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 學 專 題 文 學 專 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文 學 專 題 文 學 專 題"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選 修 單 元 三 選 修 單 元 三 選 修 單 元 三 選 修 單 元 三 文 學 專 題

文 學 專 題 文 學 專 題

文 學 專 題 : : : 先 秦 文 學 : 先 秦 文 學 先 秦 文 學 先 秦 文 學

一 一 一

一 、 、 、 學 習 目 標 、 學 習 目 標 學 習 目 標 學 習 目 標

透過研習先秦時代的文學作品,認識先秦文學的特色,了解先秦時代的 精神面貌,感受作者的情懷,體會文學與時代、地域、文化的關係,提 高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

二 二 二

二 、 、 、 、 學 習 重 點 學 習 重 點 學 習 重 點 學 習 重 點

1. 認識先秦文學的風貌

2. 理解作品的背景、內容、主題、結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比較不同作家作品的特色

4. 賞析及評論先秦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5. 培養並提高閱讀先秦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

三 三 三

三 、 、 、 、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 果

1. 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先秦作家的情懷,對先秦文學作品有個人 的感受

2. 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先秦作品的時代和地域特色 3. 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先秦文學作品的思

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 4. 樂於閱讀不同類型的先秦文學作品 四 四 四

四 、 、 、 課 節 、 課 節 課 節 課 節

共 33 節(約 22 小時),每節 40 分鐘

(2)

五 五

五 五 、 、 、 、 學 習 材 料 學 習 材 料 學 習 材 料 學 習 材 料

甲 甲

甲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 : :

1. 視像光碟:上下五千年 2. 《吳越春秋‧彈歌》

3. 《易經‧歸妹》

4. 《禮記‧蠟辭》

5. 《易經‧中孚》

6. 《女媧補天》

7. 《后羿射日》

8. 《精衛填海》

9. 《夸父逐日》

10. 《周南‧關雎》

11. 《豳風‧七月》

12. 《小雅‧無羊》

13. 《周頌‧良耜》

14. 《魏風‧伐檀》

15. 《豳風‧東山》

16. 《大雅‧民勞》

17. 《周頌‧噫嘻》

18. 《九歌‧山鬼》

19. 《九章‧哀郢》

20. 《左傳‧莊公十年‧長勺之戰》

21. 《國語‧周語‧召公諫弭謗》

22. 《戰國策‧燕策‧荊軻刺秦王》

23. 《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

24. 《國語‧晉語‧叔向賀貧》

25. 《戰國策‧趙策‧魯仲連義不帝秦》(節錄)

26.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師》

27. 《國語‧越語‧勾踐棲於會稽》

28. 《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節錄)

29. 《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諫假道》

30. 《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31. 《論語‧先進侍坐章》

(3)

33. 《荀子‧勸學》(節錄)

34. 《莊子‧秋水

惠子相梁》

35. 《莊子‧達生

痀僂承蜩》

36.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節錄)

乙 乙 乙

乙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書 籍 或 音 像 材 料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書 籍 或 音 像 材 料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書 籍 或 音 像 材 料 :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書 籍 或 音 像 材 料 : : 1. 錄像:饒宗頤(2003)《詩的欣賞》

2. 朱崇才(2001)《素樸弦歌:輝映千古的詩經》

3. 夏傳才(編著)(1998)《詩經語言藝術新編》

4. 郭壯森、包景誠(2001)《南國詩魂:風韻高標的楚辭》

5. 吳宏一(1998)《詩經與楚辭》

6. 蕭兵(1987)《楚辭與神話》

7. 張高評(1982)《左傳之文學價值》

8. 王晶雄、商景龍、管秀 (2002)《戰國策與論辯術》

9. 劉乃和等(2000)《左傳、國語、戰國策精言妙語》

10. 張葆全(選析),秦似(審訂)(1987)《先秦諸子散文賞析》

11. 楊伯峻(1997)《孟子導讀》

12. 謝祥皓(1988)《莊子導讀》

13. 顏崑陽(1982)《莊子的寓言世界》

14. 陳奇猷、張覺(1990)《韓非子導讀》

(4)

六 六 六

六 、 、 、 、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甲 甲

甲 教 學 教 學 教 學 教 學 : : :

教學環節教學環節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課節課節課節課節 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學習內容

1 不老的傳說 1-2 選讀原始歌謠和神話,認識原始文學的起源 和特色,初步認識寫實和浪漫的表現手法。

2 詩經與楚辭:素樸弦 歌、南國詩魂

3-12 選讀詩經及楚辭作品,比較詩經及楚辭的分 別。透過理解、賞析和評論文學作品的內 容、主題和表現手法,探討作品與時代、地 域、文化的關係。

3 歷史散文:智慧結 晶、心靈再現

13-24 選讀左傳、國語、戰國策作品,透過理解、

賞析和評論文學作品的內容、主題和表現手 法,了解歷史散文在記事、記言和寫人的藝 術成就,並探討作品與時代、社會的關係。

4 諸子散文:文質兼 備、藝道合一

25-32 選讀論語,以及孟子、荀子、莊子和韓非的 作品。透過理解、賞析和評論文學作品的內 容、主題和表現手法,探討作品與時代、社 會、個人的關係。

5 總結 33 總結研習先秦文學作品的經驗,認識先秦文 學的發展概況、地位和價值,並了解其特色。

6 延伸活動 彈性 處理

 成語逐句捉

 寓言創作

乙 乙 乙

乙 評 估 評 估 評 估 評 估 : : : 進展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 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



口頭報告



分組討論



寫作短評

總結性評估 總結性評估 總結性評估 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



專題介紹



撰寫評論

(5)

欄的相應位置,以  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

準則,以供參考。

(6)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不 老 的 傳 說

不 老 的 傳 說 不 老 的 傳 說 不 老 的 傳 說

第第第

第 1-2 節節節節

1. 播放視像光碟《上下五千年》中詩經、孔子、孟子、

莊子、百家爭鳴、屈原部分,藉此喚起學生對先秦文 學的印象,並引發其學習興趣。

本單元開始前,學生對先秦 文 學 史 的 發 展 應 有 概 括 認 識。

2. 着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幾首傳說時代的歌謠,然後總結 其內容和形式的特點:

 《吳越春秋》的彈歌

 《易經》的歸妹

 《禮記》的蠟辭

 《易經》的中孚

教師簡介原始文學的起源和特點。

原始歌謠源自生活、勞動、

宗教,特點如下:

 內容

- 表現狩獵的過程與勞動 的歡快(彈歌)

- 寫牧場上男男女女邊勞 動 邊 對 唱 的 情 景 ( 歸 妹‧上六)

- 在祭祀中用歌聲唱出渴 求征服自然的願望(蠟 辭)

- 描寫戰爭勝利歸來的情 景(中孚‧六三)

 形式

- 篇幅短小,多為二言,

或有三言 - 有節奏有韻律 - 語言淳樸自然 - 表現手法:寫實 3. 學生於課前蒐集有關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資料,並選

讀:

 《女媧補天》

 《后羿射日》

 《精衛填海》

 《夸父逐日》

着學生於課堂上分享個人對這些神話的體會和感受,

並歸納上古神話的特色。

中國古代神話的特點:

 離奇的情節

 奇特的幻想

 大膽的誇張

 豐富的想像

 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表現手法:浪漫

4. 教師總結原始文學的面貌,並簡介先秦文學的發展。

 詩歌方面:繼原始的二言詩之後,相繼出現四言 體、雜言體以及屈原所創的騷體。

 文學的發展隨時代、地域 的變而變。時有古今(先 後),地有南北(中外),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

(7)

 散文方面:在文字發明以後,繼口耳相傳的原始 神話,最早出現了巫史記事文,相繼有記言體、

編年體、記事體的歷史散文,以及有語錄體、論 辯體的說理散文。

一地域有一地域的文學的 契機。

 可參考:

褚斌杰、譚家健(主編)

(1998)《先秦文學史》,北 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延伸活動

選讀若干原始神話材料,探討其內容主題及表現手 法,並評論原始神話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貢獻,然 後作小組匯報。

材料來源:

《山海經》、《穆天子傳》、

《楚辭》、《淮南子》、《列 子》、《莊子》等。

原始神話在中國文學發展史 上的貢獻:

 提供了豐富的文學題材

 啟發了作家的想像力

 浪漫主義文學的萌芽

詩 經 與 楚 辭 詩 經 與 楚 辭 詩 經 與 楚 辭

詩 經 與 楚 辭 : : : : 素 樸 弦 歌 素 樸 弦 歌 素 樸 弦 歌 素 樸 弦 歌 、 、 、 、 南 國 詩 魂 南 國 詩 魂 南 國 詩 魂 南 國 詩 魂

第 第 第

第 3-12 節

1. 朗讀詩經國風《周南‧關雎》,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節 奏和情感,引導學生討論作品的主題,並與《秦風‧

蒹葭》比較,探討兩首作品在主人公的形象和表現手 法等方面的異同。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研習指 定作品《蒹葭》,對詩之六 義風雅頌(詩的類型體制)

賦比興(詩的表現手法)已 有一定認識。此處可重溫詩 經的特色:

 四言句式、重章疊句、語 言質樸

 民歌大多出於民眾的口頭 歌唱,是民眾感情的自然 宣 泄 , 內 容 緊 扣 民 眾 生 活,風格淳樸厚實

 在國風中,以戀愛婚姻為 題 材 的 則 有 三 分 之 一 以 上,作品的可讀性也高

《關雎》是一首愛情詩,主 人公愛上了在河邊採荇菜的 姑娘,陷入極度思慕之情,

並 在 想 像 中 滿 足 了 愛 的 渴

(8)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求,充分體現了《詩經》樂 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藝術特 色。「琴瑟」、「鐘鼓」都 非平民之樂,加上詩中的「君 子」自謂,可推知主人公為 一貴族。詩中運用了興寄的 表現手法,由景觸情,由實 入虛,將詩境步步拓寬,給 讀者以豐富的聯想和想像,

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 果。

《蒹葭》這首愛情詩的主人 公在霜露濃重的秋晨徘徊岸 邊尋找所思念的人兒,情意 纏 綿 , 只 可 惜 「 宛 在 水 中 央」,人兒可望不可及,詩 中巧妙地用蘆葦、霜露、秋 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種淒迷氣 氛,烘托所思不見的悵惘心 情。主人公淒寂的情懷和寥 落的秋景達到了融合無間的 藝術境界。

2. 講讀《豳風‧七月》,賞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 點。

詩經除了「男女相與詠歌,

各言其情」的愛情詩,「饑 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 勞動詩同樣寫來情由衷發,

逼真感人,充分表現了詩經 寫實的藝術特色。

《七月》寫農民一家從春到 冬,終年忙碌,一刻不閑的 生活狀況。全詩宛如一幅畫 卷,以月份為經,以每月的 農事、雜務為緯,縱橫交錯,

敘議結合,組成一幅幅生動 的畫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 現實。詩中敘事繁簡得當,

每個場景鮮明生動,尤其多 用 對 比 手 法 ,給 人 突 出 印 象,詩歌的語言平實流暢,

不作誇張渲染,卻見感人。

(9)

3. 分組活動:

着學生分組,在《小雅‧無羊》及《周頌‧良耜》兩 詩中選取一首,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作 口頭匯報。

《無羊》歌詠牛羊繁盛,有 頌祝的意味。詩中以簡潔生 動的語言在前三章勾勒了一 幅放牧圖,或寫物態,或寫 人情,都栩栩如生,無不精 妙。

《良 耜 》 是 周 王 在 秋 收 之 後,為答謝社稷神佑舉行祭 祀的樂歌。全詩看來,除末 尾有幾句祭祀的祈禱語外,

其他部分都是用白描手法直 敘勞動生活,春耕、夏耘、

秋收、冬祭,層層鋪寫,有 條不紊。全詩敘寫事物,清 晰、鮮明,具寫實的藝術效 果。

4. 着學生分組討論,就下列三方面比較《豳風‧七月》、

《小雅‧無羊》及《周頌‧良耜》三首農事詩:

 作品的作意 反映當時農家生活實況,直

陳其事。

 內容的側重 或慶豐收,或饗神明,或寫

勞動的苦與樂。

 表現的手法 語言質樸,運用賦比興,亦

各有側重。

5. 着學生從上述詩經作品中選出最能反映農民生活、思

想、感情的一篇,並就個人的體會作口頭報告。



可透過口頭報告,了解學 生對詩經作品內容的理解和 感受。

6. 着學生分組,從下列四篇作品中選讀一首:

 《魏風‧伐檀》

 《豳風‧東山》

 《大雅‧民勞》

 《周頌‧噫嘻》

詩 經 的 作 品 ,無 論 什 麼 體 制,什麼題材,都能真實而 形象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民 生、政治社會面貌。

討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然後分組匯報。

教師補充,並總結詩經的內容特色和社會作用。

詩經的內容特色:

 樂而不淫

 哀而不傷

(10)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怨而不怒

詩經的社會作用:

 可以興

 可以觀

 可以群

 可以怨

孔子提倡詩教: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論語‧為政》)

思無邪是孔子對詩三百內容 的總評。詩中表現的是誠正 無邪的思想感情,不淫、不 傷、不怒,通過涵詠詩篇,

受到感染陶冶,也就涵養人 的溫柔敦厚優良品格。

思無邪就是說《詩》三百的 內容都是正當的,與政治教 化有關的。孔子的學《詩》

理論為漢代的《詩》學奠定 了基礎。「後來《禮記‧經 解篇》的『溫柔敦厚,詩教 也』……《詩‧大序》所說

『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

美教化,移風俗』,也是從 興觀群怨,『事父事君』等 語演變出來的。」

( 可 參 考朱 自 清 《 詩 言 志 辨‧詩言志》三《教詩明志》)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 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 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 語.陽貨》)

興、觀、群、怨、事父事君 是孔子提倡的學《詩》目的,

與學《詩》的方法。從目的 看,孔子是要把《詩》作為 禮教的工具;從方法說,孔 子要求從詩句中推繹出政治 倫理的大道理來。

(11)

通過詩歌的藝術形象、內容 和韻律可以感染和激發人的 思想感情,可以認識生活,

可以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可 以對社會現狀提出批評而促 進改革等都是詩歌興觀群怨 的功能。

7. 延伸活動

着學生研習「詩之四始」,從體制類型、主題思想、

語言風格等方面評論各篇作品的特色。

 《文王》、《鹿鳴》、《清 廟》分別為詩經大雅、小 雅和頌的第一篇,與國風 第一篇《周南‧關雎》號 稱為「詩之四始」。

 通過研習「四始」,重溫

「六義」,讓學生對《詩 經》的體制形式、思想內 容有更具體,更深刻的體 認。

8. 導讀楚辭《九歌‧山鬼》,與學生討論作品的主題和 表現手法。

讓學生重溫必修部份研習過 的篇章《九章‧涉江》,對 楚辭的藝術特色有所認識。

楚辭不只運用了當地的方言 和流傳於民間的遠古神話傳 說,而且還用了南方(楚地)

的名花異草作為言志的重要 手段。奇特的構思、宏偉的 結構、華麗的詞采、新穎的 語言形式,加上豐富的想像 力 , 形成 了 楚 辭 的 藝 術 特 色。

楚 國 風俗 相 信 鬼 神 而 好 祭 祀 。 祭 祀 時 一 定要 唱 歌 跳 舞。屈原放逐之後,憂愁苦 悶,看到民間祭祀時的歌舞 詞句鄙俚,於是就寫了《九 歌》以表達對神的敬意,又 寄托着自己的冤屈,並用它 來諷諌。

《九歌》中充滿了神話般的 綺麗色彩和豐富的想像。神

(12)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靈們的生活、感情和行為各 有特色,但同樣的又都與人 間生活息息相關。人神世界 的完美結合和濃厚的抒情氣 氛,成為這組詩歌最鮮明的 特色。

《山鬼》是楚人祭山神的樂 歌。山鬼是巫山女神,辭中 寫山鬼戀愛失意。山鬼的求 偶不遇正正是詩人個人感情 與經歷的自寓。

作品對山鬼的外貌描寫和心 理刻畫,由表入裡地突出人 物的形象。

作品描繪山中的景物和幽暗 深遠的環境,烘托山鬼失戀 的心境和孤獨憂愁的身影,

塑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充 分體現楚辭浪漫主義的表現 手法。

9. 着學生模仿《九歌‧山鬼》描繪山鬼等候男神的情態,

創作一齣獨幕劇,在課堂上演出。

10. 講讀楚辭《九章‧哀郢》,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寫作 背景、主題內容,並賞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表 現手法。

《九 章 》 真 實 反 映 屈 原 被 疏、放逐以至沉江前的悲憤 感情。《哀郢》是對詩人當 年離別郢都,流亡江南途中 情景的痛切回憶,抒發了放 逐九年,日夜不忘故國都城 的淒愴之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

 哀民族之不幸

 怒君王之不爭

 強烈愛國精神

 面 對 家 國 之 恨 、 民 族 之 哀、身世之悲:失落?義 憤?責任?

作品的表現手法:

言辭直接而感情強烈。反復 表達了對於郢都,也是對於

(13)

楚 國 的思 念 之 情 ; 文 字 哀 麗,愛國情緒洋溢字裡行間。

11. 延伸活動:

《九歌》和《九章》同為屈原所作,也體現了詩人的 思想和性格,但兩者表達情感的手法和方式卻有不 同,着學生綜合研習所得,就個人體會,作口頭報告。

《九 歌 》 借 神 話 祭 歌 以 抒 情。楚國是個巫風很盛、注 重祭祀的國家。祭祀則必定 有音樂歌舞,包括民間也是 這樣。屈原的創作是在民間 祀神歌舞的基礎上,加以提 煉、提高,是一種再創造。

這組詩歌,除了娛神的目的 之外,還包含着詩人的某種 理想和要求,這就是對於國 事的關注和對楚王的期望。

《九章》屬政治抒情詩,在 敘述屈原流放生活中抒發憂 國憂時的感情。

南宋朱熹《楚辭集注》:「屈 原既放,思君念國,隨事感 觸,輒形於聲。後人輯之,

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 出於一時之言也。」

12. 引導學生就本單元曾研習的詩經和楚辭作品,探討文 學作品與「時代」、「地域」、「文化」的關係。最後由 教師補充、總結。

文學作品反映生活、反映現 實。時代不同,地域不同,

文化不同,就有不同的文學 作品。

通過本活動,可深化學生對 先秦詩歌的背景、題材、內 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認識。

13. 專題研習:

以「詩經與楚辭的比較」為題,分組進行專題研習。 教師可提示學生選定比較的 方向,例如:

時代、地域、文化、主題思 想、題材內容、寫作技巧……

 詩經:北方、平民、寫實、

四言

 楚辭:南方、貴族、浪漫、

雜言

(14)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14. 延伸閱讀

(1) 錄像資料:饒宗頤(2003)《詩的欣賞》,香港: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2) 朱崇才(2001)《素樸弦歌:輝映千古的詩經》,

瀋陽:遼海出版社。

(3) 夏傳才(編著)(1998)《詩經語言藝術新編》,

北京:語文出版社。

(4) 郭壯森、包景誠(2001)《南國詩魂:風韻高標的 楚辭》,瀋陽:遼海出版社。

(5) 吳宏一(1998)《詩經與楚辭》,台北:台灣書店。

(6) 蕭兵(1987)《楚辭與神話》,南京:江蘇古籍出 版社。

歷 史 散 文 歷 史 散 文 歷 史 散 文

歷 史 散 文 : : : : 智 慧 結 晶 智 慧 結 晶 智 慧 結 晶 智 慧 結 晶 、 、 、 、 心 靈 再 現 心 靈 再 現 心 靈 再 現 心 靈 再 現

第 第 第

第 13-24 節節節節

1. 講讀《左傳‧莊公十年‧長勺之戰》、《國語‧周語‧

召公諫弭謗》及《戰國策‧燕策‧荊軻刺秦王》,引 導學生討論作品的主題內容及表現手法,並比較三篇 作品「記事」的特色。

由於本環節學習材料較多,

教師可因應學生不同程度作 出剪裁或節錄。

 長勺之戰:

交代戰前準備(取得民心),戰爭場面(反擊和 追擊的時機取捨),最後對戰爭取勝進行總結。

《左傳》記事,語言精煉,

人物多樣,事件紛繁,記來 都完整嚴密。尤其擅長描寫 戰爭,條理明暢。

《左傳》寫戰爭,一般着眼 於戰爭的背景介紹和成敗的 分析。至於戰爭場面的描寫 則著墨不多。往往詳於戰前 及戰後,而略於戰爭本身。

 召公諫弭謗:

記周厲王為政暴虐,又以殘酷手段堵塞人民的言 路,鎮壓人民的反抗,不聽召公的苦心勸諫,結 果被人民流放的史實。文章的形式是在敘事,實 際重點是在記言。

《國語》記事零散,只敘梗 概,不如《左傳》完整

 荊軻刺秦王:

寫田光薦荊軻與燕太子丹為刺客,借樊於期之 頭,約秦武陽為助,易水送別,至荊軻失敗,整 個故事,情節複雜多變,人物個性奇特,場面誇

《戰國策》所記史事大多虛 擬,而寫作的藝術手法甚高。

(15)

張渲染,極具文學藝術感染力。

2. 導讀《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國語‧

晉語‧叔向賀貧》及《戰國策‧趙策‧魯仲連義不帝 秦》(節錄),引導學生討論作品的主題內容及表現 手法,並比較三篇作品「記言」的特色。

 燭之武退秦師:

著重剖析秦晉鄭三國利害關係,強調亡鄭無利於 秦,反能有利於秦之宿敵晉國,保存鄭國對秦國 有益而無害。說理周密,委婉動聽,因而打動秦 穆公立即退兵。

《左傳》記述行人和外交辭 令的文字,委婉得體,各盡 其情。或含蓄,或幽默,有 的委婉,有的強硬,大都不 亢不卑,隨機應對。

 叔向賀貧:

韓宣子憂貧,叔向反而祝賀。舉當時晉國兩大家 族的興衰,說明富而驕者必然敗家滅宗,恭儉有 德者可以消災免禍。平實道理,「賀貧」一語化 平為奇。

《國語》記言,有行人辭令,

有臣下諫諍,還有朋友勸勉 之言。

 魯仲連義不帝秦:

秦軍圍邯鄲,趙國人心惶惶之際,魯仲連力主抗 戰,反對投降,與勸降使者作針鋒相對較量。魯 仲連先曉以大義,再動以利害。雙方唇槍舌劍,

激烈爭辯。在魯仲連透辟的剖析,鐵的事實和堅 強的氣魄面前,投降派不得不認輸。

《戰國策》記言沒有隱諱,

當時的思想比較自由,游士 說客大多能暢所欲言。

《戰國策》的游說之辭與《左 傳》風格各異:

 《左》以理服人《戰》以 聲勢奪人

 《左》言辭懇切,彬彬有 禮《戰》有時強詞奪理,

巧言令色

 《左》平實穩重,委婉《戰》

鋪張揚厲,好誇飾,讓從 容辭令的行人演化為雄辯 的說客

3. 導讀《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師》、《國語‧

越語‧勾踐棲會稽》、《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 君》(節錄),引導學生探討篇中的主題內容及表現 手法,並比較作品「寫人」的特色。

 蹇叔哭師:

秦穆公要襲取鄭國,與晉爭霸中原。老臣蹇叔認

《左傳》寫人,儘管是片段,

卻也寫得形象生動,有聲有

(16)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為千里襲鄭,必敗無疑,但穆公不聽。文中運用 對話來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將蹇叔寫得有血有 肉,顯示他的老謀深算,亦表現了他憂國愛子的 複雜心情。

色。

 勾踐棲會稽: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之後退保會 稽,卑事於吳,經過二十年的生聚教訓,終於滅 吳復國的過程。文章具體記述時,以記言為主,

兼及記事,從而展示有關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形 象。

《國語》每以極簡潔的語言 表現人物性格,即所謂通過 記言以寫人。

 馮諼客孟嘗君:

開頭生動刻畫出一個與眾不同不甘冷漠的食客形 象,然後又突出地描寫了馮諼預見事物發展,巧 妙地利用解決矛盾的超人才能,這正是戰國策士 的典型形象。

《戰國策》有意識地塑造人 物形象,有意識地使用旁白 和代言法,刻畫人物內心活 動。

4. 教師簡述散文在先秦文學發展的情況,並總結先秦歷 史散文的特色。

 卜辭銘文和《周易》、《尚 書》、《春秋》是先秦散 文的萌芽與定型時期,其 後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 是散 文 發 展 的 第 一 個 高 潮。

 先秦歷史散文除史學價值 外,更具文學價值。其中

《左傳》偏於記事,《國 語》則基本上是一部記言 的史書。至於《戰國策》,

主要記載了戰國時代以縱 橫家為主的游士說客的活 動、謀略和說辭,是史家 之筆兼策士之辭。

5. 延伸活動

着學生選讀一些《左傳》記述戰事的作品,討論《左 傳》長於描寫戰爭的理由,並探討作品與時代、社會 的關係。

記述戰事的作品如: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楚城濮之戰》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秦晉殽之戰》

 《左傳‧宣公十二年‧晉 楚邲之戰》

(17)

春 秋 戰 國 是 戰 爭 頻 繁 的 時 代,生於戰亂,習聞戰亂,

編著者自能涉筆成趣。

6. 着學生自行閱讀《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諫假道》

及《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威王納諫》,在課堂進 行分組討論,探討作品的:

 時代背景和諫的原因

 諫與被諫的身份

 說諫的語言藝術成效

先秦歷史散文具有頗強的故 事性和戲劇性,描述歷史事 實時,注意交代事件的前因 後果、人物形象的刻畫、場 面細節的渲染調度,使文章 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已有 小說或戲劇的雛型。

7. 分組討論:

學生比較上述兩篇作品的寫作特色。:



可透分組討論,了解學生 對作品寫作特色的分析(例 如:寫人生動形象、有聲有 色,宮之奇的深謀遠慮,分 析透闢,正與虞公的昏庸固 執造成鮮明對比;記言委婉 得體、隨機應對,鄒忌勸說 齊王納諫,因小見大,由此 及彼,耐人尋味)。

8. 延伸閱讀

(1) 張高(評著)(1982)《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 王晶雄、商景龍、管秀(2002)《戰國策與論辯術》,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劉乃和等(2000)《左傳、國語、戰國策精言妙語》,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9. 延伸活動

根據生活經驗尋找題材,以「諫」為主題,創作廣播短劇。

諸 子 散 文 諸 子 散 文 諸 子 散 文

諸 子 散 文 : : : 文 質 兼 備 : 文 質 兼 備 文 質 兼 備 文 質 兼 備 、 、 、 、 藝 道 合 一 藝 道 合 一 藝 道 合 一 藝 道 合 一

第第

第 25-32 節節節節

1. 着學生蒐集有關先秦諸子散文的資料,認識諸子散文 的面貌。

諸子散文體式發展由三言兩 語的語錄體到對答體到長篇 巨制的專題論文。

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眾多,

(18)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作品無數。從文學成就看,

重要者有儒家的孔孟荀、道 家的莊子、法家的韓非。

諸子散文思想內容側重倫理 道德和現實的政治、社會、

民生問題,文史哲結合,風 格表現哲理藝術化。

2. 着學生朗讀《論語‧先進侍坐章》,感受作品的特色。

與學生討論:

 孔子如何評價四位弟子答問?你對此有何體會?

 篇中刻畫人物的效果

《論語》首創語錄體,以三 言兩語的獨白為主,不少機 靈而有啟發性的短語成為後 世流行的格言。

《先進侍坐章》是《論語》

中篇幅最長的一章,描述孔 子師徒之間的對話。此章記 述了子路、冉有、公西華、

曾皙四弟子之志願,也記下 了孔子對他們的批評:

 孔子認為「為國以禮」,

治理國家應該講求禮教謙 讓,但子路的一番話一點 也不謙遜,所以孔子才「哂 之」

 孔 子 認 為 「 安 見 方 六 七 十,如五六七十,而非邦 也者」,一方面肯定了冉 有所 談 的 是 治 理 一 個 國 家,另一方面亦暗中讚揚 他的謙遜

 孔 子 對 公 西 華 有 更 高 評 價,一方面指出「宗廟會 同,非諸侯而何」,肯定 了所說的宗廟會同之類的 事是國家大事,另一方面 也言「赤也為之小,孰能 為之大」,讚揚他謙遜之 外,又賞識他在這方面的 才能

 對 於 曾 皙 ,孔 子 深 感 贊 同,所以孔子在聽曾皙的 志向後,「喟然歎曰:『吾 與點也!』」可見孔子是

(19)

非常贊同曾皙之主張,他 說中了孔子心中的理想國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一 般篇幅短小,沒有嚴謹的結 構,但《先進侍坐章》則是 篇幅最長,也是最富文學色 彩的一章,其中寫人技巧頗 見成熟:

 人物生動,各有特徵,精 神面貌,恰如其份

如:篇中中心人物孔子,

他的言語舉措充份表現了 一個 平 易 近 人 、 循 循 善 誘、與學生有著融洽關係 的師長。

 語言簡練,表現力強 如:

- 「率爾而對曰」便傳神 地寫出子路那直率坦然 的樣子。

- 「夫子哂之」的「哂」

字,刻畫了孔子在微笑 中略帶嘲意的神態。

 善用對比襯托手法來寫人 如:

- 冉有的應對與子路的出 言不讓相比之下顯得冉 有謙讓有禮。公西華的 態度言辭,在冉有的襯 托下,更見謙遜。

- 子路的輕率,曾皙的從 容,從他們鮮明對比的 言行中見到。

3. 着學生朗讀《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章》,感受 作品的氣勢,與學生討論作品的主旨、表現手法及藝 術特點。

《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語 錄體的繼續發展,文辭說理 都比《論語》繁富暢達,邏 輯結構也比《論語》完備和 嚴密。

《孟子‧魚我所欲也章》揭

(20)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示「捨生取義」的主旨,以 體現人生的價值觀和審美追 求。篇中圍繞「捨生取義」

這個中心反復論述,說理透 闢,又善用譬喻,設事取物 合情合理,說服力強。

孟子筆端富於感情,運用邏 輯推理、正反對比、排比句 式、加上巧用誇張、反復手 法、頂真辭格和虛詞,使行 文氣勢充沛,靈活多變,增 強 了 文 章 的 感 染 力 和 說 服 力。

4. 講讀《荀子‧勸學》(節錄),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 寫作背景、內容主題,賞析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表現 手法,並討論下列問題:

篇中提到有關學習目的、內容、態度、方法等問題,

作者的觀點可以古為今用嗎?

荀子的議論散文,已離語錄 體,是成熟的專題論文。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強調學 習對人的改造對社會安定所 起的巨大作用。

《荀子‧勸學》主旨:「化 性起偽」。文中暢論為學的 重要性以及治學的態度和方 法。荀子指出學習必須聯繫 實際,學以致用;又反復強 調 學 習 必 須 踏 實 , 循序 漸 進,持恆專一。他認為在學 習上是不能一躍十步,也不 能用心浮躁,更不能朝勤夕 怠。在學習方法上強調賢師 教導。

《荀子‧勸學》結構嚴謹,

說理精密,旁徵博引,比喻 豐富貼切,多用排比,氣魄 雄偉。

5. 導讀《莊子‧秋水‧惠子相梁》及《莊子‧達生‧痀 僂承蜩》,引導學生探討作品的主題和表現手法,然 後在課堂上作口頭報告。

《莊子‧秋水‧惠子相梁》

以形象的比喻寫出統治階級 惟恐失去自己的權勢和地位 而表現出來的醜態,表示了 作者對此的鄙視態度。莊子 以貓頭鷹得腐鼠比喻惠施的 相位,又用鵷鶵的高尚情操

(21)

來自比,形象生動活潑,諷 刺幽默辛辣,把惠施批評得 體無完膚。

《莊子‧達生》是推衍《養 生主》的思想,講養生之道,

總 的 思 想 在 強 調 精 神 的 作 用。

學生可就《莊子‧達生‧痀 僂承蜩》的客觀意義,認識 凡事除了苦練基本功外,還 需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 能有所成就。莊子借駝背老 人粘蟬的雕蟲小技,寄寓「用 志不分,乃凝於神」是成功 不可缺少的大道理。

莊子善於借平凡的事物以闡 發深奧的哲理。

魯迅:「其文汪洋闢闔,儀 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 能先也。」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 善 屬 書 離 辭 , 指 事 類 情…… 其 言 洸 洋 自 恣 以 適 己。」

6. 導讀《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節錄),並與莊子的 寓言比較,與學生討論韓非子與莊子的寓言的特色,

並探討作品與時代、社會、個人的關係。

莊子的寓言取自神話文學,

超乎現實,他從自然界和幻 想世界找得適合表現自己理 念的素材,運用各種表現手 法進行創造,讀者須憑藉想 像力展開想像,才能得知其 中的深微幽奧

韓非寓言,數量繁多,為諸 子之冠。他的寓言吸取了《孟 子》、《莊子》的經驗,運 用誇張手法把社會上某些可 笑的現象高度概括,帶出喜 劇的效果。

如: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買履》,篇中諷刺鄭 人「寧信度,無自信」的

(22)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教條主義,欠缺實際和客 觀的態度。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齊桓公好紫服》,篇中反 映並諷刺當時盲目地上行 下效的社會風氣。

百家爭鳴的時代,諸子要以 理勝人,常用引人入勝的小 故事,借此喻彼,達到自己 的目的,先秦寓言是以應運 而生。這種文學與時代、社 會、個人的關係十分密切,

它把人生哲理藝術化、故事 化,反映了社會經驗和人民 智慧。

7. 着學生從《孟子》、《莊子》、《韓非子》中選讀寓 言數則,比較其思想、內容與表現手法,寫短評一則。

寓言的廣泛運用是戰國時代 一種文化現象,孟、莊、韓 三人,分別身處戰國中、後 期兩個不同階段,他們將各 自鮮明的個性、深沉的感情 熔鑄在豐富多彩的著作中,

所寫寓言的內容和形式自有 明顯的差異。



可透過寫作短評,了解學 生:

 對先秦寓言作品的思想、

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賞析 和評論能力



8. 延伸閱讀

(1) 張葆全(選析)、秦似(審訂)(1987)《先秦諸 子散文賞析》,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2) 楊伯峻(1997)《孟子導讀》,成都:巴蜀書社。

(3) 謝祥皓(1988)《莊子導讀》,成都:巴蜀書社。

(4) 顏崑陽 (1982)《莊子的寓言世界》,台北:尚友 出版社。

(5) 陳奇猷、張覺(1990)《韓非子導讀》,成都:巴 蜀書社。

(23)

總 結 總 結 總 結 總 結

第第

第 33 節節節節

1. 引導學生綜合本單元研習所得,就先秦文學的文學類 型、題材內容及藝術特色三方面,整理及分享個人對 先秦文學的體會。

教師可總結學生的分享,並略作補充。

2. 結合學生在本單元研習先秦文學的經驗,由教師總結 以下各項:

 先秦文學的特色

 先秦文學發展概況

 先秦文學的地位和價值

3. 總結性評估:

以下兩項,任擇其一

(1) 以「詩經的題材」為題作專題介紹。



透過專題介紹,衡量學生 理解、賞析、評論先秦文學 作品的能力。可根據以下準 則,檢視學生的表現:

 理解和分析詩經不同的題 材,對各類題材的代表作 品作清晰的介紹

 就詩經的體制與題材的關 係賞析及述說作品的內容 及藝術特色

 引用相關資料作公允、客 觀的評論,並有個人的見 解

 闡述清晰、介說精要、組 織恰當、表達流暢

(2) 自選一位先秦散文大家的作品,撰寫評論一則。



透過撰寫評論,衡量學生 理解、賞析、評論先秦文學 作品的能力。可根據以下準 則,檢視學生的表現:

 理解和分析先秦文學作品 的時代、地域特色,體悟 作家的情懷

(24)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作 品的內容及藝術特色

 引用相關資料作公允、客 觀的評論,並有個人的見 解

 闡述清晰、評析精要、組 織恰當、表達流暢

延 伸 活 動 延 伸 活 動 延 伸 活 動 延 伸 活 動

((

( 彈 性 處 理彈 性 處 理彈 性 處 理彈 性 處 理 )))) 1. 成語逐句捉

着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限時在本單元研習過的作品中 找出所有成語,並交代出處,找得最多而又正確的一 組為優勝者。

先秦文學作品中不少寓言已 概括為成語,為社會人士廣 泛使用。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能弄清 成語的來龍去脈便能正確掌 握運用成語。

2. 寓言創作

着學生以「香港的社會生活文化」為題材,運用本單 元研習作品相關的表現手法,創作寓言一則。

任何藝術作品都離不開它所 產生的時代環境。寓言作品 也一樣。在寓言創作中,即 使是同一題材也會表現出不 同的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rajcik, Czerniak, & Berger (1999) 大力倡導以「專題」為基礎,教導學生學習科 學探究的方法,這種稱之為專題導向的科學學習(Project-Based Science,

上課時,你總是自 動的舉手想回答老師 的發問問題,上課態 度認真又專心,真是 個好孩子!皆下來的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 知魚之樂?』莊子曰:

《百喻經》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作譬喻演述佛法義理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

市場學原理 電子商貿概論 營運管理學 商業財務學 專題習作. 選修單元(專修會計及財務) 計算機化會計系統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王建國 狗獾與鼹鼠 張秋生、劉保法主編《新世紀五星童 童話 二至三... 杜榮琛 蝴蝶的夢 杜榮琛《想當國王的寓言家》,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