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國技術學院營運之概況
4.1 技術學院沿革
技 職 教 育 是 指 在 教 育 體 制 內 , 所 施 予 學 生 有 系 統 的 教 育 課 程,旨在裨助學生探索職業性向與興趣,教授職業知識與技能,
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健全之技術人員為宗旨,並輔助其生涯規劃 與就業準備。因 此,除培養個人能力之外,並須配合地方產業需 求,發展社區之經濟,以提升經濟生產力,加速社區的發展。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以「建設復興基地,反 攻大陸」為國家最高目標下,實施非常時期教育。如先總統蔣公 曾昭示:「 我們的教育制度 , 其亟待改善的地方很多 。 當前最緊 急的,莫過於普遍興辦職業學校和技術教育,使人人能有一技之 長,以從事生產。」即意指技職教育的成敗關係我國經濟發展之 興衰 。 教育部於民國六十五年修訂 「 職業學校法 」, 第一條即是
「職業學校,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青 年職業智能,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健全之基層技術人員為宗旨」;
在「專科學校法」第一條「專科學校 ,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 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應用科學及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員為宗 旨」等條文,可知職業學校和專科學校的宗旨分別是培育「 基層 技術人員」 及「 實用專業人員 」。 由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快速 ,各 類行業所需中級技術人員極為迫 切,乃選擇部分辦理優良之公立 農、工 、商 、護理等高級職業學校,逐年改制為專科學校,但依 然不足以因應社會之需要,遂積極鼓勵私人興辦五年制及二年制
專科學校【46】。
技職學院制度的誕生主要係由於民國六十年代,國內產業結 構由勞力密集逐漸轉向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態,因應國家建設 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培育高級技術人力,以及提供技職學生繼續 進修高等教育之機會。民國六十三年八月正式創設第一所技術學 院- 「 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 」, 將技職教育提升至與大學平行 之高等技職教育層次,獨立於普通教育體系之外,為台灣地區另 一學制主流,亦開始 建立經由職業學校、專科學校、 技術學院等 三階段之技職教育一貫體系。設立之初,先採二技學制,以具實 務經驗的專科畢業生為招生對象,而後於民國六十六年再增設四 技學制, 招收高職畢業生, 以培養高級技術人才,並於民國六十 八年增設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民國七十二年招收博士班研 究生【29】。
在台灣工業技術學院設立經過十七年之後,民國八十年始有 國立雲林技術學院新設及屏東技術學院改制;民國八十三年核准 國立台北技術學院、台北護理學院改制及私立朝陽技術學院立案 招生;民國八十四年國立高雄技術學院也完成籌設,此為技術學 院設立的先期。
為提升實用專業人才素質,增進技職教育品質,同時導引大 學朝向多元化及實務化發展,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修正發布增訂 專科學校法第三條之一,賦予績優專校改制為技術學院並附設專 科部之法源依據,該條文的第一條即明白表示「 為提升實用專業
人才素質,增進技術職業學校品質,教育部得遴選符合大學設立 標準之專科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其遴選程序,由教育部訂定。」
並自八十五學年度起開始辦理。
八十五年七月核准南台技術學院、崑山技術學院、嘉南藥理 學院三校改制;八十六年七月再核准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虎 尾技術學院、嘉義技術學院、高雄海洋技術學院,及私立明新技 術學院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大華技術學院、輔英技術學院 、弘 光技術學院等九校改制,加上新成立的私立樹德技術學院,八十 六學年度技術學院校數已成長至二十所;同年由技術學院升格為 科 技 大 學 的 有 國 立 台 灣 科 技 大 學 、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 屏 東 科 技 大 學、台北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 八十七年七月核准國立宜蘭 技術學院、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私立中台醫護技術學院、龍華技 術學院、高苑技術學院、景文技術學院等六所完成改制。
改制的校數,至八十八學年及八十九學年則達到高峰期,八 十八學年有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勤益技術學院、 聯合技術學院、
及私立明志技術學院、正修技術學院、 中華技術學院、嶺東技術 學院、文藻外語學院、大漢技術學院 、萬能技術學院 、慈濟技術 學院、新埔技術學院、清雲技術學院 、遠東技術學院 、永達技術 學院、大仁技術學院、建國技術學院 、元培科學技術學院、中華 醫事學院、及和春技術學院等二十所專科學校改制,且新設私立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同年亦有南台科技大學的升格。八十九學年 改制的技術學院則有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澎湖技術學院,以及私
立德明技術學院、中國技術學院、光武技術學院、致理技術學院、
醒吾技術學院 、亞東技術學院、 東南技術學院、 南亞技術學院、
僑光技術學院 、中州技術學院、 環球技術學院、 吳鳳技術學院、
美和技術學院、及修平技術學院等十四所;同年升格為科技大學 的 有 國 立 高 雄 應 用 科 技 大 學 、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 嘉 南 藥 理 科 技 大 學、樹德科技大學等四校。
九十學年改制的有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私立蘭陽技術學 院、德霖技術學院、南開技術學院及南榮技術學院等五校, 同年 升格為科技大學的為私立龍華科技大學。九十一學年改制為技術 學院的則有私立東方技術學院、黎明技術學院、經國管理暨健康 學院(德育技術學院改名)及長庚技術學院四校;而升格為科技 大學的則為明新科技大學及輔英科技大學二校;在九十二學年弘 光科技大學亦完成升格。
技術學院教育以研究發展高科技,培育高級技術人才為目標
【 8】。其建校宗旨在配合國家經建計畫、培養高級技術人才,且 為職業學校與專科學校畢業生提供進修途徑;同時也期望能協助 職業學校與專科學校改進專業教學,研發專業知識與技術,傳授 高等專業技術和知識,提供產業界研發技術、 諮詢顧問、專業人 才進修。 現階段更是與科技大學、 專科學校、高級職業學校及國 中技藝教育班共同建立起屬於技職教育的第二條教育國道。
4.2 技術學院改制後所遭遇問題
自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通過「 專科改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
部」,並 開 放「 大學附設二技部」 之 後, 技術學院的數量即大幅 成長。為因應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國內中高階技術人才的培育 需求, 目前技術學院正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變遷所造成的衝擊,
急須明確的定位與規範。
4.2.1 師 資 聘 任 問 題
在面對新學校的設置及專科學校的改制上,首當其衝的即是 師資的聘任問題。由於專科學校原聘任教師以講師為多數,在升 格為技術學院之後,為符合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 核准附設專科部審核作業規定中:「 該系每班合格專任助理教授 以上教師人數為○.六三人以上,經教育部核准為稀少且師資不 易聘請之系別( 如護理系), 則為 ○ .四二人以上」 之限制 ,於 是大量聘任甫獲博士學位之助理教授擔任教職,雖然在教師任用 資格上達到教育部之規定,亦具有完備且專精的學理背景,大幅 地提升了技職教育品質與教師素質,但卻與技術學院「培育勝任 業界高級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所需的能力,並奠定學習專業知 能之能力」之目標略有差距。技術學院的教育目標以務實為本,
教育部雖於民國八十五年訂頒「大學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學 辦法 」, 但其第八條明定專業技術人員以 「兼 任 」為 原 則, 故仍 難以聘用經驗豐富的專任人士任教,導致以現行專科學校及技術 學院師資而言,多經由國內外一般大學研究所之培育,普遍缺乏 實務經驗及實用技能【 51】。 在業界有經驗的人士, 多缺乏高學 位,或已擔任高級職位而無意轉任教職,使得在技術學院中具有
豐富的業界經驗且有高學位之教授、副教授的人數並不多【 21】,
因 此 以 現 階 段 技 術 學 院 之 師 資 無 法 完 全 培 育 出 符 合 企 業 所 需 之 人才,對技職教育之成效多所影響。
技術學院之目標既以產業實務技術應用為導向,俾與一般大 學作區隔,因此相關教育政策應有效引導技術學院教育往此方面 邁進。在現行技術學院中,教師的升等條件與標準適用於大學法 與大學的教師相同,以學術性著作或論文為其主要的依據。一般 大學院校之教學目標是以學術性與理論性為基礎,教師多著重於 教學與研究工作;技術學院之教學目標理應以實務為基礎,教師 應 多 投 注 於 學 生 的 教 學 與 技 術 研 究 、 技 術 轉 移 、 專 利 與 證 照 獲 得、產學合作及社區服務上的成就。但為求符合大學教師的升等 標準,技術學院教師在教學之餘,亦多將心力關注於與升等相關 的論文或著作之研究議題,而忽略了產業實際的需求及自身專業 實務的進修。且其升等的評鑑方式較多是由大學理論派學者所主 導,以致於教師在聘任、升等或其資格審查及方式, 對於具有實 務而且學有專精的技術學院教師,無法予其較為合理的對待,同 時 也 難 以 應 付 技 術 學 院 課 程 中 各 類 特 殊 學 科 在 其 專 業 實 務 上 的 需 求 。 一 方 面 可 能 因 此 造 成 在 課 程 或 系 所 規 劃 上 以 理 論 領 導 實 務,再方面亦可能培育出的學生與一般大學生差異性不大,均著 重於學術知識的學習,以致畢業後無法與產業界結合,背離技術 學院之教育目標。
4.2.2 學 生 來 源 問 題
傳統以來,技職教育學校的升學管道和機會都低於普通高中 升大學的系統,而自民國八十六年廣設技術學院之後,對於技職 學 生 的 升 學 機 會 提 高 了 不 少 , 九 十 學 年 度 二 技 的 錄 取 率 為 58.28%, 四技二專的錄取率為 53.36%,皆約為六成左右的錄取 率。然而教育部依據就學人數與大學院校招生名額推估,民國九 十三年大學錄取率將突破百分之百,而九十五學年大學錄取率將 達到 122.6%【 68】。面對如此高比例的大學錄取率, 將導致職業 學校之畢業生轉向投考一般普通大學,專科學校畢業生則利用轉 學考試的機會, 報考大學二、三年級。這種由技職體系大量轉向 一般教育系統的現象,往往影響技職學生在校學習的意願和學習 的效果,致使技職實務教學難以落實,扭曲技職教育的目標。
由於國人仍具有濃厚的士大夫觀念,認為唯有受過高等教育 才能出人頭地,因此對於技職教育仍視為在普通高中升學挫敗時 才會退而選擇的教育體制,忽略學生個人特殊性 向專 長及其興趣 之表現。 且因為學齡人口逐年的遞減, 專科學校的改制,各式新 興學校科系的設立,加上現代生育人口的減少,家長皆將心力投 注於子女教育的培育之上,以致近幾年技術學院已漸漸面臨招生 困難或不足的現象,九十一學年度技術學院各學制辦理第二次招 生的校數分別為:四技日間部 17 校,二專日間部 29 校,四技進 修部 13 校, 二專進修部 34 校 ,二技日間部 36 校, 二技進修部 18 校,五專日間部 23 校【 56】。由辦理的校數可看出,已有多校 面臨學生招收上的問題,加上國立技術學院在學費的收取上較私
立學校來得低廉,在此整體經濟社會不景氣的狀況之下,學生家 長多偏好讓子女就讀於國立校院,造成私立技術學院間學生的爭 奪局面。因此,如何提高辦學的品質,如何塑造良好的學校形象,
如何吸引家長與學生的信賴,如何拓展學生來源,招收現階段職 場中有意再進修的回流學生,相信會是在眾多學校競爭中脫穎而 出的必要考量。
4.2.3 學 校 定 位 問 題
從終身教育及職業階層觀點而言,技職教育具有終結性及繼 續性的功能,其首要功能旨在培育出經濟產業所需之人才,肩負 學生職業準備與職業進修的任務,其教育本質是職業性的,在課 程教學上應強調實務與實用性。不過長期以來,技術學院教育在 落 實 實 務 教 學 的 配 套 措 施 上 顯 有 不 足 , 加 上 受 到 升 學 風 氣 的 影 響,技術學院教育有加重學習書本知識的趨勢,並未充分發揮其 實務教學的特質,以致技術學院與普通大學分化的功能逐漸模糊 化,因此如何使技術學院之定位明確,釐清與普通大學間的功能 劃分,實為當務之急。
為因應未來教育市場國際化之激烈競爭,各技術學院必須在 目前既有核心學科基礎上,發展出自我之卓越特色,方能永續發 展,此即為各技術學院必須思考與面對之課題。因 此,各技術學 院首先要釐清各校本身之核心學科,依照發展計畫集中資源以形 成特色。如宜蘭技術學院在既有農業技術之上,利用廣大太平洋 規劃向海洋生物科技延伸發展,以期形成學校特色;慈濟技術學
院除對既有之醫護專業加強發展外,特重茶道、花藝等人文素養 之培育,以及社會服務精神之啟發;高苑技術學院以既有航電為 基礎,發展航空電子設計與修護;大仁技術學院與美和技術學院 各以藥理、護理為基礎,分別向中藥生物科技、 食品加工及護理 保健等領域發展,形成學校特色; 台中技術學院、嶺東技術學院 及僑光技術學院以商科為中心,延伸發展出商業領域之特色,嶺 東 技 術 學 院 著 重 商 業 展 示 、 空 間 規 劃 、 視 訊 傳 播 領 域 的 延 伸 發 展,僑光技術學院特重商業語言能力之培訓,均是相當成功的範 例,值得相關學校以為參考【63】。
但仍有部分學校發展目標與重點未見明確,或者其未藉助區 域環境特色發展,或是未審度自我資源有限,卻選擇資本密集項 目投資,或是一味模仿公立大學發展,以致目標模糊及未能有效 集中資源,無法就本身既有之良好專業技術及學科,作突破性之 延伸發展重點,殊為可惜。
4.2.4 產 業 合 作 問 題
技術學院應積極結合地區產業與鄰近學校資源,成立區域產 學中心, 推動資源共享,利用優質之產學合作, 協助地方產業之 技術升級,成為社區人文與技術服務中心,並提升學校教師之實 務經驗,建立學校特色,而與社區共存共榮。
技 術 學 院 教 師 的 研 究 課 題 , 應 以 產 業 界 的 需 求 為 研 究 的 主 題,並將其研究結果提供給業界應用,但就目前各校之各項研究 成果觀察,技術學院與一般大學的差異性並不大,並未能發揮其
產業界實務研究的角色。調查結果顯示,產業界與技職學校相互 間合作關係的比例中,有 59.3%的學校與產業界存有合作關係,
曾有過合作關係但現在沒有者佔 22.9%, 而有 15.4% 的學校從未 與產業界有過合作關係【51】。
技術學院的教學重點既是培養產業界所需的技術人才,因此 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式是直接與產業界進行合作,教師擁有學生 及研究環境上的資源,產業界則擁有場地、設 備、實務等多方面 的資源,兩者間若能進行結合才能夠強化技術學院教師在實務方 面 的 知 能 , 讓 教 師 有 機 會 走 出 校 園 進 入 產 業 界 , 與 業 界 加 強 互 動,以利學生專業技術實務上的養成,培養技職學生與業界接軌 的優勢。
4.3 技術學院之經營現況
目前我國高等技職教育包括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及大學附設 之二技,以及專科學校。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的教育目標在於研 究發展科學與技術,培育專門及高級技術人才,研發專業知識與 技術,傳授高等專業技術和知識, 提供產業界研發技術、諮詢顧 問、 專業人才進修。「 二技 」 係包括各公私立科技大學與技術學 院二年制各系, 及大學附設二年制技術科系;「 四技二專」 係包 括公私立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四年制各系,及技術學院附設專科 部與專科學校二年制各科;「 五專 」則為各專科學校五年制各科 。 技職教育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一直為世人所矚目,高等 技職校院在質與量亦快速發展,以因應就業市場中人力技術與科
技提升的強烈需求 。目前高等技職教育,現有科技大學十四所,
技術學院五十七所,大學設有二技者二十二所,而專科學校則由 七十四所降至十五所。這些高等技職校院擔負國內高級專業人才 的培育使命,以台灣有限的自然資源,生存發展之道全仰賴精良 人力資源的培育,在過去台灣經濟奇蹟的光環過後,如今面臨科 技變遷的危機,技職教育也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下列謹依技術 學院的現況,分項說明。
4.3.1 學 制 及 設 置 系 所 方 面
技術學院的學制分為大學部與研究所。大學部包含二年制與 四年制,並分日間部與進修部在職班兩種班別;二年制招收專科 學校畢業生,四年制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進修部則招收具有一 年以上工作經驗之在職人員入學 ,修業期滿畢業授予學士學位。
研究所則設有碩士班與博士班,招收大學或技術學院畢業生,畢 業授予碩、博士學位。以學群劃分 ,大致可分為工程、管理 、農 業、設 計、海事 、家 政、醫護保 健及商業服務等八大學群,茲將 所設置系所示如表 4.1【28】。
表 4.1 技術學院系所設置
研究所 大學部
學制系所 學群別
博士班 碩士班 二年制 四年制
工程技術
營建工程技術研究 所
化學工程技術研究 所
電機工程技術研究 所
機械工程技術研究 所
纖維及高分子工程 技術研究所 機電科技研究所 工程科技研究所
工程技術研究所 電子工程技術研究 所
機械工程技術研究 所
電機工程技術研究 所
纖維及高分子工程 技術研究所 營建工程技術研究 所
化學工程技術研究 所
環境工程技術研究 所
土木工程技術研究 所
電子與資訊工程技 術研究所
環境與安全技術研 究所
應用化學研究所 機電整合技術研究 所
材料及資源工程研 究所
車輛工程研究所 冷凍空調工程資訊 工程研究所
電子工程技術系 機械工程技術系 電機工程技術系 纖維工程技術系 營建工程技術系 化學工程技術系 環境與安全技術系 土木工程技術系 材料及資源工程技 術系
工業工程技術系 環境保護技術系 車輛工程技術系
電子工程技術系 機械工程技術系 電機工程技術系 纖維工程技術系 營建工程技術系 化學工程技術系 材料及資源工程技 術系
土木工程技術系
紡織工程技術系
工業工程技術系
電腦及通訊技術系
應用化學系
表 4.1 技術學院系所設置(續)
管理技術 管理技術研究所
管理技術研究所 工業工程與管理技 術研究所
企業管理技術研究 所
資訊管理技術研究 所
工業管理技術系 企業管理技術系 資訊管理技術系 農企業管理技術系 經營管理系
工業管理技術系 企業管理技術系 資訊管理技術系 農企業管理技術系 工業工程與管理技 術系
農業技術 食品技術研究所
農園生產技術系 森林資源技術系 水產養殖技術系 畜牧生產技術系 獸醫學系 水土保持技術系 林產加工技術系 食品加工技術系 植物保護技術系
農園生產技術系 食品技術系 農村規劃技術系 獸醫學系
設計技術
工業設計技術研究 所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所
工業設計技術系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空間設計技術系 建築設計技術系
工業設計技術系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空間設計技術系 建築設計技術系
海事技術 輪機工程技術系
航海技術系
輪機工程技術系 航海技術系
家政技術 生活應用科學技術系 生活應用科學技術系 幼兒保育技術系
醫護保健 技術
護理學系 醫護管理學系 嬰幼兒保育學系
護理學系
商業服務 技術
財務金融技術研究 所
財務金融技術系 保險營運系 影視傳播系 金融營運系 運輸與倉儲營運系 會計技術系 國際貿易技術系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財務管理系
財務金融技術系
4.3.2 入 學 方 式 方 面
技術學院的招生入學方式約可分為聯招考試、單獨招生、甄 試入學及特定對象學生保送入學。研究所一般由各校自行辦理單 獨招生;碩士班、大學部學業優良學生可分別甄試直升就讀博士 班、碩士班。二技的入學方式採全國性聯招為多,間有部分學校 採單獨招生,另外保留部分名額給技能優良甄試及行業推薦甄試 入學者, 其考試科目較簡化,著重於學生之特殊專長。四技與二 專 部 合 併 招 生 , 大 多 數 名 額 來 自 聯 招 , 並 保 留 部 分 名 額 辦 理 技
(藝)能優良甄試及學業優良甄試升學。進修部則與二專夜間部 多採區域聯招, 招收當地在職人員就讀,考試科目較簡化; 同時 對於取得證照及在職人員,依其所持證照等級及畢業年資予以加 分優待。
4.3.3 師 資 方 面
技術學院之師資分別來自國內外各大學及研究所,至九十一 學年度止, 公私立技術學院審定合格的教授共有 487 人 次 (佔 3.6% ),副教授 2542 人次( 佔 18.7% ),助理教授 1446 人 次(佔 10.6%),講師 9038 人 次( 佔 66.5%),專業技術教師 65 人次(佔 0.5% ),專業技術人員 14 人次(佔 0.1%)。私立技術學院的教師 人數皆較公立技術學院呈現大幅的成長,一方面起因為私立學校 較國立學校之校數為多,另方面更因學校急速擴張,須大量聘任 符 合 資 格 的 教 師 , 以 滿 足 班 級 與 課 程 之 需 要 , 示 如 表 4 . 2
【 10】。
表 4.2 技術學院專任師資資格審定加總統計資料表 單位:人次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講師 專業技術
教師
專業技術 學 人員
年 度
學 期
學 校
審 定 合 格
審 定 中
未 經 審 定
審 定 合 格
審 定 中
未 經 審 定
審 定 合 格
審 定 中
未 經 審 定
審 定 合 格
審 定 中
未 經 審 定
審 定 合 格
審 定 中
未 經 審 定
審 定 合 格
審 定 中
未 經 審 定
90 上 公立 109 12 0 505 4 0 87 1 0 855 0 1 4 0 0 3 3 2
90 上 私立 166 8 0 1402 42 0 846 109 2 7269 121 2 48 1 0 10 7 0
90 下 公立 160 7 0 681 9 0 121 2 0 1072 0 1 4 0 0 6 0 2
90 下 私立 185 6 0 1555 30 0 997 57 2 7820 28 1 55 0 0 13 1 1
91 上 公立 170 0 0 702 9 0 156 8 1 1072 2 0 4 0 0 3 1 1
91 上 私立 245 3 0 1670 43 0 1041 190 6 7656 139 2 59 0 0 5 3 0
91 下 公立 181 1 0 721 1 0 158 5 0 1029 1 0 4 0 0 3 1 1
91 下 私立 306 5 1 1821 33 2 1288 68 1 8009 16 0 61 0 23 11 2 0
表 4.3【 10】將公私立技術學院專兼任教師依學歷細分,顯 現 在 現 階 段 的 任 用 教 師 中 , 因 大 部 分 技 術 學 院 係 由 專 科 學 校 改 制,因此講師依然佔專任教師中的多數,在新任的教授、副教授 與助理教授中,則多聘任博士學位的教師,以為日後升格科技大 學奠定基礎。在兼任教師方面,碩士級講師大幅成長,一方面為 因應班級及課程的需要,再方面可節省學校在固定人事成本上的 支出。
表 4.3 技術學院 專兼任師資學歷統計表 單位 :人 次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講師 專業技術
教師
專業技術 學 人員
年 度
學 期
學 校
學 歷
專任 兼任 專任 兼任 專任 兼任 專任 兼任 專任 兼任 專任 兼任
90 上 公立 學士 27 14 60 15 2 0 145 65 0 11 1 68
90 上 公立 碩士 49 11 170 27 12 4 919 780 2 0 0 1
90 上 公立 博士 86 30 446 98 108 117 9 3 0 0 0 0
90 上 公立 其他 2 0 4 2 0 0 8 3 3 9 7 71
90 上 私立 學士 34 23 150 74 5 5 673 274 6 28 4 14 90 上 私立 碩士 46 38 322 116 44 29 7624 4511 2 1 3 1 90 上 私立 博士 101 48 1068 229 1041 329 49 10 0 0 0 0
90 上 私立 其他 2 1 16 4 0 0 68 31 44 48 7 47
90 下 公立 學士 23 17 55 24 2 1 170 79 0 22 1 26
90 下 公立 碩士 49 11 176 23 12 6 919 772 2 1 0 2 90 下 公立 博士 89 28 460 92 109 118 8 15 0 0 0 0
90 下 公立 其他 1 0 4 2 0 0 8 2 2 14 7 30
90 下 私立 學士 33 23 141 81 8 5 628 297 7 32 4 36 90 下 私立 碩士 51 36 330 110 33 17 7517 4582 3 5 3 5 90 下 私立 博士 105 49 1145 219 1062 334 32 34 0 0 0 0
90 下 私立 其他 2 2 13 5 2 0 72 91 47 50 8 34
91 上 公立 學士 19 16 52 19 2 0 164 92 0 20 0 52
91 上 公立 碩士 45 12 168 35 14 35 901 960 2 2 0 0 91 上 公立 博士 96 43 489 107 147 124 7 6 0 1 0 0
91 上 公立 其他 1 0 3 4 0 0 10 8 2 10 6 72
91 上 私立 學士 37 33 145 88 8 17 632 305 13 34 1 32 91 上 私立 碩士 70 40 364 123 41 25 7622 6246 1 4 0 2 91 上 私立 博士 157 110 1223 318 1238 481 44 19 0 0 1 0
91 上 私立 其他 3 1 17 6 4 1 66 35 43 70 5 15
91 下 公立 學士 17 11 37 18 1 0 134 78 0 20 0 15
91 下 公立 碩士 47 8 168 38 15 5 864 921 3 1 0 4
91 下 公立 博士 112 39 506 91 147 116 8 0 0 0 0 0
表 4.3 技術學院專兼任師資學歷統計表(續) 單位:人次
91 下 公立 其他 4 1 5 4 1 0 22 8 1 13 6 31
91 下 私立 學士 39 27 143 83 10 20 640 311 37 50 6 52 91 下 私立 碩士 83 36 392 132 55 26 7483 6627 5 3 0 4 91 下 私立 博士 197 83 1311 275 1313 472 48 29 0 0 2 0
91 下 私立 其他 3 1 17 6 4 1 65 32 41 57 9 34
4.3.4 職 業 證 照 及 畢 業 生 狀 況 方 面
為落實技職學校技能教學 ,以技能檢定評量技職教育成果,
肯定學生學習成效,使學生在畢業同時能兼取得畢業證書與技術 士 證 , 一 方 面 有 助 於 提 升 技 職 專 業 地 位 , 另 一 方 面 有 利 學 生 就 業,進而提高國家技術人力水準與服務品質。 行政院於「技能檢 定制度改進方案 」 中核定,「 持有技術士證者 , 報考各級職業學 校技( 藝)能甄試保送,給予適當之加分優待;有技術士證照及 相當年限工作經驗之在職人員,報考技術學院進修部、專科學校 夜間部在職班 ,給予適當之鼓勵措施 。」之規定 。業自八十四學 年 度 起 將 獲 有 技 術 士 證 照 人 員 納 入 准 予 參 加 甄 試 保 送 資 格 範 圍,並給予加分優待。
結合技職教育與職業證照制度,以 技能檢定評量技職教育與 訓練成效,有助提升專業技術人力素質,配合國家產業需要培育 實用人才。加強技職學校推動技能檢定制度,使學生在畢業後就 業時能獲得保障,有助提升技職人才專業地位,實 現「證照與文 憑具有同等效力 」, 導正社會普遍升學主義與文憑用人之不當偏 差觀念 。建 立「 學力 」重 於「學歷 」的價值觀,鼓勵青年學子進
入技職體系就讀,尋求發展,習得一技之長後貢獻社會,可導引 學生依其性向與興趣適才、適性發展,有助於紓緩日趨嚴重的升 學壓力 。因此 ,技術學院學生在技術證照的取得 ,如表 4.4 所示
【 10】以丙級證照為多數, 其次為乙級及甲級, 但近三年的人數 上有些微呈現遞減的趨勢,一方面顯見學生對技術證照取得雖積 極與重視,但在就業上是否真有其保障實有疑慮;再方面則可看 出技術學院學生的再升學意願, 致使其暫不考慮投身就業市場,
對技術證照取得的需求不再那麼迫切。
表 4.4 技術學院在校學生技術證照加總統計資料表 單位:人
甲級證照 乙級證照 丙級證照 其他證照
學 年 度
學 期
學
校 人數 張數 人數 張數 人數 張數 人數 張數
89 上 私立 0 0 238 3 675 237 1,123 1,123
89 下 公立 49 49 888 858 8,902 10,180 2,991 7,063
89 下 私立 2,713 1,035 7,579 6,294 50,528 55,828 15,716 19,924
90 上 公立 80 80 934 758 6,256 7,048 2,965 6,977
90 上 私立 1,687 667 4,600 3,726 31,508 34,936 10,774 13,675
90 下 公立 8 8 705 670 6,852 7,677 3,694 8,026
90 下 私立 833 833 4,136 3,748 20,590 24,336 8,197 10,499
91 上 公立 274 274 575 581 3,097 3,673 1,922 3,757
91 上 私立 2,053 1,707 4,259 4,217 19,280 20,997 7,767 9,325
在八十九及九十學年度畢業之技術學院學生中,二專日夜間 部的畢業學生數佔總畢業人數的五成以上,五專及二技畢業人數 約各為二成,而四技與碩士班則為數極少,示如表 4.5【10】。
表 4.5 技術學院 畢業人數加 總統計資料表 單 位:人
學 年 度
學 校
二專
(日)
五專
(日)
二專
(夜)
普通 班
二專
(夜)
在職 班
二專 在職 專班
二技
(日)
四技
(日)
二技 在職 班
二技 在職 專班
四技 在職 班
進修 專校
進修 學院
(二 技)
碩 士 班
碩士 在職 專班
89 公立 6,069 2,107 0 2,851 0 2,304 288 224 0 47 1,563 0 13 13 89 私立 26,979 23,794 0 32,564 264 5,257 0 2,648 602 0 4,767 0 0 0 90 公立 6174 2,684 180 2449 0 3,887 347 231 0 42 1,337 149 15 24 90 私立 25,939 23,301 1,061 32,454 1,617 11,058 196 9,591 2,283 42 8,163 159 0 0
而 二 專 及 五 專 畢 業 生 中 , 有 三 至 四 成 的 學 生 會 選 擇 繼 續 升 學,而就此投入就業市場的專科畢業生有二至三成的比例;在二 技畢業生方面,則以四成左右的就業比例遠多於近一成的繼續升 學者,顯示在不同的學制之下,畢業學生會選擇不同的出 路。因 為技職體系第二條國道的開拓,使得專科不再成為終結教育,在 完成專科教育之後,畢業生會繼續朝二技的升學道路邁進;而二 技畢業生已具備就業之完備的專業知識及技藝,因此多投身於就 業市場中以貢獻己力,示如表 4.6【10】。
表 4.6 技術學院日間部畢業生升學與就業人數比例彙總平均統 計資料表 單位:人
五專 二專 二技 四技 碩士班
學 年 度
學
校 升學 就業 升學 就業 升學 就業 升學 就業 升學 就業
89 公立 37.52 12.1 41.82 27.76 11.94 42.26 0.5 8.6 0 0 89 私立 39.38 29.27 29.81 41.74 3.72 28.67 0 1.08 0 0 90 公立 33.17 7.99 42.04 24.4 14.52 45.82 5.55 10.45 0 0 90 私立 43.2 26.91 42.63 30.4 8.06 42.35 0.16 2.35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