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文化認同

在文檔中 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 (頁 26-29)

第三期特色在於運用文化成就來強化國家認同。不僅介紹中國靜態的文物藝 術,更增加動態的表演藝術。像是首度有中國戲劇介紹,名為「國劇」46的童書 出版,這裡所指的「國劇」是中國的京劇,並非台灣地方上流行的「歌仔戲」或

「布袋戲」。

六 O 年代中期,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發起一陣學習「國劇」的風潮,政府在 國小校園中提倡「國劇」47,藉以傳播中國平劇的種子,並提升平劇的表演地位,

立之於國家地位的規格,由於平劇透過國家教育和媒體的大肆推行,使得平劇專 美於台灣在地戲曲文化之前。

台灣戲曲表演具備在地化色彩,流傳於鄉野民里之間,應用於酬神、喜慶的 表演,具備台灣特色的歌仔戲及布袋戲,不只沒有列入題材當中,反而常受打壓。

著名的楊麗花歌仔戲收視率奇高無比,電視台想要擴充時段賺取廣告費,但礙於 法令規定,被限制只能播出半小時。48同樣廣受歡迎的黃俊雄布袋戲則被迫用「國 語」製作「中國強」劇集,結果無人收看,草草收場。究其原因之一,表演的語 言為台語,台語受到使用的嚴格限制,而使得台灣本地戲曲受到打壓,加上政府 的刻意推動京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是藝術表演,也感染了濃厚的政治色 彩。

45 現行歷史課本,皆已經較為客觀的記載日本時代的台灣。

46 介紹京劇中的人物裝扮、道具、表演方式。且以這樣的戲劇,視為國家文化的代表。

47 林文寶、趙秀金,《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的歷史與身影》,(台北:萬卷樓股份有限公司,2003),

頁 68。

48 劉美華,《歌仔戲概論》,(台北縣:學海,1999),頁 82-87。

前國立藝專國劇科主任張大夏,同時也是已故國劇大師齊如山的弟子,為本 期的「中華兒童叢書」編寫了一系列介紹國劇的童書,從人物形象、臉譜到道具 的使用等,用七本的篇幅引導國小學生進入國劇的世界,配合學校的國劇推廣教 學,強化文化同化的效果。而國民黨政府也在台灣同步設立相關學校,培養國劇 的演出人才,作為延續國劇之脈,並透過政府掌控的媒體大肆推廣的途徑,強化 這樣性質的表演。

中國傳統戲曲的內容,多以忠孝節義的故事為主,鼓吹中國傳統忠孝的道德 精神,對當時的台灣人而言,也是一個可以作為教化的重要工具,但由於平劇的 語言上的隔閡,加以表演上的呆板無趣,難以貼近台灣人,雖然國民黨政府大力 倡導推廣,收效有限。但就國家認同的作用而言,則奠定其以「中國」為宗而貶 抑「台灣」的作用極為明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期在兒童文學界被視為創舉的作品,即為「汪小小」

人物故事系列出版。「汪小小」為當時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的總編輯潘人木所創造,

爾後有其他作家共同參與創作。49潘人木打造的「汪小小」是個能憑著個子小、

志氣高的精神,幫助家人、鄰居解決困難,最重要的是汪小小對於父親的孝心,

是童書中所強調的。

兒童文學家張嘉驊曾經提到汪小小系列的童書50,可以表現出中國的傳統價 值,因此這五本創作童書的出版,除了達到創新,並呈現以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 的新題材,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灌輸中國傳統孝、悌的價值,教育兒童應該像 汪小小一樣的孝順、勇敢和機智。

另外,在童書的封面上或插圖,呈現的是中國式的人物造型,可以看出雖然

49 汪小小系列的作者:周菊(潘人木)的《汪小小學醫》、《汪小小尋父》、夏小玲《汪小小養鴨 子》、嚴友梅《汪小小照鏡子》、林良《汪小小學畫》。

50 張嘉驊,〈台灣童話的詩性話語〉,《台灣兒童文學 100 研討會論文集》,(台東:

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頁 121。指出「汪小小」系列透露出具有中國傳統價 值觀,一系列的文本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價值符碼的運作上。

是創作題材,卻仍然以推崇中國儒家思想為依歸。

圖 3-1 說明:封面圖片,也以中國式人物、服裝描繪。

另外一例,童書《請到我的家鄉來》的作者林海音,透過兒童角度來介紹世 界上的國家,像是亞洲的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歐洲的法國、德國、

瑞士;非洲的埃及;美洲的美國、阿根廷等國家,這些國家具備特殊的民俗風情,

獨特的文化和產業,有的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有的則是民族發展的傳統,因 此兒童透過這本書可以對於不同的國家有更多的認識。

然而,作者在介紹的亞洲國家中,雖然沒有中國或台灣,卻是間接的宣傳中 國對於周邊鄰國的文化、風俗和生活習慣的影響深遠。譬如,比鄰而居的韓國在 文字、殿宇、衣服與中國相仿;日本國的佛教信仰、尊孔祭孔的習慣和使用的文 字也與中國相關;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則是表現在住民來自於中國,移民歷史可以 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代;距離最遙遠的印度,曾經有中國的僧侶西赴取經 的聖地,這些內容無形中為中國的文化進行了宣傳,讓兒童在閱讀之後感受到「我 國」(中國)的博大精深。

事實上,童書出版的當時(1976 年)國民黨政府並未統治中國大陸,而所 謂的泱泱大國的中國,國際的認定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政令不及的土 地,即使過去的歷史和文化所形成的影響,也不能算是國民黨政府的成就。以非 屬地的文化來榮耀自己,且透過童書的書寫沾沾自喜,是十分可笑的。這類童書 出版的用意,是在強調國民黨繼承「中國」的正統,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即

使國際上已經不認為國民黨政權可以代表中國了,但它還是要對下一代繼續愚民 統治。

在文檔中 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 (頁 26-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