進去好不好?

……

師:你先看看你的格子裡面有沒有東西?如果有,你就照實 回答,如果沒有,你就說 I do nothing,請你現在跟你 的同學做這個會話練習...

(2002/9/25 課堂觀察)

洪老師藉由小組活動降低同學對說英文的恐懼感,配合洪老師所設 計的對話情境,讓同學可以依照句型範例套用練習,先和小組中自己熟 識的人練習對話,漸漸建立開口說英文的自信心,同時在反覆的練習 中,對句型和單字滾瓜爛熟。在小組的練習活動中,同學會配合洪老師 的指示進行,不過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同組的同學之間會夾雜著閒聊的 話題,不時可以在小組的練習活動中傳出英文的朗讀聲和談笑聲,使班 級氣氛漸漸熱絡起來。

當進行到單元的某一個段落時,她會讓同學練習教科書裡的習作,

有的是句型練習,有的則是看圖造句,習作的內容都是前一個段落課程 內容的評量,她會利用課程進行中時間讓同學練習。當大家練習完畢 後,洪老師會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上台在黑板上寫下習題裡的句子,有 時是由洪老師指定小組中的其中一位同學,有時則是請小組自行指派同 學。當同學要上台寫之前,都會尋求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協助,和小組中 的同學交頭接耳一番,直到確定自己所要寫的句子正確無誤,才會放心 地走上講台。雖然上台寫黑板的只有一位同學,實際上卻是由小組的成 員同心協力完成的。當每一組的同學都在黑板上寫下句子之後,洪老師 會帶著全體同學逐一地確認每一個句子,如有發生錯誤的情形,洪老師 會以其他顏色的粉筆在錯誤的地方進行更正,以提醒同學,如果句子正 確無誤,洪老師也不忘以「很好!」來讚美同學。

(24)

(二)趣味式精熟練習

當同學對句型和單字的運用較為純熟之後,就會開始進行一些較輕 鬆趣味的遊戲活動,洪老師會事先準備活動所需的材料發給同學,並解 釋進行的方式或遊戲規則,當一切就緒之後,遊戲就此熱列地展開。

在進行到介係詞的運用時,洪老師借用大家十分熟悉的「賓果」

(Bingo)遊戲做為小組的活動。一張紙上畫了十六塊方格,每一塊方格有 兩個字彙,一個是代表物品(如 a telephone),另一個則是代表居家的空間

(如 bedroom),每一方格內表示該空間中的該物品,洪老師請同學利用 Is there a telephone in the bedroom? 的句型,逐一以方格內的字彙用英語去 詢問同學,被詢問者必須依據自己家中實際情形回答,如果對方的回答 是肯定,則在該方格內畫記,每畫滿直行、橫行或對角線即可連成一 線,最先達成四條連線者,即可喊 Bingo。

洪老師也曾利用「大富翁」遊戲讓同學練習現在進行式和所有格的句 型。她為每一組準備了骰子和字卡,每一位同學可以以身邊有的任一物 品如橡皮擦或筆做為代表每個人的指示物,在一張畫上了方格的紙上移 動。每一個方格內代表一個動作(如 Do laundry),每個人依序擲骰 子,依照所擲得的數字移動在方格上的位置,然後抽取一張字卡,以字 卡上的名詞為主詞,搭配 I am doing my laundry 的句型加以變化,並唸出 給同學聽,如果發生錯誤,必須暫停一次。如此進行下去,先抵達終點 者為勝。

活動的進行往往是每一單元課程的最高潮,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下,

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認真但是又興高采烈的神情,和同組的同學們同心 協力地完成活動的任務,成員彼此間的默契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同 時,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有學習心得的分享與討論,已經學會的同學 會主動指導還沒有完全學會的同學,或者是當小組中的成員產生疑慮 時,彼此交流已知的部份,一起共商討論,再進一步尋求老師的協助。

小組作為班級運作的基本單位,由於成員固定,空間的距離也縮短,因 此成員彼此間的互動機會就增加許多,除了在學習上相互合作與支持,

也漸漸形成信任感和友誼,成為維繫一體感的基礎,無形中學習者的個

(25)

人經驗便轉化為學習資源。

(三)學習社群延展

當課程進行至學期中、末的階段時,洪老師會開始安排打破小組界 限的團體活動,使學生對談的對象由小組的成員擴增到小組以外的其他 同學,洪老師希望藉此能讓他們有機會認識班上的其他同學,而不侷限 於自己的小組之中,此外,也是激勵他們敞開心胸、跨出自己所習慣的 團體,建立和那些不是那麼熟識的人對話的勇氣。一開始,會有同學因 為有害羞或是沒有信心而裹足不前,但是漸漸的,陸陸續續開始有同學 打破僵局,配合老師的要求,積極地穿梭在各組之間和其他同學對話,

不一會兒的功夫,幾乎沒有人是留在自己座位上原地不動的,全班已經 是鬧哄哄地打成一片了。

然而這種小組遊戲的課程活動,並不是受到每位同學的歡迎的。洪 老師提到曾經有同學向她反映恐懼做活動的心聲,要不斷地和不同的人 對話令他承受很大的壓力,最後由於無法適應而放棄學習:

他是學發音上來的學生,學了發音之後,他就接著上會話,

可是事實上,上完會話上完發音的學生,會話對他來講,可 能還是很難,我可能只是要他簡單去問人家說「你的名字是什 麼?」,可是那個句子他不會唸他也覺得很難。那時候覺得說 不會那麼困難,我就希望他可以跟別人互相練習,可是對他 來講,他甚至要講出「What is your name?」這樣一個句子他 都覺得非常的困難,我要求他們每一個人去對每一個人說的 時候,真的會很恐懼...

有的學生會覺得做活動很有壓力因為他必須要「說」,他沒有 辦法躲起來...(2002/11/20 訪談)

因此後來洪老師在設計這類全班性的團體活動或遊戲時,並不是隨 性安排,而是經過一番考量。她考慮到初級班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對於英 語這種新語言的焦慮感,因此不會貿然嘗試這種需要投入聽、說、寫等 複雜能力的活動,而是到學期中之後,同學彼此間較為熟識了,對英語 也不那麼恐懼了,再和其他同學對話時,就會比較有信心。學生抗拒以

(26)

英文和他人交談的情形,雖然有違自己的期待,但是洪老師也試著去理 解他們恐懼的心情,省思學生的恐懼從何而來,在積極地促進他們開口 說英語的同時,也不願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而是希望他們能以 輕鬆自在的心情進行學習,她在課程活動的安排上也儘可能朝著這樣的 原則去考量。

「對話」是 Freire 主張的教育方法,用提問(problem-posing)來取 代單向傳遞知識的「儲存式教育」。「對話」的精神在於動態的辯證歷程,

「對話」可以是教室裡的討論與問答,也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動態活動,其 目的都是為了增加成員們的互動機會,使彼此的經驗和感受不斷地進行碰 撞,知識在其中不是僵化、一成不變的,而是在複雜的網絡中生成創新。

四、課室中的非正式巡察

(一)課室學習的狀況

在課程進行的同時,洪老師會利用各種機會來了解每位同學學習的 情形。例如當同學們埋首在書寫習作裡的英文字彙與句型,一邊書寫一 邊嘴裡唸唸有詞時,在這段課堂的空檔時間裡,洪老師並沒有閒著,她 開始在各組之間來回地走來走去,觀察同學們練習的情形,有沒有發生 錯誤或是不了解的狀況,她會一一指導同學們的困難或疑惑:

我都會要求學生寫,那麼我就一個一個看。當然我不可能一 次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看完所有的東西,我可能這一次這一組 看某些人,那下一題我就會看某一些人,我會讓每個人都覺 得看得到,同樣的我一定每個人都看到,知道說他的問題在 那裡,所以我大概是透過叫他們寫東西的訓練去了解每個學 生他學習的狀況。(2002/11/13 訪談)

藉由在教室裡的走動,洪老師可以了解每位同學在這一部份學習的 情形,適時地提供指導,同時儘可能讓自己都能確實看得到每位同學的 習作,使每個人在課堂的學習上可以得到相當的關注,同學們也往往會 利用這個機會,個別向洪老師提出問題,尋求她的協助,她除了為同學 解答問題之外,也從他們的問題中獲得其如何認知課程內容的訊息,當

(27)

她發現不同的同學反映了類似的問題時,她便會針對該部份內容再進行 詳細的說明。她以走動、巡邏的方式探視學生個別的學習狀況,形成對 全體的了解,當她對於全班同學的學習有全面性的了解時,她就能適時 地調整教學的速度或內容來加以因應,同時顧及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情 形。

除此之外,由於長時間教學累積的經驗,洪老師漸漸會從學生臉上 的表情來觀察每個人的反應:

我覺得人學東西就是這樣,尤其年紀越大,就一定會有心理 的障礙,會的東西你就會微笑,你就會點頭,如果你不懂的 東西你就是會坐在那邊兩眼呆滯,你在上課的時候,你必須 要非常細節的去注意每一個學生,那當然還有一種狀況,有 些人他就是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你就覺得他懂了。

(2002/11/13 訪談)

洪老師透過多年來當老師所培養出來的直覺,從觀察學生的眼神或 面部表情來推測他們的反應,這種直覺能力完全是依靠長久以來教學經 驗累積的結果,雖然是屬於比較主觀的方法,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卻 能即時地得到部份的了解作為判斷的參考,進一步輔以逐一的檢視同學 的習作練習得到實質的了解,儷情透過這種方式,掌握每位同學的學習 情形,隨時能就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回應,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度 的關照,適應每個人在學習上的歧異性。

(二)辨識學生的心理差異

在關注學生學習的表現之餘,洪老師也十分重視學生的內在感受,

讓同學在心理上都能被充分地關照到而不致於有被老師忽略的感覺,學 生之間比較明顯的差異是表現在新、舊生和年齡上,因此洪老師會在這 部份特別注意兩者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你必須在兩個東西(新舊生)中間抓一個平衡點,我覺得你要 先告訴你自己,你覺得新舊生誰是比較重要的...譬如說 我現在教這一班,新同學比舊同學程度好,你可以教一點東 西是你知道新同學一定不會的,讓他覺得說他現在這一堂課

(28)

裡面百分之八十是他會的,那你給他百分之二十他會的他就 會很爽。如果說呢是舊生,你就不能讓他覺得有百分之五十 以上都是他學起來很吃力的,我覺得如果說舊生比較少新生 比較多的時候,你可以加快一點點腳步,它其實就是一個視 當場情況而定的一個平衡...

你不一定要那麼在學業上讓他們覺得都可以達到平衡,而是 你要讓新同學覺得其實老師不是一直都在關注舊同學,你要 讓舊同學覺得說:「老師我認識你這麼久,我跟你就是比較有 情份!」,我覺得它其實是一個人的心理的平衡跟掌握。你要 讓舊同學覺得在感情上沒有失落,讓新同學在感情上沒有被 忽略,我覺得就是一個平衡點。(2002/10/30 訪談)

由於舊生和老師相觸的時間較長,再加上舊生之間也經過至少一學 期的相處之後開始形成友誼,因此舊生和老師彼此間較為熟識而容易打 成一片,相較之下,由於新生在班級裡缺乏既有的人際網絡,所以可能 容易產生生疏感,洪老師覺察到這樣的現象,會特別注意必須使每一位 同學都沒有受到忽略,讓差異者在其中取得平衡與協調。

此外,學生在年齡上的差距,是洪老師會關注到的另一個層面,在 學業上她會以不同的方式鼓勵他們:

我就會對年紀比較大的人告訴他說,你就會去安慰他啊,學 習本來就是會忘記的啊,很正常啊,那對年輕的你就要告訴 他說,ㄟ這個東西你應該要記得,其實你要對他給不同的要 求。可能你可以私底下告訴他,你不一定要當著面,或是你 在座位的安排上面,你就儘量讓有一些人可以去教別的人,

就是他們可以互相幫忙。(2002/10/30 訪談)

洪老師從觀照學生的心理感受去因應他們的差異性,視他們為有主 觀感受的不同主體,對他們的人性保持同理心與敏感度,去包容與接納 不同個體的差異性,透過適時的肯定與增強,使學生在學習的情境中維 持高度的自信與自尊,進而促進積極的學習態度。這和過去洪老師的社 會運動經驗有關,在社區大學的教學工作,乍看之下,與過去在社運組 織截然不同,然而對於洪老師而言,其實同樣都是在面對人群、處理人 與人之間的關係。洪老師認為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如魚得水,可以

數據

圖 5-2   洪老師的教學實踐歷程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roxyFactory class provides the addAdvice() method that you saw in Listing 5-3 for cases where you want advice to apply to the invocation of all methods in a class, not just

 make a big stink about refusing to put it on their tim esheet, just letting the feature they were working on slip, because they refuse to pad their estimates which were

 make a big stink about refusing to put it on their tim esheet, just letting the feature they were working on slip, because they refuse to pad their estimates which were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As with all poetry, is-poems are a little more complicated than it looks. You need to write down all your associations and ideas and then just select a few, adding the

Assume that the partial multiplicities of purely imaginary and unimodular eigenvalues (if any) of the associated Hamiltonian and symplectic pencil, respectively, are all even and

35 you use our 100% Liquid Egg Whites, you’ll know that they are fat free, cholesterol free, cage free and stress free. Just twist the lid, pop the top

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Śākyamuni to Early Mahāyāna, translated by Paul Gron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Dhivan Jones, “The F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