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相壓電壓磁纖維複合材料

三相壓電壓磁複合材料由三種材料所組成,在選擇材料與配置方面皆比雙相 複合材料來得多元,且有了更多樣化的方式來提升磁電耦合效應。本章藉由理論 分析及有限元素法,預測三相壓電壓磁纖維複合材料之等效性質,並由磁電電壓 係數(Magnetoelectric effect Voltage Coefficient , ME)E,11E,33來探討磁電效應 (Magnetoelectric effect)。其中,E,11E,33分別表示在x 與1 x3方向施加磁場時,

在同方向上量測到的電場。另外,若磁電電壓係數呈現負值,則表示產生的電場 與施加的磁場方向相反。

本文考慮母材(Matrix)內置入一圓柱纖維形式之內含物,且圓柱由一殼層 (Shell)以及鑲嵌其中之核心(Core)所構成,如圖 3-1,文中表示為核心/殼層/母材。

圖 3-1 三相纖維複合示意圖

本章節分析著重於兩部分:〝置換殼層結構之材料屬性對磁電效應之影響〞

及〝磁電效應之最佳化〞。章節安排上,先於 3-1 節介紹含殼層內含物之相關理 論;3-2 節則考慮將 BTO/殼層/CFO 及 CFO/殼層/BTO 兩種配置下,殼層結構分 別置換為壓電、壓磁材料時,觀察對磁電效應之影響;3-3 節,藉由附錄 A 所提

供之變動材料性質,進行磁電效應最佳化分析。最後為結果及討論。

3-1 含殼層內含物(Core-shell inclusion)之理論

三相複合材料的發展已有一段歷程,而對於殼層之複合結構最早始於 1956 年由 Kerner[59]提出的彈性及熱彈性理論複合材料。另外,在理論方面有直接 Mori-Tanaka 模式[51]、延伸 Mori-Tanaka 模式(Extension of the Mori-Tanaka)[60]、

廣義自洽法(Generalized Self-consistent method)[61, 62]、延伸的雙內含物模式 (Extension of Double-inclusion)[53]等等。

文中,以直接 Mori-Tanaka 模式與 Friebel 等[63]提出之雙層法理論,預測含 殼層內含物之複合材料等效性質,並藉由有限元素分析結果比較,選擇適合用於 含殼層結構之分析方式。

3-1-1 直接 Mori-Tanaka 模式

圖 3-2 獨立內含物概念[63]

本節是利用直接 Mori-Tanak 模式可預測多種內含物之等效性質特性,將本 文所探討的殼層內含物獨立為一個別的內含物形式(圖 3-2)進行分析,並藉由第 二章之(2.42)式,將 N 代入 2(表示兩種獨立內含物)並展開得到(3.1)式,即得到三

相材料中含兩相獨立內含物之等效性質表達式。

 

f

 

,

fc c m MTc s s m MTs

m L L A L L A

L

L      (3.1)

其中半徑比γ  a b、內含物體積比 ffsfc 、核心體積比 fcγ2 f 以及 殼層體積比 fs [1γ2]f 。而下標 c、s 以及 m 分別代表核心(Core)、殼層(Shell) 以及母材(Matrix)。

f f f dilutes

,

dilute c dilute

MT A I A A

Acs mcs (3.2)

f f f dilutes

,

dilute c dilute

MT A I A A

Ass mcs (3.3)

 

 

,

dilute 1

m c 1 m c c

I S L L L

A (3.4)

 

 

.

dilute 1

m s 1 m s s

I SL L L

A (3.5)

其中母材體積比 fm  1 f ,Sc、Ss 分別表示利用核心、殼層之幾何形狀及母材 材料係數L 求得之廣義 Eshelby 張量。 m

3-1-2 雙層法(Two-level recursive scheme)

雙層法用以處理含有殼層之幾何結構。其原理在於先將核心與殼層當作一個 雙相複合材料進行等效性質分析,稱為深層(Deepest level)。接著再以深層求得之 等效性質與母材材料性質重複執行上述步驟,最後求解出高層(Highest level)之等 效性質,參考圖 3-3。其中,採取的等效性質分析使用 Mori-Tanaka 模式預測。

圖 3-3 雙層法概念([63]重新繪製)

dilute dilute

MT

接下來由深層與母材間再進行一次 Mori-Tanaka 模式的分析,求得三相複合 材料等效性質L 如圖* 3-3b。

dilute dilute

MT A f I f A

3-1-3 直接 Mori-Tanaka 模式與雙層法差異性

本節將模擬直接 Mori-Tanaka 模式與雙層法兩者之等效性質,並從中探討磁 電效應之行為,藉由比較結果,選擇適合用於含殼層結構之理論。在 COMSOL Multiphysics 建立有限元素模型方面,分別以兩種獨立內含物的型式(圖 3-4(a)) 與含殼層內含物(圖 3-4(b、c))的型式,驗證直接 Mori-Tanaka 模式與雙層法的正 確性。在分析過程中,以核心為 BTO、殼層 CFO、母材 TD 之配置下,比較半 徑比 0.8的磁電效應,相關結果分別顯示於圖 3-5(a)及(b)。其中,圖中虛線部 分代表直接 Mori-Tanaka 模式,實線部分代表為雙層法分析;正方形(Square)的 部分代表以 COMSOL Multiphysics 建立之正方型體積代表元素之有限元素分析 (參考 2-3-1 體積代表元素);六角星形(Hexagonal)的部分代表以 COMSOL Multiphysics 建立之正六邊形體積代表元素之有限元素分析。

COMSOL Multiphysics 有限元素法建構模型(RVE)

含兩種獨立內含物 含殼層內含物

正方形(SQU) 正六邊形(HEX)

(a) (b) (c)

圖 3-4 COMSOL Multiphysics 有限元素法模型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3

-0.2 -0.1 0 0.1 0.2 0.3 0.4 0.5 0.6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ME Voltage Coefficents (V/cmOe)

BTO,CFO/TD,=0.8

*E,11 Direct M-T

*E,33 Direct M-T

*E,11 FEM two inclusion

*E,33 FEM two inclusion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0.2 0.4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ME Voltage Coefficents (V/cmOe)

BTO/CFO/TD, = 0.8

*E,11 Two-level

*E,33 Two-level

*E,11 FEM-SQU

*E,33 FEM-SQU

*E,11 FEM-HEX

*E,33 FEM-HEX

(a) 直接 Mori-Tanaka 模式 (b)雙層法

圖 3-5 磁電電壓係數與內含物體積比 f 之關係(BTO,CFO/TD、BTO/CFO/TD)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5 -1 -0.5 0 0.5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ME Voltage Coefficents (V/cmOe)

BTO/CFO/TD, = 0.8

*E,11 Two-level

*E,33 Two-level

*E,11 Direct M-T

*E,33 Direct M-T

*E,11 FEM-SQU

*E,33 FEM-SQU

*E,11 FEM-HEX

*E,33 FEM-HEX

圖 3-6 雙層法、直接 Mori-Tanaka 模式磁電電壓係數與內含物體積比 f 之關係

由圖 3-6 顯示,雙層法與直接 Mori-Tanaka 模式於磁電電壓係數之比較上有 顯著的差異性,且由有限元素法模擬含殼層複合材料結果,說明雙層法較適合處 理含殼層結構,並且印證此法不僅可以運用於彈性分析中,亦可用於磁電效應之 預測上,因此,後續分析採雙層法為主。圖 3-7 為等效性質預測結果。

材 料 配 置 : 左 為 直 接 Mori-Tanaka 模 式 (BTO,CFO/TD) ; 右 為 雙 層 法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C* (Pa) C* FEM (two inclusion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C* (Pa)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V2)

*11

*33

BTO,CFO/TD, = 0.8

Direct M-T FEM (two inclusion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V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2 /c2 )

BTO,CFO/TD, = 0.8

*11

*33 Direct M-T

FEM (two inclusion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2 /c2 )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e* (C/m2) FEM (two inclusion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e* (C/m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q* (N/Am) FEM (two inclusion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q* (N/Am)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Vc) FEM (two inclusion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Vc)

3-2 含殼層內含物之分析

本節探討在 BTO/殼層/CFO 及 CFO/殼層/BTO 兩種配置下,殼層之材料屬 性(壓電或壓磁)、內含物體積百分比 f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以及半徑比 γ(Ratio of radius),對磁電電壓係數E,11E,33之影響。

3-2-1 壓電/壓磁/壓磁(BTO/TD/CFO)

11 ,

(1)磁電電壓係數E

壓電/壓磁/壓磁配置下磁電效應E,11之關係如圖 3-8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5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11 (V/cmOe)

BTO/TD/CFO

=0.2

=0.4

=0.6

=0.8 SQU =0.4 SQU =0.6 SQU =0.8 HEX =0.4 HEX =0.6 HEX =0.8 BTO/CFO SQU BTO/CFO HEX BTO/CFO

圖 3-8 E,11與內含物體積比、半徑比之關係(BTO/TD/CFO)

由結果顯示:E,11大致上隨體積比、半徑比增加而提升,僅於半徑比為 0.8 時呈下降趨勢。另外,當體積比為 1,半徑比為 0.7 時有E,11最大值-0.5

(V/cmOe),而由體積比為 1 這點可以得知,對於提升E,11而言,雙相材料 BTO/TD 的配置已較三相 BTO/TD/CFO 之配置下效果來得好。另一方面,由圖面上內含

物體積比越大時E,11有增加的趨勢觀點來看,CFO 抑制了E,11的發展,說明以 CFO 作為壓電/壓磁/壓磁中之母材配置不太適當。

33

(2)磁電電壓係數E,

壓電/壓磁/壓磁配置下磁電效應E,33之關係如圖 3-9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 0.2 0.4 0.6 0.8 1 1.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33 (V/cmOe)

BTO/TD/CFO

=0.2

=0.4

=0.6

=0.8 SQU =0.4 SQU =0.6 SQU =0.8 HEX =0.4 HEX =0.6 HEX =0.8 BTO/CFO SQU BTO/CFO HEX BTO/CFO

圖 3-9 E,33與內含物體積比、半徑比之關係(BTO/TD/CFO)

由結果顯示:E,33大致上隨體積比、半徑比增加而提升,並於體積比為 0.06、

半徑比為 1 時有最大值 1.4(V/cmOe),而由半徑比為 1 表示為雙相 BTO/CFO 的 配置。另外,當半徑比增加(BTO 逐漸取代 TD),E,33亦隨之增加,說明著 TD 會抑制E,33而不適合配置於殼層之位置。圖 3-10 為 BTO/TD/CFO 等效性質預測 結果。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C* (Pa)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e* (C/m2 )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V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q* (N/Am)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2/c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Vc)

3-2-2 壓電/壓電/壓磁(BTO/PVDF/CFO)

11 ,

(1)磁電電壓係數E

11 ,

E 與體積百分比、半徑比關係如圖 3-11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03 -0.025 -0.02 -0.015 -0.01 -0.005 0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11 (V/cmOe)

BTO/PVDF/CFO

=0.2

=0.4

=0.6

=0.8 SQU =0.4 SQU =0.6 SQU =0.8 HEX =0.4 HEX =0.6 HEX =0.8 BTO/CFO SQU BTO/CFO HEX BTO/CFO PVDF/CFO SQU PVDF/CFO HEX PVDF/CFO

圖 3-11 E,11與內含物體積比、半徑比之關係(BTO/PVDF/CFO)

由結果顯示:當體積比朝向 0.2 至 0.4 之間發展以及隨半徑比的提升下,E,11 有相對幅度的成長,並於體積比為 0.34、半徑比為 1 時有最大值-0.034(V/cmOe) 的呈現。而由半徑比為 1 得知其為雙相材料 BTO/CFO 的配置。另外,由 PVDF 完全被 BTO 取代的過程來看,顯而易見地,E,11之值由正轉為負值,關於這一 點可以從 BTO 與 PVDF 材料性質中壓電係數之正負異向性觀察出。值得一提的 是:不論內含物包含兩種壓電相或是單一壓電相時E,11最大值之趨勢大約都落 於 0.3 至 0.4 之間。

33

(2)磁電電壓係數E,

33 ,

E 之關係如圖 3-12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 0.2 0.4 0.6 0.8 1 1.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33 (V/cmOe)

BTO/PVDF/CFO

=0.2

=0.4

=0.6

=0.8 SQU =0.4 SQU =0.6 SQU =0.8 HEX =0.4 HEX =0.6 HEX =0.8 BTO/CFO SQU BTO/CFO HEX BTO/CFO PVDF/CFO SQU PVDF/CFO HEX PVDF/CFO

圖 3-12 E,33與內含物體積比、半徑比之關係(BTO/PVDF/CFO)

由結果顯示:當體積比朝向 0.05 發展以及隨半徑比的提升下,E,33有相對 幅度的成長,並於體積比為 0.06 以及半徑比為 1 時,有最大值 1.2V/cmOe 呈現,

而半徑比為 1 代表雙相 BTO/CFO 配置之結果。另外,隨著半徑比增加(BTO 逐 漸取代 PVDF)E,11E,33亦隨之增加,說明 PVDF 不適合配置於殼層。圖 3-13 為 BTO/PVDF/CFO 等效性質預測結果。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C* (Pa)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e* (C/m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V2)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q* (N/Am)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2 /c2 )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Ns/Vc)

(3)殼層為壓電或壓磁材料之比較

圖 3-14 為在 BTO/殼層/CFO 配置下,殼層置入壓電或壓磁相對磁電電壓係 數E,11E,33之影響,皆取半徑比為 0.8 之結果討論。

1. E,11方面:當 TD 置換為 PVDF 時,顯示置換後磁電效應E,11呈下降之趨勢。

2. E,33方面:當置換 TD 為 PVDF 後E,33大致上亦存在下降之趨勢,惟在約 0.9 至 1 之間時結果略有不同。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05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11 (V/cmOe)

PE/Shell/PM

BTO/TD/CFO, =0.8 BTO/PVDF/CFO, =0.8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 0.2 0.4 0.6 0.8 1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33 (V/cmOe)

PE/Shell/PM

BTO/TD/CFO, =0.8 BTO/PVDF/CFO, =0.8

(a)E,11 (b) E,33

圖 3-14 磁電電壓係數與內含物體積比 f 之關係(壓電/壓磁(壓電)/壓磁)

進一步分析及驗證:當取體積比取固定時,將兩者所呈現之E,11E,33作 一比較,並由圖 3-15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0.01

Ratio of radius

* E,11 (V/cmOe)

PE/Shell/PM, f =0.3

BTO/TD/CFO BTO/PVDF/CFO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Ratio of radius

* E,33 (V/cmOe)

PE/Shell/PM, f =0.05

BTO/TD/CFO BTO/PVDF/CFO

(a)E,11 (b) E,33 圖 3-15 材料殼層體積影響示意圖(壓電/壓磁(壓電)/壓磁)

其中,右上標 BTO/TD(PVDF)/CFO,f =0.3 及 0.05 分別表示著內含物體積佔有率 固定為 30%及 5%兩者之值皆是取 BTO/PVDF/CFOE,11E,33最大值位置;x 軸 方向為殼層與核心間之半徑比,而 y 軸於圖(a)、(b)中分別表示E,11E,33之值;

圖中兩線分別代表 TD 與 PVDF 在殼層中以同體積下做比較。

最後,由圖 3-15(a)得知殼層放置 TD 會得到較好之E,11,而在E,33方面由 圖 3-15(b)可以得知,不論殼層放置壓電或壓磁材料,最大值結果皆由雙相材料 所控制(最大值結果皆發生於半徑比為 1 殼層完全被核心所取代),顯示對於E,33 而言殼層的配置是不必要的。

3-2-3 壓磁/壓磁/壓電(CFO/TD/BTO)

11 ,

(1)磁電電壓係數E

壓磁/壓磁/壓電配置下磁電效應E,11之關係如圖 3-16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025 -0.02 -0.015 -0.01 -0.005 0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11 (V/cmOe)

CFO/TD/BTO

=0.2

=0.4

=0.6

=0.8 SQU =0.4 SQU =0.6 SQU =0.8 HEX =0.4 HEX =0.6 HEX =0.8 CFO/BTO SQU CFO/BTO HEX CFO/BTO TD/BTO SQU TD/BTO HEX TD/BTO

圖 3-16 E,11與內含物體積比、半徑比之關係(CFO/TD/BTO)

由結果顯示:當體積比朝向 0.95 發展以及隨半徑比的提升下,E,11有相對幅 度的成長,並於體積比為 0.98、半徑比為 1 時有最大值-0.028(V/cmOe)的呈現

。而由半徑比為 1 這點來看,對於E,11之提升而言,雙相材料 CFO/BTO 的配置 比三相 CFO/TD/BTO 之配置下之效果為佳。

33

(2)磁電電壓係數E,

壓磁/壓磁/壓電配置下磁電效應E,33之關係如圖 3-17 所示: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0 0.2 0.4 0.6 0.8 1 1.2 1.4

Volume Fraction of Inclusion

* E,33 (V/cmOe)

CFO/TD/BTO

=0.2

=0.4

=0.6

=0.8 SQU =0.4 SQU =0.6 SQU =0.8 HEX =0.4 HEX =0.6 HEX =0.8 CFO/BTO SQU CFO/BTO HEX CFO/BTO TD/BTO SQU TD/BTO HEX TD/BTO

圖 3-17 E,33與內含物體積比、半徑比之關係(CFO/TD/BTO)

由結果顯示:當體積比朝向 0.95 發展以及隨半徑比的提升下,E,33有相對幅 度的成長,並於體積比為 0.94、半徑比為 1 時有最大值 1.48(V/cmOe)的呈現。而 由半徑比為 1 可以得知:雙相 CFO/BTO 的配置已較三相 CFO/TD/BTO 之配置下 之效果為佳。另一方面,由半徑比提升(CFO 逐漸取代 TD)E,11E,33亦隨之提

由結果顯示:當體積比朝向 0.95 發展以及隨半徑比的提升下,E,33有相對幅 度的成長,並於體積比為 0.94、半徑比為 1 時有最大值 1.48(V/cmOe)的呈現。而 由半徑比為 1 可以得知:雙相 CFO/BTO 的配置已較三相 CFO/TD/BTO 之配置下 之效果為佳。另一方面,由半徑比提升(CFO 逐漸取代 TD)E,11E,33亦隨之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