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上的討論,嘗試勾勒一份著名書帖和南宋政治史的關係。

本文在宋金和戰的歷史背景下,討論紹興辛巳親征詔草的形成,

以 及 它 長 期 隱 沒 、 最 後 問 世 的 過 程 。 此 一 詔 草 書 帖 有 意 思 的 地 方,在於它的傳衍過程一直離不開宋、金和戰的國是議題。紹興 末,因金主完顏亮南侵,宋朝曾經面臨是否要全然調整 20 年來對 金和議的國政方針。陳康伯是此時的重臣,他曾諫阻高宗下詔放 散百官,走海避狄之舉,又力促高宗下詔親征。在孝宗朝,他不 贊 成 孝 宗 力 主 恢 復 之 志 , 但 最 後 復 出 主 持 局 面 , 而 隆 興 和 議 始 定。然而,陳氏這些紹、隆之際宋、金和戰過程的重要事功,不 見於敕撰的陳康伯神道碑文裡,彷彿不曾發生。同樣的,紹興辛 巳親征詔草之所以長期隱沒,也刻意隱藏了某些歷史訊息。陳康 伯選擇將詔草交付外家保管,等待日後重新問世,再揭露此一真 相 。 他 這 一 點 的 考 慮 不 是 沒 有 理 由 的 , 因 為 此 一 詔 草 的 名 氣 太 大,且附著太多難以言明的歷史訊息,故未託付於自家子孫,轉 而保存於外家何氏之手。

紹 興 辛 巳 親 征 詔 草 最 後 於 慶 元 年 間 重 新 問 世 。 到 了 慶 元 5 年,以韓侂冑為主的執政集團,開始利用了紹興辛巳親征詔草此 一著名書帖的問世,營造一種新的政治氛圍。他們透過士人熟悉 的題跋文化形式,藉由士大夫官僚觀覽與題跋此一詔草,在公卿 名流之間形成一股重新正視陳康伯於紹興末抗金事功的風潮。本 來是抵抗金人南侵的名詔,重新問世後,被賦予新的政治意涵。

執政集團陸續採取若干提高陳康伯身後哀榮的措施,這一連串的 政治行動,揭露了一個較少為人注意的現象,即韓侂冑等執政集 團在重新調整宋金和議國是前,曾藉此巧妙的形塑抗金的政治氛 圍 。 就 此 而 言 , 或 許 上 述 行 動 可 視 為 開 禧 北 伐 行 動 序 曲 的 一 部

分。

上 述 詔 草 長 期 隱 沒 的 歷 史 背 景 為 何 ? 周 密 ( 1232-1298)《 齊 東野語》卷 2 引何氏《備史》曾指出:

隆 興 初 年 大 事 , 無 如 符 離 之 敗 , 而 《 實 錄 》、《 時 政 記 》 並 無一字及之,所謂公論,又安在哉!114

對符離之役此等重大戰事,官方記載竟無一字及之,可見這段歷 史忌諱之深。筆者分析當時曾參與其事的重臣之行狀、碑文的撰 述活動,亦試圖說明這是一段敏感的歷史。事後士人從事這些撰 述的活動中,都出現自我審視的現象。私家文獻中的行狀、誌文 中出現靜默不談、避重就輕或推遲寫作時間等現象,即使詳書此 間的歷史,也要刻意維護皇帝的形象。凡此皆揭示這段歷史書寫 的隱晦是時代的通相。隆興和議,國論始定後,在很長的一段時 間裡,敘述和議國是再確立的過程,是一種政治禁忌。要等到光 宗、寧宗朝以後,士人對這段歷史的書寫,才出現自我解禁的現 象。

於此,我們必須考慮高、孝二帝同時在世的政治環境。一方 面,為了「為尊者諱」,士大夫避談和議國是再確立的過程,長期 自行抹去中樞和戰不定的決策過程的歷史訊息。另一方面,紹、

隆之際和戰不定的過程,事涉高宗、孝宗二人複雜的關係與心裡 糾葛,115讓書寫這段歷史更加棘手,這使士大夫裹足不前。至於 這是否是宋代和議國是論定後的通相,仍有待日後進一步比較研 究。

這段紹興辛巳親征詔草傳衍之旅,不偏不倚的夾在兩次宋、

金和議之局不穩定的局面中。說明它的特殊之處。這段書帖傳衍 的微觀史,也引發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對紹、隆之際宋、金和議 的歷史敘述,涉及一個重要的政治傳統再確立的過程。筆者考慮

114 周密,〈符離之師〉,宋.周密撰、張茂鵬點校,《齊東野語》,卷2,頁33-34。

115 柳立言,〈南宋政治初探—高宗陰影下的孝宗〉,頁 553-584。此文分析了高宗退位 之 後 , 如 何 從 高 、 孝 特 殊 的 關 係 的 建 立 和 強 化 , 來 影 響 孝 宗 的 施 政 , 其 中 對 金 和 戰問題,是一個重點。

紹興辛巳親征詔草何以長期隱沒,藉由私家行狀和誌銘的歷史書 寫,討論紹、隆之際和議國是再確立的過程,及其對士大夫的心 理影響。宋代重要政治人物的墓誌因為顧忌,出現寫作時程的推 遲是很常見的,但是以上所論,不是尋常所見個別墓誌書寫的避 忌現象,它涉及了一個重要問題:和議國是再確立後,人們如何 看待、如何調整歷史書寫的問題。宋、金和議的國是問題,是南 宋重要的政治議題,但是國是確立之後,如何去紀錄、書寫此一 再確立的歷史?我們的了解相對有限。本文所論當時私家行狀、

誌文的撰述活動,揭露了來自士人端的回應,在權力的毛細管作 用之下,統治者雖未明詔禁止書寫,但士人的歷史書寫出現了數 十年自我檢查和避忌的現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