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變項包括「人口變項」、「媒體組織變項」、「網路使用變項」、

「相對優勢」及「網路活動」等,這些變項的測量方法如下:

5 有若干新聞機構不允許訪員進入發放問卷,因此由研究人員把問卷交給一位在該機構工作的新聞 人員,由他/她幫忙把問卷交給指定的受訪新聞人員,並幫忙收回已填答之問卷。

(一) 人口變項

本研究的人口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收入」等四個變項。

(二) 媒體組織變項

媒體組織變項包括「媒體型態」與「工作地點」。其中「媒體型態」分為報紙、電視、

廣播三種;「工作地點」分為「總公司」(社)與「分公司」(社)兩種,由受訪者自 行填答。

(三) 網路使用變項

網路使用變項分為「網路年資」與「網路使用時間」兩種。

1. 網路年資

測量受訪者網路年資的方法,是詢問受訪者第一次接觸網路是在西元幾年,由受訪 者自行填答,然後由研究人員根據受訪者填答的資料換算成使用網路的年資。

2. 網路使用時間

測量受訪者網路使用時間的方法,是詢問受訪者平均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時間單 位以小時計。

(四) 相對優勢

本研究測量受訪者對電腦網路「相對優勢」認知的方法,是詢問他們認為電腦對新 聞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錯誤」、「工作時間」、「處理新聞稿件」及「查詢 資料」上是否有所幫助。受訪者回答的方式分為:「很有幫助」、「有些幫助」、「沒有 幫助」及「無意見」四種。

(五) 網路活動

測量受訪新聞記者「網路活動」的方法,是詢問他們在新聞工作中,會運用網路進

行哪些工作。研究人員列出十八種新聞記者可能運用網路進行的工作 (請參考表 一),請受訪者用四點量表回答(1=從未,2=很少,3=有時,4=經常)。

肆、 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將採用統計方法逐步回答所有的研究問題,資料分析的結 果如下:

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問題為:新聞記者使用網際網路的頻率與進行的活動為 何?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請參考表一),新聞記者每天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高達 7.51 小時,他們使用網路最常進行的活動為「發稿」(平均數=3.74),其次為「尋找 背景資料」(平均數=3.67),再其次為「閱讀本地新聞」(平均數=3.54)及「尋找新聞 線索」(平均數=3.42);新聞記者最不常使用網路進行的活動為「進行訪問」(平均數

=2.14),其次為「在網路討論區或 BBS 發表意見」(平均數=2.28),再其次為「使用 國外資料庫」(平均數=2.50)及「閱讀網誌」(平均數=2.57)。

表一:報紙、電視、廣播新聞記者使用網路從事各項活動的情形

F 值 Scheffe Test

1 發稿 3.74 3.81 3.65 3.53 7.53*** 1-2,1-3 15 閱讀網誌(Blog) 2.57 2.54 2.67 2.30 2.74

16 使用國外的資料庫 2.50 2.48 2.62 2.21 4.11* 2-3 17 在網路討論區或 BBS 發

表意見

2.28 2.24 2.41 2.14 2.49

18 進行訪問 2.14 2.18 2.04 2.21 1.63

二、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 7.51 7.63 7.63 5.91 5.01** 1-3,2-3 三、網路使用年資 8.93 8.94 9.02 8.51 2.40

註:1.表中數字為平均數。

2.變項編碼的方式

使用網路進行的工作(1=從未,2=很少,3=有時,4=經常)。

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小時。

3. Scheffe Test 1=報紙,2=電視,3=廣播,只列出兩者有顯著差異者;1-2 代 表報紙和電視在該題項上有顯著差異。

4. *p< .05, **p< .01, ***p< .001

為了簡化資料,我們把新聞記者使用網路從事的各項活動進行主成份因素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在分析過程中,我們把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s) 在 .4 以下的題項刪除,並把在兩個以上因素具有顯著負荷量的題項也刪除。因素分 析的結果(參考表二),顯示這些題項呈現五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包含下列四個題項:

「尋找新聞線索」、「尋找新聞題材」、「尋找背景資料」及「查證事實」,由於這四個 題項都和尋找新聞資訊有關,因此命題為「尋找資訊」。在進行資料分析時,我們把 受訪者在這四個題項上的得分加起來除以四,建構成「尋找資訊」指標(平均數

=3.39,標準差= .53 Cronbach’s alpha= .77)。

表二:測量新聞記者網路使用行為題項之主成分因素分析(用 Varimax 方法轉軸)

18 在網路討論區或 BBS 發 表意見

17 閱讀網路討論區或 BBS 16 閱讀網誌(Blog)

.11 可解釋變異量 16.67% 14.08% 13.91% 10.53% 10.53%

全部可解釋變異量 65.72%

Cronbach’s alpha .77 .79 .68 .61 .67 註:1.變項編碼的方式

使用網路進行的工作(1=從未,2=很少,3=有時,4=經常)。

第二個因素包含下列三個題項:「在網路討論區或 BBS 發表意見」、「閱讀網路 討論區或 BBS」及「閱讀網誌」,由於這三個題項均為蒐尋或發表意見,因此命名 為「蒐集或發表意見」。建構「蒐集或發表意見」指標的方式,是把受訪者在這三個 題項上的得分加起來除以三(平均數=2.50,標準差= .81 Cronbach’s alpha= .79)。

第三個因素包括下列四個題項:「使用公立機構的資料庫」、「使用公司內部資料 庫」、「使用其他媒體的資料庫」、「建立個人資料庫」。由於這四個題項均涉及資料庫 之使用,因此命名為「使用資料庫」。我們同樣把受訪者在這四個題項上的得分加起 來除以四,以建構「使用資料庫」的指標(平均數=3.18,標準差= .61, Cronbach’s alpha= .68)。

第四個因素只有兩個題項:「閱讀國際新聞」、與「閱讀本地新聞」,由於這兩個 題項均為閱讀新聞,因此命名為「閱讀新聞」。建構「閱讀新聞」指標的方法是把受 訪者在這兩個題項的得分加起來除以二(平均數=3.30, 標準差= .66, Cronbach’s alpha= .61)。

第五個因素也只有兩個題項:「與同業聯繫」、「與受訪者聯繫」。這兩個題項均 和聯繫有關,因此命名為「採訪聯繫」。建構「採訪聯繫」指標的方法,仍是把受訪 者在這兩個題項上的得分加起來除以二(平均數=2.95,標準差= .76, Cronbach’s alpha= .67)。

上述分析顯示(參考表三),新聞記者最常使用網路進行的活動為「尋找資訊」,

其次為「閱讀新聞」與「使用資料庫」,最不常進行的活動為「蒐集或發表意見」。

表三:報紙、電視、廣播新聞記者使用網路從事各項活動的情形 使用網路進行的工作 全體 報紙

1

電視 2

廣播 3

F 值 Scheffe Test

尋找資訊 3.39 3.34 3.54 3.18 14.29*** 1-2,2-3 蒐集或發表意見 2.50 2.48 2.60 2.45 3.72* 2-3 使用資料庫 3.18 3.16 3.25 3.09 1.83

閱讀新聞 3.30 3.29 3.37 3.09 3.25* 2-3

採訪聯繫 2.95 2.95 2.92 3.08 .77 註:1.表中數字為平均數。

2.變項編碼的方式

使用網路進行的工作(1=從未,2=很少,3=有時,4=經常)。

3. Scheffe Test 1=報紙,2=電視,3=廣播,只列出兩者有顯著差異者;1-2 代 表報紙和電視有顯著差異。

4. *p< .05, **p< .01, ***p< .001

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問題為:報紙、電視、廣播新聞記者使用網際網路的頻率 與進行的活動是否有所不同?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請參考表一),新聞記者每天平 均上網的時間有顯著的差異(F=5.01, p< .01),報紙與電視記者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 (平均數均為 7.63 小時)顯著高於廣播記者(平均數=5.91 小時)。

就本研究列出的十八項活動而言,報紙、電視、廣播記者在其中九項活動上的 使用頻率有顯著的差異,在另外九項活動上的使用頻率則無顯著的差異。表三顯示,

報紙、電視、廣播新聞人員在「尋找資訊」的頻率上差異最大(F=14.29, p< .001);

雪費氏分析顯示,報紙與電視記者的使用頻率有顯著差異,電視與廣播新聞記者的 使用頻率也有顯著差異。在「蒐集或發表意見」方面,三種媒體的新聞記者使用頻 率有顯著差異(F=3.72, p< .05);雪費氏分析顯示,只有電視與廣播記者的使用頻率 有顯著的差異。在「閱讀新聞」上,三種媒體的記者使用頻率也有顯著差異(F=3.25, p< .05);雪費氏檢定顯示,電視與廣播記者的使用頻率仍然有顯著的差異。至於「使 用資料庫」的頻率,報紙、電視、廣播記者並無顯著的差異。

本研究的第三至第六個研究問題主要探討:那些變項可以預測新聞記者使用網 路的頻率與進行的活動?為了回答這四個研究問題,本研究進行了七項標準複迴歸

分析(standar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表四與表五呈現這些迴歸分析的結果,其 中表四的依變項為:「網路年資」、「網路使用時間」;表五的依變項為:「尋找資訊」、

「蒐集或發表意見」、「使用資料庫」、「閱讀新聞」、「採訪聯繫」。表四的預測變項為: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工作地點及相對優勢。在表五中,預測變項除了沿 用表四的預測變項外,還加上網路年資與網路使用時間。

表四顯示,在預測「網路年資」方面,人口變項中的年齡(Beta= -.20, p< .001)、

教育程度(Beta= .10, p< .05)與「收入」(Beta= .13, p< .05)均為顯著的預測變項,其中 又以年齡的預測力較佳。此外,「媒體型態」(Beta= .11, p< .05)與「工作地點」(Beta= .10, p< .05)也有顯著的預測力。換言之,年齡愈輕、教育程度愈高、收入愈高、在報紙 及總公司工作的新聞記者,使用網路的年資愈長。

表四:預測新聞記者之網路使用年資與時間 的標準複迴歸分析

預測變項 網路年資 網路使用時間 性別(男) -.03 -.07

年齡 -.20*** -.36***

教育程度 .10* -.02

收入 .13* .27***

媒體(報紙) .11* .14***

工作地點(總社) .10* .20***

相對優勢 .04 .10**

可解釋變異量 .06 .16

在「網路使用時間」方面,年齡仍為最有力的預測變項(Beta= -.36, p< .001),其 次為「收入」(Beta= .27, p< .001)與「工作地點」(Beta= .20, p< .001)、「媒體型態」

(Beta= .14, p< .001)與「相對優勢」(Beta= .10, p< .01),只有性別和教育程度沒有顯 著的預測力。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年齡較輕、收入較高、在報社及總公司工作、

對電腦相對優勢較為肯定者,平均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較長。

表五:預測新聞記者使用網路從事各項活動的標準複迴歸分析

預測變項 網 路 使 用

尋找資訊 蒐集或發表意見 使用資料庫 閱讀新聞 採訪聯繫 性別(男) -.05 .01 -.04 .02 -.14**

年齡 .01 -.09 -.00 -.02 .14*

教育程度 -.01 -.06 .00 .02 .02

收入 .07 -.07 .14** .05 -.13*

媒體(報紙) -.07 -.02 -.08 -.05 -.01 工作地點(總社) .12** .13** .09* .09* .06 網路年資 .09* .15*** .08 .09* .10*

網路使用時間 .22*** .20*** .20*** .22*** .17***

相對優勢 .26*** .05 .17*** .10* .09*

可解釋變異量 .19 .13 .11 .09 .07

就預測新聞記者使用網路進行「尋找資訊」的頻率而言,「相對優勢」

是最有力的預測變項(Beta= .26, p< .001),其次為「網路使用時間」(Beta= .22, p< .001)。另外,「工作地點」(Beta= .12, p< .01)與「網路年資」(Beta= .09, p< .05)也 具有顯著的預測力。換言之,受訪者對電腦的相對優勢愈肯定、平均每天使用電腦

時間與使用電腦年資愈長、在總公司工作者,愈常使用網路進行「尋找資訊」活動。

但人口變項對新聞記者的「尋找資訊」活動沒有顯著的預測力。

在預測「蒐集或發表意見」方面,「網路使用時間」是最有力的預測變項(Beta= .20, p< .001),「網路年資」(Beta= .15, p< .001)與「工作地點」(Beta= .13, p< .01)也是顯 著的預測變項。受訪者網路使用時間愈長、網路年資愈長及在總公司工作者,愈常 使用網路「蒐集或發表意見」。然而,人口變項與「相對優勢」則無顯著的預測力。

在預測「使用資料庫」方面,「網路使用時間」仍是最顯著的預測變項(Beta= .20, p< .001),其次為「相對優勢」(Beta= .17, p< .001)。此外,「收入」(Beta= .14, p< .001) 與「工作地點」(Beta= .09, p< .05)也是顯著的預測變項。受訪者的網路使用時間愈 長、對電腦的相對優勢愈肯定及收入愈高者、在總公司工作,愈常利用網路「使用 資料庫」。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網路年資並無顯著的預測力。

在「閱讀新聞」方面,「網路使用時間」是最顯著的預測變項(Beta= .22, p< .001),

在「閱讀新聞」方面,「網路使用時間」是最顯著的預測變項(Beta= .22, p< .00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