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國社會政治支持樣態:與民主社會的參照

本段先比較中國、臺灣、日本與美國等社會的政治支持,整體的 結果如下圖 1 所示(包括 95%的信賴區間)。首先,在「國家社群情 感」部分,中國的平均分數為-0.768,略低於美國(-0.227),高於臺灣 (-1.312)與日本(-1.314)等東亞社會。國家社群情感的分布或許凸顯民眾 的國家認同,以及對所屬國家當前國際地位及影響力的認知結果。隨 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壯大與國際地位的提升,民眾對中國政府在國際表 現及作為上將展現更大程度的自信,因而對國家社群展現較強情感依 附。當中國崛起已成為事實,中共不斷灌輸民眾「中國特色」政治、

經濟體制的主張,且民眾也發現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表現相較於西方

「先進」國家毫不遜色。因此,中國民眾對國家社群的自信、情感也 更顯得強烈;相對地,臺灣、日本民眾則無如此強烈的國家社群情 感。

儒家傳統價值如何影響大眾政治態度傾向,一直以來是政治文化學者的重要 研究焦點。近年的代表作請見 Doh Chull Shin, Confucianism and Demo-cratization in East Asia, pp. 1-366。其比較日本、南韓、臺灣、中國、新 加坡與越南等六個具儒家文化傳統社會的民主態度(包括民主滿意度、民主 支持與民主認知等)與公民涉入觀(civic engagement)。

ᷕ⚳

-1.250-1.000 -.750 -.500 -.250 .000炷↮㔠炸 -.768

-.150 -.100 -.050 .000 .050 .100 .150炷↮㔠炸 -.011

-.120

.120 .105

-.100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體制運作評價 -1.000 .000 1.000 2.000 3.000

ᷕ⚳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 World Values Survey, “World Values Survey Wave 6 2010-2014 Official Aggregate v.20140429”。

明:包含 95%的信賴區間,分析樣本數為 8,213 個樣本(中國 2,300 個、臺 灣 1,238 個、日本 2,443 個、美國 2,232 個)。

其次,在「拒絕威權理念」上,平均來說中國社會的-0.011 分略高 於臺灣的-0.120 分,並顯著低於日本與美國的 0.120 與 0.105 分。這個 分布或許具有以下三項意涵:首先,民主社會的拒絕威權理念高低或 許反映了民主經驗差異。美國、日本社會較高程度的拒絕威權理念可 能由於長期民主經驗累積,大眾因而培養更明確的拒絕威權態度;臺 灣作為新興民主國家,政治民主化的進程較晚,大眾「拒絕威權」的 程度較低;第二,臺灣最低的拒絕威權理念,可能來自部分民眾「緬 懷威權」(authoritarian nostalgia)的政治情結。43基於多數民眾具有非 民主政體的生活經驗,且威權時期國民黨政府成功帶領臺灣經濟起 飛,對比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停滯,受訪者或許在緬懷威權政府的經濟 表現下,較無法表達明確的拒絕威權態度;第三,中國社會一定程度 的拒絕威權理念,或來自長期經濟現代化發展後果與政府宣傳的雙重 影響。另外,社經地位較高的民眾由於具較充分的資源,因而政治能 力較高,能展現出不信任政治權威的態度傾向。44然而,這些民眾卻是 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下的主要受益者,在中共政權尚維持一定程度 經濟成長下,他們的拒絕威權態度多大程度可反映對中共政權的否 定,仍難下定論。45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中共宣稱「人民民主專政」,

Yu-tzung Chang, Yun-han Chu, & Chong-Min Park, “Authoritarian Nostalgia in Asia,”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8, No. 3, July 2007, pp. 66-81.

關於現代化與大眾政治取向的關聯性,學者主張隨著社經現代化的進展,人 們將在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助政治能力發展相關資源,使大眾出現「自我表達 價值」(self-expression values)相關態度,如傾向不服從、信任權威等。請 見 Christian Welzel, Ronald Inglehart, & Hans-Dieter Klingemann, “The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ol. 42, No. 3, May 2003, pp. 341-379。

實證研究指出,相較於民主與其他價值的實現,維持經濟成長與社會穩定仍 是當前多數中國民眾心目中國家發展的第一要務。請見 Zhengxu Wang, “Pub-lic Support for Democracy in China,” pp. 573-575。

如此「民主」說詞或許較能被那些低社經地位、政治能力民眾所接 受。以此,他們雖然表達拒絕威權體制理念,但不見得反對中共專 政,而是認為中國體制相當「民主」。結合以上兩項原因,中國社會 或能具一定程度拒絕威權理念價值,但這項價值理念多大程度對黨國 體制維繫帶來威脅仍有待觀察。

再者,「體制運作評價」為體制民主「輸出」及「供給」的評 估,具體制正當性意涵。圖 1 顯示中國社會平均的 0.399 分明顯高於其 他民主社會;在其他三個民主社會中,臺灣平均得分最高,為 0.287 分,美國、日本的平均得分則較為接近,分別為 0.127 與 0.023 分。這 個結果反映中國、臺灣兩地的政治體制,較能夠提供讓民眾較感到滿 意的運作結果。在中國部分,儘管離實際的民主體制尚遠,民眾很可 能從政府各項表現來評估其體制運作之良莠。按績效困境觀點,正由 於中國社會並未具有可區隔的「政體支持」與「執政當局支持」,民 眾很可能因為滿意政府表現,因而對政體運作表達高度評價。其次,

對臺灣社會而言,2008 年方經歷第二次政黨輪替,多數民眾或許因此 對民主體制的運作產出存有較深刻體會,使得該項平均分數高於日 本、美國等民主社會。

最後,「代表性機構信心」的分布則充分顯示非民主社會與民主 社會對執政當局評價的不同屬性。圖 1 顯示中國平均得分為 2.448 分,

明顯高於臺灣、日本與美國等民主社會。民主社會較低的執政當局評 價,應彰顯相關研究提出的「批判性公民」傾向。在民主國家中,基 於開放且多元的資訊環境,大眾習於處在批判及監督執政者與相關機 構的氛圍中,這使得民主國家民眾傾向對執政當局與領導人抱持更多 批判及懷疑的態度。三個民主國家各項代表性機構的平均樣態也相當 接近。對比之下,中國的樣態則相當不同。從個體的角度論之,如前 所述黨國體制的動員與宣傳、傳統儒家文化服從威權的傾向,以及滿 意政府的執政績效,皆可能使大眾對各項代表性機關信心明顯較高。

總體而言,相較於其他民主社會,中國社會在不同標的皆展現相對高

度的政治支持,包括「國家社群情感」、「體制運作評價」與「代表 性機構信心」。此外,就具民主化意涵的價值理念上,中國社會「拒 絕威權理念」則顯著低於先進民主國家的美、日,略高於新興民主國 家的臺灣。這些比較分布趨勢,應顯露出當前中共政權在大眾心中具 有高度正當性,也符合經驗研究對中國民意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