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光宗、寧宗朝神道碑書寫的自我解禁

前述淳熙晚期,高宗去世後,朱熹的書寫態度已趨向大膽,

在當時是比較特殊的,一般文士敢於公開敘述高、孝之際和戰過 程,至少要等到光宗、寧宗朝。這方面,晚年閒退的周必大撰寫 了一些紹、隆之際在朝大臣的神道碑,清楚揭示了此時士人書寫 自我解禁的歷史氛圍。

周 必 大 於 慶 元 元 年 已 歸 老 故 鄉 , 他 既 曾 身 任 執 政 , 又 係 名

77 朱 熹 ,〈 龍 圖 閣 直 學 士 吳 公 神 道 碑 〉, 宋 . 朱 熹 著 、 陳 俊 民 校 編 ,《 朱 子 文 集 》, 冊 9,卷88,頁4328-4330。

78 朱熹,〈少師觀文殿大學士致仕魏國公贈太師謚正獻陳公行狀〉,陳俊民校編,《朱 子文集》,冊9,卷96,頁4682-4683。

家,是許多人請求碑銘屬意的對象。事實上,仔細推究起來,某 些紹、隆之際中樞大臣的神道碑文有一共同的現象:寫作的年代 往往推遲甚久。墓主去世已久,但實際撰文比較晚。這或許是請 託不易所致。周必大本人推遲撰寫胡銓神道碑一事的時程,即是 如此。

胡銓卒於淳熙 6年,次年,子嗣胡澥即請行狀於楊萬里,楊氏 此年作狀,狀文已稱胡家將欲乞銘於時任參知政事的周必大,79但 是楊氏敘述胡氏事蹟,直言胡銓在高、孝二朝和戰議題的主戰態 度,奏議的內容不僅激烈批評秦檜主持紹興和議,又詳言孝宗從 力主恢復至與金議和的過程,並描述胡銓當面質疑孝宗之情景:

「 陛 下 嘗 許 臣 以 誓 不 與 虜 和 , 何 為 中 變 ? 」 又 謂 :「 臣 決 移 蹕 建 康,何為中輟」等事。80胡銓這些大膽的言論,楊萬里寫狀時引為 墓主忠諫之行實,然而,一旦要公諸於世時,可能讓當時的周必 大裹足不前。81到了光宗即位,改元紹熙,周氏便立即撰寫此一神 道碑,內容則大體依楊萬里所寫的行狀。82

79 胡銓神道碑記載胡銓之子胡澥:「走書二千里,以公猶子承務郎致仕昌齡所述公之 言 行 詭 萬 里 論 次 , 將 乞 銘 於 參 政 周 氏 。 … … 謹 狀 , 淳 熙 七 年 九 月 日 。 門 人 朝 奉 郎,提舉廣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狀。」楊萬里,〈宋故資政殿學士朝議大夫 致 仕 廬 陵 郡 開 國 侯 食 邑 一 千 五 百 戶 食 實 封 一 百 戶 賜 紫 金 魚 袋 贈 通 議 大 夫 胡 公 行 狀〉,《全宋文》,冊240,卷5359,頁57。

80 楊萬里,〈宋故資政殿學士朝議大夫致仕廬陵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食實封一百 戶賜紫金魚袋贈通議大夫胡公行狀〉,《全宋文》,冊240,卷5359,頁50-54。

81 此 例 亦 可 見 執 筆 者 的 身 份 高 低 有 別 , 可 能 影 響 撰 文 的 態 度 。 楊 萬 里 官 位 低 , 於 胡 銓 行 狀 直 書 其 事 , 而 周 必 大 時 任 宰 執 , 顧 忌 更 多 , 故 拖 延 撰 寫 胡 銓 的 神 道 碑 的 時 程至光宗朝。

82 周 必 大 ,〈 資 政 殿 學 士 贈 通 奉 大 夫 胡 忠 簡 公 神 道 碑 〉,《 全 宋 文 》, 冊 232 , 卷 5172,頁 230-234。文集原本標示紹興 3年。宋.周必大,《文忠集》,《景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冊114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卷30,頁10(總頁 335);

《全宋文》改標為紹熙 3年。據楊萬里年譜所敘,楊萬里從宋孝宗淳熙 16年 8月(2 月 孝 宗退 位 )始 任 秘書 監 ,到 了 光宗 紹 熙元 年 11 月 改任 江 東轉 運 副使 。 清.鄒樹 榮編、劉德清校點,《楊文節公年譜》,《宋人年譜叢刊》,冊 9(成都:四川大學出 版社,2003),總頁5997-5998。周必大則於紹熙元年 5月罷左丞相。宋.周綸編、

刁忠民校點,《周益國文忠公年譜》(《宋人年譜叢刊》,冊 9),總頁 5903。依此文 所述,周氏是在執政期間,因此,比較有可能的時點,是在紹熙元年,而非紹熙 3 年。

紹興中期,權相秦檜曾主導明禁私史,83此處所見是另一種景 象:士人在私家的行狀碑文中,自行審視歷史書寫活動的合宜與 否。孝宗朝距秦檜明禁私史不久,士大夫對涉及現實政治的歷史 書寫,態度趨於謹慎,亦不難理解。時人書寫高、孝之際宋、金 和戰的過程,顧慮甚多,例如,是否接受請託?何時公諸於世?

採 取 何 種 自 保 的 寫 作 策 略 ? 都 是 作 者 可 能 採 取 的 因 應 方 式 。 因 此,楊萬里在私家行狀以門人身份,援引胡銓的主戰言論與質疑 孝宗立場之言,內容激烈且過於朱熹。但是何時能撰寫公諸於世 的文字。他自己恐怕也是比較保留的。他在光宗紹熙元年,撰寫

〈張魏公傳〉,即是最好的例證。84

在光宗、寧宗朝,士人才敢於神道碑文公開陳述紹、隆之間 和戰的過程,明顯表現於神道碑寫作時程的推遲。若干早已獲得 諡號的大臣,他們的神道碑都要到光宗、寧宗朝才相繼問世。這 些已獲諡號者至少說明,家屬積極且有能力成功請諡,但是神道 碑文,卻遲遲未見撰述。對此,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光、寧二朝 政 治 氛 圍 轉 變 , 人 們 才 願 意 公 開 陳 述 、 議 論 這 些 墓 主 的 生 平 事 蹟 。 例 如 , 周 必 大 文 集 中 收 錄 了 幾 篇 這 類 的 神 道 碑 文 , 周 葵

(1098-1174)卒於淳熙元年(1174),得諡簡惠,碑文撰於慶元 4 年 ( 1198),85晚 了 14 年 ; 再 如 張 闡 ( 1091-1164), 卒 於 乾 道 元 年,於淳熙10年,得諡忠簡,碑文大約撰於紹熙 2年(1191),86

83 紹 興 中 期 以 後 , 權 相 秦 檜 曾 主 導 禁 止 修 撰 私 史 , 藉 此 鬥 爭 李 光 及 其 黨 人 , 參 見 黃 寬重,〈秦檜與文字獄〉,收入岳飛研究會編,《岳飛研究.第四輯—岳飛暨宋史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9-167。

84 朱 熹 在 張 浚 死 後 , 即 受 張 栻 委 託 , 撰 寫 了 一 篇 詳 實 的 行 狀 。( 朱 熹 ,〈 少 師 保 信 軍 節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上〉,陳俊民校訂,《朱子文集》,卷 95 上、下,

頁 4576-4675。)現存文獻中,不見張浚的墓誌或神道碑。楊萬里於光宗即位後不 久 , 即 撰 〈 張 魏 公 傳 〉, 內 容 與 朱 熹 的 行 狀 大 體 相 同 , 但 是 他 並 未 說 明 為 文 的 動 機。《全宋文》,冊240,卷5356,頁1-18。

85 周必大,〈資政殿大學士毗陵侯贈太保周簡惠公葵神道碑〉,《全宋文》,冊 232,卷 5180,頁356。周葵卒於淳熙元年(頁362)。

86 周必大,〈龍圖閣學士左通奉大夫致仕贈少師諡忠簡張公闡神道碑〉,《全宋文》,冊 232,卷 5178,頁 323。張闡葬於乾道元年,淳熙 10 年特賜諡號忠簡。他的神道碑 文年代,《文忠集》原本標示紹熙 5 年(1194)。宋.周必大,《文忠集》(《景印文 淵閣四庫全書》,冊1147),卷61,頁1(總頁637)。此文應撰寫於紹熙 2 年。誌文

燾(1092-1166),卒於乾道 2 年(1166),得諡忠文,碑文大約撰 於 慶 元 3-5 年 ( 1197-1199)。87汪 澈 ( 1109-1171), 卒 於 乾 道 7 年

(1171),碑文撰於紹熙 2 年。88

上述高、孝之際的諸位重臣,其活動事蹟所涉和議國是的程 度不同,碑文敘述時亦詳略有別,但至周必大晚年始得盡敘高、

孝之際和戰不定的過程,是很清楚的。特別是行文明言皇帝對和 戰的態度,例如,敘述周葵事蹟,一開始便指出高宗用張浚、趙 鼎(1085-1147)與秦檜三相,其對金主張各有不同,又明言周葵 個人始終守自治之說。至於對符離之事與孝宗和戰不定的態度,

則直言不諱:

會 上 ( 孝 宗 ) 以 張 公 ( 浚 ) 為 樞 密 使 , 督 師 江 淮 , 銳 意 恢 復 , 而 公 素 不 以 亟 戰 為 然 , 命 佐 夏 官 。 明 年 六 月 符 離 退 師 , 乃 超 拜 政 府 。 其 後 湯 丞 相 思 退 與 張 公 並 相 , 或 戰 或 和 多 取 決 於 上 , 而 其 賓 客 議 論 間 失 之 偏 。 … … 公 始 終 守 自 治 之說,……又明年(隆興 2 年)四月,張公罷。十一月,湯 公亦罷。上再起陳丞相康伯,虜已約和,國論始定。89

提到二子張仲梓新知通州,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光宗紹熙 2 年,3 月 9 日,「詔 新 知 通 州 張 仲 梓 、 新 知 江 陰 軍 吳 津 並 與 宮 祠 , 以 臣 僚 言 其 貪 污 也 。 」《 宋 會 要 輯 稿》,職官73之5,總頁4005。

87 周 必 大 ,〈 資 政 殿 大 學 士 左 太 中 大 夫 參 知 政 事 贈 太 師 張 忠 定 公 燾 神 道 碑 〉,《 全 宋 文》,冊 232,卷 5178,頁 314。《文忠集》原本未標年代,見宋.周必大,《文忠 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147),卷 64,頁 11(總頁 678)。《全宋文》依 墓誌 所載的卒年, 標為乾道 2 年 。此文何 時撰寫,有兩 條線索:一、子張垓,時 任 湖 北 路 提 點 刑 獄 公 事 張 垓 ( 頁 320 ) 據 李 之 亮 考 證 張 垓 任 此 職 是 在 紹 熙 3-4 年

( 1192-1193 )。( 李 之 亮 ,《 宋 代 路 分 長 官 通 考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 , 2003 ), 下 冊 , 頁 1692。 ) 二、 子張埏 , 時任 廣南西 路 提點 刑獄公 事 張埏 。又, 據 李之 亮考 證張埏任此職是在慶元3-5年。(頁1792)似宜以最新職務的年代為宜。

88 汪澈卒於乾道 7 年 8 月,事見周必大,〈樞密使贈金紫光祿大夫汪公澈神道碑〉,《全 宋文》,冊 232,卷 5172,頁 228。關於神道碑文的寫作年代,文集原本標示紹興 2 年 ( 1132)(《文忠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147 ), 卷 30 , 頁 1 ( 總 頁 330),《全宋文》改標為紹熙 2 年(頁 224),這麼做可能是比較合理的。汪熙有三 子 , 其 中 汪 槔 此 時 提 舉 廣 南 市 舶 ( 頁 228 )。 據 李 之 亮 的 考 證 , 汪 氏 提 舉 廣 南 市 舶,是在淳熙 16 年至紹熙 3 年間。李之亮,《宋代路分長官通考》,上冊,頁 148,

故紹興 2 年可能是紹熙 2年之誤。

89 周 必大 ,〈資政 殿大 學士毗陵 侯贈 太保周簡 惠公 葵神道碑 〉,《全 宋文》, 卷 5180,

此碑作於慶元 4年,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明言隆興或和或戰,多 取決於孝宗的態度。二、比較清楚的交代陳康伯二次復相的政治 氛圍。陳氏復相之曲折,未見於乾道 3 年敕撰的康伯神道碑,而 見於此處。顯然這時陳康伯在紹、隆和戰的角色和事蹟,不再是 政治上的忌諱,至少是可以被公開闡述的。

同 樣 的 , 楊 萬 里 於 嘉 泰 2 年 ( 1202 ) 撰 述 虞 允 文 ( 1110-1174)的神道碑,亦說明這一點。虞允文生平最有名的事蹟時是 采石之役,碑文亦詳言其事,但是楊氏同時也詳細交代采石之役 的背景:

三 十 一 年 … … 九 月 , 虜 以 重 兵 出 淮 東 , 劉 錡 禦 之 。 完 顏 亮 自 將 大 軍 自 壽 春 渡 淮 入 寇 , 眾 號 百 萬 , 王 權 禦 之 。 既 而 二 將 望 風 遁 還 , 而 權 以 偽 退 誘 虜 為 辭 。 … … 十 月 丁 巳 , 報 權 果 渡 江 , 中 外 大 震 。 上 避 殿 減 膳 , 面 諭 宰 臣 , 議 散 百 官 浮 海避狄,宰臣陳康伯曰:不可。90

虞允文有采石之役的戰功,但乾道年間,他受託主持恢復未竟,

引起有志恢復中原的孝宗不滿,致使他和張浚因協贊恢復行動未 果,而遲遲未能獲得賜諡。91虞允文卒於 1174(淳熙元年),後 28

頁 356-357、359、362;例 如張闡對金態度強硬,其神道碑亦詳論隆興年間,符離 之役與從主恢復到和議的轉折。周必大,〈龍圖閣學士左通奉大夫致仕贈少師諡忠 簡張公闡神道碑〉,《全宋文》,冊232,卷5178,頁323、325-327。

90 楊 萬 里 ,〈 宋 故 左 丞 相 節 度 使 雍 國 公 贈 太 師 謚 忠 肅 虞 公 神 道 碑 〉,《 全 宋 文 》, 冊

90 楊 萬 里 ,〈 宋 故 左 丞 相 節 度 使 雍 國 公 贈 太 師 謚 忠 肅 虞 公 神 道 碑 〉,《 全 宋 文 》, 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