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職業繼續教育之理論建構與制度規劃研究訪談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職業繼續教育之理論建構與制度規劃研究訪談表 "

Copied!
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附錄 一

The TEACH Act

http://www.utsystem.edu/ogc/intellectualproperty/teachact.htm

Introduction

Copyright law provides educators with a separate set of rights in addition to fair use, to display (show) and perform (show or play) others' works in the classroom. These rights are in Section 110(1) of the Copyright Act and apply to any work, regardless of the medium.

Until recently, however, when the classroom was remote, the law's generous terms for face-to-face teaching in Section 110(1) shrank dramatically in Section 110(2) -- some would say to the vanishing point!

These severe limitations on what could be performed in distance education received lots of attention. In 1998, Congress directed the Copyright Office to prepare a report recommending what should be done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distance education.

The Copyright Office prepared its report and recommend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arch 2001, a bill was introduced closely tracking the Copyright Office's recommendations. It took almost 2 years, but the TEACH Act finally became law in late 2002.

The TEACH Act expands the scope of educators' rights to perform and display works and to make the copies integral to such performances and displays for digital distance education, making the rights closer to those we have in face-to-face teaching. But 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gap between

(2)

For example, as indicated above, an educator may show or perform any work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 regardless of the medium, face-to-face in the classroom - still images, music of every kind, even movies. There are no limits and no permission required. Under 110(2), however, even as revised and expanded, the same educator would have to pare down some of those materials to show them to distant students. The audiovisual works and dramatic musical works may only be shown as clips -- "reasonable and limited portions," the Act says.

This disparity, coupled with the considerable number of additional limits and conditions imposed by the statute, may lead some educators to conclude that it's more trouble than it's worth to rely on Section110(2). This statute's complexity provides a new context within which to think about fair use:

compared to the many conditions and limits contained in Section 110(2), the four factor fair use test seems, well, simple and elegant. That's a good thing, because even when we rely on and find 110(2) helpful, fair use will still figure heavily in our exercise of performance rights because putting anything online requires making a copy of it. The TEACH Act authorizes us to digitize works for use in digital distance education, but only to the extent we are authorized to use those works in Section 110(2), and so long as they are not available digitally in a format free from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So, for example, where 110(2) authorizes the use of movie clips and the available DVDs don't permit ripping (a prerequisite to creating a digital "clip"), you can digitize those parts using an analog tape; but you are not authorized by the TEACH Act to digitize the whole movie. Fair use is almost always going to be the best source of authority for making copies in any context, but especi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statutes like 110(2) that give us specific authorization that may not be sufficient in a particular case.

(3)

Fair use also remains important because the activities the TEACH Act authorizes are a small subset of the uses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educators may wish to make. It only covers in class performances and displays, not, for example, digital delivery of supplemental reading materials. For those activities, as well as many others, we'll need to continue to rely on fair use.

Remember, however, when relying on fair use, the fair use test is sensitive to harm to markets. This means that in general, where there is an established market for permissions, there will often be a narrower scope for fair use. In practical terms, this means that where it's easy to get permission, for example, to put text materials on reserve, our reliance on fair use should be limited; on the other hand, where it's near impossible to get permission, for example, for music and movies where those industries are not yet very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distance educators, the scope of fair use expands to permit reasonable uses of such materials for both local and remote students. So, fair use will likely be very helpful for using music and movies in the classroom and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Section 110's role in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has always been to permit educators to share works with their students, to show others' works in class. In its exclusion of meaningful rights for digital distance educators, Section110 was failing to carry its weight, so to speak. It had been, in effect, "written out"

of the statute by being permitted to become outdated and obsolete. Now it has been expanded to permit educators to show materials the statute did not cover before; however, new Section 110(2) significantly limits who may display and perform how much of what materials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Ready to use the TEACH Act," below, summarizes the 22 (!) prerequisites.

Nevertheless, we may be optimistic that, together with fair use, this new statute will achieve Congress' goal of facilitating the use of digital

(4)

Section 110(2)'s expanded righ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Transmitting performances of all of a non-dramatic literary or musical work

Non-dramatic literary works as defined in the Act exclude audiovisual works; thus, examples of permitted performances in this category in which entire works may be displayed and performed might include a poetry or short story reading.

Non-dramatic musical works would include all music other than opera, music videos (because they are audiovisual), and musicals.

2. Transmitting reasonable and limited portions of any other performance

This category includes all audiovisual works such as films and videos of all types, and any dramatic musical works excluded above.

3. Transmitting displays of any work in amounts comparable to typical face-to-face displays

This category would include still images of all kinds.

Exclusions from coverage:

Not everyone, nor every work, is covered. Section 110(2) only applies to accredited nonprofi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rights granted do not extend to the use of works primarily produced or marketed for in-class use in the digital distance education market; works the instructor knows or has reason to believe were not lawfully made or acquired; or textbooks, coursepacks and other materials typically purchased by students individually.

(5)

This last exclusion resul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mediated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 key concept within the expanded Section 110(2) meant to limit it to the kinds of materials an instructor would actually incorporate into a class-time lecture. In other words, the TEACH Act covers works an instructor would show or play during class such as movie or music clips, images of artworks in an art history class, or a poetry reading. It does not cover materials an instructor may want students to study, read, listen to or watch on their own time outside of class. Instructors will have to rely on other rights they may have to post those materials, such as the fair use statute.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statute specifies a formidable list of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 permitted uses may be made:

1. The performance or display must be:

a. A regular part of systematic mediated instructional activity;

b. Made by, at the direction of, or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structor;

c. Directly related and of material assistance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d. For and technologically limited to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class.

2. The institution must:

a. Have policie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and give notice that the materials used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6)

b. Apply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hat reasonably prevent recipients from retaining the works beyond the class session and further distributing them; and

c. Not interfere with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aken by copyright owners that prevent retention and distribution.

Authority to make copies:

Finally, a new section was added to the Copyright Act to authorize educators to make the copies necessary to display and perform works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New Section 112(f) (ephemeral recordings) works with Section 110 to permit those authorized to perform and display works under 110 to copy digital works and digitize analog works in order to make authorized displays and performances so long as:

1. Such copies are retained only by the institution and used only for the activities authorized by Section 110; and

2. For digitizing analog works, no digital version of the work is available free from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that would prevent the uses authorized in Section 110.

Because of the many limitations, Section110(2) won't go far enough in many situations; remember that educators still have recourse to fair use to make copies, create derivative works, display and perform works publicly and distribute them to students. So, don't be discouraged by Section110(2)'s scope and complexity. If it covers what you want to do and you and your institution can comply with all of its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 great! If it does not, you still have the fair use statute and, for University of Texas institutions, our Rules of Thumb (UT System guidelines).

(7)

So, use this handy checklist to see whether you are ready to use the TEACH Act:

My institution is a nonprofit accredit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or a governmental agency

It has a policy on the use of copyrighted materials

It provides accurate information to faculty, students and staff about copyright

Its systems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technological controls within the materials I want to use

The materials I want to use are specifically for students in my class Only those students will have access to the materials

The materials will be provided at my direction during the relevant lesson The materials are directly related and of material assistance to my teaching content

My class is part of the regular offerings of my institution

I will include a notice that the materials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I will use technology that reasonably limit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retain or further distribute the materials

I will make the materials available to the students only for a period of time that is relevant to the context of a class session

I will store the materials on a secure server and transmit them only as permitted by this law

I will not make any copies other than the one I need to make the transmission

The materials are of the proper type and amount the law authorizes:

Entire performances of nondramatic literary and musical works

(8)

Reasonable and limited parts of a dramatic literary, musical, or audiovisual works

Displays of other works, such as images, in amounts similar to typical displays in face-to-face teaching

The materials are not among those the law specifically excludes from its coverage:

Materials specifically marketed for classroom use for digital distance education

Copies I know or should know are illegal

Textbooks, coursepacks, electronic reserves and similar materials typically purchased individually by the students for independent review outside the classroom or class session

If I am using an analog original, I checked before digitizing it to be sure:

I copied only the amount that I am authorized to transmit

There is no digital copy of the work available except with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that prevent my using it for the class in the way the statute authorizes

(9)

附錄 二

我國職業繼續教育之理論建構與制度規劃研究訪談表

目的:針對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提供「博士在職專班」、「碩士在職專班」、

「二技在職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之施行現況與展望資料之蒐 集。

【註】以下各問題中之□並非表示僅得勾選其一。

受訪者姓名: 職稱: 服務學校:

受訪日期:

受訪地點:

問題一:您所服務之學校是否有提供下列班別暨其設立目的為何?

□(1)「博士在職專班」,目的

□(2)「碩士在職專班」,目的

□(3)「二技在職專班」,目的

□(4)「四技在職專班」,目的

(10)

問題二:貴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招生對象暨八十八至九十二學年度之 招生名額、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為何?

招生名額 報名人數 錄取率﹪

班別 招生對象

88 89 90 91 92 88 89 90 91 92 88 89 90 91 92 博 士 在 職 專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二 技 在 職 專 班

四 技 在 職 專 班

問題三:貴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課程規劃是否與其他學制者有異?若 然,則相異之處為何?特色為何?

與其他學制比較 相異處 特 色

(有相異處時)

博士在職專班 Vs 一般博士班 □有 □無

碩士在職專班 Vs 一般碩士班 □有 □無

Vs 二技日間部 □有 □無 二技在職專班

Vs 二技進修部 □有 □無 Vs 四技日間部 □有 □無 四技在職專班

Vs 四技進修部 □有 □無

(11)

問題四:貴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師資是否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若 否,則兼任教師之聘任來源?及對兼任教師之要求為何?

以專任教師為 主

兼任教師之聘任來源 對兼任教師之要求

博士在職專班 □是 □否 □業界 □學界

□政府單位

□其他

□學歷 □職業證

□知名度 □專利項

□論文篇數

□其他

碩士在職專班 □是 □否 □業界 □學界

□政府單位

□其他

□學歷 □職業證

□知名度 □專利項

□論文篇數

□其他

二技在職專班 □是 □否 □業界 □學界

□政府單位

□其他

□學歷 □職業證

□知名度 □專利項

□論文篇數

(12)

四技在職專班 □是 □否 □業界 □學界

□政府單位

□其他

□學歷 □職業證

□知名度 □專利項

□論文篇數

□其他

問題五:貴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時段為何?是否採取遠距 教學?學生能否依個別學習速度自訂學習時程?

上課地點 上課時段 採遠距教學 學習時程

博士在職專班 □校園 □業界

□ 校 園/ 業 界 兼 具,則時間如何安 排

□週一至週五夜

□週末

□是 □否 □學生安

□統一規

□其他 碩士在職專班 □校園 □業界

□ 校 園/ 業 界 兼 具,則時間如何安 排

□週一至週五夜

□週末

□是 □否 □學生安

□統一規

□其他 二技在職專班 □校園 □業界 □週一至週五夜□是 □否 □學生安

(13)

□ 校 園/ 業 界 兼 具,則時間如何安 排

□週末

□統一規

□其他 四技在職專班 □校園 □業界

□ 校 園/ 業 界 兼 具,則時間如何安 排

□週一至週五夜

□週末

□是 □否 □學生安

□統一規

□其他

問題六:貴校預估辦理在職專班之規模為何?在職專班是否會成為貴校 之辦學主力?

預估規模(人數及佔全校

﹪)

成為辦學主力

博士在職專班 □是 □否

碩士在職專班 □是 □否

二技在職專班 □是 □否

四技在職專班 □是 □否

問題七:貴校是否有專為特定企業開設之在職專班,並授予學位?若否,

則貴校是否希望能開設專班?貴校希望政府或企業給予之協助 為何?

(14)

有無專為特定企業 開設之在職專班

授予學位 是否希 望開設 專班

政府協助 企業協助

博士在職專 班

□無

□有,則

□與學校策略 聯盟之單位

□與學校建教 合作之單位

□其他

□是

□否

□是

□否

□制訂設置 專班之法 令

□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 特定單位 間之權利 義務關係

□其他暨其 理由

□補助進修 者進修費 用

□共同參與 課程規劃

□其他暨其 理由

碩士在職專 班

□無

□有,則

□與學校策略 聯盟之單位

□與學校建教 合作之單位

□其他

□是

□否

□是

□否

□制訂設置 專班之法 令

□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 特定單位 間之權利 義務關係

□其他暨其 理由

□補助進修 者進修費 用

□共同參與 課程規劃

□其他暨其 理由

(15)

二技在職專 班

□無

□有,則

□與學校策略 聯盟之單位

□與學校建教 合作之單位

□其他

□是

□否

□是

□否

□制訂設置 專班之法 令

□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 特定單位 間之權利 義務關係

□其他暨其 理由

□補助進修 者進修費 用

□共同參與 課程規劃

□其他暨其 理由

四技在職專 班

□無

□有,則

□與學校策略 聯盟之單位

□與學校建教 合作之單位

□其他

□是

□否

□是

□否

□制訂設置 專班之法 令

□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 特定單位 間之權利 義務關係

□其他暨其 理由

□補助進修 者進修費 用

□共同參與 課程規劃

□其他暨其 理由

(16)

問題八:貴校在職專班之提供是否面臨困難?若然,則困難為何?

面臨困難 困 難

博士在職專班 □是□否 □招生來源不足 □課程規劃困難 □適任教師 聘任難

□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

□上課時間僵化

□無法確認學習成就與職場需求是否相符

□其他

碩士在職專班 □是□否 □招生來源不足 □課程規劃困難 □適任教師 聘任難

□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

□上課時間僵化

□無法確認學習成就與職場需求是否相符

□其他

二技在職專班 □是□否 □招生來源不足 □課程規劃困難 □適任教師 聘任難

□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

□上課時間僵化

□無法確認學習成就與職場需求是否相符

□其他

(17)

四技在職專班 □是□否 □招生來源不足 □課程規劃困難 □適任教師 聘任難

□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

□上課時間僵化

□無法確認學習成就與職場需求是否相符

□其他

問題九:您認為現行法令規定對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或阻力為何?希望 政府(如教育部、勞委會、經濟部)如何加強或改善?

【註】現行法令規定係指「大學辦理研究所(系)碩士及大學部二年制在 職專班審核作業要點」、「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實施方案」、

「技專校院加強推動回流教育共同注意事項」及「技專校院上課地 點處理原則」。

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 開設在職專班之阻力 希望政府加強或改善

□依法有據

□報考資格統一

□修業年限固定

□報考資格未有彈性

□無法認定前學習(prior learning)之成就

□建立前學習認定機制

□建立學分認證

(accreditation)機制

(18)

自訂時程

□上課地點無彈性

□其他

機制

□其他

問題十:您對規範資本額為新台幣一仟萬元整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 撥一定比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俾 以推動成人職業繼續教育之意見為何?

【註】本研究所稱職業繼續教育乃是指有目的地培養生理已達成熟,並能 扮演家庭及工作者角色,且享有法定權利與負擔義務之責任能力,

而被所在社會承認之成人,認識與發展職業的社會活動;換言之,

職業繼續教育之教育目的有二,其一為「提昇成人就業能力」,其 二則為「促使成人充分就業」,俾以協助成人生存、理解與適應現 代社會。

是否贊成資本額為一 仟萬台幣以上之公司 於年度盈餘提撥一定 比例之經費,用於設置

「成人職業繼續教育 基金會」

比例 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之性質、管理與任

(19)

□贊成,理由為

□反對,理由為

如 為 「 贊 成」時,則 比例為

□5﹪以下

□5-10﹪

□基金會為財團法人性質

基金會之管理主體包括□政府單位、□企業

表、□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或

基金會之任務包括:

□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

□協助政府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 策略

□資源整合與分配

□其他

問題十一:您對本訪談內容是否有其他建議,敬請惠示卓見,同時亦感 謝您的熱情參與。

(20)
(21)

附錄 三

我國職業繼續教育之理論建構與制度規劃研究訪談紀錄

(一)訪談對象:張校長文雄(龍華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七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於八十九及九十學年度時設有二技在職專班,提供已有工作 經驗之專科畢業且具三年工作經驗之在職人員進修深造之機會與 管道。八十九及九十學年度之招生名額皆為五四Ο名,錄取率分 別為44﹪及 46﹪,但因該在職專班課程與學校二技日間部及進修 部之課程幾乎相同,故於九十一學年度起停招,但預定九十三學 年度起再重新開設,並將特別注重理論與實務結合,及加強有關 管理、外語、法律等實用課程;另外,學校亦規劃設置「四技在 職專班」,提供已有工作經驗之高中高職畢業之在職人員,及「碩 士在職專班」,提供在職教師(特別是高中高職技職專業領域)與 社會在職人員之進修機會,俾利渠等加強充實新知,並面對教學 與職場上之挑戰。

2. 學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而兼任教 師之來源主要是聘請業界及政府單位人士擔任,且對兼任教師之 聘任要求係著重於其學歷、知名度、具備之職業證照及相關工作 經驗等。

3. 學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為週 一至週五夜間,並未採取遠距教學,且學習時程係由學校統一安 排規定。另外,學校希望於九十三學年度開設碩士在職專班,未

(22)

總額7﹪,但此二項學制皆非學校辦學主力。

4. 希望政府能制訂專為特定企業開設專班之法令,俾能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且該特定企業在職專班 得不併入學校總量管制中計算,同時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 進修費用及共同參與課程之規劃事宜。

5. 就學校辦理二技在職專班之經驗言,其面臨之困難包括課程規劃 困難、適任教師聘任困難、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上課時 間僵化,且部分業主不認同在職進修之需求,在職進修學生必須 隱瞞進修事實,下班後有時仍需加班,無法兼顧學校課業,進修 成效不佳。

6.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但其阻力則在於對報考資格未有彈性、修業年限無法由學 習者自訂時程,及上課地點無彈性;是以,希望政府能建立前學 習認定機制、學分認證機制及轉銜機制。

7. 贊同大型企業(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 餘提撥5﹪以下基金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並成 立在職專班,俾以提供在職人士進修經費補助,及消除部分在職 人士想要進修卻苦無法源而產生之障礙,而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 金會之性質宜以財團法人方式辦理,其管理主體可包括政府單 位、企業代表、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至該基金會之任務則包 括三項,分別是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 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8. 另外,有鑑於臺灣產業係以中小企業居多,故應該結合工業區內

(23)

中小企業及在地之大學合作成立在職專班,俾以落實教育機構服 務社區產業及員工之理念。

(二)訪談對象:周校長文賢(中國技術學院)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十一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並無在職專班之設置,且考量在職專班除限制需畢業三年以 上方可報考外,其餘與各學制並無不同,在被批評入學方式太過 冗雜之情況下,似可取消。

2. 針對現行法令規定言,其對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部分,主要為依 法有據,但相對地,其阻力則在於修業年限無法由學習者自訂時 程,且上課地點亦無彈性。

3. 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 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而基金之管理 主體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及學校代表;另外,同意基金會之 任務應包括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成人 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三)訪談對象:魏校長嘉鎮(亞東技術學院)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十八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自九十學年度起設置二技在職專班,招生名額自九十學年度 之一五Ο名增長為九十一學年度二ΟΟ名及九十二學年度二二Ο 名,錄取率分別為28.5﹪、25.1﹪及 31.7﹪。學校二技在職專班係 以專班方式規劃,並選定特定產業領域,及就產業所需之必要理

(24)

計課程及推薦業界師資,俾以做到專業的強化訓練,及利學生畢 業後能自我提昇與促進公司發展。

2. 學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師資結構係以學校專任教師及兼任教師 各半組成,而兼任教師之來源以聘請業界及政府單位人士擔任為 主,且對兼任教師之聘任要求係著重於其學歷、知名度及經歷。

3. 學校所提供之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為週 一至週五夜間,並未採取遠距教學,且學習時程係由學校統一安 排規定。雖然學校規劃未來將開設碩士在職專班,同時亦預估未 來二技在職專班學生數約佔全校總額6.6﹪,但二技在職專班並非 學校辦學主力。

4. 希望政府能制訂專為特定企業開設專班之法令,俾能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且該特定企業在職專班 得能不併入學校總量管制中計算,同時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 之進修費用及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

5. 就學校辦理二技在職專班之經驗,其面臨之困難包括招生來源不 足、課程規劃困難、適任教師聘任困難、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 施教、上課時間僵化、無法確認學習成就與職場需求是否相符,

及學生僅為獲得學位,學習意願不佳等困難。

6.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但其阻力則在於對報考資格未有彈性、上課地點無彈性及 開班時機受學生數總量管制之牽制;是以,希望政府能建立前學 習認定機制、學分認證機制及轉銜機制。

(25)

7. 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5﹪以 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因為自積極面 而言,整體人力素質之提昇,對於企業之經營有正面之助益,雖 不見得會直接對營收產生效果,但對企業形象有幫助,而自消極 面言,企業經營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回饋社會於教育層面 乃為合適之用途。至就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之性質,則同意 以財團法人方式辦理,而其管理主體可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

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至該基金會之任務則同意應包括成為企 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 暨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四)訪談對象:黃副校長燕飛(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七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其目的主要係提供在職人員進修機會、

更有效運用學校資源,及增加校務基金。自八十八學年度起招收 一Ο五名至九十二學年度增為二四八名。八十八學年度至九十二 學年度之錄取率分別為 22.15﹪、19.52﹪、26.09﹪、18﹪及 21.3

﹪。基於高等基礎課程必要性之考量,學校碩士在職專班之課程 規劃與一般碩士班相近,惟研究論文較偏重於實務應用。

2.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而兼 任教師之來源主要以聘請業界及政府單位人士擔任,且對兼任教 師之聘任要求著重於其學歷及專長。

3.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 為週一至週五夜間,並未採取遠距教學,且學習時程係由學校統

(26)

4. 希望政府能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四技在職專班、二技在職 專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同時,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進修費 用及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

5. 學校碩士在職專班之提供並未遭遇任何困難。

6.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及促使報考資格統一,但其阻力則在於無法認定前學習之成 就;是以,希望政府能加強建立前學習認定機制。

7. 不贊成強制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一定比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但可制 訂要求公司建立鼓勵員工進修之機制。

(五)訪談對象:楊校長濬中(朝陽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十一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其目的主要滿足專科畢業在職人士再進 修之需求。自八十八學年度起招收一三五名至九十二學年度增為 二一一名。八十八學年度至九十二學年度之錄取率分別為 18.5

﹪、28.9﹪、28.9﹪、29.9﹪及 42.5﹪。學校碩士在職專班之課程 規劃與一般碩士班有別,一般生之課程著重在基礎理論課程,在 職專班課程則著重在理論應用課程,故以實務應用為導向。

2.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而兼 任教師之來源主要聘請業界、學界及政府單位人士擔任,且對兼 任教師之聘任要求著重於其學歷、論文篇數及實務經驗。

(27)

3.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 為週一至週五夜間,並未採取遠距教學,且學習時程係由學校統 一安排規定。另外,學校碩士在職專班並非學校辦學主力。

4. 希望政府能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四技在職專班、二技在職 專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在職專班之法令依據,俾以明確化學 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同時,亦希望企業能補 助進修者之進修費用、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及提供適當之授課 場所。

5. 就學校辦理碩士在職專班之經驗,其面臨之困難包括招生來源不 足,及任職機構缺乏對人員再進修鼓勵之困難。

6.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主要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 法有據、報考資格統一及修業年限固定。

7. 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5﹪以 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俾利人盡其才,

提昇企業之競爭力及提高中高齡人士之轉業能力。至就成人職業 繼續教育基金會之性質,同意以財團法人方式辦理,而其管理主 體可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至該基 金會之任務則包括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 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及 訂定企業與成人職業繼續教育之中長程發展推動方案。

(六)訪談對象:林校長見昌(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28)

內容摘要:

1. 學校為響應政府推動回流教育及終身學習之理念,並配合校務發 展計畫,自九十學年度起開設二技在職專班,招生名額自九十學 年度之五十五名增長為九十二學年度二六五名。九十學年度至九 十二學年度之錄取率分別為67.07﹪、90.06﹪及 89.53﹪。雖然學 校未來規劃再設置碩士在職專班,但無論是二技在職專班或碩士 在職專班皆非學校辦學主力。

2. 學校所提供之二技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而兼 任教師之來源則係以聘請業界及學界人士擔任為主。

3. 學校所提供之二技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 為自週一至週五夜間及週末皆有排課,並未採取遠距教學,且學 習時程係由學校統一安排規定。

4. 希望政府能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二技在職專班之法令依 據,俾以明確化學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同時,

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進修費用及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

5. 就學校辦理二技在職專班之經驗,其面臨之困難包括招生來源不 足,及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之困難。

6.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但其阻力則在於對報考資格未有彈性、修業年限無法由學 習者自訂時程,及上課地點無彈性;是以,希望政府能建立前學 習認定機制及學分認證機制。

7. 為提昇產學合作及產業競爭力,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

(29)

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5﹪至 10﹪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 業繼續教育基金會」。至就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之管理主體則 認為可包括企業代表、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而該基金會之任 務則包括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成人職 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七)訪談對象:吳副校長桂森(嶺東技術學院)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八日 內容摘要:

1. 為提供中部地區在職人士進修,學校自八十九學年度起開設二技 在職專班、九十學年度再開設四技在職專班,並於九十二學年度 起增設碩士在職專班。二技在職專班自八十九學年度至九十二學 年度之錄取率分別為34﹪、36﹪、41﹪及 32﹪,四技在職專班自 九十學年度起至九十二學年度止為29﹪、21﹪及 27﹪,至碩士在 職專班則為12﹪。

2. 學校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與一班碩士班之不同處在於聘請校外學 有專精及實務經驗之學者授課,而二技在職專班與四技在職專班 相較於二技日間部及四技日間部之特色則在於教學內容著重實 務,以符合學生之需求。

3.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之師資非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而其 所兼任教師之聘請係以業界、學界及政府單位人士擔任為主,並 著重其學歷、職業證照及知名度;另外,就二技在職專班及四技 在職專班之師資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

4.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二技在職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之上

(30)

取遠距教學,且學習時程係由學校統一安排規定。未來,碩士在 職專班及二技在職專班將成為學校辦學主力,但四技在職專班則 否。

5. 希望政府能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碩士在職專班、二技在職 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之法令依據,俾以明確化學校、學生及特定 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同時,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進修 費用及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

6. 就學校辦理碩士在職專班之經驗,目前尚無遭遇困難,但於二技 在職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之經驗,其面臨之困難則為學生程度不 一,及無法統一施教。

7.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及報考資格統一,但其阻力則在於上課地點無彈性;是以,

希望政府能加強建立前學習認定機制、學分認證機制及轉銜機制。

8. 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5﹪至 10﹪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至就成人職 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之性質則同意以財團法人方式辦理,而其管理 主體則認為可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

另外,對於該基金會之任務則認為應包括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 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 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八)訪談對象:谷校長家恆(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七日 內容摘要:

(31)

1. 學校自八十八學年度起即開設碩士在職專班,提供在職人員進修 管道,至於二技在職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則因考慮教師授課負 荷,且為與技術學院區隔,故不設大學部在職專班。學校所開設 之碩士在職專班,自八十八學年度起提供一二Ο名至九十二學年 度增長為三一三名。八十八學年度至九十二學年度之錄取率分別 為18﹪、26﹪、27﹪、24﹪及 35﹪。現有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共七 二Ο名,佔全校學生人數約六分之一,但不會成為學校辦學主力。

2. 學校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碩士班之課程規劃具有相異處,碩士在 職專班之課程發展重點,除基礎知識之再提昇外,並加強實務技 術課程及跨領域學習。而學校所提供碩士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專 任教師為主。

3.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 安排於週一至週五夜間及週末,但並未採取遠距教學,惟學習時 程係由學生自行安排。

4. 希望政府能制訂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碩士在職專班之法令 依據,俾以明確化學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同 時,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進修費用及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 宜。

5. 就學校辦理碩士在職專班之經驗,目前遭遇之困難包括上課時間 僵化,及學生因在職工作,上課時間不易配合之困難;另外,無 法確認學習成就與職場需求是否相符,亦為面臨困難之一。

6.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32)

7. 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5﹪以 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俾以挹注經費,

加速推動成人繼續教育,達成終身學習之目標,並提昇產業競爭 力,但政府亦不應以強制手段增加業界負擔,而是應由政府編列 預算。至就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之性質同意以財團法人方式 辦理,其管理主體可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及學校代表;而該 基金會之任務則包括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 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九)訪談對象:杜校長炯烽(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十一日 內容摘要:

1. 目前學校並無開設在職專班,未來希望政府協助制訂設置專為特 定企業開設在職專班之法令依據,其學制包括博士、碩士及大學 部層級,另外並請政府協助明確化學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 利義務關係,及請企業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

2.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但其阻力則在於無法認定前學習之成就,及修業年限無法 由學習者自訂時程;是以,希望政府能加強建立前學習認定機制、

學分認證機制及轉銜機制。

3. 考量成人職業繼續教育之對象及成果為企業所享用,因此企業投 注財力於此有相互助益之效,故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 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 繼續教育基金會」,但請注意民國六十二年間政府曾立法成立類似 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之「財團法人全國職業訓練金監理委員

(33)

會」,負責運用企業每年提撥一定比例之訓練經費;但後因企業反 對、批評等各種因素影響,致遭廢除並停收經費。今如擬建議立 法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時,似應對過去類似之失敗,加 以檢討。至基金之管理主體同意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學校 代表及學習者代表,而基金會之任務包括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 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資 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十)訪談對象:張校長信雄(南台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為提供高職畢業生進修之機會,及提供專科畢業生或同等學 力之在職人員進修,俾使渠等增進專業能力,而於八十八學年度 起分別開設四技在職專班及二技在職專班;其後,為提供具有大 學畢業或同等學力之在職人員進修機會,並於九十學年度起設置 碩士在職專班,以為提昇該等在職人士之專業素養及培養渠等因 應工作之需求與解決問題之能力。

2. 四技在職專班自八十八學年度起提供六十名至九十二學年度為二 ΟΟ名,其錄取率分別為86﹪、68﹪、53﹪、65﹪及 85﹪;二技 在職專班之名額,自八十八學年度至九十二學年度皆為三ΟΟ 名,其錄取率分別為49﹪、66﹪、41﹪、46﹪及 57﹪;而碩士在 職專班之名額則為九十學年度提供九十名至九十二學年度增為一 二六名,其錄取率分別為29﹪、16﹪及 20﹪。

3.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碩士班之課程規劃並無相異 處,但二技在職專班與四技在職專班相較於二技日間部、進修部,

(34)

專班部分較著重專業實務,通識課程較少且無體育課。

4. 學校所提供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如需聘用兼 任教師時,則兼任教師之來源主要為學界,且以學歷為主要前提 要件。

5.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二技在職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之上 課地點仍以校園為主,上課時段除碩士在職專班為週末外,大學 部在職專班則於週一至週五之夜間及週末,皆有排課。所有在職 專班皆未採取遠距教學,且學習時程係由學校統一規定。未來,

在職專班仍非學校辦學之主力。

6. 針對學校能否專為特定企業開設在職專班無特別意見,而就學校 辦理碩士在職專班、二技在職專班及四技在職專班之經驗,目前 遭遇之困難主要為部分系所(組)之招生來源不足。

7.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及報考資格統一,但其阻力則在於無法認定前學習之成就及 上課地點無彈性;是以,希望政府能加強建立轉銜機制。

8. 反對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 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因為現有在職 進修教育管道非常暢通。

(十一)訪談對象:張校長一蕃(輔英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九月一日 內容摘要:

1. 為配合建立回流教育體系政策,強化高等教育體系在職進修功

(35)

能,及建構終身學習社會,學校自八十八學年度起開設二技在職 專班,提供專科畢業或具同等學力資格後滿三年且持有在職證明 者就讀。其名額之提供,自八十八學年度起至九十二學年度皆為 一ΟΟ名,其錄取率分別為56﹪、76﹪、114﹪、32﹪及 172﹪。

2. 學校所提供二技在職專班之課程規劃相較於學校之二技進修部 者,其課程結構較著重於理論與實務並重;而二技在職專班之師 資係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至上課地點則是校園與業界兼具,亦 即平日係以在業界上課,假日則於學校上課為原則,而上課時段 則因系別而有不同之安排,如醫技系安排週一至週五之夜間上 課、護理系為週末,應外系則為平常日之白天。上課方式皆未採 遠距教學,至學習時程則於參酌學生意見後,由學校安排。

3. 希望政府能制訂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在職專班之法令依 據,俾以明確化學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同時,

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進修費用、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宜及 安排符合教學條件與安全規定之學習場地,並提供實習操作之儀 器設備。

4. 就學校辦理二技在職專班之經驗,目前面臨之困難主要為學生程 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

5.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但其阻力則在於無法認定前學習之成就及修業年限無法由 學習者自訂時程;是以,希望政府能加強建立前學習認定機制、

學分認證機制及轉銜機制。

(36)

之機會,故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 提撥 5﹪至 10﹪比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 會」,而基金會之性質同意以財團法人方式辦理,基金之管理主體 則包括政府單位、企業代表、學校代表及學習者代表;另外,基 金會之任務同意包括成為企業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 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十二)訪談對象:朱副校長元祥(樹德科技大學)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內容摘要:

1. 學校自八十八學年度及九十學年度起分別開設二技在職專班及碩 士在職專班,其目的乃為提供在職人士進修管道,促使其提昇自 我能力與成長,且學校可經由「校友」之累積,加速與業界之接 觸,進而瞭解業界對人力技術知識之需求,俾以作為調整校內教 學依據,並可作為日後產學合作等之後盾,及積極開闢招生來源,

以解決生源不足之窘境。

2. 二技在職專班自八十八學年度起提供二五Ο名至九十二學年度增 長為四八Ο名,其錄取率分別為104.7﹪、79.37﹪、97.24﹪、74.47

﹪及104.8﹪;另外,碩士在職專班自九十學年度起提供五十名至 九十二學年度調增為八十二名,其錄取率分別為 32.47﹪、31.71

﹪及21.93﹪。惟未來,在職專班仍非學校辦學主力。

3. 學校碩士在職專班之課程規劃相較於一般碩士班有其相異處,碩 士在職專班之特色主要為其畢業學分數少於一般生;至二技在職 專班與二技進修部則無不同地方。

4. 學校所提供之碩士在職專班及二技在職專班之師資係以學校專任

(37)

教師為主;至上課地點則是以校園為主,而上課時段則安排於週 末,上課方式未採用遠距教學。另外,學習時程則是由學生安排。

5. 希望政府能制訂核准學校專為特定企業開設碩士在職專班之法令 依據,俾以明確化學校、學生及特定單位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同 時,亦希望企業能補助進修者之進修費用及共同參與課程規劃事 宜。

6. 就學校辦理碩士在職專班及二技在職專班之經驗,碩士在職專班 尚無遭遇困難,至二技在職專班目前面臨之困難主要為招生來源 不足,及學生程度不一,無法統一施教。

7.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但其阻力則在於報考資格未有彈性及上課地點無彈性;是 以,希望政府對於「修讀八十學分班後再有三年工作經驗」始得 報考之限制,酌情放寬,建議應可考量同時具備「修讀八十學分 班」及「三年工作經驗」,但不需有「前後」之序。

8. 反對要求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一 定比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而是應讓 各公司依其對員工職能所需,自行編列教育訓練之經費預算,蓋 以,上開基金會之設立並不能保障提撥經費公司之員工一定得以 受惠。

(十三)訪談對象:何副校長清釧(正修科技大學,由學校進修部李主任 正男回答)

訪談日期:九十二年八月七日

(38)

1. 為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以推展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理念為目標,

及以彈性之課程規劃滿足社會青年求知之需求,充分運用學校教 育資源,為高屏地區之莘莘學子提供繼續進修之管道,學校自八 十九學年度起提供二技在職專班三ΟΟ名,至九十二學年度仍維 持招收三ΟΟ名學生,其錄取率分別為62﹪、80﹪、58﹪及 62﹪。

2. 學校所提供之二技在職專班之課程規劃相較於二技日間部或進修 部皆有相異處,其特色主要在於各系自行安排選修課程,其彈性 空間大,並視聘請之專家師資之專長,規劃特色課程。

3. 學校所提供之二技在職專班之師資非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而兼 任教師之聘任來源則以業界、學界及政府單位人士擔任,且對兼 任教師之聘任要求著重於其學歷及知名度。

4. 學校所提供之二技在職專班之上課地點係以校園為主,而上課時 段則安排於週末,至上課方式並未採用遠距教學。另外,學習時 程則是由學校統一規定。

5. 未來,在職專班仍非為學校辦學主力;另外,亦不希望專為特定 企業開設在職專班,因為企業界景氣差無意願鼓勵員工進修。

6. 就學校辦理二技在職專班之經驗,目前面臨之困難主要為招生來 源不足。

7. 現行法令對於開設在職專班之助力乃為促使在職專班之設立依法 有據、報考資格統一及修業年限固定,但其阻力則在於報考資格 未有彈性;是以,希望政府加強建立轉銜機制。

(39)

8. 贊成資本額為一仟萬元新台幣以上之公司於年度盈餘提撥 5﹪以 下之經費,用於設置「成人職業繼續教育基金會」,而基金會之性 質同意以財團法人方式辦理,且基金之管理主體同意包括政府單 位、企業代表及學校代表;另外,基金會之任務同意包括為企業 界及學校間之溝通平台、協助政府研擬成人職業繼續教育政策暨 其策略,及作資源整合與分配事宜。

(40)
(41)

附錄 四

歐洲學分轉換系統(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

一、 意義

歐洲共同體(the European Community)認為「國外就讀」(Studying abroad)乃是作為提昇學術合作品質的利器,不僅對個人專業或學術 生涯之發展助益豐碩;同時,亦對高等教育機構間之合作、交流,提 供良善、具體之途徑。

二、 目的

(一) 協助瞭解國外課程之資訊

(二) 提供學術認可(academic recognition)之共通程序

(三) 促進歐洲人民之多元發展

三、 沿革

(一) 歐洲學分轉換系統草創於一九八八年,係「依拉斯模斯計畫」(the Erasmus programme 1988-1995)之一部分。計有歐盟各國及東歐 等國家之一四五所高等教育機構參與。試辦初期以企業行政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化學(Chemistry)、歷史(History)、

機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及醫學(Medicine)五大領域 為主。

(42)

數外,並邀請大學以外之高等教育機構加入。迄至一九九七年,

計有三十八所大學三四八個學系及三十六所大學以外之高等教育 機構二0 六個學系參與實施。

(三) 根據試辦結果,歐洲學分轉換系統被證明係一有效之課程轉換及 學術認可系統。因此,歐洲執行委員會(the European Commission)

與 各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間 所簽 訂 之 「 學 院 契 約 」(the Institutional Contracts)中皆將學分轉換系統納入契約內容。

(四) 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間,有七七二所學術機構擬申請加入歐 洲學分轉換系統。為確保施行品質,歐洲委員會乃於一九九七年 九月至一九九八年一月間舉辦48 場研習會,提供參與「蘇格拉底

-依拉斯模斯計畫」(the SOCRATES/ERASMUS Programme)之 單位,熟稔歐洲學分轉換系統之內涵;同時,並設立網站(ECTS

-Helplines)協助解決實務問題及提供即時資訊。此外,由專家 至各機構辦理實地訪視及提出建議等方法,亦為確保歐洲學分轉 換系統施行品質之有效方法。

四、 內涵

(一) 對學生言,歐洲學分轉換系統提供:

1. 就讀國外學校之學術認可保證

2. 增進外國學生與本地學生共同修習課程及不同文化刺激之體驗 3. 繼續進修國外學校以獲取更高學歷之機會

(二) 對高等教育機構言,歐洲學分轉換系統提供:

1. 取得學位應修課程之詳細資訊

2. 協助學生及其本國、外國學校有關學習計畫之研擬,以利未來學術

(43)

認可

3. 作為課程結構、學生學習負擔及學習成果之反應 4. 強化高等教育機構對學生學習成就認可之自主性

(三) 歐洲學分轉換系統中所稱之「學分」乃分散於課程規劃中,主要 係規範一學年中,學生應完成修讀之項目與內涵。在歐洲學分轉 換系統中,一學年應修畢六十學分,通常一學期為三十學分;如 為三學期制時,則一學期為二十學分。此外,有關實習安置或畢 業論文亦計入學分總數中。一般言,欲取得資格證書層級,須完 成相當於一至二學年之學分;學士層級則是三到四個學年,而碩 士層級為五個學年,博士則為七至八個學年。

(四) 為利歐洲各國高等教育機構學分轉換之參考,歐洲學分轉換系統 自設一套等第量表(grading scale)以提供各單位換算,但該成績 量表並不取代學校原有對學生所作之評量,而係由各學校自主決 定如何採用。

五、 輔助工具

(一) 資訊明確化

參與歐洲學分轉換系統之各校須以本國語及歐盟中任何一國之語 言說明入學之最新資訊,其內容包括:

1. 學校簡介、座落位置、住宿、註冊手續及行事曆等

2. 課程內容資訊,如擬修某門課程之先決條件、評量方法、課程時 數、課程型式、教學方式、評量標準及程序等。

(二) 研訂學習契約

(44)

計畫。

(三) 成績之呈現

學校應發給學生成績單。成績單上除載明學生先前就讀學校之成 績外,亦註明後至國外就讀學校之成績。成績之顯示包括各校原 有評量成績及經歐洲學分轉換系統轉換後之學分與成績。

六、 其他

(一) 參與歐洲學分轉換系統之研讀計畫(An ECTS study programme)

須經本校及擬就讀之國外學校之認可。

(二) 學生學習成績單被送交學生及雙方學校

(三) 有關成績之轉換記錄得作為繼續申請進修其他學校用途

(四) 目前設有歐洲學分轉換系統諮詢顧問國家包括:

奧地利、比利時、德國、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 爾蘭、義大利、荷蘭、葡萄牙、瑞典、英國、挪威、保加利亞、

捷克、匈牙利、立陶宛、拉托維亞、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尼 亞、斯洛伐克及馬爾它等25 國。

參考文獻

1. 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2001). ECTS Information Package.

Prague.

2. ECTS-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 2001 ) . ERASMUS.

http://www.europa.eu.int/comm/education/socrates/ects.html 3. SOCRATES, http://europa.eu.int/comm/education/socrates.htm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Graduate Masters/mistresses will be eligible for consideration for promotion to Senior Graduate Master/Mistress provided they have obtained a Post-Graduat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Using this formalism we derive an exact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partition function of two-dimensional grav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string coupling constant that governs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