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台南市老人活動團體現況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參、台南市老人活動團體現況調查 "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南市老化人口之區位分佈與其空間特性之研究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ging in Tainan City

詹典穎 陳彥仲**

Chan, Dian-Ying Chen, Yen-Jong

摘要

依據內政部主計處統計至民國94 年底為止,65 歲以上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 9.6%,

台灣地區儼然已成為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相關課題已引起各界的關 注,由於各地社經發展程度與開發早晚互異,人口老化在空間上應有程度上的差異。而 根據戶口普查結果,台灣老人居住狀況的趨勢,正由一個傳統與子女同住的情形轉變成 老人自我獨立生活的狀況,未來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關係再也不是建構在子女,而是夫 妻、朋友與宗教的關係,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老人的休閒參與與生活滿意有高度相關,藉 由研究老人都市活動與空間區位的關係,作為未來銀髮族住宅、老人社區設置區位之依 據。

本研究以台南市為研究地區。以台南市活動規模較大的老人活動團體為研究對象,

並根據老人相關休閒理論、政策、文獻探討,求得老人活動與活動地點的區位特性關係。

即是探討老人團體活動地點的區位特性,在地區中是否呈現空間聚集現象。盼本研究結 果可作為人口地理學或老人學一個研究基礎和方向,及提供規劃有關老人醫療服務設 施、安養中心或老人住宅等的公私部門者一個設立或發展依據。

關鍵詞:人口老化、空間分佈、空間群聚、活動領域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暨研究所 碩士生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暨研究所 教授

第十一屆(2007 年)國土規劃論壇 中華民國 96 年 3 月 24 日

( 學 生 場 次 )

(2)

Abstract

The elderly trend of popu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aiwan area.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l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ging and urbanization in Tainan C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re is a trend that aged population spread gradually from CBD to suburban.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report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Year 2000 in Taiwan, the percentage of the elderly live with their children is decreasing. The elderly tend to live in groups and do the same leisure activities.

The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spatial clustering phenomen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activiti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scope for further demographic research as well a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welfare policy for aged population.

Keywords:population ag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spatial clustering, leisure behavior

(3)

壹、前言

二十一世紀社會高齡化現象是必然的趨勢,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法國、德國、日 本,也正面臨社會高齡化的問題。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 歲以上的人口超過 總人口的 7%,稱為高齡化社會。台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從 1993 年的 7.09%,迄今 2005 年已超過 9.06%,台灣目前的老化程度在亞洲國家,僅稍低於日本與 香港,近十年來,老年人口比例成長加速,促使政府部門積極推動相關福利政策與法規。

由於台灣地區面積有限,加上高居世界第二位的人口密度,以「地狹人稠之島」來 形容實不為過,長久以來政府相關單位莫不致力於生育率的降低,以控制人口數量增 長。近年來隨著平均餘命的逐年延長、生育率亦有效被控制,使台灣在短短 60 餘年間 即完成了歐洲耗時150 年才完成的人口轉型(陳寬政等,1986)。人口轉型的完成代表 台灣在人口數量增加上獲得有效控制,固十分可喜,然而,在幼年人口持續減少,為數 仍多的老年人口不斷累加之背景下,年齡結構老化已悄然展開。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 料發現: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底,台灣地區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有 1,485,200 人,佔總 人口之7.09%,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迄民國九十一年九月,

老年人口增加到 2,013,147 人,佔總人口的 8.95%,另依據行政院經建會九十一年的推 估,至民國一一0年老年人口將達 402 萬餘人,佔總人口的 16.88%,至民國一一六年 老年人口估計會有490 萬餘人,佔總人口的 20.69%,即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長者。

從以上資料顯示高齡化社會之快速變遷,將引發新的需求與問題,已成為政府及民間關 注的焦點,因而也須有相對的規劃、因應對策與措施,乃至法規的修訂,俾使立法、政 策、服務合一,有效落實老人福祉。在高齡化社會裡,如何讓老人維持尊嚴和自主的生 活是一項挑戰,也是整個社會包括老人本身、家庭、民間部門和政府的責任。

根據主計處 2000 年的人口普查,過去十五年來台灣獨居老人的數量增加近二倍,

從約12 萬人,成長到 30 多萬人。在財務方面上,根據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目前只有 不到一半(約47%)的台灣老人,依賴子女奉養。多數的老人不是靠自己的退休金,就 是靠過去的積蓄。養兒防老的觀念正逐漸淡化中,不管已婚、未婚,不管有沒有子女、

年齡,社會上愈來愈多人,都必須開始為退休做規劃。台灣老人居住狀況的趨勢,正由 一個傳統與子女同住的情形轉變成老人自我獨立生活的狀況。特別是夫妻之間的相扶持 比例明顯上升,未來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關係再也不是建構在子女,而是夫妻、朋友與 宗教的關係。以美國和日本的發展經驗來看,可以發現老年人已經慢慢群居的情形。很 多老年人因為興趣相投、從事同樣的休閒活動、信仰同一個宗教,或是同住在老年人安 養機構等,已經有不少所謂的老人社區、老人村落形成。

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國民平均壽命普遍的延長,對老人而言,退休後可支配的 自由時間明顯的增多,但太多的空閒時間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若無適當的活動填補心靈 上的空虛與孤獨,反而會加速老人身心衰退;為老人開設休閒性、康樂性、文化性、教 育性的課程或提供老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正可填補其空閒時間,提供老人社會參與的 機會,也能協助老人建立自我認知(Self-identity)。許多研究顯示,透過休閒活動持續 地參與,並有良好的健康狀態,才能協助銀髮族適應及維持生活滿意度、提高自我的肯 定、和情緒的紓解,亦可增強體能、減緩身體機能的衰退。要如何才能達到降低疾病的 發生率與提高生活品質的目標,一般認為適宜的休閒運動可以帶來身心健康、生活滿 意、個人成長等方面之利益。因此鼓勵老人從事休閒運動是有其必要性。另外在老年學 的研究領域中,不斷有研究者試圖檢驗或尋找與高齡者生活滿意度有關的相關因素,期 能發揮整合的功能,以協助高齡者適應老年生活。

(4)

本研究以台南市為研究地區,欲了解台南市老年人的休閒活動與活動區位、活動空 間、活動設施的實質關係,究竟怎樣的活動設施能夠帶給老人最主要的活動觀感,並且 造成空間聚集即是本研究的重點,探討老人的休閒活動行為類型與場所設施的特性,以 及影響老人休閒行為各面向的影響因素。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探討老人的 休閒行為的類型與場所設施的特性,以及影響老人休閒行為進行的各面向影響因素,提 供未來安養設施立地條件及內部休閒環境建構的參考。

貳、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老年的退休狀態相對於遊戲的嬰孩、學習年輕人、和工作的成年人,其休閒時間與 之差異對比頗大。在休閒活動與休閒行為領域中,老人休閒佔有相當重要之角色。其退 休後之大量閒睱時間,以及經濟上較上代之老人更為寬裕,使得老人更有能力從事休 閒,老人休閒更形重要,甚至成為退休老人生活的重心。

一、社會老年學的老化理論

社會老年學主要在研究非生理層面的老化過程,周家華(1995)將其歸納為二類:

其一是微視層面的分析,主要在解釋個體老化的過程,及探討個體對老化的適應過程,

其中又以活動理論、撤退理論、連續理論和角色理論等最為著稱;其二是鉅觀層面的觀 點,主要在研究高齡者和社會的關係,

(一)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由 Havighurst 在 1953 年首先提出,其後由 Burgess 在 1960 年探討符號互動論和社會老年學二者關係時,隨即帶動活動理論之發展,而成為早 期美國老年學的重要理論之一。

Burgess 認為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高齡者逐漸老化的現象是可以預期的,且隨著 高齡人口的日漸增加,將使其成為社會上一個特定的族群。

然而,社會結構中的各種機構,包括職場、家庭、社區等,已無法將這群高齡者視 為完全參與的成員,其結果將使高齡者與社會中的日常活動漸行漸遠,進而被迫處於不 活動的靜止狀態,使其未能發揮有意義的社會功能(Henry,1989 )。

Burgess 強調高齡者在此一情況下,不應扮演負面或無角色的角色,相反地,應藉 由新角色的扮演,以彰顯其存在的意義。活動理論學者認為,高齡者若能成功地扮演此 一新社會角色,將能確保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進而使他們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大 部份的老人都希望退休是二度人生的開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是有必要的。因此,鼓勵 老人繼續參與活動是有意義的。而且,根據研究指出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將會得到較 好的生活適應。

(二)撤退理論

撤退理論(Disengagement Theory)由 Cumming and Henry 在 1961 年,針對肯薩斯 川257 位 50 到 90 歲身體健康、經濟自足的高齡者進行的橫斷面調查分析所提出的,

研究中指出,有許多老年人從社會活動中撤退之後,反而提高士氣,且擁有較高的生活 滿意度,特別是針對 80 歲以上的高齡者而言,他們不享受撤退的過程,而且還呈現出 一種難以在年輕人身上發現的平靜。因此,支持撤退理論的學者,將老年人撤退的過程 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適應,以符合整體社會平衡的需要(Henry,1989)。

(5)

(三)連續理論

連續理論(Continuty Theory)則認為老人必須維持其在中年時的嗜好· 習慣,方可 能有成功的老年(Riddick & Stewart , 1994)。廖榮利(1994)認為連續理論是著重於人 類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階段均代表高度的連續性,老人在成熟階段有其穩定堅實的價值 觀、態度、規範以及習慣,這一些均會融入其人格與社會適應中。因此老年是人生發展 過程中最後的一個階段,自然有其適應的特性存在,順其自然延續下去而不必以人為來 限制其各種活動。Fry(1992)更表示造成老年人心理上調適及士氣程度降低,除了本 身身體功能的減退外,心理和社會的參與活動力是主要原因。換言之,若能維持中年時 期的活動與積極態度,可促使在老年時期成功的老化,相對也提高了自尊。

二、老人休閒參與相關研究

在老年學的研究領域中,不斷有學者試圖檢驗或尋找高齡者生活滿意度有關的相關 因素,期能發揮整合的功能,以協助高齡者適應老年生活。Henry(1989)即指出,許 多老年學研究者均同意,生活滿意度是成功老化過程中的重要因素,為了協助高齡者成 功地適應老化,可從提高生活滿意度著手;黃國彥與鍾思嘉(1987)也指出:許多研究 皆以生活滿意度作為老年階段能否成功適應的主要指標。以下先說明老人參與休閒運動 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然後歸納老人參與休閒運動的相關層面。

(一)老人參與休閒運動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

Ruuskanen and Ruoppila(1995)的研究,指出規律運動可以幫助老人保持並提升身 體功能、健康與幸福成。老人藉由休閒運動的參與而得到社會的支持,從而提高其自尊 及獨立成。

Topp and Stevenson(1994)研究結果顯示參與長期運動計畫者,除了體重和心跳率 有明顯下降外,在身體功能之耗氣量、工作負荷量、運動時間上皆有提昇之效果;且運 動參與較高者,其在生活滿意度較高。Fry(1992)認為若能維持中年時期的活動與積 極態度,可促使在老年時成功老化,相對也提高了自尊。

Riddick and Daniel(1984)針對全美 698 位退休婦女及 403 位家庭婦女,以生活滿 意量表及休閒活動量表測驗工具,進行老年婦女生活滿意模式之測試。調查結果發現,

休閒活動參與是影響生活滿意最重要的因素,退休後的婦女參與休閒活動的次數多於家 庭主婦。同時,Berger(1988)研究身體活動對老人生活品質的影響時發現,運動可以 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所具有的心智健康理念對老人的人格、生活滿意、幸福感、自我 效能、自我觀念、個人形象及生活品質皆有正面的助益,而且也有助於減少壓力、肌肉 緊張、自身焦慮及沮喪。而Dupuis and Smale(1995)在調查 55 歲以上老人的被動性的 休閒活動(看電視、嗜好、手工藝)、社會性的休閒活動(拜訪朋友、參加社交俱樂部 或組織)、身體活動性的休閒活動(健身步行或游泳)中在排除其它可能影響的變相後,

發現參與嗜好性、手工藝、拜訪朋友等活動與心理上的健康存有正面的相關;較高的心 理健康及較低沮喪者的休閒活動有很大的差異。

朱坤連(1995)以高雄市公教退休人員的研究中,以自編「退休人員生活需求及滿 意度調查問春」為研究工具,調查結果顯示,參與教育及休閒活動的公務退休人員生活 滿意度較高;參與教育及休閒活動是公教人員生活滿意度的主要預測項目,且參與教育 及休閒活動較多者,其生活滿意度也較高。利用休閒運動的參與,更可填滿老人多餘的 時間,滿足老人對老化事實調適的需要,達成一功能性的平衡(王素敏,1997)。綜合 上述,老年人積極的參與休閒運動可促使在老年時成功老化,相對也提高了生活滿意度。

(6)

(二)老人休閒運動參與相關層面

根據Riddick and Daniel(1984)研究發現,休閒活動之參與也會影響老人的生活滿 意度。而休閒活動的參與率和老人的生活品質評估有正相關(陳碗蘭,1992)。換言之,

愈常參與休閒活動,其生活的滿意度就愈高。蔡長清(1998)在針對退休老人休閒參與 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的研究結果也認為二休閒參與量較高的退休老人,其生活 滿意度也較高,且不論何種休閒活動類型,參與頻率較高者其生活滿意度也較高。蔡月 美(1995)在針對臺北市六十歲以上老人,欲瞭解其運動行為現況,並探討運動行為與 其背景因素、健康信念、運動社會支持及運動自我效能間的關係運動行為研究中,結果 顯示有規律運動的老人佔68.2%,每天平均運動時間為 61.6 分鐘。

陳鴻雁(1999)針對台灣地區 55 歲以上老年人休閒運動行為的研究中指出,老年 人參與休閒運動的參與習慣以偶而為之,每週1~2 次、持續時間每次 1 小時內為主。老 年人參與休閒運動的規律性在整體性上有 57.33%為偶而為之。55-59 歲 61.37%、60-60 歲 61.05%及 65 歲以上 54.83%為偶而為之。老人參與休閒運動的每週次數在整體上有 32.78%以每週 1-2 次為主。55-59 歲 35.34%、60-60 歲 35.66%及 65 歲以上 30.98%為均 以每週1-2 次為主。顯示每週次數在不同年齡層上有顯著性差異。老人參與休閒運動的 持續時間:55 歲以上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的每週次數在整體上有 63.32%以每次 1 小時 內為主。55-59 歲 58.9%、60-60 歲 62.5%及 65 歲以上 64.62%,顯示運動持續時間在不 同年齡層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另外,賴爾柔(1998)、林麗惠(2001)等人在探討老人生活滿意度的研究中,將 參與成效和參與態度兩個層面,用來做為研究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層面。賴爾柔

(1998)在針對鄉村老人生活滿意的研究結果指出,愈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高齡者,生 活滿意度也將提高。而參與成效愈好,生活滿意度愈高。林麗惠(2001)針對參與包含 休閒活動課程的學習活動之高齡者為研究對象,進行高齡者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在參與 態度方面相當積極;在參與成效方面相當良好。

(三)老人休閒運動影響因素

整體而言,不同背景變項老人參與不同類型休閒活動之程度存在顯著差異。年齡、

教育程度、行業別、職業階級和健康狀況對於老人參與休閒活動種類的影響較為顯著。

陳畹蘭(1992)指出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及收入等變項是影響台灣地區老人休閒 活動範圍的重要變項;年齡愈長的老人,在休閒活動參與範圍愈小。教育程度愈高、身 體狀況愈好以及每月收入愈多的老,其休閒活動參與的範圍也愈大。在社交一旅遊性休 閒方面:年齡愈輕、教育程度愈高、身體狀況良好以及收入愈高者,比較會從事這一類 型的休閒。而休憩性休閒活動是屬於比較靜態、不須要太花費的活動,所以教育程度較 低及收入較低的老人在此類休閒活動的參與較多。另外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 逐漸的退化,體能已不如從前,無法負荷較需體力的活動,因此僅能參與一些較不需體 能的靜態活動。

老人的教育程度亦會影響休閒活動參與程度,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對社會參與的程度 亦高,反之則低;從事社會參與者的特質,以小學和大專以上教育程度居多,高層及中 層教育程度的老人,會從事藝文活動,參加學術或科技方面的研討會、展覽會。低教育 水準的老人只會參加非知識性娛樂。健康狀況較好的高齡者,參與教育活動的動機較 高。大多自覺身體狀況良好、身體健康的老人才有興趣從事活動;罹患長期或消耗性的 疾病,則缺乏興致及體力從事活動。經濟狀況會影響老人晚年社會活動的參與和娛樂方

(7)

高者,大多參加文康休閒與進修學習活動,參加社會服務者較少;收入愈高者對其休閒 活動的參與愈多。缺乏伴侶往往是老年人未參與休閒的一項重要因素。

陳秀珠(2001)以台北市基督長老教會所屬的松年大學五十五歲以上全體學員為母 群體,研究結果發現,有規律運動的老人佔 78.4%,無規律運動者佔 21.6%,受測老人 主要運動項目為散步,其次為體操。運動強度以輕度運動者最多。每週平均運動時間為 5.3 小時,其中有規律運動者為 6.3 小時,無規律運動者為 1.7 小時。受測老人的規律運 動行為可由過去規律運動習慣及自覺運動障礙兩個變項來預測,其中又以過去規律運動 習慣的影響力最大,亦即過去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其現在從事規律運動與否的機率比為過 去無規律運動習慣者的3.249 倍。

三、活動領域相關文獻

鄭詩涵(2004),蔡淑瑩(2001)研究指出老人平日活動地點主要在土地公廟及老 人活動中心。而社會福利、政策、民間團體及社區開放空間直接影響老人對社區空間的 使用方式。研究提出以內在中心、家、生活鄰里與社會鄰里四種空間層次中的互動關係 來探討老人的生活空間;就生活鄰里而言,可以設置各種設施及社區服務,來減低老人 經營家環境的困難,透過開發或改善日常生活範圍內的公共設施如公園、老人中心等,

並且規劃良好的交通方式讓老人易於接近與社會鄰里互動的活動據點,使無形的社會鄰 里透過實質環境的配合,可以擴展了老人的生活空間,也達成了老人自我的實現。

蕭郁芬 (2003)探討自費安養設施中雖設有休閒設施,入住老人的生活滿意度仍 低於一般在宅安養,主要受到休閒參與影響。以高齡者個人特質、硬體設施、軟體經營 政策、設置區位四面向建立研究架構。以台南市三家自費安養設施為研究對象,由於這 三家的設置區位具有不同的特性,特以此作探討:

A設施-台南市仁愛之家康寧園(區位特性:市中心):鄰近公園、菜市場、火車 站與熱鬧商店街區等休閒資源;雖鄰近公園但相隔車流量多的馬路減低受 訪老人前往運動意願。

B設施-台南市長青公寓(區位特性:市郊區):附近缺乏可步行到達的菜市場,

地區附近雖有大賣場但在步行距離上過於遙遠,再加上附近缺乏大眾運輸 接駁站,因而影響外出休閒意願。

C設施-台南縣關廟鄉悠然山莊安養中心(區位特性:縣郊區):廣大綠地、安全 的散步空間尚可滿足行動不便或身體虛弱者的休閒需求,但無法滿足健康 住戶的休閒需求。

本研究從老人休閒行動活動領域觀點出發,比較三家位於市中心、市郊區與縣郊區 等不同設置區位的自費安養設施以及實質上仍屬安養設施的老人公寓,欲了解不同外在 環境對老人休閒的影響。

研究發現位於市中心巷弄內且鄰近火車站、公園、市場等資源的A設施,對健康、

行動正常的老人而言相當方便,雖然入住者原居住地皆不屬於該社區居多,但該環境可 幫助老人維持入居前的休閒習慣,健康老人的休閒行為活動領域較其它兩家最為廣泛,

善用社區與社區以外的休閒資源;其缺點為交通危險、行動不便或對周圍環境不熟的老 人無法利用社區資源。B設施位於市郊區,周圍缺乏可步行到達的市場、多為空地與公 寓,影響老人外出購物休閒的意願,被孤立於生活圈之外;但由於B設施位於市郊戶外 庭園面積廣大,成為無能力外出與行動不便老人的休閒場所。而C設施位於縣郊區中,

基地面積廣大,提供無能力外出的老人一個安全的運動休閒場所,但該區位對健康、活

(8)

動力強老人的休閒行為活動領域產生負面的影響,使其休閒行為侷限於設施內部。

整體來看,A設施位於市中心社區巷弄中,對健康、可自理生活老人確實能提供豐 富的休閒資源,該設施硬體設備與社區共享,破除以往位於山區與世隔絕的「機構化」

的概念。但從B、C設施設置區位離市區較偏遠,基地面積廣大可提供無能力外出老人 一個安全的運動空間,A設施位於市中心取地困難,產生無能力外出的老人無法利用社 區宗教、綠地等休閒資源,對設施內無障礙戶外庭園與宗教設施產生期待的問題,也突 顯出以健康、可自理生活的「安養」設施其設置區位社區化、都市化的外部環境,確實 能提供健康老人充足的休閒資源,但設施內部無法完全滿足入居老人其身心機能老化的 休閒需求的缺點。

參、台南市老人活動團體現況調查

依據其老人休閒活動性質,以及舉辦老人休閒活動特性作為區別,目前台南市老人 活動團體大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老人福利團體

為培養台南市老人福利團體領導者具備推動與倡導老人福利工作能力,並建立社會 福利觀念與落實行動於在地社區,希冀藉由針對老人福利團體及社區領導者之訓練,培 養在地老人福利倡導種子人才,從了解老人福利政策、老人福利專業服務之理念與精神 到深根行動於老人福利團體及在地社區,進而倡導與影響老人福利政策與服務之發展。

由於現今社會老年化及少子化,形成老人人口比例越來越提高,老人的福利與需求即變 成社會重大的環節,須更強調老人福利工作之重要性。

為此,台南市政府固定編列經費補助民間團體,對於即將退休者提供研習活動,以 增強民眾規劃自身銀髮生涯的能力及相關知識的了解。老人福利團體得於辦理各項活動 時,向台南市政府社會局長青福利課申請活動補助,而老人福利團體的活動內容多以自 強活動、旅遊為主。目前台南市登記有案共為24 個。

二、長壽俱樂部

依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第十二條規定,政府社區發展指定之工作項目,有關精神倫 理建設部分,在社區發展協會得依法設立分支機構-社區長壽俱樂部,並應依章程規 定,擬具組織簡則,載明設立依據組織、任務,經費,由社區發展協會之理事會為主辦 單位,村里、鄉鎮縣市為協辦單位,由社區老人參與為會員組成之俱樂部,以進行各項 社區老人之相關活動。而社區成立老人長壽俱樂部,組織各種社團,定期實施聯誼活動,

可配合節日慶典擴大舉行,不僅娛樂老人,也是一種社會教育,使社區居民重視老人權 利。

台南市各行政里的社區發展協會根據當地里民需要成立長壽俱樂部,並以各行政里 當地的活動中心為活動據點;其活動內容包括了:開班授課、母親節表揚模範母親、重 陽節敬老活動等,根據統計,現今台南市長壽俱樂部總數為145 個。

表一 台南市老人福利團體一覽表

(9)

資 料 來

源:台南市政府社會局長青福利課

表二 台南市各行政區社區發展協會及長壽俱樂部一覽表 社區發展協會 社 區 活 動

中心

守望相助隊 媽媽教室 長壽俱樂部

東區 30 13 14 21 15

南區 36 14 9 11 18

北區 41 15 19 20 40

中西區 29 9 3 10 23

安南區 51 20 9 14 43

安平區 21 10 3 5 6

合計 208 81 57 81 145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社會局長青福利課

編號 機 構 名 稱 住 址 聯絡電話

1 台南市高齡會 台南市北忠街99 號 2030037

2 台南市高齡建行會 台南市南寧街47 號之 2 2157707 3 台南市東區老人會 台南市中華東路二段22 巷 22 號 2752695 4 台南市安平區長壽老人會 台南市國勝路45 號 2230855 5 台南市北區長壽老人會 台南市成功路238 巷 7 號 2204830 6 台南市老人福利協進會 台南市永福路一段24 巷 4 號 2137758 7 台南市南區老人會 台南市鹽程路131 巷 73 號 2653037 8 台南市幸福長壽會 台南市西門路一段736 號 2139518 9 台南市安南區老人會 台南市城西街一段62 號 2577179 10 台南市西區老人會 台南市郡緯街76 號 2209788 11 台南市老人健身會 台南市府前路一段156 號 2273849 12 台南市老人會 台南市中華東路二段22 巷 22 號 2752695 13 台南市祥菁長壽會 台南市體育路10 號之 35 2156422 14 台南市府城長壽會 台南市開元路394 巷 41 弄 9 號 2371537 15 台南市長生高齡學會 台南市北區開元路66 巷 34 號 2375125 16 台南市博愛長壽會 台南市新樓街63 號 2383818 17 台南市南都長壽會 台南市中華南路二段247 巷 1 號 2913306 18 台南市開南長壽會 台南市新建路53 巷 10 號之 1 2910461 19 台南市南廠長壽會 台南市郡西路37 號 2260691 20 台南市黎明長壽會 台南市北門路二段48 號 2689876 21 台南市福星長壽會 台南市海佃路四段388 巷 119 號 2552088 22 台南市福祿壽長壽會 台南市灣裡路67 號 2 樓 2961763 23 台南市大恩長壽會 台南市南區國民路176 巷 21 號 2881695 24 台南市公教退休協會 台南市南門路263 號 2157074

(10)

三、老人福利機構

為本市加強推行社會福利,提升服務品質,促進老人休憩活動,使本市老人有一優 雅舒適的活動環境,並且為滿足老人求知成長的需求,利用老人文康中心或其他合適場 所設立長青學苑,提供老人再充實、再教育機會,並擴大其生活層面為提倡老人身心健 康;設置「老人教室」,實施補習教育,按其興趣辦理各科目知識的傳授,使老人學習 知識。台南市目前老人福利機構有松柏育樂中心、康寧園、長青公寓等。

四、運動團體

老年人通常在早晨參加休閒運動,因為早晨空氣好、溫度適中,所以許多運動團體 皆選在此時刻舉辦活動,其活動地點大多為面積廣大的公園綠地、學校操場,例如早覺 會、氣功十八式、土風舞等大型運動團體。

肆、結論

台南市的老人活動團體在地方的蓬勃發展已逐漸形成,這些團體的產生大多來自老 人自發性的組合,從事老人運動、休閒、旅遊、社交等,並逐漸有老人再教育的課程設 計,如長青公寓、松柏學苑,提供老人在健康、人際、精神層面的需求,但仍普遍面臨 三個困境:

一、活動經費不足:

各老人團體推動休閒、教育活動,常常面臨經費來源不足的問題,來自政府的補助 少,常常需爭取一些民間資源,而民意代表的支持也經常是經費來源之一,因而在地方 上老人團體也常有清楚的政黨色彩或選舉時有特定的支持者,如此易扭曲老人自發性的 特色反而易被形成選舉時的大票倉。

二、活動場所不足:

老人人口數的增加,活動空間需求大,許多老人團體沒有活動場地提供老人聚會及 活動,如何解決地方老人活動場所缺乏問題,除了須地方政府在施政上多做規劃外,如 何善用既有的公共設施(如學校教室、里民活動中心)或公有空間或結合當地宗教既有 空間做為老人活動場所,亦是可努力的嘗試。

三、老人社會參與的管道不足:

老人應有參與政策制訂和執行的機會,特別是對老人有影響的政策,但 目前這方 面的管道顯得不足,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的組成,即希望扮演老人代言人的角色,並積極 開創更多機會讓老人有直接發聲的管道。

台灣的老年人口近年來成長快速,高齡化社會必為未來之趨勢。然而,國內卻鮮少 有設計完善的老年人休閒活動課程與休閒活動場所。一般健身俱樂部比較重視年輕族群 和上班的休閒活動安排,使得老年人沒有太多休閒活動的選擇,導致參與率的降低,為 了提昇老年人休閒活動的參與意願,應一方面鼓勵各活動俱樂部和老人團體提供運動場 地,另一方面必須了解老年人參與的動機,提供舒適的活動空間、便利的交通、安全的 活動環境、同儕之間的社交接觸,藉此改善老年人以與活動的頻率。

(11)

參考文獻

1. Berger, B. G. (1988).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life quality of older adults.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apers, 22, 42-58.

2. Fry, P. S. (1992). Major social theories of ag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ing concepls and practice : A critical review.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20(2), 246-329.

3. Henry, N. J. (1989). A qualitative study about perceptions of life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yracuse University.

4. Ruuskanen,J.M., & Ruoppila,I.(1995).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eople aged 65 to 84 years. Age and Ageing, 24, 292-296.

5. 朱坤連(1995)退休人員生活需求及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與繼 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青松(2002)高齡者休閒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1:21-38。

7.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 院護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吳郁銘(2004)活動型老人休閒運動參與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萬 華會所會員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9. 周家華(1995)社會老年學理論研究,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8(2):255-279。

10.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 繼續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11.許坋妃(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 活動場所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陳畹蘭(1992)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 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黃耀榮(1997)老人休閒環境特性與需求之城鄉差異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 學報」,21:01~20。

14.蔡淑瑩(2001)台北市居家老人生活空間與環境體驗,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15.蕭郁芬(2003)自費安養設施高齡者休閒行為的活動領域探討 ─以台南地區三家自 費安養設施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鍾朱炎(2000)為老年人設計的福祉設施-以老人生活簇群及空間需求之設計規劃研 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醫務管理組碩士論文。

17.蘇瑛敏(1997)日常休閒活動類型與設施圈域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婦女為例,中 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20:77~9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igure 6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ment ∆y and the differential dy: ∆y represents the change in height of the curve y = f(x) and dy represents the change in height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below, write a journal entry about what happened.. Write at least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3.2 In regard to the sister school activities arranged for teachers, most of the teachers agreed that the exchange activities had the effects of broadening their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多年以來,我們發現同學針對交換生或訪問學生的規劃有幾種類 型:(1) 選擇未來行將深造的國家與學校; (2) 選擇一個可以累積壯遊行 旅的大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