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的關係

第五章 上海合作組織與大國關係的安全觀

第五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的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最後豐富油氣資源的鬥爭很可能成為 21 世紀地緣政治的主題」,石油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印度國土地面積雖然很大,但資源並不豐富,尤其是油氣資源,對缺乏 能源的印度來說,能源更是其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

印度目前是世界第 5 大能源消費國,佔全球總消耗量的 3.7%,但它本身石 油儲量卻不到世界總儲量的 0.5%。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到 2030 年,印度的能源 消費有可能超越日本和俄羅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排名第 3。根據國際能源機 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現在石油能源需求量約 75%來自國外進口,2020 年對 外國能源的依賴可能上升到 90%以上。250印度面對眼前即將到來的嚴重能源危 機,為保障國內經濟安全、擴展能源供應的多元化、尋找新的石油來源,印度政 府同中國及其他大國一樣,積極尋求能源的多重管道,避開單一供應源日漸升高 的危險。所以,能源是印度對中亞仰賴最深的因素,而上海合作組織對印度最大 的吸引力在於滿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同時對抗伊斯蘭激進份子或是恐怖主 義是亦是印度的重要安全議題,因此藉由上海合作組織與中亞國家合作也有地緣 政治及安全戰略上的意義。251故非洲及中亞的豐富能源蘊藏量,是印度開闢新的 能源管道與途徑,但印度與非洲及中亞國家能源合作的質量和規模皆遠遠落後歐 美及中國,資金相對於其他大國來說亦不夠雄厚,在目前國際現勢及石油市場被 壟斷的情況下,印度必須與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密切的關係,方能突破能源獲取的 困境,減少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實現能源來源的多元管道,確保印度的經濟 安全。

第五節 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的關係

隨著美蘇兩大集團冷戰的結束,及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兩極對抗不復存在,

而之後美國獨霸的局面亦出現變局,因為緊接著出現了區域大國崛起帶來的勢力 均衡變化,一波接一波的衝擊,都在呼喚著新的和更加開放的地區主義。252近年 來,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趨勢下,透過各種優惠的區域經貿安排 與建立,尋求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已經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一項重要的對外

250 前揭書,頁 51。

251 傅仁坤主編,深入中亞。(台北市: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2007 年),頁 35-37。

252 楊潔勉主編,國際體系轉型和多邊組織發展:中國的應對與抉擇(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7 年),頁 2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經濟政策選擇;而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和世界統一市場的形成是全球化的目標,也 是經濟發展的趨勢。在這波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亞洲國家為了能夠共同發展與 繁榮,而積極的尋求加盟與合作,東南亞國家協會就是在此種機遇下誕生。1967 年 8 月 8 日成立於泰國曼谷的「東南亞國家協會」,初期會員國有泰國、馬來西 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及越南等 7 個國家,後來緬甸、寮國及柬埔寨 相繼加入,成為 10 個國家的區域組織,簡稱「東協」,又稱「東協 10 國」,是以 經濟、社會、科學、教育、等互助合作為宗旨的組織。自從 1977 年「東亞公約」

宣告結束後,「東協」無論在政治上或軍事上,都加強了合作的關係,並積極與 世界其他國家加強合作關係,是目前亞太地區重要的區域組織。253

就東亞的格局而言,東亞區域在本質上即是錯綜複雜,存在著三種主要的區 域主義,分別是以美國為首的亞太主義、以東協國家為主的東協主義、以及以中 國或是日本為首的東亞主義,目前三種區域主義之間存在著各種聯合與衝突關 係。一般認為,此一波以中國為主的東亞主義將美國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美國在此區域的重要性;以過去的經驗,美國在東亞區域的合作皆以主導者 自居,就常理而言,美國不會漠視此一波由中國主導的合作計畫。至於主張東協 主義的東協國家,雖然近兩年來都公開表達了朝東亞合作方向進行的意願,但是 在合作的方式上仍是十分謹慎,除了部份東協國家對中國一直存有所謂「中國威 脅論」的陰影外,部分東協國家也擔心組成「東亞集團」後,原有的東協組織將 有弱化的可能。254

冷戰結束後為東協帶來兩個比較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強權國家對東南亞國家 內部事務的影響力削弱,使東南亞的總體政治形勢趨於穩定。在相對寬鬆的政治 環境下,東協抓住有利時機發展和壯大自己的力量,增強內部擬聚力,試圖擴大 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結果是加快了經濟一體化的腳步。其次是東協作為政治組 織的基礎發生動搖,東協要維持和發展下去,就必須重新建構共同的基礎,即把

253 趙明義等編著,國際關係(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頁 100。

254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 44 卷 5 期(2005 年 9-10 月),頁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重點放在各國的經濟合作上。255總部設在印尼雅加達的東協,計畫在 2015 年以 前實現如同「歐洲聯盟」的「東協經濟共同體」目標,形成一個人口達到 5 億 8 千萬,GDP 合計為 2 兆 7 千億的自由貿易區。256是什麼理由讓原本計畫在 2020 年形成的「東協經濟共同體」,硬是被提早了 5 年?答案就是北邊中國與西邊印度 日漸提升的競爭壓力。最近,「東協+1」一直是東南亞最熱門的議題,雖然東協 和中國於 10 年前就已簽訂「東協-中國的自由貿易區」,但是到了今年(2010 年) 的 1 月 1 日才正式生效。

中國在後冷戰時期的國家戰略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為持續經濟成長與改 革,中國必須有一個安全與穩定的周邊環境。257中國戰略的一部分就是集中精力 謀求發展,因此,中國一直強調擁有友好鄰邦在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基於此,

東南亞或者與此相關的東亞自然是重要的戰略區域,對於實現經濟目標和戰略安 全都是如此。258中國與東協關係近年來之所以發展較快,既與中國「擱置爭議、

與鄰為善」,以務實的態度開展與東協的合作,也與中國注意透過軟實力外交塑 造一個更具親和力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分不開。中國雖然是一個地區性大國,

卻不謀求地區霸權,願與東協建設更加強勁的戰略夥伴並支持東協在區域合作進 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並承擔起一個地區大國的國際義務和責任。259而中國是上海 合作組織的創始國之一,也是該組織唯一加入東協的國家;在對外政治改革開放 之後,中國的經濟實力已逐漸提升,使其更重視及強化與周邊國家間的政經關 係。加入東南亞國家協會後,首先就是推動了中國與東協關係的改善,促進地區 合作的新發展。從中國近年來的佈局,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大陸正積極透過三種 方式加強對外關係:首先是藉由跨國多邊組織來推進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區域合 作,例如透過「上海合作組織」強化與中亞國家之合作;其次是加強雙邊關係,

像是元首或部長級以上的高層互訪、雙邊政府高層對話機制的建立及雙邊加強經

255 李榮林等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研究(天津市: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3-4。

256 辜樹仁,「參與東亞經貿整合-台灣的機會」,天下雜誌,第 445 期,(2010 年 4 月 21 日),頁 116。

257 林麗香,「中共與美國在東南亞的競逐」,中共研究,36 卷 2 期,(2002 年 2 月),頁 85。

258 朱雲漢、賈慶國主編,丁偉等著,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2007 年),頁 262。

259 黃駿,「軟實力運用:推進中國與東協合作的關鍵」,現代國際關係,2009 年第 8 期,(2009 年 8 月),頁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貿合作(包括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等模式;第三是以其國內經濟區為基礎,建立

「跨國經濟區」的次區域合作,使中國成為東亞合作的重要一員,直接影響「上 海合作組織」與東協的關係與發展。我們可以發現,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組織兩 者之間最大的交集就是中國加入,使地位與影響力皆大幅提升。從世界地圖上 看,中國正好是中亞(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南亞(東協)的連結點,也是兩者交集之 處。東協組織透過中國的管道,可與中亞國家及俄羅斯形成連結;而中亞國家亦 可經由中國向東南亞地區發展。所以,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與東協之間佔有舉足 輕重的地位,亦可說是兩個區域組織之間的最佳潤滑劑。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發展,主要是在實現與所有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正常 化,並同時在雙邊和多邊層次上發展經濟合作,形成當前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重 心。就經濟關係而言,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加強貿易、投資與技術領域的合作,消 除雙方合作的各種障礙,建構一種新型的合作關係。1991 年中國與東協國家關 係正常化以後,中國首先參加了東協外長會議,然後成為東協的對話夥伴國,使 中國與東協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60並在與東協的合作中能夠因應國際 格局的變化而提出一種更具親和力的國際合作價值觀,以求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凝 聚效應和認同效應,有效化解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消除東協與中國之間的隔 閡,進一步增強中國與東協合作關係的粘合性,並推動這種合作關係繼續向上不 斷發展。2612002 年 11 月,中國與東協 10 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協全面經 濟合作框架協議」,然後,透過「早期收獲計劃」開始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建 設。2005 年,中國與東協簽署「貨物貿易協議」,2007 年又簽署「服務貿易自由 化協議」,自由貿易區協議產生的效果是大大推動了中國與東協的關係,並且促 進了地區合作的發展;東亞合作成為中國的表演舞台,無論是中國本身或是上海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發展,主要是在實現與所有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正常 化,並同時在雙邊和多邊層次上發展經濟合作,形成當前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重 心。就經濟關係而言,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加強貿易、投資與技術領域的合作,消 除雙方合作的各種障礙,建構一種新型的合作關係。1991 年中國與東協國家關 係正常化以後,中國首先參加了東協外長會議,然後成為東協的對話夥伴國,使 中國與東協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60並在與東協的合作中能夠因應國際 格局的變化而提出一種更具親和力的國際合作價值觀,以求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凝 聚效應和認同效應,有效化解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消除東協與中國之間的隔 閡,進一步增強中國與東協合作關係的粘合性,並推動這種合作關係繼續向上不 斷發展。2612002 年 11 月,中國與東協 10 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協全面經 濟合作框架協議」,然後,透過「早期收獲計劃」開始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建 設。2005 年,中國與東協簽署「貨物貿易協議」,2007 年又簽署「服務貿易自由 化協議」,自由貿易區協議產生的效果是大大推動了中國與東協的關係,並且促 進了地區合作的發展;東亞合作成為中國的表演舞台,無論是中國本身或是上海

相關文件