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說話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說話能力。那我們有必要先瞭解說話能力之相關 的內涵。這也是評判說話教學是否成功之標準。

說話的歷程是說者把內部思想轉化成有聲語 言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家 Anderson(1980)把語言的產生分為組織( construction )、轉換( transformation )

21

和運用(exection)三個階段;語言教育學者則將之分為思維階段、轉換階段和 表達階段。我們將說話歷程分為三個部分:(一)組織內部語言形成思維的階段,

即表達需求的形成;(二)利用文法規則把思想轉換成口語的階段,即表達內容的 形成;(三)運用語音的表達實現訊息的傳送,即說話的過程。說話者運用自己的 思維完成了這三個歷程後,一段完整的口語就傳達給聽者,然後由聽者去理解領 悟,或反駁,或認同。

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是(一)語音知覺發展在先,正確語音發展在後;(二)理解 語言的發展在先,語言表達的發展在後。21也就是說話能力的發展是從幼兒時代 就開始的,從最初「語音的發展」到「語意的發展」,然後「語法的發展」、「語 用的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指導內容和方法都不相同。換句話 說,人類語言的學習過程是先聽說而後讀寫,因此將說話教學實施的好,將有助 於語文讀寫上的學習。

說話能力的發展是從幼兒時代就開始的,從最初的「語音的發展」到「語意 的發展」,然後「文法的發展」、「語用的發展」,這四個階段的指導內容和方法都 不相同

(一)語音的發展

語音的發展是在幼兒時期經歷的,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語音知覺」,也就 是嬰兒對語音的辨別能力;一是「語音表達」,亦即嬰兒的發音能力。在語音知 覺方面,根據 Gibson 和 Spelk(1983)的研究指出,嬰兒具有語音知覺是因為掌 握了區別性特徵(distinctive feature)學會的。一旦嬰兒學會兩個音素間的區別性 特徵,他們就能迅速地把它擴展到所有按這個特徵來區別的音素中。在語音表達 方面,嬰兒約一個月左右即開始發出單音,三到六個月開始牙牙學語,到一歲左 右達到最高峰,已能重複不同音節的發音,還能發出同一音節的不同音調。這時,

一般正常嬰兒所練習的聲音,會逐漸接近他所聽到的語音。

21莊淑媛(1995),《說唱的嘉年華會─說唱表演融入低年級語文領域之行動研究》,中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論文,未出版,高雄。

22

根據 Flavell(1985)研究指出,十到十三個月大的嬰兒可說出第一個字或詞,

即進入了「單字詞期」。此時期的發展特徵是嬰兒只會表達一個詞,詞與詞之間 都會停頓,通常嬰兒所說出的一個字或詞可能就代表一個句子。大約從一歲半到 兩歲之間的嬰兒開始進入「雙字詞期」,當嬰兒出現了由雙字詞或三字詞的組合 語句之後,幼兒的語詞便急遽增長。需要注意的是,語音的形成往往受到時代、

地域和文獻的影響。而且錯誤的、地方性的語音一旦在幼兒時代形成,就很難糾 正。所以,不管是父母還是幼時啟蒙老師在語音發展時候,都應該認真培養孩子 的發音,指導學生說一口標準的國語。

(二)語意的發展

語意的理解是兒童正確使用語言和理解語言的基礎。兒童獲得詞義的過程比 獲得語言、句法的過程為長,其歷程和認知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有關語意的學 習,直到國中階段還持續進行。這個學習階段,老師應就各種書面語彙加以擴充、

比較和釐清,才能使學生在選用詞語時有比較充足的語彙儲備作基礎,如此,在 口語表達的用語上方能更為精確與豐富,使說出來的話更生動而有變化與表現 力。

(三)語法的發展

「無規矩不成方圓」。語言的表達也是如此。一個句子不僅要有意思,還要符 合文法結構。從最初的簡單句到複句,文法的發展增加了語言的表現力和複雜 性。文法的學習集中在國中階段,但是它的應用卻貫穿了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

因此老師在「說話教學」中,要不斷的提醒學生表達之文法錯誤,保證學生口語 表達的規範性。

(四)語用的發展

口語的表達涉及說話者和聽者的具體情境。語用技能(pragmatic skill)就是 指交談雙方根據語言意圖和語言環境有效地使用語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從四歲 起,大多數人就具備了有效溝通的能力,但是語用技能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 在不斷的使用中摸索,學會因人、因事、因時、因地來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和理

23

解方式。教師在「說話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在產生說話動機之後,能夠適應不 同的情境與對象,準確地掌握話題與表達方式,加強說話的針對性和規範性,亦 即說話的「定向能力」,這是思維靈活性的具體表現,在激烈的辯論中尤為重要。

這四個階段是眾多學者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通過這四個階段,

我們可以有效的檢驗「說話教學」在不同階段的成果,並有針對性的培訓自己某 一方面的缺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